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精选12篇)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篇1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小学 学科:美术

摘要: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的指导下,美术教育教学的内容已经从注重技法训练转变为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美术教育教学的方法也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转变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评价学生的绘画亦从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本文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

一、营造美术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开放式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四、注重课内外的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策略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课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美术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对教学内容改善,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课程教学方法形式的“把握”。为此,本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一、营造美术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生来就是求异,喜欢创造的。教育学告诉我们,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长期服从的人根本不会有创造性,只有“奴性”。因此,创新活动是在宽松,无拘无束中进行的,让学生敢说、敢做。教师的宽容、期待、激励是孩子们创新至关重要的诱发因素。教学中要打破教师教什么,学生练什么的陈旧模式。根据教学目的,师生共同商量教学手段、方法,以达到全体参与,共同提高。例如:在上《泡泡飞呀飞》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洗衣液、洁洁灵等材料做吹泡泡的原液,学生们很快融入了课堂情境中,把一堂以往只是画画的课变得有动手、有动脑、有游戏、有绘画。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寓教于乐,这种教育形式学生非常喜欢。把愉快教育融入惯穿课堂,学生学有兴趣,在一种轻松乐学的气氛下学习知识会掌握的格外牢固。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身心愉悦中学习,发挥创造力。愉快并不是美育教育的目的,目的是培养其创作能力,绘画表现力,审美能力等等方面,最终是为了培养人。

二、创设开放式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在教学的时间里,学生要尽量保持安静,向老师发问和互相讨论的时间很少。对学生某些独特的见解教师往往以教材作为评价的标准。这种常规的严格遵守使学生丧失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抑制了他们内心的一种创造原动力,整个气氛就会在一问一答的沉闷、呆板中结束。反过来,如果任课教师能够改变自己的权威地位,鼓励学生提问,加强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学生的理解、认知、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一)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

1、导入方法新鲜多变。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

2、示范指导力求浅显易懂。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这多适应于低年级学习。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中国画,教师则可以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

3、媒体语言形象具体。媒体语言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透视规律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

4.习作评价进课堂且“宽”一点。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培养了学习兴趣,激发绘画欲望,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鼓励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1、巧设课堂游戏,激发学习兴趣。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进而使课堂上妙趣横生,生机勃勃。例如在课堂中,将呆板开场白辅以精心的导入设计,以情境、谜语、音乐等游戏手法引入主题。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演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将耗时的作业编排为合作完成作品,竞赛等形式,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们感到厌烦, 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

2、展现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在教学中,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展现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突出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价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

4、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是以“探索和尝试”为核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真正在“做做、学学、玩玩”中体验“学”的乐趣、体验“玩”的艺术。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技能,在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5、倡导大胆交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就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嘴,使他能谈”的观点,至今仍然具有它的现实意义。首先,学生喜欢说,让学生说能激发学习兴趣;其次,让学生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解决一节课重点、难点时,可常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知识的形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足以证明讨论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树立学好美术的信心,在说中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四、注重课内外的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课程是人文课程,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而且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景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升华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如在教学《花的世界》一课时,我们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花”这一主题,设计美术与语文学科的联系,探索关于花的故事和赞美花的诗歌,进行以花为主题的童话剧表演;又加强与自然学科的联系,掌握各种花的名称、花期、特点等知识。这样以丰富、多样开放、综合的内容和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讨论、探究、合作、创作、展示、表演、发表等,可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要想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兴致勃勃地主动学习,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艺术,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篇2

一、了解学情, 有效备课

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准备工作充分, 课堂上才能驾轻就熟, 做到挥洒自如, 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 教师匆忙“上阵”, 可能手忙脚乱, 收效甚微。可见, 备课是保证教学质量、有效性的基础与前提。但在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 有些教师总是做“表面文章”, 直接搬用网络上的教案、课件, 或者不断翻新花样, 却忽略学生实际, 导致低效或无效教学。所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若要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师还得认真研究学情, 了解学生认知结构, 优选方法, 让教案变成好课。

如教学《雕泥板》时, 在之前“玩泥巴”的内容中, 同学们已接触了泥巴, 对其材质等方面有所了解, 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与经验, 可迁移过来, 自主认识泥工的有关制作技法, 了解相关表现形式, 感受泥工是如此变化无穷, 而后通过不断接触泥质材料而逐步把握技法, 学会活用技法进行美术创造。相反, 倘若在学习者刚接触泥工时, 美术教师偏向灌输知识与技法练习, 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热情, 使其自信心遭到打击, 更制约了学生自主探究、审美情趣与创造力的发展。所以,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 美术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 整合运用讲授法、多媒体教学、实践操作法, 将枯燥乏味的技法学习转变为孩子们自主探究、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比如引导学生直观观察, 比较区别平面绘画、浮雕、圆雕的不同, 避免书面化、定义式概念讲解。同时, 让学生动手尝试, 体验泥性。而后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发挥丰富想象, 大胆地在泥板上表现独特想法, 使泥巴乖乖“听话”。对技法方面, 学生初步了解, 结合实情尝试不同技法即可。这样, 更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 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发现美、创造美。

二、精炼语言, 生动教学

古代文学评论家刘勰曾说:“一人之辩, 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 强于百万雄师。”这表明了语言力量与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同样,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一堂课上得活不活, 能否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无限的学习动机, 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语言艺术, 知道该如何用语言吸引学生, 如何引导学生鉴赏美、动手去创造美。特别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 天性好动活泼, 如果教师不注意语言艺术, 单纯说教, 总是一成不变的节奏、语调, 则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难以将学生吸引过来,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教师需要优化教学语言, 分析得清楚而准确, 讲得生动而有趣, 说得通俗而易懂, 点拨得引人深省、启迪思维, 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也集中于维持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 让学生更主动而积极地进行学习与创造, 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如教学《春天的色彩》时, 教师可在配乐声中简单而生动地讲述《春姑娘来了》的童话故事, 引导学生说说故事里的春姑娘是谁。而后揭示课题, 让孩子们体会春天的美。最后带领学生哼着《春天在哪里》的儿歌欣赏春天的美图, 感受春天的气息,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这样, 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语, 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发学生学习情感, 启发学生丰富想象与联想, 给后续学习做好情感铺垫。继续诱导:小朋友们, 唱完儿歌, 看完动画后, 谁能说说春天有哪些色彩?除了动画中展示的色彩之外, 春天是否还有其他颜色呢?学生分组讨论, 代表回答, 教师对学生发言予以肯定评价, 再运用归纳性语言进行总结, 并提问学生是否想用画笔表现出这些美, 比比谁画的春天最美, 色彩最漂亮。

三、尊重差异, 发展个性

绘画艺术活动是孩子自我表达与展示的方式, 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个独特的世界。所以,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意识到由于儿童所处环境、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方面是不同的, 学习过程应该是个性化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 给孩子们提供个性潜能发展的肥沃土壤, 用画画来释放儿童的天性, 展现出儿童眼中、心中的世界, 这样孩子们才能创造出个性的作品, 课堂才会多姿多彩、充满生命活力, 提高教学有效性。

如有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先展示范画, 学生再临摹。如此一来, 孩子们往往是机械模仿与再现, 扼杀了丰富的想象思维与创造力, 最终形成的作品也只是千篇一律而已。相反的, 如果教师只是先告诉孩子们所画物体的特点, 而后引导学生自由想象, 他们会画出多姿多彩、个性鲜明的作品。比如画小兔子时, 告诉学生兔子有一对长耳朵、一双红红的眼睛, 而后随意发挥, 画不出的可以参照教材范画, 再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装饰。这样, 给孩子们更多想象空间, 使其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创造。于是, 在他们的画笔下, 有头戴蝴蝶结的兔子, 有穿着花裙子的兔子, 有啃着胡萝卜的兔子。可见,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尊重差异, 打破统一标准, 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让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篇3

关键词:打造课堂;小学美术;有效教学

一、有效备课并反思

1.读透教学参考书,抓准教学目标、重难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教学参考书对每一课都有详尽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解决重难点的要点、评价建议,以及优秀的教案范例,而且经常附有大量的相关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教学光碟。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教学资源,省去了教师毫无头绪的泛泛的查找资料和制作课件的大量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参考书中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改进,详尽的备课,抓住重难点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设计。

2.充分借鉴教学参考书及网络上的优秀案例,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现代网络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大资源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搜集下载网络上的优秀教学案例,汲取其中的精华,借鉴其成功之处,学习成功案例的教学理念,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设计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3.集体备课,发挥团队力量,集中智慧。我们学校一直都秉承这一优良传统,哪怕是上校内公开课都集体备课,大家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才会共同进步。有些问题自己一个人可能想不到,但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却常常会突然发现,甚至豁然开朗。

4.建立每一课的资源包,方便再次备课,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与扩充。曾经在以前的备课过程中查阅了很多资源,但由于资源保存不当,导致再次进行相同授课时,找不到已有资源,然后从头查起。因此将每一课搜集到的资料建立成资源包,不但方便下次授课时使用,还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与扩充,最终形成系统的资源库,在授课时就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求,呈现给学生,实现资源的共享。

5.二次备课,加强实际教学的反思与改进。虽然课前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但这也仅仅是我们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在实际的教学生成中会出现很多令老师意想不到问题。但预设与生成中存在着意想不到的差距,及时的反思、改进就能够弥补备课中的不足。

二、有效讲授并示范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而显得卓尔不凡。它以它的“优势”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美术课堂同样离不开讲授,如果这个讲授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那这个讲就能“画龙点睛”,即孔子所谓的“不愤不发,不悱不发”。好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至少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风格或某种讲课的细节。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的效果将不限于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它生长着;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他大步向前去。”一日之季在于晨,一年之季在于春,同学们你心中春天的景象是怎样的呢?在同学介绍后教师又满怀深情地说,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善于用心感受发现,四季的更替、朝暮的变化,景色都很入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心底接触自然。这样讲授既符合当时的季节特点,又切合学生学情和实际。

教师示范在美术课中是必须要有的,意即美术课的示范很多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意思意思,事实上教师的课堂示范对学生学习是否有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预制范作法:一幅好的范画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美术教材中精选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各个时期的艺术家的作品,还包括一些学生作品,但毕竟比较少,不能满足美术的要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前做好“预制品”,教师自己的范画和前届学生的优秀作业等。

三、有效准备并实践

美术是视觉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一大区别就是常常需要课前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前提。而且不仅教师也要准备,学生要准备;另外课堂上准备让学生实践的作业,教师就要在课前先实践,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例如本课《以刀代笔》,我计划让有兴趣的同学把城中河栏杆板上雕刻图案中自己喜欢的一部分拓印下来,那天我先去尝试,开始用的是铅笔,结果因为画面较大,印得很不清楚,后来我就用水彩笔,但效果也不太理想,颜色又太淡了,在几次实践后我才想到用油性记号笔。同样有关材料的问题,最初用的是石膏板,发现太容易碎,经过多次尝试和准备,才决定采用橡胶板。我想这可能有点类似于中考学科提出的口号:“让学生走出题海,教师先走进题海。”所以课前我们应多问自己:我准备了吗?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准备什么?仔细想想,我们平时的教学遗憾,无不与我们的准备不到位有直接关系。课前的教案设计、教具准备,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等等,都是准备的范畴和内容。公开教学为什么给人的效果要好一些,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准备充分罢了。再如我校每年举办的艺术节活动,更是由于师生共同有效的充分准备而取得圆满的成功,这是艺术节活动时学生为广泛发动所绘制的宣传海报。

四、有效作业并评价

新颖的作业形式是动力。美术本来就以美感人,但在实际学习中,作为我们美术老师的自己往往忽视学生作业的体现,其实,只要你一个小小的创意,就能让我们的学生欢呼雀跃,一个小小装点,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我还记得管立华老师有一次在上课时,就突破常见的学生单独或分组合作的作业形式设计为每人完成一个开放性的小的创意设计,再粘贴在一个已画好背景的版面上,集体共同组成一幅作品,这样让学生在作业中都能享受成功,体验愉悦,那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自然高涨,而效率与此就成正比。再如《时间的表情》一课,据了解学生在小学里已学过有关平面钟表设计了,所以我就计划以钟表的欣赏学习为主,并在作业时让学生先欣赏去年全国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的手工比赛作品----案头用品的写真图片,以此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可以摆放或可以悬挂的钟表,还可以在钟表基本读时的功能上增添其它的功能,结果学生兴趣大增,设计制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课题名称: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4

保山市永昌小学李媛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美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强调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那么,今天的美术课堂教学我们应该如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教学准备。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就是准备。课前的教案设计、教具准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等等,都是准备的范畴和内容。公开教学为什么给人的效果好,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准备充分罢了。美术老师只有心中有教材,只有课前有准备,小至一节课的准备,大至一个单元、一学期的准备,课堂方能做到有效。

二、强化训练意识。

教师要有强烈的训练意识。老师要形成一套自己的同时又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式的“规范”中自由地学习,自主地学习。训练学生学会最基本的美术语言,学会最基本的美术表现方法包括制作方法,学会想象,学会评价。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训练要求:美术基础好的,悟性高的,要训练他们学会创新和求异;美术基础一般的学生,要训练他们学会在不断模仿的基础是进行改进和添加;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训练他们学会临摹或模仿。

三、灵活运用教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对教材的简单地处理和传授,而应该将教材作为一种范例,把它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作为教师要能独具慧眼,敏锐地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中与教材有关的重要资源,并进行收集和整理。再根据自身和学校的条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处理,有选择地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来不断丰富和拓展以现有教材为依托的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就能很好地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质量,进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据了解,目前我们美术老师一般都会“忠实”地履行教材,按教材编排课序、按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实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具备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

过分依赖教材,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或是不理会教材意图,随意调换,甚至自行增删教材内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较好的做法是:在理解新课程标准、理解教材编排意图的前提下,进行整体单元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科学地调整课序,安排授课内容,达到灵活运用教材,优化单元教学设计与优化课时教学设计相统一。

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以生动有趣的知识,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美术情景,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五、感受美,欣赏美。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运用比较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刻印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教学中,都习惯用图片、黑板画去图解美术,由于画面是固定的,它们不能自如地随着美术的起伏发展而流动与变化,因此,在听觉与视觉的转化过程中,学生很难从静止的画面中感受美术那鲜活的生命力。这时如果制作简易动画演绎美术形象,可以帮助

学生更加细腻、准确地感受美术和理解美术。也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六、充分利用现媒体技术。

现代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从而可以让课堂教学更丰富、容量更大,资料演示“集成化”。一改传统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手工板书耗时低效的现状。学校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对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

美术课堂教学,作为视觉艺术,强调形象性,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正是具备了这样的优势,可以充分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七、在分步中简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不管任务的难易前半节课教师讲后半节课学生做,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先示范,后制作,往往课后出来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作品千篇一律。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可以尝试一下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及认知规律出发,结合分步教学法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层层扩散,层层启智。在整堂课中教师始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参与其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举一反三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得到了升华。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美术教学环境。

八、在讨论中感受。

记得赫钦斯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一种形式随便的让几个学生聚在一堆说几句,而是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跟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作品?”“请小组讨论一下这张作品的内容、形式及材料”等问题,可以每组请一位学生同学介绍,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八、评价中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于选拔,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总之,我们的教学就是一门艺术,艺术就得不断地去探索,艺术就是永无止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5

人北实验小学

蔡媛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回顾和观察美术教学的种种情景,要求的直接指向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效”?对此,有必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意义,了解美术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本文就探讨这样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 有效教学 激发兴趣 正文:

所谓有效学习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对于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有这样的几点方法:

一、在游戏中学习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学生的心态。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如“美术大本营”、“猜一猜”、“我是小画家”等等。在游戏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想象力得到了丰富。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在比较中发现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运用比较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刻印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通过不同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运用作品比较方法,有利于释疑解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在讨论中感受

记得赫钦斯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一种形式随便的让几个学生聚在一堆说几句,而是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跟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作品?”“请小组讨论一下这张作品的内容、形式及材料”等问题,可以每组请一位学生同学介绍,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评价中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于选拔,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鼓励式教学非常重要

同办公室的一位老师,学生非常喜欢上她的美术课。她一不骂,二不罚学生,而学生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我问她是不是有什么绝招?她说:“其实哪里谈得上有什么绝招,要是说有什么方法的话,只不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是鼓励式教学,它主要分以下几点:

(一)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仅仅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纳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尽量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三)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千万不要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要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生活的小区”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画,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到自己的生活小区里走一走,看看哪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小区的特色。上课时我先讲了一点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菜市场能体现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区花园美;有的说商业街美;有的认为街道上形形色色的行人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小区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篇6

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首先就要从教学方法入手, 即应用引导性的教学方法。所谓引导性的教学方法, 简单而言, 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而是通过不断地引导, 使学生自己得出相应的结论。例如,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老师教学生一些绘图的技巧, 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绘图, 而是引导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尝试, 从而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技巧。引导教学方法的应用, 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首要就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探索, 学生在探索思维模式下展开学习, 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有效性。此外, 引导性教学方法下,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3]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 这也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 新型教学资源的应用

近年来, 随着技术的发展, 大量的技术成果在教育教学中应用, 产生了众多的新型教学资源, 对教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 为了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型教学资源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常见的新型教学资源有视频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新媒体教学资源。例如,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应用视频教学资源, 让学生跟着教学视频学习绘画技巧, 或者通过视频感受精美的图片或者风景。这种培养学生的绘图技巧以及美学意识的方式, 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此外, 新型教学资源往往具有引导性的特点, 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而且应用新型的教学资源, 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 教学效果自然是十分理想的。

3 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基于此探究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总体来说,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对教学发展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十分重要, 所以要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雯.提高中小学美术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 (1) :239-240.

[2]邱春华.浅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6) :123-124.

[3]刘鹏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教师版) , (13) .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篇7

在当前,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随之更新着。 不仅美术的教育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而且也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 因此,作为战斗在美术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有必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意义, 了解美术教学应该做些什么, 明确学生该学些什么。 那么,美术课堂该如何有效地开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以下是我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激发美术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进行自主、 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 填鸭式”“ 培训式”,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游戏是他们最习惯的活动,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如果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玩中学”,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地研究并挖掘教材中潜藏的游戏内容和成分,利用并放大这些趣味内容,促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的任务。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游戏的实际内容,设置一个既有趣,有特色,又充满吸引力的游戏名称。

二、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提高观察能力

美术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具有较强的直观性。 在美术教学中, 通过作品比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及其艺术形式的认识和掌握,还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和看待作品,加深认识的同时,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 要想让比较教学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要精心地选择和准备美术作品,作品本身需要具备典型性和艺术性;在教学期间,适时地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引导中要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受,提高表达能力

赫钦斯曾经说过:“ 什么是教育? 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做出独立的判断。 ”我们这里所说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感受,就是要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学会并得到自己思考、探索、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分好小组,并提出具体的讨论问题,期间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调控。 绝不能让小组讨论沦为“ 聚堆的小话时间”,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 此外,通过讨论,不仅能在深入感受作品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和判断, 而且还能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在感受,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促进学生发展

有效的评价,要求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轻学生的评价观念,而是更加注重教学过程,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教学手段。 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而且通过学生自评活动,能够引发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反思,从而能自主寻找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 多元的评价模式,能够有效弱化传统单一评价模式中的甄别和选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双语教学的有效方法分析 篇8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各国之间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较以往更加频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增强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课题之一。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良好的素质教育水平可以提高他们未来的市场竞争力。双语教学作为我国近些年兴起并逐渐流行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使学生顺利掌握两种以上的语言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国家历史文化价值,达到促进学生整体学识提高的目的。根据美术这一学科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特点,可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模式,有利于小学生在理解国际文化政治等方面如何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吸取西方美学艺术的精髓,从而做到与本国文化的完美交融。

二、小学美术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与迅猛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对外交流的语言对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例如08年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和作为世界贸易组织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都彰显了英语的重要性。掌握英语成为人才市场的社会普遍性需求。应用到教学领域中,国家逐渐加强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英语的普及教育从小学开始抓起,成为中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直接决定着学生升学和未来工作的发展状况。而根据美术的教学特点,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分析,决定了小学美术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美术是沟通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桥梁,语言与非语言的结合,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小学美术作为艺术启蒙的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开发学生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潜能,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用英语学习美术这一学科,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增加学习英语和美术的积极主动型,对英语这一学科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三、小学美术双语教学的方法

1、创设双语教学课堂情境。众所周知,我国历来在英语的教学上更加注重听与写方面,而忽略了对学生说英语能力的培养,“哑巴英语”成为目前全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美术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艺术道具和生动的肢体语言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运用两种语言进行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开口说英语。

创设双语教学课堂情境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首先,注重教学的渗透性。在教学初期,如果学习内容过多,外语内容的难易度没有层次性,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很容易消失,继而对双语教学产生排斥。我们可以在美术教学中缓慢渗透英语内容。例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把日常的上课与起立改为英文的“stand up”与“sit down”,简单的课堂提问也可以用英语表达,要求学生回答时习惯使用简单的英语单词,为学生营造一个双语教学课堂的氛围;其次,英语与美术的有效结合。有些教师会认为双语教学就是简单的把教学内容译为英文,那美术课就成为了辅导学生学习英语而设的学科,没有发挥双语教学的作用。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直接、形象的物品演示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避免因为语言问题造成思维障碍,影响美术学科内容的掌握水平。例如江苏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册《生活用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自己身边的一件生活用品(书包、黑板、铅笔等)进行绘画,随后用英文简单介绍自己所画内容所用的色彩,物品的形状、用途等,既提高了学生说英语的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对色彩和线条的把握;此外,术语的强化教学。在双语教学中,美术教师通过中英文向学生教授美术用语,并引导学生进行美术用语表达方面的互动。美术学科中涉及到很多专业用词,例如材质、色彩、明暗等,不能因为专业用词增加了英语的教学难度而放弃用英语表达术语。掌握学科专业术语,是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话专业学科背景的前提,也是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2、提高教师双语教学水平。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在掌握本专业学科的基础上,必须增加英语教学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如何促进双语教学的课堂有效性,要求教师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课教学基础以外,一定要掌握相当数量的美术用语词汇,并具备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的能力。在现代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认真备课,确认英语词汇的正确发音。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不过对于教师也是一个自我提高与强化的过程。学校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小学美术教师进行针对美术专业的双语教学培训,加强美术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的引进,使教师在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学科整合能力,提高双语教学的有效性。

3、注重教材的选择。首先,双语教学提倡或强制使用原版教材, 这是由于使用原版材料对于双语教学实施非常有益。但是考虑到教材版权、经费等问题, 在教材的选择中要因地因人而异,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教材的选择要符合国家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它规定了美术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对全体学生提出了基本学习要求,属于教学指导性文件。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篇9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显然,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有其必要性。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法,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对分层教学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能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一、学生主体分层,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

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处于一种长期发展的阶段。这对于学生而言,对周边的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探索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美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可以将学生主体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的学生即为优等生,学生对新知识有很好的接受能力,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愿意自主探索;B层学生为学习成绩较好的中等生,学生具有较好的知识接受能力;C层学生即为后进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被动。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优等生充分信赖,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对中等生采取鼓励方法,努力向优等生靠近,对于后进生要充分关注,以肯定的眼光看待这些学生,让这些学生逐步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教师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后,要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追求美术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中秋节即将来临时,教学生设计贺卡赠送朋友,教师要引导学生画上月亮、月饼等。教师布置好课堂任务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除了月亮、月饼之外,贺卡上还应该要有什么东西呢?A层的学生会想到将古代写中秋节的诗词写在贺卡上,表达思念之情;B层学生可能会想到对朋友说一些知心话,表达自己的祝福;C层学生一般只会按照教师的要求,画出固定的月亮、月饼。针对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班级内的每位学生,从A、B、C三层的学生各选5幅优秀作品,给予表扬鼓励。

二、教学目标分层,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

美术教师在具体实行分层教学的基础上,一定要按照教材及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还要针对A、B、C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美术基础知识。对于A层的学生而言,在全面掌握教材上的美术基础知识以外,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B层的学生,要保证基本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逐步向优等生的趋势发展;C层次的学生,一般都是教师最头疼的学生,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求这些学生掌握好美术基础知识,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任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山水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C层学生要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画法,B层学生在掌握了山水画的基本画法后,充分感受山水画中的意境美,A层学生在B层学生的基础上,要根据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去了解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上著名的山水派画家。教师设置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必须要严格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掌握好课堂教学知识,不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当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时,美术教师必须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产生强烈的美术学习欲望。

三、教学方法分层,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美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师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时间内学到有效的知识,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对于A层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好,美术教师要适当对学生指导,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要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并能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对于B层的学生,美术教师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辅导学生。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当给学生做好示范,解决学生学习美术过程中的重难点。对于C层的学生,美术教师要对这些学生充满信心,对这部分的学生降低要求,教师必须要亲自示范,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美术技能,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例如,在《人物素描》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差异合作学习的模式。从A、B、C三个层次的学生中各抽取一名,C层学生扮演模特的角色,让B层学生画,A层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对B层学生进行指导。最后在班级中,评出表现做好的一组,对这组学生的作品、协作能力给予高度评价,让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对美术产生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要细心发现并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分层教学模式,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实行分层教学,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必须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10

玛丽亚

内容摘要:水墨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在儿童美术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在多年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中,以引导学生体会和表达水墨画的笔墨情趣为切入点,通过名作欣赏、趣味性联想、巧妙地题款和创新绘画题材等方法,将水墨画的艺术特点与少儿美术教学规律相结合,逐步探索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水墨画教学方法,努力使孩子们走进一个多彩的水墨世界。

关键词:水墨画 小学美术教育 情趣

水墨画教学在儿童美术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为发散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的想象,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健全儿童的个性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审美、创新能力。然而在实际水墨画教学当中,一些教师过分地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有的则采用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方法,学生作品往往千篇一律,没有生机和童趣,严重阻碍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在近几年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水墨画的艺术特点及少儿美术教学规律,探索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水墨画教学方法,努力使孩子走进一个多彩的水墨世界。下面笔者谈谈儿童水墨画的教学体会。

一、观察笔墨,感受情韵

儿童眼中的世界是多彩多姿的,他们对色彩斑斓的物体有着自己的理解。而中国水墨画基本上是以黑白为主,有时他们体会不到水墨之美,在绘画过程中会不知不觉用起了五颜六色,比如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红的花、绿的草。因此,让学生在水墨画中体会到水韵墨趣是初级美术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如在欣赏齐白石《七子》画时,学生一开始会被画家写实的鸡所吸引,笔者就以此引导学生:画家除了画鸡之外还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很多学生茫然不知。看得出他们除了对画中的‚鸡‛有所了解外,对其背后深意没有了解。接下来笔者提醒大家注意题款‚七子‛,学生似有所领悟,画面中是一只母鸡和七个小鸡,细心的学生还体会到站在母鸡身上的那只小鸡肯定是最小的,因为最小,妈妈最疼爱它。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到画家是通过画母鸡和小鸡来表达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子之情,还懂得可以从题款来表达画中之意。随后,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墨的浓淡变化,哪些地方用了浓墨,哪些地方用了淡墨。学生睁大圆溜溜的眼睛仔细观察,‚母鸡的背上是浓墨,腹部用淡墨。‛‚尾巴用浓墨。‛‚我还发现小鸡的翅膀有浓淡墨的变化。‛瞧,这些孩子多会观察呀。笔者趁热打铁,让他们讨论为什么要画得有浓有淡呢?‚这样画出的小鸡是立体的。‛‚画面更生动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最后,笔者总结说:‚对呀,你们看画家没有用颜色也能把鸡画得栩栩如生,通过墨的浓淡变化产生了奇妙效果,这就是水墨画的魅力,所以,你们画的时候也要试试这种墨的浓淡变化。‛在启发式的欣赏过程中,学生觉得水墨画也挺好玩,对水墨画产生了兴趣。经过多次的水墨画欣赏熏陶后,学生逐步感受到了水墨画是用水和墨来表现多彩世界的。在随后的作业中,他们的绘画作品也体现出水墨的浓淡变化,《葡萄图》中用墨的浓淡区分葡萄的远近层次,在《金鱼吹泡泡》中用墨的浓淡区分鱼的年龄,《斗牛图》中墨的浓淡使画面立体生动,颇有韵味。

二、激发趣味联想

为学生创设轻松、活跃的互动空间,让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趣味性联想,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当他们掌握了最为基本的技法,和水、墨、笔、纸的习性后,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大胆地绘画,这时学生就成了天生的绘画‚大师‛。为此,笔者经常在讲解完水墨画大致的布局理念、主题和对象后,就让他们自由发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做得很好,有时甚至超出笔者的想象。

如上《螃蟹》一课,课前笔者让学生跟着父母去菜场观察螃蟹的外形和爬行特点。在课堂上,先请学生回忆各自所看到的螃蟹长得怎么样,爬行有什么特点,并让他们模仿螃蟹的爬行动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激发出来。接着,由笔者示范螃蟹的基本画法。在笔墨技法上,笔者从一只螃蟹的墨的浓淡变化,到整幅画的墨的浓淡变化开始讲解,随后介绍枯湿用笔、中锋侧锋用笔的变化。等学生基本掌握螃蟹的画法后,笔者引导他们画出各自所观察到的螃蟹,特别注意螃蟹的各种姿态,随后在他们作业时,根据他们所画的形象加以引导和启发。如《快乐的小蟹》,学生刚开始画的螃蟹姿态都是一模一样的,而且画面布局得比较满,笔者提示他们能否把画面表现得更有趣呢?学生看着画,挠着头,感觉得出他们不知如何下手。接着笔者就问:‚这些螃蟹在那干什么?‛‚在哪儿爬呢?‛‚它们是在毫无目的地爬还是在散步、赛跑呢?‛‚那它们心情怎样?‛学生们说:‚它们好像在参加模特表演。‛‚心情很高兴,快乐。‛‚说得多好呀,原来是快乐的小蟹在模特表演。‛经过笔者的启发,学生马上拿起画笔加上红、黄颜色作为背景,整个画面一下闪亮起来,有了生机,那些稚嫩的小蟹一摇一摆看起来好像真的在表演(见图1)。教师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支点,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点拨、引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作品各不相同、富有创意。在他们的笔下,有的螃蟹憨态可掬,有的则张牙舞爪,有的慵懒中不乏警觉……真是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情趣盎然。如《烧烤》,一开始,画的鱼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一起,很呆板,通过引导,学生跟生活相联系加上烧烤架,使原本毫无生机的画面变得富有童趣。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通过给一个支点,发挥学生扩散性联想,学生就不会有一种拿起笔无从下手的感觉,他们在趣味的联想中,越学越有兴趣,越画越好。孩子同水墨的亲密无间出乎笔者的想象,(转第153页)(接第135页)他们的眼光和笔法虽不那么有规矩,但情致趣味却是难能可贵的。

三、巧借题款,表达水墨意境

题款是中国传统书画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书法、绘画结合的重要形式。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云:‚款题图画,始自苏、米,至元明而遂多。以题语位臵画境者,画亦由题益妙。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就是说,巧妙的落款位臵可以完善画作构图,精彩的题款内容可以彰显画作的意境,延伸画家的思想。在一堂以画鸭子为内容的课上,笔者先布臵学生画鸭子。不一会儿,有位学生兴冲冲跑来说:‚老师,我的鸭子画好了。‛‚你画得真棒。‛笔者表扬说,‚可是一只鸭子站在这儿会不会太孤单了?‛经笔者的提醒,学生拿起笔又画起来了。两只神态一样的鸭子居于画面中央,没有背景,显得单调。于是,在笔者的引导下,他在画上添加了石头和竹叶来丰富画面,但修改完后还是不满意,画面布局也比较满,很难再添加新的背景来完善画面,这时笔者想也许可以通过题款来补充,就让大家一起给画取个有趣的名字。大家议论纷纷,突然有个学生说:‚鸭子像阅兵的解放军叔叔在敬礼。‛仔细一看,还真有点意思,大家都非常赞同,觉得很形象,于是作品以《敬礼》作为题目,该题款一扫呆板,画面立刻鲜活起来,富有情趣(见图2)。这个例子说明妙趣横生的题款会使作品鲜活,能非常好地引导学生来体会和表达水墨情趣。

四、创新题材,开拓学生视野

在题材选择上,笔者常常寻找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感兴趣的切入点,以唤起学生的兴趣,满足儿童审美心理。传统的水墨画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多去描摹梅、兰、竹、菊等。诚然,作为欣赏课,‚梅、兰、竹、菊‛的教学内容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这四种植物都被人格化了,人们赋予它们高贵的品质,所以几千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如果要作为小朋友们绘画的题材,由于缺少生活,缺少体验,很难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回应,画出来的只是一些概念化、程式化的东西,不会有好的作品产生。因此,笔者在选择内容上做了些大胆的尝试,如用水墨的方法画城市、画脸谱、画戏剧人物等,取得比较好的绘画效果。在孩子们的《魅力城市》作品里,水墨变化丰富,美丽的琴桥跨波横卧两岸,鳞次栉比的大楼竞比天高,孩子们的水墨画把三江美景表现得栩栩如生,富有生机。在戏剧人物画中,他们的色彩运用合理,线条流动,旖旎多姿。

也谈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11

一、应时应景,水到渠成

我曾上过一节中年级水墨画课,我把枯燥的用笔用墨和单调的点、线、面进行了生动有趣的设计,整个课堂以一则故事为主线,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时应景,水到渠成。

在新授部分,我这样引入:“让我们的毛笔在宣纸上散步吧!”接着是录音描述:早晨出门,大树、小草在向我们招手……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电闪雷鸣,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打了下来……风停了,雨住了,小溪流哗啦啦……接着我问:“听了这段录音,你认为乌云怎么画?”学生思考后回答:“把笔躺下来侧锋画。”我继续引导:“我们可以用一笔分浓淡的方法侧锋画,这样有浓有淡很生动。大家试一试,不要着急洗笔,一直这样画下去会发现什么?”学生练习得出:毛笔一直画会越画越干,越画越淡。接着,我让学生在纸上练习“下雨”。学生很快乐地进行用墨做点的练习。我进一步启发:“同学们,小溪流用什么墨画比较好?”学生讨论后得出:用淡墨好,因为小溪流的水很清。“那么小溪流用线画好,还是用点画好呢?”学生分析后回答:“用线好。”理由是小溪流流得很远,所以用线画。我又进一步追问:“小溪流用直线画好呢,还是用曲线画好?” 最后,学生经过探究讨论得出:小溪流要越过高山,跨过险滩,绕过礁石,所以小溪流是弯弯曲曲的,用曲线比较好。

这段教学,乌云为面,雨水为点,溪流为线。通过情境描述,不经意间完成了点、线、面的创作。用拟人化手法,配以录音故事,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学会用笔用墨。在我一次次的引导启发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在探究中得出了结论。虽然没有现在流行的多媒体画面,但是却给了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

一堂课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能简洁明了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让问题复杂化。现在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成为一种时尚。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确实有很多优势,但并不是所有课都需要用多媒体去演示。美术是造型艺术,本身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不要误认为美术教师不需要有什么基本功,不需要当堂示范,只要会电脑操控就能上好美术课。其实,更多的美术课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专长进行有效教学。

二、自然而然,润物无声

很多年前,我上过一节“二方连续”的图案课。记得那次是区文教局领导下来督导检查,要求随堂听课。当时电化教学设备是自制投影片,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不可能每个班都有投影仪,那样的设备只有上公开课时才能用上。为了突出二方连续图案以一个单位纹样进行左右或上下重复排列的特点,课堂上我拿出一张白纸对折若干次,用剪刀剪半个蝴蝶造型,然后展开白纸,看到的是一排展翅欲飞的蝴蝶镂空纹样。于是,我再用黑板擦上的粉笔灰对着镂空的剪纸纹样在黑板上轻轻一拍,黑板上呈现出清晰的一排蝴蝶花边,学生对二方连续图案一下子就有了一个直观认识,再理解二方连续的定义也就不难了。接着,我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花边纹样?还能设计什么样的二方连续纹样?打算把这些纹样设计到什么上面?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他们积极举手发言,作业追求与众不同,还能联系生活实际,作业效果很好。这样的课经济实惠直奔主题,自然而然,可谓润物细无声。

目前,我们看到很多小学美术公开课,从教学道具,到相关的环境布置,处处都显示了教师的精心准备。有的教师甚至于板书,都是用电脑打印出来的,一节课可能要一批人来帮忙,经常要准备一个星期,甚至更多时间。尽管课堂的每个环节都经过众人的反复推敲,但是课堂上明显感觉到表演的痕迹,这样的课堂是我们追求的有效课堂吗?

我认为,我们还是要注重常态课的有效教学,因为我们每天面临的是常态课,公开课中那些省时有效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引用到平时的课堂中来,摒弃那些高成本的、浮华的、虚假的、不切实际的美术课。

让我们继续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一个有效的美术课堂,使课堂效益在单位时间里达到最大化。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篇12

一、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前半部分”, 让学生爱上美术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美术课的前半部分即前二十分钟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这关系到学生能否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以及通过美术课从而喜欢上美术教师。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在一段时间内, 学生通常对最早出现的刺激在情绪与记忆方面反应效果最好, 其次是最后出现的刺激, 较弱的是中间的时间段。由此可见, 前二十分钟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这一特征, 现提出几点策略:

1. 利用“导入”时段,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有经验的美术教师都感到一节课中最难、最重要的就是“导入”阶段, 一个好的开头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 直接对这节课有个主观的、自我的理解。导入新课可以根据课程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如情境导入、儿歌导入、录像导入、谈话直接导入等众多方法。但切记导入部分不可离开本课的主题, 不能繁复冗长。如初中《漫画》一课, 教师先课件展示自己的照片, 学生们都很好奇, 正想发问, 突然教师课件又变成了自己的漫画, 很形象生动, 学生惊叹于教师的漫画技巧, 很快对这节课有了浓厚的兴趣。而有的美术老师喜欢用游戏、唱歌甚至舞台剧的方式导入新课, 乍一看, 师生互动性很强, 课堂效果很好。但就是这样“有效果”、“很豪华”的导入方式有时会严重影响整个课程的完整性, 导致整节课“头重脚轻”, 重点不突出,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2. 利用“新授”环节,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新学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的技能技巧, 欣赏感悟、老师示范、学生创作等环节要坐做到简洁明了、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如《流动的线条》一课, 老师对艺术大师凡高的作品《向日葵》进行描述后, 示范并鼓励学生用最简单的方式勾勒“流动的、活跃的”线条, 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将大师的作画方式带入课堂, 让大师与学生的距离消弭于无形。在多次的尝试和反复的训练中, 每个学生都能拿出自己独特而满意的“向日葵”。心理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 这也是美术课堂应该达到的效果之一。

二、利用教学资源条件, 丰富课堂教学的“后半部分”, 让学生自主学习

科学研究表明, 如果人脑感到情景中的刺激可以预期或复出 (就想每天课堂上课一样) , 大脑对环境刺激的兴奋度就会降低, 既而转向其他更新颖的感觉刺激, 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用新颖的方式呈现新知识。在此提出几点策略:

1. 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怀抱”。

许多美好的东西都来自于大自然, 我们应该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发现美, 从而到生活中来“创造美”。新课标提出:“……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或开发“教学题材”,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如笔者在一次外出参观学习过程中, 看到展示单位利用麦秸制作各种“雕塑”造型, 倍受启发, 对该校师生的创意十分钦佩。于是, 在教学设计中, 先要求学生在创作前要先设计一个小样, 然后再进行大型“雕塑”的整体创作, 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工艺则请当地的农村居民帮助指导完成。最后, 利用学校的废旧桌椅等材料创作出了各类栩栩如生的造型, 如小马过河、大熊猫、凉亭, 等等。

2. 带领学生走进民间艺术的“殿堂”。

如全国中小学优课评比一等奖《做花馍》一课, 老师将民间各种花馍造型带入课堂, 让学生利用面粉尝试制作各类花馍, 学生在课堂上“玩”面粉, 一个个都兴致盎然, 不亦乐乎。这一形式既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让学生了解各种艺术表现形式, 增进了他们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改变传统评价方式, 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的“结尾部分”,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以往的美术教学评价通常是简单地对学生美术作品的优劣进行单一的肯定或否定, 很少关注作品背后学生的创作动机与思维过程, 特别是很可能压抑了很多美术技能较差而创新意识较强的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空间, 继而使这部分学生对美术课逐渐失去兴趣。所以, 在评价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作品画面的好坏, 更多的应注重对学生求知、探索和努力的过程, 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多种作业评价方式使学生肯定自我、激发潜能, 完成美术课堂的结尾部分, 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织部分。

首先, 评价活动要全员参与, 着力寻找作品的闪光点。从心理上看, 每位小学生都希望参与评价过程并获得认可, 单纯的计划与安排, 很多学生会失去参与评价的机会, 产生失望情绪。老师科学设计情境, 会让学生充分的投入到评价中去。例如, 在课堂上, 让每一位学生都把作品摆到指定区域, 让大家来参观评论, 让学生自由地去评价别人的作品, 给自己满意的作品投上神圣的一票。根据评比结果, 分层次给学生发放“评价星”。这样, 学生就能强烈地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 增添浓郁的学习兴趣。

其次, 评价活动要紧扣教学内容, 切合重点、难点。教师多和学生对话, 引导学生正确的参与评价活动, 比如多采用询问的形式“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会对这件作品有如此的评价?”等等, 使学生正确的参与进评价之中, 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然后通过命名一些创新奖、勇敢奖、想象奖等, 使学生乐意评价。进而细化评价的过程, 使评价内容更具体、生动, 切合本节课的重难点, 如:“这件作品什么地方很特别?”“你为什么用这种颜色作为主体色?”“这件作品的材料用得好不好?”等, 使评价内容落到实处, 而不是简单的“我觉得谁的作品最好, 因为它很好看”, 就算完成了评价。

一节高效的小学美术课承载着所有美术教育工作者厚重的社会责任。小学美术老师应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 扩展视野, 为课堂教学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情境, 让学生更能在美术课中体会到“自由、自主、自创”, 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更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摘要: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直是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话题, 美术课堂中可以采取种类繁多的策略来丰富教学, 但往往尺度很难把握, 一不小心, 顾此失彼, 偏离了教学目标。文章从课堂教学设计的角度, 简单剖析了教学流程, 把课堂教学简单分为三个部分, 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和谐配合, 达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高效。

上一篇:公司工作每月总结下一篇:改变,从习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