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反义词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老的反义词(精选14篇)

古老的反义词 篇1

医生说:“圣经上写道, 上帝抽出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 这可是个外科手术, 因此, 医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

工程师也打开了圣经, 翻到更前面的一段, 指着说:“上帝在一片混乱中创造了秩序, 这肯定是有史以来做得最大最好的一项土木工程, 所以, 土木工程师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

古老国度的新星 篇2

1966年,正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工学院读大四的普莱姆吉突然接到如雷轰顶的电报,他的父亲哈萨姆·普莱姆吉因心脏病去世,留下威普罗公司这份家业无人照看。时年21岁的普莱姆吉不得不辍学回国。当初父亲送普莱姆吉去美国读书的动因,就是想让普莱姆吉学成回国继承家业。父亲撒手人寰,让普莱姆吉提前进入了角色。普莱姆吉很快就从失去父亲的悲恸中解脱出来,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使家业更上一层楼。

威普罗公司原是老普莱姆吉在1945年建立的食用油厂,只有几间平房、几个工人,主要的产品是食用油,兼做蔬菜批发生意,辛苦一年只能挣几个养家糊口的小钱。普莱姆吉接班时,虽然公司规模已经扩大,但经营已不太景气。普莱姆吉对工厂进行了专业化改造,招聘工商管理硕士等管理人才,授予他们一定的权限,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五年后销售额从4000万卢比增长到了1.04亿卢比。普莱姆吉又不失时机地把触角伸向前景看好的香皂生意,跟印度斯坦利弗香皂公司展开竞争,走多种经营之路。

1977年,印度政府决定停止美国IBM公司在印度的业务,为本国公司介入电脑硬件业务提供良好环境。普莱姆吉抓住时机,看准了计算机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抓住IBM撤离印度市场的空白,开始代理佳能、爱普生、惠普的产品,并以此为起点,全力主攻电脑硬件市场。此后,威普罗的计算机产销量一直稳居印度第一。到上个世纪80年代,威普罗公司进入软件业务,90 年代又进入服务业。

如今,威普罗公司拥有2.3万名职工,年总收入为9.02亿美元,纯利润1.7亿美元, 一跃成为印度IT业的龙头老大。2003年,普莱姆吉名列《福布斯》全球财富排名第45位,普莱姆吉还被评为全球10位最有影响力的富豪。普莱姆吉用了37年的时间实现了从卖油郎到IT巨头的历史性的跨越。

要跟IBM平分秋色

普莱姆吉一直没有放慢脚步,他认为成功无止境,在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更要时刻保持清醒,而不能懒散懈怠。普莱姆吉要求经理们进一步拓展公司的业务,目标就是将威普罗打造成全球十大IT公司之一。

2002年,全球IT产业萧条冷落,好多IT企业高台跳水,但普莱姆吉并没有畏缩。7月,威普罗公司以9000万美元买下了印度顶级呼叫中心Spectramind;11月,威普罗公司又出资2400万美元收购了位于波士顿的科技咨询公司American Management旗下的能源部门,成为首家收购美国公司的印度IT公司;2003年4月,威普罗击败了全球数据库巨头Oracle,为瑞典电信运营商TeliaSonera提供产品以及咨询业务;5月威普罗公司又以1900万美元买下了金融业务咨询公司Nerverwire。普莱姆吉要在IT世界跟IBM平分秋色,显示出其强烈的进取精神。

普莱姆吉的成功还在于不断修正目标和加强科学管理。威普罗公司在人才培训与再教育上不惜大量投入。公司每年都要在这方面投入1.5亿~1.8亿卢比,占公司工资和福利总额的8%~10%。此外还高薪聘请世界著名的经济及信息产业界人士担任顾问。

IBM已把威普罗列为唯一非美国IT企业的竞争者,而且在对手评语中这样写到:“它的威胁正是发生在我们2002年收购世界最好的咨询公司普华永道之后,它是随时需要重估商业价值的对手。”

谁敢不早起!

2003年10月,普莱姆吉在印度一所教育学院演讲。台下的学生问他是怎样获得成功的,他只有一个简短的回答:“努力工作。”

说普莱姆吉是“工作狂”一点也不为过。凌晨4点30分,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刚刚露出黎明的曙光,普莱姆吉就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在院子里活动10分钟,然后回屋喝上一杯浓浓的咖啡。5点钟,启动他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登录世界各大IT信息网站,同时打开电子邮箱,接收世界各地的情报工作站发来的加密邮件。综合分析各方面信息之后,便开始果断地向全球各大子公司的经理们下达指令。此时,如果哪位经理还赖在被窝里,对他的指令没有及时回复的话,他就会立即拨通对方的电话,大声吼叫:“懒鬼,太阳晒到屁股了!”这样的事情如果再有第二次,这位经理就该卷铺盖走人了。

7点整,普莱姆吉步行250米来到公司办公室,和职员一起草草吃完早餐后,开始了每天的例会。在普莱姆吉看来,他必需将每一件小事都考虑到位。晚上,他很少参加鸡尾酒会,而是和工程师们了解行业最新的科技成果。他唯一的业余爱好似乎就是鉴赏文物,而且只是安安静静地看,一言不发。因此,他在一般员工眼中是个非常乏味的人。

人们时常看到普莱姆吉早上还在印度的孟买,傍晚时分已经坐在美国旧金山威普罗子公司的会议室里,第二天又在英国伦敦与客户谈判。他马不停蹄地穿梭于世界各地,异域的美景并没能勾起他的兴趣,他只对手头的工作、只对公司的发展兴致勃勃。有一回,普莱姆吉在德国参加完一个重要的业务活动,午饭后东道主建议他下午坐游艇欣赏一下莱茵河的风光。美丽的莱茵河是普莱姆吉少年时代就已向往的地方。如今莱茵河近在咫尺,但他却无心游览,因为他必须赶往法国,威普罗公司在那里的代表机构正等着他去处理业务问题。他婉言谢绝了东道主,匆匆忙忙登上飞机,离开了梦想已久的莱茵河。

腰缠亿万 富而不奢

普莱姆吉拥有威普罗公司84%的股份,腰缠亿万。有人戏称,每一天都有一辆簇新的高级轿车开进普莱姆吉的家,他弯一下腰的工夫就能从地上拣起1000美元。

但是,普莱姆吉的俭朴却是令人难以置信。他的办公室设置于一个三层楼顶层的一个房间,里面是一套办公桌椅和一台笔记本电脑,仅有的装饰物就是几件雕塑作品。有人把他比喻成狄更斯笔下的老吝啬鬼——斯克鲁奇。他会很认真地对公司卫生间中的用纸数量进行监督,还亲自检查员工离开办公室时是否关灯。他外出时只住三星级酒店,包里总是带着洗涤剂和熨斗,自己洗衣服自己熨烫,从不要服务员代劳。穿国产服装、戴国产手表更是普莱姆吉的“传统作风”。他仅有的一辆私车是1996年生产的印美合资福特车,市场价还不足2万美元。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有时从机场回来,竟然乘坐三轮摩托车!

普莱姆吉对于降低成本近乎狂热。公司的经理们都没有秘书,日常事务都是他们亲自动手,办公地点也没有公司专用的停车位。尽管如此"抠门",员工们还是喜欢为普莱姆吉效力,因为他们受到了公平公正的待遇。今天是普通员工,只要做出业绩,明天就能得到提升。只要为公司创造了效益,普莱姆吉发红包是从来不心疼的。

双重性格 特立独行

普莱姆吉不苟言笑,落落寡合,不喜欢在公众场合出现,但他开会时话却特别多,在听完部下的汇报后,他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关键问题,他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弄个清清楚楚。不过,这一切都是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进行的,有时他还会发出爽朗的笑声,让人感到十分亲切。中午饭他常和员工们一起吃,他认为这样可以听到一些在办公室里听不到的信息,还能增强与员工的亲和力。

普莱姆吉善于跟客户和社会各界沟通,但他从不行贿也不受贿。1987年,他宁肯工厂自己发电18个月,也不向卡脖子的官员付“好处费”。一个高级总经理虚报差旅费,虽然数额不大,但也被炒了鱿鱼。普莱姆吉说:“这是原则问题。”

《古老的城楼》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并在此处适时渗透《古文物保护法》,让学生懂得古典建筑的珍奇,因而学会珍惜古建筑。

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能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

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古城楼的结构造型和建筑特色,指导学生用线描的方法写生或摹写。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线条写生或摹写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东门城楼进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城楼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 ?学生述说后教师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宽大、稳固。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如果这些古建筑遭到损坏,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师小结:对呀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些古文物,因为他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物保护法》。

1、简单介绍《文物保护法》。

2、提问:如果有人故意损坏这些古文物你会怎样做?

3、师小结:对,我们要对他人说这样做是犯法的,师不对的。

二、发展阶段:

1、欣赏画家作品,分析作品中古城楼的表现形式以及作品意境。

2、教师解说画家作品和学生作品的构图、造型和透视等。

3、教师出示范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作品的表现方法,如这幅画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线描)作者是怎样利用线条的疏密、曲直、方向变化强调了古城楼的结构和层次的。

三、作业布置。

古老的电话作文 篇4

古老电话,我还是

古老的电话作文

。大家想知道是怎么样的吗?那就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暑假的今天晚上,也许是一个让我研究古典的夜晚或许是一个美好的机会,今晚我就研究了一个――古老电话。因为

来到叔叔家,做在温柔的沙发上,沙发轻轻抚摸着我全身,让我犹如飘飘然。。舒服极了。我的右边就有一个古老电话,虽然坏掉了,但它还是那样吸引我。

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古老电话,最引人注意的是衬托着电话的支架,就如叶子衬托着花朵一样,

电话的外形像个八音盒,圆圆的,似个宝一样。看!电话也有四只脚呢!又尖又钝又弯弯的,看起来像只柔软的双手。脚上一点的地方,就有一朵粉玫瑰,每只脚上的位置都有一朵,这粉玫瑰就有两片叶子衬托着,看起来格外漂亮,格外美丽,格外精致。最有意思的就是,在四朵玫瑰中间有一点点,相似珍珠一样的,可以看出这是珍贵的,就是这些点点把它们四朵都连在了一起,就像把东南西北四处地方都连在一起,永永远远都不断联系。。

当然电话也少不了键盘按键啦!键盘有0-9,另外还有两个“#“和“*”,一共有12个按键,一个也少不了。这12个按键排成了一个圈,在中间的位置上,但是它是不可以按着转的哟,其实也没那么古老。它是一个一个按的。按钮中心的位置有一个屏幕是给你看看号码的。

古老的小桥作文 篇5

天寒地冻的冬天,桥上和四周的人慢慢变少了,个个都回家取暖,就像回家过年似的桥上的行人和车流都稀少,小桥也就显得格外清静。

这座小桥的桥面下有几个大小不同的洞,这样的设计不但减少了石料,而且涨水时可以从那几个小洞流过,而不至于溢出桥面上来。

古老的信仰——羌族羊图腾 篇6

据动物学家研究,早在一万多年前,羊就生活在甘肃、青海的草原上。由于羊性情温顺,易于驯服,肉食鲜美,皮毛又是御寒的最佳物品,具有多种实用价值,羌族先民们很早就开始驯化和饲养羊,从羊身上获取生活的必需品,并从中获得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力量。当时的羌人认为羊除了能提供日常生活的需要外,还具有灵魂能保护自己部族的成员,因此在众多的自然物中,羌族先民选出了与自己生存最密切、最亲近、最重要、影响最大的羊,将它放置在特殊的位置上,专门采用一种的仪式用来崇拜,期望能得到它的庇佑和好处,由此产生了羊崇拜。

羌族先民在对羊崇拜的过程中,逐渐将羊注入了人类特有的血缘和亲族的观念,羊开始显示出它从来没有过的神圣性,羊伴随着羌族人部落集团自身来源的传说、种族的繁衍活动以及人们的社会组织和制度而发展起来,逐渐成为羌人氏族的标志和符号,继而演进到羊图腾崇拜阶段。

羌族自古以来对羊就有着特殊的感情。以羊祭山是古羌人的重大典礼,在一些羌人活动地区,羌民所供奉的神全是“羊身人面”,视羊为祖先。现在的羌族地区,仍然存在许多视羊为血缘关系形式的崇拜。在羌人的日常生活中,羌人喜欢养羊、穿羊皮褂、用羊毛织线,祭祀活动中常用羊作祭品,羌族少年成年礼时,羌族巫师用白羊毛线拴在被祝福者的颈项上,以求羊神保佑。羌族巫师所戴的帽子有两个角,是用羊皮制成的,巫师所持法器,也全是用羊角、羊皮、羊骨等制成。传说羌族在向岷江上游迁徙途中,羌族巫师劳累过度,昏昏入睡,他们的经书掉落在地上被羊吞吃,后羊托梦给羌人说:“我死后,可将皮做成鼓,敲三下,经书就会道出来。”由此可以看出,羊被羌人赋予了高于巫师的地位,甚至成为了羌族文化的神圣传承者。羌人死后,要杀一头羊为死者引路,俗称为引路羊子。羌人认为,死者的病都可以在羊身上反映出来,杀死羊子后要寻找死者病根,并认为羊为人的一半,他们将羊血洒在死者手掌上,意为人骑羊归西。在一些羌族地区,还有用羊骨和羊毛线作占卜的习惯,以预测吉凶。

古老红河的嬗变 篇7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了这个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好机会!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同越南毗邻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集“少、边、穷”为一体。长达848公里的国境线,因为援越抗法、援越抗美,以及自卫反击战等多年的战争和备战,使这里成了前沿和铜墙铁壁。

而历史上,红河州曾是云南最早开放的地区:从公元一世纪初的“马援古道”、公元七世纪的“步头路”,到近代的滇越铁路,都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还有,云南省的第一个海关、第一个邮局、第一个外国领事馆、第一个洋行……都设在红河州的蒙自县。在多年闭关自守的环境里,红河州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最突出的就是:自治州成立30多年来,占全州农业人口75%的215万农民,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彻底解决……

上世纪90年代初,红河人紧紧抓住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国加入WTO、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合作、“两廊一圈”建设等各种机遇,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充分发挥红河州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全方位地扩大开放,尽全力拓展对外贸易市场,在很短时间内就形成了全州对外开放的新局面。新局面带来了新变化,新变化有力地促进了全州开放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跳跃式发展。

在口岸建设方面,红河州多方筹措资金,对河口和金平两个口岸先后投入十多亿元资金,实施了口岸河堤修筑、道路建设、城市绿化及夜景灯光、卫生设施和旧城改造等配套工程项目,使这两个口岸到处绿树成阴,花香四溢,整洁亮丽,在短时间内就显示出了国门形象。特别是河口,成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兴的、具有热带、亚热带园林风光特色的、24小时通关的国家级一级口岸和边境商贸旅游城市,并迅速地跃升为“省级园林城市”。

在开放体制方面,红河州进一步放开了外贸经营权,扩大了非公企业进出口权,积极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并重点加快外贸大企业的培育,打造了扩大开放的良好体制和机制环境。同时加快了外贸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扩大民营和股份制企业在外贸企业中的比重,大力调整外贸产品結构,扩大有色、化工、机电产品出口,开拓新的出口产品和出口市场,调整进出口方式,增加外贸边贸“双权”经营企业,并重点建设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加大了对东南亚市场的开发力度……

红河州这个洞开的南大门,在多种合力的作用下,迅速成为西部地区进入东南亚国家及南太平洋诸国,乃至走向世界最快捷、最方便的通道,使进出口总额、进出口货运量,以及海关关税等,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在短期内就成为国家对外开放中一颗耀眼的新星。

对外开放后15年来,红河州一直走在全省对外贸易前列,进出口总额在短时间就排名全省第二。而且综合实力,特别是财政收入跃居全国30个自治州之首!河口进出口货运量在2003年超过百万吨后,2007年又突破了200万吨;进出口总额从年30亿元、40亿元、50亿元、60亿元,到70多亿元,年均增速都在三分之一以上。还有,河口海关2007年关税达到了4亿多元;金平这个省级口岸的各项指标,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力合作项目,2007年,红河州向越南出口电力17亿千瓦时,总值7700万美元。不仅创造了“云电外送”奇迹,而且开创了中国向越南高压送电的先河。

红河州这个有公路、有铁路、有河运,而且将要开通空运的滇越国际大通道,有效地促进了当地,乃至云南省边贸和外贸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有力地支援了邻国经济建设。

红河州口岸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国内外客商云集红河。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开拓,国内外两种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使红河州,特别是河口又重新展现出历史上商贾云集,店号林立的新景象,而且发展态势迅猛,完全是有过之,无不及!

在河口,每天都可以看到长长的集装箱汽车在宽阔的中越公路大桥上来来往往;满载着货物的一列列火车,在中越铁路大桥上穿梭;数以万计的越南人,推着自行车和板车在中越公路大桥左边,专门开辟的自行车通道排队入关;公路大桥右边,是群群排队出境的中外游客。

口岸经济中,最有特色的,是河口为越南人在县城闹市区专门开辟的固定贸易场所“越南街”。在这条国内外出名的“越南街”上,已有上千越南人办理了有关手续,常住河口做批发和零售生意,形成了国内外罕见的“洋人街”,充分显示出两国人民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特色。而且,“越南街”上的不少越南生意人,在中国的扩大开放中,已成为越南老街、河内等地比较富有的人家,许多人把自行车、板车和摩托车换成了汽车。

外国朋友称赞说:“从‘越南街’上,看出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力度和效果。”

最新传来的好消息是,随着新修高速公路的即将完工,从红河州州府蒙自县驾车到越南河内,只需9小时!

即将开通的红河航运,将成为云南、乃至西部地区最近的出海口;投资四十五亿元、全长147公里的泛亚铁路玉(溪)蒙(自)段,开工三年来进展迅速。而蒙(自)河(口)段也即将开工;还有,红河民用机场也将在年内开工……

有了更便捷的海、陆、空通道,各国人民的交往、交流和经商速度,都将大大加快,红河州连接东西,贯通南北,辐射周边的作用将更加明显。正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一个重要的棋子!

现在,红河人又以更大的气魄和胸怀,在扩大开放中,提出了“红河的世界、世界的红河”,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红河的开放程度和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的合作和竞争,更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到2006年底,全州人均纯收入693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已下降到28万人,而2007年又减少了十多万人!

写古老街道的作文 篇8

姐姐在江北区鱼嘴那边,这街可有些年头,可以与磁器口相媲美,在乾隆时期就有了,全是明清建筑,还有老外拿着相机在婆婆家大门前照相。东风街拍过一部电影,婆婆还去当过群众演员。

老街下面有一个码头,一旁还有大片沙滩,每天晚上吃了饭,我、阿姨和姐姐都会下去玩。每次下去码头总是人山人海。我们爱看船,每当有船来时,我和姐姐都会扯着嗓门大喊:“船来了!船来了!”跳起来冲船挥手。

姐姐的妈妈是个生意人,每次外出回来都会为姐姐带一大包零食盒一些小玩意儿,而我和姐姐的另外两个朋友只能得了眼馋的份儿。姐姐的朋友们再也忍不住了,想去偷吃那包中的美味,我可是老姐的忠臣那,当然会去给她通风报信。可我却被他们买通,担起个“叛徒”的罪名一起去偷吃。几袋零食一下子就被我们几匹饿狼狼吞虎咽的吃光了,姐姐回来,差点儿被休克过去。

小学二年级时,因为三峡移民政策,要把老街拆了,人们全都迁至上面的新街去。买了电脑之后,大家更不出门了,沉迷在虚拟的电脑游戏中。大家都认为现在的生活有趣多了,可姐姐还是经常说:“好想回到老街去呀!”也是,电脑游戏就像青春的坟墓,我们仅仅只是在消磨宝贵的时间而已,我又想起了那条由石板砖铺成的回忆老街。

古代凤凰古老的传说故事 篇9

凤凰的传说故事

 

听老人们讲,古代有凤凰鸟,那是既美丽又聪明的鸟,可有谁见过呢?

还真的有人见过,而且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史书记载。《前汉书、昭帝纪): “三年……冬十月,凤凰集东海,遣使者祀其处。”。这是说,昭帝始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4年的冬天十月里,有许多凤凰聚集在东海岸边的山上,皇帝认为这是了不起的祥瑞征兆,专门派使臣到海边祭祀。

传说凤凰老家就在东海岸边连云港云台山脉的凰窝山上。而有史以来,这里的地名、山名就叫做凰窝、凰窝山,民间还—直流传着许许多多龙凤呈样的爱情故事,亦真亦幻,神奇曼妙,动人心弦。这更加印证了连云港凰窝山就是凤凰栖息的地方。

凤凰自古就是人们的图腾崇拜物,后来传说其幻化成神鸟不胫而走。凤凰从品性到形状,高度地综合了鸟类的特征,是鸟类之王。鸟类像人们对自己的兄长那样,尊敬、拥护,爱戴、敬畏凤凰。人们还赋于她聪颖的智慧、崇高的思想和优良的品质。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支,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扮演着一个集德、义、礼、仁、信于一体的圣物的角色,承载了相当深厚的文化寄托,是天下太平、百姓幸福的标志,是纯洁爱情、美满姻缘的像征,是世间美好的吉祥物。连云港人为有凰窝而自豪,为有凤凰而骄傲。连云港也因凰窝而传扬四海,也因凤凰而闻名遐迩。

我久闻凰窝山之名,读了民初张学瀚,“凰窝仿佛桃源境,赏月看花且诵经。”的诗句后,常神往到凰窝山—游,领略它的山海风貌,特别是那一个个美丽动人的龙凤传说,更添了寻秘探幽的情趣。今年“端午节”,我应邀参加中国华文作家协会古典文学创作研讨会,和海内外作家齐聚高公岛风景游览区采风。

游凰窝山不是作家们的初衷,他们最有兴致的是要寻觅龙凤传说,更想—睹凤凰仙女蔚云的娇容。我们登上108级“拜风梯”,在气喘吁吁中终于看到了“栖凤亭”,是传说中凤凰栖息的地方。在此不远处立有一尊青铜凤凰像,这就是人们仰慕的凤凰仙女蔚云。这地方叫“丹凤朝阳台”,是凤凰仙女蔚云眺望情郎妙臣的地方。相传玉龙太子妙臣回到大海后,蔚云思君心切, 飞来这里,面对大海,望眼欲穿,日出也等,星夜也等,希望有一天,希望下一个雨季能与心上人欢聚。

研究古典文学的作家们为了探究龙凤的爱情故事,还特别绕有情趣地游览了凰窝山之胜景“三潭飞雪”,龙凤的爱情故事就是由此而来。它在龙潭涧中游,是传说中玉龙太子妙臣顺着龙潭洞从东海来到凰窝山与凤凰仙女蔚云相会的地方。相传东海龙王敖广的儿子妙臣气宇轩昂,智慧超群,他在—次海边游玩时,恰巧看到山崖上姿容温雅的凤凰仙女蔚云,那天然的风韵和美貌深深吸引了他,她也脉脉含情地凝视。然而天上海中无法相聚,蔚云执着地飞遍千山万水衔来树枝草木,在高高的山谷中筑起一道大坝,蓄水积流。有志者事竟成。在又—个雨季来临时,天水浩荡,冲出的水流在山谷中形成一条弯弯的

河流汇人大海。妙臣望着澎湃的涧水,万分激动,顺流而上。 初次上山的妙臣在大涧的第一潭“蛤蟆塘”急切地想见蔚云.可怎么也见不着。身后只传来几声蛙鸣,正所谓“鸟飞林愈静.蝉呜山更幽”。妙臣赶紧来到第二潭“小花鞋”.他看到一少女在哭泣,听说洗衣不小心冲走了“小花鞋”,就游到海边为她找回了“小花鞋”。姑娘深表爱意,可妙臣想着蔚云,毅然回绝。就在这时,姑娘变成了蔚云,妙臣欣喜若狂。原来姑娘在考验妙臣哩。后来这地方就叫“小花鞋”了。在此喜结良缘的妙臣与蔚云幸福欢乐,便携手相拥上了第三潭“玉龙潭”。这里飞花溅雪,薄雾浸衣,景色尤佳,成为龙凤经常嬉戏游乐的地方。“三潭飞雪”是一处胜景。山石奇状异形.涧水奔流湍涌,激溅的浪花如漱玉喷珠飞雪漫天。民初乡土诗人在此留下了摩崖石刻,张学瀚诗云:“山势崔巍列画屏,龙潭飞雪遍珑玲……”张恩沛诗云:“为爱仙源水—方,龙潭幽曲午风凉……泉声遥接潮声壮,添助波澜稳助航。”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凰窝山是凤凰栖息过的地方,是龙凤呈样的乐园。清代诗人王士任诗云:“应是蓬莱原不远,探幽何必到三峰。”我觉得揽胜蓬莱,只能使人望洋兴叹,而凰窝山那迷人的仙境,神奇的传说,以至于静穆、幽雅和秀美,真正地堪比蓬莱、方丈和瀛州三神山。

凤凰的介绍

凤凰,亦作“凤皇”,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总称为凤凰,亦称为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自古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凤凰和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最初在《山海经》中的记载仅仅是“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甚至还有食用的记载,《大荒西经》:“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 甘露是饮”。而到最后却有了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成了多种鸟兽集合而成的一种神物。

自秦汉以后,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帝后妃嫔们开始称凤比凤,凤凰的形象逐渐雌雄不分,整体被“雌”化。

《小学绀珠》卷十:“凤象者五,五色而赤者凤;黄者鹓鶵;青者鸾;紫者鸑鷟,白者鸿鹄。”

凤凰的历史起源

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距今约6720xx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出土,在象牙骨器上就有双鸟纹的雕刻形象,这双鸟纹应是古代凤凰的最早记载。

根据神话传说,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 关于凤的最早记录,可能是在《尚书·益稷》篇中。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一凤凰也来了——“萧韶九成,凤皇来仪。

凤凰(3)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关于凤凰的这种种传说,究竟只是一种神话,还是一种可能的历史真实?换句话说也就是,凤凰,在历史中是否确曾有过一种真实的动物原形?对这个问题,正如对于龙的问题一样,学术界过去的观点多倾向于否定。但是我们却不能注意到,在商代殷墟(今安阳小屯一带)甲骨文中曾发现过如下一条记载:“甲寅卜,呼鸣网,获凤。丙辰,获五。”(甲3112)。(释文参看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第324页)

据于省吾说,这条甲骨文的意思是:商王指令臣鸣用网捕鸟,于丙辰这天捕了五只凤。“由于系用网埔之,故所获自是生凤。”

古老而神秘的 篇10

事实上,雍仲符号并不仅为西藏的高原文明所独有,在地球上的许多古老文明都曾经流行过这个符号,西亚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古希腊文明中,均出现过类似的纹饰,至于大洋彼岸的北美印笫安文化、中美洲玛雅文化里,也能看到类似雍仲的字符。至少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雍仲字符,不仅是人类最古老的原始图案之一,也是青铜时代乃至文明时代仍然经久不衰的吉祥图案。

学者荣格曾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雍仲符号的原型特征,认为它是原始时代人群集体无意识的结果。而英国当代著名的美术理论家贡布里希则是从图像学层而,剖析了雍仲符号的形式特征,他将“卍”、“卍”与另一个同样是遍布整个世界远古时期的原型符号“十”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认为与“十”字的静态与平衡相对应的除恰是“卍”或“卍”表现了“正在运动中的形式”。我国西北马家窑文化中的马厂类型,也曾大量出现“十”字符号与“卍”、“卍”符号这两类陶纹,将两者放在一起比较,可清楚看出“静”与“动”的区别,“卍”或“卍”显然带有旋辕运动的视觉印象。

雍仲符号的神秘起源

雍仲符号如同“满天星”,在人类活动早期史时几乎同时出现于世界上的不同区域,关于它所象征的内涵与意义,尤其是关于该符号的起源猜测,同样多元。迄今为止,关于雍仲符号的起源,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可归于三大类:第一类认为雍仲源于天体或自然崇拜;第二类主张雍仲与生殖崇拜有关;第三类更倾向于认为雍仲字符起源于某种动物图腾或动物崇拜。

仅第一类天体或自然现象的解释,又可细分为如下几种观点:一、雍仲符号纹样可能从太阳图案演变而来,认为图像象征或源于“太阳崇拜”或“日神崇拜”,例如中国目前所知最早出现雍仲符号的湖南彭头山文化,其符号与日月崇拜相关。二、认为雍仲符号象征着风雨或雷电等自然现象,例如在美洲印第安文化中,雍仲符号便是象征着风神与雨神的图像。三、主张雍仲符号隐寓或暗含了宇宙中银河系原型,这是目前最新的一种观点。我们的“银河系”很像是一条银色的河流,不过,那只是它的侧面,它的正面其实是一个是漩涡星系,从里向外伸出了4条旋转的“手臂”——人马臂、猎户臂、英仙臀、三千秒差距臂,每条“手臂”实际上都是由难以计数的恒星和星云组成的,我们所居住的太阳系在猎户臂内,位于人马臂和英仙臂之间,更靠近英仙臂。不难发现,银河系的四旋臂结构与雍仲字符非常相似。于是便有人大胆假设,雍仲字符是银河系的象征符号,而且还是一个顺时针旋转的银河系符号表征!并惊叹雍仲符号确实是深藏玄机与奥妙。

尽管雍仲符号很早就出现于世界上一些古老的文明之中,并相当普遍地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的早期吉祥符号之一,但能够长久地保持它不竭的生命力,能够如此长期地成为一种地区性文明的象征性符号,却是少而又少的,它似乎仅存在于西藏文化之中。

虽然在西藏雍仲符号带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它的不同旋转方向代表着高原不同的宗教(苯教或佛教),然而,从历史时间的发展序列看,早在佛教进入高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雍仲符号便已经广泛流行于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它们困高原的土著宗教——苯教而传播到高原的不同角落。至于卍和卍在高原宗教中分别成为苯教与佛教的象征,应当是较晚的事,确切地说,应该是在佛教进入高原后,为了明晰佛苯之别,才逐渐约定俗成的。

雍仲符号在青藏文化中的特殊性,大抵也要追溯到它独特的源起。地貌起源论源自苯教文献,苯教发祥地“俄木隆仁”是宇宙中心,又称九级雍仲山,山顶状若坛城,为一水晶巨石;山下4条河水如四臂指向四方;四方各有宫殿一座。从地形上看,俄木隆仁——苯教发源地的平面图,正好呈现为一个标准“卍”字符形。这个神秘的地貌区域很自然成为古象雄苯教的象征符号。

图腾起源论与西藏古代岩画中雍仲图形的演变相关。研究者发现西藏古代岩画中的许多“卍”,形态酷似天上的飞鸟,苯教雍仲符号的原型很可能与古象雄王国所崇拜的图腾大鹏鸟(藏语称khvung,又称金翅鸟)相关。神鸟Khvung既是古象雄部落的图腾,也是雍仲苯教尊崇的大神,更是古象雄传播苯教的祭司氏族名称。鸟形符号与雍仲符号的相似性则证实象雄苯教、雍仲信仰、神鸟Khvung与卵生理论以及古象雄的鸟巫文化,在文化上形成是一套完整的系统。

“雍仲苯教”由古象雄王子辛饶米沃创建,雍仲苯教是象雄苯教的代名词。《藏汉大辞典》对雍仲符号的解释很能说明问题:一、它是苯教的教徽;二、象征着永固、恒定不变之意。

“卍”和“卍”的同与不同

与雍仲符号组合搭配的图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体的生产生活事物,如动物、帐篷、弓箭、旗帜等,这些图像分别代表了猎牧民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动物代表了食物,帐篷代表着居所,旗帜可能象征着族群或部落,弓箭则可能意味着狩猎的成功。这些代表着高原人生产与生活的图像与雍仲符号组合搭配,显然意味着以雍仲符号的特殊作用祈求或保佑它们的顺泰吉祥。

另一类与雍仲符号搭配的图像,其本身也属于宗教符号,如日月、树木、塔、鸟类等图案,我们注意到,雍仲符号经常会与这类特殊符号组合搭配,来共同完成高原人早期精神生活方面的祈愿祝福。

佛教文化中,也广泛使用雍仲符号。雍仲字符,英文为swastika,梵文作Srivatsa,旧译“吉祥海云相”,意为“吉祥之所集”。北魏时菩提流支在其所译《十地经论》卷十二中将“卍”译作“万”字;而鸠摩罗什和玄奘则将此符号译作“德”,取万德庄严之意,强调佛的功德无量。现在一般认为“卍”字符之所以读“万”音,是武则天于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时所指定。雍仲符号有左向“卍”和右向的“卍”两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提出,应以“卍”为准。藏传佛教则以右旋的“卍”为正规,这是汉地和藏区在使用“卍”形符号时的区别。有趣的是汉地佛教的“卍”字符与藏地古老宗教——举教崇奉的“卍”符号相一致。

浅析中国古老的灌溉工具-桔槔 篇11

关键词:桔槔,历史课堂,结构和原理,建议

中国是农业大国, 也是世界上发展农田灌溉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中国, 若说土地是农业之父, 水则是农业之母。几千年来, 正是这位母亲用甘甜的乳汁滋润着中华的沃土, 养育了中华民族, 哺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农业文明。

秦汉之前对农田灌溉称为“浸”, 到汉代有称“溉”或“灌”的, 西汉时“灌浸”和“溉灌”、“灌溉”并用。唐以后习惯用“灌溉”一词, 并沿用至今。灌溉, 即根据农作物需水要求, 人为的向农田等补充水分。既能适时的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 也能改善土壤、水、肥、气、热, 盐状况, 改善农田小气候, 达到农业增产的目的。因此, 各国历来重视农田水利灌溉事业。

农耕之初, 农田灌溉肩挑手提,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 已不能满足生产所需。春秋时期, 中原地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水利灌溉工具—桔槔。桔槔, 作jiégāo音, 最早见于战国庄周所著《庄子》卷5《天运篇》中颜渊 (公元前521—前490) 与师金的一段对话:“且子独步见夫桔槔者也乎?引之则仰, 舍之则仰。”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也记载到, “汤旱, 伊尹教民田头凿井, 并以灌田, 今之桔 (j ié) 槔 (gāo) 是也。”。桔槔亦称“桔皋”。桔就是结的意思, 把东西结牢;槔作皋之意, 即缓缓的一起一落, 适用于水深两米以内、水位变化不大的地方。日本人把桔槔叫作拔钓瓶, 和中国人称之为“吊杆”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 (选修) 第一章第六节提到“那时候中原地区已普遍使用桔槔来灌溉农田。”文中注释“桔槔, 用两根木杆组成, 一根竖立河边或井边, 另一根横挂在直木顶上, 一端系一大石, 另一端用长绳挂上水桶, 用杆杠原理来汲水灌田。”初看注解, 不明白什么是直木顶, 也不理解桔槔到底为何物?上课时和学生一起照注解画了几个草图, 最后不了了之。另外, 学生提了这样的疑问, 水汲上来后, 如何灌溉农田呢?仍然要引进人力吗?光看课文和注释, 无法回答该问题。因此, 带着这些疑问, 我认为有必要对这一春秋战国时期效率最高的灌溉工具作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一方面可以“答疑解惑”, 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感悟中国灿烂的古文化, 树立民族的自豪感, 这也符合新课改对情感教育的要求。

(一) 桔槔的文献记载

《墨子》“备城门篇”记载, ‘百步一井, 井十瓮, 以木为系连。’根据清末著名考据学家、古文学家孙诒让先生所著《墨子闲诂》的考证, 认为“系连”即桔槔。这是目前我们所知的最早的桔槔记载。《淮南子·汜论训》:“斧柯而樵, 桔皋而汲。”东汉末年, 许慎《说文解字》, 对“槔”的解释是“桔槔, 汲水器也”。唐代王维《辋川闲居》中有“寂寞於陵子, 桔槔方灌园”的诗句。明朝罗欣的《物原》也有“伊尹作桔槔”的记载, 伊尹是商朝初年的大臣。甚至《红楼梦》也有“篱外山坡之下, 有一土井, 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之句。

通过文献记载, 我们可以了解桔槔的使用约始于春秋, 此后一直作为中国农业史上一项重要的水利设施而存在。它是中国农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提水器具, 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 我国徐州、淮阴地区农村仍在使用桔槔汲水。

(二) 桔槔的结构和操作原理

《庄子·天地》写道, “子贡曰‘凿木为机, 后重前轻, 挈水若抽, 数如氵失汤, 其名曰槔。’”西汉《说苑·反质》也记载:“卫有五丈夫, 俱负缶而入井灌韭, 终日一区。邓析过, 下车, 为教之曰:‘为机重其后, 轻其前, 名曰桥, 终日溉韭百区不倦。’”陈文华在所著《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谱》中认为, ‘桥即桔槔二字的合音’。

根据上述史料, 我们可以推测桔槔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提水工具。一般认为, 桔槔是在井边或河边先立一根木杆作竖杆, 另一根作为活杆。活杆的中间或1/3的地方系在竖杆上, 一端绑一重物, 另一端悬挂水桶。人站井边或河边, 一拉水桶绳, 则水桶坠入井或河中, 汲水后往上一提, 借助后端重物的下落力量, 轻松的将水桶提上。操作多为一人, 有的地方也用两人, 一人拉杆, 一人搬重物。早期的桔槔图见于山东嘉祥县汉武梁氏祠画像石 (刻于147年) , 完整的描绘了东汉时期人们用桔槔汲水的情景。另外, 我们也可以借助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 (成书于1634年) 中的桔槔图来更形象的认识桔槔工作的原理。

现在小孩子玩的翘翘板, 可能也脱胎于古时的桔槔。借住两头的力量, 一上一下, 同样应用了杠杆原理。

(三) 桔槔使用的局限

首先, 要省时省力的灌溉农田, 桔槔最好设在田边, 这意味着田边要有井或河。惟有此, 方能汲水直接灌溉。若桔槔不在田边, 则井边或河边要有四通八达通往农田的沟渠。水提上后, 通过这些沟渠, 流入田地。因此, 这是桔槔使用的一个限制条件。

其次, 使用桔槔, 对井或河也有限制。《齐民要术》清楚的记载:“井深用辘轳, 井浅用桔槔。”因此, 使用桔槔汲水, 井或河一定要浅, 否则绳一长, 柑杆原理无法很好的应用, 也就不能省力。

最后, 桔槔的使用, 归根到底还要借助人力。一起一落, 人都要施力。这也是后人不断发明新的水利灌溉设施, 取代桔槔的原因。

(四) 桔槔的用途

我们所知的桔槔, 一般是和水桶连在一起, 作汲水用。作为汲水工具, 它制作简单, 成本低, 使用方便, 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 除了汲水用, 桔槔还有别的重要用途。

1998年底在铜岭遗址西周晚期造矿场发现了矿用桔槔。横杆长2.6米, 上细下粗, 1.6米处有一凹槽, 凹口为弧形, 推测是支点, 用来系绳。桔槔在这, 既用来提运废砂, 也用来浅井掘进中的提运。

桔槔也应用于军事。西周开始, 称烽火台为“桔槔烽”。东晋初年, 桔槔作为一种破坏性很强的重型近战兵器, 称作拍竿, 主要用来装备大型战船。《武备志》卷一一六《军资乘战船》:“拍竿者施于大舰之上……每迎战, 敌船若逼, 则发拍竿, 当者, 船舫皆碎。”其工作原理, 也应用了杠杆原理。在船上建一大型T形活动架, 将巨石系上绳索, 套于横杆, 一端挂石, 另一端人拉绳索保持平衡。当与敌船靠近时, 将巨石转到敌船上空, 然后松开人拉的绳索, 巨石便砸向敌船。巨石可来回使用, 操作方便。隋代杨素所造楼船“五牙”就装有6支拍竿, 唐初该技术得到更进一步的应用与发展。

总的来说, 桔槔是一种始于春秋,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重要水利设施。它根据杠杆原理制成, 能改变用力方向, 使水桶上提时省力。桔槔被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灌溉上, 和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 为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也为世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读《古老阳光的末日》有感 篇12

汤姆・哈特曼以挚热的情感、扎实的研究,为人类面临的困境寻找解答方法――接触流传千年的古老智慧,倾听所有生命的声音,摒弃我们对地球所采取的不良行动,真诚弥补我们的错误言行,从而引导我们跨越否认与无知的泥沼,走进阳光永续的未来。

这个时代,环境问题铺天盖地,已经被谈论得没了新意,甚至让人有些麻木。生态危机是如此令人痛心甚至心惊胆战,为什么一般大众却如梦游似的视而不见,或者仅漫不经心地处理。全球性的危机影响涵盖各个层面,从个人到社会到世界,但是尽管有偶尔的口惠,和假装对接踵而至的灾难表示关心,我们多数的动作[一点回收,少开车、暖气或空调关小点,开张支票给“峰峦俱乐部”(Sierra Club)]似乎只能减轻罪恶感或掩饰日增的无力感,其实并没有多少作用以阻止沉沦之势。

汤姆・哈特曼的《古老阳光的末日》,却给我们带来了另一些视角。他告诉我们:“我们的问题并非来自科技、饮食、传播媒体中的暴力,或其他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乃源自于文化――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大多数解决危机的提案之所以不可行,乃是因为这些提案正与问题本身同源于一个世界观。”他说:“除了改变我们看待及理解世界的方式以外,别无他法可以产生实际、有意义且持续的变化。”把环境危机置于文化的角度去考量。

“我们是由阳光构成的”,开篇的观点就是我未曾思考过的角度。因为,植物靠捕捉并储存阳光存在,动物又是依靠植物而活。而后,又谈到人口成长、资源涸竭,以及我们如何一路破坏我们的“窝”.在此部分,特别重要的是对一个少有人发觉的要素之新洞察:食物和燃料的能量源头,以及我们正在耗尽这个源头的证据。我们将谈及现况是如何造成的,以及为何明明山雨欲来,很多人却无所警觉。而作者提到的很多观点也与常规的环境保护不同。常规的环境保护通常触及人的思维和理性,即让你意识到环境问题有多严重,然后告诉你该做什么,其最后的目的还是为了人类。在此书里,作者所触及的,是人的内在,以及那些超越我们物质可见的绝对存在,他希望的是恢复自然的神圣,在这里,人不是环境中的主体和中心,只是与其他生物共享地球的`一分子。

然而,这本书真正深入核心的内容,还在后面。文化的转型。书中从一万年前讲到如今,历史上那些入侵、杀戮、奴役,如何一步步消灭掉古老文化,又怎么让年轻文化统治了我们。最可怕的是,我们信奉这样的年轻文化而不自知。我们要转变看待世界的方式(那种将世界物化的价值观),从个体的生活方式、文化开始带来转变,学习创造警觉,重新授权于妇女,认知什么是“足够”,尊重其他文化及社会,尊重大自然的神圣/神性,改变使用科技的焦点,重建每日的生活与仪式……本书的第三部分指示出一个正面温馨的未来的新希望,你将学到用来改变你个人及周遭世界明确的工具、技术。他呼吁我们回归理智与正常,这是每一个人都做得到的,即使最终无法挽回颓势,至少也能播下新生态、新地球的种子。所以,我们必须先知道病情,而后才能对症下药。

古老的中华文明教学设计 篇13

第三课 古老的中华文明教学设计

唐邱学区 李晓丽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

2.为我国悠久的历史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难点:在了解古老的中华民族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久远,认识古老文明的灿烂,并为之自豪,为有如此勤劳、智慧的祖先而骄傲。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与学生展开情景对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中,我们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文化,本课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我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二、进行新课

(一)中华文明的开始

让学生看 P23 的图片,回答古老的中华文明从哪两个流域开始?(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教师总结: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开始是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开 始的,所以我们说长江黄河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二)我的祖国多悠久

1.找学生分角色扮演中国的树爷爷、美国的小朋友和日本的叔叔,说说这三个国家的历史。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通过提示,与美国、日本做比较,突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2.我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

教师:我们生活的祖国有过很长的历史,你知道哪些朝代?

学生:回答夏、商、周、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 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

教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的历史比我们国家长呢?没有。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分享一下知道的朝代故事。

三、回顾知识点

四、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我国的悠久历史,她只是我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等下节课老师继续带领你们去了解古老的中华文明。

五、作业

向你的家人讲述我国经历的朝代和你了解的朝代故事。

六、板书设计

古老的中华文明

我的祖国多悠久

刍议古老羌族羊皮鼓舞的现代价值 篇14

一、羌族羊皮鼓舞介绍

羌族的羊皮鼓舞属于一种典型的民间祭祀舞蹈, 在羌语中成为“布滋拉”或者“莫恩纳莎”, 《蜀王本记》中记载, 汶川与茂县“蜀迹”较多, 因此, 被称之为大属出生之地, 羌族人民认为“万物有灵”, 茂县三龙、黑虎等地与汶川雁门、龙溪等地羌人认为大禹为英雄神, 并将其看做大巫师, 在羌语中, 称之为“大释比”。“释比”是羌族文化的继承者, 也是民族舞蹈教学与歌唱家, 在活动时, 都会率领舞蹈队来跳舞, 即为“羊皮鼓舞”。

二、羌族羊皮鼓舞的特征

羌族的羊皮鼓舞并无特定的程序规定, 其表演有着典型的即兴化特征, 舞蹈动作循环, 直到大家尽兴, 在整个舞蹈过程中, “释比”是舞蹈的创造人员, 他们决定着羌族羊皮鼓舞的形式与内容。总结而言, 羌族羊皮鼓舞有着几个特征, 即敏捷、虔诚、粗犷、沉稳, 有着上身拧倾与胴体轴向转动的韵律特征, 其韵律会随着舞者屈膝的颤动发生变化, 并以此来带动羊皮鼓的变化, 整个舞蹈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虔诚的情绪, 由于舞者需要使用特定的法器与道具, 这就对羊皮鼓舞有着一些限制, 舞者在击鼓时只能够依靠身体转动来上下起舞, 这也是羌族羊皮鼓舞与其他民族舞蹈最大的差别。羊皮鼓舞只有响盘与鼓点节奏两种音响节奏组合, 其节奏有平缓型节奏与2/4慢节奏, 能够烘托出祭祀中的神秘气氛。此外, 还有稍快的3/4中速, 这中节奏主要用在腿部动作变化中, 能够表现出辟邪、祈福的意境。

羊皮鼓舞中蕴含着羌族人民特殊的习俗, 羌族人民使用口口相传的方式记录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与历史, 而这种文化的传递者正是“释比”, 可以说, 羊皮鼓舞是在羌族原始自然风俗基础上产生的, 这些民族活动始终贯穿在羌族羊皮鼓舞中, 截止到目前而止, 羊皮鼓舞依然保存着“以舞娱神”与“以舞祀神”的舞蹈风格。

三、古老羌族羊皮鼓舞的现代价值

1. 研究价值

民间舞蹈与现代舞蹈相比而言, 更加强调民族文化, 在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之下, 民间舞蹈也会随之向舞台艺术升华, 这也是民间艺术的发展规律。民族舞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以丰富的舞蹈语言与独特肢体动作为人们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特征, 这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羊皮鼓舞是释比文化的重要承载形式, 也是羌族人民生活文化传承, 从这一层面而言, 羊皮鼓舞对于研究羌族传统历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2. 教育功能

羊皮鼓舞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功能, 羌族人民主要是通过民风民俗、节日庆典、宗教祭祀等活动将相关的知识传递给下一代, 在羌族人民信仰的影响之下, 很多羌族舞蹈与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歌舞之间是有机结合起来的, 这就能够向后世传递劳动技能与生产知识。同时, 艺术家在羌族羊皮鼓舞基础上创编了一些新型的舞蹈, 这便表现出了一定的教育作用。羊皮鼓舞中踮跳步、磋步等舞蹈步伐均是羌族人民对巫舞文化的一种继承, 强调一种天人合一的理念, 可以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截止到目前为止, 羌族羊皮鼓舞依然对后代发挥着教化的作用。

在社会的发展之下, 传统的民族文化也逐渐受到了现代文化的影响, 目前, 羌族中青年一代已经不会表演羊皮鼓舞了, 老艺人的数量本身就很少, 也相继去世, 因此, 羌族羊皮鼓舞面临着失传的现状, 亟待进行保护与抢救。近几年来, 茂县文化部门已经意识到了羌族羊皮鼓舞的重要价值, 也开始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对释比传承世家进行保护。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将现存的资料进行归档, 同时, 积极主动的使用音像、文化等手段建立起电子档案, 对羊皮鼓舞进行全面的保存。在下一阶段, 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培训与传承工作, 加强宣传, 动用各类社会力量, 鼓励他们参与到羌族羊皮鼓舞的保护工作之中, 提升保护工作的力度, 将羊皮鼓舞发展壮大。

摘要:羌族的羊皮鼓舞属于一种典型的民间祭祀舞蹈, 在羌语中成为“布滋拉”或者“莫恩纳莎”, 羌族羊皮鼓舞的影响颇大, 也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与保护价值, 羌族羊皮鼓舞有着几个特征, 即敏捷、虔诚、粗犷、沉稳, 有着上身拧倾与胴体轴向转动的韵律特征, 其韵律会随着舞者屈膝的颤动发生变化, 并以此来带动羊皮鼓的变化, 整个舞蹈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虔诚的情绪, 本文主要分析古老羌族羊皮鼓舞的起源、特征与现代价值。

关键词:古老羌族,羊皮鼓舞,现代价值

参考文献

[1]魏青.古老羌族羊皮鼓舞的现代价值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0, 4.

[2]赵洋.羌族释比羊皮鼓舞的美学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3.

[3]李祥林.羌族羊皮鼓及其传说的人类学解读[J].2011年中国艺术人类学论坛暨国际学术会议——艺术活态传承与文化共享论文集, 2011, 11.

上一篇:父母寄语高中下一篇:新数学老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