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设计注意事项(通用11篇)
一、角色游戏区
(一)角色游戏区的教育作用。
1.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通过不同角色身份学习扮演适当的行为方式,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2.帮助幼儿学习友好交往的技能。如轮流、分享、协商、互助、合作等。
3.培养幼儿大胆表达个人意愿、情感、见解,能相互沟通,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实践和尝试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4.发展表征能力。如能以物代物,激发想像力及能创造性地反映现实。
5.学习适度表达个人情绪,了解他人情感。能自我控制,调整与伙伴间的相互行为关系。
(二)角色游戏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幼儿最熟悉的地方是家庭,最先接触和了解的劳动就是家务活。因此,无论是在哪个年龄班,娃娃家都是角色游戏的中心主题。并由此扩展出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如餐厅、超市、医院、邮局、工厂、图书馆、火车站、博物馆等。小班的角色游戏区的主题以家庭生活为主。到了中班,角色游戏区就出现了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大班的角色游戏区的主题则更加的丰富多样。
角色游戏主题应从幼儿的生活中来,要求是幼儿熟悉、了解和接触过的或是感兴趣的。也可以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幼儿参观、游览,从中产生新的主题。例如,“和书交朋友”的主题。参观了图书馆,在角色游戏区内就可以产生“图书馆”这个游戏活动。
在产生一个新的角色游戏以前,不妨与幼儿共同讨论,听听他们的想法。也许一位幼儿刚刚去吃过自助餐,就会提出开一家自助餐厅;也许一位幼儿在街上看见过礼品店,就会提出开一家礼品店……这样,角色游戏区的活动将越来越丰富有趣,幼儿在玩的时候也会很投入。
2.材料的提供
(1)娃娃家。家具,如床、小型桌椅等;娃娃、娃娃用品,如各式服装、奶瓶、各种饰物、梳子、毛巾等;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钟表、电话等;厨房用具,如炉灶、锅、碗、铲、勺、碟、壶、杯子、筷子;各种食物,如蔬菜、食品、水果等。
(2)医院。主要材料有白大褂、医生帽、护士帽、处方单、病历本、听诊器、体温表、药品、注射器等。
(3)超市。主要材料有各种食品、用品的包装盒,收银机,钱币等。
(4)银行。各种面值的钱币(卡片)、取款单、存折等。
3.场地的设置
“娃娃家”是一个长设的区角,因此它的位置应相对固定。其他的角色游戏区角则应设在与之相邻或相近的地方。
角色游戏适宜与积木区相邻。
二、积木区
(一)积木区的教育作用
1发展幼儿的建构能力,学习建构技法。
2.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认识基本形状、数量关系。
3.学习尝试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方法、设计,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像力。
4.幼儿之间能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建构,共同游戏。
5.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与人交流、表达的能力,以及掌握自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积木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积木区可以建构高楼大厦、立交桥、公园等。还可结合基本技能确定搭建内容。如,小班主要学习铺平、延长、围合、盖顶、加宽等构造技能,所以他们在积木区多构造马路、围墙等简单物体。而大班则要求幼儿学习整齐匀称的构造,并会选择使用辅助材料,因此他们多建造结构复杂、装饰精巧的建筑物或建筑群。
积木区可以结合教学主题和角色游戏设计。如,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桥梁”的教育教学活动时,积木区就可以专门搭建各种桥梁。
积木区还可以和角色游戏区、音乐表演区相结合。如为“博物馆”建造“博古架”;为“娃娃家”造“家具”;为“火车站”建造“站台、铁轨、候车室”等。积木区搭了个“舞台”,音乐表演区的幼儿就可以到“舞台”上来演出。
2.材料的提供
积木的种类繁多,在幼儿园一般适合提供木制的本色实心积木、木制的彩色空心积木、塑料的彩色积木等。
在小班,适合提供体积中等,颜色鲜艳,份量较轻,以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为主的形状简单的空心积木。中班则可以丰富积木的种类、形状,增加积木的重量。到了大班,木制的本色实心积木就可以成为积木区的主角了。它的形状可以达到三十余种,数量可以达到一百多块,能充分的满足大班幼儿构造的需求。
根据幼儿的需要,积木区还应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人物模型、动物模型、房屋高楼模型、花草树木模型、交通工具模型、信号灯、指示牌、家庭用品等。
积木区的积木应分类摆放,必要时还可以贴上标签,以便于幼儿使用、收拾和整理。小班的积木可以按形状、质地、颜色分类摆放;中班的积木可以按照形状大小、高矮排序摆放;大班则可以按形状分合形式进行摆放。
3.场地的设置
积木区的场地应较宽敞、平整。因为积木区的活动是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的,也许上午没有搭完的东西下午还要继续搭。所以,积木区应靠墙设在一个固定的角落。一方面,给幼儿提供可以充分利用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来回走动破坏搭建的物品。
三、语言图书阅读区
(一)语言图书阅读区的教育作用
1.练习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2.培养阅读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在看、听、读的过程中,通过对图书中的故事情节的感受、进行的模仿、学习和欣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4.学习运用语言表达个人情感、需求、意愿和观点。
5.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了解。
(二)语言图书阅读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在此区角内以图书阅读为主,配有一些语言游戏,如接龙拼图,拼贴讲述,连词句,编故事,讨论谈话等。
2.材料的提供
语言图书阅读区的活动主要为正规教学活动服务。因此,语言游戏可以是正规教学活动中游戏的重复或延伸,教师应为幼儿多提供一些小图片、卡片等可操作的材料。
图书阅读活动则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数量充足的图书,可以提供的图书种类有:
①故事书。如有关家庭、幼儿园生活的故事,动物、植物的故事,童话故事,科学故事,人物故事等等。
②杂志、画报。如《看图说话》、《幼儿智力世界》、《小朋友》、《小青蛙报》等等。
③知识书。如《幼儿十万个为什么》、《热带鱼图片大全》、《看图识字》、《交通工具大全》等等。
④自制图书。幼儿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自己绘制的图书。
若有条件,语言图书阅读区还可以提供与限制人数相同数量的语言复读机或随身听(带有耳机,可以避免相互干扰),以及录有与图书内容相关的磁带(可以是老师自己录制的)
小班幼儿阅读的图书要画面简单,颜色鲜艳。以家庭生活、幼儿园的生活、小动物的内容为主。情节不宜复杂,篇幅不宜太长。
中班幼儿可以阅读一些有关日常生活和人物方面的图书。图书的篇幅可以有所增加。
大班幼儿则可以阅读配有简单文字的图书,图书内容的科学性可有所增加,可以提供较多的知识书和一些寓言故事。
3.场地的设置
语言图书阅读区应该是所有区角中最安静的,并且应有充足的光线。因此,适合靠窗而设,远离音乐表演区、角色游戏区等较为嘈杂的地方。
在语言图书阅读区地上可以铺上漂亮、柔软的泡沫垫,在桌上铺上美丽的花布等,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舒服的阅读环境。
四、美工区
(一)美工区的教育作用
1.学习观察和感受周围事物,并用美工材料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2.提供接触各种材料的机会,使幼儿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学习利用工具进行立体造型活动。
3.发展创造力、想像力和不拘一格的表现力,体验成功。
4.训练小肌肉,手眼协调,发展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美工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在美工区内可以进行平面造型,如绘画(彩笔画、水彩、水墨画手指画、刷画、拓印画等)、自然材料(沙、树叶、蛋壳等)的剪贴、撕贴等;立体造型,如捏泥、和面团、纸、粘土等;自然材料造型,如豆画、石画等;废旧材料制作,如纸盒、易拉罐、纸杯等;以及结合节日活动制作装饰物,如彩环、灯笼等。
小、中、大班的幼儿在观察力、表现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方面,以及使用工具和材料的能力上,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活动的内容和提供工具、材料时必须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
美工区的活动必须具有趣味性,包括选材、活动方式等都应考虑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否吸引幼儿积极地参加美工活动。
2.材料的提供
各种纸、彩笔、颜料、剪刀、浆糊、橡皮泥等是美工区必备的材料,但不是惟一的材料。美工区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美工的材料也是广泛而繁多的,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去收集、准备、提供,务求充实、充分。
3.场地的设置
美工区是一个以操作为主的区角,需要设置在有充足光线的地方。另外美工活动中常常用水,因此也应接近水源,便于幼儿在活动中使用。
美工区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区角,适宜与语言图书阅读区相邻。
五、操作区
(一)操作区的教育作用
1.学习运用五官,发展感知觉。
2.训练小肌肉,手眼协调,手指动作灵活。
3.训练思维能力和了解事物之间相互的关系。
4.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的兴趣。
5.培养专心、坚持、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操作区活动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在操作区内可以安排的活动有:
(1)手指配合的活动。如给娃娃喂食物、穿珠、系纽扣、编塑料管、小物体的镶嵌活动、玩具的拼插等。这种配合较为简单的活动适合小班和中班上学期幼儿进行。
(2)手指、手掌、手腕配合的活动。如拧螺丝、开瓶盖、系扣绳子、系解蝴蝶结、系纽扣、系鞋带、绣花、编织、用筷子夹物品、翻绳、使用锤子钉钉子等。这种配合活动动作较为精细,有一定的难度,适合中班下学期和大班幼儿进行。
2.材料的提供
根据安排的具体活动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
操作区的材料要分类摆放,便于幼儿使用、收拾、整理。
材料的投放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操作需要时间短到需要时间长。
3.场地的设置
一、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
区角活动是幼儿在自由状态下的自主活动, 在这看似随意的活动中, 蕴涵着一定的教育目标, 而让幼儿能在区角活动中通过自主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就需要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充分认识自己的作用、地位, 时时把握好幼儿主体, 教师主导的关系, 并进行适度的指导。
案例: 大班区角———欢迎光临肯德基
在这个区角活动中, 根据孩子的已有经验, 我们创设了制作组、接待组、消费组、服务组。孩子们都很愿意来这里游戏。接待组的小朋友有的在门口礼貌的招呼客人, 有的在给顾客买单; 服务组的小朋友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一会给顾客送食物, 一会请顾客品尝“免费”赠送的果汁; 制作组的小朋友则在那里用各种纸制作着食物。可是好景不长, 没有几天, 肯德基突然变得“萧条”了。在活动评价环节, 教师引导孩子们分析原因: 服务组的孩子说: 肯德基不好玩, 顾客买完东西就没事可干了; 制作组的小朋友则反映, 有的小朋友看着别人做啥她就做啥, 造成了某种材料的缺乏; 消费组的幼儿则说游戏提供的“钱币”太少了, 买了一两样东西就花光了……听完孩子的议论, 老师抓住时机, 让幼儿想办法改进区角活动的设置, 并及时地调整了活动目标: 为消费组提供小面额的钱币, 避免简单的换购; 制作组则要求孩子们活动前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归类, 要求制作出来的食品口味多样, 外形精美。服务组的小朋友为了避免“浪费”, 加入了食品“回收”的环节, 及时将顾客拆下的食品外包装回收送到制作组。一系列的问题, 在孩子们的商讨中得到了解决, 孩子们再一次兴趣十足地投入到了游戏之中。
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 老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 深化游戏主题, 明确教育目标, 不断地创新游戏情节, 提高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
二、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
区角活动氛围宽松, 形式多样, 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 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 体验成功和愉悦, 因此在区角活动中, 当孩子们真正开始游戏时, 教师要注意充分尊重幼儿, 让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 自主选择、自由交换游戏内容, 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活动氛围, 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案例: 中班区角———我是小小建构师
积木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 我们在小小建构区里投放了大量的各式积木、纸筒。几次活动下来, 孩子们创作了好多得意的作品, 也有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这次活动前老师激发孩子们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拼搭乐亭美景! 说干就干, 孩子们开始了自己的分工: 有的利用纸筒垒砌广场花园; 有的用扣式积木拼搭路灯、小汽车; 有的两三个一起合作拼搭宽宽的街道……这组小朋友在自由的堆砌中有了重大的发现: 要想堆砌的造型牢固、美观, 一定要按照纸筒的长短有规律的拼搭! 他们用由短到长垒砌出“推不倒”的宝塔, 由短到长再到短堆砌出新型花坛。看啊! 他们居然堆砌出了一个大花轿! 还让长得最小的吕梦奇坐在了里面, 几个男孩子玩起了抬花轿的游戏! 孩子们在这里无拘无束, 找到了属于他们的快乐!
三、做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
幼儿在区角活动的时候, 教师不仅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好伙伴、好搭档, 还应成为一位细心的观察者, 了解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在“肯德基”店门口, 老师发现刘好小朋友哭了, “怎么了?”老师轻轻地问。“今天我本来想吃完肯德基再去宝宝理发店理发, 可是, 钱花多了, 现在不够用了, 没法去理发店了! ”刘好一脸的委屈。“那你应该怎样做才合适呢?”经老师一提醒, 刘好明白了, 高兴地跳起来, 挥动着手里剩下的1元钱说: “我有办法了, 等明天再游戏时我吃五元钱的肯德基, 然后去理发店花两元钱理发, 这样我还能用省下的钱去超市买到我想买的彩笔啦! ”在老师的启发下, 孩子增长了合理消费的意识。这个经验, 我想孩子会受用终生的!
此外, 老师还要根据游戏的开展情况参与到游戏中, 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在一次玩“美羊羊超市”游戏活动中, 导购员程婧小朋友觉得很没有意思, 说没有人来买东西。老师故意表现出着急的样子: “没有人来买东西, 这可怎么办? 是不是还有好多顾客不太了解这个小超市啊? 我们能不能给美羊羊超市做做广告啊?”孩子们一听这话, 高兴地说: “好啊, 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于是在自由活动时间, 老师和孩子们开始忙碌起来, 有的在画某件商品的广告画, 有的用硬纸板做起了超市广告牌……有的在商量超市还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便民服务! 经过孩子们的商量和调整, 美羊羊小超市的生意又兴旺起来了。噢, 服务员陈家航跑进跑出, 他在干什么呢? “他们买了很多东西拿不回去, 我帮他们送货呢! ”原来孩子们又增添了送货到家的优质服务! ———游戏情节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又丰富起来。
总之, 为了延长区角活动的“生命力”, 教师应注重每次活动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注重活动之后的评价和调整; 注重区角之间的有机结合和有效利用, 让区角活动在教师适宜的指导下不断地完善和完美, 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 使精彩的区角活动成为幼儿熟练掌握学习经验、生活经验的快乐平台!
摘要:区角活动是幼儿在自由状态下的自主活动, 在这看似随意的活动中, 蕴涵着一定的教育目标, 而让幼儿能在区角活动中通过自主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就需要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充分认识自己的作用、地位, 时时把握好幼儿主体, 教师主导的关系, 并进行适度的指导。
凤阳民间游戏在各活动区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扩展幼儿游戏空间,更为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结合找到了适合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
民间游戏 区角活动 运用
俗话说: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天使。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传统的民间游戏来源于生活,种类多、趣味性强、简单易学,它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
安徽省教育厅取消幼儿用书以来,凤阳县示范幼儿园大力开发园本课程,充分利用凤阳本土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凤阳民间游戏,在不同区域进行运用。2012年5月,我园申报了省级课题《凤阳本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并于11月准予立项。我们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在区角活动中筛选适合我园幼儿的民间游戏,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一、益智区运用民间游戏,开启幼儿的智慧之门
充满魔力的益智区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他们在其间自行操作、摆弄、摸索、尝试,在不断发现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走进了智慧宫。在此区域我们经常投放“翻绳”“金锁银锁”“七巧板”“找东西南北”等民间游戏。
俗话说:手巧心更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手指的动作越熟练、越复杂、越精巧,就越能促进脑神经的发展。翻绳游戏的活动,主要是依靠幼儿手指来操作。每一个造型图案,需要手指完成撑、压、挑、翻、勾、放等一些精细的动作,需要左右手配合,需要每根手指巧妙地分工。翻绳游戏需要孩子们眼睛观察分辨纵横交错的线条,需要大脑记忆操作的顺序和方法,需要手指灵巧准确地操作,要求幼儿做到眼尖、脑灵、手准,手脑一致,手眼协调。整个翻绳活动中,蕴含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操作、从想象到创造等多种教育契机。因此翻绳游戏具有巧手、健脑、启智的作用。
“金锁银锁”也是运用手指,锻炼孩子反应能力的民间游戏,简单易行,充满童趣,经常听到孩子们发出的开心的笑声。此游戏不但训练宝宝的头脑反应能力,提高反应的灵敏度,而且伴随游戏进行的儿歌能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述能力,为幼儿健康全面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美工区运用民间游戏,激励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
美工民间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同时也可激励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
近两年来,十字绣风靡凤阳的大街小巷,孩子们通过身边的环境,对十字绣有了初步的认识。于是,我们在美工区为孩子们提供了十字绣工具,原本只是让孩子们简单认识十字绣工艺,没想到,孩子们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看他们在一丝不苟、聚精会神的刺绣着,一幅幅看上去有些粗糙,但却凝聚了孩子们智慧与思想的作品出现了。当我们把它们布置到展览区时,大家更是积极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在体会着成功快乐的同时,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让幼儿的思维有了驰骋的天地。
大多幼儿天性喜爱剪纸,于是我们把民间剪纸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在剪纸活动中,他们通过眼、手、脑的协调动作,可获得极大的兴趣与满足。在剪四瓣花的活动中,幼儿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只动一剪,就能剪出花瓣一模一样,均匀对称的花,而且剪动的线条稍加改变,花瓣的形状随之改变。在老师的提示下,幼儿使花瓣中空,又演变为更丰富变化的图案。这些奇妙变幻使幼儿兴趣更为浓厚,并爱不释手地剪了又剪,在自由活动的时间也经常进行练习。这种练习使幼儿不断进步,进步使幼儿稳固了兴趣,兴趣使幼儿求异,求异使幼儿创造。
三、音乐表演区运用民间游戏,陶冶幼儿的情操
可以说幼儿是天生的“音乐家”。他们喜欢进行敲打,制造声音,创造出各种类型的节奏。我们经常看到几个小朋友在一起分别充当观众与演员的角色,轮流表演一些节目,表演过程中他们如同真正的演员一样非常投入和尽情,使他们强烈的表演欲望得以满足。于是,我们在音乐表演区把我们家乡的民间游戏投放进去,以陶冶幼儿的情操,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凤阳花鼓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又称“花鼓小锣”“双条鼓”,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在音乐表演区投放凤阳花鼓及音乐,孩子们拿着我们家乡的花鼓,听着家乡的歌谣《凤阳花鼓》,举办了一场音乐会。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在唱唱、跳跳、踏踏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感受着本土民间艺术的魅力,丰富了幼儿的情感,培养了孩子们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在音乐表演区我们还投放一些绸带、扇子、民间服饰、舞龙的道具等,孩子们穿上漂亮的服装、摆弄着道具、载歌载舞,感受着优美的韵律和富有变化的节奏,体验着中华民间艺术的美,从而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并陶冶幼儿的情操。
四、体育区运用民间游戏,使幼儿在快乐中增强体质。
民间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体能的发展,而且种类繁多,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到自由。民间体育游戏《踢毽子》不论大小都可以玩,年龄小的孩子可以在毽子上系一根绳子,用手拎着踢;年龄大的孩子可以直接踢,还能踢出许多花样来。跳皮筋更简单,只要一根皮筋就能进行单脚或双脚跳,还能结合童谣跳出各种不同的花样,乐趣无穷。丢沙包更是让幼儿在快乐的躲闪中增强了奔跑的能力。在自然、自发的幼儿民间游戏中,幼儿不受任何干预,没有心理压力,情绪是放松的,他们自娱自乐,敢于大声说笑,大方地表现,大胆地想象;他们随时随地、自由结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因此,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过程,使幼儿在快乐中增强了体质。
“环境是幼儿的老师”——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对环境的依恋心理强烈,很想从环境中去发掘想探索的事情,发展理解力、创造力 就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的: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 Eg:孟母三迁
一、什么叫区角活动?
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为幼儿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即区域,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一、什么叫区角活动?
概括而言,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丰富有趣的、多样性的学习环境(活动区),提供有深度有层次的活动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愿地选择活动材料,在环境中有效、系统的进行活动,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二、开展区角活动的意义
1、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
2、增进幼儿、师生交流,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3、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能力;
5、增强幼儿的表现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三、常见的活动区角及功能
1、生活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生活模仿性操作与练习,发展孩子编、系、扣、穿、夹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
2、语言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图书、图片、头饰、手偶等的观察、操作、拼摆等讲述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美工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撕、贴、剪、画、捏、做等美术操作表现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科学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科学小游戏及数学操作活动,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数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等能力。
5、建构区:主要功能是利用积木、酸奶盒、易拉罐、纸盒、玉米瓤等进行的建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及交流合作能力。
6、角色游戏区:
(1)涵义: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主要有:开心娃娃家、小小美发屋、娃娃超市、快乐美食城、快乐小吃吧等。(2)主要功能:
a.是通过模仿各种社会活动,有助于幼儿学习各种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b.帮助儿童丰富有关各行各业的知识:可通过故事、讨论、图片展示、社区参观等形式,丰富幼儿关于各行各业的知识经验,促使游戏不断地向更深层次发展。
8、益智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棋类活动、拼图活动等益智类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9、音乐表演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类表演活动,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及音乐表现能力,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等。
四、设置时应遵循的原则(一)适宜性原则
区角游戏活动的安排、设计,环境的创设,材料玩具的提供,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能力,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例如,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从事平行游戏,即幼儿各人玩各人的,彼此玩的游戏是相同的。
加上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接触社会的范围小,教师在设计小班的区角游戏时,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可在一个区角内多放几套相同的材料;在指导方面也应以具体的示范、参与指导为主。(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应体现层次性和循序渐进性。
例如,小班幼儿活动的目的性较差,主要依靠客体的生动性、新颖性和颜色的鲜艳性吸引他们进行活动。而到了中、大班,幼儿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逐渐明确,活动的结果成为吸引他们进行活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积木区活动时,小班幼儿积木的颜色要丰富,形状可少些,但数量要充足。在指导方面则着重于帮助他们学会独立的构造物体,并能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
而对于中班幼儿,积木的形状可以增加,还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指导方面则要求他们会有目的有计划地构造。
到了大班,可以提供更多形状的积木和丰富的辅助材料,要求幼儿学会通过协商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大型结构物。
假若一套积木从小班玩到大班,小班是搭小房子,到了大班还是搭小房子 这是不可取的 那么应该如何做呢?
到中班,改成一个电话亭,让孩子去打电话,到大班,我做一个表演区,让孩子当当小明星,是不是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呢?(三)整体化原则(可变化原则)
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有利于幼儿多元智力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例如,娃娃家的“爸爸”可以到“建筑工地”上班,美工区可以为表演区制作道具等。由此可以衍生出许多游戏的情节,促进幼儿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发展。
但是,这个动态系统要建立在幼儿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要由幼儿创造,教师只是为他们创设一定的环境,并引导他们想像新的游戏情节,而不是由教师指定他们的行动。
五、活动区角的合理划分及原则
1、半开放原则
2、定与不定原则
3、渐进性原则
六、应该注意的事项:
1、应注意空间上的挖掘
2、应注意动静的交替
3、区域应该是独立而开放的
4、安全应该是区角布置考虑的前提
5、材料的投放要丰富多样
6、尽量利用本土资源
七、游戏材料的投放
区角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材料注重自然资源、废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自然资源:花、草、落叶、树枝、稻草、果实、种子泥巴,还有各类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等丰富活动的材料,都可以运用在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等区域中。(2)废旧资源:泡沫、各种纸板、废旧装饰纸、易拉罐等等,例如快乐美食城角色区,家长和老师一起动手,利用各种废旧材料,有泡沫、各种纸板、废旧装饰纸等,设计制作了海鲜类、饮料类、面点类、烧烤类、砂锅类等近50个不同的品种,非常丰富。
八、区域材料的评价标准
1、目标明确
2、有效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3、操作性、适用性强
4、创意
5、趣味性和游戏性强
九、制定班级区域规则
1、在讨论中共同决定
2、在试误中逐步形成
3、在活动前明确规定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原则,适合本班孩子才是可行的。分班情况介绍 小班:
营造家的氛围很重要,让孩子情绪稳定,才能够进行接下来的活动。SO:小班的环境布置一般是围绕娃娃家这个区域来进行的。
在这个区域内,提供一些桌椅(可以使用废旧盒子拼搭,但一定要美观),操作区可以生活操作为主 EG:提供小碗,让孩子倒珠子,舀珠子等活动 小班
关键词:温馨、暗示
娃娃家区:活动围绕本区域为中心 建构区:可以放在娃娃区边上 图书区:亲和但不随意 其他:故事角、饲养角 Ps:
提示性标语很重要 温馨的家居感很重要 操作内容以生活操作为主 中班:
由于年龄逐步增大,可以增添适量操作用具,但是不宜太难。
EG:手工区可以提供固体胶、废旧纸盒、毛线、海绵、泡沫等丰富的操作材料。
幼儿可以通过撕、剪、贴、画等各种方式,做出各不相同,具有个人价值的作品,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中班
关键词:丰富、提升 图书区:规范、整洁 表演区:形式多样、经常开展 益智区:解构清晰
美工区:材料丰富、最好提供幼儿不常用的材料 其他:音乐角、体育角
让孩子动手、动脑
丰富孩子的知识结构,提升孩子的水平大班
1、创设功能各异的区角,根据年龄特点,以幼儿自主操作为主。如气象角,大部分孩子都能主动观察天气预报,然后在气象角中进行记录,同时增加一系列活动:观察、画气象、预报气象、进行广播等,从而增加孩子的兴趣。
2、益智区里要发展孩子思维能力。
拼摆游戏、造型游戏中幼儿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通过扑克游戏、拼摆游戏等各种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幼儿数的概念的发展。而棋类游戏中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取胜的信念、规则意识及坚强的意志等因素得到锻炼。大班
关键词:幼小衔接、智力思维发展 阅读区:自主、互相监督
识字区:随课堂内容变更,系统性要强。益智区:材料丰富,让孩子参与教具的制作 其他:探索角、机械角 PS:
摆放、分区逻辑性要强、易于孩子自取自拿 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要对孩子现有情况有所提升。
白莲乡中心幼儿园----冯颖
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国培计划(2015)”--------湖北省幼教专家巡回讲学项目罗田县讲学点活动,为丰富幼儿园区角活动,促进区角活动的创设和指导,真正发挥区角活动的时效性,2016年5月19聆听了解放军国防信息学院幼儿园程虹园长的“幼儿园区角创设”专题讲座活动,程虹园长图文并茂的讲解获得了在场老师们的阵阵掌声。学前教育负责人、幼教人员、幼儿园园长等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众所周知,区角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愉悦性与教育目标的统一,对幼儿来说,区角活动的氛围宽松,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在整个区角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什么,自己决定怎么凭借自己的能力,在能胜任的环境中,自由组合所进行的特定活动。
程虹园长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区角创设应考虑的问题。
作为提供给幼儿的活动,首先必须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区角活动的创设要点。
1、幼儿园课程文化,突出教育性和艺术性。程园长以南京一幼的园所布置,区角布置展开了详细的阐述。
2、结合班级环境,突出特色。
3、区角的分类。
三、区角活动的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是:参观、调查-----讨论、制作------游戏------评价
教师要有目的的观察,指导,并非让孩子做到“不乱就行”,教师要有很强的观察能力,这样才会发现教育契机,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此外还要给幼儿提出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让幼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然必要时还需要教师做一些记录,来分析,思考,为下一步的教育做好准备。
思考我园,首先,我们现阶段的区角活动,每个区角都有,但是材料都不是很丰富,就娃娃家而言。幼儿最熟悉的地方就是家庭,最先接触和了解的劳动就是家务活活,因此,无轮是在哪个年龄班,娃娃家都是角色游戏的中心主题。并由此扩展出反映社会生活的为主题的活动,如餐厅,超市,医院等。小班的角色游戏区主要以家庭生活为主,中班就会相应地出现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大班角色游戏区的活动则更加丰富多样。然而,我园的娃娃家,从小班到大班都如出一辙,“家里”基本的设施都有,但缺少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特点的材料。谁没有娃娃家吧,倒也有个家的样子,说有娃娃家吧,可里面的材料却很不充分。
3、美丽的链子(选自教材111)
材料提供:红、黄、蓝、绿等彩色串链
观察要点:串链的方法(随意、单一、间隔)
4、毛毛虫一:(选自教材P189)
材料提供:已串好的毛虫积木图片若干,不同颜色的毛虫积木、骰子;
观察要点:是否乐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串毛毛虫(随意、单一颜色或形状、二维)
5、毛毛虫二:
材料提供:彩色圆形纸片;毛毛虫墙面环境,2-4个点数不等的小插袋,
观察要点:是否愿意按点数尝试拼接毛毛虫。
小汽车嘀嘀嘀
1、小司机(选自教材P182)
材料提供:红、绿灯指示牌;各类玩具车;停车场
观察要点:是否愉悦,有自主的表现;
2、小汽车排排队(选自教材P180)
材料提供:道路情景创设;红、黄、蓝、绿汽车图片;
观察要点:是否能按颜色进行归类
3、汽车拼板
材料提供:木制特种车辆汽车拼板;KT板自制汽车拼板
观察要点:对拼板是否感兴趣
4、装车轮(选自教材P238)
材料提供:缺少轮子的大、小汽车(红、黄、蓝、绿四色);纸制大、小轮子若干;糨糊、棉签
观察要点:能否根据大、小的不同进行车与车轮的匹配
春天里的……
1、蝴蝶飞(选自教材P148)
材料提供:创设春天花园的情景;各种颜色的小花、蝴蝶;糨糊、棉签;
观察要点:对花园里的小花和蝴蝶是否感兴趣并乐意去操作
2、春天的花园(选自教材P151)
材料提供:小草背景图;拓印材料:萝卜、土豆、生姜、青菜等;玩色工具;
观察要点:对拓印材料与颜色的选择
积木乐园
材料提供:海绵积木、球形插塑积木、图形积木等
观察要点:幼儿在构建中是简单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幼儿园区角活动计划篇三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们班有进来多个新生,那些幼儿是第一次入园,对幼儿园很陌生,对区域活动没有概念。因此在创设区域角是要考虑多个层次。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发展状况来创设区域角,丰富区角内的操作材料。班内一半的幼儿已有一学期的区域活动经验,因此在创设时要增加难度,帮助幼儿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对于一半刚刚入园的幼儿来说,要增添最基本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从基础开始发展自身的能力。
二、上学期区域活动优势及弱势
在上学期中,我们创设了图书角、表演区、娃娃家、建构区、手工区五个区域角,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角,但在选择过程中,我发现幼儿显得很盲目。较多幼儿看同伴选择什么自己也就选择什么。在开展区域活动的前端,幼儿的兴趣很浓厚,都很乐意去选择材料进行操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的兴趣有所减弱,让我意识到材料要随时根据幼儿的能力发展情况及兴趣爱好进行更换、增添。在幼儿自由活动时,教师及时的介入也是很有必要的。如幼儿在娃娃家内出现争吵现象,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幼儿,可通过游戏的角色,以同伴的身份进入到活动中进行指导幼儿。
上学期中,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很丰富,让五颜六色的材料映入了幼儿的眼帘,使幼儿在活动开端就有了浓厚的参与兴趣。材料的准备形象直观,适合托班幼儿操作。班内娃娃家的创设是根据幼儿生活的环境来创设,让幼儿有温馨舒适的感觉,从而让刚刚入园的幼儿乐意开开心心来园。
三、区域活动预期目标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向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的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儿童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根据幼儿发展现状我们将目标定为:
(一)继续为幼儿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让幼儿开开心心上幼儿园;也让幼儿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开展游戏活动。
(二)通过各种材料的增添,让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时巩固对红黄蓝三原色的认识,也在此基础上认识更多的颜色及形状。
(三)通过表演让幼儿学会主动与同伴交流,也通过展示自己培养幼儿大胆的性格,让幼儿乐意在同伴面前大胆展示自己。
(四)通过建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也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物体形状及特征,萌发幼儿建构的兴趣。
(五)通过手工区的操作,让幼儿知道玩泥的技能:团、肉、搓。在此区域中也让幼儿认识各种豆子及树叶,让幼儿喜欢豆子及植物。
四、活动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的指导首先是观察。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特点,了解幼儿的知识储备、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去发现幼儿的潜力。教师在活动中凭借观察来抓住幼儿某一活动的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到幼儿行为的表面,更要从表面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实质。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灵活地投放或变换材料,并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
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是为幼儿提供适合其本身需要的活动环境,如果教师在指导上不因人施教的话,区域活动的长处就荡然无存了。如:在认识图形、颜色方面,教师有多个材料的准备可让幼儿根据兴趣去选择,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品出发进行指导,这样幼儿会获得不同的经验。
最后,教师的介入要恰当,要有技巧。教师的介入方式可通过平行介入、垂直介入和交叉介入的方式介入来指导幼儿。教师根据幼儿在游戏中不同的表现来选择不同的介入方式,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幼儿活动,对于幼儿指导的效果也更为有效。
五、五个区域设计:
(一)名称:建构区
目标:1.能自由选择积木根据物体形状进行拼搭。
2.在活动中不将积木占为己有。
3.萌发幼儿与同伴合作拼搭的意识。
材料投放:各类积木
(二)名称:表演区
目标:1.学习自己分角色进行表演。
2.能够主动与同伴共同表演,体验表演的乐趣。
材料投放:各种乐器、头饰等
(三)名称:图书角
目标:1.学习正确摆放书籍。
2.指导看书规则,不影响他人。
3.萌发幼儿保护书籍的意识。
材料投放:各类书籍
(四)名称:娃娃家
目标:1.学习自己分角色与同伴共同游戏。
2.认识及了解材料的操作方法。。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材料投放:各种厨房用具、娃娃、电话机、餐具、小板凳等
(五)名称:手工区
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巩固认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并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指导动物喜欢吃什么。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材料投放:彩色木珠、彩色线
五颜六色的树叶
关键词:区角活动,环境创设,教师指导,幼儿发展
区角活动是这样一种活动形式: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将整体的活动范围划分成小的活动区域,并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投放学习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活动区域和活动伙伴,从而促进幼儿的有效的学习和发展。但是,如果没有对区角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指导的话,就会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散漫,没有目的和系统,从而把有效的学习时间变成无效的玩耍和打闹。所以有必要对区角活动进行有效性评价,笔者根据自己在幼儿园的实际观察情况,结合自身的体验,提出从教师、环境创设以及幼儿发展三个方面评价幼儿园区角活动有效性的标准。
一、对幼儿教师的评价
1. 教师是否能够适时地介入、鼓励并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思考。
区角活动,对幼儿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自由活动、自由游戏,幼儿可以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均可自由选择,充分自主地活动。所以对教师来说,如何适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应该能够尊重幼儿的愿望,支持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激发他们进行探索的欲望,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用“瑞吉欧教育理念”里面一句话,“教师应该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给予回应”。那么在区角活动里面,更重要的就是教师如何去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何时做出回应。这就要求根据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和以往工作经验,有效判断孩子什么情况下需要帮助,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回应,在既不改变任务难度的情况下,帮助孩子达成目标,获得成就感。所以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作用可以形象地理解为“脚手架”,来不断创造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达到更高一层的目标与发展。其次,教师应该了解幼儿的学习进程。材料丰富、新奇多样的区角,自然对儿童有较强的吸引力,孩子可以在区角里乐此不疲地活动。但是这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任让孩子自我探索,随心所欲地玩耍。相反,教师的任务更重了,她不仅仅只是一位知识的传授者,在区角活动里教师更应是一位观察者和指导者,细心地观察每一位孩子的发展状况和所遇到的问题,适时地给予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在区角活动中所做的工作更多了,不仅要观察,还要写观察记录,对孩子进行有效和必要的指导。再次,教师应该能够促进幼儿间的相互交流。儿童伙伴的作用是教师、家长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替代的。他们的地位平等,有着共同的经验背景和语言,他们之间不存在交流的困难和障碍,而教师只能从成人的角度去对幼儿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和分析。那么在区角活动中,伙伴的角色地位表现得就更为明显了。因为在区角活动中,由于空间有限,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规定每个区角里的人数,一般都在2~3个人,或者3~4人左右,那么在这个人数当中,伙伴之间的交流就会容易和频繁,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这样一个教育契机,来增进儿童伙伴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但是由于区角的玩具和空间有限,儿童难免会因为抢玩具和空间引起冲突,所以教师应该防止和避免儿童之间的同伴冲突。
2. 教师是否能够制定相应的合理的区角规则。
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说的自由是在有规则下的自由,只有在有规则下的自由,才是真正有秩序合理的自由。所以在区角活动中,就要求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和幼儿一起制定合理的规则。在幼儿选择区角的时候,就应该要求幼儿自选和教师指定相结合,以免幼儿偏区,喜欢哪个区,就仅仅只是在一个区角里面活动。儿童不同于成人,他们的同伴模仿能力特别强,当一个孩子选择进一个大家比较喜欢的区角的时候,其他孩子可能就会“跟风”,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个人的发展,也会影响班级成员进入该区进行活动。所以,在进入区角的时候,教师在尊重幼儿个体兴趣时,也要顾及幼儿全方面的发展与其他幼儿的需要。对区角里的人数有所规定。因为区角的空间有限,只能容纳2~3幼儿在一个区角内进行活动。那么教师在幼儿选择进入区角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实行插卡进入,看到人数满了以后自行换一个区角进行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也可以在无形当中学习到相应的数学尝试。在区角活动结束之后,制定相应的整理规则,让幼儿主动收拾区角里的工具和玩具。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从哪里拿就放到哪里去。也可以让幼儿进行协商,共同整理玩具,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最主要的是:区角活动之后教师的总结评价工作。教师应该对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讲解和评价,可以选择让幼儿自我讲评和教师评价两种方式。幼儿自我讲评就是每一次活动之后,教师带领全体幼儿参观学习一下别的区角里的活动成果,让孩子们自己讲讲都做了些什么,有哪些成果和作品,有什么不会的地方,这样做一是让孩子学会关注别人的劳动成果,二是让幼儿自己获得一种成就感,有积极性和热情投入到下次的区角活动中。教师评价是对整个区角活动进行的总结性评价,对于个别表现突出的孩子进行表扬,提出优点和不足,有利于下次区角活动的开展。
3. 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是否具有针对性。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的定位应该是信息的导航者、兴趣的激发者、愿望的支持者、关系的协调者。所以,教师在区角中对幼儿进行指导时,必然要求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对每一个孩子“因材施教”。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在2000年出版的《幼教绿皮书》(Development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中指出当前幼儿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对个别差异的关注不够,教育方式仍然无法真正重视个别差异的存在,并配合孩子的差异调整教育方式。近年来,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对智力以及个别差异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变化。孩子们的差异有两种:个体之间的发展状况的差异和个体内部独特性的差异。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模式各不相同,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气质、性格、学习品质都不尽相同,所有儿童都有自己的长处、兴趣和需要,也都有自己发展不足的地方。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区角活动的指导中,真正地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使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符合每一位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水平。在区角活动中,幼儿以个别化的学习为主,教师需根据孩子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二、对区角中环境创设的评价
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既不来源于主体,也不来源于客体,而是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向内协调主体的动作;通过反省抽象形成逻辑数理化经验;其二是向外组织外部世界,以产生认知的内容,即形成物理经验。向内和向外活动,构成同时的双向建构。那么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来解释儿童在区角活动中的学习过程的话,就务必要求教师在区角中准备丰富的、可操作性的、具有挑战性的材料,以供幼儿进行操作和建构。首先,区角的划分是否符合教室空间的合理利用和满足孩子的需求。一般而言,区角都有美术区、益智区、阅读区、建构区、表演区、娃娃家、生活区等,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合理地分配这些活动区域,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遵循一些原则,例如动静的分离、区域大小的搭配等。其次,在材料的投放上要求材料的投放要有:目的性,也就是要求当前材料的投放要符合我们当前的教育目标和儿童发展的特点;层次性,相同内容,不同年龄,不同的发展阶段,材料层次是不同的;自然性,区角活动中的材料要尽量真实,贴近儿童的生活,最好能用儿童熟悉的事物,废旧物品的利用当然最好,虽然儿童具有非凡的想象力,但是材料也要具备可以想象的条件;丰富性,不同区角内的活动材料应该多样,不仅要求数量够用,也应该花样新奇,同一区角内的材料投放也应该种类齐全。
三、对幼儿发展的评价
一是幼儿是否能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的建构学习是区角活动的一个主要特点。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指出:“促进幼儿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而区角活动则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判断有效的区角活动是否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还要看幼儿是否在区角活动中是积极主动建构的个体。因为在区角活动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来决定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用什么玩,玩到什么时候,可以通过幼儿在区角活动的表现以及他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来判断幼儿是否在区角活动自主的探索中获得了体验,建构了知识。二是幼儿的学习是否具有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我们知道,我们中国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曲折,从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又到整合课程、活动课程,最近又比较流行主题课程,现在又提出的区角学习,又有学者提出主题课程和区角活动的整合。那么我们比较我们所经历的一次次课程改革,不难发现,每一次都有进步,但又恰恰不完善。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对以前而言,无论是身体特征还是心理特点,我们对幼儿都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了解,已经认识到儿童的学习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和活动的选择必须要尊重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发现活动课程、主题课程以及我们现在所谈的区角活动,都是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前提的。但是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难免就会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的可持续性有所忽略。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的学习是同化、顺应的过程,那么这就需要知识之间要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如果仅仅只是依照儿童的需要则会造成幼儿学习的不持久、知识的不连贯。此外,在区角活动中的学习,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它并不要求儿童在一次区角活动就可以实现所有的教育目标,而是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适宜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适宜性教育”。那么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儿童学习的总体目标,及时地、不断地调整具体活动的目标,以使区角中活动的设计、材料的投放都能更好地定位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上。
总之,区角活动丰富多样,幼儿对区角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较高,如何利用幼儿的这种热情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追求的。那么就区角活动而言,对它的评价,应该是一种“过程性评价”,不是“一锤子定音”的事。在活动中对教师、幼儿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评价,从而才能促进区角活动积极有效持续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黄琼.对区角活动的性质、功能及指导方法的再认识[J].学前教育研究,2001,(3).
[2]王梅香.区角活动的改善和指导[J].教学与管理,2002,(9).
[3]邹蓉蓉.浅析区角活动中教师角色定位[J].基础教育,2005,(4).
[4]张丽萍.区角活动的指导与评价[J].幼教园地,2005,(7).
[5]叶颖.区角活动促进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策略探析[J].教育导刊,2003,(8).
问题一:空间小,班额大,区域划分不明显
目前,大部分农村园的活动室被数量较多的桌椅所占据,并且常常是齐刷刷地并排摆放在活动室的正中间,整齐划一,使得室内环境缺乏灵动,区域划分困难,师幼走动不便,幼儿身体之间接触频率增加,攻击性行为及游戏纠纷出现频率也随之增多,游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针对此问题,策略如下:
1.活用桌椅、玩具。
为确保农村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师可从活动室内撤走适量的桌子,并将剩下的桌子置于活动区内或靠近活动区的地方分组摆放,就地使用。这样既增加了活动空间,也方便了幼儿在室内自由走动。另外,将室内部分玩具柜的底部安装滑轮,区角活动时可以灵活挪动,户内户外、走廊过道均可以临时搭建区域活动场所,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这样,既定的游戏场地和待定的游戏场地在一定程度上能形成互补。
2.妙用室内外场地和空间。
一方面,可在幼儿椅背上系挂毛线或废旧布条、皱纹纸条等练习编织;在光线适宜的墙壁上挂图书袋,供幼儿自主取放图书,就近阅读,节约空间和地盘。另一方面,可将活动区开到长廊、楼梯转角处或户外场地上:如在长廊或过道上设置体育区,提供丰富的锻炼器材,供幼儿自选材料,自主探索不同的玩法,达到锻炼的目的;也可开设富有当地民俗民风及文化背景的特色区角:如农贸市场、农家乐、小吃一条街等等。这样,既能满足幼儿人人参与游戏、模仿成人生活的愿望,又发展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把区域开到室外,也丰富了户外环境的创设,使得区域活动氛围浓厚,动、静划分愈加分明。
3.巧设全园性公共区角。
可以整合全园资源,在全园范围内包括操场、走廊、楼梯转角处、专用活动室等场所设置数个公共区角供不同年龄幼儿自主选择:如娃娃家、医院、超市、银行、理发店、小吃店、服装城、加工厂等等,每个游戏区由临近班级的教师负责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及游戏过程中的及时跟进与回应。这样,全园幼儿可以班级为单位,根据自己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内容,自主进区游戏。
4.开展混龄区角活动。
全园幼儿可以打破班级界限自主选择内容和伙伴自由进区活动,增强同伴间的交往和相互学习机会。尤其是大班幼儿不仅能在确定主题,扮演角色上起到引领作用,还能在游戏过程中带领中、小班的幼儿进一步生成游戏内容,使得游戏中的互动更频繁,效果更明显。这种混班区域活动形式能让幼儿有更多思考和创造的自由,主体性能够充分体现。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把教师的精力解放出来,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关注幼儿的游戏水平,调整指导策略,促进幼儿发展。
问题二:目标笼统,内容单一,材料投放较随意
农村幼儿园大部分教师通过学习已经了解到区角游戏开展的重要意义,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但在游戏过程中,往往按自己的意愿给孩子选定主题,指定内容,确定游戏规则,为区角而区角,至于发展幼儿什么,为什么如此选择内容和投放材料等等,则并不明晰。区角游戏内容较为单一(多侧重于智力培养),小、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基本类似,种类和数量较少,缺乏层次性和挑战性,不利于幼儿发展。针对此问题,策略如下:
1.针对幼儿当前需要,有目的地设置区角。
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独特的生命特征。他们是一个个富有情感的主体,既有满足自身情感的需要,也有表达自身情感的需要。因此,教师应通过对幼儿兴趣点和需要的日常观察,在充分讨论、听取他们想法的前提下,结合主题教学活动,确定游戏内容,科学设置区角。如小班幼儿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缺、交往能力较弱,可为其创设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超市”游戏可设在中、大班,锻炼他们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大班幼儿由于知识、经验、语言和抽象概括水平的提高,逻辑思维开始有所发展。医院、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服务设施是他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
2.充分挖掘乡土资源,科学投放区角材料。
材料是区角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是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信息,建构经验,发展能力的。虽然农村幼儿园条件有限,但俯拾皆是的自然资源如沙、土、小石子、树叶、草、蛋壳、植物的根、茎、叶及种子,新鲜的蔬菜等却很丰富。这些材料既安全,又能给幼儿带来无限的想象:如用土做成泥,用泥做成泥球、泥砖、泥人、泥车、泥版画等等;用树叶和松果或做成标本,或进行贴画、拼画、染色、排序,做成小挂件等;用狗尾巴草进行编织或制作草人、草毯、草相框、动物头饰等。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可尽情放飞想象,尽情发挥创造,尽情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由于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不同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有所不同,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在提供材料时,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也要兼顾“吃不饱”的幼儿,尽可能多层次地提供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较强的材料引发幼儿主动参与区角游戏的动机,使每位幼儿都能在适宜的区角环境中获得发展。
问题三:教师角色定位不准、评价方法单一
区域游戏原本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但农村幼儿园在游戏过程中因教师教育理念还存在着一些偏差或指导水平不足,往往干预过多,使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有的教师甚至在区角活动前先将全班幼儿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入区,且游戏结束时缺乏评价环节。部分园所即使有评价环节,评价方法也比较单一,有的直接将幼儿在游戏现场的表现用“对或错”两个字简单加以评价,匆匆走个过场。这样很大程度上造成幼儿区角游戏的积极性受挫,主动选择和探索活动的愿望无法实现。针对此问题,策略如下:
1.从观察入手,做活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观察是了解幼儿的前提。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幼儿身心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行为表现和个性特点,并在区角游戏前设计观察记录表,对幼儿入区及活动中的表现等进行详细记录,准确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和需要,并据此进行观察分析,巧妙引导幼儿入区并愉快游戏。当幼儿遇到游戏困难时,教师不妨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做幼儿游戏的伙伴,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平等对话,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需要。这样,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幼儿,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说的:“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样,教师才能在游戏中与孩子共享游戏的欢乐。
2.开展多元性评价,扎实提高游戏指导水平。
区角活动的评价直接影响着游戏活动的质量,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运用多元性评价的方法即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发展的前提,对激发幼儿游戏的后继冲动大有帮助。因此,教师在游戏评价时要做的一个关键性工作,就是引导幼儿自主、自由地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自己的体验,说说自己或同伴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为幼儿进一步提供自我表现和分享经验的机会,对下一次的区角游戏充满期待。
除上述问题外,农村幼儿园在开展区角游戏过程中还存在着重知识获得、轻经验建构;重形式上的红红火火,轻过程中的游戏体验等等问题。要使农村幼儿园区角游戏真正开展起来,一方面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区角活动的组织开展工作,正视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业务学习,及时转变观念;另一方面,还应在心理上克服畏难情绪,在实践中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地开展富有农村特色的区角活动,以满足幼儿天生爱游戏的愿望,还幼儿一片自主游戏的天空。
当前,在幼儿园数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对于多元表征的理解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教师没有把表征作为考察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一个指标。这是因为表征,特别是多元表征,对于不少教师来说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词语,他们对于表征及其在儿童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和价值了解不够。研究表明,儿童对于数学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表达可以在不同的表征活动中反映出来,教师也能通过儿童的表征行为了解其解决数学问题以及演示和解释数学现象的能力。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在提出的2~5岁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和能力标准中,将“表征”作为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能力标准之一。可见,表征是判断儿童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指标。又如,教师片面理解多元表征的含义,在数学教育中倾向于培养儿童的书面符号表征能力。这是因为一提到表征,很多教师都会简单地把它与纸笔联系起来,错误地将它等同于书面数符号表征。于是,无论是在集体活动还是在区角活动中,这些教师在创设促进儿童表征的环境时都以提供记录纸、笔等材料为主。但表征的形式是多样的,不仅仅局限在书面数符号表征上。勒什等人将儿童的表征形式划分为五种,即实物情境表征、教具模型表征、图形或图表表征、口语表征、书面符号表征。其中实物情境表征、教具模型表征、图形或图表表征属于描绘性表征,也就是“形”类表征;而书面符号表征和口语表征属于叙述性表征,也就是“数”类表征。只有能运用“数”和“形”两类表征的多种形式对某一数学概念进行表征,并在多种表征形式间进行迁移和转换,才能说儿童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这一数学概念,具备了多元表征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课题组开展了“多元表征在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探讨在幼儿园如何开展促进学前儿童多元表征能力发展的数学教育活动。本文拟对课题研究中的区角活动案例进行梳理和归纳,并结合课题组的讨论成果,来探讨多元表征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应用。
一、提供丰富的表征材料,支撑儿童多元表征行为
教师可为幼儿创设一个由多种类型的表征材料构成的区角活动环境。对照勒什等人的表征分类,不同的表征形式分别对应不同的材料:(1)与实物情境表征相关的材料,即解释学习内容或问题情境的真实世界中的物品,如糖果、苹果等。(2)与教具模型表征相关的材料,即能表示数学学习对象的内在关系的具体物,如积木、手指、扭扭棒等。(3)与图形或图表表征相关的材料,即将数学关系予以具体、形象化表示或推理的图形或图表等,如小圆片、柱形图等。(4)与书面符号表征相关的材料,即一般使用的书面符号以及数学中所使用的特殊符号,如数字卡片、记录纸、笔等。(5)与其他表征(如身体动作、声音、手势等)相关的材料,如手摇铃铛、响鼓等。这里只列举了部分,教师可以此为参考,拓宽思路。
教师提供指向同一个数学对象的与不同表征形式相关的材料,既能帮助幼儿感受表征形式的多样性,积累有关表征的认知经验也能加深幼儿对于数学对象的理解。例如,在中班“猜电话号码”的区角活动中,教师提供了表征同一电话号码的多种材料,有水果(实物表征)、项链(教具模型表征)、星星(图形图表表征)等。幼儿将数字卡片贴在每一种表征材料的下面,发现虽然表征的形式多样,但表征的.内容相同。这个活动可以引起儿童对于表征多样性的思考,帮助儿童积累表征经验。
又如,在中班“骰子游戏”的区角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包括一枚骰子和一个材料筐(里面有手摇铃铛、手鼓、画有点子的教具模型、记录纸、笔、扭扭棒等若干表征材料)。活动在三名幼儿之间进行,A幼儿背对C幼儿扔骰子,B幼儿看骰子上的点数后用材料筐里的材料来表征数字,让C幼儿来猜骰子上的数字。教师准备的表征材料涵盖了五大表征类型。活动的开放程度很高,儿童可以在材料筐里任意选择材料进行表征,也可以不依靠材料筐中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示。活动中,儿童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并使用了多种表征形式,包括动作、手势、声音等。在区角活动中,教师提供不同类型的表征材料供儿童操作,有助于儿童以后将此经验迁移和运用到其他学习情境中去。
二、运用有效策略提升儿童多元表征意识,促进儿童多元表征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运用提问提升儿童的表征意识。例如,在中班区角活动“翻板游戏”中,将30片木板面朝下打乱,两名幼儿轮流投骰子,投好后翻开木板,如果木板上的数字和所投骰子上的数字相同,就可以得到一块绿色的小积木。最后谁获得的小积木多谁就获胜。在玩了两轮后,教师问参与活动的两名幼儿:“这个游戏可以连续玩很多轮,有什么办法既可以记住自己每一轮赢了多少小积木,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让别的小朋友知道你们的胜负结果?”孩子们马上想到了记录表。于是,在每一轮游戏结束后,他们都会在记录表上进行记录。儿童记录的形式多样,有数字、圆点、图形(五角星、小花、苹果)等。活动结束后,由玩游戏的两名幼儿向大家介绍记录表的含义以及每一轮的胜负情况。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利用启发式的提问激起儿童内在的表征欲望。因为中班儿童已经开始接触书面符号,越来越习惯使用这种较为抽象的表征形式。所以,在活动的最后,教师让儿童自己来解释自制的记录表,给儿童提供了进行口语表征的机会,有助于儿童建构起书面符号表征和口语表征之间的联系。
在区角活动中,当教师观察到儿童的表征行为有待改善时可以选择介入。以大班区角活动“猜一猜”为例,活动在两名幼儿之间进行,材料有写有数字、图形、算式题等内容的题卡若干,白纸条若干,以及笔等。由A幼儿从小筐里抽出一张纸条,用活动室里的任意材料来表征纸条上的内容,让B幼儿猜。幼儿还可以自己在白纸条上写内容,制作新的题卡。儿童在表征算式题时,刚开始会选择直接表征结果,而不是表征过程。而能够表征过程还是只能表征结果反映了儿童不同的表征水平,儿童能够表征过程才说明真正理解了这个数量关系。如A幼儿在表征“1+2=3”时直接在桌子上放了3个瓶子,B幼儿说出了数字3。教师观察到儿童这一表征行为后,及时介入进行指导。教师提问:“你选择用瓶子来表示这个算式题,这是一个加法算式题,要怎么表示呢?不能仅仅表示答案。”教师还引导儿童回忆之前数运算的认知经验,儿童很快意识到可以先摆放一个瓶子,隔一段距离再摆放两个瓶子,并用手在3个瓶子上面画一个圈来表示加法。在此后表征“4-4=0”时,儿童选择了摆放4个瓶子再拿走这4个瓶子来表示这一算式题。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个别化指导帮助儿童提升了表征水平。
儿童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表征形式单一的状况,即连续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表征形式进行表征。教师这时就可以介入,用适当的语言引导儿童使用不同方式进行表征,促使儿童在不同表征形式间进行灵活转换。例如,在有关“AB”模式学习的区角活动中,教师待儿童通过操作教具模型材料熟悉这种模式后,就可以介入指导,先引导儿童用两种材料表征这一模式,再用一种材料进行表征,进而引导儿童尝试进行其他形式的表征,如从教具模型表征转换为身体动作表征、书面符号表征等。“刚才用两种材料、一种材料都可以表示这个规律,现在试试看用身体怎么表示这个规律呢?”“我们可以把刚才的动作用圆点记录下来吗?这里有两种颜色的圆点。”这类指导语言不仅增加了模式学习的趣味性,也拓宽了儿童对模式表征的认知,有助于儿童真正理解模式的重复性、隐蔽性、规律性等特征。
三、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所侧重地引导儿童运用多种表征形式
4~6岁儿童在数、运算、模式的多元表征中存在年龄差异。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区角活动中有所侧重地培养儿童的多元表征能力。
中班儿童在表征中倾向于使用实物情境表征、教具模型表征以及与实物相符的图片表征,也就是描绘性表征。然而,中班时期的儿童正处于表征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教师应侧重于让儿童接触多种类型的表征形式。除了提供符合儿童思维水平的实物、教具、图形图表表征之外,还应给儿童提供书面符号表征及口语表征的机会,以促进儿童表征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大班儿童会较多使用教具模型进行表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使用图形图表表征、书面符号表征的人数也会有所增加,使用表征形式的数量也会有所增加。在这一阶段,教师应侧重锻炼儿童在描绘性表征与叙述性表征之间的双向转换,巩固儿童的多元表征能力,从而加深他们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大班区角活动“放焰火”中,教师制作了一块大模板,上面画有不同形状的焰火,儿童根据火花数量的多少自制算式题卡片(算式题答案和绽放的火花数量相同),然后贴在火花下面,这是一个从描绘性表征转向叙述性表征的过程。同时,教师在模板上写上了不同的算式题(1O以内的加减法),并在一旁放置了一个材料筐,材料筐里有各种描绘性表征材料供儿童选择,用以表征算式题,这是一个从叙述性表征转向描绘性表征的过程。这一区角活动帮助儿童实现了两种类型表征形式的双向转换,加深了儿童对于数运算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黄瑾.论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中的多元表征[J].全球教育展望,,(1).
[2]章佳颖.4~6岁儿童数学认知中的多元表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一、区角游戏的种类
1、生活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生活的模仿性来发展孩子的编,系,扣,夹等基本生活的操作能力。
2、语言区:主要是通过图书,图片,头饰等讲述,来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美工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撕,粘贴,等操作方式来进行表现活动。
4、科学区:通过各种生活小游戏及数学操作活动,从小培养孩子的探索科学兴趣的能力。
5、建构区:通过积木搭拼搭,酸奶盒,易拉罐等来发展孩子的空间想象力。
在这老师为我们讲述的是在一所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利用积木,几个小伙伴共同合作完成了一个天安门的造型。说明只要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孩子们就会创造出根据自己想象来完成的作品。
二、区角内容的设置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创设区角。
比如说:小班孩子的区角是较简单的东西,较直观的物体,让小班宝宝一看就知道怎样操作,一看就知道可以怎样玩。
大班的区角则可以稍难操作一点写上游戏规则,让孩子们自己阅读,自己操作,如我们第二主题开展的科学放大镜,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带着好奇心,自己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不懂得地方老师并给与解释。
2、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开设区角。
在投放材料中,观察幼儿的行为、倾听幼儿的愿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育者只有通过认真、经常的对幼儿进行观察,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此调整自己投放材料的速度和广度,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的材料,才能引起并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望,促进每个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并使能力水平不同的幼儿在同类活动中都有获得挑战自我的机会,都能获得成功。
区角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活动材料的设置则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
一、凸显材料的年龄特征
1.不同年齡段的材料应有所不同
小班幼儿的材料应更真实、形象、有趣,大班幼儿的材料应简单,有更多的想象和思考空间。如美工区的泥工材料,小班应投放橡皮泥、小碗、泥工材料“小刀、擀面杖、压面工具”;中班可以投放做好的泥塑作品,供幼儿模仿制作;大班则提供制作图示,引导幼儿观察制作。
2.不同年龄段的活动形式有所不同
小班幼儿喜欢独自玩弄,因此,提供的材料则是一人操作的,中大班幼儿有了与同伴交往的需求和欲望,则可以提供一些合作性的材料,如:各类棋等。
3.不同年龄段的投放数量有所不同
小班幼儿喜爱模仿同伴,当看到别人玩他也想玩,因此,同一操作材料应多份,避免孩子争抢。大班孩子则可以就一个教育目的制作多种操作方式,如同是分解组成,可以用扔木棒、给动物分家、橡皮筋连一连等。
二、巧妙利用示意图使活动材料目的性增强
示意图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明了化,将它运用到数学区、美工区、操作区中,都能给孩子很好的提示和思考空间。如数学区的排序提示卡、美工区的制作程序图、操作区的流程图等。
三、活动材料注重层次性
活动材料的不同层次,能使能力强弱不同的幼儿都有兴趣,既有一定的挑战又不会太过简单。如同是串珠,可以逐层深入:第一阶段,串珠;第二阶段,按数字(颜色)串珠;第三阶段,提供排序卡,让幼儿模仿排序卡串珠;第四阶段,幼儿根据排序卡的提示自主排序串珠……
四、投放的材料便于幼儿归类整理
教师投放的材料应考虑到便于归类整理,这样才能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积极性。如把一盒大班幼儿玩的儿童牌放在工作盘中孩子往往不能很好地收拾整理,因为要将所有的牌塞进小纸盒中非常困难,这样孩子就常常会放弃整理。如果给孩子投放一个稍大些的盒子,活动结束时他们只需将牌叠好就可以很轻松地放进盒子中。再比如,数学区的一些操作卡片如果投放一个小夹子、橡皮筋之类的东西,孩子们就能很轻松地将它们整理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精心选择具有教育价值的本土化资源,让幼儿在操作中亲身感受本土资源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这样既能开阔幼儿的视野,又能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
【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设计注意事项】推荐阅读:
幼儿园区角活动反思11-25
幼儿园区角活动方案设计07-27
利用乡村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区角活动07-21
幼儿园区角学习心得09-11
幼儿游戏活动教案06-30
幼儿户外游戏活动论文06-24
中班幼儿游戏化活动设计12-18
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教案《接龙游戏》11-23
幼儿园游戏活动记录05-31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