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精选12篇)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76页“搭配中的学问”。学习目标
1.结合“搭配服装”等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合适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搭配方法。
2.在尝试、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按一定顺序思考问题。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符号意识。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有序思考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帽子、裤子图片,探究卡,课件 过程预设
一、导入 直接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的数学问题是:《搭配中的学问》——生齐读课题,师板书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为什么要学搭配中的学问?什么是搭配中的学问——搭配中到底有什么学问?
生:你要怎么搭配什么是搭配?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举例,比如饭和菜搭配,衣服和裤子搭配…
师:是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搭配,那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搭配中到底有哪些学问。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心中问题的答案。
二、活动探究
活动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出所要研究的搭配问题 师:这是谁?(出示马戏团小丑的图片)——小丑 师:看过小丑表演吗?——看过 小丑能表演各种各样有趣的节目来博得我们的喜欢。可是今天小丑遇到了困难。
师:马戏团新买来了一些帽子和裤子,小丑齐齐要表演了,想选一顶帽子和
一条裤子去表演节目,可是他不知道怎样穿戴才好,想请我们帮忙,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你知道可以怎样搭配吗?
为了更方便的搭配,我们先吧服装进行——分类 你会怎么份?——帽子一类,裤子一类。现在如:蓝帽子搭粉裤子等等。还有吗?
活动二:自主探索,初步发现搭配规律和表示方法
1.摆一摆,说一说。
师:那到底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图片同桌一起摆一摆、配一配、说一说
师:声音渐渐清了,看来大家都配得差不多了。哪一桌两位愿意把你们搭配的结果上来分享一下。(示)
先让没有顺序、任意搭配的学生展示,发现有遗漏和重复的现象。再展示其他两种方法。(①没有顺序任意搭配。②先确定帽子,然后每顶帽子搭配3条裤子。③先确定裤子,然后每条裤子搭配2顶帽子。)师:刚才老师看到大意说一遍给大家听听
(3)比较出现的不同方法,初步感受按一定顺序搭配的好处。
师提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搭配方案呢?为什么这么肯定?搭配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才能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按顺序,不遗漏也不重复。让生一起书空
?谁愿连一连,边连边说
——不管是先确定帽子或确定裤子,只要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就能够不遗漏、不重复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都找出来。
先确定帽子,然后每顶帽子搭配3条裤子。你能看出这里面有几个几?——2个3。先确定裤子,然后每条裤子搭配2顶帽子。你能看出这里面有几个几?——3个2。
2.画一画,说一说。
师提问:刚才我们用图片摆一摆,找出了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没有这些图片,你还能想出其他的表示方法把你想的过程记录下来和大家交流吗?请在探究单上写一写、画一画,注意老师是有要求的,你的方法不但要自己看得懂,而且要让别人也看得懂。(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教师巡视,全面了解活动情况,及时捕捉资源)
(1)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表示搭配的过程。
(2)展示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用图形代替、用字母代替等
(3)重点讨论用字母表示的方法,理解A1,A2,B1,B2,B3各自表示的具体含义,并体会这种表示方法有什么好处。——比图片要简洁、方便。(4)选自己喜欢的字母表示,再次体验用字母表示的方法
活动三:多次体验,逐步加深对规律和方法的理解 1.搭配午餐。
师:我们为小丑选择了表演的服装,他非常感谢我们,想请我们吃午餐。(出示午餐信息,主食:米饭、馒头;炒菜:鸡蛋西红柿、土豆片、青椒炒肉、烧茄子)一种主食搭配一种炒菜,齐齐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配餐方法?
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把这些搭配方法都表示在探究单上。(生做,师巡视)你们都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可能大部分同学都用图形、字母等方式(1)学生独立尝试表示出所有的搭配方法。(2)组织集体交流,展示思考过程和表示方法。
——学生分别展示各自不同的表示方法,进一步掌握借助符号表示搭配结果的方法。(多出现图形和字母表示方法。师巡视,若学生多能有序搭配,那么追问一共有几种搭配时请学生用算式回答,若有序搭配仍存在问题,则追问1种主食有几种搭配,4种主食有几种搭配)一共有多少种搭配?(8种。数一数,算一算: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你们为什么不用图片来表示?——这些方法比较简洁。
2、去动物园的路线。
师:同学们在课堂上都有非凡的表现,学会了按一定的顺序去搭配。吃完午餐小丑要带我们去动物园,路线的选择也需要搭配的知识来解决。看图说一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从学校到动物园有几种不同的路线?)
(1)出示路线图,明确学校到少年宫有2条路,少年宫到动物园有3条路。教师提问:学校到动物园一共有多少条路线可以走?
(2)请同学们在图中指一指或画一画。然后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所有路线。
(3)反馈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3.观察比较,发现不同问题的内在联系。
观察比较解决前面三个搭配问题时所画的图示,你发现了什么?(先与同伴说一说,再组织集体交流。)
为什么“搭配服装”和“去动物园的路线”两个问题所画出的图会一样?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是把两类事物搭配在一起,其中一类是2种,另一类是3种,所以画出的图示一样。画图时都是先选择一类中的一个,跟另一类中每一个搭配,再选择下一个同样跟另一类中的每一个搭配,方法都是一样的。
三、巩固练习
小朋友们真能干,用新学的知识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说说,在搭配时要注意什么?(按一定顺序或说有序搭配才能不遗漏、不重复)
接下来,让我们搭乘智慧列车进入智慧大闯关,大家有信心吗?——有!
1、首先我们一起来打开智慧列车的密码:密码是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1、3、5、7中的一个;十位上的数是2、4、6中的一个;密码有几种可能?
生做,校对。
其中最大的就是智慧列车密码——67
2、进入智慧列车,我们来看第一关:明明、园园和乐乐每两人互送贺卡,需要买多少贺卡?(有配图和提示)
生思考回答,多问为什么,请说明想法 引导利用小提示,说出算式(2×3=6 3×2=6)
3、第二关:园园、乐乐和明明每两人握手,需要握几次?(预设:生回答6种。)请小朋友们扮演明明、园园、乐乐,握手展示。(或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人,请学生上来连一连)生一起数数(得到3次)
为什么不是6次?(如:园园和乐乐握手了,乐乐就不用再和园园握手了,不然就有重复了)
4、第三关:用这0、5、6三张卡片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5、第四关:用 3、6、8、7可以摆出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
四、交流感受,总结质疑,深化对排列组合问题的理解
师:其实、生活中的搭配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出示生活中奇妙的搭配供学生欣赏。
你喜欢今天的数学活动吗?说一说你今天的学习收获吧!
板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
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简洁
明了
A
B
C
D
1.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认识左右并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感知左右。
2.使学生经历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解决有关左右的生活实际问题, 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培养主动与同伴交流的意识, 获得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
(二) 重难点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正确确定左右的方向。
难点:体验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三)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在活动中学习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左右, 因此教学时不用把认识《左右》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而是将体验《左右》以及《左右》的应用作为本节的重点。通过教学证明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年级儿童年龄比较小, 好奇, 好动。因此教学时笔者根据儿童的特点以游戏活动为主线, 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感受体验《左右》。通过活动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而不是无目的的活动。通过实践, 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 而且能发展思维,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 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 2009年11月13日那天你们加入了少先队, 成为了少先队队员, 你们向老师行个队礼好吗?
1. 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举起的这只手, 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这只手, 是你的——左手?
师:小朋友, 用你的右手 (或左手) 可以做那些事?
师:小朋友知道吗?左右手要多锻炼, 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开发我们的右脑, 使你们的小脑袋变得更聪明。
2. 体验自身的左和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 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看看我们的自身, 还有像这样“左右”一样好的朋友吗?
生: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腿、右腿……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好吗?
3. (游戏) 老师说口令同学们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 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 拍拍你的右肩。
设计意图:前几天一年级学生刚刚加入少先队, 成为光荣的小队员。通过生活实例举右手行队礼, 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带入课堂。
4. 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有关左右的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左和右 (出示课题:左右) 。
(二) 组织活动, 探究新知
1. 摆一摆
同桌合作, 老师说口令, 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摆放文具。 (同桌合作。计算机演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五样文具。)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小刀。)
2. 数一数
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一数。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 排第几都不一样?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同样东西, 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 顺序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创设疑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说一说
师: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计算机演示印证:以尺子为标准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左边有铅笔和橡皮, 右边有文具盒和小刀。)
4.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星期天, 有位小朋友想去小明家玩, 他没到过小明家, 但他听说上楼左拐是小明家, 那么小明住在几号房呢?你们愿意帮助这位小朋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们讨论后得出结论:7号。)
生:小明住在7号房, 因为7号房在小明的左边。
师:可见, 学会了左右, 可以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 体验“相对”, 验证“相对”
1. 师:现在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同学们, (教师举起右手和大家面对面站着) , 你们说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生:右手。
生:左手。 (学生意见分歧。)
师:两边各选一名代表辩论, 分别说出各自的理由。 (学生间产生辩论。)
2. 师:谁能想个办法来证实一下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
生:老师转过身去。
师:现在我就按照同学们出的主意转过身去, 看一看老师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呢? (验证结论:右手。)
师:为什么呢? (让学生说说原因。)
师:对, 因为我和同学们是面对面地站着, 也就是说我和你们的方向是相对的, 所以举的右手就会和你们刚好相反。 (教师再次举起右手。)
设计意图:先出现疑惑, 产生矛盾。通过学生辩论、表演验证, 解决矛盾, 从而得出结论, 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 生活中的“左右”
1. (游戏:
上下楼梯靠右行) 实践活动 (课本第61页第5题) 利用课件出示图, 指导学生认真看图。
师: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学生争执不下。)
师:下面, 我们来体会一下, (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 女同学从后往前是上楼梯, 男同学从前往后是下楼梯, 老师有个要求, 每个人举着右手走。 (女同学上楼后又顺势下楼, 男同学下楼后又顺势上楼) 体会一下你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 师小结:
方向不同, 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我们不仅在上下楼时, 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 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边走, 按次序走, 以免发生事故。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联,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左右。) 你知道了什么?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什么? (靠右走, 遵守交通规则, 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六、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66—67页《左右》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三、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五、教具准备
文具、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左右
师: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要举起那一只手?(生:右手)
师:那另一只手就是……(生:左手)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
师:知道这两个字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只手?
师: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
师:你的左手又会做什么呢?
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看来,左手、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找找看。下面,同学们同桌说一说。
师:认识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活动活动,好吗?我们一起来玩“我说你做”的游戏。老师发指令,同学们来做动作。发出指令后,看谁做得又对又准。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外,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左边有几个同学?右边有几个同学?你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二)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同桌合作完成。屏幕出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2.数一数
师: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2个。)
师: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4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一会儿排第2,一会儿排第4?(生:因为数的方向不一样。一次是从左边数,一次是从右边数。)
师:同一物品,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可能不同。
师:从左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再从右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生答略)
3.猜一猜
师:在文具盒的左边,在橡皮的右边,它是谁?(生:尺子。)
师:为什么同一把尺子既在左边又在右边?(生:和铅笔盒比它在左边,和橡皮比它在右边。)
师:同一物品,和它比较的物品不同,它的位置也不同。(课件出示淘气、笑笑、机灵狗座位图,学生观察验证)
(三)联系实际,体验“相对”左右
1.想一想
师:刚才同学们解决了那么多困难,请你们再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我跟大家面对面站着,(师举起右手)老师举起的是右手还是左手?
师:请同学们把右手举起来,再想想老师举起的到底是哪只手呢?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
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可是为什么看上去和同学举的手是相反呢?(生:因为老师和我们面对面。)
师:同桌的同学都举起右手,面对面看看,发现了什么?(生:我和我同桌的右手正好相反。)
师:对了,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2.举手比赛
师:老师想和同学举手比赛,愿意吗?看谁举得又对又快。(师生面对面站着,师举左手,生举左手,师举右手,生举右手。师与最快的同党握手表示祝贺。)
3.握握手(要求同桌同学面对面站)
师:刚才我们是用哪只手握手的?
师:对了,我们同别人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下面就请你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用你的左手拉拉钩。
4.师:老师还有个问题要请教聪明的同学,上楼梯应靠哪边走?下楼梯呢?(屏幕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师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吗?当学生争持不下时让他们去体会: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①女孩子从后往前走为上楼梯,男孩子从前往后走为下楼梯。②指导学生举着右手表演:女孩子上楼后又顺势下楼,男孩下楼后又上楼。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我们不仅上下楼梯时,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一个接一个,不要拥挤,有秩序地走,以免发生事故。做一个讲文明、守秩序的好孩子。
(四)联系实际,运用提高
1.出示停车场情境图,(书本上67页的第4题):
师:淘气在小明家玩了好一会儿,现在要回家了,他要坐的车是停车场里从右边数的第五辆大客车,小朋友们:
①你看到了几辆车?
②树林后藏了几辆车?
③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
2.看书填空。
(五)自主评价,拓展延伸
师:你们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样?认为自己表现的很出色的,在书本67页的左上角画一个圆圈,右上角画一个三角。
师:请同学们回去后在生活中找找左右,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学情与教材分析
“搭配中的学问”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单元“数学广角”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几个搭配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为后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简单的组合数。
2.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的过程,能有序地找出简单的组合数。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和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一袋学具(两件上衣,三件下装、三张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搭配中的问题。
师:同学们,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她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名叫小莉,(课件小莉照片)她可能干了,被选上参加区里的演讲比赛。她从衣柜里拿出这几件衣服,请看(课件出示衣架上的衣服)有几件上衣,几件下装?(2件上衣、3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的话,你们认为她可能穿哪一套去参加呢?
(学生说任意的一套)。刚才同学们说了几种穿法?
【学情预设:如果是7种,师说有没有重复的呢?如果是5种,师说还有别的穿法吗?如果是6种,师说是不是6种穿法。】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引入,以谈话的方式展开,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的导课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引导参与,探究搭配的方法。1.探究搭配的方法。
师:小莉的这五件衣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请同学们用学具(两件上衣,三件下装)卡片摆一摆,看看一共能摆出几种不同的穿法?摆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摆的?(学生对服饰进行搭配,教师巡视、了解、指导。)2.整理和展示搭配方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展示在黑板上介绍给大家?(三四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分析比较:
(引出两种思路:选定上衣搭配下装;选定下装搭配上衣)。
小结: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按顺序,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贴板书),才会赢来答案的全面,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搭配中的学问”(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紧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感悟有序、全
面的重要性,同时渗透有序和全面的辨证思想。】
三、优化思维,寻找简捷的表达方式。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学具卡片摆出了五件衣服的各种不同的穿法,我们能不能用什么简便的方法来把这6种穿法给记录下来呢?
请组长把答题卡发下去,你们想一想,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记录完后,跟小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
2.投影展示记录方法。
收集了三份答案,全班交流,引出连线。(课件出示连线图:上衣配下装,下装配上衣)。
【设计意图:教师的一句句提问适时地引导学生在体验探究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自己喜欢的方法.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渗透了优化的重要思想。】
四、实践应用,解决各种搭配问题。1.握手的搭配。
师:小莉看到大家这么热心帮她搭配衣服,很高兴,她委托我在我们班里选出3名幸运星,有礼物要送给你们(课件:抽奖箱)。(随机从抽奖箱里抽出3张)。
师:同学们可要看清楚了,他们每人和每个幸运星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多少次?开始了。
班长、副班长给3名幸运星送花,发礼物。
师:请拿出答题卡连一连,把幸运星的号码先填进去吧。(课件输入号码)
班长 副班长
()号()号()号
学生自主探索,全班交流两种思路的搭配(投影上展示后课件连线)。2.照相的搭配。
师:送完礼物,我们还要拍照留念,李老师也想参加。(出示课件)如果我、班长、副班长每人都想单独和每一个幸运星合影的话,一共要拍多少张呢?想一想,连一连(答题卡,师课件输入号码)。
班长 副班长 李老师()号()号()号
学生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两种思路的搭配(课件连线)。
(经过多次的“连、数”,有的学生可能会用3*3=9得出结果,师鼓励他说出理由)。
3.路线的搭配。
师:小莉要去参加演讲比赛了,比赛地点在教育局。她从家里出发经过医院最后来到赛场(出示图),一共有多少条路线呢?
我们先观察一下,从家里到医院有几种走法?(2种)从医院到教育局又有多少种走法呢?(4种)。
(学生想,指名回答,师操作课件,路线闪动)。全班再一齐说一遍。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过得愉快吗?
那这节愉快的课相信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先来谈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我们学了搭配中的学问。】 师引导:我们是通过什么活动来学的呢?(摆一摆,连一连等活动)。
你们觉得这节课的学习对你今后的生活有帮助吗?(学生谈)。师进行全课总结。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115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2、3题(课件出示)。
设计思路
本节课老师和学生一起为小莉搭配了衣服,还给幸运星送鲜花礼物,对照相活动、路线进行搭配设计,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了思考搭配的问题要按顺序才能得到结果的全面。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不同的方法,发现搭配的规律,同时学生还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参与,探究方法——优化思维,寻找简捷表达——实践应用,解决各种搭配问题。这种模式可以使教学的层次更加清楚,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本节课以几个大的数学活动贯穿全课,这几个活动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的思想与方法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第四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之后学习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材当中提供了《买新书》这样一个情境,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要理解连除、乘除混合试题的运算顺序。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在实际需要中理解运算顺序,不是强加给学生。就是希望学生能体会到数学是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实际中来,又回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问题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之后,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针对《买新书》这一内容既有混合运算,又有数量关系,我在教学时,把重点放在数量关系的理解上。我觉得本课教学内容我安排的有点难。所以在学生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不一定能达到并驾齐驱的水平。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还会有针对性的对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练习。
2、数量关系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先是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借助课件直观演示和乘法、除法的意义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降低了难点。
始兴县隘子中心小学――-谢基君
这是我第一次教四年级数学,与我一起任教四年级的老师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心里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当然这是一次锻炼的机会,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年级组长对我的教学也起了很大的帮助,经常和我讨论教学和互相听课,也使我很快的走上了数学教学的正轨,一个学期即将过去,下面谈谈这学期在教学上的得与失。
一、要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先严格要求自己
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好表率。小学生很会看样,他很会关注老师怎么做,我经常听到有学生说“老师说话不算话,答应我们的事自己没有做到”。是啊,教师可能是因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忽了学生,但这样的事情不能出现太多,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当然也不要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该完成的作业,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能让学生有拖拉的不良学习习惯。
1、要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尽早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2、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3、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习比较有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辅导,鼓励他们,还可以让他们自己找互帮小组,进行比赛学习,激励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后阶段我才用了后,效果还是很好的。
5、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课堂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感觉课堂上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本身就是一门很严密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想,有些问题需要合作学习,然后探讨得出结论的,我们缺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因为我们担心放手让让他们去做了,他们会太自由,从而讲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正确的做法就是应该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我知道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动的,他们喜欢“玩”,有时候不防让学生也“玩一玩”数学。
三、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
1、加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是提高和帮助。
2、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二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好,特别是除法,甚至个别学生的乘法口诀还不会。因此,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学生的渐变计算能力更是差,特别是乘法分配律。
四、单元检测方面
根据平时检测成绩情况,本学期在认识更大的数、乘法两单元检测考的比较好一些。在图形变换、除法这单元学生学习的比较困难,考得较差,相当部分学生对空间图形认识较次,空间想象能力不强。除法运算方法以及除法的相关运算规律掌握的不够好。
五、解决问题方面
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但对于四年级的情况,更是特别,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能力都差。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六、在培优辅差方面做了这些工作:
对个别优生进行培养,发挥优生的所长,使优生更优,并对差生进行教育,提高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差生变优,根据学校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内容地开展工作,巩固他们的学习基础,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1、进行分层教学,优生以提高为主,如:曾雨倩、官昭泰、温宝华等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有难度的题让他们完成,差生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如:官绕、华琳、张珑等学生,布置稍微简单一点的题让他们分层练习。
2、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发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经常出一些思维性较强的练习和能力型的训练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利用课堂、课间时间进行辅导,确保学习时间和质量。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5、经常向优生进行思想教育,找差生谈话,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一、掌握“双基”情况:
在数学知识上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式题和有余数的除法,还有统计知识,并学会了辨认八个方位;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加、减法;还掌握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实际长度和简单的换算以及实际测量,并能用以上这些相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都比较扎实。
二、学生的学习习惯:
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究问题,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学生书写比较工整,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正确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数学好玩
本册教材在数学好玩中安排了“校园中的测量”“搭配中的学问” “时间与数学”三个专题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四、教学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分一分”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意义。
2、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会进行周长的计算。
(二)、实践能力培养
1、观察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
2、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3、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思考的条理性和合理性。
2、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让他们在感受到乐趣之外,应具备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课时安排
一、混合运算:6课时
二、观察物体:3课时
三、加与减:8课时
四、乘与除:6课时
整理与复习:2课时
五、周长:5课时
六、乘法:13课时
七、年、月、日: 5课时
数学好玩:3课时
八、认识小数:8课时
总复习:4课时
徐 强
画”》教学反思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
(二)中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在前一段学习25的乘法口诀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编写口诀的经验。能熟记25的乘法口诀并加以运用。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但仍存在个体差异,比如说有些学生已经会背九九乘法表了,但不是建立在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正是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与技能:通过情境的创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理解并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应用所学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编出的6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在鼓励评价中,让学生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分析、去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本课的重点是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熟记口诀。难点是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利用青蛙的谜语导入,并将小青蛙贯穿于整堂课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我利用8道口算题对 2到5的乘法口诀进行了复习,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对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小青蛙的粘贴画这一情境图,注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编口诀,并且自己去发现口诀的规律,这种教学方法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也给学生创设了主动探究的机会。编完口诀、找完规律以后,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口诀,教师再运用拍手背、开火车背、师生对口令、齐背等方式来检查记忆效果。最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些练习既有看口诀、写算式的形式,又有动物藏题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我是通过创设情境、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在游戏中让学生学会了6的乘法口诀,化解了本课的重难点。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
“面积”的概念需要建立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要把直接感受面积的含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在揭示概念时,我首先从学生身边最常用的数学书入手,出示了两本面积A,J、不同的数学书,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感知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然后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如课桌面、教室地面、黑板面等内容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物体的面的大小,由此引出面积概念的第一层含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接着出示长方体、正方体,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物体面的大小。观察时按照体——面——形——线的顺序,先从比较长方体6个面的大小入手,到观察其中的1个面,最后把它画下来,又过渡到长方形、正方形。从而全面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引出面积概念的第二层含义: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我设计了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利用多种策略比较大小。在课堂上学生用剪拼、数方格、摆小圆片等方法,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选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感受到这是一种科学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他们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与合作意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最后设计面积与周长的比较,是对面积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同时加深学生对两个概念的理解。
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对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的混淆。针对这个问题,我有意结合具体的问题设计了两个概念的比较,从概念的本身和外显特征上进行区分,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空间观念。
回顾整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我思考的问题,感觉要上“活”概念课,就要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定义下得过早,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下得太迟,则又怕学生的思维呈现凌乱状态,不能及时地整理和总结。所以每节课。教师不应该只留下一个句号,应该给自己留下一个“?”、一个“!”。
总评:
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数学概念的教学是一切数学知识从初步认识到深刻理解到熟练应用的基础,而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使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形成完整的、清晰的、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思维和知识的特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
因为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概括性,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很难理解,所以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概念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学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猜测、归纳、类比、交流等活动,充分展示概念本质特征的形成过程,体验概念“再创造”的活动过程。
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面积”这个概念时经历了4个过程:
(1)观察(2)抽象(3)概括(4)比较。
第一步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黑板、桌子等实物的面感知物体的面的大小。在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出面积的第一层含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第二步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然后过渡到体上的一个面——长方形、正方形,引导学生感受平面图形的面也是有大小的。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的过程中,抽象出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
xiaoxue.xuekeedu.com
通过这样两个层次的数学活动,学生对生活中物体的面和封闭图形的认识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全面地理解了“面积”这个概念的内涵。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概念,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设计了给4个图形排排队这一活动。在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教师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究,使学生能充分地思考和进行实践操作。在多种比较方法的展示过程中,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最后通过周长和面积的比较,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201X考核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总结反思 201X考核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总结反思 201X考核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总结反思正文 教学工作总结201X考核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总结反思数学教学总结反思学期三年级考核北师大小学 201X考核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总结反思一学期行将过去了,开心繁忙同时也是收获多多。今年我接任了三年级的数学,这对我来讲,是一个挑战,由于这个班的差生相对来讲有些多,第一次单元测试很不理想,有十三个不及格,大概与新老师也有关系,还不适应我的教法。我很担心,开始给同学补课。一段时间效果实在不满意,开始在我的教学中实施小组活动,效果明显。具体做法: 给学生分成小组并命名。召开小组长会议提要求。我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及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改,在推动 自主 创新 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假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课前认真研究教材,学习专业知识,更新教学理念,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留意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熟习的、贴近现实生活得内容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使生活经验增进数学知识的学习。通过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利用,丰富和拓展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步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利意图识。关注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喜欢数学。以 学生喜欢数学 为宗旨,重视突出趣味性。教学时不论是教师语言的应用、教学方法的选择、直观教具的应用、教学的组织等方面,都力求做到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和欣赏水平,增加学习的爱好,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故意思的事,从而愿意学习数学。重视知识的构成和预设,改变以例题情势罗列数学知识或事实的传统教材模式,建构符合儿童认知活动特点的、有益于增进师生互动式数学活动的课程形态。通过开放性的、鼓励性的活动指导,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变成学生生活中的认知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变单一的答案和 最优 方法的接受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活动体验的反思和交换。数学活动的设计,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构成进程的理解。数学活动设计关注的不只是学生取得知识与技能的结果,而是学生经历、探究、创新、实践等进程后所得到的体验、尝试和机会。创设题目情境和开放空间,培养学生的思惟能力。教学中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换的空间,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个性化学习,创设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对其中的一些题目有自己的想法,从而取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课后做到及时反思,及时总结,及时调剂自己的教学思路。针对学困生做到课上耐心指导,课下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收到了良好效果。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1.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知识点:
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1.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1.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如果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 搭建图形 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 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观察图形 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 相对位置 2.1 看一看(1)
(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知识点:
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2.2 看一看(2)
(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观察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 的。
第三单元 加与减 3.1捐书活动
(三位数连加运算)知识点:
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3.2运白菜
(三位数连减运算)
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3节余多少钱(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1、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4里程表
(一)(解决起点为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1、根据里程表提出问题,一般先把里程表转化成线段图来观察,再列式计算。
2、解决此类问题时,一定要从多个角度画图去理解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位置变化,列式也随之变化。
3.5里程表(二)(解决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1、当天行驶的里程数=当天里程表的读数-前一天里程表的读数
2、解答算 式谜时,要通过观察推理找到从哪一 位先计算,然后一步一步推算出答案。第四单元 乘与除 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 乘除法
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口算除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4.1小树有多少棵
(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知识点:
1、整十数乘一位数,根据表内乘法,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2、整百数乘一位数,根据表内乘法,先用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
3、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
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4、在口算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先看清楚整百、整千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要注意一位数与0前面的数相乘时得到的0不能丢。4.2需要多少钱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知识点: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先把前两位数看作几个十和几个一相加的和,再用一位数分别与它们相乘,最后把所得的两个积相加。
2、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明确运算顺序,再计算。4.3丰收了(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知识点:
1、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先看一位数与什么数相乘能得到这个整十数(也就是被除数),结果就是那个数。(2)按表内除法计算: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将被除数末尾的0填写在商的末尾。
2、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不变(被除数不为0)。除数越大,商越小,除数越小,商越大;除数不变,被除数越大,商越大,被除数越小,商越小。
4.4植树(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知识点:
1、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把被除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分别除以除数,再把所得的两个商相加。
2、(两个连续自然数之和+1)÷2=较大自然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之和-1)÷2=较小自然数,(两数之和 +两数之差)÷2=较大数,(两 数之和-两数之差)÷2=较小数。第五单元 周长
什么是周长 周长 周长的计算 交通与数学
5.1 什么是周长 知识点:
1、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2.不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绳子测量法。3.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1)绳测法,(2)直尺测量法。
5.2长方形的周长
(一)知识点:
1、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已知长和宽的长度。
2、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4)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 “长=(周长-宽×2)÷2”或“长=周长÷2-宽”(5)已知长方形的周 长和长,求宽; “宽=(周长-长×2)÷2”或“宽=周长÷2-长” 长方形的周长
(二)知识点:
1、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可以把4条边长加起来;(2)用一条边长乘以4,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2、靠墙围成的长方形有两种情况:(1)长边靠墙,(2)宽边靠墙。
3、围成的两种长方形,宽边靠墙比长边靠墙所需的围栏多。第六单元 乘法
6.1蚂蚁做操(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知识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积。
2、在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要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乘的积就对齐哪一位。
6.2去游乐园(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一次进位))知识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列竖式计算时,先将一位数与多位数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要把进位的数写到正确的位置上,不要写在积中。6.3乘火车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连续进位))知识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1、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每一步都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
2、笔算乘法时,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向哪一位进1,就在那一位加1。6.4去奶奶家(综合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借助里程图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明确里程图中的数学信息,理解题意后再进行计算。6.5 0×5=?(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 0的乘法)知识点: 1、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2、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1)先用这个乘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乘数;(2)再看这个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3、在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从个位算起,用一个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要在那一位 上写0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4、结论:(1)因数的末尾有0,乘积中一定有0。(2)因数的中间有0,乘积中不一定有0。6.6 买矿泉水(连乘)知识点:
1、连乘的估算方法:尽可能将其中两个数的乘积估成整十,整百数,再与第三个数相乘。
2、连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3、三个数连乘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在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还可以把任意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再相乘。第七单元 年 月 日 年: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月: 大月:1、3、5、7、8、10、12月 时间 小月:4、6、9、11月
平月:平年28天 闰年29天
日: 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钟表: 24时记时法 12时记时法
7.1看日历(一)(认识年、月、日)知识点:
1、一年有12个月。2、1、3、5、7、8、10、12月每月有31天,是大月;4.6.9.11月每月有30天,是小月;2月有28天或29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2、一个月只有28天时,这个月有四个星期一至星期日;一个月有29天时,这个月中星期一至星期日的某一个是5天;一个月有30天时,这个月中星期一至星期日的某2个是5天;一个月有31天时,这个 看日历
(二)知识点: 1、2月29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只有4年才出现。
2、每四年中有一年的二 月份有29天,其他年份的二月份都只有28天。
3、认识平年和闰年:
(1)公里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是平年,公立年份是整百年的,是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
(2)判断一个整百年份是不是闰年,要看这个年份数是不是400的倍数,如果是整数倍就是闰年,否者就是平年.(3)2月份是28天的是平年,2月份是29天的是闰年,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4)平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2天。365÷7=52(个)......1(天)366÷7=52(个)......2(天)
4、推算几周年的的时间问题,可以用终止年份直接减去起始年份,所得的差即为所求。7.2 一天的时间
(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点: 1、24时记时法:在一日(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共计24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作24时计时法。
2、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表示时刻的换算: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与普通计时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普通计时法去掉限制词后加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减12后就是普通计时法,3、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进过的时间,可以根据钟表推算,也可以用终止时刻减去起始时刻。
4、计算中午12时的经过时间,要么把时间都换算成24时计时法来计算,要么先算中午12时以前有多长时间,再加上下午的一段时间。
5、普通计时法在表述时要加上限制词上午、下午或者晚上等,这样才能将时间准确的表达出来。7.3时间表
(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点:
1、时间表是管理时间的一种手段,是将某一段时间中已经明确的工作任务清晰的记载和表明的表格,用来提醒使用人和相关人按照时间表的进程活动。
2、制作时间表,最主要的是做好时间的分配,合理分配时间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守时习惯。
3、判断谁跑得快,只要看谁用的时间短就可以了。
数学好玩 知识点: 一校园中的测量
1、同一段距离,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不同,在测量的结果相同的情况下,选简便的方法比较合适。
2、地面上一定范围内的直线距离可以直接用直尺来测量。二搭配中的学问
解决搭配问题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也能得到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4、数路线问题实际上也属于搭配问题,在确定行走路线时,一定不要重复和遗漏。三时间与数学
日历中的数有很多规律,如横向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少1;纵向上面的数比下面少7等。
第八单元 认识小数 8.1文具店(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1、像3.15,0.50,1.06,6.66,...这样的数,都是小数。“.”叫作小数点。
2、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3、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数,它就是几位小数。
4、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读,中间的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数位上的数。
5、写小数时,要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然后在个位的右下 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依次写出各个数位上的数。
6、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元、角、分的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是几,就改写成几元;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是几,就改写成几角;小数点后的第二位是几,就改写成几分。若那一位上是0,那一位就省略不写。
7、把带有元、角、分的数改写成一元为单位的小数时,元与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对应,角与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相对应,分与小数点后的第二位数相对应。8.2货比三家
(小数大小的比较)知识点:
1、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的第一位,小数点后的第一位上的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的第二位,以此类推。
2、比较三个或三个以上小数的大小和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相同,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8.3存零用钱(小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知识点:
1、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相加,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相
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相减,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8.4寄书(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 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2、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3、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与整数加法一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千万不要忘记满十进一,也不要忘记下一位进上来的一。8.5能通过吗(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小数可以使数据更加精确。2、2、把带有米、分米、厘米的数改写成以“米”
为单位的小数时,米与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对应,分米与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相对应,以此类推。
《时间与数学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数学理解
本节课是专题性实践活动课,教材安排在认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之后,创设了有关飞飞一家休息日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这一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形成初步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本课教材中要解决“飞飞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休息1天。飞飞的妈妈是一名汽车售票员,每工作1天休息1天。飞飞每周六和周日才休息。找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五年级公倍数知识在三年级的初步渗透,关键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爸爸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妈妈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这两句话的意思。只要学生能理解爸爸是4天中休息1天,妈妈是2天中休息1天,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节课教材的意图是不能让学生“套规则”,更不能作为考试要求,所有的小学生都能做得了,少数学生也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即可,所以在这节课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去体验与感受。对于“集合”思想的感受,也是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为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这个单元已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对日历并不陌生,但要利用日历来解决问题并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根据学生已获得的一些教学活动的经验,初步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的基本问题,辅以教师的的有效引导,学生还是能掌握并解决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三、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学情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借助日历,学习运用做记号、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四、教学策略选择
由于这节课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我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时间与合作的空间,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一个生动、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为课堂增色,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现在都在预购北京奥运会比赛门票了,飞飞可着急了,请你们想想办法帮助飞飞,从8月份的日历中的8月1日开始,找出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爸爸和飞飞共同的休息日,妈妈和飞飞共同的休息日,全家人共同的休息日,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这个生动、有趣带有挑战性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探究欲望,原本枯燥的内容显得更具吸引力了。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习运用做记号、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因此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活动一:理解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我引导学生借助日历理解“爸爸每工作3天后休息一天,妈妈每工作1天后休息一天”的内涵。
活动二:合作探究,找出三人各自的休息日。
这一环节原先是让学生四人合作,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找出各自休息日,但在第一次教学后发现符号不统一不便于全班的交流,四人合作资源浪费,时间浪费,就调整为:同桌两人合作,一个做记号,一个检查,并提出要求
①请你从8月1日算起,用△标出爸爸的休息日 ②再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③再用○标出飞飞的休息日。活动三:展示汇报,找出共同休息日。
1、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交流作品,找出父母、父子、母子、全家人共同休息日。
实践证明:皮亚杰的至理名言“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学生在以上三个活动中不仅初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且学得快乐开心,情感上也得到充分的展示。
2.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我分成两个层次来体验:
第一个层次:渗透集合思想。感受父亲休息日的集合图的由来,在教师提供给学生攀爬的梯子后,让学生填写母亲、飞飞休息日的集合图,交流父亲、母亲休息日数的特征。
第二个层次:体验交集思想。感受父母共同休息日的集合图的由来,有了前面“脚手架” 的经验,在此我让学生填写母子、父子共同休息日的交集图,交流父母共同休息日数的特征。但是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填写交集图比较困难。
接着解决预购奥运会比赛门票的问题。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采用教材中提供的飞飞和爸爸走台阶的情境,先让学生解决14级台阶中父子俩共同踏到台阶有哪些?再预测30级台阶中共同踏到台阶有哪些?
2.课外延伸(回家作业):你们能用圆圈表示他们共同踏到的台阶吗?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四)总结回顾,课外延伸。
“请你们在爸爸的休息日的数中找出妈妈的休息日,做上记号,在妈妈的休息日的数中找出爸爸的休息日做上记号”学生发现重复了,“我们能不能更简单地表示出来”,接着展示交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填写父子、母子的交集图。我想目标中让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没有感受交集图是不完整的。至于飞飞和爸爸走台阶一题可以留在课后作为家庭作业。这样在时间上会更充分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实践活动课《配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2.培养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搭配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开心盒饭中心”隆重开业了。欢迎大家光临本店,购买我店的盒饭。
(二)配菜
1.活动一。
师:今天(星期一)盒饭中的菜只限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菜搭配好,我店服务员将热情为大家服务。今日菜谱如下:
星期一菜谱:
荤菜肉丸子
素菜白菜
冬瓜
学生自由配菜。
师:你们想怎么搭配?
我买肉丸子和白菜。
星期三菜谱:
荤菜:牛排素菜:豆腐
鱼油菜
我想买肉丸子和冬瓜。
师:还有别的配菜方法吗?买冬瓜和白菜可以吗?为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配菜,大家可以看出,一个荤菜和两个素菜可以有几种配菜方法呢?
(有2种)
师板书:肉丸子/白菜
\冬瓜
2.活动二。
师:大家不仅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菜,还学会了配菜,现在本店已贴出了星期三的菜谱,一份盒饭只能有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请大家看一看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如能帮助本店搭配好全部的菜,你将被聘请为本店的服务员。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配菜,可以用学具摆一摆、搭一搭,然后把你的配菜方法说给大家听,看看你们小组有几种配菜方法。
生自由配菜后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配菜方法说给大家听。
我们有4种配菜方法:
牛排/豆腐鱼/豆腐
油菜油菜
也可以这样配菜:豆腐/牛排油菜/牛排
鱼鱼
师:刚才这两个小组的同学说得都挺好,已被聘请为本店服务员
师:这两种搭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以上两种方法按一定的顺序搭配。
第一种:有两个荤菜,搭配时先选一个荤菜,接着把所有素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
再选另一个荤菜,接着在把所有素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
第二种:有两个素菜,搭配时先选一个素菜,接着把所有荤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
再选另一个素菜,接着在把所有荤菜分别与它搭配,配出两种;
指导学生看书上的搭配路线图。
师:这是一种搭配的方法,(板:画路线搭配法)填完书上的搭配。
3.活动三。
师:看来大家都学会了配菜,后天我店将推出二荤三素的菜,谁能一次配成所有的菜,将被聘请为本店配菜部经理。
星期五菜谱:
荤菜:肉片素菜:豆角
牛排茄子
白菜
师:请同学们试着配菜,然后再小组里说一说。
有6种配菜方法。
豆角豆角
肉片茄子牛排茄子
白菜白菜
师:你们同意xxx同学的配菜方法吗?
师:通过刚才的配菜,xxx同学已被聘请为我店配菜部经理,请xxx同学领取聘书。
(三)搭配中的学问
1.搭配服装。
看来,搭配还真是一门学问。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
不仅菜要搭配,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搭配。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衣服(师挂出2件上衣、2条裤子、1条裙子)。我要配成1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搭配,然后把你的搭配方法说给同桌听。
学生试着搭配后和同桌交流。
让学生到前面演示后说出有几种搭配方法。
可以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搭配的方法。
花上衣白上衣
蓝裤花裙红裙
师:刚才同学们演示了6种搭配方法,看来,穿衣服也要搭配,搭配适当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丰富多彩。
2.搭配路线。
师:同学们今天在课堂上都有非凡的表现,学会了不同的搭配方法。为了奖励大家,本周末将带大家到动物园去参观。愿意吗?
出示由学校到动物园的路线图。
看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共有几条路可以走,大家数一数。
学生数后到小组交流。
找生交流,师板书。
A→CB→C
A→DB→D
A→EB→E
了解到去动物园一共有6条路可以走。
(四)实践作业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10-05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教学反思12-14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1-17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5-24
上学期三年级数学科教案五周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1-09
周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07-13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 过河教学教案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