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年级上册测试题(精选12篇)
1填空题:(!)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和――――等。
(2)使用天气日历,可以分析一段时间的――――变化,找到――――变化的简单规律。
2判断题 在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
3判断题- (!)温度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
(2) 每天教室里的温度和教室外的温度是一样的。( )
4选择题:(1)所有的天空都被云遮掩,这时的天气称为( )。
A、晴天 B、多云 C、阴天
(2)、看上去i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 ).
5 、(1) 我们常用的虑纸中孔径较大的是( )。
A、定量滤纸 B、定性滤纸
(2) 1毫米等于( )毫米。
A、100 B1000 C、10
6选择题:(1)高锰酸钾刚刚放入水中时,( )的地方高锰酸钾最多。
A透明 B深紫色 C淡紫色
(2)( )放入水中搅拌后v,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能沉淀下来。
A、沙 B、食盐 C 面粉
7、酒精在水中溶解后,分布在水的( )
A、上部 B下部 C各个地方
8、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我选择( )的方法加食盐。
A一份一份地加 B、2克2克地加 C一次性全部加入
9、用( )的方法是不能分离食盐和水的。
A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 B把盐水放在阳光下 C. 过虑
10 、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我选择( )的方法加食盐。
A一份一份地加 B 2克2克地加 C一次性全部加入
11、我们通常利用酒精灯火焰的( )给物体加热。
A 焰心 B内焰 C、外焰
12、下列问题中,我们可以直接研究的是( )。
A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高锰酸钾
B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克高锰酸钾
C、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高锰酸钾
13 、( )不能将海水中的食盐提取出来。
A 把海水一个 放在一个容器中加热
B 把海水 放在一个容器中居烈摇晃
C把海水围在一个地方、在太阳下暴晒
14、“可乐”中溶解了大量的.( )
A氧气 B 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15 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中,我选择( )
A一份一份地加 B2克2克地加 C一次性全部加人
16说说酒精灯各部分名称的作用?
17我们过滤物质时要注意哪几点?
18所有的物体都能溶解在水中吗?请例三个以上的例子说明。
19 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 )食盐。
A 20克 B35克 C 35克
20 “可乐’中溶解了大量的(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21.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 )。
A没有变化 B产生波纹 C迅速上升
2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会发声 ,这是因为钢尺没有( )
A受到力 B断裂 C 震动
(23)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 ),所以人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
A 无线电设备 B 任何物质 C空气
(24)写字的声音可以通过( )传播到紧贴在桌面上的耳朵里。
“e课堂”核心的作用在于转变教学方式, 不仅拓展课堂的广度和课堂的参与度, 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更重要的是拓展课堂的深度。2012年的基础教育地平线报告中提到“富有挑战性的主动学习将成为课堂教学新的重点”、“教育范式正包括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和写作学习的模式转型”等一系列未来教育的趋势。在近期 (12个月) 移动设备及其应用程序、平板电脑是新技术。然而电子书包、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这些都是属于硬件技术工具, 他们可以把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 真正让学生对知识达到深度理解, 同时, 能力得到发展。信息提供并不是硬件学具进入课堂的最核心价值, 转变学生课堂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才是核心追求。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 笔者所在学校也开展了“e学习”的探索实验研究, “e学习”创设了人手一台Ipad的“一对一”的e课堂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试验, 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笔者结合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食物的消化》为例作详细的论述。
《食物的消化》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 (上)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中的第三课。在前面单元中学生了解了食物中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的基础上, 本课将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 初步了解消化过程,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重视对消化器官的保护, 同时, 为后继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笔者将这节课的内容放在了e课堂环境中进行设计, 学生利用Ipad平板电脑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自主构建科学概念,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资源包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可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利用good notes软件, 了解学生的先验知识
课上由一首《饮食健康歌》引入到关于饮食的内容上来, 然后根据科学研究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测, 启发学生思考并猜测: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食物去了哪里?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是怎样旅行的?会经过人体的哪些地方?经过这些地方的时候食物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先验知识, 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流程。学生思考以后利用good notes软件 , 在空白的 人体图上 边思考边 画出自己 的想法。good notes软件里面可以导入教师预先准备的人体空白图, 然后可以选择各种画笔和各种颜色进行画图, 如果画错了还可以选择橡皮擦进行擦除。画完以后, 利用无线网络、苹果电脑、Air service软件搭建的无线投影平台, 让学生把自己画的食物的旅行图投影到大屏幕上,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食物旅行图。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自由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师鼓励学生的同时暂不去做知识层面上的评价, 避免教师直接讲解的枯燥, 而是在后面留给学生自学纠正的机会, 由于知识不是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的, 而是他们自己通过自学方式主动获得建构的, 这样做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印象 (如图1) 。
二、巧用学习资源包, 自主学习构建科学概念
1.利用学习资料包进行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习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概念的过程,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和组织引导者, 因此, 课堂的教学结构应该是“教师为主导地位, 学生为主体地位”。在第一个模块中教师了解了学生掌握的先前知识经验后, 也就是让学生汇报完自己认为的食物旅行图以后, 教师随机抛出问题:哪一张旅行图才是正确的呢? 这时候就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吸引学生继续往下学, 此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让学生意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除了问老师还有很多, 尤其是可以靠自己上网查找资料、阅读文献资料、做科学实验等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资料包 (放在360云盘中) , 里面含有一段高清版食物在人体旅行中的视频, 让学生自主点击观看学习, 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暂停、播放、回看等操作来自定步调, 自己去学习关于食物在人体中消化过程的相关知识。
2.反思中主动构建知识概念
学习完视频以后, 学生再返回good notes继续修改自己的人体图, 这个过程学生经历了自学——反思——纠错的过程, 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其实就是完成了知识的自主建构。学生脑海里原有的知识结构大厦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学习发生改变, 学生修改人体图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重构修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科学知识的获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 而是学生利用Ipad和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包自主学习、自主建构, 不断完善重构修改脑海里原有的知识概念,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自学完毕, 修改完自己先前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 教师继续组织学生利用无线投影汇报, 并且这个时候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再完整清晰地梳理总结一下刚才学生自学所得的知识。
三、妙用小游戏进行知识的巩固
传统环境下巩固新知的环节往往都是以纸上作业的方式或者口头检测的方式来进行的, 这种方式一来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高, 二来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被教师点到。然而在e课堂环境下, 笔者用PPT设计制作了一个类似于选择题的“互动小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如果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就会给学生奖励性的反馈, 如果选择错误也会给学生一个反馈。学生自己利用WPS软件自由玩游戏, 游戏会及时给学生做出恰当的反馈和评价,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及时检测自己是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而且游戏的形式用来巩固知识比传统环境下用作业的形式更为有趣生动, 学生更喜欢这样的形式, 他们可以边玩边学。
四、丰富的拓展材料, 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 求
教育的本质应回归到“以人为本”,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都应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转变传统课堂上线性的知识传递过程到自己能自定学习步调去学习, 笔者安排了一个拓展阅读的小环节, 准备了4-5篇关于肝脏、胃、小肠等消化器官的阅读小材料, 材料是PDF格式的, 里面还有大量的丰富可读性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 教师组织学生自由选择2-3篇在good notes中打开并阅读, 边读可以边用各种笔进行圈点勾画, 读完以后再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通过阅读学习到的消化器官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默读、朗读等) , 然后边阅读边用笔圈点勾画, 最后小组之间进行分享交流。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我们彼此交换, 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我们彼此交换, 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由于每个学生阅读的文章内容都有所不同, 所以,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也能够获得新的知识。最后教师点选几个学生进行反馈, 因为最后的拓展材料并不是课标规定必须掌握的内容, 但是, 所选择的内容是和本节课内容有关的、拓展开来的, 笔者想要让学生通过自学交流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迁移。
正是由于前面读了很多关于消化器官的资料, 最后笔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和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 学生们都积极举手发言, 学生所说大部分都是刚刚从拓展小阅读里面学到的知识, 正是因为有了前面的大输入, 所以, 在后面需要输出的时候学生就有话可说了。笔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其实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对所自学的内容进行内化。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所学的科学小知识, 这也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总结
本节课是笔者在“e课堂”环境下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深度融合实践层面上的尝试和探索。当然, 反思整节课还有可改进的地方, 比如:课堂上还可以融入一些教学平台进行后台数据的搜集, 这样就能让教师第一时间通过数据分析课堂的教学情况, 从而更为科学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 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地推动“e学习”的研究, 还需要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课堂模式, 除了一线教师可以做实践层面上的探索之外, 还需要高校研究专家给予理论层面的深入指导, 教育局等有关教育部门给予各个层面的支持, 要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角度来确定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实验班级, 进行小规模长期深入的跟踪研究。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结合, 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才能真正地指导实践的开展, 才可能真正地去变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方式。
摘要:《2012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培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是在e学习的环境下探索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深度融合, 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食物的消化》这课进行实践层面的探索, 旨在培养小学科学“e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e课堂,自主学习,小学科学
参考文献
[1]徐靖程.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是教育变革的核心内容——专访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11) :26.
[2]陈新健.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11) :59-60.
[3]刑丽.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有效整合.[DB/OL].http://kg.ftedu.gov.cn/show.aspx?id=8585&cid=47
A.2 B.-2 C.4 D.-4
2.已知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由此推测32015的个位数字是( ).
A.3 B.9 C.7 D.1
3.图1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与“中”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 ).
A.我 B.的
C.梦 D.国 图1
4.一种上衣每件成本为60元,按高出成本价的25%标价出售,后因库存积压,又按标价的80%出售,每件上衣还能盈利( ).
A.0元 B.1.5元
C.4.8元 D.5元
5.如图2,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BEF.若∠1=72°,则∠2的度数为( ). 图2
A.36° B.54° C.45° D.68°
6.已知线段AB的长为12cm,先取它的中点C,再画BC的中点D,最后画AD的中点E,那么AE等于 cm.
7.若单项式ax2yn+1与-axmy4的差仍是单项式,则m-2n= .
8.如图3,将长方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顶点A落在A′处,EF为折痕,再将另一角折叠,使顶点B落在EA′上的B′点处,折痕为EG,则∠FEG等于 . 图3
9.如果|a+2|+(b-1)2=0,那么代数式(a+ b)2015= .
10.元代朱世杰所著的《算学启蒙》里有这样一道题:“良马日行二百四十里,驽马日行一百五十里,驽马先行一十二日,问良马几何追及之?”请回答:良马 天可以追上驽马.
11.(1)计算:
-1100-(1-0.5)××[3-(-3)2];
(2)先化简,再求值:
x-2(x-y2)+(-x+y2),其中x=-2,y=.
12.如图4,∠AOB=α,∠COD=β,OM、ON分别是∠AOC、∠BOD的角平分线.
(1)若∠AOB=50°、∠COD=30°,当∠COD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至射线OB与OC重合时,如图5所示,则∠MON的大小 为__________;
(2)在(1)的条件下,继续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COD,当∠BOC=10°时(如图6),求∠MON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在∠COD绕点O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MON=__________.(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
图4 图5 图6
13.解方程:(1)3(x+4)=x
(2)-1=
(3)已知关于x的方程=x+与=6x-2的解互为倒数,求m的值.
(4)某商品的进价为100元,标价为140元,商家要求该商品以利润率为5%的售价打折出售,问可以打几折出售此商品?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塑料袋会上升,纸蛇会旋转,这是因为它们都受到了答案上升的力的作用。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所发明的答案就是一种原始的热气球。
3、热气球之所以能上升到很高的空间,是因为受到了答案上升的力。
4、充气跳跳球能够弹起,汽车轮胎能减轻颠簸,这些都是答案作用的结果。
5、气球在撒气的同时会被推出一段距离,这是答案力作用的结果。
二、探究选择。
1、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是答案。
① 中国 ② 印度
2、空气受热后体积会答案。
① 膨胀 ② 缩小
3、热气球升空是因为受到了答案的作用。
① 热空气上升力 ② 空气弹力
4、篮球能在地面上弹起是答案作用的结果。
① 升力 ② 弹力
5、火箭起飞是因为受到了答案的作用。
① 弹力 ② 反冲力
6、两块带水的平板玻璃合在一起,人们就不容易把它们掰开,这是因为答案的缘故。
① 两块玻璃相互吸引 ② 大气压力
三、探究判断。
1、热气球之所以能上升,是因为受到空气向上使之升高的力的作用。(答案)
2、我国古代发明的原始的热气球叫做松脂灯,又叫孔明灯。(答案)
3、直到18世纪后期,欧洲才发明了热气球,比中国晚了很多年。(答案)
4、皮球中充气比较多,弹力也就比较大。(答案)
5、家庭厨房的抽油烟机安装在炉灶上方,是因为热空气上升的缘故。(答案)
四、名词简答
大气压力:
答案
五、列举
1、列举人们利用热空气或控制热空气的事例:
<<<12&&&答:
答案
2、列举人们利用空气制造弹力的事例:
答:
答案
六、观察实验
1、篮球内充入空气的多少不一样,篮球的弹力也不一样?请你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证明。
答:答案
2、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吗?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答:答案
七、思考回答
1、解释救生圈能救人的秘密?
答:答案
2、解释自行车能减震的幽缘由。
答:答案
八、自己动手做一个孔明灯,试一试它能否飞起来。
材料:薄而不透风的纸、细竹篾、细铁丝、酒精、脱脂棉、吸管。
第一步:先把细竹篾弯成圈状,两端插入吸管中,形成一个圆形(注意圆形不要太大)。
第二步:把两根细铁丝呈垂直状固定在圆形竹篾上,在圆形竹篾中心形成一个十字。
第三步:把薄而不透风的纸裁成4个稍大一些的梯形,边与边粘牢,形成一个桶状,并把大口处用一正方形纸封住,把小口处固定在圆形竹篾上。
第四步:把浸满酒精的脱脂棉固定在铁丝形成十字的中心。
运动和力
测评卷-教科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解决橡皮筋小车动力不足的问题,可用()的方法。
A.车轴涂抹润滑油减少摩擦力
B.增加橡皮筋缠绕的圈数
C.增加橡皮筋的数量
D.在轮子上增加花纹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
B.用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C.不拦住小车,运动的小车会永远运动下去
3.下列物体不是靠反冲力前进的是()。
A.B.C.4.用橡皮筋作动力,驱动小车运动,要让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远,可以()。
A.减少橡皮筋缠绕圈数
B.增加橡皮筋缠绕圈数
C.增加小车重量
5.下面物体不具有弹力的是()。
A.拉伸的弹簧
B.木头
C.拉满的弓箭
二.填空题(共5题,共22分)
1.设计制作的基本步骤(),(),(),()。
2.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背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总要落回地面上,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处流等,这些运动都是受到自身()的作用。
3.弹簧测力计的单位是以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这位科学家就是()。
4.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是明确问题、()、实施方案和()。
5.骑车时刹车是用将滚动变滑动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力的。当自行车正常前进时,车轮和地面之间是属于滚动摩擦,摩擦力较(),当处于刹车状态时,车轮和地面之间属于滑动摩擦,摩擦力()。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氢气球会往天上飞,说明它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2.小车运动的方向和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的方向无关。()
3.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4.汽车行驶得越快,产生的能量越强。()
5.用橡皮槌使劲儿敲击塑料钉时,橡皮槌不具有能量。()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
1.连线题。
足球守门员戴手套
给自行车车轴加润滑油
增大摩擦力
跑步穿的钉鞋
举重运动员在手上抹镁粉
减小摩擦力
移动重物时在重物下垫滚木
五.简答题(共4题,共23分)
1.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存在能量。
2.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的实验中,为什么一开始是个一个地增
加垫圈,到后来却是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
3.请你列举生活中人们利用弹力的例子。(至少写3个)
4.自行车上增大摩擦力的设计有哪些?减小摩擦力的设计有哪些?
六.综合题(共2题,共24分)
1.小明同学想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他做了如下实验,请帮他完成实验活动记录吧!
(1)问题:小车的运动与什么因素有关?
(2)实验仪器:秒表、尺子,小车、()。
(3)假设:与拉力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拉力越小,走得越慢。
(4)不变的条件:小车的重量,()。
(5)需要改变的条件:()。
(6)实验设计与记录。
(7)可得出的结论:()。
2.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1)设计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时需要考虑哪些?
①()。
②()。
③()。
(2)我预测需要2个垫圈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垫圈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小车的运动速度就越()。
(3)下表是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实验记录。
我发现:同一辆小车,绳上挂的重物越(),小车运动的速度就越快。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B
5.B
二.填空题
1.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
2.重力;重力
3.牛顿
4.制订方案;评估与改进
5.小;大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简答题
1.生活中运动的物体存在动能,流动的水具有动能,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有化学能等。
2.开始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是为了准确地找到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的力。后来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是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3.弹簧、弓箭、健身球、跳板、蹦床、撑杆等。
4.自行车上,增大摩擦力的地方有:车把的花纹、轮胎的花纹;减小摩擦力的地方有:链条要滴润滑油、脚路板的轴承。
六.综合题
1.钩码;路面粗糙光滑度;拉力的大小(钩码的个数);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有关,拉力越大,运动得越快。
数学四年级上册测试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112=12分)
1、67848的商是 位数,试商可以把48看作来试商;74383的商是 位数,试商可以把83看作 来试商,这时商会偏。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 ),把线段的两端( ),就得到一条( )。经过一点能画( )条直线,经过不在一直线上的4点可以画( )条直线。
3、我现在认识了( )种不同类型的角,从小到大排一( )。
4、1平角=( )度,1周角=( )度,1周角=( )平角=( )直角
5、最大的三位数除以最小的两位数,商是( ),余数是( )。
6、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两个角都是( )度。
7、线段有( )个端点,经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8、钟面上9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是( )度,这样的角是( )角。
9、△○△○△○△○△
(1)如图,每个△中间有1个○。图中一共有个△,()个○,○的个数比△少( )。
(2)像这样一共摆10个△,那么中间一共要摆()个○
10、奇奇在计算40□2时,先算减法,后算乘法,结果得数是72。那么这道题的正确得数是( )。
11、在互相平行的直线中间,画几条与两条直线都垂直的线段,他们的长度( )。
12、如右图1,共有( )个角。
如右图2,共有( )条线段。
如右图2,共有( )个三角形。
二、我是包公我怕谁。(110=10分)
1、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 )
2、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
3、如果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也一定有0。 ( )
4、用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度的角就变成了300度的角。 ( )
5、大于90度的角都是钝角。 ( )
6、小超画了一条4厘米长的.直线。 ( )
7、两个乘数的末尾各有一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两个0。 ( )
10、被除数的末尾没有零,商的末尾一定没有零。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填在括号里)(28=16分)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 )。
A、(750-25)(20+13) B、(20+13)(750-25)C、750-2520+13
3、除数是两数的除法,余数最大是( ) ①99 ②98 ③100
4、把除数54看作50来试商,商( )
A可能偏大B可能偏小 C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
5、90030的商的末尾有( )个0。A、0 B、1 C、2
6、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一边,每隔2米放了一盆花,一共要放16盆花。正确的放法是()。 ①两端都放 ②只放一端③两端都不放
7、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一边,每隔3米插一面彩旗,一共要插10面彩旗。正确的插法是()。 ①两端都插 ②只插一端③两端都不插
8、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两边,每隔3米插一面彩旗。如果每边的两端都要插,一共需要( )面彩旗。①22 ②20 ③11
四、我是计算小能手。
1、口算题。(15=5分)
4816= 3606= 514= 48084= 46023=
3204= 45090= 75025= 80082= 254=
2、竖式计算并验算。(24=8分)
27234= 35058= 79326= 61063=
3、脱式计算。(24=8分)
11602928 2507-7628 2760(924) 4632-586
4、文字游戏。(24=8分)
(1)83与19的差乘27,积是多少? (2)里面有多少个24?
(3)一个数的15倍是225,这个数的40 (4)86与59的差去除2835,
倍是多少? 商是多少?
五、动手操作题。(2分6=12分)
1、量出下面各个角的度数。
2、用三角板画15、105的角。(请留下作图痕迹)
3、过A点作直线B的垂线,作直线C的平行线。
4、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两个角分别为65、88,并标上角的度数。
5、从A点铺一条路到河边,怎样铺可以使路线最短?请你把最短的路线画出来。
6、如下图,已知2=46,求1、3、4的度数。
六、走进生活。(4分4+5分=21分)
1、小马虎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可就是粗心大意,经常在做作业时犯看错题目的错误。这不,在做除法题时,又把除数65看成了56,结果得到商是13还余52。你知道正确的商是多少吗?
2、电脑公司要420台电脑,已经装20台,剩下的每天装配25台,还要几天才能装完?
3、在一条路的一边每隔40米有一棵树,首尾都栽共有121棵树。在同样长的公路上准备栽51棵树,每相邻两棵树的距离是多少?
4、一个老人以不变的速度在公路上散步,他从第1根电线杆走到到第12根电线杆用了22分。如果这个老人走了36分,那么,他应该走到第几根电线杆?(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相等。)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习作任务, 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每单元后安排的“我的小笔头”, 一个学期共六次;一部分是平时的小练笔, 包括每篇阅读课文后的仿写、续写、改写等, 还包括课外的日记、摘抄等。下面笔者就每单元后“我的小笔头”的习作教学谈些认识和建议。
习作1, 写“我喜爱的地方”。“阅读链接”和“口语交际”中都涉及了家乡最美的地方, 这为学生习作作了必要的铺垫。例文《梦中的外婆家》也写出了外婆家的藤花书屋、淡红的花朵、大竹园……是那么美, 那么亲切,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美美地读一读例文, 亲切地感受这一切。这时, 教师再适时引导:喜爱才能写出美, 你最喜爱哪儿?然后,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 想清楚自己最喜欢什么地方后, 再回忆那个地方怎么让你喜爱, 想清楚一个个细节, 一幅幅画面, 一个个情景, 然后及时转入书面写作。当学生有了初稿或写了一部分时, 可以再做一次简单交流, 教师把有表达特色的习作片段展示出来, 让大家比较、借鉴。比如:通过什么方法突出了景物特点?是通过对比, 借助想象, 运用比喻、拟人?还是恰当引用?或是通过排比增强语势?教师用学生活生生的习作说明怎样作文, 这样更能启发学生的思路, 也给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范例。
习作2, 重点练习书信体写作。在根据例文明确书信写作的基础要求和了解书信的格式后, 进行有目的、有实际意义的写作实践。“你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受感动的事?请写封信告诉亲人和朋友。”教师可以就“口语交际”中“我看课外兴趣班”的话题, 结合学生生活中上各种辅导班的实际情况, 谈谈自己的感受、建议, 这样, 让学生有一种表达的需要, 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次习作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我手写我心, 说出心里话, 即使这种心里话有些偏差, 如厌恶学习之类的, 教师也不该“一棍子打死”, 堵塞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师正好可以此为契机, 疏导学生的这些想法, 寻求教育良方,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习作3, 写自己收藏、收集的经历和体会。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导语中的排比句和省略句, 启发学生思路;也可以提前布置, 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周围的人有哪些收集或收藏;还可以让学生拿来一些实物介绍, 例如集邮册、标本、贴画等, 讲述收集与收藏的有关知识和趣事, 讲述这之中的苦辣酸甜, 在此基础上完成习作。
习作4, 由漫画编故事。这是继本单元文化主题“生命离不开绿色”之后, 关于环境保护的一幅漫画。教师应先跟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的内容, 进一步感受“生命离不开绿色”, 从而关爱自然, 关爱他人, 关爱自己, 继而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弄清图意, 展开想象, 创作故事。其中, 加强看图指导是重点,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观察图画, 不可写成千篇一律。习作完成后, 必须让学生的习作有更多的欣赏者, 让学生得到情感的满足, 这就要加强习作的交流、评改。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交流, 可以让全班进行交流, 也可以是面批面改, 还可以是同学互批互改, 并且把优秀习作和对它的修改、评语, 都放在“习作园地”中展览。
习作5, 编故事。如果让你在海里投放一个“漂流瓶”, 你会在瓶子里放些什么?结果怎样?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习作练习, 学生乐于来写, 教师则用启发谈话帮助学生把思路打开, 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来写作。由于此类文章学生容易完成, 教学时可以限时来写, 要求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之后, 打好腹稿, 当堂完成, 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广泛性。
习作6, 要求写人。要想写出人物有意思的事,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习作范例, 看清提示, 突出本次习作的重点注意事项。在进行写前指导的同时, 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习作心理, 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 并帮助学生做好材料的筛选, 以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此外, 评议要放在课内:一看是否切题, 选材是否突出“有意思”。二看内容是否具体, 是否运用了已学的习作知识, 如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等。也可以请文中所写的“当事人”来评议。最后, 学生根据大家的评议进行修改。学习修改也是本册习作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册教材在读写结合方面, 有些做得很好, 值得以后借鉴使用。如根据《海上的风》仿写自己喜爱的事物, 根据《地震中的父与子》续写对父亲的话, 根据《门前的小树死了》仿写调查报告, 写《龙卷风》后的小练笔, 为《准时的登陆表演》设计海报等。阅读与习作是密不可分的, 二者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书, 从而使学生做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1.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 )。
2.经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3.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叉开得()角越大,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 )关系。
4.周角的一半是( )度,是( )角;平角的一半是( )度,是( )角。
5.小于90€暗慕墙凶觯ā?);大于90€岸∮?80€暗慕墙校?);等于90€暗慕墙凶觯ā?)。
6. 3时整,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夹角是( )角;6时整,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夹角是( )角。
7.下图中最多有( )条线段,( )条射线。
8.请你把学过的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角<()角<()角<( )角<()角
二、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住保?分)
1.可以读作线段AB,也可以读作线段BA。
()
2.探照灯射出来的光线可以近似地看成直线。 ()
3.角的两边画得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4.大于90€靶∮?80€暗慕墙凶龆劢恰?()
5.直线一定比射线长。()
6.所有的直线都相等,所有的平角也相等。 ()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过一点能画( )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条直线。
A.1 B.2C.3D.无数
2.线段()。
A.没有端点B.只有一个端点C.有两个端点
3.一条( )长10厘米。
A.线段B.直线C.射线
4.如果∠1+∠2=∠2+∠3,∠1=55度,那么∠3=( )度。
A.55B.90C.35
5.窗户门上的角一般都是()角。
A.锐B.直C.钝D.平
6.下图中,直线a与直线b平行,线段AC和BD的关系是( )。
A.互相垂直B.长度相等 C.互相平行
四、量一量(8分)
五、画一画(共15分)
1.过等边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A、B、C分别画对边的垂线和平行线。
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
120€? 15€? 90€? 105€? 65€?
六、数一数(共8分)
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七、做一做(每题7分,共35分)
1.光明村要修一条路和省道相连,连接点修在哪里比较合适?为什么?你能把这条路在图上画出来吗?
2.已知∠1=45€埃?=?∠3=? ∠4=?
3.已知∠1=25€埃?=?∠3=? ∠4=?
4.写出下面角中有几个锐角、几个直角和几个钝角?
5.当钟面上分针指着12,而分针与时针形成90€敖鞘保闭胫傅氖鞘裁词郑糠终氪?2时走到5时,它走过的角度是多少度?所成的角是什么角?
八、挑战自我(做对奖10分)
年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
1、通过研究,如果物质在水中的分布是____的,不会有___出现,也
不能用____的方法分离出来,这样的现象叫溶解。
2、加快溶解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
3、声音是由物体的___产生的,声音要借助___,并以__的形式传播。
耳朵里的鼓膜会接受各种声音并产生_____。
4,风向是指风吹__的方向。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时,吹的是___风;
当红旗向北方飘时,吹的是____风。
5、一般来说,科学家把人体分为___、___、___、___四部分。
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___来描述。7,应用酒精灯的___焰给物体加热。
8、测量风向的仪器叫。
9、人们常常根据的多少,来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10、磁铁指南的一端叫极。用字母“”来表示。
二,简答题:
1、人体的呼吸器官有哪些?
2、简述食物消化的主要过程。
3,本学期认识了人体哪些器官?
4,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听力?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第二单元 秋冬星空
6、秋季星空 观里镇中心完小 科学备课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北斗七星认识秋季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了解秋季的其他星座。
2、能力目标 能提出对四季星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制订书面观察计划在制订观察计划的过程中感知交流与讨论可以产生新想法并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
3、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我们如何观察星空呢
1、活动目的了解秋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及其特点学会对星空的观察方法。
2、活动材料 秋季星空的录像资料、大熊座的图片、仙后座的图片
3、活动形式小组活动、集体交流
4、活动过程 1播放秋季星空的录像资料 2出示大熊座的图片、仙后座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形从而认识秋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出示资料卡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己在课前是如何观察星空的。4集体交流总结面向北观察星空时是上南下北左西右东北斗七星是属于北天的一个星座。5认准方向把自己观察到的天空中相邻几颗星组成的形状画下来。活动二我们来研究星座
1、活动目的学以致用激发探究星空的兴趣。
2、活动形式小组合作
3、活动过程 1 提出自己乐于研究的问题 2 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适合学生探究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去研究。3 让学生自己制定观察计划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与补充教师可在此对学生的观察计划进行恰当的评价。4 提出要求要把它作为长期观察的对象观察时一定要选定参照物。
三、知识点 一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 1秋季星空的一个
耀眼星座是仙后座。它的5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或“W”形好像一个美丽的王后坐在宝座上。2秋季星空中的北斗七星俗称“勺子星”位于大熊座上.3秋天能够看到的星座有大熊星座、仙后座、飞马座、宝瓶座、双鱼座等。4北极星通常在天空的北天位置。5人们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星星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被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个88个星座。6当好判官。1北斗七星包括北极星。× 2用北斗星可以找到北极星。√ 3仙后座在天顶时呈M形在天边时呈W形。√ 4秋季星空中最耀眼、最重要的星座就是猎户座。× 5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变的。× 二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 1 认识仙后座很有用我们可以利用它寻找北极星。2 仙后座主星由三颗二等星、二颗三等星构成W或M状秋季晚上仙后座在天顶附近呈M状其余季节呈W状。由于在秋季北斗七星已经转到地平线附近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几乎看不见了这时要找北极星便可以利用仙后座。方法是把仙后座中构成M形的五颗星顺序标上1、2、3、4、5从第一颗星到第二颗星画一条线并延长再从第五颗星到第四颗星画一条线并延长两条线相交一点从这个交点到第三颗星画一条线段把这条线段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条线段5倍的地方看到一颗比较亮的星就是北极星。3 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从图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巴。
四、课外拓展
1、制作一个观星箱。
2、调查研究利用观星箱观察北斗七星及自己选定的观察对象看有什么发现。
7、冬季星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冬季的代表星座学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观察会查阅资料科学整理资料。
2、能力目标 培
养学生良好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和进行中长期科学观察的习惯。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会观察、乐探索、愿交流的意识并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交流我们的观察和发现。
1、活动目的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在一段时间以来的观察成果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和研究的兴趣。
2、活动材料 冬季星空的录像资料、北斗七星的图片、猎户座的图片
3、活动形式小组活动、集体交流
4、活动过程 1播放冬季星空的录像资料激发观察和研究的兴趣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己选定的星座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组内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4集体交流总结季节发生变化后星座也会发生变化。活动二认识冬季星空中的显著星座。
1、活动目的知道冬季的代表星座。
2、活动形式小组合作
3、活动过程 1呈现猎户座、天狼星的资料。2小组合作交流画出秋季和冬季北斗七星的样子。3出示北斗七星的图片。4师生共同探讨书中展现的研究问题从秋到冬星空发生了什么变化 5提出要求要把自己的观察内容随时进行小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动三我们继续来观察、研究星座。
1、活动目的重新确立观察研究的目标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兴趣增强他们探究的欲望。
2、活动形式小组合作
3、活动过程 1小组讨论冬季星空中原来观察的秋季星座已不在提出重新观察研究的目标。2制定记录表格从四个方面提示学生后续观察的重点——选定的星座猎户座、发现它的时间、它在一天中的变化、不同日期发生的变化 3提出来预测指向从冬天到春天北斗七星的位置会发生什么变化其他星座会发生什么变化 4小组内大胆预测并写出自己的预测结
果。5师要正确引导用语言或者绘画的形式展现自己对新确定的观察目标的预测结果。
三、知识点
1、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 1冬季上半夜在南天最引人注目的是猎户座。在“猎人”的两个肩膀、左脚、右腿部位有4颗亮星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其中左脚部位那颗星又白又亮在“猎人”的腰带部位有3颗比较亮的星斜着排成一排。这七颗亮星是识别猎户座的明显标志。2冬季星空从猎户座“猎人”腰部的3颗亮星向东南方向看去全天最亮的恒星就是天狼星。3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主星随着日期的推移北斗七星是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北极星的斗柄东指是春天斗柄南指是夏天斗柄西指是秋天斗柄北指是冬天。
2、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 1猎户座很像一个左手持着盾牌、右手高举在棒、腰间斜挂宝剑的威武猎人。2天狼星是大犬座α星视星等为—1.45等距离我们只有8.6光年。
【关键词】随文练笔 教材单元主题 教材时效性 教材有效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68-02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运用语言的典范,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是教育学生的良好素材,因而也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一把钥匙,利用语文教材,开展随文练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笔者就刚执教结束的四年级上册来谈谈随文练笔的几点体会。
一、紧随教材的单元主题进行随文练笔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本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设计编排,单元内各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呈现、展示。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均为写景文章,主要选取三个“世界遗产”景点来体现民族自豪感和培养自觉保护文化、自然等遗产的意识。笔者先是着眼于“写人文景观”,然后各有侧重进行随文练笔。学习《长城》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方法,练笔描写了具有百年历史的兰州中山铁桥;学习《颐和园》根据游览顺序、移步换景进行练笔,写了兰州著名景点黄河风情线;学习《秦兵马俑》描述与想象相结合的写法,描绘了五泉山。中山铁桥、黄河风情线、五泉山等都是兰州有名的人文景观,大家耳熟目详,有话可说,掌握了方法,自然也就对这些风景名胜如何呈现心中有数,笔下不滞了。同为写景的第一单元《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四篇文章是自然景观,随文练笔主要学习仔细观察大自然的神奇,描述自然景观的雄奇瑰丽。同学们有写黄河的穿城而过,有写夏天雷雨天空的变化,有写沙尘的狂虐;第三单元的童话类随文练笔着眼于根据事物的特性进行想象;第六单元叙事类的随文练笔要侧重主题深化;第七单元的写人类随文练笔注重人物性格特点的塑造;第八单元科普说明类的随文练笔则是了解科技,展望未来。紧紧围绕单元主题随文练笔,使得学生对一个主题进行多侧面、多方位地思考练习,形成体系,从而可以开发和重组,以致得心应手。
二、抓住教材的时效性进行随文练笔
课堂上学生对文本材料产生共鸣,心有所动,不吐不快时让其提笔倾诉,学生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由“心动” 而 “笔动”,学生就有物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如学习《乌塔》一课,学生读到乌塔为独自游历欧洲所做的准备时,与之相比,年龄相仿的自己除了佩服,还有自我反省,包括社会环境、父母教育、成长经历。笔者布置了这两项练笔《我与乌塔比童年》《读了〈乌塔〉,我想到了…》,学生任选一项。《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开头一段“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不仅衬托出环境的安静,“阳光”“美丽”“甜丝丝”等词也预示着事情有着好的转机,可见恰当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还能暗示事情的发展。学生认识到了这一点,随文练笔就此出发,有的续写这篇课文——小钱康复后去感谢台湾青年,遇到暴雨天气,得知青年出了事故急需输血,毅然回报青年。其中的暴雨天气描述得心惊肉跳,给人一种不祥之感。还有的学生写了自己考试后看到的窗外风景来表达欣喜或沮丧的情绪。《猫》一文学习后学生掌握了用明贬暗褒的反语来表现自己的喜爱之情,随之运用这种方法写出了所喜爱动物的特点。
三、抓住教材的有效点进行随文练笔
整合教材中各种教学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有效进行随文练笔。一篇课文可以进行小练笔的点很多,围绕单元主题,选取最有价值的点来练笔,或仿写,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作者对叶老先生家爬山虎的描写是借景抒情,表达作者对叶老先生由衷敬佩之情。学生借用一些典型景物来反映人物品质,表达内心情感:深夜书房的灯光反映爸爸的钻研,门外些微的脚步声牵动着痴呆爷爷对儿子的守候,一双双鞋垫寄托了农村奶奶对儿孙辈的惦念。或补白:《巨人花园》中小男孩的眼神信息,《卡罗纳》中“我”面对卡罗纳时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去年的树》那棵树被砍伐时惦念朋友之约的焦急和伤心。或拓展:《呼风唤雨的世纪》介绍自己生活中的科技发展。学习第二单元《蟋蟀的住宅》、《爬山虎的脚》一组课文时学写观察日记。这些随文练笔有时关注于修辞手法,有时关注于内容细节,有时关注于语言风格,有时关注于文章结构,有时关注于知识拓展,有时关注于情感培养…教学中选取最有价值的点是随文练笔得实效的关键。
四、随文练笔要注意质和量
训练的量要适度,不能贪多求全,增加学生负担,引起学生反感,不能蜻蜓点水,草草了之,没有效果。还要注意训练内容的难易度,过难过易,都会造成耗时低效。为了检查这种练笔的适度性和效果,笔者将全班同学分成八组,每组八人,由作文能力较强者担任组长,每周出一期八开大小的《随文练笔园地》,每人可选择本周内自己随文练笔最满意的作品,或完整的一篇,或出彩的片段,或精妙的句式…教师对各组作品评比并展示,肯定练笔的意义,指出努力的方向,使同学们对自己随文练笔的质和量心中有数,同时教师也对全班随文练笔情况有清楚地了解和掌握,以期下一步的训练有的放矢。
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将语文教材的四大功能——凭借功能、示范功能、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充分利用,能适时适度地做好随文练笔,使阅读与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阅读的深入,也有利于写作的浸润,使学生学习语文的两大难点和重点得到有效解决,这也是笔者作为语文教师今后继续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蒋熙玲. 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初探[J].文学教育,2013,(09):100-1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一、从学习内容出发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首先应该尊重学习内容, 围绕学习内容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这里说的学习内容, 主要是指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 包括单元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等。
1. 依照单元导语设计单元练习活动。本单元的导语是这样的:“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古今中外, 许多作家妙笔生花, 为它们写下了一篇篇生动的文章……我们来认真读一读, 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还可以试着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从这一导语分析, 它既是整个单元学习内容的引子, 也是整册教材学习目标的具体序列之一, 体现了语文课程总体目标或阶段目标要求。所以, 针对导语学习内容, 我们可以设计整体性的单元练习活动, 既面向单元学习目标, 又针对学生学习需要, 从而逐渐达成目标序列。
设计一:这一单元导语告诉我们学习的主题是 _______, 这些动物在作家笔下都写得 _______、_______。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_______。
设计二: 什么叫妙笔生花?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妙笔生花在哪里?怎么又叫栩栩如生?作家们又是怎样把相同动物或者不同动物写得栩栩如生的?
2. 依照课例内容设计单元练习活动。本单元围绕“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两精两略的课文, 再加上形态可掬的动物插图、思考题以及《猫》后面的阅读链接, 内容丰富, 让学生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一道理。所以, 针对这样的课例, 我们可以设计遵循学习内容的练习活动, 达到熟悉课例内容, 学会表达方式, 以增进人类与动物之间感情的目的。
设计三:“白鹅”是我国作家 _______ 和 _______国作家 _______ 描写的同一种动物, “猫”和“母鸡”两种动物都是我国著名作家 _______ 写的。
设计四:“白鹅”在不同的作家笔下, 有着不同的形象, 在丰子恺笔下是 _______, 在叶·诺索夫笔下是 _______ ;“猫”“母鸡”等不同的动物在老舍笔下各有的形象是 _______、 _______ ;除了老舍写“猫”, 还有 _______ 也写了“猫”。
设计五:比较丰子恺和叶·诺索夫两位作家对“白鹅”的不同描写,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表达方式值得学习?老舍在写“猫”和“母鸡”时, 有哪些相同的或不同的表达方式?
设计六:作家很喜欢动物, 画家也很喜欢动物。请将插图和课文相比较, 又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3. 依照语文园地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本单元语文园地目标非常明确, “口语交际”“习作”都是围绕“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主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先说后写, 运用一定的表达方式, 把动物的特点说清楚、写具体。“我的发现”其实是对表达方式的进一步体会, 字面上是作者不喜欢动物, 实际上是表达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这在生活中也是常有的事。“日积月累”是有关动物的成语, 足以表明人们对动物的喜爱。除以上四个固定栏目外, 还增加了一则“对联趣味语文”, 让人感觉语文是有情趣的。针对这样的学习内容, 我们可以设计巩固性或延续性的单元练习活动, 以加深对动物的印象, 巩固“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设计七:你最喜欢的动物是 _________, 因为它_______, 跟这动物有关的成语有 _______ 。
设计八:我跟动物有着亲密的关系, 我们之间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九:我知道“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无论是课文中, 还是生活当中, 有许多看上去不喜欢, 实际上喜欢得不得了的现象, 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从学习的程度要求出发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尽管单元主题明明白白, 学习内容清清楚楚, 但针对学习的程度要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 单元练习活动的设计是不一样的。
1. 学习的程度要求决定着单元练习活动设计的程度。“动物”专题组教学共花10~13课时, “学习和积累单元词语”“感受每一种动物的形象”“发现和运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等成为单元学习的主要目标。然而, 具体目标的确定可以随着教材的编排, 或者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变而作出分解与调整。所以,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要遵循学习的程度要求, 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 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单元练习活动, 这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 符合学情和训练状态的。
通过充分读书, 读单元导语、读四篇课文、读语文园地, 运用单元整组学习方式来设计。
设计一:单元导语是 _______, 分别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篇课文, 写出了每一种动物的 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特点, 让我们感受到了动物的可爱, 语文园地又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以及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运用单篇教学方式, 在初读课文时了解课文的内容, 体会作者笔下的动物形象, 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设计二:分别画出表现“白鹅”“白公鹅”和“猫”“母鸡”特点的句子。想一想这些特点是怎么来具体描写的?
设计三:同样是写“鹅”, 为什么分别用“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来形容?课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鹅”的确是个“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的动物?
设计四:读《猫》和《母鸡》的第一句话“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我一向讨厌母鸡”。“古怪”的意思是 _______, “讨厌”的意思是 _______。老舍是喜欢“猫”和“母鸡”的, 而课文的第一句话这样写, 是为了 _______。
突出专题训练要求, 可以配合本组专题, 运用精读带略读的方式, 然后运用于略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借助画、圈、议等方法, 充分理解作者笔下动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来设计。
设计五:学了四篇课文,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也想学一学, 写一写。我喜欢的动物是 _______, 它有 _______ 性格特点, 可以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证明。
2. 不同层次和不同学习水平也影响着单元练习活动设计。单元练习活动是学习评价的一种有效方式,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改善教师的教学, 因此, 我们应该立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基础, 有差异地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依据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结合单元学习目标和每一堂课的差异程度, 突出什么功能就设计相应的单元练习活动。
设计六:精读课文《白鹅》和《猫》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学习应该是有差异的, 其学习目标指向分别是 _______ 、_______。而略读课文《白公鹅》和《母鸡》的学习目标应该是 ______________ 。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程度, 设计不同的、有层次的单元练习活动内容和形式, 如同样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七:优秀学生可以借助总起句、过渡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课文内容和某个动物的特点;而薄弱学生借助一定的选择、填空或者提供一定的语境来概括主要内容和动物特点。
设计八:优秀学生可以直接运用“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进行小练笔;而薄弱学生可以模仿动物的叫声、步态和架势, 开展表演练习, 然后进行小练笔。
三、从提出内容的学习条件出发来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还应该基于提出内容的学习条件。因为学习条件能够保障内容的学习和目标的达成, 有什么样的学习条件, 就会设计针对性的单元练习活动, 有什么样的单元练习活动, 就会促成学习内容掌握。
1.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应尊重教材条件和文本思路。不论怎么样的学习条件, 教材和文本是统一的, 城市小学生和农村小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是一致的, 目标要求也是一致的。因此,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应依据教材编排和文本内容。
如“动物”专题单元, 通过比较, 不仅应让学生掌握“白鹅、猫、母鸡”等动物所具有的特点, 以及该特点的表达方式, 还要掌握“明贬实褒”的写法, 并能够模仿或创造。
设计一:《白鹅》一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的“高傲”, 字面上的意思是 _________, 实质上表达的是 _________, 并没有 _________。尤其是从白鹅的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 中, 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白鹅的无比喜欢, 也让我们看到了白鹅特别的性格。
设计二:在写作方法上, 《白鹅》和《白公鹅》都是 _________ 来写的, 《猫》和《母鸡》则是通过_________ 方式来写的。
2.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受提出内容的学习条件制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尽管媒体资源发展很快, 但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 其学习条件还是相当的不同, 即使是相同的学习目标, 也会因学习条件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单元练习活动。如人教版是在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编制的, 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但是对于全国各地来说, 实施是不一样的, 就是同一个地区, 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也会不一样。从“动物”专题单元看, 应该说对农村学生比较贴近, 白鹅、猫、母鸡等动物是农村孩子常见的, 有的甚至还饲养过, 对它们的习性、脾气比较了解, 可是对于城市里的孩子就不一样了, 可以设计观察类单元练习活动和上网搜索类单元练习活动。
设计三:农村的孩子可以亲自去观察这些动物的生活状态, 包括吃食、叫声、步态以及和其玩耍, 直接体验动物的温驯和敬业、顽皮和淘气。
城市里的孩子则可以通过网络去搜集有关它们的介绍, 了解闲情趣事 , 感受动物们的习性、脾气。
设计四:课外布置适当的阅读活动, 查找相关的书籍阅读, 可以是中国的, 也可以是外国的;可以是古代的, 也可以是当代的;可以是著作类的, 也可以是绘画类的。
四、从目标整体要求出发设计单元练习活动
单元练习活动设计要按照教材编排体例, 充分展现整组教材所特有的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特点, 力争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整体目标要求。以《白鹅》中“鹅的步态, 更是傲慢了”一段描写来说明。
1. 突出知识与能力目标。《作业本》上针对以上语段安排了两个练习, 一题是“将句子按顺序排列, 并加上标点符号”, 另一题是“读一读, 写一写”, 可以作以下补充。
设计一:理解“步态”的意思是 _______, 文中的“_______”“_______”都是步态;“更”的意思是_______ ;“颇”的意思是 _______。
设计二:按照内容填空题:鸭的步调 ( ) , 有 ( ) 之相, 鹅的步调 ( ) , 有京剧里的 ( ) 之相, ( ) 。
设计三:用“非但……竟……”仿照着写一句话。
2. 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针对“白鹅”动物的特殊性, 可以设计相关的练习活动, 以体现学习过程与方法。
设计四:读读语段, 画出概括这一段主要内容的句子: _______。
设计五:议一议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具体介绍鹅的傲慢?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融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每个练习活动都要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很不容易, 但是要力争融汇, 逐渐培养。
设计六:圈出“它常傲然地站着, 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 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句子中描写“鹅更傲慢”的字词, 想一想, 这样写为了什么?
设计七:课文中像这样的写法还有许多, 请画出来, 并学着这样的方法写一写自己喜爱的动物。
设计八:课外长时间去观察动物, 和动物交朋友, 之间能说话、能倾吐, 体验快乐。
【科学四年级上册测试题】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思品、科学期中试题12-08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02-07
四年级科学上册试卷07-28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09-18
科学四年级上册课件11-03
四年级上册科学电路01-24
四年级科学上册反思04-08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书10-30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03-29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进度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