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统一测量单位教案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统一测量单位教案(精选10篇)

二年级数学统一测量单位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4、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亲自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使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教学准备:

1、将学生分成5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2、硬币、曲别针、正方体、三角形

3、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始我们又换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新书宽是多少,你们帮帮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吗?展示课件(第二张)

二、探索新知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的学具:(硬币、曲别针、正方体、三角形),每人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件学具去量,小组长记录测量结果。(1)教师先明确活动方法。

A、作为测量的学具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B、量好后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不同的学具却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3)让选用同一学具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测量的结果。

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先用同样的学具进行测量。

2、组织学生用不同的学具测量不同的物体长度。(1)引导学生量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得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別针那么长,铅笔盒是5个三角形那么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引导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学具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侧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完成做一做。

(一)完成第1题。

1、估一估这些文具有几个正方体那么长。

2、填写在书上。

3、集体订正。

(二)完成第2题。

1、豆角大约有几个正方形长?胡萝卜呢?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自己量一量,填写在书上。A: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交流。

B: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例6、例7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第9页练习一第6~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和量线段。用刻度尺画线段。

教学难点

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在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他们为什么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

(生:因为从铁管上滑下来比走楼梯快。)

师: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学生可能回答:铁管很直或楼梯要拐很多弯等。)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特征。(教学例6)

(1)看看线段有什么特点。

①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根细线。小组讨论、交流。

②教师引导小结:直的,有两个端点。

教师补充: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板书: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2)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师:找一找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引导学生回顾线段的特征,并指出无论怎么摆放,只要是直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那么它就是线段。

2.寻找身边的线段。

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线段了,你还能在教室里找到线段吗?

(学生可能回答:数学书的边、黑板的边或门、窗的边等都是线段。)

师:刚才同学们从生活中的物体中找到了线段,那么你们能不能从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中找到线段呢?

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生说出这几个图形中的线段。

3.量线段的长。

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是可以测量出来的。

(板书:可以量出长度。)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那怎样测量线段的长度呢?(测量线段的长度和测量物体的长度一样,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或几米。)

请同学们先估计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再测量出来。教师巡视指导。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4.画线段。(教学例7)

(1)尝试:让学生分组尝试画线段,画完后在小组内展示,并和学生一起及时进行评价。

(2)讨论:画一条指定长度的线段(3厘米)应注意什么?

步骤:右手拿铅笔,把笔尖从0刻度开始画,左手按着尺子不动,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并标上两个端点。

(3)演示:课件演示画法:左手按住尺子,右手拿着笔,从0刻度开始画,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并标上两个端点。

(4)反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让小组的同学互相检查,评一评。

三、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

2、师:现在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

(生铁管是直直的,楼梯是弯弯曲曲的,直直的路线近一些。)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让我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6、7题。

2、课后作业。

敬请选用《智慧花朵》相关习题。

六、教学板书

认识线段

教后反思

二年级数学统一测量单位教案 篇3

郭锦山

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以及相互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个别物品提前发放,有的有学习用具。)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观看动画:房子有多长,怎么办?人的身高是多少怎么办?(学生各抒己见。)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吗?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可能这种对学生提问,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可以提示:你能否用XX物品比划一下,书本有多宽吗?)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复习教案 篇4

横江中心小学:张星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和重量单位(吨、千克)之间的进率及其相互改写,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2、培养学生解题时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反复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及1吨的质量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实际测量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

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不断的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还要对以前所学的时不时的进行复习,才能把知识掌握的更加牢靠。那联系生活中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把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复习。(板书:测量复习)

1、长度单位的定义,常见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板书: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2、在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作单位;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学生试着用手比划出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个毫米。

3、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板书:10、10、10、1000)

师:喜洋洋是很有学问的,今天它将会教给我们几点小知识,一定要牢记哦。

小知识,记一记:

1)、硬币厚度、降水量、手指宽度等,通常用“毫米”作单位。

(如:①一枚硬币的厚度约为1毫米;

②秋季本市降水量为139毫米;

③食指宽度约为8毫米;······)2)、身高、粉笔、铅笔长度等,通常用“厘米”作单位。(如:①小丽身高134厘米;②粉笔的长度为7厘米;······)3)、大树、书桌高度等,通常用“分米”作单位。

(如:①大树高约70分米;②书桌高约6分米;······)4)、操场一圈、黑板长度等,通常用“米”作单位。

(如:①操场一圈是300米;②黑板长度约为4 米;······)

5)、两地间距离、交通工具速度等,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如:①叶镇到灵山还有54千米(公里);

②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千米;③珠穆朗玛峰高约8千米;······)

请学生分别进行朗读,熟悉的掌握知识。

二、复习质量单位

1、质量单位的定义,常见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板书: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2、在生活中,称量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g)作单位;称量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kg)作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3、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板书:1000、1000、1000000)

师:喜洋洋又来了,它时刻关注着我们的学习,一定要认真哦!

小知识,记一记:

1)、一个苹果、一枚硬币等的重量,通常用“克”作单位。

(如:①一个苹果重120克;②一枚硬币约重6克;······)2)、小朋友体重、小型动物体重等,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如:①小诗体重是32千克;②一只鸡约重3千克;

③熊猫体重约为70千克;······)

3)、大型动物体重、大型交通工具重量、载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如:①大象体重约为4吨;②鲸鱼体重约为125吨;

③一架飞机重约300吨;④卡车载重量约为8吨;······)请学生分别进行朗读,熟悉的掌握知识。

三、攀登智慧之峰

师:同学们知道吗,有一个小朋友一直和我们一起学习,等会他将要攀登一座智慧之峰,他需要我们的帮助,同学们有信心和小亮一起完成这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吗? 第一关,脑灵手快

铅笔长16()从县城到横江镇25()

爸爸的身高是17(),体重是72()数学课本厚约7()一袋味精重500()卡车载重4()卷尺长3()师:同学们都很棒,顺利的通过了第一关,给自己一个顶呱呱,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关。第二关,火眼金睛

1.吨,千米,克都是质量单位。()2.比1分米少5厘米的是95厘米。()3.1吨木头和1000千克纸同样重。()4.爸爸每分钟可以走70千米。()5.一块香皂大约重200千克。()6.40吨-9000千克=31吨()

师:第二关也被我们轻松解决,你们真是太棒了。小亮在第三关遇到了点难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助他。

第三关,挑战自我

一只小兔去搬萝卜,分两次搬运,一共搬了多少千克?(第一次搬了8千克,第二次搬了3900克)

1)、看这道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数学信息? 2)、解决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计算吗?

师:同学们一个个都是能手,那能不能挑战更高的难度呢? 第四关,提升自我

小鹿从家里出发去小狗家,叫上小狗一起去找小刺猬玩,它一共走了多少米?(小鹿到小狗家280米,小狗到小刺猬家350米)

1)、看这道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数学信息? 2)、解决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计算吗?

天黑了,小狗小鹿回家了,小狗来回共走了多少米?小鹿来回共走了多少米? 1)、看这道题,你都知道了些什么数学信息?要求什么?

2)、解决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计算吗?

师:看,同学们都很棒,顺利的解决了所有的难题,和小亮一起到达了智慧之峰。给自己表扬一下。

四、帮一帮

马虎的小明在日记中详细记载了自己一天的活动,你能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他改正日记中的错误吗?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用了4小时的时间很快地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大约150吨的早饭。我在400千米的跑道上晨跑时,见到了体重40克的高个子同学小强。他跑得真快,速度达到了每小时12米。这时迎面走来身高140米的数学课代表阿罗,他眼睛近视,戴着2分米厚镜片的眼镜。今天,有我最喜欢上的美术课,实在太棒了!我特地准备了1厘米长的铅笔呢!)

师:同学们小明的日记里有很多错误哦,大家认真找一下,我先叫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小明的日记。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统一测量单位教案 篇5

1、通过比较、观察两条细线,初步感知线段。在摸一摸,看一看的过程中,体验线段的特性:直和两个端点,并能正确的找出线段。

2、在动手画一画的实践活动中,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能用刻度尺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3、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动手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画和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教学准备

弯和直的吸管、铁丝、铅笔、木棒、带刻度的直尺等。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解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2分钟)

1、师:小朋友,我们就要举行一次运动会了,看,这两个小女孩在干什么?

生:在帮小男孩量一量,看看他跳了多远。

师:说一说,她们是怎么帮他量的?

生:一个女孩把卷尺的一端对准起点,另一个女孩把卷尺的另一端对准在终点。

生:中间的线要拉直。

师:(板书:直,两个端点)把其中的一端看成一个点。我们把这样的一段叫做线段。(板书:线段)

二、自主探究,认知新知

1、看一看,认识线段(2分钟)

师:老师在数学王国里发现了很多线段,下面我要考考小朋友的眼力,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名1-2个学生回答。

生1:这条线的两端有两个点。

师:还有吗?

生2:两端点之间还是直的。

……

师:两个端点之间直的,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把它叫做这两点的距离,也就叫做线段

2、找一找线段(4分钟)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线段,看,这里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为什么,说一说理由。

3、师:找一找这里有几条线段

三、延伸拓展,探究新知

1、量一量(6分钟)

(1)师:线段和直线不一样,直线是没有长度的,而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在我们量线段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生:从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看物品的右端对着几

(若不知道,翻开书本第3页,读一读书本老师说的话)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量一量书本第5页的做一做,先示范量第一条线段,然后自己量一量,同桌互相监督,看做得是否对。

(2)翻到书本第7页,第10题,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

师:指名1-2名学生说一说量出的长度和量法。

师:是的,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在我们生活当中,有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画一画,感知线段(不指定长度)(7分钟)

师:小朋友真能干,不但认识了线段,还会量线段的长度,那么你能画一条线段吗?

师:下面根据自己对线段的理解,画一条线段。

巡视

师:老师发现有好多小朋友都会画线段,下面抬头看黑板,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指导学生画线段

(1)指导画法:

1)先在纸上点一个小圆点,然后用直尺定好所画线段的两个端点;

2)用直尺把两个定点连起来。

师: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和直线组成的,你们都会画了吗?下面自己再画一遍,同桌互相检查,是否画正确。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画出来的线段有什么特点?

3、画一画,探究线段(指定长度)(7分钟)

(1)师:假如我要画3厘米长的线段,又应该怎么画?

师:齐读第5页书本老师说的话。

师:请1-2个学生说一说要注意什么?

生: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再画到3厘米的地方。有两个端点,两端点之间有一条直线。

展示画法

师:看老师,先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这样就是一条3厘米的线段了。

(2)画一条5厘米,10厘米的线段

巡视

个别学生指导

(3)①若直尺断了,它是从3厘米的刻度开始的,要画5厘米的线段,又应该怎么画?

师:从尺的“3”刻度开始画,要画到几厘米的地方为止?

生:8厘米

师:为什么?

生:3和8相差5个间隔,每个间隔1厘米,所以画到8厘米为止

②若要画10厘米,又应该画到几厘米的地方为止?

生:13厘米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0分钟)

师:看来今天小朋友都掌握的非常不错,值得表扬,下面翻开课堂练习,做第页的第题。

板书设计

线段

线段:⒈两个端点

二年级数学统一测量单位教案 篇6

(长度、人民币、重量、时间)

一. 长度单位换算

1米=()厘米

500厘米=()米

1米60厘米=()厘米

100分米=()米

20厘米=()分米

120厘米=()米()厘米 18厘米+4厘米=()厘米

45米+5米=()米 40厘米-7厘米=()厘米

36米+9米=()米 80厘米+20厘米=()米

8厘米+12厘米=()厘米

3米+6米=()米 54米+12米=()米

40厘米-30厘米=()厘米 13厘米+31厘米=()厘米

39米+7米+2米=()米 20厘米+()厘米=1米

1米+4米+()米=15米 26厘米+8厘米=()厘米

70厘米-7厘米=()厘米 82米-5米=()米

30米+46米=()米 95厘米+5厘米=()米

1米-10厘米=()厘米 38厘米+12厘米=()厘米

78米-67米=()米 84厘米+16厘米=()厘米=()米 17米+25米+43米=()米

76厘米-18厘米+14厘米=()厘米 89厘米-63厘米-19厘米=()厘米

52米-37米-14米=()米=()厘米

38米+25米-27米=()米

1米-10厘米=()厘米

96厘米-47厘米+4厘米=()厘米

100米-55米=()米

81厘米+19厘米=()米 45米-(28米+13米)=()米34厘米+(28厘米-14厘米)=()厘米 72厘米+8厘米+24厘米=()米()厘米

二、在()里填上“>”、“<”或“=”。

3米()3厘米

30厘米()29厘米

1米()100厘米

3米()2米75厘米 6米○600厘米

37厘米○7分米 14米+6米○20米

4厘米+20厘米○3分米 3米○30厘米

50厘米○49厘米 38厘米-8厘米○40厘米

35厘米+5厘米○4分米 100厘米-1米○1厘米

35厘米()25厘米

5米()500厘米

45厘米()54厘米 20厘米

()

2米

5米()50厘米

1米8厘米()180厘米

99厘米()1米

4米()400厘米

6米()550厘米

2米10厘米()210厘米

66厘米()67厘米

8米10厘米()8米1厘米

3米10厘米()400厘米

5厘米()5米

三. 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铅笔盒长是23()3.教室宽6()

4.一棵树高3()5.小明的身高130()

6.操场长80()7.手掌宽7()

8.毛巾宽29()9.教学楼高10()

10.妈妈的身高165()11.铅笔长11()

12.教室门高2()13.一张床长2()

14.茶杯高10()15.黑板长3()

16.小刀长5()17.电视屏幕宽29()

18.电视塔高120()19.课桌的长大约是80()

20.窗户的高大约是2(21.图钉的长是1()

22.语文书长21()23.红领巾最长的边长50()

24.筷子长15()

时间换算:)

一、在()里填上时间单位。

1.一节数学课上了45()。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2.小芳跳绳20下用了14()。课间休息10()。3.小明吃饭用了25()。小明做10道口算题用了1()。4.爸爸每天工作约8()。王艳跑50米用了10()。5.北京京乘火车去天津用了2()。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6.看一场电影用了100()。做一次深呼吸大约7()。7.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了5()。夏天午睡大约1()。8.脉搏跳10次用了8()。跑100米需要13()。

9.小红下午在学校的时间是2()。一集电视剧的播放时间是50()。10.小惠每天晚上睡觉9()。小芳早晨起床穿衣服大约用了5()。11.学生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爷爷每天晨练1()。12.运动会上,小明跑60米用了12()。

二、填空

13.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14.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15.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小格,分针走了()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小格,是()分。

16.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17.8:30:25是()时()分()秒。

18.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就是一小时。

19.()时整,时针、分针重合。20.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时;分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分,等于()时;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秒,等于()分。

21.分针走半圈是()分,时针走半圈是()时,秒针走半圈是()秒。

22.时针从12走到1,分钟走了()小格,是()分;秒针走60小格,分钟走了()小格,是()分。时针从()走到6,走了5小时。

23.从8:40到9:30经过了()时()分;从2:30到4:40经过了()时()分;从6:10到6:45经过了()分。

24.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车开的早. 25.小军每天6:20起床,小青每天6:25起床,()起床早.

26.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跑的最快.

27.月亮每秒绕地球行8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行29千米.地球比月亮每秒多行()千米.

28.声音每秒在空气中行332米,炮弹每秒比声音快667米,炮弹每秒飞行()米.

三、比较大小

1时○100分 60分○1时 60秒○1时 1分○10秒 2时○120分 300分○3时 5分○500秒 240秒○4分 1时○60分 1分○100秒 10分○1时 4时○4分 5分○50秒 4时○300分

200秒○4分 400分○6时

1时40分○100分 150秒○2分30秒 150秒○3分

四、判断(正确的在()里打“√”,错的打“×”)1.2小时=20分.()

2.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3.时针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9,是6:45.()4.时针和分钟都指着12时是12时整.()

5.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6.时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12小时.()

7.秒针从钟面上的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5秒.()8.分针从钟面上的2走到7,中间经过了35分.()9.分针和时针在6时正成一直线.()10.2时30分也可以说2点半.()

11.妈妈上午7:30上班,11:30下班,她上午工作了4小时.()

12.小云从一楼到二楼用了9秒,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走到六楼要用54秒.()

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A.1分钟 B.5分钟 C.1小时

2.秒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 A.1秒 B.1分 C.1小时 3.小红1分钟写5个字,6分钟可以写()个字.A.6 B.5 C.30 4.第一节课在8时15分上课,8时50分下课.这节课上了(). A.半小时 B.35分 C.40分

5.工人小李和小王各做24个零件,小王用了6小时,小李用了8小时.()A.做的一样快 B.小王做的快 C.小李做的快

六、算一算,填一填

1时=()分 1 分=()秒 60秒=()分 60分=()时 118秒=()分()秒 1分70秒=()秒 1分12秒=()秒 90分=()时()分 100分=()时()分 2小时=()分 2分=()秒 1时35分=()分 65秒=()分()秒 75秒=()分()秒 1时5分=()分 80分=()时()分 1分21秒=()秒 2时12分=()分

七、计算:

11时50分—7时40分= 7时50分—15分= 10时40分+60分= 12时10分—11时40分= 11时30分—8时30分= 7时15分+45分= 2时50分—2时5分= 1时20分+40分= 5

八、解决问题

1、小兰去上学,7:35从家出发,7:50到校。她从家到学校要走多长时间?

2、奶奶今天早上6:30去活动中心锻炼身体,比昨天提前了10分钟。她昨天什么时间去锻炼身体的?

3.玩具厂的王师傅1小时可以做8个玩具,他从8时到 11时可以做多少个玩具?

4.少先队员去李奶奶家打扫卫生,下午3:30开始,4:10结束,共用了多少时间?

5.工人张师傅6分钟做了54个零件,李师傅每分钟比张师傅多做2个零件.李师傅每分钟做几个零件?

6.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要在7:40到校,他应该在什么时候从家出发,才能准时到校?

7.杨师傅4小时做了36个零件,张师傅每小时比杨师傅多做3个零件,张师傅每小时做多少个零件?

8.一场大雨从9:20开始下,到10:55雨停止.共下了几小时几分?

9.王华上午在校3小时20分,下午在校2小时30分.他一天在校多长时间?上午比下午多多少时间?

10.1人唱歌要2分钟,18人合唱这首歌要多长时间?

11、妈妈做米饭用15分钟,择菜、洗菜5分钟,做菜用5分钟,做完这些事,妈妈最少需要多长时间?

12、足球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45分钟,下半场跟上半场的时间一样,中间休息15分钟,全场比赛需要多少时间?

13、汽车每隔6分开出一班,妈妈想搭8:45的一班汽车,到达车站时,已经是8:48分,她要等待几分钟才能够乘下一班汽车?

14、联欢晚会在晚上7:30分开始,演出2小时20分钟后结束,结束的时间是几点?

一、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角

1角=()分

1元=()分

10角=()分

86角=()元()角

15.90元=()元()角

12.50元=()元()角54.32元=()元()角()分

3元4角=()角

75角=()元()角

2元3角=()角 4角+9角=()角

4元5角+4角=()元()角

3元=()角

50角=()元

9元=()角

80角=()元

1元5角=()角

14角=()元()角

3元8角=()角

16角=()元()角

4角+5角=()角

20元—2元=()元

4角+6角=()角=()元

40元+5元=()元

4角+5角+6角=()角=()元()角 1角=()分 1元=()角

30分=()角 20角=()元 30角=()元

5元=()角 70角=()元 80分=()角 1元1角=()角 2元7角=()角

13角=()元()角

25角=()元()角 49分=()角()分

8角5分=()分

5角4分=()分

90角=()元 1元=()角

1角=()分

1元=()分

3角+7角=()角 9角-5角=()角 1元-8角=()角 23分-10分=()分 2元1角+3元=()元()角 3元7角-4角=()元()角 14分+7分=()分 6元5角+6角=()元()角

15分-5分=()角 3元4角=()角

75角=()元()角

2元3角=()角 4元5角+4角=()元()角

8角5分-4分=()角()分

4角+9角=()角

7角+9角=()元()角

1元-9角=()角 5分+8分=()分

1角5分-4分=()角()分

1元-3角=()角 4角+9角=()元()角

5分+3分=()分

1角2分-6分=()分

二、选用合适的人民币单位。

铅笔盒10()橡皮8()衣服50()铅笔2()一块橡皮5()

一支钢笔5()

一把尺子1()一个书包35()

一个篮球25()

一瓶饮料3()5()

三、填空

1.一张1元钱可以换()张1角,可以换()张2角,可以换()张5角的。1.一张2元钱可以换()张1角de , 可以换()张5角的。3.一张5角钱可以换()张2角和()张1角的。

4.一张10元可以换()张1元的,可以换(2元,可以换()5元。

5、一张5元可以换()张1元的。

6、一张5元的可以换()张2元和()张1元的。

7、一张20元可以换()张10元的。

8、一张50元可以换()张10元的。

9.一张100元可以换()张10元的,可以换()张50元的。

四、看标签,写价钱

18.00元

2.00元

2.40元

()元()角

()元()角

()元()角

9.30元

37.00元

0.50元()元()角

()元()角

()元()角

五、解决问题

红气球每个0.50元

黄气球每个1.20元

白气球每个0.80元(1)买一个红气球和一个黄气球,一共多少钱?

(2)买一个黄气球和一个白气球,一共多少钱?

(3)小明拿了3元钱一种买一个,应找回多少钱?

(4)一个白气球比一个黄气球少多少钱?

(5)小青拿2元钱买这3种气球,够吗?

圆珠笔每支2元,钢笔每支4元,墨水每瓶3元,尺子每把1.5元,用10元钱买东西,(1)可以买(圆珠笔

(2)可买3支钢笔还少()元(3)买2瓶墨水可以找回()元

(4)请你估计一下,大约可以买()把尺子。(5)1支钢笔的价钱比买2把尺子的钱多()元。

一、重量单位换算)支280克+720克=()千克

28千克+4500克+500克=()千克

7吨900千克+2吨1100克=()吨

7吨905千克+95千克=()吨 30克+170克=()克=()千克

3千克+200克-2千克=()克 619千克+619000克=()千克 1300千克+3吨700千克=()吨 800千克+6吨200千克=()吨

1吨=()千克

10千克=()克

1000千克=()吨

5千克7000克=()千克

30000克=()千克 5450克=()千克()克

3千克500克=()千克

8330千克=()吨()千

9千克75000克=()千克 8040千克=()吨()千克

2吨=()千克

5000克=()千克

6000千克=()吨

二、判断题

1、一个西瓜重1千克.()2、5个桃子重1千克.()

3、小刚一顿饭吃50千克馒头.()

4、一只小兔重100千克.()

5、8袋精盐重4千克.()

6、一条路长80千克.()

7、小华体重50千克.()

8、一块蛋糕重1千克.()

三、解决问题

1.把45千克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千克?

2.3个5千克是多少千克?

3.比28千克多12千克的数是多少千克?

4.比60千克少15千克的数是多少千克?

5.4个西瓜重20千克,平均每个西瓜重多少千克?

6.食堂有30千克肉,每天吃5千克,够吃多少天?

7.一箱西红柿重15千克,5个人合买一箱后平均分,每人分到多少千克?

8.一箱苹果重18千克,一箱梨重16千克,两箱水果一共重多少千克?

9.小强体重是24千克,爸爸体重是70千克,爸爸比小强重多少千克?

10.妈妈买了25千克面粉,吃了15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剩下的5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二年级数学单位换算练习题答案

一. 长度单位换算

160

1米20厘米 22

20厘米 9

80厘米 10

1米 90

72厘米 7

53厘米 45

1米4厘米

二、在()里填上“>”、“<”或“=”。>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厘米

2.厘米

3.米

4.米

5.厘米

6.米

7.厘米

8.厘米 9.米

10.厘米

11.厘米

12.米

13.米

14.厘米

15.米

16.分米 17.厘米

18.分米

19.厘米 20.米

21.厘米 22.厘米 23.厘米 24.厘米 时间换算:

一、在()里填上时间单位。1.分钟 小时 2.秒 分钟 3.分钟 分钟 4.小时 秒 5.小时 分钟 6.分钟 秒 7.秒 小时 8.秒 秒 9.小时 分钟 10.小时 分钟 11.小时 小时 12.秒

二、填空

13.小时

分钟

14.12

5分钟

1分钟

1秒

5秒 15.60

16.3小时

15分钟

15秒

17.8:30:25是(8)时(30)分(25 18.4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9.0点和12点

20.12 60 1 60 1 21.30 6 30 22.60 60 1 1 1 23.(0)时(50)分(2)时(10)分(35)分 24.甲 25.小军 26.小英)秒。27.21 28.336

三、比较大小

=

=

=

=

> >

> =

=

四、判断(正确的在()里打“√”,错的打“×”)× √ × √ √ √ √ × √ √ √ ×

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B B C B B

六、算一算,填一填

1

(1)分(58)秒 130 72(1)时(30)分(1)时(40)分 120

120

95(1)分(5)秒(1)分(15)秒 65(1)时(20)分 81 132

七、计算:

11时50分—7时40分=4时10分 7时50分—15分=6时35分 10时40分+60分=11时40分 12时10分—11时40分=30分 11时30分—8时30分=3时 7时15分+45分=8时 2时50分—2时5分=45分 1时20分+40分=2时

八、解决问题

1.7:50-7:35=15分钟 2.6:30+10分钟=6时40分 3.11时-8时=3时 3×8=24个 4.4:10-3:30=40分 5.54÷6=9个 9 +2=11个 6.7:40-15分=7时25分 7.36÷4=9个 9 +3=12个 8.10:55-9:20=1时35分

9.3小时20分+2小时30分=5小时50分 3小时20分—2小时30分=50分

10.1人唱歌要2分钟, 18人合唱这首歌也要2分钟时间, 因为他们是同时唱的,而且都要唱,无需列式。11.煮米饭的同时,可以择菜、洗菜5分钟,做菜5分钟,共需15分钟答:妈妈最少需要15分钟.12.45分+45分+15分钟=1小时45分

13.8:45+6分=8:51 8:51-8:48=3分 14.7:30+2小时20分=9小时50分

一、人民币单位换算:

100

8元6角

15元9角

7元5角

13

4元9角

8 1元4角

1元6角

18

10角,1元 45

15角,1元5角 10

2

7

27

1元3角

2元5角

4角9分

10

10 13

5元1角 3元3角7元1角

1角

7元5角

4元9角

8角1分

1元6角

1角 13

1角1分1元3角

二选用合适的人民币单位。

角 角

元角

三填空 10

20

2 10

2 2 5 10

四看标签,写价钱

18元0角

2元0角

2元4角 9元3角

37元0角

0元5角

五、解决问题 1.5+12=17角 2.12+8=20角 3.30-5-12-8=5角 4.12-8=4角

5.5+12+8=25>20不够

1.10÷2=5 2.4×3=12

12-10=2 3.3×2=6

10-6=4 4.10÷1.5=6 5.1.5×2=3

4-3=1

一、重量单位换算 1

10 8 200克

0.2千克 1200 1238 5 7 1000

10000 1 12 5千克450克

3.5 8吨330千克

8吨40千克

2000 5

二、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6.错

7.错

8.对

4.错

5.对

三、解决问题 1.45÷5=9 2.5×3=15 3.28+12=40 4.60-15=45 5.20÷4=5 6.30÷5=6 7.15÷5=3 8.18+16=34 9.70-24=46 10.25-15=10

二年级数学统一测量单位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运用单位和数据相结合及借助参照物的方法,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单位和数据相结合的判断方法。

难点:学会借助参照物进行判断。

【教学准备】

课件、橡皮、杯子、直尺等。

【复习导入】

1.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5厘米、1米各有多长。

2.播放课件:长颈鹿与小羊比本领的动画片。

师:在长颈鹿和小羊比本领时,为什么长颈鹿赢了?

生:因为长颈鹿长得高。

师:长颈鹿到底有多高呢?是5厘米还是5米?由此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1.想一想。

课件出示高大的长颈鹿图片。

师:你们在现实生活中见过长颈鹿吗?在哪里见过?

生:在动物园里见过。

师:联系实际想一想,你和长颈鹿相比,谁高?

生:长颈鹿比我高。

2.议一议。

提出问题:长颈鹿高5厘米还是5米?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手势比划感知5厘米和5米有多长,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注意发现有代表性的观点,为向全班汇报作准备。

3.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生1:我大拇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5厘米就是5个1厘米,也就是用大拇指的宽量5次的长度,这跟我的中指的长度差不多,长颈鹿不可能那么矮,所以我觉得长颈鹿有5米高。

生2:我尺子上从0到5的长度就是5厘米。

这太短了,还没有长颈鹿的耳朵长,所以我觉得长颈鹿不可能是5厘米,只能是5米高。

生3:我伸开双臂,两手之间的距离大约1米,还没有长颈鹿的脖子长,我觉得长颈鹿有好几个1米,应该是5米高。

生4:我的身高1米多,还没有长颈鹿的脚高,所以长颈鹿应该是5米高,而不可能是5厘米高。

生5:4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长颈鹿一样高,所以长颈鹿是5米高。

……

【巩固应用】

1.教材第7页做一做。

2.选择合适的长度,在括号里画“√”。

(1)黑板长:①3厘米 ( )②3米 ( )

(2)橡皮长:①2厘米 ( )②2米 ( )

(3)大树高:①10厘米 ( )②10米 ( )

学生自己辨别以上物体的长度,教师及时反馈。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测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测量较长(高)的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

橡皮长2厘米长颈鹿高5米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8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能够按要求在之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回用正方形、长方形设图案,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

学具:

①附页2上的长方形、正方形;

②放一张长方形彩纸的信封;

③三角尺、直尺、剪刀。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面上放一些几何图形,请你认一认,它们都是谁?

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认得这么准确的?

玩中学1.活动一。

学生分组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教师出示若干图形,请同学们说出几号图是正方形,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2)利用学具在小组内探索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先研究用什么方法,再进行操作。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小组的研究结果。

(4)完成“填一填”。拿着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活动二。通过小游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1)猜一猜。

信封里装一张长方行纸,露出一部分。请同学们猜一猜:信封里装的彩纸是什么形状的?

(2)拉一拉。

二年级数学复习教案 篇9

《长度单位》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4、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重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1米=100厘米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根据回答整理:

1、米和厘米是我们测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米用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厘米用来表示比较短的物体。它们的英文分别是:m和cm。

2、回忆1米、1厘米到底有多长。

你还记得1厘米到底有多长吗?1米呢?

①用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表示1厘米。

②说说生活中哪有1厘米长的东西?如:手指宽度,方格边长,订书钉长度,语文书厚度等。

③具体估

请大家拿出口算本,用你的手指估一估口算本的宽度。

④反馈,两种估法

学生投影展示:

一个手指估

两个手指交替估

哪种方法好呢?为什么?第二种更准确。

⑤用尺子量一量,口算本到底有多宽。

学生活动。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0刻度对准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0不见了怎么办?

谁估得最准?

3、那1米有多长,你还记得吗?

生张开手臂。

是的,1米大约是我们两只手臂张开的长度,有些小朋友可以手握住拳头,有些还要稍微收拢一些。

练习:填上恰当的单位名称

(1)、一本书厚约1()

(2)、电脑屏幕长25()

(3)、讲台长约130()

(4)、一棵大树高约5()

(5)、一幢大楼高20()

(6)、跑道长400()

4、厘米与米的关系。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400厘米=?

5米=?

知道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进行计算了

①1米—1厘米=()厘米

1减1不是等于0吗?

为什么不能直接减?单位不一样

那怎么办?统一单位再减。

②1米+1厘米=()厘米

③弟弟身高86厘米,他再长()厘米,正好是1米。

你是怎么想的?

1米=100厘米

100厘米-86厘米=14厘米

三、复习线段

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出示线段。

1、线段有什么特点?

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的,一条直直的线。

2、画线段

①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②同桌检查是否画对了。要注意什么?端点、直、量一量。③画一条比3厘米多2厘米的线段。检查。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认知结构,并能合理、灵活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提高学生归纳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4、培养正确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100以内加减法知识的整理以及灵活运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猜测: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现在老师告诉大家我的年龄和×××同学的年龄加起来是38,我几岁?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揭题:小朋友们用数学的知识算出了老师的年龄,真能干。这其实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百以内的加减法,这个学期我们继续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对本学期学的《100以内加减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看看谁能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一知识。(板书:100以内加减法复习)

二、系统梳理,形成网络

1、我们先来看看小朋友们整理得怎么样?(预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需要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理的表格,要求每个学生早一天先各自独立地对本单元的知识作初步的整理和复习。)

2、全班整理完善表格,然后同桌交换一下表格,互相检查。

3、学生相互补充整理。

还有一条该怎么填?(随机而行)没关系,等一下我们肯定能找到。

三、分层练习,拓展提升

我们已经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下面老师要出几道题检查小朋友学得怎么样,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一)基础性练习

练习一:31+26

47+17

90-11

57-18

64+17

79-28

1、估一估(估算时应注意什么呢?)先估后算这样比较快。

2、算一算(比比谁是计算小能手?)⑴你是怎么算的?

⑵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老师现在要变个小魔术了,看!这些算式就变成了什么? 练习二:31+26-18=

47+17+17=

90-11-28=

1、估一估

2、算一算

(二)综合性练习

小朋友做得真棒,下面老师奖励带大家去儿童乐园玩一玩。

1、课件出示:

(比太空船便宜9元)

2、这张价目表你能看懂吗? 小火车的价格怎么算?

完整表格:现在你知道这条毛毛虫应该填什么了吗?

3、老师玩了两项刚好花了50元,猜猜我玩了哪两项?玩一次太空船比木马贵多少?如果我玩了3项,还剩下1元,你猜我又玩了哪三项呢?你是怎么想的?

现在给你40元,你最多可以玩几项?有哪些玩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三)思考性练习

小朋友真会动脑筋,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数学摩天轮上藏着什么数学知识?

1、课件出示有数娃娃的图形:

问:仔细观察周围的8个数娃娃,想想中间藏着数字几?怎么想? 根据学生回答重点板书:30+40=70

25+45=70 →十位的2加4怎么会等于7呢?

34+36=70

50+20=70

2、大家的眼睛真亮,那你还能再创造一道□+□=70吗?

出现错误时,追问:怎么改就对了?还可以怎么改?

老师也想来写一写,(两道写完后问:你知道我接下来写什么吗?为什么想得那么快?

引导共同得出规律,并小结:看来我们在计算时不仅要学会算,而且要学会看和想。

3、机动:那你还能写□-□=70吗?(不允许写整十数)

四、课堂总结,回顾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到表格)你最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这节课在小朋友的合作下,我们共同整理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表现真棒,在以后的复习中,小朋友也可以应用今天学的方法自己去整理与复习。

“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

5

5 □

+ □ 6

+ 2 5

□ □□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完成107页第10题。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绳:

小明

小红

小东

小丁

45下

36下

53下

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表内乘法”的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

3、教师抽查。

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

六九()

()四十二 „„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先复习倍数的含义,然后完成102页的第3题。

2、交流反馈。

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13题然后校对。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独立完成107页第12题。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2、109页地16题:设计游乐计划。(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同桌合作设计游乐计划。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乘除法的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除法计算。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乘除法的认识。3.提高运算能力。教学过程:

新年快到了,动物王国的动物们正在进行比本领大会。老师听说动物一国的动物们想邀请聪明好学的孩子去参观指导,同学们想去吗?太好了,这也正是检验我们本学期学习成果的好机会。还等什么,赶快出发吧!现在加上老师去动物王国的共有41人,如果我们坐汽车去,每辆车坐9人,需要几辆车?如果每辆车坐8人,5辆车够坐吗?

一、赢取门票(口算)

我们已经来到动物王国的门前。同学们只要能在三分钟之内答对题纸上的口算题,就可以进去担任指导。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汇报:读题说得数,并说一说画线的题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小结:同学们都有资格走进动物王国。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动物王国的友谊大使早已把门票藏在你们的座位下,大家快来找。现在我们已经走进了动物王国,同学们,小动物们正为参加这次大赛抓紧排练呢!你们最想先去谁家看一看。(课件演示)

二、给大树治病(计算改错)

咦!啄木鸟没在家,原来它去为大树治病了。你知道它是怎样给大树治病的吗?它的本领你会吗?你的题纸上也有这些算式,教师想看一看谁能最先为大树治好病,请把做错的题改正确。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为大树治病的?

同学们真有本领,把生病的大树都治好了。看,大树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三、摘桃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到了小猴家,我们发现它正在练习摘桃子。你们知道它是怎样摘的吗?想不想亲自动手摘一摘呢?请同学们完成摘桃子题。

汇报:要求读题说得数,并说一说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最后一道算式还可以怎样填?

同学们真能干!树上的桃子都被同学们摘下来了。

四、给小天鹅排队形(给24平均分)

小天鹅是动物王国的舞蹈家,在这次大赛上它要和伙伴们跳芭蕾舞。现在正忙着给大家排队形。它在想给24名演员怎样排队。

你知道应该怎样排吗?请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一下该怎样排,然后用小天鹅的图片动手排一排,粘一粘。要求横竖排要对齐,看哪一组排得正确,美观。

汇报:请每一组代表把本组的作品拿上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评一评,哪一组排得最好,颁发优秀指导奖。其他小组排得也不错,老师相信小天鹅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在演出中一定会变幻出许多优美的队形来。

五、指导小袋鼠蹦格子(找2,3,5的倍数)小袋鼠正练习蹦格子,它要怎样跳呢?

什么样的数是2的倍数?(能被2整除的数)

小袋鼠要从数几跳起?每几个数一跳?用同样的方法,3和5的倍数你们会找吗?请把2,3,5的倍数写在答题纸上。汇报:分别说出2,3,5的倍数。

同学们,这四个小动物都各有各自的本领,其它的小动物也不甘示弱,它们都要在这次大赛上一显身手。

现在比赛马上开始了,我们赶快到赛场去看一看吧!

六、帮小动物解决问题(图画应用题)

比赛开始了,小动物们比得多起劲呀!在比赛的过程中,它们还遇到了一些问题,你能及时为它们解决吗?

1.如果每边六只熊比拔河,需要多少只熊来参赛?

2.小刺猬和4个伙伴比运苹果,结果它们每次运得同样多,它们每次共运多少个苹果?

3.(),小白鸽每天送5封,几天能送完? 4.12只青蛙被平均分成4组比跳水,其中第3组有几只? 汇报:读题并列式解答,再说一说每一道题的思考过程。现在小动物们的问题都解决了,我想这些小动物们定会在比赛中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为小动物比本领大赛做了很好的指导,和它们成为了好朋友,同学们的本领真大!老师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学到更多的本领!

《方向与位置》复习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整理,能说明物体的位置关系,熟练地描述从一地到另一地的具体路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一、方向、位置

1、揭题:复习《方向与位置》,板书课题。

2、出示下图。从这幅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1)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2)反馈交流。(大面积的反馈)

3、重点辨别相对位置:

(1)“幼儿园在花坛的西面,花坛在幼儿园的东面。”

两句话都是介绍幼儿园和花坛的位置关系的,为什么一个是西,一个是东呢?

(2)“花坛在 的东面,在 的西面,在的南面,在的北面。”

你会填吗?为什么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标准不同,说法也不同)

像这样介绍,你也会吗?

指名说,同桌交流,汇报。(3)猜猜我在哪儿?

师:我在邮局西面,商场南面。猜猜我在哪儿?

让同桌猜猜你在哪儿。

二、路线、距离。

1、出示要解决的问题:

(1)早上,小明、爸爸、妈妈分别要去小学、电影院、幼儿园,他们分

别怎么走?下午,怎么走回家?

(2)去时三人分别走了多远?谁走的路最远?谁走的路最近?(3)如果你也住在这个居民区,星期天最想上哪儿?怎么走?走多远?

2、独立解决,小组交流,反馈。

三、拓展练习。1、5只小动物玩捉迷藏游戏,你能帮小猫找到其他4个小伙伴吗?(1)小狗藏在大树东50米处,用“

”标出;

(2)从小狗藏身处先向西10米,再向北10米,就是小兔藏身处,用“〇”标出;

(3)从大树处先向西30米,再向北10米,最后向东5米,就是鸭子藏身处,用“√”标出;

(4)小熊从藏身处向东走20米就是大树,用“≈”标出小熊的藏身处。

学生作业纸上练习后反馈。

2、想一想,算一算,画一画。

第一次:小白兔离开家向西跑了6米; 第二次:向北跑,路程是向西跑的5倍; 第三次:向东跑,路程比第二次多10米; 第四次:向南跑,路程与第二次一样多; 第五次:向西跑,跑了34米正好回到家。画出小白兔跑的路线图。3、4人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动物园,并向同伴说说你最想去哪儿?怎么走?走了几米?(每个小组发一份粘有双面胶的动物图6个及白纸一张)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一、填空

1、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方,左面是()方,你的右面是()方。

2、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方,左面是()方,你的右面是()方。

3、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是()方,左面是()方,你的右面是()方。

4、早上,旗杆的影子在它的()边,中午,旗杆的影子在它的()边,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旗杆的影子在它的()边。

5、如果学校在你家的南面,你放学回家要朝()方走。秋天到了,小燕子从()方,飞到()方去过冬。

二、选

择。

1、太阳()是东升西落。

A.一定

B.不一定

C.不会

2、与北极星相对的方向是()。

A.东

B.南

C.西

3、小明座位的西南方向是张强的座位,那么小明在张强的()方向。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4、三(1)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老师讲.课时面向()面。

A.东

B.南

C.西

D.北

5、张丽面向南站立,当她向后转之后,她的左面是(),右面是()。

A.东

B.西

C.北

三、看图填空。

1、把手表平放在桌面上,用数字12 正对着北方。正对着南方的是数字();数字3 正对着()方。

2、小铃面向西站立,向右转动两周半,面向();向左转动l周半,面向()。

3、下图是某小区的平面图,请根据平面图填空。

(1)1号楼在中心花园的()方向;3号楼在中心花园的()方向;4号楼在中心花园的()方向。

(2)4号楼在2号楼的()方向;1号楼在2号楼的()方向。

(3)中心花园在()的北面,()的西北面,2号楼的()方向。

(4)()在()北面。

(5)5号楼的西面有()号楼和()号楼。

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人的影子在西方,太阳应在东方。()

2、和西北相对的方向是西南。()

3、在森林中可以利用树叶的疏密来识别方向。()

4、面对早晨的太阳,你的右手边是南方。()

四、解决问题。

1.小强的家门面向东,放学回家后站在门前,面向家门,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向? 2.小明和小立背对背站立,小明向北走150米,小立向南走120米,两人相距多远? 3.李芳与张林相邻,李芳东面有25名同学,张林西面有5名同学,这一排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角的认识”的复习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准备:图,尺子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学生小组交流。(3)、汇报发现的角。

2、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3)、请你画一个角。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出示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二、综合练习

1、组织完成106页第7、8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完成第9题。

3、随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统计”的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

1、观察讨论

(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 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

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

(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

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时、分、秒》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重、难点:

识别钟面上的时刻与经过的时间 复习过程:

一、复习钟面

(一)复习内容

钟面上有数字1~12。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分针、秒针

时针短

分针长

秒针最长最细新课标第一网

1大格里有5小格,数字几就是第5×几小格(5的乘法口诀)

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走24圈是一天。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即1小时。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即1分。

秒针走1圈,分针走1小格

分针走1圈,时针走1大格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二)随堂练习填空:

(1)钟面上有()大格,()小格(2)时针走1大格是()时

(3)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走()大格是1时,这时时针走了()大格。(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5)1时=____分,1分=____秒,1时=_______秒

(6)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小是()分

(7)()针走一大格是1时,()针走一小格是1分。(8)分针走一圈走了()个小格,也就是()分,还可以说走了()时。

(9)一天有()小时,时针走()圈,分针走()圈。

(10)钟面上最长的针是()针,它走得最(),最短的针是()针,它走得最()。

注意:填空时一定要细读题,弄清题意,特别要分清“大格”和“小格”

3、巩固练习(见后页巩固练习)

二、读、写时间

(一)复习内容

1、二种写法:普通写法:

9时08分,电子钟写法: 9∶08

(注:两种写法的数字写法一样,不需要把第一种写成9时零8分)

2、看钟面记时(1)整时:分针指12,时针对正数字。如:7时,分针指12,时针指7(2)半时:分针指6,时针指两数字中间,走过了数字几,就是几时30分。

如:7时30分,分针指6,时针指7和8之间。(3)分针指第几小格,就是几分,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

如:分针指第14小格,时针走过7,就是7时14分。注意:A、几时刚过:时针走过且接近数字几(拿钟举例)

如:7时05分,时针走过7,但很接近7。

B、几时45分~59分,时针走过数字几,但接近数字“几+1”

(4)特殊情况:6时:时针与分针成一直线

12时:时针与分针重合

3时、9时:时针与分针成直角

但这些情况其实每一小时都有可能会经历,但只有上面几个时刻是整时。

3、看时间画钟

注意:(1)时针短、分针长

(2)要精确到每一小格,不能有误差。

(二)随堂练习

1、填空

(1)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是()时。当分针和时针都指向12,是()时。

(2)()时整,时针和分针重合;()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直线。

2、读一读,写一写

3、连一连

4、请画出时针和分针

三、体验时间

(一)复习内容

1、快与慢

时间短─→快

时间长─→慢

2、填单位

方法:联想体验,比较

例:小明一天睡10(),把每个单位都代进去想一想,显然每天不可能睡10分或10秒,太短了。

(二)随堂练习

1、填空:100米赛跑,小军用了16秒,小明用了15秒,()跑得快。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小华每天睡9(),跳绳10下用了7()。(2)小亮吃饭用了20()。(3)小明跑50米用了12()。

(4)中央电视—1台的新闻联播大约需要30()。(5)小华跑100米用了17()。(6)我们每天午睡大约1()。(7)脉膊跳10次用了8()。(8)妈妈每天工作8()。(9)一场足球赛需90()。

(10)小丽写1个毛笔字用8()。(11)从北京到天津,汽车开了2()。

(12)1节数学课40(),课间休息10()。

四、时间的计算

(一)复习内容

1、单位换算

1时=()分

1时30分=()分

1分=()秒

1分20秒

70分=()时()分

90秒=()分()秒

方法:(1)大─→小

利用公式:1时=60分

1分=60秒

把时全化成分

把分全化成秒

如:2时10分:2时=120分,120+10=130分,所以2时10分=130分

(2)小─→大

A.分─→时

从几分中减去60分作1时,剩下的能再减60分就再加1时,不能减就作几分。

如:70分

70分-60分=10分,所以70分=1时10分

又如:130分

130分-60分=70分,还可再减60分即70分-60分=10分

1时 + 1时

所以130分=2时10分

B.秒─→分,方法同A

2、时间大小比较

1时30分○70分

可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或把小单位化成大单位,看方便,方法同单位换算。

3、计算时间(1)计算快慢

小红跑50米用12秒,小华用16秒,谁快?谁慢?慢多少? 方法:无论计算快多少还是慢多少,都是计算“相差多少”,用慢的时间-快的时间。

(2)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计算方法:列竖式(草稿纸上列)

±

(60进制)

分分

秒 秒

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59页例4

教学目标:

1、经历联系上、下图理解题意的过程,学会收集有用信息,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应用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了解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应用题以及理解乘除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4、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54÷6=45÷9=63÷7=

18÷9=35÷7=24÷3=

2.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是多少?

3.16里面有8个几?

4.56里面有几个7?

二、探究新知。

谈话引入: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正是外出游玩的好季节,瞧!一群小朋友在美丽的公园里游玩,他们划了船,坐了碰碰车,玩得可高兴啦!(出示主题图)这就是小朋友到公园游玩的情景.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第一幅图。

大屏幕出示例4前后两幅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1、从图中你可以读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发现湖中有11条条船。

生2:我发现有6条船上坐了人,每条船上坐4人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生3:一群小朋友去公园游玩,每4人坐1条船,6条船可以坐多少人?列式为

4×6=24(人)。

师:说得好,算得也对!为什么不把“11条船”说到题目中去?

生:因为只有6条船坐了人,其余的船没有坐人,所以11条船这个条件是多余的。

师:在两幅图的中间,有一个箭头,这个箭头表示从第一幅图过渡到第二幅图,也就是把这两幅图看做一个整体。

师:从第二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我发现了每辆碰碰车只能坐3人,还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师:“我们这么多人”是指哪些人?

生1:我们这么多人,就是图中画的12人。

生2:不对!不对!图中有个小朋友只画了一半,说明还有一些人没画出来,应该是那些坐船的24个小朋友。

师:说得好极了!因为第二幅图是从第一幅图过渡来的,所以应该是24人,根据两幅图的信息,你能编一道应用题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完善成:一群小朋友去春游,每4人坐一条船,需要6条船,这些人每3人坐一辆碰碰车,要坐几辆碰碰车?(生读一遍)

师:这道题能不能一步计算出结果呢?(生:不能)对!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题目,其关键是找出先算什么,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呢?

生:先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列式为:4×6=24(人)

师: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我是根据条件“每4人坐1条船,需要6条船”想出的。

师:哦,你是根据“每4人坐1条船,需要6条船”想出先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生:我认为也可以这样想,要求出坐几辆碰碰车,必须知道这群小朋友有多少人和几人坐一辆碰碰车。小结:都说得很好!在做两步计算的题目时,要找出先算什么,可以从已知条件去想,也可以从问题去想。

问:先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列式为:4×6=24(人)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是求6个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现在我们计算出一共有24人,那么这24人就变成了已知条件,这道题也就变成了有24人坐碰碰车,每3人坐1辆,要坐几辆碰碰车?会算了吗?

生:24÷3=8(辆)(师:板书)为什么这样列式?(实际上就是求24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真棒!(重点强调:应用题解答完后,要记住写单位名称和答语)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分步列式算出来的,大家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不少学生都顺利列出综合算式:4×6÷3=8(辆)(师板书)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乘、除法应用题(板书课题)

问:算式4×6÷3是乘除法混合运算,这样有乘有除的算式我们称为乘除两步计算。从刚才的计算中,你可以归纳出这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归纳:在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里,如果没有括号应该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4×6÷3先算乘法再算除法,72÷9×2这个算式中呢?(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师:老师也有一种算法(板书递等式),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介绍递等式。)

板演递等式计算的过程:6×4÷3

=24÷3

=8(辆)

四、练习

1、师:小朋友玩累了,有一部分小朋友想喝水,老师拿来了18瓶水想分给这些小朋友,可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想帮老师解决吗?(想)那我们去看看吧!(课件出示练习十三第2题)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题意。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遇到了什么问题?

师:要求平均每人分几瓶?你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有几瓶水和有几个小朋友)你会解决吗?动手试试吧!

(2)独立尝试列式解决。(把各类计算方法板演到黑板上)

(3)交流讨论列式解答的思考过程及结果

(1)18÷9=2(瓶)(2)3+3+3=9(人)(3)3×3=9(人)

18÷9=2(瓶)18÷9=2(瓶)

(4)18÷3÷3=2(瓶)

(5)18÷(3×3)=2(瓶)(为什么要添上括号)

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并要求相关的学生讲一讲为什么这样列式。

2、合作研讨教材第60页练习十三第1题。

师:同学们真棒,帮了老师一个大忙,可小朋友又遇到难题了,我们去帮帮他们吧!

(1)大屏幕分别出示第1题主题图。学生先自己看图,口头编应用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题意。一块植树节的宣传牌上左边画着4样树,右边也画着同样多的树,每棵树上有3个三角形,宣传牌上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2)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师鼓励学生列综合算式。

(3)交流汇报列式解答的思考过程及结果,全班讲评(讲评时要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思)对于学生中有代表性的列式,教师有意识地板书归纳:

ⅰ、2×4=88×3=24ⅱ、4+4=88×3=24

ⅲ、4×3=1212+12=24ⅳ、4×2×3=24

ⅴ、2×3=66×4=24

师:玩了一天上午,小朋友们都饿了,准备去食堂,我们也跟着去看看,好吗?(好)走吧!(出示大屏幕)

二(2)班的同学们最聪明了,下面的问题你一定能解决:

3、食堂里红萝卜的筐数是西红柿的2倍,西红柿的筐数是桃子的4倍,红萝卜有16筐,桃子有多少筐?

(1)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鼓励学生列综合算式。

(2)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出西红柿的筐数,再算桃子的筐数)

师: “红萝卜的筐数是西红柿的2倍”什么意思?你是怎样想的?(就是红萝卜的筐数有2个西红柿的筐数,也就是把16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每份数就是西红柿的筐数,用除法计算)

(先算出西红柿的筐数:16÷2=8(筐),再求桃子多少筐?8÷4=2(筐)

综合列式为:16÷2÷4=2(筐)

五、探究拓展:

第62页的思考题

一根绳子16米,对折以后,再对折,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画出示意图,使之明白“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以后”它的总长度与每折长度之间的关系。

六、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乘除混合运算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相同吗?

课堂反思:

从课前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入手,自然地过渡到小朋友去春游划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出示主题图,先让学生观察小朋友来到美丽的公园划船,玩得可开心了,再仔细观察第二幅照片,让学生帮助图中小朋友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经历联系上、下图理解题意,学会收集有用信息,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了解用递等式计算来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意义的背景之下让学生感受并理解乘除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并在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最后,通过帮小朋友“分矿泉水”、宣传牌上三角形的数量、体育课上分组等练习,加深学生对乘除两步运算算理的理解,从而提高读图、识图、语言表达图意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注重情景的创设

在新课前让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再通过帮助图中小朋友解决在春游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在巩固练习中帮上体育课的同学解决分组问题等情景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更加贴近。

(二)注重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

在整节课中我就非常注重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例4的教学中,特别是主题图呈现的顺序,我们考虑了很多种呈现方式,先出示第一副图,还是先出示第二幅图,或者两幅图同时呈现,最终我还是决定

先出示第一幅图,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你可以读到哪些数学信息,然后我再出示第二幅图,问学生小朋友在游玩时碰到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帮他解决吗?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要整体观看两幅图的欲望和需求,从而让学生经历联系上、下图理解题意的过程。在指导学生练习时,主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看图、读图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综合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两种以上方法进行解答。

(三)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上一篇:班班通使用培训计划下一篇:认真抓好基层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