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向上海学习什么?

2024-10-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们应向上海学习什么?(通用2篇)

我们应向上海学习什么? 篇1

为提高干部素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注重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7月2日,我有幸被选派参加了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学习时间尽管仅有10天,但是,受益匪浅,感受很深。

首先,亲眼目睹上海的发展,让我切实地感受到了党的伟大。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她的前世今生无不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这里曾经有烙印国耻的外国租界和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子的外滩公园;同时,这座城市也较先播撒革命火种,其中就有让我们水族人民自豪的党的一大代表邓恩铭的足迹……在无以计数国人的血汗努力下,尤其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现在,这座城市写满中国人的骄傲与自信,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尤其是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无不向世人展现了中国人傲然自立的新形象。在此环境下,上海市委党校肖昌进教授给我们讲的《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新举措》,无疑更增强了我们对党在新时期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中国的发展永远离不开党的领导,而党的正确领导永远离不开自身的完善。

理念改变环境,是我在上海财政大学学习期间的又一深刻体会。在上海财政大学的十天是不可能学到什么专业知识的,但是,给我们

授课的毕竟是一流的专家学者,他们用大师的睿智轻易点拨我们久已麻木的心灵,让我们豁然释疑、茅塞顿开,切实感受到了知识的穿透力和感染力。从他们那里,我们接触到了不少新理念,譬如,发展现代农业的“品种、品牌、品质”理念,用“制度环境和人力资源”招商引资的理念,“只有物质资源不算优势”的理念,建立经济开发区“高与新”理念,等等,通常我们认为“区位优势+倾斜政策”是上海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与这些专家学者的零距离接触后,我才认识到先进的理念更是这个城市潜在的动力,准确地说,是理念改变环境;否则,我们很难去解释为什么同处一个区位的各个城市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很难去解释为什么江苏乃至全国只有一个华西村。说到华西村,在上海学习期间,我们也有幸去拜访了这个“天下第一村”,家家住别墅、人人有钱用、处处是美景,是我到这个村听到的和看到的印象,在华西村,吴仁宝是铺天盖地得到称颂的人物,就是这个不简单的村支部书记把华西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同样,华西村的成功也是理念的成功,吴仁宝的至理名言就是“领导说的都是对的!”,在我认为,他应该是把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用得最透彻、用得最及时的第一村支部书记。

知识改变命运,尽管已是众所周知的道理,然而,却是我在上海财政大学学习期间再入心灵的认识。如今的上海已不是烟囱朝天、机器轰鸣的工业经济上海,而是文化气味更为浓厚、科技含量更为显现的知识经济上海,虽然地价高得惊人,据说商品房售价每平方米高达数万元甚至十多万元,但仍有很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上海,究其原

因之一就是这里人才济济,具备知识技术资源优势,所以说,是知识在改变上海的命运。事实上,知识何止改变城市的命运,更具体地改变着人的命运,在上海,有很多就是靠知识取得事业成功的贵州人,譬如给我们授课的几个专家学者就是贵州人,他们成为了我们的自豪,长期以来,我们总自卑地认为贵州人不行,其实,成功并非天资注定,而是来自后天努力。当今,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使物欲横流、虚伪欺诈成为了社会的表象,浮躁的情绪、堕落的意志让我们几乎迷失自己,上海的学习,让我们重又拾起对知识的认识。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把经济发展的落后归咎于历史与区位,很少在自身上找原因,流连在如此繁华的上海街市,品味多姿多彩的城市人生活,我不得不由衷地觉得知识让人活得更有尊严、知识让社会发展更有后劲,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无论是领导本地经济发展,还是充实个人精神世界,都应始终加强对知识的学习。

我们应向上海学习什么? 篇2

一、学本色教学,善待差错

简简单单、实实在在教学,方显语文本色。 善待差错,给学生出错的机会,让学生的错误在自我反思、否定中得到纠正。 纵观孙老师的课,课堂上可谓“ 错误百出”:“ 滨海的特产是什么? ”“ 烤肠”“ 肯德基”“ 轮滑”……答案各式各样。 可是孙老师并没有因为学生天马行空的回答而生气、慌乱,反而仍面带笑容,保持冷静,之后通过一个个反问,让学生在解疑中否定自己,继而认识错误,寻找到正确答案。 与孙老师教学不同的是,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大量的铺垫、越位的提示、不容回避的时空限制,已经不给学生犯错的机会了。

记得某位名师还提出了这样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是需要“ 防微杜渐”还是“ 亡羊补牢”呢? 我认为这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挑战,我们得好好思考一下了。

我觉得这好比明白人明白的道理是一样的, 不明白的人却各有各的困惑。 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也可能是创新。 可怕的不是学生犯错误,而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 学生思维的成果,不以对错论,而以价值论。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应当本色教学,善待差错。

二、学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孙老师在演讲时不无感慨地说:“ 老师们看到的是精彩的教学场面,实际上,一节课教学效果好,不是源于上课老师一时的灵感,而是其长期的积淀。 ”这告诉我们一节成功的课的背后,都是需要巨大的付出的。

那我们到底需要阅读什么呢? 我觉得我们小学教师不仅要读小学教材,而且要读初中、高中教材。 这样才能居高临下,高屋建瓴。 要阅读史书,因为“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有许多平时我们困惑不解的难题可以在读史的过程中豁然开朗。 要阅读杂书, 教语文的,不妨读点哲学、读点美学……做一个“ 杂家”。 这样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就会多一分机智,多一分自如,多一分洒脱。 我们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才能上出一节节精彩、成功的课。

三、学精神境界,教育理念

听了孙老师的课,我非常激动,觉得诗歌教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于是,我特意把《 阳光》 这首诗在班级里照着孙老师的方法上了一次,每个步骤都一模一样,可是,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个问题抛下去,要么没人接,要么就是天马行空的回答,最后只好按照自己的方法,潦草结束课堂教学。 课后,我就一直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同样的方法,为什么我使用的效果就如此糟糕呢? 是什么原因呢?

于是,我上网查看孙双金老师的博客和教学视频,再对比自己失败的模仿做法,渐渐感悟到一个很朴素的真理:我们应该学习名师的教学思想,而不是他们的具体做法。

上一篇:初中化学第三次月考下一篇:谚语有什么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