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考试难度(精选10篇)
历年的教材变化内容也是考试比较容易考查的地方,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对教材变化和调整的部分进行重点关注。
1.第二章:对“公司清算”的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
2.第四章:删掉了“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全部内容;对“非公开募集基金”的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
3.第五章:新增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和“房屋租赁合同”。
4.第六章: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2017年教材据此对本章内容进行了多处调整。
5.第七章:对“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和“企业所得税的特别纳税调整”的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
6.第八章:删掉了“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全部内容;新增了“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制度”的内容;对“商标法律制度”的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
参加中级经济法的考生对于以上内容需要准确掌握,经济法是今年变数比较大的科目,考生一定要坚定学习的决心、坚持执行学习计划,认真对待、从容面对,做最后的胜利者。
各章节重要程度(历年真题整理推知)
中级会计考试《经济法》学习方法:
1.懂得取舍 切勿偏执
《经济法》80%的重要考点都集中在教材20%的篇幅内,因此各位学员应该将有限的复习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材的重点章节和重要考点上。另外,大家目前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中级会计师考试,而不是成为经济法专家,所以在复习过程中一定分清楚“轻重缓急”,要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科学、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
2.制定计划 严格执行
小编建议大家一定要在备考之初就制定一个明确的、可行的复习计划,然后认真执行,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携带,要努力让自己养成按时按量学习的习惯。
3.保证做题质量
各位学员在日常做题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思考,每做完一个题目,都应该总结一下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确认自己已经准确理解,并且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程度,千万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质量是关键。同时,如果大家有边做题边看答案的习惯,小编建议您一定要改掉,因为看懂答案和会做题是完全两个概念,只有自己能够独立做对题,才是真正掌握。
1~15 DCBCB DABBD ACABD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
四、计算分析题
1. (1)
(2) 自建行为领用企业的原材料是用于生产线、设备等动产的建造时, 原材料有关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抵扣, 故不必作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处理为:
(3)
(4) 该生产线2010年计提的折旧额= (1 020-12) /6=168 (万元) 。
(5) 2010年12月31日, 该生产线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700万元, 而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600万元, 所以, 该生产线可收回金额为700万元。
则2010年12月31日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 (1 020-168) -700=152 (万元)
(6) 2011年6月30日改良前累计计提的折旧额=168+ (700-10) /5×1/2=237 (万元)
(7) 改良后该生产线成本=631+122=753 (万元)
2011年改良后即9~12月该生产线应计提折旧额= (753-10) /8×4/12=30.96 (万元) 。
2. (1)
(2)
(3)
(4)
五、综合题
1. (1) 对于丙公司产品质量诉讼案件, 乙公司在其2010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不应当确认预计负债。
理由:乙公司判断发生赔偿损失的可能性小于50%, 不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
(2) 甲公司不应该确认债务重组损失。
理由:甲公司取得股权的公允价值2 310万元大于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500万元 (2 500-2 000) 。故取得股权的公允价值和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应该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3) 2010年6月30日甲公司取得乙公司股权时:
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3 400+200=3 600 (万元) 。
应该确认的商誉金额=2 310-3 600×60%=150 (万元) 。
(4) 2010年12月31日以购买日持续计算的包括完全商誉的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3 400+200) +200- (800-600) /10×6/12+150/60%=4 040 (万元)
由于可收回金额3 900万元小于4 040万元, 所以商誉发生了减值。
甲公司在合并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减值的金额= (4 040-3 900) ×60%=84 (万元) 。
(5) 甲公司与戊公司进行的股权置换交易不构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理由:甲公司收取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1 200/4 000=30%, 大于25%。所以甲公司与戊公司的股权置换不能判断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 (1) (1) 事项 (1)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2011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4 000-4 000÷10=3 600 (万元) , 计税基础=4 000-4 000÷16=3 750 (万元) ,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应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符合条件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正确做法:2011年12月31日应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 750-3 600=150 (万元) ,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50×25%=37.5 (万元) 。
(2) 事项 (2) 甲公司上述会计处理均不正确。
理由:当月取得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 2011年无形资产摊销金额:2 400÷10×6/12=120 (万元) ,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2 400-120=2 280 (万元) ;其计税基础:2 280×150%=3 420 (万元) , 其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 140万元;该暂时性差异不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条件, 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正确做法:2011年12月31日应确认无形资产账面价值2 280万元,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3) 事项 (3)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此项合并属于应税合并, 不属于免税合并, 商誉形成时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 后续期间商誉计提减值准备使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正确做法:2011年12月31日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800×25%=200 (万元) 。
(4) 事项 (4) 甲公司上述会计处理均不正确。
理由:2011年12月31日投资性房地产的计税基础不再是取得时的实际成本, 所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和发生额均不正确。
正确做法:2011年12月31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3 600+600=4 200 (万元) , 计税基础=3 600-3 600÷20×2=3 240 (万元) , 2011年12月31日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4 200-3 240) ×25%=240 (万元) ;2010年12月31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3 600+ (600-400) =3 800 (万元) , 计税基础=3 600-3 600÷20=3 420 (万元) 。
2010年12月31日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3 800-3 420) ×25%=95 (万元) 。
2011年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240-95=145 (万元) 。
(5) 事项 (5) 甲公司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2011年12月31日, 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均为1 050万元, 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正确做法:2011年12月31日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 事项 (2) 应调减利润总额=2 300-2 280=20 (万元) , 调整后的利润总额=10 000-20=9 980 (万元) 。
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事项 (1) 纳税调增150万元 (3 750-3 600) ;事项 (2) 纳税调减=120×50%=60 (万元) ;事项 (3) 纳税调增800万元;事项 (4) 纳税调减额=400+3 600÷20=580 (万元) ;事项 (5) 纳税调减=1 000 x5%=50 (万元) 。
2011年应纳税所得额=9980+150-60+800-580-50=10 240 (万元) , 应交所得税=10 240×25%=2 560 (万元) 。
2011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37.5+200=237.5 (万元) (借方) 。
2011年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为145万元 (贷方) 。
2007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第149页例题8-1:
甲公司以其使用中的账面价值为850000元(原价为1000000元,累计折旧为150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的一台设备换入乙公司生产的一批钢材,钢材的账面价值为800000元,甲公司换入的钢材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产品,乙公司换入设备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000000元。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假定甲、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交易价格公允,交易过程除增值税以外不考虑其他税费,乙公司因换入设备而涉及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教材处理如下:
甲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850000
累计折旧150000
贷:固定资产 1000000
借:原材料 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7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850000
营业外收入 320000
乙公司:
借:固定资产 117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17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000
贷:库存商品 800000
笔者认为,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应该如下:
(一)不涉及补价情况
在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更可靠的情况下,一般是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来计算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进项税
(二)涉及补价情况
1.支付补价的一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进项税+支付的补价
2.收到补价的一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进项税-收到的补价
在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计量方式下会产生损益问题,需要分情况处理: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差额计入营业外收支,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根据以上公式,对于涉及资产交换的业务,首先判断是否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其次要判断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是否能够可靠计量,若答案肯定,则可按上述公式进行会计核算。
本例中,此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显然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因此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核算,且无可争议的是公允价值是不含税的。甲公司以设备(作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80万,公允价值为100万)换入乙公司原材料,换入的原材料显然需要缴纳进项税,则乙公司所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为公允价值100万加增值税17万,而甲公司换出的设备公允价值为100万,两公司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甲公司第一个分录没问题;分析第二个分录换入资产价值根据公式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100万-可抵扣的进项税17万=83万入账,但题目中已给出原材料公允价值为100万,不管是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还是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均存在矛盾,且所得损益(计入营业外收入的32万)也不正确,公允价值减去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所得损益应为100万-85万=15万。乙公司的处理存在同样问题:换入资产为固定资产,按公式换入设备价值=换出设备公允价值100万+应缴纳的税费17万=117万,题目中所给设备公允价值为100万,显然矛盾。因此,本例中出现了数据上的争论。
笔者认为,其他条件不变,加上“甲公司另支付补价17万元给乙公司”账务处理应该如下:
甲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850000
累计折旧 150000
贷:固定资产1000000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100万+17万-17万=100万
借:原材料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7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50000
银行存款 170000
营业外收入 150000(1000000-850000)
乙公司:
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1000000+170000-170000
=1000000
借:固定资产1000000
银行存款17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17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800000
贷:库存商品800000
同样,教材150页,[例8-2]也存在补价错误的问题:“沿用[例8-1],但假定甲公司换出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20万元,换入钢材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由此,乙公司另支付20万元补价给甲公司”。
教材答案如下:
甲公司:
换入钢材的成本=120-20=100(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850000
累计折旧 150000
贷:固定资产1000000
借:原材料 1000000
银行存款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7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50000
营业外收入520000
乙公司:
借:固定资产 137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170000
银行存款 20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000
贷:库存商品 800000
本例中,甲公司换入原材料为100万+17万=117万,换出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20万,则补价应为3万元,书中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进项税,同时也造成了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在数据上的错误。
笔者认为,其他条件不变,将“乙公司另支付补价20万元给甲公司”改为“乙公司另支付补价3万元给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甲公司:收到补价3万/120万<25%
乙公司:支付补价3万/(117+3)<25% 为非货币性交换
甲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850000
累计折旧150000
贷:固定资产1000000
换入钢材的成本:120万-3万=117万元
借:原材料 1000000
银行存款3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7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50000
营业外收入350000
乙公司:
借:固定资产 12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170000
银行存款3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000
学习计划应该包括复习过程中一共要看几遍书,每一遍什么时间结束,从每月到每周再到每天分别要完成什么内容,复习到什么程度,要达到什么要求等等。计划必须有,否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只能是徒劳无获。中级会计6-9月学习策略
二、教材、大纲研读方法
看书时要仔细记笔记,把重点、难点、疑点加以归纳总结,从而让厚书变薄,并理解其精华所在。对重要知识要学会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要合理分配工作和学习的时间,理解为主,而不是生硬的背诵。理解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非常重要,死记硬背绝对不可取。教材的研读要掌握方法,主要掌握教材内容本质及不同章节的内在联系,能够从整体上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的内容,做到知识融会贯通。
三、方法规律的把握
教材的编写是有规律的,很多章节都是根据准则、制度及相关法规编写,在语言精炼、严密、逻辑性强的优点上也增加了一定的阅读难度。因此考生在研读教材的时候要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关键点。
四、练习要加强
考试的实质就是做题,中级会计实务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因此多做一些典型习题很有必要。做习题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教材上的内容,提高应试水平。尤其是历年真题,值得考生花费一些时间仔细研究。习题资料不宜过多,否则容易造成重复练习内容过多,重难点不突出等问题,反而不利于学习。
总之,中级会计实务的学习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合理分配时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祝大家中级会计师考试轻松过关!
1.中级会计师考试《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
2.中级会计实务公式
3.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专项练习
4.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
5.中级会计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练习题
6.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必背考点
7.中级会计实务金融资产考点
8.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9.2017中级会计实务考点
答案:×
解析: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无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但个人独资企业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
2、甲向乙借款10万元作为出资与其他2人共同建立了一合伙企业。合伙企业经营期间,乙欠合伙企业贷款10万元,乙可以将其对甲的债权抵销对合伙企业的债务。()
答案:×
解析:合伙企业中某一合伙人的债权人,不得以该债权抵销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
3、国家机关可以作为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
答案:×
解析:国家机关、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企业、事业单位都不能作为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另外,外商独资企业也不能作为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
4、甲、乙、丙、丁四人设立一家合伙企业,后经协商约定由甲执行合伙企业的事务,其余三人不再执行合伙企业的事务。该约定违反合伙企业法的有关规定。()
答案:×
解析: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可以由全体合伙人共同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也可以委托一名或数名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未接受委托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其他合伙人,不再执行合伙企业的事务。
5、甲、乙、丙三人分别出资6万元、2万元、2万元设立一家合伙企业,但合伙人在合伙协议中未约定利润分配和亏损承担的比例。甲、乙、丙三人应分别按60%、20%、20%的比例分配利润和承担亏损。()
答案:×
解析:对于合伙企业亏损分担比例,合伙协议有约定的,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分担;合伙协议未约定的,由各合伙人平均分担,而不是按照合伙人的出资比例分担。
6、个人独资企业解散时,债权人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的应当在公告之日起60日内,向投资人申报其债权。如债权人未能在上述期间内申报债权,视为自动放弃债权,其后不得要求清偿。()
答案:×
解析:因为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五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所以债权人仍然有权要求投资人偿债,但不得超过五年。
7、个人独资企业的出资人须具有中国国籍,但合伙企业的出资人不一定具有中国国籍。()
答案:√
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并将其顺序号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下列有关利润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D)。
A.只需按年编报B.动态报表C.静态报表D.反映经营成果
E.“本期金额”栏根据损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
2.下列属于企业实收资本增加途径的有(ABC)。
A.接受投资者投资 B.经批准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C
D.接受现金捐赠E.将债务转为资本
A.购进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差额
B.购进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差额
C.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D.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E4(ABCDE)。
A
B
C
D
E
8(ABD)。
B.售出固定资产收到现金
CD.用存货偿还短期借款E.上交所得税
9.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有(BD)。
A.备抵法B.追溯调整法C.直接转销法D.未来适用法E.直线法
11.下列业务中,影响所有者权益结构变动的有(ABDE)。
A.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B.接受捐赠C.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
D.经批准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E.发放股票股利
13.下列项目中,不应确认为收入的有(ABD)。
(一) 金融资产的内容
金融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二) 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的区别
金融资产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主要内容。该准则指出,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 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比如, 甲公司需要筹集资金5000万元, 可以发行债券来筹集。购入债券的一方, 取得了收取债券本金和利息的权利, 形成金融资产;发行债券一方负有到期支付本金和利息的义务, 形成金融负债。又如, 通过购销合同, 赊销一方取得了收取货款的权利, 形成金融资产 (应收账款) ;赊购一方负有支付货款的义务, 形成金融负债 (应付账款) 。因此, 简单地说, 金融资产就是合同权利, 金融负债就是合同义务。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属于合同权利。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债权属于合同权利, 属于金融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与合同权利无关, 不属于金融资产。从现钞的来源来看, 由于金属货币在大宗交易中不方便交割, 可以将其存入钱庄, 钱庄出具收据 (银票) ;以后持票人可到钱庄兑换等额金属货币, 见票即付。这个“收据”慢慢演变成了由国家统一印制, 从而有了现钞。可见, 现钞就是一种见票即付的合同权利, 属于金融资产。
二、金融资产的初始分类与再分类
(一)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企业从证券市场上购入的股票、基金、债券, 如果是为了短期获利而购入, 应当归为本类。第一类金融资产在账务处理时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 其特点是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 而且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企业购入大量股票、基金, 在股市行情暴涨时, 将给企业带来巨额盈利, 在股市暴跌时, 将使企业产生巨额亏损。因此, 将公允价值计入当期损益很可能使企业形象受损, 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了回避这个缺陷, 许多大企业将购入的股票都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规避了利润的巨额波动。例如, 2007年末, 万科股份将购入的4.8亿元股票全部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零;又如,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在2007年末在总资产79亿元中,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0.86亿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25.46亿元, 可见将购入的股票绝大部分都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二) 持有至到期投资
即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 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 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作为一个重大事项, 一旦承诺, 就必须一直持有至到期;如果违背承诺, 将部分债券出售, 是要遭惩罚的, 即应将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全部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如果是有正当理由, 如发行债券的公司出现了财务困难等“独立事件”, 可以免于惩罚。
(三) 贷款和应收款项
此类金融资产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 一般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等, 由于在活跃的市场上没有报价, 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从而可以划分为此类。除此之外, 企业购入的债券, 如果该债券没有上市, 就不能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 应该作为“贷款和应收款项”类, 因为其符合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特征。
(四)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该类金融资产包括二个内容: (1) 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 没有划分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的金融资产, 可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金融资产分为上述四类后, 不得随意改变。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一是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 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其他类金融资产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假如企业在股票行情好时, 将其归为第一类, 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使企业的利润大大增加;在股票行情不好时, 将其转入到可供出售金额资产, 股票的下跌就计入了资本公积。如果可以任意分类, 企业就能随意调节利润了。因此, 一旦归为第一类后, 不能再划分为其他类;其他类也不能划为第一类。二是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三类金融资产之间, 也不得随意重分类。如持有至到期投资如果没有正当理由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后, 在随后的二个完整年度内, 不得将任何金融资产划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三、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
(一) 以公允价值进行期末计量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分为四类后, 应将第一类和第四类结合在一起学习, 因为它们期末都按“公允价值”计量, 其中第一类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类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现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处置的会计处理归纳如表1:
(二) 以摊余成本进行期末计量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分为四
类后, 应将第二类和第三类结合在一起学习, 因为它们期末都按"摊余成本"计量。按摊余成本计量最主要的是期末计算利息, 包括应收利息和利息收入。计算公式如下: (1) 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期限; (2) 利息收入=金融资产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期限。以下举例说明这二个利息的计算。
[例1]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计量。甲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月1日购入丁公司于同日发行的三年期债券, 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票面金额为100万元, 票面利率为10%, 甲公司实际支付106万元。该债券每年付息一次, 最后一年还本金并付最后一次利息。对该金融资产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单位:万元) :
(1) 2008年1月1日购入时
(2) 2008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
(1) 应收利息=票面金额100万元×票面利率10%×期限1年=10 (万元) , (2) 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期限
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 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扣除已收回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2008年初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106万元。实际利率, 是指将金融资产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 折现为该金融资产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实际利率可以采用插值法求得:该债券未来现金流现值=金融资产当期账面价值, 即:10÷ (1+r) +10÷ (1+r) 2+110÷ (1+r) 3=106, 当r=8%时:10÷ (1+8%) +10÷ (1+8%) 2+110÷ (1+8%) 3=9.2593+8.5734+87.3215=105.1542, 当r=7%时:10÷ (1+7%) +10÷ (1+7%) 2+110÷ (1+7%) 3=9.3458+8.7344+89.7928=107.873。
根据上述资料, 列出比例式如下: (r-8%) ÷ (7%-8%) = (106-105.1542) ÷ (107.873-105.1542) , r= (106-105.1542) ÷ (107.873-105.1542) × (7%-8%) +8%=0.8458÷2.7188× (-1%) +8%=0.3111× (-1%) +8%=8%-0.3111%=7.6889%。在求得实际利率后, 按照利息收入的计算公式, 可以计算出各年利息收入, 见表2:
2008年12月31日, 账务处理如下:
(3) 2009年12月31日
(4) 2010年12月31日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区别及原因
(一)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 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 应当确认减值损失, 计提减值准备。
(二)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的原因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了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有正常和不正常之分。如果购入的股票的公允价值变动属于市场的正常波动所致, 企业应将该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如果是发行股票的公司发生了重大的财务危机等导致股票价格暴跌, 使股票持有者发生了巨大损失, 该损失就不应"藏"在资本公积中, 而应该通过计提减值反映在利润表中报告给会计报表使用者。因此,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 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 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 应当予以转出, 计入当期损益。该转出的累计损失, 等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已收回本金和已摊余金额、当前公允价值和原已计入损益的减值损失后的余额。以下举例说明:
[例2]甲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月10日购入A公司股票1000万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则购入时账务处理如下 (单位:万元) :
2008年6月30日, 该股票, 公允价值下降为900万元, 则:
2008年12月31日, A公司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 发生了严重的财务危机, 已申请破产保护, 使该股票暴跌到200万元, 累计损失800万元, 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回升。甲公司应该通过计提减值将累计损失列报在利润表中:
概述
BEC中级考试写作部分共由两篇文章组成,写作时间为45分钟。第一篇文章的文体要求一般为Memo、Note、Message和email中的一种。其中常考内容主要是公司内部的交流,比如:经理出差前给秘书留的便条。字数要求:40~50词,语言要求:中性或偏非正式。第二篇文章的文体要求是Correspond-ence、Report和Proposal中的一种。其中常考内容侧重于本公司与公司外部人员的交流,即Correspondence,比如:给投诉的顾客回信解释并致歉。字数要求:120~140词,语言要求:中性或偏正式。
这其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45分钟的合理分配——第一篇文章花12~15分钟;第二篇文章花30~33分钟,这样才能保证每一篇文章的质量。二是字数的上限问题。BEC中级写作与四、六级考试的不同点之一在于,前者在字数规定上存在上限,但并不是超过了这个字数就要扣分。如果文章主题正确、条理清楚,内容充实,即使超过了所要求字数的上限也不会被扣分;但如果考生是为了凑字数而超过上限,或光写空话,文章重点不明,逻辑混乱,此时就会被酌情扣分。
评分标准
两篇作文的原始分分别为10分和20分,不过最后的成绩单上出现的会是Band(等级),Band 5为最高级,Band 0为最低级。等级和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是:Band 5分别对应第一篇文章的9~10分,第二篇文章的18或20分;Band 4分别对应第一篇文章的7~8分,第二篇文章的14或16分;Band 3分别对应第一篇文章的5~6分,第二篇文章的10或12分。Band 3为及格分。另外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考纲中专门有一个Band 0的评分标准,其中很重要的3个评判标准分别是:文不对题;字数少于规定字数的25%;字迹不清。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评分标准下的各项评分要求:
1、 既定格式
商务英语写作不像四、六级考试写作有多种文体,其只考查应用文。应用文本身都存在既定格式,所以格式自然是评卷人最基本的考核标准之一。其中有一个标准是所有的写作考试都通用的,那就是所犯错误越低级,被扣分数就越多,因此在商务英语写作中,不仅单词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要扣分,格式错了也会招来重量级的减分。
2、 内容要求
内容要求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广度;二是内容的深度。所谓内容的广度就是文章内容包括且仅需包括题干所要求表达的信息点;内容的深度则指每一个信息点可以挖掘的合理深度。请看一道例题:
◆You are a manager in a company which manufactures office furniture. Next month, you are going to London to discuss an important contract.
◆Write a note of 40~50 words to your assistant:
◇Saying when you want to leave and return
◇Asking him to book flights
◇Telling him which hotel to book.
◆Write on your answer sheet.
以这道题目为例,内容的广度要求就是打勾的3点都要,且仅需要包含进去。也就是说,你写的文章必须有这3点,少一点也不行,但也不能自己凭空捏造出3点以外的内容。至于内容深度,我们以第三点要求“Telling him which hotel to book”为例进行说明。许多学生在这一点上感到很彷徨,心想“我又没去过伦敦,怎么知道伦敦有什么hotel呢?”于是作文就会出现很多滑稽的答案,诸如“London Hotel”、“Jinjiang Hotel”等凭空臆想的hotel名称层出不穷。在评卷人看来,这样的答案很不专业。也许这样做可以拿到及格分,但要想拿高分就很难了。事实上这一点可以扩展的思路是:“像伦敦这样的首都城市兼世界金融中心会有什么样的酒店呢?”这样一想答案就不言而喻了,一般说来如Hilton、Holiday Inn、 Sheraton、Marriott等高级商务酒店才是上乘之选。这样的答案不但具备专业水准,也能显示出考生的商务知识储备之丰厚。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多关注与商务英语有关的背景知识,注重总结与记忆。
3、写作对象
商务英语的写作大部分都是下级对上级或者公司对客户,所以其对语言的正式程度要求很高。一定要用简洁正式的语言清楚明确地表达中心意思,切忌用繁琐的语言或者借机炫耀自己的词汇量。BEC写作考试比试的并不是单词量的多少,而是看考生是否能够准确用词。另外,商务写作也不需要抒发感情,因此作文中最好不要出现任何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句。例如一篇文章要求写求职信,竞争的岗位是图书销售总监。很多谙熟四、六级作文考试模式的考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竞争原因写成:“It will open a new world for me. I've never read so many books before. It will change all my life.”等等看似很空洞的号召性句子。若想在BEC写作考试中获得理想成绩,就必须写成类似:“I'm quite familiar with this market. And I've worked in this field for over tens so far.”这样既有深度又专业的句子。因此在应对BEC中级写作考试时,一定要明确考试对象,不要随心所欲或照搬自己以往熟悉的写作模式。
4、开头和结尾
中国人写文章特别讲究有头有尾,所以就算言之无物也会拼凑出一个结尾以做到首尾呼应。但在西方的写作观点中只要把所需内容写完即可,没有必要硬造出一个结尾以求文章完整。另外,在文章开头方面,中西方的写作方式不尽相同。中国人强调含蓄,例如写病假条时则会先说明自己什么地方如何不舒服,直到最后才提出自己想请假。而西方人通常一开头就阐明重点——申请请假,随后才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请假。因此BEC的写作部分也很强调4个字——开门见山。
5、正文的用词
也许很多考生一直弄不明白,究竟什么样的文字才属于正文的书面用语?笔者在这里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当要翻译“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情”这句话时,很多人可能会使用类似“I want to tell you something.”这样的表达,而这种表达正属于口语化表达。正式表达为:“I would like to inform you about something.”又如:在对“对你方做出的贡献我方深表感谢!”这句话进行英语表达时,很多人会使用:“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efforts!”而更正式的表达应该是“We really appreciate all your contributions!”从以上两个例子中,我们就不难理解商务英语的正文措辞所应该达到的标准了。
6、 整体行文
在商务英语写作中,还需要注意文章结构以及句与句之间的承接,这样文章整体才会结构清晰、行文流畅。
备考计划
1、补充基本商务知识
BEC考试是一项能力考试,如果缺乏基本的商务基础与商务知识,在考试中就很难有上乘表现。因此建议有志于通过BEC考试的考生最好有针对性地大量补充商务英语知识,记背相关的商务英语常用词汇,这样在考试中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在此笔者给大家推荐《新编剑桥商务英语(第二版)学生用书》,此书完全为商务英语考试服务,能够尽可能地结合具体考试内容为考生补充相应的商务知识,提高大家的考试效率。
2、抓住复习重点
对于初次接触商务英语的考生来说,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写作可以及格,要做到这一步,在格式、拼写和语法等细节方面就一定不能马虎。接着再确定一个更高的目标,这时就要对语言和用词仔细推敲;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的衔接也要处理得当。如果你把自己的目标定在Band 5,那么除了做到以上几点,还应在写作练习中追求词句的专业与精准化,对此考生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遣词造句水平以及积累全面的商务背景知识。说到这里大家不难发现,“抓住复习重点”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英语水平、自身所处阶段、自己的既定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划。
3、充分熟悉BEC中级写作的常考题型
中级写作的第一篇文章考查的内容范围无非以下几点:离职出差、请假缺席、通告、组织活动和询问。其中重点又在于前3块,其在历年考试中的比例超过85%。第二篇文章的主要考查内容为:商务信函、报告、建议、推荐等题型,每种题型的写作方法都有既定的规矩。因此大家只要熟悉了题型、平时多进行写作练习、掌握应用文格式,获取高分的几率就很大。
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快乐学习
一、学习目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考试仅是手段
“通过考试、60分万岁”是许多人的学习目的。大家知道,考试在06年5月份进行,成绩在8月份公布,我们根本无法预知未来,这种不确定性会无形中加大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种种不利的心理也会因之产生:状态消极、患得患失、心情压抑。
如果我们是以提高自己专业素质为目的,考试仅是手段,这样一来,只要我们每天坚持学习,那么我们每一天都在进步,而这进步是现实的、确定的、看得见的,这一点一滴的进步会让我们有成就感、会让我们快乐、会逐渐让我们喜欢上会计专业和我们的财务工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必将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从而赢得同事和税务等相关部门人员的尊重以及领导的信任,进而提高自我生命质量,成就会计人生!
二、学习态度:积极、勤奋、开心
积极的态度会让我们在学习中思维更加开阔、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勤奋可以弥补我们过往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在我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时,大家应该开心面对,因为我们又发现了一个不懂的知识点、因为学习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求知过程。
三、学习方法
1、划书技巧
教材中每一章节、每一字词都有其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句
子中的关键词。作用不同,我们学习时给予的关注度就应不同。可以采用的方法是用不同颜色钢笔水、不同线条、不同符号来区分这些不同,重要的、难理解的关键字词给予相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理解,易于掌握的我们只需浏览即可。比如,可以用红色笔做标记代表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理解错误的知识点;用蓝黑色水钢笔以不同符号、线条区分段落和句子中不同涵义及作用的字词(蓝黑色属于比较柔的色彩,对眼睛的刺激最小,红色则是对所划知识点起警示作用);用①②③④表示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这样可以提高我们多选题的准确率;用ABCD表示应该进行对比学习的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可以提高我们单选、判断题的准确率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2、做练习题
建议大家只做同一套练习题,但至少反复做3遍以上;教材每看完一章就立即完成相应章习题;单选、多选、判断题答案不能在题上标注,做错的题需加注错误标记;客观性习题应在全部完成后统一核对答案;计算及综合题也应在独立完成后再去核对答案。在做题过程中不要怕错,要敢于动笔、敢于判断,绝不可先看答案,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就不会提高我们的专业思维和判断能力。
3、制定可行、具体的学习计划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应注意合理分配工作、学习、休息娱乐时间,做到张弛有度;计划应该具体到定时定量,细化到某时间段、某科、多少页;严格遵守时间计划,努力完成量化指标;同时根据个人情况不断完善学习计划。
4、突出重难点,兼顾全面
教材知识点虽然有难易轻重之分,但也必须全面掌握。知识点之间具有关联性、递进性,简单易懂知识点往往是重难点的基础,基础不扎实,何谈掌握复杂知识点。
四、顺利通过各科考试应具备的条件
1、会计实务
熟练掌握“T”字帐;对每一个会计帐户特定核算内容准确理解;教材看三遍,同一套习题做三遍;
2、财务管理
全面理解教材知识点+公式牢记+教材看三遍、同一套习题做三遍;
3、经济法
一、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一)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误写为换出资产入账价值
确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核心问题,而《教材》第143页[例8-6]和[例8-7]中均写为“换出资产价值总额”,按照公式,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收到的补价)+支付的相关税费,因此,应将两例题中的“换出资产价值总额”改为“换入资产价值总额”。
(二)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损益是错误的
根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确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损益。《教材》第145页[例8-6]和[例8-7]均为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例题,而会计处理中都有确认损益的现象。[例8-6]中乙公司对换出的商品确认主营业务收入800 000元,并结转成本600 000元,确认营业外支出20xx000元。笔者认为,应将两笔会计分录合一:借:原材料2 064 800,固定资产 3 097 20xx,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74 000; 贷:库存商品6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 000 ,固定资产清理3 000 000,无形资产 1 800 000。[例8-7]中甲公司换出的原材料确认其他业务收入3 500 000元,并结转成本3 000 000元,确认交换损益营业外支出500 000元。笔者认为,应将两笔会计分录合一:借:固定资产4 995 000,银行存款 400 000;贷:固定资产清理1 800 000,原材料3 0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95 000。
二、会计政策变更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教材》第307页[例16-1]中,甲公司对建造合同的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税法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时,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负债”,笔者认为是不妥的。
根据追溯调整法的思想: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依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本例题收入确认方法以前期间一直采用完成合同法,若税法与其一致,则当初不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按照变更后的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税法与其相同,也不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因此,笔者认为,税法计算收入采用完工百分比法适用于变更前后。按照这一思路,以前期间会计采用的完成合同法与税法采用的完工百分比法,就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而按照变更后的完工百分比法,会计与税法一致,若推到以前期间,视同以前期间均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是不存在暂时性差异的。因此应在调整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时,将“递延所得税资产”予以冲销,而不是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变更后的完工百分比法与完成合同法之差异即税前差异800 000元,代表着损益的增加、存货—“工程施工”的增加,也代表暂时性差异的转回。
会计分录应改为,借:工程施工 80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36 000,递延所得税资产264 000。
另一思路是,将例题中税法确认收入的方法改为变更前后采用完成合同法,则顺理成章。以前期间会计采用的完成合同法与税法一致,不产生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变更后会计采用完工百分比法,与税法采用的完成合同法不一致,即产生暂时性差异。完工百分比法确认的损益代表着存货的账面价值,完成合同法确认的损益代表着存货的计税基础。二者之差异即税前差异800 000元,代表着损益的增加,也代表存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进而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教材》第322页[例17-6]中,20xx年11月,甲公司因未按合同发货导致乙公司发生重大经济损失,年末甲公司确认40 000万元的预计负债。20xx年2月7日(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前、20xx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前)法院判决甲公司需赔偿50 000万元。税法规定该预计负债产生的违约损失可以在实际支出时于税前扣除。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20xx年年末,因预计负债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3 20xx元,20xx年法院判决甲公司的50 000万元的赔偿金,预计负债随即消失,因此在调整分录中将递延所得税资产予以冲销。但甲公司已实际支出50 000万元赔偿金,在20xx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前,税法是允许税前扣除的,因此,还应补充一笔调整分录: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6 500万元;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6 500万元。报表项目也应做相应的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调减应交税费16 500万元,调减盈余公积670万元,调减未分配利润6 030万元。利润表项目,调减所得税费用3 300万元,净利润调减6 700万元。
四、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体例应做调整
抵销分录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核心,而《教材》是按照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体系分别介绍的,一笔抵销分录可能在不同的合并财务报表中重复介绍,合并工作底稿也是分散介绍的,不便于学习和教学。笔者认为,应以抵销分录为线索,单独设计为一个问题,同时,将合并工作底稿设计为两张,一张为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工作底稿;另一张为合并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抵销分录可集中介绍,然后将抵销分录涉及的项目填列在合并工作底稿中报表相应的项目中。这样《教材》介绍的文字可以集中表述,既精炼、节省篇幅,又便于掌握。
(一)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借: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年末,商誉;贷: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该笔抵销分录在合并日以及以后每年都编制,既涉及到合并资产负债表,也涉及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二)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本年利润分配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年初;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分配—应付股利,未分配利润—年末。该笔抵销分录在合并日以及以后每年都编制,既涉及到合并利润表,也涉及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三)内部债权与债务的抵销及计提的坏账准备的抵销
1.内部债权与债务的抵销
借: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贷: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借:应付债券;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该笔抵销分录只涉及合并资产负债表。
2.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该笔抵销分录既涉及合并资产负债表,也涉及合并利润表。
(四)内部销售商品的抵销
1.当年全部对外销售
借:营业收入(卖方收入);贷:营业成本(买方成本)。该笔抵销分录只涉及合并利润表。
2.当年未实现对外销售形成存货以及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营业收入(卖方);贷:营业成本(卖方),存货(买方)。该笔抵销分录既涉及合并资产负债表,也涉及合并利润表。
当年末买方根据该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的账面价值计提了跌价准备,若可变现净值大于卖方存货账面价值,则从集团角度并未跌价,不应计提跌价准备,所以应抵销。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该笔抵销分录既涉及合并资产负债表,也涉及合并利润表。
3.当年部分对外销售
借:营业收入(卖方);贷:营业成本(卖方的成本+买方成本),存货(买方)(未实现销售利润×未销售比例,或存货余额×毛利率)。该笔抵销分录既涉及合并利润表,也涉及合并资产负债表。
(五)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中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及多计提折旧的抵销。借:营业收入;贷:营业成本,固定资产—原价。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贷:管理费用。该笔抵销分录既涉及合并资产负债表,也涉及合并利润表。
以后各年的抵销分录可以单独介绍。
五、其他问题
【中级财务会计考试难度】推荐阅读:
实用的中级职称中级财务管理考试重点+介绍12-08
中级会计考试《财务管理》试题及答案12-14
07全国会计考试中级财务管理模拟试题一07-07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练习题及答案10-28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09-16
中级财务会计总结09-23
中级财务会计期末试卷07-22
中级财务会计常用公式10-09
中级财务会计试题库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