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图形推理简单
管理提醒: 本帖被 puki 执行提前操作(2009-06-11)四个真题,教你攻克拼图题,无需小剪刀
此种题的解法,个人觉得主要是1 找特殊的部分 2 找特殊的角度 3 找特殊的边 4 不能旋转
何为特殊?其实自己要表达出来还真不容易
拿第一个题目说吧 观察第一个题的第三个图
右边是一条竖直的直线。再观察 1 2 4图,在不旋转的情况下,找不到和第三图右边重合的部分。即拼出来的图形右边是竖直的直线。固排除BD。再观察第一图,左边是倾斜的,而且左边找不到其他图与此重合。
固拼出来的图形左边应改是倾斜的,固选C
第二题 观察ABCD选项 AB一组比较相似 CD一组比较相似 观察第四图
第四图下面是一条斜线,1 2 3图不能与之重合。即把第四图形成拼出图形的下方轮廓,排除AB 3 观察第二图
第二图上方是直线,找不到别的部分与之重合,固排除C 选D 第三题 观察选项,下面是长的直线,所以第三图应该放最下面(即使第一图放第三图下面,拼出的也不是D)排除D 观察第一图
上方是直线,2 4图不能与1图的上面叠加,固选项上面的轮廓为直线,选A
第4个给大家做
一:阴影部分的题目
阴影图形题的解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思路 颜色不同的变色,相同的不变色。两个例子来说明 2 和面积有关 和阴影的旋转变化有关
例题1 2005浙江
解:这种题是给定三个图形,需要你找到变化的规律。然后再给定2个图形叫你推出第三个图形。答案C 解析:方法一
第一套图形中,子图1与子图2中相同的局部在子图3中的相应部分呈现白色,不同的部分呈现黑色。(个人习惯的叫法:不同变黑,相同变白)。按照此规律很容易得出结论。
行测、申论复习与考试过程中,阅读量都非常的大,如果不会提高效率,一切白搭。首先要学会快速阅读,一般人每分钟才看200字左右,我们要学会一眼尽量多看几个字,甚至是以行来计算,把我们的速读提高,然后再提高阅读量,这是申论的基础。《行测》的各种试题都是考察学生的思维,大家平时还要多刻意的训练自己的思维。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在复习过程中效率倍增,在考试过程中更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在我们一眼多看几个字的时候,还能够高度的集中我们的思维,大大的利于归纳总结,学会后,更有利于《行测》的复习、考试,特别是在学习速读的同事,还能够学习思维导图,对于《行测》的各种试题都能得心应手的应付。本人当年有幸学习了快速阅读,至今阅读速度已经超过5000字/分钟,学习效率自然不用说了。我读大学的成绩是很差,考公务员的时候我妈说我只是碰运气,结果最后成绩出来了居然考了岗位第二,对自己的成绩非常满意,速读记忆是我成功最大的功劳。找了半天,终于给大家找到了下载的地址,怕有的童鞋麻烦,这里直接给做了个超链接,先按住键盘最左下角的“ctrl”按键不要放开,然后鼠标点击此行文字就可以下载了。认真练习,马上就能够看到效果了!此段是纯粹个人经验分享,可能在多个地方看见,大家读过的就不用再读了,只是希望能和更多的童鞋分享。
类似题一
此题解法和上题一样(供大家参考)
个人觉得A的左下角是白色的圆就对了(感觉没答案)类似题二
例题2 07四川
答案A 解析:第一套图形中有两个阴影部分,他们的面积是相等的;第二套图中亦如此。(面积问题)
例题3 05湖南
答案:C 解析:面积的题一般2种:1 两个图素的面积和等于第三个图素(此题便是)2 阴影各部分面积相等(见例题2,07四川)
此题第一套图形中,第一个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面积的1/4,第二个图中,阴影部分也占1/4。第三个图中,阴影部分占1/2 即1/4+1/4=1/2
例题4 02国家
答案C 解析:方法三
此题属于复杂旋转问题,观察第一套图,发现小黑正方形逆时针旋转,每次90度;外面的直角状阴影也是顺时针旋转。到第二套图中,规律亦如此。
例题5 03国家
答案B 解析:1和2图去掉想同的部分,然后把第一图旋转180度放在第二个图上面----得到第三个图
例题6(06四川)
答案:A 图素的总量是:3黑 3白 2灰色 1竖线型 第二幅图也如此
第二部分:我把它叫做汉字和字母题。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 笔画数 2 对称 3 封闭空间数 4直线和曲线的问题 例题1 03浙江
答案B 解析:第一套图形中子图1---子图2----子图3,分别是由直线----直线和曲线-----曲线够成 第二套亦如此。
例题2 09广东
答案B 解析:考察的是轴对称图形(个人认为“B”成轴对称的说法不严谨,但是图中画出来的就比较对称了,呵呵)
例题3 08四川
观察图素:第一图和第三图,笔画都为4,且都是一部分。第二图和第四图,都为2部分
由此推出第5图也是笔画数:4,且为一整体。答案A
例题4 08四川
答案A 解析:每组图的小图都是一个曲线字母和两个直线字母构成(直线和曲线问题)
三,图形的组合及叠加 一般组合 例题1 05国家
答案C 解析:此题为明显的图形叠加问题,只要有点空间的想象能力,此题比较简单。关键是B项干扰比较大
此题具体方法是:都是两个图形相叠加,且重合的部分被上面的图形所覆盖,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C项。
例题2 05国家
答案A
【解析】由第一组图可以知道,每个图形都是由互不相同的两个图形组成的,而第二组图中的前两个图形都是由三个不同图案重叠而成,所以第三个图形也应该是有三个不同图案重叠而成的,由此可以排除B、C、D。
小结:叠加的时候要注意是由几种不同的图素叠加的!
例题3 05国家
(二)答案:D 7
解析:第一个图为底,与第二个图叠加,形成第三个图(注意看叠加的位置)
2特殊组合 例题4
答案A 解析:每一套图形有3个图素,每个图素都有:方+圆+三角形构成,变化有规律
从外到里:第一个:四-----圆-----三 第二个:圆------三-----四 第三个:三--------四---------圆
常见考点四:图形叠加
主要考察的是:1 叠加 2 去同存异,去异存同 3去同存异及其变式 例题1:(07湖南)
答案D 解析:第一组图形的规律是去同存异,即将前面两个图形叠加,去掉相同的部分的小圆圈,即得到第三个图形。
例题2(03广东)
解法与上题类似 答案A
例题3(07福建)
答案D(去同存异变形)
解析:第一套图形中第一幅图去掉与第二幅图逆时针旋转90°之后相同的部分,由此得出的图形再通过轴对称便可得到第三幅图】
例题4(02浙江)
答案D(与例2如出一辙)
例题5(02国家)
答案:C 属于图形叠加(即2图+3图=1图)
五、图形的移动和旋转 具体通过例子来讲解 例题1 02国考
答案D 内部的图形每次120度(注意观察小黑方形)
例题2 07福建即02国考题
答案C 解析:外部大图形的轮廓保持不变,内部最左边的图形顺时针旋转90°后,右平移下一位置,得到下个图形。(即旋转+平移)
例题3(07湖南)
答案A 此题看似复杂,其实考察的是图形的旋转。第一组图的三个图形呈顺时针90度旋转变化,第二组亦如此。
例题4 04浙江
答案B 此题为图形的旋转,但是旋转的时候不能翻转。只能得到B
例题5 此题我在阴影部分也有讲到过!
答案C 还是属于旋转问题(内外旋转的方向不一样)
六、封闭空间数和元素种类题 大家肯定会问,怎么会想到封闭空间数?如果遇到一个题的图素比较复杂,尝试用封闭空间、元素种类来解题 例题1 2007福建
答案A 解析:考察的是封闭空间数,第一套图形中,白色封闭空间数分别为5 8 5,总的为18个。
第二套图形中,前两幅图粉笔空间是为5 5 总的为10个,所以要选白色封闭空间数为8的
例题2 09广东
答案B 解析:封闭空间数分别为1,2,3,4,5.(此类题目我遇到的比较少,就只总结这两个了,呵呵)
和大家说一下:我想,每一次都推荐一下对大家都非常有用的信息,只推荐三个有用的,其他的我觉得都没什么意思,每一次推荐都不容易,希望大家珍惜。大家有选择性的看,都是个人觉得非常好的。一切都做了,离成功就近了,好运与机遇就会降临。请大家多关注,我常常会推荐一些很好用的东西给大家。
1、推荐快速学习一下思维导图法与快速阅读法,对理解与记忆的帮助十分之大,里面有针对公务员版本,对于时间不够用,效率低的同学特别适用,本人切身体验,没用不会推荐希望对大家也有帮助!建议练上30小时足矣。已经给大家找好了下载的地址,先按住键盘最左下角的“Ctrl”按键,请直接点击这里下载。)
2、QZZN公考论坛,是国内最知名的公务员考试论坛和公务员论坛。
3、鲤鱼资料下载网,各种资料都有下载。
例题3(04国家)
答案A 解析:第一套图形中的每个图的构图元素都是4个,第二套图也如此
例题4(2006国家)
答案A 第一组图形中元素种类分别为:2,4,6.第二组图中元素种类分别别:1,3,5.七、交点、对称轴、重心问题
此类题目常考,其中重心考察是难点,隐蔽性很强,不容易发现。例题1 2002国家
答案B 解析:交点个数都是3
例题2
答案B 解析:交点个数,即交点个数每次递减。第二组图中可以推出,第三图的交点为1
例题3
答案B 此题考查的是对称轴 都有3条以上的对称轴
例题4
答案:A 解析:此题第一套图中第一个图上面部分和第二个图的上面部分对称,下面一样。第三幅图的下面和第二图的下面对称,上面一样(或者直接理解成1和3对称。
逻辑判断快速解题法
一.条件有矛盾 真假好分辨 公务员考试中有这样的试题:
试题1:
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这是典型的利用分析矛盾解析的试题。历年至今,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屡不鲜。解析这类试题,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
了解了这些常识,可以利用分析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啊!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答案B。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试题2:
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B.班里有人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
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解析]
1)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的对。
2)张、孙二教官说法矛盾: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断定:张孙二人一对一错。因仅有一人对,第三个人周教官必错无疑。2)周教官说:
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这是错话,所以班长和体育委员都不优秀(任哪一个优秀周都不会错了)。答案D。试题3:
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 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12人都会使用。B.12人没人会使用。C.仅有一个不会使用。D.仅有一人会使用。
[解析] 1)假设条件③真,那么条件②也必然真,这和题中“只有一真”矛盾。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显然③必假,即所长会使计算机为真,那么“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是真话。
2)我们找到了唯一真的条件是①,剩余的条件“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必然假,推出:12人都会使用是真的。答案A。
针对这道题,也可以把选项分别对照题中条件选中A是答案,但,这样的方 法没有普适性,只可做快速解析的灵活方法之一(排除法)。快读:遇到真假变化,不必详读理解: 快解:揪出逻辑矛盾,剩余真假自明。
矛盾分析,在解析其他类型的测试中,亦有广泛应用。逻辑矛盾形式有一定的量,全国各地试题变化灵活。备考可参考本章稍后介绍的矛盾律、排中律综合解析部分的有关常识和各类习题。
二.发现联结词 规则用在先
联结词如:如果„„那么,只有„„才,或者„„或者„„,„„并且„„等。在逻辑学中称做联结词,是逻辑常项。
日常生活语言交流中,虽然人人使用联结词,但语义是不规范的。甚至会出现歧义,使表达变得模糊不清。公务员考试中,所有联结词所表述的语义都是规范的,逻辑语义不容质疑。所以在阅读分析中,联结词是断定逻辑关系的重要直观依据。由联结词构成的语句是表达判断的复合命题。如: 前件 后件
如果提高生产率,那么就能实现目标。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
或者提高生产率,或者实现目标。提高生产率并且实现目标 „„
常简约成: 提高生产率就能实现目标 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提高生产率或实现目标。提高生产率也实现目标
分析上面命题,容易理解它们的语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逻辑性质也不同。因此,前后件之间的推理思路就不同。推理思路有规律,这些规律叫推理规则。
公务员考试中,发现有联结词出现(包括简约)的试题,就必须使用推理规则,这是重要考点。在这里,简单介绍如下必考的规则: 首先定义逻辑符号的语义(必须熟记):
1)大小写英文字母均可:A、B、p、q„指代相关事物; 2)逗号:,读:与。表达“并列”(与旧符号“∧”相同)3)右箭头:→ 读:则。表示“如果„那么” 4)对号:V 读:或。表达“或者„或者”
5)双箭头:=> 读:所以。是推出符号。(也可用“→”替代)6)负号:-读:非。表达否定。(与旧符号“¬”相同)1.充分条件推理规则: 句型:如果A,那么B。
符号:A → B(读A则B)
规则1:断定A,必然断定B。符号:A → B,A => B(分离规则)规则2:断定非B,必然断定非A。符号: A → B,-B =>-A(逆否规则)传递规则:A → B,B → C => A → C 2.必要条件推理: 句型:只有A,才B。符号:A←B(读A才B)规则:(从略)
必要条件规则容易与充分规则记混,我们介绍一个换位定理,可以把必要条件转换为充分条件句,只要记住充分规则就可以了。换位定理:
句型转换:只有B才A = 如果A则B。符 号: B ← A = A → B 3.排中律规则(相容析取)句型:或者A,或者B。
符号:A V B(读A或B)
规则1:否定A,必然断定B。符号:A V B,-A => B 规则2:否定B,必然断定A。符号:A V B,-B => A 这三类规则是重要考点,必须熟练掌握。请看试题。
试题1:
由于最近的市场变化,绿岛公司必须在以后两年的时间里提高10%的生产率,否则它就会破产。事实上,从绿岛公司的生产和经营结构来看,如果能提高10%的生产率,那么它就能实现提高20%的生产率的目标。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项陈述必然真?
A.如果绿岛公司不能达到提高20%的生产率的目标,它就会破产。B.在以后两年内,如果绿岛公司提高了20%的生产率,它就不会破产。
C.如果市场没有变化,绿岛公司就不需要提高生产率以防止破产。
D.在以后两年内,绿岛公司有可能提高10%的生产率,但不可能达到提高20%的目标。[解析] 1.文中出现联结词“如果„那么,否、则”等逻辑联结词,考核推理规则。这类试题叫做论证演绎。
2.文中命题及形式分析:
如果能提高10%的生产率,那么它就能实现提高20%的生产率的目标。这是充分条件命题,即:提高10% → 提高20%,逆否推理:-提高20% →-提高10% 传递推理:-提高20% →-提高10%,-提高10%→破产 =>-提高20% → 破产 结论是:不提高20%就破产。答案A。
3.解析中使用了充分条件逆否规则、传递规则。
面对这样简单的试题,如果熟悉规则,十几秒钟之内可以找到答案。如果不熟悉规则,可能要费些时间。但是,下面这样的试题不使用规则会有些麻烦。试题2:
一个热力站有个5个阀门控制对外蒸气。使用这些筏门必须遵守以下操作规则:(1)如果开启1号阀,那么必须同时打开2号阀并且关闭5号阀。(2)如果开启2号阀或者5号阀,则要关闭4号阀。(3)不能同时关闭3号阀和4号阀。
(4)现在要打开1号阀,同时要打开的阀门是()。A.2号阀和4 号阀。B.2号阀和3号阀。C.3号阀和5号阀。D.4号阀和5号阀。
[解析] 1.这样的试题,每个条件都是用联结词确定了逻辑关系,必须运用推理规 则解析。这类题叫做正则演绎推理。
2.整合条件,确认逻辑关系:(用符号表示,即简明又清晰,方便推理)1)1→(2,-5)(其中1表示开启1号阀,-5表示关闭5号阀)2)(2 V 5)→-4 3)-(-3,-4)
4)1(必须打开1号)演绎推理:
据条件1)4),用分离规则:1→(2,-5),1 => 2,-5(断定开2,关5)据断定(2,-5),结合条件2): =>-4(断定关4号)据断定-4,结合条件(3): => 3(断定开3号)累计断定项是:2,-5,-4,3 对照选项:答案B。即:同时要打开的阀门是2号阀和3号阀。试题3:
信任离不开互相尊重,信任是保持长期人际关系的基础,但是某些私人关系的维持,例如友谊,还需要有共同的爱好,长期的友谊离不开互相尊重和共同爱好的支持。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
A.在长期的人际关系中,相互尊重意味着信任。B.仅由信任和互相尊重支撑的友谊不会持续太久。C.建立在共同爱好基础上的友谊会比其他关系更持久。D.由互相尊重和共同爱好支撑的私人关系总会持续很久。[解析] 1.整合条件,确认逻辑关系。条件1:信任 → 互尊
条件2:(换位)信任 ← 长期 = 长期 → 信任 条件3:长期 → 互尊,同爱好
概括条件2和3:长期 →(信任,互尊,同爱好)
2.对照选项:B否定了“同爱好”这个后件,根据逆否规则,前件也被否定: B:仅由信任和互相尊重支持的私人关系不会太久。(-长期)
答案B。
这个试题的特征是:没有联结词出现,但根据上下文的语义,可以识别是什么条件的命题。这样的试题叫做隐含演绎推理,也叫隐含论证演绎。
(一)图形推理的技巧:
一,解答图形推理题时,第一步就是要仔细观察。对两套图形都要做细致的观察,观察的要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图形大小的变化,图形的旋转方向,图形的笔画,图形构成要素的增减,图形的组合顺序以及图形的叠加等等其他特殊的让大家意想不到的规律。
二,找出规律才是解题的关键。一些简单的题目,只立足于第一套图形即可直接找到规律,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图形推理,必须结合第二套图形分析比较,这样才能找出规律。三,根据规律选择正确的答案。在选择时一定要仔细,不要发生视觉错误。图形推理的解题方法:
一、方框内“#”字图形。一般是从行或列中寻找规律。当以中间图形为中心时,则顺(或逆)时针按一定的角度旋转,方能找出正确答案。有时还需要加个常数或者是扩大多少倍,方能找到正确答案。
二、单个图形分解后的图形。主要掌握在平面上移动,方向上有变化,即量变,不能出现质变。找出量变后正确的一幅图形,才是正确答案。
三、矩形内部图形的变化。从中找出规律,从而得出第4或第5(或更多)个图形的正确答案。
四、平面变立体图形。要找准相对面的关系才能找出正确答案。画下平面图后剪下来折叠成立体图形,与四个选项比较即很快找出正确答案。
五、左右上方两组图形。从左上方一组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右上方?处的图形来。
六、延续类图形的做题方法。主要是从上面几行的变化规律推导出?处一行来。
七、多列类图形主要从左面几列的规律推导出?处这一列来。
八、特殊类图形解题方法因题而异。
(二)寻找图形规律的时候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 图形大小的变化 图形旋转或移动及旋转方向上有无规律 3 图形相对称或相似 4 图形组合与叠加的变化 5 图形阴影部分的变化 图形构成元素数量递增或递减的变化 7 图形构成元素笔画的相同或增减的变化 8 图形构成元素移动方向的变化 9 图形构成元素组成或分解的变化 10 图形构成元素形状的变化 11 多个图形构成元素相同的部分
(三)图形推理形式题型: 一.规律推理类
(一)规律推理类(一幅图给出性质,多幅图给出规律)1类比推理类
观察:(组成元素完全相同,一个小方框加一个黑点)抽象:位置发生变化 推理:平移,翻转 2对比推理类
3坐标推理类(给出一个九宫格)
坐标推理的推理路线:横行(很少),竖列,S型,O型(中间全黑或全白),对角线 4空间重构类
平面组成型(肯定平移)折叠组合型
(二)规律推理类分为三类
数量类
(1)题目特点:各图组成元素凌乱(位置看不出,没有共同样式)
(2)数量类型:①点(交点),点一般有个割线 ②线(直线,笔画),线一般是直线和笔画
线包含笔画,包含一笔画问题;奇点(点引出奇数线)的个数为0或2的图形可以一笔画。如日,奇点数为2.③角,角是有曲直 ④面,(几个面)
⑤素(元素,包括个数和种类)
⑥数整个点线面素都选完了,就选局部,小圆圈的个数是0,1,2,3 如何分局部?
1要不分样式(比如上图小圆圈)
2要不分位置(上下左右里外),分位置数元素的个数和种类。
(3)数完数量,就看数量的规律:要么单调,要么对称,要么看规律,要么计算
九宫格的两项不可以构成数列,所以两数递推或三数叠加。下题就是三数叠加:
数量规律推理类总结: 第一步,图形化为数字: 点,线(笔画),角,面,素
整体不行,一笔画问题,分位置,分样式 第二步,数量确定规律
增加,减少,恒定,对称,奇偶,乱序,运算 位置类
(1)题目特点:各图元素组成基本相同,位置上变化明显(2)变化类型:平移,旋转,翻转。
旋转和翻转的区别:是否改变时针的方向(从长到短标时针方向)。
当做旋转和翻转的题目,要转化为箭头,更有利于做题。
九宫图中间空白或全黑,所以是O型推理路线
(3)位置规律推理类总结:
组成元素基本相同,位置平移,旋转,翻转(用箭头标时针方向或度数)样式类
(1)特点:各图元素组成相似,图形部分元素非实质性残缺
先看样式遍历(所有的样式再出现一次)
相似和凌乱的区别:凌乱是没有相同的样式,相似是有相同的样式。
样式不变,用样式遍历,显然缺两个椭圆和一个括号。(2)样式规律推理总结: 1样式种类不变时,样式遍历
2样式种类变化时,样式运算——加减同异。
记住一句话:先看样式遍历,再看加减同异
(三)规律类图形推理总结:
二.空间重构类
(一)解题方法 1平面组成(平面)
先看元素个数,保证不缺元素
第二考虑平面翻转时会发生的错误,所以数时针法(看哪个发生翻转)
2折叠图形(立体)
先看单面特征,先看特殊面,保证每个单面要存在
再看双面关系,如果两个面是相对关系,仅能看到一个面。,选择只有一个黑框的
看双面关系,如果两个面是相邻关系,是否还有有公共边
(二)空间重构类总结
(四)基本思路:看是否相加,相减,求同,留同存异,去同相加,相加再去同,一笔划问题,笔划数,线条数,旋转,黑白相间,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或者答案只有一个图可能通过旋转转成。视觉推理题(即给出四个图形推出第五个图形)偏向奇偶项,回到初始位置。注:5角星不是中心对称。
(五)特殊思路:
1.有阴影的图形 可能与面积有关,或者阴影在旋转,还有就是黑白相间。
第一组,1/2 1/4 1/4 第二组,1,1/2,(1/2 A)
两个阴影,里面逆时针转,外面顺时针转。
2. 交点、露头个数 一般都表现在相交露头的交点上
交点数为,3,3,3 第二组为3,3,(3)
交点数为,1,1,1 第二组为2,2,(2)但是,露头的交点还有其它情形。
此题露头数,1,3,5,7,9,11,(13 B),15,17
3.如果一组图形的每个元素有很多种,则可从以下思路,元素不同种类的个数,或者元素的个数。出现一堆乱七八遭的图形,要考虑此种可能。
第一组2,4,6种元素,第二组,1,3,(5)
种类,1,2,3,4(5)
元素个数为4,4,4 4,4,(4)4.包含的块数 / 分割的块数 出现一些乱七八遭的图形,或者出现明显的空间数,要考虑此种可能。
包含的块数,1,2,3,4,5,(6,B)
分割的块数为,3,3,3,3,3,(3,A)
5.特点是,大部分有两种不同元素,每个图形两种类个数各不相同。
圆形相当于两个方框,这样,全都是八个方框,选D 6.角个数 只要出现成角度图形都需要注意
3,4,5,6,(7)
7.直线/曲线出现时,有可能是,线条数。或者,都含曲线,都含直线,答案都不含直线,都不含曲线。
线条数是,3,3,3 4,4,4 8.当出现英文字母时,有可能是笔划数,有可能是是否直线/曲线问题,又或者是相隔一定数的字母。C S U , D B ? A.P B.O C.L D.R 析:C,S,U都是一笔,D,B,P都是两笔。
B,Q,P都含直线,曲线。A,V,L都只含直线。K,M,O D,F,? A.L B.H C,P D.Z 析:K,M相距2,O和M距2,D和F距2,F和H距2 A,E,I J,N,? A.G B.M C.T D.R
析:A,E,I是第1,5,9个字母,J,N,R是第10,14,18 9.明显的重心问题
重心变化,下,中,上 下,中,(上),选C 10.图形和汉字同时出现,可能是笔划数
笔划数为,1,2,3,2,(1)出现汉字,可是同包含
爱,仅,叉,圣,?A.天 B.神 C.受 D门 同包含“又” 11.图形有对称轴时,有可能是算数量
第一组对称轴数有,3,4,无数 都三条以上 第二组,5,4,(3条以上)
12.九宫格的和差关系,可能是考察行与行之间的关系。
第一行,等于第二行加第三行。
也可能是考察,一行求和后,再考察行与行之间的关系。
13.特殊:5,3,0,1,2,(4)遇到数量是这种类型的,可能是整体定序后是一个等差数列。慎用。
分析:观察所给出的左边的图形,出方框范围的线条有3,5,1,2,0,如果再加上4就构成了一个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选项C有4个出方框范围的线条,故选C。
14.数字九宫格这类九宫格经常把中间数化为两数相乘。
26=2*13=2*(7+8-2)10=2*5=2*(3+6-4)所求项为2*(9+2-3)=16
15.如果有明显的开口时,要考虑开口数。要注意这种题越来越多。
例:第一组是D A N 第二组是L S ? 选项:A.W B.C C.R D.Q 析:因为第一组开口数0,1,2 第二组开口数是1,2,3(A)
例题解析
<1>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左边一组中图形分别是上面小下面大(三角型),中间宽2头窄(圆),上面大下面小(倒三角型),所以第2组里也是一样的道理,满足上面大下面小要求的就是D选项 <2>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道题目我们将内切的也就是大圆内的小圆看为负,第一个图中相交的小圆也看为负,而外切的小圆看为正,然后第三个图形就是2个图形相抵消,所以左边图形最后就剩一个小圆和一个大圆,而右边的图就剩一个大圆,答案就是D <3>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左边图形规律分别是1条虚线和1条实线相交以及2条虚线和2条实线相交,右边的图形前2个图的规律是1条实线和1条虚线不相交,所以第3个图就是答案便是2条实线和2条虚线不相交
<4>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左边图形的第1个变为第2个规律是横着的2条线移动其中1条消失,第2个边到第3个规律是一样,竖着的2条线移动到中间并去掉其中一条,而横着的线也被去掉,这样右边的图形一样推,右边图1到图2是2条线都移动并都去掉1条,这样到第3个图也就是答案便是都去掉,答案就是B <5>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道题规律是2个图形重合的地方全部去掉,左边的图形先把2个图形合并就成为一个正方形里含个X,但这个X是由2个X合并的,所以并不是去掉X,而是去掉正方形里的整个内部,所以最后变成了一个正方形,右边图形也是把重合的整块都去掉,就是去掉长方形里的整块,所以就剩下了2个三角形,答案是C <6>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前4个图我们看到在正方形4个面,伸出来的线条是有规律的,分别是11,10,9,8条线伸出到正方形的外面,所以最后一个图对应应该是7条伸出来的线,大家去数数看,答案便是C <7>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个图形同样的部分去掉,所以右边的图相同的去掉后便是一个三角形,答案是C <8>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左边的图形是左右对称,有边的图形是以45度的角度的2边对称,所以答案只有C是这样对称的 <9>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规律是图形里的角的个数加上图形里点的个数都是8个,答案里只有D符合这个规律 <1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左边图中第三项向中间移动,可以得到第二项,再移动,得到第一项,右边图中两个对三角向中间移动,相交得第二项,继续移动得到B <11>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形全黑的对应双数的线条,图形不黑的对应单数的线条,所以答案就是A <12>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旧字的一竖向中间移动就成了甲字,旦字下的一横想上移动就成了目字,答案就是C <13>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左边的图形中,第一个图去掉右半部分后正好是第二个图,而第三个图正好是第一个图的右半部分与第二个图的上下结合(去掉重叠的边线)所以依照这个规律,答案选C <14>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笔画算:左边一组笔画分别是1,3,5成等差,右边的前2个笔画分别2,4,所以答案应该是6画的也应该是成等差
<15>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左边一组图形里,第三个图形是第一个和第二个图形相同的地方,所以,右边的图形取前两个的相同,答案就是D <16>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隔一个图后都是两个上下两端都有两条斜线的图形,依照这个思路,我们就可以的到答案是A <17>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第一至第四个图形是同一图形在平面内的不同位置旋转而得到的,而四个选项中只有D是这一图形在平面内的不同位置,其他图形在平面内是不同图形,或者说只有D图和原始图在平面内是相同的,答案是D 18>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四个图形都是可以一笔画完成的,答案是C 许多辅导书上给出的答案都是D,这是错误的 <19>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左边图形中图一和图三中心直线2端的2个图形都是不同的(即2个小圆),图二和图四的中心直线2端的2个图形都是相同的,由此可以断定第五个图形的圆外的2个图形一定在圆的中心直线两端,而且2个图形都不相同,所以答案是C <20>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左边一组中的3个图形分为3个部分(上中下),上部分的比较情况为第二个和第三个图形相同,中部三个图形都是相同的,下部第一和第二个图形是相同的,依据此规律推得答案是A <21>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左边图形中的多边形都有一条边双线,右边的图形中都有两条相邻的边双线,所以答案是C <22>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形为两个相同元素构成的复合,其实别想多了,右边的图形构成元素一样,要的就是形状的不同,所以答案是D <23>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英文字母顺序间隔一个,所以答案是D <24>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大家注意下子这种题型,其实没什么特殊的规律,就是看元素的相似,这题就是构成元素不变套内图形相似,所以答案是B <25>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0页的内容。教材分析:
儿童在生活里,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推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没有意识到这是推理的内容而已。有许多内容,与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基本上能推断出正确答案,但对推断的理由,在清晰、有条理的表达上需加强练习。例题的教学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着重强调用数学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难点:推理依据的叙述。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1,猜一猜
师:这里有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一朵花,谁能猜出这朵花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泛猜)盒子里的花儿的颜色是确定的,为什么你们会有那么多不同的答案?
……
师:好,老师给一个提示:红色和黄色。会是什么颜色呢?(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要想准确猜出球的颜色,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怎么办?(生:老师再要给我们一点提示。)
师:满足你的愿望,第二个提示:不是红色的。(大家马上猜出是黄色的)
2、猜球游戏:
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一个白色和一个黄色的乒乓球,现在把它们放到盒子里,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师:我摸出其中一个,你猜猜是什么颜色的球呢?(学生有的猜是白色的,有的猜是黄色的。)
师:猜得准吗?老师给你们一些提示吧:我摸出的不是黄球,那我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你是怎么猜的?(盒子里只有白球和黄球,老师摸到的不是黄球,那一定是白球。)
师:那盒子里面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呢?你是怎么猜的?(盒子里只有白球和黄球,老师摸出了白球,那剩下的一定是黄球。)(盒子里只有白球和黄球,老师摸出的不是黄球,那黄球一定在盒子里。)(出示)
3、小朋友们很聪明,根据老师的提示能准确地判断出球的颜色,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简单的推理。(板书:简单的推理)二、自主探索,领悟新知。
师:刚才我们玩的猜一猜,游戏,一开始,你们的意见一致吗? 板书:猜。你们又是根据什么去猜意见就一致了呢?(根据老师提供的有用信息)板书:合理信息----判断-----结论
1、猜两个物体:
(1)师:谁愿意和老师来玩玩?(出示数学书和语文书,找一名学生(黄婷婷)上台)。给你一本书,可不要让大家看见了。(师和生一人分一本书)。
师:你能不能像我刚才那样,给大家一点提示?(婷婷:我拿的不是数学书。)师:那么黄婷婷拿的是什么书?老师拿的又是什么书呢? 说说你是怎么猜的?是根据哪些信息知道结果的?……
师:你们太棒了!能够根据刚才这个同学的话排除数学书,确定语文书。刚才你们用的推理方法叫排除法。
师:现在你们想不想来玩一玩?好,两个人合作,取出小正方体,玩玩这个游戏。
(1、学生同桌互玩;
2、展示二组)
2、猜三个物体:
师:我们的游戏真好玩,吸引了小文、小华和小明,他们说要考考大家。请看他们出了什么题目?(出示题目)师:他们分别拿着什么书呢? 请你先动动脑筋,在练习纸上连一连。(生各自完成连线)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指名说)师小结:小文拿的是语文书,可以确定了,那么另外两个人拿的分别就是数学书和社会书了,就和刚才的题目一样了,用排除法去猜两种物体了。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课后练习)
1、破密码。(黑猫警长在帮助一件物品找失主,谁是失主呢?答案就在密码箱里,密码是由数字6和8组成的两位数,个位上不是8,你能告诉黑猫警长密码是什么吗?)
2、猜下数。(打开密码箱,可箱子里并没有直接告诉谁是失主,箱子里只有一封信,信上说,你要找的人是拍球下数最多的那个。你能帮助黑猫警长找到拍球下数最多的那个人吗?出示信息:人物:小红、小青、小明三人拍球的下数有30下、31下、35下。提示:小红说:我不是拍球最多的那个人。小青说:我拍了30下。)
3、游戏:戴帽子。
师:还想玩游戏吗?老师这里有三顶“帽子”,分别是红色、黄色和蓝色。先听清楚要求:请戴帽子的三个同学闭上眼睛,老师给你们戴上帽子,我说可以睁开时你们可以马上看旁边同学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说出自己帽子颜色的同学就是冠军。明白怎么玩了吗?(这个游戏大家都很喜欢,玩了三次)
四、知识应用。师:刚才同学们说得真好,推理过程表述得十分流畅。现在你们可以四人小组一起来玩一玩,拿出你们的学习用品,可以是三本书或三枝不同的颜色笔等等,请小组的同学猜一猜,可以轮着来玩,轮着猜。看哪个小组玩得最好。(1)小组自主出题。(2)四人小组表演, 多棒的四人小组啊!了不起!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请其他的四人小组展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上到这已经接近尾声了,今天老师遇到一件很难的事情,能不能得到你们的帮助啊?
1、本节课用学生喜欢的、擅长的猜密码引入。低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永远是充满了兴趣。通过猜密码的游戏,由开始没有任何的提示引导学生了解要想猜对,必须要有提示。体验因为所给提示不同,所猜得结果也不一样。调动起学生猜的兴趣和激情,初步感知推理的意义。
2、帮助学生建立多种推理模式。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借助于语言的表述,教师引导他们借助连线法、表格法来推理,简化了推理的过程。
3、在推理的过程中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我想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简单推理的能力。简单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提示,清晰表述自己在推理过程中的想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想得清,才能说得明。因此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的时候,让学生多说,完整的说。然后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推理的过程。
简单的推理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在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中对“含有两个条件的推理”有个清晰的建构之后,教师巧妙地引出“含有三个条件的推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自然迁移,有效地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另外,本节课体现了“化繁为简”的优化策略,并有意识地渗透了“列表法”进行排除推理,使得整节课的思维训练达到了一定的深度;接着,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概括了推理的一般方法,使得学生的思维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总之,本节课在一系列的观察、猜测、推理过程中,促使学生把零散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行不断地积累与重建,从而获得了简单推理的思想。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己。练习是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在练习巩固环节,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巧妙地设计了“三个事件”练习,夹练夹趣,不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训练了学生全面思考的思维,而且有针对性地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的突破,思维难度拾级而上,思维训练层层深入。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让学生体会从简单推理这一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
选调生图形推理技巧:我们应当数什么?(第一期)
图形推理是整个判断推理模块的重点,也是我们在考试中首先会遇到的题目。因此,图形推理做题是否顺畅,关系到了在考试中整个判断推理模块的答题的心态,因此说,图形推理在考试当中很重要。如此重要的图形推理,其中一个重要的考察部分便是对于图形数量的考察。大家都知道当图形元素混乱或者有着明显的数量关系时去数数,那么,到底在考试时应当数什么呢?我们下面一一阐述:
通过华 图教育多年的教学研究,我们将图形数量的考察归结为对于图形点、线、角、面、素的考察。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点。
点
在图形中,点一般是不是孤立存在的,点一般以交点、顶点等方式出现。因此,对于点的考察也一般从对顶点、交点的数量进行考察。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对于图形中线段两端的端点一般是不参与考察的,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般不将端点数进去。在考试中,对于端点的考察一般是以下面这种考察模式出现的:
在这种题型中,对于点的考察是在数端点,即超出图形方框的线头的数量。对于端点的考察一般是这种形式,所以,华 图教育提醒各位考生,在考试当中莫要轻易数端点。
考试当中,在点的特征在试题当中体现的是比较明显的,当我们在看到图形时,只要我们断定是要去数数的,那么看到图形我们几乎就可以断定是要去数点了,这个对于考生来说可谓是一种福音。例如我们下面这道题目:
看到这个题目,很显然图形元素混乱,我们应当去数数,那么我们看到了题目当中线条纠结,多次重合相交,形成了众多的交点,那么我们便可以直接下手去数数那些交点。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于是答案便出来了,这组图形交点数分别是:7、6、5、4、3,我们应当选择有2个交点的图形,因此,答案应当为B。这便是在考试中对于点的普遍考查形式,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希望各位考生在备考之时有所强化,在考试当中有所注意。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随着这几年图形推理考题的日趋成熟,图形推理中数量类的考题也日趋增多,其中数量类中的“点”的考察,已完全超越我们对已有点题型的认知,接下来把近几年中关于点的考察类型做一个分析,以备考生备考之需。经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sc.huatu.com)研究发现,近年来点的题型发生了三种演变。
第一类,单纯的关心点的数量。此类考题是点题型考察的初衷,题干中点的数量有明显的变化,同时选项中也有明显的数量变化。
【例题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左边四个图形一致性规律的选项()
A B C D
【答案】B
【解析】此题中有明显的点的数量变化,依据“先明显”的做题规则,先数黑点的数量,分别是第一组2、4、6;第二组4、6、?,第一组呈现明显的等差数列的规律,第二组应延续这一规律,故应选择黑点8个的图形。答案为B。
【例题2】联考-行测-2012-69
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B C D
【答案】B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交点数量问题,第一幅图中交点的个数为1,第二幅图中交点的个数为2,第三幅图中交点的个数为3,第四幅图的交点数为4,所以选项应为有5个交点的图形,所以此题选择B选项。
第二类:不仅考察点的数量,重在观察点的位置。这是对点题型的一次革新。这类题型往往只看点的数量是无法解出答案,出题者恰恰利用这一点,给考生设置陷阱,但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却往往很简单,即关注点的位置即可。
【例题3】国家-行测-2006-51
【答案】A
【解析】 本题属于数量类。第一行点的数量是4、3、2,第二行点的数量是5、4、3,第三行延续这一规律,问号处应选择4个点。但观察答案可知四个选项均是4个 点。进一步观察可知,每1行图中的每个图的第一行点从左到右依次递减1个黑点,即不仅重视点的数量减少,还要观察点的位置,所以选择A选项。
【例题4】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也比较难一些,因为图形和黑点之间没有很明显的规律。运用求同法仔细观察发现在左边的五个图形中,小黑点都处在相应情形下的最低重心位置。按照这个规律,正确答案是B。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例题5】国家-行测-2012-86
【答案】B
【解析】这是2010年之后出现的图形分组题型,此题中有明显的点,但显然数点的数量是不行的,但仔细观察可知题干中的点位于各个图形中的位置是不一样的,图1、3、4中的点位于图形的左侧;图2、5、6中的点位于图形的右侧。故答案选B。
第三类,点、线位置的考察。公务员考试点题型考了那么多年,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围绕点的数量、位置、特性进行考察,进而演化出点与线的交叉考察方式,综合难度进一步加强。
【例题6】国家-行测-2011-88
A.①③⑥,②④⑤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⑤⑥,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题干中图形都有两个小黑点,两个黑点的连线,有些与阴影线条重合,有些与阴影线条平行,根据此规律,所以选择C选项。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四川选调生考试行测内容涉及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
[行测图形推理题]
5.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6.下列选项中,符合所给图形的变化规律的是:()。
【参考解析】 1.【答案】B 解析:第一个图形中的最左边的长方形依次向右平移一格,得到后面的图形,故选B。
2.【答案】C 解析:封闭区域数依次为2、3、4、(5),故选C。3.【答案】B 解析:B项两个箭头都与左边左下方的箭头方向一致,不可能由左边右上方图形通过旋转得到。
4.【答案】C 解析:每组后两个图形叠加得到第一个图形,选择C。5.【答案】C 解析:第一组图形的直角数依次为1、2、3;第二组图形的直角数依次为4、5、(6),故选C。
6.【答案】B 解析:每组图形均共有6种箭头,且每个箭头出现两次,每两个图形间有且
江西三支一扶考试行测备考:图形推理汉字题考查重点总结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图形推理的某些题目里会包含汉字,这类题型看似容易,实则难解。因此,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梳理一下若在图形推理中出现了汉字考生应从哪些知识点进行思考。
一、汉字题常考考点
汉字主要考查笔画数、封闭区域数、部分数、结构(上下、左右、包围、半包围)、有相同部分、汉字叠加。
1.笔画数:考查汉字的由几笔构成的。像“凹”、“凸”这两个汉字都是由五笔画构成,若题干中前两个图形是这样构成的:乙、了、孑,这个题目可能就考查汉字的笔画数,前三个图形的笔画数依次为1、2、3,只要从选项中选择4笔画构成的图形即可。
2.封闭区域数(封闭空间):图形中由封闭线条围成的一个个空白,封闭区域内部任何一点与区域外任何一点的连线都和区域边界相交。由于考试所用纸张基本上都是白底黑字,大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只要是白色的封闭区域就是就是封闭空间。
在这里考生必须注意一点:一定要以图形给的汉字为准,不要看见一个汉字自己主观臆断或根据自己平时的书写习惯来进行判断汉字的封闭空间数。举例来说“回”,“图”就分别有2个和4个封闭空间。
3.部分数:一个图形中没有公共点的图形元素称为这个图形独立的部分。简单理解为黑色的连着一起的就是一部分。举例来说“落”依照题目中给你的图形就为5部分构成;这个太极图就由2部分构成和2个封闭区域。
4.结构:主要考查汉字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包围结构。
5.有相同的部分:考查所组成图形汉字的共性,可能都还有“草字头”、“三点水”等或是考查汉字的对称性是轴对称还是中间对称。举例来说:汉字“由”可以看成轴对称图形;汉字“互”可以看成中心对称图形。
6.叠加:在汉字中可能考查两个汉字通过简单叠加、去同存异、去异存同而得到新的汉字。举例来说“运、动、边”我们就可以看成前两个图形去同存异得到第三个图形,那后面的图形就依照此类规律得出选项即可。
二、真题示例
前面讲解了汉字的常考点,接下来结合几道真题将这一题型巩固一下:
例1.答案:B
江西分校
中公解析:此题考查汉字的封闭空间数按照图形的顺序封闭空间依次为2、3、4、5因此所填项应为6个封闭空间,因此答案选B。
例2.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⑥,②③④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④⑥,②③⑤
答案:C
中公解析:看到汉字和字母可以从部分、封闭空间等考察,此题考察的是部分数,①②④三个图形都是由一部分构成的,③⑤⑥三个图形都是由多部分构成,因此应为C选项。
例3.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①③⑤,②④⑥
答案:C
中公解析:此题考查中心对称和轴对称图形。①③⑥是中心对称图形,②④⑤是轴对称图形,因此答案选C。
【公务员图形推理简单】推荐阅读:
公务员图形判断推理题09-06
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11-30
公务员考试科学推理题12-31
公务员练习题类比推理02-21
从公务员考评到公务员绩效管理06-29
公务员面试热点:公务员聘任制10-16
公务员会公务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9-23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公务员法习题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