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度工作总结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度工作总结(精选10篇)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1

我市开展省际劳务对接活动。为进一步深化“两帮两促”活动,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6月1日-8日,市人社局纪检组长毕研伟、副局长杨火旺、陈黎明分组带领市就业中心和龙海、云霄、诏安、东山、华安、长泰等6个县(市)人社局领导赴云南省、贵州省、河南省、湖南省开展省际劳务对接活动。本次劳务协作活动主要考察了云南省XX市、XX市,贵州省XX市、州,河南省XX市、湖南省XX市人等地人力资源市场,并将我市6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1941个优质岗位信息在当地人力资源市场电子屏滚动发布,并现场发放了20xx多册岗位信息。开展劳务协作期间,我市人社局与云南省XX市、贵州省州、河南省XX市、湖南省XX市等地人社局、院校签订了7份劳务合作框架协议书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合作协议书;我市6个县(市)人社局与河南省XX市、湖南省XX市所辖县(市、区)人社局签订了12份劳务合作框架协议书。

通过本次劳务协作,我市进一步拓展了外省劳务输入基地,与劳务合作基地达成紧密劳务合作意向,为更好引进外省人力资源弥补我市企业招工难打下坚定基础。截止目前,我市共与11个省(区)40多个市(州)、县(市、区)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市就业培训科 市就业培训中心)

XX县开展紧缺工种培训。近日,XX县首届紧缺工种培训班在福建平和兴发机械有限公司举行开班仪式。该公司50名员工将进行为期4个月的职业培训,包括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还将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经鉴定合格后,将颁发钳工职业技能证书。为缓解该县工业部分技术工种人才紧缺的问题,XX县人社局深入企业调研,根据企业生产紧缺技术岗位的需求情况,针对重点企业紧缺技术工种免费培训技术工人,开展“送培训进企业”活动,包括钳工、焊工等。培训期间,将免员工的课本费、材料费和证书费,最大程度满足提升企业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XX县人社局)

市就业培训中心迎接省级文明窗口检查验收。6月14日,市文明办到该中心进行省级文明窗口创建活动验收。检查组成员对该中心的宣传教育、便民服务设施、内外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逐项检查创建资料,验收文明窗口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检查组对该中心的创建活动给予了肯定。(市就业培训中心)

XX县开展中级技师鉴定。近日,无线电装接工中级鉴定认证在平和技工学校举行,来自XX市中大通讯器材有限公司的46名技术工人参加了认证考试,通过率达97.8%。通过考试认证将获得国家中级无线电装接工的证书。(XX县人社局 赖淑荣)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2

以强化领导为保证,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局党组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 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特别是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狠抓了机关学习制度的落实, 强化政治理论、法律法规、政策业务知识学习。举办专题讲座、辅导16次, 组织观看廉政教育电教片9次, 不断把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深入。

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建立了一把手亲自抓、各位副局长分线抓、各科室具体抓的工作机制, 明确分工, 落实责任, 谁主管, 谁负责。在平时工作时, 做到“五心”, 即:接待群众热心, 解答群众咨询细心, 听取群众反映耐心, 对群众疾苦关心, 为群众办事诚心。2009年以来, 接待来访群众2400多人次, 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156个, 受到了职工群众的好评。

三是工作到位。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每年有安排, 有重点, 有布置, 有检查, 有落实。1、2月份重点对干部职工进行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教育, 3月份为文明服务月, 4月份举办各种文体活动, 5月份开展“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主题实践活动, 6月份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 7月份重点开展文明执法、文明服务月活动, 8月份侧重法制教育, 9月份开展优质服务窗口评比活动, 10、11月份开展爱岗敬业教育, 12月份总结评比。对这些活动, 逐一抓好落实, 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声有色。

以活动为载体, 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组织各科室对照标准, 深入查找在服务态度、服务作风、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制定具体措施, 认真进行整改。通过这一活动开展, 机关作风有了进一步转变, 为企业、为职工群众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组织相关科室到用人单位现场办公, 帮助建立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 指导用人单位规范合同管理, 2009年以来劳动合同鉴证13773份, 为211家企业建立集体合同集体协商制度。

二是大力开展了以“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题实践活动。局领导带头走访下岗失业人员, 与弱势群体人员交朋友, 全局累计走访各类人员860人, 征求就业再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称评定、职业培训和行政执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36条, 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3个。

三是认真开展了文明执法、文明服务月活动。每年都集中开展文明执法, 文明服务月活动, 围绕严格依法行政、优质高效服务、办事公开透明、工作作风优良, 组织各科室开展自查自纠, 完善执法服务措施, 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的意识, 提高了执法与服务水平。

四是及时开展文体活动、知识竞赛和评优活动。每年都举办职工文艺联欢会和乒乓球、象棋等形式多样文体活动, 既活跃了职工的文化生活, 又促进了文明风气的形成。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廉政知识答题活动;结合庆“七一”, 积极开展评选优秀共产党员活动, 树为典型, 大张旗鼓进行表彰, 弘扬正气, 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文明向上, 使机关形成比学习、比干劲、比贡献、比先进的良好氛围。

五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对照优秀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的要求, 边学习, 边讨论, 边检查, 定措施, 搞整改, 规范自身言行。特别是围绕“服务人民”开展实践活动, 广大干部职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积极为职工群众解决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问题。

以搞好服务为主线, 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服务主动热情。群众来机关办事, 不仅使用文明用语, 还主动为群众着想, 延伸服务。二是服务措施不断完善。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对下岗失业人员, 实行“五免两承诺”服务, 即免费信息咨询、免费求职登记、免费职业介绍、免费就业指导、免费职业培训和无虚假信息、无欺诈行为。三是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我们公开办事依据、办理条件、办事程序、办事时限, 既方便了群众, 增加办事透明度, 又提高了服务效率。2009年以来, 查处群众投诉举报案件532起, 公正及时为职工群众解决劳动争议425起。

以办好实事为根本, 将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全局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人力社保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千方百计为企业、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

一是积极帮扶再就业, 加大了再就业援助力度。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23595个, 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023人。推动组建13家公益性公司, 通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累计安置1984人。扶持创办劳服企业、服务型企业、商贸企业、再就业基地28家, 从业人员累计达1289人。

二是千方百计地为企业、为群众排忧解难。对企业改制分流人员、破产企业失业人员及时进行登记, 为其申领失业保险, 两年来, 累计为失业职工发放了失业保险金1783.9万元, 保障了其基本生活。办理病特退684名, 既减轻了企业负担, 也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3

一、劳动就业

2015年末全区就业人员2820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2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198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53万人。全区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50.6%;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18.2%;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1.2%。

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4.6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8.7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2.4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18.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2%。全年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65.69万人次。全年全区共帮助1079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1人就业。组织595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的工作。

[单位: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率][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据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抽样调查推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5年广西农民工总量达到1225万人,比2014年增加14万人,增长1.2%,增幅比2014年下降2.8个百分点。2015年广西外出农民工(离开本乡镇)人数924万人,本地农民工(本乡镇内)301万人。目前,广西农民工队伍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工就近就业趋势明显。

全区建立了省、市、县四级上下贯通、职责清晰的市场管理工作体系,实现了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统筹管理。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整合基本到位,市、县两级因地制宜,设立了综合性服务机构或专门性服务机构,区县一级64.3%的机构已经整合或计划年内整合设立综合性服务机构。截至2015年底,全区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352家。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年共为13.61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不断拓展人力资源服务领域,丰富了服务内容,提升了服务水平。

二、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15年五项社会保险(不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697.92亿元,比2014年增长89.68亿元,增长率为14.74%。基金支出合计636.5亿元,比2014年增长80.33亿元,增长率为14.44%。

(一)养老保险

2015年末全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76.63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19.0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89.7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86.87万人,分别比2014年末增加12.45万人和6.59万人。2015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民工人数为19.42万人,比2014年减少0.76万人。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提高,且全部按时足额发放。2015年全区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2035元,比2014年增加166元;其中参保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2026元,比2014年增加170元。

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

2015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478.96亿元,比2014年增长15.76%,其中征缴收入334.13亿元,比2014年增长10.97%。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15.95亿元,其中中央转移支付资金104.38亿元,地方财政11.57亿元。2015年基金总支出470.72亿元,比2014年增长14.15%。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56.28亿元。

2015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41.51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20.53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558.38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28.04万人。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7.61亿元,比2014年增加42.36%。其中个人缴费13.15亿元,比2014年增长7.08%。基金支出66.41亿元,比2014年增长35.12%。基金累计结存88.89亿元。

(二)医疗保险

2015年末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077.59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10.24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05.49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22.87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72.1万人,比2014年末减少12.63万人。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中,参保职工356.72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48.76万人,分别比2014年末增加17.89万人和4.97万人。2015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2.5万人,比2014年末减少1.16万人。

2015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171.75亿元,支出142.79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15.83%和13.42%。2015年末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39.13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48.38亿元,基金支出127.73亿元,基金累计结存195.76亿元,其中统筹基金累计结存89.27亿元,个人账户基金累计结存105.9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3.37元,基金支出15.05亿元,基金累计结存43.37亿元。

nlc202309090050

(三)失业保险

2015年末全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73.18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14.2万人。其中,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9.98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0.62万人。2015年末,全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6.19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 0.12万人,全区失业人员月人均领取失业保险金972元。全年共为12.7万人发放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比2014年增加0.6万人。全年共为538名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支付了一次性生活补助。

2015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8.88亿元,比2014年减少5.47%,支出12.78亿元,比2014年增长39.22%。2015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26.48亿元。

(四)工伤保险

2015年末,全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360.48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22.26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51.35万人,比2014年末减少1.43万人。全年认定(视同)工伤10584人,比2014年减少638人;全年评定伤残等级人数为3700人,比2014年增加213人。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为19040人,比2014年增加1211人。

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9.31亿元,支出4.74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11.1%和7.97%。2015年末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9.40亿元,其中储备金结余2.52亿元

(五)生育保险

2015年末全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307.86万人,比2014年末增加27.61万人。全年共有9.56万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险待遇,比2014年增加0.92万人次。

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9.03亿元,支出5.48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24.72%和26.85%。2015年末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7.56亿元。

三、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截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143万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约15万人;在高层次人才方面,广西现有两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91名,自治区特聘专家92名,自治区十百千工程人选528名;在人才平台方面,共设立国家博士后“两站”65个(其中博士后流动站21个,博士后工作站44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1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56个、自治区级专家服务基地14个、自治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2个,留学人员创业园4个;2015年博士后“两站”招收博士后人员97人,截止到2015年年底全区累计招收博士后人员470人。

2015年,推进实施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承办实施10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层示范项目。在国家级示范项目带动下,100多名区内外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各类服务活动,与基层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培训指导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惠及基层农户。2015年,全区52多万人报名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21.6万人取得资格证书。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继续推进,2015年举办15期高级研修班(其中国家级高级研修班4期,自治区级高级研修班11期),培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800余人次,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和岗位培训1200余人次。2015年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家,新建自治区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家,总数已达7家。面向市、县(市、区)专业技术骨干开展“专才岗位培训”活动深入实施,全年举办9期“专才岗位培训班”,共为基层培养专业技术骨干800余人。

2015年末全区共有技工院校48所,其中招生的技工学校38所,在校学生10.97万人。全年技工院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9.63万人次。年末全区共有就业训练中心34所,民办培训机构336所。全年共组织各类职业培训34.36万人次,其中:就业技能培训26.98万人次,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64万人次,创业培训4.73万人次。全年各类职业培训中农民工培训24.58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培训3.6万人次,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培训0.92万人次。

2015年共有444099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比2014年增长1.63%;381632人取得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比2014年增长3.69%。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40969人。

四、公共人事管理

履行公共人事管理职能,进一步健全公务员管理法规制度,公开遴选公务员制度进一步完善,推进人事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截至2015年底,广西共有公务员20.8万人,参公人员7.3万人。圆满完成了公务员录用考试任务,组织了全区四级联考、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招考等考试,共录用公务员(参公人员)0.96万人。继续做好区直单位公开遴选公务员。举办了2014年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全员培训、网络培训和专题培训等各类培训,参训人员47.8万人次。深入推进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工作。高效实施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工作,晋升符合条件的公务员41180人,这项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得到了国家公务员局的肯定。

全区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推行基本实现全覆盖,工作人员聘用合同签订率为93.4%;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基本实现制度入轨,岗位设置完成率超过90%。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推行率实现全覆盖,设区市以下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继续推行统一笔试。完成区直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司勤人员分流工作。根据国务院统一安排,在全区开展了“吃空饷”集中清理整治工作。配合推进教育、卫生领域改革,探索公开招聘、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等方面的人事管理新机制。

广西2015年安置军队转业干部821名,其中计划分配军转干部414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407名。

nlc202309090050

五、工资分配

2015年广西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2982元,与2014年的45424元相比,增加了7558元,同比名义增长16.6%。其中,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4983元,同比名义增长17.4%。扣除物价因素,2015年广西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14.9%。

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提高基层公务员津贴补贴水平,缩小不同政府层级、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并同步统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持续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进一步规范。扎实开展公务员工资调查和工资统计等基础性工作。

六、劳动关系与劳动者权益维护

2015年末,全区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26%,签订劳动合同人数为244.42万人。

截至2015年底,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的当期有效集体合同30471份,覆盖企业99423户,涉及职工300.22万人,已建工会企业数为115054个,集体合同签订率为86.41%。

截至2015年末,经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批且在有效期内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企业629户,涉及职工19.29万人。

2015年,全区共处理劳动人事调解仲裁案件19588件,同比上升23.64%;涉及人数23877人,同比上升23.66%;涉案金额4.3亿多元。其中:案外调解3611件;仲裁立案受理15977件,与2014年同期相比上升36.33%,涉及人数同比上升45.62%。仲裁立案受理当期结案15930件,结案率96.72%。

2015年,广西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主动检查用人单位9.99万户次,涉及劳动者235万人次。书面审查用人单位4.32万户次,涉及劳动者248.12万人次。全年共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13342件(其中经调解简易程序结案5525件,经立案调查结案7817件)。通过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共为14.14万劳动者追讨工资等待遇14.55亿元,其中为13.18万名农民工追讨工资等待遇14.05亿元。共责令用人单位与10.00万人补签劳动合同,督促1440户用人单位办理社保登记,督促1926户用人单位为3.36万人补缴社保费0.99亿元。

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广西人社立法工作取得新突破。为推进和规范广西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2015年5月27日,第十二届广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十二届第35号),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人社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和行政诉讼工作取得新进展。自治区人社厅率先在自治区级行政机关设立行政复议听证庭,对重大复杂疑难案件通过听证形式进行审理,客观、公正、及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2015年全区人社系统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24件、被复议案件274件、行政应诉案件319件。其中,本厅处理行政复议案件146件、被复议案件9件、行政应诉案件23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妥善处理,化解了社会矛盾,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普法工作取得新成果。一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执法资格和普法考试等形式,进一步促进了全区人社系统干部职工学法用法。二是按照“法律六进”的工作要求,抓好社会普法宣传工作,增强了用人单位和职工群众遵守人社法律的意识。

八、基础建设

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2015年新增10个县、35个乡镇(街道)开展国家级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新增107个乡镇(街道)开展自治区级新型乡镇(街道)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2010年启动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工作以来,全区共支持62个县、645个乡镇(街道)开展建设。服务设施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条件,提高了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和办事效率。

截至2015年底,全区社会保障卡累计持卡人数达到1232.68万人,实现了全区15个统筹地区全覆盖,地域覆盖面达到100%。发放人群包括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保参保人员。全区使用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在广西119个县(市、区)共1453个乡镇(街道)上线应用,网络联通率达100%。自治区市本级及14个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12333电话咨询服务已全部开通。

注:1.本公报中有关数据为正式年报数据,与《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部分数据有所不同。

2.本公报中失业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的数据取自基金决算报表。

3.全区就业人员和分三次产业人员数据和年平均工资有关数据来源于自治区统计局。

4.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增量及增长率根据四舍五入前数据计算。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4

一、围绕有效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立足实际,着眼发展,科学确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思路和目标1、2010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深入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更好实施“人才强市”、“旅游立市”战略,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优化整合人事人才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职能为契机,大力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为实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目标提供可靠有力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支持。

2、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扣一个中心(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握两条主线(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突出三个重点(就业、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四大突破(信息化建设、大学生参保、社会化管理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打造五个亮点(做大做强商贸创业基地、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着力打造家庭服务业培训品牌、创新开展人才智力引进、稳妥实施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贯穿“六个理念”(人才资本理念、广惠民生理念、依法行政理念、团结协作理念、公平正义理念、廉洁高效理念),不断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科技创新的促进点、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点。

3、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扎实的工作,在就业方面,努力创造城乡劳动者就业机会均等、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就业环境更加宽松、就业保障更加健全、就业岗位更加稳定的良好局面;在社会保障方面,基本形成覆盖范围广泛、手续衔接顺畅、制度配套完备、资金运行安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逐步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在人才开发方面,努力形成机制领先、环境优化、功能完备、协调发展和富有竞争力的区域化人才开发格局;在劳动关系方面,逐步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在自身建设方面,全面打造一支素质一流、工作一流、作风一流、形象一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干部队伍。

二、围绕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政策,提升效能,全面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4、有效落实就业政策。紧紧围绕旅游立市战略和创业型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现行就业政策落实,充实和细化政策项目,完善操作方法,重点在各项就业补贴政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业促就业政策上下功夫,实现量与质的提升。继续强化对困难企业的政策援助,实现稳定岗位向增加岗位的转变。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完善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5、积极开发就业岗位。积极探索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挖掘新的就业增长点,推动就业总量不断增加,就业结构不断改善,全年新增就业4.5万人。继续强化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与增加就业联动机制建设,把增加就业岗位作为经济发展优先目标,调整存量、扩大增量。不断加强与就业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工作落实。积极培育农村劳务输出经纪人、带头人,鼓励发展劳务中介组织,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搞好跨地区劳务协作。年内力争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4.5万人次,其中劳务输出2.6万人。

6、大力开展特别职业培训。推进 “特别职业培训计划” 的组织实施,统筹做好困难企业职工在岗培训、返乡农民技能提升培训、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技能培训。围绕“旅游立市”产业规划和链条,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和家庭服务业就业,重点在“月嫂”、“家庭护理”、“保洁”等岗位上下功夫,努力扶持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家庭服务企业。年内力争实现“旅游就业”新增10000人、树立家庭服务业典型100名。

7、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三类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抓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的协调和服务工作,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办公平台建设,对未就业毕业生实行实名管理和动态监测。继续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完善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认真做好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做好失业登记、职业介绍、就业创业培训和就业见习等,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再就业,年内力争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8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4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继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困难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就业专项服务活动,为就业困难人员搭建平台。

8、全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创业促就业工程,实现创业人数大幅增加。全面开展小额担保贷款、项目推介、税费减免、创业培训等创业服务,加大对创业项目征集、开业指导以及后续服务的扶持力度,年内新增小额贷款5000万元。加快推进就业再就业创业基地建设,年内安排不少于2300人在基地创业、就业。积极扶持高校毕业

生从事网络创业,年内力争扶持100名网络创业员。鼓励引导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年内力争实现农民工返乡创业200人以上。

9、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结合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人力资源市场条例》,谋划起草我市《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办法》,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原则,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强化市场服务功能,拓展市场服务领域。在做好多形式专场招聘活动的同时,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网络建设,全面开展网上求职登记、招聘、信息发布、查询业务。加强职业中介机构和市场运行监测,制定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三、围绕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广惠民生,服务群众,有序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0、继续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截至2010年底,全市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人数力争分别达到39.97万人、10.835万人、51.5万人、30.1万人、30万人和29万人。认真做好五七工、家属工和“城中村”居民参保及保险关系转移等各项政策。搞好调研,为上级解决城镇居民参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临时工补缴等问题提供依据,力争实现制度内基本养老保险的全覆盖。

11、认真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积极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搞好测算,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调整并足额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认真做好符合条件失业人员接收登记、待遇审核工作,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和其他补助金。保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按规定支付与结算。

12、全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街道(乡镇)和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建设,确保人员、经费、服务配备到位。不断加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费的征收力度,尽快将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继续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防范冒领养老金行为发生。

13、进一步完善医疗和生育保险制度。遵循“五统一”原则,研究制定和扎实推进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认真实施城镇职工门诊统筹,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在解决城镇居民四种门诊大病的基础上,探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进一步降低参保居民个人负担。积极推进在校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启动与北京、天津定点医疗机构网上结算,方便异地就医。进一步扩大参保覆盖面,加大基金征缴力度,强化“两定”机构管理和服务,确保基金安全运行。继续做好生育保险及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工作,为生育女工和离休干部提供更快捷方便的医保服务。

14、积极做好工伤保险及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以落实“平安计划”二期为抓手,不断推进企业参保扩面,尽可能地将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加快解决各县“老工伤”问题,努力将其纳入统筹,落实相关待遇。积极做好工伤预防省级试点和工伤康复工作,科学测算工伤预防费提取比例,积极探索职业康复标准,规范管理。做好机关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参保试点和“小工伤”试点工作,提出开展试点的指导意见。研究谋划工伤补充保险办法,加大企业工伤事故预防和督导。认真做好职工因病提前退休鉴定工作,不断完善职工病退鉴定制度。健全劳动能力鉴定监督管理,大力推行专家组鉴定、工作人员审查、负责人审定的“三层制衡、相互监督”管理模式。

15、继续做好失业保险工作。进一步加大援企稳岗工作力度,按照政策规定,做好困难企业的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就业联动机制作用,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服务活动,用足用好“两项补贴”。积极推进失业人员管理服务向乡镇、街道、社区延伸,在全省率先实行失业保险网上申报制度。

16、认真搞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以青龙、抚宁两个试点县为基础,认真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强试点工作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适时扩大试点范围,探索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制。按照上级部署,积极稳妥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完善相关政策,提高服务水平。

17、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检查。完善基金管理流程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控运行情况评价体系,实现对各项业务、各个环节的全程监控。定期开展社保基金监督检查,堵塞漏洞,规范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平稳运行。

四、围绕建立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优化管理,锐意创新,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18、不断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以市公务员局组建为契机,健全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优化公务员职务任用、平时考核、选拔录用、激励约束机制。下大力加强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队伍的管理,不断提高公务员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水平。在抓好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的同时,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等专门业务培训。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活动,全面提升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考核办法,积极社会评价和网上考核,强化考核结果使用。以机构改革人员定编定岗为契机,对公务员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更新维护。筹备召开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

19、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省厅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指导事业单位设置管理人员岗位。结合岗位设置情况,大力推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切实抓好聘用合同签订和聘后管理,随时解决聘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坚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把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口关”。扎实做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证书审验工作,组织开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法》培训。

20、不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认真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大力抓好评委会建设,严格评审资料审查,以“规范全市中小学教师申报职称所需奖励”和“修改完善中小学教师综合测评办法”为突破口,制发中小学教师奖励目录,进一步量化评分标准,规范评审行为,确保评审公平合理。积极稳妥推进专业技术岗位设置聘用工作,合理调整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严格按规定实施聘用。扎实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进一步完善考试预案,强化人力资源、公安、无线电协调联动机制,落实考试安全责任制,组织好2010年各项职称考试。认真做好职称证书普查登记和信息发布,建立证书信息库。

21、不断深化军转安置制度改革。进一步修订完善《××*市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安置暂行办法》,拓宽安置渠道,改进安置方式,规范安置程序。创新和改进军转干部培训方式,扎实开展军转干部培训工作。认真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在做好退役金发放、医疗保险等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社区化管理服务的新路子。积极探讨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适应性、个性化培训方式方法,提高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能力。耐心接待企业军转干部来信来访,搞好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认真落实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政策,确保企业军转干部总体稳定。不断加大军转工作宣传力度,营造军转工作良好环境。

22、不断深化工资制度改革。稳妥开展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不断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继续发布工资指导线、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加快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促进普通职工工资收入合理增长。按时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转正定级、提职、聘任、调动、退休、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等工资调整事项审批。

五、围绕有序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凝聚力量,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3、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编制发布我市2010年紧缺急需人才目录,尤其针对“旅游立市”所需人才,搞好规划、摸底,年内力争引进各类人才200名。继续做好专家选拔、管理和服务工作,择优向省推荐特殊津贴专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燕赵友谊奖”人选5名。谋划制订《××*市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依托人才开发专项资金,资助专家人才培训进修,提高专家队伍素质。积极搭建人才工作平台,充分发挥现有留学人员创业园、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用,创新人才工作载体。组织开展××*第三届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

24、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河北省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加快造就一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技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企业发挥主体作用、职业院校发挥阵地作用,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的工作格局,扩大“订单式”、“定向式”培训规模,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进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制度,扩大职业技能鉴定规模,提高鉴定质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比武练兵及技术交流活动。有序实施“金蓝领培训计划”。年内力争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万余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4500人、“金蓝领”培训350人、技校招生5000人,完成各类职业技能鉴定2.4万人。

25、积极做好国内外智力引进。制定出台《××*市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工作暂行规定》,规范引智项目的申报、执行总结以及经费管理,年内力争申建国家重点国外引智项目1-2个、申建特邀院士工作站2家,评选市级农业引智示范基地2–3家。不断加强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力度,合理选题,力争引进15名博士研究生来我市开展科技攻关。

六、围绕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保障权益,依法行政,努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26、加强企业用工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扎实推进劳动合同签订和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工会和企业家协会的职能优势,各司其职,分工协作。进一步规范企业工时制度,严厉查处和纠正超时和随意加班加点行为。

27、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创新执法监察模式,逐步建立以书面审查为平台,以日常巡视检查为依托,以集中执法、委托审计、联合执法、媒体监督为手段的执法模式。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农民工维权以及“四小”企业非法用工专项活动。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切实做好重大案件、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的查处工作。不断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研究制订我市具体实施意见,尽快形成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监察网络格局。

28、妥善做好劳动人事调解仲裁及信访工作。加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力度,稳步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体系建设,调动发挥工会、企业家协会仲裁员、基层调解组织作用,最大限度地将争议案件通过调解解决在基层。积极探索简易办案程序,对于事实清楚、自由裁量较少的仲裁案件,简化审理程序。落实完善劳动人事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健全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加强信息分析报送,排查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努力维护信访稳定。

29、全力做好农民工权益保护工作。加大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收缴力度,扩大工资保证金制度实施范围,建立健全防止拖欠和保障农民工工资正常支付的长效机制。不断推动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强化工资支付情况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各种变相降低农民工工资水平的行为。积极做好农民工相关公共服务,落实农民工子女教育需求,将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组织开展农民工安全知识培训,建立健全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农民工工作良好环境。

七、围绕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扎实做好其他工作

30、强化人事计划管理。充分发挥人事计划管理宏观调控作用,严格控制人员增长,合理引导人员流向,有效调整人员结构。在编制限额内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各类增人计划,会同编制、财政部门建立总量控制下人员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探索鼓励和支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向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流动、满编和超编单位人员向空编单位流动、财政供养单位人员向非财政供养单位流动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对逆向流动人员尤其是非财政供养人员向财政供养单位流动进行严格控制。有效调节新增人员结构,对新增人员的年龄、学历、专业等进行认真把关,确保新增人员质量。进一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管理办法,加大工资基金执法检查力度。

31、加强工作调研和信息宣传。紧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逐步建立起常态化、规范化的调研工作机制,增强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年内各科室至少上报一篇有价值的调研文章。不断加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宣传力度,整合宣传资源,拓宽宣传渠道,逐步构建起党报党刊和大众传媒综合利用,系统外部宣传和内部宣传有机结合,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理论宣传和典型宣传全面协调发展的宣传工作格局,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影响力。

32、推进基层基础和信息化建设。以就业创业管理服务体系、公共人事管理服务体系、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劳动人事调解仲裁体系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等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建立布局合理、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不断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向基层延伸。大力加强公共服务队伍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认真谋划制订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方案,明确信息化工作的方向、思路,加快推进统一数据中心建设。加大系统之间的数据整合力度,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结合机构改革进展情况,适时整合原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分别建设的网站,形成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府网站。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制度建设,落实信息安全责任,提高信息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33、认真做好规划统计及建议提案承办工作。结合做好“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的收尾工作,动员各方面力量科学编制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完善统计制度和手段,建立多元化统计调查体系,扎实做好相关统计工作。加强统计数据分析研判,完善信息披露方式,为科学决策提供适时翔实数据保障。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严格落实提案承办工作责任制,提高提案办理质量,确保走访率、答复满意率达到百分之百。

八、围绕提高服务水平,建章立制,夯实基础,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自身建设

34、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尽快理顺职能,整合队伍,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运行机制。不断加大职能、人员的融合,努力实现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上形成合力,制度上形成统一,文化上形成风格。坚持机构改革和业务工作两手抓,加强工作协调和调度,确保机关正常运转和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35、不断加强机关队伍建设。把2010年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度建设年”,健全完善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规范行为。切实抓好机关文化建设,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大力崇尚现代文明礼仪,不断增进干部职工之间的友谊,在全局叫响“和善待人、和睦共事、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口号。积极适应新部门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年内举办业务培训班4期,力促干部职工尽快熟悉全面业务。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巩固扩大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培养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树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36、扎实做好机关党建及反腐倡廉工作。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对重点工作部位、环节、岗位实施严格监管。以保证社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行、形成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为重点,严肃查处党员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案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不断加强干部廉洁自律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教育,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党纪观念,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5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1-7月,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完成年计划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出台应对疫情援企稳岗*条、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稳就业*条、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条等一揽子政策,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举办了首期创业培训师资“网络创业培训”,共组织创业培训*人。推行小微企业“创贷+商贷”服务模式,共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亿元,直接扶持创业*余人,带动就业*万人。举办“临沂市第六届创业大赛”,参赛项目*个,获评全省赛二等奖*项、三等奖*项。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名登记、特色招聘、职业指导、培训见习、基层成长、政策落实*项行动,集中举办*年“才聚沂蒙·智慧琅琊”临沂-名校人才直通车“就选山东”等高校毕业生线上招聘活动。认定见习基地*家,发布见习岗位*个。启动*年“三支一扶”招募计划,征集岗位需求*个。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万个,精准安置城乡“脱贫享受政策、低收入、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员就业。加强失业动态监测,完善就业困难人员的登记认定、动态管理、分类帮扶、跟踪服务等制度,1-7月,共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完成年按计划的*%,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万人,完成年按计划的*%。推进零工市场服务管理提档升级,上线零工市场“帮您找活”微信小程序。开展免费线上培训,遴选线上职业培训平台*家,目前,线上注册学员*万人次。1-7月,全市共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万人次。共为*名参保职工发放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万元。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支持*家骨干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备案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企业*家,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余人次。实施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推行人社用工服务专员“一对一”联系帮扶制度。搭建线上线下对接平台,不间断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各类专场招聘活动,做到网上招聘不打烊、线下招聘月月有。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余场次,*余家次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需求*万个次,服务求职人员*万余人次,达成初步意向*万余人。

(二)社保水平持续提高。

精准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行动,1-7月,全市企业养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万人、*万人、*万人、*万人和*万人。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国家统筹制度,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推进快递从业人员优先参加工伤保险。配合做好失业、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推进建设工程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全覆盖。稳妥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惠及全市*万名退休职工。

(三)人才工作卓有成效。

稳妥推进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优化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岗位管理、考核奖惩制度管理,扩大机关事业单位引才用才自主权,下放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组织权限,备案自主发布的招聘简章*个,招聘计划*万个。共发布*年初级岗位招聘简章*个、招聘计划*个。启动*年职称评审,开展省内首个电子职称评审表试点,在新闻和广播电视工程系列推行职称评审“不见面”“无纸化”服务新模式。优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服务,推行继续教育电子证书。印发《关于实施技能人才增量提质计划加快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举办第*届“劳动之星”职业技能竞赛,确定竞赛工种*个。加强产学研平台建设,推荐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家,新获评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家。新获评省级专家服务基地*家、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家;入选省级专家服务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个。

(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共创建省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家,创建省级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家;*人获评省级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人获评省级银牌劳动关系协调员,*人获评省级铜牌劳动关系协调员。加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对*户企业开展了*企业薪酬调查。畅通电话、网络等线上线下投诉举报渠道,开展根治欠薪攻坚行动,强化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使用管理,全市累计录入工程建设项目*个,农民工实名制信息*万人次,为*万人次农民工代发工资*亿元。加强调解仲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行要素式办案,推进“互联网+调解”;举办劳动法律法规轮训*场次,涉及企业*家,培训企业法人、经营管理人员、人力资源专员、调解员等*余人;开展星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调解员选树宣传活动,获评省级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家。

(五)人社服务温暖高效。

争取全省人社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揭榜挂帅”改革创新项目*个;开展“双全双百”工程“毕业”场景、“社会保障”场景的全生命周期试点。推进人社服务综合支撑中台建设,*项政务服务事项已上线试运行。开发人社服务电子签章系统,启用社会保险基金电子票据,搭建社保网办服务平台。推行电子报到证,离校毕业生实名登记、调整派遣等就业手续实现全程网办;优化职称评审网上服务,全日制院校毕业生和外地调入人员职称认定和职称申报、审核、评审、发证、信息核验实现“全程网办。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6

度》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现将《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务管理制度》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五月十日

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完善财务管理,结合单位实际,统一各部门的报销程序及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财务管理原则。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有关预算管理条例、规定。必须贯彻“钱帐分管”的原则,会计和出纳工作分开,各负其责。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凡大额资金开支,执行预算管理,报局党委会或局长办公会批准执行。

二、财务管理要求。正确制作记帐凭证,做到帐证、帐帐、帐物三相符,凭证单据不得涂改。每必须编制财务用款计划和认真及时上报各项财务报表,数字准确,内容完整。

三、差旅费等开支规定。

1、因公出差,应按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在征得分管局长批准和分管财务工作的局领导审核后方可到财务办理差旅费借支手续。差旅费报销单只能填写车票和住宿费用以及规定的出差补助费和可报销的杂费,其它费用一律不能列入(差旅费的报销标准按萍财行„2009‟1号文件执行)。个人或科室借款,在出差有效期返回后一周内到财务报帐结清,凡借款未还清者,不再借支。

2、外出学习、培训,应由分管局长提出意见,报局长批准。凡举办单位带有经营获利性的学习培训活动,一律不予安排。未经局长书面签字批准,外出学习、培训的一切费用,局财务一律不予报销。凡是会务安排了住宿的培训或学习班,一律只报销出

差补助费。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7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中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 我国档案管理正在向信息化迈进, 档案类型也呈现出多元化, 档案管理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不管是任何部门, 都需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发挥档案的价值。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建较晚, 服务对象比较广泛, 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庞大、项目繁多。虽然近年来其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中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档案管理部门之间不够协调统一。现阶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 沟通和交流不足, 工作配合不一致, 整体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统一, 而且有关档案管理体系构建都是在部门内部针对专门问题而设置的, 没有实现全面、系统化管理, 导致档案管理比例失衡的现象出现。例如关于就业方面的档案管理, 相关负责科室主要针对我国当前较大的就业压力和就业情况进行档案管理, 造成就业管理处档案室内大多是有关就业压力的。而且就业管理处档案也占据了所有档案的一半以上。再如社会劳动保险管理处档案室里, 其档案资料也都是关于退休职工档案的保管。另外, 由于各档案室之间是独立的, 每个档案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没有统一的管理体系, 就很容易造成各档案室之间出现档案重复管理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各管理系统之间不能很好地兼容, 档案资源根本无法实现共享,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不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很多领导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已经开始着手改进,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 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配合, 为整合档案管理资源带来了很大麻烦。

(二) 基本设施设备落后。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档案管理工作量特别大, 面对复杂的档案, 不仅仅需要人力资源基础, 还需要有效的设施设备做保障。但是, 由于我国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成立较晚, 档案数量很大, 档案管理工作压力大, 相关的设施设备没有及时补充到位, 硬件资源跟不上, 导致许多工作出现问题, 像归档混乱、归档延迟、归档错误、档案丢失等等现象。由于档案室没有实现统一管理, 各个档案室管理比较分散, 在硬件设施上不能进行统一采购和装配, 每个档案室内的设施设备几乎一样, 造成了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档案管理设备重复投资,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 有的部门没有设置专门的档案室, 往往将办公室作为存档的地方, 档案缺乏有效的管理, 很容易造成损坏或丢失。

(三) 数据库缺乏统一标准。我国目前档案管理基本上建立起了数据库, 除了在基层或者乡镇单位电子档案相对滞后外, 总体上都用计算机检索和存储代替了手工信息检索。但是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中, 因为硬件设备更新慢, 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水平有限, 还没有真正实现多电子档案的有效使用。同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工作至今还缺乏一个统一规范标准,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比较缓慢, 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此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档案管理系统每次调档时还得通过对档案目录进行检索, 查出档案资料后, 才能去档案库房调档给使用者, 可以说是数字信息化技术相对落后, 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 档案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健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作量相对较大, 面对的档案也比较多, 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时间, 同时也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和敬业精神, 这样才能体现政府机构的公共服务功能, 为有效地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保障。然而, 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中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人手不足、工作压力大、不够专业的情况, 无法有效地完成档案管理任务。尤其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工作比较繁琐, 需要管理人员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但是在面对太大的工作量时, 档案管理人员会感到自己的压力太大, 工作起来精神不振、感觉疲倦, 很容易在工作中出现疏忽大意、埋下隐患。再加上, 管理人员本身能力有限, 档案管理专业性不强, 导致归档整档中发生错误, 工作缺乏准确性, 从而使得档案管理质量相对降低。此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也不完善, 无法全面、有效地对各个部门的档案管理行为进行规范, 部门之间出现沟通难、埋怨多、推诿多的现象, 加重了档案管理的负担, 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混乱局面。

三、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 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发展规划。改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从整体上进行统一规划, 要摆脱以往那种各自为政的不和谐局面, 要制定出档案统一管理的计划和措施, 同时与其他部门在档案管理上进行合作, 在科学合理、相互配合的统一规划下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这样才能实现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利用。此外, 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系统的完善, 要加大力度宣传和教育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让人们尊重和支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工作。

(二) 完善档案管理的基础条件。一是要改善档案管理的环境, 要保证设施设备齐全, 可以采用办公和档案独立进行设置的办法, 在档案室配备能完全进行档案管理的电脑设备, 还要在档案库放置抽湿器、空调等仪器, 并且还要做好防火、防虫的预防和控制, 保证档案室和存放库干燥整洁, 为档案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环境。二是要增加人手, 档案管理工作比较复杂, 特别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涉及的档案资料较多, 档案管理人员压力较大, 所以领导要从以人为本和工作负荷的实际出发, 给予档案管理室一定人力资源做保障。三是要解决资金匮乏问题, 经费是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 档案管理当前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原因之一在于经费不够, 在档案管理上投入少, 效果也就不明显。

(三) 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涉及的内容较多, 所以其档案也就比较繁杂, 相比其他部门档案管理要特殊得多, 档案内容包含了多个领域。因此, 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整体性, 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确定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 并严格按标准执行。例如电子文档的生产、保管、传递以及数据处理和存贮结构等都要设定统一标准。

(四) 完善档案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一方面, 完善档案管理机构。要配备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 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 避免一人多用, 要合理调配工作, 明确岗位负责人及其职责。另一方面, 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要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的现状, 修改和完善相关制度。同时, 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 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促进档案管理效率的提高。

总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该积极改进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各部门之间档案管理要统一规划、整合资源, 完善档案管理的基础条件, 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并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相关机制, 只有这样, 才能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稳定高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付立宏.论档案馆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整合[J].北京档案, 2010 (11) .

[2]王建伟.当前时期下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途径探析.办公室业务, 2013 (17) .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8

为表彰先进,激励全系统各窗口单位创先争优,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最近召开的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决定,授予南宁市西乡塘区劳动保障管理中心等20个窗口单位为“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2008-2010年度优质服务窗口”。

会议要求受表彰的单位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再创新业绩,在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服务窗口中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服务窗口单位及广大干部职工要向先进学习,按照创建优质服务窗口的内容和标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严格依法办事,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科学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被评为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2008-2010年度优质服务窗口的有:南宁市西乡塘区劳动保障管理中心、桂林市人才市场、桂林市资源县就业服务中心、岑溪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北海市社会保险基金经办中心、防城港市劳动监察支队、东兴市就业服务窗口、钦州市人才市场、钦州市浦北县就业服务中心、玉林市容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北流市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百色市人才市场、百色市田阳县百育镇劳动保障所、贺州市人事考试管理办公室、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办公室、来宾市就业服务中心、河池市宜州市劳动监察大队、来宾市武宣县就业服务中心、崇左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崇左市宁明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广西12家单位荣获“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2008-2010年度优质服务窗口”

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中,广西南宁市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等12家单位表现突出,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2008-2010年度优质服务窗口”,名单如下:

南宁市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

武鸣县社会劳动保险事业管理所

柳州市劳动争议仲裁院

柳城县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柳州市柳南区南站街道天鹅湖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

桂林市七星区七星街道毛塘路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

梧州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所

北海市海城区独树根东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

平南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都安瑶族自治县就业服务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养老保险部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9

大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开展2010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因病退休鉴定工作的通知

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县级各部门:

因病鉴定是办理退休的重要依据,为开展好2010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病退休等级鉴定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鉴定范围:

本次鉴定对象为我县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病丧失工作能力需要办理退休的人员。

二、申报材料:

1、应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及近五年的病史资料交所在单位,经单位初审公示后无异议,按要求填写《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伤病丧失工作能力鉴定表》一式三份(A4纸)。必须由职工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签注意见并加盖公章,方为有效。

2、申报单位应根据申请及病情,组织本单位职工代表对申请病退人员的病情逐一进行座谈讨论,形成书面座谈纪要,并填写《重庆市病退休鉴定人员申报及评审花名册》一至七栏一式二份。

各主管部门务必于2010年7月30 日前将上述资料及病鉴人员身份证复印件送到县人力社保局工资科(406室)汇总,过期不再办理。

三、鉴定收费:

病退体检费和特检费按规定收取,该费由参检人员向体检部门和医院缴纳。

四、体检时间及地点

本次鉴定体检的时间和地点,根据申报情况,另行通知。各部门接此通知后,应尽快将本通知精神传达到所属单位及职工,并严格按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好这次鉴定工作。

附:

1、《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病丧失工作能力鉴定表》;

2、《重庆市病退鉴定人员申报及评审花名册》;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二日

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因伤病丧失工作能力鉴定表

鉴字„‟号

注:此表一式三份。

重庆市病退鉴定人员申报及评审花名册

申报单位:所属行业或主管部门: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年度工作总结 篇10

今年以来,我区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改革为统揽,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在就业工作方面,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29.2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56万人次,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9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8.2%,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人次同比增长31%,全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在社会保障方面,自治区出台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在全区开始合并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开始实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和基金收支规模继续扩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增10%的工作全面完成。社会保险数据大集中和“五险合一”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加快推进职称制度等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继续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工程项目和计划。各项重大引智工程深入推进,国外高端紧缺人才引进取得新成效。

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国务院颁布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标志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进入了法制化新阶段。加强公务员制度和队伍建设,公务员分类管理和基层公务员考录改革取得新进展,培训工作扎实推进。清理评比达标表彰评估和相关检查活动工作取得新进展。2014年军转安置工作顺利推进。中马钦州产业园和广西大学的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工资收入分配方面,完善公务员津补贴,调研公务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规范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额管理。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推进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

在劳动关系协调方面,及时妥善处理劳动纠纷案件,劳动关系保持总体稳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效能进一步提高,对劳动保障突出违法问题的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强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建设,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深化改革是今年的重点任务。我们年初确定的6个方面19项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一)就业创业方面

1.农民工就业创业和落户城镇取得新突破。自治区党委、政府今年6月6日召开了全区扶贫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创新和加强农民工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推动农民工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推动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使农民工共享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创造了一个机制保障环境。

2.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取得新突破。就业见习补贴、社会保险补贴、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等都有了明确的规定。

(二)社会保障方面

1.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工作已基本完成。

2.城镇企业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已开始实施。

3.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全面推进。

4.社会保险“五险合一”工作基本完成。

5.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保险数据大集中进展顺利。

(三)人才工作方面

1.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有了实质性进展。

在柳州市启动贯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试点,在工程系列专业目录中增加应用工程专业,为高技能人才职业、职称晋升开辟通道。

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的,其高级工任职资历可视为技术员任职资历,达到规定条件可直接申报助理工程师;

取得技师职业资格的,其技师任职资历可视为助理工程师任职资历,达到规定条件可直接申报工程师;

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其高级技师任职资历可视为工程师任职资历,达到规定条件可直接申报高级工程师;

取得助理工程师2年以上的,可直接申报高级工技能鉴定;

取得工程师2年以上的,可直接申报技师统一考试或社会化考评;

取得高级工程师2年以上的,可直接申报高级技师统一考试或社会化考评。

2.建立更加开放的引才机制,深入推进重大人才工程项目。

(四)人事制度改革方面

1.进一步完善适合广西区情的基层公务员考录制度,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

2.规范公开招聘制度,分业分类完善聘用制度。

3.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

(五)工资收入分配方面

主要是改革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优化工资结构。

(六)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

1.积极稳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推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2.推进基层调解组织和仲裁院建设。

3.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

二、以改革为动力,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下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改革的任务、事业发展的任务都十分繁重,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进取,真抓实干,确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确保完成重要改革任务。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就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所有的工作都必须自觉服从和服务于这一大局。我们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与大局关系最直接的是就业工作。要毫不动摇地把保持就业局势稳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下半年尤其要集中力量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深入组织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务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比例有新提高。其次,要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我认为,我区农村已由劳务输出为主,进入了劳务输出和返乡就业创业并重的新时期。我们要因势利导,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

上一篇:建筑业调查问卷下一篇:绘本《我爸爸》《我妈妈》读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