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环境卫生工作总结(共8篇)
市国省道及沿线村镇综合整治办公室:
按照市委工作部署,我县以集中治理农村脏、乱、差为突破口,重点在310国道和老西潼公路沿线村、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周边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净化“文明华县”窗口,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14个乡镇、242个村,约3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9万人。这次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涉及全县14个乡镇的92个村。其中310国道沿线涉及5个乡镇22个村,老西潼公路沿线涉及6个乡镇25个村,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周边村28个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8个村。(凡重复村只计一次,共92个)。
二、主要做法与进展情况
今年来,我县以310国道和老西潼公路沿线村、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周边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为重点;以净化“文明华县”窗口,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为目标;坚持“以乡镇为主、充分发动群众、相关部门参与、因地制宜、上下联动、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在全县农村迅速形成“干部群众齐动员,共同治理脏、乱、差”的社会氛围,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取得了一些成效,特别是310国道、老西潼公路沿线柳枝镇、杏林镇、莲花寺等乡镇行动迅速,“净化”成效明显,沿路“三堆”全部清理,树木电杆全部刷白套红,“文明华县”窗口逐步“净化”,全县共清垃圾3.5万方,清淤泥1000余方,清路障200余处,改水 5000余户,改厕6300户,改灶4100户,改圈1600个,建垃圾处理场所350处。主要做法:
一是领导重视。5月15日,在市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县委书记***现场办公,召开了*县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华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5月27日,召开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参加的*县沿国省道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会议,正式成立了*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联席会议组织,下发了《关于沿国省道及新农村28个试点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对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对310国道沿线村和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卫生状况进行了曝光。6月19日,召开*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对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会上下发了《*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第一阶段实施方案》,明确强调由*书记亲自挂帅主抓此项工作。9月24日,再次召开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现场会,再次明确当前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任务,对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安排部署。11月上中旬,对全县20082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进行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检查,再次督促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村容整治工作,同时下发专题通知,要求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做好年终检查验收准备工作。
二是责任明确。全县上下都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县委三位常委(纪委书记***、副县长***、宣传部长***)明确分工,检查指导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各包联乡镇的县级领导切实负起责任,做好对所包乡镇的检查指导工作;各乡镇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分别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层层落实领导目标责任制;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办公室及成员单位履行职责,分工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各乡镇、各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区段,做到环境卫生“谁拥有,谁治理”。
三是重点突出。我县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的对象是310国道和老西潼公路沿线村、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周边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任务是彻底解决“三乱”问题。目标是达到 “五无”要求。本阶段任务是“净化”,县委要求6月底前310国道和老西潼公路沿线村首先达标,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周边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7月底前达标。做到了重点突出,示范带动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
四是措施得力。县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办公室会同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监察局、广电局深入一线,进行巡回督查,并在县电视台开辟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专栏,表彰先进,曝光后进,促使工作均衡发展。县委决定,凡我县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包联的乡镇村及路段被市上点名曝光一次的,由县上主要领导提出批评;凡被点名曝光两次的,由县上取消其考核优秀资格;凡被点名曝光三次的,由县上主要领导对该乡镇、相关部门的一把手进行戒免谈话,并责令写出深刻的书面检查。从今年开始,县上已把这项工作纳入到目标任务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县委决定,拿出50万元,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乡镇和相关部门用“以奖代补”的办法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采用广播、墙报、电视、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努力营造全县干部群众齐动手、共同建设文明生态新华县的整治氛围。要教育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遵守卫生管理、门前三包、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形成“人人爱卫生、爱家园”的良好习惯。鼓励群众对垃圾中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回收,积极使用农家肥。要大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对在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中工作特别突出的村,召开观摩会,树立样板,及时宣传、推广一批好的典型。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继续实行县乡两级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乡镇政府负责各自辖区内垃圾治理工作,按规划建立垃圾掩埋处理场所,建立垃圾清运保洁制度,落实专人负责辖区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并妥善解决经费。并要结合实际,每乡镇配备2-5部清运车,当天垃圾当天清运、防止“滴、洒、漏”现象。
村级按照“一事一议”的要求,组织村民进行村庄垃圾治理,建立垃圾清运保洁制度,制定实施村庄垃圾整治的村规民约,设置垃圾收集点,建立保洁员队伍。明确垃圾清扫及清运责任:房前屋后由住户负责,村道、沟渠和绿化带的卫生与白色污染由保洁员负责,各住户的生活垃圾由保洁员每天定时收集,要求保洁员对垃圾适当分类,对泥土和树枝、树叶就地处理;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建立清运队伍。
3、制定收费方法和政策,多方进行扶持
县建设局要尽快拿出我县《农村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规定》,各乡镇政府要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在《规定》出台前,可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按照本村垃圾收集运输等实际开支情况,酌情征收卫生费,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财政部门要对农村垃圾的处理给予贴补,特别是经济比较困难的镇村要给予重点扶持。对积极开展卫生治理的,经各级验收合格的村庄平均每年每村给予0.5-1万元的补助。
4、强化考评督查,确保整治实效
要求各乡镇每月定时或不定时自查,建立月报制度。县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督查组建立抽查及定时检查办法,并建立动态管理制度。考评好的给予表扬奖励,经验收达到“卫生治理示范村”标准的,将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并予以表彰。
5、加强协作,齐抓共管。
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县新农办牵头负责对28个新农村试点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协调督查和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阶段工作安排;县委文明办牵头负责对310国道和老西潼公路沿线村、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周边村的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协调督查;县交通局牵头负责对310国道和老西潼公路路面的协调督查以及老西潼公路的路面保洁;县建设局负责研究制定、收集垃圾处理费征收等相关政策,进一步协调加快农村垃圾收集设施建设,同时负责“十里工业长廊”路沿以外的卫生保洁。
1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1.1 基本情况
宁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成立于2006年, 是在县畜牧兽医局直接领导下的直属事业单位, 主要承担动物及产品检疫、动物屠宰加工检疫、肉食品、兽药、饲料等市场的监督管理和执法工作。目前, 全县拥有官方兽医人员49人 (男37人, 女12人) 。其中:县级18人, 乡镇31人, 均为在编人员, 县级监督所均为官方兽医人员。
1.2 工作职责范畴
主要负责全县8个定点屠宰场 (点) , 9个动物产品交易市场, 5个活畜禽交易市场, 23个兽药经营销售点, 23个规模养殖场 (小区) , 17个畜产品加工销售点及运输环节的监管。全县每年有交易动物150万头 (只、羽) , 各种畜禽产品5000多吨。鉴于本县人少任务重这一实际情况, 很难顺利开展各项监管工作。
1.3 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2013年完成动物疫病防疫2041417头只羽, 其中:猪515152头, 牛63386头, 黑山羊46921只, 家禽1445958羽。畜禽免疫率达到91.7%, 其中:猪免疫密度93.4%, 牛羊免疫密度91%, 禽流感免疫密度92.1%, 鸡新城疫免疫密度91.2%, 均达到应免数的100%。畜禽疫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猪2.14%、牛0.58%、羊1.35%、禽4.93%。动物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往年有了明显的下降。
2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依法治疫意识淡薄
有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法制意识不强, 对行政执法主体认识不到位, 不注重执法程序, 案件查处存在随意性。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的法制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另外,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屠宰户、牲畜贩运户和动物产品经营户, 及其饲料、兽药经销商, 这些人员文化素质偏低, 法律意识淡薄。
2.2 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 县级财政没有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导致动物卫生监督所办公场地不足, 办公设备及工作条件简陋, 一线监督执法人员缺乏必要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监督设备不足、调查手段单一、落后等, 从而执法人员难度增大, 执法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高, 严重阻碍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执法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
由于经费匮乏, 执法人员得不到知识更新培训, 知识老化, 执法操作技能不强, 很大一部分用老传统、老经验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 新问题。另外, 现有执法人员自身法律意识淡薄, 对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从而使监督队伍的整体运行机制不完善, 影响了监督执法力度,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个别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的现象。
2.4 相关部门协作配合不够
卫生、工商、质监、工信等有关部门对屠宰场、畜产品交易市场和饲料、兽药市场等监督管理不够配合, 认为那是畜牧部门的事, 联合检查不协调。对违法经营者处理不够严肃, 没有起到执法的作用。
3 加强和改进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3.1 加强执法管理, 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
(1) 落实执法责任, 切实加强对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组织领导, 逐级签订《执法责任书》, 进一步落实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 (2) 搞好部门协作, 加强与同级公安、工商、卫生、质监等有关部门配合, 进一步完善执法联动机制, 实行多部门联合执法, 形成执法合力, 提高办案效率和执法水平。
3.2 加大投入力度, 提高执法能力和检测水平
(1) 要增加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的人员编制和执法经费, 配强配齐执法人员, 保障人员工作经费, 提高执法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和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2) 要组织执法人员和检测人员参加系统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执法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3) 要完善兽医实验室建设, 建立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引进快速检测设备和先进检测技术, 提高检测手段, 以保障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 要加强执法体系建设, 配备交通、通讯、办案工具等设备, 增强执法功能; (5) 要完善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对质量安全不合格的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6) 完善畜牧兽医行业内部各执法机构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实施有效的外部监督, 公开执法监督电话, 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确保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3.3 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确保依法行政有序开展
(1) 规范执法人员形象:官方兽医在执行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任务时必须着装整洁、言语文明、持证上岗、亮证执法。 (2) 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执法人员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畜牧兽医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执法程序, 依法行使行政执法职能。 (3) 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 必须牢固树立“动物投入品安全使用和动物健康养殖及减少动物死亡就是保增收”的理念, 遵循“两集中、两到位”和“零距离、零障碍、零差错”的要求, 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和动物诊疗许可审批时,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审查条件并及时审批颁证。 (4) 规范行政处罚程序:执法人员要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和《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定行政处罚程序实施处理处罚;不准口头处罚和违法办案。 (5) 规范行政执法文书:在办案过程中要按照《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的规定使用规范性行政执法文书, 做到文书格式规范、制作程序合法、语言表达准确, 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6) 规范执法收费行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执法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定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环节收取费用, 不准超标准收费, 不准跨环节收费, 不准无依据乱收费, 不准只收费不服务。 (7) 规范廉洁自律行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 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同时要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 真正做到清正廉洁, 公正执法。
3.4 建立和完善动物卫生监督配套法规
建议上级部门尽快出台《动物检疫技术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办案操作规程》等配套法规, 减少工作死角, 提高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的可操作性, 切实保障基层工作人员有法可依, 从严执法。不断强化监督执法, 充分发挥“以监促检”的作用。
3.5 开展动物及动物产品专项检查活动
加强屠宰、市场、冷藏、肉品专卖店等环节的监督检查, 对上市畜产品严格实行索证验章监管制度, 确保畜产品的可追溯性。上市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率要达到100%。严厉查处逃避检疫和运输、加工贩卖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 打击经营病死动物产品的地下窝点, 发现病死动物, 严格监督畜主按规定作无害化处理。
3.6 依法加强动物养殖、销售、屠宰环节监管力度
摘 要:云南省传统村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玉龙县白沙村传统村落是纳西民族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的结晶。然而白沙村因其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和旅游开发潜质,经济建设突出,同时给当地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经过日积月累,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该地区进行方案设计,将从源头解决现有问题。将项目区生活污水通过污水收集设施,收集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后排放,消除污水负荷的影响;垃圾通过村户收集,集中收集入垃圾集中房,定期清运至垃圾处置地,进行减量化处理。让污水、垃圾将不再影响周围环境及村民身心健康,且得到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传统村落;环境整治;污水;垃圾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拥有7000年文明农耕史,在全国各个区域遍布各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古村落。我国传统村落不仅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而且历史积淀深厚、文化个性鲜明。云南省传统村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同样面临着生态环境急速退化的现状。玉龙纳西族自治县17个乡镇(办事处)102个村委会的青山绿水间,散落着大量的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是玉龙县各民族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的结晶,它集中体现了玉龙县各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生态文化。白沙村隶属玉龙县白沙镇,其北面为玉龙雪山景区,因其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和旅游开发潜质,经济建设突出,同时给当地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经过日积月累,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对当地土壤、水体造成危害,进而影响着生态食品的安全,严重影响着人民的身心健康。为有效保护、深入研究幸存于世的形式与类型丰富、地域与民族特色突出、历史文化信息承载厚重的传统村落,改善项目区传统村落生态环境,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项目区基本概况
1.1 地理位置
白沙村隶属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白沙镇,为行政村,辖兴都村、岩脚村、忠义村、三元村、街尾村、新文村6个自然村(其中三元村、街尾村、忠义村和新文村四个自然村位置相连,以下称这四个村为“古街”)。东邻木都村,南邻丽江市古城区,西邻文海村,北邻新善村。村委会所在地离乡政府1.5 千米。村内交通便利,村道以五花石板路、水泥路为主。其北面为玉龙雪山景区,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和旅游开发潜质。本项目区域范围为南起新文村,北至三元村,东北向太平村与白沙完小齐平以南,东边以束白公路为界,西边以岩脚村紧邻山体等高线为界,西南向包括兴都村。
1.2 自然环境概况
白沙村所在地为平坝区,周边多为平整的农田,源自玉龙雪山融水的青龙河从村落西面蜿蜒流过,是当地重要用水供给河流。白沙村西面紧邻山体,地势较陡峭,山体自然风貌保留较好。白沙村紧邻玉龙雪山,项目区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白沙村河流流入青龙河,属漱河流域,金沙江水系。
1.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白沙村委会,属于坝区。 国土面积12.90平方公里,海拔2430.00米,年平均气温8.90℃,年降水量935.8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有耕地5565.00亩,其中人均耕地3.70亩;有林地16286.00亩。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06户,有乡村人口1622人,其中农业人口1507人,劳动力83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23人, 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见表1)。
2 项目区传统村落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对本项目区环境现状查看,白沙村饮水为自来水厂供应,设施完善,家家户户通有自来水,自来水水质卫生部门定期检测均合格,且水源点已做保护,不存在饮水安全隐患。
2.2 生活污水污染现状分析
据现场查看,村庄道路均已硬化,为石板路。项目区农村生活污水涉及1622人,生活污水年排放量33153.68t/a,主要污染物有COD 10.89t/a、TN 1.26t/a、TP 0.24t/a。项目区村庄三元村、街尾村、忠义村和新文村(以下称这四个村为“古街”)分布集中,古街排水已经统一规划,主干道上已经建有污水收集沟,收集后的污水进入城镇污水管网,但次干道的污水收集沟还不完善,不能满足收集率,需另增设污水收集设施。岩脚村和兴都村两个自然村距古街较远,污水不能纳入古街的城镇污水管网,村内无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水直接排放,对村内环境造成污染,需新建污水收集设施,对收集后的污水进行统一处理。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村民生活习惯基本相同,自来水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洗浴等。依据《云南省用水定额标准》(DB53/T168-2013)规定,Ⅱ类区域(亚热带)农村居民(集中供水)生活用水定额为60~85L/(人·d)。白沙村位于坝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平均用水量约为70L/(人·d),污水转化系数取0.8。污水收集率按60%计算。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负荷COD、TN、TP分别按23.00g/人·d、2.56g/人·d和0.51g/人·d计。
2.3 生活垃圾污染现状分析
目前白沙村无完整的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其现状表现在如下几点:
2.3.1 村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也有所增加,种类增多。
2.3.2 村民家中户用垃圾桶收集生活垃圾分类不够清楚,村庄内垃圾收集设施不完善,产生的垃圾堆放地零散,不集中,部分村民垃圾乱丢至附近沟渠,对周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2.3.3 虽然村中已经有拖拉机清运车清运垃圾,但清运不及时,不能定时定点相结合收集运输。
根据现场勘察及参考相关资料,农村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取0.6kg/人·d,参照相关文献,另参《全国总量核算技术方法》,垃圾回收率为15%,垃圾中污染物溶出率约15%,取样垃圾中含有机成分的量为10%,含N量0.5%,含P量0.2%,
2.3.4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分析
粪便处理现状:根据现场调查,村民饲养的畜禽不多,大都自行沤肥处置,不外排,故本项目不再考虑畜禽养殖污染。
综合以上污染现状分析,项目区总污染负荷排放量见表2。
通过上表分析可看出,COD、TN、TP三个污染物指标中,COD、TN、TP对生活污水污染贡献率最高,其次为生活垃圾。根据项目区实际调查情况,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对村庄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为从源头削减村庄污染源,减少进入外环境的污染负荷,改善村庄环境状况,应重点对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处理。
3 项目区环境整治方案设计
结合项目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实施本方案,切实解决项目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将从源头解决现有问题,项目区生活污水进入污水收集设施,收集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后排放,消除污水负荷的影响;垃圾通过村户收集,集中收集入垃圾集中房,定期清运至垃圾处置地,进行减量化处理,从而解决村庄垃圾污染问题。让污水、垃圾将不再影响周围环境,且得到资源化利用。
3.1 村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
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工程结合该村落内现有污水收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完善古街次干道污水收集设施,提高污水收集率,收集后的污水进入城镇污水管网。岩脚村和兴都村两个自然村需新建村落污水收集设施,充分利用项目区地形,将村落的生活污水引入污水处理系统场地进行集中处理。
3.1.1 污水的收集 结合村落的实际情况,拟采用截污沟的收集方式,根据村落地势新建污水收集设施,并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村庄地形,将污水引至村落较低点,在较大的环境容量下进行处理净化,这样不仅实现了污水收集的无动力运行,减少了不必要的投资。
3.1.2 污水的处理 由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经济条件好、地形条件不复杂、污水适宜集中收集,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如地形、可利用土地等,综合考虑各处置工艺的适用性、经济性、进水水质情况、出水水质要求以及考虑未来工艺的运行成本,维修成本及改扩建成本,长远考虑,拟选用污水处理工艺组合技术处理污水,采用的塘化处理系统组合工艺为:隔油隔渣沉淀+厌氧塘+景观好氧塘+兼性塘+生物反应过滤池的工艺组合,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污水处理主要工程设计参数见表3。
3.2 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工程
根据当地情况,由于白沙村村庄城镇化程度较高、离县城较远的村庄,采用“户分类 、组保洁、村收集(垃圾房暂存)、乡镇运输处置”的模式。村庄每个村民每户首先把生活垃圾自行分类,将可回收垃圾回收利用,将有机垃圾进行堆沤然后还田,从而实现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对于不可回收垃圾,村民自觉地放入垃圾桶中,村庄公共场所垃圾桶由村庄指派专人每天清扫;清扫后集中收集在垃圾房中,每周由村委会组织人员对垃圾房中的垃圾进行清运。根据地势地形条件,在乡镇选择适宜的位置建立垃圾集中处理站,每周将垃圾清运至集中处理站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置。
4 整治方案工程量及结论
根据该地区环境现状及方案论证,白沙村传统村落环境整治方案结论如下。
4.1 项目区现有的污水排放体制为雨污合流制,但是污水收集设施不完善,项目区将根据实际需求新建污水收集设施,提高污水收集率。
4.2 污水处理因地制宜采用集中处理,污水处理系统采用隔油隔渣沉淀+厌氧塘+景观好氧塘+兼性塘+生物反应过滤池的工艺组合。
4.3 结合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村民愿意在村庄设置垃圾集中房,对村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通过垃圾清运车定期收运至集中点进行减量无害化处理。为解决好项目区垃圾污染问题,项目区采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清运、村集中处理”的模式治理项目区垃圾。
4.4 本项目主要工程量
4.4.1 村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新建污水收集系统截污沟:0.4m×0.6m的300m,0.3m×0.3m的1000m,新建白沙村污水处理系统(40m3/d)1座。
4.4.2 村落垃圾收集清运处置工程:新建垃圾房(8m3)3座,垃圾桶(60L)150只,并配套垃圾减量化设施1套,户用垃圾桶406个,保洁工具6套。
通过对本方案的初步设计,工程量见表4。
4.5 主要环境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以削减进入外环境的污染负荷为COD:12.15t/a、TN:0.86t/a、TP:0.23t/a。
白沙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实施,一方面能削减进入外环境的污染负荷,另一方面能改善村落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和健康水平,协调农村生态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的环境质量,从而提高该村形象,促进经济产业的发展,因而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迫切且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等四项文件的通知(云环发[2013]130号).
[2]《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云环通[2011]64号).
[3]《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云南省用水定额标准》(DB53/T168—2013).
[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7]《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8]《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范》CJJ142—2008.
[9]《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10]《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74—2010).
[11]《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2008年以来,卫生监督工作在县委、政府和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体工作人员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及
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文件精神,本着对全县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认真扎实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各项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一)行政管理
1、为了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强化内部制约机制,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效率,对单位人员分工作了调整。为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我所将全所卫生监督员送州卫生监督所进行为期8天的卫生法律法规及业务培训。通过学习,全所工作人员掌握了比较精练和扎实的卫生监督执法业务知识,对我县开展卫生监督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年初制定了工作计划,明确领导工作职责,并成立工作督查组,负责对全所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次专项监督检查有工作计划和工作小结,及时上报卫生监督信息(共20期),被县委办采用1期,被政府办采用3期。
3、实行政务公开,办证程序及收费标准上墙公示。
每个季度在单位公开栏内公开一次单位政务信息,以便职工了解本单位的相关情况;为方便当事人办理相关的卫生证照,我所将办证程序悬挂在本单位大门口,以便当事人了解办证程序,少走回头路。
4、积极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全年共开展了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3.15”消费者权益保护、预防毒菌中毒有关知识、**县“六月”安全月法制宣传等多次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
(二)公共卫生监督
1、公共场所
对辖区内宾馆、理发美容店等公共场所开展了4次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共监督检查312户次,检查从业人员860人次,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100%,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98%发上,对无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者作了责令整改。全年共核发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312份。
2、食品卫生
对全县2400多户食品生产经营户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儿童食品”、“州庆”、“乳制品”、“中秋.国庆”、“学校食堂专项整治”、等多次专项行动,监督覆盖率达100%,对各食品从业户建立了卫生监督管理档案,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100%,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持证率达98%以上,凡是体检合格的从业人员都作了卫生知识的培训。2008年共发放2430份食品卫生许可证,对今年所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在发出之前均作了现场审核。今年共体检从业人员6200人次,通过体检,发现104名食品从业人员患有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卫生监督所已对104名从业人员下发了职业禁忌调离通知书,责令业主调离患病人员。为进一步了解餐饮业消毒情况,落实餐具消毒措施和消毒效果,我所与县疾控中心于4月10日至5月25日对**城区的餐饮业进行餐具消毒效果监测,此次共抽检餐具样品1212份,合格635份,合格率为52.39%。
3、卫生知识培训工作
为使从业人员掌握更多的卫生法律法规,2008年共举办卫生知识培训班20期,培训食品从业人员6200人次,公共场所从业人员860人次。对部分规模较大或距离较远的从业户,我们还派卫生监督员进行现场培训,通过这样的运作,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大大提高,为规范我县食品及公共场所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4、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为了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云南省食品卫生条例》、保障我县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避免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我县开展了以食品安全整治为主的多次专项行动。
(1)学校食堂卫生专项整治
2008年4月7日,为认真贯彻执行**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县卫生局、教育局、工商局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县中小学、托儿所、幼儿园等学校进行拉网式检查。共检查各类学校74所,食堂85个,其中持有效《卫生许可证》85个,持证率100%;从业人员242人,持有《健康培训合格证》173人,持证率为71.5%;立案查处5家,发出卫生监督意见书27份。拉网式检查结束后,县人民政府又组织职能部门进行了第二次监督检查,学校食堂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度下降。
(2)迎“州庆”食品安全整治行动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县委,县政府对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县卫生局对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xx县妇幼卫生监测方案>,方案中确定了详细的监测对象;拟定了统一的资料收集办法和运转程序;制定了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检查奖惩办法;县卫生局监督所人员每年深入基层进行监督指导和帮助:县妇幼保健院对此项工作常抓不懈,定期不定期的深入乡村进行检查。督促。指导,保证了妇幼卫生监测的顺利进行。十多年来,妇幼卫生监测工作屡屡受到国家,省,市检查人员的高度评价。
二抓好培训,提高素质
今年是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改为”3+1”模式的第三年,以后妇幼卫生监测工作运行顺利与否,抓好本年度的妇幼卫生监测培训工作是关键。首先我们就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了周密的培训计划,参加省级师资培训班的同志精心准备,认真备课,10月中旬县乡村从事妇幼卫生工作专业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在培训班上,她们就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及评审,5岁以下儿童监测方案及监测数据渥报调查方法和相关表的填写进行了详细认真的讲解。培训结束后,举行了书面考试,保健院院长申芝凤对培训进行了总结。此次培训得到了县卫生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卫生局副局长臧庆玲同志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臧副局长强调了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的重大意义及此次培训班的重要性,要求参加培训的同志一定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要用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做好监测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实效性,杜绝虚报,瞒报,减少错报,渥报。通过学习交流,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的认识,增强了责任心和使命感,理解和掌握了妇幼卫生监测方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培训对完善妇幼卫生信息工作制度,促进妇幼卫生信息利用率,提高了妇幼卫生监测的质量,促使我县妇幼卫生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推进我县妇幼卫生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质控到位,数据准确
关于呈送2010年卫生系统“四大排查”百日化解整治行动
工作总结的报告
县平安办:
现将我局《2010年卫生系统“四大排查”百日化解整治行动工作总结》随文报来,请审阅。
特此报告
武隆县卫生局 二〇一〇年八月三日
2010年卫生系统
“四大排查”百日化解整治行动工作总结
按照《武隆县“四大排查”百日化解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武隆委办发[2010]60号)的文件精神要求,我局组织全县卫生系统职工认真学习并于2010年4月起草下发了《2010年卫生系统“四大排查”百日化解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细化方案,全方位、全过程抓隐患排查,并认真进行梳理整改,收到了良好的整改效果,现将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责,精心部署四大排查工作
4月13日我局召开全县卫生系统“四大排查” 百日化解整治行动工作会,卫生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安稳科传达会议精神,我局把此次“四大排查”百日化解整治行动工作作为目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设立办公室于安稳科,落实专人负责,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四大排查”重点和具体实施步骤。4月14日起,分局领导对全县卫生系统开展了四大排查工作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7月17日至28日,我局还组建2个工作组,深入乡镇督查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运行情况、暴雨洪灾后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安全隐患整治落实等重点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筑牢预防和遏制暴雨洪灾后续影响、高温天气等易引发安全事故防线。
二、突出重点,结合实际,合力开展四大排查工作
明确矛盾纠纷主要以离退休人员保障、临时工人员待遇、医疗纠纷苗头为重点内容,安全生产主要以人群密集的门诊、病房、手术室、实验室、药房为重点检查场所,压力容器、放射源、化学危险品、消防设施等重点方面、重点部位要加强检查。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排查在乡镇政府的指导下进行。截止7月底,安全生产方面,各地共报告排查出来的安全生产隐患27处,其中安全隐患自行整改22处,需加强监控监测3处,需主管部门协调多部门解决的有2处,经整改消除隐患16处,11处安全隐患急待整改,其中3处已整改,其余8处暂不具备整改条件未进行整改,但均落实临时性防护措施。矛盾纠纷方面,共排查出矛盾纠纷8件,各单位自行整改5件,需主管部门协调解决3件,2件已经得到妥善解决,1件正在协调解决中。重点区域和重点人员方面,重点人员2人,已建档建册,落实监控责任和措施,防止越级上访和非访,防止重大群体性事件。
三、健全机制,强化监督, 全力推进四大排查工作
本着“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推行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创新,不断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一是实行隐患整改落实制度,做到整改期限落实到位、整改内容措施落实到位、整改责任人员落实到位。对查处的各类隐患,实行“一患一档,分类治理”对列入整改计划的隐患,实行定时间、定人员、定资金、定责任。二是对各类隐患实行分管领导分线负责制度,分别由各单位负责人挂帅,负责隐患的整改落实。
四、存在的问题:
我县全部医疗卫生单位均采取了有效措施,把安全生产、矛盾纠纷、重点人员管控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各单位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进一步加强,尽管我们在隐患排查治理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医疗安全形势比较严峻。由于我县卫生系统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素质参差不齐,面对日益增加卫生需求任务,医疗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情况时有发生,医疗安全不容乐观。二是卫生系统矛盾及医疗纠纷增多。由于历史欠账,卫生体制机制的原因,卫生系统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加上医药体制改革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矛盾纠纷也在不断增加。今年1至8月已报告的医疗纠纷就达3起。由于卫生法律缺陷,二元化法制解决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增加了解决的复杂性,随着侵权责任法2010年7月1日实施,将给卫生系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三是卫生系统安全隐患整治面较大。截止7月底,卫生系统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等3
个单位共报告27条安全隐患,经整改消除隐患16处,11处安全隐患急待整改,其中3处已整改,其余8处暂不具备整改条件未进行整改,但均落实临时性防护措施。四是卫生领域安全基础设施薄弱。27个安全隐患中有15个均是涉及房屋消防等安全基础设施的内容,这部分的整改落实需要大笔经费,而卫生系统内目前有三种体制,即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筹集足够的经费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困难相当大。五是卫生系统救援保障能力有待加强。卫生系统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还承担着应急医疗救援重要工作职能。突发事件发生后为了减少灾害损失,降低死亡率,应急医疗救援应争分夺秒。目前,我县医疗救护装备差,救护车使用年限较长,又加之多数乡镇卫生院现未配备救护车,影响事故现场救治效果和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严重影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速度。
五、下一步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是落实隐患整改考核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单位的责任,加强监管,落实措施,工作中具体看隐患排查整治到位了没有。把隐患排查整改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长抓不懈,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二是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演练工作。根据实际开展工作的情况,对原制定的各项应急预案进行适当的修改,提高预案应急效应。根据全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指导方案,将组建县级医疗卫生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应急救援队员50名,分指挥、医疗、防疫、监督、后勤5个队(组),并采购部分专业设备。针对突发烈性传染病疫情对武隆旅游安全的影响和威胁,我局近期将组织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卫生部门实战能力,目前正在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在中央财政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期市卫生局为我县招标采购了23辆救护车辆,将配发到我县各乡镇卫生院,用于提高农村急救能力,已到4辆,其余18辆将在8月底到达我县,将进一步加强卫生系统救援保障能力。三是坚持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坚持每季度和节假日安全专项检查与“四大排查” 百日化解整治行动相结合,确保 “四大排查” 百日化解整治行动工作任务和安全生产任务的完成。
今后我们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夯实基础工作,从“保稳定、促发展、保民生、创和谐”的高度,警钟长鸣,坚持到底,切实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领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全力抓好卫生系统隐患排查和治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沿河县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时期沿河县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 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协调组织的综合措施, 其编制是否合理, 关系到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结果是通过把环境的考虑纳入到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去, 建立一种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的决策机制。因此,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范畴。
2 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中国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多与土地利用有关。多年以来, 国家和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努力, 中国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 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 生态建设的任务依然繁重。表现在: (1) 水土流失面积仍在不断扩大; (2) 土地荒漠化面积继续呈扩展趋势; (3) 草场“三化” (退化、沙化和碱化) 面积不断增长; (4) 水资源紧缺且开发利用不合理; (5) 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6) 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耕地质量退化, 数量减少等等。这些问题与我国的土地利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3 沿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趋势
沿河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市西北部, 地处黔、渝、湘、鄂四省 (市) 边区结合部, 乌江中下游, 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素有“黔东北门户, 乌江要津”之称。沿河周边与贵州省内的德江、印江、松桃、务川和重庆市的彭水、酉阳、秀山等县毗邻。沿河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 都是以雨水补给为主的雨源型河流。县内河流径流丰富, 比降大, 落差集中, 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县水能资源可开发量有140万k W。
沿河境内除乌江干流外, 长10km或集水面积20km2以上的河流有25条。河流水系以大娄山脉和武陵山脉为分水岭, 河流走向顺应构造, 多北北东向, 县南部支流多呈格子状注入乌江, 北部支流多呈树枝状注入乌江。河道总长540.2km, 河网密度21.9km/百km2, 比全省平均17.1km/百km2多4.8km/百km2。
根据《沿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指导要求, 沿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趋势为保证交通、水利、城镇建设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要, 统筹安排城镇、工矿、农村居民点等各项建设用地。到2020年, 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9860hm2, 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1150hm2, 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740hm2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930hm2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1020hm2以内。
4 沿河县土地规划利用
因为沿河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集中在传统农业, 集约化的土地利用比较缺乏, 大部分土地仍处于待开发状态, 所以土地的生产稳定性、生态保持性较高。由于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提高与土地经济可持续性的迅速提高有密切关系。另外, 由于封闭、落后的山区环境和长期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使人们满足于现状, 对土地利用方式的自我评估较高, 认可度大, 使社会可接受性的分值也处于较高水平。因此, 结合沿河县河道和河网密度, 沿河县土地规划利用应将更多精力放在更新改造抗旱提水泵站,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 加大植树造林和生态植被建设力度, 逐步消灭荒山荒坡, 提高绿化率, 构建绿色屏障。加强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大林业执法力度, 严格控制乱砍滥伐, 严防森林火灾,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逐步推广普及森林保险, 切实保护好生态林源。到2015年,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 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3m2,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 污水和垃圾处理无害化城市。为工业、农业、服务业、物流业、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设施保障。
通过项目的实施, 达到以下目标:
(1) 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70%以上, 治理后, 经巩固提高, 达80%以上。
(2) 区域内有排水系统, 并达到10年一遇洪水可安全泄洪, 20年一遇洪水不造成水毁成灾。
(3) 顺应城市发展战略, 提升周边土地价值。打造城市建设发展高地, 建设聚集人气的滨水环境。
(4)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生态网络, 将城市生态和滨河生态系统有效连接, 打造麻阳河生态走廊, 引领整个城市生态网络, 营造一处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
5 环境影响分析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过程。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实施, 必然会打破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原位状态, 对区域内的水资源、土壤、植被、生物等环境要素产生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从而使得土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产生正向的或负面的环境效应。
5.1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扬尘。施工现场粉尘和扬尘的产生量在不同的施工情况下变化很大, 各种粉尘和扬尘在晴朗、干燥、有风的天气下, 将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较大影响。为此要求项目施工时, 在施工现场周围按规定修筑防护墙及安装遮挡设施, 实行封闭式施工, 对有可能产生二次扬尘的作业面应洒水降尘, 车辆出工地时应进行冲洗, 防止随车带走泥土, 同时对运输土石方等的车辆采取密闭措施, 防止沿路抛洒, 污染城市环境。
5.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所产生的污水主要有基础施工中的泥浆水、建材冲洗水、车辆出入冲洗水等生产污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等。类比资料表明施工期生产污水中悬浮物、石油类, 生活污水中BOD5、COD、悬浮物, 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三级标准。
5.3 声学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对周围声学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各种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及振动, 还有运输工具所产生的噪声。施工期间对周围声学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及运输工具所产生的噪声。项目拟采用的部分施工机械设备将产生的噪声值见表1。
由表1中可看出, 昼间即使距声源40m处, 部份施工机械的噪声值仍超过了相应的界限值, 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噪声影响。噪音主要危害人的听力和神经系统, 长期生活在噪音环境中会造成听力减退和神经衰弱。
5.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乌江流域清淤将产生弃土和淤泥等废弃物如乱弃乱堆, 可能产生水土流失或二次污染。施工中的生活废弃物若不能做出妥善安排, 则会严重影响施工区的卫生环境, 导致工作人员的体力下降, 尤其是在夏天, 施工区的生活废弃物乱扔轻则导致蚊蝇孳生, 重则致使施工区工人暴发流行疾病, 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 同时使附近的居民遭受蚊、蝇、臭气、疾病的影响。
5.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河流、道路、街道两侧的绿化建设, 会使项目所在地绿地增加, 有利于植被及生态系统的改善。但项目施工扰动表土结构, 损坏了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 地表裸露, 土壤抗蚀能力降低, 在地表径流的作用下, 可能加大水土流失量, 破坏生态环境,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在项目施工及运营过程中, 虽然会产生废气、废水、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 但从污染物性质和污染物总量分析, 均属轻微的污染源, 只要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并落实好项目规划设计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即可大大降低环境污染, 符合国家环保法规要求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符合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要求, 不会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该项目沿河土地规划利用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6 结束语
在项目施工及运营过程中, 虽然会产生废气、废水、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 但从污染物性质和污染物总量分析, 均属轻微的污染源, 只要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并落实好项目规划设计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即可大大降低环境污染, 符合国家环保法规要求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符合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要求, 不会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摘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 土地承载着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从源头上预防或减缓规划实施以后对区域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例, 重点探讨了沿河县土地规划利用与环境效益分析。
关键词:沿河县土地,规划利用,环境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蒙吉军.土地评价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349~351.
[2]王静, 邵晓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方法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 2008 (3) :68~74.
工作方案设定了领导组织、管理制度、督学队伍、开展工作、保障措施、督导方式、问责整改、结果运用等8项成为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的主要条件,并对达成每项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领导组织方面,工作方案要求县级人民政府成立教育督导机构,设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部门;在管理制度方面,要求建立责任督学选拔、聘任、注册登记、管理、培训、考核、评价、问责、奖惩和定期交流等管理制度;在队伍建设方面,工作方案在督学选拔、准入、结构、职责、工作规范、培训等方面提出详细要求。
在工作规范方面,工作方案主要是对悬挂责任督学公示牌、配发责任督学证和《工作手册》等进行规范。在科学督导方面,主要是要求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县域内责任区督学挂牌督导信息系统,对责任督学实现网络信息化管理。探索挂牌督导网络评价,积极开展网上督导工作。通过网络媒体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和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政府、学校、督学及公众之间的交流互动。
为责任督学搭建工作平台,提供有力保障,是做好督导工作的重要前提。为此,工作方案要求县级人民政府对开展督导工作所需保障条件有相关文件明确规定,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专项经费。
【县环境卫生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县卫生局卫生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12-05
县卫生局中医工作汇报07-22
县卫生局党建工作检查汇报提纲07-09
检查环境卫生整治工作06-24
县卫生局下半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07-27
医院年度环境卫生工作总结05-30
汇文小学环境卫生工作总结06-22
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总结10-04
环境卫生日常工作计划07-24
学校环境卫生工作计划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