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麻店镇五牌学区小学 康小燕
非常有幸能够参加“全市小学数学学科德育优秀课例展评活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观摩了来自全市9位小学数学教师的课,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感受到了参赛选手们的智囊团的重要性,更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们学习。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第一、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
这9位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有的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有的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他们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到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第二、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在这9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 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三、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教师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看到每个老师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语言、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第四、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
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不断,如“把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谢谢你给课堂带来了不同的声音。”“因为你的错误使我们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意的同学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第五、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 的重要作用。
老师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的目的一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为了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使用效果好,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
2014年3月25日--31日,我非常荣幸地被派去南京瑞金北村小学学习。置身于他们校园中,看着他们整洁美丽的校园布置,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崇拜着国家级特级教师仲广群所研究设计的幸福助学课堂。在这里,我亲身领略到他们对数学课堂的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前的精确设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数学课堂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理念--幸福助学课堂。
所谓助学课堂,强调三助,学生自学,生生互助,教师帮助。自学:学生自学倡导先学后教,在“一探二学三生疑”的预习指导策略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探是避免把预习等同于看书自学的做法,因为这会使得学生的预备学习编程了被动的接受或简单的模仿。所以,我们一般先安排一道较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在探而不得或是探而不明的时候,再安排看书、操作、实验或是收集资料等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探索贯穿预习的始终。
二学是在探索之后的行动,因人而异。这时的学,可能是对“探得”后的进一步“确定”,也可能是“探不得”后的“充电”。总之,学生自主探究后的学,就不是索然无味的、可有可无的学,而是某种带有“揭秘”欲望并伴随着心理预期的学习。
三生疑,是更深层次学习的体现,是学后的反思、质疑与追问,疑问的深度,反映了预习和思考的深度.学生把疑问带到学校,又使得后续的学习变得动力强劲。针对不同的内容,预习的内容和方式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如新授类的会增加探究的成分,复习类的会增加整理的成分,体验类的会增加观察、实验的成分,实践类的会增加操作、制作的成分。由于不受时间的制约,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保障,而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常常迫于教学内容和进度的考虑,不得不“走过场”;由于不受空间的制约,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留出余地,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数学理解能力、创造性得到了发挥。
助学:“回馈、释疑、整理、提升”的教学策略。
回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可采用的方法很多。提问,教师设置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判读学生的理解程度;汇报,让学生汇报预习的经历、采用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果等,了解学生预习的深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练习,解几道题来一个小测验,以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交流,将预习的情况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通过全班交流的形式获得信息。
释疑:在反馈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在预习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师生合作共同解答。视问题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教师可灵活选择释疑的方式方法,如直接回答、讨论、辩论、提供相关材料进行实验、操作等,若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很高或是利于教学的拓展和深化,新一轮的课内探究便由此展开。
整理:需要认识到的是,学生的预习并不能取代教师的教学,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以及学习水平所决定,学生课前的预习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地、模糊的、肤浅的,而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提升能力,亦即让模糊的知识变得清晰,让肤浅的认知变得深刻,让零碎地知识变得结构化。
提升:课堂上能够腾出更多时间 来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是“先学后教”的又一优势。有了学生的“先学”,有了教师引领的“织网”,就夯实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领学生“爬高”,则将学生的思维训练落实到了实处,也是能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助学课堂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关键在于能够准确为学生的学情“把脉”,把教学的力量用在重心处和关键处,实现“三个不教”(学生已会的不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能弄懂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切实把教师从繁复的课堂讲解中解放出来,把学生推到前台,让质疑、争辩、补充、修正等充盈其间,在师生、生生多维互动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我对此次学习感触颇深,认为短短的几天的时间,让我们在欣赏他们学校老师的“轻松”和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学生能力的全面。虽然我们的学生现在还做不到完全适应助学课堂,可能课堂上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矛盾和不足,但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做老师的必须把讲台“让”出来交给学生。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争取做到:第一,改变教育理念。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锻炼的机会。第二,逐步落实助学课堂模式。虽然本班已经五年级了,学生很多能力在过去没有去好好的培养自学能力,但是比起以后去培养现在开始也不算晚。要做到这种课堂模式,老师先做到熟知课程标准,把握好每节课的前后联系,认真解读教材,精心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助学单。同时,在平时的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他敢说,锻炼学生学会正确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次,加强对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培养。坚持每天这样去培养训练他们,终究有一天会让自己看到我们的学生能适应助学课堂。到那时,我们的学生们都真正做到的成为课堂的主人,质疑、争辩、补充、修正等充盈着整个课堂,在师生、生生多维互动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教育所需要做的吗?
曾永德
几位老师教学艺术值得我们深思与追寻。他们精湛的授课艺术,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新课程下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下面,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好的课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上“板着面孔”的课,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地参与热情。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
3、为学生创设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但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4、一堂好课应该是自然的、生成的课。
2011年11月17、18日,我有幸同本校的其他几位语文老师一起去思南县许家坝第一小学参加了发展与创新课题研究活动。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学习都是我们积累经验的大好机会,因为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课堂教学中的经验。
此次活动分为两个赛场,分别是在许家坝第一小学和许家坝第二小学,在许家坝第一小学里的比赛项目有:微型讲座、微格研练、创新片段设计和创新板书设计;而在许家坝第二小学里的比赛项目是:现场说课和现场评课。我主要观摩的是创新片段设计,其题目是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的第八单元第三十一课《给予树》的第四、五自然段。在此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感受很深,收获很多,感受如下:
1、此次活动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每一位老师的表现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像以前那样只追求花样,华而不实。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
2、参赛教师的片段设计都非常巧妙,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提高课堂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基础。
另外在此次课研活动中,我还观摩了其他几项项目,我感觉每一位教师都准备得很充分,从他们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专业能力很强,素质很高,能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合理地开展探究式自主学习。
青铜峡市五小 朱国栋
2013年 12月6日,赴同心实验小学参加吴忠市五县(市、区)小学教师会课暨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后,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教室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我印象颇深的一节课是同心县实验小学周丽老师上的《烙饼问题》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中,老师打破教材的编排,先从2、4、6、8张饼烙起,让学生在最简单的烙法中掌握基本的烙饼方法。然后以3张饼的烙法为教学重点,用表格清晰再现了烙饼的过程。最后又从3张饼的烙法推广到5、7、9张饼的烙法,让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逐步探寻到了最优的烙饼方法。纵观那么几节课,为同课异构的课。有的教师对教材的挖掘与处理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教师在备课时深入细致,对所教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既充分发挥教材的引路作用,又不照本宣科,没有把教学停留在对教材简单处理上,而是创造性对教材进行充实、拓宽信息渠道,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诱导学生用于钻研,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多一些,动手多一些,合作探究多一些。我想,这三位教师的成功教学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教师从家里经常用的平底锅说起,首先说明问题,烙饼的一面需要5分钟,那么,烙熟一张饼需要几分钟?学生很容易说出了答案,接着教师继续问,如果一个平底锅最多可以放三张饼,那么烙2张、3张饼最少需要多长时间,答案还是很简单,教师由易到难,接着提问,如果是4张饼呢?接下来把问题放手给学生去探究。
2、重视学生动手操作
在这节课中教师舍得花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四个人合作利用小圆片当饼来探究问题。然后找同学上讲台上演示烙饼的过程,寻找最短时间。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方式,不仅能更快地解决问题,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效果非常好。
3、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低年级更是如此。在万老师的课堂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教学环节精彩的设计,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尤为重视。小组教师活动中明确提出“怎样分工合作,才能找得快”,让学生有意识地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再通过倾听一个小组的合理分工,对其它小组进行指导。不仅使活动开展有序,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为以后的合作活动提供范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烙饼问题》,看似很简单的内容可真的要上起来问题还真不少。整节课主要安排了两个环节:一是情景导入,二是新课探究。第二部分又分成了四部分:
1、探究烙
一、两个饼。
2、探究烙三个饼的最佳方法。
3、探究烙更多饼的方法。
4、总结烙饼的规律。单数饼(大于1)时的快速烙饼法和双数饼时的两个两个烙的方法不仅学生感兴趣,而且我们听课的老师也很感兴趣。学生学得轻松,教者对学生的生成资源把握也比较好,整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落下了帏幕。
通过专家的点评,我对这节课也有了几点思考:
1、定位不要有所偏离。这节课的重点是研究烙饼的最优策略,规律的探究也应建立在策略的基础上去讨论,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明确,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要找出最优的策略,而不仅仅是找出最短的时间。
2、提问要合理。每一节课提问要科学,要明确你要的是什么答案。可有时还会犯这种错误,导致学生回答偏离或不明确老师的意图是什么,这样就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3、烙饼可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自己试着烙烙看,再由学生演示,目的是让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但还要有一个猜想的过程。因为做一件事情,有准备和没准备效果是不一样的。当你心里有了一定的想法之后,再去实践,可能成功或者发现问题的几率就会高很多。
4、操作要适可而止。为什么这样说呢?一节课如果一直停留在操作层面,就会显得很直板,没有深度。因此等讨论完三个饼的最佳策略以后,就不能再让学生操作了,而应引导他们通过猜测、交流提升到思维的高度。
5、教师要想得周到。在一节课的设计上,老师是主导者。应该把能想到的尽量做好。像1个饼是特殊情况,就应该让学生在总结规律之后,再回顾一遍,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考虑问题周到的重要性。
2015年11月30日至2015年12月4日,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18个人前往深圳第二实验学校学习一周。在五天的时间里,既观摩了课堂教学并与该校教师交流互动,又欣赏了班主任比赛的现场,以及亲子活动、第二课堂等项目。这次学习,感受良多,收获良多,现将我的所感所思总结如下:
一、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从这一周的听课来看,深圳第二实验学校在教学模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第一种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第二种模式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以提问、回答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及时补充总结;第三种模式是创新小组模式,以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教学,由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起辅助和点评的作用。
纵观这三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可使知识点的讲解更加全面更加透彻,但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提问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思考讨论的过程,从被动接收知识到主动吸收,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但同时也存在着学生配合程度的问题。创新小组的模式,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的体现,但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依据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教学模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都有最好的方式和效果。
二、高效化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集各位教师教学长处于一体,高效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旁听高一物理科组的集体备课,最大的感受就是高效率。每位教师在学期初分配到不同的备课任务,分工合作完成导学案、练习、试题的编写。在每周集体备课时,对于教学进度的统一,导学案的讨论分析,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讨论,都秩序井然,认真细致,因为集思广益,所以效果突出。
导学案的应用,所涉及问题的探究,都能在课堂中真正体现出来讨论的成果。一堂优质课,是众教师共同努力的成果;一堂高效率的课,也是高效化的集体备课的成果展现。
三、丰富的校园文化
整个校园都充满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走廊到教室,让伟人的名言、学生的作品潜移默化中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同时在公告栏中,粘贴学生比赛的照片,展示学生手工作品,给学生极大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陶冶。
四、多彩的课外活动 该校多样化、全方位的课外活动是我感受颇深的一点。从文化到艺术到体育,各方面的课外活动应有尽有。各种球类活动、兴趣小组、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众多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积极参加,既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使学生能全方位地成长。
通过这次活动,从以上几个方面,让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名校的风范,而其中让我最受益匪浅的,还是教学方面。针对教学上的感悟,谈谈我的感受:
一、课堂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即所谓的“备学生”。教师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的参与,每堂课的教学模式多样化,激起同学们对学习的兴趣,营造民主、和谐的教与学氛围。比如物理
课,可以采取学生动手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方式,同时也可采取学生分组讨论或提问回答等方式,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消除学生对物理课固有的畏惧心态,从一昧觉得物理课程很难,向有趣的方向转变。
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可参与 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需求,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考虑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参与进来,真正有事可做,而不是看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另一部分却全程旁观。
三、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赞美的艺术
这次学习回来,我体会最深,反省最多的,就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肯定和赞美。以往领导常说,要多肯定学生,表扬学生,我虽听了,也尝试做了,但总觉得有些别扭。也许是学生的反应的确不尽如人意,也许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如自己预期,总之,在以往教学中要找到表扬学生的点,总觉得有点难。这次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每位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肯定是无处不在的,回答出问题、能举手主动回答问题、上台演示、有不同回答问题的方式和答案,处处都能得到那些真诚的表扬和肯定,让学生充满自豪,对学习更加专注,更有兴趣,课堂气氛融洽,师生互动温馨,教学效果自然显著。为此,回来后我下定决心,我要善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多些赞美,多些肯定,多些给学生自信,让学生为自己的努力感到骄傲和自豪,让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
八一小学孟灵芝
2012年10 月13日、14日,我们武潭镇小学语文教师一行四人,在汪校长和莫校长的带领下,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新课标教材解读、小学精品课堂教学展示观摩会”。此次活动的内容有名师课堂教学、新课标教材解读等。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专家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听完几位老师的精品展示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第五、亲切的评价语言。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运用“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帝湖小学:李晶
外出听课心得体会
2010年10月8-----14日参加了河南省小学音乐优质课的观摩。这几天共听了12节课,下面说一说我的听课体会:
一、听课情况:
(一)郑州市实验小学何文娟老师执教三年级的《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师依据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学生从歌曲《郊游》的律动开始,由《吉祥三宝》的优美旋律以及蓝天白云、成群的牛羊,骑马的牧人等多媒体创设的情境画面带领学生进入草原,很自然地切入本课课题《草原就是我的家》。接着老师向学生介绍了的那达慕大会和一组蒙古族人三大活动的图片:骑马、摔交、射箭.并用节奏把这三大活动表示出来.通过学生的声势打出这三组节奏,解决了教学中的节奏问题.和着歌曲音乐教师表演了蒙古族的舞蹈并教会学生做硬肩、硬手、跑马等蒙古族典型的舞蹈动作,使学生在活动中熟悉了歌曲。为歌曲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的思路比较清晰,始终围绕着本课的主题。
不足和建议:
1、在做节奏练习前没有明确速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三组节奏的速度不统一;教师应根据音乐学科特点,使学生的学习符合音乐的规律, 无论是节奏练习或是学习歌曲,必须要明确速度是怎样的, 只有在速度统一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如果加上骑马、摔交、射箭的节奏练习的渐进,做一个三声部的练习就更好。
2、教师本身键盘不熟练,在弹奏过程中出现几次断处,使学生的学习缺乏流畅和完整性;音乐教师的备课不仅要体现在书本和多媒体上,更
重要的是音乐本身.教师应勤练琴,尽快提升自己的音乐技能.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的审美化.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分组表演表现的设计发生冲突,因为不可能一小组中所有人都喜欢同一种方式.教师要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问题,(二)安阳第三小学的一位教师执教三年级的《音乐小屋》
教学目标明确、教与学双方都有高度的积极性。教师设计了闯关游戏创设情境,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习活动多样化。
问题和建议:由听赏乐曲,提问学生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生答:三拍子)、教师的目的是想要学生感受本课学习的歌曲《音乐小屋》(二拍子)形成节拍上的对比,而所听赏的圣桑的《天鹅》是一首四六拍子的作品,这种节拍比较少见,很显然教师也不清楚,就造成了一个知识性的错误;音符时值的学习不应该只是背会四分音符唱一拍,二分音符长两拍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作为一种能力掌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读出独立呈现的音符是没意义的。从这节课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教师很努力想上好课,但音乐知识技能及相关修养太有限,限制了教学效果的落实。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否则无法上好音乐课。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的进行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教学实践,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系统化,科学化,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为主旨的,之所以倡导综合的理念,根本的要义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段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在音乐课程中贯彻综合原则,把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文化等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各方面内容充分综合起来进行教学。在学生通过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音乐与美术融合即是听觉与视觉的综合,可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音乐,把音乐课程与包括语文、历史等在内的与音乐有关的其他非艺术课程适当综合起来进行教学,音乐教学可与语文教学(诗词、戏剧段落等)沟通。通过学科的综合,使得音乐课程同其他学科艺术形势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因此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即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及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要改变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只重视技能训练,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心灵感悟、情感体验的生成和发展的现象,我们必须强调音乐教育应该遵循艺术本身的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
——“走出去,总会有收获”
闫庄完小 冯欣欣
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学习、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专家们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
老师们讲座的给我的触动很大,他们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是备课,真正的备,首先是要从精神上,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其次才是从物质上,行动上”准备”,这样才有备无患、吃透教材: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是根本,吃透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保障。备课的内涵是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育学修养,因此,教学的境界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境界。备课需要有集体的交流与合作,但更需要个体独立的思考与求索。备课不是固定的程序和技巧,它更主要的是一个教师观念,智慧与精神的综合体现。
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必须对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另外,印象较深的是老师们主张把一切还给学生,即主张:学生能自己探索发现的,教师不提醒;学生能通过思考描述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总结出规律的,教师不告知等等。课堂中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出现分歧,允许学生出现自己的预设中没有的问题,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课堂的原生态味儿十足,这也充分展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课堂上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
一、注重学习、转变教师角色。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有时真的感到非常悲哀,也非常内疚。众多的学生喜爱读课外书籍,也喜欢谈论看过的某一篇小说之类的文章,却不喜欢语文课。究其原因,是不是自己所上的语文课不够吸引学生呢?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分析中心思想„„.单调老套,虽然有时也尝试用现代的多媒体,引进一些新颖的内容,但也只是一时的。长此以往,语文课堂就变成了无聊乏味、缺乏新意的课堂了。试问你所教的学生,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再看一看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给了学生什么东西,除了用来应付考试,还能做什么呢?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教学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工具性知识,它还负载着丰富的人文性内涵,它更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水平。《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1、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能摧残人才。“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师要终身加强政治思想修养、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才观。
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我身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制定自我发展目标。
【数学老师外出听课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老师心得感悟10-22
小学数学老师简历06-07
新数学老师作文09-13
我的数学老师_老师作文700字07-22
高中数学老师求职简历05-29
初中数学老师个人述职06-13
我心中的数学老师07-13
数学老师的读书笔记11-10
数学老师述职报告经典11-04
数学老师优秀的教学反思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