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示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海安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示(推荐9篇)

海安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示 篇1

海安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示

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现将我县对常住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内容公示如下:

1.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为辖区居民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并进行管理;

2.向社区居民每月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按要求定期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随时提供健康教育处方,健教室等场所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配合各种卫生节日开展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咨询活动;

3.为适龄儿童按规定提供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11种一类疫苗的全程接种,预防12种传染病;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疫苗接种;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4.为0-6岁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出院后7天内新生儿访视1次及儿童健康管理12次(满月、3月龄、6月龄、8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0月龄、3岁、4岁、5岁、6岁各1次),进行体检检查、生长发育评价和健康指导;

5.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和CPU卡,开展至少5次(孕12+6周前、16-20周、21-24周、28-36周、37-40周各1次)孕期健康管理服务、出院后7天内产后访视和产后42天健康检查;

6.督导辖区责任单位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每年进行一次一般体格检查;为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开展等健康指导;

7.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8.督导辖区责任单位首诊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按照要求进行登记并网络直报,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置;对可疑肺结核病症状者进行初筛、转诊;配合专业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艾滋病和疟疾病人等进行治疗管理;

9.做好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开展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等。

咨询和投诉电话:88901152(县卫生局)(中心卫生院、民营医院部分)

海安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示

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现将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内容公示如下:

1.为辖区居民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定期进行更新,并逐步推行电子化管理;

2.每月更新院内健康教育宣传栏,随时提供健康教育处方,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

3.按规范要求填写各种诊疗登记本。首诊医生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后,按照要求进行登记并网络直报,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置;对有可疑肺结核病症状者进行初筛,按规定流程转诊至县结核病定点诊治机构;

4.具有产房接种资质的单位,为新生儿按规定提供卡介苗、乙肝疫苗的接种,预防肺结核病和乙型肝炎;开设免疫规划接种门诊的单位,为辖区内0-6岁儿童按规定提供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11种一类疫苗的全程接种,预防12种传染病;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疫苗接种;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5.具有孕产妇保健资质的单位,为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和CPU卡,提供孕产妇健康管理(包括孕12+6周前、16~20周、21~24周、28~36周、37~40周各1次产前检查;孕12+6周前、16~20周、21~24周的基本辅助检查项目;孕16~20周产前筛查;出院后7天内产后访视;产后42天健康检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

6.开设儿童保健门诊服务的单位,为辖区内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提供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出院后7天内新生儿访视;满月、3月龄、6月龄、8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0月龄、3岁、4岁、5岁、6岁各1次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生长发育监测、营养评价;血常规;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发育筛查等服务)。

7.为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组织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等健康指导;体格检查包括一般体检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空腹血糖、血脂检测等;

8.为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登记与报告,开展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每季度为确诊糖尿病患者免费测一次空腹血糖等随访服务;

9.做好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开展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等。

咨询和投诉电话:88901152(县卫生局)(社区卫生服务站部分)

海安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示

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现将我县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内容公示如下:

1.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为辖区居民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并逐步实行电子化管理,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各类检查报告单据等粘贴留存;

2.向社区居民每两个月至少举办一次健康教育讲座,每月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按要求送阅入户健康教育资料,随时提供健康教育处方,按要求播放音像资料;

3.按时通知并动员适龄常住和流动儿童全程接种11种一类疫苗;

4.督促指导0-6岁儿童建立保健手册和按期接受儿童健康管理,开展新生儿访视;

5.掌握辖区内育龄妇女婚育情况,督促指导孕妇建立保健手册、CPU卡和按期接受孕产妇健康管理,开展产后访视;

6.配合社区卫生服务站举办主体,对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 7.为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进行规范化管理;协助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医生按季做好空腹血糖检测等随访工作;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定期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和健康体检;

8.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行登记建档,列入686项目对象每月随访1次,列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患者每季随访不少于1次,在专科机构指导下进行康复指导;

9.发现可疑传染病病人及时转诊报告;对结核病可疑病人进行转诊,确诊病人落实督导管理;协助做好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为社区霍乱、肝炎、伤寒、痢疾等传染病病家提供消毒及预防服药指导;

10.协助上级医疗卫生单位开展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等。

咨询和投诉电话:88901152(县卫生局)

(各镇卫生所1块、产科医院2块、产前保健服务资质的医疗机构1块、社区卫生服务站1块)

海安县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告

一、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享受政府补助。凡是我县农村户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在有接产资质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可享受政府住院分娩补助(400元/人):县内分娩的产妇,出院时由接产医院直接补助;县外分娩的产妇,请到户口所在镇卫生所登记后,到海安县妇幼保健所领取补助。

二、免费发放叶酸预防神经管出生缺陷。凡准备怀孕的妇女,在孕前三个月和孕早期三个月内增补叶酸片(0.4mg/片),可预防神经管出生缺陷。免费叶酸发放单位:海安县妇幼保健所、各镇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温馨提示:增补叶酸期间,请勿同时服用含叶酸的其他药物,如确有疾病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三、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对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实行部分项目定额补助:艾滋病、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治疗的部分经费给予报销;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免费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

海安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示 篇2

近年来,海安县多次把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列为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加速实现城乡交通资源公平共享,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快捷、方便、经济”的公共交通服务。目前,全县共开通客运线路50条,所有的行政村都通达客运班车,所有镇均开通镇村公交线路。全县共有汽车客运站13家,公交首末站10个,公交回车场28个,城区公交站亭195个、农村客运站亭250个。70周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革命伤残军人、现役军人乘坐城市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实行全免费,14条城市、城乡公交线路率先实施IC卡刷卡7折优惠。江苏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10项评价指标中,建制村公路通畅率、建制村通客车率、城乡道路客运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城乡道路客运信息服务一体化水平、镇村公交开通率、农村客运班车公司化率等8项指标值为100%,综合发展水平评定达5A级。

在交通物流发展方面,引导发展技术新、载重大、能耗低、污染少的先进运力,推动货运车向大型化、集装化、厢式化、专用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县拥有载货汽车8629辆、6.18万吨位,拥有集装箱运输车50辆,大吨位货车占比呈逐年增长态势。着力抓好交通物流基地、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和农村物流发展,全县拥有江苏省交通物流基地项目3家,江苏省农村交通物流示范点项目3家,江苏快货品牌线路4家。

存在的问题

目前,海安县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其规模和质量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便捷、经济、舒适的出行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有待巩固提升。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尚未全面落实,公交线网密度、班次密度较低,线路重复系数较高,居民平均候车时间较长,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公交出行分担率低。公交车辆总量不足,城市万人拥有标台数远低于省级标准。城乡公交票价需实现一体化,部分老旧公交车辆亟待更新。城市换乘枢纽、公交首末站、停保场、专用道、加气站、充换电站以及出租汽车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公交行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城市公交、出租客运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交通出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促进交通物流业发展措施有待研究深化。货运代理方式单一,不同运输资源尚需整合,公铁水多式联运系统还未形成。运输经营主体结构不合理,低层次供给过剩,高层次供给不足,运输组织化程度不够。货运市场集中度偏低,运输企业小而分散,专业企业、大型企业少,运输市场份额存在被周边地市运输企业侵占现象,物流园区尚未形成规模。货运网络化、专业化程度不高,里程利用率偏低,运输生产经营体系还不完善。

三是交通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功能有待拓展丰富。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交通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尚待建立,以信息化、智能化的成熟技术提升服务水平方面还很欠缺,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不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均等化改革思路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交通运输行业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服务的新需求、新期待,按照安全发展、高效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的要求,用五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各项为民服务措施的实施,使交通运输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形式更加多样,服务流程更加规范,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进一步提高,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十三五”时期,在海安城区形成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其他出行方式为辅助,多元化、安全、方便、快捷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初步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实现城市公交线路、城镇公交线路与镇村公交线路有效沟通衔接;逐步形成层次合理,功能完善的交通物流体系;实现由交通枢纽向运输枢纽的跃变。为了完成以上目标,将采取以下举措: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公交发展滞后、服务不优、换乘不便等问题。一是大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场站建设工程,力争2017年底完成海安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汽车客运站建设工程,为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条件。二是创新公共交通服务方式,积极发展定制公交、微循环公交等新型公交服务模式,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服务需求。组织开展城市公共交通专用路网研究,探索BRT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缓解城市中心的交通拥堵,破解公众出行难题。三是统筹区域、城乡客运一体化规划,一方面探索毗邻区域公交对开,引导临近县市之间公交线路相互渗透和互联互通,解决毗邻地区城乡居民的出行问题;另一方面不断优化城乡公交线网,城乡公交、镇村公交线路有机衔接,进一步增加公交线路辐射广度和覆盖范围;最后打破条块分割的行政壁垒,推动区域及城市交通整合,促进城乡客运融入区域交通一体化体系。四是依靠制定标准、编制规范、完善制度,进一步提高公交班次准点率,有效缩短主城区市民平均候车时间,提升公交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五是建立公交场站设施专项用地保障制度,优先安排公交设施建设用地,优先建设公交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换乘中心等设施。六是加强城乡公交换乘点建设,农村居民乘坐镇村公交单次出行直达镇区,一次换乘到达县城,吸引民资参与农村公交首末站建设和公交站亭站牌设置管理。七是加快推进公交智能化建设,推行公交IC卡“一卡通”、WIFI网络终端,掌上公交APP和客运联网售票服务,全面提升公交智能调度、动态监控和公众出行信息服务能力。按省市统一要求,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八是探索建立切合海安实际的公交长效补助机制,推动公交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互联网+”为契机配套实施“快递+”战略。近年来,快递行业因为电商的出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如今除了电商以外,“互联网+流通”正被视为快递业新机遇,有望成为继电商之后点燃快递业的“二次革命”。互联网拥有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和快递业在线上线下融合连接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快递行业需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成为内生动力,催生出“快递+”的发展战略,一是探索建立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信息,促进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服务效率;二是持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向下”发展,充分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推动农村物流经济发展;三是积极研发和引入高新技术,不断提升自动化水平,优化网络建设,实现以对产品全程监控为手段,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四是深化策略研究,加快快递与制造业的联动,强化快递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衔接,促进快递与金融业的互动,扩大冷链快递网络的覆盖范围,引导市场主体细化产品层次、延长服务链条、提高附加价值,抢占市场先机。

推动交通信息服务水平提升。大力构建“一个平台”即构建“智能交通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改进交通社会化服务的要求,构建包含交通道路实时路况、公交查询、出租车电召、客运联网售票、交通信息公告等信息的移动终端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和基于提供在线诊断功能、在线客服为支撑的车联网汽车后服务平台。

推进交通物流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铁路物流,力争2017年全面完成海安货场扩建工程,为打造江苏东部公铁水无缝对接商贸物流高地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条件。二是加快推动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利用物联网、电子商务、新一代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传统道路货运业的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新型道路货运业态和商业运营模式,提高道路货运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加快发展公水、公铁等多式联运,提高货运组织效率。三是继续推动落实六部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配送管理工作的意见》和三部委《关于加强城市配送运输与车辆通行管理工作的通知》,推动实施城市绿色货运行动,促进城市配送健康发展。鼓励货运枢纽站场升级完善城市配送功能,鼓励社区、学校、政府机关等配建快递服务中心。四是加强农村物流示范点建设,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提升农村物流效率,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从运输组织、运力结构、运输市场、城乡配送等方面优化运输组织,推动交通物流服务均等化。五是进一步推进交通物流基地、物流示范点、快货线路品牌建设,支持物流项目申报列入省市交通物流重点建设计划,争取部省级层面的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培育重点交通物流企业,鼓励通过产权重组、品牌联盟、业务合作等方式整合市场资源,扩大运营网络,提升交通物流规模化经营水平。

海安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示 篇3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内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面临的问题

1. 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欠缺、人员素质过低、结构不够合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从调研结果来看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欠缺、人才素质过低, 难以满足现在公共服务工作的需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以实施的基础,是影响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

2.配套资金不足、不能及时到位, 存在资金沉淀和挪用现象

经费补助没有全部、及时到位, 服务机构只能用医疗收入或者其他业务收入展开工作, 机构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就会下降。同时,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被延迟拨付。还有就是,由于一些地方官员思想存在问题, 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用作其他项目。

3.不同地区间、城乡间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不均等

由于部分地区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慢性病管理及老年人管理系统的缺失,所以不同地区服务利用不均等。由于我国既有城市又有乡村,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且农村公共服务地广人稀、健康意识较弱等,造成城乡居民服务利用不均等

提升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质量的对策

1.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低下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国家或地方积极培养人才,对人才实施鼓励政策,加强基层卫生服务队伍的建设。在录用人员是实施聘用制,坚持择优录取,能者上,不能者下的原则。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例如,组织管理人员到其他地区交流管理经验,加强学习以促进工作顺利进行。优化人员结构, 建立以全科医生团队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更好地满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2.关于公共服务专项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

首先,应当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筹资和投入体制;其次,当地政府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有关部门的对资金的监管,同时建立公共服务的财政体系,以减少资金流失,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最后,服务机构要积极得申请中央、省级补助资金和当地政府相应经费及时全部到位, 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有了经费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乡,村医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公共服务工作开展会更加顺畅。

目前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均等问题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均等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确保群众受益

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积极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与经费补助政策,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以保障服务的公平性和普及性。根据目前实施情况分析,定期的考核、监督工作已经形成制度, 将岗位绩效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 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缩小地区差异, 形成重点倾斜

项目经费应尽量倾斜到重点保障地区, 根据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变化合理地确定重点项目, 根据当地财政情况合理选择资金投入的重点地区, 确保资金向重点地区和重点群众倾斜。部分地区居民居住密集,可以根据服务人群大小对村卫生室的经费补助及时调整。项目实施中,随着基层医药卫生综合体制的改革,村卫生室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 乡村医生主要收入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为了使乡村医生队伍稳定发展壮大,多数地区将服务工作倾斜到了村卫生室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提高其补助等政策。

3.及时调整经费标准,保障项目质量

财政投入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顺利推进的关键。虽然国家制定了一定的标准,但是公共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可预料的实际问题,加大了经费的需要,而国家或地区投入的经费难以满足部分地区的服务需要。

结语

为了提高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政府应该确保经费及时全额投入并加强管理,服务机构应该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和健全监管和考核机制,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海安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示 篇4

2014年关于推荐申报中、高职称评审人员情况的公示 根据正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遵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14年职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结合目前我单位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岗位人数设置规定,经我单位职称评定领导小组对今年申报职称评审人员的品德、业绩、工作能力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议,现同意推荐十二名同志申报参加中、高级职称评审,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参加职称评审,现将人员名单公示如下:

中级:罗旭、赵戈力、王天涯(转评)、唐显晖、黄静、周帝稳

副高级:唐应均、陈蛟、黄会丽、杨兴国、刘华、张信明 以上人员公示时间为2014年7月12日至2014年7月18日,共7天。公示期间无异议。

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

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篇5

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实做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全面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数量和群众满意度,按照省卫计委《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精细化管理年活动通知》要求,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保障城乡居民身心健康为目标,按照细化项目、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全面落实的原则,利用循环管理方法,进一步优化关键环节工作流程,着力推进项目的有效落实,确保城乡居民真正得到实惠。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精细化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体系,优化服务资源配置,转变服务模式,规范服务管理,促进服务精细化,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二)具体目标。

1、居民健康档案纸质建档率达到83%以上,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5%以上,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2、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社区)为单位,各剂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3、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85%以上,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达到85%以上。

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85%以上,产后访视率达到85%以上。5、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65%以上;健康体检表完整率达到80%以上。

6、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40%和30%以上。

7、居家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全部纳入管理。

8、开展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90%以上,乡镇卫生院达到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65%以上,村卫生室达到80%以上;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40%以上。

9、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机构达到100%。

10、居民满意度与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

(三)项目执行精细化。

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等规范内容,制定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和任务,工作目标,细化流程,精心实施,确保每项工作做实做细。

1、提高健康档案管理水平,及时更新健康档案。做好重点人群的随访等服务内容,确保档案内容字迹清晰、数据真实、管理规范。按照规范要求统一纸质健康档案格式内容,对原与《规范》不符的表单、记录,可添加单页,予以补充相关缺少的内容。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3%以上,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5%以上,重点人群健康档案使用率要达到80%以上。同时,要加大对“假档”、“死档”的检查、处罚和整改力度。

2、创新健康教育工作形式,丰富健康教育宣教内容。要以县区为单位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需求、重点工作等确定主题,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健康教育。要做到有健康教育组织体系、有固定规范的宣传阵地、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有健康教育计划和评价总结为主要内容的“四有”健康教育模式,规范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

3、积极推进预防接种场所规范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要强化预防接种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立规范化预防接种场所的建设,提高预防接种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提升预防接种服务水平。推进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实现电子化、档案化管理,提高预防接种服务科学化水平。

4、加强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利用妇幼信息、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掌握服务辖区内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信息,按照规范要求,保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管理任务。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孕产妇、儿童保健能力建设,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完善工作设施、更新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器材等措施,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能力和水平。要紧密结合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合理安排接种点和工作日,将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有机结合,同步落实相关项目管理内容。

5、进一步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和控制率。按照《规范》要求,强化对慢性病患者在筛查、随访、分类干预、健康体检等四个重要环节的质量管理,全年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和1次全面体检,体检化验单据齐全入档。落实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和糖尿病患者4次免费测血糖的要求,熟练掌握血压测量、足背动脉搏动触摸等基本技术规范操作要领,准确掌握各项检查、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和临界点,正确理解各项检查指标,据实填写有关随访信息。

6、规范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制定60岁以上失独老人和65岁以上老人健康查体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组织实施、责任分工、查体内容、查体流程、查体和检验检查单据资料整理和查体结果反馈、健康评估等内容;在圆满完成规定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数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质量,年内老年人健康体检表完整率须达到80%以上,要不断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覆盖率和合格率。

7、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密切与街道(社区、镇)、居(村)委会联系,建立日常筛查管理机制,及时发现、按时随访重性精神病患者,做到发现一例管理一例,培训、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居家管理的用药及防护事项,减少和避免患者的意外伤害,切实提高病情稳定率。

8.做好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要加大督导力度,及时督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规要求,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及时排查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按规定时限上报处理。

9、完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要督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时掌握服务辖区饮用水单位、学校、公共场所、非法行医及非法采供血地点等基本信息,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及村卫生室村医,采取网格化管理形式,认真开展咨询宣传、巡查、信息收集和报告等工作,并及时做好相关工作记录,工作记录内容要做到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

10、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要围绕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调养服务,增强中医药服务功能,加强中医人才培养,大力宣传中医药知识,为新项目的开展创造条件。同时,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内涵,加大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第四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一、组织管理(一级指标)

(一)综合情况

1、辖区人口数、年龄分布、重点人群等基础资料统计表;

2、项目计划。包括:现状、目标、措施、项目职责分工、责任人等;

3、项目上半年工作小结、全年工作总结(有取得成绩、上次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发现新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今后打算)。

4、其它。

(二)机构建设(二级指标)

1、上级相关文件;

2、项目领导组织;

3、项目专业指导组织;

4、项目考核领导组织;

5、以上组织活动会议记录和活动图片等其它材料。

(三)制度建设(二级指标)

1、上级相关文件;

2、项目相关制度;

3、项目实施方案;

4、项目绩效考核方案;

5、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6、项目成本测算;

7、其它材料。

(四)日常管理(二级指标)

1、上级相关文件;

2、人员培训资料(包括上级培训、内部培训、服务站卫生室培训)(通知、签到、培训前问卷、教材、课件、培训试卷(包括需求调查)、小结、照片);

3、月报数据审核(1-12月);

4、协作机制(专业机构对中心或卫生院、服务站、村卫生室的培训、指导、考核、监督)等有关材料;

5、其它材料。

(四)绩效考核(二级指标)

1、上级考核相关文件、通报、督导反馈意见等;

2、职工内部绩效考核;

3、中心(卫生院)对服务站(村卫生室)考核等有关材料;

4、考核结果应用等材料;

5、问题整改情况等材料;

6、其它材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每年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进行至少4次的考核,其考核结果上报县区卫生局,做为划拨经费的主要依据,并保留考核图片、考核记录(被考核单位签字)考核通知等相关材料。

二、资金管理(一级指标)

(一)上级项目资金分配文件等。

(二)资金管理办法。

(三)项目成本测算。

(四)预拨资金及时性、资金到位率。依据考核指标提供县区级预拨金配套文件或指标文件、拨付时间、到账时间、银行入账通知(复印件)等佐证材料。

(五)项目专项资金执行情况统计表;

(六)项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小结;

(七)项目专项资金收支明细账(复印件)

(八)项目支出的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复印件);

(九)村卫生室(服务站)资金拨付使用情况;

(十)项目资金专项核算情况等其它有关资料。

三、项目执行情况(一级指标)

(一)居民健康档案(二级指标)。

1、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与管理办法、居民建档流程图;

2、居民建档登记情况统计(分月统计)、居民建档分类情况统计(每月统计);

3、居民建档更新情况统计(分月统计)

(二)健康教育(二级指标)。

1、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统计表名单;

2、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现状分析、目标、指标、经费预算和具体措施);

3、健康教育相关制度;

4、健康宣传资料发放或领取登记表及统计表;

5、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底稿);

6、健康教育音像资料播放情况统计表;

7、健康教育音像播放记录;

8、健康宣传栏设置和内容更新情况统计表;

9、健康宣传栏更换记录(图片附带日期);

10、卫生宣传日健康咨询活动情况统计表;

11、卫生宣传日健康咨询活动记录(小结和图片);

12、健康教育讲座情况统计表;

13、健康教育讲座活动记录(小结和图片);

14、健康教育工作半年小结、全年总结;

15、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试卷、评价及统计表(有条件可建立数据库);

16、上级相关文件。

(三)预防接种(二级指标)。

1、免疫规划工作计划(现状、目标、指标和具体措施);

2、预防接种卡(分村、社区或居民委、按出生年份分类装订,并且全部录入计算机内《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3、新生儿出生分村分月统计表(与儿保共用);

4、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

5、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登记表、报告卡;

6、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摸底登记与查漏补种记录

7、接种率调查资料

8、安全注射制度;一次性注射器使用、销毁记录簿;门诊消毒登记簿;

9、预防接种知情同意书;

10、冷链设备档案和报表,冷链设备测温记录

11、疫苗和注射器出入库登记表,疫苗运输记录表;

12、督导检查资料

13、预防接种宣传资料(预防接种宣传日、补充免疫等活动计划、宣传材料、总结、照片等);

14、适龄儿童查漏补种工作方案及相关工作记录;

15、例会制度和记录,免疫规划培训资料;

16、免疫规划针对疾病主动监测记录表和旬报表;

17、辖区内幼托机构、学校情况一览表;

18、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记录、报表、总结;

19、应急接种相关资料;

20、预防接种半年及全年工作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今后打算)。

(四)儿童健康管理(二级指标)。

1、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2、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制度;

3、儿童健康管理人员登记表;

4、新生儿出生月报表(与计免共用);

5、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情况统计表;

6、托幼机构管理资料(幼儿园名称及保健老师和园长、托幼机构督查表、儿童 体检资料);

7、0-6岁儿童保健管理登记本;

8、体弱儿、高危儿管理登记及专案管理登记本;

9、儿童健康档案;

10、围产儿、0-6岁儿童死亡登记薄;

11、例会签到、会议记录(与妇保合用);

12、培训资料(参加县和乡镇为村培训资料)和督导资料(县级督导和乡镇对村督导资料);

13、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总结;

14、上级儿保工作相关文件。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二级指标)。

1、妇女保健工作计划;

2、妇女保健工作制度、方案;

3、妇女保健工作人员登记表(包含村级);

4、孕产妇保健管理登记本;

5、高危妊娠专案管理登记本;

6、孕产妇死亡登记薄;

7、孕产妇健康档案;

8、产后访视登记薄;

9、例会签到、会议记录(与儿保合用);

10、妇保培训资料(参加县和乡镇为村培训资料)和督导资料(县级督导和乡镇对村督导资料);

11、妇保工作总结;

12、上级妇保工作相关文件。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二级指标)。

1、老年人保健和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现状、目标、指标、具体措施);

2、相关制度和规范(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工作制度、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居民病伤死因统计工作规范);

3、相关登记本(计划生育失独家庭人员登记薄、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高血压患者登记本、糖尿病患者登记本、恶性肿瘤患者登记本、居民死亡登记本); 4、60岁以上失独老人、65岁老人、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病人健康档案(基本情况、健康体检表、健康指导及建议、随访记录等);

5、相关报表(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情况统计表、主要慢性病患者及65岁以上老人管理情况统计表、分年龄组、分性别人口资料、卫生资源基本情况);

6、其他资料(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宣传资料、专题活动小结等);

7、全年工作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今后打算)。

(七)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二级指标)。

1、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含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等);

2、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工作3-5年规划;

3、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计划(现状分析、目标、指标、具体措施);

4、相关登记本(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高血压病人登记本、糖尿病病人登记本、恶性肿瘤病人登记本、居民死亡登记本、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脑卒中病例登记本、冠心病病例登记本); 需要解释:病人来源、登记本的模板;

5、慢性病患者汇总表,随访、体检表;

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月报表(具体到每个卫生室);

7、其他资料(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宣传资料、专题活动小结等);

8、半年、全年工作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今后打算)。

(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二级指标)。

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组织(文件及相关活动记录);

2、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

3、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计划;

4、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培训记录(培训会议通知、签到、教材、满意度调查、照片);

5、重性精神疾病失访(死亡)患者登记表;

6、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汇总表,随访、体检表;

7、半年、全年工作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今后打算)。

(九)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理(二级指标)。

1、传染病防治领导组织;

2、传染病防治相关制度(预检分诊、消毒隔离、传染病报告工作流程、报告管理、疫点处理、疫情值班等);

3、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背景分析、目标、指标、具体措施)并定期检查,有自查记录;

4、传染病报告记录(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检验科和影像科室登记要求规范,报告卡、登记本);

5、传染病漏报调查记录(计划、记录、小结);

6、传染病个案调查表、调查小结(除小结外,疫点处置“六项”要有相关资料);

7、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技术培训资料(计划、通知、签到、教材、记录、试卷、小结);

8、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督导记录;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领导组织(政府文件);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记录;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记录;

13、卫生应急物资贮备统计表;

14、疫情值班表及值班记录。

15、半年、全年总结(基本情况、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今后打算);

(十)卫生监督协管(二级指标)。

1、报表总结。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计划、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今后打算);

2、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协管。(1)公共场所单位基本情况统计表;(2)公共场所单位档案;(3)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登记表或巡查记录资料;(4)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表或报告记录资料。

3、职业卫生咨询指导。(1)职业卫生服务宣传教育、咨询、指导记录表及有关资料;(2)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表。(3)可疑职业病患者登记与报告记录表。

4、饮用水卫生监督协管。(1)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学校供水情况单位基本情况统计表;(2)上述供水单位卫生档案;(3)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登记表;(4)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表。

5、学校卫生监督协管。(1)学校基本情况统计表;(2)学校卫生档案;(3)协助指导开展健康教育、卫生宣传有关资料;(4)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登记表;(5)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表;(6)协助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的有关材料。

6、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卫生监督协管

(1)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登记表;(2)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表;(3)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资料。

7、食品安全协管。(1)开展辖区内相关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的宣传咨询活动记录材料;(2)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登记表或巡查记录资料;(3)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表。

(十一)中医药健康管理(二级指标)。

1、工作组织(文件及相关活动记录);

2、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

3、工作计划;

4、工作培训记录(培训会议通知、签到、教材、满意度调查、照片); 5、65岁以上老人档案名册(同老年人健康管理)和0-3岁儿童档案名册;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整改方案 篇6

××县××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问题整改方案

各乡镇卫生院、为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为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质量和绩效,建立以问题整改为抓手的工作机制,根据《××××××××》要求,针对我县存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问题开展自查整改活动,逐一对照排查,狠抓问题整改落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任务安排

(一)排查问题列出清单。各医疗单位要在逐一对照市基妇科提出的普遍性重点问题基础上,再结合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自查等情况,深入挖掘问题,对于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可能有水分的数据,一定要深入实际进行调研,仔细查找自身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列表。各医疗单位要在××月××日前向基妇股报送本单位、科室的问题清单列表,审核后反馈审核结果,审核未通过的医疗单位于 ××月××日前再次上报。

(二)撰写问题分析报告。各医疗单位对于普遍性重点问题连同自身排查发现的各个问题,要深入分析问题存在原因,认真撰写问题分析报告。对于一直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深入调研,找到问题症结所在,组织相关负责人及一线工作人员进行谈话,剖析问题产生的内因和外因。对于局部存在的问题,要提高相关负责人的重视程度,进行自我反思。各医疗单位于××月××日前向基妇股报送问题分析报告,审核后反馈审核结果,审核未通过的责任主体于××月××日再行上报。

(三)制定整改方案。各医疗单位要对照问题分析报告,提出整改意见和方法,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具体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细化做实解决问题的措施。要坚持实事求是、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注重整改方案的可操作性。要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力求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准。对于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限时解决,短时间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每一项问题都有对应的整改办法。各医疗单位于××月××日前向基妇股报送整改方案,审核后反馈审核结果,审核未通过的责任主体于××月××日再行上报。

(四)落实整改报告。各医疗单位应按照整改方案落实责任、逐项推进,如实完成项目整改,强调整改结果和整改时限,对发现的问题要集中力量予以解决突破,确保每一问题都能整改到位。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加强与各乡镇卫生院、为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沟通联系,做好技术支持,对未整改到位的要及时跟踪督导。各医疗单位于

××月××日前向基妇股报送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审核后反馈审核结果,审核未通过的医疗单位于××月××日再行上报。

二、加强组织领导

海安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示 篇7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监管;评价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R23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55-0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向全社会居民提供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卫生干预措施,主要发挥疾病防控的作用。该干预措施的实施程度和实施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慢性病防治情况和全社会整体健康水平,因此应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监管并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以保障人民公平、可及的享受政府提供的基本医疗保健等公共产品。本文重点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监管和评价模式进行阐述。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

基层医务人员总体服务水平偏低,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严重匮乏,且面临日常工作量大、压力大等问题,对其服务工作的开展均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多数基层医疗机构薪资水平较低,导致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从而严重影响其服务质量。同时虽然卫生主管部门对医务人员进行了医疗服务相关知识的培训,但多数医疗机构未对医务人员就培训内容进行考核,且上级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领导层缺乏对医务人员日常工作的有力监督,从而导致医务人员服务能力下降[1]。基层医疗机构忽视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已逐步推行对公共卫生服务情况的绩效考核,但对考核结果的改进措施和方案仍未及时跟进。由于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未建立或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上报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并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监管制度未得到有力落实,因此难以保障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监管模式的构建方法

监管层次划分,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监管制度的相关要求,监管层次可划分为管理层、执行层和结果层三个层次。其中卫生监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属于管理层,主要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制度的制定和修改,起整体领导作用。执行层和结果层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并负责和承担后续服务职责。

作用机制的构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监管模式中运用各项作用机制,有助于质量监管的顺利开展,并且可有效解决监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作用机制具体表现为:⑴考评机制:上级卫生监管部门对基层医疗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服务质量督导检查和医务人员服务水平考核,并及时定期上报检查和考核结果,同时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就检查和考核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⑵奖惩机制:通过施行薪资奖励、荣誉奖励和晋升奖励,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对检查中出现严重问题、考核不合格或因工作失误导致严重后果的医务人员严格实行问责制度和通报制度,以提高医務人员的服务质量[2]。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价模式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体现服务质量评价的公正性和公平性,通常委托利益不相关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第三方评价模式可有效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并提升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的科学使用率。

3.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价原则

核心是公信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中设立第三方评价模式是从人民群众满意度出发的科学举措,因此第三方评价模式需以公开化、透明化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并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建立健全相应的行业规章制度,提升第三方评价的可信度和规范程度,从而赢得基层医疗机构和人民群众的认可[3]。

关键是专业水平,第三方评价机构应建立完整的包括项目、财政支出、资金使用、季度年度报告、预算和职能行使在内的专业性较强的评价标准,以保障评价的权威性。另外,第三方评价机构应根据评价事项的不同,组建专业的评价团队,并在实施评价前对团队成员进行系统培训。

立足点是独立性,第三方评价的全过程需接受上级卫生监管部门的监管,但若监管部门过度行使监督职权会对第三方评价造成消极影响,并使第三方评价丧失其独立性,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因此,监管部门、基层医疗机构和人民群众应尽量减少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过度干扰,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准确。

3.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评价方法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前、中、后期的评价,评价前期卫生行政监管部门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督评价部门,需委托有评价资格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服务项目等进行评价,并签订第三方评价协议,对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做出明确认定。另外,第三方评价机构应就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与负有监督职责的卫生监管部门确立评价方案,并根据评价方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中期第三方评价机构应进行项目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并在评估后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写出评价报告[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评价结果运用,第三方评价机构应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反馈评价结果,为其绩效考核和资金使用等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应向第三方评价机构反馈使用效果,为其改进评价措施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具有公益性质的健康干预措施,在具体施行各项服务举措的过程中,需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监管,并建立公共服务评价制度,以增强全社会对基本卫生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提高全社会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有效降低慢性病患病率,从而实现全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莎莎,等.县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监督与控制模式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31(01):70-72

[2]谢明霏,等.黑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同质量监管模式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4,27(04):01-03

[3]练惠敏,等.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15(01):74-76.

201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篇8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财政绩效监督改革,建立健全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冀政„2014‟76号)、《河北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冀财预„2011‟68号)、《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5年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冀财办„2015‟2号)、《河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冀卫基层函„2015‟1号)等规定,对“201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内容。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根据原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2009‟70号),我省制定了《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冀卫疾控„2009‟63号),《关于落实<河北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意见>的实施方案》(冀卫农基„2009‟41号),并于2009年在全省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公平、有效、安全、方便的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程度使城乡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

2009年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以来,至2014年底已覆盖河北省11个设区市和定州、辛集市,覆盖人口总数为73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28万人、乡村人口3805万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全省1961所乡镇卫生院、1082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58440个村卫生室承担。

(二)资金安排和支出方向。2014年我省继续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为35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我省人均21元,地方负担人均14元。地方补助资金按照《河北省省内政府间专款配套资金管理办法》中“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益类(A类)”分担配套。

2014年全省共安排补助资金25613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下达补助资金153993万元,省级财政下达补助资金37551万元,市县分担64594万元。上述资金主要用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所规定的11类43项内容,主要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 2 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三)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

1、资金纳入预算安排。市、县级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按要求落实配套资金,及时拨付。

2、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按照绩效考核结果安排和分配资金。各地补助资金通过预拨、结算的方式拨付,并按照《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支付方式改革的通知》(冀财社„2014‟52号)要求,推进资金支付方式改革,把资金安排和拨付同医疗机构服务数量、质量、群众满意度挂钩,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结算补助资金。

二、绩效评价依据

根据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制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绩效考核和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主要有三个方面:

1、绩效预算管理有关政策文件。《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意见》(冀政„2014‟76号)、《河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冀卫基层函„2015‟1号)、《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支付方式改革的通知》(冀财社„2014‟52号)、《河北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冀财预„2011‟68号)。

2、专项资金各项政策文件。《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社„2010‟311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河北省省内政府间专款配套资金管理办法》(冀政函„2011‟196号)。

3、绩效考核需查验的其他相关文件。各级财政资金拨付文件、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绩效考核和评价资料、审计和财政监督检查结论材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和总结报告、各级主管部门的批复文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医疗机构制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各设区市、县(市、区)卫生部门2014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评报告。

三、绩效评价内容

(一)绩效考核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通过对各级地方卫生计生、财政部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考核评价,加强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组织管理、经费的管理,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好地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服务质量,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保证群众受益。

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组织管理、资金管理、项目执行、支付方式改革和满意度等内容。

(二)项目组织实施方面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等基层卫生机构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组织、协调、安排和落实情况。

2、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方案的实施情况。

3、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人员、服务设施、服务模式、服务流程、服务规范、服务质量情况。

4、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落实情况。

5、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上报统计数据和信息情况。

(三)资金管理与支付方式改革方面

1、中央和省级财政下达的补助资金分配及拨付情况。

2、市级、县财政项目资金的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及拨付情况。

3、资金支付方式改革方案制定和实施情况。

4、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5、项目资金与绩效考核评价结果挂钩的情况。

6、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项目资金到位及及时性、项目资金核算及真实性、5 项目资金使用及合规性、会计基础工作及规范性情况。

7、《河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落实情况。

(四)项目实施效果方面

1、群众对项目内容的知晓度。

2、群众对项目服务的满意度。

(五)保障措施方面

1、各市县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领导小组情况。

2、各市县制定具体的考核实施方案和考核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

3、各市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行考核评价的情况。

4、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评情况。

5、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开的信息范围,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情况。

四、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法

本次绩效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项目实施单位自评与省级第三方综合再评价相结合,运用样本进行因素分析法、专家 6 评议法和比较法等基本方法开展评价工作。

1、因素分析法。通过样本调查列举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2、专家评议法。通过若干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财政支出绩效进行评估分析,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3、比较法。通过查阅自评资料和对样本的现场调查,对比财政支出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定的目标,分析目标的完成情况,从而评价财政支出绩效。

4、公众评判法。通过专家评估、抽样调查和公众问卷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二)评价标准

1、计划标准。以项目实施目标计划作为评价标准。

2、历史标准。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评价标准。

五、绩效评价指标

(一)指标体系确定原则

1、相关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与绩效目标有直接联系,正确反映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

2、重要性原则。对绩效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筛选,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3、系统性原则。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4、经济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设计通俗易懂、简便易行,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在合理的成本基础上取得绩效目标数据。

(二)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具体评价标准

1、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次绩效评价确定了项目管理指标、项目实施指标、社会效果指标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河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详见本方案附表(暂定)。

2、绩效评价等级。通过对指标体系量化评分,绩效评价分为三个等级,即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得分在≧95分为优秀,得分在95以下至70分为合格,得分在70分以下者为不合格。

3、绩效评价具体标准。详见本方案后附《河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计分表》。

六、评价工作组织

省财政厅会同省卫生计生委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并聘请第三方参与开展绩效评价实施工作。工作组人员如下(暂定):

组 长:刘文洲 社保中心主任、社保处副处长

副组长:田学卒 省卫生计生委农基处处长

杜建波 省卫生计生委财务处副处长 郝宏生 省卫生计生委农基处副处长 闫晓东 省卫生计生委项目办主任

成 员:王京

一、苏德林、胡 浩、李宜靖 省卫生计生委项目办和省内聘请各专业专家、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评价组 8 成员

七、评价工作时间进度安排

(一)工作步骤及程序

1、制定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拟定评价工作方案,收集、整理项目的相关基础信息资料,成立绩效评价工作小组。

2、下发绩效评价通知。及时下发绩效评价工作通知,进点工作。

3、评价工作程序。

(1)听取省卫生计生委农基处有关情况介绍,查阅有关制度建设、项目立项、实施、资金到位、使用及管理等资料。

(2)抽取11个设区市和11个省直管县,整体了解、核实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开展、资金拨付、支付方式改革等有关情况,并随机抽取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地逐项进行调查了解。

(3)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及项目覆盖人群对项目实施及效果的满意度,听取群众和项目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开展填报满意度调查问卷等工作。

(4)按照规定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对采集的项目绩效目标完成和各项评价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核实,并对照评价标准逐项打分。

4、撰写并提交绩效评价报告。绩效评价工作组根据绩效评 9 价开展情况,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评价结论,提出存在问题,撰写绩效评价报告,提交厅预算绩效领导小组。

(二)工作进度安排

(一)2015年1月20日—3月10日,制定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二)2015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市县重点绩效评价工作。

(三)2015年7月底前,完成重点绩效评价报告的起草并向省财政厅提交。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对评价报告进行完善。

(五)2015年8月底前,向厅预算绩效领导小组提交绩效评价报告。

(六)2015年9月底前,向被评价部门出具绩效评价报告,对有关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导整改落实。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 篇9

为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加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确保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质,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结合我站实际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通过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规范化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责任,对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危害健康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及处置能力,使城乡居民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建立及重新核实居民健康档案

1、按照卫生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要求,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户籍及居住半年以上的非户籍居民建立以及重新核实健康档案。

2、建档内容要完整,信息要连续。一份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内容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家庭信息、个人健康体检(按国家要求对居民首次建档时要填写健康体检表,对个人要进行基本的体格检查)、如果是0~36个月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还要包括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档案的建立首先建立在个人健康的基线资料上,追踪更新动态变化的资料,以便及时发现高危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

3、本站要求3月份之前新建和核实档案全部完成,6月份电子档案全部录入。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75%,健康档案的合格率达到≥90%。

三、健康教育

(一)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要保证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对每次开展完成的工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查找出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

(二)健康教育内容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三)服务形式

向全乡居民特别是特定人群多种形式地宣传,包括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1)发放印刷资料不少于12种并有发放登记(2)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且有播放记录。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至少一个,每2月更换一次。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不少于9次。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不少于6次,我站规定为每月1次。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四、免疫规划项目。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服务规范》,认真开展免疫规划各项工作。内容包括:

1.为所有适龄儿童免费提供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疫苗成分的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A群和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服务。单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五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

2、及时为辖区所有0-6岁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上卡率达到 100%。辖区内100%的新生儿建立电子档案,录入信息系统客户端软件。

3、按照上卡、预约、核对、询问、告知、接种、留观等流程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及时汇总、统计、上报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每月上报一次常规免疫接种数据;逐级指导和参与接种率常规报告、监测和分析评价。

4.为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开展对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工作,进一步降低1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5.开展预防接种转卡、上卡、接种登记、疫苗管理、疾病监测、查漏补种、入学验证、流动儿童管理、免疫薄弱区域甄别管理、异常反应的报告、调查、诊断、处理、指导村医 生业务开展等相关工作

五、传染病报告与处理。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并完善和及时更新传染病管理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人,参与现场疫情的处理。报告率和及时率均要达到100%。

2、对医务人员开展每年不少于2次的传染病防治知识、传染病信息报告规则和传染病统计规则技能的培训。

3.开展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机构对结核病人、艾滋病人的治疗管理。

4、完善自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每季度要对本乡传染病流行趋势进行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并及时汇报,避免疫情的发生和扩大流行。

六、儿童保健。

按照卫生部《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2011版的要求,扎实开展儿童健康管理各项工作。免费为辖区内0-3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1岁以内4次基本保健服务,1-3岁每年2次基本保健服务、体弱儿专案管理、生长发育监测等,定期参加培训与接受上级督查;掌握辖区七岁以下儿童数,了解辖区儿童的健康状况;负责辖区内儿童保健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工作,及时完成妇幼卫生信息表卡的填写与上报。项目目标:新生儿访视率达85%,0--3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85%,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85%,居民满意度要到达≥90%。

七、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

按照卫生部《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建立适应妇幼保健的相关制度,认真做好孕产妇保健各项工作,强化孕产妇保健技术培训,免费为辖区内孕产妇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开展婚前及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妇女常见病预防控制。为育龄妇女提供包括免费提供避孕药具、计生技术咨询在内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项目目标:孕产妇早孕建册率达到≥85%,健康管理率达到≥85%,产后访视率达到≥85%,居民满意度达到≥90%。

八、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认真做好老年人保健工作。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1次普通健康体检(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腰围、臀围、皮肤、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体格检查及视力、听力和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空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电图、B超、我站根据自身条件加设胸透并记录完整。我站定于4月—6月集中为老年人体检,不能按期体检者可于每周三体检。

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健康管理的居民建议定期复查。对老年居民进行慢性病危险因素和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年底完成指标:健康管理率≥65%、居民满意度≥90%.九、慢性病预防控制项目。

1、内容包括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含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门诊输液及住院的病人实行常规快速血糖(指血)检测和糖尿病疾病筛查,对辖区内重性精神性病患者进行筛查。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慢性病专门档案,定期进行随访并进行个体化、连续性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开展脑卒中、恶性肿瘤等其它慢性病管理和干预。

2、至少提供不少于4次的面对面随访,对控制不满意者增加随访次数,我站为每一位慢病患者免费提供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包括一般体检和辅助检查8项,这也是我们成立以来一直为居民所做的工作。

指标要求:高血压管理率≥35%,规范管理率≥50%,控制率≥40%,居民满意度≥90%.糖尿病管理率≥30%,规范管理率≥50%,控制率≥40%,居民满意度≥90%.十、重型精神病患者管理

对重性精神性病患者的信息管理,家属提供相关的诊断证明,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建立档案等。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的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宣传,发放重性精神疾病 防治科普资料,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生活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参与社会活动,接受职业训练。

2015年要开展的项目有随访技术的指导、病人家庭护理教育、项目管理技术指导等。管理率≥100%,规范管理率≥50%,稳定率≥80%.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

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监测;建立责任医师健康管理团队;构建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

十一、卫生监督协管

2015年初进一步排查辖区内各类公共场所、服务行业、个体诊所、学校、食品安全等具体情况,并登记监测,完善基本资料,认真做好巡查和上报工作。

十三、经费预算

项目

数量

金额 健康教育宣传板报

8块

8*200=1600 横幅

12条

12*50=600 小礼品

3000份

发放印刷资料

3000份

宣传日资料 8种

1600份

上一篇:物价局2009上半年机关效能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校报创刊方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