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三(精选11篇)
教学目标: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课前准备:
影视片中的“劝说”片断录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劝说”,劝说和鼓励是相对的,劝说往往要求对方改变某一种做法或想法,劝说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劝说是否真诚,是否讲究策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联系生活,明确情境
1、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否有过劝说他人或被他人劝说的经历?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劝说的语言,即“怎么说的”“说了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我们劝说?
(1)阅读课文中的一段话,打开学生的思路。
(2)自由地说说。
三、自由练说,模拟表演
1、你最想对谁,对那种情况进行劝说?想一想,该怎样说效果会更好?
2、学生轻声地练说。
3、师生模拟表演。
(1)学生说明当时的情况。
(2)教师扮演被劝说对象,学生扮演劝说者,模拟表演。
(3)师生共同评价模拟表演的情况。
教师可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或者在评价中随机地指出或引导学生指出劝说是要注意的事项:说话态度要真诚;不同的劝说对象要有不同的语气,比如对长辈要尊敬;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语气,比如紧急的情况就不能慢条斯理;一般要分析原因,指出改正的方向等。
四、修改提高,分组表演
1、根据刚才的提示,对自己的劝说进行修改,争取取得好的劝说效果。
2、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分组模拟表演,相互交换角色。
3、课堂展示,共同评议。
五、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提高自己劝说的意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尝试进行劝说。
习作三写发言稿
教学目标:
了解发言稿的一般写法,能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写一份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的发言
稿。
课前准备:
不同类型的发言稿若干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说说你听到过的最精彩的、印象最深的发言。
2、今天,我们要学写发言稿,想一想你在哪些场合需要准备发言稿。
(竞选班干部,运动会上代表运动员发言,领奖时发言等)
二、明确情境,试写发言稿
1、假如班里要改选班干部,你打算竞选班长,怎么来写发言稿呢?
2、讨论:这份发言稿,至少要说明白什么?
(1)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我要竞选班长。
(2)要讲清楚自己的优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
(3)要讲清楚我的打算: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3、尝试写一份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三、共同评议,修改发言稿
1、同桌相互读读各自写的发言稿,相互探讨,提出修改意见。
2、选择三位同学的发言稿,展示评议。
(1)评议标准: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即有没有说清:“我要竞选班长”、“我为什么能当班长”和“我当班长会怎么做”。
(2)评议过程:一项一项的对照,同时评价语言是否通顺。
3、各自根据评议的要求修改自己写的发言稿。
第二课时
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件),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
(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
(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
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
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
3、师生共同评议。
评议的重点:
(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
(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
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
2、课堂交流:
(1)发言稿的共同特点: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2)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3、尝试写一写其他的发言稿。
4、课堂交流、评议。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比如,语言的精练简洁,语言的幽默诙谐,语言的生动得体。
2、引导学生读书后要乐于和善于跟别人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互相启发、相互学习的目的。
3、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
4、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5、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
文的渠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喜欢的对联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结合本单元内容,自由交流。
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听了这段对话,你想说些什么?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全班自由交流。
2、展开话题、深入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的话题,教师相机引导,使话题展开;并就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交流。
鼓励学生把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几篇课文。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对联。
2、把你喜欢的对联读给同桌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3、齐读对联,然后全班交流你的发现。(简要说说特征)
4、鼓励学生背诵喜欢的对联。
5、交流课前搜集的对联。
6、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练习写对联。
三、展示台:
1、学生课前准备相关展示。
2、小组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表演,组员给予意见。
3、全班交流。小组推荐组员上台展示。
4、评价:让学生选出自己心目中喜欢的节目,并说说原因。
版块一———历史篇
1.导入:在这一单元学习中,我们回顾历史,知道远古时代的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汽车;我们也感受着科学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神话,享受着勤劳智慧为人类带来的美好生活。请思考以下配对,看看是否能唤起你的回忆。
顺风耳 克隆技术
千里眼 电话
腾云驾雾 电视
嫦娥奔月 飞机
悟空拔毛一吹,猴孙遍山野 探月卫星
2.交流:怎样配对?为什么这样配对?
3.过渡:古人的美好梦想,曾是那样遥不可及,但在今天却都已成为现实!如果现在要评选“最伟大贡献奖” (课件配乐隆重推出奖项) ,且每人只能选一个,你会颁给谁呢?为什么?
4.交流:颁发给哪一项?为什么?
5.小结:是啊,每一件发明在不同的领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都是最伟大的。那就让我们把自己认为最伟大的留在心中吧。
版块二———现实篇
1.过渡:穿越昨天,让我们回到今天,关注身边的最新发明。最近,最具权威的《时代杂志周刊》和科技创新发明机构,隆重推出以下几项发明,它们都是本次“最具人气奖”的候选代表。
图片配解说隆重推出:“变身”自行车变形金刚饮水机吸尘鞋新型停车场智能机器人“复娃”
2.交流:在这些发明中,你最想要什么呢?只能选择一个,并说说理由。
3.小结:刚才大家讨论最多的是———看来,在这众多发明中,我们可以大声的说“最具人气奖”的便是———
版块三———未来篇
1.过渡:此时此刻,让我想起这么一句话,“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今天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畅谈属于我们自己的奇思妙想。 (板书课题)
课前各小组经过精心合作,都产生了一个伟大的奇思妙想,哪一组的奇思妙想最具有创意呢?接下去将要颁发的是“最具创意奖”,这大奖又该花落谁家呢?下面就请各显神通吧。
提出要求:代表介绍后,组员可补充;其他同学既是听众,也是评委。
2.小组展示,评价答辩。
3.表决确定“最具创意奖”:你认为谁能获得最佳创意奖?为什么?
4.自由寻找合作伙伴,畅谈奇思妙想。
版块四———感怀篇
1.谈感怀:活动即将结束,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总结:同学们,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今天我们的设计也许非常幼稚,但谁能说今天的设计不是明天的创造呢?期待伟大发明的诞生,期待科学家的出现!
课后反思,发现一节成功的口语交际课应解决好以下三大要素问题。
一、情境:在什么情境下说
为什么很多孩子在生活中伶牙俐齿,可一到口语交际课中却“沉默如金”?关键在“情境”不同。生活中的交际情境是自然的,自然得让人不易察觉,而一旦将口语交际移入课堂,自然的情境就丧失了。情境的丧失,必然带来交际的丧失。因此,一节成功口语交际课必须要重造情境。就本课来说,设置评选“最伟大贡献奖”、“最具人气奖”和“最佳创意奖”,就是在创设交际情境———评奖。为了让自己选中的项目能得奖,学生必然据理力争,交际动机在情境中被自然激发。
二、内容:说什么
如果只是给出话题“我们的奇思妙想”,大部分学生仍会无话可说。为什么呢?话题太大,超越小学四年级孩子的认识思维及语言组织能力。怎么办?板块推进应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也就是说,在总话题的范畴内,设置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的小话题,形成几个板块,层层推进。就本课来说,设置了四个板块,安排了四个小话题。一是“历史篇”,回顾过去,将已经成为现实的发明和神话梦想配对连线,并说明理由。二是“现实篇”,着眼今天,媒体展示“摩登”发明,评选“最具人气奖”。发明项目精心选择,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学生发言踊跃,交际热烈。三是“未来篇”,放眼未来,畅谈自己的发明创造。课前的小组合作准备本就是小组内的口语交际过程,课堂上的全班交流评选更使交际达到了高潮。四是“感怀篇”,形式类似“实话实说”的“最后一句”。有前面的热烈交流为基础,学生的肺腑之言水到渠成。
三、形式:怎么说
初入大学校门的师范生,普通话基础尚可。一般情况下,与亲人或熟人进行日常生活交流的时候,可以做到流利和顺畅。当需要用普通话,有主题进行交流的时候,显得有些木讷笨拙:或者脸红耳赤,羞于开口;或者心蹦蹦直跳,怯于开口。话在喉头打滚,就是说不出来。或者闪烁离题,总说不到点子上;或者语句不清,往往词不达意。仔细分析学生在用普通话表达时的种种尴尬,笔者认为根源在于胆识不足。胆气不足,心里又羞又怯,总没有勇气开口;见识不够,不知道该怎么说,该说些什么,也就无话可说了。
俗语说,教师是“吃开口饭”的,当教师“三分靠内才,七分靠口才”。可见拥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教师自身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口语水平对社会整体普通话的推广,语言规范化的实施,具有特殊的作用。目前,教师口语教学在每个师范院校中都列为技能必修课,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俗语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技艺的掌握和精熟离不开随时随地的训练,学生良好口语能力的获得同样如此。所以,在口语必修课以外,尽可能多地创造一些学生锻炼口语的机会,作为对必修课的必要补充,就显得很有意义了。“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训练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
总目标:让学生在课堂情境下,通过口语训练不断增长胆识,在体验中不断成熟口语表达技巧,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口语能力。为将来学生能大胆地走进课堂,自信地走向生活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具体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克服羞于、怯于自我表现的心理,在口语训练中树立敢说、乐说的自信。
第二,能根据说话的内容、场合和目的,使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表情手势。做到文明表达,仪态大方。
第三,学会倾听与应对。
第四,了解口语能力对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
三、“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内容
在充分考虑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学生就业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口语训练。具体要达到三个效果:一是练足胆气,学生站到讲台上能做到心不跳,脸不红,侃侃而谈;二是增长见识,做到讲述内容充实,条理清楚,观点鲜明;三是训练正确的发音技巧,做到语音响亮清晰,字正腔圆。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说说我最想说的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发言不紧张、不怯场,树立说话的自信和勇气。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只要是健康向上的就行。方式上也不做具体要求,可以脱稿,可以念稿,可以即兴,可以读背。要求只有一条:站在讲台上尽量做到姿势放松自然,说话声音响亮镇静。
第二环节:告诉你我读过的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继续实现第一环节主要目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看书,进一步开阔视野。通过广泛阅读,不断地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学生语言“仓库”中的储备逐渐充实起来,外在习得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语言素质才能够真正实现。这样,在交流中脱口而出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才能够有可能。学生在相互听讲过程中分享别人的心得,学会倾听。
学生依照一定的顺序轮流上台进行口语训练。预先通知将要受训的学生,要求事先进行准备。选出自己最想讲给大家听的阅读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做一个简单扼要的介绍,也可以诉说自己的读书心得。要求最好能脱稿说话,实在不行,也允许学生持稿说话。
第三环节:我以我嘴说我心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可以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言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本环节主要是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口语表达流畅自如的能力。要求事先做好准备,可以先有稿件,说话时要求不可看稿,最好是能做到脱口秀。
第四环节:头脑对对碰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说话和听话的能力。一位学生讲完后,由另一位学生对这位同学的说话内容进行点评。点评是开放式的,不拘一格。最后,老师做一个简明的总结性发言。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四、“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施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学习成功是最足以促使学生热爱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在开展课前一分钟口语训练时,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老师鼓励的眼光、亲切的面容、赞赏的姿态对进行口语训练的同学来说是相当必要的。学生紧张时,及时引导;学生卡壳时,及时补场。讲完之后的评价要以肯定为主。只要学生说得抓住了特点,问得抓住了要点,评得抓住了闪光点,建议抓住了欠缺点,背得流利,想得有新意,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努力发觉学生的闪光点,艺术地进行表扬和给予建议。事实证明,第一次站到讲台上的同学,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上台人数的增多,学生的神态越来越镇定自若,讲话越来越流畅自如,内容也越来越充实、有趣、有意义。
在训练实施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备课方式采用资料式备课为好。这样,无论学生在口语训练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情况,都可以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
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进行口语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多维度立体化的训练和坚持。
五、“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训练的评价建议
(一)内容
1.学生参与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的态度。
2.学生说话的仪态、方式以及声音控制等有无变化。
3.学生围绕中心运用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的熟练程度。
(二)形式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第一环节,第二环节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的评价要有示范作用。根据学生所选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建议普通话口语表达的技巧和事项,同时让学生从老师的点评中了解评价技巧。学生从第二环节开始学着进行自评、互评,自评和互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穿插使用。
六、问题与启示
(一)存在的问题
1.训练内容有待充实完善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课程的内容设计显得有些单薄、不够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修改、补充,使之完善。
2. 教师的口语指导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的指导是要即时即兴完成的,基本上要求学生讲完就能简明扼要地评点出来。这对老师的语言感受能力、语言驾驭能力和专业知识积累等方面的要求很高,老师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资料式的备课工作,才可以使评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考核评估没有根据
国家课程会在某课程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描述了该课程的目标、任务、考核标准、学习策略和评价体系。而作为校本课程,它的评价存在着时间、资源和训练上的制约因素。无法找到有关于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的系统程序和建议模式,在师范类院校中也没有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训练。这些使得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考核评估缺乏操作层面的参考。
(二)几点启示
1.教师角色转变
“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训练”开发,实际上是对教材“口语交际”部分课程的深入实施。因此,教师应从课程被动执行者的角色,转变为课程实施过程中积极设计者、执行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也就是说,在角色内容上,教师从扮演单一的角色转变为多种角色;在角色的态度上,教师从被动的参与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在角色的形式上,教师从孤立的工作转变为与他人合作。从而体现出教学相长这一教育规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更能体现学校特色和教师风格
任何一种教学行为都必须符合教师实际、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校特色。离开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教学行为就会因缺乏针对性而降低教学的有效性。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训练就是针对师范生的必修技能而开发的,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要求又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在训练中的角色决定了教师在其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教师的个人风格和魅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展现。
3.能更快地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给予施展才华的机会,并且给予适当的技能技巧的指导,学生表现出来的进步是令人惊讶的。一轮下来之后,第二轮开始,学生基本能够做到稳稳地上讲台,较为流畅地脱稿讲述,讲述内容能够围绕主题展开,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还可以辅助一些适当的肢体动作了。
七、结语
“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训练的开发与实践是对已有师范生口语训练课程的重要补充,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师范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将来自信地走进课堂,履行教师的职责做准备。它要求教师既要有自主改革的勇气,也必须有专业自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3]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魏本亚.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J].中国教育学刊,2004.(12).
[7]宁厘国.焦点时政辩论:让职高语文课堂发挥生命活力[J].中等职业教育,2005.(06).
所以在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感悟。首先接触的“劝说”这概念,在同学们所发表的关于劝说的感想,同学们都比较积极的配合,很多同学起来和大家分享自己劝说爷爷或是爸爸亦或是身边的同伴的某些行为,当然他们的劝说在当场可能是奏效的,但是在后期的保持上可能还有欠缺,针对同学们的发言,我进行了系统的讲解,怎么去劝说,怎么进行有效的劝说。“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态度诚恳,注意对象”还要注意劝说的场合,方式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最后针对课本上的图片,小男孩的不文明行为,小女孩的劝说,同学们也进行了积极的参演,神态语言都不错,但语言的艺术展现的不是特别充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不同的场合所写的发言稿内容是不同的,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而定。注意语言要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观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要使用冗长口唆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语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在课堂上,同学起来进行简短的发言,效果还不错。大家吸收能力很好。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沛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战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3、通过创设具体的场所让同学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课时布置】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
2、校内师生浪费水资源的镜头捕获图片。
3、写字板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展示图片:
(幻灯片展示本校水资源浪费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2、画外音,引出讨论:
导语:最近,我在学校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后不关上,任水白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
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
3、生畅所欲言,导出话题。同学各抒己见。
(建议书、报告老师、劝说、写警示牌、开班会……)
教师归纳,并引导同学选择合适的方法之一──劝告(板书)。
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导语:劝告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以理服人。那么,怎样才干以理服人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准备:各小组领写字板一块。)
1、小组就怎样以理服人展开讨论,小组负责人负责记录本组发言提纲。
2、小组上台交流:
(各小组汇集一起点写在黑板上,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一起点:
用水资源的珍贵来劝说。(生成、不可再生)
用水的用途来劝说。
用积水成渊的故事劝说。
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3、教师补充:教师根据同学发言情况 做出相应的补充。
4、听录音:明确诚实的态度在劝说中的作用。
⑴ 导语:同学们,我们的道理已经准备得很充沛了,那么让我们来听一听两位同学劝说的开场白。
(播放录音1)
甲1:乙1同学,快去把水龙头关掉,水在那里哗哗地流,太浪费了。
乙1:关你什么事?(一边哼歌一边走)
(播放录音2)
甲2:乙2同学,你刚才水龙头忘了关了,水哗哗地流,我觉得很可惜。
乙2:噢,对不起,我忘了。(回头把水龙头关了,流水声停了。)
⑵ 比一比,说说自身的想法:
甲1 甲2
态度:生硬──和气
语气:直接──婉转
角度:自身──他人
结果:接受──拒绝
生小结:
甲1说话的时候语气生硬,有指责批评的意思,引起了乙1的反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甲2说话婉转、诚实,至表示了自身的态度,并无指责之意,所以对方接受了他的建议。
师小结:劝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理由的充沛是不够的,诚实的态度、婉转地表达是让人接受的前提。
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要求: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他生当群众。
尝试实践:生应用劝说提纲展开劝说工作,他生适时插话补充。
师教师相机引导同学依据提纲有理有节地劝说,提醒同学不要扯与话题无关的事。
四、组织评价,促进提高
1、评一评:
对话理由是否充沛,态度是否诚实,被说服者是否心悦诚服,还有哪些道理没有讲清楚?
2、利用媒体适时补充出示关于水资源的资料,各个同学根据自身的需要摘录、补充自身的提纲。
3、擂台赛:
⑴ 推荐两组4人上台,展示劝说身手。
⑵ 评一评:
评价规范:态度是否诚实、调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沛、表达是否婉转,被全者是否心悦诚服。
五、创设情境,拓展劝说
1、生活中,需要劝说他人的情况有哪些?
(爸爸的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到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以伤身体……)
2、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情况,分小组练习劝说。
3、小组推荐两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说情况,组织评价。
六、作业
三年级上册教材共安排八次口语交际。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讲名人故事”“秋天的快乐”“观察中的发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风景优美的地方”“动脑筋解决问题”“夸夸我的同学”。口语交际的内容安排,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和“习作”一起成为“综合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我们的课余生活”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两个口语交际,都是以相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依托,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另一种是既结合专题内容又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话题,让学生交际得起来。如,“动脑筋解决问题”“夸夸我的同学”,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会谈到的一些话题。
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听的方面,在低年级“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说的方面,在低年级“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的基础上,提出“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尽量说得生动一些”“讲的时候要有感情,使听的人受到感染”等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和语文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设计口语交际的内容,加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创设游戏情境,培养交际兴趣。交际情境的创设是交际的首要条件。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在教学中有目的、有创造性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交流欲望,培养学生的交际兴趣。怎样创设交际情境呢?孩子们最喜欢的是“玩”,因为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主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适合孩子们的有趣活动,让孩子们在一个愉快的活动中自然交际,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有趣情境的创设,不仅能让学生“玩”得尽兴,而且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对口语交际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巧用评价语言,增强交际信心。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可以采用“以说带学”的形式,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课文内容,教师在课上做学生的忠实听众。学生说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别给予不同层次的评价。这样,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的赞赏,增强了交际的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定位教学目标,不应把要求学生的语言表达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放在首位,而应重点培养学生敢说、乐说的信心。不管学生说得如何,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说话的水平给予不同的评价。这一过程,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的局面。
三、巧妙利用教材,指导交际方法。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联系学生实际,巧妙利用教材中的说话资源,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指导、训练,教给学生交际的方法,使学生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口语交际是人们最基本、最经常的社会实践活动。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敏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社会交往和人际交流,发展合作精神。”显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认字识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而小学三年级是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然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的倾向根深蒂固,听说教学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
我们发现在语文课堂上有五分之一的学生羞于开口,上课仅充当听众,即使在被点名后,往往也是显得局促不安,答非所问; 还有五分之二的学生即便是举手,但也不能很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说出的话要么语无伦次,要么不着边际,甚至会有冷场的现象出现; 只有五分之二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对老师和同学的一些说法提出质疑。在口语交际训练课上,只有少数优等生参与交流,大部分学生保持沉默,好像这个课堂和他们无关。课间交流时,大部分学生不敢主动和老师接近,甚至有些学生胆小到连上厕所请假也要同桌或班长代劳,向同桌借学习用具还要别人主动借给他……久而久之,这些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弱,甚至变得不愿和同学、家长交流。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大胆地开口说话,主动地与人交流,成了我们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二、调查的对象及方式
2014年5月中旬,我们把三年级二班作为调查对象 ( 也是本课题的实验班级) ,对这个班4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达100% 。
三、调查的具体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小学三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问卷调查( 学生卷) ,从学生讲普通话的情况、人交流时的态度、上口语交际课的表现及参与活动时的心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做了统计和分析。
四、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48份问卷的逐题统计,我们发现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 自觉讲普通话的意识不强。有50% 的学生能够在任何场合下努力使用普通话交流,有42% 的学生在学校能试着讲普通话,但在家完全用家乡话和父母交流,剩余的8% 因为普通话不够标准,害怕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在课堂上不愿意发言,这主要是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脱节。在学校因为大家都在讲普通话,而且老师也要求必须说普通话,许多孩子迫不得已或者说自然而然地就会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但是一脱离课堂和校园这一语言环境,没有了这些约束,再加上许多家长不会讲普通话,方言还比较重,在他们的影响下,孩子就使用方言交流。这些孩子没有形成时时说普通话的习惯,也就得不到有效的训练。
2. 学生的口语发展能力有待加强。可以看出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很强,96% 的学生喜欢上口语交际课,但只有63% 的学生表示口语交际能力有所提高,30% 的学生与原来一样,8% 的学生变得不敢说话了。这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以培养、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为目标,而是急于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偷工减料。首先是在课节上偷工减料,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上,每个积累运用中都有一个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主题。在教学要求中是让老师们用一个课时指导学生进行交际训练,可是大部分老师没有按照要求上好这节课,要么提示一下,一带而过; 要么丢掉几个,只选择一、二两节简单的让学生做做。其次是教学环节中偷工减料,也许是学生发言的就那么一两个,也许是孩子们说话结结巴巴,也许是孩子们说的积极性不高,老师们干脆就自己满堂灌,或者选几个尖子生说说完事,没有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学生也没能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充分地进行讨论交流,也就没有达到口语交际的训练目的。
3. 自信心不足。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善于表现是孩子的本性,其实每个孩子都想当班干部,都喜欢上台讲故事,只是担心自己做的不好,害怕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因此没有了展示自己的勇气,也就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在平时的教学中,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对所谓的好学生鼓励和表扬的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也多,他们的自信心越来越足,口语交际能力也越来越强。相反,对于那些所谓的学困生,我们总是盯着他们的缺点不放,批评教育的多,表扬的相对就少了些,久而久之,他们没有了学习兴趣,放弃了交流的机会。时间一长,两级分化越来越明显,造成一部分孩子干脆不参与课堂学习的现象。这些孩子其实是缺乏了自信心,因此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也就随之而缺。
关键词:评价方案;课堂评价;交际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66-01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教学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并列成为语文五大教学内容之一。考试作为最常用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书面测试来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但这种书面测试对口语交际的评价却显得有些无能为力,因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甚至是多方)的互动过程。那么,怎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呢?为此,我们竹苑小学《小学语文开放式口语交际教学研究》课题组成员,在对口语交际教学进行探索的同时,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评价不断尝试。
一、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案
课题组的老师们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强、 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案。从评价内容出发,我们主要从交际态度、交际习惯、交际能力三方面制定了《竹苑小学小学生口语交际水平评价表》,对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表现性及普通话水平给以评价。评价还根据时间、场合及评价者的不同,区分出师评、生评、家长评、自评与互评。
二、激励为主,实施课堂评价
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课堂上,我们的老师的评价表扬多,批评少,激励多,指责少。
(一)语文课堂上的口语交际评价
课堂是规范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的主阵地。不管是口语交际课,还是阅读教学中,或是作文评讲课,我们都会创造更多更好的“交际情境”,并在交际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1、教师评价
教师是评价学生的主导因素 ,平时的语文课堂评价,教师更多的是使用口头的评语评价。在口语交际评价中,我们一直注重有针对性地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去鼓舞和激励学生,如“你一定能说好,老师相信你,鼓起勇气再来一遍!”这样能使学生长期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你的观点真新颖,如果声音再响亮些,让大家都能听清楚就更好了” ,“你敢于反驳他人的观点,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值得同学们学习,如果能组织好语言,表达的会更有条理更有说服力”等等。这样,学生便能通过教师的评语评价掌握更多的口语交际的技巧。 除了每节课上教师言语的评价之外,我们的老师每周都会针对每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口语能力填写评价表,经过跟踪观察,学生们在课堂上敢说、乐说,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
2、口语交际课堂上学生自评、互评
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但课堂不应是教师评价的独角戏。充分展现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的课,才是真正的口语交际课。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经过长期训练,竹苑小学的学生不仅善于倾听、判断,善于赞扬、欣赏别人的优点,而且还习惯反思、质疑,敢于给别人提出好的建议。自评与互评,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增强学生在团体中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
(二)、其他学科的口语交际评价
我们学校将口语交际教学拓展到学校的其他学科之中。所以,我们的评价也就自然延伸到了各个学科的教学课堂。首先,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培训各学科科组长如何在课堂上规范学生的交际语言、行为,然后科组长再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与科组老师商定课堂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方式。各学科教师在学期末均会在评价表中对每位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进行评定。在竹苑小学的任何课堂上,我们都能看到学生声音响亮、仪态端庄、充满自信的表达。
三、鼓励参与,实施活动评价
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口语交际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竹苑小学“就地取材”,创造性的把学校德育活动纳入到口语交际教学的合作范畴。口语交际的评价也自然延展到学生的校园活动中。
每周升旗仪式上轮流演说的“值日小校长”、全校学生轮流的“礼仪小天使”、“清晨之音”主持、“关爱空巢老人”的学生志愿者、“慈善义卖会”的“店长”、“推销员”、“顾客”,学生活动中的口语实践均被纳为评价对象。每次活动结束之后,无论是学生自评、互评的星级评价,还是教师就不同活动内容针对性的评定,都能灵活多样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热情投入到丰富多样活动的交际之中。
四、延伸学校,家长参与评价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母)”。家长对孩子的习惯、能力、个性非常了解,又对孩子的发展充满期望。我们学校充分发挥家长的督促、评价作用。家长参与评价主要通过家长联系卡、家访、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家长协同教师参与评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家中进行口语实践活动的表现,有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语文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改进的建议,以便家长和学校协同对学生给予有效的指导。
五、终结性评价,开发口语交际评价试题
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综合评价应该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综合评价。以上的评价都是过程性的评价,如何通过试题进行终结性评价,我们也在进行着尝试。我们为每个年级拟定两份试题。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的形式抽取题目,自由交流。评价试题包括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形式、评价试题四部分内容。评价过程中每个教师负责观察、评价一个小组,并认真填写“口语交际试题评价结果”。在肯定的同时更要指出每个孩子在口语交际方面的努力方向。
第二组
1、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说说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请你把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们。
2、有一天,王明在马路上发现一个学生在草坪里玩耍,他去劝那个学生,那个学生却说:“踩得人多了,少我一个不少,多我一个不多,有什么关系?”王明该怎么说?
3、细读下列文字,并根据上下文,确定人物对话的内容和语气,填写语句。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提了一个问题,我(徐自强)会答可又不敢说,手一会儿举起来,一会儿又放下。王老师看出了我犹豫的样子,微笑着走到我跟前,弯下腰轻声说: 我规规矩矩地站起来,声音很小,还结结巴巴的。我心里直嘀咕:坏了,我非挨批不可。
可是老师却说: 并把我的答案重复了一遍,还鼓励我: 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次,我的胆子开始变得大起来了„„就这样,我非常兴奋地上完了这节课。
下课了,同学们微笑着向我拥来,把我围得水泄不通。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我听了后,心里热乎乎的。最后,我十分感激地说:
4、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处处鸟语花香、处处山清水秀,让我们走进这山山水水,去领略它们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游览过的名胜古迹吧!
5、兄弟班级在学校足球比赛中以微弱优势战胜自己的班级夺得冠军,同学们心中有些不服,这时你想文明得体地对兄弟班级的同学说些什么?
第三单元
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一J练目的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多种: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每种形式都有它
独特的表达效果。
记叙,所用材料是发展变化着的人和事,有时还包括人物活动和事
件发生的场所;目的是使读者了解人物的言行和事件的经过。说明,所
用材料是客观世界中的各类事物以及事理;目的是使读者明了这些事
物的特征(包括性质、状态、功能等人 议论,所用材料是作者对社会生
活中各种问题的见解;目的是使读者相信作者观点的正确。抒情,所用
材料是作者的感情;目的是使读者产生共呜。文章不能单独使用一种
表达方式。而要经常借助其他的表达方式来丰富或加深文章的内容,
使文章显得绚丽多彩,对读者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要注意:
1.要用得自然。兼用的表达方式之于主要表达方式,如同枝叶之
于树干,都是自然的从它上面生长出来的,不能为兼用而兼用。
2.要用得灵活。主要的表达方式跟其他表达方式的结合是要有灵
活性,不能采取单一的模式。要根据内容要求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
该叙述时娓娓道来,该写人时细致描绘,该抒情时发自肺腑,该议论时
发人深省。
3.要用的巧妙。所谓巧妙,就妙在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作者
的意图上。这种情况在抒情文中比较常见,因为作者的感情不能靠用
“喜”“怒”“哀”“乐”一类字眼来表示,还必须借助于对人、事、物的表述,
才能把这样的感情具体化,这就意味着记叙、说明、议论这种表达方式
都能在抒情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在读者这一面,每到这些地方往往
觉得作者是在谈天说地,读得津津有味,却不知在情绪上早已受到感
染,待到读完全文,才醒悟到原来这是作者有意的安排。
各种表达方式的交错使用。叙事写人饱含激情,字里行间流露深
情,写景状物注入真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议中有叙,叙中
有议,夹叙夹议。力求用得自然、灵活、巧妙,给文章增加一点光彩。
二、作文题目・
l。我向往
2.我这个班
3.我的梦
4.文话
三、作文提示
1,作文题目:我向往20
提示: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一年,四年一度的
奥运盛会将在中国北京召开!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什么样的一种
情景,你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你心目中朝思暮想的奥运会,也可
以假想你作为一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新闻工作者或其他后勤人
员参与这场奥运会,你将怎样开展工作的.,要写出个性特征或独特的风
采。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最少写700字。
2.作文题目:我这个班
提示:写班集体可写的事很多,要先想想这个班给你最深刻的印象
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写法上要选好角度,从特定的时间或地点,特
别的事件入手,展示这个集体的特点。要有生动而又令人回味的细节,
表现出你对这个班集体的感情。写700字左右。
【例文】
难忘班级深情
初三是分手的季节。当我即将告别班级的时候,望着一张张熟悉
的脸,眼眶不禁湿润了。忘不了三年同窗的点点滴滴,忘不了最后毕业
* 那一天。
哟,大脸猫你还记得刚入学的时候吗?你一进教室,沉闷的气氛全
没了,只有你爽朗的笑声在飘荡。相识的,不相识的,都能和你聊起来。
初中三年,无论什么时候你总是一张笑脸,大家都叫你“大脸猫”。可今
天怎么泪眼汪汪的呢?
最可亲,也最可爱的班长,你的能力确实不差,组织了数不清的班
会、联欢会,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你的学习很好,我们全班哪位
同学没有得到过你的鼓舞!你辅导我们时讲得那样伶俐,那样生动。
可今天,伶俐的口齿怎么变得迟钝了呢?
小百灵,再为我们唱一曲吧,你的歌声从来都十分欢快。记得吗?
我们参加了好多次学校的歌咏比赛,每次都拿了名次,其中你的功劳最
大。为了纠正我们的音调错误,你反复唱给我们听,那百灵般清脆的声
音都唱哑了。可今天你的歌声怎么这样伤感?
你们这帮男子汉,怎么和以前一点也不一样呢?上次开校运会,你
们暗暗发誓,成绩上未能替班级争光,运动会可不能亚于别的同学。你
们奋力拼搏,我们呐喊助威,最后获得了全校集体奖第一,全班欢呼雀
跃了。可今天,你们那股男子汉气概哪里去了呢?
我们最敬最爱的班主任,在临别时,您叫我们不要难过,应该为自
己的未来欢呼,欢呼我们又长大了一岁,更懂事更成熟了。可您说这话
时,眼里分明闪着泪花!您对学习好的和差的同学都一样地爱。那次
班上一个最调皮的同学疯打时,不慎被玻璃划伤,您不顾自己体弱,背
他上车去医院。等他缝完针出来已是晚上七八点钟,您把他送回家后,
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敬爱的班主任,您说过“我们应告别昨天,走向明天,让我们互相祝
福吧”!是啊,昨天已经结束了,我们一定要、也一定能走向幸福的明
天。
我们击掌相约,再过,母校再相聚。
祝福你,同学!
祝福您,老师
【简评】
本文用第二人称,如叙家常,向读者介绍了作者的班集体,在特定
的时间一初三分手的季节.所展示的团结友爱,力争向上,尊师爱生
的精神。作者选取了爽朗乐观的“大脸猫”,聪明能干的班长,歌声优美
的小百灵,替班级争光的男子汉,最敬最爱的班主任……这些典型人
物,描绘班集体的全貌,通过生动感人的细节,表现师生之情,运用多种
表达方式,写得感人。
现象一:“口语交际课”无口语
案例:
师:哪个同学来说说你身边的动物和它的生活习性。
生: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它有一个可爱的的名字叫“小白”。它长着一身白色的毛,它的眼睛又大又圆,它的耳朵尖尖的。“小白”最喜欢吃鱼,每次放学回家,小猫就跑到我跟前“喵、喵、喵”地叫,我就夹起一条小鱼喂它……
思考:
口语交际课上,学生用于交际的工具不是口语而是书面语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是由于教师对口语交际的载体——“口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认识不到位,以为只要是“用口说出来的话”就是“口语”了。
口语,指的是人们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它跟书面语严谨、符合语法规范不同。口语因有特定的语境,又有说话者的语气、肢体语言的辅助,具有自由、松散、活泼、冗余、不完整等特点。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就知道用口说出来的话不一定就是口语,比如领导人在大会上作的报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等都是书面语——声音只是充当了书面语的载体。上面案例中的“口语”其实就是在读书面语。同样,用文字写下来的也可以是口语,文学作品中的对话描写就属于此类。
对策:
首先,教师自己要十分清楚,口语交际是用“口语”进行的交际,并且要让学生明白,所谓的“口语”,就是我们平常跟家人、老师、同学和伙伴说的话。
其次,教师不要一味强求学生“做到说话要完整”。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主要是在阅读课堂上,“说话是否完整”是教师评价学生说话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这大体上是对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表面上是指向“说”,实质上是指向“写”。而口语交际课不同,“说”就是“说”,基本上没有写的任务。处处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只会使口语交际陷入难堪的境地。我们知道,口语在交际中主要分为“会话语”和“独白语”,其中“会话语”占的比例要远远大于“独白语”。而“会话语”往往是简洁的,“不完整”的——省略了某些成分。例如,“小明,你听过这件事吗?”“听过。”“你听了这件事后心情怎样?”“很难过。”像这样的答语已经是完整的,而许多教师往往非得逼着学生完整地再讲一次——“我听过这件事”“我听了这件事后心情很难过”。这就让人感到非常别扭。因为这已经远离了生活和真实——我们在生活中从来都不会这样回答别人的问题。
再次,教师要作必要的示范和引导。上面的案例,是学生“过度准备”的结果——虽然是“说”出来的,但几乎是不折不扣的书面语了。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加以引导,告诉学生要用口语来介绍,就是像我们平时说活的样子,说得自然一些,自由一些……还可以进一步作示范:“我家里呀,养了一只小猫,它全身的毛都是白色的,所以我们就叫它小白……”另外,如果发现学生是看着稿子“说”,就要明确告诉学生,准备时要考虑怎样说,但不能写在纸上,更不能照着稿子读。
现象二:“口语交际课”无交际
案例:
师:听了××的发言后,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我想问他一个问题。
师:哦,好的,你说。
生:他刚才说的情况是他亲眼看到的吗?
师:××,你告诉他。
××:是我亲眼看到的。
师(对刚才提问的学生):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
生:满意。
思考:
“由过去的‘听话与说话改为现在的‘口语交际,不仅仅是提法的改变,而是理念的变化。”这样的话很多教师都耳熟能详。然而理念究竟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又应该怎样落实到课堂上,许多教师还缺乏认真的思考和相应的操作手段。
上面案例中的口语交际课,其实质还是听话与说话课。其特点是“你问我答”“我说你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状态,交际的主体彼此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思想的交流。而真正的口语交际,则要求信息的往来交互,交际的主体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回应。
对策:
首先,教师要正确把握口语交际中“交际”的内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互动”应该是“你来我往”“我往你回”。而“互动的过程”应包括“倾听、表达和应对”。“应对”是“互动”的注脚,是交际的核心。口语交际课应该使学生在生与生、生与师的口语交际实践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在多边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的目标。
其次,教师要适时“隐身”。上述案例中,老师只要及时提示,“现在你就直接对着××说”,或者用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示意,把他们引入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之间直接进行对话,而不要成为学生交际活动的“第三者”。同样,这位学生问完后,如果发现那位××没有回话,也要用体态语言示意他回应,直到他们真正交际起来。
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在口语交际课堂上,适宜的角色转换是实现交际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感谢爸爸妈妈的爱》的口语交际课中,就可以用角色转换的方法实现交际:学生转换成爸爸或妈妈,老师转换成孩子或爸爸、妈妈等。
【口语交际三】推荐阅读:
三年级英语口语交际06-22
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教学计划06-02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06-13
口语交际三(人教实验版六年级教学设计)06-15
口语交际1107-03
口语交际+习作10-04
口语交际学会倾听05-23
口语交际旅游范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