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论文

2024-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西教育论文(共8篇)

广西教育论文 篇1

【广西教育学院排名】广西教育学院特色专业-广西教育学院录取分数

线

广西教育学院创建于1953年,迄今已有58年的办学历史,是自治区直属的唯一的成人本科高等院校,同时承担普通专科学历教育任务。校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区中心。学院现有中文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外语系、政治经济系、旅游与环境学系、信息科学与技术系、艺术系、文化传播学系、教育科学系、教育管理系等10个系,共36个普通专科专业(含专业方向)、25个成人本科专业、18个成人专科专业,分布在法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管理学、理学、工学等8大学科门类。建立有人力资源、公共行政管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生态文化、心理、教育科学、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特殊教育、跨境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校发展、高等教育等13个研究所。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40多万册,电子图书2万册,中外文期刊2392种。百名学生配备教学用计算机24台、配备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44个,均超过教育部的定额标准。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16人,其中高级职称108人(正高职称28人,副高职称 80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5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26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58%;均高于全区高校平均水平。学院拥有一批知名的专家学者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等;另聘请有一批区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为我院的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我院是广西中小学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广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教育理论培训基地、广西普通话水平培训和测试基地、广西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基地。长期承担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任务,承办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广泛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广西教育学会秘书处、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

秘书处、广西陶行知研究会等均设在我院。

广西教育论文 篇2

1 大学生“三创”教育的内涵

“三创”是指创造、创新、创业[2]。“三创”教育是指将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 以培养具有“三创”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3]。

大学生“三创”教育, 不仅从专业教育角度帮助大学生学会如何创办企业、筹集资金, 更是一种人生成功的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 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 广西高校“三创”教育现状

2.1 “三创”教育现状

为应对高校大学生严峻的创业就业形势, 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 自治区政府和区内各高校以各种形式开展了“三创”教育, 使大学生“三创”教育实践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完善。

2.1.1 “三创”教育教师队伍的组建

“三创”教育师资水平影响着“三创”教育的有效实施。广西一些高校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依托, 组建了一支专门进行“三创”教育和研究的教师队伍。尤其是综合性大学, 在“三创”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如广西大学的商学院, 不仅组建了专门的“三创”教育教师队伍, 还结合专业特点, 引进校外企业家和校内教师共同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提高“三创”教育教学质量, 广西师大和广西师院等学校引进有创业经验的人士到校内进行创业指导。广西师大开办了“Start Your Business” (SYB) 创业培训课程, 不仅邀请熟悉创业就业相关法律政策的政府人员给学员讲授创业相关法律政策, 还邀请企业家对学员创业计划书的撰写进行指导。

2.1.2 校园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设

在“三创”教育软环境建设中, 广西三所高校都成立了创新创业社团, 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创业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也得到很好的开展, 形成了一种大学生积极创业的校园氛围。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学校还定期邀请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和校友到校开展讲座, 从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良好的校园环境, 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2.1.3 开拓了“三创”教育的实践平台

为开展“三创”教育的实践活动, 高校开辟了专门场地用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如广西师大2013年启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现已有2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进驻试行, 其中舞蹈圈APP项目商业孵化已取得很好的成绩, 于2015 年2 月获得北京某天使机构2 000 万估值, 200 万融资。广西师院2012 年“挂牌”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实习基地、钦州学院2015年成立的北部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认证基地等, 为学生“三创”实践活动提供了实战平台。这些实例成果表明,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在广西已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与发展, 但从整体而言与国内外一些高校相比, 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2 “三创”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2.2.1 “三创”教育观念陈旧

“三创”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 是一种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仅仅是教会学生创建企业、管理经营企业[4]。由于广西高校的“三创”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 大部分学校“三创”教育的开设存在形式主义, 并没有将“三创”教育和地理科学专业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再者, 从创业方向来说, 不少人都选择了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领域创业, 接受“三创”教育的目的存在一定的功利性。

2.2.2 “三创”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地位偏低

课程的设置直接关系到“三创”教育的质量。在调研中发现, 三所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三创”教育课程设置的并不理想, 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院都是近两年才在专业选修课上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并纳入学分。但目前“三创”教育基本都是以第二课堂出现——创新创业比赛或项目带动教学, 并没有对学生“三创”基础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课程体系建设。

2.2.3 “三创”教育的师资力量单薄

广西高校的“三创”教育起步晚, “三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就业办或辅导员转过来, 都没有创业工作经验, 导致授课方式单一, 没能很好地将“三创”教育与专业教学联系起来, 教学过程也没能有效培养学生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另外, 目前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多是兼职教师, 他们同时承担其他行政或教学任务, 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三创”教育工作中去, 导致教育效果并不显著。

3 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实施“三创”教育的着重点

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培养理念下的地理科学专业学生, 具有博、专结合的知识基础, 这是创新创业人才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地理科学专业的学习涉及了经济、社会、环境、历史、气象等领域, 博而专的特性, 让学生具有眼光长远、视野广阔的地理素养, 具备了很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博而专的专业知识学习, 拓宽了创新创业的方向和领域, 如与地理科学相融合的教育培训、旅游服务、信息技术、环保产业等领域, 学生在这些领域上都很有优势。针对目前高校“三创”教育存在的问题, 地理科学专业实施“三创”教育的着重点在于:

3.1 更新“三创”教育观念

教育理念是“三创”教育的核心, 决定了“三创”教育的发展方向, 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 都要更新教育观念。培养新型“三创”教育理念, 首先需要摒弃以往对创新创业教育仅是一种创建企业、挣钱的一种方式的陈旧想法, 要正确认识到“三创”教育更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是对具有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再者, “三创”教育还要从“三创”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面进行革新[1], 这也是对“三创”教育的作用的重新定位。

3.2 充实学生“三创”基础知识

创新创业的过程是一个可以被理论解释的流程, 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可以提供一般化的创新创业理论, 总结创新创业中的共性问题[4]。为帮助学生掌握“三创”基础知识, 学校应整合校内外资源, 开设创新创业的选修课和相关讲座, 为学生“三创”知识的学习提供机会。

3.3 增强“三创”教育的实践环节,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只有在应用到实践中去, 学以致用, 才能给社会带来财富。“三创”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 高校应积极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如定期开展创业活动, 并鼓励学生参加区级和国家级的创新创业比赛, 对一些优秀的创业计划项目, 学校引领学生将其进行商业孵化, 在实践中提升学生认知了解环境、把握机会、问题分析、团队沟通协调等能力。

3.4 加强“三创”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当前高校“三创”教育教师存在着总量不足、整体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4]。加强“三创”教育师资力量, 不仅要对现有的“三创”教育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提高已有教师的“三创”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更重要的是改变结构不合理问题, 引进一些不仅具有创办企业经验, 还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教师, 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3.5 良好的环境是“三创”教育的重要保障

发展“三创”教育, 首先要培育“三创”教育的外部环境, 提高社会对“三创”教育认同度, 形成一种尊重、支持“三创”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高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联系, 为“三创”教育提供平台、资金和项目。“三创”教育的校园环境建设, 除定期展开一些创新创业活动, 还可以鼓励学生将专业上的发明或专利做成创新创业项目。

4 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三创”教育模式探讨

4.1 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培养“三创”观念

地理科学专业知识文理兼并, 涉及领域广泛, 学生具有眼光长远、视野广阔的地理素养, 专业教师积极利用这些优势,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由于地理科学专业具有综合性、实践性, 因此适合从专业教育延伸到创业教育,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满足创业需求。

4.2 在课堂教学中夯实“三创”知识基础

为夯实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基础, 一方面, 高校应积极整合资源,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为拓宽学生创新创业视野, 增加学生“三创”知识储备, 也可采用讲座形式, 邀请企业家、校友和校内外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报告。另一方面, 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三创”教育。地理科学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都具有广泛性, 涉及了经济、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 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三创”教育, 有利于夯实学生的“三创”知识基础。通过案例分析,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可多角度发掘创业点。

4.3 在创新创业项目中提升“三创”能力

创新创业实践是检验“三创”教育成效的唯一标准, 学生“三创”能力的培养高度依赖于“三创”实践活动[4]。高校定期举行的科技创新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创业竞赛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等, 为学生提供了“三创”教育实践平台。地理科学专业应以此为契机, 以项目带动学生“三创”教育实践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走向实验室, 走向社会, 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技术开发、创业计划等项目, 在项目申报、实施、完成、验收过程中, 促使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 激发了创新创业的热情, 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提升了组织协调、策划和营销能力。

4.4 在校政企一体化中加强“三创”教育师资建设, 打造“三创”实践平台

校政企一体化有利于高校“三创”教育教师“走出去, 请进来”, 解决了缺乏双师型专业教师的问题。走出去, 是指组织教师参加“三创”教育培训, 选派有创新创业教学和研究基础的教师到政府和企业进行学习深造, 提高“三创”教育师资水平。请进来, 聘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熟悉创业政策的政府人员走进校园, 作为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 利用社会资源快速提高“三创”教育的师资力量。

校政企三位一体不仅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还有助于打造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平台。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离不开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近年来, 广西师大的校政企密切合作的特色日益鲜明, 在全国创业竞赛中取得丰硕成果的艾克灵创业计划是校政企合作多的典型。艾克灵创新创业项目的完成中, 和源祥公司为之提供的专利作为创业点, 学校也为其团队提供了教师指导, 团队结合地理科学的专业特点, 设计了环保产品。在创业计划的实体孵中, 雁山区政府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创业支持, 不仅在雁山区创业基地提供了办公场地, 还给予一定的资金和贷款优惠政策, 为创业计划转化为创业活动打造了全方位的平台。校政企合作打造的创新创业平台, 让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 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能力。

5 结语

“三创”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高校应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点, 不断完善“三创”教育的培养模式, 注重学生“三创”教育观念、知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加大“三创”教育实践平台的建立, 全面提高大学生“三创”能力, 为社会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创业”新型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卢娴娴.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效能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 2012.

[2]黄进, 胡甲刚.“三创”教育论纲[J].武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7) :516.

[3]李世泰, 任成凯, 李娟.基于“三创”教育的地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12) :172-175.

广西教育论文 篇3

意义:加快改革创新

全面振兴广西教育

记者:2011年,我区已经召开了全区教育工作会议,时隔3年,我区再次召开全区教育发展大会的意义是什么?

秦斌:召开此次全区教育发展大会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当前广西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所做出的重大决策。

第一,当前广西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不断深化,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加速推进,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区带来了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特别是李克强总理提出,广西要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为广西发展明确了新的战略定位。我区面临的这些发展机遇与发展任务,都需要我们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

第二,当前广西处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期,亟需教育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打造广西经济升级版,核心在工业的转型升级,必须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而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短缺是制约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瓶颈因素,迫切需要教育为产业发展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产业大军,为我区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提供支撑。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我区教育发展水平总体仍处于全国后位,离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差距大,离满足各族群众“上好学”的新期盼差距大,离支撑“两个建成”的新要求差距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义务教育“农村弱、城市挤”,城镇“大班额”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通铺”问题突出。二是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偏小,资源短缺。三是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服务扶贫富民和产业发展的能力较弱。同时,学前教育“入园难”,高等教育质量不高、特色不鲜明,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优、素质不高,教育体制机制缺乏活力,各级各类学校改革动力不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其中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召开全区教育发展大会、制定并实施好《决定》,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我区“两个建成”目标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新期盼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我区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召开全区教育发展大会,制定出台管用有效的文件,目的就是针对教育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破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我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理念: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文件始终

记者:《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次全区教育发展大会是如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文件精神的?改革体现在哪些方面?

秦斌:这个问题抓住了这次教育大会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决定》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改革创新,具体体现在3个层面上。

第一个层面是从《决定》的标题上奠定改革创新的基调。《关于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振兴教育的决定》,从这个标题上可以看出,全面振兴教育是此次教育发展大会的目的,而改革创新就是实现这个目的的重要措施,从标题上就已经奠定依靠改革创新来推动广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调。

第二个层面从指导思想上确定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决定》的指导思想部分,提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这个精神的核心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并且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教育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通过改革推动教育事业往前走。

第三个层面是把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文件始终。粗略统计一下,主文件中提到“改革”55次,提到“创新”20次,改革创新的精神体现在文件的基本原则、目标、各项重点任务和各项保障措施当中。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当然是具体的改革措施,根据初步统计,此次大会出台的改革创新措施有100多项,包括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涵盖民办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管理体制、考试招生制度、落实政府责任、教育投入、教育用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内容:统筹发展 重点推进

记者:这次大会上出台的文件主要框架是怎样的?《决定》包含了哪些主要内容?

秦斌:为了充分体现我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次大会出台了系列文件,包括三大板块:一是以自治区党委、政府名义出台的主文件《决定》,二是以自治区政府名义出台的9个文件,三是分别以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及有关部门名义出台的8个文件。

《决定》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决定》提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教育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奋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設,以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八大重点工程,有效增加教育资源,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提高全体群众受教育程度,努力打造广西教育升级版,实现“三基本两提升一率先六达到”,为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和强大人才支撑。

第二,《决定》提出了振兴教育要实现“三基本两提升一率先六达到”的总体目标与实施八大重点工程的重要举措。

总体目标:到2017年,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科学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管理运行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实现“三基本两提升一率先六达到”的目标,即:多渠道筹措1 000亿元以上资金,新建1 000所以上学校,改扩建一批学校,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基本消除“超大班额”“大通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升、高等教育特色化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在民族地区率先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九年義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3%,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1 200万人次,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2年。

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西部人力资源强省(区)行列,建成国家民族教育示范区和面向东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

重要举措:全面实施广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双千”计划,着力推进八大重点工程,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发展工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工程、高等教育特色化上水平工程、学前教育发展工程、教师队伍强质增量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教育扶贫富民工程。

特点:问题为导向 改革为抓手

记者:《决定》是一个系统和全面的文件,请问具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秦斌:《决定》具有以下几项突出的特点:

第一,强调问题意识。《决定》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教育难题,破解“农村弱”“城市挤”“择校热”等突出问题,从而补好我区教育发展的短板,加快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此,全区将新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390所,改扩建一批学校,解决城镇“超大班额”问题,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深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新建学生宿舍350万平方米,保障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推进学区制管理改革,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热”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而有力推进我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二,强调责任落实。《决定》指出,教育工作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要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特别要指出的是,《决定》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自治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了我区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和项目建设清单,自治区、市、县层层签订教育改革发展责任状,纳入自治区政府工作绩效考评体系,从而真正做到责任到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力保障了目标落实到位。与此同时,《决定》强调检查监督和定期评估,推行督学责任区制度,要求把本决定的实施作为各级政府督查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的重要任务,建立信息反馈、经验交流、定期通报等制度,督促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第三,强调改革创新。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决定》全文贯穿改革创新精神,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一是在投入机制上,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教育投入责任,不但要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教育经费投入的各项规定,而且强化县级政府、设区市政府的投入责任。二是在管理体制上,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改进教育管理方式,加快政府管理教育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更多运用法规、规划、标准、政策、公共财政、信息技术等手段引导和支持学校发展。三是在办学机制上,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探索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推进学区内资源共享。同时积极开放教育投资领域,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兴办教育,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民办教育,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四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探索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联动,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在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方面深度合作。五是在教师管理模式上,努力探索教师管理新途径,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推进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落实教师管理职责,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教育、人社、财政、编制等部门密切配合的教师管理机制,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在中小学教师招聘、培训、考核、交流等方面的管理职责。六是在职教综合改革上,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和多元办学,以产业为纽带、以专业为载体,推广产业、企业、学校融合发展的职教集团建设模式,重点建设20个示范性职教集团。鼓励探索引企业入职教园区、引职校入产业园区的建设模式,做强市级职教园区,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园区联动发展。七是在扶持政策上,本着优先发展教育的原则,在投入、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优先、优惠教育。强调要把教育支出作为重点支出优先予以保障,加大金融税收支持力度,建立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机制,制定教育用地专项规划,并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四,强调改革发展的协调性和整体性。这次大会出台的系列文件体现我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决定》强调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明确各级政府是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决定》强调顶层设计、全局谋划、因地制宜、推强扶弱,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发展,扶持基础薄弱地区加快发展,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特色发展。通过分类指导、示范引领的办法,加强深入开展试点、示范创建,为教育改革发展探索路子、提供借鉴,从而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决定》不是把教育仅仅当作教育系统的问题,而是着眼于汇聚全区之力,动员各方力量,同心同德办好教育。

第五,强调特色发展。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与发达省份相比我区经济基础相当薄弱,教育发展相当滞后,但是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特别是“两个建成”目标的提出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快教育发展,《决定》立足我区实际,强调以特色发展破解难题的对策。一是深化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鼓励名校办分校、高校办高中、社会办高中,引导高中学校联合办学、集团化办学,并加强特色高中、综合高中建设。二是促进高等学校特色发展。《决定》指出,要促进高等学校“校校获支持,校校有发展,校校显特色”,推进高水平大学、特色大学建设,推进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根据我区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重点支持60个优势特色学科和300个优势特色专业建设。

目标:打造广西教育升级版

记者:本次教育发展大会上,彭清华书记提到了“广西教育升级版”,请问具体指哪些方面的“升级”?如何“升级”?

秦斌: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教育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八大重点工程,有效增加教育资源,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提高全体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努力打造广西教育升级版,实现“三基本两提升一率先六达到”,为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和强大人才支撑。

一是教育资源总量要升级。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1 000亿元以上资金、新建1 000所以上学校,改扩建一批学校,解决资源不足、办学条件差等突出问题,实现广西教育面貌的根本性改变。

二是教育质量要升级。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学区制改革、以强带弱等多种途径,实现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全覆盖,支持示范幼儿园、示范高中、示范职业院校和示范基地建设,推动高等学校特色化上水平,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总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要。

三是教育资源配置要升级。改革资源配置方式,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更加注重向农村地区特别是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倾斜,更加注重向边远工矿企业、产业园区、城镇新区、城乡结合部、移民安置区等教育薄弱区域倾斜,更加注重向基础薄弱的学校倾斜,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要升级。更加注重向特殊困难群体倾斜,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学生、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保障不同群体平等接受教育,尽最大努力让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五是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要升级。围绕“两区一带”主体功能区划及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规划,调整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根据我区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重点支持优势特色学科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提升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能力,依托高校的科研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广西服务。面向“三农”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从小学到职业教育全免费政策,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六是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要升级。加强师德建设,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方式,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激励广大教师自觉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七是教育治理能力要升级。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改进教育管理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扩大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督学、督政、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充分发挥社会评价的作用,加快形成“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管办评分离新格局。

通过以上七个方面的升级,最终实现“三基本两提升一率先六达到”的升级目标,打造广西教育升级版,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

保障之一:实施“双千”计划

记者:在此次大会上,陈武主席在讲话中提出要实施“双千”计划。请问什么是“双千”计划?4年如何筹集和安排1 000亿元资金?

秦斌:“双千”计划是指到2017年,4年间多渠道筹措1 000亿元以上资金,新建1 000所以上学校,改扩建一批学校。需要说明的是,“双千”计划不是一千亿元建一千所学校,一千亿元里面还包括了硬件和软件的投入。

1 000亿元以上资金筹措主要来源有四方面:一是根据国家教育投入有关政策,统筹中央和自治区目前正在实施的教育重大项目,例如:农村义务教育薄改计划、中西部高校综合和基础能力提升工程,等等,预计按照现有的来源渠道统筹各类资金650亿元,这是落实教育投入1 000亿元最大也是最有保障的部分;二是综合考虑教育经费法定增长、新增教育发展资金(含压缩党政机关“三公”经费和修建楼堂馆所的经费主要用于教育)等因素,预计新增教育投入60亿元以上;三是统筹考虑从各市县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的教育资金等,多渠道筹措资金预计达到190亿元;四是通过贷款贴息、综合奖补等方式,预计拉动社会资金投入100亿元以上。总体上,通过各方努力,4年时间筹措1 000亿元以上教育资金是有把握的。

至于资金如何安排,概括地说,资金用途按照保基本、守底线、补短板、建机制的原则,集中财力、突出重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解决全区教育事业发展薄弱环节,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支持全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为2017年我区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三基本两提升一率先六达到”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保障之二:落实责任 强化考核

记者:大会召开后,如何贯彻落实是关键。请问如何确保会议与文件提出的各项举措得以有效落实?

秦斌: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广西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勾画,如何把蓝图变为现实,强化责任落实是关键。《决定》明确指出,各级政府是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简要而言,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教育改革发展责任,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加大金融税收支持力度,完善教育布局规划和公共资源配置保障政策,深入推进依法治教,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加快发展我区教育事业。

广西搭建中高职教育直通车 篇4

广西搭建中高职教育“直通车”

《 中国教育报 》 2012 年 8 月 3 日 2 版

‚目前,与我们合作举办‘2+3’中高职分段式培养的中职学校,已经由去年的2所扩至5所,专业已从建筑类行业专业扩展到房地产类、国土资源类、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等。‛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何春蕾一见到记者,就主动地介绍起来。

2011年7月,该学院与广西城市建设学校、广西物资学校合作举办‚2+3‛中高职分段式培养招生,已有200多名初中毕业生报名就读。明年9月,他们经考核合格即可直接进入该院继续对应高职专业学习,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经教育部电子注册、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

随着我国首个区部共建的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落户广西,为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职业教育,广西在前几年试点开展‚3+2‛和‚2+3‛等5年制高职教育的基础上,今年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初中后5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广西将安排40所自治区所属高职学校招收5年制高职试点班,招收新生人数不少于1.5万人。广西教育厅负责人表示,发展5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改变过去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存在的脱节、断层或重复等现象,进一步畅通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为中职学生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开通了‚直通车‛,不断完善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高职的教师不仅参与教学课程设计,还带中职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师覃平,今年已经3次到与该院合作的中职学校进行教学课程交流对接。覃平说:‚我与中职校的老师进行了多次沟通,最后确定他们上基础课程,我们负责能力提升,使学生在中职学的知识到高职用得上、不重复。‛

广西教育论文 篇5

发表时间:2010-9-30

9月中旬,由南宁市教育学会与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南宁市幼儿园名师优秀课例研讨交流会暨专家讲学活动”在南宁举行。以蓝猫儿童文化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余燕为主的蓝猫“心能美育”动漫教育平台代表,与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曹中平,全军优秀教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幼儿园优秀教师刘迪,长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幼儿园优秀教师、宋庆龄奖获得者吕奕等幼儿教育专家和一线的优秀教师应邀参加此次活动,与来自广西各地的400多家幼儿园所,1200余名园长、教师及幼教专干共同研讨交流。

在交流会上,吕奕老师和刘迪老师利用“心能美育”动漫教育平台,分别开展了主题为《夜晚多美好》、《汉字的奥秘》的动漫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引起了现场的高度关注。一位来自南宁市幼儿园的老师表示,“心能美育”动漫教育平台让吕奕老师的《夜晚多美好》活动整体都贯穿在情境中,在音乐与动漫画面的配合下营造出的美好意境,不仅感染了现场的孩子们,也令台下的观摩者深深陶醉。

南宁市教科所教研员左建中老师也深有感慨的说,“刘迪老师的《汉字的奥秘》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启示——“识字”原来也是可以做得如此丰富有趣,完全符合大纲要求和教育宗旨的。从今天的活动中借鉴,完全可以让孩子们学得开心老师们教得轻松,既为孩子的学习打下了必要的兴趣基础,又不违背大纲精神。”

曹中平教授在专题讲座中,以“动漫文化与儿童教育研究”为例,阐述了动漫文化是儿童教育的重要资源。无论是动漫教育课程的直观感受,还是专家的理论研究,将动漫文化应用在幼儿教育中这一话题均得到了在场幼教人士的共鸣。

南宁市教育学会与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会议结束后将立刻在《动漫文化与儿童成长研究》这一课题下申报子课题,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他们认为,在广西的幼儿园中引入“心能美育”动漫教学之后,将使动漫文化、信息科技与广西地域特色文化结合在一起,让广西的幼儿教育更上一个层次。在不远的将来,动漫教学将全面进入广西幼儿园课堂。

(《夜晚多美好》“心能美育”动漫教学观摩活动现场座无虚席)

(《汉字的奥秘》观摩活动现场)

广西二级建造师机电工程继续教育 篇6

 o o o o   o o o o   o o o o   o o o o 调整螺钉的支承板应水平、稳固地放置在基础面上,其上表面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

A 1/1000 B 1/5000 C 1/10000 D 1/50000 2.除设计图样要求外,法兰螺栓孔中心线不得与管子的铅垂、()相重合

A 垂直中心线 B 铅垂线 C 水平中心线 D 斜线

3.气动系统管道安装后,应采用()的压缩空气进行吹扫。各种阀门及辅助元件不应投入吹扫,气缸和气动马达的接口,应进行封闭。

A 湿润 B 高温 C 潮湿 D 干燥

4.制动器应调至最大退距,在额定制动力矩、制动弹簧工作力和()%额定电压下操作时,制动器应能灵活地释放。

A 70 B 75 C 80 D 85   o o o o 5.安装胀锚螺栓的基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MPa

A 10 B 15 C 20 D 25

机电安装工程新技术

考试时长:15 分钟,总分:10 分,合格分数:6分

======单选题部分======   o o o o   o o o o   o 1.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符合风险管理理论,其实质是一种(),但由于我国粗放式发展模式,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缺乏足够重视,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A 安全管理 B 风险管理 C 进度管理 D 成本管理

2.()可以完善新风的处理,避免空调系统内的制冷量、除湿量过大

A 除湿式技术 B 制冷式技术 C 温控式技术 D 热回收系统技术

3.广州新电视塔根据现场情况将整个垂直立而暂分为()个作业段。

A 6 o o o   o o o o   o o o o B 7 C 8 D 9 4.“()”是现代机电安装施工的常用技术之一,可促使建筑工程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

A 施工技术 B 节能技术 C 绿色技术 D 安装技术

5.减轻风险主要是从风险的两个主要因素出发,即()及风险发生后的损失,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一定的风险管控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尽量减少风险发生后所带来的损失。

A 风险造成概率 B 事故可能性 C 事故造成概率 D 风险发生的概率

05-建筑节能

考试时长:15 分钟,总分:10 分,合格分数:6分

======单选题部分======   o o o 1.屋面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其导热系数、密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A 厚度 B 抗拉强度 C 抗压强度 o   o o o o   o o o o   o o o o   o o o o D 抗冲击性能

2.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构造将一种由工厂预制的保温构件放在墙体钢筋哪侧?()

A 内 B 外 C 中间 D 哪侧都可以

3.膨胀聚苯板具有的特点哪个正确。()

A 质轻、防潮性好,绝热差 B 质轻、绝热、防潮性好 C 绝热、防潮性好但密度大 D 质轻、绝热、性好但不防潮

4.以下哪个是管件的螺纹完整性要求。()

A 不能有断丝 B 不能有缺丝

C 如有断丝和缺丝,不得大于螺纹全丝扣数的10% D 无要求

5.门窗检测中时间数量要求相同类型、结构及规格尺寸的试件,应至少检测()樘。

A 两 B 三 C 四 D 五

06-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

考试时长:15 分钟,总分:10 分,合格分数:6分

单选题部分======   o o o o   o o o o   o o o o   o o o 1.在合同能源管理过程中,对内部环境进行的项目评价的内容除了技术评估还包括()。

A 方案评估 B 资本评估 C 政策评估 D 能耗评估

2.下列属于节材技术的是()。

A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B 带热回收装景的送排风系统 C 太阳能光热系统 D 通风采光设计

3.在绿色建筑设计管理的深化设计阶段,需要向业主提供()。

A 《项目绿色建筑预评估报告》 B 《项目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技术报告》 C 《项目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施工报告》 D 《项目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后评价报告》

4.绿化节水技术不包括()。

A 喷灌技术 B 微灌技术 C 渗灌技术 o   o o o o D 滴管技术

5.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中()是实现难度较大、技术性较高的可选项。

A 控制项 B 一般项 C 必选项 D 优选项

08-工程项目管理实务

考试时长:15 分钟,总分:10 分,合格分数:6分

单选题部分======   o o o o   o o o o   o 1.当今时代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进行信息管理,其核心手段是()。

A 基于网络的信息处理平台 B 基于媒体的信息处理平台 C 信息管理工作流程 D 信息编码与解码

2.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的主要意义在于()。

A “交钥匙” B 固定总价包干 C 变动总价总干

D 促进设计与施工紧密结合

3.工程项目管理的纽带是()。

A 合同管理 o o o   o o o o   o o o o B 目标管理 C 质量管理 D 费用管理

4.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是指业主方把建设工程项目的()进行综合委托的模式。

A 设计任务和采购任务 B 施工任务和采购任务 C 勘察任务和施工任务 D 设计任务和施工任务

5.在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的方式中,EPC是()方式的英文简写。

A 设计一施工总承包 B 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 C 设计采购总承包 D 勘察采购施工总承包

02-工程项目组织

考试时长:15 分钟,总分:10 分,合格分数:6分

单选题部分======   o o o o  1.工程项目最主要的特征是()。

A 目标明确性 B 一次性 C 约束性 D 生命周期性长

2.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主体是()。 o o o o   o o o o   o o o o   o o o o

A 业主 B 设计方 C 施工承包企业 D 监理单位

3.下列不属于项目式组织结构的优点的是()。

A 有利于公司项目发展和管理的连续性 B 项目管理指令一致 C 项目团队内部容易沟通

D 当项目需要长期工作时,在项目团队的基础上容易形成一个新的职能部门

4.既包括横向管理,又包括纵向管理,有自我调节功能,易于动态管理和优化组合,适用于企业规模大、工程项目多的组织,这种组织机构模式属于()。

A 自助式项目组织机构模式 B 线性项目组织机构模式 C 多线形项目组织机构模式 D 矩阵式项目组织机构模式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

A 一个月 B 二个月 C 三个月 D 六个月

09-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考试时长:15 分钟,总分:10 分,合格分数:6分

单选题部分======   o o o o   o o o o   o o o o   o o o o 1.不属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分担的基本原则是()。

A 责任和权利对等 B 公正 C 公开

D 符合工程惯例

2.发包人完成最终结清申请单审核并颁发最终结清证书之后7天内应将()退还给承包人。

A 预付款保函 B 保留金保函 C 投标保证金 D 履约保函

3.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不可预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且不能克服的自然灾害和社会性突发事件是()。

A 恶劣的气候条件 B 不利的物质条件 C 不可抗力 D 暴雨

4.发包人只承担工程变更风险,承包商承担管理、技术、价格变动等大部分风险的合同计价模式是()。

A 总价合同 B 成本加酬金合同 C 包工包料合同 D 单价合同   o o o o 5.从()的角度考虑,搞好合同管理,必须从招标文件的编制开始。

A 建设单位 B 监理单位 C 施工单位 D 设计单位

11-建设项目安全管理

考试时长:15 分钟,总分:10 分,合格分数:6分

单选题部分======   o o o o   o o o o   o o 1.在生产系统中,安全与事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且具有促进客观事物向高层次发展的社会属性指的是()。

A 发展变化规律 B 自然生存规律 C 事故的统计规律 D 事故的分析规律

2.拆除工程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管理责任。

A 安全责任 B 安全生产管理 C 经济合同 D 施工进度

3.属于二战后事故致因理论的是()。

A 事故频发倾向 B 工业安全理论 o o   o o o o   o o o o C 能量转移理论 D 多米诺骨牌理论

4.海因里希多米诺骨牌理论中的H指的是()。

A 遗传及社会环境 B 人的缺点

C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D 事故

5.下列不属于不安全状态属性的有()。

广西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探究 篇7

一、广西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的基础

1. 以交流合作为基点的国际教育成效明显

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教育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是当前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广西边境地区比较重视与越南边境学校间的交流,一些边境学校充分利用中越边境两国居民在经济社会生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积极往来的有利时空,积极创造机会,主动开展两国间区域性的校际交流。如凭祥市积极推动当地学校与越南边境学校间的交流活动;越南谅山市教育局、谅山省各普通中学校长先后三次到凭祥开展教育交流活动;凭祥市积极组织教育考察团到谅山市开展教育交流活动,并于2009年成功举办中国凭祥—越南谅山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目前,凭祥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各一所学校与谅山市对应学校建立了中越友好学校。另外,凭祥市学校还通过与越南学生开展“中越青少年手拉手共同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宣誓暨销毁非法出版物活动”、“中越青少年禁毒防艾教育基地揭牌暨携手禁毒防艾共创平安边境”等活动,加强双方学生间的交流。[2,3]凭祥市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与越南等边境国家的院校开展互派教师和留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又如,2005年在龙州县建立的“龙州胡志明展馆”,是目前中越两国目前唯一集中反映中越传统友谊的专题展馆。截止2009年底,展馆共接待前来参观的越南青少年6万多人。而依托展馆挂牌成立的“中越青少年友好教育基地”,也是中越青少年经常性交流的重要平台。广西其他边境县也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展与越南边境学校间的交流,加强对彼此教育文化的理解。

广西与越南边境县学校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了双方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与信任,为中国与越南及其他东盟国家进行长期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奠定了较好的文化互信基础。

2. 以学校关爱为重点的留守儿童教育扎实有效

近年来,随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住在边境地区的人们日益看好地缘优势带来的经济发展机会,并日益倾向于通过“外出打工”来获得家庭经济上的快速改善。父母外出打工,普遍将子女留在家中,由老人看管。老人无论在教育方式及时间、精力上都无法给留守儿童更多、更好的支持,致使广西边境地区学校的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如大新县一所乡镇学校,留守儿童占60%。边境地区学校非常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注重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家长和社会的努力,共同帮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如,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以各种形式关注和帮助留守儿童,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心理素质,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团结奋进的集体意识,培养留守儿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以系统化教育为途径的民族班建设效果良好

开设民族班,进行系统化的民族多元文化教育,是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认识、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中华民族的整体价值观,从而形成大民族观,形成对祖国认同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广西边境县非常重视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民族教育。如东兴市创办了京族学校,扩大京族学校的招生区域,由原来的万尾、巫头、山心扩大到潭吉、江龙,使京族学校每年级保持2~4个班;继续在东兴中学设高中民族班,招收京族同胞入学。其他诸如凭祥市、防城区、龙州县、宁明县等边境县 (市) 也都设有民族中学或民族班,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民族教育。为了办好民族班,边境县 (市) 学校注意挑选责任心强、态度好、业务和政策水平高、有一定教学经验又能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生特点 (特别是心理特点) 的教师,进行教学与管理。如防城区现有6个瑶族班30名任课老师中,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3个民族高中班有18名教师,本科学历10人,其余8人全部都是大专学历,并从瑶寨调来一名教师专职负责瑶族班后勤服务工作。良好的师资队伍,为民族班教育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较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4. 以职业幸福感提高为切入点的教师安居工程有序推进

住房问题是广西边境地区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尽管各级政府对边境教育投入许多财力进行学校建设,但却很少用于教师住房等生活条件的改善,教师的住房条件相当差。教育不仅是一项知识传授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近些年来,广西边境地区比较重视和关注教师生活质量问题,把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如凭祥市一方面确保教师工资能按时足额发放,无拖欠现象;另一方面,为解决更多教师的住房问题,凭祥市决定扩大实施“教师安居工程”范围。2005年10月凭祥市南区一期教师安居工程已交付使用;2007年,实施南区二期教师安居工程,受益教师122人;2008年,上石中学等6所中小学校建设了78套教师周转房;2009年计划投资153万元在7所边远农村小学建30套教师周转房。大新县也组织实施了村镇教师安居工程共26栋356套住房,建筑总面积17 800平方米,总投资1 489.8万元,涉及全县11所乡镇中学和13所乡镇中心小学。“教师安居工程”项目的实施,改善了边境教师的居住条件,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极大地激发了工作热情,增强了职业幸福感。

5. 以学生民族语言能力提高为重点的双语教育成效明显

少数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根”,关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是少数民族存在与发展的“魂”。广西边境地区学校一直比较注重加强双语教育,力图以此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传统的发展。一方面,积极开展壮汉双语教学,开发壮族学生智力,传承壮族语言文化。如:将加强少数民族小学“壮汉双语”教学工作提升到事关提高壮族人民素质、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并把武德中心小学定为壮汉双语教学试点学校,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学前班开设壮汉双语教学课程。学校通过师生用壮汉语交流,加强壮语教师职前、职后教育培训,增加壮汉双语教师生活补贴等,为壮汉双语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壮汉双语教学中,坚持“以壮为主,以壮促汉、壮汉结合,壮汉兼通”的原则,在语文等科目教学中采用“壮汉双语同步教学”,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双语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利用本民族语言与其他语言相近、相通的优势,积极开展其他类型的双语教育。如东兴市京族学校充分利用京语与越南语相通的优势,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每周安排两节越南语课,帮助学生学习越南语言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与新疆、西藏等倾向于重视汉语语言能力的双语教育相比,广西边境地区学校的双语教育明显地体现出重视学生民族语言能力提升的特征,有时甚至还表现出多民族语言学习的特点,这既有利于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理解、传承和创新,也有利于对“他者”民族文化的理解。

二、广西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的特点

前面对广西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特色进行了微观性描述。从宏观角度对广西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进行元分析,不难发现:广西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特色体现出鲜明的局部性、点状性和内向性特征。

1. 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的局部性

广西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呈现出明显的局部性,即广西边境地区教育的特色多体现在个别边境县的个别学校之中。例如,广西8个边境县中,尽管双方边民的经济生活交往非常密切,但在教育文化交流方面,凭祥市仅有为数不多的学校积极与越南相应学校开展相应的教育文化交流,而其他边境县学校与越南交流得非常少。又如,尽管整体上看,广西边境地区学校教师普遍都期待着教师住房问题能有一个较好的改善,但除了凭祥市、龙州县、大新县和东兴市实施了教师安居工程 (也只是部分性地解决了教师的住房问题) ,其他边境县目前仍没有来得及关注。整体看,广西边境地区的教育发展特色是一种局部特色,多局限于个别县市的个别学校,尚未没有形成包括所有边境县所有学校的整体性教育特色。

2. 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的点状性

边境地区的教育是一个由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性命题。从学理上讲,构成边境教育系统的种种要素,如课程资源、师资队伍、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校园文化等,都是独特的,都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但是,从现实看,广西边境地区的教育特色仍是以点的形式散落于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的过程之中。如,人们一谈到广西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就会马上想到边境地区学校的特色课程,尤其以越南语的课程设置为典型,而边境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资源等,却未能体现在课程内容之中。至于教育系统中诸如人才培养模式等其他要素,远没有彰显出其应有的特色。

3. 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的内向性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边境地区的教育与学校只有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中获得成长的养分,边境地区教育的特色发展也是如此。从广西边境地区教育目前所呈现的特色看,这些特色仍多局限于教育领域内部,而未能体现出与社会其他诸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等领域或行业的关联性。换言之,目前边境地区的教育特色,多是基于教育领域的需要而生成,而很少关注社会其他领域的需要。由于缺乏的交叉交流,发展特色显得单一、不丰富且多指向教育领域。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教育特色作为一种“特殊”资源会以更快捷的速度和更多元化的方式,被其他地区和其他学校分享与交流,从而使得边境地区的教育特色因极易被复制而在发展中失去竞争力。

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的局部性、点状性以及内向性特征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原因。

主观上看,边境地区的学校甚至一些主管部门,多停留于“就教育论教育”的思维,不能或很少能跳出教育的圈子看教育的发展,因而面对呈现在边境地区面前特有的区位优势中所蕴含的教育功能或教育意义,人们经常性的视而不见或见而不知。教育敏感力的缺失,使得大多数学校认为特色化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难以有相应的切入点,特色化办学是空中楼阁。同时,由于升学率在教育评价中仍占有较大权重,致使许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特色化办学还持怀疑的态度,认为学校的特色“中看不中用”,特色只是调味剂而不是主食。在这种评价背景下,学校对特色化办学热情不高。另外,由于教育特色往往与教育质量、社会需要以及历史积淀等方方面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使得学校的特色化办学事实上成为一个理论探索容易而实践操作相当困难且易冒风险的问题,这更加促使教育基础本就较薄弱的广西边境地区学校及教师不太愿意尝试特色办学。

客观上看,广西边境地区当前面临的客观性条件,如经费不足、教育基础薄弱、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相对低下等问题,使广西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受到限制。例如,边境地区学校教育经费的欠缺与不足,使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显得捉襟见肘,开发特色课程资源、开展特色教育实践等“额外”的教学活动自然会受到极大影响。又如,国家每年划拨的旨在加强广西壮汉双语教学经费政策 (每年500万元) ,持续多年却仍未变化,而学校开展壮汉双语教学成本已随着物价上涨而迅速增长,这使得边境地区学校的壮汉双语教学活动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另外,旨在解决边境地区学校教师住房的教师安居工程,也因缺乏经费而难以整体性推进。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过程。目前广西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的局部性、点状性以及内向性特点,是广西边境区教育特色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必经阶段。但是,可以预见,随着广西边境地区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等的不断发展,边境地区教育必然会实现从局部性特色到整体性特色、从点状性特色到网状性特色、从内向性特色到内外兼修的提升、发展。

三、广西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的机理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当前,广西边境地区和平稳定的双边关系以及国家诸多的倾斜性支持,为广西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广西边境地区应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理清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机理,努力打造边境地区教育特色。

1. 需要: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的源泉

边境地区教育的特色从何而来?这是言及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命题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内驱力。教育学研究表明,教育必须要满足社会、学校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其中,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需要服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据此可以推论,广西边境地区教育的特色应当来源于广西边境地区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广西落户以及中国—东盟国家战略伙伴关系背景下广西与东盟国家间经济、教育、文化等日益频繁的交流与合作,了解、通晓东盟国家语言、文化等的人才,受到社会用人市场的广泛欢迎。在这种背景下,边境地区学校如凭祥市一些学校利用学校毗邻越南的优势,在中小学开设越南语课程,并积极开展与越南边境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就成为一种办学特色,并为社会、学校以及学生所接纳。

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以及发展内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始终是社会发展的“跟班”,而不能“偶尔性”的成为社会发展的“领班”。类似于教学之能走在学生的发展前面,教育走在社会的发展前面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事实上,如果教育走在社会的发展前面,恰恰反映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积极的反作用,反映了教育的能动性功能。基于这种思想,广西边境地区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可以以超前的眼界,打造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特色。

当然,根据社会发展现实或潜在的需要,打造边境地区教育的特色,也应结合边境地区教育的发展实际,如边境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特殊性、现实性,以便使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对上能反映社会发展的特殊需要,对下能适合学校和学生的实情。

2. 政府: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的推手

整体看,边境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教育特色还没有形成整体性、立体化的发展态势。如前所述,有学校和教育部门自己本身的原因,但就目前来看,外来因素特别是政府力量在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方面,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政府通过出台倾斜性政策,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在边境地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国门教育等,都显示出政府在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或者出于对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显而易见的利益的考虑,当前广西边境县有关部门非常重视涉外经济特别是对越经济的交流与合作。但是,由于教育效果的滞后性以及说到底对教育所负载的功能的认识不深刻等原因,边境县一些部门对彼此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关注,远逊于彼此间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使得边境地区教育在国际合作中的力度与深度,远远不能达到让学校、教师和学生满意的程度。中国的国情实际决定了政府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广西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也是如此。

3. 课程: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的载体

学校是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的主要阵地。学校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边境地区教育的发展水平,而边境地区学校的特色基本也表征了边境地区教育的特色。课程作为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是联系学校、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是学校几乎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从学理上看,边境地区的教育特色可以表现在许多地方,如学校的管理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但就广西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看,如边境地区教育主要以基础教育为主、学生的学习主要以系统性接受性学习为主、边境地区学校教育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等,课程无疑是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的主要载体。简言之,边境地区学校有什么样的特色课程,学校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边境地区教育就有什么样的特色。

4. 质量:边境地区教育特色发展的灵魂

打特色牌,走特色之路,是当前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面对相对落后的教育发展现状以及难得的发展优势,努力打造出自己的教育特色,无疑是广西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教育特色,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多数人倾向于认为:特色作为客体优先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价值尺度,是以质量为基础或在质量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质量的特色,是一种伪特色。质量是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的核心,是边境地区教育发展永恒的追求。随着边境地区寄宿制、标准化学校的建立以及国家和社会各界对广西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视与支持,边境地区的教育质量会不断得到提高并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在相同质量水平的背景下,广西边境地区的教育能否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关注与接纳,关键在于边境地区的教育是否发展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边境地区教育质量发展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命题,基于质量之上的边境地区教育的特色发展,更是一个需要长期的精雕细琢过程。教育基础资源相对不足,教育质量相对低下的广西边境地区教育,至少在目前一段时期内仍难形成整体性、立体式及内外兼修的特色。但是,从局部性、点状性及内向性的特色现状,向整体性、网状性及从内外兼修的特色发展趋势迈进,仍是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要:特色发展是广西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广西边境地区教育从局部性、点状性及内向性的特色发展现状, 向整体性、网状性及从内外兼修的特色发展趋势提升, 社会需要、政府推动、课程建设以及质量保障是其内在机理所在。

打造广西教育升级版的重磅举措 篇8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

一是优化学校布局调整。制定和执行城镇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重点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建设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好必要的教学点。

二是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390所,改扩建一批学校,解决城镇“超大班额”“大班额”问题。深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新建学生宿舍350万平方米,保障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

三是探索学区制管理改革试点,逐步推行县域内学区化办学,建立健全学区制管理制度,推动学区内校长、教师交流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推行督学责任区制度。

四是规范办学行为,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学校常规管理。

五是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关爱服务体系,建设15所自治区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

二、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发展工程

一是突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瓶颈,各县要办好1所新型中等专业学校,鼓励县级中等专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贯通办学、与企业合作办学、与城市职业学校联合办学、与普通高中融通办学、与普通初中合作开展职业教育渗透,逐步将县级中等专业学校建成当地集高中阶段教育、业余体校、教师进修、民族文化传承、就业和扶贫培训为一体的教育综合服务平台。

二是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鼓励名校办分校、高校办高中、社会办高中,引導高中学校联合办学、集团化办学,支持各市、县新建普通高中30所、改扩建普通高中300所,支持建设18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确保县县有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适度调整普通高中教育收费标准。

三、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工程

一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和基础能力建设,重点支持5所优势突出的职业院校改革创新、跻身国内同类院校一流行列,支持20所示范特色高等职业院校、100所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支持各市、县改扩建一批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40个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实现重点专业对重点产业的全面衔接。

二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和多元办学,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重点建设20个示范性职教集团,做强14个市级职教园区,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园区联动发展,深化与港澳台地区及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三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建设区域性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推进政企校多元投资多方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四是积极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鼓励职业院校不受年龄、地域、时间限制,面向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城市失业人员和复转军人、在职人员开展职业培训,加快建设职业技能竞赛基地,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鼓励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参加国家级和国际技能竞赛。

四、高等教育特色化上水平工程

一是引导高等学校特色发展。推进高水平大学、特色大学建设,支持广西大学等若干所高等学校跻身全国同类院校前列。推进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根据我区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重点支持60个优势特色学科和300个优势特色专业建设。

二是提升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能力。推动高校依托优势学科群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深度合作。培育和建设20个广西协同创新中心,探索建立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创新重大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

三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本科教学和卓越人才系列培养计划,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鼓励多学科交叉培养学术学位研究生,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四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筹建北部湾大学等高校,积极推动我区产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及工科类院校建设。普通本科院校逐步退出举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新设高等职业院校以民办为主。

五是加强高等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多渠道提高高等学校用地保障水平。通过多种形式支持高等学校改善办学条件,鼓励高等学校加强特殊教育设施配套建设。

六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自主创业。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

五、学前教育发展工程

一是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制、联合办学、集团化办学等办园模式。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重点新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459所,实现乡镇中心公办幼儿园全覆盖。根据需要建设若干所普惠性残疾儿童幼儿园,支持新建城区公办幼儿园131所。

二是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园实施科学保教,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

六、教师队伍强质增量工程

一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对农村教师特别是教学点教师在工资待遇、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周转房安置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完善农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程序和办法,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比例不低于当地城区学校教师。鼓励各地将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鼓励教师在农村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二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城乡学校校长牵手工程、农村学校校长助力工程和名校长引进工程四大专项工程,全面提升中小学校长专业化水平和高校校长办学治校能力。优化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在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中增设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

三是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培养培训。严格师德考核,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建立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中小学联合培养教师新机制。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完善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构建自治区、市、县、学校四级联动培训体系,分级规划,分层分类培訓。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

四是推进教师管理创新。努力探索教师管理新途径。落实各级政府教师配备职责,自治区指导市、县盘活编制存量,完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编制使用效益。落实中等职业学校非实名制编制管理制度,在高等学校和普通高中探索建立非实名制编制用人制度。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推进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完善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适当扩大高等学校公开招聘教师的自主权。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岗位设置过渡办法,增加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数量。

五是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完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分类指导制度,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改进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非义务教育学校收入分配自主权。支持非义务教育学校通过开展社会服务取得合法收入,按照有关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完善德育、教学、科研、培训服务及学校管理工作等奖励制度。建立完善教师表彰奖励制度。落实优秀教师休养和带薪休假制度。

七、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一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分步建设覆盖全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广西教育城域网。实施数字校园标准化建设,实现乡镇及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为村小学和教学点配置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实现百兆以上光纤接入,高等学校实现千兆以上光纤接入。

二是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学籍管理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将学生、教师、学校资产等基本信息全部纳入信息系统管理。

八、教育扶贫富民工程

教育资源配置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先期“普九”地区倾斜。优化扶贫开发和职业教育资源,重点建好一批职业教育扶贫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整合教育培训扶贫和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加大对扶贫对象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助力度,扩大职业院校面向贫困地区的招生数量,强化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全覆盖。实施贫困家庭子女“9+3”免费教育计划,在接受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享受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学费补助,实现“上学一人、就业一个、致富一家”。深入开展高等学校定点扶贫工作。完善和落实各级各类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鼓励社会公益资金通过举办宏志班、励志班、巾帼班等多种形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上一篇:精神文明建设应知应会知识下一篇:党建活动场所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