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心理学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精选8篇)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 篇1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者凭借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能力和心理上的变化的过程。)加涅的学习分类(看)

(一):按学习结果划分,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根据人类学习的结果,人的学习结果可分为五种: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的学习5,动作技能

(二)奥苏贝尔则根据学习的实现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同时考虑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将其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他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学习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巴甫洛夫、斯金纳、班杜拉等。主要观点:强调刺激(S)——反应(R)的联结。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接,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1)准备律。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2)练习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随练习次数的增多而加强。

(3)效果律。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应答性行为)(看看即可)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和捍卫者。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

消退现象:经典性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反复呈现条件刺激,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应的强度逐步减弱,条件反应甚至消失。

自然恢复:经一段时间后,再次呈现条件刺激,条件反应又重新出现。条件的泛化:将所习得的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个情境中。条件的分化: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作出不同的反应。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斯金纳认为,行为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

应答性行为:无条件反应是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

操作性行为:有机体在一定情境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而固定下来。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两个基本原则相联系:第一,任何反应如果紧随强化刺激,该反应具有重复出现的趋向:第二:任何能够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根据这两个原则,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S—R过程相比,操作性条件作用是(S)—R—S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

前因;发生在行为之前的事件。

线索:发生在特定行为之前,提供前因性刺激的行为。强化物;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普雷马克原则(祖母的法则):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通俗讲就是,首先做我要你做的是,再做你想做的事)

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应用;1,行为塑造(通过小步强化达成最终目标)2,程序教学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概念;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与反馈与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①小步子原则:把学习的整体内容分解成由许多“小步子”,且难度逐渐增加;

②积极反应原则: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作出积极的反应,否认 “虽然没有表现出反应,但是,的确明白”的观点;③及时强化(反馈)原则: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强化,使其获得反馈信息;④自定步调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确定学习的进度;⑤低的错误率:使学生尽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重点看)

三元交互作用论:班杜拉认为个体(信念,期望,态度,知识),环境(资源,行动结果,他人和物理条件)和行为(个体行为,选择和言语表述)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自我效能感P42;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

社会认知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也是通常意义上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和替代性学习(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P43)包括四个子过程(仔细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自我强化;当个体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班杜拉的社会理论关于学习的实质问题的基本看法就是(重点):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化的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示范区的三种基本类型P43 真实的示范,象征性示范,创造性示范 示范过程的三个子过程P43

1,在教学情境中确认适当的榜样 2,建立行为的技能价值

3,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和动作再造过程 柯勒的顿悟学习理论

顿悟;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托尔曼关于学习问题的经典实验(简单看)

认知—目的说的基本内容(了解)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 1,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的地图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P50(当代认知派学习与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总的来说,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或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

结构教学观(了解)P52“不管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发现法教学模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或改造认知结构的过程。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P53 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学习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联系为联系的过程。非人为的联系;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表象建立的是符合人们所理解逻辑关系上的联系,而不是一种任意附加上去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

1.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将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得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有意义学习可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他们代表什么),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命题学习(学习以命题的形式表达观念的新意义)。

命题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即新学习的观念可归属于原有观念。在下位学习中,还可以分成两类学习:一类是派生类属学习;另一类是相关类属学习。),上位学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指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这就是上位学习。(铅笔、橡皮、米尺、书包……——文具),组合学习先行组织者: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感官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皮亚杰:建立了自己的建构主义儿童心理学,是当代认知建构主义的鼻祖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图式: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以帮助我们适应外在的条件。

同化;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量的变化)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 认知发展阶段论;

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到约2岁,主要习得动作为爬、走路、玩玩具等。客体永恒性:知道物体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候仍继续存在。目标定向行为:从高空抛丢玩具,看落在什么地方)

 2.前运算阶段(约2~7岁,动作内化,象征性游戏,椅子成了汽车,小床成了游艇,过家家等。不可逆性、刻板性) 3.具体运算阶段(约7~11岁)

 4.形式运算阶段(约11、12岁~15、20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2,建构主义学生观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教学想要取得成果,必须考虑儿童已有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当代建构主义P63(1,知识观(2学生观(3学习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人本主义深信;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人本主义认为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 篇2

2010年6月20日, “商务印书馆教育论坛”在北京涵芬楼书店召开。该论坛围绕“学生快乐成长与领导力的培养”这一主题, 展开深入广泛的探讨和交流。

18世纪后半叶欧洲出现了由校园、课程、教材、职业教师、课堂教学、考试等主要元素组成的现代意义上的学校, 称为“第一次教育革命”。现代教育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 正如美国教育学家施瓦布所说, “课程领域已步入穷途末路”, 于是“第二次教育革命”提上日程。在本次论坛上, 《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人本主义的回答》一书作者张卓玉认为, 中国教育改革作为世界教育革命的组成部分, “‘中国经验’也许会成为另一种‘中国制造’, 而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张卓玉提出, 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也是“第二次教育革命”的重要议题;优秀人才的事业生涯是从学生时代开始的, 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升学生的领导素养, 为社会、国家、人类培养优秀的领导人才。

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外教育的比较等方面, 对张卓玉所著《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人本主义的回答》及其观点给予了精彩点评和充分肯定。

活跃第二课堂 增强教育效果 篇3

曾有一段时期,学生饭堂泼粥扔馍的浪费行为比较严重,学校虽制订了处罚措施,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实践小组请来了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离休老干部做传统报告。老干部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旧中国劳动人民少衣无食的凄惨悲苦,革命前辈为百姓解放血洒疆场的英勇行为,以及他个人离休后仍保持俭朴生活的实例。朴实无华的一堂话,使一些平时不注重节俭的学生深感惭愧。会后,许多同学写体会、忆传统、表决心。

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人生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中多数学生肯定“人生的价值首先应看他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个标准,金钱、地位和名誉绝不是人生价值大小的标志。但也有个别同学说,一个十分平常,没有显著地位和财富的人,世人很难看到他的价值。我以后做个不起眼的人,根本谈不上有何价值。针对小人物没有大价值的观点,我们请来了全国优秀教育心理专家周龙生先生和学生谈心。通过交谈,大家体会到,教师的价值就在于塑造了成百上千的学生心灵,在于培养了大批的四化建设人材。可以说,学生们的创造就是教师价值的延伸。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价值不是小,而是大得难以估量。

二、进行调查研究

在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时,我们还用“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亲临现场考察、采访,增加直观印象,加深理性认识。在学到农民运动时,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红宫红场、彭湃故居。参观访问使学生更加懂得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来之不易,坚定了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成为一句空话。为加深对稳定意义的理解,我们组织部分学生到附近工厂、农村去调查、座谈。采访中,工人、农民以实例介绍了“十年乱”给生产造成的严重损失,给人们精神造成的巨大撞伤。这些年,社会环境安定,人们心情舒畅,群众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生产效益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很快。通过调查,学生体会到,人民不希望动乱,我们的国家再也经不起内乱。只有在稳定的社会环境里进行经济建设,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富强,才能挫败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渗透和颠覆。

三、走向社会服务

有的放矢,注重实效。开展第二课堂的各项活动都目的明确。一个时期内,应该活动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的,教师预先应有考虑;每一次活动,是为解决教材中的某个疑难问题,还是学生中的某种思想问题,都要有针对性。要力戒形式主义。讲求活动实效。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觉悟和能力,得到真才实学。决不能摆样子、凑热闹,为沽名钓誉而劳民伤财。

灵活机动,方法得当。对教学、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采取何种方式解决,没绝对定式,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对扔馍泼粥问题,我们曾打算让学生自己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后改为让老干部来校做报告效果更好;对“小人物没大价值”的观点,我们原考虑让周老师作报告驳斥,后改为周老师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谈心方式,有问有答,便于沟通,效果更明显。学生外出调查时,我们在强调原则、计划的同时,还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只须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才能更好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精于思考,勤于总结。面对各个小组活动的不同内容和特点,作为指导教师,应花气力研究搞好活动的决窍、提高活动质量的渠道,这也是一种精心备课。教师是组织活动的总指挥,只有运筹帷幄,方能决胜于千里。由于活动小组较多,内容丰富,教师必须时刻把握活动的时机和方向,研究活动出现的新经验、新问题,开拓活动的新内容、新路子。平时,实践活动每搞一次,我们就召集各个小组代表开一次经验交流会,师生共同探讨,找经验、查不足。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 篇4

一、学前教育科学教育价值取向与目标的国际趋势

1、将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作为根本目标。

2、强调发展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

3、重视基础技术教育。

二、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及价值取向

1、终身发展的价值取向。

2、教育目标构成三要素:

⑴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有初步的科学精神态度。⑵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

⑶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的倾向。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三要素的内涵

1、情感态度目标----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有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①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②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③关爱和保护周围环境

④创造精神

⑤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分享和交流

2、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目标----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

自考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二章 篇5

自考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二章

第二章感觉生理心理学

1.神经生理学将感觉系统分为特异感觉系统和非特异感觉系统。

2.视觉的产生:①清晰地投射到视网膜上;光感受机制是将在激发视网膜上光生物化学和光生物物理学反应,实现能量转换的光感受功能,产生视感觉信息。3.神经反射:调节反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反射活动,既包括不随意性自主神经反射,又包括眼外肌肉的随意性运动反应。意义:视轴、晶体曲率和瞳孔同时变化的反射活动就是调节反射,是保证外界景物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生理机制。

4.眼睛的随意性运动的方式及在视觉中的意义

(1)①眼睛的运动有许多方式,当我们观察位于视野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时,两眼共同转向一侧。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为共轭运动。②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称为辐合。③物体由眼前近处移向远处时,双眼视轴均向两颞侧分开,称为分散。④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为辐辏运动。⑤辐辏运动和共轭运动都是眼睛的随意运动。

(2)意义:人们在观察客体时,有意识地使眼睛进行这些运动,以便使物像能最好地投射在视网膜上最灵敏的部位——中央窝上,从而得到最清楚的视觉。

5.非随意性眼动(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及观察复杂物体时眼球快速微颤的生理心理学意)

(1)感受器的适应现象:①感受阈值,即刚能引起主观感觉或细胞电活动变化的最小刺激强度。各种特异感觉系统均有自己的适宜刺激,对其感受阈值最低,即对其感受最灵敏。②感受器的适应:随着刺激物长时间持续作用,感受灵敏率下降,感受阈值增高,这种现象称感受器的适应。

(2)生理心理学意义:①在观察一个复杂的客体时,眼睛会很快进行扫视,在两次扫视之间,眼球不动,称注视。②注视期间,眼睛并非绝对不动;事实上此时眼睛发生快速微颤。③微颤运动保证视网膜不断变换感受细胞对注视目标进行反映,从而克服了每个光感受细胞由于适应机制而引起的感受性降低。6.两类光感受细胞①视杆细胞——产生明暗视觉信息的基础②视锥细胞——产生颜色视觉的基础

7.视网膜上有哪几种细胞?排列方式及电传导方式。①视网膜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色素上皮层,由色素细胞组成,由此产生和储存一些光化学物质。内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更多自考请访问:http:///zikao/

层是由5种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层,从外向内依次为视感受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足细胞和神经节细胞。②细胞联系的一般规律:几个视感受细胞与1个双极细胞联系,几个双极细胞又与1个神经节细胞相关。因此,多个视感受细胞只引起1个神经节细胞兴奋,故视敏度较差;但在视网膜中央凹部只有视锥细胞,每个视锥细胞只与1个双极细胞相联系,而这个双极细胞又与1个神经节细胞相联系。因此,中央凹视敏度最高。③由视感受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形成神经信息传递的垂直联系;由水平细胞和无足细胞在垂直联系之间进行横向联系,1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构成视觉的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称之为视感受单位。④视网膜中央凹附近的视感受单位较小,视敏度大;而周边部分视网膜的感受单位较大,视敏度差。⑤水平细胞、无足细胞和光感受细胞、双极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是以级量反应,是缓慢的电变化,不能形成可传导的动作电位,但可发生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效应。只有神经节细胞的信息传递才是全或无的数字化过程,产生单位发放,对刺激强度按调频的方式给户神经编码。

8.视觉的传导通路:①眼折光成像功能的神经基础:视神经、外测膝状体、视皮层、上丘及顶盖前区。外测膝状体——视觉中枢;顶盖前区——瞳孔反射中枢。②外侧膝状体细胞发出的纤维经视放射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初级视皮层(V1),继而与二级(V2)、三级(V3)和四级(V4)。等次级视皮层发生联系。V1区——简单视感觉;V2区——图形、客体的轮廓、运动感知;V4区——颜色觉。9.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呈同心圆式。其中心区和周边区是拮抗的。外侧膝状体神经元的感受野与神经节细胞基本相似,形成中心区和周边区相互抗拮的同心圆式的感受野。

10.感受野,视皮层感受野的类型及特点:

(1)①感受野:某一感受系统神经细胞对某一范围的刺激最为敏感,因此把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分,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②如果把微电极插在视觉中枢的某个神经元上,记录其电活动,凡能引起电活动显著变化的视野范围,就是该视觉神经元的感受野。③神经元对自己的感受野中的适宜刺激感受阈值最低,感受最灵敏。

(2)视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分三种类型①简单型感受野:面积较小,引起开反应和闭反应的区分均呈直线型,两者分离形成平行直线,但两者可以存在空间总和效应;②复杂型感受野:呈长方形且不能区分出开反应与闭反应区,可以是由直线型简单感受野平行移动而成,也可以是大量简单型皮层细胞同时兴奋而造成的;③超复杂型感受野:它的反应特性与复杂型相似,但有明显的终端抑制,即长方形的长度超过一定限度则有抑制效应。总之,简单型的细胞感受野是直线形,与图形边界线的觉察有关;复杂型和超复杂型细胞为长方形感受野,与对图形的边角或运动感知觉有关。

11.听觉生理心理学:①人所能听到的频谱大约是20-16000赫兹的各种振动波,对400-1000赫兹的声波最敏感。②频率——音高、振幅——音强、频谱——猎学网-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更多自考请访问:http:///zikao/

音色。③听觉通路:耳蜗核-外侧丘系-下丘;耳蜗核-上橄榄核、斜方体-下丘;下丘―内侧膝状体-颞叶的初级听皮层(41区)和次级听皮层(21区,22区,42区)。④音高的神经编码理论:听觉共振假说、位置理论、频率理论、行波学说。其中行波学说有美籍匈牙利学者贝壳西提出,获得了若贝尔奖金。⑤内耳音高编码的两种方式:细胞分工编码、频率编码。⑥音强的神经编码:级量反应式编码、调频式编码、细胞分工编码。⑦声源空间定位编码:锁相-时差编码、强度差编码

12.①味觉通路——孤束核、前岛叶(高级味觉中枢)。②嗅觉通路——前梨状区、杏仁核、海马回沟皮层。

13.①躯体感觉皮层区——顶叶中央后回一级区(3-1-2区)和二级区(5区、7区)(顶叶——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②浅感觉——内侧丘系、脊髓丘系、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③深感觉——丘系交叉、稧束核、稧束、薄束核、薄束、后跟。④痛觉的重要中枢——旁束核、板内核。⑤三叉丘系是专投射头部的感觉区。

14.躯体感觉模式的种类和神经编码规律?

(1)躯体的感觉模式的种类:①浅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度感觉等,这些感受细胞都分布在皮肤中。②深感觉:是对关节、肢体位置、运动及受力作用的感觉,它们的感受细胞分布在关节、肌肉、肌腱等组织中。深感觉模式可分为:位置觉、动觉和受力作用觉三类。③内脏感觉:一般情况下内脏感觉并不投射到意识中来,分布在脏器、血管壁之中,受到牵拉或触压会引起痛觉。

(2)躯体感觉神经编码的基本规律:①躯体感觉神经编码是对各种刺激模式进行细胞分工编码,这些细胞又以不同空间对应关系分布;②刺激强度是以神经元单位发放频率的改变进行编码;③躯体内外的各种刺激,按其刺激性质引起相应感受细胞的兴奋。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 篇6

98學年度行政會議修訂通過99.03.09

第一條 總則

「交通安全教育委員會」(以下簡稱本會)為本校執行交通安全教育之單位,其宗旨為有效達成政令宣導與維護學生之生命安全。

第二條 組織

(一)本會下設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執行長與委員等組成之。

(二)由校長擔任主任委員、副校長擔任副主任委員、學務長兼軍訓室主任

擔任執行長、委員分由教務長、總務長、研發長、人事主任、進修部兼進修學院主任及各系(所)主任等擔任。

第三條 職掌

(一)主任委員:督導與考核本會之運作。

(二)副主任委員:襄助主任委員處理相關事務。

(三)委員:執行各單位政命宣導與學生交通安全教育推動。

(四)執行長:綜理會辦日間部、進修部及進修學院各部學生事務單位執行,有關政令宣導及學生交通安全教育有關業務推動,得因任務

需要納編相關人員協助。

第四條 會議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 篇7

所谓哲理性,是指作者开篇便站在全球教育变革的大视野中,指出全球教育同行所遇到的同样困境:“课程领域已步入穷途末路,按照现行的方法和原则不能继续运行,也无以推进教育的发展。现在需要的是适合于解决问题的新原则、新观点、新方法。”就此全书从头至尾集中讨论了一种新的教育哲学——人本主义的教育信念与追求。教育变革需要建立新的教育哲学,这场教育变革将以人本主义的教育哲学信念为理论基础。作者在教育变革的哲学理论大旗上鲜明地写下了“人性、人权和人本”的光辉思想。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变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这种变革是否符合人性的需要,是否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必然。作者对教育哲学理论的阐述,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什么是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解放,是发现,是选择,是尊重,是捍卫。

所谓全面性,是指在建立教育哲学的基础上,作者以独到的眼光和深邃的思考设计和规划出了以这种哲学为指导的教育内容和模式,并为这种变革找到了新的基石,而且给出了变革后的教育框架。他指出,以人为本,即把学生看做是有生命力的、需要呵护的、有水分与阳光即可生长成熟的人。如此,基础教育必然会从以知识为起点的教育走向以问题解决为起点的教育。第二次教育革命力图使教育从成人为学生设定的生活回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从作为认知结果的知识体系回到认知起点的问题解决,从过去和未来回到现在。教育的使命是促进和保障人的健康成长。从人的成长意义上看,问题及问题解决构成了人的成长的基本元素——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态度,感受到人生的意义,这就是成长,这就是变革后的教育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教育框架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天然地融为一体,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成为必然,兴趣、爱好、特长个性发展自在其中,教材、教师、校园、家庭、社区、网络、实验等教育资源浑然一体。在这样的教育框架下,人生所需要的责任感、义务感、理解、感恩、公正等基本的价值观得到不断的体验和强化。这种学习首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并与知识建立了情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认识到知识的功能,从而像热爱自己的财富一样热爱知识,追求知识,领悟知识。总之,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认识问题的素养和能力,从而有效地完成教育培养社会人的任务。

所谓实践性, 有三个方面。其一,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大面积推行数年,无论从课程标准的制定还是教材的编写,都是以问题立意,以问题起始制定和编排的。虽然问题都是以所涉及的知识而提出和构建的,仍然没有跳出“以知识为起点的教育”,但全社会已意识到“以问题解决为起点的教育”的重要性,这给作者提出的新的教育模式奠定了一个良好的认识基础。其二,从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力度大的省区和学校来看,无论江苏洋思的经验、山东杜郎口的模式、南京东庐中学的课堂改革、北京人大附中的项目学习,还是浙江、天津、河南、四川、山西等一大批学校所进行的“学案导学式”教学改革,相当多的学校都不约而同地寻求以“学案”为载体,在“学案”中都以呈现问题为开始,已有“知识问题”向“需求问题”升华,并且有部分学校、部分学科已设计出了解决问题的程序和要求学生依据程序开展学习活动的方案,人们已试图将程序概念取代课程概念。其三,也是最可宝贵的,即作者从教育的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了明确的教育原则,并且大篇幅、多角度地给出了精彩的案例与科学的方法,以及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我们有理由相信,以知识传授为起点的教育会逐步走向以问题解决为起点的教育。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 篇8

人能写字,字也能“写”人。我校希望通过书法教育为屯小的孩子打造漂亮的第二张“脸”。脸为天生,是一种很难改变的客观存在。但是,脸上可“写”的内容很多: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天真烂漫的童心童趣,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这些是学校能给予孩子的,也是教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书法寓思想于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优美的形式使思想跨越时空,在人类文明的演变中,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锻造精神气的依托。我们希望通过书法教育让这些农村孩子、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因一手漂亮的字。拥有值得骄傲的和终身受用的名片,更希望从他们的脸上看到因书法文化的熏陶而闪烁的自信、快乐,看到他们成长为有文化底蕴的现代人。

抱着这样朴素的想法,十五年来,我们以课题为引领,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依靠本校的师资力量进行书法特色教育。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书法教育不仅能使我们的学生写一手工整、漂亮、人体的汉字,更重要的是能够较好改变农村学生个性气质、学习习惯、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塑造学生第二张“脸”值得我校的书法教育去追求与探索。

(一)通过书法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行。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必须要培养学生对字帖、字形的观察力,持久练习的注意力,重要笔画、运笔方式的记忆力,以及空间构造、空间造型的想象力等。同时,练习书法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小学生练习书法先热后冷、难以持久,都属正常现象。但书法的学习没有速成的可能,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靠着坚强的意志力才能战胜自己,取得成功。因此,学习书法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毅有恒的品格。长期坚持练字,还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得当,习字时舒展均匀的气息运用,都能使身体的各个部分协调发育。古今书法家多长寿,便是极好的见证。写字讲究整洁,纸面干净,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规范意识。

(二)通过书法教育涵养学生向善的为人品性。人能写字,字也能育人。把字写好、写美,既是对欣赏者的尊重,又是对他人的体贴,这种与人为善的启蒙习得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汉字笔画的谦让穿插,则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要相互谦让、互相协作。每个汉字偏旁部首的正确摆放,又生动形象地寓意着学生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不然自己也会成为“错字”。汉字的个性化的字体,继承和独创则是对自我的一种不满足,从而追求超越和创新。书法作品中的留白,让学生从中懂得尊重对方,给对方空间的重要性,让学生从中习得与人相处之道。书法作品的创作,让学生懂得做事的有序性、有计划性,懂得去设计,去谋篇布局。

(三)通过书法教育培育学生审美的艺术品质。凡有文字,就有书写,既有书写,必有美丑。善书是实用的需要,也是审美的需要。书法艺术给学生以视觉上的美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无论是用笔的轻重缓急、浓淡湿枯,还是作品的精心设计、用心打磨,或者是汉字本身的飘逸秀丽、潇洒俊朗,都不断培养着学生的审美能力。书法作品中蕴含着点画质地美、线条姿态美、字形组合美、章法布白美、神采气韵美、节奏律动美、形式丰富美、风格独特美,这些无时无刻不在熏陶着学生。鲁迅先生说得妙:“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书法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丰富感觉意识和情绪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去俗取雅,去粗取精,从而达到较高的审美能力。因此,练习书法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感受美、探求美、领悟美和表现美的能动的构建过程。

我校这么多年一直抓书法特色建设,也是一种教育公平的体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别比较大,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也就产生了自’然的差别。城里的学校不开设书法班,学生还有机会去少年宫、社会培训机构学习,而农村的学校不开设书法班,学生也许就因为家庭的经济情况、地理位置、教育资源等失去了学习书法的机会。所以,我校的书法兴趣班不仅是免费学习,而且免费提供文房四宝,在书法教室里配备了实物投影、液晶电视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这是我校的书法特色建设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所尽的绵帛之力。

就这样,我们这所农村学校的孩子慢慢改变了,正朝着我们期望的目标在慢慢地拥有第二张漂亮的“脸”。相比于颠覆性的、狂风骤雨般的运动化的改革,也许这种改变和改善才是教育的真谛。它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生,润物无声,却能够天长地久,成为一个人的精气神。

在实践中检验到书法强大的育人功能,教师们更加坚定了抓书法特色教育的信心。这一坚持就是十五年。十五年的坚守中,教师们更加坚信写字技能的形成是一种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夜成名,只有默默耕耘,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从当初的培植到初享成果,从创建特色到突破特色、超越特色,这都源于一种坚持,于是坚持本身也就成了我校特有的文化。

(一)

坚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作为省书法特色学校和苏州市书协教学基地,教师的书写水平决定着学生的书法水平,也决定着学校书法教育的质量。唯有教师自身的学习,才能让学生不断进步,也才能不断突破自己的教学方法。这么多年来,我校的教师主动接受培训,勤于学习,刻苦练习,以解决开办不同层次,不同书体的书法兴趣班师资问题。现在,在屯小,学习成为一种常态,教师们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练习一小黑板粉笔字。节假日,寒暑假,不发加班费、不报车旅费,教师们珍惜着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向书法家学习,向传统文化学习。教师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从中受益,也成就了自己。这种学习的品质也迁移到其他学科的教师,成为他们专业成长的巨大财富。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就是从坚持的学校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佼佼者。

(二)坚持,让创新成为一种常态。日复一日的写字活动,怎么样克服学生厌烦,枯燥的心理?究竟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高效地开展书法教育?没有现成的例子能拿来就用。十五年来,我们心系书法教育,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改革和创新,尝试着多个第一次。在创办特色时,只能靠课题的引领,逼着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在不断学习中,借鉴,改造,为我所用。十五年来,在课题引领下,学校通过对学生的写字段位评定、“十佳写字小能手”评比、自创格言书法比赛、书

法联谊赛、学校书法文化长廊定期展出优秀学生作品、每个班级教室门口轮流展出每个学生的硬笔字作品等活动激发他们的书写兴趣;拟定写字教学的效果、学生的写字水平进入评价系统。建立书法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专用教室和网上资源库,积极丰富网上书法文化专栏。创办书法文化小报,建立教师书法练习档案。教师的点滴创造有时候效果那么明显,张英老师创造的评价语言:“你的字是个矮胖子,现在流行大个子”、“林字中哥哥和弟弟应该互相谦让,左边的点儿不要太长”。管彩英老师编成的笔画儿歌:“横是独木桥,竖是小拐杖,撇像大象牙,捺像小船浆,点像小雨点,钩像人踢脚。”针对小学生的骨骼正在发育中,对笔的控制能力弱的特点,朱小玲老师发明“勾摹”,就是用铅笔勾线,用软笔填墨。小小的创新,让学生的信心倍增,书写时更加认真。

(三)坚持,让管理成为一路风景。十五年的实践下来,我校完成了全员、全科、全程写字特色学校建设。(1)全员参与。每位老师,不分学科,不分级别,不分年龄,每天练习一小黑板的粉笔字,集中展出评价,每周练习60个正楷毛笔字,互评激励。写字教学不再只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而是作为书法特色学校的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写字教育不仅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同时,改革评价制度,把“认真写字”列入教师教学“六认真”工作考核,把卷面写字分列入学业成绩评价中,不仅积极引导学生把字写好,而且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每年寒假,组织学生上街写春联,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社区的群众争着索要学生书写的春联,给学生以极大的肯定和鼓励,给学校教育工作以巨大的支持。(2)全科普及。写字、书法教育不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而是所有学科共同的要求,“提笔即是练字时”,开发写字教育资源,进行综合性写字教育活动等,都成为全校教师常态化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里,学生围绕桥联的创造和书法渊源,一起去寻找同里文化;围绕大诗人、大书法家苏轼,一起去读他的诗、赏他的字,甚至一起去动手做做“东坡肉”。(3)全程追踪。评价是有效的促进手段。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到六年级毕业,所有的评价都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追踪考核。学校成立“书友会”,暑假里,学校邀请已毕业书法优秀生回到学校。与正在学校练习书法的学生聊天、切磋习书心得。学有所成,甚至事业有成的大哥哥大姐姐的现身说教,在幼小的孩子心田里播下一颗向往的种子:好好练习书法,将来也能有所成就。曾经的屯小学子,一走进校园总能找到自己的作品,石头上,长廊里,或者小池边,他们找回了童年的记忆,加深了对母校的感情,也更容易感恩和奋进,这不也是书法育人功能的彰显吗?

如今,屯小的书法特色已从重视兴趣走向常态,去关注每一个孩子;从分散的零星的训练走向校本课程的开发、文化课程的建设;从注重写字技能的形成走向重视书法文化的积淀。十五年的实践,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把写字、书法教育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来落实,并抓好普及和提高,更把其作为学校的一项系统育人工程来研究。今年,申报的省十二五课题《课程整合视野下的小学写字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着重研究我校的写字、书法教育如何走向常态、走向课程、走向文化,从而进行课程整合,达到系统育人的目标。

(一)走向常态。“写好汉字不只是书法家的事,而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素质。”写字的要求是笔顺正确、书写端正、字形美观、行款整齐。书法的要求是追求点画的走势变化和笔力的轻重运作,追求结构的美观和章法的巧妙,追求通篇的气势、韵味和意境。写字和书法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只有抓好写字、书法教育的统一,才能让汉字的工具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我们由原先的抓书法兴趣班的特色建立,转为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一节常态课,不仅仅是写字课,语文课、数学课、美术课等都关注。写字课不再设在专门的写字教室里,而是在普通教室进行,融进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在老师的备课笔记里,开辟专门的板块备写字如何教,尤其是生字教学中生字书写的指导要具体到每个笔画和结构,并形成个性化的教学反思。编制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水平和特点的校本教材并落实。

(二)走向课程。写字教育不再停留在技能形成和方法掌握的层面,要真正地融入到课程的体系中。在落实现有语文课程中的写字教育任务后,要开发适合学生技能形成过程的校本教材。在显性课程建立的同时,也要关注隐性课程的开发。目前,我校对作为隐性课程的校园文化建设已有一些尝试。如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的书法石刻。在这些石刻上,学生书写了人生信条或人生理想,顽石因学生而有了灵气,每块石刻后面都有着一个不断成长的故事。学校的书法长廊、石刻碑廊、书画苑、书法文化回廊等均为书法特色增添了一道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字”,融入了校园的各个角落;“字”,成为了屯小人自由呼吸的“空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书法、写字特色也就越来越亮了。不仅如此,我们还进行了课程整合视野下的讨论,不仅要在语文课程的范畴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在“立人”的层面上完善学生的品德与人格。

(三)走向文化。文化是书法的根。我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同时它又传播着中华文化。书法教学责无旁贷地发挥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基于书法谈书法,也要跳出书法去寻觅它的根基。要通过书法作品去挖掘背后的书法故事,寻找书法文化,了解书法历史,从而培养真正具有民族文化积淀的现代人。走向文化,是遵从母语教育规律,用文化来观照写字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体现。小学母语教育具有启蒙性、奠基性,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弘扬母语文化,就是要通过写字、书法教育提升学生的写字技能、形成良好习惯与个性品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对母语教育规律的认同,对文化底蕴的追求,也更加符合儿童发展的自然本性,是以一种慢而稳的姿态来发展基础教育,这在当前更具有现实意义。走向文化,也是农村小学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不应当简单模仿发达地区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的模式,尤其不应当忽视自身的特色区域,特别是一些有着地域文化传统的特色优势。以写字教育为突破口,探讨农村学校教师素养发展,抓好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走出一条树立学校精神气质的道路。从校园文化的内部核心人手,由内向外地进行文化形塑,建设一座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校园。

朱永新博士曾评价,“吴江市屯村中心小学虽然没有漂亮的校舍,但每个学生都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是的,对屯小人来说,写字特色教育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更在立人的层面上完善了学生的品德与人格,创建属于学生、老师、学校自己的文化名片,是屯小人的第二张漂亮的“脸”。写一手好字真幸福!

上一篇:秋雨 作文300字下一篇:海外留学本科推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