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设计(精选10篇)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以学完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组成要素基础上,从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解气候有关知识。教材借前两节课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教材通过对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分析,来说明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在依据教材内容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本章最后一个标题“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开头的“天气及其影响”首尾呼应,从中强化人地关系这一主题。教材在该内容上主要抓住两各方面:以实例分析说明,一是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导致人类活动的差异,以培养学生地域观念;另一方面是同一地区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培养灾害意识。教材注重以活动为主、讨论气候变暖为题,使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也能对气候产生负面影响。总之,《世界的气候》一节既作为对全章内容的归纳、综合,又是对全章内容的总结,居本章的核心地位。本节内容的学习,更为今后学习区域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及其复杂多样。 2.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学生对图片、地图、图表、阅读材料、搜集的谚语、诗词等地理信息的提取,教师引导学生以描述、对比、实例分析说明、推理、归纳、讨论等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要善于运用已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新知识的综合能力。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地域观念、灾害意识及环境意识。3.通过阅读景观图片和资料体会自然的创造力,树立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1.认识世界气候的复杂多样及地区差异大。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 综合分析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人们常常用“春斐、夏翠、秋金、冬银”来形象比喻某个地方四季景观的变化。
多媒体展示投影:1组图.北京地区的四季景观图片
京郊玉渡山春季 八达岭长城夏季 京郊玉渡山秋季 八达岭长城冬季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同一地区,为什么会有这样大差异?(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所致)
多媒体展示投影:2组.不同地区(南北、东西)同一季节景观图片(纬度差异、海陆差异)
二月海南风光 大兴安岭冬景 内蒙古温带草原夏季 我国温带沙漠夏季
1.让学生读图对比分析回答:影响我国南北方景观差异的因素是什么(气温)?、从东到西的景观差异影响因素又是什么(降水)?
2.你从以上景观图的变化能得到什么信息?
师生归纳总结:中国气候差异很大,那世界的气候差异会更大。由此导入课题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板书)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板书)
任何一个地区,天气是经常变化的,那么气候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板书)
看一看: 请同学们读教材第57页图3.22 A、B、C三幅景观图,根据描述表演图上三个人的不同感受,能告诉大家A、B、C三地景观不同的原因吗?(师生总结:因为A、B、C三地的降水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一年四季你在南极和海南都能看到什么?为什么?(因为两地的气温不同);师点明:展示情景导入中第2组景观图中海南与大兴安岭景观的差异也是纬度差异导致气温不同而形成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图中三人描述气候时所指时间和要素.
试一试:活动1-1引导学生归纳描述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活动1-2让学生判断教材中四句话(‘昆明四季如春“和“极地地区全年严寒”是描述气候;“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和“明天大风降温”描述天气).
教师可将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天气和气候的谚语和诗词进行展示,学生判断,师生纠正总结
教师提醒:通过对前两节内容的回顾很快得出结论: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千差万别,因此世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2.气候的地区差异大(板书)
过度:世界气候不仅地区差异大,类型多达11种,这里我们主要了解6种气候类型及分布情况。
3.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板书)
做一做, 展示投影3.23《世界气候的分布》图,教师引导学生边读图边完成表格内容。教师要求学生能在气候分布图上指出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随学生回答投影展示各类型气候下的景观图片,增强学生对所介绍气候类型及分布规律的感性认识。
活动1-3表(1)找出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并填在下表中
分布地区 气 候 类 型
热 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侯
温 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气候
寒 带 寒带气候
(2)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陆、西岸的气候类型,并填在下表中。
分布地区 气 候 类 型
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气候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3)除教材第57页图3.22举例描述的A、B、C三种气候特征外,教师可补充介绍以下三种气候的分布及特征,
①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大致在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全年高温,夏雨冬干,干湿季分明;
②地中海气候: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分布最广,主要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最广,
全年温暖湿润,温差小。
(4)让学生对照世界地形图,看看高原山地属于哪种气候?
想一想: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的 ?
教师引导:一个地方的气温和降水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要素包括哪两方面?(气温、降水)
教师小结:在前两节,我们已经学习过,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它们因此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板书)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
活动2-1.投影打出图3.24中的A图和B图分别表示赤道地区和南极地区某低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比较两地气候的特点,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A地全年高温多雨,B地全年低温少于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不同。
活动2-2.在世界地形图上,以亚欧大陆温带地区为例,说明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提供各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再将学生分三组,分别代表大陆东岸、西岸、大陆内部,小组成员合作分析,经其它组纠正得出结论:
受海陆位置影响,大陆东岸—是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岸是冬湿夏干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侯;内部是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活动2-3.学生看图3-25回答:教师可提醒学生考虑气温随高度的递变率;
A坡降水多,因为它处于迎风坡。
活动2-4.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派一名代表回答:
(1)地形; (2)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
过度;气候是自然护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生存在这个自然环境中,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玩等活动必然要与环境发生联系,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板书)
先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出发,说一说一年四季着装的变化以及所吃的水果都有什么不同?
然后让学生读教材第60页内容,看看文字内容提供了哪些信息,并加以总结:
第一自然段:气候对人们穿着的.影响;
第二自然段: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自然段:气侯异常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酷热、寒潮、洪水、干旱等举实例说明,教师打出与灾害性天气相关的图片。
想一想: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吗?
趣闻:被海水追赶的岛国—图瓦卢,大家猜猜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请同学们阅读第62页资料分析:找出答案。
教师小结:气候可以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反过来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谈一谈:1.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能引起哪些危害?
2.针对全球变暖,人类应该如何应对?
教师总结:气候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全球变暖警示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气候的地区差异大
3.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板书)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后反思】天气和气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结合地图分析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和气温、降水、气候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学生自主探究生成新知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习惯和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在新的课堂教学中,用直观教学方法突破难点;课堂教学取得
较好效果。
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天气预报吧?哪位同学来学一学中央台的天气预报?
生答:
过渡:引入天气概念,那什么又是气候呢?他们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时间在世界不同地方的气候景象?
引入新课:说明世界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过渡:为什么世界的气候具有多样化呢?主要是由于决定气候类型的要素多样化。
复习提问:决定气候类型的主要的两个要素是什么?
讲述:气温高低跟所处的五带位置有关
演示动画:五带的划分
问题:
1、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地球上总共可以划分为哪五带?划分的界限是什么?
归纳:五带划分是根据地表获得太阳热量多少划分的,共分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带,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讲述:由于不同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加上地球表面不同的地形和洋流性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使得世界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演示动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分组活动:把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要求:
1、找出你所在组的气候类型
2、用语言描述每种气候的分布范围和位置
演示动画:提供各组探讨学习的结果
出示几中不同气候类型的景观图
问题:为什么他们在景观上具有如此大的差异?主要受什么影响?
资料:给出各位小组的气候类型及气温和降水量图:
分组讨论:
讨论项目:
热带组:
1、各月气温都在多少度以上?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度?
2、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异?哪种气候类型降水最多,哪中气候类型降水量最少?
3、每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温带组:
1、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度?哪个季节气温高和气温低?
2、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异?哪种气候类型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3、归纳出每种气候的特点?
寒带组:
1、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度?哪个季节气温高和气温低?
2、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异?哪种气候类冬季干燥而夏季多雨?哪种气候类型各月降水比较均匀?
3、归纳每种气候的特点?
高原和高山组:
1、哪种气候类型最高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哪种气候类型最高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
2、年降水量各约多少?
3、每种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各小组成果展示:每组代表发言阐述讨论成果
教师总结: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以温定带:”1.最冷月在15°C以上的为热带。
2.最冷月在0°C~15°C之间的为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3.最冷月在0°以下,最热月在20°C以上,为温带季风或温带大陆气候。
4.最热月在10°C~20°C,为亚寒带。
5.最热月在10°C以下,寒带。
“以水定型:”
1.、热带雨林气候——年雨型
热带季风、草原气候——夏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少雨型
2、.温带海洋气候——年雨型
温带季风气候——夏雨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少雨型
3、.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雨型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型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极地气候——夏雨型
课件演示:根据各组情况出示相关的图片或资料出示表格和学生共同完成表格
温度带
气候类型
基本特征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
高原和高山地区
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C.终年寒冷D.冬冷夏热
2.该流域气候干湿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A.根系不发达B.叶质坚硬,树皮厚C.板状根大,树干长D.叶面宽大,多气孔
3.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洋流性质C.距海远近D.地形差异下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4~5题。4、读图所示气候类型可能位于()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大洋洲A、①②④C、①③④
B、②③⑤D、②④⑤
5、该地1月份气温比11月份低,其主要原因是()
A、太阳高度角较小B、白昼时间较短
C、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D、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
读“某地年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回答6~7题。
6.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小B.最冷月气温大于18℃C.降水季节分布均匀D.夏季降水丰富
7.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读下图,回答8~9题。8.图示地区主要属于()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9.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洋流C.地形D.大气环流
和20夏季奥运会分别在雅典和北京举行,下图是两地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10~11题。
10、雅典所属的气候类型,适宜生长的水果是()A、柑橘
B、香蕉
C、椰子
D、荔枝
11、与雅典8月相比,北京9月的降水与气温特点是()A、降水较多,气温较高C、降水较少,气温较高
B、降水较多,气温较低D、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下表为四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2~15题。
12、城市①平均气温最高月最有可能为()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3、城市②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4、城市③可能是()A、广州
B、珀斯
C、布宜诺斯艾利斯D、洛杉矶B、温带落叶阔叶林D、温带草原
15、城市④1月降水多于7月的原因是()A、1月气旋活动频繁
C、1月空气对流旺盛,多对流雨
B、1月台风活动频繁
D、1月受夏季风影响,多锋面雨
读下图中的I、II两图,回答16~17题。新课标第一网
16、图I中,②陆地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距海远近不同B、地势高低不同
C、纬度差异D、大气环流不同
17、当①海岸在图II中的甲时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陆地东岸正值小麦播种季节C、③海洋上副高西进北移
B、④处小麦正处于生长旺季
D、由⑤海洋驶向①海域船舶顺风顺水
读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的气温雷达图和降水柱状图,回答18~20题。
18、四个地区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19、四个地区中,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寒潮、沙尘暴影响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20、四个地区中,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1~5、ABBDC6~10、CCBCA
11~15、BDCBA16~20、
本节课的课题为《世界气候类型》,内容为初中地理的难点之一,我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影响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主要因素。
2、能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
3、学会判读“气候直方图”。
4、从丰富多彩的气候和景观类型中感受美好地球家园。
5、在分析各气候的成因中,促进学生形成观察、比较、思考、质疑的科学研究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2、直方图的判读。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
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我从大气环流入手,分析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分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就基本掌握了“气候直方图”判读方法。
本节课内容丰富,全球的气候类型必须面面俱到,为了吸引学生,我不断变化方法,有的精讲,有的简讲,有的让学生讲,并且利用照片、视频资料展示常见气候条件下的动植物景观,使学生对全球主要气候类型获得最感性的认识,最终不仅达到教学目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地理课堂教学价值观的渗透方面,本节的课内容涉及人与地球环境,科学的人地观、环境观在本节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中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整节课渗透天人合一的人地关系理念。
在提及当今全球变暖的问题时,联系前一天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引起学生关注社会,提高主人翁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能力。德育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2.通过“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灾害意识。
●教学重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教学难点
1.纬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列表对比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有关自然景观图片。2.绘制多媒体课件及投影片。●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气候的地区差异 第二课时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 世界真奇妙,有的地方是葱郁茂密的森林,有的地方是广袤粗犷的草原,有的地方是白雪皑皑的冰原,有的地方是浩瀚无垠的沙漠。这些不同的自然景观是这些地方不同气候的真实写照,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气候差异呢?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你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方法2 同学们,请看课本P57三位小朋友家乡的自然景象:我们这里一年到头高温多雨,植物茂密,四季花开,长年结果;我们这里终年炎热干燥,一片黄沙,上面只点缀着一些耐旱的植物;我们这里夏季炎热多雨,郁郁葱葱,冬季寒冷干燥,一片枯黄。大自然为什么会有这样气象万千、奇妙无穷的差异变化呢?现在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
板书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讲授新课]
一、从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入手。通过与学生谈话,使学生认识到气温和降水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很大,因而由这二者组合成的气候特点的地区差异也就很大。各地不
同的水热组合,形成了世界上气候的地区差异。
教师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主要用的是哪两个要素? 学生
气温和降水。教师
对,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在第二节,我们学习了有关气温的知识。谁有勇气来谈谈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学生
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同一纬度带内,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教师
谈的很好,这说明了世界各地的气温差异很大。通过第三节的学习,我们也知道了世界各地的降水也同样差异很大,谁能具体说说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学生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温带地区的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教师
说的非常好,气温和降水是描述一个地方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请大家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的特点和降水的特点,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描述一下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景观。
学生
两极地区的气温低,降水少,所以这里的气候特征是全年寒冷少雨。冰雪的世界。教师
对,两极地区形成的是全年寒冷少雨的气候。那么,在赤道地区,根据全球气温和降水分布的特点,这里的水热又是怎样的组合呢?
学生
赤道地区气温高、降水多。
教师
是的,请大家看课本,A小朋友的家乡就在赤道地区,这里一年到头都很热,几乎天天下雨,生长着常绿茂密的森林,树林里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又称“雨林”,所以在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了这种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请大家再看B小朋友的家乡所在的地区,谁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自然景象,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
B小朋友家乡所在地区的自然景象是一片黄沙,上面点缀着一些耐旱的植物(学生能描述出沙漠、植物稀少就行)。原因是这里一年到头很热,却极少下雨。
教师
不错,这里气温和降水的组合是一年到头炎热和少雨,所以B小朋友家乡所在的地区形成了全年炎热干燥的气候。
同学们,再看看C小朋友的家乡所在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和两极地区、赤道地区有什么不同?自然景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
两极地区是全年寒冷少雨。赤道地区是全年高温多雨。而C小朋友家乡所在的地区却是夏季热,常下雨,林木郁郁葱葱;冬季冷,很干燥,树木叶黄枯落。
教师
大家说的很好。我国北方的东部地区就是这种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由此可见,世界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上的差异,在世界不同的地区,出现了不同的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特征的气候,使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地区差异很大。
板书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二、通过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一方面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很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1.投影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比较表,并让学生画到笔记本上(表见板书设计)2.多媒体展示课本P58图3.23“世界气候的分布”。教师边鼠标点击,边引导学生观察,并对照课本最后“世界地形图”,在表中填出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1)显示闪动赤道、南、北回归线,让学生指出这是哪一带?(热带)然后依次闪动显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引导学生逐个观察、对照、填表。
(2)显示闪动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让学生指出这是哪两带?(北温带和南温
带)然后闪动显示温带气候类型,让学生指出温带有哪些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继而引导学生逐个观察、对照、填表。
(3)让学生指出寒带的范围(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然后闪动显示寒带气候,让学生观察、对照、填表。
(4)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出青藏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落基山脉、安第斯山。然后闪动显示高原山地气候,使学生知道其主要分布在世界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3.组织学生反馈练习,使学生记住各气候类型的名称,知道各气候类型分布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1)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分别位于北温带亚欧大陆的西岸、内部和东岸,各组说说所在地是什么样的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并让学生填在课本P59表中。
(2)还是分成三组学生,把课本P57A、B、C三图每小组分配一幅,根据各自小朋友对当地气候特点中气温和降水的描述,结合学过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知识,对照世界气候分布图,讨论三位小朋友各自家乡所在的地区是什么气候类型,并指出这种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地区;B为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C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的东岸)
(3)教师指图,让学集体和个人回答相结合,说出所指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
(4)让学生独立完成热带、温带和寒带各有哪些气候类型,名称填在课本P59表中。(5)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说说当地是什么气候类型。
(6)组织学生进行说气候类型名称,指该气候类型的分布接力游戏。教师先说一个气候类型的名称,指定一名学生上来在图上指出其分布地区,该生接着说一气候类型名称,并指定下一名学生上来指图„„谁说不出名称或指不出分布,中断了游戏,表演个节目。
[课堂小结]
评价学生课堂的表现,强调世界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板书设计 设计1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世界的气候
1.组成气候的两大要素是什么?
和。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地区及其特点: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南部、东南部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
温带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欧大陆东岸的温带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欧大陆内部及北美洲东部
寒带
寒带气候
极地地区
高原山地气候
高山、高原地区
气温、降水的数值与语言描述
月平均气温
数值
语言描述
月降水量
数值
语言描述
接近或超过20℃
接近或超过100毫米
0℃---20℃
50毫米左右
低于0℃
少于30毫米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组成气候的两大要素是什么?气温和降水。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地区及其特点: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地区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南部、东南部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
全年炎热、干燥。
温带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全年温和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
亚欧大陆东岸的温带地区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欧大陆内部及北美洲东部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夏季稍多。
寒带
寒带气候
极地地区
终年寒冷,降水稀少。
高原山地气候
高山、高原地区
终年低温,降水较少。
气温、降水的数值与语言描述
月平均气温
数值
语言描述
月降水量
数值
语言描述
接近或超过20℃
高温或炎热
接近或超过100毫米
多雨
0℃---20℃
温和
50毫米左右
湿润
低于0℃
寒冷
少于30毫米
干燥
3.记忆各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分布。
4.亚欧大陆、非洲大陆气候类型的分布。
(1)1.气候2.气候
3.气候4.气候
5.气候6、气候
7.气候8.气候
9.气候
(2)A.气候B.气候
C.气候D.气候
5.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6.为什么不同温度带的植物不能相互移栽?不同温度带内
不同,生长的植物品种也不一样。
7.为什么我国南方一月不下雨会发生严重旱灾,沙漠地区一年不下雨也不发生旱灾?
8.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哪些?。
9.为什么全球气候会变暖?大气中
数量增多,二氧化碳对大气有
作用。①、②
10.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有哪些?(1)
(2)
11.练习:说出A、B、C、D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规律。
A:
气候,分布在地区。
B:
气候,分布在C:
气候,冬季、夏季,分布在。
D:
气候,冬季、夏季,分布在。
3.记忆各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分布。
4.亚欧大陆、非洲大陆气候类型的分布。
(1)1.寒带气候2.温带季风气候
3.亚热带季风气候4.热带季风气候
5.高原山地气候6、热带沙漠气候
7.地中海气候8.温带海洋性气候
9.温带大陆性气候
(2)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
5.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6.为什么不同温度带的植物不能相互移栽?不同温度带内气温不同,生长的植物品种也不一样。
7.为什么我国南方一月不下雨会发生严重旱灾,沙漠地区一年不下雨也不发生旱灾?灾害是相对于给人类造成的损失而言的。我国南方夏季一月不下雨,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农作物减产,造成巨大损失。沙漠地区没有农业生产,一年不下雨也不会给人们造成损失。
8.气候变暖的危害有哪些?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地区。
9.为什么全球气候会变暖?大气中二氧化碳数量增多,二氧化碳对大气有保温作用。①人类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②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10.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有哪些?(1)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减少煤、石油等的使用。(2)大力植树造林。
11.练习:说出A、B、C、D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规律。
A: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C: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安丘市东埠中学个性化主题备课课时教案 课题名称
课 型 讲解讨论型 序
号 1 授课时间
2013年12 月 2 日 主备人 孙永强 共享人 初一地理组
教学 目标 及重 点难
点 教学目标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1太阳高度
2地球形状决定各处太阳高度不同 3直射: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强
斜射: 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
教 学
环 节
集 体 备 课 改与反思
定
向
预
习
明
确
目
标 什么是太阳高度?
一、个性化修
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还是平面? 地球各处太阳高度是否一样?
互 动 共
享,深 化 认 知
小组共享,收集问题。
二、可能出现的问题:太阳高度概念不理解,具体解决的办法是从日常中举例说明。2.集体共享,完善问题。
可能出现的问题:太阳高度大小与气温关系不明,具体解决的办法是用手灯演示。
精 讲 点
拨,完 善 共 享 重点和难点的点拨:
三、由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也不一样: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因而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分
四、层 达
标,全 面 提 升
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
(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
想一想早上我们影子的长短和感觉到的气温高低与中午时有什么不同?
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近似为平行直线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观察每条光线与球面交角的大小。
(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时,各地的太阳高度角不同,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5、观察居民楼顶上太阳能装置:怎样在冬、夏季节都获得最佳的太阳能量?
反 馈 评
价,归 纳 总 结
五、本节内容较少,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目标达成度较高。
本课时的问题预学案和分层引练案,供学生专用。
附:此后附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1太阳高度
2地球形状决定各处太阳高度不同 3直射: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强
斜射: 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
教 学
环 节
集 体 备 改与反思
一、定
向
预
习
明
课 个性化修 确
目
标 什么是太阳高度?
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还是平面? 地球各处太阳高度是否一样?
互 动 共
享,深 化 认 知
小组共享,收集问题。
二、可能出现的问题:太阳高度概念不理解,具体解决的办法是从日常中举例说明。2.集体共享,完善问题。
可能出现的问题:太阳高度大小与气温关系不明,具体解决的办法是用手灯演示。
精 讲 点
拨,完 善
三、共 享 重点和难点的点拨: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也不一样: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因而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四、分 层 达
标,全 面 提 升
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
(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
想一想早上我们影子的长短和感觉到的气温高低与中午时有什么不同?
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近似为平行直线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观察每条光线与球面交角的大小。
(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时,各地的太阳高度角不同,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5、观察居民楼顶上太阳能装置:怎样在冬、夏季节都获得最佳的太阳能量?
反 馈 评
五、价,归 纳 总 结
附:此后附本节内容较少,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目标达成度较高。
本课时的问题预学案和分层引练案,供学生专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求知欲及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难点是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主题 目标 及解 决策
略 主题目标 结合地球运动知识的学习,实现信息处理、收集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解决策略
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一些学习背景材料和动画材料,注重知识点的讲解,思维方法的引导,提示帮助学生寻求新旧知识的联系。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1太阳高度
2地球形状决定各处太阳高度不同 3直射: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强
斜射: 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
教 学
环 节
集
体
备
课 个性化修 改与反思
一、定
向
预
习
明
确
目
标 什么是太阳高度? 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还是平面? 地球各处太阳高度是否一样?
二、互 动 共
享,深 化 认 知
小组共享,收集问题。
可能出现的问题:太阳高度概念不理解,具体解决的办法是从日常中举例说明。2.集体共享,完善问题。
可能出现的问题:太阳高度大小与气温关系不明,具体解决的办法是用手灯演示。
三、精 讲 点
拨,完 善 共
享 重点和难点的点拨: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也不一样: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因而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四、分 层 达
标,全 面 提 升
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
想一想早上我们影子的长短和感觉到的气温高低与中午时有什么不同? 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近似为平行直线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观察每条光线与球面交角的大小。
(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时,各地的太阳高度角不同,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5、观察居民楼顶上太阳能装置:怎样在冬、夏季节都获得最佳的太阳能量?
五、反 馈 评
价,归 纳 总 结
本节内容较少,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目标达成度较高。
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首先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分的两个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正确理解、表述、传达天气和气候信息的前提。教材接着介绍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给出了常见的天气符号,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最后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又是具有前瞻性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将会像天气变化一样受到重视和关注。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能够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能够体会到天气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4.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能根据污染指数评价不同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 1.借助多媒体设备,使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组织游戏、小组讨论等活动,了解天气预报,认识卫星云图,熟悉常用的天气符号,从环保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让学生记录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的有关数据,使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通过收听、收看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和全市空气质量预报的节目,了解家乡的天气及大气环境,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4.通过让学生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的活动,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日常生活入手,着重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2.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天气预报。3.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解决措施: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组织游戏、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六部分: 1.突破教材安排的顺序,将天气和气候安排在两个板块进行学习,最后进行比较,得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第1小组描述天气及有关的成语,第2小组描述与气候和气候有关的成语。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天气现象,师生运用“三板”绘制天气符号简图。4.学生模拟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城市天气状况。5.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了解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6.做一做:课堂小结,完成相关作业。
设计依据
采用多媒体及地理 “三板”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优势和自身教学条件,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角色扮演,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天气对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 教师提问: 1.每天坚持收看天气预报的同学有哪些,为什么?,你是怎样收看天气预报的? 2.介绍你说看到的在6月20日期间安阳形成的11级大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有哪些?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天气对自已的上学、参加活动、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天气对户外活动、交通、农业生产、航海、军事等的影响)(举例说明)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讲授】天气的概念和特点
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什么是天气?天气的概念是什么? 2.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天气的特点(短暂性,易变)。3.将学生分组,开展第一轮竞赛活动。
学生分成2个小组,要求各组同学通过讨论,1组的同学写出有关天气的成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认识有关天气内涵是什么),第二组同学判断下列词语和诗句反映的是否是天气,并说明理由(加深理解和应用,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活动】认识天气符号 教师活动: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状况呢? 2.(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视频)3.展示:常用天气符号图,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形象记忆并熟悉天气符号。4.展示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学生活动: 1.学生回答:看云识天气、农谚、广播、报纸、电话(121)、上网、电视等。
2.仔细观察并议一议,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_____,绿色表示_____,白色表示______区。白色越浓,云层越____,降水量越____。3.学生根据展示的天气现象,绘出天气符号。
(图文结合。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其有意注意的时间延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易于理解、识记。)
4、展示世界各大城市的天气情况图,由学生模拟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课件显示出的城市天气状况。【讲授】气候的概念和特点 提出问题: 1.今年我国南方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的成因是什么?播放视频并介绍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2.展示并介绍我国北方的气候景观,学生也可以自行总结归纳。
通过以上对天气的学习,采用对比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总结我们安阳地区的气候特点从而掌握气候和天气的异同。
【活动】环境质量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 提出问题并思考
1.安阳地区去年冬天的严重污染,排名倒数第一的现实状况以及今年的重视环境治理后的蓝天白云,说明了什么
2.你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吗?出示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3.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我们城市的大气环境? 讨论: 1.环境对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2.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含义。,判断出各城市空气质量优劣。
3.角色扮演:以市民、环保局的政府官员、工厂老板、农民等角色来说说怎样保护大气环境。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练习】课堂练习一.填空题
1.卫星云图是由()拍摄的地球大气运动状况图像。在此图上,蓝色代表(),()代表陆地,白色代表()。蓝色、绿色代表的天气状况是()。
2.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约()时,最低气温出现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均温最高出现在()月,最低出现在()月。南半球海洋月均温最高出现在()月陆地月均温最高出现在()月。
3.无论一月还是七月,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是()是受()因素影响造成的。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是描述天气的是()
①济宁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②台风“龙王”在福建省登录,滞留时间长达10个小时
③欧洲西部地区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全年温和多雨
④未来的24小时内,将有6-7级偏北风,气温下降6-8度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下列关于卫星云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有()A.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林地 B.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陆地
C.白色表示云雨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D.降水的多少与卫星云图上的白色深浅无关 【作业】布置作业
设计人:旅游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一班苟彤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节选自中图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包括:地理环境,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中的第二部分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大气热力状况等知识的总结,又是下一节课分析气候类型的基础,同时对今后学习自然带等知识有重要影响。所以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进一步学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打好基础。
2、知识结构:
气温和降水是我们分析气候形成的最主要的要素,教材通过分析太阳辐射、下垫面、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对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影响来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所以对气温和降水要素的提取和分析是本课的知识主线,也是重点知识。
3、教学重点:
气候因子的分析
4、教学难点:
从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来看,读图分析问题的是他们的薄弱之处,所以我把对图表资料的分析和判读定为本课的难点;同时影响气候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高一同学来说也难以理解。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正在迅速发展。抓住学生特点,采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法、图导图解法的形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体现,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新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使地理理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2、知识基础:
学生在前两章学习过的与本节有关的知识点: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规律;三圈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风环流);洋流按性质分类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流层大气温度变化规律;二氧化碳增多产生的温室效应;
学生在初中学习的相关知识点:气候的概念;地形雨的形成; 其中,学生比较薄弱的是三圈环流的知识和读图分析的能力。
因此,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然而,教材并未分析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内容将会成为学生的疑点。三、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气候的概念、组成要素及形成因素;
②、理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各气候形成因子对气候的影响;
③、让学生了解到各种气候的差异是由于影响各地气候的因素不同而造成的。④、学会运用影响气候的各因素解释某一地气候的成因。(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地理现象入手寻求原因的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对气候因素关联性的分析,特别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分析,树立地理环境各要素互相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正确的环境观。
b、通过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人地关系协调的重要性,并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使课题进入国际上关注的环境问题并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提高学生地理素质。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1、设计思路:“实例——设疑——结论”,深入浅出。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影响气候的四个因素,因这四个因素的内容比较抽象,不经过具有一定深度的剖析,学生很难透彻理解,所以这节课采用幻灯片,借此增强学生阅图能力,引导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使读图、启发提问贯穿教学始终,层层设疑,深入浅出引导、启发学生思维。突破了难点,把握住了关键,把握了重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同时也“知其所以然”。
2、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采用读图分析、案例分析及学生讨论、探究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此法能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信息处理优势及其交互性强的特点,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综合一体化,它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阅读课前探索,引导学生从土壤、植被和动物等方面来对比撒哈拉沙漠和我国长江中下游的自然景观差异)
(引言)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同时我们知道,不同的地区,地理环境存在着差异,例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沿途所看到的自然景观都不相同。下面我们分析:撒哈拉沙漠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但是,撒哈拉沙漠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景观差异为什么如此之大?这是因为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不同,那么其中,最主要的要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讲授新课】(探索)撒哈拉沙漠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景观差异为什么如此之大?你认为这主要受哪一个自然地理要素影响造成的?
(板书)
一、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
(一)气候的概念
(学生思考)什么是气候? 描述气候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教师)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一地的气候通常用气温和降水的平均值来表现。(学生思考)气候与天气有何区别?(补充):
天气是指经常不断变化着的大气状态,既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大气状态,也是大气状态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连续变化。二者的区别:
(气候是长时间大量天气情况的综合,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统计关系,也就是大量天气现象的统计平均;天气则是短时间出现的,是具体的。
(气候是庞大的系统,包括:海陆、大气、生物、岩石圈、水圈;
天气指只在大气中发生的情况,包括:风、云、雾、雨、雪、霜、雷、雹等。(气候是稳定的;
天气有很大的不稳定,其变化则是很快的。(学生思考)为什么各地的气候存在差异?为什么同一地区的气候也经常发生变化?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教师提示:)通常描述气候特征时我们以描述气温降水的特征为主,其它气候要素都可从气温和降水状况分析出来。因此气候的影响因素和气温、降水的影响因素大体一致。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气温、降水的影响因素中,总结概括出气候形成的因素:(板书归纳)影响气候的因素
太阳辐射----决定气温 大气环流----决定降水 下垫面因素 人类活动
(教师启发)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呈现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和北极的极地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变化图。
(学生思考)为什么赤道与两极的气候差异如此之大?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教师启发)出示《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图》,启发学生思考:非洲大陆的气候为什么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教师点拨)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分布不均,使地球上的热量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减少,这是造成各地气候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板书)
1、太阳辐射——造成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教师启发)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呈现撒哈拉沙漠的热带荒漠气候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变化图。(学生思考)为什么撒哈拉沙漠地区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差异如此之大?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教师从气候类型,环流形势和气候特征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点拨)出示表格: 30ºN附近
大陆西部
大陆东部
环流形势 终年受副高和信风控制
季风环流(夏季风)
气候特征
终年炎热干旱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气候类型
热带沙漠气候
季风气候
(归纳)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大气环流的状态直接决定着各地的天气过程,也就决定着各地气候的形成。(板书)
2、大气环流——造成气候差异的直接因素(教师启发)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以莫斯科和伦敦为例呈现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降水和气温变化图。
(学生思考)伦敦与莫斯科的气候有何差异?主要受哪个因素的影响?(教师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和全年降水情况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点拨)出示表格: 项目
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
气温
气温日较差
大
小
气温年较差
大
小
最高气温(月)
7月(北半球)1月(南半球)
8月(北半球)2月(南半球)
最低气温(月)
1月(北半球)7月(南半球)
2月(北半球)8月(南半球)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
少
多
年内季节分配
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
分配均匀
(归纳)对流层大气中的热量和水分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乃至运动特征。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水热特征不同,因此形成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气候类型。
(板书)
3、下垫面因素(1)海陆差异的影响(教师启发)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伦敦和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思考这些气候类型与所经洋流有何关系。(教师点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洋流对所经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有着显著影响。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一般地,暖流经过的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寒流经过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如: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与沿岸的寒流影响密不可分;伦敦温暖湿润的气候主要受沿岸的西风和暖流的影响而形成。(板书)(2)洋流的影响 暖流气候温暖湿润
洋流
寒流气候寒冷干燥
(教师启发)出示《泰山和济南各月气温比较表》,启发学生思考:泰山与济南的气温相差较大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联系对流层气温变化知识启发学生思考)
(归纳)我们知道,陆地上分布着山地、高原、平原和盆地等地形,由于对流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因此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于海拔地的地区气温,造成山地不同高度的气候不同,这就是俗话所说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道理。(板书)(3)地形的海拔高度影响(承转过渡)地形不仅有高度之分,而且有坡向之分,在山的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气候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引导学生观看思考:迎风坡与北风坡的气候有何差异?)
(归纳)坡向对气候的影响表现为:迎风坡上升的湿润气流带来降水,而背风坡下沉气流带来干燥的空气。(板书)(4)地形的坡向影响
(教师点拨)地形的其他因素,如:地表的物质组成不同,对太阳的反射率不同,从而直接影响到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情况,导致地区间热量状况出现差异。(引导学生思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为什么出现在南极大陆?)(承转过渡)除了以上自然因素对一地的气候产生影响外,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也对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板书)
4、人类活动
(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阅读课本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人类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向大气释放废热
(2)人类是怎样改变大气成分的?这样会导致气候如何变化?(3)人类通过哪些途径改变下垫面性质?这样导致气候如何变化?(教师补充):
1.释放废热:消耗能源(石油、煤炭)、电器设施(空调)温度。2.改变大气成分: 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活动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作用、热岛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会破坏臭氧层;排放出尘埃会削弱太阳辐射导致气温降低。3.改变下垫面性质
①改变地面状况,进而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引起地面热量和水汽发生变化,使局部地区降水有所增加,气温的变化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气候恶化。
②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
(学生思考)气候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
(教师提示)大气环流产生的原因?海陆热力性质是?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少)(板书)
(三)气候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 【课堂小结】
气候作为地理环境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在整个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如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气候的制约。总之,气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知识结构)。太阳辐射是影响气候的最根本原因,大气环流——造成气候差异的直接因素,四个因素互相联系,共同对气候产生影响。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如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及因滥伐植被导致沙暴盛行、水旱灾害增加,气候恶化等问题。告诉学生:我们的生存环境正在不断地遭到破坏,我们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要使人类可持续发展,我们有责任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保护地球的大气环境,从而创造一个适宜生物生存的地理环境。附:知识结构: 气候的形成因素
(1)太阳辐射→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某地区的气温状况(2)大气环流→风带、气压带→某地区的降水状况
(3)下垫面(海陆差异、洋流、地形、地表物质组成)→气候复杂多样(各地气候的差异)(4)人类活动(释放余热,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气温及降水的变化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主要由纬度因素造成的是(D)A.欧洲西海岸地区终年湿润的气候
B.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C.近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D.黑龙江冬季漫长寒冷,而海南终年如夏
2.我国长江流域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同纬度的西亚地中海沿岸地区则为地中海气候,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A.大气环流不同 B.太阳辐射不同 C.下垫面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不同.有关气候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太阳辐射可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 B.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汽来源
C.大气环流本身就是一种气候现象
D.人类活动只能间接影响气候
4.下列现象中属于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是(C)
A长江流域的伏旱
B寒潮
C城市风
D台风 【课后作业】
学生阅读《上海的“热岛”效应》,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哪些因素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会产生哪些影响?(利用示意图的形式完成)
2、利用热力环流的知识画出城市与郊区的环流图。
3、请用热力环流的知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并说说上海市今后的造林重点区应在哪里?
教学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教育教学效果的的评价: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具体内容
分值
得分
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参与
1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2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互训练活动充分;合作学习有实效。
自主学习
3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体现探究式学习过程。5
4学生能在具体的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创新意识
5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主动提出问题,有独到见解。
6能运用学过的知识、掌握的技能解决新问题。
教 育 教 学 效 果
1学生知识的落实、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到位,致使转化的效果好。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10
3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绝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5教育理念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发展
(附板书)、气候的概念:、影响气候的因素: 太阳辐射----决定气温 大气环流----决定降水 下垫面因素 人类活动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
3.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的技能。4.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气候的关系,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学情分析】
天气和气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但是真正关心、研究天气和气候相关知识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关注天气、气候也是关注生活的一方面。【重点难点】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2.综合分析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一:从近几天的天气变化状况及开学后自己衣着的变化入手,贴近生活,导入课题“天气和气候”。方案二:同学们,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是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时间,在开幕式上有绚烂的烟花燃放,因此,现场的观众最担心哪方面会影响到开幕式的顺利进行及烟花的燃放?(学生回答)天气和气候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天气和气候。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1.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57页第一、二两框天气、气候,解决以下问题:(1)对比分析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
(2)下列词语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除此之外你还能举出哪些描述天气和气候的成语或诗句? 风和日丽
暴风骤雨
四季如春
阴转多云(3)“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经典故事,是利用了当地有利的天气还是气候?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 【教师精讲点拨】从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入手,从各自反映的大气状况的时间长短及变化大小分析,联系日常生活中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句理解。【探究结论】 天气 气候 区别 天气:
1.短时间的 2.多变的
气候:1.较长时间(多年的)2.变化不大(相对稳定)
活动3【讲授】合作探究2 学习任务(二)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所符号 1.自主学习: 阅读P57第三框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解决以下问题:(1)天气预报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2)回想你观看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并读图4-2,说一说卫星云图中的白色、绿色、蓝色各有什么含义?(3)记住图4-1中的主要天气符号,绘制你最喜欢或是最难识别的天气符号。
(4)读图4-3,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预报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5)教材P59活动第二题,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介绍的活动是否妥当? 2.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卫星云图中的白色、绿色、蓝色各有什么含义?天气符号中风力、风向怎样表示? 【教师精讲点拨】播放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个感性的认识
【探究结论】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天气晴朗。蓝色:代表的是海洋。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代表降水量越大。
一般用带尾羽的箭矢来表示风向风力,箭矢所指方向为风的去向;尾羽的数目和形状表示风力,如3根尾羽表示6级风,4根尾羽表示7级风,尾羽呈三角旗状,则表示风力为8级或8级以上。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天气的变化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观察天气,努力探究天气变化的秘密,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活动4【讲授】合作探究3 学习任务(三)P59阅读材料
1.自主学习:阅读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图,总结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之间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结论: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三、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人类的哪些活动影响了空气的质量?我们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地理《世界的气候》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05-23
世界地理大洋洲课件11-08
地理七年级下册总结世界之最09-10
世界经济地理论文——世界农业结构研究之荷兰农业现代化06-13
二年级语文《体育世界》教案设计06-12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_教学设计_教案11-08
7.2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教案06-22
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10-1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