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注销停业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司注销停业(精选7篇)

公司注销停业 篇1

作者:admin 时间:2011/08/24

有限责任公司歇业注销的一般程序

经常听人说:“开公司易,关公司难。”在实际操作时确实是如此的。本人曾参与了数家企业歇业注销的操作,其中有国有的,有私营的,时间短的三个多月,时间长的有一年多的。现将本人所了解的相关程序作个简要的介绍,希望能与大家共享。

有限责任公司从准备歇业到全部手续办理完毕一般主要经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程序:

一.召开临时股东会,成立公司清算组

首先,公司***开临时股东会议,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作出决议,决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决议解散公司;

2.成立公司清算组,清算组成员应包括所有的股东和法人代表(如股东是企业的应有该企业派代表参与),由法人代表任清算组负责人;

3.在本决议作出之日起90天内在媒体上进行不少于三次的公告,一般可连续三次进行公告(公告的媒体应是当地工商部门认可的)

股东会决议相应的格式尽量先向当地工商部门索取,按其认可的格式填写。

二.清算组检查并处理公司的全部资产和债务

清算组开始对公司的资产进行全面的盘点核查,编制清单,对于公司的债权债务进行登记发函,对公司的帐册按会计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进行整理。

在检查完公司的资产后,清算组应尽快处理公司的资产,公司管理的固定资产只要不超过其原始价值的均可免交增值税。所有涉及资产处理损失的项目全部要向税务部门提供清单及报告,在最后所得税清算时均可在税前列支。

三.向所在地税务部门申请办理注销手续

在清算将要结束时应向税务部门提出申请,并编制清算资产负债表,所有会计处理按清算企业会计制度处理。结束清理后,清算组应向股东会提出清算报告,股东会对清算组所做的报告作出决议,与其他相关资料一起提交税务部门,如涉及利润分配的,应取得税务部门的分利单。在税务部门查账后应及时缴纳各项税金,缴纳完税金后即可等待税务部门的批复。

四.向所在地工商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歇业手续

在取得税务部门的注销证明同时公告满90天后,即可向工商部门办理歇业手续,一般手续齐全的话五个工作日内即可拿到批复。五.办理其他注销手续

在办理完税务注销后,可先把公司的一般存款帐户注销,在取得工商部门的歇业批复后,再注销公司的基本存款帐户,然后再去注销公司的代码证、统计证和其他许可证书。

公司注销停业 篇2

一、公司注销登记概述

公司注销登记制度是指已经存在的公司基于特定的事由而退出市场并终止其存在的一种法律行为和法定步骤的总和。公司注销登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不仅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需要, 也是保护债权人利益、降低市场交易风险、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要求, 同时还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在市场经济环境日益复杂, 市场诚信机制尚未完善的今天, 重提公司注销登记制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根据现行有效的法律规定, 我国公司注销登记应当提交的材料:1.公司清算组负责人签署的《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 (公司加盖公章) , 2.公司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公司加盖公章) 及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本人签字) , 应标明具体委托事项、被委托人的权限、委托期限。3.清算组成员《备案确认通知书》。4.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决议或者决定, 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会决议, 股份有限公司提交股东大会决议。有限责任公司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签署, 股东为自然人的由本人签字, 自然人以外的股东加盖公章;股份有限公司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发起人加盖公章或者股东大会会议主持人及出席会议的董事签字确认。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提交出资人或出资人授权部门的文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的书面决定 (股东为自然人的由本人签字, 法人股东加盖公章) 。以上材料内容应当包括:公司注销决定、注销原因。法院的裁定解散、破产的, 行政机关责令关闭的, 应当分别提交法院的裁定文件或行政机关责令关闭的决定。因违反《公司登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被公司登记机关依法撤销公司设立登记的, 提交公司登记机关撤销公司设立登记的决定。5.经确认的清算报告, 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会决议, 股份有限公司提交股东大会决议。有限责任公司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签署, 股东为自然人的由本人签字, 自然人以外的股东加盖公章;股份有限公司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发起人加盖公章或者股东大会会议主持人及出席会议的董事签字确认。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提交出资人或出资人授权部门的文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提交股东的书面决定 (股东为自然人的由本人签字, 法人股东加盖公章) 。6.刊登注销公告的报纸报样。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国有独资公司申请注销登记, 还应当提交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决定, 其中, 国务院确定的重要的国有独资公司, 还应当提交本级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有分公司的公司申请注销登记, 还应当提交分公司的注销登记证明。8.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

二、我国公司注销登记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

我国的注销公司登记制度开始于改革开放后, 公司注销登记存在诸多问题。

(一) 公司法定代表人注销登记的法律意识淡薄

在我国工商登记的实际中, 公司不主动办理注销登记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认为终止经营活动是公司自身的事情, 没有必要申请注销登记。另外, 注销登记手续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有的公司不愿意办理注销登记。某些公司为了转移资产、逃避债务, 也往往故意不办理注销登记。有的公司存在侥幸心理, 反正公司都没有办法再生存下去了, 我不登记你也对我没什么办法。因此, 公司退出市场, 却不主动办理注销登记, 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 这样的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也往往缺乏社会责任感。

(二) 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对公司的市场退出行为监管不力

目前工商行政执法缺乏先进的手段, 对某些公司违法的信息、公司中个人的行为限制信息无法及时了解, 直接影响到对市场退出行为的监管, 从而无法有力监督公司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同时, 个别公司在设立登记时就提供虚假住所和虚假资格证明文件, 致使工商行政执法机关在公司停止经营后, 无法找到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出资人。某些工商执法人员对吊销和注销的认识存在误区, 认为已经吊销营业执照就不必办理注销登记了。但在法律上, 吊销和注销并非并列关系。吊销营业执照是一种行政处罚行为, 营业执照被吊销后, 有关人员成立清算组依法进行清算, 清算结束并办理注销登记后, 企业才算真正退出市场。

(三) 注销登记制度相关立法不完善

注销登记制度的法律法规本身存在缺陷。如前所述, 清算是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和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手段, 是办理注销登记之前的一个重要的必经程序。但是目前法律对清算的规定过于模糊, 此外, 现有法规对注销登记的规定相互间不协调, 同时, 对不申请办理注销登记者的处罚力度也不够, 缺乏注销登记的义务人责任追究制度。

三、完善我国公司注销登记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

公司登记制度在公司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今社会, 随着国际公司活动的日益频繁, 市场经济国家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立法, 而中国公司登记立法存在诸多抵触和空白, 公司登记法律制度迫切需要改革。

(一) 立法上严格规定清算是公司注销登记的必备程序

立法机关在指导思想上充分重视注销登记对保护股东利益、债权人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具体规定清算活动的适用范围、清算组织的形式、清算的期限、内容以及法律责任等各个方面。

(二) 强化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职能

政府应充分发挥登记注册部门和基层工商所的作用, 通过强化市场巡查、坚持实地年检和新办公司回访等工作和制度, 及时掌握公司状况, 督促濒临解散的公司办理注销手续;应加大执法力度, 对逃避债务、转移资产、提供虚假材料的行为, 要注重调查取证, 从重处罚;继续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 以避免因准入登记时就提供虚假材料而造成的先天不足, 为后续的注销登记工作创造条件;实行注销登记“零收费”制度, 增强公司主动申请注销的积极性;将完善经济户口和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市场主体准入、交易、竞争、退出的信息, 解决信息不畅、沟通不够的问题。

(三) 实行公司注销强制登记制度

针对一些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在办理公司注销登记时缺乏主动性的现状, 可以考虑实行强制注销制度。根据公司在市场中的实际运行情况, 制定具体的注销条件和程序, 对领取营业执照后未开业或自行终止经营、连续三年不参加年检的公司, 进行强制注销, 宣告终止。对于已经强制注销的公司, 通过建立专门的公司登记网站, 向社会公众公布注销情况, 注销登记公告的内容包括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号、注销原因、负责清理债务的单位。这样, 社会公众就可以根据需要上网查询被注销的公司。这种公示形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善意第三人, 以避免不了解交易相对人的公司注销登记信息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害。

摘要:公司注销登记制度是指已经存在的公司基于特定的事由而退出市场并终止其存在的一种法律行为和法定步骤的总和。它是公司登记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我国公司注销登记在立法和司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公司法定代表人注销登记的法律意识淡薄;政府管理部门对公司的市场退出行为监管不力;注销登记制度相关立法不完善等。因此, 我国公司注销登记法律制度迫切需要完善:立法上严格规定清算是公司注销登记的必备程序;强化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职能;进一步完善公司登记公示制度, 努力推进公告形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公司注销登记,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徐学鹿.商法教程.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63.

公司注销后遗留债权债务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公司注销;遗留债权;剩余资产;原股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问题的提出

公司注销后,其法人人格已经消灭。这就会导致原公司存在的债权应该由谁来主张?如果是由原公司主张那么其法人人格已经消灭该依据何在?如果是由原公司股东主张那么其法律依据何在?是依据原股东对公司剩余财产的所有权还是基于对原公司债权的承受?是以股东名义还是以公司名义?如果以公司名义是股东代位诉讼还是其他?如果以股东名义主张是以其出资额为限还是可以主张全部债权?

二、公司注销后遗漏债权债务之界定

公司作为民商事经济主体,清算注销行为使其主体资格在法律层面丧失,其无法再享有、承担相应的民事权利及义务。因此,在公司已不具备享有、承担相应民事权利及义务情况下,研究如何解决新出现的遗漏债权债务纠纷,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公司注销后,公司在不具有法人资格情况下出现的遗漏债权债务的法律属性及范围。这一基本性界定也构成了笔者随后建构公司注销后遗漏债权债务处理思路的基础。

公司注销后遗漏的债权债务,是公司经过解散、清算并依法核准注销后新出现的未纳人清算程序的债权债务,其主要是因各种主客观因素未及时在规定期限内发现、申报的债权或债务。关于公司注销后的遗漏债权债务的法律属性,有学者主张该部分遗漏债权债务为无主或丧失请求权的财产,其该主张主要基于现行公司相关法律规定。我国民法通则及公司法均明确规定,公司依法注销登记核准后法人资格消灭,其一切权利义务不再存在,因此可以说该观点基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提出,符合我国现行公司成文法立法之内容。但笔者认为虽然法律实践运用中可以“恶法亦法”,但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必须超前于现有成文法规定,立足于不断出现的新的法津纠纷实践,从而对相关概念进行更合理的再认识。

就公司注销后遗漏债权债务的法律属性,根据现行公司法律规定,公司注销后其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但公司注销后出现的遗漏债权债务如认定为无主或丧失请求权的财产,对实际存在的利益纠纷不予以解决,实在不符合法律利益分配的基本原则,也不符合市民社会公平正义、诚实信用之价值取向。基于此,参考有关先进国家如美国各州有关公司注销的规定,笔者认为应给予公司注销后保留其处置遗漏债权债务主体资格一定期限,因此,笔者关于公司注销后遗漏债权债务法律属性的界定也是以此为前提,具体为:第一,公司注销后遗漏债权债务处置主体保留期限内出现的遗漏债权债务的法律属性。第二,公司注销后遗漏债权债务处置主体保留期限届满后出现的遗漏债权债务法律属性。其一,就该部分期限届满出现的遗漏债权,在法律属性上可界定为优先清偿清算债权后股东可支配的财产。该部分保留期限届满出现的遗漏债权实现还涉及股东如何行使该部分遗漏债权、该部分遗漏债权实现是否应优先清偿清算未得到完全偿付的债权人以及此后如出现遗漏债务,原公司股东是否应在该部分受益财产的范围内承担清偿债务的责任等问题。这些笔者将在后面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其二,就该部分期限届满出现的遗漏债务的法律属性,笔者认为根据清算组在清算程序中是否存有过错,该部分债务受清偿范围不尽相同。当然,在制度设计上原公司股东是以其清算程序其分配的剩余财产为限来承担相应责任。

二、公司注销后债权实现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公司注销后原公司的债权转化为原股东的债权。

公司在清算终结后,股东分得剩余财产。剩余财产当然应包括公司遗留的、尚未实现的债权。对于这部分债权,因为公司已不存在了,去了由原公司继续行使权利的依据,只能由原公司的股东来行使权利。原股东行使权利存在的首要障碍是,如何将原公司的债权转化为股东的债权,而只有转化后,才能由原股东向原公司债务人主张权利。针对不同的情况,有三种解决思路;(1)在公司注销前将债权转让给股东。(2)分配债权给股东。在这种模式下,公司不履行债权转让程序,而是在分配公司剩余财产时将遗留的、尚未实现的债权直接分配给股东。(3)被遗漏的债权,原股东均有权追索。对于被遗漏的债权,原股东仍享有最终所有权。但由于在清算阶段该部分债权可能还未被发现,而是在公司终结后被发现的,所以这部分债权不可能在公司终结前被分配到股东个人名下,应属于原股东共有,因此,这部分债权原股东均有追索权。

(二)公司注销后文件的保存。

公司注销后,要继续实现公司尚未实现的债权和社会责任等,必须以公司在存续期间的文件为依据。但是,公司一旦被注销,其法律人格即告消灭,那么谁是保存公司文件的主体呢?综合世界各国法例,无非两种保存主体:一是官方主体,即法院或其他官方机构,;二是在原股东中确定,即私主体。从我国公司登记和注销的机构和程序来看,法定的机构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我国公司注销又很少通过法院的程序来完成,因此,为了监督和操作方便,在公司注销后,应将公司在存续期间的文件交由原公司登记机关保存为宜。

(三)公司注销后债权的实现。

原股东在通过上述第一、二两种方式取得债权后,即可以自己的名义向债务人追索。其追索所得,由自己取得,其他股东不得主张权利,债务人也不能以公司已经终结为由对抗这种权利主张。

原股东在通过上述第三种方式实现债权后,有义务通知其他股东,并仍应按原出资比例分配所实现的债权。从目前《公司法》的立法倾向来看,在公司注销的制度设计上过于关注公司债务人的利益而忽视公司和股东的利益。须知在市益,任何人与公司发生关系的目的,也在于谋取利益,因此,不应偏重于保护一个群体而忽视另外的群体。任何人投资于公司都应预见到风险,同样,任何人与公司发生业务往来,也应预见到风险。而从鼓励投资、发展经济的目的出发,理应平等保护所有主体的利益。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人出资设立公司的目的都在于谋取利益,任何人与公司发生关系的目的,也在于谋取利益,而从鼓励投资、发展经济的目的出发,理应平等保护所有主体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王小莉.公司注销后遗留债权债务处理相关问题研究[J].仲裁实务.2010,(21).

[2]闰周秦、程华.公司注销后的债权实现问题[J].探索视线,2007,(3).

[3]谢春晖.论公司注销后遗漏债权的处理[J].商品与质量.2012,(6).

[3]王红一.公司解散后悬疑债权处置研究[J].法商研究.2006,(11).

公司注销停业 篇4

公司注销协议书范文篇一

甲方(资产移交方):______有限公司清算组

乙方(资产接收方):(股东个人)

鉴于年月日生效的《______公司股东会决议》的要求,甲乙双方就甲方负责的_____有限公司注销清算后资产移交的相关事宜,经双方平等自愿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移交资产标的二、移交时间

甲方同意在年月日前(或者“公司注销手续办理完毕后3个工作日内”)将所移交资产移交给乙方。

三、移交方法

四、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_______有限公司清算组

负责人(签字):

签订日期:年月日

乙方(签字):

签订日期:年月日

公司注销协议书范文篇二

_________市__________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

会议时间: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会议地点:__________

会议性质:临时股东会会议

参加会议人员:股东(或者股东代表)__________

会议议题:协商表决本公司工商注销事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本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本次股东会会议由执行董事召集,执行董事雷华三主持,一致通过并决议如下:

本公司于2___年___月___日召开临时股东会议,表决通过公司解散事宜,截止2___年___月___日,与公司解散事宜相关的清算工作、债务债权登报公告、税务注销及公司银行基本账户注销工作已经完成,公司全体股东一致表决通过即日起开始办理公司工商注销事宜。

全体股东签字(盖章):

__________有限公司

______年______ 月_____日

公司注销协议书范文篇三

会议时间:201_年__月__日

会议地点:在__市__区__路__号(__会议室)召集人:□执行董事□董事会

主持人:___(执行董事或董事长)

参加会议人员:

1、原(全体)股东(或者股东代表):___、___、___。

2、新增股东(或股东代表):___、___。(无新股东的,删除该项)应到会股东 方,实到会股东 方,代表100%的股权。

(可以补充说明:会议通知情况及到会股东情况)

会议议题:协商表决本公司 事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本公司章程,本次股东会由公司□董事会 □执行董事召集,□董事长 □执行董事___主持会议。经与会股东协商,(一致)通过如下决议:

一、同意公司原股东 将所持有公司__%股权出资额为 万元人民币以 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新)股东;同意公司原股东 将所持有公司__%股权出资额为 万元人民币以 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新)股东。(若转让给新股东且原股东未全部到会,应注明:原股东___、___放弃优先受让权。)

股权转让后,现有股东出资情况如下:

1、股东,认缴注册资本 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__%。

2、股东,认缴注册资本 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__%。

3、???? 二、同意将公司名称变更为____有限公司。

三、同意将公司住所由 变更到。

四、同意将公司经营范围由 变更为。(以上经营范围以登记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记载项目为准;涉及许可审批的经营范围及期限以许可审批机关审批的为准。)

五、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任免决定:

1、因上一届董事、监事、经理任期届满,股东会重新选举新一届的董事、监事、经理。同意免去___、___、___的董事职务,同意免去___、___的监事职务;选举___、___、___为新董事,继续选举原董事会成员___、___担任新一届董事会董事,公司新一届董事会成员由___、___、___、___、___组成;选举___、___为新监事,继续选举原监事会成员___担任新一届监事会的监事,公司新一届监事会成员由___、___、___和职工代表出任的监事___、___组成。(注:本项内容供设董事会、监事会且任期届满的有限公司使用)

2、因上一届执行董事、监事、经理任期届满,股东会重新选举新一届的董事、监事、经理。同意免去___的执行董事职务,同意免去___的监事职务,同意免去___的经理职务;本公司由___、___、___组成新股东会,选举(或聘任)___为执行董事,选举(或聘任)___为监事,选举(或聘任)___为本公司经理。(注:本项供设执行董事、监事且任期届满的有限公司使用)

3、同意免去___、___董事职务,增补___、___为公司董事;免去___、___监事职务,增补___、___为公司监事。(注:本项内容供设董事会、监事会但任职期限未满的有限公司)

4、同意免去___执行董事职务,重新选举___为公司执行董事;免去___监事职务,重新选举___为公司监事;免去___经理职务,重新聘用___为公司经理。(注:本项内容供设执行董事、监事但任职期限未满的有限公司)

5、本公司由___、___、___组成新股东会,股东会重新选举新一届的董事、监事、经理。同意免去___的执行董事职务,同意免去___的监事职务,同意免去___的经理职务;选举(或聘任)___为执行董事,选举(或聘任)___为监事,选举(或聘任)___为本公司经理。(注:本项供因股东变化,设执行董事、监事且任期届满的有限公司使用)

六、同意公司的注册资本由 万元人民币增加至 万元人民币。本次增加的注册资本 万元人民币,其中由原股东A 于 年 月 日前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方式出资 万元人民币,原股东B于 年 月 日前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方式出资 万元人民币,新股东C于 年 月 日前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方式出资 万元人民币。本次增加注册资本后公司各股东出资及出资比例如下:

1、股东 出资额 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 %;

2、股东 出资额 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 %;

3、股东 出资额 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 %。

七、同意公司的注册资本由 万元人民币减少至 万元人民币。本次减少注册资本 万元人民币,其中由原股东A减少出资 万元人民币,原股东B减少出资 万元人民币,原股东C减少出资 万元人民币。本次减少注册资本后公司各股东出资及出资比例如下:

1、股东 出资额 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 %;

2、股东 出资额 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 %;

3、股东 出资额 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 %。

八、同意公司类型由 变更为。

九、同意公司股东(___)的名称(或者姓名)变更为(___)。

十、同意公司营业期限延长至 年 月 日。

十一、同意公司因营业期限届满(或合并、分立,或其他原因),拟予以解散,并成立清算组,其成员由___、___、___、___组成,其中由(___)担任组长、由(___)担任副组长。(注:本条款仅限于公司拟解散终止生产或经营活动而制定)

十二、其它需要决议的事项请逐项列明:。

十三、同意就上述变更事项修改公司章程相关条款,附同意通过的公司《章程修正案》(或者新《章程》)。

原股东签字、盖章: 新增股东签字、盖章:

(无新股东的,删除该项)

(自然人股东签字、非自然人股东盖章)

____有限公司

201_年__月__日

注意事项:

1.以上股东会决议的变更事项,正式行文时,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内容,其中第五条的1、2、3、4点内容,应根据设立董事会或者设立执行董事以及是否任期届满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项内容。

2.变更登记事项涉及修改章程的,所作出决议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原股东会、新股东会通过,出席股东如有反对或弃权的应列明所占表决权比例。

3.本股东会决议范本适用于有限公司(不含国有独资)的变更登记。

4.股东为非自然人的,“出席会议股东”应写明其单位名称,如需列明其出席代表姓名,可在单位名称后加“(出席代表:___)”。

5.股东为自然人的,由本人签字;自然人以外的股东加盖公章;签名不能用私章或签字章代替;签名应当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毛笔或签字笔,尽量不与正文脱离单独另用纸签名;若正文与签名脱离的,应当在正文与签名页处加盖企业的骑缝章。

6.为减少文件份数,本范本将股东变更前后的股东会决议合并而写,新、旧股东都要在本股东会决议上签字、盖章,如需要可分开写。股权转让无新增股东的,适当删减范本中有关“新增股东”的内容。

7.文件签署后应在规定期限内(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为30日内,变更住所为迁入新住所前,增资为股东认缴新增资本的出资30日内,变更股东为股东发生变动30日内,减资、合并、分立为公告之日起45日后)提交登记机关。

公司注销申请报告 篇5

受 理 号:

受理日期:

注 册 号:

公司(企业法人):

注销登记申请书 公司(企业法人)名称:(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公司企业法人非公司企业法人

咨询电话:96633 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制 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 本企业申请注销登记,承诺本申请书所填内容及所有提交的文件、证件是真实的、有效的,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承担因材料虚假所引发的一切法律责 任。所提交的文件、证件如下: 序号 文件、证件名称 在对应栏内打钩 1. 由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企业法人)注销登记申请书》 2. 股东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3. 股东会申请注销登记决议或决定

4. 主管部门或清算组织出具的清理债权债务的文件和清理债务完结证明

5. 联营终止协议书(联营企业)

6. 清算小组(3人以上组成)出具的清算报告(须经股东确认);清算报告的内容包括:(1)清算的原因、期限、过程;(2)债权、债务的处理结果;(3)清算 财产的处理结果。(有限公司)

7. 税务机关出具(国税、地税)完税证明

8. 企业印章

9.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谨此确认。法 定代表人:(签字)联系电话:

公司注销代理合同 篇6

甲方(委托人):(应为注销企业法人))乙方(受托人):

因甲方委托乙方办理(公司名称)注销业务,甲乙双方作如下约定:

一、甲方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时向乙方提供注销所需的相关证照及材料;

2、安排专人负责协助乙方注销工作,并与乙方交接所有注销所需证照及相关材料;

3、保证所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

4、甲方保证拟注销公司无任何经济、产权、债务纠纷。

二、乙方及其从业人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乙方应明确告知甲方注销过程中所需的公司证照及相关材料。办理过程中,乙方每完成一阶段工作,应将该阶段注销程序所取得的注销凭证复印并电子扫描,并将扫描件提交甲方(刊登公告程序完成后,应提交甲方完整版公告报纸一份)。

2、乙方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应妥善保管好甲方交付的所有证照及其他相关资料,不得遗失、毁损,且不得擅自用于本合同约定范围外的其他途径;

3、如注销需刊登公告的,乙方应根据主管部门相关规定办理公告事务。如由登记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公告的,相关费用由登记主管部门出具的相应发票进行实报实销;如由拟注销公司自行在报刊媒体上刊登公告的,乙方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甲方选取合适的报刊媒体刊登公告信息。因此产生的费用,凡经甲方事先确认的,由甲方负责承担;未经甲方事先认可的,甲方有权拒绝支付。

5、对在执行业务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此保密义务永久有效,不因本合同的终止而终止。

6、乙方有权根据公司具体工作需要安排合适人员,为甲方承担此项业务。

三、业务范围:

办理 公司(公司名称)注销事项:

1、注销国、地税登记证;

2、办理注销备案;

3、刊登注销公告; 

4、办理注销申请; 

5、注销组织机构代码证; 

6、缴销公司公章;

四、代理收费:

1、代理服务费:人民币【1800】 元。预付1000元订金,尾款800元于乙方交付注销证明给甲方,出具符合法律规定的发票,乙方收到尾款当日向甲方寄出。

2、注销过程中所需支付的其他费用(如公告费等),凡经甲方事先确认的,由甲方根据相关发票(或收费凭证)实报实销,该费用与上述代理服务费一并支付。

五、合同终止、违约责任: 甲方委托乙方办理注销业务,则:

1、本合同签订后,注销业务尚未开始办理前,任何一方如因自身原因欲终止本合同的,应赔偿对方相当于双倍注销代理服务费金额的违约金;

2、办理过程中,乙方应根据甲方确认后的工作计划及时办理注销业务,如乙方因自身原因拖延办理或无故未按约定计划办理且经甲方催告后15日内仍未改正的,甲方有权单方解除本合同。

3、乙方办理过程中,因乙方原因对甲方的证照原件及相关材料有遗失或毁损的,由乙方负责在甲方规定的合理期限内补办。

4、乙方不得擅自使用甲方证照及相关材料,办理注销相关手续以外的业务。

5、甲方应按照乙方的要求及时提供相关的资料及证明,并有必要时给予相应配合,如因甲方原因未能提供或不予以配合或故意拖延,造成的延误或损失,由甲方全权负责。

6、甲方保证在注销期间,不得用拟注销公司的名义办理各种业务,乙方知晓后有权立即停止办理业务,产生的任何纠纷由甲方负责。

六、本合同有效期为自甲方将公司公章移交给乙方办理注销手续时开始计算,注销手续结束为止。

七、若因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合同中产生争议,可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由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八、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合同扫描件、复印件与原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代表人签字: 代表人签字:

一家小银行的停业风波 篇7

不过,近代中国银行业的发展道路颇为曲折,特别是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持续不断地发展,各种金融风潮也频繁发生,本国金融业面临着严重的信贷风险和经营危机。在近代中国银行业的成长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个突出现象,即一方面有大批银行设立,另一方面又有大批银行停业倒闭,并先后于20年代前期和30年代中期酿成两次停业倒闭的高潮,呈现出相应的发展高峰与低谷,从而形成了中国银行业发展史上的一大特色。

近代中国银行业为何会出现大量停业倒闭的现象,并诱发出一定范围内的金融风险,其生成原因是多重而复杂的,既有宏观层面的因素,也有微观层面的因素;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方面的原因。综合起来考察,除了长期缺乏健全的中央银行机构、金融企业市场退出的制度供给整体不足、国内社会政局始终动荡不安等外部因素外,部分银行的内部经营管理不善更是一大主因。

作为一种特殊企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或是内控制度不力,出现明显的资金漏洞,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在经济增长阶段,银行获取利润相对较为容易,这些管理上的弊端往往被掩盖起来,一般不会导致银行的停业倒闭;一旦经济走势逆转,银行经营难度加大,其内部存在的问题便会集中暴露出来,进而危及到自身的安全。在近代中国,银行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停业倒闭通常包括金融投机失败、应付挤兑不力、资金周转失灵、经营亏损严重等几种情形。

就金融投机失败这种情形而言,近代中外各国的金融市场向来投机成风,且经久不衰,而银行历来都是其中的积极参与者,且失败者居多数。在这些因金融投机失败而停业倒闭的银行中,有一家名为上海正义商业储蓄银行的小银行因存款清偿问题曾经引起过一场风波,最后酿成官司,通过法院裁决才得以解决。风波虽然平息,但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企业组织及法律制度问题却是令人深思的。

投机失败

事情还须从头说起。1927年旧历正月间,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地处上海市华界的南市繁华地带,“上海正义商业储蓄银行”挂牌开业。银行规模不大,额定股本50万元,实收25万元,以叶鸿英为董事长,朱嘉瑞为经理。

提起叶鸿英其人,在上海金融界也是小有名气,他以经营海味产品进出口贸易起家,逐渐积累了大量资财,成为沪上巨商。后又转战金融业,此前他先后参与创办了华大商业储蓄银行和正利商业储蓄银行,并在多家钱庄拥有股份。以他与王宝仑等人创办的正利商业储蓄银行为例,该银行于1920年开业,有股本50万元,总行设在南市,另在北市设分行,专营商业往来及抵押放款,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到了1925年,却不知何故,突然对外宣称不愿继续经营而关门收歇。歇业后所有放款全部如数收回,全部存款也如数发还,股东除股本外,还分得红利三分。这样的善后处理结果在当时的停业倒闭银行中是不多见的,因而为社会各界称道。自此,叶鸿英沉寂了一段时间。

两年后,叶鸿英重操旧业,东山再起,继续干起经营银行的老本行来。不过,对于再度出山的叶鸿英来说,如今已是事过境迁。上海正义商业储蓄银行开业后的几年,经营颇为不顺,业务进展迟缓。至30年代以后,在全国各地资金开始急剧汇集上海、多数银行的存款大幅度增加的期间,该银行却仍不见起色,1930年年度的存款总额勉强只达到50余万元,仅为实收资本的两倍;其他各项贷放、投资业务更是不尽人意,银行已经开始出现亏损,股东的红利分配恐怕也会落空。眼见着多数同行们生意兴隆,赚足了钞票,叶鸿英实在不甘心,苦苦思索扭转企业经营困境的良策。

这又谈何容易。已在商场打拼了大半辈子的叶鸿英,虽取得过不俗的业绩,但他毕竟只是一个传统的旧式商人,做生意只凭自己积累下来的经验,不谙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之道,缺乏创新意识。银行则完全是一种资本主义新式企业,依据股份公司制而设立,创办者大多为归国的留学生,他们掌握了现代财政和金融理论知识,在经营实践中对内注重加强企业管理,对外积极开拓业务,将各自的银行办得风生水起。

例如,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陈光甫回国后,先在官办的江苏省银行、中国银行任职,却不安于现状,遂于1915年创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实收资本仅10万元,被时人讥为“小小银行”,但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短短十来年便一跃成为上海民营银行业的“翘首”。反观叶鸿英,他一贯老成守旧,不思进取,完全按照自己过去投资钱庄的一套办法来经营银行,特别是在遭遇困境之时,既不努力从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入手来扭转局面,也不尽力拓展新的业务品种以期增加收益,反而一味地去寻求所谓的赚钱“捷径”。

经过一番市场调查之后,叶鸿英看到当时有不少金融机构通过投资证券业、进行政府公债买卖而获取了大量利润,他非常羡慕,也想通过公债市场去搏取“快钱”。尽管他经营作风一向稳健(如过去在北京政府大肆发行公债时期也未参与其中),然而此番为了改变银行的经营现状却不惜去赌它一把。

公债投机是民国时期最常见的金融投机行为,无论是北京政府还是南京政府,为了解决常年入不敷出的财政困难,发行了大量公债。这些公债一般不面向社会公众发行,多由银行团承销,折扣大、利息高,最低八五折,一般年息能达到二至三分,当时市场的普通年息只有七八厘,所以银行多将投资公债视为生财之道。在政府公债的强力刺激下,北京、上海、天津曾成立了一些专门以从事公债投机为主要业务的中小银行。然而这些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低,常因债信破产而倒闭。此外,期货投机、标金(黄金)投机和外汇投机也是部分银行的主要业务,失败的例子不在少数。

nlc202309021045

叶鸿英不顾经理朱嘉瑞和其他股东的劝阻与反对,以较高的利率向同业拆进100多万元资金,全部投进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进行公债投机。初战告捷,第一笔交易赚了,随后的第二笔、第三笔又连连得手,银行的经营状况也很快好转。此刻的叶鸿英好不得意,对别人的劝告更不当回事,以更大的规模继续进行公债投机,并开始将投机的重点转向期货交易。当时,在投机成风的上海金融市场,期货交易是赚头最大、也是风险最高的一项投机事业。叶鸿英对此自信满满,完全抛开了自己信奉了大半辈子的“凡事见好就收”的人生准则,反而固执地认为“姜还是老的辣”,继续一意孤行。

半年后,深陷投机泥沼之中的叶鸿英终于失手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骤起,迅速波及到上海金融市场。在纱布交易所的远期棉纱交易中,预期即将失去东北地区市场的沪上各大棉纱巨头突然集体反手做空,此前一直持有多单的叶鸿英猝不及防,未及时斩仓,造成巨额亏蚀。拆借的巨额资金到期必须偿还,不愿失信于人的叶鸿英只得东挪西借,竭力填补窟窿,终累及上海正义商业储蓄银行,不得不于当年11月宣告停业,进行破产清理。

偿债纠纷

由于叶鸿英投机亏蚀太多,几乎耗尽银行的大半资力,不用说退还股东的股本,就连如数归还商号及个人存款也成了问题。但是,考虑到由此可能会引起社会波动,对自己造成不利影响,上海正义商业储蓄银行很快便以仅存的资金清退了普通市民的全部存款,而对其他商号的存款则依照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关破产规定予以部分退还。按说破产清理工作到此也就可以结束了。一部分未能全额索回存款的商号只好自认倒霉,完结了事,感叹总比落到血本无归的地步要强一些;但也有一部分精明的商号不甘吃亏,事后他们仍多方努力,设法收回损失的存款。不久以后,终于发现了该银行在公司注册登记中有一个很大的破绽。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叶鸿英等人创办上海正义商业储蓄银行时,上海的华界地区尚处在北京政府的控制之下,他们便向当时的上海县知事公署及财政部金融监督管理局进行注册登记,确定银行的性质为股份有限公司,领取执照后开张营业。不久南京国民政府取代了北京政府,设立实业部,负责全国各类工商企业的营业执照发放事宜。后来,国民政府又颁布了《公司法》,明令从1931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施行。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原有的各类公司应该重新向当地的主管部门——社会局登记,然后转报实业部取得其签发的有限公司或无限公司执照。上海正义商业储蓄银行在停业前一直没有重新登记过,也没有领取新的公司执照。

如此行事,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显然成为了一个致命的要害问题。

这些商号便以此作为合理依据,重新向上海正义商业储蓄银行提出清偿所欠存款的要求。该银行遂向债权人作出答复,再三强调他们的银行确系有限公司性质,各股东并无连带偿还责任,因而不能予以偿还。对此说法这些商号并不认可,便联合其他债权人,组成上海正义商业储蓄银行债权人总会,以该银行未曾向实业部注册领取执照、从而引起股东责任问题为事由,推举五金商人钱选青为代表,向上海第一特区地方法院起诉上海正义商业储蓄银行董事长叶鸿英等人,请求偿还所欠存款。与此同时,他们还向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和上海市社会局提出咨询和申诉。

法院方面接受了讼诉状,很快便开始调查案情,并于1932年6月14日正式开庭审理此案。案子其实并不大,但因涉及面颇广,有不少人前来旁听,还引起了新闻界的关注。

在激烈的法庭辩论中,原告律师胡觉胸有成竹,抓住上海正义商业储蓄银行在公司注册登记中的破绽,据理力争,提出了如下理由及要求:

“实业部及上海市社会局批示,均详细载明被告正义银行是在财政部取得营业执照,并未合法取得实业部有限公司执照,当然是合伙营业性质。查公司法有限、无限之区别,应依照民国二十年(1931年)七月一日施行之公司法为根据。被告既未依照公司法第二十一条之规定,取得实业部有限公司执照,及呈由主管官署之社会局登记,转报实业部发给执照。今被告以不合法之上海县知事公署及财政部金融监督管理局之批照,均系不合法律之规定,显属毫无理由。至营业执照,即有限无限,均可营业。原告所提,法律上证据上均足证明被告系合伙性质,应负共同连带责任,偿还原告之欠款洋三万三千六百三十五元二角二分及负迟延之法定利息。”

在原告方的进逼下,被告方尽管处于守势,但也毫不示弱,被告律师魏支翰、吴国昌针对原告方对银行的组织性质的质疑,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反复申明“被告是有限公司,已有上海县公署财政部金融监督管理局执照为据,应请驳斥原告之诉”,不断给原告方以还击。

由于原告方和被告方所持的立场态度存在很大差异,致使法庭辩论一度陷入僵局。此案最后由上海第一特区地方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并于6月20日正式宣判,判定原告上海正义商业储蓄银行债权人总会胜诉,但在存款偿还问题上,由原、被告双方各自作出妥协。判决书中称:“被告应偿还原告银一万九千一百四十三两一分,以正义银行财产抵偿,不足之额由被告等共同负连带偿还之责,并自是年(即1931年)十一月十九日起、至执行终了止迟延法定利息及原告其余之请求驳斥,讼费由被告负担。”

这场官司的最后结果是叶鸿英等银行股东自掏腰包偿还债务了事。至此,由上海正义商业储蓄银行停业清理所引发的偿债风波算是结束了。

回顾历史,这场风波给人们留下三点深刻的教训: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靠投机牟利是极其危险的,必然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像叶鸿英那样热衷于公债、期货市场投机,虽然能得手一时,但终难逃脱失败的厄运,给企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第二,企业的组织制度建设是企业经营至关重要的一环,不可忽视,一切都要照章办事,否则也会造成意想不到的经济纠纷;第三,在法制社会中,人们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律条文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健全的法律制度对保障正常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起到决定性作用。

李一翔: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上一篇:检察员表态发言多篇下一篇:现代企业管理作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