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共13篇)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第一节物理课上展现自己独特教学风采让学生接受并喜欢自己,从而让学生期待上物理课,从教师人格魅力上来吸引学生。
每次要上好“科学之旅”这节课,不妨用三个苹果的故事引入牛顿定律,用伽利略在教堂观察吊灯的故事知道钟表的发明阿基米德洗澡的故事了解浮力原理;从展示生活用品、生产工具、航天技术、自然界景观的几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存在了实际生活之中;老师演示电吹风出乒乓球实验、瓶口吞鸡蛋实验、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等实验,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像魔术课;让每个同学吹、吸一个漏斗下的乒乓球,发现不管是吹还是吸乒乓球都不掉……使学生产生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让他们初步了解与物理有关的人和事,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来自生活经验,来自社会实践,来自科学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物理学知识魅力上来吸引学生。
有了第一节课的情境设计,就可以引导学生带有目的地去听下一节课,让学生每节课都知道要学什么;然后设计一些惊奇性、参与性、启发性的小实验和一些生活中实例应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保持探究物理问题的兴奋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提出富有创新性的问题引入新知识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有效的问题设置即问题应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的特点,一个好的问题提出能较好地处理教与学两者间的关系,能够让课堂教学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如为什么“一枚硬币可以放在水面上吗?”“扔出去的石头总落到地面上?”“如何实现鸡蛋在盐水中上浮下沉?”“用高压锅做饭是什么道理?”这些问题的提出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做试一试,久而久之,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学生再做中考题型的归纳探究、演绎探究和问题解决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物理创新实验和创新小论文评比活动中也会有很多学生脱颖而出了。
三、设计科学合理的探究过程收获结论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天性好动,你让他聚精会神地听你整节课的讲解几乎是办不到的,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和发生转移,也就没了学习兴趣。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要让学生积极起来,让学生去听、去讲、去看、去体验,而不是凭空的讲解。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原则是学生能自己做的就让学生做,不能做的老师可以演示,不能演示的可以看录像,能看录像的就决不看动画。如我让他们亲自去荡一次秋千,然后让他们讲一讲机械能的转化情况;让他们去收集破旧眼镜片,然后让他们区分开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给他们每人一块橡皮泥,思考怎样放在水里沉不下去;我把一辆自行车搬上课堂,让学生体验哪些是杠杆……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评估与交流,激发学生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四、制作适用精致的微课用来翻转课堂
现在的初中学生生活经验较少,我们又处在农村学校,学生见识较少。有些物理知识涉及的电梯、轮船、过山车游戏、霓虹灯、盘山路……没见过只能死记硬背。为此我把生活中、旅游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图片、视频制作成微课,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如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播放联合收割机与卡车同时的工作过程、录制自己乘坐电梯的过程;学习光污染时,展示自己拍摄一组城市玻璃幕墙的照片;学习平面镜成像时,展示美丽的西湖倒影、京杭大运河夜景、上海外滩夜景;学习机械部分时,让学生观看工地上吊车、挖土机的工作过程、东营世博园内用辘轳提水的过程、胜利油田磕头机的工作过程……利用微课课内课外的学习,物理理论知识紧密的联系实际,同时学生也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师生关系更加的融洽。
五、学习STS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
课堂中插入一些现代物理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成就,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与物理的关系,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如在讲到光的知识时,说说光污染的问题;讲到力的知识时,说说航空航天神舟系列和新型生产工具;讲到电的知识时,说说家庭用电与安全节约用电;讲到热的知识时,说说交通安全、环境污染与保护、能源问题;讲到声的知识时,说说噪音的危害、说说超声波的利用等等。让学生感兴趣的同时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又离不开物理知识,让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物理。
六、形成融洽和谐的交流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你热爱学生,学生就会拥护你,就会与你配合默契,你讲课就会充满激情,充满信心,从而激起你与学生进行双边活动的灵感。这种情况相互加强,课就会越上越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浓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课堂教学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 使学生兴趣盎然
好的教学情境, 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甚至味觉、嗅觉等刺激全面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 将具体情景融入物理课堂, 使教学内容具体、形象,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通过创设情境, 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调动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 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利用挂图、媒体展现主题, 通过游戏、实验体验, 联系实际, 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如 在讲到“运动的描述”时, 课本上给出了宇航员在舱外工作的照片及猎豹急驰如风的图画, 以及空中加油机正在加油的图片等;又如:学习惯性知识中的“飞机投弹”问题、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中和“升力”问题、“两船相撞”问题等, 都不可能在课堂上真实再现, 恰当地使用课件同样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把其中关键性的动作定格在大屏幕上。然后教师一步步地引导:根据刚才观察到的现象, 提出相关的物理问题。通过情境的创设, 实现了情景交融, 知、情、形的统一, 能够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变“难学”为“易学”, 学生兴趣盎然。
二、活动体验, 引导学生跃跃欲试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 实验是物理学的灵魂, 学生喜欢实验, 特别喜欢能自己亲手做实验。满足学生这种迫切需要的心理, 同样是激发、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揣摸学生兴奋点, 把握实验的关键点, 找准“天性”与“灵魂”的切入点, 将学生的求知欲望与物理实验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强烈的体验欲望, 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 多实验, 多活动, 多体验。使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独立探索物理世界的本质, 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在课外, 还可以开展参观、访问、看科普展、参加物理竞赛等活动, 同时, 还应多鼓励学生搞小发明、小创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实验中感受成功, 在活动中自得其乐, 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三、联系实际, 让学生热情洋溢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 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挖掘与物理学相关素材资料, 结合学生所见所闻, 活化物理知识, 激发学生兴趣。如在学习惯性时, 可以联系洗手后, 用力向下甩手能将手上的水甩掉, 进而联想到洗衣机脱水的原因;在学习杠杆知识后, 让学生讨论家里的杆秤用久了秤砣磨损后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学习用电知识时, 可引导学生思考 “高压送电, 低压供电 ”“高压危险, 请勿靠近”的科学道理;学习光学时, 可以提出“为什么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玻璃都是倾斜的”的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镜中花、水中月, 高压锅煮饭熟得快, 小汽车做成流线型, 自行车上坡怎样才省力……还有煮熟的鸡蛋怎样做到不粘壳等生活小窍门、小常识等, 都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 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其产生 “愿听其详 ”的心理渴望, 学生听起来熟悉, 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同时, 通过联系实际, 让学生知道物理是有用的, 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四、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刨根问底
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和新奇现象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教学内容是否有兴趣, 兴趣的大小, 对教学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 在物理教学中若能经常保持新鲜刺激和变化, 不断地制造悬念, 能够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急于探求的心理, 就能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 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兴趣, 使他们乐于学习、想要学习。如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演电影特技镜头, 让学生观察舞台的声、光、电的变换, 教师也可用薄铁片剪成小铁人, 放在硬纸板上, 拿磁石在纸板下面移动, 让学生感受磁场的效应。“筷子提起米杯”“覆杯托水”“烧不着的手帕”“越捋越分开的塑料细绳”“纸锅烧水”等现象和物理魔术都奇妙无穷,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年龄特征, 通过合理手段及相关现象, 通过激发疑惑, 设计困境, 揭示矛盾, 设置悬念等方式,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采用观察、比较、归纳、联想、类比、推理等方法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 激励学生刨根问底, 使学生变“盲学”为“会学”。
此外,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环境;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一、利用新课引入,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更取决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主导着其它智力因素,因此,激发培养学习兴趣便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金钥匙”,它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我在实际教学中选用一些小故事、寓言、实事见闻、小实验、物理学史,多媒体课件等富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有效教学资源,进行新课引入。学生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极易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情不自禁地带着问题去听课,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由被动的听讲变成了源于内心的迫切寻找问题答案的主动学习,这种心理状态的改变,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热情非常高昂,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在教学中再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会不断稳定和提高。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稳定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学生对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所以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而且还能很好地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寻找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
现行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有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课后设计性实验。我在教学中除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资源外,还自己设计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的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课后利用生活废弃品设计一些小实验,深入探究一些重、难点的问题。学生通过设计、制作、实验、观察、探究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物理知识,提高了实验技能,树立了科学的思想,还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培养稳定的学习兴趣。
三、参与社会实践,稳定发展学习兴趣
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极为密切,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物理知识,可仍不能科学、准确地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存在的一些常见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打击而不能稳定、持续地发展下去。我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场所和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学完八年级下第六、七章后,针对学生对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理解得不好的现状,利用休息日组织学生到社区走访、调查发生了哪些触电事故及原因,还存在哪些安全的隐患?宣传安全用电常识,帮助居民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学完九年级十三章后,为了进一步理解摩擦力,利用体育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爬杆和拔河比赛。比赛中,学生解决了一些不易理解的问题。通过多次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物理,学好物理不但重要,而且是一种责任,养成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多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
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可以产生强力的学习动力,有了对物理的兴趣,就会从内心产生学习的自我要求,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并且自觉地去提高学习物理的能力.对物理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通过观察与实验的方法来激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物理学家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基本的一条是进行观察和实验,物理现象的各种规律,几乎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在讲反冲运动时,可以模拟大炮的演示,这种新颖独特实验,大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习物理史料和历史故事,来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
学习前辈物理学家独立思考,刻苦钻研,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以顽强的意志攻克物理学习中的一道道难关。
3、攻克物理难题,发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不懈努力,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一道道物理题目,这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当一些难题依靠自己的努力而解决时,学生感到无比的欣慰。
二、掌握方法
掌握方法,就可以加速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进程。
1、运用对比分析法,深刻理解有关物理概念的本质区别
我们知道,物理概念大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经验公式,然后通过严格的理论论证而形成的.概念是判断、推理的基础,也是研究物理现象和论证的基础,在研究物理现象和论证方面经常出现的问题,大都是和概念错误相关联,而在概念错误中又以概念混淆更为常见.它严重影响物理结论的准确性和论证的逻辑性.在学习概念过程中,往往感知理解有关概念的共同因素,而不容易感知、理解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例如,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学生容易感知,但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往往把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混淆,混淆的原因是他们都是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弄清它们的区别,就不会混淆了.他们的区别是:
(l)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性质相同的两个力,而平衡力是性质不同的两个力.因此,应该注意对有关概念进行对比分析,深刻理解它们的本质区别。
2、运用分类概括法,明确有关物理概念的逻辑关系
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用分类概括方法,借助图表,对相关概念进行分类。
3、研究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物理绝大部分时间用于解题上,成绩的考核也是看解题的能力,因为物理的解题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去分析解答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体现一个学生物理思维的素质和物理水平的高低,因此要研究解题方法,特别是一题多解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的灵活性、多向性和独创性。
4、掌握“由博反约”法,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由博反约”法:就是整理知识结构,是指系统化、条理化,形成便于记忆的知识体系,具体做法是对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复习总结,通过综合、概括、比较、分类,编织成各种对比图表、公式表、解题思路模式等方式.使对所学过的知识,有一个比较完整地认识.使所学的知识材料,由厚变薄,削枝强干,高度概括,从整体上易于掌握便于记忆,使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扎实,也有利于养成遇到概念问题想定义,计算问题想法则,推理问题想定律的习惯。
三、启发思维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促进智力的发展,就必须开启学生的思维门扉,让大脑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把所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这样自学能力才有依托,思维才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善于“设疑”,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心中探索问题的波澜,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钻研,主动探索,锐意进取,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教师不仅“设疑”,还要突出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才合乎培养开拓型人才的时代要求.教师的“激疑”只是激起学生思维,而学生自己“质疑”才是他们对教材实现认识飞跃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具有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比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更为重要。
四、严格训练
任何一种能力,都是要通过反复实践才能真正获得.拳师教徒弟,要让徒弟拳不离手,乐师教弟子,要让弟子曲不离口.物理学是一门科学,它有内容符合逻辑的理论体系.物理学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它既有抽象的概念和定律,又要运用实验方法和数学工具,同时还有许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内容.因此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有计划、逐步地训练学生掌握和运用初等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学习物理只是单纯记忆或背诵一些定义、定律和公式却不理解其物理意义,那是毫无益处的.一个物理概念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是概念的内涵,概念所反映的现象总和是概念的外延,只有充分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把它们之间有机的联系起来,才能正确地理解这个概念的本质.对物理定律和公式也是一样.只有通过反复运用──正用、反用、变用的严格训练,才能准确地理解条件与结论的必然和有机的联系与转化,才能牢固掌握这些定律和公式,并能进行灵活应用,以达到消化的目的。
高中理科生高效学习方法
重视实验,勤于实验
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观察,做好每一个实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并且到实验室进行验证。这对实验能力的提高是很大的帮助。
听讲与自学相结合较之高一、高二的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听教师的讲解,跟上教师的思路。上课认真听,是同学们学习方法、提高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听课中要积极思考,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要达到课堂的高效率,必须在课前进行预习,预习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迅速掌握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预习既增加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久而久之,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定期复习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定期复习总结的好习惯。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升华提高的过程。一是当天复习,这是高效省时的学习方法之一。二是章末复习,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掌握其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找出节与节之间、章与章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和知识系统。既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物理上单纯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多,多数需要理解。通过系统有效的复习,就会发现,厚厚的物理教科书其实是“很薄的”。要试着对做过的练习题分类,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尽快改变不良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
高中物理备考方法
了解物理学科的出题特点
对于高中生来说物理考试试题还是以教材为基础回归教材,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又高于教材,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所以要求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注重对物理教材的学习,掌握书中知识点的含义,并且了解其出题方式,对物理教材中的例题都要做一遍,更加深层次的了解物理知识,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找老师或者同学帮忙解释清楚,在备考的时候不积压问题。近年来物理试题的出题特点都是比较关注热点,将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知识相结合,这就要求考生能够灵活应用知识点,并且在平时备考的时候能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要更加的灵活。
提高物理课上的效率
对于各位考生来说想要提高物理成绩,那么提高物理的备考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物理的备考中提高上课效率是事半功倍的事情,对于各位考生来说如果上课的时候能够将知识点掌握百分之八-九十,那么课下的时候就会更加的容易了,在课上老师会用通俗的例子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话,所以更加有利于大家理解,并且通过老师的讲解能够帮助考生规范整体的备考方向。
通过做物理试题查缺补漏
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门有众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热爱的基础学科,学好物理是进一步学习其它相关学科的前提。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在教学内容上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例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3.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4.在生活与物理进行联系的同时,注意区分经验结论和物理规律,加深对概念与规律的理解。
生活和物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交通安全、货物运输、节能减排、火车提速、水利发电、家用电器、医疗保健及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物理知识相关,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在学习物理时,不仅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物理知识,而且还要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加以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5.利用生活中的现有条件,开辟第二课堂
在第二课堂中,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指导学生做一些小制作,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如“纸锅绕水”、“分解太阳光”、“小孔成像”、“模型照相机”、“能浮在水面的硬币”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真正达到玩物益智的目 的,特别是原来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中获取了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应常常指导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写探究小论文,并给予评奖,使学生在增长基本技能的同时,真正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好玩。
二、在教学方法上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3.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4.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教学中必须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通过观察、思考、动手、体验,得出结论,达到对有关概念和规律的深刻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做好各种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充分利用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同时还增加和改变一些物理实验,突出实用操作与观察中的趣味性,用实验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积极求知的动力。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解颐笑语,有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智中见志的特 点和功能;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谈谈培养学生快乐学习物理的兴趣
作者/ 黄晓艳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里上的爱好和追求。学生一旦对物理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去认识它,去探究它,才会想学物理,爱学物理。而纵观现在的教学课堂,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单调乏味的课堂学习,令教师教得千辛万苦,学生学得苦不堪言。如何创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的认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快乐学习的心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我将谈谈自己的一点教学体会。
一、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师生快乐相处,让学生想学物理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互动,学生要学好物理,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兴趣对人的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魅力,包括品行和教学艺术等各方面的修养,为了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经常与他们参加各种活动,成为他们的亲密朋友,博得学生的信任与崇敬,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心里会更加放松,气氛会更加活跃,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会使学习效率更高。即使对于一个学习非常落后的学生,也会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如果我们耐心地、细心地加以浇灌和呵护,他们就能尽力而为之,哪怕取得的是一点小小的进步,对于他们和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至少让他们明白了自己是能进步的,对于自己的既定目标,只要锲而不舍,就一定会成功。
我任教的八年级有几个学生基础特差,刚进八年级时,为了培养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我从一开始就关注他们,上课时,为他们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用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赞许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课余时,我主动找他们搭讪,平等地与他们交流,让心灵贴近心灵,最后这些学生在我面前不再是以前的那种自卑的怯生生的样子,他们自信了,爱与我交流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达到了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对于我们的学生,一句小小的赞语,甚至是一个会心的微笑,都可以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激起大海般的波涛。
二、挖掘物理学科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学物理
著名教育家普利亚曾指出: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体验,因为自身体验最清楚,也最容易得出其中的性质、规律和联系。物理学科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本中安排了探究实验、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等内容,物理知识在编排时,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加强物理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学科的这些特点,为学生亲自体验,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学科资源。
1.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物理
每次上课前,为了激起学生的认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设计一些有趣的物理情景,尽量让学生参与,满足学生跃跃欲试想参与其中的愿望,让学生在正式进入课题前有一个充分的热身,这样能极大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力的概念时,我会让学生上前来把教室门拉开,或者把课桌搬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用了力,体会到这个力实际上就是对物体的一种推、拉等作用;讲力的作用效果时,可以让学生表演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情景;在讲力的三要素共同决定力的作用效果时,让学生参与设计的活动中,如开门、关门、接发乒乓球等来体会并总结出力的三要素共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利用一些小实验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生冲突,让学生在迷惑中产生好奇,让学生快乐学习物理
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实验的趣味性,如果设计的实验能使学生处于迷惑不解的求知状态,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大气压时,在一根玻璃管中装满了水,问学生,如果将装满水的玻璃管倒立过来,水是不是要流下来?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如杯子中装水,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出“会”,当教师把装满水的玻璃管倒过来时,出现的是与学生的回答相冲突的结果,这时学生的脸上写满了迷惑;在教学流体压强的知识时,教师拿着两张纸相互靠近,问:如果对着这两张纸中间吹气,能将两张纸分开吗?学生的猜测是“能”,当教师用力向两张纸中间吹气时,这两张纸反而会贴在一起。对于教师设计的这些与学生认知相冲突的实验,学生非常急于想知道“为什么”,这必然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迷茫中有所悟,在悟中有所通,学生在好奇、有趣中学到了物理知识。
3.利用课本的.“想想做做”,体会实践和制作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物理
物理课本中有许多想想做做的小制作,制作所需器材随手可得,组合装置简单,现象容易观察,通过学生的亲手制作,既给学生带来了实践的乐趣,成功的满足感,还让学生获得了丰富多彩的感性认识,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和规律提供事实依据,学生在生动活泼、积极的状态下建立了物理概念和规律。如:自制气压计,制作中所需要的玻璃瓶和玻璃管这些器材容易找到,而且组装简单,学生通过自己制作,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不仅能得出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还能将自制的气压计与水银气压计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在玩中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锤炼教学艺术,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趣味、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物理
为了保证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教师要选择灵活多变的、恰当的教学方法用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在开怀大笑之后悟出物理的奥妙。例如在讲惯性时,可以讲一个发生在公交车上的片段:司机在刹车时,由于车上人多,后方的男乘客没有站稳而碰得了他前方的女乘客,女乘客白了男乘客一眼,并随口说了一句“瞧你那德性”,男乘客便回敬了一句。“那不是德性,是惯性”。教师上课时适时变换灵活的教学方法,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穿插的一段小笑话,一个小故事,会让一堂课精彩纷呈,学生会把学习当作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必定会精神饱满的和教师共同来导演完成每一堂课的学习任务。
总之,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悦,以学习为享受,学生在兴趣中求知,在快乐中成长,从而收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物理教学联系生活, 使学生感觉 亲切
物理研究的是我们周边的现象和现象背后的原理, 它的研究对象并不晦涩抽象。在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并且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明白“生活处处有物理”, 这样学生才可以从心里缩短与物理间的距离, 带着一种亲切感去学习。比如, 在学习摩擦力有关知识时, 教师可以列举平时走路时路况不同走路感受不同这一我们常遇见的例子, 让学生回归生活, 深入感受摩擦力。
二、重视实验学习
实验是物理学习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当前, 在很多教学中存在教师一味注重书本理论却忽视实验教学的现象, 这种教学方法是不正确的, 它不仅不利于学生更加透彻清晰地了解知识点, 还不利于学生实践思维的养成, 甚至很有可能培养出只会“纸上谈兵”的学生。在学习中, 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一步了解知识点, 将书本理论立体化、形象化, 相比较于教师的说教, 实验有时显得更有说服力。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要摒弃那种只重理论不重实验的观点, 要进行适当的实验教学, 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真知灼见。
三、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在学习中, 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 任何人都无法取代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 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 并能够采取正确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应做的不是对知识点的讲解面面俱到, 而是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在提供指导的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 让他们有机会去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探究。在自己的探索发现中, 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 积极学习, 同时也会在不断的收获中得到物理学习的兴趣, 不断前进。
关键词:激发;调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76-01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有兴趣地去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的根本所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极大的吸引力,自觉地把握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主动愉快的努力学习,对提高学生素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高中阶段的物理,很多学生难学,也不愿学,学生对学习物理毫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是问题的关键。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建议。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感
创设问题情境时,可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将学生带入求知情景中。在讲惯性时,我先提问:坐公交车时,司机突然刹车,乘客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此时会回忆自己遇到此现象的情景回答说“向前倾”,紧接着提问“为什么呢?”此类现象学生非常熟悉,但要按常规解 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以感知为基础,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调动学习兴趣。例如:讲大气压时,将热水灌入矿泉水瓶摇晃几下,倒去热水后迅速拧紧瓶盖,一会儿,观察到矿泉水瓶变瘪了,学生看到现象,就渴望知道为什么。再讲热学知识时表演“纸锅烧水”、“烧不坏的手帕”、“人造雪景”等实验,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做好准备。
二、注重实验,激发求知欲
1、注重课题导入实验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以感知为基础,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调动学习兴趣。例如:讲大气层压时,将热水灌入矿泉水瓶摇晃几下,倒去热水后迅速拧紧瓶盖,一会儿,观察到矿泉水瓶变瘪了,学生看到现象,就渴望知道为什么。再讲热学知识时表演“纸锅烧水”、“烧不坏的手帕”、“人造雪景”等实验,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做好准备。
2、注重学生活动实验
学生活动实验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不仅培养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理知识,而且使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学习物理的快乐。例如:在“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中可以让两个学生配合,一个学生敲桌子的一端,另一个学生堵住一只耳朵,用另一只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听,随手取材,效果明显,何乐而不为呢?再如:“辨别凹透镜和凸透镜的活动”中,学生用摸、看、照、晃四种方法,辨别透镜,学生通过亲自实验,印象深刻,激发求知欲。
3、增添一些小实验
教师在评讲练习时,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枯燥无味。此时可增添一些小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增添课堂学习气氛。例如:两个磁体中的两个异名磁极相互接触后,被吸在这两个磁极上的铁钉将会怎么样?我先让学生来回答,再通过实验演示一下,磁极接触后,铁钉掉下来了,为什么呢?原来两磁体不同的磁极接触后又成一个条形磁体,磁体两极较强,中间较弱,通过小小演示,同学们不仅印象深刻,而且调动学生此刻的学习兴趣
三、改变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积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并想方设法帮助每位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新课讲授不局限于一种或几种授课模式,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教具、挂图等,可以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功能同时调动起来,例如《宇宙探秘》此节涉及到的具体知识超出了教学要求,而仅仅是介绍既抽象又难体现探究性,因此我查阅各种文献,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现了不同阶段人类所认识的宇宙大小,其中视频展示的宇宙大爆炸既形象又生动,带着学生走进神秘的宇宙中,同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使许多过去难以实现的东西变的可能,他可以展示优美的图像,有趣的动画,也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最佳手段。只要我们在工作中处处留心, 以新课标为准则,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物理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和发展性。
四、引导学生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我们的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如:我在讲力的作用效果时,就讲到打篮球,用脚踢球,球就运动,在运动中的球用力阻止,球就改变运动方向或静止下来。可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讲摩擦时,我让学生体会下雪时上学的感觉;我在讲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时,我让学生手摸喉咙唱歌,从而理解振动产生声音。这样学生就会感到物理并不神秘,也不遥远,物理现象经常在我们身旁出现,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陆玉逵(永靖县第九中学 731601)
【摘 要】兴趣是个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根本在于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做好物理实验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极其重要。【关键词】物理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根本在于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做好物理实验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极其重要。
一、利用演示实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认识事物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加强实验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教学进度,不断提出问题,如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铁皮放在水里,它一定会沉入水底吗?同一物体分别放在水里、煤油里,它露在液面上的体积相同吗?等等。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积极进行实验的信心。在学完了这一章以后,教师还进一步提出,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一公斤的水能浮起二公斤的物体吗?装在船里石头,卸一部分在水池子里,水面会上升吗?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后回答问题。这样,通过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强调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感受。所以物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验、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验、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也决定了实验在这一阶段学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比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理《物态变化》一节中。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科的知识为核心的。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再讲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过程特征。而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以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不能只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熔化和凝固概念的规律本身上,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凝固和熔化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上。首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如“水结成冰、冰熔化成水”这样的典型事例引出熔化和凝固这种现象;然后结合事例引导学生猜想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猜想不是瞎想,应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或者对一些可能性做出假设。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记录,以便在验证之后和开始时猜想情况进行对比,这也是一种学习。有了猜想之后就要进行验证,看猜想是否正确。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用什么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组织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交流。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物理,教师应根据探究的方案进行较多的指导,在学生交流方案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1)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水中?(2).通过烧杯对水进行加热,烧杯中要放多少水才合适呢?(3).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什么位置才比较合适?(4).怎样才能把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合适的位置?(5).实验当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怎样记录?(6).实验操作的程序是什么样的?(7).怎样才能保证实验的过程安全操作?”学生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实验方案也就已经确定了。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如果学生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但他能找到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一种收获。通过交流探究过程的收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也可以巩固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丰富实验资源
《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就是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做简单易行的替代性实验。其实,组织学生共同研究和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器材,本身就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同样是物理资源。
课改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想想做做”内容,有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想想做做”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多样改变活动方式,保证学生有足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可以就地取材、修旧利废、因陋就简,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例如:塑料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装矿泉水和饮料用的,我们可以十分方便地指导和启发学生做很多的物理实验,其演示效果明显,为教学服务。
①探究声音的音调:在几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从而可以说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②摩擦起电:把一只小塑料瓶在头皮上反复摩擦几下,然后将其靠近一些小纸屑,发现小纸屑被吸引,说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③光的直线传播:在一只塑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豆奶粉,拧紧瓶盖,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此实验还可说明光能在液体中传播)
④探究白色和黑色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在太阳光下照射相同的时间后,看看谁的温度升得高。温度升得越高,说明其吸收的热量就越多,其吸热能力就越强。
此外用塑料瓶做的实验还很多,例如可以替代烧杯、量筒、漏斗、溢水杯等实验器材,声音与能量、阿基米德原理的演示、潜水艇模型、土电话、喷泉、闭口浮沉子等的实验装置等。生活处处有物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物品,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长久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四、把实际生活中的现实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电话时,利用老师和学生当场“打电话”的表演引人人胜、妙趣横生。打“电话”时,要先提问什么是电话的工作原理,交换机是什么?电话由什么组成?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把本课内容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反思,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恰当运用物理实验的操作,努力改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学之中获得丰富的物理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学好物理,服务社会。【参考文献】
林杰
【摘要】大多数的中学生对物理的第一感觉都是“难学”,物理不像语文或者英语,文科的东西记的东西偏多,理解的成分偏少,所以很多孩子初中文科好的到了高中文科成绩也会很好。但理科特别是物理就不一样了,高中物理理解的成分很重,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反而很少,这就照成不少小孩初中物理明明很好,到了高一却一落千丈,学生对物理都从心里产生了一种恐惧,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物理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 激发 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究某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 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 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在物理教学中, 如果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就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最终的教学必定是失败的。只要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 就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浓厚的兴趣可激发起强大的学习动力, 启迪他们的智力潜能, 并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否则, 学生就只能是形式地、勉强地去学习。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 运用物理学科独特的趣味性和恰当的教学方法, 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使学生由感兴趣到想学、爱学, 从而学好用好物理。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而一堂成功或者说名符其实的物理课,应该入“味”,才能让学生“开胃”。
那么什么才是物理课的“味”呢?我认为有以下三味:
首先是“原”味。既是物理课,就应有强烈的物理本味。所谓“物理”,就是用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来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揭示“理”的真谛。因此,物理课的本味就是物理实验。
其次是“美”味。这其中的美味,是指美学熏陶,即指美育。美育不能混同于一般的艺术教育。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的教育⋯⋯它是一种兼顾知识和发展、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融合式教育,是将所传授的知识转换成种种艺术的形象和活动。
最后是“趣”味。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和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它表现为好奇、探究、求知等方面,因此,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抓住生活中的物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好奇或悬念,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优选学生已有的生活、生产经验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在进行有关力、摩擦力、惯性和功的教学中,都可以列举许多典型而生动的事例,使他们感到愉快,而不是枯燥。比如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时,要学生在课堂上利用饭盒、筷子和水模拟情景,会观察到筷子斜放时就好像断了似的,有向上弯折的新现象,从而激发学生想知道“为什么”的好奇心,自然引入光的折射。
二、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创设矛盾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动量这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碎,而如果在水泥地上铺上一层泡沫,茶杯从同样的高度掉下来就不容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掉下,人们却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时,老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亮或变暗,声音会变大或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都做个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兴趣。
(二)创设联想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 高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创设一种能让学生产生联想的情境,在联想中可以应用类比,类推和逆向思维提出新的问题。例如在探究磁生电时,教师先重现奥斯特的电生磁实验,强调电可以生磁,再让学生从中提出新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提示运用逆向思维,让学生联想到:磁能否生电呢?若能,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呢?
通过以上情景创设,能逐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教学语言要形象幽默 讲究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淡化的作用。语言形象准确,物理研究对象就会更加形象逼真;语言幽默,能使同学们欢畅乐学;语言生动简练,会让人生智开窍。所以教学语言尽量做到准确、幽默、生动、形象、清晰、简练。
四、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 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 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可以借助教室内随手可得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落到地面上并留下一个痕迹。若用米尺,怎么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飞出时的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这实验能很好的引起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
五、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以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地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如:充分利用实验引起不协调或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迷”中有所“悟”,在“悟”中有所“通”。“迷”是内化的起点,“悟”则是内化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如能用好实验手段,创设使学生处于迷惑不解的求知状态,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用“纸盒烧水”这个实验来说明沸腾需要吸热;“一纸托千斤”来说明大气存在着较大的压强;“竹子生根”说明竹筷与米粒之间存在着静摩擦等等。
六、运用多媒体,激趣引思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兴趣
初二学生正值十三四岁,他们的好奇心极强,要想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必须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因此,我在上物理课时常用生活中的事例创设问题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中重视用生活中的事例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容易接受,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且对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讲授杠杆一节时,我利用生活中的启瓶器创设问题情景,课上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我请一位力量大的学生,不借助任何工具将瓶盖打开,许多男学生纷纷参加,都没有成功。这时我请一位女学生上台用启瓶器轻易打开了瓶盖,生活中的杠杆就由此引出。而对于杠杆平衡概念及平衡规律,我是从生活的杆秤在课堂上实际称量时,学生在操作中真正体会到只有平衡才能称量,为进一步探究杠杆平衡做好准备。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全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我在讲杠杆平衡条件时,让学生使用杆秤称量质量不等的物体。学生通过移动秤砣,会很自然地想到影响杠杆的平衡因素,这时我先让学生利用所给的器材去做实验,记下实验结果,再让他们分析实验数据,找到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出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分析讨论。对于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学生通过交流很快得到解决,整个活动气氛活跃,人人参与没有死角。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由于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讲“大气压强”时,要求学生回答自行车上的气压知识。自行车内胎充气比起早期的各种轮子有哪些优越性?气门芯的作用是什么呢?学生在相互补充中得到了很完整的答案。还有,我在学生得到杠杆平衡条件的结论后,问学生启瓶器为何可以轻易打开瓶盖、理发用的剪子与家用剪子有何区别?学生就会利用探究出的杠杆平衡条件及实物对照分析,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学生不但能自己巩固所学物理知识,而且对杠杆的应用和分类有了很深的认识。教师把生活、物理、社会有机结合,使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四、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比激发起其自身的主动性更重要。学生本身对知识的渴望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是教师有没有讲清楚、讲透,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接受知识,乐于探究。例如,我在讲电学这一章时,让每个学生认真观察白炽灯,思考白炽灯为什么用钨做灯丝?灯丝为什么做成螺旋状? 为什么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灯丝粗细不同?我用这些问题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因为学生本身对知识的渴望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自己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接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用直观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运用最直观的教具或实物,这样容易集中学生注意力。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能让教学多一份色彩,它能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冲击力。丰富的图片和大量的操练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灵活运用。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随之而来,并能营造出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利用这一优势,抓住学生的眼球,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像玩游戏一样新奇,学生能不对物理产生兴趣吗?
总之,学生要想学好物理,必须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物理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新形势下物理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就能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掌握物理知识,对学习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教与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中, 教师应把学生与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 不居高临下;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特别是关心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的困难, 分析失败的原因。尊重学生, 及时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 做到既严格要求他们, 又关心爱护他们。这样就会使学生由亲近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
二、激发学生好奇心, 培养学习兴趣
十多岁大的孩子好奇心很强, 教师应从他们的好奇心入手, 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授惯性这一章时可以先给出问题:“我们在行走的车上坐着, 为什么司机猛一刹车, 我们会有往前倒的倾向?”在讲授磁场时也可以提问:“为什么磁悬浮列车能浮起来?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工作的?”等等。通过现实中常见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去探究, 这样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学生学习兴趣上来了, 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用物理学家的榜样作用感染学生, 激发学习热情
教材中提到许多物理学家及他们卓越的贡献, 但限于教材篇幅及时间, 描写得很简单、平淡。而事实上, 每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及他们的每一项创造发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如居里夫妇, 一间漏雨的木屋是他们的实验室, 一吨沥青铀矿是他们的实验材料, 实验的方法则是简单的手工操作, 实验室中经常是烟雾弥漫, 空气灼热, 他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废寝忘食地工作, 终于提炼了“钋”与“镭”, 并获得诺贝尔奖。此外, 像善于思考的大发明家爱迪生、敢于怀疑前辈的牛顿等物理学家的故事还有许多, 听了这些故事, 学生一定受益匪浅。或是被孜孜不倦的创新精神所感动, 或是被科学家们的思考、研究方法所启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学生一定可以从这些物理学家的身上吸取无穷的力量, 由此激发出学习物理、学好物理的兴趣与热情。
四、创造宽松的实验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实验课过于形式化, 学生只是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做一些教材上规定的实验, 基本上没有发挥和创造的余地, 所以很多实验课都只是流于形式, 没能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积极思考, 勇于实践, 在实验课中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要求教师在实验课上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 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只作适当引导而不要过多指责, 学生若有失误 (危险性的除外) 也只在课后总结时加以点评, 这样学生能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做实验, 必然会有舒畅的心情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除实验操作外, 还要注重开发利用现代教育媒体, 因为现代媒体的“有声、有色、活动的画面”等特点更易吸引学生。
五、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一旦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不仅兴趣高、动力大, 而且会学得更主动、扎实。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介绍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学以致用。例如, 在讲电学时引入“油罐车为什么拖一条长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的黑夜中脱下衣服往往会看到火花闪烁, 这是什么现象?”讲解牛顿运动定律时引入“为什么苹果会落向地面, 而不说地球向上碰到苹果?”等等。通过引导, 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并去积极思考,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应用物理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让学生多参与课外实践活动 , 延伸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 除了把握好课堂教学外, 还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适当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易行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等, 使兴趣得到延伸。例如, 在学习“力、物体平衡”之后, 让学生研究“菜刀上的力学、自行车靠什么前进”;讲解热学时引入“电冰箱是怎样工作的”等等。条件允许时可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工厂等进行参观和考察。此外, 还应根据中学生思维多元化的特点, 结合教学内容有选择地给学生介绍一些宇宙航空、激光、超导、高能物理方面的科技前沿知识及信息, 把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逐步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孙嘉平, 朱慧梅.怎样培养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情感——兼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 1989 (Z2) .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感官和大脑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都会有最大限度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下面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谈一谈我的体会和做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也是广大人民教师的行为准则,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冷漠;多一些表扬,少一些责怪。教师一个肯定的表情,一个赞许的眼神和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如同甘甜的雨露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灵,同时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和信任,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出他们的自信心,和蓬勃向上的活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愉快地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关键是让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教学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对教师有好感,他们就会喜欢上教师的课,并且会想方设法学会学好。
反之,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就会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教师讲课,他们不听,不学,不记,很难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很重视感情的投资,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和尊重的情感信息,让学生感到你的课轻松、愉快,兴趣盎然。另外,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等情绪对学生大脑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作用,所以当我们上课时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仪表要大方得体,目光要温和亲切,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语言要生动形象,板书要规范漂亮等。教师会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师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保持亲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三、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师生之间坦诚、无拘无束的交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经常对学生说 :“Knowledge comes from questioning”(知 识 来源 于 质 疑),“ 学 贵 有 疑 ”,“ 疑 则 有进”。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追求问题罢了。”陈景润去摘取“歌德巴赫猜想”的皇冠,也都是他们质疑求异、探究真理的结果。
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难,说明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思维在积极活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创新素质。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创设“心理安全”的环境,树立 “不惟书”“不惟师 ”的思想,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捕捉学生的“智慧的火花”与“灵感”,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过程,从有疑到无疑的反复。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强烈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推动学生各方面水平的提高。没有疑问就不会有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勇于开口,大胆质疑。对于学生的质疑,绝不能有丝毫的挖苦讽刺,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相反,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个疑问都应该认真对待,耐心解答,并恰到好处地给予一些鼓励的话语,学生得到教师的鼓励之后会更加积极地学习,实践证明这样做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开展竞赛,以荣誉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机械基础》的兴趣11-08
论如何让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07-01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09-14
简析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10-15
如何培养青少年学习兴趣12-07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2-05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06-08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06-08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11-02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