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共8篇)

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篇1

扬州市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郭志方

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品位,关键在于学校是否具有精细化、高水平的管理。近年来,我们以“特殊教育现代化”、“区域教育现代化”和“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为锲机,确定了“精细化管理”思路;把学校现代化创建与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育现代化的优势,使学校管理由过去的松散型、不规范,逐渐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网络现代化的转变。

一、办学理念现代化,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

特殊教育的现代化,重要的是人思想的现代化。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了现代化的办学理念,树立管理的精细化意识,实现了办学思想的“三个转变”。

1.育人目标向“个性化发展”转变

传统特殊教育偏重于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的塑造;偏重于教与学,忽视了学生潜在能力的开发;偏重于一般课程的开设,忽视了校本课程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在特殊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我们确立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育人新目标。我们所面对的残障学生,所具有的个性差异很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现学生的某些方面的潜质,从而因材施教,让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这才是科学的特殊教育。因此近年来,我校深入实施个别化教育,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制定好个别化的教育计划,切实利用好感统训练设备、蒙台梭利、康复设备等现代化器材,帮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教育评价向“开放式、多元化”转变

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衡量教与学双边活动成功与否的一种机制,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参考标准。在现代化教育时代,特殊教育更要由传统的过分注重量化、标准单一的评价模式,向“开放式、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转变。特殊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更应当采取质性的评价方式,不但要关注评价的结果,更要注重评价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校设计了学生《成长记录袋》,每人每学期使用一册,可以记录学生个人的整个成长过程。其内容设计丰富,从“美好构想”开始,直到“综合素质评价”等,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思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新模式。

3.课堂模式向多元互动转变

特殊教育要改变教师单项传输的式课堂模式,实现教师、学生、媒体等各种信息的多元互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置身于一个多维的空间。我们引导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心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前准备中要做到: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针对教学对象的各种因素设计课堂流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个案,因人定教,因学定教;在课堂上要做到: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自主实践。

二、育人环境现代化,为精细管理创造条件

育人环境的现代化是特殊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1、硬件投入向信息化装备倾斜

硬件设备的投入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硬件基础。我校采取分步实施添置,逐步完成高效、稳定的信息装备。学校相继建成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阅览室)及网络中心,先后添置了70台PC,1台WEB服务器, 接入光纤宽带,并通过路由器及数台交换机组成百兆主干校园局域网,建成一个拥有13台电脑的网络教室。改版学校网站,建成服务全学科体系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含教案、课件、音像资料等)。为每个班级添置了视频展示台,部分教室添置了高清液晶电视机,全部教室部署了百兆网络端口,为进一步实现班班通做准备。

2、软件建设以提高全员信息化素养为重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了一定信息技术能力的师生使用,才使一切信息设施活跃起来,才使信息设施发挥实效,才使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也只有掌握了信息技术能力的师生能动的反映,才使信息化保持持续发展,得以促进和更新。我校为了更好的发挥现代设施的使用效率,定期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开设“office办公系统操作、图像处理技术、课件及网页制作、网络技术”等不同层次的培训班,使新手变能手,能手变高手。我校还在五年级至九年级为学生开设了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程,从教学电脑入门、办公自动化运用、电脑绘画等初级应用,到photoshop图像处理、flash动画制作、Dreamweaver网页制作等中高级运用,因材施教,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学生操作电脑、运用电脑的能力,也实现了残疾学生的缺陷补偿。

三、育人过程现代化,提高精细化管理实效

学校精细化管理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因此,我们以教育教学媒体化、教育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为专题,提高精细化管理的实效。

1、教育教学媒体化

教育教学的媒体化,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促进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依托先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全面实现电子化备课。电子化备课可以提高备课的效率,让教师从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可以提高备课的质量,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教师不仅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对信息资源的加工和创新,还使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艺术得到进一步提高;便于对教师备课的管理,我校给每位老师分配一个FTP空间,要求教师及时上传电子教案(或课件),管理人员可以便捷的查阅教师的电子备课情况。便捷高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让教师在每一个教室可以方便的从本校校园网中获得电子教材、电子教案,以及教学所需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并面向学生实现屏幕演示与点播,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益。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师便于去用、乐于去用。教导处对多媒体教学课堂进行登记和核查,也有力的保证了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实施。

2、教育资源数字化

教育资源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我校建立的数字资源库,不仅为教育教学提供便

捷、丰富、生动的教材素材支持,也使得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成为可能。我们根据资源的内容和功能将资源分类建设,分别划归为课件资源、音像资源、电子图书资源、软件资源、素材资源等几大类。各类资源再按学科或功用进行细小分类,以便于整理和搜索。我们还将教职工参与信息资源建设纳入考核,特别是对自主开发的资源进行评估和记载,按照条例给予特别奖励,以此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资源库的建设,为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添砖加瓦。

3、信息传输网络化

校园网络平台是实现学校管理精细化的保障。我们开发网站综合系统,实现文稿发布、视频点播、软件下载、图书借阅、网络办公等诸多功能,每个师生都有自己的网络帐户,实现了电子数据的科学化管理。我们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实现教师的反思性学习和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利用网络双向交流工具为师生的评价与反思提供丰富的信息反馈。让主题学习网站成为教师业务学习、业务交流探讨,学生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另外,电子智能办公系统,实现网络共享打印、文件互传等基本网络办公功能。办公系统还部署了消息功能和文件上传下达模块(AM),消息的发布和文稿资料流转可以瞬间实现,易、快、好、省。我校还在专项事务管理中引进先进的电子管理软件,如财务管理、图书管理、校产资源管理等系统,专业软件的全面布署促使管理进一步规范、精细,查阅更便捷,督导更到位,优化了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现代化的办学条件为精致化管理提供了便利,并突破了传统的教育管理思维与模式。我们也正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开拓进取,在现代化的引领下,开辟学校精致管理的新境界。

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篇2

1.1 家长缺乏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

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 我国很多家长都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很多家长认为考上重点中学就等于迈出了踏进了重点大学的第一步, 因此很多家长想尽一切办法、动用各种关系让孩子能够读更好的学校, 获得更好的教育。然而, 在孩子们进入学校以后, 部分家长以为学校的管理与自己毫无关系, 尤其是很多中学里学生住校,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便把问题交给学校和孩子自己, 对学校的管理并不关注。这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与考试名次等, 根本不去关心与呵护孩子们的内心成长与真实想法。很少有家长可以做到经常跟学校询问孩子的情况, 并且最终做到可以耐心与孩子们沟通。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淡薄, 甚至没有。

1.2 校方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第一, 学校虽然在规章制度上体现出了要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 但是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很好地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主要原因是学校缺乏与学生家长的日常沟通。第二, 就算学校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 而且家长们也确确实实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但校方未必如实汇报给上级, 甚至采取不管不顾的轻视态度, 最终导致家长丧失了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第三, 有些家长对学校学生的管理建议得到了学校领导等的重视, 但是, 由于现代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 使得一些合理的意见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以上这些情况都会打击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积极性, 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校的管理发展都是相当不利的。

1.3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效性难以保证

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问题方面, 参与途径的单调、参与内容的死板以及提出意见得不到切实落实等一系列问题, 让我们开始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效性有了质疑与思考。一方面, 在我国现在的学校管理方面, 家长参与管理的途径是相当单调的, 大部分学校为家长参与活动只提供一到两次的时间, 参与的内容死板老套, 甚至是流于形式。主要是每学期为数不多的家长会, 家长可以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校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但限于参与范围和规模的狭隘, 家长的意见未必能传到学校管理层那里;另外一种途径就是家长委员会, 但在现实中只是部分代表家长能在这个团体中, 而且疏于家长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 这种形式显得流于形式, 很难起到实效。另外, 很多学校在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都喜欢采取向学生家长讲述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 没有为家长提供很好的发言或交流的机会。这样一来, 不仅不利于学校与家长真正意义上的有益于学生成长的交流, 而且还容易导致学生家长产生厌烦的情绪, 极大地削弱了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 对于每次与老师交流的内容也是多年不变的。家长大多数只会关心或询问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表现等问题, 对于正处在青春期里心理敏感的孩子们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关注少之又少。

2 改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现状的策略

2.1 营造和谐、轻松的家长参与氛围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方面, 同时也是家长的责任。为更好地使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 必须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现代管理学认为, 学校内良好的人际氛围, 不仅影响着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态度, 也影响着学校的工作效率。由于家长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人的社会属性方面都具有在群体中获得尊重和关爱等情感需求, 这些需求的满足状况深刻地影响着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因此,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在规范化的同时, 也要注重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注重营造轻松和谐的人际氛围。学校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家校交流活动, 如定期开展一些关心学生身心发展的主题座谈会, 举办教师和家长间的球类比赛等形式的联谊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室和家长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2.2 建立健全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

在西方的很多国家,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通过立法的形式以确保其正常实施。比如, 建立向家长报告制度, 通过向家长介绍学生的表现, 参与对学生的管理。目前, 我国还没有一部明确的关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法律法规文件, 这给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 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或对已有的法律法规条文进行修订和说明, 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和义务, 在法律层的约束下确保家长能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 并保证家长参与管理的实效性。

2.3 学校管理层应正确对待家长的管理意见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并不是学校管理的制胜法宝, 同时我们也不能指望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后, 学校中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问题, 也就是说不但要看到其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变化, 也要看到它所带来的弊端。比如说, 很多家长想参与学校管理, 但是不肯承担责任;另外,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后, 虽然在管理和决策中注重了民主, 但家长的很多看法是站在自己的立场, 往往没有考虑和结合学校的一些实际问题的制约, 学校的运作成本在无形中造成了决策的滞后性, 影响了管理的效率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 对于家长参与管理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要辩证地看待, 好的要尽力实施, 不合理的则要和家长及时沟通, 共同商量解决。

参考文献

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篇3

关键词:学校管理;现代化;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72-01

一、现代化学校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现在大多数的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在校园网上陈列了各种教学栏目,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案、教学计划、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料挂在网上供学生阅读,也可以把论文、编写的教材上传到网上,实现资源共享。上课时教师直接从校园网上打开自己的课件或电子教案完成教学活动,学生也可随时上网查阅教师的授课资料,为学习提供了方便。学生和教师在校园网上互相交流,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联系,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促进学校管理的高效能

运用信息技术对提高学校领导的管理效能具有显著的效果。例如在校园网上设立“校长信箱”广大师生、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反馈意见,及时反映教学情况为学校的决策、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学校把每周的工作要点、开会通知等信息传到网上的“公告栏”里,教师通过浏览公告栏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依靠校园网学校许多日常管理事务既省时省力又快速高效。

3、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素质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自己的信息素养。课堂上应用电子课件、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扩充了课堂上的授课量。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和手段,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利用互联网可以搜索更多有用的最新的课程资料,将这些资料引用在教学中,扩大了课程的信息量,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4、推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

积极利用校园网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学生通过校园网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参与网上组织的各种学生文化活动,教师不仅直接传授知识,而且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学习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创建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奠定基础。

二、信息技术在现代化学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在校园网上建立安装教务管理系统来进行学生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及教务管理。该系统可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制定课表、进行考试的安排及考场设置,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可直接登录系统录入课程成绩,并对成绩进行分析学生也可登录系统查询成绩,学生成绩的录入及查看都有权限限制,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使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方便快捷。在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中还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双向控制系统随时查看各班教师的授课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自习情况,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2、教师教学中的应用

建立多媒体电子教室,该教室配有大屏幕投影仪和操作控制台,无论任何形式的教学信息都能实时播放,它具备教学演示、示范、讲解和反馈功能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多媒体是信息技术的一类,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室里用电子课件代替传统的板书,播放音频、视频材料可以使同学们对知识有直观的认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天地,多媒体交互式平台提供即时反馈,远程播放系统实时共享优质课堂。登录远程教育网实施远程视频授课,学生登录网站即可听课,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束缚。

3、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现在一些学校对学生档案的管理主要通过建立现代化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走档案管理信息化、自动化之路,档案管理系统重点是建立学生档案数据库,数据库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学生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档案数据库建立后使学生档案信息的录入、查询、移交等各项管理工作更加快捷。学校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学生管理部门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建立学生信息资源库,通过互联网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和指导,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校的学生管理水平迅速提高。

三、结束语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在学校管理领域中广泛应用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气象和新格局。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这是现代化学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发现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要积极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教师课题研究的范围,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努力创设丰富、健康多源的“绿色”学校信息环境。在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和应用的现象,使得许多系统的建设成为摆设,必须尽快建立一套学校网络系统的使用方法,培养会使用各种软件的信息管理人才,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使学校管理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张剑平等.《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2] 葛金国.《学校管理学》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

[3] 郑文发.教育信息化与教学管理流程再造.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

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篇4

二、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内涵

经济管理的范畴涵盖范围广,方面多,综合性强,各行各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总体表现。一个行业要想持续的发展下去,健全的、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管理不到位,经济的发展无从谈起,经济管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经济管理体系越健全,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经济水平发展不断壮大的今天,势必对我国经济管理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水平,指引现代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必需探寻经济管理发展的新模式,也就是所谓的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三、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的途径

(一)借鉴经验,结合实际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近几年的发展也跻身于世界发展的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比较多,人均水平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想达到甚至超过西方国家的发展水平,就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和理念。但也不能全盘引用,有些西方国家在经济管理中的一些做法不一定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还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研究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做法和理念,以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的方向。

(二)落实科学有效的管理比例

合理的管理制度能促进经济的发展,重点在“理”上。比如说一个大企业,有上万的职工,如果没有合理的管理制度,光靠某一个或某几个来管理,就算你有分身乏术,也不可能将企业管理的井井有条,人员都管理不了,更谈不上企业的发展。所以,落实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在发挥“管”的同时,突出“理”的作用,配置合理的经济管理模式,是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三)利用科技成果,提高管理效率

科技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配套的管理体系。将科技成果融入经济管理体系中,利用高科技的管理方法,实现经济管理体系的自动化管理,提高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使整个管理体系趋于科学化管理。

四、经济管理发展的新方向

(一)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体制

经济管理工作要在健全的管理体制的约束下才能发挥其作用,建立健全的现代化的管理体制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只有现代化的管理体制,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在面对严峻的国际竞争中而立于不败之地。现代化企业建立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对企业员工管理上更加人性化,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的价值得到体现的同时,整个企业的价值也大大提升,充分体现了现代化管理体制的优势。

(二)企业逐步转变管理理念

自从我国加入WTO,经济的发展与世界接轨。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也逐步渗透到我国一些比较开放的企业,这些企业能充分认识到在经营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吸取发达国家好的管理模式,再结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经营管理制度,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制度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所以说,转变观念很重要,观念转变了,我国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管理体制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使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管理实现人性化、民主化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与发展,各种管理都更加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企业在制定各种管理制度时,更能考虑从人的角度出发制定比较接地气的管理制度。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的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人性化管理理念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使企业每一位员工都能感受到他们都是企业的主人,他们与企业共患难,同进退。企业的发展方向就是他们奋斗的目标,人的斗志被激发,企业怎能不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呢?企业要想持续发展下去,这种“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不能丢掉,企业要时刻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管理人员时常和员工谈心,多采纳员工好的建议和意见,尊重员工,实现民主化决策,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为员工解决实际的困难,让每一位员工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四)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在企业不断发展中,企业文化也要不断的创新,才能使企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企业的发展要以目标为导向,以文化为引领,打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经济管理发展中文化方面发展的主要体现。

五、结语经济发展离不开管理,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经济管理模式也要不断创新,提升我国的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篇5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劳动人事管理的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崭新和重要的领域,是研究如何对人力资源生产、开发、配置和利用的,是一个企业为实现企业目标,提高效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人类学等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原理,对企业中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培训、选拔录用、考核激励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活动过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传统劳动人事管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二者却有诸多不同。

(一)对人的认识不同

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将人视为成本,视为生产过程的支出和消耗,同物质资源一样,生产过程中尽量降低人力成本,以提高产出率。中石化集团公司最近几年实施的“减员增效”工作,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减少员工,降低人工成本来提高企业生产率。

人力资源管理认为人力不仅是一种资源,更重要的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性资源。各个国家、组织和个人都在这个资本上大做文章,纷纷通过教育培训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以期获得高额回报。近十年来,各国一再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美国近几年用于教育的经费屡次超过国防经费。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用于人力资源投资的经费也仅次于国防开支。同样,对于微观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许多企业也不再一味削减有关部门员工的开支,而是每年都要从总利润中拨出大量的资金,用于员工的培训。如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员工的培训开支都超过10 亿美元,通用电气公司投入3 亿多美元用于员工通过“6 希格玛”培训计划。这些企业看重的是人力资源蕴藏的巨大潜能,而这种潜能使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高于其它一切资本的投资收益率。

(二)重视程度不同

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在企业中被当作事务性的管理,与企业的高层规划决策毫不粘边,劳动人事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仅限于管理工资档案、人员调动等执行性的工作。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被视为比其它资源更为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被提升到战略决策的高度,人力资源规划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规划,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无到有,直至上升到企业的决策层,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管理方法不同

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是被动、静态、孤立的管理。在这种观念下,员工从开始工作起,便被被动地分配到某个岗位,直至退休。员工进来不容易,想出去也比较难。有关部门人事管理中的招聘、录用、工资管理、奖惩、退休等环节的工作被人为地分开,由各部门孤立地进行管理,各单位、各部门只重视本单位本部门拥有的人力资源数量,而不管是否有效利用,更谈不上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的浪费、闲置现象极为严重。这种对人力资源进行静态、孤立、被动的人事管理阻碍了人力资源的流动、开发和合理有效的利用,违背了以市场实现对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经济法则。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按照市场经济法则,对人力资源的招聘录用、绩效考评和培训发展等进行全过程的、主动的、动态的管理,其各个环节紧密结合,主动地对人力资源的各个方面进行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各个时期的管理规划、培训开发总是与企业各个阶段的人力资源状况和目标紧密相连。人才市场体系的建立,使得人力资源流动渠道畅通,员工进出变得容易,辞职或被辞退

变得正常,企业能不断地吐故纳新,保持活力。全过程的、态的、主动的人力资源管理符合市场经济以市场实现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原则。

(四)基本职能不同

众所周知,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是行政事务性的管理,强调具体操作,如人员招聘录用、档案管理、人员调动、工资奖金发放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传统劳动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开发、岗位与组织设计、行为管理和员工终身教育培训等内容,使现代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具计划性、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这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劳动人事管理的最大区别。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和目标

现代人力资源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人力资源的诸多方面,其主要内容有: 人力资源规划和选拔、培训和发展、激励、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安全与福利等方面。人力资源管

理始终是围绕着如何充分开发人力资源这一核心目标展开活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有:

(一)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据调查研究发现,在自然状态下,员工只能发挥20% ~30%的能力,如果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其潜力可发挥到80%~90%。所以,为了充分、全面、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成了实现企业目标的有效手段。而员工的积极性常受到员工在企业中的发展空间、自我实现机会、薪酬福利状况和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应尽力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整,使之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

企业目标。

(二)扩展企业的人力资本

企业拥有三大资源,即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其中,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的利用归根结底是通过与人力资源的结合实现的,实现的程度受企业人力资源中人力资本的数量、利用程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劣的影响。扩展企业人力资本、增加人力资本的存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目标。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堪称实现这一目标的典范。该公司有一套专门负责培训,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本形成初级班人才开发、高级班人才开发等一系列完善的扩展人力资本的体系,为企业的技术开发、营销管理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因此,美国通用电气公司1998 年名列全球500 强中第9 位,纯利润突破100 亿美元,资本利润率高达25%。这些成绩与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分不开的。

(三)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只有使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才能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可表述为:人的最大使用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有效技能人的有效技能=人的劳动技能×适用率×发挥率×有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提高人的技能的适用率、发挥率和有效率,达到人尽其才、人尽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三、管理创新,加快实现劳动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面对汹涌而来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如何有效提升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是我们加入WTO 后在新世纪里亟待解决的大问题。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学者科运斯·麦吉阿指出,企业慎重地使用人力资源,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和维持其竞争优势,它是经营上所采用的一个计划和方法,并通过员工的有效活动来实现企业的目标。毫无疑问,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是保持国有企业旺盛生命力的关键之一。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取代计划经济模

式下的劳动人事管理不是简单的名词置换,而是从思想理论到方法运用的根本转变。笔者认为要尽快实现这个转变,至少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转变观念,更新管理理念

要从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方式、方法转变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上来,从传统的注重事务管理向“人本主义”管理转变,从传统的对人事分散性、事务性管理向现代的系统性、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转变。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强调人是投入到生产中的一种要素,而对其进行控制和使用,更强调人是企业拥有的一种宝贵资源,个别员工所拥有的专长可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企业应把主要工作转移到对员工的激励和培训上来,以提高员工适应现代市场竞争所需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构建多元化薪酬分配机制,发挥薪酬的激励调节作用

目前,企业的薪酬体系过于单一,过分强调了其保障能,导致其激励性、调节性减弱,致使对企业作出重大贡献的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人才流失。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要强化薪酬的激励和调节职能,构建多元化薪酬分配体系。在薪酬分配上要向对企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倾斜,将管理、技术、知识等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纳入薪酬分配体制,以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实现人力资源资本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在选人、用人等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应打破人员身份、地域界限,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特别是对企业发展急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应不拘一格,大胆引进,同时采取竟聘上岗等方式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四)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员工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 现代企业应探索建立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和知识技能培训协调统一的培训开发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和开展不同层次的员工培训,注重培训效果。在员工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方面,探索建立科学的具有目的、内容、方法、程序、标准和要求的量化考核体系、评价方式和方法,运用正强化和负强化手段把员工的绩效考评与奖惩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依据员工的工作绩效决定员工的岗位、薪酬、晋升和培训,有效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五)建立学习型组织,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论现代化矿井的管理 篇6

1 实现现代化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

任何时候, 矿井安全是生产的第一要素, 煤炭企业需要对现代化矿井生产设施“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 同时企业要坚持对员工培训、管理、深入企业的安全管理理念, 始终坚持安全“零目标”的生产理念, 从文化、制度严格规范矿井的安全生产, 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人员培训现代化、生产装备现代化。主要工作目标有以下几点。

1.1 建设现代化矿井企业文化

现代化矿井的生产安全属于一项企业文化, 是企业一项长远的战略发展任务。需要夯实生产基础, 对现代化管理制度整体推进, 在员工当中不断深化安全生产的理念, 分步骤、分阶段, 有效开展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 为现代化矿井的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强化员工培训

企业需要将安全生产培训作为职工培训的主要内容, 不断更新、深化、完善培训内容和理念, 开拓不同培训形式, 创新培训方法。强化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 同时能够提高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

1.3 健全规章制度

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生产的现代化管理原则, 以矿井生产岗位为核心, 完善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操作流程,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 坚持推进现代化矿井的安全管理操作标准。

1.4 加大现代化设备的投入

设备是现代化矿井生产的必备工具, 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 不仅可以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 同时可以提高矿井生产的安全性, 保证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 企业应该全面提高现代化矿井的技术装备, 当然, 引进先进设备之前需要实现各种技术装备的本质安全, 进行保证各个生产系统的安全性能。

2 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化矿井管理的主要内容。现代化矿井的人员管理整体思路就是“设备多于人”, 企业通过合理减少不必要的岗位, 保证一线生产, 精简二线, 精练管理人员, 提高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同时, 企业可以采用薪酬管理的原则, 编制完善的各个生产科室和区队的人员管理守则, 制定严格的工作标准、管理制度, 对企业用人坚持公平竞争、则有选择、全面考核, 严格把握人员的进出。

3 生产现代化管理

现代化矿井生产最终要的就是生产现代化管理。实现生产现代化除了引进先进的开采设备, 还要注重提高生产人员综合素质, 让员工熟练掌握先进设备的使用方法, 最终提高生产效率, 保证安全生产。

3.1 采煤

3.1.1 采煤方法

现代化采用何种采煤方法要根据矿井田构造形态、煤层赋存状况、开采技术条件和矿井井型, 结合考察实际, 采用最适合地区情况的煤采煤工艺。

3.1.2 采煤设备选型

根据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日标, 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和煤层情况, 在工作而主要设备选型时考虑以原则: (1) 机械设备的选择必须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操作力便, 达到高产高效同时设备间相互配套, 保证运输畅通, 以期达到采运平衡, 最大限度地发挥综采优势。 (2) 合理加大工作而走向长度和切线长度, 减少搬家次数。

为实现安全高效日标, 实现煤矿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转变, 企业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组建大学生综采队, 尽快掌握现代化设备的使用方法。

3.2 掘进

根据不同矿井的情况不同, 企业应该适时采用先进设备, 或者人力与设备结合的掘进方式, 有些矿井适合全面机械化, 有些矿井不适合, 具体采用何种机械设备企业应该量力而行。

4 综合自动化建设管理

矿井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系统, 主要由副井提升监测系统、瓦斯抽放泵站监测系统、煤流计量监测系统、综采工作而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打钻视频监视系统、井下移动视频监视系统、工业电视系统、数字广播系统、矿井通信系统等

5 我国煤炭经济发展

近日,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了2013年一季度煤炭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 王显政分析了当前煤炭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煤炭产量和投资出现负增长态势;二是煤炭库存居高不下;三是煤炭价格在低位运行中又出现小幅下滑;四是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较为突出。要充分认识到煤炭市场去库存化难度大、消费增幅小、进口煤持续大幅增加和水电满发带来的电煤消耗减少等问题。

王显政强调, 而对当前的煤炭市场形势, 要加大煤炭总量控制, 稳定市场煤价, 高度关注货款回收工作, 保证企业正常的现金流和职工工资按时发放, 还要增强对煤炭市场短期过剩与长远不足问题的认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将继续向国家有关部门集中反映取消涉煤不合理收费、规范进口煤市场秩序、支持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化, 推进煤炭结构调整等问题, 努力促进煤炭经济平稳运行。

6 结束语

现代化矿井生产管理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很多方面, 需要从设备、技术、人员管理、生产现代化等多方面出发, 全面提高现代化矿井的生产效率。

摘要:为了深入落实我党十八大提出的有关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建设绿色环保产业精神, 现代化矿井管理被提到日程当中。现代化矿井管理不仅要实现制度现代化, 还要实现生产制度化, 管理制度化, 全面提高矿井的现代化管理。面对当前煤炭生产的严峻形势, 煤炭企业应该以安全为根本, 以科学管理为支撑, 以先进的技术装备为生产手段, 坚持和谐发展、环保的绿色生产理念, 提高现代化矿井的装备水平, 增加矿井的科技创新能力。文章将对现代化矿井的管理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现代化矿井,生产,管理

参考文献

[1]向德良.科技兴厂谋发展提升装备创水平[J].当代矿工, 2006 (5) .

[2]杨庆平, 边军, 等.更换主、副井提升装备施工程序优化的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 2007 (3) .

[3]程友铭.用自拉自法更换煤矿井架天轮[J].煤矿机械, 2001 (4) .

档案的现代化管理策略 篇7

【关键词】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50-01

引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对于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人们对其的依附程度和利用也渐渐的加强,所以对档案进行合理的管理是势在必行的。但是就在实际的工作状态中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想办法去解决。

一、目前档案管理的现状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企业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仅仅停留在基本的构建、设备的投入、科技的积蓄以及人才的培育等方面,所以就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的几种问题:

1.1 案现代化管理的观念不强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人们对于“档案”的理念以及它对于社会的作用了解较少,尤其是对于档案的管理方面,有些领导人员在加强档案的合理管理方面的认识观念不强,所以很多单位仍是采取老一套的工作管理方法。

1.2 人才的缺乏

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进行的基础是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企业单位的文秘、档案员和事例还只是处于收发、检查的层面,没有充分的现代化管理知识,没有很好的掌握实用技术。[1]

1.3 档案管理的技术和设备不够全面

因为人们对于档案管理的观念不强,因此在资金投入方面就会大幅度的减弱,以至于没有能力购买新的设备,从而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使得工作方面陷入困境。

1.4基础工作准备不充分

现在的档案管理要求在进行档案工作时要具备规范化、标准化,但是,很多的企业工作单位的案例质量不高,没有完备的检测工具,大部分的单位立卷、编目、检测等方面都未达到国家标准,在操作方面也不符合规范。

二、针对以上问题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2.1统观念,顺应时代潮流

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第一步就是要改变档案人员对于档案管理的观念,以便更好的提高人们对于档案管理方面的意识。当得到了社会和人们的普遍认可,才可以使档案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也在无形中提升了档案工作的地位。当然要想改变全社会的思想观念,就要首先从档案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出发。所以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拥有社会观念。因为档案工作人员一直处于几乎全封闭的工作环境中,这些工作人员有着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艰苦奋斗,淡泊名利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可是他们的意识落后、思想传统,在社会活动、社会协调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能力薄弱。

就目前形势来看,档案部门的人才力量严重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需要改变传统的档案工作环境,让档案工作的环境变得多彩些,为整个社会贡献出力量;第二步摒除过去的用人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延伸档案的工作范围,通过这种方法来扩展档案工作的新世界,使得档案工作的发展更上一层楼;第三步强化训练,加强档案工作者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训练和档案专业训练等方面的培养,从而使得档案团队变得更加有质量,充分发挥其作用,推举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使这些人不仅要有很好的业务技巧,还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战略和发展意义。所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档案工作的观念意识,拓宽档案工作的服务面。[2]

2.2 案团队的力量,提升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养

只有具备更高素养的档案团队才可以在档案事业的长河中激流勇进,勇往直前。当然团队中有着文化水平各不相同的人员,团队的内部力量不够稳固。所以要建立一个精通业务、管理规范、风气端正以及服务质量好的档案团队。加入竞争的要素,实施优胜劣汰、举贤任能、唯才是举的管理机制。档案管理的人才是具有知识和管理的双面人才,正因为其信息的内容和档案工作的专业技能说明了档案工作是知识性的脑力劳动。现在,对于档案工作的现代管理方法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也就是所谓的档案计算机管理。计算机的运用主要是利用高速的计算和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来为档案工作者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处理档案工作中的检测问题。有的专家认为:计算机的投入和使用,类似于造纸术,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这种机读文件的工作形式在现在的载体形式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当然不会不使用纸张,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纸质文件的使用。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电子文件,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因为要保证电子文件能够很真实的反映人们的实际生活,并且能够很好的保存和使用,所以要求每个档案工作者学会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学习有关于档案计算机管理、电子文件的使用以及档案的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所以每个档案工作者就需要尽快的适应现在的社会,学会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去处理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否则很容易被社会所淘汰。因此要求档案人员要有现代技术作为支撑,大量的电子知识和对于现代办公软件的使用和制作等方面的知识。

2.3 管理中加入现代化的因素

第一,要强化领导人员的观念意识,使得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到这方面。每个阶层的领导,特别是关于档案方面的领导,要勤于检查,每年不少于两次进行档案工作部门的工作汇报,按时听取档案部门的工作情况,从而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便布置新的任务。对档案部门的工作进行指导,从实际出发来解决档案部门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强化硬件设施,把各个方面的设备变得更加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使用情况还是不够充分,我们首先要有档案信息共同分享的思想,然后在进行硬件方面的强化,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水平。还要及时的添加档案办公中所需的设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进行档案管理。[3]

2.4理手工操作与现代化管理的关系,重视档案管理规范化

对于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所以在实现的时候,就需要手工操作和现代化管理和谐共处。档案管理的基本工作包括建立档案、档案文件的评定、检测和整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个过程还是需要手动操作。所以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不可以因为现代管理方法的使用,就抛弃手动操作的使用。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积极的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到档案管理中,另一方面要注重手动操作的使用,合理的处理手工操作和现代化管理的关系,使其得到完美的融合。[4]

三、总结

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在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时候,要注意自身修养的提升,加强上层的关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使得档案的工作更上一层楼,为社会的发展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张跃民;试论环保档案现代化管理策略[J];2011(04)

[2] 贺燕南;文书档案的现代化管理策略[J];2012(01)

[3] 张立娟;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探讨[J];2012(04)

浅谈现代化电厂的企业管理制度 篇8

以《创建国际一流火力发电厂考核标准实施细则》电综[1997]577号为目标,加强企业管理,争创一流。

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即公司法人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即公司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即公司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包括企业经营目的和观念、企业目标和战略、企业的管理组织以及各业务职能领域活动的规定。

一、管理职责与分工

1.1企业管理者组织形式:厂级领导、中层干部和管理人员。

1.2厂级领导负责企业的重大决策和整体经营活动;中层干部负责把厂级领导制定的战略具体化,并指挥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管理人员接受上级指挥,负责协调基层组织的基本工作,具体负责各项基础管理。

二、管理内容与要求

2.1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安全文明生产管理、企业的科技信息管理、企业的设备技术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经营管理。

2.2重视推行现代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并有效运作。组织机构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a)统一目标原则。即组织各部分都要有实现有关任务的分目标,为完成组织统一的总目标而努力。

b)权力系统原则。即企业从厂长到一般员工有一个统一的权力系统。组织各层次的每个员工均有上级,一个人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避免多头指挥造成混乱。厂长应把一部分权力逐级下放,使各级管理者有职有权。责任到哪里,权力到哪里。c)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各部门及各成员都有明确规定的责任、权力和利益,三者相互协调统一。

d)精干、高效原则。部门设置及人员配备合理、精干,相互分工明确,协调有序。

e)组织弹性原则。组织的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具有一定的弹性,能根据组织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和变革。

2.3积极推广应用国际、国内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以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2.4企业的安全文明生产管理

2.4.1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文明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及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认真落实安全文明生产责任制,做到奖罚分明。

2.4.2企业应确立年度安全文明生产目标,并制定保证目标实施的措施。

2.4.3积极开展“三安三化”工作,并注重实效,全面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2.4.4根据电力生产特点,认真实行定置管理,设备标志齐全、清晰,介质流向清楚;

2.4.5保持生活区、厂区清洁整齐,道路畅通,绿化面积达到宜绿化面积的93%以上。

2.4.6烟尘、废水排放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

2.4.7工作场所的粉尘、室温、噪音符合劳动保护规定。

2.5企业的科技信息管理

2.5.1认真落实国家、国家电力公司及主管公司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决定。建立健全科技管理体系,制定科技、信息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各级人员责任制。

2.5.2积极组织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积极承担公司科技项目,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2.5.3积极引进、推广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发展。

2.5.4大力推广应用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力科技新技术,电力信息化达到国际先进火力发电厂水平。

2.5.5积极开发应用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设备管理(缺陷管理、检修管理、状态检修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物资管理、实时数据、文明生产、合同管理、班组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等领域的功能开发与实际运用,形成覆盖全厂各生产岗位、管理岗位和检修维护班组的计算机管理网络。

2.5.6企业档案目标管理达到国家一级。

2.5.7广泛采用目标管理、tqc、网络技术、量本利分析、定额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2.5.8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奖惩力度,以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科技兴企的积极性。

2.5.9建立较为完备的竞价上网技术支持系统,成立竞价上网管理机构,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按照电网竞价上网规定,进行市场运作,以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

2.5.10加强企业战略规划目标管理,成立规划目标管理机构,制定其管理控制程序,明确管理职责,建立起规划制定、分解实施、评价改进、监督考核一体化的闭环管理体系。

2.5.11加强调研和指标分析,建立与国内国外现代化火力发电厂的信息和技术交流制度,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创国际一流火力发电厂指标体系。

2.6企业的设备技术管理

2.6.1建立健全设备技术管理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技术管理发展规划,并落实设备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

2.6.2加强各项指标管理,使各项生产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的标准值。

2.6.3积极推行优化运行、耗差分析,降低煤耗,提高设备可靠性。

2.6.4建立和完善设备检修质量保证监督体系,实施检修全过程管理,消除设备“七漏”,使设备完好率达到国际一流规定的目标值。

2.6.5积极开展节能降耗、状态检修、在线监测等技术的应用,大力推广设备检修点检制,不断提高发电厂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自动化水平。

2.6.6强化、细化设备技术管理。努力实现设备管理的安全性、基础资料管理的规范性、十项监督的时效性、工程管理的计划性、节能管理的效益性、科技管理的群众性、环保管理的合法性、备品管理的科学性、状态检修管理的可追溯性。

2.7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2.7.1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效益至上”的企业方针,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建立“以业绩考核为基础,以动态管理为手段,以分配差距为杠杆,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为目的”的良好的用人、用工、分配机制和管理体系。

2.7.2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采取多种分配形式,合理拉大分配差距,实行多元化的分配制度,进一步提高职工工作责任心、积极性,形成收入能增能减的竞争

机制。

2.7.3积极推行职工岗位动态管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原则,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来选拔和任用人才;形成全厂岗位靠竞争、报酬凭贡献的良好局面。

2.7.4建立健全各级岗位培训标准,加大培训力度,使全员岗位培训率达到80%以上,三高人才比例达到国际一流规定的目标值。

2.7.5按照“培训是职工最大的福利”理念,从着眼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建立科学的、可持续的职工培训计划和奖惩制度,逐步实现培养人才由数量发展型向素质提高型的战略转变,实现职工“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7.6注重人才的开发和应用,建立科学的调动、提升等用人机制,逐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8企业的经营管理

2.8.1建立起完善的生产、经营经济责任制和严密的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2.8.2严格企业法制化管理,建立企业法制化管理体系,依法经营,从严治企。

2.8.3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努力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系。制定年度经营责任制考核实施方案,建立内部模拟市场机制。将工资与可调电量挂钩,以提高各类人员对安全生产的关切度,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8.4按照“超罚节奖”的原则,将“三费”进行分解承包给各二级部门,由二级部门按月申报、控制使用,以实现人人身上有指标,人人肩上有压力。

2.8.5加强成本管理,建立健全控制成本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并进行成本控制、监督和考核。

2.8.6根据市场经济需要,建立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并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2.8.7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按预算控制各项收支,制定预算管理制度,每月在经济活动分析会上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调整。

2.8.8加强资金管理,把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结算资金分开管理,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控制各项资金支出。

2.8.9加强审计制度建设,进一步夯实审计管理基础工作。积极开展常规性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加强重点工程、合同、资金、资产及成本管理制度的审计,并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

2.8.10健全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对合同管理实施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强化工程项目的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推动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2.8.11强化计划管理的龙头作用和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把所需的材料费、管理费等纳入年度综合计划和月度计划,形成计划、合同、限额三重控制。

三、检查与考核

3.1检查

3.1.1制度一经发布生效,有关各方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标准化管理机构和被授权有该项管理职能的部门将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3.1.2各部门和单位都必须按本制度的规定,对分管和归口管理的内容实行制度化管理,达到制度的要求,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

3.2考核

上一篇:党员学习两会心得体会下一篇:211,985大学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