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查报告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查报告(精选8篇)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查报告 篇1

民在市场交易中弱势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作为一种新型的市场主体,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市还处于起步阶段,突出表现为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需进一步加大引导扶持力度,规范运作方式,使其真正发挥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作用。

一、基本情况据调查,至2004年底全市已有各类农村合作组织1055个,拥有成员14.3万人,辐射带动农户20.1万户。其中运行较好的合作组织(成员30人以上,辐射带动50户农民以上)464个。2004年,全市农村合作组织共代销农产品59万吨,代购农用物资3.75万吨,年内销售收入达到7.89亿元,盈余5616万元,组织成员人均增收500元以上,比其他农户收入高出10~15。历城区张而草莓协会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百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单位;章丘市食用菌协会连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农研会”。从组织方式看,我市农村合作组织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以运行较好的464个合作组织为样本分析,下同):一是大户领办型。由农民经纪人和种养殖大户利用自身生产、经营、购销优势领办。这类合作组织共有327个,占总数的70.5。比较典型的是济阳县孙耿镇东盐村养猪协会,该协会1999年9月由养猪大户刘成海发起组建,现已发展会员400多个,带动章丘、商河、临邑、齐河等地的养猪大户2000多户。协会与济南、上海等地的几家大型猪肉加工企业签订供货合同,年销售商品猪3万多头,会员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二是农技部门领办型。依托乡镇农技服务部门建立,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系列服务。这类合作组织有63个,占13.6。如平阴县平阴镇肉羊合作社,2003年4月由镇畜牧兽医站牵头组建,现已发展社员600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群众和社员赞誉“入社养羊,一只保吃粮、五只上学堂、十只盖新房、百只奔小康”。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型。由龙头企业牵头发起,组织农户共同参与的一种经济利益联合体。这类合作组织共有16个,占3.4。如槐荫区蔬菜加工协同协会,由樱龙食品公司牵头兴办,发展会员120个,以订单形式组织1000多户农民联合生产、加工、销售圆葱、牛蒡等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5000亩,年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四是专业协会型。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经政府部门审批或农民自发组织而成立,对内提供技术指导,对外推销产品、开拓市场。这类合作经济组织有28个,占总数的6.0。如1997年组建的历城区董家镇张而草莓协会,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北京、天津等国内20个大中城市,现有会员200个,日均销售草莓4-5万斤,会员户均年收入4.5万元。五是股份合作型。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成立,对外一般称为公司。这类合作经济组织共有30个,占总数的6.5。如长清区万德种子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998年,现有社员8000多户,合作社资本总额71.66万元,分8334个股份,每股50元,集体入股30万元。这个合作社的建立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玉米制种业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制种基地3万亩,社员户均增收1000多元。综上所述的各类合作组织,不论层次高低和辐射面大小,都带动了当地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盘活了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快了农业标准化、集约化步伐,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发展势头不错,但还存在 一些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调查中发现,社会不同层面对合作组织的性质与发展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合作制过时论”、“经济条件论”等错误看法。部分基层党委政府特别是村级组织认为合作组织发展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和集体不宜插手干预,存在“缺位”、“错位”的问题,合作组织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许多实际困难还难以靠自身力量解决。同时,少数农民担心加入合作组织是“重新入社”,心存疑虑,积极性不高。

2、管理比较混乱。目前合作组织还处于多头管理状态,缺少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许多合作组织由于怕麻烦、怕“双重收税”不愿登记。全市登记注册的合作组织只有126个,仅占总数的27.2,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的40个,占登记总数的31.7;在民政部门登记的63个,占50;在农业部门登记的23个,占18.3,登记的名称也不尽规范。这就使许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自身的合法性令人质疑,其市场主体地位在交易中也不被认可。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查报告 篇2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10年末, 鹤岗市已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0个, 成员0.48万户, 带动农户数0.7万户, 拥有固定资产670万元。按组织结构划分:基层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为50个, 专业合作社60个;按行业划分:种植业60个, 畜牧业21个, 其他29个;按服务内容划分:产加销综合服务65个生产服务19个, 运输服务1个, 其他25个。

从运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看, 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农村能人, 大户牵头型。这类组织主要是由从事专项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农民为了使自己的农产品销售出去而由少数的大户或能人组织成立的, 这类协会由于与农户联系紧密, 在种植、生产、销售等环节上组成比较紧密的链条, 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协会的主要任务是为会员组织产品销售, 指导标准化生产, 提供并引进更新品种、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 组织技术培训, 负责产品的贮存等。协会不以盈利为目的, 只向会员收取少部分费用作为必要的办公经费。连生乡望江村毛葱协会, 于2002年由毛葱种植大户赵明慧发起成立以来, 协会已发展农户70户, 拥有会员145人, 种植面积1500亩, 每年可为会员人均增加收入5000元。

2.龙头企业带动型。这类组织以龙头企业为依托, 以市场为导向, 以协会为纽带, 组织引导农民发展原料基地生产, 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专业性生产经营体系。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集团绥滨农场分公司, 通过绥滨县福兴乡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带动了奶牛户发展, 现在该合作社已由建立初期的25户发展到75户, 奶牛存栏由75头发展到310头, 销售优质牛奶520吨, 实现销售收入145.6万元, 获取经济效益98万元, 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绥滨县永泰养鸭专业合作社是以绥滨县奥里米养殖加工厂这一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为依托, 在村干部带领下, 村民自发组建的畜牧业类农民专业协会。目前, 该协会已发展到37户, 标准鸭舍3栋, 蛋鸭存栏量5150只, 年产绿色高质鸭蛋50万枚以上, 入社会员直接经济收益比原来单一收入结构增收30万元以上。

3.村干部带领型。这类组织是由村级领导把分散的种植户汇集在一起, 统一经营, 统一管理, 统一销售, 统一收益分配方式, 最大程度地抗拒市场风险, 降低生产成本。绥滨县兴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村主任何守祥带领下, 把分散的63户村民集中在合作社下, 统一经营管理水稻生产, 给社员代购生产资料90吨, 价值25.2万元, 实现销售水稻2000吨, 实现产值340万元, 仅此一项人均收入为1500元, 比分散经营人均增收500元左右。

二、存在问题

(一) 思想认识不到位。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近几年开始的, 有很多基层干部和农户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专业合作组织不过是为生产经营而组织在一起的简单联合形式, 加上非常成功的典型事例较少, 干部和群众由于缺少直观的认识, 对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热情不高, 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 对此项工作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作用还认识不足, 研究不够, 指导不到位, 没有具体的工作要求, 没有示范引导, 致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仍然处在一种盲目和自发状态。

(二) 扶持力度不够。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自发组建的群众性组织, 在市场竞争中迫切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信贷、技术、税收、人才、注册登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扶持其发展。现在鹤岗市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还没有形成完整规划, 对各阶段的发展缺乏宏观指导。工商、税务、财政、金融等部门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够, 没有出台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

(三) 培训力度不够, 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部分专业协会中的领头人素质不高, 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懂技术, 会管理, 开拓型人才不多, 加之有些地方培训跟不上, 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无法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经营管理, 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 提高认识, 加强宣传引导, 营造发展氛围。

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民合作组织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真正把这项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日程, 摆上位置。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 宣传先进典型, 加强对农民和农村干部的宣传教育及合作意识的培养, 普及合作社的基本知识, 深化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认识。

(二) 树立典型, 带动农户。

充分认识典型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扶持和树立几个有影响力的典型, 一方面用“龙头”、合作组织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 扩大规模, 扩大影响, 另一方面, 用事实向广大农民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和影响, 带动农民组织和参与农民合作组织。

(三)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规范管理。

一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帮助建立规范的组织章程, 依法办理登记注册;二是帮助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三是指导其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四是帮助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制度。

(五) 强化组织建设。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查报告 篇3

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类型及特点

近年来,巴盟农村相继涌现出一批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据统计,目前全盟各类农村经济组织中,有专业协会138个,入会会员18033人,经纪人及营销大户8615人,带动农户37870户。年组织销售农畜产品23.5亿斤,销售额18.6亿元(杭后旗专业协会10个,入会会员2247人,经纪人及营销大户3400人,带动农户4606户;临河市专业协会51个,入会会员3050人,经纪人及营销大户1021人,带动农户6710户)。其中:从事种植业的专业协会124个,占总数89.9%;养殖业专业协会10个,占7.2%;流通业协会4个,占2.9%。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服务功能及合作形式划分,大体有五种类型:

一是产品流通型。这类组织主要是以个体营销大户为单位从事农畜副产品营销。如二道桥流通协会于1989年由本镇闫振江、姜有生等个体营销大户牵头组建,经过10多年发展,到目前协会已由当初的十几户发展到218户,从业人员1876人。农产品辐射到巴盟全境及伊盟杭锦旗等8个旗县市的58个乡镇,并与区外的27个省、市、自治区的90多家客商建立了常年业务关系。年营销农产品籽实5275万公斤,瓜果、蔬菜1000万公斤,大小牲畜3万头(只),营销额1.4亿元。从1995年以来,农产品销售产值、利润、税金等主要指标连年翻番,农民每年从流通中人均增收80至150元,流通业已成为全镇的一大支柱产业。

二是企业带动型。这类组织主要以企业为龙头,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格局。即在原有公司加农户的基础上,通过创办协会,作为与农户联结的桥梁。如杭后旗脱水蔬菜协会就是以本旗鸣兴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由协会、种植户及加工企业共同参与组建的专业协会。公司侧重营销,企业负责加工,协会组织落实和联络,农户负责生产种植。2002年企业与农户以订单方式落实基地面积1.4万亩,并制定了最低保护价和二次返利等优惠政策,预计农户的亩收入均在1500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三是农民协会型。这类组织主要是由当地长期从事种养、运销、生产、经纪的能人或大户,与农户联结比较紧密,为了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扩大经营规模,通过牵头或联合组成的专业协会,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体。如临河市图克镇隆强村蜜瓜产销协会,就是由该村4名党员经纪人,为解决村民蜜瓜卖难的问题,三结合(党员干部、经纪人、农户三结合构成致富链)构成蜜瓜产业链而组建的。协会在内部为会员和农户提供蜜瓜种子、农药、化肥、地膜,并负责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要求、统一收购标准等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2002年该村的河套蜜瓜已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质量认定,蜜瓜种植面积由去年的2200亩增加到3107亩。其中与广东省白云区浪峰瓜菜批发公司签订产销合同1600亩,又落实了200亩绿色蜜瓜示范基地,靠绿色品牌打开更大的市场。

四是技术服务型。这类组织主要是对外依靠科研、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企业,对内发展基地,并通过一整套的技术服务,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如临河市新华镇制种协会,通过与国内12家制种企业合作,对小麦、玉米、蓖麻、土豆及各类蔬菜等12个品种进行种子繁育,为农户提供各环节的技术服务。目前全镇制种基地已发展到3万亩,年产种子1275万公斤,年创产值3188万元。

五是技术经济部门创办型。这类组织主要是以县、乡技术经济部门为依托,立足于转变政府职能而创办的合作经济组织。如杭后旗农业局多种经营站创办的养蜂协会,发挥自身具有的技术、资金、管理、服务等优势,在为养蜂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中,做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购进蜂药、蜂具;统一技术指导,现场操作;统一现场管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组织销售。协会成立两年间,共为养蜂户提供周转金50多万元。截止目前,全旗养蜂户已由成立时的81家发展到163家,蜂群0.8万群增加到3.1万群。2001年在严重歉收的情况下,蜂蜜收购价仍比上年的4元/公斤高出1元/公斤。2002年预计产值可上千万元,大部分养蜂户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以上五种类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目前的发展现状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发展速度加快,带动农户能力增强。据统计,2002年全盟新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1个,占合作组织总数的51.5%,比2001年增长了106%;新参加会员人数11473人,比2001年增长了175%;新带动农户24750户,比2001年增长了189%,占全盟农户总数的16.2%。

第二,坚持农民自愿,为会员服务和民主管理的原则。首先,在组织发展上体现了农民自愿的原则,农民可根据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自主决定是否加入,入退自由;其次,在内部管理上普遍实行了一人一票制,民主选举出董事会和监事会负责人;再次,在经营方针上,坚持组织与会员共同发展的宗旨,帮助会员和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第三,合作组织区域特色突出,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如杭后头道桥的苹果梨是全镇的一大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也是全盟唯一的万亩苹果梨之乡。在组建苹果梨协会的7年中,共带动657户果农种植苹果梨。同时协会为合理优化果品结构,加快实施了状树优果工程和千亩绿色苹果梨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为全镇果农增收和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合作的规模逐步向体系化建设拓展。随着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逐步形成,巴盟地区部分合作经济组织打破了地域界限,以产品为依托,实行了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合作。如杭后二道桥流通协会根据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对协会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了优化配置,将原来行政区域划分协会改为按流通营销产品种类划分,将原来的1个总会、9个分会改为1个总会、4个分会,即瓜籽类、粮食类、瓜果蔬菜类、畜禽交易类协会。每个分会又下设信息、科技、营销3个服务部,从而形成了上下配套的专业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

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巴盟虽然刚刚兴起,但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所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有利于疏通农畜产品的产销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从根本上解决了政府难以办到的一家一户生产买难卖难的问题,不仅有效保护了农民的经济利益,也增强了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杭后旗头道桥镇地处黄河北岸,早在十几年前,奶牛业的规模养殖就已形成雏形,到1996年总头数达1300多头。但由于畜产品流通环节不畅,产销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养殖户单兵作战,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差,经济利益受损时有发生。如厂家收鲜奶,奶款长期拖欠,压等压价,克扣斤两。为解决这些问题,在镇政府的帮助下,由奶牛养殖大户牵头组建了头道桥镇奶牛协会。奶牛协会成立几年间,共组织有关人员前去厂家谈判,协调处理这类问题共8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20余万元。2001年奶牛协会以蒙牛乳业为依托,在服务区内建起了四座鲜奶站,使奶户和奶站获得双赢。一是奶价实增0.18元/斤,进站奶牛1500头,年增收165万元;二是每个奶站收奶2.5吨/天,站均纯收入200多元;三是农户售奶就地结算,10天一清,不克扣一斤一两,奶款直接由蒙牛公司划入售奶户的账户上,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专业化生产基地形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村市场流通的中介组织,本身就是市场经济信息载体,用他们掌握的信息来指导农民安排生产,自觉地按照市场的要求调整生产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又与政府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如杭后旗头道桥镇在当地合作经济组织和养殖大户的带动下,使全镇奶牛业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2002年该镇与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联系,在联丰村四社建设了500亩的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年内共安排种植牧草6100亩,其中单种2300亩,果树地套草3000亩,退耕还林还草800亩;加上上年返青2300亩,种草面积达到8400亩,为发展地区主导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有利于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目标。通过对两旗市的调查证明,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如杭后旗红旗乡星火花葵的种植起步较早,并涌现出齐绥生、杜建军等以花葵营销为主的经济能人。1997年6月,在镇政府的支持下,由这些能人牵头,成立了红旗乡星火花葵产业化协会,组织农民规模种植星火花葵,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规程,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创出了品牌,打开了销路,成为自治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红旗乡的支柱产业。目前,全乡星火花葵总播面积由1997年的0.8万亩增加到3万亩,总产量由200万斤增加到1100万斤;产值由4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在全乡农业生产总值的份额由8%增加到40%。依靠品牌和品质,星火花葵每市斤高出其他花葵0.5元到1元,每年可为红旗乡每一个农业人口增加200元以上的收入。同时协会下设的加工流通分会,通过多种途径为星火花葵赢得了广阔的市场,销售范围已扩展到全国28个省市,并出口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国内知名的“傻子”、“恰恰”集团都将其列入首选原料。2001年由巴盟恒德商贸有限公司与香港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创建的内蒙古恒德果仁有限责任公司,可年收购籽实农产品1.88万吨,深加工1.6万吨,成为星火花葵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截止目前,星火花葵产业化协会共发展会员1700多人,其中技术信息协会有500多名技术会员;种植业协会吸纳了全乡30%的农户为会员,加工流通协会有400名农民经纪人会员。星火花葵的种植面积已占全乡经济作物面积80%以上,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四)有利于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联企业和市场,下联农村千家万户。一方面具有引进、传播、推广新技术成果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致富经验和技术服务直接向农民传播,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如杭后旗头道桥镇苹果梨协会,在苹果梨的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上,做到了“三个强化”和“四个统一”:即强化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会员采取集中培训、实地操作、外出参观学习、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与果农加强了信息交流与合作;强化品种结构调整,引入世纪梨、七月酥、水晶梨等近10个新品种;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如苹果梨套袋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果品贮藏技术。“四个统一”:统一配方施肥、统一喷施农药、统一修剪整形、统一组织销售,不仅提高和改善了果品的品质,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临河市新华镇蜜瓜协会根据市场要求,引进新品种、开发新技术,按照梯次种植、均衡上市的种植模式、合理调整种植时间和种植面积,组织农户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基本实现了蜜瓜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到目前,全镇蜜瓜种植面积5100亩,其中温室33亩,中棚84亩,小拱棚2538亩,平作2445亩,年创产值765万元。

(五)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中,巴盟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引导有能力的大户和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经济组织,靠典型带动,杜绝了强迫命令和包办代替。每一个成功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都包含着广大基层干部的不懈支持。这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领导方式,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体现,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收到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议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巴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辐射面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还存在着一些限制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不利因素。一方面从内部运行机制看,多数合作经济组织结构比较松散,利益关联程度不高;管理制度薄弱,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尤其是领导层人员素质低,综合实力不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目前人们对市场经济条件,发展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专业合作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滞后;与合作组织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够明晰,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尚处于自发状态,组织服务与协调管理不力。上述这些因素,若任其发展下去,就会直接影响到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影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及对策,予以妥善解决。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大势所趋,各级政府都应站在能否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应对入世挑战的高度,认识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壮大经纪人队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履行好职责,认真制定发展规划、拟定扶持政策、开展试点示范、搞好人员培训、协调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制定扶持政策。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政府及各级职能部门的支持是首要条件。因此,必须把扶持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政府扶持农业的重点,切实加大力度。第一,要在组织注册、税务登记等方面简化手续,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必要的方便;第二,对符合政策导向要求,具有较好经营业绩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以奖代补,以鼓励其健康发展;第三,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织生产、销售自己的产品及其加工品,应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可减免农业特产税,以鼓励其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制定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放宽农产品出口政策限制;第四,从农业贷款或财政支农资金中专门切出一块作为专项资金和必要的周转金,提供财政和信贷扶持;第五,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农产品注册和质量认证,鼓励其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化生产。

此外,要高度重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工作,主管部门应做出宣传计划,加强舆论引导。新闻单位要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力度,经常推介典型,搞好合作知识的普及,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宏观引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工作中,必须加强政府的组织引导。(1)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农民为主体,农民自愿参加,入退自由。政府不干预限制,始终尊重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自主权。无论那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政府都要给予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2)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各级政府不直接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主要是在宏观上指导、帮助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与发展。同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害,通过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章立制,明确合作组织与农民的权利义务关系,明晰产权,做到成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指导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建立管理机制,特别是民主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积累、利益分配等机制,确保成员的利益和组织发展;(3)试点先行,示范带动。通过开展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并在群众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推开。同时,要注意总结面上工作经验,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搞好示范带动;(4)坚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可以由农民经纪人和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兴办,也可以由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和企业牵头兴办,不拘一格,不强求一律。

(四)加快立法进程,提供法律规范。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然成为市场主体。因此,要加大立法工作的力度,抓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地位、权利、义务等,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依法登记、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在此基础上,还要分不同类型制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章程,使合作经济组织逐步走上自助、自主、自强的持续、规范发展之路。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查报告 篇4

安陆市木梓乡

陶文娟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地兴起,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各种专业合作组织逐渐成为经济建设的储备力量。为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各级政府也加强了对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视,并屡次组织调研小组下乡进行调研。

在木梓乡工作的两年中,我有以下发现:

一、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涌现,村干部带头作用明显。木梓乡23个行政村和1个茶场,有大约17个基本成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养殖业占90%以上,还有不足10%专业合作组织也是加工业居多,还有2支建筑工程队伍。大多数村村干部参与了专业合作组织的组建工作,在乡里带头作用明显。

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渐成型,科学致富意识深入民心。目前,木梓乡的各个专业合作组织还不完善,但是随着电脑网络、有线电视等科技产品进村入户,农民渐渐相信科学,并注重将科学与生活生产结合起来。近年来,这种结合产生的效果有目共睹。从木梓乡天然村的优质稻工程,到木梓乡曽毛村双孢菇基地,木梓乡专业合作组织逐渐成型,并且在取得了效益的同时获得了群众的肯定。

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范围扩大,农民集体意识不断增强。跨村的专业合作组织开始出现,农民的带头致富意识已经由带领村民致富上升到带领乡民致富的高度。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建筑业和加工业等行业中。木梓乡地广人稀,为了确保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这种跨村专业合作组合的成立将有利于推进经济发展。估计在今后还会出现更多的跨村专业合作组织。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经济发展优势

1、有利于形成品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企业的雏形。在自然资源比较少的地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利于团结同行业者,将产品集中形成自己的产业品牌。例如:在木梓乡,有不下20户养鸭大户,并且有日益增多趋势。这样一批养鸭大户的出现,就是因为有些大型企业看中木梓乡有适合养鸭的环境,会定期来收购鸭肉,让群众受益。如果将零零散散的养鸭大户、小户团结起来,形成规模,必定可以扩大市场。如果发展效果好,一方面能打出木梓肉鸭养殖品牌,形成品牌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也便于和大型企业长久合作。

2、有利于人力资源合理利用。木梓乡地广人稀,而且大部分人以种植水稻、小麦为生,也造成了农忙时人手不够,“东挪西借”,农闲时人力过剩,无聊度日。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农忙时一起下田,农闲时也有事做,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同

时,也对人力资源进行了合理利用。因为经济条件落后,乡镇人口流失严重,特别是年轻人,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民富乡空”现象。这也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困难,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可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发展家乡经济。

3、有利于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将各行各业集中起来,共同发展,有利于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可以根据土质将成片的土地进行合理规划,既利于合理利用农田,又利于农作物增产增收。

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出现的状况

1、难以形成体系。现在出现的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比较分散,难以形成体系。在生活生产中,有些组织并不愿意共享信息资源,有些组织的牵头人没有共同致富意识,强强联合比较困难,又因为产品有限不容易形成大型市场。

2、市场抗压差。因为市场并没有完全打开,合作组织遇到市场中的供过于求的状况只能做亏本生意。合作组织成员资金有限,遇到景气差的时候很容易击垮合作组织。

3、凝聚力不强。已出现的专业合作组织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凝聚力不强,导致合作组织不够稳定,难以长久。组织成员一旦亏本就会散伙,因此很多时候不容易获得政府扶持。所以,现在的农村虽然经常出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每年也会出现一些组织散伙的现象。

四、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一些思考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会面临许多的困难,要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得到推广,还需要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对如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我做了一下思考:

1、地方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发展计划。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项具有持续性、永久性的工程,地方政府要头脑清晰、目光长远,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引导。首先,要分解目标,不可能一口吃成大胖子,所以我们还是要从小做大,首先分散性团结一些思想先进、想发展致富的群众带头成立一些合作组织;然后通过强强结合方式形成规模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结合地理优势和实际情况,发展的项目要与本地群众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比如说木梓乡,因为土地很多,发展种植大为可行,可以采取自愿原则,联系一批农民集中种植蔬菜瓜果等形成规模,让菜商可以统购统销,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模式,可大大确保农民增收。

2、政府部门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任何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正确引导。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政府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一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为群众提供便利,即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发展农村经济;二是大力发展交通,支持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让农资进得来、产品出得去;三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组织群众参加技术培训,让科技真正走进农户。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资金来源。在经济条件落后地区,要确保资金来源还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外地大型企业引进来,为专业合作组织提供经济后盾。同时,招商引资引进来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先进技术、市场信息和市场资源,有了资金好办事,有了市场资源才能承受住市场规律的冲击。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查报告 篇5

**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尝试,近一年多来得到较快的发展,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及基本情况

**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同全国一样由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三种形式组成,发展分为能人领办型、企业带动型、政府创办型三种模式。至今全县有13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拥有会员300余人,社员467人,其中专业技术协会5个,专业合作社7个,综合服务社1个,主要发展产业有五倍、黄牛、茶叶、乌鸡产业,主要经营茶叶产品加工、农副产品流通、农资供应、商品黄牛、商品乌鸡、鸡苗供应等。这些合法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了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形势急剧变化,我县部分农民、能人、加工企业渴求致富的新门路,寻求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品种以及相关的技术、信息服务,寻求先进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抵御市场风险的新模式。因此,我县出现了自发、自主、自愿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良好态势。早在10年前牛寨新华成立过五倍子专业协会,也是全县2003年前唯一的一个专业合作组织,因市场等各种因素,现已名存实亡。在2004年盐津宏发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带动组建了“**乌鸡专业协会”,重新拉开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序幕,紧接着县供销社创办了“农副产品流通协会”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今年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对自发、自愿要求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地区进行指导和帮助,建立了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分别是:兴隆乡蒿芝村创办的“养牛专业协会”;兴隆乡远江黄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型“大田村养牛专业协会”;普洱供销社茶厂带动型“串丝乡龙溪茶叶专业社”;盐津乌鸡协会和宏发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型6个乌鸡专业合作社,即:牛寨胡家湾、牛寨包谷厂、兴隆灯草田、盐井田坝、庙坝大坝专业合作社;滩头乡能人领办型“新田村农资综合服务社”。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特色产业的良性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县13个合作经济组织也有部分初见成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今年,盐津县乌骨鸡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在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帮助下,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形成生产+销售一体化的服务格局发展乌骨鸡产业。在9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成立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村乌骨鸡专业合作社分社6个,申请入社会员600人,通过讨论,批准入社会员280多人;培养小鸡孵化户6户,每户年可孵化小鸡3至6万只;建立盐津生态乌骨鸡县外销售点4个,分别是重庆、昆明、宜宾、昭通。通过盐津乌骨鸡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引导,盐津乌骨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全县年养鸡38.46万只,今年1—9月,全县养鸡65万多只,比去年全年养鸡增加20多万只。乌骨鸡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以来,成立农村养牛专业技术协会2个,起到了发展农村产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丰富的草资源和大量被浪费的植株桔梗,促进了黄牛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3月蒿芝村“养牛协会”成立以来,发展会员194名,产生了《协会章程》。成为盐津县第一个真正由农户自发组织的养牛协会,该协会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成一个冻精改良站,现已配种79头,有的已经产仔,且效果明显。通过该协会的引导,已有19个会员从大田中心牛场引进西门塔尔牛55头,一部分会员与大田中心牛场实行利益分成饲养良种牛,该种牛长势喜人且肉质优良,已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目前,蒿芝村黄牛存栏达1450头,产值近300万元,年增长24%,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串丝农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使近1000亩失去管理的高标准良种茶园得到科学的管理,新田村农资综合服务社,解决了该村农资难的问题,社员和农民十分满意;其他协会目前正在发展中。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生产的产品不愁销路,利益有了保障。

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方式

今年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在促进产业化,推动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增加农民收入上初见成效。在我县农业生产水平不高,产业不强不大、农民市场组织程度低,导致农业增效不高,农民增收难的情况下,探索到一条创新农业的有效途径。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协会+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把产、加、销联为一体,整合企业与农户,集中力量面对大市场,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就有希望。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章程,用制度引进先进的使用技术,达到农业产业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发展,走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利益双赢、共受益。

(一)规范管理。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需要具备一的基础条件,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1、有明确的发起人和一定数量的成员。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同时鼓励机关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带头创办和参与农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活动。均可以发起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凡从事同一专业生产经营者不受行政区域限制,都可志愿加入

研究、明确职责、形成科协、农业、供销、民政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做到引导不领导,帮办不包办,扶持不干预,推动不强迫。本着先发展、后规范、再提升的原则,使我县各类农技协会数量上、规模上、质量上有所发展和提高。

2、优化政策环境,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农村合作经济发展营造更宽松的环境。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尽快研究制定出一个鼓励扶持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意见。凡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的,可否享受国家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技推广、乡(镇)企业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对兴办农村合作经济、在其登记、审批、市场进入、土地征用、产品物资流通、信贷等方面尽可能降低了门槛,放宽条件限制。在税收上,对围绕会员的生产和销售从事的服务活动,享受民营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二是加大资金技术力度。适当安排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等部门在农业科技推广费、科技实验、示范和推广“三项”费、科普专项费上应给予一定支持,让其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服务的社会功能。并鼓励社会工商企业参与农民合作兴办农村合作经济,形成多元化支持合作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三是确立农村合作经济的合法地位,依法保护农村合作经济及会员的合法权益。

3、强化管理职能,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的管理和引导。一是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愿入会、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原则,帮助农村合作经济建立健全以章程为中心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会费收取及使用制度、理事会议制度、内部领导制度等,明确会员的权利和义务,领导职能和责任;二是要完善协会的利益分配机制,处理好农村合作经济与会员、与公司、与公司个人所办实体等各方面的利益分配关系,充分调动会员的积极性。

4、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协会会长及会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办会能力及会员素质。农村合作经济要发展,潜力在科技,优势也在科技,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是农村专业协会的立足之本。针对目前我县农技协会中技术人才数量少,整体素质不高,管理不够规范的实际,加强对会长、协会带头人、经纪人和广大会员的教育培训。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查报告 篇6

关于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情况汇报

中共珙县县委办公室: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建的一种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民办合作经济组织。是联合农户、企业和市场的纽带,对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农业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2004年以来,我们在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审查登记工作,指导和监督其业务活动,维护其合法权益和保障其法律地位方面作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团发展情况。

在2004年以前,珙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都是空白,按照宜宾市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宜委办[2004]38号和宜宾市民政局宜市民发[2003]119号;[2004]12号文件,以及珙县县委办公室、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有关文件规定,我局进行了广泛宣传,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全县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实现了零的突破,迅速发展到6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降低登记有关条件,为农村经济合作协会成立提供便利。

按照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的必备条件,一是其社团登记时会员不得少于50人,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降到10人;二是其社团活动资金需30000元,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登记活动资金降为:县级3000元,乡镇级2000元,村级1000元。

三、简化登记程序。

其他社会团体的成立分为两步:即筹备阶段和成立阶段。协会筹备组要报两次有关材料,我局按照法律规定程序也要发两次文,即:同意筹备和同意成立登记两次批复。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简化了筹备程序,材料齐备后直接进行登记,从而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受到基层的好评。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查报告 篇7

1.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中国特有的概念。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独立农户为了提高群体竞争力自愿组成的以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和行业自律等手段。来实现组织目标, 产权归其成员控制的经济共同体。

2.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义。

(1) 有利于构建社会和谐, 维护农村稳定。 (2) 架起了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 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3) 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促进优势产业发展。

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其他合作组织之间的优劣势

现阶段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在原来“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基础上, 经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一系列改革, 以土地为中心, 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 以原来生产队自然村为单位设置的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中国农村一种最普遍的合作经济组织, 在保障农民家庭经营发展和促进农业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一定的行政特性:农民没有选择进入和退出的自由, 因为土地是集体所有;管理缺乏民主, 乡镇人民政府对集体经济组织存在较多的干预。

2.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由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 (专业户) 自愿组织起来, 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以提高竞争能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专业性合作组织。从现阶段来看,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合作形式多样化。第二, 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第三, 兴办主体多元化。

3. 股份合作制企业。

农村股份合作制是在农村原有合作制基础上, 实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 把合作制与股份制结合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组织制度。比较规范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 企业职工既是出资者又是劳动者, 共同出资、共同劳动、共担风险; (2) 企业实行民主管理, 最高权力机构是职工股东会, 采取一人一票为主的投票决策制, 保证职工股东享有平等的表决权; (3) 企业内部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由全体职工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共享税后利润。寿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以蔬菜为主, 蔬菜价格的多变致使大多数农户并不能常年种植一种蔬菜, 需要时刻针对市场的变化改变自己种植蔬菜的种类。

三、寿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发展现状。

基本情况:近些年来, 通过采取“政府引导、典型引路、政策扶持、规范运作”等有效措施, 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获得较快发展, 形成了跨行业、跨区域、多层次分布的局面。据统计, 全市共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 012个, 参加或入社 (会) 的农户达11.77万户, 吸引和带动农户达42.35万户。其固定资产总额为133 199万元, 吸纳社会股金11 020万元, 年销售金额794 038万元, 年创外汇14 146万美元, 年上缴税金9 052.7万元!利润33 998.4万元。从其分布情况看, 村及村以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 573个, 跨村的329个, 跨乡镇的73个, 跨县市区的37个。

2. 存在的问题。

(1) 思想认识不到位。寿光一些地方县、乡、镇领导对合作经济理论缺乏深刻、透彻的研究, 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致富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 存在重生产、轻流通观念, 缺乏把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结构调整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来统筹考虑。文家民隆合作社是以镇为单位的比较大蔬菜合作社, 由于政府官员的过多干涉致使合作社领导成员多为政府官员, 严重干扰了蔬菜合作社的公平性。 (2) 政策扶持不配套。在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资金投入上, 尽管这几年寿光市对三农的财政投入有所增加, 但直接用于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即没有专项的扶持资金:在农村金融服务上, 农民与市民、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城市企业存在明显的不平等待遇:在农业的保险上, 尽管农业是一个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产业, 但由于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赔付率特征, 使得农业保险业务一直开展不起来。 (3) 规模小, 经济实力不强。寿光大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 抗冲击能力差;合作领域较窄, 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服务内容单一, 有的只侧重于技术服务。比如田柳西珠合作社, 圣城永光合作社都是以村的村民为成员, 并且蔬菜品种单一。

四、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建议

1. 要提高认识, 促进发展。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 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其次, 要进一步提高对农业中介服务的认识, 农业中介服务是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联结的一个桥梁和纽带, 是实现农产品的商品价值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 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充分认识农业中介服务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增强广大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总结推广典型, 加强政策扶持, 切实搞好服务。

2. 采取有力措施, 兴办更多更好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1) 政府推动与农民自愿相结合, 调动两个积极性。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兴办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兴办时必须坚持自愿的原则。 (2) 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一是要加大指导力度。各地都应根据本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特点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 排出扶持的重点, 加大指导、协调、服务工作的力度, 注意总结和推广已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功经验, 要树立自己的典型, 加大帮扶力度, 加强分类分层次的指导, 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要突出发展重点。根据近年来在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 流通领域的联合与合作组织十分活跃, 生命力较强, 发展潜力也较大, 应作为今后的主攻方向和主要形式;各类农业示范基地也要以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来经营, 真正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对已有基本雏形和初具规模的专业合作经济形式, 要采取有力措施重点扶持。

3. 加大政府对新型合作组织的扶持与保护力度, 优化外部环境。

(1) 要制定相关法律, 创造宽松环境。合作组织成立的目的是为组织成员争取更多经济利益。其性质不同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般商业企业。也不同于服务公益事业的一般社会福利组织。在合作组织发展的初级阶段, 其组织原则、管理制度等方面必然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当前, 中国对于合作组织的性质、组织原则、管理机制等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从而造成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运营和管理上的混乱。所以, 必须通过法律这种具有极大明确性和强制性的手段来引导和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尽力、运营和管理, 保证中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2) 要出台优惠政策, 加大倾斜力度。一是在注册登记上, 降低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的门槛。放宽注册资金标准, 减免登记费、验资费和工商管理费等, 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取得合法身份, 参与市场竞争铺平道路。二是政府应在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 为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三是农村信用社应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纳入信贷范畴, 对具备信贷条件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信贷支持。四是在税收上给予优惠。

4. 进一步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确保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1) 组织管理机制的完善。一是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管理机构, 进一步明确其权利、责任;二是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 解决少数领导说了算的问题, 同时要注意决策方式的合理性。 (2)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对刚刚成立、合作关系还较松散的组织, 一方面可以采用通过组织向农户供应优良的种子、种畜和种禽, 按优惠价格供应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 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等;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契约制度, 以相对稳定的价格或保护价, 通过签订合同, 在公司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 公司能得到数量和质量较为稳定的原料, 农户也能在销售和价格的利益上得到保护, 实现互利互惠。而对于成立时间较长、合作关系比较紧密的组织, 则可以采用公司在建立稳定购销关系的基础上, 从加工、销售所获得的利润中, 按交售实物量返还一部分利润给农户。

5.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搞好培训。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篇8

从20 世纪 80 年代到如今,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进步,很多中国农村区域实施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这便是市场趋向改革与农业弱质型相连接的必然成果。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使农民与市场出现了关联,通过结合与联合的模式,将众多單独的、零散的农户聚集在一起,在很大的程度商增强了其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民可通过依赖组织,来更精确、准时地了解市场信息。例如工业社会经济进步脱离不了公司,农业经济的经济尤其是中国“小户型”经济的进步,都脱离不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然而一定要清晰地知道,现今,中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进步水平还是很低,涵盖层面也比很小,在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进步中起到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的,远远没有达到农户生产经营活动的需求。

1中国农村经济合作进步的最终走向

中国农村经济选择合作进步模式是市场经济进步的必然。中国的农村经济整改让农民可以有生产经营权,这对于市场经济进步前期, 个体农户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好一面没有太明显影响。伴随市场经济的商品化与货币化的下一步进展,个体农户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好排名的事实需要农民进行合作发展式模式。

农村经济合作进步是处理经济运转中“小农民与大市场”方面的必然选向。在中国,“小农民与大市场”的冲突尤为明显。农村大多都是“小农民”,小农的文化水平偏低,经济力量也很薄弱,这就导致了其弱势的发展。因为消息渠道不好,消息不能交流或是信息交流中投资过大,还有市场的秩序很乱,市场买卖不平等等因素,农民加工的农作物不但不能在市场中有很好的交易,而且农作物在生产过程当中容易受到很糟的中间盘剥,对于这中状况实施合作化发展可以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

农村经济合作进步是达到中国农村经济进步最终的需求。农业进步科技策划(2006~2020)阐述了农村的经济进展走向:首先,保证国家粮食无危害,强化与提升农业各方面的生产水平,保证农产品合理提供,提升品质与质量。其次,加速构建现代化农业,改变农业进步模式,构建现代化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改善与整合产业构造。再次,推进速科技成果运用到生活中,提升中国科技成果转变使用率, 推进农民连续性增收。第四,走循环化农业路线,构建资源节省型与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全新型进步方式。最后,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 多方面实现农村进步目的,要把科技当作支点,实施农村经济合作进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达到科技和农业进步目标连接的基本经济组织,是科技创新在农村经济实施中能快速发展的最好载体。

2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方案

提高政府赞助力量,有优惠方案。首先,提高财政本钱赞助。所有的区域应设有一些资金支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构建,实施技术、消息与项目服务,对有基础、进步不错的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然后,提高金融组织对农村经济合作机构的服务与赞助。把农村金融的准入方针放宽,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推进商业性、合作性、政策性金融的融合,构建资金充足、服务全面、运转安全的农村金融体制,让众多信贷资金投给农村。全面发展小额信贷,规范与引领民间借贷健康进展,快速处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抵押担保贷款的难题,鼓舞公司给进展前景不错的合作机构给予贷款担保。银监局与农业社共同印发的《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清晰地阐述了应提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赞助,将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归为农村信用考评范畴,强化信贷赞助力量,改善金融服务方法,改创金融产品,鼓舞有基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倡信用合作。

其次,实施税收优惠方案。落实可用的税收优惠方案包含对合作社推销的自己加工的产品与最开始生产农产品没有增值税,对合作社为农业加工供给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获得的盈利不征所得税等。

最后,提高部门合作,沟通行业消息。各个机构应对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进步给予最好的服务,保证农村经济合作机构良好地发展,可以支持不领导、提倡不干预。农业与技能推广机构应积极地给农民专业部门提供消息、技能与项目等层面的服务,最好国家产业方针的探索与宣扬。

多方向处理资金不足的进展瓶颈。走出农村经济合作机构资金不足的瓶颈,主要可以试验两种路线。一:靠组织本身运行赚取资金。可同意投资人用农式器械、劳动等不同模式实施出资,同意农村经济合作机构创建较安全、自由认购的投资股金,为其创建较安全合资路线。二:借助外力获得资金。农村经济合作机构要依靠国家财税、金融等宏观控制方式还有别的市场投资主体的加入等外界力量,开拓筹资路线。各个政府要对与农村经济合作机构可财政扶持相符的地方,经过使用政府支农投资与社会资金、合作机构资金相结合的模式,提高政府支农资金的吸引力,在政策性借贷、贴息等层面对农村经济合作机构提供支持。同时建设农村经济合作机构发展基金且把它加进各个财政估算,主要用在支持农村经济合作机构引进新成品、新技能、新成果以及新机器的购进、演示与推进,鼓舞农产品的融合经营与合创品牌。

改善农村经济合作机构的进步条件。首先,改善法律氛围。农村经济合作机构的进步脱离不了法律的支持与保证。经济合作机构立法落后,对经济合作机构的进步有大的影响与制约性,让农村经济合作机构不能依法建立、依法经营,其运作项目也没有法律可依靠。2006 年人大通过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法》给经济合作机构的进步创建了良好的法制条件。但也有些条令不全面,比如说有关融资的问题等,需要更好地调改。

其次,改善政策条件。农村经济合作机构的进步脱离不了政策的支持与保证。政府需要给出有关的扶持方案,工商组织要放松注册登记条件,税务机构要对农村经济合作机构实施税收优惠,各个财政要在支农资金中设定相应的百分比用来支撑农村经济合作机构的进步,扶持主要放在提升它的进步水平上,从而扶持它的技能研究、设备投入、准则拟定、人员训练、信息服务基地建立及构建风险基金等层面作为重点。

最后,改善舆论环境。应熟悉农村经济合作机构的含义与影响,把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好。一:对于大多数农民实施相关经济合作的教育训练,让农民大众去除人民公社时段的心理阴霾,对农村经济合作机构可重新的了解。二:农机构的由领导到底层技能服务者都需深入学习,提升对经济合作的了解。

总的来说,中国农村经济合作机构正是快速进步的主要时期,唯有用科学发展观提高理论指引,完全地处理合作组织进步中出现的冲突,在实践中寻找出符合中国农村经济事实状况、适应各方面利益的进步模式,才可给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良好、快速进步铺平道路。

上一篇: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下一篇:关于做好公司夏季安全生产工作及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