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教案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玲玲的画》教案(精选5篇)

《玲玲的画》教案 篇1

一、背景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在上课之前,要与学生沟通,要先自我介绍,自己有什么爱好?你们有什么爱好?例如:你们喜欢画画吗?都喜欢画什么?„„)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画画﹝点击课件:出示第一副图﹞看,这副画漂不漂亮?(漂亮)知道这是谁画的吗?(想)﹝出示第二副图﹞大家看,这个小女孩正在向我们打招呼呢!请大声把她的名字叫出来(玲玲;让学生齐读两遍)。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玲玲的画》。﹝出示课题,板书课题,并齐读)

师:大家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吗?(生说自己的问题)﹝表扬生的探究能力强﹞(有生问“玲玲画得怎么样?”一生紧接说“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这时可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来自由读课文,并课文中的生字找出来。)

师:大家读书可真认真啊!现在,有一些生字宝宝出现在我们面前﹝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它们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有谁愿意第一个来认识它们?﹝此时,若有错误,师先领读两遍,生跟读

注意“叭”是个形声字)﹞有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他读得真好,我们来跟着他读一读,好不好?

师:刚才同学们是看拼音认生字,现在老师把这些生字宝宝的“小帽子”摘掉,看看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点一位学生读,再请小老师再来读,最后齐读)我们来玩开火车的游戏:火车要开了(学生读)火车顺利到站了。(同学们,火车开的真不错)(要用快速、紧张的语气来说)大家注意,现在火车提速了,看看谁的火车开得最快。(学生快速开火车)火车顺利到站了

师:看到大家交了这么多生字朋友,我真为大家感到高兴。现在请同桌之间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并且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开始吧!

(以读文为基础,以识字为重点,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为手段,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三)、学习正文。师:(点两生回答前面的问题)看来同学们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可刚才有同学说想知道“玲玲画了一副什么样的画?”有没有同学帮帮他?(《我家的一角》)玲玲喜欢这副画吗?(喜欢)你们是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生读第一自然段﹞你能读读吗?(要读出高兴,先请一生读,再请女生读。板书:满意)从“满意”这个词你能看出些什么?(玲玲很喜欢这副画)你平常有没有做过令人满意的事?(„„)(联系实际生活来理解课文相关词语意思)玲玲面对自己满意的画是什么样的神情?(端详)老师这里有一副令人满意的画,有谁愿意来端详这副画呢?(请一生上台表演,另一生在台下读书。看的时候要慢慢地看,读的时候也要慢一点读)

师:这么重要的画一定要好好收着,可就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想不到的事情,知道是什么事吗?(玲玲把画弄脏了)怎么把画弄脏了啊?(生读第四自然段

“叭的一下”要读快一些,请生读这句话)这可怎么办啊?干脆让玲玲再画一张吧?(来不及)你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请生读相关语句)

师:画画好了,本来是一件好事,可现在却变成了一件——坏事)玲玲这时候的心情有没有变化?(有,变得很伤心

板书:伤心)找一找,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出示描写玲玲伤心的句子

要读出伤心来)谁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有一点儿伤心)还有谁要来试一试?(若发生笑场,可说“你读得让老师都想哭了,让我们一起来跟着他读,好不好?”)(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正当玲玲伤心的时候,爸爸过来了,他是怎么劝玲玲的?(直接出示爸爸劝玲玲的话,先点一男生读,男生再齐读)

师:玲玲听了爸爸的话,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出示课件:懒洋洋的小花狗)(生此时会说玲玲画了一只小花狗)你觉得满意吗?为什么?(生说自己的见解,点两生即可)玲玲这时候的心情有什么变化?(高兴)从课文的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来?(满意、笑了)(请生来读第八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男、女生读,再齐读)玲玲这时候很满意了,那爸爸的心情变得怎么样?老师这儿有爸爸高兴时说的一句话(出示爸爸的话)谁来读一读?(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帮学生理解课文。在理解过程中,适时地抓住重点的词句,增强学生的感悟。)

师:假如你们是评委,你们怎么评价这副画?为什么?玲玲听了评委们的话肯定很高兴,我们来看看玲玲的画有没有获奖?(获了一等奖)(齐读最后一自 然段)原来那些评委们和我们一样有眼光啊!这时候的玲玲的心情变得更(开心)啦!

师:玲玲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除了她自己努力之外还要感谢谁?(爸爸)假如我们是玲玲,我们应该怎样感谢爸爸?(我要抱抱爸爸;你和爸爸的关系可真亲密。我要把画送给爸爸;真是一份不错的礼物。„„点两生读即可)

师:在爸爸的帮助下,玲玲画了一张获得一等奖的画。从这件事上,你们觉得玲玲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可爱、活泼)现在我们来分角色读书,有谁愿意来扮演玲玲?„„

师:玲玲是怎么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玲玲这样的事?你们是怎么办的?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要务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

师: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要善于开动脑筋)

师:小结: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做一个善于开动脑筋的好孩子,大家能做到吗?

(升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丰富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处理生活事件的能力。)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1、巧妙开头,激起学生兴致。

2、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3、联系实际,理解爸爸的话

《玲玲的画》教案 篇2

一、初读质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提问题:读完课文,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学生一般会从“端详、催、糟”等词语处提出)

二、读文释疑

(一)学习第 1、2 自然段

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次走进故事。

1.语境中理解“端详”。

(1)这就是《我家的一角》,(课件出示《我家的一角》图)请大家仔细观察。

师:像我们这样仔细地看,就是这段话中的一个词语,(出示第1自然段)自由读读,谁发现了?(端详)

(2)有感情朗读。

师:想到第二天就要参加评奖了,玲玲心里美滋滋的,把这种感觉送到文字中去。

2.语境中理解“催”。

师:时间过得真快,爸爸又在催了。

(1)(出示第2自然段)时间不早了,叫别人快去干什么,这就叫作“催”。

(2)有感情朗读。

(二)学习第 3~6 自然段

1.语境中积累“叭、哇”等拟声词。

(1)师:就在这时候,(播放声音“叭”)发生什么事了?(出示句子:“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2)比较“叭、趴”。

(3)比较“哇、娃、洼、挂、蛙”。

(4)比较“叭、哇”,拓展拟声词。

【课中操】

嘟的一下哨声响,运动会呀,开始了。先看青蛙来跳高,呱地一声跳起来,再看黄鸭来走步,嘎嘎嘎嘎左右摆,小花猫,喵地窜上墙,小山羊,咩地爬上树,一群小小运动员,各显身手本领强,本———领———强!

……

(配上音乐,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5)有感情朗读。

师:你看,用上这样的词我们就好像听到了声音一样,多形象呀。所以,读的时候要把这样的词突出出来。回到课文,试试看。

2.语境中理解“糟”。

师:玲玲,你为什么哭呀?(画弄脏了、再画来不及了、明天不能参加比赛了……) 这真是糟透了,相信你现在的心情也一定糟 透了。(出示词卡“糟”,学生认读。)在田字格中写一遍。

(三)学习 7~8 自然段,了解玲玲想的方法

三、总结提升

1.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你想说什么?

2.把“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句话抄下来。重点指导“肯、脑、筋、糟”的书写。

指导修改:学生“教”我优化设计

以上设计基于学情,从学生不懂处入手,结合语境识字,应该算扎实有效。但上完课后总感觉整节课除了字词,学生收获不是很大。细细反思,整个教学,读一两遍课文后就直接逐段学习,这不符合学生从整体到部分的认知规律,因此,造成学生的收获比较零碎。

另外,“通过研读,感悟遇到事情要开动脑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孩子”是教学重点,但这个道理学生一读就懂,若教学仅停留在道理表层含义的理解,显然有些肤浅。那么,这个点学生最需要学什么?

问问学生吧!于是,我做了一次课后访谈:

师:学了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生:我知道了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果然不出所料,公式化的套话!继续追问:

师:你觉得玲玲哪里做得好?

生:她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她很会动脑筋。

师:画小花狗怎么好呢?

生1:小花狗遮住了那块脏的地方。

生2:小花狗身上本来就有花。

可见,理解“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表层含义不难,而“怎么想到画小花狗”“怎么让坏事变成好事”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才是学生最需要知道的。这处于学生似懂非懂之间的“熟悉的陌生”正是学生未知、须知、想知的点。知道在生活中如何解决问题的策略比了解玲玲爱动脑筋更重要。因此,引导学生“经历玲玲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才是本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点。

《玲玲的画》设计修改稿

一、初读质疑

(一)素读,一次质疑

师:自由读课文,看看你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预设学生会从不懂的生字词提问,如“端详”“催”“糟”“收拾”等。)

(二)整体感知,二次质疑

1.创设绘本情境,整体感知事件经过。

师:林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把这个故事编成一本绘本。(翻开扉页,出示三幅图:图1为《我家的一角》,图2为弄脏的《我家的一角》,图3为弥补后的《我家的一角》。)谁读懂了?(出示:玲玲画了,可是不小心,画,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最后。)

2.梳理主要信息,语境识字。

师:玲玲的画弄脏了,玲玲通过动脑筋解决了问题,最后获得了一等奖。这就是课文的主要信息。(贴出词卡:弄脏、动脑筋、一等奖)这几个词语可不好读。谁会读?(重点指导多音字“脏”的读音)

3.二次质疑,深入思考。

师:玲玲的画弄脏了,但她通过动脑筋最后获得了一等奖。聪明的孩子一定又有问题要问了。

(预设:玲玲的画是怎么弄脏的呢?玲玲是怎么动脑筋的?)

二、研读解疑

(一)以图 1《我家的一角》为情境,语境识字。(同原设计,略。)

(二)以图 2“弄脏的《我家的一角》”为情境,语境中学习“叭、哇”。(同原设计,略。)

(三)以图 3“弥补后的《我家的一角》”为载体,感悟玲玲的思维方法。

1.语境中理解“糟”。(同原设计。略。)

2.头脑风暴想办法。

如果你是玲玲,你会想什么办法呢?

3.梳理办法悟思维方式。

(1)总结学生思路:一种是用东西盖住,一种是变个东西出来。你们觉得哪种办法更好?

(目的是把画变漂亮)

(2)想想看,玲玲为什么要把小黑点变成小花狗呢?(根据画的主题想办法)

(3) 画了小花狗的画和原来的相比,你觉得怎么样?(更增添了生机)

4.迁移运用,言意相融。

师:结合刚才的交流,仿照课文语句,完成这句话。(出示:我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

三、回顾整理

(一)生字整理

1. 按读音理一理:读准后鼻音。

2.按字形理一理:注意左右结构。

(二)主旨整理,语境写字

师:你觉得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课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抄下来。

(学生抄写句子。教师重点指导“糟、肯、脑、筋”等字的书写。)

教后反思

说起学情分析,我们自然会想到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与“认知规律”的分析,而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对“阅读期待的分析”。其实,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分析”是“学生现在在哪里”,而“阅读期待的分析”是“学生想要到哪里去”,基于这两者的分析才能最终确定“学生最需要学什么”。

任何一个好的文本,都存有意义空白,这些空白将有力地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发他们填补空白的欲望。我们可从横向、纵向两个视角充分开发教材的教学价值。

1.横向拓展:实现知识增值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发生作用的是知识组块的作用。学习者头脑中的知识组块数量越多,质量越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越清晰、简单,有时甚至会出现“顿悟”现象。

我们在分析学生的阅读期待时,要善于捕捉文本知识延伸出来的“空白”,引进类似的、相近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整理,使知识中那些相同性质的材料在学生的思维中取得一致性,那些相反性质的材料在学生思维中取得鲜明的对比性。

在《玲玲的画》教学中,笔者就整合多方资源进行横向拓展,如教学“叭、哇”时:1.引进课内资源比较“叭”“趴”;2.调动课外积累比较“哇、娃、洼、挂、蛙”;3.比较“叭“”哇”,利用课中操拓展常用的拟声词。这种一致性和对比性相统一的思维材料组成的集合体就是知识组块。

这样多维度、多层面的横向拓展,将原本分散而又有内在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整合,随着学生认知活动的不断深入,知识组块还可以不断地修改、扩充,在学习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2. 纵 向 挖 掘 :赋 予 文 本新意

阅读是一个读者不断填补意义空白,赋予文本以新意,文本又不断扩充读者视野,彰显文本意义的双向动态建构的过程。

《玲玲的画》教案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 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2组)。

【学习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

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2、播放多媒体课件⑴: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

3、谈话激趣:

⑴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⑴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⑶将词语的拼音去掉让学生练读。把其他字去掉,只留下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铃、详、幅、奖、催、叭、脏、筋”。

⑷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⑸打乱生字顺序让学生进行抢读(奖励读得好、记得快的小朋友)。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插图。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读课文,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推荐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5、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

谁读得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6、通过读,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7、教师再指名交流,并相机进行点拨,重点指导理解:

词语:“端详”;

句子:“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8、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1、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把你遇到过的事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2、推荐小组中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3、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出示多媒体课件⑵:

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三、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教案设计二

学习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3组)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老师就让你们看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⒉播放多媒体课件

(一),让学生欣赏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

⒊谈话激趣

⑴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⑴小组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出示多媒体课件

(二),让学生看大屏幕,再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⑶将词语的拼音去掉,又让学生练读,开火车读,最后,再把其他字去掉,只留下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铃、详、幅、奖、催、叭、脏、筋”。

⑷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⑸将这些生字打乱顺序让学生进行抢读。(奖励读得好、记得快的小朋友。)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插图(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读课文,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推荐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5、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6、通过读,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7、教师再指名交流,并相机进行点拨,重点指导理解词语:“端详”;理解句子:“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8、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⒈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把你遇到过的事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⒉推荐小组中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五、联系实际、渗透思想

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出示多媒体课件

(三):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七、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玲玲的画》教案设计三

学情分析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得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的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口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学习目标

1.会认8年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一块弄脏画面的墨渍,眨眼间能变成可爱的小狗;蜜蜂竟然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天底下还真有这样的人!丑小鸭经受那么多的磨难,为什么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没有放弃?那些因为它长得丑而欺负、讥笑它的人看到它就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第一个故事玲玲的画

二、识字

1.识字指导。

(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4)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2)写美观。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小女孩的画像,猜猜她是谁?

2、她是怎么解决掉画上的墨迹呢?

二、自读自悟

1.读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成果。

四、朗读感悟

1.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

2.小组分角色,按自己的体会读课文。

3.选伙伴表演课文。

三、积累运用

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

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四、实践活动

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玲玲的画》教案设计四

第 一 课 时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2.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3.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4.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目有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g”,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g”,心脏的“脏”。

5.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6.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理解词意,感悟课文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5.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1.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2.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自拟,要求有三个栏目:a.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b.你知道吗(收集课外积累的词语);c.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第 二 课 时

读一读,巩固所学知识

1.认读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愿意做爸爸和玲玲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

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是怎么记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

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

1.抄写并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

2.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小结

拓展活动

将课文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

b 案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幻灯机,带有“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幻灯片。

3.联系生活,根据课文内容画的一幅画。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本来花费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会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关于她的故事吧。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做上标记。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忆自己不认识的字的字音。

2.指读,进一步纠正字音。

幅fú 催cuī 叭bā 脏zānɡ 筋jīn

3.小组内互读,进一步巩固字音。

4.出示生字卡,以竞赛的方式读,落实识字任务。

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1.小组讨论,哪个字比较难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小组汇报交流记字方法。

3.小组间开展识字竞赛:小刺猬摘果子。(课件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能识记的,就放到小刺猬的背上去)

4.游戏:快乐传真。(老师将生字卡片给一学生看后,学生表演,让同学猜出生字或词语,猜对了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后举起来齐读。如果猜得不对,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评出表演不恰当的地方)

(“叭”是拟声词,可让学生模拟声音。如黑板擦掉到地上──叭)

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本课所写生字的特点:七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短下长。

2.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如“糟”字右半部上边部件的笔顺;“脑、肯”二字中“月”的字形不同;“楼”怎样安排部件,才能使字形美观)

3.学生认真对照田字格,临摹一遍。

4.自荐上台,用实物投影展示写字作业,再请同学评议。

5.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指导。

积累词语

把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如端详、评奖、弄脏、仔细、满意、懒洋洋、动脑筋、收拾)

第 二 课 时

交待学习目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这篇文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把课文读好。

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1.这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文中有几次对话?请你找一找,用笔画一画。

a.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爸爸为什么催玲玲快点睡觉?应该怎样读?

体会并有感情地读。

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学生结合第1自然段讲)

用做动作的方法理解“满意地端详”的意思。(体会高兴的心情)

b.找出第二次对话,读一读。

第二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叭的一下”和“哇地哭了起来”说明了什么?(理解后试着读)

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应该怎样读?(讲、读、评,再读体会)

出示一幅画。这就是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画的那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看着它,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为什么满意地笑了?(体会玲玲通过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情)

c.你认为爸爸说的哪些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幻灯片出示课文第9自然段。

小组讨论,谈谈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老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d.请你对玲玲、玲玲的爸爸,或自己说几句心里话好吗?(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培养孩子的认识能力)

积累词句,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下列词语,引导学生积累。

满意地端详仔细地看高兴地说

满意地笑了懒洋洋地趴

玲玲的画教案设计 篇4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悟课文,读懂课文并从文中受到启示。

3.口语交际态度大方,能根据图意编故事,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谈话交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交流中理解,在师生互动中产生奇妙、独特的感受,并把感悟与生活现实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正确看待问题,善于观察和思考,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8个生字,并正确扩词,说句子。会正确书写“玲”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地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运用自我检查、同桌合作的方式初步学习独立识字;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正确理解词语。

2.通过读悟结合走进人物内心,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 学 准 备: 玲玲的一幅画、字词卡、学生自备字典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认8个字,并恰当组词、造句,正确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读文。

难点:了结课文内容,正确理解体会玲玲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方法:引导法、谈话法、游戏法、读悟思结合法、演示法、对比感受法

手段:自画图画、自制词卡、投影运用、音乐使用与学字词、读课文、悟课文相结合。

使用教材的构想: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我计划分两课时完成。在第一课时中,我计划和学生完成两个层面上的学习:

一、从言语智慧上引导学生认识8个字,并且会正确组词,扩句这个目标,以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从人文素质上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基于一年级和二年级(上)的学习,学生在识字中已经具有初步独立学习的能力,所以我对8个字的教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我只起一个引导作用。而感情朗读及对“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我将引导学生走进人物、联系生活经验在问题引领下、在多种形式的读文中理解体会。

教学流程:

一、图画导入 吸引兴趣

教师行为:1.引导学生欣赏《我家的一角》,并进谈话。

2.导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副画,想欣赏吗?(出示《我家的一角》)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从哪儿知道的?你观察得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5课---玲玲的画,请大家跟我一起写课题,注意‘玲’的右半部分是‘令’不是‘今’。”

学生行为:1.边看画边进行和老师的对话

2.书空课题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进入教学

二、借助课题 写“玲”字

教师行为:1引导学生观察字形。

师:“‘玲’长什么样子呢?”

2.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师:“我们喊喊‘玲玲’怎么样,注意后鼻音。”

3.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师:想写写“玲”字吗?请同学们打开书119页,先认真观察,再动笔写写!(在音乐中完成书写)

学生行为:1.仔细观察,会用熟字相加法说出“玲”字

2.注意后鼻音“líng”。

3.先观察,再书写,再对照“铃”比较异同。

设计意图:结合课题学习写字,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三、自主识字 游戏巩固

教师行为:1.引导质疑

师:“玲玲的画准备参加评奖呢!可是突然被弄脏了,但是最后还是得了一等奖,这时候,你最想问—”

学生行为:1.可能会问:怎么弄脏的?

脏了怎么还会得奖呢?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疑质问的能力。

教师行为: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在读文前,指导思考:遇到生字怎么办?

师:“这个小故事我们第一次读,遇到生字怎么办?”(多鼓励学生识字方法)

(2).要求边读文边圈字、注音。

(3).组织全班同学给生字正音。

师:“你在读字音时,哪个容易读错呢?当小老师领我们读一读!”

(4).引导学生自己从生字表中找出不认识的生字,重点突破。

师:“这些生字去掉拼音还认识吗?打开课本118页的我会认的字中,已认识的打对勾,不认识的打叉,并和同桌一起想办法。有哪些方法呢?”

(5)游戏巩固“开火车”

师出示词卡:端详 一等奖 催人 弄脏 叭的一下 动脑筋

师:“小火车呀,开起来,一开,开到你这来!”

相机指导:1.“端详”的意思(引导学生找到两种解释①详尽;②仔细看)联系上下文确定解释并确定“祥”的读音。

2.用“一幅画”、“动脑筋”说句子。

3.用“奖”、“脏”扩词。

4.“叭的一下”请学生用动作演示。

学生行为:2.教学预设

(1)可能会说:“请教老师。”“看本页下的注音。”“。”……

(2)用喜欢符号圈字。

(3)当小老师:可能注意到催(cuī)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请跟我读cuī……

(4)能正确读出的字做标记,不认识的生字自己想办法,比如:加一加、减一减、编儿歌……实在不会的和同桌一起想办法。

(5)小组“开火车”,随老师学习词语。

设计意图:识字环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而游戏也符合二年级学生认知及心理特点,并在游戏中夯实词语教学,使学生真正活学活用。

四、初读课文 了解内容

教师行为: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师: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中还认识吗?请同学们大声的读一读课文,看是否能读正确流利。

2.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师:看大家读得这么热烈,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谁和老师一起读?

3.读后提问:课文主要写了谁?什么事?结果如何?

4.小结:三个问题的回答连起来就是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行为:1.力求读正确流利。

2.主动和老师合作读后,并评价。

3.“玲玲和爸爸”;“画脏了一起想办法”;“最后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4.初步了解主要内容,并自己连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读课文,并初步感知如何概括课文主要课文。

五、再读课文 体会理解

教师行为:1.引导学习第1-3段自然段。

(1).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玲玲”满意的、高兴的心情。

师:“同学们,既然玲玲的这幅画要参加评奖,那么她对这幅画一定很—”

师:“好,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看看哪些词表现了玲玲的满意,画出来。”(注意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嘴唇)

(2).相机理解“端详”。提问:这里“端详”什么意思呢?联系上下文想想?(3).指导全班齐读

师:这是一幅要评奖的画,玲玲很满意,所以玲玲仔细地看了又看,舍不得放下,此时,她可能在想—(预设生:玲玲会想还有不合适的地方吗?)

师:是呀,这幅画饱含了玲玲多少心血呀,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读(第一段)

师:“这是一幅要参加评奖的画,玲玲很满意,所以很晚啦,她还舍不得睡,她可能还在想—(预设生:这幅画会不会得奖呢?)

师:是呀,这幅画饱含着玲玲多大的期望啊,请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第一段)

学生行为:教学预设:

(1).生可能会说“高兴”、“满意”“喜欢’。

(2).了解“端详”在本文中意思为“仔细地看”。

(3).读出玲玲的满意、期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和养成边读书边体会,联系生活实际的阅读。

教师行为:2.引导学生学习4-6自然段。

(1).引导学生体会玲玲画被弄脏后的着急的心情,并指导读出来。

师:是呀,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场景呀,可是意外往往就是那么一瞬间发生,只听叭的一下,水彩笔把画能脏了(演示:把墨点粘在画上)

师:如果你是玲玲,你一定会很--(预设学生:着急,难过……)

师:而这所有的心情都融入到一个词---(生:哇的一声)

(2).指导女生齐读。

学生行为:(1).自由读文.抓住“哇的一声”。

(2).读出着急哭诉语气。

设计意图:演示让学生如临现场,感受真切;多种形式的读,减少学生单调枯燥之感。

教师行为:3.引导学生学习7-9自然段。

(1)指导学生默读第7段,找出并划一划“爸爸知道画被弄脏后是怎么做的?

师:“是呀,同学们,刚才的玲玲还意气风发,喜气洋洋,而一刹那却心急如焚,不知所措,那么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的主人公玲玲以及她的爸爸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6、7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相机出示两组句子:(1)爸爸看了看。

(2)爸爸仔细地看了看

(1)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2)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师:“你发现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去掉这些加点的字行吗?”

(2)读一读在爸爸启发下玲玲处理画的句子,并演示墨点变为小花狗。

师:“那么这两幅画,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3)读到这儿你想对大家说?

小结:是呀,玲玲的爸爸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对玲玲说___

学生行为:(1)默读第7自然段,画出爸爸的句子,玲玲的句子。并对比老师出示的两组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体会词语的准确表达及丰富内涵)

(2)可能会认为“画了小狗的画”好,有生气!

(3)自由说 接读第八自然段爸爸的话和第九段的话

教师行为:4.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学生行为:4.自由发言

六、总结本课 布置作业

教师行为:1.总结本课

师:同学们,故事学完了,说说你的收获吧!

2.布置作业:(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2)读“塞翁失马”这个成语故事。

学生行为:1.自己总结:可能说学到的词或者爸爸说的那番话。

2.课后完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我小结的能力,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坏 动脑筋 好

课后作业:

我会填

玲玲的画优秀教案 篇5

二(3)方冬辉

第二课时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会玲玲的情感的变化,体会爸爸最后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复习生字新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看图填空)

3、教师:玲玲的画弄脏了,来不及画,这是件坏事(板书:坏事);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这是件好事(板书:好事),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了呢?(板书:?)让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

二、自读课文,找出主线

1、自读课文,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的有关词语。

2、交流汇报。(满意、哭了起来、满意地笑了)(板书:满意 哭了 笑了)

3、教师:玲玲的心情从“满意”到“哭了”再到“笑了”,是什么原因使玲玲的心情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探究其中的缘由吧!

三、品读感悟,感悟道理

1、体会“满意”。

(1)出示插图,观察插图,说说插图内容。

(2)教师:你认为这张画去参加评奖能得几等奖呢?玲玲认为自己能得几等奖呢? ① 理解“端详”。(仔细地看)② 指名表演“满意地端详”。

③ 想象说话:玲玲满意什么?(内容、构图、色彩等方面)④ 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满意”。

(3)引读:爸爸又在催她了——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觉吧!① 联系生活实际,表演“催”。

② 一个“又”字,说明了什么?(已经不是一次了,说明爸爸对玲玲的疼爱;也从侧面说明,玲玲画这幅画花了很长时间。)③ 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爸爸心疼女儿地、玲玲高兴地)

2、探究“哭了”的原因。

(1)教师引读: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2)找出这句话中的表示声音的词。教师模拟演示水彩笔掉在纸上的声音;指名学生模仿孩子哭的声音。

(3)教师: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叭”和“哇”都是象声词。你还知道哪些象声词?(小狗叫——汪、敲门声——咚„„)用象声词可以使文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4)去掉象声词的句子与第4自然段比较朗读,体会象声词的妙处。(这“叭”的一声让玲玲的心血全白费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5)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玲玲的伤心难过。

(6)交流讨论:玲玲哭什么?(画脏了,另一张也来不及了。)(7)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

3、探究“笑了”的原因。

(1)自由读第7—10自然段,思考:玲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从哪儿读出来的?(2)交流汇报。(玲玲满意地笑了。)

(3)教师:玲玲为什么笑了,她满意什么?(她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她的画更漂亮,而且更有生气了。)

(4)想象画面,画上了小花狗后,整个画面变得怎么样?(变得更漂亮,更有生气了。)(5)讨论:玲玲 “想了想”,说明什么?能不能把“想了想”这个词去掉?为什么?

(说明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6)想象一下,交流:玲玲在想些什么?(楼梯上会有什么呢?颜色要和整个画面相搭配„„)如果你是玲玲,你会想到哪些办法?(画只小花猫、画双小拖鞋、挂件衣服„„)

(7)教师:正哭着的玲玲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可离不开爸爸的帮助呀!谁来说说,爸爸是怎么帮玲玲的?

① 出示: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② 教师:哭是解决不了问题,还不如想想办法。

③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呢?(希望玲玲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④ 教师:玲玲通过动脑筋想办法,终于把脏画改成了好画,你想对玲玲说什么?(玲玲你真棒„„)

4、体会爸爸最后所说的话的含义。(1)出示爸爸的话。

(2)理解爸爸的话的意思。(有两层意思。一是在生活中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成坏事,因为好坏是可以转变的;二是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不能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一想弥补的办法。)(擦去?号,板书:肯动脑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教师: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如果再碰到类似的事,应该怎么做呢?

上一篇: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归纳下一篇:小学体育教学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