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故事教案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故事教案(通用10篇)

幼儿园故事教案 篇1

主题活动教育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幼儿喜欢讲述故事,并能够专心倾听。

2.通过幼儿带来故事书,促进幼儿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

3.学习翻阅图画书,感受故事的丰富性,增进幼儿语言表达力。

4.鼓励幼儿参与集体游戏体验合作的快乐,尝试大家一起改编故事的乐趣。

5.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培养幼儿创编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6.能用适当形体动作与手表现自己对故事人物的情感和体验。

7.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网络分级指标 成人讲

讲故事高手 幼儿讲 故事磁带 听故事,找故事 图画书分享

我会看书

自制故事录 讲故事、编故事 故事啊故事 故事接龙

白雪公主

体验故事 音乐故事

可爱的公主

白雪公主

故事剧场 看戏时间

大家来看戏

环境创设与利用

主题墙面:1、与幼儿共同创设“白雪公主”的主题墙饰。2、与幼儿共同创设表演区,共同制作大森林的背景、环境及道具等材料。

资料:1、请家长帮助幼儿在家挑选一个会讲的故事书带到幼儿园来。2、开展“大家来看戏”,邀请其他班的小朋友来参加。

各游戏区相关内容:

图书区:各种收集来故事书、磁带和VCD。

美工区:利用旧破故事书简帖制作新的图书,投放皱纹纸、手工纸与幼儿共同制作表演区的背景。

表演区:提供故事人物头饰、道具;幼儿自制门票。

家园园地:1、利用家园园地向家长出示主题活动网络图及教育目标、主要内容。2、向家长展示幼儿活动的照片及作品。3、提出家园合作建议:请家长帮助幼儿在家挑选会讲的故事书带到幼儿园来。

可利用的教育资源:1、故事图书 2、VCD:白雪公主

主要活动内容

(一)、听故事,找故事

1、感受不同人讲故事的方式,增进幼儿语言表达力,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

2、培养幼儿感受故事内容的丰富性。

环境创设与利用与幼儿一起收集故事图书、磁带。

家长工作:请家长帮助幼儿在家挑选一个会讲的故事书带到幼儿园来。

幼儿活动过程、教师推动与预设、场景及材料内容:图画书分享目标:增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

过程:

1、通过教师与幼儿的谈话,了解幼儿在家中一般都喜欢看什么书,自己会讲什么故事。

2、请家长协助幼儿挑选一本会讲的书拿到幼儿园来。陆续几天,有幼儿将自己会讲的书拿到了班里。

3、教师与幼儿共同商讨图书摆放的位置,及制作讲故事的牌子。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喜欢看书吗?”“喜欢”。“谁来说说你喜欢看什么书啊?” 思思:“我喜欢看《白雪公主》的书”王润明:“我喜欢看《小猪》的那本书。” 李添悦:“我也喜欢看《白雪公主的》的书”。……“那你们都会讲吗?”有的小朋友会,有的小朋友不会。“那你们愿意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看吗?”“愿意。”教师:“我们班有许多小朋友拿来了故事书,有的小朋友在活动区和大家面前讲了自己的故事,那咱们的图书越来越多了,分不清楚谁是谁的了怎么办呢?”宋卓成:“自己的书放在自己的包里。”教师:“那要是想讲故事或者有的小朋友想借你的书看都太嘛烦了?”王润明:“写上自己的名字,就分的清了。” 教师 :“你们说王润明的办法好吗?”“好”“可是有的小朋友把书放在图书区,有的小朋友放在桌子上,这样好吗?”“不好”“那怎么办?”“都放在图书区”“可是和幼儿园的书就混了?”“放在桌子上”“怎么能看出来是放图书的地方呢?”……“老师做一个牌子,以后小朋友就把自己带的书放在牌子下面好吗?” “好。”写出本班主题活动的内容及通知,请家长帮助幼儿挑选一本自己会讲的书拿到幼儿园来。教师请家长帮助幼儿将自己的书写上名字,教师制作放书的标志。

活动小结:由于通过本次活动是由幼儿兴趣点出发,因此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能够主动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但通过幼儿讲故事的环节看出,有部分幼儿能够大胆地、独立讲述故事;有部分幼儿需要教师帮助讲述故事;还有部分幼儿不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因此,在讲述及大胆表现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培养。

幼儿活动过程、教师推动与预设、场景及材料内容:故事聚宝盆目标:感受故事内容的丰富性 培养幼儿专心倾听的能力

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啊故事》 2、展示准备好的“故事聚宝盆”。3、教师将“摸”出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4、故事讲完后,将“故事聚宝盆”放在语言区中。

教师:“这个盒子里面会跑出来很多好听的故事,你们信不信?”“信”,“不信”。“让我们来摸一摸”“刚才的故事好听吗?”“好听”。“这个盒子里还会跑出很多好听的故事,你可以到语言区去看故事、讲故事好吗?”教师准备一个“故事聚宝盆”里面装进很多的故事书。

活动小结:通过此次活动,发现幼儿对故事的兴趣更高了,不仅激发了幼儿看故事的欲望,也激发了幼儿讲述故事的欲望,教师要更加注意幼儿在活动区中看书的情景,并及时给予指导。

幼儿园故事教案 篇2

一、选好故事素材

在儿童故事中,有适合幼儿读的故事,还有适合幼儿听的故事,而在适合幼儿听的故事里面,又有适合一般欣赏的、适合幼儿语言讲述的和适合幼儿复述的故事。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地为幼儿选择好故事,在每学期初,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选好故事素材。

1.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

三岁多的幼儿,心理活动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征,语言对他们虽然也起着一定的指导和调节作用,但单凭语言来理解事物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进行小班故事教学时,应尽量选择接近幼儿生活的内容,选择幼儿所熟悉的事物形象,使其感到教师讲的像他们所做过的或见过的事情,引起听故事的兴趣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除此之外,在讲故事时,还要使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讲有关小朋友的事情,就要给小朋友起上名字。另外,还可以选些有关小动物的故事,因为小班幼儿对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等小动物特别感兴趣。故事内容情节应简短,但语言和情节可以重复,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增加故事内容也应随之更加丰富。

2. 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幼儿故事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故事,它主题单纯,内容浅显,情节生动,富有儿童情趣,是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一个好的故事,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熏陶,可以为幼儿的行为、品德提供榜样。因此,在选择故事时应注重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全面地认识幼儿故事的教育性,不是单纯地认为,为幼儿写的、讲的每一个故事都必须含有品德教育的内容,而是认识到凡是一切对幼儿成长有益的作品,都应视为思想内容好、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二、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美”化故事

1. 备课时“吃透”故事。

选择教材是讲好故事的基础,分析和熟悉教材是讲好故事的前提。在故事确定以后,反复阅读故事,做到能背诵。在扫除字词障碍的基础上,掌握故事的情节结构,分析故事的段落、层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语言特点,找出关键性的词句,即重点、难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练习试讲故事,这一点对新教师尤为重要。在讲的时候,注意自己的发音、语速、语调,有真情实感。

2. 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生动有趣、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借助生动形象的教具、结合声情并茂的讲述、丰富的肢体语言能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兴趣,从而使之聚精会神地倾听,使他们的形象思维与创造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如果教师在讲故事时过于呆板,前后语调没有变化,那幼儿听起来就索然无味,甚至不愿意听。为此,教师更要在正确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生动有趣地讲述故事。

(1)形象的语调。过高的音调会造成幼儿情绪紧张;过低的音调听起来感到吃力。要学会在故事教学中如何运用声音的高低。一般来说,表达气愤的语句,声音自然要高一些;表达愉快的心情,声音比较爽朗,也自然也高些;表达愁闷的情绪,声音则应比较低沉。

(2)恰当的语速。一般来说,欢乐、愉快的情节应当讲得快些,悲哀、苦闷引人深思的地方应讲的慢些。我在给幼儿讲故事时,开始时会稍慢一点,给幼儿轻松平静的感觉;但过慢也会使幼儿感觉疲惫,因而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如果讲得快了,会妨碍故事的理解。总之,我们只有深入地体会故事内容以及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然的语速将其表达出来。

(3)重点字词。在讲述故事时还应注意每个句子的重点字词,它标志着句子的重点,所以准确地说出来,可以使这句话的意义表达的更清楚明确,易于被幼儿所接受和理解。在分辨重点字词时,不仅要根据本句的意思,还要结合上下文语句的意思而定。只有深入地体会作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变成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恰当地掌握这些变化,进行有声有色的讲述,使幼儿受到感染,并从中接受教育。

3. 合理运用辅助教具。

幼儿的学习离不开玩教具,这与幼儿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有直接关系。对幼儿而言,有了玩教具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变得更轻松、更有趣,会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欲望,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自由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在故事教学中常用的教具有挂图、木偶、贴绒、头饰、动物玩具、幻灯片、磁性教具、桌面主体教具等,这些鲜明、生动、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具能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故事,提高幼儿听故事的积极性,加强故事的教学效果。

在故事教学中,教具的运用要适当,一般讲新故事时,教具不可用得太多。小班幼儿可以一边讲、一边出示直观教具。在每次组织故事活动中我都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来选用玩教具,在选用时既考虑玩教具在哪些环节来使用,又考虑到如何运用可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切忌因为选用玩教具的种类过多,或选用样式不当而起不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或是因为选用不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4.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倾听环境。

为了使幼儿能集中注意,在讲述故事前,尽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如环境应安静、整洁;没有多余的物品分散幼儿的注意;座位的安排使全体幼儿能清楚看到教师的表情动作。

上课后,先组织幼儿安静坐好,稳定他们的情绪,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营造一个安静、便于倾听的教学氛围。在讲故事之前,一般用有感情的语调来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和愿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以饱满的情绪、真实的情感、生动而形象的语言,使故事的内容在幼儿的头脑中呈现出一幅幅图画。为此,一方面要尽量运用故事的原文来讲,以保证文学作品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必须考虑怎样把书面语言变成更易理解的口头语言。

在讲故事时,一般不向幼儿提问,特别是那些内容丰富的,情节曲折、紧张的故事,否则会影响作品的效果。在故事讲述结束后,如还有时间,可以提一些问题,检查一下幼儿掌握故事内容的情况,加深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给小班的幼儿讲故事时,要注意照顾他们理解事物的特点。三四岁的幼儿,主要是靠具体形象,以直观形式认识事物。我们给他们讲故事时,应讲得具体,可用一些拟声动作,图片、直观教具帮助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三、复述故事,融入故事情境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幼儿除听教师讲故事外,有些好的故事,幼儿还须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复述。复述故事在幼儿早期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帮助幼儿理解书面语言,提高幼儿的讲述水平。复述是教师首先教给幼儿的一种讲述形式,是幼儿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对文学作品的再现。

小班的幼儿要到后期才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复述短小的故事。复述前首先选好适合幼儿复述的教材。给幼儿讲的故事中,不是每个故事幼儿都能复述,选择故事篇幅比较短小,情节生动并有适当的重复,结构简单、对话较多的作品。题材应为幼儿所熟悉或易于理解,能够唤起幼儿想象和情感的,如《会走路的鸟窝》《妈妈的心》《萝卜回来了》《小羊和狼》等一类作品。

在幼儿独立的复述前,要先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如围绕作品进行谈话,了解幼儿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记住主要情节和顺序,记住主要的词和句子,还可以利用提问或提问下的分段复述,帮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减少开始复述时的难度。对幼儿的复述要有总的评价,以启发幼儿复述的兴趣和提高复述的质量。

四、情景表演,发挥幼儿创造力

在幼儿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可启发幼儿用游戏表演的方式重现故事的内容。表演游戏是幼儿通过对话、动作、表情来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扮演角色,发挥想象,表现故事情节,从而发挥其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情景的创设对幼儿的故事表演水平极为重要,设置与内容相符合的情景,更有利于增强故事表演的趣味性,激发幼儿表演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故事表演中,让幼儿在表演中感受到故事中语言的美。这就会促使他们去学习、模仿,体会如何让自己的语言更美。

幼儿园故事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幼儿园;故事教学;方法

学龄前儿童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较低,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特点选择内容简单易懂、趣味性强、生动活泼的故事,对幼儿进行语言、智力和情感方面的教育。这样幼儿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接触儿童文学,发现其魅力。

一、开展故事教学的意义

1.具有德育意义

幼儿处于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正确引导,故事教学是较为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故事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并且将生活中的现象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呈现出来,教师可以利用故事中的鲜明形象感染幼儿,让幼儿从故事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2.提高语言能力

故事教学一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词汇积累,二可以让幼儿从中学习正确的表达习惯。当幼儿在听故事时,会自觉地对故事中的词语进行储存,并且在听的过程中,幼儿还能注意到怎样将词语组成一个通顺的句子,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3.扩大知识面,提高想象力

幼儿的好奇心很强,总爱问“为什么”,这是幼儿主动求知的表现,也反映了幼儿知识面有待拓宽的问题。故事教学能够丰富幼儿知识,满足幼儿好奇心理。故事是知识的一种载体,不同类的故事中蕴含着各种知识,幼儿在听故事、学故事的过程中会进行思考和评价,进而会促进幼儿想象力的提高。

4.激发学习兴趣

故事作为幼儿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幼儿对故事情节产生疑问时就表示他们对故事产生了好奇,这时教师加以引导,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故事教学的方法

1.问题设置法

在幼儿故事教学中,提问能够起到引导作用,提问贯穿在故事讲解的各个环节中。首先,在故事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让幼儿产生好奇,进而专心地听故事的详细内容。其次,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思考。当教师讲完一个故事时,可以提问学生:“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你喜欢故事中的人物吗?说说为什么。”这样幼儿对听的故事有了简单的概括,同时将自己对故事中角色的看法结合内心的体验表达了出来。再次,当教师讲完故事时,可以让幼儿试着根据提示问题对故事进行续编。如,讲了《狼来了》这个故事,教师让幼儿继续想象:“放羊的孩子以后还会说谎吗?”“后来人们会对放羊的孩子说些什么?”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故事教学有助于幼儿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提高。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变换提问方式,针对故事的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同时提问的次数要合理,以免让学生产生厌烦。另外,教师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和技巧性。面对不认真听讲的幼儿,教师不能再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注意,这样会破坏故事的连续性,影响其他幼儿的兴致。在提问时要注意时间间隔,讲述一遍故事提问两个问题就可以了。

2.分组讨论法

组织讨论法是教师对幼儿进行分组,围绕故事内容的理解或者续编故事进行的讨论。分组讨论的方法在大班中运用较多。讨论法建立在幼儿对故事主要内容有基本理解的基础上,是为了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涵,调动幼儿情绪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幼儿在理解故事的重点或者难点产生疑问时,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发挥想象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讲《爱笑的小花》这则故事时,教师在讲完后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天天想要采小花的时候外公是怎样劝小花的?”“天天为什么没有摘走小花?”“你想和小花做好朋友吗?那你应该怎样做呢?”教师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和难度的增加,引导幼儿通过讨论明白爱护花草的道理。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幼儿从故事中获得启迪,受到道德和情感的教育。

教师在运用分组讨论法时,要注意引导幼儿进行总结,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教师还应关注性格较内向的幼儿,多采用鼓励、表扬的形式,让他们敢于发言。

三、故事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选择有趣的故事

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要选择语言生动活泼、内容有趣的故事,这样幼儿才会对故事产生兴趣,并且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述,从而进行积极思考,从故事中获得启示。

2.选择的故事难度要适当

针对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应当选择适合幼儿理解的内容,否则会引起幼儿的厌烦情绪,教师的教学也是无效的或者低效的。

3.增强课堂互动

让幼儿一味地坐着听、说,他们一定坚持不了一堂课,因此教师要在故事教学中为幼儿创造参与的机会,可以通过表演故事等形式让幼儿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

总之,作为幼教工作者,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要合理有效地利用故事教学,采用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发挥故事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晓露.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及实践[J].学周刊,2014(4).

幼儿园故事教案优秀 篇4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守株待兔”的由来。

2、理解“守株待兔”的寓意,体验不劳而获是不会成功的。

准备:

1、《守株待兔》动画视频、农夫、兔子的手偶。

2、“守株待兔”寓意的相关图片若干幅。

过程:

一、通过猜测,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农人”:“这是谁啊?”(这是一个宋国时期的农人)

2、教师出示“兔子”:“这是谁啊?”(兔子)

3、“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么一起来听听看。”

二、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成语“守株待兔”的由来。

1、教师讲述故事开头至“等着兔子跑过来撞死”。

提问:(1)“他是在什么地方捡到兔子的?”(树桩旁)

(2)“兔子是怎么死的?”(自己不小心撞死的,是碰巧,是偶然遇上的)

(3)“农人捡到兔子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5)“你觉得兔子还会再来吗?为什么?可是那个农人一直相信它会再来。”(幼儿猜测)

2、“他到底有没有等到兔子呢?我们继续往下听这个故事。”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最后。

提问:(1)“他等到了吗?有没有再捡着兔子?为什么没有等到兔子?”

(2)“他没有等到兔子,反而怎么样了啊?”

教师小结:他坐在树桩旁边等呀等,庄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兔子也没有等到。

3、“那现在我请小朋友再来听一遍这个故事,等下请小朋友来告诉我如果你是这位农人,你会怎么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播放“守株待兔”动画视频,理解成语“守株待兔”的寓意。

1、看完视频后教师提问:

(1)“原来他的庄稼长得怎么样?后来又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2)“可是为什么等了却得不到兔子呢?他该怎么做才能得到很多的兔子呢?”

(3)“如果你是这个人,你轻松的得到了一只兔子,你会像他这样天天等兔子吗?为什么?那你会怎么做呢?”

2、引出成语“守株待兔”的字面意思,及寓意。

(1)“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什么?”(守株待兔)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那你现在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谁来说说看”

(3)“守”“株”“待”“兔”分别是什么意思?

幼儿园大班故事教案 篇5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当今物质条件优越的时代,孩子们感受着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宠爱,成为了“家中的宝”,多数幼儿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的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具体表现为:习惯接受别人的关心爱护,而不知道积极主动地用爱心去对待别人,甚至骄横跋扈。本次活动以身边熟悉的“爱的故事”为支点,截取生活中常见的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加深孩子对爱的理解,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快乐生活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都要拥有一颗爱心。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分享爱的故事,并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最感激的人和事。

2、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初步懂得人人都应有一颗爱心。

3、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活动重点:

分享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活动难点:

感受、理解爱的不同方式。

活动准备:

1、爱心卡片,音乐《让爱传出去》。

2、公益广告“关爱他人”;PPT课件。

3、心愿卡、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爱心卡”,导入活动。

“这是什么?”(打开爱心卡,认读“爱”字)“什么是爱?猜猜华老师为什么要送爱心卡给你们?”--爱就是喜欢。

2、感受、理解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刚才小朋友讲了很多的爱,我这里还有一些爱心照片,我们来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爱?”阿姨这个手势表示什么意思?(爱),模仿手语。

(逐一观看爱心照片),这里的爱心表示什么意思?

(1)婚礼现场的爱心气球---------爱是相亲相爱。

(2)给灾区爱心捐款、爱心车队------爱是互相帮助。

(3)点燃蜡烛许愿------------爱是一种祝福。

(4)医院里的爱心气球----------爱是关爱生命。

(5)爱心书屋--------------爱是一起分享。

(6)奥运火炬爱心传递----------爱是传递。

(7)爱心小屋无偿献血----------爱是奉献。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爱,每一颗爱心里面都藏着一个爱的故事。

3、观看公益广告“关爱他人”,分享生活中的爱心故事。

“在下面这段爱心广告中也藏了许多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提问:你在广告中看到了哪些爱心故事?(幼儿自由交流讨论)(1)小朋友踢足球,差点砸到婴儿车里的宝宝,大哥哥及时用头顶起了球。

(2)叔叔手里的书太多,快要滑下来时,大哥哥帮忙扶了一把。

(3)老爷爷骑着装满东西的山轮车,爬不上桥,大哥哥在后面推了一把。

(4)看见倒在地上的自行车,马上把车扶起来。

(5)姐姐的羽毛球挂到了树枝上,大哥哥帮忙拿下来。

(6)大姐姐把可乐罐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生活中有这么多人给了我们爱和帮助,我们应该从心里感谢他们。我们也要有一颗爱心。

4、体验爱带来的快乐。

(1)讨论:有谁帮助过你?帮助你什么事?想对他说些什么?请你大声的说出来,我想他们会听到的。

(2)除了用语言来表示感谢,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

(3)刚才大家在感谢别人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原来被别人帮助是件开心的事,感谢别人同样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4)记录爱的故事。

“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爱心卡,你们可以把最想感谢的人画下来,还可以画一画你们之间爱的故事,感谢的话不会写可以请客人老师帮忙,画完后可以送出你的爱心卡。”活动延伸:

1、送爱心卡,共同分享爱的故事,体验爱的快乐。

2、小小发布会--爱的故事。利用晨间谈话十分钟,讲讲爱的故事。

3、家园配合。请家长和孩子讲要感谢的人或事;关注身边发生、媒体报道的爱的故事;带孩子一起用行动对周围的人或事表示感谢。

幼儿园中班语言故事教案 篇6

1、通过故事,引导幼儿知道树木的好处,懂得树木是需要爱护的,从而激发幼儿爱护树

木的情感。

2、要求幼儿能大胆、响亮、用完整的语句表达。

二、活动准备:

自制活动的投影片、劳动小工具及“爱护树木”的木牌。

三、教学过程

(一) 听故事:

1、师:小朋友,幼儿园里飞来了三只鸟妈妈,它们来干什么呢?请小朋友们听完故事“幼

儿园的树”后来告诉大家。

2、讲述完整故事。

3、故事后提问:你们听到一个什么故事?故事里讲了些什么?

师:鸟妈妈们为什么不愿意在幼儿园的树上做窝呢?我们一边看投影,一边听故事。

(二) 看投影、听故事:

1、看第一段投影后提问:

(1)鸟妈妈们为什么不愿意在幼儿园的树上做窝?

(2)鸟妈妈们是怎么说的?

(3)你们愿意鸟妈妈们飞走吗?我们可以想什么方法留住它们呢?(幼儿讨论)

师:我们来看看故事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关心帮助小树的。

2、看第二段投影后提问: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关心帮助小树的呢?

小结: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喜欢小树,春天,小朋友帮小树松土;夏天,小朋友帮小树浇水;秋天小朋友帮小树捡落叶;冬天小朋友帮小树穿稻草衣。小树有小朋友的关心下长成了大树。

(1)师: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幼儿园的树长高了、长大了,我们一起把鸟妈妈们请回来,好吗?

(2)幼儿:鸟妈妈,鸟妈妈,我们幼儿园里的小树长大了你们快回来吧!

3、看第三段投影后提问:

(1) 瞧,鸟妈妈们飞回来了,我们来问问鸟妈妈,现在它们喜欢我们幼儿园的树了吗?

(鸟妈妈们依次飞回,幼儿问询)

① 幼:蓝鸟妈妈,蓝鸟妈妈,现在你喜欢我们幼儿园的树吗?

② 录音回答。

(2) 哟,红鸟妈妈也来了,我们可以对红鸟妈妈说些什么呢?

① 幼:红鸟妈妈,红鸟妈妈,现在你喜欢我们幼儿园的树吗?

② 录音回答。

(3) 黄鸟妈妈飞来了,我们快叫住它。

① 幼:黄鸟妈妈,黄鸟妈妈,现在你喜欢我们的幼儿园的树吗?

② 录音回答。

七、延伸活动:

师:鸟妈妈都喜欢我们幼儿园的大树,真好,我们小朋友喜欢大树吗?为什么?

小结:树的本领真大,可以制造新鲜的空气,创造美丽的环境,还能挡住风沙、遮阳、抗洪水,提供各种原料,果树还能结果。

师:我们幼儿园里,四周围也有许多小树,我们该怎么关心帮助它们呢?(幼儿讨论)

幼儿园故事教案 篇7

关键词:学习故事,亲职教育,家园共育

一、亲职教育

“亲职教育”指协助为人父母或将为人父母者, 了解自己的职责, 提供有关儿童、青少年发展的知识及正确的教育态度, 以使其扮演称职父母的教育过程。美国教育家陶森 (F·Dodson) 曾经指出:“生育和抚育是两回事, 生了孩子并不意味着自然具有了抚育子女的智慧和本领, 要尽到为人父母的职责, 必须彻底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许多父母只是从经验中用许多错误换来这份了解, 其实如果事先就对儿童发展下功夫, 有许多的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1)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很早已经证明, 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各方面的培养, 小到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养成, 大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过程中, 养育者所持有的教育理念、以及在观察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形成的亲子互动会影响整体家庭环境、家庭氛围的创设, 同时也影响养育者在一些具体的教育行为上采取何种教育态度, 从而对孩子施加影响。有效的亲职教育实施途径一方面应能及时、有效地向养育者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 另一方面也需要为家长教育行为的实施提供引导和后续的动力。综观各级各类幼儿园, 都非常重视家园共育这一环节, 因为大家都清楚, 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实施还是有效的教育计划的落实, 都需要得到家长工作的支持和在家庭环境中的延续。目前, 我国普遍实施大班教学, 很难全面地照顾到孩子差异性的个体需要, 通过亲职教育, 让父母参与幼儿园工作, 有助于帮助父母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的学习品质、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生理及心理的变化和需求, 进行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教育。综上所述, 有效的亲职教育活动应首先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 特别是孩子未来成长重要的学习品质方面, 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积极品质, 在此基础上与老师共育, 对孩子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 比如材料、家庭活动等方面的支持, 在此过程中, 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家长不断更新已有的教育理念, 建立最适宜的针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 孩子在家长的不断支持中感受积极向上的力量, 进行各方面活动更积极的探索, 更快乐的成长, 老师则一方面引导、支持幼儿的学习活动, 一方面将之反馈给家长, 得到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支持, 最终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

二、幼儿园亲职教育现状分析

1.亲职教育活动形式多样, 但内容泛而散, 缺乏系统性。目前, 社会上开展了许多亲职教育活动, 有针对幼儿园家长, 也有针对中小学家长甚至大学生家长, 在此基础上, 幼儿园也开展了一些相应的亲职教育活动, 比如教育知识与理念方面, 有定期的家长学校专题讲座;教育活动参与方面, 有亲子游园会、家长老师等;教育评价反馈方面, 有《成长手册》和《家园联系手册》。这些内容有一定的意义, 在帮助家长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但内容零散、不系统, 同时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统筹的安排落实, 有时会走形式主义, 很难抓住核心点, 以点带面, 从根本上帮助施教者, 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成熟的技巧和方法面对孩子教育成长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2. 亲职教育中针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内容描述少, 无法指导家长在协助孩子学习及各项能力提升上发生作用。作为幼儿园亲职教育形式的一种, 现行的幼儿园家园即时信息传递主要依托每周一次的《成长手册》发放与回收, 《成长手册》的评价主要集中于每周评价, 以《成长手册》为基础建立家园联系, 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方方面面的表现, 但《成长手册》作为量化指标, 比较笼统、片面, 评价的标准简单划一, 评价的方法主要是横向比较, 对于幼儿的个性化, 特别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最重要的学习过程和体现出来的学习品质没有质性的记录与传递, 很难做到以孩子为切入点对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进行个别性的引导, 最终不能形成家园合力, 引导幼儿成长。而现在的家长亲职教育需求中, 有一项突出的需求就是协助子女身心发展、学习与各项能力的提升, 作为有针对性指导的需求, 这方面现行的亲职教育方式难以满足。

3.亲职教育效果单一, 难以深入与持续。现行的亲职教育活动, 活动开展时热热闹闹, 活动结束时冷冷清清, 家长很难将吸收到的知识、理念及时运用, 为班级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教师也难有切入点引导家长理解教育活动的目的, 从而得到家长对教育活动开展的支持并在家庭教育中将活动进行持续, 最终达到家园共育的目标。

三、学习故事

学习故事由新西兰维卡托大学教授玛格丽特·卡于2001年提出, 由于学习故事是针对传统的“清单式”评价提出的, 因此学习故事也被称为替代性评价。一般而言, 学习故事是在日常环境中对儿童行为的一种结构性的叙述观察, 通过连续记录儿童在真实活动或情境中的行为来展示儿童的学习, 包括儿童所在的周围环境的背景信息, 也包括儿童不断累积的照片或者是一些小插图, 并采用质的和解释性的方法对儿童的学习进行整体和全面的评价, 以呈现儿童学习的完整和连续的画面, 保持学习的复杂性, 促进儿童的学习。学习故事的儿童学习评价刻画的是一个“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形象, 用文字捕捉和呈现儿童能做的、优势和感兴趣的, 并且以这个孩子能做的、优势和兴趣为起点促进儿童的发展, 它能帮助儿童在学习评价过程中, 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建构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形象, 激发儿童学习成长的力量, 同时, 学习故事评价的以及通过评价不断促进的, 不仅是儿童的学习行为、已有知识和技能, 还有儿童行为背后的兴趣、意图、目的。学习故事体现的学习是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的学习, 学习共同体包括教师、家庭、儿童、社区和环境等。

学习故事以故事体记载幼儿学习过程, 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识别以及回应, 传递出来的是具有针对性意义的教育理念, 比如孩子的兴趣点、孩子的“哇时刻”, 教师的分析与建议, 同时, 还呈现了孩子的集体生活, 比如其他孩子的影响, 集体的氛围如何影响了个别幼儿。这些记载对于没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家长而言, 可读性强、易于理解;针对性强、能为自己孩子的发展提供有效引导;专业引导性强, 能让家长深刻理解幼儿教育的理念。因此, 笔者认为, 可以以“学习故事”为契机, 拓展幼儿园亲职教育的新途径。

四、以“学习故事”为契机, 拓展幼儿园亲职教育的新途径

1.开展“学习故事”实验班项目,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尝试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幼儿园可以先尝试设立“学习故事”实验班, 在实验班中,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引导家长参与班集体的一日生活、教育教学、游戏活动, 并将实验班与平行班在家长教育理念的变化、教育支持工作的变化上进行比较, 为“学习故事”作为幼儿园亲职教育新途径的尝试奠定科学的基础。

2.开设“学习故事”家长群, 传递学习故事教育理念利用新媒体, 如微信公众号, 建立“学习故事”班级家长群, 通过分享图文并茂的学习故事资源, 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家长即时传递“学习故事”所秉呈的教育理念, 为后期班级学习故事活动的开展以及家长的支持奠定理念基础。

3.鼓励家长在家为幼儿诵读学习故事, 学习故事需要即时的反馈, 通过诵读给幼儿, 在诵读的过程中达到影响家长与孩子的目的。教师应通过多种版本, 如学习故事的纸质版、电子版, 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并加以诵读, 幼儿得到即时的反馈, 为家长了解幼儿学习方面的特点与品质提供质性的丰富的资料, 即时的、有效的反馈, 同时, 引导大部分家长建立与形成正确有效的教育理念, 并逐步通过了解幼儿在园学习情况, 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发展方面的家庭指引。

4.鼓励家长参与学习故事的撰写, 形成家园合力, 丰富学习故事素材, 学习故事认为, 教师、儿童、家庭是能够合作讲叙并不断讲述学习故事的, 而儿童发展的才能则是复杂的知识与心智倾向的混合体。在前期的积累下, 教师可鼓励家长参与学习故事的撰写, 一方面可以丰富学习故事的来源, 另一方面, 教师通过家长撰写的学习故事, 从更全面的角度了解幼儿, 为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幼儿的个性化教育活动的支持提供更有效的引导。

参考文献

[1]许璐颖.周念丽.学前儿童家长亲职教育现状与需求[J].学前教育研究, 2016, (3) .

[2]吴钢.基于家长需求的幼儿园亲职教育探索[J].教育导刊 (下半刊) , 2014, (12) .

幼儿园里那些老大的故事 篇8

我们幼儿园不少生二胎的家长都是这样说的。

一般会以为,有过老大,再有老二,爸妈应该有了一些跟孩子打交道的经验了。可是,详细了解和观察本园的那些老大和他们的爸妈,我们却发现,事实似乎并不尽如人意:

1. 多数爸妈不了解、不知道、更不懂得怎样帮助家中老大做好当哥哥姐姐的准备。第二个孩子一诞生,大人都理所当然地把注意力分配给了小宝贝,而让实际上依然幼小的老大处在失落失宠的状态。

2. 为了让失落失宠的老大不纠缠不吵闹,好让自己腾出更多精力对付小宝贝,爸妈经常无原则地顺从孩子,结果带来更大的麻烦。

3. 不少爸妈处在顾此失彼、粗心大意的状态,严重忽略他人不当言行对老大心理上的影响。周围的亲戚朋友、邻居熟人常会对老大开玩笑,“你妈妈有弟弟/妹妹了,不要你了”或者“你再不乖,妈妈就只爱弟弟/妹妹了”。爸妈通常一笑了之。

4. 生二胎的爸妈自己很多也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一样缺乏兄弟姐妹交往的经验,面对老大的纠结和苦恼,爸妈要做到换位思考似乎有难度,他们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老大,只是想当然地依照一般常理“大的要让小的”来处理问题。

这些误区都可能在老大的心中留下阴影,让他在适应自己新身份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问题。

下面是发生在我们幼儿园的那些“老大们的故事”:

安静的抗议

辰辰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喜欢跟小伙伴说话聊天,整天忙着跟小伙伴玩。他还是小女生的王子,经常能听到小女生的招呼声:“王子,快过来,我们一起玩吧!”这是个讨人喜欢的男孩。妈妈生了弟弟以后,辰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教室里听不到他欢快的说话声了,辰辰变得安静了,总是静静地一个人坐在教室的一角,静静地玩。上课,也看不到他雀跃举手的样子了,老师故意叫他回答问题,辰辰也是茫然地“啊”,一副神不守舍的样子。户外活动时,辰辰也很少参加小伙伴的追逐撒欢,不是安静地站在草地边,就是独自坐在滑梯上,直到游戏时间结束。

辰辰变了。

老师与妈妈沟通,妈妈说,辰辰在家里也有变化。

表面看,辰辰也经常逗弟弟玩,但他时不时会嘟囔:“这个玩具明明是我的,我是借给你玩的。”如果妈妈追问,他会说:“我很大方的啊,我不是把玩具给弟弟玩了啊。”如果妈妈表扬,他会小大人似地说:“我是哥哥,应该的。”

辰辰的回答都是言不由衷的。

妈妈还说了辰辰另一个异样表现。弟弟出生前,辰辰是和妈妈一起睡的,弟弟出生后,他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睡了。跟他商量这件事时,辰辰答应得很痛快:“我是哥哥,应该的。”可实际并不如此,以前入睡前,他会和妈妈聊天,现在都是闷闷地直接上床,对爷爷奶奶爱理不理的。

辰辰是妈妈一手带大的。而妈妈是个做事细致又认真的人,辰辰习惯了妈妈每天的嘘寒问暖和面面俱到的细致照料。弟弟出生后,妈妈的注意力明显转移给了弟弟。辰辰有足够的敏感,自然能感受到这些变化。

辰辰要强、早熟、自信,一直是全家的中心,爸妈关爱的重点。做惯了乖孩子,辰辰的自控能力很强,善于掩饰。表面上,他努力做个好哥哥,但内心却充满了不安和不快,于是,变成了个沉默寡言、心事重重的孩子。

分析:

当人习惯被另一个人照顾时,产生依恋是很自然的;一旦这份照顾和依恋被分享甚至被剥夺了,人的心理产生落差和不快更是自然而然的,更何况一个3~4岁的孩子?辰辰不能分辨妈妈对自己的疏远是因为客观原因,而非主观变化,他的内心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妈妈更爱弟弟”的想法。

这个想法让辰辰沮丧无比、不知所措。

这时的辰辰,内心特别脆弱,需要爸妈的关注和呵护,需要得到更多的、来自爸妈的肯定,他需要验证爸妈心目中对自己的爱并没有因为弟弟的到来而发生改变。对辰辰来说,妈妈是让他敞开心扉、诉说内心苦闷、消除疑惑的关键。

妈妈跟辰辰保持沟通、给予关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老师的建议下,妈妈及时和辰辰谈话、交流,还安排时间增加自己和辰辰单独相处的机会,特别是辰辰入睡前,只要能抽出时间,妈妈一定先陪伴辰辰。妈妈积极的行为,改善了孩子情绪状态,失落情绪很快有了缓解。虽然话语还没有以前多,但是,和朋友的交往恢复正常了,操场上也能看到辰辰快乐的身影了。

辰辰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的乖巧和顺而忽略了他的心理变化。

哭泣的回归

花花是班上公认的大姐姐。开学初始,很多孩子哭哭啼啼,花花却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还安慰别的小朋友:“等你放学,爸爸妈妈就来接你了。”她甚至每天都像大姐姐一样照看班上一个能力较弱的小男生,帮他换鞋,整书包。大家都喜欢这个笑嘻嘻的“大姐姐”。

妈妈怀孕了,花花喜出望外,很自豪地来幼儿园宣布,她要做真正的姐姐了。随着妈妈的肚子越来越大,她会不断地告诉我们,宝宝越来越大了,一定是个可爱的小女生,她还给未来的妹妹取了一个班上好朋友的英语名。

妈妈怀孕的过程,花花充满了期待。出乎大家的预料的是,妹妹出生后,期待与快乐变成了花花没完没了的哭泣。大姐姐成了“爱哭鬼”。

开学第一天,花花一到班上就大哭,说想妈妈,小朋友安慰她,她依旧哭得厉害,甚至泣不成声,老师安抚了10分钟才停止,问她为什么哭,她依旧是那句话:“我想妈妈了!”

午睡,花花也偷偷抽泣。

下午吃点心,花花又突然大哭起来,原来她遇到了不爱吃的香菇。小班时,花花为了不吃香菇,会用各种办法、小精灵似地跟老师“交涉”。现在大了,进中班,却只会用哭的方式了。

难道花花逆生长了?是不是和妹妹的出生有关系?

花花在家行为表现也很矛盾。每天像个小闹钟,不时提醒妈妈给妹妹喂奶,但妈妈给妹妹哺乳时间长一点,她又会催促妈妈“我要听故事了,妈妈快一点”,“妈妈和我一起搭积木吧”。如果妈妈回应“再等一会”,她就哭泣不止,还边哭边说:“我知道妈妈要陪妹妹,我也不想哭,我也不想哭呀!”另外,遇到一点点的不顺,譬如搭的积木散架了,不喜欢某件衣服,她同样哭个没完没了。

妈妈很无奈:“感觉孩子变小了! ”

分析:

我们了解到,妈妈为了让花花顺利进入姐姐这个角色,不断给她正面的鼓励,让她对当姐姐充满期待。在花花的想象中,当姐姐就意味着自己很棒,有一个能和自己玩的小妹妹,她能教给妹妹很多东西,妹妹会喜欢她……

妈妈忽略了一个客观的现实:妹妹的降生会导致家里的变化,妈妈要喂奶,要花很多时间给妹妹;妹妹很小,只会哭闹,会吵到姐姐;有了妹妹,陪自己睡觉的不一定是妈妈了。

她没有得到预想中当姐姐的快乐,却首先感受到了做了姐姐以后的被剥夺。她下意识地学着妹妹的幼稚,用哭泣来吸引大人的注意,用哭泣来满足需求。

学弟妹的言行,是孩子成为哥哥姐姐后很容易出现的一个有趣行为。他们会要求喝喝弟妹的奶瓶、吸手指头、牙牙学语等等,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弟妹正是由于这样的言行,才引起了大人的注意和宠爱。

如果老大出现这样幼稚的行为,爸妈必须意识到,这是孩子渴望得到大人关注的一种表现,千万不要嘲笑或批评他们。平时,要对他的正常行为给予更多的肯定,让他明白,他长大懂事的样子,才是爸爸妈妈最喜欢的。

自然的过渡

这是一个正面的例子。

龙龙是个孩子头,独立,又会玩。班级每一次户外活动,他都是组织者,带领一群小朋友玩各种游戏。这孩子单纯爽气,遇到不顺心的事,皱皱眉头,掉掉眼泪,也就没事了。

妈妈怀孕了,一开始妈妈担心龙龙是不是会反感,没想到,龙龙表现得非常快乐,他的第一句就是:“我以后又多一个听我指挥的小跟班了。”然后就没事人一样去玩了。妈妈的整个孕期,龙龙也没有特别变化,有时会问妈妈一些有趣的问题:“弟弟会长什么样呢啊?会和我一样帅吗?”

弟弟出生后,龙龙一下子让我们老师也感觉他长大了很多。

以前,遇到了不爱吃的虾仁,他会用小动作,偷偷把虾仁扔在地上,或者跟老师“辩论”为什么虾仁不好吃等等。弟弟出生后,他对吃虾仁竟然不排斥了,老师问“怎么突然就不讨厌吃虾仁了呢?”龙龙的回答很有意思:“我是哥哥,我要多吃这种让我变聪明的东西,不然我以后怎么教弟弟本领呢?”

在幼儿园的大带小活动中,龙龙和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时,他也很像哥哥的样子,问弟弟喜欢玩什么,遇到自己想玩的而弟弟不想玩的,他还会迁就弟弟,是班上公认的带弟弟的好哥哥!

龙龙妈妈也说:“弟弟的到来,龙龙几乎没有表现出什么负面的情绪,他非常接纳弟弟,总愿意陪弟弟玩,还帮妈妈不少忙呢。”

分析:

除了性格,龙龙和辰辰、花花最大的不同是,他是在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里长大的。按通俗的说法,这孩子是放养大的。爸妈工作很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带养过他,平时他整天跟院子里的邻居小朋友一起玩。在他的生活状态里,爸妈并不是全部。爸妈不在家,他有爷爷奶奶为伴,可以跟外公外婆打得火热。弟弟的降生,对龙龙而言,只是又多了一个可以和他一起玩的人,他乐意接受。

龙龙的抚养方式,让他从小就有一个意识:大人有自己的事情,我可以自己找乐子。这种独立意识,让他顺利地进入哥哥的角色,并没有感觉到被剥夺的痛苦。

记得《汤姆的妹妹》这本书中的描写,汤姆对妹妹的到来从期待到感觉被忽视、被困扰,他忍不住问妈妈,“妹妹在我们家到底要呆多久?”

妈妈告诉他:“妹妹是我们的家人,我们要永远在一起。”

当成人充满欣喜地迎接家庭的新成员时,我们要更多地体谅第一个孩子的感受。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成为哥哥姐姐并不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和责任。

老大们需要适应的过程,他们更需要爸妈的理解与关爱。爸妈的责任是让他们明白:爱并没有减少,而是多了。

爸妈的爱,让他长大;弟妹的爱,让他强大。

下学期幼儿园小班故事教案 篇9

动物一向是幼儿比较喜欢、容易亲近的一种角色,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在与动物亲近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幼儿情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小班幼儿特别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喜欢做扮演小动物的游戏,动物的主题很适合小班幼儿。根据幼儿的兴趣热点和教材内容,我们班近阶段进行主题活动——《熊的故事》,旨在通过主题活动,让孩子接触富有情趣的关于“熊的故事”作品,引导幼儿喜欢听故事,并愿意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和体验,初对物体的大小多少进行比较和匹配,使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获得进一步发展。

二、主题目标:

1、尝试用各种方式表述故事情节。

2、能根据物体的大、中、小以及多少进行比较或匹配。

3、喜欢自己的朋友,体验与老师、朋友一起活动的.乐趣。

三、家园共育:

1、根据主题活动征集“三只熊”的故事书和VCD。邀请家长参加“三只熊搬家”的亲子游戏。

2、可以让孩子带一个有关熊的玩具。

3、家长可与孩子一起玩“爬熊山”的亲子游戏,孩子扮小熊,爸爸跪在地毯或床上装扮大熊山,让孩子从爸爸身体的一侧翻越到另一侧。

上学期幼儿园大班故事教案 篇10

1、学会倾听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2、尝试复述故事并体会其内容、

3、可以加入其他动物角色,使幼儿自由表演游戏、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学会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让幼儿自己加入其他动物角色,让幼儿自由表演、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及故事录音、

2、动物(小鱼、小鸡、小鸟和小蝌蚪)图片及其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学习故事的乐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鱼、小鸡、小鸟和小蝌蚪的家在哪里吗?”请幼儿自由表述,教师进行引导性总结、

(二)展开部分、

1、导入故事内容、

教师:“小鱼要找朋友,看看它找谁当朋友、”

2、倾听故事,理解故事、

(幼儿听完故事后,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小鱼找小鸡做朋友,小鸡是怎么回答的?”

教师:“小鸡和小鱼做朋友了吗?为什么?”

幼儿互相讨论,请个别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小鸡不会游泳!”

教师:“小鱼找小鸟做朋友,小鸟是怎么回答的?”

幼儿互相讨论,请个别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小鸟不会游泳!”

教师:“小鱼找小蝌蚪做朋友,小蝌蚪是怎么回答的?”

教师:“小蝌蚪和小鱼做朋友了吗?为什么?”

幼儿互相讨论,请个别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说出:“小蝌蚪会游泳!”

3、再次为幼儿朗读故事、

引导幼儿仔细倾听,请个别幼儿尝试复述故事、

(三)结束部分、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小鱼会游泳,小鸡会走不会游泳,小鸟会飞不会游泳、小蝌蚪会游泳,就和小鱼做朋友了、小朋友回去想一想,小鱼还能和谁做朋友呢?”

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尝试表演游戏中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上一篇:重返二十岁读后感下一篇:四年级学生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