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五环四步”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运用“五环四步”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推荐4篇)

运用“五环四步”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篇1

----以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为例

重庆开县巨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刘金红

摘要 在职业学校的教育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合力,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它是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条件,是胜任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是立足社会,职得社会认可,获取生活来源,谋求自我发展的基础。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这是我们当前和今后都应该永恒关注的话题,政府要为职业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企业要切实为职业教育提供对口实习的岗位,学校在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后才会造就合格的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衡量这些人才的标准就是要看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学生、技能

如何培养职业能力呢?根据本人多年在职业学校的从教经历,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去做:

一、认清现实,做好诊断,做好“职业教育”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学生入学门槛较低。现在中职学校大部分学校是无考试、无成绩入学,学生的文化基础和行为素质较不是很高,一般要低于普通高中学生,这些给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社会对职业教育期望值过低。一是近年来政府对职业教育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但与我国企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二是家长对职业教育有偏见,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家长将孩子送到职业学校,多是迫于无奈,家长对孩子的学业并不重视,对学生的素质养成并无太高期望,只要孩子不出事,毕业时能有份工作就行了。

(三)、职业学校技能训练的硬件与师资不能满足现实要求。即使政府给中职学校购买了硬件设但学校师资力量也达不到要求,同时职业学校现有的技能培训基地,不能完全与企业职业岗位群对接,更不能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职校专业教师的技能不足以指导学生;“校企结合”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廉价劳动力输出。一方面,社会出现“技工荒”,高级技工成为抢手货;另一方面,高级技工人才很难从职校培养出来,有的技工学校还以为为学生办到高级证,这个学生就是高级工这种偏见。

(四)、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火爆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由于学生缺乏工作所必备的综合素质,学生就业的岗位技术含量低,稳定性差,有的仅仅是作为企业廉价的劳动力,许多技术含量高的岗位,职校生又难以适应。根本原因是职校技能训练抓得不实,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很弱。

以上种种,都说明了职业教育不容乐观。长此以往,职业学校不仅很难承担社会赋予的重任,同时也削弱了职业学校发展的后劲。

二、把好脉搏,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了解了职业学校的生源现状,那么教师就不会过高地要求学生,不会怨天尤人,而是从学生的心理、知识、能力等存在的客观实际出发,摒弃精英教育的观念,脚踏实地地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为他们的就业指明一条高效、省力的捷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家里能够帮助创业的学生,我不主张他们进工厂打工,而是鼓励他在学习之余,锻炼自己的组织与管理能力,毕业以后即加入创业的行列;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是鼓励他们再进修。

三、注重“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

职业能力应该由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组成。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的知识讲授,职业技能训练应在企业氛围中,严格按企业生产的要求去训练学生,采用轮训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实训设备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目前,我校注重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选择动手能力强且有兴趣的学生组建以培养职业技能为宗旨的社团,如微机社团、CAD设计社团、新理念汽车维修社团、舞蹈社团、机加工社团等。

四、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把创新放在首位

创新是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只有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创新人才的培养才有明确的思想保证。

我校教师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创新,经常通过网络、报刊还有国家级、省级职业培训、下企业锻炼等途径搜集有关现实市场和企业的资料。例如:机加工专业的教师在实习中发现了企业工人在实践中探索出书本上没有的生产经验,汽修专业的教师在实践中排除了企业工人多次未能解决的问题,然后他们把这些资料带入课堂,自编校本教材,作为职业技能训练的背景材料,根据这些实地资料精心设计技能训练项目和素质培养方案,有效组织各项训练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素质锻炼,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练,完成各项训练项目。

中等职业教育要深化教学改革,跟上经济的发展,无论文化课、专业理论课,还是实习操作课,无不蕴含着创新教育的契机。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意识地精心设计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练习,引导他们在不自觉中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的培养放在首位,提倡独立思考,探索新知识,学会利用发散思维去发明创造,学会利用抽象思维捕捉创意,拓展思考的自由度,摆脱思维定势,倡导逆向思维,让学生通过这种教学,体会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还可通过让学生不同程度地介入某些科研课题,例如汽修专业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汽车模型制作、数控专业的创新工件的加工等,从而了解创新过程和方法。这种实习体验和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职业教育要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进行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推行问题讨论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推行教学上的个性化教育模式。

总之,在职业学校的教育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也不是一个教师、一所学校能够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合力。政府要为职业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企业要切实为职业教育提供对口实习的岗位,学校在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方面全面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具有不竭的创新动力和终身的学习能力,然后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合格的职业人才,才会有整个国家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摘要 在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论中,有关能力的概念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由最初的关注从某一职业出发强调必备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到后期的同时重视从职业群出发所应具备的基本的、一般的关键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观。本文以我国西部地区颇有代表性的中等职业学校——宜宾商职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归纳出该校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关键词 中职生 综合职业能力 培养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几十年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思想经历了由“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到“能力本位”发展变化过程,对“能力”的认识也经历了“任务能力、整体能力、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过程。2000年,教育部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1][①]这一界定明确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特定个案,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的现状调查,研究目前中职校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人多年来从事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实践和思考,提出相应对策。

二、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本研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以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为个案进行调查,从而获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本研究设计了三个问卷调查表,分别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毕业学生对学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诉求,以及中职学校教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情况,为本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一)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

为了解用人单位对目前中职校毕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现状评价,如何看待毕业学生所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及对中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何建议,本研究设计了《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情况调查表》,该问卷主要设计了三个大的方面问题:一是单位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现状评价;二是单位对录用中职生的哪些因素重视程度;三是单位对中职校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建议。

(二)毕业学生对学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诉求 《中职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情况调查》问卷共设计了十三个问题,其目的一是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情况,二是希望有了工作经历的毕业学生提出学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希望通过学生的切身经历对学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提出建议。该调查调查所费时间较长,从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主要通过宜宾商职校招生就业处对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工作同步进行。共发出问卷81 份,收回78 份。

(三)中职校教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情况调查 宜宾商职校按培养方向不同分为高考部和五个专业部,高考部的学生主要面向对口高职升学、成人高考及多层次办学。由于本研究针对的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因此本调查对象为五个专业部的教师。该问卷共设计了九个问题,目的是了解教师对综合职业能力该培养目标的理解程度,培养情况及对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建议。《宜宾商职校教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情况调查表》共发出问卷132 份,收回126 份,作废1份。

三、影响中职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几个问卷调查及访谈情况分析,当前中职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存在不少问题,但主要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误区 由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历史发展的原因,中等职业学校所包括的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级中学的培养目标不同,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的认识还不统一,对能力的内涵理解还欠全面和科学。

(二)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调查分析,在师资力量上,适应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需要的中职校师资队伍还有待提高,存在的问题有:

1.专业课教师实践操作水平不高

专业课教师实践操作水平不高。在毕业生问卷中55.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不高,不能体现“师高弟子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分为专业理论教学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客观存在着专业理论教学教师不能指导实践教学,由此形成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脱节的现象,令学生无法对老师产生认同感。2.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

教师培训提高的机会少,到行业上实践更难。在本研究调查的125名教师中,有行业实践经历的仅有20人次,占总人数的16%。不少教师从学校毕业以后到中等职业学校任职以来,几乎就是在书本中进行专业实践。另外教师参加各类专业进修培训的机会也很少,虽然近几年宜宾商职校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师资队伍培训和再提高的力度,但送高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师培养在本调查中仅54人次,占总人数的43.2%。

(三)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较薄弱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本研究的调查资料反映来看,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中职校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校内、外实践基地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所需,另外,实践教学管理相关方面也不完善。

(四)职业能力培训方法陈旧

本调查显示有37.2%的学生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不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本研究调查学校来看,职业能力培训方法是一个薄弱环节,大多数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基本上仍是沿袭传统单一的技能培训模式,训练时间长,方法陈旧,手段落后,效果差,很难适应培养高素质、强能力人才的需要,也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需求。

(五)非综合能力本位理念下课程计划不能适应培养学生能力要求 由于本研究所选对象学校是由三种不同的中等职业学校类型合并而成,各有其特点,通过对该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计划的研究,了解中职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设置情况:课程设置没有达到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课程内容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学生评价不能体现学生职业能力、课程开发不能全面反映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四、中职校培养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对策 从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研究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学习借鉴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另一方面结合访谈该校一线教育者所给予的启示,通过归因分析与辩证思考,提出本研究针对现阶段我国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科学理解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坚持“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要全面科学地掌握综合职业能力的具体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职业教育能力观。只有在正确的职业教育能力观的指导下,才能有效开展职业教育的各项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1.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关键在于能力的“综合”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不是单一的一种能力,也不是一个个毫不相干的孤立能力的机械相加,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是各种能力的“综合”。

从内容上:这种能力不仅包括技能,还包括了胜任、称职所需要的其它各项条件,例如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科学文化基础、人文素养、专业能力、身心健康要求等等,其中任何一个孤立的能力要素都难以完成职业活动,是劳动者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素质要素的整合,是将一般素质与一定的职业活动或工作情景相联系的一种广义的概念。

从结构上:综合职业能力从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次: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核心能力。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迁移,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素质结构,既包含有从长远考虑的个性发展所需的一般素质和能力,也包含有指向近期的职业流动的职业能力,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完成各种任务。

职业特定能力是每一种职业自身特有的,它只适用于这个职业的工作岗位,适应面很窄;有一个职业就有一个特定的能力,按我们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划分的有1838个职业,所以特定能力的总量是最大的。

行业通用能力是以社会各大类行业为基础,从一般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可通用的基本能力,它的适应面比较宽,可适用于这个行业内的各个职业或工种,而按行业或专业性质不同来分类,通用能力的总量显然比特定能力小。

核心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普适性是它最主要的特点,可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所有职业,虽然世界各国对核心能力有不同的表述,相比而言它的种类还是最少的。在职业能力结构中三个层次的职业能力模块不是自成体系,而是内含在每一个职业活动之中,也就是说,每一个职业的能力模块的组成,其主要成分是自身特定的能力模块,其次是可与其他职业通用的基本能力模块,再次就是与所有职业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核心能力模块。见下图1-1。

图1-1:能力分层体系示意图

如图所示,在这些职业能力的集合中,与其他职业无交集的部分是职业特定能力模块,同类职业之间的交集是通用能力模块,所有职业之间的交集是核心能力模块。[2][②] 2.树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要坚持几个结合 ①坚持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 人文教育一直是中职教育的薄弱环节,树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并非只强调专业技能培养,而是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人文知识,克服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养的狭隘能力观。本研究在访谈中,该校一位教学负责人对如何提高中职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建议中第一点就提出了“重视人文教育,要以养成初步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态度为中职培养的第一目标”,而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中也同样反映出这一要求,“在贵单位对录用员工的以下各因素的重视程度如何”中“道德品质”最高,占98%。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但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这也恰恰是人文教育目的之一。②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要有广泛的知识面,要具有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发展创新等其他能力,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完成,只有与课外活动如第二课堂、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等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③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 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综合的知识和技能,狭隘的能力本位观往往单纯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全面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知识面窄,能力单一,出现专业能力强、基本能力差、关键能力缺乏的现象,因而后劲不足,不能适应现代技术升级和岗位变换的要求,在就业岗位上只能做一些机械性的、固定的、程序化的工作,其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意识薄弱,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要求。总之,中等职业教育绝不是一种等同于一般职业培训的纯功利性的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教育形式,职业教育依然高举着教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旗,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应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培养目标。因此,应树立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思想,既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注重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各种综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建设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本研究对提高教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提出以下对策: 1.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由于传统原因,中等职业文化课教师比例较大,因此,在今后学校的进人计划中可减少文化基础课教师招聘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课程改革,挖掘文化基础课程中对专业培养的内容,一部分文化基础课教师可担任专业基础课教学。如计算机专业中,英语教师可担任《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语文教师可担任《应用文写作》教学,同时文化基础课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观念。

2.保持一定比例的外聘教师比例,构建科学的教师结构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有一支外聘教师队伍。“在专业结构和教师职务结构上,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比例达到60%左右,每个专业至少应有3-5名专业课教师,兼职教师比例一般应不少于10%”,“要积极支持并鼓励中等职业学校从企事业单位中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中聘用专职或兼职教师”。[3][③] 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必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而现有的专职教师队伍不能很好适应这要求,需要从校外聘请一部分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之一,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也应该是与行业企业生产管理一线保持着最为紧密的联系。中等职业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必须从不同行业聘请高学历、高职称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此外,这些来自科研、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还带来了新知识、新技术,对本校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十分有利。3.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保持技工学校教师职称系列,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实习指导教师聘任制度。疏通行业人员到学校就职的渠道,引进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和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由行业转入教师系列,有利于将先进技术、工艺和管理方法、手段带入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双师型”教师是指专业课教师既拥有教师资格证,又拥有行业操作技术等级证。“双师型”教师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是职业学校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学校不能仅局限于提高“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的比率,更重要的是真正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做到一方面要营造“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企业建立多方联系,增强“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5.多渠道进行在职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教师不仅仅是为学生成长耗尽自己毕生精力的“蜡烛”,更是一盏指明学生成长道路的“长明灯”,只有“综合职业能力”高的老师才可能培养出“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学生。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思想需要不断的更新,需要与时俱进,其内涵更加丰富和科学;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教师仅靠原来学校学习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行业的要求。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较普通教育的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思想,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体系,才能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加强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应打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思维,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赖理论教学的现状,构建开放型的“大实验实训”环境。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并且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做到有机融合,共同服务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化在实践教学中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围绕实践教学设备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在实践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1.树立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思想

中职教育不是造就学术精英,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劳动者是处于社会总体劳动链环的终端,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因此中职生除了要求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说一千,道一万,光说不练不会干”,综合职业能力不是讲授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要通过实践训练。因此在其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获得,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具体说来,应明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实践教学工作的中心,围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与实施,并与工作岗位对接,实现综合效益的整体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2.加强实践教学的软硬两方面建设

应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对实践教学的硬件、软件两方面进行建设,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的作用。在实践教学硬件建设方面,通过对宜宾商职校的实践设备建设现状调查及访谈结果,本研究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硬件建设应围绕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构成分为三个平台:校内公共基础实验场地、校内外专业实训基地、毕业实习单位。在实践教学软件建设架构方面应做好实践管理机构的建立、实践基地和人员的管理及对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进行建章立制等。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针对能力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应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是在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它致力于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使受教育者既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将这种构建知识的能力运用于其它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手段,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的学习领域为内容,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形式。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四)树立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 课程观是人们的课程观念或课程价值取向,具有什么样的课程价值取向,也就决定了设置怎样的课程方案。因此,本研究认为,中职校应树立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在综合职业能力本位课程观的指导下,其课程设计的方法就是根据国家、社会、劳务市场对职业的需求,确定应设专业,根据对专业岗位工作和任务的分析,确定所需的能力,然后据此开发课程,决定教学方式。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课程目标将指向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教学过程和最终的培训效果均以能力为本进行衡量,从而使得职业教育的课程与现实的生产技术紧密相联。综合职业能力本位课程观的主要特点:课程设置由“知识体系的构建”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构建”,课程内容由“理论知识的掌握”转到“职业岗位任务的完成”,学生评价由“知识评价”向“综合职业能力评价”转变,课程开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为“企业专家导向”。

结束语:

本文在整理、概括、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研究进行较全面系统的梳理,并以宜宾商校为例进行了现实的调查,就此展开了深入地分析,找到造成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主要原因,以此为基础,作者对如何改变这些现状、提高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而且较为具体明确,所提出的策略也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限于所能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和本人的研究水平,本研究对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透彻,对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也比较肤浅,其中的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例如培养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尤其是第三年到行业进行毕业综合实习的政策支持及具体操作办法;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专业培养方案的具体操作;综合职业能力为本的课程评价机制问题等等。因此,在希望本文的一些粗浅见解和建议能够对人们了解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所帮助的同时,也必须警示自己研究之路还有待继续。

摘要: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中职生职业能力的具备显得至关重要。然而许多普通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做的较少。本文主要通过对职业能力的界定,探讨了普通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特别是创业教育方面的几个问题。关键词: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创业教育

一、中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一)中职生职业能力的界定

职业能力简单讲就是适应职业要求的工作能力,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工作能力要求,对一名即将走向社会的中职生来讲,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主要是首次就业的职业能力,具体讲就是必须具备职业能力的基层平台,即面对所有职业必备的核心职业能力,如交流表达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管理能力、竞争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二)中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中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学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已经列入了人才培养方案,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主要表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就业竞争力相对来说比普通学校的学生强。因为现在的用人单位都很务实,要求招聘的人员一上岗即能操作,甚至能独当一面。因此许多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工作能力而不是学历水平,也就是职业能力高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是中职学校的办学定位不同,表现在教学方面主要是重理论轻实践,也就是缺乏对中职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学者曾经在全国l2省市60所职校 120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仅有 3%的中职生感受到直接受过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有8%的学生间接受到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没有感受到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学生占到54%。因此,要想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必须加强对中职生职业能力的教育。

二、中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一)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总要求

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除了课堂的传授外还必须通过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实训及实践才能形成。为此学校要加大投入,加大对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和技术开发等结合起来,切实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良好的职业能力是学生就业的基础,学校就应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实际,针对中职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从课程改革、师资建设、实践教学、勤工助学、“双证书”制、创业教育等方面探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学校的创业指导应为中职生的职业生涯提供一定的保障,就是要为中职生构筑职业生涯的“四个支柱”: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二)中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1.坚持“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理念。学校职业能力指导与服务工作要坚持 “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工作理念,积极扎实推进“多维一体”职业能力指导与服务工作。“多维一体”职业能力指导模式就是要占领网络、学生课堂等指导与服务阵地,以及针对不同年级开展职业辅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同时学校要举办职业能力指导系列特色专题讲座、创办《创业指导报》、发放创业指南手册、开展学生生活园区创业咨询等主要形式的职业能力指导与服务工作,积极构建具有普通中职高校特色创业指导支撑体系,使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形成连续课堂、专题讲座、职前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网上职业测评、咨询服务等更加多维和丰富的、能满足不同毕业生创业需求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以增强职业能力指导与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坚持教育型指导,注重集中性指导与发展指导相结合。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养成教育,职业能力教育亦然。针对传统就业指导教育的弊病,就业指导理应调整思路,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协调好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坚持集中性指导与发展性指导相结合。一是在对象上,既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指导,又拓宽教育对象,引导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规划自己的未来,使中职生明白“为了明天的就业,今天应该如何提高自身”。二是在时间上,将创业指导时间延伸到中职生教育生活的全过程,贯穿于中职生活的始终,而不是临近毕业才开展突击性训练和培训。三是在内容上,要拓展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过程中去。四是在形式上,通过对创业指导体系加以强化和疏导,开展好个体和团体的指导与咨询。

3.积极发挥校园文化和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开展体验式职业能力指导教育。要实现创业指导的全员化,通过对在中职生中选拔出的“创业形象大使”“创业先锋”或学生助理等进行培训后,让他们直接参与创业工作全过程,这样既宣传了学校,展示了毕业生风采,又有效地帮助他们认清就业形势,端正择业观念,掌握择业技巧。另外,各中职学校成立了中职生就业的社团,以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接受就业指导,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积极引导社团在全校开展了职业规划、模拟招聘、中职生创业、基层就业等主题的校园活动。这些活动由学校确定主题并在经费上予以支持,学生社团自行策划,学生主动参与,创业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4.“以人为本”开展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学校要注重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切实充分发挥“两课”教学主渠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学校要以人为本,突出毕业生创业指导的个性化,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能力、习惯、择业方式对所选择工作的适应状况及满意程度,尤其是加强对一些特殊群体的指导。

5.加强队伍建设,重视创业工作理论研究,促进创业指导工作专家化。学校要大力加强学生创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首先定期组织创业指导工作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和政策业务培训。其次不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强化队伍的政策意识、市场意识、信息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建立起一支精通业务、熟悉市场、善于指导,具有强烈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专兼职结合的创业指导工作队伍,为毕业生的创业指导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员保证。再次要强化毕业生创业指导中心的职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市场信息、创业政策咨询、创业技巧指导等功能作用。第四应当加强创业指导部门与相关专业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在学校内部形成上下贯通的指导网络。第五要重视创业理论研究。创业指导理论是创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支撑,创业指导工作人员要特别加强对“中职生创业心理与行为”“中职生创业弱势群体”“中职生创业指导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三、中职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注意事项

首先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应该贯穿于中职生教育的全过程。而作为职业能力的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应该贯穿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应该与教学内容做到有机的结合;其次职业能力的范畴比较广,普通中职教育不可能都有所涉及,应该有所侧重,特别是对学生创业有利的技能和知识应该加强;第三,职业能力是循序渐进的,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取决于学生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多少,因此改革理论教学方式,修正培养方案成为中职学校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王效杰.我国职业能力教育的反思和建言.职业技术教育

[2]吴光皎.浅谈普通高校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法制与社会 4k中国期刊网

[1]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徐美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与职业

运用“五环四步”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篇2

1 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力动员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爱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 如果学生能够有兴趣的学习, 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愉悦, 体验成功, 那么他就会坚持不懈, 继续学习, 直到成功。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的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 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 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 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其实许多科学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 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 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 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而且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 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因而对中职教师来说, 要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应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法的第一步, 能力动员, 最核心的就是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AE特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展示优秀作品的同时, 向学生介绍该软件的用途,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只有激起了学生学习《AE》的兴趣。学生才具有探求和学习《AE》知识的热情, 才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磨刀不误砍柴功, 在能力动员环节, 教师要下足功夫激发起学生对每一个任务的兴趣, 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培养并激发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能力诊断

学习兴趣的产生与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主要在教师使学习活动有兴趣。在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第一步能力动员中, 学生已对AE软件的运用有了强烈的兴趣, 但这样的兴趣被激发后, 也容易消失或者转移,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好奇心有紧密的联系, 所以在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第二步, 基础能力诊断中, 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了解学生已有的兴趣。新的学习兴趣很少凭空出现, 它多半是已有兴趣的衍生物, 因此, 搞清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 就有了扩展和提高其学习兴趣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AE学习过程的实质是学生通过案例实践将操作内化为能力的过程, 为了发展学生的内在能力, 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是一种天生的和强有力的兴趣因素, 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成功而不断得到发展, 有的学生就是因为学习困难, 学习失败, 对学习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而在AE教学活动中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基础能力的诊断, 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这时, 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所谓“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就是在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心求通、口欲言”时才去启发。教师应该积极创造这种“愤”和“悱”的情境。在基础能力诊断中教师根据对实际案例或解决任务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哪些能力学生已具备, 哪些要通过学习来培养, 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借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其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学习。基础能力诊断的问题要使学生感到有趣而又不能轻松解决, 学生从而产生了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有关知识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去思考、讨论、交流, 最后得出正确结论从而培养新的能力。

3 任务明确, 行动具体, 化繁为简, 引导学生愉快学习——能力发展训练

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第三步就是在能力发展训练环节采取“任务、行动、展示、评价”这四步。教学中要紧紧把握AE教学的能力目标: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影视设计与制作、具备娴熟的创新能力;2) 本课程理论和应用紧密结合, 趣味性强,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和再学习能力。

学习目标的设置应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来说, 目标越具体, 兴趣越浓厚。合适的学习目标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 成功的经验能使学生建立信心, 提高兴趣。当然学习目标的设置还应该稍高于已有的学习水平, 使他们产生适当的内部紧张状态, 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标太高”或者“目标太低”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 每一个任务都要把握教学难度, 设置合适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学生, 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一个思维灵活的学生, 能够较好地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差距, 而思维僵化的学生面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感到束手无策。但是如果从学生实际出发去学习新知识, 那么任何问题都会令人感兴趣, 达到预想的目标。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中采用分组教学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关于分组。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的《有效教学方法》认为:课堂内的小组一般应反映课堂外社区的组合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使学习者接触到相似和不同之处, 从而为对话提供动机, 为分享提供需要, 以及提供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兴趣和能力的自然分配。具体方法建议是:找出那些未被任何其他同学挑选的被孤立的学生, 然后在每位被孤立的学生周围安置一群有技能且可提供支持的学生;随意地将学生按人数平均分组;在每一种类型里面, 使用异质的群体, 在多数和少数之间、在有能力和无能力的学生之间、在男女生之间, 建立建设性关系;同学生一起选择小组成员, 首先, 教师为每一个组选一个成员, 接着那个成员选择另一个, 在你的选择和学生的选择之间进行挑选, 直到完成建组。分组教学法能充分将学生个体和团队结合起来, 达到能者带领大家共同进步的学习境界。提倡小组学习方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引入竞争机制, 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 可以相互帮助, 及时反馈信息, 有利于差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有助于差生稳步前进, 并在前进中提高自信心;有助于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的长久热情。教师需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创造一系列小组学习的活动, 使学生互助学习, 这样对优生的学习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 有助于优生理清自己的思路, 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其次, 有助于增强优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习的调节能力;最后, 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孤独感, 增强自我价值和自尊心;有助于提高自信心, 增强集体荣誉感。

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 他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学习更加关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 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 要想使学生对AE产生兴趣, 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呢?由于班级中学生的素质各有不同, 因此, 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必须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在AE课堂教学中运用分组分层的教学有很好的效果。所谓分组分层, 即利用学生的不同素质, 客观地分成多个小组, 每个小组里基础能力诊断时的自评分由高到低分成几个层次, 它是一个动态的分层, 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 同时亦可上升下降, 从而可以尝试多个层次, 体验多个成功, 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 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在评价环节, 一是以询问的方式导入, 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为师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创造了一个真诚、民主、温馨、和谐的心理氛围,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给学生自由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挖掘行动过程中的精彩片断, 可以使学生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从而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过程, 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三是可以针对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 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升华, 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又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四是采取的案例要紧紧抓住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面向一切学生, 帮助学生独立思考,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思辨、语言表达能力。在唇枪舌剑的辩论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 鼓励学生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使个性得以张扬。同时,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事物的发展。五是要给学生展现个人魅力的空间和舞台,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激励他们主动地去实践、发现、尝试, 从而使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得以实现。

4 及时反馈, 及时评价, 适当表扬与鼓励——能力鉴定

学生的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紧密的联系, 对中职学生尤其如此。学生对学习的成就感十分敏感, 由此而对学习兴趣产生的影响也很明显。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 能激发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兴趣。知道结果, 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加强, 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激起上进心, 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 继续前进。及时评价, 利用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 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改进他的学习的愿望;再配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 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 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主义感等等。如果学生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功, 他们就会逐渐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 甚至开始放弃。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及时给与评价, 充分鼓励他们, 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学习AE的过程是面对挫折的过程, 随着学习的深入, 这种挫折感会越来越浓, 成功的喜悦会越来越淡, 使大多数学生失去挑战困难的信心, 面对这种现象, 教师要以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 形成乐观的“学生观”, 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 也是出色的, 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 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从而唤起学生挑战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调动起学习AE的兴趣。

5 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 带着问题学习——能力发展反思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强化因素, 只有当学生对AE学习感兴趣时, 他才积极主动而又愉快地投入, 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AE教学中, 教师要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其新颖性和情趣因素, 在教学手段上要灵活多样, 寓教于育, 寓教于乐, 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偶发兴趣, 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去做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起好组织、启发、引导的主导作用, 让学生真正处于主导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积极性, 不应该过多束缚学生。教师把方法传授给学生后, 应该让学生在更多的自我学习中提高。这样可更多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能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者自觉的、主动的学习方式, 也是学习者迫切需要的学习方式, 也是学习者体验成功的学习方式, 更是高效率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谭少华.“五环四步三特征”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赵立军.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中学课程资源.2012 (2) .

[3]邹去学.浅谈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运用“五环四步”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篇3

【摘要】“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重庆市中澳职业教育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是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谭绍华等人提出的以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建构的、适用于中职教育各类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与实施程序,是对其它成熟职教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的优秀教学模式,它既适合于中职学校专业课,也适合于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在中职体育课教学中引入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及能力。

【关键词】五环四步能力本位;中职体育教学;课堂教学

“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重庆市中澳职业教育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是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谭绍华等人提出的以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建构的、适用于中职教育各类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与实施程序,是对其它成熟职教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的优秀教学模式,它不仅适合于中职公共基础课,而且也适合于中职专业课。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运用于我校各专业课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收集查阅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方面的相关资料,对其内容与观点进行深入分析。

1.2逻辑分析法:

根据中职学生的生理特性及体育教学的特点,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探讨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体育课中的运用的途径与方法。

2.分析与讨论

2.1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

2.1.1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五环四步中的五环指的是能力发展动员、基础能力诊断、能力教学训练、能力发展鉴定以及能力教学反思;四步指的是学生能力发展训练按照明确任务、小组协作行动、展示成果、成果评价的步骤进行。

2.1.2、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特点

结合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其主要特点有:

一、具备分组这一环节。

二、教师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应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特点,教师讲授内容时间不应过长,应以学生活动为主。

三、学前诊断学生的基本能力,学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鉴定。

2.2中职体育教学与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

2.2.1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

体育课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种类型,主要以实践课为主,体育课的基本理念是(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体育教学的设计到最后的考核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能力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体育学习能力。这与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很适用于体育课教学的。

2.2.2依据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做好课前教学设计

体育课的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合理而周密的课前教学设计是保证每堂课顺利完成的根本。“五环四步”中的“五环”是“能力发展动员――基础能力诊断――能力教学训练――能力发展鉴定――能力教学反思”,指的是教师在考虑课的设计时安排的教师活动的五个环节,“四步”是“明确任务――小组协作行动――展示成果――成果评价”,指的是教师在考虑课的设计时安排的学生活动的四个步骤,结合体育课的特点,我在设计教师活动时是考虑按“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提问――讲解、示范――指导――考核、评价、反思”这一思路进行设计,如我曾经看过一节非常好的示范课,一位小学体育老师课的内容是发展学生的跳跃身体素质,看上去内容很枯燥,但这位老师因为成功的运用了情景导入这一方法,将一堂原本枯燥的课上活了,他导入的情景是“小青蛙跳荷叶”,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青蛙在荷叶上跳没有,你们想不想当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呢?”,配合剪成荷叶?畹牟噬?纸器材,一时间,课堂上的小朋友个个变成了一只只活泼的小青蛙,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相处融洽,至今让人印象深刻。又如一位老师在上啦啦操新课教学时,她的情景导入是“同学们,你们去过健身房健身吗?今天,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健身房锻炼身体呢?”由此引入新课,然后教师拿着拉拉球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上的是什么东西吗?”,采用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接触到新鲜事物都很兴奋,学习就格外认真,教学效果也就很好了。也就是在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尽量根据课堂内容,确立一个主题,导入情景,并围绕情景主题展开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3抓好课堂教学组织,落实“四步”

体育课的课堂教学由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共同组成,教师通过组织方法安排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及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个人认为就体育课来说教师的各种组织活动都是以如何更好调动学生活动为目标的,如何安排好学生活动至关重要。“四步”:明确任务――小组协作行动――展示成果――成果评价为学生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式,课前先让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课上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教学内容、分组练习、展示练习成果、相互评价。如我在进行武术的军体拳教学时,由于我班有几位学生军训时参与了教官队的军体拳学习,因此军体拳动作掌握的很好,我就想看看学生自己教学生效果如何。上课时我按“四步”首先宣布了本节课内容:学习军体拳,然后进行分组,将全班分成五组,每组一个学生教官负责教军体拳,然后要求每组练习几节课后要分组展示,看哪组做得好,相互评价,教师考评。然后就让学生自主练习,我就分组巡视。结果几节课下来效果非常好,学生教官教得认真,同学们学得也认真,各组相互比较,都想做好,最后的评价考核自然也很好,通过军体拳这一内容的教学,即锻炼了同学们的身体,也锻炼了学生教官的组织、表达能力,培养了体育骨干学生,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可谓一举数得。它也让我认识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效果也会不同。

3.结束语

由于体育课的实践课基本都在室外进行,因此教学组织方法较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动较多,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及协作意识等,是我们每位体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的摸索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每个体育工作者的愿望和责任,“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是对其它成熟职教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的优秀教学模式,它一定能为职业教育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良红.《“五环四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年12期

运用“五环四步”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篇4

柳树中学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名校经验,大胆创新、不断完善,结合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成功地创建了“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这种“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课堂展示为平台,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以师友互助为补充,以追求高效课堂为目的,其核心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许多教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保留着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这是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心理问题和认识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作为老师就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把课堂还给学生,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的习惯。我通常是让学生站起来就说话,避免举手指名等烦琐形式,学生说话不拘束,课堂呈现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情绪高昂的场面,讨论、争论中不时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课堂生活的愉悦

课堂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善于营造情景、利用情景,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树立“双主体”观念,提倡平等互动交流,着眼“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地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困生要“分层教学”,尽可能多分配一些让他们“得分”的课堂活动,使他们在参与中体验到课堂生活的愉悦。例如,在《背影》的教学时,一学生提出为什么要买橘子,不买别的水果? 一学困生脱口而出“橘子就是吉祥的象征”,我立即夸奖他这个解释多么富有文化内涵,也许作者根本就没这么想,但这样解释应该是最好的。

三、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陶行知先生则更简洁地指出: 创造始于问题。真正的知识就存在于疑处。李镇西老师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对所有课文养成“四问”的习惯: ( 1) 写了什么? ( 2) 怎样写的? ( 3) 为什么这样写? ( 4) 还能不能写得更好些? 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顾名远先生所言“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学习中只有大胆地提问、质疑,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得以发展。面对学生的质疑,做教师的不能采取漠视或压制的态度,要给予这一行为以充分地肯定,并激励其进一步地思索。问题意识其实是主体意识的一个突出方面。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发问,提倡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当学生想法与老师不一致时,教师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应耐心倾听,多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对思考不够深入的问题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将学生思维活动引向深入。

四、教给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学会多少; 教师能指点一条路,学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 教师能给予一点启示,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去拓展知识; 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比如在语文学习中,教给学生如何精读,如何略读,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同样如此,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材料,选择材料,突出主题,准确审题,严谨构思,妙语成文的方法,形成写作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包括《读者》《故事会》《演讲与口才》《意林》等鲜活的报刊,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可以去广泛地自学,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初中生好动,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活动,在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能力。活动可以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不一定只指课外活动,课内也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活动。比如课前5分钟的讲故事比赛,演讲与口才训练,新闻播报活动,随笔朗读。也可以专门开设语文活动课,分小组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比如自我介绍、家庭介绍、宠物介绍、家乡介绍、民居介绍; 自创相声小品表演、自创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节目主持、社会热点评论、小辩论……活动课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只负责课前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组织、点拨,活动结束后点评。

上一篇:开店创业下一篇:最美孝感教师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