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管理体制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精选8篇)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体制 篇1

当前,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融入“长三角”的重要平台,各地的工业园区建设正迅猛发展。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工业园区在规划、建设、发展以及为投资商服务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工业园区管理机构权限的配置、管理方式、服务质量等,将直接影响工业园区的发展和壮大。如何把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运作好,是一

个亟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一、创新职能定位,适应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工业园区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区域,管理重点在于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很多职责权限本身就是委托或是授权式的,因此不具备一级政府的功能,不能代行所在行政区域政府的行政管理权限。同时,工业园区的职责,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要有不同的侧重,适时进行调整。在建设初期,工业园区的管理应侧重于园内规划建设、项目立项上,具体包括园内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报批、投资立项审批、土地征用、政策处理以及形成主要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到一定规模,应侧重于招商引资、人才的引进与劳动力的培训、劳工管理及仓储运输等。工业园区建设成型后,则由管理转向服务,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保健、娱乐、员工子女教育、邮电通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和加强科研培训的力度,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使园区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组织结构,确保把握重点首先工业园区的管理应该集中、统一,起码应以县域为单位,由乡镇一级以上的机构来整体协调管理所有工业园区。该机构由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及专家组成,作为本级政府的派出机构,职权配置要有相对独立性。主要行使两项职责,一是协调,协调一般行政管理同园区内管理的关系,协调园区间的关系;二是决策,对园区的一些重大问题、共性问题,比如园区规划、产业规划、优惠政策的制定等进行研究决定。这样做,能够真正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效率开发、高品位建设、高效能管理;能够使基础设施共享,公共资源共享,使资源和空间得到有效利用;还能够使招商引资资源(信息等)得到共享,改变重复招商引资现象。发展到一定阶段,甚至还可以建立一个超过县级的机构,以发挥更大更多方面的整合作用,包括:调整产业布局,提高产业结构素质和效益;消除不合理的行政干预,为要素的流动营造良好的环境;培育区域性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形成布局合理、协作关系紧密的生产体系;促进共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带,推动形成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网络;协调区域联手进行环境整治,实现企业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其次,各工业园区在确定的框架内负责具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及招商引资等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机构设置应该精干,不能“大而全”。

第三,管理、服务、经营应由相应的机构组织承担,使政事分开、政社(中介组织)分开、政企分开。对于区内的服务事项,如进区企业立项后到投产前的一切审批手续办理,进区企业投产前后的收费工作,以及文印、晒图、后勤保障等工作,可以设立综合服务机构,对部分事项实行有偿服务。对于区内的经营性事项,如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则应推向市场,由国资营运机构负责融资并作为业主,按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管理。

三、创新运作机制,促进服务高效廉洁合理、顺畅的运作机制,是履行职能到位的有效保证。涉及决策、规定、审批等事项采用行政管理程序,涉及经营活动则采取企业的管理方式,协调者、管理者、承办者、经营者、监督者各自到位,分工负责。一要建立园区自主

决策机制,要真正落实各职能部门委托或授予园区的各项经济管理权限,确保需政府管理的事项在园区内解决。二要建立园区高效服务机制。采取各种方式开辟办事绿色通道,实行政务公开,推行承诺制,减少审批程序,简化办事环节,尽可能一个楼层服务,一个图章解决,营造良好的园区投资环境。三要促成园区间建立良好的协商机制,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园区既要分兵出击,又要相互协商,体现在招商引资上,某个园区假如“吃不了”或者“不对路”,也不能就此放弃,而要及时将信息报告协调机构或者直接推介给其他园区,以谋求整体发展。

四、创新协作关系,形成工作合力园区在区域划分上是封闭的,在管理职责上是局部的,但其管理活动是开放的,与职能部门,与乡镇、村,与企业等方方面面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要形成合力兴工的浓厚氛围,在与职能部门的关系上,经济管理部门对职责权限赋予要明确、到位、简洁;人事人才部门要随时掌握园区人才状况,开放人才信息库,并建立如何使人才引进、留住、用好的机制;在与乡镇(街道)、社区(村)的关系上,所在乡镇、社区的规划建设要首先考虑园区的需要,其政府管理要优先体现园区发展所需的服务,如配套设施、治安安全设施的建设等,而不能有园区内外之分,另一方面,对所在乡镇、社区(工业园区外)的公共设施,也要发挥园区各类组织机构的作用,共同组织开发,给入园企业提供广泛的设施配套的购物、娱乐、休闲等场所。同时,根据入园企业发展需要,还要积极合作开展对当地劳动力的对口技能培训,既能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素质水平,又能有效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体制 篇2

一、“大档案”理念

关于“大档案”的论述最早出现在1995年“试论‘大档案’”一文中, 当时的档案工作正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 档案工作的范围也逐渐由政府机关拓展、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由此提出了“档案工作的职能、馆藏档案范围都应随之而延伸、扩展”[1]的论断。

所谓“大档案”理念, 就是改革和调整国家档案资源的归属和流向, 使专业档案的多头管理、分散管理变为集中统一管理, 统一向社会提供服务。“大档案”理念下的档案馆藏不仅包括传统以政府机关为主的文书档案, 还包括各类具有社会利用价值的专业档案, 使得多头、分散的专业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其目的是为了符合社会公众与机构的档案利用需求, 实现“大档案”理念下的“一站式服务”。

二、“大档案”理念下的开发区档案管理模式

档案管理模式主要指贯穿于整个档案管理过程的体制与机制, 因此开发区“大档案”管理模式建立的关键在于需以开发区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机制为基础。

1、“大档案”理念在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下能够得以实施

管理体制主要是指管理机构的设置、各管理机构职权的分配以及各机构间的相互协调。目前, 我国档案事业实行“统一领导, 分级、分专业”的档案管理体制。其中“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则意味着各中央、省、市、县在内的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对各自范围内形成的政府机构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分专业管理”则意味着国家各上下专业部门以“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为前提, 对各自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级专业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在这种政府、专业机构“条块”分明的档案管理体制下, 各级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主要对各机关、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对各专业部门档案工作并无直接管理权力, 而各专业主管机关对各自系统内档案的指导、监督都有一套专业性较强、较独立的规章、标准。

“条块分明”的档案管理体制主要基于我国传统纵横运行的行政体制, ‘上下贯通的行业、部门构成“条条”, 各个行政层次构成“块块”, 权力、资源、信息纵横两条线路传递’[2]。这种“条块分明”的档案管理体制使得档案资源也出现“条块分割”的现象, 而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特别是“开发区”的设立为我国的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创造了条件, 因为目前开发区主要以管委会体制形式存在, 其特点为体制“简单灵活”和“一站式服务”, 因此“大档案”理念在开发区管理体制下能够得以实施。

2、在“大档案”理念下建立开发区档案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指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管理机构内部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 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机制的建立, 一靠体制, 二靠制度。这里的制度广义上讲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开发区管理机制建立在与开发区相应的行政体制上, 即依靠开发区“简单灵活”和“一站式服务”体制特点。因此, 开发区可根据自身的行政管理体制, 设立档案管理中心或开发区档案局 (馆) 这一行政部门, 并由档案管理中心制定适应开发区体制的档案管理制度, 即形成“大档案”理念下的开发区档案管理机制。

三、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体制与机制

1、园区档案管理体制建立需适应园区行政管理体制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同年5月实施启动。苏州工业园区由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具有较为独立的行政权力。在与市政府的权益关系上, 园区管委会能够自主决定其权力范围内的有关事宜, 相比较其他同级行政机构, 上级政府赋予了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更多更大的权利, 主要包括:“不设上限的项目审批权、独立的海关设置、独立的外事管理权限、独立的出口加工区和综合保税区、独立的土地拍卖权 (中新合作区80km?内) 、独立的人事考核权等等。除此之外, 经有关部门批准, 苏州工业园区的一些重要垂直管理部门, 如工商、税务、海关等全部由省级部门直接管理。”[3]因此, 苏州工业园区坚持“以块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 与上级政府存在较少的“条块”权益关系, 具有一定的“行政特权”。

由此可见, 传统“条块分明”的档案管理体制已经很难适应园区“以块为主”的独立行政体制与精简、统一的机构部门设置, 以及随之形成的各类档案, 而以集中、统一管理为核心理念的“大档案”管理模式为园区档案管理体制建立提供了新思路。园区档案管理体制简单来讲就是园区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该机构的职权分配、该机构与园区其他机构间的相互协调关系。

(1) 园区档案管理机构设置

依据园区的行政管理体制, 园区于2007年7月正式成立园区档案管理中心, 园区档案管理中心是园区管委会直属副处级建制的全民事业单位。园区档案管理中心其目标定位就是接收园区范围内所有需永久保存的各类档案, 并提供“一站式”档案利用服务。2011年5月增挂“苏州工业园区档案馆”牌子。2013年11月, 增挂“苏州工业园区城建档案馆”副牌。园区档案管理中心的设立, 完全符合园区行政管理体制和“大档案”理念。

(2) 园区档案管理机构职权分配

园区档案管理中心的职权分配为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 其目标定位就是接收与保管园区范围内所有需永久保存的各类档案, 并提供“一站式”档案利用服务。

(3) 园区档案管理机构与其他机构间的相互协调关系

园区档案管理中心由园区管委会办公室直接领导, 与园区其他行政部门及机构间的关系为档案管理业务指导与监督、档案归档接收与提供利用的关系。同时, 园区档案管理中心与各级各类档案局 (馆) 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保持垂直业务指导关系。

2、依据园区档案管理体制建立园区档案管理机制

园区档案管理机制简单来讲就是在园区档案管理体制的框架内, 建立档案管理中心的各项法规和制度, 以保障园区范围内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即包括档案的接收、保管与利用的法规和制度。园区档案管理中心对园区形成的档案具有较为独立的管理权, 可以依据我国各级档案局 (馆) 的宏观性、指导性档案管理法规和标准, 独立自主地设置符合自身特性的档案管理机制, 即建立适合园区的档案管理法规与制度。

(1) 园区档案管理法规

园区档案管理中心作为园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园区内各局办、各国有大公司、各派驻机构、各直属单位、各街道、各建设项目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以“大档案”理念为指导方针, 对所属区域内的档案实行“大档案”式管理, 接收和提供服务的档案种类有文书档案、城建档案, 以及园区房产、公积金、人才、婚姻、拆迁、会计、环保、规划建设、转制企业等专业档案。针对上述情况, 园区自2008年来建立了如下法规:

1综合档案规范

《关于加强苏州工业园区档案工作的意见》 (苏园工办字[2008]8号) ;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档案接收规定》 (苏园管办[20011]18号) ;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细则》 (苏园管办[2008]55号) ;

《关于规范苏州工业园区重大活动档案管理的通知》 (苏园管办[2008]56号) ;

《关于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通知》苏园管办[2008]58号;

《苏州工业园区城建档案管理规定》 (苏园管办[2009]41号) ;

《苏州工业园区实物档案管理办法》 (苏园管办[20011]19号) ;

《苏州工业 园区档案 征集办法》 (苏园管办 [ 20011 ]58号) ;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工作年度评价制度》 (苏园管办[20012]68号) 。

2城建档案规范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工程档案员管理办法 (试行) 》 (苏园管办[20012]22号) ;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电子化报送办法》 (苏园管办[20013]7号) ;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收集归档管理细则》 (苏园管办[20013]51号) ;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编制及报送办法》;

《苏州工业园区城建档案分类大纲》。

(2) 园区档案工作制度

《苏州工业园区档案接收制度》、《苏州工业园区档案整理编目制度》、《苏州工业园区档案利用制度》、《苏州工业园区档案借阅制度》、《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统计制度》、《苏州工业园区档案安全保密制度》等, 逐步完善园区档案管理机制。

3、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体制与机制的运行

(1) 园区档案管理体制运行

自园区档案管理中心设立后, 档案管理体制在园区行政体制下正常运行, 同时园区档案管理中心自身进行了行政编制下的领导及部门设置, 至2013年为止, 设立正、副主任各1名, 设立综合办、业务处两个处室, 其中业务处又分为综合档案业务组和城建档案业务组。城建档案业务组负责园区范围内建设工程项目档案业务指导, 城建档案接收、保管与利用工作;综合档案业务组负责园区城建档案以外的各类档案管理的业务指导, 包括各类档案接收、保管与利用。从而进一步完善园区档案管理体制, 保障园区档案管理体制的正常运作。

(2) 园区档案管理机制运行

园区档案管理机制运行是指园区各项档案管理规定和制度的正常运作, 主要体现在档案的收集、保管与利用的各项工作中。

1档案收集

面对种类繁多, 且形成特点各不相同的档案, 园区档案管理中心依据相应法规和制度采取主动移交与前端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档案收集。

根据园区档案管理机制的相关规定, 管委会各局办等综合档案于每年6月底完成上一年形成实体档案的移交工作, 实现主动移交。采用虚拟档案室系统实现档案信息归档的前端控制, 并且档案管理中心每年通过档案工作年度评价对各单位的归档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城建档案由于其形成周期较长、内容繁杂, 为了加强前端控制, 依据城建档案的形成特点设计、开发了城建档案在线业务指导系统, 要求各建设单位在配备一级档案管理员的情况下, 于城建档案形成之初即在此平台上进行有关城建档案的工程报建、文件登记等操作, 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归档验收的相关依据, 有效保证的城建档案的前端控制和主动移交。

2档案保管

档案保管的前提是档案整理。由于各专业档案种类繁多、内容特征各异, 不同种类的档案整理需按照不同的专业特点进行分类、排序、装订、扫描等, 而“大档案”理念所带来的“大内容”式档案整理必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此, 园区档案管理中心将档案整理工作转移至立档单位或专业档案服务外包机构, 从而以更多精力专注于“大档案”所带来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及档案信息服务。

对于已经整理的档案实体与档案信息, 依据园区档案管理机制进行集中管理。园区所有永久保存的实体档案必须移交到智能化程度极高的档案管理中心库房保管, 同时其数字化信息可依据各类档案归档要求, 实现物理归档或逻辑归档。例如, 对于信息量大的人事档案信息、公积金档案信息、房产档案信息可实现逻辑归档。

3档案利用

园区档案管理中心依据档案管理机制提供“一站式”的档案服务。社会公众和机构可以通过前往园区档案管理中心的服务窗口、利用服务大厅的自助检索系统或登陆园区档案信息网三种方式进行相关实体档案或电子档案的查询, 这种整合后的“大档案”服务利用满足了社会公众与机构日益增加的档案服务需求。

四、苏州工业园区“大档案”管理模式的应用

目前“大档案”管理模式已经在园区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园区档案管理中心于2011年11月晋升为“国家一级馆”, 2013年6月档案馆成功创建江苏省5A级数字档案馆。然而, 在我国已经建立的数以千计的各级各类开发区也不能照搬园区“SIP大档案管理模式”, 一是各开发区行政体制与机制不同必然造成档案管理体制与机制的不同;二是开发区“大档案”管理模式目前仍属于不断探索和发展阶段, 因为开发区自身正在经历由“建区”到“筑城”的转变, 开发区档案管理体制与机制需适应开发区新型行政体制的转型。开发区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在吸取园区“大档案”管理模式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开发区自身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 规划设计合适的“大档案”管理模式。

1、基于开发区特点合理设计“大档案”管理模式

我国开发区分为国家级与省级两个等级。国家级开发区主要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台商投资区、边境合作经济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等类型, 它们虽都具有享受特殊经济政策地域的共同特性, 但相互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别。省级开发区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经济开发区, 功能类似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类是产业园区, 功能以发展各类工业项目为主。在“档案集中统一管理, 统一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大档案”理念下建立开发区档案管理体制。

(1) 基于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 建立开发区档案管理体制

苏州工业园区属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设立园区初期就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行政管理体制。对于与园区相类似行政管理体制的开发区, 可以参照园区档案管理中心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构建与之类似开发区“大档案”管理模式。

有些开发区比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区规模更大, 如深圳经济开发区、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天津经济开发区等, 但只要基于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 或者说开发区自身拥有的职权, 同时结合“大档案”理念, 就可以构建合适的开发区档案管理体制, 即在开发区管委会下设立开发区档案管理机构、赋予开发区档案管理机构职权、明确开发区档案管理机构与其他机构间的相互关系。

有些开发区比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区规模小, 或者说园区下属还有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 同样需要基于这类开发区的行政管理体制, 或者说设立该开发区各级政府赋予其职权来建立档案管理机构、明确其职权、明确其与他机构间的相互关系。因为依据我国《开发区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第六条”规定, 开发区管理机构必须建立总档案室, 具备条件的应建立档案馆, 保管开发区需要永久和长期保存的档案及有关资料;开发区各入区单位应当建立档案室, 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

(2) 基于开发区档案管理体制, 建立开发区档案管理机制

无论何种类型开发区的开发区, 必须先建立“大档案”理念下的开发区档案管理体制, 从体制上明确开发区档案管理部门的各项工作与职权, 这是建立开发区档案管理机制的必要前提。或者说在没有建立开发区档案管理体制的情况下, 建立开发区档案管理法规与制度是缺乏基本依据的, 只有建立了开发区档案管理中心、开发区档案室等档案管理机构, 由这些机构依据所拥有的职权, 再在遵守我国各级档案档案管理部门的宏观性、指导性档案管理法规和标准的前提下, 建设符合开发区档案管理体制的法规和制度, 即构建开发区档案管理机制。

2、基于开发区“大档案”管理模式动态发展为前提

新时期开发区档案工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系统, 苏州工业园区最早是以外商投资的经济形式存在, 但经过20年的建设, 已经完成从“建区”到“筑城”转变, 从经济建设为主的行政机构发展成了具有城市功能的开发区,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 需更多的关注民生。因此, 随着园区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园区档案管理体制与机制需进行调整。在管理体制上, 需调整档案管理中心的工作职权, 如扩大档案接收种类、更多关注民生档案, 在协调关系上需调整园区档案管理中心与其他部门间的相互关系。同时, 由于园区档案管理体制的调整, 需修订或重新制定相应的园区档案管理法规和制度。

因此, 其他开发区在参照园区“大档案”管理模式的同时, 既要考虑到园区档案管理模式的自身的发展, 又要考虑到自身开发区也经历从“建区”到“筑城”的发展过程, 从而建立动态化的开发区“大档案”管理模式。

五、开发区“大档案”管理模式展望

随着开发区档案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开发区“大档案”管理模式将会不断发展。因为目前“大档案”理念主要侧重于实体档案的接收、保管与利用, 但开发区“大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将更具潜力。因为“档案资源整合主要通过物理资源整合、数据资源整合、应用系统整合和用户整合加以实现, 重在体现档案信息的系统性、有效性与共享性。它不仅仅是在物理形态上实现行政区域内档案资料的集中, 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体系和开发利用上实现集中和统一。”同时, 开发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范围, 可以拓展到其他相关开发区及其他行政区, 可实现各级各类开发区的资源共享, 可实现与其他行政区域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开发区“大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后, 档案信息服务可从等待服务转变成主动服务、可扩大档案服务范围、加强档案服务的深度。

开发区“大档案”管理模式目前仍属于不断探索和发展阶段, 通过对开发区档案管理模式研究, 可逐步规范开发区档案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 势必会推动开发区档案工作的发展和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摘要:开发区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区域, 因此其档案管理模式需适应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与机制。本文探讨在“大档案”理念下既能体现开发区精简、统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又有利于发挥开发区档案工作效能的档案管理模式, 并以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为例, 剖析开发区“大档案”管理模式的实际运作情况, 最后介绍“SIP (Suzhou Industrial Park) 大档案管理模式”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开发区,大档案,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孙嘉焯.试论“大档案”[J].山东档案, 1995 (3) :15-17.

[2]高永青.中国档案管理体制批判及重构[J].档案管理, 2005, 6:18-21.

论工业园区如何加强经济管理 篇3

【关键词】工业园区;经济管理;资金;发展

一、前言

工业园区是一个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平台,是地区推进工业化进程和提高地区经济实力的支撑,因此做好工业园区建设十分重要。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对于工业园区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对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故而更多的资金被投入到工业园区的建设。而做好工业园区建设必须做好园区经济管理,通过经济管理,合理优化园区资金分配,从而实现园区的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目的。加强经济管理,可以促使园区经济转型,提高园区市场的竞争能力,促进园区可持续的发展。

二、工业园区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业园区整体缺乏经济管理意识

当前,我国大部分工业园区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均存在着整体缺乏经济管理意识,忽视经济管理重要性等问题。虽然工业园区以经济集聚的形式进行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但这一形式仍然是由众多企业所组成,导致工业园区在整体上缺乏经济管理意识。一方面,工业园区内各个生产结构形式忽视经济管理,在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没有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导致园区整体上比较混乱,资金流动不畅,十分不利于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工业园区整体忽视经济管理重要性,对经济管理不重视,导致工业园区内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经济管理任务、权利不统一,园区经济管理工作开展比较困难,因而经济管理的实际作用也不能得到发挥,为工业园区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2.工业园区的经济管理方式比较落后

工业园区这一经济聚集形式在我国发展较晚,但受到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影响,工业园区在经济管理时方法比较落后,经济管理的组织相对陈旧。首先,工业园区所采用的经济管理方法更多的是粗放型的管理形式,对于园区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并不能落实到实处。在经济管理时,没有对园区进行综合估量,并没有依据园区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导致园区内经济管理比较混乱。其次,工业园区在进行经济管理时组织模式比较单一,与当前市场发展要求不匹配。工业园区经济管理形式比较杂乱,各职能部门职能不够明确,导致园区内经济管理的信息交流不便。最后,工业园区对于经济管理工作不够严格,经济管理效果不佳。工业园区的经济管理适应性较差,不能跟随市场经济变化而变化,导致工业园区反应迟钝,十分不利于园区的发展。

3.工业园区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工业园区在进行经济管理时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其经济管理工作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导致园区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不顺。我国很多工业园区在开展经济管理时仍采用传统的管理体系,导致园区内经济管理工作任务不明确,在园区内部经常出现推诿责任、消极参与的情况。同时,由于园区内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工业园区内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市场发展不能紧密联系,不能很好控制产品的生产质量,使园区内大量资金处于不可控的状态,提升了园区资金风险,容易造成工业园区经济损失。

4.工业园区经济管理水平不够

工业园区经济管理是否规范,管理水平是否足够直接关系着园区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虽然国家对于工业园区经济管理有一定的规定,但是工业园区真正做到经济管理的确很少。一方面,工业园区经济管理不够规范,在具体的经济管理时,随意性较大,并不能严格按照既定规程进行。比如,有的工业园区在对某项目进行资金管理時,由于对资金监督力度较少,资金支出审批不严格,导致资金支出较随意,给整个项目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另一方面,工业园区经济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水平不够,导致园区经济管理开展困难。由于工业园区项目众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任务量很大,但是由于信息化水平不够,大多数工业园区还是通过人工管理,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不利于园区经济管理。

三、工业园区加强经济管理对策

1.提高工业园区经济管理意识

工业园区要加强经济管理,必须提高经济管理意识。工业园区必须认识到传统的经济管理方法的弊端,创新管理模式,树立整体经济管理意识。首先,工业园区各个组织结构要认识到经济管理对于工业园区发展的作用,从根本上重视经济管理,做好园区经济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其次,工业园区要结合自身情况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明确园区内各个组织结构的经济管理目标,将园区内各结构的发展目标与园区整体目标结合,做好经济管理。最后,明确经济管理制度的威严性,确保工业园区经济管理得到相应法规的保证,进而推动工业园区的经济管理。

2.革新工业园区经济管理方式

工业园区加强经济管理不仅需要提高经济管理意识,还要注意对经济管理方式进行革新,采用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工业园区经济管理。首先,要不断革新工业园区的经济管理形式,通过科学的经济管理形式来提高园区经济管理效率。工业园区采用科学的经济管理形式能够促进整个园区内部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把握住园区经济管理核心点,进而提高工业园区管理水平。其次,工业园区要优化其经济管理组织结构,通过合理的经济管理结构来加强经济管理。合理的经管组织结构能够促进园区内部经济信息的交流,提高工业园区工作效率。最后,工业园区要加强市场调研,注意经济市场形势变化,准确掌握园区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而确保园区经济管理的及时性。同时,工业园区还要注意对园区集约性经营方式的探索,整合整个园区的各项资源,充分发挥长处以促进园区经济发展。

3.完善工业园区经济管理制度

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是工业园区加强经济管理的保证,是工业园区开展经济管理工作与园区发展相结合的依据,因此工业园区必须不断完善经济管理制度。首先,工业园区应该结合园区发展规模、经济目标对园区经济体制进行构建,以适合园区发展的管理制度指导园区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促进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其次,加强对工业园区经济管理的监督,通过监督工作来指导园区经济管理按照园区既定计划实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偏差,影响工业园区发展。最后,工业园区还应注意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把控,并将其纳入经济管理制度范畴,加强经济管理制度革新,从而保证园区经济管理制度的科学性。

4.提高工业园区经济管理水平

工业园区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可以从规范园区内部资金管理以及提升园区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入手。一方面,工业园区资金庞大,经济管理工作十分杂乱,加强园区内部的资金管理能够提高工业园区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也有助于工业园区监督内部资金的流动情况。比如山东某工业园区通过引入园区内部资金管理体系,对本园区内资金使用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规定,使园区内部资金管理井井有条;另一方面,工业园区要注意对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利用,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比如四川工业园区在2009年便与电信公司合作,创建了园区合作平台,通过一系列信息化管理方式提高工业园区的经济管理水平,推动整个园区的发展。

四、结论

工业园区作为经济聚集体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业园区的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虽然我国工业园区不断加强经济管理,但仍然存在着经济管理意识缺乏,经济管理方式相对落后,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以及管理水平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不断提高工业园区的经济管理意识,革新管理方法,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努力提高管理水平,进而推动工业园区经济管理工作,促进工业园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凤金.关于沙县工业园区发展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4(11).

[2]李永先.浅析如何加强园区项目资金管理[J].会计师,2015(3).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体制 篇4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苏州工业园区商品住宅维修基金的管理,保障商品住宅及其相关公共设施的正常维修、更新,根据《物业管理条例》、《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和《苏州市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区域内商品住宅维修基金(以下简称维修基金)的设立、使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管理部门)

苏州工业园区国土房产局和财政税务局是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区域范围内维修基金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依照本办法对维修基金的设立和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维修基金的设立)

维修基金为分次性归集。新建商品住宅应当设立维修基金,首期维修基金由购房者在购房时按购房款的规定比例交存。维修基金不足时,由业主根据业主会议决定补足或续筹。商品住宅出售时未设立维修基金的,业主大会或者业主代表大会可以决定设立。业主大会或者业主代表大会决定设立维修基金的,全体业主应当按照业主大会或者业主代表大会决定的标准交纳首期维修基金。

维修基金归业主所有,由业主委员会统一使用。业主转让房屋所有权时,其维修基金余额随房屋所有权同时转移。因房屋拆迁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房屋灭失的,应当将维修基金余额退还给业主。

第五条(维修基金专户的开立)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建立的维修基金属该物业管理区域的全体业主所有,在业主委员会未建立前由房产主管部门或者其指定机构代为监管,业主委员会建立后条件成熟的也可以交由业主委员会自主管理,本息归业主所有。

维修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账户用于归集维修基金,不得办理支出业务;支出账户用于维修基金的专项支出,不得办理收入业务。

房产主管部门应当与本市商业银行(以下称专户银行)签订委托协议,开立维修基金专户,由专户银行办理维修基金的归集、结算、记账等业务,房产主管部门负责维修基金的使用审批和运作监管。业主委员会成立后经房产主管部门同意由业主委员会自行管理维修基金的,业主委员会也应当与本市商业银行(以下称

受托银行)签订委托协议,开立维修基金账户。

专户银行和受托银行要保证维修基金的增值和安全,维修基金闲置时除可用于购买国债、国有银行的金融债券或者办理国有银行的定期储蓄外,严禁挪作他用。

维修基金专户的开立,应当以一个物业管理区域为单位,应当按幢、按单元、按户建立明细账。

第六条(首期维修基金的交纳时限)

新建商品住宅的购房者的首期维修基金,应当在办理房地产权变更登记前将所购商品住宅的维修基金存入专户银行。

新建商品住宅办理房地产初始登记时尚未出售的商品住宅,建设单位应当将尚未出售的商品住宅按已销售房屋平均价格规定比例预交首期维修基金,存入专户银行。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代表大会决定设立首期维修基金的,全体业主应当按业主大会或者业主代表大会规定的时限,将首期维修基金存入规定的受托银行。

新建商品住宅的建设单位和购房者在办理新建商品住宅所有权初始登记、房地产产权变更登记手续时,应当向房地产登记机构提交专户银行的维修基金收款凭证。不按办法规定缴纳维修基金的,房地产产权管理部门不得为其办理房产权属证书。

第七条(首期维修基金交存情况的核查和公布)

房产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核查首期维修基金的交存情况,并每年公布一次。

第八条(前期物业维修和更新费用的承担)

业主委员会成立前发生的物业维修、更新,不得使用维修基金,其费用由建设单位或物业管理企业承担。

第九条(开立维修基金账户提交的文件和资料)

业主委员会自行管理维修基金的,应当与本市商业银行签订委托协议,开设维修基金账户。业主委员会开立维修基金账户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和资料:

(一)受托申请书;

(二)房产主管部门批准业主委员会自行管理维修基金的文件;

(三)业主委员会备案确认的有关文件;

(四)业主分户清册;

(五)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私章和业主委员会财务专用章的印鉴;

(六)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前款规定的业主分户清册由房产主管部门经核对后向业主委员会提供。业主分户清册的格式,由房产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业主委员会委托物业管理企业办理受托手续的,还应当提交书面委托书。

第十条(维修基金的划转)

业主委员会开立维修基金账户后,应当通知房产主管部门将维修基金专户中已收取该物业管理区域首期维修基金的本息划转至业主委员会的维修基金账户。

第十一条(纳入维修基金的收益)

业主委员会许可他人利用物业管理区域公共设施停放车辆、设置广告等经营性设施而收取的费用,可以适当充入维修基金账户,归全体业主共同所有,并设立单独账目,专项用于物业管理区域公共设施的维修、更新。

第十二条(维修基金的用途)

维修基金按照“业主所有、民主决策、专户储存,政府监督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按幢建账,按幢使用,按户核算。

维修基金的使用,执行《物业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规定》(财政部财基字[1998]7号),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备和物业管理区域公共设施的维修、更新,不得挪作他用。

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备和物业管理区域公共设施属于人为损坏的,其维修、更新费用应当由责任人承担。

第十三条(住宅小区维修基金使用计划)

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企业应当根据小区现状及管理需要,于每年年初向房产主管部门报送经业主委员会审议的小区维修计划、实施方案。

维修计划、实施方案应当包含:项目名称、项目地址、方案说明、实施时间、所需金额以及维修基金不够列支时的分摊筹措办法等内容。

第十四条(维修基金的使用程序)

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应当约定物业的日常维修、更新的范围、标准和实施程序等事项;合同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维修基金的使用应当事先征得业主委员会书面同意。

物业管理企业需使用维修基金维修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时,按下列办法办理:

(一)物业管理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向小区业主委员会提出申请,经相关区域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后,填写房产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委托单,物业管理企业对需要维修的项目作出预(决)算,并将预(决)算书报业主委员会审核同意(是否经专门机构审核预决算,由业主委员会决定)后,由业主委员会签填“使用维修基金申报表”,报房产主管部门批准划拨维修费用。

(二)突发性事件抢修项目由维修责任单位先行维修,按程序补办手续后,填写房产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报修单,经小区业主委员会或房屋产权所有人确认,签填“使用维修基金申报表”,报房产主管部门批准划拨维修费用。第十五条(大修、改造、更新项目时使用维修基金程序)

大修、改造、更新项目须动支维修基金的,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向业主委员会提供以下材料:

(一)物业管理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的使用申请;

(二)该项目有关图纸、预算材料;

(三)维修工程监理单位的资料;

(四)维修基金不足使用时的筹措方式;

(五)维修项目的保修责任。

业主委员会在接到物业管理企业涉及大修、改造、更新项目须动支维修基金使用申请后的15天内召集业主委员会会议审议。经相关区域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后,由业主委员会向房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房产主管部门在接到申请的7天内完成审批工作。

业主委员会会议不同意物业管理企业使用申请的,业主委员会应当书面通知物业管理企业。

业主委员会会议不同意使用维修基金,物业管理企业认为有充足理由或该项目实施与否涉及国家有关规定的,可以向房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房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其申请的,业主委员会必须执行。

业主委员会拒不执行的,由房产主管部门通知受托银行将该项目维修基金直接划给物业管理企业使用,并通报业主委员会。

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大修、改造、更新标准执行国家建设部有关标准。

第十六条(房屋督修)

经房屋安全鉴定机构鉴定为危险房屋,或者出现法规、规章和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必须维修房屋的情形,房产主管部门应当督促业主和业主委员会限期维修;逾期不维修的,房产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代为维修,其费用由房屋所有人承担,或者按规定在维修基金中列支。

第十七条(维修基金列支的范围和方式)

物业管理企业应当认真做好各项维护保养工作,属物业管理企业玩忽职守造成设备设施需要大修更新的,由物业管理企业负全部责任,不得动用维修基金。

物业维修、更新完成后,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将加盖企业公章的费用清单、发票原件提交业主委员会审核,并经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共同签章后,有关的费用方可以在维修基金中列支。物业管理企业凭房产主管部门已签署同意的“使用维修基金申报表”和加盖业主委员会公章和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私章的财务结算凭证到受托银行支取费用。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向受托银行提交按户分摊费用清单,受托银行应当协助维修金额的分摊计账工作。维修项目结束后,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在住宅小区明显位置将维修基金动用情况向业主张榜公布。

物业维修、更新费用按照下列规定在维修基金中列支:

(一)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备的维修、更新费用,由该幢住宅的业主按照拥有住宅建筑面积的比例共同承担。其中一幢住宅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门号的,每个门号内共用部位、共用设备的维修、更新费用,由该门号内的业主按照拥有住宅建筑面积的比例共同承担。

(二)物业管理区域公共设施的维修、更新费用,由全体业主按照拥有住宅建筑面积的比例共同承担;其中,属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物业管理区域的公共设施维修、更新费用,分别由各物业管理区域的全体业主按照拥有住宅建筑面积的比例共同承担。

第十八条(维修基金账目的核对和公布)

业主委员会或者其委托的管理单位应当每半年与受托银行核对维修基金账目,并将维修基金交纳、使用和结存的金额、维修基金使用和管理的其他有关情况每年向全体业主公布一次。

业主对公布的维修基金账目情况有异议的,可以要求业主委员会或者其委托的管理单位提供有关的费用清单、发票原件和按户分摊费用清单进行核对。

受托银行应当每季向业主委员会发送维修基金账户对账单,每年向全体业主发送维修基金分户对账单。业主委员会和业主可以向受托银行查询其账户或者分户账的情况。

第十九条(维修基金的再次筹集)

一幢或者一个门号住宅的维修基金余额不足首期维修基金30%时,业主委员会应当向该幢或者该门号住宅的业主再次筹集维修基金。具体筹集工作由业主委员会或者其委托的物业管理公司实施。

再次筹集维修基金的标准由业主委员会拟订,提交业主大会或者业主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业主委员会可以在业主公约中约定欠交维修基金的追交办法。

第二十条(房屋转让时维修基金的处理)

房屋转让时,原业主交纳的维修基金剩余款额,随房屋所有权同时过户。由房屋受让人向原业主支付;房屋转让合同或者转让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二十一条(维修基金账户的变更)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业主委员会应当向受托银行办理维修基金账户的有关变更手续:

(一)物业管理区域发生调整的;

(二)业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发生更换的;

(三)所委托的管理单位发生变更的。

第二十二条(维修基金账户的注销)

因拆迁、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原因致使住宅灭失的,业主可以持本人身份证件、注销房地产权证的证明、业主委员会的证明和房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向受托银行提取其维修基金分户账中的剩余款额,并办理分户账注销手续。

第二十三条(投诉)

房产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投诉受理制度,接受业主委员会、业主和物业管理企

业对违反本办法行为的投诉。

第二十四条(法律责任)

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物业管理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房产主管部门按照《物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业主或者业主委员会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业主委员会或者业主委员会成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侵占应当存入维修基金账户的经营服务收益或者挪用维修基金的,由房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通告全体业主;业主或者业主委员会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违法刑法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物业管理企业的过错致使维修基金被挪用的,物业管理企业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十五条(非住宅房屋维修基金)

非住宅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维修基金的管理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业主委员会自行管理使用维修基金程序)

业主委员会自行管理维修基金账户使用维修基金的有关程序,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应用解释部门)

房产主管部门可以对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作出解释。

第二十八条(施行日期和执行事项)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体制 篇5

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建设工程施工渣土运输管理,预防和解决运输车辆带泥上路和运输过程中产生抛、洒、滴、漏等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园区市容环境卫生和施工运输交通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江苏省城市市容和卫生管理条例》、《苏州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控制暂行规定》、《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园区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园区行政区域内各类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施工渣土运输都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渣土运输”是指建设工程土石方、建筑垃圾的场外运输。

第四条

园区规划建设局、城市管理局、交巡警工业园区大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别负责渣土运输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施工渣土运输管理要求

第五条

建筑工地出入口应设置车辆冲洗台并配备洗车设施。具体要求如下:

(一)每个施工现场一般应设置二个以下(含两个)施工出入口,出入口10米范围内道路应硬化并应设置至少一个车辆冲洗台。冲洗台一般应设置于工地大门内侧,长度不小于8米,宽度不小于4米,并有排水沟、沉淀池等设施,配备高压水枪等冲

-1- 洗设备。

(二)出入口除应设置门卫保安外,还应配备专职保洁人员,建立保洁制度,保证运输车辆车轮、车厢清洁,不带泥出门,并及时清扫出入口周边道路散落的建筑渣土、垃圾等,保持出入口及周边道路清洁。

(三)施工出入口应设置交通安全警示标识,内外道路铺设不少于一条减速带。在大规模运输期间,应派专人在出入口指挥交通,避免运输车辆大量聚集出入口堵塞交通。

第六条 渣土运输前应申请运输路线和时间,运输车辆应严格按批准路线和时间运输。

第七条 渣土运输车辆除应满足交通安全要求外,还应严格遵守以下标准:

(一)运输车辆必须在车厢顶部加盖,保证密闭运输。

(二)运输车辆应保持容貌整洁,车身不得有严重污迹或灰垢,车底、车轮不得附着泥土污损路面。

(三)运输车辆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在车身后部喷涂车牌放大号,并在车身两侧或后部贴反光标识。

第八条

施工渣土运输前,应办理相关手续,要求如下:

(一)相关单位应到城市管理局申报运输时间和路线,经城市管理局审定后办理路面清洁保证金等相关手续。

(二)申报单位应与城市管理局签订《苏州工业园区土方(建材)施工车辆运输环境管理责任书》,明确申报单位对渣土运输 - -的管理责任。

(三)申报单位应带城市管理局审定的资料到交巡警工业园区大队,交巡警工业园区大队核发车辆通行证。车辆通行证应贴在车辆左前窗上,以便执法部门检查。

(四)外地牌照运输车辆应到交巡警工业园区大队办理临时牌照和临时行驶证。

第九条 渣土运输车辆运输过程中严禁超载、车轮夹泥,车厢顶盖应关紧保证车厢密封,严禁产生抛、洒、滴、漏现象。

第十条

渣土运输发包单位(一般为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安排监督人员,检查装载车辆是否具备承运资格,车辆是否密闭,控制车辆装载体积及装载后的车厢顶盖关闭情况,检查有无轮胎夹泥,防止不规范装载车辆驶出工地。

第十一条

监理单位应加强现场监督,督促现场施工运输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建设工程开工前,规划建设局应对施工临时设施(出入口、车辆冲洗台等)进行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

第十三条 在发放运输车辆通行证前,交巡警工业园区大队应对施工渣土运输车辆进行查验,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不予发放车辆通行证,同时对司机进行安全教育。

第十四条

城市管理局、交巡警工业园区大队应建立联合巡查机制,加强巡查,重点查处不按规定路线及时间运输、沿途抛

-3- 撒及带泥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及时固定证据,依法查处运输单位和车辆驾驶人,并责令其限期清除道路污染物,违法行为人拒不采取补救措施的,城市管理局将委托专门作业单位代为清除,清除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十五条 规划建设局发现渣土运输违法违规情况时,应对违法违规相关单位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整改,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开具停工整改单,并将负有管理责任的施工单位违法违规行为录入不良信用记录。

第十六条

交巡警工业园区大队应重点加强对施工运输车辆的超载、闯红灯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发现后将依法进行处罚。

第十七条

对于严重违法违规的运输单位及车辆,由交巡警工业园区大队收回已发放的通行证,同时向社会公布运输单位及车辆信息。有关部门应依法限制其在园区承接其他施工渣土运输业务。

第十八条

规划建设局、城市管理局和交巡警工业园区大队将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加大对渣土运输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第十九条

城市管理局将建立举报制度,欢迎各单位、个人对施工运输车辆违法违规上路进行举报,举报电话0512-62876999。

第二十条 市政、管线工程渣土运输和混凝土等散状建材的运输可参照本规定相关条款执行。混凝土搅拌车也可参照本规定相关条款执行。

- -第二十一条 本暂行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规划建设局、城市管理局、交巡警工业园区大队等部门负责解释。

工业园区类物业管理 篇6

一、概念

(1)

工业物业包括所有用于工业过程的土地、房屋和设备。

(2)

工业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公司对工业物业区内厂房、仓库等房屋建筑及其附属的设施、设备的管理以及各种综合性服务的管理。

(3)

工业物业的管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管理往往落后于民用物业和商用物业的管理。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和新兴工业园区的开发,工业物业的管理日益成为物业管理中备受欢迎的课题。

二、工业园区物业管理特点

工业园区物业管理相对与商住物业管理来说,主要有以下特点:

(1)建筑物:大都以低矮建筑为主,布局简单。工业物业相对来说很少超过5层,但建筑跨度较大。其次,居住类建筑一般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而工业物业建筑结构种类较多,除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还有钢结构、砖木结构、混合结构等。再次,工业物业外饰较住宅小区简洁,一般为方正布局,很少飞檐、飘线等装饰物。

(2)

服务对象:工业园区三大服务对象较为突出:业主(很多时候是一个自然人或公司)、租户(投资者,一个工业园有几个或几十个)和使用者(工人等),服务的对象以租户为主。一般较住宅几百户甚至上千上万户业主而言,工业物业的租户较少,很少上百户,所以相对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对物管的评价也较为中肯。另外,住宅区内的儿童及老年人在工业区几乎没有,工人大都为青壮阶层,服从性较住宅小区住户强,但流动性大,并且他们不太关注管理效果,主人翁意识比小区住户稍逊,所以导致生活区“脏乱差”较普遍,但只要加强教育,通过厂企互动,改善得也较快。

(3)

配套设施设备:工业园区的配套设施设备主要有配电设施、电梯(货梯为主)、消防设施等。较小区来说,工业园区的绿化、园建等休闲设施较少,但因工业特点,机电设施及其它功能设施一般比居住小区的大型,如垃圾中转站(以工业垃圾为主)、停车场(以货车为主)、电梯(一货运为主)、污水处理系统、专业消防设备等。在这里特别指出,住宅小区可能不用物管企业去操心水电表的抄读和收费,而工业园区大都需要物管企业去做这件事,并且还得会计算各厂用电量。工业园区各厂房水电表的容量配置是因租户需要而设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旧租户是做手工艺品的,而新租户是做注塑的,那你就得改装大容量供电设施。同时,工业用电大都按“峰、谷、平”时段收费,更按月收变压器容量费,这就增加了物管企业的工作难度和繁度。

(4)

物业服务特色:工业园区的物业服务,其主要内容与住宅小区的基本一致,包括公共秩序维护、清洁、绿化、公共设施设备维保、客户服务、园区文化建设等,但工业园区又以安全管理为重点,特别是消防管理,众所周知,工业消防事故一旦发生,其损失和影响都是较为重大的。其次客户服务又涉及了很多政府和政策业务,如工商证照、消防证照、甚至报关等服务,以帮助投资者为先。

(5)

管理依据:工业园区的物业管理主要以合约为依据,因为工业园区管理的法规相对于住宅小区来说几乎空白,如国家的《物业管理条例》,你几乎找不到管理工业园区的具体条文。《物业管理条例》中大篇幅对业主和业主大会等的约定在工业园区来说形同虚设。对于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包括分摊费用等)一般难以在法规文本上找到依据,所以必须以合约为重,签约时条文要细要有可操作性,不象住宅小区,当你的合约含糊时,可以找政府相关文件来作准绳。

(6)

其它:相当于小区管理来说,工业园管理面对的租户和业主都较少,很少发生无理取闹等窝心事,但一旦出现费用拖欠,则是小区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以下以中民未来海泰和百旺信高科技工业园区为例,介绍工业园区类物业管理企业或项目的特点。

1.中民未来海泰

——江海不择溪流而成其深,泰山不让土壤则成其大。

1.1企业地位

中国民生投资集团下旗下控股公司,是一家以工业物业管理、汽车租赁、餐饮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全国化的大型一体化工业服务运营商。其前身为阳光海泰。公司自2001诞生于具有军工背景的长安汽车集团以来,尤其是2005年配合长安集团

“主辅分离,轻装前行”战略发展以来,始终秉承

“真诚打动客户、品质成就自己”的企业精神,坚持“引领、创新、共赢”的发展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服务宗旨,以工业、园区物业管理为基础,耕耘15年,陆续打造了中国最大的园区物业管理平台,园区通勤车服务平台、园区膳食服务平台,期间服务长安汽车、福特汽车、马自达汽车、德国巴斯夫化工、富士康制造园、通用汽车、上海汽车、天骄航空发动机工业园等国际国内知名园区。工业园区物业合同续约率100%,园区物业管理平均持续时间超过8年。

1.2主营业务

(1)安防服务:守护及巡逻、消防、监控、应急事件管理、智慧安防方案;

(2)保洁服务:开荒保洁、全生产链保洁、低频保洁、环境消杀;

(3)综合服务:空气监测、礼仪接待、商务活动、会务服务;

(4)工程运维:能源管理、设备管理、管网维护、日常维修;

()5绿化服务:绿化养护、植物租摆;

1.3特点

1)细分市场,专业制胜

专注工业管理服务:海泰自诞生作为一家军工背景出身的工业物业企业,起始终专注于“做精做强做优工业管理服务”,正是十六年来年矢志不渝的专注,成就了海泰今天的规模优势、服务优势和专业优势,对自身角色定位的坚持是海泰不断取得进步的基石。

2)市场导向,拥抱变化

(1)大数据抢占市场:在大数据引导下进行市场拓展,使市场增长保持在25%左右水平,实现客户端价值链接为自身赢得更多收益、尊重。

(2)互联网、智能化:数字化运营控制,关键点数据传送,便于决策与改善。使用清洁机器人,将人工成本下降20%

(3)完善7+1产品体系,全面拓展市场:积极拓展衍生服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菜单选项”,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在传统服务产品(物业、餐饮、租赁)外,顺应工业发展趋势,为企业量身定做个性化服务,为大型企业提供园区仓储服务,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泊车、路试服务,为企业提供生产线的清洗,生产链条上的协助;

提供企业劳务招聘人员培训等,实现安全管理、环境保洁、汽车租赁、餐饮服务、绿化管理、系统运行、商务接待、会展服务、劳务派遣、咨询顾问等一体化后勤保障支持服务运营,在原有7+1产品体系外,嵌入垂直服务产品,互联类智能化产品,形成全面物业管理与后勤支持服务产品体系,建立优化物业管理服务规范、流程、标准,在企业辅助生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客户导向,“悦人,悦生活”

(1)团膳、通勤车B2C服务:服务不仅要满足客户管理部门的要求,还要满足客户体验互动性的精神需求,即服务关注对象将从B2B升级到B2C,提供核心以外业务的综合服务。让客户企业和员工也能体验到海泰为他们营造的愉悦轻松的工作、生活方式,在园区内开展团膳服务、满足客户企业餐饮方面的市场需求。

(2)旗下的汽车租赁公司有800台大客车及200余台商务车,解决园区数万名员工上下班通勤问题,建立移动端的APP平台,并将此与交通车、员工餐厅以及供应商链接起来,实现最后100米的服务。以自有的800辆专用巴士车每天提供通勤服务6万人次,每天提供餐食6.5万份。连续十年未出现一起人员伤亡重大交通安全责任事故、未出现一起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4)打造工业服务智慧管家

探索平台化转型,构建产业生态圈:“工业服务智慧管家”是互联网+浪潮下,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融合的路径,也是海泰未来发展的方向。中民未来海泰从一体化后勤服务供应商向工业服务智慧管家迈进;

引入战略投资,构建产业生态圈;

把产品智慧摆到更高的位置上,让产品与科技结合,形成园区、客户、产品间的智慧链接,打造满足客户综合需求的多元化产品平台。通过产融结合、产品嫁接,构筑新型园区经济生态圈,实现全价值链共享。

5)市场拓展现状

“工业+”服务模式:基于“工业物业管理、汽车租赁、餐饮服务”三大业态为基础的小生态圈,中民未来海泰正以“工业+”的服务模式向医院、学校等其他领域进行规模化扩张!

2017年开局,顺利赢得日日顺物流成都园区保洁项目,拿下中船重工旗下重庆跃进机械厂有限公司团膳项目,中标重庆人力资源产业园餐饮项目,中标重庆潼南人民医院项目。

2.百旺信高科技工业园区

——百旺信高科技工业园物业管理新模式是常安物业公司六年来倾力打造的一个成果,也是常安物业打造工业同区物业管理新标杆的一个缩影。

常安物业:打造工业园区物业管理新标杆

深圳市常安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拥有国家一级物业管理企业资质,代表项目有荔苑、前海花园、百旺信高科技工业园、迈瑞总部大厦等。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物业管理模式和质量管理体系,在规范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

百旺信高科技工业园物业管理新模式是常安物业公司六年来倾力打造的一个成果,也是常安物业打造工业园区物业管理新标杆的一个缩影。

2.1园区理念

为创建一个“管理制度化,服务人性化,园区和谐化”的一流园区目标,百旺信工业园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方面都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现已成为南山区重点项目之一。

2.2物业服务

(1)安保服务: 园区共设23个治安岗位,由退伍军人及专业安全部门培训通过的人员组成,是一支专业性强、业务精通的保安队伍。实行24小时值勤服务,根据园区治安形势,物业服务中心成立了两支小分队(应急处突分队、义务消防队)。

(2)生活服务:为方便广大员工生活快捷舒服,物业服务公司专门在生活区集中安装全天候太阳能、三台大型先进科技型活净饮水机。同时为增加园区发展,提升和谐同创、增进同事友情,依据园区文化设施需要,安装了一套先进的广播系统,根据员工不同情况和需求方面进行服务,包括生日点歌、天气预报、案情通报、温馨提示等。

(3)清洁服务: 为保障园区达到正规化、规范化、干净、整洁,根据园区生活需要,共设23名保洁人员,主要负责全天不定时和集中进行保洁工作,特别是员工宿舍、公共区域,每班不少于三次以上,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区落实到人,确保园区环境优美。

(4)绿化服务: 园区绿化率达到50%,共种植约40余品种花木,主要由专业人员进行管理。除正常工作外,还增加一些方位服务,如送花上门、会议室的布置、重大活动的摆花布置等。

(5)其它物业:除了提供服务工作之外,还增设一系列的订报纸、火车票、出租车、空调维修保养、办公设备保养、网络调试、工程维修、防水补漏等服务项目。凡是广大员工有需求的,物业服务中心将义不容辞的进行服务。

2.3物业管理特点

(1)人文关怀彰显管理魅力

业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针对这些特点,常安物业秉着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关注厂商利益发展的同时关注员工的生活,注重提高园区企业务工人员素质,营造文明和谐园区。

每天有广播、每周有活动、每月有演出、节日,有晚会,同区宣传栏、广播站、网站,各种平台打造幸福生活。

为满足同区企业务工人员生活科普、文化知识方面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自身素质,常安物业还开办了“百旺讲坛”,定期组织普法、消防、科普、信息、卫生、计划生育、婚恋等方面的讲座和讨论;并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机构,开办了图书馆、培训中心,开展

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深受园区企业和员工的欢迎。

因应目前社会竞争压力加大,务工人员心理疾患增多的现实问题,同区适时开展心

理健康宣传,组织相关讲座、咨询,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务工人员舒缓压力、疏导情绪,达到让务工人员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健康成长的目标。

成就别人等于成就自己,百旺信工业园获得了“广东省和谐工业园奖”。

(2)延伸模式拓展物业服务价值

常安物业依据与园区企业的合作经验,打造了企业后勤管家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全部、全能、全程”的“三全”特点。

A)

“全部”是指企业将其写字楼、研发中心、制造车间、员工宿舍、食堂、仓库等全部物业类型交给常安物业管理;

B)

“全能”是指企业只做三件事:

研发、生产、销售,后勤服务的所有内容都交给常安物业打理,包括会务、产品展示、接待、餐饮、邮件收发、装饰装修节能改造、资产管理等

C)

“全程”是指从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竣工验收、承接查验等前期介入,到人住、装修、日常管理等各个阶段都由常安物业提供服务。常安物业还将服务的触角深入到企业的内部管理经营方面,为企业节能降耗、专业分包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案,仅深圳迈瑞公司一年节约能源支出就近一百万元。目前,常安物业已经为多家上市公司提供专项延伸服务,专项服务的营业收入甚至已超过主营业务的收入,覆盖的人数、面积增长迅速。专项延伸服务的实施进一步密切了双方的合作关系,拓展了公司的生存空间,增加了公司利润,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3)绿色园区肩负环保重任

工业园区内的企业一般为生产企业,容易造成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同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及电磁波等污染。针对这一情况,常安物业遵循环保优先的理念,确立环保意识,推行环保措施,学习和借鉴行业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物业管理理念,提出将“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作为公司的核心能力,实行绿色物业管理。

常安物业在百旺信工业园全面导入了IS0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对重大环境因素进行了充分识别,制订了相应的管理方案和措施,环境管理纳入了规范化、标准化轨道。自开园以来,工业园“三废”排放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没有出现任何环境事故事件。

2.4在碳排放方面取得的杰出成果

深圳市南山区百旺信高科技工业园于2015年3月荣获了由深圳市绿色物业管理专家委员会评定的《2015三星级绿色物业管理项目》标识

2016年1月荣获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授予的《低碳试点》工业园区,百旺信高科技工业园以其卓越的业绩,为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做出了标杆作用,得到各大企业及政府主管部门的广泛好评。

2.5在碳排放方面的工作

(1)对园区太阳能改造 :本着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目标,常安物业投入资金300

多万元,在园区生活区安装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园区1万多人全部用上了清洁能源。

(2)照明系统的节能改造: 为提高照明设备的综合利用,达到节能改造的目的及环保要求,对园区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加以合理改造,减少浪费,园区所有照明灯统一使用节能灯及LED灯进行照明,坚持对耗电量大的设施、设备的改造工作。

(3)新能源车辆充电桩:为响应政府部门号召,倡导员工“绿色出行”,常安物业公司投入数十万元在园区内安装新能源车辆充电设备,其中:电动车充电桩2个,新能源车辆充电桩9个,达到园区绿色环保的目的。

(4)太阳能板光伏发电:在园区厂房的楼顶安装太阳能设备,经过试验,目前,园区的太阳高能发电取得初步进展。

(5)垃圾分类 :按照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优化人居环境的指导思想,常安物业委托专业的资源回收公司对园区垃圾实施统一回收处理,实现了垃圾减量分类的目标,促进了环保事业的开展。

(6)水泵节能:2015年7月份常安公司投资数十万元,对园区供水系统进行节能改造。

目前物业管理行业有近半的纠纷是因为发展商前期遗留的问题而引起,如建筑质量欠佳、前期无度的承诺等,导致了物管企业与用户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一来给物管工作开展带来巨大的困难,二来给发展商的声誉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对此,具体解决措施如下:

一、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公约。

二、选定有实力的物管企业进行前期介入。

三、重视建筑质量管理。

四、重视相关物管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五、明确管理费用的标准。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篇7

1.1 政府直接管理型

这种政府管理模式职能是制定规划、负责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筹集资金、招商引资,同时提供高新园区赖以生存的基础研究和培训设施,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到高新园区来。

1.2 政府参与多元管理型

多元管理型是指对高新园区管理通常采取政府和民间联合经营管理的模式,即由政府和各类民间机构共同组建的董事会、基金会或者社委会来进行高新园区管理。如英国的曼彻斯特科学园是由市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公司组成的董事会进行管理的,实行经理负责制。这种“官、学、产”共同管理的模式,在发达国家较普遍采用。

1.3 非政府参与管理型

这种管理型分为赢利企业型和非赢利机构型两种模式。赢利企业型指高新园区主办者把主办高新区作为一种投资,追求高新园区带来利润;非赢利机构型是采用基金会形式管理高新园区。

2 我国高新园区的管理模式

我国高新园区管理体制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模式。

2.1 政府委托管理(派出机构)型

这种类型高新区的主要决策和管理权都由政府派出的高新区管委会行使,高新区作为当地政府的派出机构。地方政府除了在发展方向、大的政策决策以及任命管委会主要领导方面行使权力外,主要起支持和保障作用。这种类型的特点是高新区管委会权力集中,有利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有利于提高效率,但需要省市政府及权威领导人强有力的支持,并选好管委会的带头人。

2.2 政府直接管理型

这种类型高新区的宏观管理和财政、项目审批、土地、规划、人事等主要决策权由政府(或由政府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直接行使,政府有关部门分别管理相关事务,高新区管委会主要是协调和管理具体事务。这种类型高新区的特点是政府直接领导,有关部门介入较多,需要协调的事很多,高新区的发展受所在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行政效率影响很大。

2.3 政府开发管理型

这种类型的高新区主要是由政府组建开发公司,进行区域开发和建设。政府授权部分管理职权给开发公司,但由于授权有限,开发公司无法协调解决高新区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种类型的体制不适合现实国情,一些原来是这种类型体制的高新区正在转型。

目前,大多数高新区的管理体制都属于第一种类型,即政府委托管理型。这些高新区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以下三个管理层次:第一层是当地政府的领导小组。一般由高新区所在市的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作为高新区管理与发展的决策层。第二层是管理层,即高新区管委会。管委会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集中了市政府的部分管理职能,负责对高新区各项事务,包括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进行组织实施,管理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等。第三层是经营服务层。一般包括开发建设总公司、创业服务中心以及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等,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技术引进、产品展销、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资金支持、信贷担保、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后勤保障等方式为区内企业提供管理和服务。

3 高新园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从发展的要求来看,现有高新区在管理体制上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高新区的行政主体地位不明确。到目前为止,高新区的行政主体地位问题还很不明确。虽然部分省市已经由地方人大通过或以政府令的形式制定出台了关于高新区的地方性法规,其法律地位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大部分高新区仍缺少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不能建立强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使管委会无法在环境建设、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保护高新技术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管理权限授权不够,落实不足。高新区作为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虽然多数拥有所在市的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但在实际运作中关键权力往往不能下放给高新区,致使高新区产业规划、土地征用、工商注册、人才引进、资金融通等方面受制于所在地方的其他有关部门和有关政策条文的制约,所授权力落实困难,得不到有效调度和合理发展。由于权力、利益、责任划分等方面的问题,高新区与区外原有体制的摩擦时有发生。个别高新区内地方派驻机构的运行机制往往与高新区内设机构不合拍,经常出现矛盾和扯皮现象,导致高新区的管理体制在运行中出现了种种困难。

(3)高新区内外新旧管理体制的矛盾冲突,导致个别地方出现了体制上的“复归”,多数高新区大胆探索,由于在实践运行中遇到了一些高新区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比如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要求上下对口,一些高新区把已精简转变的政府职能又转回去,开始增加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办事手续繁杂,管理体制出现了“复归”,以致有的区内企业建一座大楼仍要盖很多个公章,等几个月时间,背离了机构精简的原则。还有的高新区用人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增加机构和人员,未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所需人才,反而成为安排亲属、子女就业、安排照顾干部的地方,导致高新区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仅不能提高,还有下降的趋势。

(4)中介服务体系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肯定,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虽然大多数高新区都成立了诸如行业协会、商会,以及金融、投资、证券、贸易、人才、知识产权、信息、法律、会计、审计、合同仲裁等各种中介服务机构,但很多高新区内的中介服务体系的地位还是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没有充分发挥它们在产业发展、企业管理、环境建设、投融资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行政机构与中介机构争活干,把本该由社会和市场做的事,高新区大包大揽下来,致使事务性工作太多,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工作负荷不断加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新区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5)高新区的管理模式出现了多样性的特点,如何分类指导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如何分类指导,选择适合的体制,是高新区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6)多数管理模式采取的是等级化管理,区内设有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下各行政部门林立,从而使其发展趋向于一个准行政区式的管理。降低了各行为主体对迅速变化的市场技术条件的应付能力,阻碍了企业和研发中心之间的有效交流与合作,减少了创新机会。另外,由于市场环境不健全,各企业存在利益冲突,抑制了科技成果转换率。

4 各地高新园区带来的启示

精心规划,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缩短管理链条,下放管理权限,提高政府效能,节省交易成本;推动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辐射,必须协调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摘要:高新园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直接影响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历来备受重视。在国家科技部确定的国家高新园区竞争力与发展综合指标评定上,上海、苏州、深圳、青岛、北京等城市始终位居前例,并日趋成为城市经济、科技、社会及生态协调发展的一面旗帜,除各地客观存在的区位、政策、资源等优势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在园区管理体制上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对高新园区管理体制分析和借鉴,对推动我区高新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探索高新园区管理体制调整方向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新园区,管理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仲理峰,时勘.绩效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J].南开管理评论,2002(3).

[2]刘力钢,隋鑫.企业绩效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耦合性分析——价值链理论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大工业电费电价管理探究 篇8

关键词:大工业用电;电费电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6-0000-01

因为我国工农业不断飞速发展,经济也是直线向上发展,现在各县级城市不断的进行招商引资,大工业用户不断的增加,近几年尤为突出。这些增加的大工业在加上原有的一些企业也在随着发展逐渐扩大生产规模,这样一来,使大工业电量逐年快速的增长。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县级供电的企业总的销售电量里大工业用电量占了5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达到了70%-80%。可见大工业在供电企业总的电量销售中占的比例很大,因为大工业电价是由按用户受电变压器(千伏安)或者最大需量(千瓦)计算的电价也就是基本电价和按用户实用电量计算的电价(电度电价),还有根据用户月加权平均功率因数调整减收或者是增收的电费(功率因数调整电费)三部分组成的。这些加在一起,可以说供电企业电力销售的主要来源就是大工业电量销售,因为大工业用电比重比较大,它也是电力销售核算的重点。要想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加强对大工业电费电价的管理。

一、什么是大工业用电

只要是把电作为主要动力或者用电作为主要能源进行冶炼、电解、熔焊、烘焙、加工、电化的工业生产,而且受电变压器总容量大于等于315千伏安的,必须都要执行大工业电价。比如铁路、地铁、航运、电车以及部队等单位所属加工修理工厂用电;党政机关、部队、学校还有学术研究以及实验等单位从事生产、加工修理业务的用电;还有自来水厂、工业试验等用电。上边说过大工业电价的电费是由基本电费、电度电费与功率因数调整电费之和组成。

二、工业电费电价管理

下面我们谈谈在对大工业电费电价进行管理时,要注意一些事项与管理措施。主要分析一下构成两部制电价的三个部分的管理措施。

(一)首先对企业的用电性质应该进行准确的核对,以保证电价执行到位。如果不能准确的进行电费核算必然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损失,因为大工业用电量比较大,构成最终电费的结构也相对比较复杂,在加上目前供电企业都在执行分类电价,根据不同的用电性质与不同的用电等级来区分不同的电价,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当电压等级是1-10KV包含各项基金,其电价是0.608元/千瓦时;电压等级大于等于35KV时电价是0.599元/千瓦时;大家看到0.599与0.608非常接近,但是一旦执行错误,加上大工业用电量大,也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说在用户入户时大客户电价管理员一定要到现场进行勘察,按规定准确的确定用户的用电性质,对用户的经营模式与生产性质等进行详细审查,核查后要跟用户签订写有用户用电性质、电价执行政策等的供用电协议,以保证电价执行到位。并且在日常的抄、核、收管理中要注意电价执行的准确性,如果客户的业务要进行变更,要确定电价是不是需要变更。

(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是电费金额里的一部分,所以也很重要。在发、供、用电设备的充分利用、节约用电和改善电压质量这些方面都会受到功率因数高低的影响。根据相关规定所有执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用户,都要安装防倒装置的无功电能表,如果用户安装着无功补偿设备而且有向电网倒送无功电量的可能,应该随着它的负荷和电压变动及时的投入或者切除一部分无功补偿设备,还需要在计费计量点加装有防倒装置的反向无功电度表,然后按照倒送的无功电量与实用无功电量两者的绝对值的和计算月平均功率因数。当功率因数高于或者低于考核标准的时候,要按照规定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规定的百分比增加或者减少电费,规定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考核标准时0.9。如果用户不用安装电容器用电功率因数就可以达到考核的标准值,还有的用户离电源点比较近,电压质量会比较好,没有必要再对用电功率因数进行提高。对于这些用户来说,可以不用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方法或者降低其功率因数标准值,如果一些用户降低了功率因数的标准值,对于这部分用户来说,其实际的功率因数如果低于降低后的功率因数标准,要对其增收电费,但是反之,不能减收电费。工作人员应该规范的安装无功计量装置,挨家挨户审核执行的力率标准,保证准确无误。

(三)用户用电容量、计量装置管理。基本电费收入也是大工业电费的一部分。要保证基本电费征收到位,就要对用户用电容量、计量装置加强管理。基本电费的收取有其自身的原则。基本电费有两种计费方式,一种是对正常运行的大工业用户按变压器容量收取基本电费,按受电变压器容量每千伏安每月的基本电费收取20元。另外一种是按照最大需量收取基本电费,最大需量是用户最大的用电负荷,是指电力部门安装的最大需量表所记录的功率数据。在确定用户的最大需量时要以用户申请并经过供电部门核准的最大需量作为依据,采用这种计费方式时,基本电费每月正常运行时按最大需量乘以28元进行计算。超过核准数的部分要加倍收费,当小于核准数时,应该按照现场实际抄见最大需量数计算。对于用户电容量、计量装置的管理,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定期的对用户的电容量进行检查或者不定期的抽查,避免一些不法企业为了达到少交基本电费以减少企业成本的目的,采用私自增容或者将变压器安装在一些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比如说井下等地方,或者将变压器大容量换成小容量牌、提高变压器负荷率使其出现过负荷运行状况等一些方法进行不法窃电而造成供电企业的损失。所以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这些大客户计量装置的管理与维护,对于采用最大需量收取基本电费的用户,工作人员要对需量表加强管理,并能快速的、准确的记录并传递最大需量数据。要定期对用户售电均价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电费收入流失。

参考文献:

[1]蓓艺.浅谈用电检查工作体会和总结[J].科技资讯,2008(07).

上一篇:小记者培训班主要内容下一篇:中共梅州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