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维稳

2024-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民工维稳(精选6篇)

农民工维稳 篇1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由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的“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保证农民工工资及时发放到位,避免用工纠纷,从而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⑵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关系。

制订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与所有农民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其劳动权益;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依法制定内部工资支付办法,并告知本项目全体农民工,同时抄报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立劳动合同管理台账,依法为其缴纳综合保险,并将其与劳动报酬支付、社保缴费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

⑶为保证农民工工资及时发放、让农民工劳有所得,项目部单独开设了农民工调查小组,专门调查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用工纠纷等现象,一经发现将对其严厉处罚,做到“工程清工资清”,决不拖欠农民工一分钱。设立农民工工资专用帐户,预存工资款,避免了由于工程中一些复杂问题而造成资金困难,使的工资迟迟发不下去。建立专用帐户正是能保障工程在危急时候能够保证民工工资。

⑷保证按月发放工资,要求施工单位每月准时发放民工工资。每月签字后的工资单,在项目部及劳务队伍驻地进行公示。

⑸建立劳动保护制度,为农民工提供安全的的作业环境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劳动保护制度,建立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台账和劳动保护设备管理台账,形成外部检查、内部自查劳动保护情况并及时整改的机制,农民工提供安全的的作业环境,切实保障农民工的生命安全。①建立食堂卫生和现场卫生防疫措施; ②联合工地附近医院,定期组织农民工进行体检,及时发现伤病情况,以利于及早治疗,保障身体健康;

③依次及时发放劳动保护用品;

④改善农民工生活居住条件及文化娱乐生活。

要按照《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的有关要求,明确划分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区,合理设置宿舍、食堂、饮水、淋浴、卫生等基本生活设施。

与电信运营单位联系合作,在农民工宿舍内或在施工现场安装基本通讯设施。

结合季节特点,做好农民工的饮食卫生和防暑降温、防疫等工作,特别是7~9月夏季的高温天气,合理调剂户外作业时间,适当延长午休时间。

为农民工创造业余文化学习和娱乐条件,配备相关的书报、杂志、电视机、棋牌等文化用品和篮球场等文体活动设施。

联合苏州当地有关部门,在工地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⑹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保障其接收教育的权利

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提高其劳动技能。⑺创新工会组织形式,健全利益表达机制,保持顺畅的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资强劳弱是市场经济中一种普遍的现象,在农民工中建立工会组织可以维护农民工最基本的合法权益。工会把保护农民工利益列入工作日程,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提高维权意识,为保持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的顺畅发挥积极作用,为他们提供切实有力的权益保障。21.2.2 保证农民工工资到位及用工纠纷处理的承诺 如果本投标人若能中标,将作出如下郑重承诺:

⑴项目部将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由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的“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领导小组”。⑵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关系。

⑶决不以任何理由拖欠农民工工资,保证农民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认真合理安置农民工的生活起居,保证住宿、食堂等公共设施的卫生。

⑷因施工发生的用工纠纷,本投标人将自行妥善处理解决,承担全部责任,避免给苏州轨道工程建设带来任何负面影响。

⑸一旦发生用工纠纷,本投标人主要领导及时亲临协调处理,本投标人提供资金,积极进行赔偿及现场救助等事宜,避免事态扩大,倾公司全力使事件得到妥善解决,使单位、农民工及相关人员得到满意的答复,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全部由本投标人承担。

当前基层维稳逻辑能否实现维稳? 篇2

我国正处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2011年城镇化率为51.27%,而其中有约16%的贡献率是由农民工等构成的,也就是说,除去外来流动因素我国当前的城镇化率是35.27%[1])。根据国际通用惯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居于30%~70%时,其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根据城市化发展理论,在这一阶段,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社会阶层之间的变动性增大,如塞缪尔·亨廷顿(1968)在谈到“Modern-ization and violence”(现代化与暴力)时认为,一个高度传统化的社会和一个实现了现代化的社会,其社会运行是稳定而有序的,而一个处在社会急剧变动、社会体制转轨的现代化之中的社会,往往充满着各种冲突和动荡。[2]因而,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的我国也遵从上述规律。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我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

早在2011年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曾在国家信访局与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上访者进行面对面交流,认真听取他们的困难和诉求[3]。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共和国总理首次与来京上访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这一方面充分显示了当前党和国家对信访问题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信访形势相当严峻。在当前,信访对任何一级国家政权(或阶层)来说都是一个不小压力。一方面,国家出台一系列制度、法令、政策规范当前过热的信访行为,促使信访重心下移,主张基层信访问题由基层来解决。另一方面,“稳定压倒一切”,迫于国家制度、法令及信访责任制带来的压力,地方政府有关危机处理的办法——维稳及维稳文化也应运而生。正如应星(2001)对大河电站移民集体上访所引发的“移民上访——政府摆平”这种官民正面对垒的详尽描述[4],当前各级基层政府试图通过“围”、“堵”、“截”、“拦”、“追”的方式千方百计把访民的诉求控制在基层。然而,广大访民似乎更倾向于依靠大官、高层来解决,不畏与基层政府相博弈,不甘于被控制,于是便想方设法不顾生死突出基层信访栅栏重围,赴京赴省。

众所周知,信访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靠基层,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少访民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越级赴京、赴省非正常上访?既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是为了弱化信访矛盾向中央集聚,但为什么仍会出现百姓愿意赴京、赴省而不相信地方?是因为处于中国官僚科层体系最低端的基层政府担负了不能承受之重无法解决问题,还是用应星(2001)教授的话来说,基层政府正在扮演“坏人”、“敌人”[5]的角色,不给访民解决问题?

作为工作在信访“战火”一线的基层政府,直接与访民接触,受理访民的诉求,同时也是化解矛盾的第一道屏障,然而基层政府如何做“维”才能促“稳”?笔者认为,首先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和谐不是说没有矛盾,和谐与矛盾更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学过马克思主义的都知道,没有矛盾就构不成事物,任何事物(包括社会)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也就是,没有矛盾何谈和谐,所谓的和谐就是对矛盾的一种持衡。因而,我们当前所要做的维稳是弱化矛盾,使矛盾双方在某一结合点上达到意见一致。然而在各方都忙的不亦乐乎的情况下,信访诉求本身的解决没有什么进展,而各方之间倒是达到了一种持衡状态。基于日常我们所能看到的一些维稳逻辑,即当前部分基层政府一方面在解决问题上草草了事,高壓解决,认为和谐就是要消灭矛盾,只能“你死我活”(例如,江西陈晓平“我们县委书记不拆迁,你们知识分子吃什么?”,“今后凡是到北京非正常上访的,第一次训诫谈话并罚款;第二次拘留;第三次劳教”[6]);另一方面,严格限制百姓自由(例如一些地方为防止不稳定分子进京上访收取他们的身份证[7])。所以称其为“高压激化”,是因为基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百姓的信访权,访民被迫只好铤而走险。试问,像这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基层政府的维稳逻辑的支撑力是什么?像这样的基层维稳逻辑能实现维稳吗?高压维稳的严重后果就是导致个体访最终以群体访乃至公众事件“火山”的形式爆发,进而摧毁整个束缚体制,像浙江钱云会案、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甘肃陇南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因此,甚至可以说,在不少情况下,进京访更是基层访的次生物,是百姓在看到基层政府的“作为”后,感到无助和绝望才采取的。

因而,基层维稳理念和行为与中央高层维稳思想存在一定的错节,基层政府的高压理念和行为是作为刺激进京访、进省访的催化剂存在,然而只有把基层政府的维稳思维和行为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框架内,让基层政府自身在体制之内做事,才能真正促使维稳步入正常合理的轨道,进而引导百姓在体制之内活动、表达诉求。基层政府凭空把一切矛盾都想象的不存在或试图单纯的仅仅依靠维稳口号来控制访民,而一旦出现矛盾便不顾一切的像恶人一样无条件“封杀”,消灭矛盾。经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是害人又害己的做法,更不利于我们社会的健康发展。“基层信访问题的解决在疏不在堵”,试图通过围堵截拦追、在框架之外私设规制和刑堂来消灭信访矛盾的做法不可取,而实现由“大接访”、“大走访”向“大下访”的转变,才是迫切需要做的。只有把本身产生于基层的信访矛盾解决在基层,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进京访、省市访上升的严峻态势。

当前扭曲性维稳思维的出现,一方面源于我们的制度问题,即与领导升迁挂钩的信访责任制。笔者认为,所谓的责任就是基于一定利益的行为。在责任制高压信访下,无论是出于国家利益还是个人利益(尤其是后者),都能促使基层政府想尽一切办法维稳。而只有个人在政治上的变化是当他将自己原来对小团体(或自己)的效忠扩大到对能体现众多利益的某些政治机构(国家、人民)上时,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的维稳。

此外,我们发现不少赴京访、赴省访的产生是由于基层政府无法解决或解决的不满意。因而,对于中央和省市来说,针对当前信访问题呈现出向中央及省市国家机关聚集的特点,在“下放”信访矛盾的同时应最大限度的给予县乡基层政府实际处理信访问题的权力,弱化上访者的信访事项在基层被相互推诿“踢皮球”式的转来转去游离于各个部门。当各个相关性的环节都是和谐时,相关性的整体——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就水到渠成。

注释:

[1] 参考《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1年卷;人民日报2012年2月12日:http://paper.peop

le.com.cn/rmrb/html/2012-02/12/nw.D110000renmrb_20120212_5-02.htm?div=-1;中国青年网:http://news.youth.cn/wztt/201204/t20120405_2049895.htm;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农办主任陈锡文2012年9月在中央党校形势与任务报告上的讲话内容

[2] 参考[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31-45。

[3] 参考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ldhd/2011-01/25/content_1792332.htm

[4] 参考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M].北京:三联书店,2001。

[5] 应星在对信访制度的研究中提到一首民谣:“中央是恩人,省里是亲人,地区有好人,县里多坏人,乡里尽敌人。”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M],北京:三联书店,2001:209。

[6] 参考人民网:http://finance.people.com.cn/nc/GB/13140058.html

[7] 参考中华网: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31/71/30/0_1.html;

农民工维稳 篇3

(分值100分,自评分99.5分)

2019年,在XX的领导下,我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积极开展平安建设工作,层层落实综治维稳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XX综治维稳工作目标要求,立足工作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力求成效明显,圆满完成了2019综治维稳工作目标任务。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制建设及相关工作(分值9分,自评分9分)

1.基本保障与制度建设(分值3分,自评分3分)。成立了以XX主任任组长的综治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和领导带队检查制度,出台了《2019综治工作(平安建设)实施方案》,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主任办公会专题研究综治工作。建立了综治维稳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把综治维稳工作的各项经费开支列入XX经费预算。全年,共投入90余万元用于提升网络安全防护等级、聘请安保公司、升级改造监控系统及车辆人员出入系统、改造办公楼应急出口指示牌和应急灯线路、更换消防设备、购买防爆物品等,有力保障了平安单位创建活动的正常开展。制定了重大事项决策风险评估、综治考评制度,对在综治维稳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综治维稳工作要求的部门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使平安单位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形成了全员创建的浓厚氛围。

2.安全管理情况(分值3分,自评分3分)。XX对《XX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定期组织消防、自然灾害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演练。积极开展平安部门、平安家庭等平安创建工作,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安全主题教育宣传。XX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坚持每季度带队检查安全工作,排除安全隐患,并加强与所在地公安部门的联系,专门配置了一批防护头盔、警棍等防暴工具,并组织应急分队人员进行了演练,做到防患于未然。

3.建立台账与工作执行情况(分值3分,自评分2.5分)。XX建立了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制度,主要负责人与各部门签订了综治维稳安全责任书,严格落实重要时间节点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及时、规范报送突发应急和督查督办信息,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认真填写国家安全工作台账,严格执行保密要求,机要文件管理规范。

二、基础工作(分值6分,自评分6分)

1.人防情况(分值2分,自评分2分)。XX投入经费25万元用于外请专业保安公司负责安全保卫,门卫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值班交接班相关规定,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加强档案室、服务窗口、财务室、办公室等重要部位监管,确保单位内部无偷盗和刑事等案件;加强车辆管理,坚持对流动车辆进行动态管理和登记。同时,严格落实食堂食品留样制度,定期对食堂卫生进行彻底清理,采选食品原材料把关严格,食堂工作人员在操作间统一着装带帽上岗,并按要求定期组织体检和办理健康证。

2.物防情况(分值2分,自评分2分)。XX专门设立安全员,每个月定时对消防器材、监控系统、供电线路以及电梯进行安全检查,并严格落实检查登记制度。今年以来,XX投入进50万元对XX办公楼照明线路进行维修整改,对配电间进行彻底整治改造,清理了XX院区、办公楼消防通道,更换了干粉灭火器150个,粉管50条,定期对电梯进行了维护,确保了消防及用电设施的安全;对XX保密室、财务室安装了指纹锁,添置了保险柜,改版升级了XX系统,更换了网络服务器,加装了网络防火墙,安装了直饮水系统,增设了关于用电安全的警示牌和安全出口标识牌,为XX员工营造了良好的安全工作和生活环境。

3.技防情况(分值2分,自评分2分)。今年以来,XX共投入资金40万元,升级改造了XX网络监控系统和车辆人员出入管理系统,视频监控覆盖门卫出入口、交通要道、食堂、车辆集中存放点等50个重点要害部位,监控记录信息存储符合要求。2019年x月x日,邀请XX消防大队专家进行消防知识专题讲座,包括后勤负责人、食堂厨师、保卫等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学习。11月1日,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应急疏散演练,以XX市统一拉响的防空警报为信号,组织员工有秩序的进行演练,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三、案(事)件事故(分值85分,自评分85分)

XX全年无群体性事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事)年、舆情事件、邪教组织人员案(事)件、进京非访、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事件发生,没有发生因救治管控不到位出现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危害社会行为或刑事和治安案件。

2019年,我XX的综治维稳工作实现了零事故案件的管理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综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创新上力度还不够大。对此,我XX将在2020年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责任,细化措施,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把维稳工作做得更好。

XXXX

农民工维稳 篇4

促和谐发展

——信访维稳工作先进汇报材料

中共宋桂镇委

宋桂镇人民政府

(2012年1月4日)

宋桂镇位于郁南县城东南部,距县城74公里,辖区面积85.39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2.47万人。近年来,宋桂镇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持把信访维稳工作作为党委、政府一项“责任工程”来抓紧抓好,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有关规定,严格落实领导层级责任制,建立完善信访考核奖惩机制,加大信访调处工作力度,提高了信访工作效率,确保了全镇无一起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平稳快速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宋桂镇一直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坚持把信访维稳工作纳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责任工程来抓,强化组织领导,深化创建内容,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开创了信访工作的良好局面。具体就是“建立完善一个网络,牢固树立两种观念”:

(一)建立完善一个网络。构建镇村两级信访网络,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信访办公室,并配备了5名工作人员,坚持在信 1

访维稳中心办公,坚持接访群众,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此外,各村委会也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主任为组长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每个村民小组也设1-2名信访联络员。确保全镇信访工作责任层级落实,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

(二)牢固树立两种观念。一是树立“超前信访”的观念。镇信访中心工作人员主动做好超前分析预测预报,对信访排查反映出来的带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及时报送镇主要领导,向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发出信访预警通报,并督促及时采取措施,将影响稳定的信访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使信访消化在最基层。二是树立了“大信访”观念。在村级建立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并经常性地进行业务指导。镇干部和信访中心专职人员经常深入到各村,协助处理一些群众反映急切的问题,指导规范基层信访工作。目前,全镇7个村委会均设立了专门的群众来访接待室,接待登记、处理答复、回访等工作制度,使大量的矛盾纠纷问题及时化解在村委会和村小组,确保信访问题不出村。

二、重心下移,打牢基础,化被动为主动

2011年,全镇共调处信访纠纷88件,调解率达100%,其中74件纠纷在村一级调解成功,由村级上交到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调解的信访案件只有14件,大部分纠纷直接在村一级解决。而在市、县两级信访情况通报中,宋桂镇全年未发生过到市以上单位甚至进京上访和非正常上访的案件。

(一)创新机制,领导干部主动下访。农村群众信访时有发生,以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传统工作方法过于被动。因此,宋桂镇党委、政府建立完善了领导干部下访机制,从源头上解决信访突出问题。领导干部每周定期到村主动下访一次以上,坚持把一般走访和重点约见上访人相结合、把向群众学习和教育群众相结合、把带着问题下访和下访查找问题相结合、把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把大量的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镇信访综治中心坚持每月派干部到村召开一次村级矛盾纠纷排查会,按党政领导包片实行领导包案,重点信访案件由镇主要领导召开联席会议,全面规范信访办案程序,使全镇初步形成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

(二)快速反应,坚持“三个一”化解矛盾。坚持贯彻落实“日排查、周研判、月考核”工作机制。每日一排查。镇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每天对辖区内的信访突出问题和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报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通过排查,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内幕性的信访维稳信息,将可能引发群众越级集体上访、非正常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及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做到“未动先知,有动必知”。每周一研判。每周定期组织综治中心的全体人员对一周的矛盾纠纷隐患进行分析研判,采取包案领导干部汇报、中心主要领导点评的方式,共同商讨化解之策。对一时难以化解的信访维稳隐患,转由党委书记督办,副书记带队做化解稳控 3

工作;对重大信访维稳问题,周研判由镇委副书记主持召开,中心相关人员及驻村干部共同参与,直接将具体工作职责细化个人,并制定工作台账,镇主要领导亲自参与,督促落实。每月一考核。通过制定实施《宋桂镇综治信访稳定工作奖励办法》和《宋桂镇2011年村级考核方案》,将每月一考核与信访维稳年终考核相结合,加大矛盾纠纷排查的考核权重和考核减分的分值,对全年无信访的村委会在年终考核时实行奖励,奖金为每村每年2000元,对出现越级上访的村取消该项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村级信访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镇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明显提高,信访初访明显减少。

三、关口前移,及早介入,变等待为积极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各类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增加,种类矛盾纠纷也随之不断增多,宋桂镇党委政府切实做到关口前移,及时介入,及时化解,将矛盾纠纷调处在萌芽状态。

(一)及时化解高速公路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实现上访案件为零。云岑高速公路途经宋桂镇共7.47公里,征地816多亩,拆迁房屋76间,其中300年以上的老屋6间,迁坟1713穴,涉及到22个村民小组,9000多名群众。征地拆迁工作涉及人数之多,征地数量之大,各种利益诉求交织,工作任务艰巨而复杂。为确保征地拆迁工作及建设工程顺利进行,宋桂镇专门成立了征地拆迁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和法律服 4

务队伍,对在征地拆迁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信访纠纷及时有效化解。一是重点解决了有300多年历史的叶氏“将军第”大屋拆迁问题。“将军第”大屋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涉及人员2100多人,征地拆迁阻力非常之大。镇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及时介入,数十次主动走访和接访叶氏后裔的父老代表了解情况,讲明政策,对其提出的合理问题和诉求,按照政策有关规定,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以“不回避、不拖延、不怕难”的态度,限时加以解决,并及时向当事人反馈。最终使叶氏“将军第”大屋顺利拆迁,确保工程顺利推进。二是及时化解因高速公路建设震裂房屋引发的上访问题。在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震裂了凤塘、车岗和宋桂村共6间房屋。2011年4月12日,宋桂镇收到叶飞海、梁恒兴等9名群众反映其房屋被震裂的信访件。宋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由镇镇委副书记牵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全面的核实调查,协调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申请有资质的房屋鉴定机构对房屋的损毁程度进行鉴定。通过鉴定的结果,组织高速公路施工队和被震裂房屋的群众代表进行协商,商议落实了被震裂房屋的补偿款,使此信访案件得以及时解决,从而控制了一起群众上访的事件发生。

(二)妥善解决宋桂镇与连滩镇山林权属纠纷问题。宋桂镇宋桂村河背向阳村小组与连滩镇大地坡村交界处,边界山林权属纠纷长达十多年,争议的山林面积达46亩,涉及两镇村民2000多人。2011年,借集体林权改革之机,宋桂 5

镇成立了专门协调小组,通过走访群众,现场查看,收集证据,并绘出地形图,会同两村两委成员、驻村干部、司法所人员、新任和原任村小组组长、两村部分原任村干部对纠纷进行现场查看、分析讨论、协调处理。最终经由双方同意,确定边界,并签订协议,表示永无争议,顺利化解了一个历史遗留的重大纠纷问题。

四、重民情,解民意,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一直以来,宋桂镇坚持“以发展化解矛盾,以稳定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两件事关民生的大事,认真做好各项信访工作,全面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效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把信访维稳工作作为优化投资环境、吸引重大项目的有机保障。为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企业能力,解决企业征地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宋桂镇信访维稳中心与招商引资办公室紧密合作,在项目引进、土地征收与补偿、协调群众关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积极稳妥地处臵各类矛盾纠纷及信访案件,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为引进项目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因而,宋桂镇的投资环境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赞誉,不少知名企业落户宋桂。特别是广东世镓滚塑科技有限公司、云浮图正喷雾设备有限公司、恒利通风机厂等大型建设项目,促成企业顺利落户宋桂,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大群众积极转变观念,迅速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二)把信访维稳工作作为保障民生事业、解决群众困难的切入点。宋桂镇一直本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关心民生疾苦,主动听民声、排民难、解民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针对群众来信来访的各类问题,归类总结,追本溯源,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例如云岑高速公路征地拆迁的各类纠纷,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高速公路征地拆迁的回迁地建设问题上,宋桂镇党委、政府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对凤塘村委会的大村片村小组按照和谐宜居村的建设规划,高标准、高规格建设一条了“凤塘新村”。先后完善了村道路硬底化建设2.6公里,对自然村道路及村内巷道,统一安装路灯,统一规划建设排污水沟,实行雨污分流,净化公共场所,建立村垃圾处理点,成立村环卫队,定期清理垃圾及杂物、沟渠污水,使村内群众安居乐业,社会自然和谐稳定。

综治信访维稳 篇5

(2010)

编者按:今年5月,绵阳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刘东,在盐亭检查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时,对该县创新综治信访维稳方式,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8月13日,以市中级人民法院莫亚林院长为组长的五五普法验收组,一致认为该县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亮点频闪,成效显著,值得

推广。

现将该县在五五普法期间,开创的“七大品牌” 印发于后,供各县市区学习借鉴

开创综治信访维稳“七大品牌” 盐亭县一举摘掉 “告状大县”帽子

2005年以前,盐亭是省委、省政府监控的“告状大县”,远近闻名。“五五”普法以来,该县以开创综治信访维稳“七大品牌”为突破口,切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变堵为疏依法引导群众有序上访,信访总量逐年下降,2008年同比下降56%,2009年同比下降31%,2010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6%。摘掉了“告状大县”的帽子。其主要做法是: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成立镇乡平安和谐普法工作服务中心,整合基层政权和政法资源,充分依靠政治优势,促进社会力量良性互动,为平安和谐凝聚力量。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2006年五五普法启动之初,盐亭县就结合平安建设成立了镇乡平安和谐普法工作中心,把普法办、信访办、综治办、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庭、安办、民政办、社会保障所等机构和人员合署办公,整体联动。统一安排、统一指挥调度,下设法律服务室、情感倾诉室、心理咨询室、民事调解庭和扶贫帮困室。要求相关单位凡遇到影响平安和谐建设、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必须通力合作,不分彼此,长年累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为基层群众提供信访接待、政策咨询、心理疏导、法制宣传、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矛盾纠纷调查处理、扶贫帮困、两劳释放人员安臵帮教、司法程序等涉及平安和谐群众工作全过程、全方位“一站式”优质服务。2008年,县委书记胡安虎又批示推广云溪经验,各镇乡建立了法制信访学校,切实为维护稳定服务。

二是创新基层综治普法网络,成立村(社区)平安和谐普法工作服务站,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村(社区)自治组织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就地就近依靠基层组织依法化解各类矛盾。

2006年在各个街道社区,各个村成立了平安和谐普法工作服务站,大力推进信访综治普法进社区、下村社。由县统一出资制作了村、社区工作站吊牌和公示栏,悬挂在村(社区)办公室外,广泛宣传,让老百姓知晓,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依法办理信访事项,就地就近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站长,主任任副站长,治保主任、民调主任、团支部书记、妇联主任、驻村干部、驻片民警等为成员。在农村各社区和城市居民组,聘请了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民兵、青年自愿者、离退休人员和低保人员为主要对象的农村普法中心户长和城区楼幢长等信访综治普法信息员6324余名,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480名为信访综治普法联络员,并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了信访综治普法联络工作组,最大限度地把各界群众组织发动起来,一旦有不稳定因素和民事纠纷发生,基层信访综治普法信息员都会在第一时间以各种方式向各级平安和谐普法工作机构报告,有利于及时掌握各类信访综治信息,及时调处纠纷和打击犯罪。

三是创新基层防范机制,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普法民调中心户长”和城区“楼幢长”制度,规范运作,切实预防和减少各类纠纷的发生。

针对农村机构改革、税费改革和村组撤并后,基层信访综治普法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006年10月,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委推广云溪镇经验,在全县全面推行农村普法民调中心户长和城区楼幢长制度,狠抓基层普法和治安防范工作,切实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中心户长就是根据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特点,按农户彼此之间的地域关系、经济关系、亲情关系、邻里关系结构,合理划分治安片,在每个治安片采取群众选举、民主推荐、组织认定等方式确定一名中心户长。城区楼幢长,就是每幢楼选举一名热心公务、德高望众、公道正派的同志作为该幢楼的楼幢长。通过精神激励和落实奖惩措施,发挥中心户长和楼幢长普法、报信、劝和作用,实现信访综治普法专门工作与群众自治良性互动为目标的新型信访综治普法工作机制,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防范、自我服务,是村民自治原则在信访综治普法领域的具体体现。

中心户长和楼幢长权不大,位不高,却扮演着家长理短的调和人、治安维护人、扶贫帮困热心人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担当着情报信息员、警民联系员、纠纷调解员、法制宣传员、治安防范员、交通协管员、帮教转化员、权益维护员八种角色。尤其是当片区内的群众有问题需要向上级反映请求解决的时候,就由中心户长、楼幢长代理向上级反映。这样既能减少群众集体上访给各级带来的接待压力,又能为群众减少不必要的上访差旅费,同时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目前该县已在农村公开选拔了6324名中心户长,在城区选拔了1860个楼幢长。河溪村原省市闻名的“告状专业户”顾思忠已被村民选举为治安中心户长,通过多次到他家有的放矢地做工作,他本人不但不再上访,反而成了村里信访综治普法工作的积极份子。

四是在全省率先实施“社情民意恳谈日”和“导访制度”,增强各级干部搞好普法和信访综治工作的能力,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切实搞好基础工作。

建立了从县级领导干部到村社干部在内的各级干部信访综治普法责任制,在全县形成了事事联系综治信访普法工作,人人都是信访综治普法员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轮流接待群众制度,每天至少有一名领导接待群众,同时将乡镇干部的照片、姓名、职务职责公示,群众可以向病人选医生一样选择接待的部门和人员。2007年,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委发文建立了“社情民意日”和“干部下访日”制度,把每月15日作为“社情民意恳谈日”,全县各级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直接座谈,面对面了解群众的意愿,听取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宣传国家法律,能当场答复的,就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就限期答复。把每月20日定为信访综治普法联系会议召开日,定期召开信访综治普法分析汇报会,研究解决信访综治普法工作的相关事宜。该县还在信访综治普法工作中推行导访制度,全体干部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为“事先”,干部教有纠纷的群众如何维权,依法为群众信访提供全过程的引导、疏导、劝导和向导,通过耐心细致的法制宣传教育,切实避免越级上访、重复上访,把各类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我县还制定了《初信初访调处办法》、《“四访”调处办法》和《群体性上访处臵预案》,用制度约束规范信访行为。

五是在全省率先推行“治安承包”,做到承包到户、责任到人,不断提升城乡平安指数。

“治安承包”就是镇乡党委、政府以“承包合同”的形式把村(社区)内的普法、信访、综治、安全生产、防邪、国家安全、平安创建和维稳的各项工作承包给村(社区)两委,合同期限一定三年,期满另签合同。镇乡按大村(社区),小村(社区)不同标准拨给责任承包工作经费,并明确甲、乙两方的权利、义务,考核奖惩办法,用法律形式约定双方的行为,增强普法维稳的法律效力。然后,由村(社区)按照专业承包、属地承包和时段承包的方式,把村和社区的治安分别承包给多个“治安中心户长”、“楼幢长”和专业保卫科股、物业公司,由他们组建“治安巡逻队”,昼夜轮流在城乡进行巡逻防范。目前,该县经层层选拔培训后的6324名“治安中心户长”、1860名“楼幢长”和专业保安队伍,正很好地行使着治安防范员、情报信息员、纠纷调解员,刑释人员帮教员和致富奔小康引导员的作用,有效地减少和预防了违法犯罪,维护了城乡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

六是创新调解体系,成立四川省首家人民调解庭,依法免费、流动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社会情况纷繁复杂,信访综治普法基层基础防范工作抓得再好,也不可能一点矛盾都没有。在对待和处理这些矛盾时,该县始终着眼于理顺情绪,增进理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关键要找到化解矛盾的合法、便捷途径和有效方法。在五五普法之初,该县就成立了四川省首家人民调解庭——云溪人民调解庭。在去年贯彻省委构建大调解格局的工作中,该县又建立了三合一的县惠民流动调解庭,把全县划分为九大片区,分别成立了片区惠民调解庭,在村、社区建立流动调解室。司法所长任调解庭庭长,把派出所长、综治办主任、安办主任和信访办主任作为调解庭副庭长。在辖区内聘请了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律师和青年志愿者为人民调解员。用文件的形式将人民调解有关知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文书样式印发基层调解组织,采取自学与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调解人员的素质,不断增强调解的公信力。根据矛盾纠纷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定时到固定的人民调解庭“登堂”调解和到矛盾纠纷发生地上门流动调解两种方式。调解人员不仅在固定的调解庭登堂准司法化调解,而且还深入到农家院坝、田间地头、单位社区、矛盾纠纷发生地流动调处,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免费上“公堂”。在调解中,通过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公德,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息事宁人,从而达到调处一案,教育一片,案完事了的效果,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法院审理相衔接,确保一旦有矛盾纠纷发生,各级都有人管、有人抓,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矛盾纠纷转化升级。

七是在全省率先推行“点援制度”,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信访稳定普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权益保障被视为“民生之网”。党的十七大后,民生问题更加被社会广泛关注。法律援助是政府专门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保障权益实现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以往,实行指派制度,存在着当事人喜欢的,有时没有指派;指派的,当事人有时又不喜欢,有“拉郞配”现象,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曾因办案质量问题,当事人不满意引发了一些纠纷。实施法律援助“点援制度”,就是事先,由法律援助机构将全县的所有律师、法律工作者、公证人员、鉴定人员、司法干部统一组织起来建立资料库;事中,当事人在数据库中向病员选择医生一样,自主选择援助人员,当事人选择后由援助机构审查指派;事后,由县上统一聘请的法援监督员实施援助的全过程监督,由援助中心建立档案跟踪办案质量,让当事人满意。该制度从2008年9月1日试行以来,受到了当事人的好评和上级的充分肯定。县委书记胡安虎、县长丁湘亲笔批示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搞好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中批准在2009年正式开始实施。

目前,无论是县委、县政府领导批转来的,还是县信访局、镇乡党政、县级部门转来的困难弱势群体,上访人员有关的纠纷,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都做到了“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信访稳定中的作用。如县建设局工程车撞死回民案、柏梓灾后重建民工死亡案、城关中心学生伤亡案、金和公司民工上访案,曾一度形成群体上访,县司法局受理法律援助后,立即征求当事人意见,落实相关办案能手,提供非诉调解服务,通过法制宣传,很快平息了事端,彻底得到了公正解决。

人才维稳战 篇6

——阿尔德尼·福克斯

虚假的安心

员工流失率一直是公司人力部门最关心的一个经营参数,几乎所有公司的人力部门绩效考核都是以这个经营参数为依据的。但是在过去的四年里,大部分人力资源管理者对于这个关键数值其实并不紧张。2008年到2010年的经济大衰退,再加上2011年至今的后危机时代,失业、低迷的经济形势以及遥遥无期的经济复苏使得大部分公司职员不敢轻易离职。在这一原因驱使下,员工流失率在四年中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1月,当全美失业率攀升至7.5%时,各个企业的职工离职率则降至历史新低。当年全美自由离职的人数只有200万人。这一数值已经打破了2001年新创下的350万的自由离职人数的纪录。

从2009年开始,离职比率一直维持着相当低的水平。人力资源的管理者们经常一脸无奈地说,“我们也希望经济尽快复苏,但是如果一直这样也不错,毕竟离职率的情况是大家都乐意接受的。”

但是这一切从今年5月开始隐约地出现了改变的迹象。今年5月,全美失业率是8.2%,按照常理,如此高的失业率意味着一个较低的员工流失率。但是,不少企业的人力部门发出了警告:一个迫在眉睫的员工流失率危机正在到来。

员工失业率与流失率的比率关系其实只是一定人才供给关系下的特例而已。“高失业率=低离职率”只是一种不稳定的人力市场现象。实际上,随着连年不断的动荡经济形势,2012年下半年的离职率远不如人们预期的那样乐观。早在2012年年初就有不少媒体进行离职意愿的调查,现在,当时调查的84%的求职比率将转化为市场上巨大的人才流动趋势。

美世咨询公司的调研更有针对性一些。在美世咨询的调研工作报告中,人们可以对2005至2010年之前的企业人才流动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美世的数据显示,2005~2008年全美大部分企业的岗位流失率维持在了23%左右,与此相应的是,在此期间大部分美国企业的裁员比率维持在了20%左右。从2009年开始,世界金融进入后危机时代,就整体而言,这一时期的美国企业开始缓慢地复苏,企业的岗位数量开始放开,与此相应的是,企业的裁员比率开始缩小,至2010年,全美企业的裁员比重已经降至7%,但是令大多数人失望的是,低裁员率并没有换回低岗位流失率。根据美世咨询的调查报告,2010全美企业平均岗位流失率上升到了32%。2012年第一季度美世最新的报告显示,500强企业的美国公司岗位平均流失率达到了43%。

1.0版职工岗位流失率

为了有效应对岗位流失率,企业首先要对“岗位流失率”这个概念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从字面的基本含义来看,这个概念在于一个企业的在岗职工中,从岗位上卸任的不再负责先前岗位工作的人数与整体在岗人数的比值。为了进一步研究的需要,研究人员往往会将这一比值细化为自愿离岗与非自愿离岗两个分支概念。

长期以来,企业都将自己的控制重点放在了自愿离岗的问题上,因为在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看来,非自愿离岗是企业造成的,或者说非自愿离岗并不是企业反感的。相反,自愿离岗则是打了企业一个措手不及,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人力计划和工作布置,同时也对企业的人力资本回报率产生了消极影响。

但是事实证明,企业的担心很大一部分是多余的,根据B&A调研公司的数据显示,在受访的125家各类企业中,存在核心员工自愿离岗现象的企业不到50%,而且离岗人数较少。从整体上说,自愿离岗其实并不像企业原来想象的那样有着严重的消极影响。

“非自愿离岗的职员,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就是企业的计划内员工流失率,因为是在计划内,企业一般不会重视这个数据的管理意义。”亚特兰大智囊顾问公司首席绩效分析师凯西·米德尔森·马丁如是说,“在我们看来,非自愿离岗现象才是我们需要认真应对的一个课题。虽然从表面来看,自愿离岗的危害性没有非自愿离岗那么大,但是,我们相信破解员工流失率的关键在于对于这个课题的攻克。”

凯西的团队致力于企业在岗员工流失率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五年时间了。她在接受采访时直陈了自己对于传统降低流失率策略的批评意见。“员工流失率是在两个作用力的影响下实现的,但是我们的企业只重视对于一个作用力的控制。这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什么要忽视非自愿离岗这个概念?我们的企业没有一个理性的解释,更多地是一种臆想与一相情愿。而事实是:非自愿离岗与自愿离岗两种情况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凯西从几个方面归纳了两种员工流失率的关系,进而批评了偏重自愿离职率的错误做法。

凯西认为,大部分企业犯了一个简单的错误,即:如果要降低员工离职率的话,并不是简单依靠降低自愿离职率可以实现的。特别是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自愿离职率本身并不高。企业完全可以把更多精力投放到非自愿离职率的控制上。否则,一相情愿地控制自愿离职率只会让离职率本身不会产生更大的变化。

凯西和她的团队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发现了两种离职率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

“简单地讲,企业都存在一种倾向,这就是宁愿牺牲大多数人的意志自由,也要保障处于管理位置的少数人的意志自由。”凯西向我们描述了二者之间最显著的一个联系,“管理上的确需要集中权力,但是不能因此否认决策过程的民主化。管理上独断专行而让大多数职员为错误的决策‘埋单’,并且产生矛盾之时还一味维护错误决策者的权威,这固然降低了自愿离职率,但是却极大地刺激了非自愿离职率。所以,我们的企业面对内部矛盾时,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查清是非曲直,分辨管理责任,对于错误决策者,不应姑息或者保护所谓的‘自愿离职率’,而应当拿出不惧管理者离职的勇气来保护更多职员对企业的忠诚度。”

2.0版职工岗位流失率

随着对于员工岗位流失率的研究一直在深入,企业的目光也从单纯的“自愿离职率”和“非自愿离职率”转移到了新的概念上来。

这些企业新近关注的员工流失率就是“可预防的流失率”以及“不可避免的流失率”这一对概念。人力资源从业者也经常用“可接受的流失率”与“不可接受的流失率”来描述上述新概念。

“可接受与不可接受体现的是我们人力从业者对于这一对新概念在感情上的价值取向。”马丁向记者分析道,“目前对于‘可预防流失率’以及‘不可避免流失率’的定义尚不统一。从内涵上讲,学界倾向于将‘可预防的流失率’定义为通过企业内部协调可以预知并加以阻止的离岗行为;或者离岗行为已经发生,但是通过企业自身努力可以加以挽回。比如企业要压低经营成本而宣布减薪,此时约10%的员工递交了辞呈,企业通过其他方式挽留住了其中的7%,那么这7%就是‘可预防的流失率’。而另外3%则有可能被称为‘不可避免的流失率’。”

在业界与学界,对于“不可避免流失率”的争议其实要激烈得多。有专家认为,这一概念不应该被定义为结果上的“不可避免”,企业行为一经做出,人力部门就需要预计哪里的员工流失率是必然的,这才是“不可避免的流失率”的真正含义,而且正是因为出现了这种含义上的流失率,才需要企业花费精力去挽回,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可接受的流失率”,否则将被挽回的流失职员不计入“不可接受的流失率”是对企业在挽回工作上所付出代价的忽视。

另一部分专家则认为,“不可避免的流失率”不能完全等同于“不可接受的流失率”。特里·多丽丝就曾举出一个特殊的例子来分隔“不可避免的流失率”和“不可接受的流失率”两个概念。“每个企业都存在退休离岗人员,这是不可避免的,难道一定这种流失率就是‘不可接受’的吗?除此之外,企业在工作调动、厂址搬迁中,也经常早已预计到部分职员会离开岗位,这一可以预计的离职率也不能单纯地用‘可接受’或者‘不可接受’来形容吧?”

特里现在供职于全美B&G俱乐部,作为俱乐部的市场开发部主任,特里在企业内部负责370名员工的管理工作。“我从来不认为‘不可避免流失率’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在我供职的部门,每年都有职员退休或者因为调职的原因离开目前的岗位。我做过相关调查,退休职员或者调职职员都有3年以上的工龄,并且在所有类似离岗职员中,对企业管理不满的比率只有13%。所以,我们需要对离职率的‘可接受’或者‘不可接受’进行重新认识。”

那么特里所在的企业是如何来应对职工离岗这个问题的呢?用特里自己的话说,“我们从聘用一名职员起就开始预防他离岗。”

从2011年开始,B&G俱乐部在特里主持下推行了一个名为“亲密接触”的雇佣系统。在形式上,新的雇佣系统由一系列线上和线下的面试和笔试组成。根据特里的介绍,B&G俱乐部试图以这样一种形式来发掘职员的聘用素质。

“聘用素质是我们团队所独创的一个概念,这一素质所衡量的员工能力在于这名员工对企业服务的兴趣和定力。它本身不涉及员工能力,而是通过预设一系列工作情景来评估职员在不同条件下对企业的看法。这种看法越客观、越积极,则我们认为这名雇员的聘用素质就越高,越能够得到B&G的青睐。”

新的模式一开始便受到了巨大的质疑。质疑焦点就是:新模式对于新职员过于苛刻,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要求新职员,特别是年轻人对企业有较高的忠诚度过于一相情愿。在这样苛刻的标准下,B&G的雇佣人数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对此,特里异常坚定地告诉我们,“我们的流失率是最低的!”

诚如特里所言,在过去的两年中,B&G虽然仅聘用了93名职员,但是在这批员工中,流失率只有7%,而且这7%的流失率是“不可避免的流失率”。

“在新模式下,我们团队意外地澄清了业界中两个流传甚广的谣言。”特里向我们谈了自己在B&G的收获,“首先我们替广大90后职员挽回了他们应得的声誉。众所周知,人力资源内部对于90后职员的评价历来不及80后职员。‘随意’、‘散漫’、‘无责任心’几乎成为了这一代职员的代名词。但是,在新模式下,90后职员体现了完全超越80后职员的职业素养和聘用素质。产生上述区别的原因在于这两代人成长环境的差异——80后职员的求职道路总体而言比90后职员要平坦得多。回顾历史,80后职员其实是搭上了一轮经济黄金周期的末班车。如果要经历什么考验的话,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他们而言几乎不存在实质和直接的影响。如今时过境迁,2008年虽然也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此时,80后职员的教育、性格,甚至职业都已经固定,因此危机本身不会令这批职员有太多的改变。

相反,90后职员则没有80后职员这般幸运,他们的中等、高等教育都是在危机背景下完成的,他们的职场生涯从一开始就是伴随着危机而进行的。

“艰难的求职经历让90后职员从一开始就具备了某些可贵的品质。”特里分析道,“他们坚强,对企业极其依赖,极具感情,善于在压力下进行思考和决断,除此之外,对于时代赋予后代人才的客观优势,他们比80后职员更具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第二个被特里团队澄清的误区在于:优秀职员倾向于跳槽或离岗,他们是高离职率或者流失率的“最大贡献者”。

这一观点在业界与学界流传甚久。事实上,不少企业的人力管理者也是按照这个逻辑来约束那些高绩效的职员的。

“这一观点有两个明显的问题,”特里对我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问题一,这种看法只是一种逻辑的推理,缺乏实证的、数据的支持。所有采用这种逻辑的管理者,从心底估计也只能说一句‘大概是这样的吧’,据我所知,没有哪个团队或者个人发表过支持这种论调的调研报告。至于第二个问题,则是这一论调掩盖了高绩效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根据我的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全美500强企业中,高绩效员工一般不会选择离开岗位或者企业,如果他们真的这样做了,那么管理层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出路:整合解决员工流失率问题

片面地解决员工流失问题的思路只能得到片面的降低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呼吁企业从整体上全面地重视员工流失率问题。

“整体性的思维,其实这个概念也存在争议,”特里继续对我们说道,“一般而言,整体性思维的含义在于将上文提到的各种员工流失率加以整体性的考虑,即放弃之前那种偏重某一个数据应对方式的做法。对于若干数值平均用力,试图将整体的员工流失率加以控制。”

特里虽然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割裂处理思维。但是也不赞成整体性思维模式,尤其是在和整合模式相比较之下,特里认为后者才是降低员工流失率的王道。

上一篇:小学关爱的作文300字下一篇:小班美术:画画小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