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教给我们的人生哲理故事(精选15篇)
动物教给我们的人生哲理故事
1、一条鱼在水边游来游去,这时它看见一条水蛭被水冲来冲去,觉得很可怜,就游过去问水蛭有什么可以帮它的吗?水蛭说它受伤了,问鱼能不能把它背回家,鱼欣然的接受了,觉得自己做了次好事。没等到水蛭的家鱼就被它吸死了。做好事也得注意自己的安全,不然后悔就来不及了。
2、一群动物去旅行,最后只有蜗牛回来了,因为蜗牛把家背在身上。在你眼里也许是负担,但在别人那里可能是他最大的优势与保障,所以不要轻易的让人甩掉身上的负担,你可能会害死人家。
3、一只乌龟在沙滩上晒太阳,这时飞来一只老鹰,乌龟觉得自己有坚硬的壳,老鹰拿它没办法就有恃无恐。结果老鹰一爪子抓起了乌龟,飞到上千米的高空,在飞过一片岩石的时候狠狠的把乌龟摔了下来,乌龟连肠子都摔出来了。不要对自己过于自信,能收拾你的人比你能想到的多的多。
4、乌龟在地上是跑不过兔子,可乌龟在水里永远比兔子游的快,不要放错自己的位置。
5、有一天蚂蚁去和大象比力气,蚂蚁自豪的说自己能举起比自己重一百多倍的东西,这时大象抖抖了身上的泥,结果却把蚂蚁砸死了。永远不要找错对象,不然会死的很惨。
6、马在沙漠里碰见了骆驼,马嘲笑骆驼的背说:“嘿,老兄你的背真丑!”骆驼没有理马只是继续赶路。最后骆驼走出了沙漠,马却再也没有出来,看着马的尸体骆驼笑了。不要嘲笑别人的外表,不然说不定哪天你就会成为了别人的笑话。
7、乌鸦学老鹰去抓羊,结果被羊毛卷住了爪子,最后被牧羊人活活的摔死了。不是每一种鸟都叫鹰,认清自己你才能在森林中活下去。
8、有一只兔子很懒,总是在自己的窝边吃草,最后被猎人逮住了。吃窝边草的时候想想后果,如果你觉得吃的起你就吃,吃不起千万别吃。
9、变色龙觉得自己很厉害,一天在回家的路上却被蛇堵住了,结果成了蛇的腹中餐。没有人能骗过所有的人,哪怕你伪装的再好。
10、森林举行选美大赛,孔雀第一个报了名觉自己肯定能拿冠军,结果连初赛都没过。孔雀很生气,就去找山羊评委。山羊评委说:“孔雀你开屏虽然美丽,但却露着屁股!”孔雀很尴尬的离开了。照镜子的时候不要光看前面,也看看后面,不然会闹出很多笑话。
11、一只鸭子看见大雁在天空飞的很自在,觉得自己也没差什么怎么就飞不起来。结果它跑到悬崖别上纵身一跳,没扑腾几下它就垂直掉下去了,摔了个半身不遂。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前,不要贸然的去未知的领域尝试。
12、夏天非常热,斑马去河边喝水,正好看见河马在河里玩,斑马就想它能玩为什么我不能玩啊。斑马就跳下去玩,可没一会鳄鱼就把它咬死了。没那实力就别玩,因为你输不起。
13、一只狗在草原流浪,走了几天也没碰见个动物,第五天看见了只野狗,它觉得很高兴就跑过去打招呼,结果被野狗咬死了。不要和陌生的人打招呼,尤其在就你们两个人的时候。
14、狮子邀请老虎去山谷捕猎,答应把捕到的猎物一半给它,老虎想了想就去了。到了山谷狮子就堵住了唯一的退路,把老虎吃了。和强大的竞争对手合作一定要想好退路。
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即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人而不仁,如何礼?人而不仁,如何乐?”这对于现代人有极重要的启示。近年来,各种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事件此起彼伏,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大头娃娃事件,到地沟油再到三聚氰胺、瘦肉精事件……商家为了谋取利润不择手段,置消费者的安全于不顾,导致了一起起惨案的发生,最终殃及那些无辜的生命,而被曝光后的商家,也最终面临着破产、负刑事责任的局面,可谓是两败俱伤。一个没有仁义心的商家如何能在社会上长久立足?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厂商如何能被社会所包容?说到底,若是在生产过程中,商家能够怀抱一颗仁义的心,一颗感恩的心,生产出品质有保障的商品,如何会造成令人发指的惨剧?人之初,性本善,即使在复杂的社会中浸泡过,也要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起码不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现代人,应该好好从《论语》的仁义思想中反省自我,寻回灵魂本来的纯净。
孔子认为做人要谦虚。子曰:“吾常终日而三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个人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每天面对自己的不足而不骄不躁,又需要有多大的毅力克服自己的不足,让自己变得越发完美?当挫折来临,如果一味自怨自艾,其结果就是被困难打倒,一蹶不振。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就算很难跨越障碍,也有坚定的信心克服它,让不幸早日过去,收获坚毅,收获成长,收获人生的蝶变,这即是《论语》所赋予我们的启迪:让我们在失败的时候,在低落的时候,从容地面对自己,面对最真实的世界,真正度过不幸,获得美好。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异曲同工之处。不因为外在的欢乐而欢乐,不因为自己的悲伤而悲伤。名、利、欲皆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内心从容,方可淡定地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每个人有自己的追求,有的符合主流的世界观,有的不符合主流的世界观,无论如何,我们要有自己的信念,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在坚持什么,不要被外在的流言蜚语所蛊惑,不要因为他人的不解而迷茫。
孔子讲究孝,孝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美德之一,成为中国人秉持千年的风尚。曾经看过上海电视台对卡夫企业亚太区总裁的采访,当记者问到其对中国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她回答是对老人的爱护,即孝。她说,她从来没有在其他哪个国家看到过对于老人的态度如此友好,对老人如此尊重和爱护,中国人这种对老人的态度也给了她许多的感动与启发。
孔子不仅是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对于当前中国千篇一律的应试教育模式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当我们在小学的时候,班上总会有那么两拨学生,一拨是所谓的好學生,听话认真;还有一拨是所谓的坏孩子,调皮捣蛋。可是无数事实证明,数年后,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们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就。这是为什么?因为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没有被社会化的统一标准磨平自己的特质。有多少幼儿园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有多少小学打压了孩子传奇的未来?这都归结为没有因材施教。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会越来越严重。
《论语》给予我们的远不止这些,其实这些道理并不深奥,只是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被太多的迷茫蒙蔽了双眼。闲来无事,读读《论语》,悟一悟生活,或许会觉得纯净很多。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净化心灵的良药。
世界是个黑淤泥潭,所以我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怕脏染了另一个天国
——题记
李老太人老了,却对这个世界毫无留恋。
也或许是人老了,喜欢悠闲静谧的生活。坐在儿子在城市里买的.新房子,有点忐忑。透着玻璃望向远处,遍地的高楼大厦,车川流不息。她倒是有点想念在乡下的老房子,虽然都快变成危房了,可周围好歹是郁郁青青的大树,像是一个个守护者一般把小屋包围起来。
又或许是人老了,总爱神神叨叨的。儿子晚上回来买了条鱼烧汤,那鱼的眼睛明明就一个小圆差不多,李老太总感觉它在瞪着,莫名的感觉恐慌。可就算它再死不瞑目,在被剖腹的时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就算它再绝望,它也不可能从人类的手中逃掉。在端上它的那一刻,在吃它的那一刻,李老太不敢吃它的皮,就感觉像是在自己吃自己一样,鸡皮疙瘩就会掉一地。
亦或许是人老了,晚上就忽然的害怕起来。可能李老太梦到了那条鱼要向她索命,问她为什么要吃它,为什么不能放过它!被吓醒之后,李老太睡不着了,颤颤索索地起身,楼道里的悉悉索索的声音,阁楼上像拍皮球的声音,她好像又想起了那条鱼,害怕地逃回自己的房间,喘着气把被子盖过头顶。
儿子和媳妇起了床,敲了敲门没声音,就打开李老太的房门,把被子拿开才发现,李老太被闷死了。
从前,人类是动物,和其他兽类一样。
现在,动物是俘虏,而人类是霸主。
或许很久以前,人类很单纯,从没有想过未来的样子。他们还是天真地互相帮助,那些兔子,老虎,都在他们旁边,没有杀戮。
或许因为我们不是上帝,不是唐僧,做不到和别人共享这一片天地。
还可以自欺欺人,以强者为尊的世界。
不管自己做的好不好,不管别人的眼光如何不屑,你坚持的只要是自己想要的,请自己给自己鼓励跟自信,不要理会别人的眼光,别人的眼光是他们用他们的角度来看待我们努力的目标,也许是好意或许是恶意也可能是酸葡萄心态,但你自己才懂自己坚持的目标,既然旁人不愿意给我们支持跟鼓励,那你一定要多给自己一些掌声,毕竟这个目标是你所想要的梦想。
你的角度看到的风景不一定任何人都接受,但不要因为别人的不认同就关上自己的窗户,他们有他们欣赏的窗户,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天空,不一定要有别人的认同,因为往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知跟观点,你寻求大家的认同,到最后你失去的是属于自己的窗户,甚至连自己的天空都会失去,因为你忘记了自己也有专属自己的天空。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鼓励跟支持,一个人走在路上是很辛苦很痛苦的一件事情,但不要因为别人的不认同就把自己的路给封死,有人鼓励跟支持是很美好的事情,可是若你所坚持的,得不到别人的鼓励跟支持,你也不要轻易的放弃,因为它就是你真正想要的,你才会硬要走向它;得不到别人的支持或鼓励,那不要紧,你要懂得自己鼓励自己,好好善待自己,因为这目标无论好坏,它都是你想要的。
你有自己的窗户,别人也有,别人有时候走过来看看你的风景就说你的风景不美,你的窗户太小等等,你不需要被他人左右,因为旁人跟你的角度是不同的,他看见不完美的,可能在我们眼中却是缺陷美,甚至也可能是衬托出美丽的必需品;他们可能懂你相赏的也可能不懂,可是这扇窗户的主人是你,你轻易的关闭,可能在几年后,你就会发现关闭的.不只是一扇窗户而已还留下许多的遗憾。
正值我和同龄朋友们的毕业年,大家似乎都格外喜欢回忆过去。和朋友一起喝茶聊天的时候,从刚刚过去的大学时光,总会不自觉的往前推移直到小时候……
有的说自己小时候是个小胖子,现在怎么吃也吃不胖;有的说自己小时候不喜欢吃芒果,现在却超级爱;有的小时候视力好到“明察秋毫”,现在却是厚厚的镜片框住了心灵的窗户。
记得听说过一句话,当一个人喜欢回忆的时候他就老了。当时的我喜欢故作老成,举双手赞成。现在想来,变老的确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或许我们这个年纪的男生还在期盼自己能有驾驭定制西装的成熟气质时,同年纪的女友们聚在一起已经开始讨论哪个牌子的眼霜好用了。
“坏同事”type1:自私型
“坏”之症状:你向他求助,十有八九会遭到拒绝,于是,“不合群”、“自私”等名声被加到他们头上。他们特立独行,有时候还有两三个小团伙,丝毫不能容忍其他人加入。他们虽然冷漠,但总能最快地得到公司的消息。
控诉人:芮塔,26岁,女,文员
每次请他帮忙,他总说比较忙。让我更烦躁的是,关于工作中一些需要通知我的信息,如果我不问他,他也从来不主动告诉我。在某些总结会上,他早就知道领导要提出的是什么问题,准备好PPT等文件,最后才在我的追问下告诉我会议内容……可想而知,那样的总结会,基本上就是大家在看我和他的差距。他游刃有余,而我紧张忙碌,他这种人是不是就是喜欢看人家出洋相?
向“坏同事”学什么?
关键词:理性、严谨、独立
职场分析专家认为,这些看似冷漠的人却是组织中最好的平衡杆。当公司做好企划案时,同事们常被兴奋冲昏头脑,而此时他们却可以站在局外做出客观冷静的理性分析,找出漏洞,使企划案更完善。他们不需要其他人的协助,自己就能独立完成工作,在某些方面是能力超群的。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专业能力,要知道,你在哪儿都能独当一面,就不惧怕任何环境的变化了。
“坏同事”type2:马屁型
“坏”之症状:他们明明游手好闲,还特别喜欢在老板面前表现自己。大到工作上的成绩和骄傲,小到老板换的一个发型、一个表情,他们都要大肆渲染一番,可劲儿地说好听的。老板笑逐颜开,旁边听的人已经做呕,看到这样的人就讨厌。
控诉人:周鸣,30岁,男,设计师
春节前的年终奖,我们做设计的居然和前台的一个小丫头拿的钱一样多。我们都是靠业务能力吃饭的,她一个中专毕业的丫头就靠对老板娘嘴巴甜,居然拿到了那么多钱。想想真是沮丧,读书无用,专业也无用,看来混职场,就用察言观色拍好马屁好了。
向“坏同事”学什么?
关键词:主动、沟通、亲和
老板或上司常常有太多的事情要忙,他通常不会花太多的精力关注每一个员工。所以,我们不要轻易假设他已经知道我们做了些什么。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通过接触和沟通建立起来的。因为有了感情,老板或上司也就会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要想在职场中取得成功,得到老板的赏识,平时就要多与老板或上司接触、沟通,主动争取每一个机会。在电梯问、走廊上、吃工作餐时遇见老板,要主动迎上并微笑着跟老板打招呼。我们大方、自然的形象自然会在老板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坏同事”type3:狡诈型
“坏”之症状:这些人平时看起来和你嘻嘻哈哈,关系不错,但到了关键时候,他总是第一时间能分辨出方向:功劳抢着要,错误马上逃。你辛苦做的努力,也许被他几个小动作就争走了,而他闯的祸说不定还得你背着,但领导就是信他。
控诉人:小小,23岁,女,策划人员
当初刚进这家房产公司,带我一起做策划的前辈赵姐对我很照顾,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我进步很快,不久就和她成了部门同事,共同做策划方案。去年国庆节期间,我们共同做的一个案子获得了地产业的奖项,当我正想和她一起分享喜悦时,她却说,实习期延长到了半年,这个奖项不能分给我这个实习生。我委屈地看她一个人领功。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根本没有这样的规矩。当我问她这件事的时候,她却装糊涂,不了了之了。
向“坏同事”学什么?
关键词:敏锐、冷静、机灵
团队为公司带来收益时,总有人获得特别嘉奖,而遇上过错追究责任时,他们也能全身而退,这类人常被认为是“争功诿过的小人”。其实,“争功”恰恰反映了他们“自我推销”能力强,懂得抓住工作的重点,“诿过”则是表现出了处理危机的能力,他们常常怀有危机意识,能够在危机到来前未雨绸缪,在危机来临时沉着应对。
这生活就是一粥一饭,一亩田一荷锄,一群鹅一垂钓,一白天一黑夜,一暖炕一本书。
等我们老了,养三五条狗,七八只猫,看它们打架,看它们玩耍。我们要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厨房,摆很多很多的盘子,它们看着,我们吃着。
等我们老了,你帮我装饵,我来垂钓,一天就这样五六七八个小时,打个盹,唠个嗑,等鱼把饵吃个精光,没一条上钩。
等我们老了,你收拾屋子,我看书读报,然后你累了,我去烧水,给你冲上一壶好茶,你翘着腿,我给你捶。
等我们老了,我一定要种上一亩三分地,种上你喜欢吃的莴苣、地瓜、白菜、萝卜。一天三顿,多出来了咱就给邻居,还要多了,那就拿出去卖。
等我们老了,养一群鹅,一群鸭,看到你蹒跚的追着它们跑,我可以笑上半天。
等我们老了,写写回忆录,想想和你初相识。一定要有一本厚厚的相册,它能带我们回到那些最美的时光里。其实啊,我们还不老,还年轻。
等我们老了,安排一周一次的远足。我就在山坡的草地上,搂着你,如同半个世纪之前。
爱情只能用爱情来偿还。
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有点害怕,怕得到她;又怕失去她。
爱一个人很难,放弃自己心爱的人更难。
不能见面的时候,我们互相思念。可是一旦能够见面,一旦再走到一起,我们又会互相折磨。
该珍惜的放手了,会有遗憾;该放手的珍惜了,会有痛苦。
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经意的`拐弯,就在你意欲转身的刹那,你会听见身后有爱情在低声地哭泣。
可以失恋,不能失爱;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爱自己,无论是灵魂,还是肉体。
两个人一起是为了快乐,分手是为了减轻痛苦,你无法再令我快乐,我也唯有离开,我离开的时候,也很痛苦,只是,你肯定比我痛苦,因为我首先说再见,首先追求快乐的是我。
如果爱不曾来过,如果梦不曾碎过,如果心不曾疼过,那么我,是否还是你认识的我?
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们就这样迷散在陌生的风雨里,从此天各一方,两两相 忘。
痛彻心扉的爱情是真的只有幸福是假的那曾经以为的花好月圆爱情只是宿命摆下的一个局。
我大概是一只鸟 充满了警觉 不容易停留 所以一直飞。
有一次,一架小型飞机飞进了北极圈的上空,驾驶员突然发现磁罗盘失去了灵敏性,无论怎么调整航向,罗盘的指针都只有一点儿偏移。“糟糕,迷航了!”驾驶员惊恐万分,试图找到正确的航线,但是在白茫茫的冰原之上,怎么能分清方向呢?眼见燃油就要耗尽,飞行员只好把飞机迫降在雪地上。
为什么到北极附近,磁罗盘就失去了作用呢?
原来,地磁场的两极就在地球两极的附近,飞机进入两极地区时,磁罗盘的指针被磁极牢牢地吸引向下,就失去了往日精确指示方向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必须改用其他的方法。
一个办法就是采用偏振光罗盘。
人的眼睛是觉察不到偏振光的,只有借助专门的仪器才能观察到。但是,自然界的许多生物,如蜜蜂、蚂蚁、甲虫、水蚤等,都能看到偏振光,并利用偏振光来导航。
百花盛开的时节,蜂箱里总是先飞出一些蜜蜂来寻找蜜源。它们是侦察蜂,每当找到了蜜源,总要先观察一下太阳的位置,然后飞回巢中,在工蜂们面前跳起与太阳位置有关的舞蹈。
当蜜源在蜂巢和太阳的连线上时,它跳起8字形舞;当蜜源、蜂巢和太阳的连线形成一定角度时,蜜蜂舞蹈中的直跑方向也偏离相应的角度;当蜜源在蜂巢和太阳的连线的延长线上时,它也跳起8字形舞,但双环连弧是向下的。
这样,蜜蜂风雨无阻的导航之谜就揭开了。晴天,它依据太阳光来确定方向,而阴天不见太阳时,它是利用特有的“偏光罗盘”来确定太阳的位置。
蜜蜂的“偏振光罗盘”在眼睛里。它的复眼由6000多个小眼组成,每个小眼有八个感光细胞,排列成辐射状。这些小眼能感觉偏振光,6000多个“偏振光片”就形成了蜜蜂精巧的偏振光罗盘。
沙漠蚂蚁也是利用偏振光定向的能手。为了寻找食物,沙漠蚂蚁离开洞穴后,常常到处转来转去,一旦获得食物,它就能笔直地返回巢穴。如果在它返回的路上,让沙漠蚂蚁通过各种颜色的滤光片来观察天空,那么,波长为0.41微米的紫外光会使蚂蚁东跑西窜,迷失方向;如果使天空光去掉偏振,蚂蚁也会迷途难返。这说明,沙漠蚂蚁正是利用偏振紫外光来辨识方向的。
李新的公司座落在这座城市的最繁华地段,有着每天租金达2万元的那种“繁华”。
老板的身份是“出口转内销”,也就是前一些日子在国外混出了“海外华人”的出口身份后,又转回国内开办公司的“投资商”。
日前,老板满面笑容地让李新到他的办公室一趟,老板在电话里的客气让李新不由
自主地抬头看了看天,幸好太阳还是从东边出来的。
老板说,对不起!从下个月开始你的月薪下调2000元,如果你无法接受,可以重新考虑你的发展机会。
李新还能考虑什么呢?李新所考虑的只能是,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表情,表现的并未被老板的“客气”所伤害。
在和自己同样属于白领的朋友中,遭遇降薪,他已经是第五个了。
李新不止一次听说和亲眼目睹,包括海归派在内的白领同志们正在遭遇大幅减薪的消息。李新的耳边更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麻木”着人才过剩,国外回来的博士连找几个月的.工作都找不到的新闻。
拒绝或者顺服,所有像李新这种被公司的老板,搁在公司一盘棋上的棋子,其实只有一个选择,即不管你今天在公司里的位置多么重要,降薪之后,你的工作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有可能增加。
现代的白领同志们,在遭遇降薪这样的挫折的时候,基本上都能智慧到心中波涛汹涌,脸上笑纹不动的水平。
他们在没有找到新的“高薪岗位”之前,或他们在历经努力之后,依然发现降薪后的工资仍是他们最好的发展机会。
无一例外的,就如李新“愉快”地回到位置上勤奋工作一样。
他们得为了维持买房的贷款,习惯的消费方式而学会在心理上先平衡自己。
那些冬奥教给我们的事心得体会1
比赛一波三折,悬念迭起。
冬奥赛场上,青春正当时,在北京冬奥会上,许许多多中国青年熠熠生辉。17岁的苏翊鸣,18岁的谷爱凌,24岁的金博洋……2月7日八点整,我坐在电视机前,翘首企盼着男子短道速滑1000米的比赛,心中有激动,更有不安……预赛,半决赛……比赛的进程很快,转眼就来到了决赛,经过一次次比赛,三位中国选手在决赛相见了。决赛的枪声响后,选手们迅速冲了出去,速度很快,这就是短道速滑的魅力所在吧!赛程过半的时候,有两位选手在弯道变线时出现了踢刀的现象,裁判紧急叫了暂停,进行重赛。
1000米决赛召回后的第二赛,我看到武大靖体力不支,帮任子威卡住了位置,在武大靖和任子威并列时,我感觉他们进行了无声的交流,随后任子威加速前行,超过了武大靖和他身后的匈牙利选手,我仿佛还看到武大靖用手指碰了碰任子威的手,完成了一个鼓励的动作。“加油!”我都快跳起来了,只有两个字在脑中闪现。在期待中,任子威率先冲线,夺得了金牌!
比赛的一波三折,心情的跌宕起伏,金牌的闪闪发光。我知道,这就是中国人的坚持,中国人的舍己为人,中国人的体育精神!短道速滑赛事过后,网友评论“你滑,我挡。只要金牌是中国的,我就不算输!”,歌词中写到“兄弟齐心协力拿奖杯!”,解说员也评价任子威“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好样的任子威!”……武大靖说:“只要我滑得够快,就可以不给裁判和对手任何机会,让裁判挑不出任何毛病!”这句话的背后,是日日夜夜训练时的汗水,是运动员的奉献精神,是大国的风度大国的尊严,武大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面对黑暗的方式,不是变坏,而是让自己变的更强!
当走投无路,甚至那公平的天平也失衡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先人一步远远甩掉对手,赢得干干净净!这次,武大靖没有夺金,但小将任子威夺下第一,因此“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短道速滑队!”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优秀的人都要靠勤奋自律才能成为非凡的人士。”于风雨之后生彩虹,于挫折之中绽芬芳,于逆境之下出佳绩,这正是现代奥运会赢得越来越多人支持的原因所在,魅力所在。
鲜艳的中国红,飘扬到了最高处,这是中国儿女拼搏的结果。
那些冬奥教给我们的事心得体会2
在2020年1月份举行的洛桑冬季青年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谷爱凌获得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决赛冠军,这也是自2019年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正式成为中国自由式滑雪选手以来,谷爱凌送给祖国最好的礼物。
谷爱凌2003年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中国人。第一次真正踩着滑雪板站在雪上是她3岁时,那是可以报名参加滑雪训练班的最低年龄,身为兼职滑雪教练的母亲成了谷爱凌最初的启蒙老师。小时候的谷爱凌滑雪进步神速,当其他小朋友还在为胆怯而哭泣时,她已经开始想着怎么在雪上玩出新花样了。
长久以来,滑雪运动一直都是白种人的天下。但谷爱凌凭借实力,打破了这一传统。翻看谷爱凌的滑雪之路,瞬间就会理解什么叫“一路开挂”:9岁就拿到全美少年组滑雪冠军,15岁登上雪联年度积分榜前三,至今已拿到60多枚奖牌。作为国际雪联世界杯比赛顶尖选手,年纪最小而且是唯一一个在读高中生,谷爱凌的名气,在美国滑雪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获得这样的殊荣,谷爱凌不是纯靠勤学苦练,事实上,和很多一周训练5天甚至7天的选手不同,她每周只训练2天。每年雪季的周末,妈妈会来回开车8小时载着她前往雪场集中训练。在这种相对低强度的训练之下,她能够在同龄选手中脱颖而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关键是靠兴趣驱使下的高度专注。“我每次到雪场就会充分利用在雪上的每一分钟认真练习,钻研动作。一些选手总免不了想要偷懒休息,但我不会,我享受在雪上的每一秒。”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比起“天才”的头衔,谷爱凌更适合“全才”称号。除了滑雪,她还热衷于篮球、足球、橄榄球等球类运动。她喜欢跑步,是校长跑队的MVP,还曾参加过美国青年运动会越野跑项目。酷女孩爱玩的冲浪、攀岩、皮划艇、骑马,她也不在话下。甚至,小小年龄还是倒立、爬树高手。谷爱凌不仅爱运动,她的琴棋书画水平也让人惊叹。弹得了美妙的钢琴曲,练得了优雅的芭蕾、瑜伽,发表过全英文短篇科幻小说,热衷于校园音乐剧,是学校钦定的音乐剧女主角。
谷爱凌的爸爸是哈佛高材生,妈妈从北大一路考进斯坦福大学,爷爷也是斯坦福的佼佼者。看起来比常人起点高的她,却比常人更自律更努力。虽然从3岁就开始学滑雪、13岁参加各类成人比赛,但谷爱凌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在谷爱凌看来,学习同滑雪一样,是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周末、节假日,当小伙伴还在睡懒觉、刷手机的时候,她总是在去参加训练的路上。妈妈开着车,她就坐在后面安心地看书。为了给第24届北京冬奥会留出充足的备战时间,谷爱凌将高中后两年的课程缩成一年读完,这就加大了其学业方面的压力。但她对此信心满满:“其实还好,把需要做的事情一个个列出来去做就好,我不认为这是实现不了的任务。”
谷爱凌的母亲谷燕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尽管早已移民美国,但她特别重视对女儿的中文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因此,谷爱凌不仅中文流利,说起绕口令、背起古诗词也颇为地道。在母亲的熏陶下,谷爱凌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颇深。刚在旧金山入学时,谷爱凌还曾在学校调查问卷的族裔一栏中写下中国人。据母亲介绍,在女儿小时候带她回北京期间,有人赞叹“好漂亮的洋娃娃”,谷爱凌也会向他们解释称:“我不是洋娃娃,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中国人。”2019年6月,谷爱凌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宣布自己正式转为中国国籍,并发文“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报到”,梦想作为中国选手参加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
阳光、坚定、优雅、美丽、青春洋溢的脸上写满了自信和张扬的魅力,气定神闲的姿态和超越年龄的淡定,让她从骨子里散发着无可抵挡的迷人光芒。谷爱凌,期待你在冬奥会的赛场上,为祖国的荣誉而战!
那些冬奥教给我们的事心得体会3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良好形象。而此次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和举办,更是推动中国文化传播和塑造国家形象的契机。
彰显创新大国形象。全球第一条360度回旋的雪车雪橇赛道、帮助运动员备战的风洞实验室、首都体育馆声光电技术打造的“最美的冰”......着眼科技创新,中国用更高的标准为冬奥皇冠镶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从冬奥会所有竞赛场馆完工,到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通车;从众多冰雪项目从无到有,到部分项目从有到强,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成为中国最闪亮的名片,向世界展现着中国科技的魅力。
凸显中国文化形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金镶玉”,生动诠释了“以玉比德”的价值观点。俗话说“不出正月都是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好在正月里举办,这是中国在邀请世界各地的朋友们来“家里”过年,感受一场中国元素的文化盛宴。从会徽“冬梦”到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从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一幕幕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形象景观,讲述着中国发展故事,传递着中国价值。
展现文明友好形象。“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作为东道主,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参与和支持,北京冬奥会计划招募志愿者2.7万名,61.6万人积极报名,各省市包括海外青年学生占到了81%,他们将以质的服务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最饱满的热情展现中国文明友好形象。在冬奥会筹办期间,还广泛开展“最美微笑”文明引导、“冬奥有我”窗口文明服务等活动,通过全方位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全社会的文明办奥氛围,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文明、包容、友爱的中国。
“三亿人上冰雪”的愿景正在走向现实,让我们携手走进冬奥会的“北京时间”,讲好中国故事,塑好中国形象,一起拥抱美好未来。
那些冬奥教给我们的事心得体会4
你知道吗?2022年的冬奥会将在北京举行,冬奥会的吉祥物是“冰墩墩”一只非常可爱的酷似航天员的冰晶外壳熊猫!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叫“雪容融”,是2022年冬季残奥会的吉祥物。别看我是一个小灯笼,但是我很喜欢滑冰和滑雪,也特别喜欢我们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当我听说即将召开的冬奥会吉祥物是熊猫外形的“冰墩墩”时,真的是按捺不住对他的喜爱。
令人惊喜的是,有天早上我出门去玩,不经意间看到远处有一个酷似“冰墩墩”的身影,我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仔细定睛一看,呀,真的是“冰墩墩”!我赶紧跑过去,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他说:“你好,很高兴认识你,我叫冰墩墩。”
我对“冰墩墩”讲述了自己对滑冰和滑雪的热爱,谈到了自己初学滑冰和滑雪的种.种困难。“冰墩墩”得知我非常羡慕冰雪运动员的冰上英姿,他鼓励我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你能坚持你的爱好,克服困难,相信有一天,你自己也能在冰雪滑道上一展雄风!”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也对“冰墩墩”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是将中国国宝熊猫的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健康活泼的熊猫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冰晶外壳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现代科技的特点。“冰墩墩”的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你们知道吗?“冰墩墩”的左手掌心还有一个漂亮的心形图案,代表着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
愉快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傍晚,“冰墩墩”要离开了,临走之前,他举起有漂亮红心的左手和我再见,对我说:“我会想你的,期待我们再次相见!”我依依不舍地对“冰墩墩”说:“我们一定会再见!”最后,我们约定在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赛场再次相见!
那些冬奥教给我们的事心得体会5
一台电脑,一杯汽水,一个夜晚——北京冬奥会让我无数次热泪盈眶。一场盛况空前的开幕式,一次超今越古的瞩目礼。胸中碧血难息,腔内丹心正旺。情似临口几言,在此成句卑表拙感。
二十四节气,二月四日开幕,第二十四届冬季奥运会,而中国代表队于九点二十四分登场。我不敢说“二十四”有何标新立异的释义,但我想,这份细节也应是冬奥组委及张艺谋导演,送给国际友人,以及全体中国人民的一份别具一格的礼物。
于是,便有了一场包含博大精深的仪式开始,有了一场藏怀金律玉典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雨水”,每一个节气,都可以和一句经典诗词。春雷响,万物长,是惊蛰;风吹雨洗一城花,何似西窗谷雨茶;时雨及芒种,处处菱歌长;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每一帧都是包含芬芳的源远文化、壮丽山河、矫健健儿,每一帧,都满满蕴含着独属你我的中华情怀——于是,我也情不自禁的诵起那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体会到了那回味无穷的汉家美味。
之后,无论是巨型帷幕式的屏幕,或是破冰而出的奥运五环,都让我眼前一亮,大年初四的上空激荡着烟花绚烂,一个个奥运冠军选手一炬、一炬,将奥运圣火传扬到大雪花上,虽无巨型火炬燃烧时的震撼,但更多了一份全体人类文明火种般的希望。如若是说2008北京奥运会是一鸣惊人的话,那么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则备有一番方兴未艾、云淡风轻的意味。但我认为,这更是一个大国精神的凝聚体现——正如此次奥运会口号“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团结”一词,是我们最有力,无懈可击的证明!
中国是一个友善的国家,但从不是一个懦弱的国家。我们有“有朋自远方不亦说乎”,也有“待我以礼,还之以礼,待我刀兵,还之刀兵”。整个冬奥会最令我动容的,就是各个年龄段,民族,职业的同胞们,衣着形彩各异,脸上笑靥如花,将鲜艳的五星红旗迎力传心地交接,交接到身笔挺面坚毅的“兵哥哥”手中,升起国旗,奏响国歌!
另外,冬奥会的各个小细节也让我陡然泪目。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中,夏至一帧中的武大靖;小朋友们组成爱心火炬时,接一个东南方向“迷途的孩子”回家;气氛组小红和小橙都快跳不动了,看到中国队出场直接活跃到最高点等等如此,温暖的每个画面都是中国的温柔。
冬奥会开幕式所开启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体育项目,更是一个个令人动容、催人前进的的精神!正如冬奥口号,让我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起向未来!
很多人又要把它归结为人文精神,我却不愿意这么讲。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所谓的人文精神往往停留在一个纯学术领域。而我们的学术研究则习惯了高高在上,总是摆脱不了一身苍白的贵族气,教育是实打实的。既然谈到了要改进教育,就一定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和中小学教育现状,做些具有实际意义可行性操作的改动。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中,素质的划分主要体现为技术类和人文类。中小学课程的编排也大体以技术类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人文类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为基础。如果说技术类素质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的话,人文素质就该是学会一种你能让别人和你一样能生存的能力。简单的说,我们的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要塑造一种学院式的人文精神,而是要打造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公民社会。
从目前中小学课程的设置来看,技术类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各学科的发展是我們国家参与未来竞争的基础,大家关注的比较多。尽管还存在很多问题,可他们学科安排的基本方向没问题,每一门学科的安排有其自身科学的规律,我们所能做的只是限于方法论意义上的改动。原本主要应是一门工具的英语一直被煞有其事的当作一门学问让学生去研究,好在现在也朝着更符合实际的方向变。我认为问题最大的该是所谓的人文学科——语文 、政治、历史、地理。今天,他们更像是一门技术,比的是各项细枝末节的熟络,而这还只是从方法论上说。从这些学科的内容设置来看,中小学语文目前仍是偏重于道德(理想)知识(学问),政治则还是侧重于方向和服从,历史则突出了强烈的民族情结。它们都很鲜明的共同体现着思想控制这一宗旨,很显然与现代意义上的人文控制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而这才是我们中小学教学改革所要真正关注真正要突破的中心话题,它不应该再是那种方法论意义上小打小闹,而应是方向上的调整。从各科来看至少应该做这样的变动:
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应作为中小学政治教学要灌输的主要精神。为什么我们这么痛恨腐败腐败之风却始终得不到有效的遏止?为什么许多当权者明明什么都懂,可真一做起事来却什么都不顾呢?我们总是习惯于从权力的监督机制方面考虑,其实这远不止是一个单纯的政府职能部门的问题。一方面,这个社会的多数人对权势下的法律普遍缺乏信心,社会机构缺少透明的监理程序很难取信于民;另一方面也反衬出各种监理机构对本该行使监理权力的民众的失望。我们的民众大多还停留在只要不涉及自己利益就对其他明显侵犯他人或公众利益的行为漠然视之的阶段。很多不正常现象表面看来是当事人法制观念的淡薄,实质却是当事人周围大量非当事人政治权力的丧失。有什么样的民众就有什么样的体制,而这种体制又是与人的素质相吻合的。所以造成我们今天社会各种不良现象的根源不在于立法的滞后与司法的不力,而在于缺乏一个与立法同步的能贯彻法律精神的公民群体。
公民是权力与义务的统一体,公民意识的核心却是政治权力的参与。如果一个人没有对自己权力的深刻认识,也就谈不上对所赋予规则的绝对遵守,而这恰是建国50年来我们中小学政治教育最缺乏甚至是极力回避的话题。今天我们社会法制化进程步履维艰,恰恰也是与构成社会主体的公民缺乏现代公民意识息息相关的,也是这一代代人从小缺乏公民意识教育的后遗症。我们再也不能耽搁了,所以就今天的学校政治教育而言,首要的是强化学生对个人自由与民主权力的理解,让他们认识到他们所获权力不是所遵循义务的点缀,追求自由是神圣的职责。这不是当作炫耀身份的学问,而是要变成一种内在的需要,一种与日常行为甚至自己今后生存都息息相关的东西。这种以政治参与和个人自由为核心的公民意识的普及实际上就是使千百年来仅仅停留在有良心的知识分子中带有悲壮意味的匡世济时思想能普及,到普通大众上,扩大政治参与面,避免少数人垄断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这一点对弱势群体尤为重要。“当一切顺利时,公民政治对他们的保护功能未必引起人们重视;然而当出现相反情况,危机来临时带来的沉重代价常常会轻而易举的转嫁到他们头上。”(《天涯》“民主价值的普遍性”作者[美]阿玛蒂里·森)所以加强公民意识的教育远比单纯给他们一些经济补偿有意义的多。
可是直到现在我们的中小学政治教学所做的恰恰相反,我们强调的最多仍是国家观念下的秩序,意识形态的灌输,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仅空洞还极易引起反感。而政治课本中的法律教学呈现给学生的更像是一张网,谁触犯它就要被关进去,而却忽略了法律的另一面。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对法律不仅丧失了亲和力,还会对他敬而远之,学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考虑到学生年龄和接受能力,我认为小学初中的政治课教学应以图片化具体事例演示为主,让学生从感性上先对法律产生一种直观认识,从而形成亲和力。比如可以把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经济半小时》等涉及基本国事民情的栏目编成丛书,有条件的可以结合电视图象教学。同时为了增强亲近感,还可以穿插一些当地电台播放的有影响的重大法律事件,这样既鲜活真实又贴近生活有警示启发作用,还有利于了解国情。通过真实的事例让学生在观看中认识到权利得不到维护的后果,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法律和自己的权利。如果真是坚持下来,初中毕业的公民意识要上一个新台阶,比学目前的政治教材肯定要强得多。到了高中,随着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提高,他们自然就应该学习更为复杂也更为具体的法律样本。政治学习在适当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的同时,应多学点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赳、卢梭、杰斐逊、爱默生等人的作品,我这样说希望不要引起什么误会,不管我们承不承认,这一步是无论如何也跑不掉的,我们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必须承认,这样做是极易引起争论的,也有许多困难,但这并不应该成为我们不去尝试的理由。相对于我们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我们是耽搁不起的。
生命意识
当前对中小学语文要求改革的呼声最高,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类:伟人讲话、报告文件和代表传统文化的古代诗词文赋;大量形式与内容都远远脱离时代脉搏的品德说教和讲究治学的方法论;鲁迅及其他一些老作家作品(以建国前和文革前文学作品为主);再就是少许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很显然让正处于青春期那些欢蹦乱跳的孩子们对这些东西感兴趣是不可能的。中国青年报曾作过一次中学生对所学学科的调查,其中最不受欢迎的两科是政治和语文。如果说政治学科带有其不可避免的政治取向而难免空洞的话,原本应该丰富精彩的语文名列第二就实在叫人难以琢磨了。这显然不是语文的教学方法问题。现在的语文教学已基本上沦为一种纯粹的技术,就是“赶鸭子、填鸭子、烤(考)鸭子,板鸭子”四步走。我们不能说他没有变化。经过修改后的语文教材在政治倾向性方面有所删减,大量增加了古诗文的内容,似乎要从一种侧重世界观改造的政治功用性教材转向侧重审美欣赏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功用性教材。但是过多的古文,过于沉重的诵记传统诗文的压力不仅不能使学生从大量古代文献中获取该有的东西,反而由于文字上的陌生极大妨害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愉悦性。弄的不好则是罗锅摔跤,两头着不了地。
我们对语文的认识始终没真正弄到点子上,要么是拿他当工具使,花大量时间从事一些没多大意义的方法论研究;要么是始终把他当学问处理。除了过于专业化的审美体验外,无论过去现在,语文的学习仍然是一种纯成人化的伦理性实验,所谓“传道”仍然是把成人们早已酿造好的道德伦理药丸让孩子们服下,希望他们长大后变成我们所需要的圣人。从古到今的语文教学其实都是这样一种方式,以成人为中心从成人的角度考虑孩子该学点什么,该得到什么。有一个基本问题必须弄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孩子们学语文?当作家?圣人?当学者?都不应该是。今天我们让孩子们学语文我觉得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让他们达到文明世界一个真正的现代人健全人格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生命意识。过去,我们过多的突出了为道义献身的必然性而忽略了作为生命的人(特别是普通人)本身的神圣性,更不用说与我们一样有生命的地球上的一切生灵了。就拿现在谈的很多的生态环境保护,西方人是从原始生命的角度,认定地球上所有生命是平等的,所有生物都应享有同等的生存权力,都应有属于自己的不受侵犯的生存空间。
所以我以为我们的语文教學有比我们的传统文化更重要、更迫切需要让孩子们了解的东西,那就是建立在生命本身角度上的生命意识,从原始生灵的意义上去看待人,让孩子们在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基础上去感受生命、珍爱生命、珍爱有生命的同类,以真正友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怜悯来看待比自己弱小的生灵,从生命本源上确立一种平等意识。让我们的孩子变成真正的人,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现实的真正目的。
具体操作上,应分三步,小学主要是识字为主,要孩子们在彩色图页或电视动画的陪衬下愉悦的享受识字乐趣,同时要多参加户外活动,在老师的陪同下直接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中的生灵,使孩子们对有生命的东西有一种直观的认识,培养朴素的认同感;初中阶段在掌握简单的审美欣赏技能后融入一些简短的有生活气息的哲理小品,以图文并茂的有关生命化的作品的教学为主,可不可以把中央电视台的系列短片《人与自然》《动物世界》或著名译制片《地球与人》《生灵的呼唤》编成教材。要知道他不仅是告诉我们动物的有关知识,而且塑造着我们对生命的基本看法。这是一种语言,讲述生命故事的古老语言,可我们对它的了解才刚刚开始。到了高中所选教材自然要复杂些,除了语文的基本环节,比如阅读理解的东西相应要加深外,语文生命教学的宗旨不能丢,这时应由感性阶段逐步过渡到理性阶段,而传统中国文学在这方面是相当欠缺的。我们还是不妨以西方文学为主,从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一路延续下来的对生命的礼赞与怜悯,对生命本身的怀疑与拷问都是值得我们(特别是那些搞文学的人)好好体会的。我们的孩子未必能完全看懂,但应从更高意义上限度的理解生命。这也是我们人文精神真正核心的部分。
自省意识
“儿子六年级快结束时,老师留给他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
‘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责?’‘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方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这是一位留学美国的中国母亲的记录。同样是教孩子学习历史,我们看到了中美双方的巨大差异在这里我希望我们不要把它简单的理解为教授历史方法论上的差异,我们应该透过这差异看到两国人在对待历史态度上的巨大分歧。
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设问中,向孩子们传授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命运让孩子们学习高屋建瓴的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他的答案有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
我们的历史教育呢?我们似乎并没有全民从心底真正认同的历史。更多的时候,它充当的是政治的晴雨表,因为它的阐释权总是停留在为数不多的人手里,而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历史的真实距离他们是那么遥远。
我们为什么要学 历史?我们学习历史不仅是了解5000年灿烂文化,也不仅是揭示我们民族过去一个多世纪所蒙受的苦难,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而是要揭示作为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人类创造活动的灵活性和潜能。也许我们历史太悠久了,我们民族滞留在殖民化的阴影里太长了,时至今日一提起历史,我们眼前浮现的是5000年的文明和近代那段丧权辱国的日子,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绪伴随着虚幻的历史自豪感和挥之不去的屈辱就油然而生了,可贯穿于日常行为方面则体现为一种深刻的人格分裂。对整个国家而言,历史常常是一种政治手段,而对个人而言,他更多体现为一种生存策略,而到了学生们手里则成了一道道琐屑而严密的填空或问答题。谈的时候每个人都慷慨激昂,可谁也不愿往心里去,除非政治需要的时候,这一点从孩子起就开始了。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沈阳市第四十七中学
郭凌雁
一转眼,从教近三年了,公开课也做了不少。对于公开课,我的理解就是:它是一种新理念的尝试,一种理想的追求,一种艺术的雕刻„„是阳春白雪,是冰山雪莲,是孔雀展屏。然而,当教研员让我在“区际交流
和谐共进”沈河、和平语文学科教学研讨会上执教《为人民服务》一课时,我着实感到困惑了。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这篇讲演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可以说这是一篇典范的演讲词。可是我一直在想:这篇课文学生能喜欢吗?教材为什么要选这篇课文?时隔六十多年,文章的核心思想学生是否完全接受?况且,本文的第四、五两段似乎与前面几段论述的不是一个问题,分析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样一篇课文,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我们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经过对教材、学生等反复的思考与沉淀,我把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为一节演讲课:让学生感知演讲词针对性、启发性、感染性的三个特点,从而能够进行简短的即兴演讲。针对教学目标,我预设了这样的教学过程:通过分析演讲词的结构、语言,紧紧抓住严密、准确、有表现力这几个词语来体会演讲词的特点,从而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们热情的反应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想,这更多应该源于他们对于演讲这一的喜爱,这篇课文完全成为学生们学习演讲词的一个载体,因此,他们乐于朗读、品味、分析、总结,并把学到的知识在即兴演讲中加以运用。
回顾这一节课,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让语文课语文味儿十足
总以为只有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中意境的渲染能够让语文课语文味十足,其实不然,语文应是听说读写的结合,要让一堂课更具有语文气息,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还应该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让语文课“实用”起来
语文课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鉴赏的能力、表达的能力、交流的能力„„面临现代社会中交际越来越重要的现实,让语文“实用”起来。
(三)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有时候,一些课堂热热闹闹,师生和谐愉快,可是教学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学生并没有认真深入的思考,因此语文能力提高比较缓慢;我们应该选择恰当的教学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的动起来。
(四)让课堂环节灵活、高效
我们学习、领悟课改的新理念,我们更关注这些新理念的落实,关注新课改的实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也遭遇了一些困惑与尴尬。忽视语文教学特点而过分追求新形式,会让我们的课堂走入误区。如何让课堂环节灵活、高效,带给学生健康的、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语文课,我们究竟应该带给学生什么?应该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我在阳台上养了一盆吊兰,不是很名贵的那种,绿绿的长条形叶子,微小得如一粒一粒白米的玉白兰小花,绿纤纤的茎条上,吊满了一簇簇毛绒绒的小吊兰。微风轻轻拂过,那些吊在纤条上的小吊兰,在空中荡呀荡呀,像一群荡秋千的小孩子。
但我的吊兰总没有对面花圃里的那一盆盆吊兰葱郁,花圃里的吊兰叶条墨绿,叶子长得又宽又厚,似乎每一条叶子都潜伏着一股生命的蓬勃和昂扬之气,盆盆绿意盎然,底气十足,而我阳台上的那盆吊兰,虽然我也常常给它施肥、浇水,但它始终没有那么生机勃勃地葱郁过,它的叶条向来只是淡绿的,叶茎也稀疏,像一个有些贫血的苍白少女。
我去对面的花圃找那位白眉白须的花匠,花匠听后,问我说:“你给它修根了吗?”修根,难道花儿也需要修根吗?花匠笑笑,捧过来一盆吊兰用手掌在花盆上拍了拍,然后轻轻用手一提便将吊兰和泥土从盆中提出来了,吊兰纵横的茂盛根须早把泥土抱成了盆形的一团,那根须细的细如银发,肥的粗壮如小拇指。
花匠拿了把剪刀,嚓嚓将那些粗壮的根茎剪掉说:“如果不修根,养分全被吸到根上来了,怎么能给你绽叶开花呢?”
俞敏洪,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专业,1993年在北京创立新东方学校,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全国青联常委、全国政协委员。被媒体评为最具升值潜力的十大企业新星之一,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我是农村孩子,天然地善于吃苦、不怕打骂,因为农村有个奇怪的现象,父母一看孩子哪里做得不好,拿起竹竿就是一顿打。尤其在我们那个年代,兄弟姐妹多,父母都不怎么心疼孩子,所以拿着竹竿追着孩子打的情形比比皆是。当然,现在不行了,现在农村大部分家庭也是一个孩子,都舍不得打。
但是,那时候农村孩子有心理问题的很少,尽管我从小就被我母亲打骂,但是我的心理一直比较健康。因为父母的打骂背后没有对你的歧视,没有对你的羞辱。相反,从父母的打骂背后,我知道了父母的辛苦,体会到父母的艰难。因此,我从小就明白,要是不努力学习,不努力干活,父母打骂就是应该的。当然我不是鼓励老师、父母都去打骂孩子,只是想说当时的那种环境,其实潜移默化地锻炼了人的一种品质,那就是遇到失败、挫折不会怕,失败之后还愿意去尝试。所以,像我这样连续参加了三四年的高考,身心都还比较健康。
现在,我办了培训机构,当了老师,对教育似乎有了更多的发言权。那么,教育除了分数,要从孩子身上看到成功的特质,还要教给孩子什么呢?
第一,培养孩子内心的美感。
快乐健康的心情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这叫真正的心情。我在演讲时曾经说过,我们的家长现在都很忙,但是我们总有闲的时候,请问你们闲的时候干些什么?带孩子去吃麦当劳、肯德基当然好,带孩子去欢乐谷坐过山车也很好,但是这些都不是培养孩子的方法。
我想请问,家长中有多少人曾经在月圆的晚上,带着孩子坐在湖边或者开阔的农村原野上看看月亮?有多少家长曾经带着孩子,躺在一个没有城市灯光污染的草地上看满天繁星,并且告诉孩子银河在什么地方,牛郎织女星分别是哪一颗?北极星是哪一颗?请问有多少家长在周末,除了带孩子去农家乐吃土鸡外,还带着孩子去辨识各种农作物以及学习有关农作物知识的?请问,你们的孩子有多少人知道路边野花叫什么名字的?我问了这么多,可能家长们会说,这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现在的环境已经处在一个被社会和城市把人的美好心情牺牲掉的状态中,如果家长再不这么做,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内心的美感怎么产生?一个对生命和自然没有美感的人,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赚钱机器,就是害人机器。原因很简单,他不热爱自然,不热爱社会,就培养不出这样的心情,也不可能珍惜生命,他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必然不会珍惜别人的生命。
我想说的是,考试分数既然不能决定孩子未来的成功,那么教育除了给孩子一个分数外,还应该给他更好更有用的东西。
现在的教育有个误区,就是老师只关注和表扬班内成绩在前10名的学生,为什么?因为这些学生学习成绩好,一旦进了北大清华,老师的奖金就拿得多,而成绩排在后面的同学基本上处于被放弃状态。
而我觉得优秀老师不是这样的,优秀老师是鼓励全班最后10名同学的老师,因为后10名同学不一定是笨的,只不过是没有被鼓励而已,如果老师放弃他们了,他们自己也就放弃自己了。这些学生的自我推动力相对较弱,所以格外需要有人在后面推一把,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
生命就是给人一种信心,给人一种感觉,给人一种美好。鼓励孩子是有方法的,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一个美国物理学家回忆自己怎么变成物理学家的故事。
他上学时物理考试考了8分,他很泄气,想放弃物理学习。但是他的老师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就鼓励他把物理学下去。但是他的成绩太差,以至于自己都不太相信自己了,于是,老师对他实施了特殊的鼓励方法。通常,考试满分是100分,及格是60分,老师对这个学生说,你再考一次,如果下次考试你拿到9分就算你及格。这个学生想,不就多考一分吗?似乎很容易,于是就又考了一次。这次,他考了28分。但是考了28分,老师也没法表扬他,总不能对全班同学说某某同学考了28分,请大家鼓掌吧?这样一来,会把孩子给侮辱了。老师很聪明,请全班同学把这次的考试分数减去上次的考试分数,然后把得数告诉老师。比如,上次考95分,这次又考了95分,相减之后就是0分……
这样减下来,全班只有这个同学得了20分。老师把所有同学相减之后的分数往黑板上一写,只问了一个问题:“从上次考试到这次考试,我们班哪位同学进步最大啊?”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是“某某”。这给这个孩子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和对未来的憧憬,从此他爱上了物理。
处在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有个特点,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就会喜欢这门课,所以应该让学生评估老师。后来,我发现学生是非常有判断力的,他绝对能判断出这个老师有没有人性,会不会鼓励人,知识丰富不丰富,从这个老师身上能不能学到东西。
我创办新东方后,就让学生给老师打分。凡是学生不喜欢的老师不能进教室,理由很简单,我不喜欢你,凭什么跟着你学。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老师不合格,带出的学生当然不合格。
第二,培养孩子对书的热爱。
中学教育不仅是为了迎接高考,更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知识全面、心情愉快的人。
当过教师的人都知道,孩子读课外书是件好事,看我们怎么引导。当你发现孩子在你上课时读课外书,首先应该检讨一下自己,你的课为什么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为什么要读课外书?分析出了原因,就用恰当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我看到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读课外书,当时我不会去说这个孩子,但下课后我肯定会把孩子叫到办公室。我要做什么呢?我先买几本世界名著放在桌子上,孩子来了以后我先送他一本,比如《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红与黑》等,并说老师也喜欢读名著,但是咱们能不能商量一下,如果你在上课的时候读课外书,我不管你的话,那别的学生也会读课外书,如果全班同学都读课外书的话,那老师的课就没法上了,老师一点尊严也没有了,所以能不能请你上课的时候还是好好听讲,下课后你怎么读课外书都行。你爱读名著是好事,可以到老师这里借,或者让老师给你推荐书目也可以。
如果老师能这么做,你想学生会是什么状态?肯定是一辈子尊重你,上课的时候肯定不会再读课外书,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他都会听。
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老师和家长除了业务书外,自己都不读书,看到别人读书还会恨别人,更不鼓励孩子读课外书。但是,我希望高中三年,孩子除了书本之外,一定要读一些课外书,不一定一个星期读一本,但是一个月读一本世界名著,难道会对学习有妨碍吗?
我女儿现在上初三,在国外上学,她上的语文课没有教科书,一学期读4本世界名著,一直要读到高中毕业。一学期4本,一年8本,她现在正在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背完了就是上课讨论,老师分析。他们就是这样的授课方法。4年下来,她能读40本左右的世界名著,每本名著都由老师引导着学生学习。中国没有这样的体系,如果我们鼓励孩子稍微读一点世界名著,会对孩子保持好心情,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个不爱读书的人,最后能成功吗?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但不要忘了爱因斯坦几乎把世界上所有的名著都读完了,而且他还是世界上著名的小提琴手之一。教育永远不是单项好就行,而是综合性的。现在走进一些图书馆和购书中心,放世界名著的地方都有灰尘,没有灰尘的都是放教辅、教科书的地方。这是教育的偏向,但我们是有能力纠正的,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第三,给孩子有尊严的生活。
在学校,让每个学生有尊严地活着,也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因为学校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平等的地方。老师管理学生,是用爱心管理,是和孩子们共同成长。我最怕老师、家长教育孩子时,训斥、指责、侮辱孩子。很多老师和家长侮辱孩子后,自己却不知道。如果家长不会说话,老师不会说话,学生跟着也不会说话,一开口就伤人,一说话就不尊重人,请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让每个人有尊严地活着?
我们常常讨论教育的质量问题,我觉得教育质量的问题并不单纯是考试成绩的问题。老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是专家,而很多家长也正在试图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可我想说的是,老师和家长们,别把目光只盯在孩子的考试成绩上了,还要培养孩子充满诗意、热爱生命的精神,培养孩子不管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对未来有信心的勇气,培养孩子热爱读书的习惯,让孩子感到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是有尊严的,这才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
【动物教给我们的人生哲理故事】推荐阅读:
教给孩子独处的能力09-11
教给初中学生分段的规律12-01
动物的人生哲理故事6个10-22
《教给学生习作方法》10-18
教给检验方法 培养检验习惯05-31
新课改下,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方法05-28
动物我们的好朋友06-30
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06-10
与动物的感人故事07-27
关于动物的小故事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