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店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2024-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理发店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推荐9篇)

理发店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措施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416-02

引言

众所周知,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卫生监督模式在制度与理念上的创新。卫生执法机关及相关的监管部门,根据公共卫生场所市场主体在经营性活动中卫生评比情况,对市场主体的卫生信誉度划分等级,然后对市场主体的卫生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检与检测,以防止低卫生信誉的市场主体参加经营性活动。这种卫生监督模式能够有效配置资源,促进市场主体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保证消费者的人身,确保食品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公共场所卫生量化管理的五大原则

(一)全程监督原则

对市场主体的卫生许可审查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同时进行有效的卫生监督,共同管理公共场所的卫生问题,决定市场主体的卫生信誉度、风险程度、检查频率。

(二) 分级管理原则

根据市场卫生相关条例,对市场主体的存在的卫生风险进行抽检,以此确定各经营者的卫生信誉等级,把消费者的安全与市场主体的卫生等级相挂钩,确定对不同等级的经营者采取不同的抽检方式。

(三)动态监督原则

评定卫生信誉机关应根据经营者的实际抽检情况确定卫生等级,而不是一检定终身的原则,适时更新市场主体的信誉度动态,确保消费者选择合法的消费商家。

(四)公开透明原则

公共市场卫生评审部门对于市场主体的卫生信誉度,向社会进行公开公示,让消费者选择卫生信誉度高的商家消费,督促低信誉的商家提高卫生质量标准。

(五)卫生安全原则

卫生抽检中要以卫生安全作为首要衡量标准,安全不仅是商家盈利的基本原则,而且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对于一些以奢华、舒适度生存的经营者,一旦存在卫生问题也应及时责令其整改,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进行营业。

二、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办法

(一)卫生许可审查和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价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 GB9663- 96—1996) 和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等要求, 进行卫 生许可审查和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价。卫生许可审查及办证许可都得检查合格后取得相应的资格,卫生量化评分分为四个级别:优秀、良好、中等、差(不及格)。根据卫生评级的标准,满分为100分。市场主体的卫生许可根据不定期的抽查而定,对于多次不合格的经营者,有关部门有权责令其停业。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价对已经营业的经营者进行的抽查,依据卫生评分指标对市场主体的整体卫生情况给予一定的量化,做出卫生等级评定,总分值为100分,根据当地的卫生标准设定评定内容与等级。

(二)卫生信誉度评级标准

根据公共场所市场主体卫生评定标准,相关评定单位对经营者一年内的卫生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样检查,结合当地的判定标准,划分经营者的卫生信誉等级。主要分为A、B、C、D四个等级标准,确定其监督与抽检的频率。

(三)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级别的升降

对于已经参与评定的市场主体,根据评定标准量化卫生等级。在抽检过程中经营者出现轻微的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可以给予一定的期限限其整改,在整改期间可以适当保留当前卫生等级,规定期限里合格者恢复其等级;严重违法者降低其卫生等级,采取行政手段责令其停业整顿。一旦降级的经营单位及法人代表要参加相关的卫生知识培训学习,通过考试后方可进行营业。对在多次抽检中保持良好记录的经营者,卫生监督部门可以适当提高其卫生信誉度等级,同时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改进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的措施

(一)加大宣传动员参与

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是卫生监督部门新推出的监督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群众的支持。因此,首先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百姓认识到公共场所卫生量化等级制度并非是卫生部门敛财的手段,而是切实提高经营者卫生质量,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与人身安全。其次,通过各种媒介将量化等级管理的积极作用向社会民众宣传,使经营者提高卫生水平。最好,把量化分级结果公布社会,接受民众的检验,到达奖优惩劣的目的。

(二)加強相关人员的培训

在公共场所的卫生中,一方为卫生监督者,一方为市场经营者。做好公共卫生事业需要把双方带动起来,一方面要加强对卫生监督人员的培训,确保文明执法、科学执法;另一方面做好经营者的卫生知识学习,主要学习《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 例实施细则》、《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评分标准、评分办法及程序等,达到安全从事经营性事业。

(三)发挥上级的领导作用

领导在公共场所卫生量化等级工作具有全局性的作用,领导的支持有利于该项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从事卫生监督工作的人员一定要有组织性、纪律性,对于情况不明的卫生问题,多向上级领导汇报,不可擅自做主,扭曲公共场所卫生量化的原则。发现新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征求上级意见,充分发挥上级的领导作用。

结语

公共场所卫生事关国家形象,因此,解决好公共卫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解决好公共场所卫生问题,需要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相协作,各自在履行自身责任的前提下,共同联手化解公共卫生难题。只有构建科学的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方法,才能为市场主体的卫生监管提供保障与支持,才能更好地化解公共场所的卫生难题。

理发店卫生管理制度 篇2

2、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设有卫生组织机构,并配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

3、从业人员经体检培训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

4、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

5、理发、美容公共用具(理发刀具、胡刷、头梳、毛巾、围巾、修手工具、眉钳、美容盆等)消毒设施和制度落实到位,能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美发场所配备的毛巾与座位比大于3:1,美发用品用具所配备的数量能满足清洗消毒周转的要求;

6、理发、染(烫)发分区设置,染(烫)发区分别设置排气通风设施,且运转正常;

7、备有供患头癣 等皮肤病 传染病顾客专用的理发工具。

美容美发卫生管理制度

美容美发、场所法定代表人 或负责人是其场所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场所卫生管理负全面责任。场所内可设置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人员和场所卫生管理的具体工作。

1、每天营业之前,必须打扫、清洁地面、桌椅、门窗、墙角及工作的灰尘和蜘蛛网,物品摆放整齐、到位,场所内环境干净、整洁、舒适、明亮。

2、每天营业之中,工作场所及所有的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物品使用后及时归位,地面、桌椅及工作台上有多余的物品随时清理。

3、每天营业之后,必须对地面、工作台进行打扫、清洁、消毒,去除灰尘、污物,及时处理废弃物。同时,用品用具进行分类清洁、消毒。

4、美容美发、场所的通风设施应完备,空气流向合理,保持室内、卫生间、地板无异味。

5、场所内应配有数量充足的毛巾(面巾)等公共用品用具,其配备的数量应当满足消毒周转的要求。

6、从业人员上岗前应当取得“健康合格证明”。每年年审合格后方可继续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从业人员患有有碍公众健康疾病者,治愈之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7、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勤剪发、勤修甲、勤洗澡、勤换衣。工作时应着专用工作服装,着装保持整洁。

8、从业人员不宜在工作区域内食、宿,不宜在工作场所摆放私人物品。

美容美发院常规消毒步骤及注意事项:

(1)常规消毒步骤:

① 用肥皂与热水彻底清洁工具。

② 用清水把工具上的残留肥皂冲洗干净。

③ 将工具浸入杀菌液中,浸入时间请参考表4-1美容院使用的杀菌剂 名称 形态 强度 浸泡时间 酒精 液体 70%溶液 10分钟以上 新洁尔灭 液体 10分钟以上

④ 取出工具,用清水冲洗后用干净的毛巾擦。

⑤ 将消毒果的工具分别用塑胶套包起来,并放入消毒柜中备用,对美容院地板、抽水马桶消毒,可使用一般家用消毒品。

(2)使用消毒剂剂杀菌剂的注意事项:

① 工作前必须先洗手并做消毒。

② 工作场地以及所有使用的工具都要保持清洁与卫生。

③ 东西要放好,避免意外溢出或打破。

④ 工作完毕后,用过的工具及工作场地必须彻底清洁与消毒。

⑤ 为了避免传染,从容器中取物时不可用手拿。可用镊子取,没用完的产品绝对不可再放入罐内。

⑥ 消毒剂及杀菌剂必须封好放在安全的地方,同时贴上标签,不要和其他瓶子弄混。

美发店卫生的管理制度 篇3

二、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检查合格后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

三、从业人员需每年进行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领取培训合格证后上岗。

四、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卫生管理工作

五、定期清理室内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卫生组织制度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篇4

1、必须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方可经营

醒目位置.,卫生许可证应悬挂在

2、建立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完

善卫生管理制度。

3、做好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工作。从业人

员(包括临时工)必须进行上岗前和定期的健康体检,接受卫生 知识培训,取得健康证明和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4、认真落实公共用品的换法消毒保洁工作。公用物品的清

洗消毒应设有专间,并专间专用。消毒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 行一客一换一消毒。消毒好的公用物品要放置保洁橱保洁。台帐齐全。

5、工作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并保持个人卫生。

6、进行经常性的卫生检查。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并做好记

录。

7、做好经营场所内外环境卫生,无乱堆乱放,地面无烟蒂、痰迹和垃圾。

8、有完善的除四害措施。

浅谈农村公共卫生现状和管理措施 篇5

【关键词】 农村公共卫生;现状;管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7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94-01

1 农村公共卫生现状

1.1 工作人员的公共卫生服务意识不强 由于工作在基层,有一种侥幸心理,有关部门检查不到,再加上基层的待遇不好,工资和福利都比较差,基层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较少,配套设备不齐全,比较简陋,挫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1.2 管理体制不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站简陋 公共卫生服务的面比较广,涉及的事情也比较多,工作量比较大,有关部门对农村公共卫生不重视,管理体制设置不健全,费用较少,机构设置的比较简陋,工作分工不明确,基本为临时调换,操作能力不强,达不到专人专岗,责任不明确,导致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认真,易出现医疗事故。

1.3 政府支持不够,医疗设备差 农村财政比较紧,加上对农村公共卫生的不重视,对其拨款较少,甚至不拨款,没有经费购置设备,只能使用比较落后的设备,只有最基本的设施,很多公共项目没有展开。

1.4 缺乏专业人士,工作人员老龄化 农村卫生院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较低,无学历、无资质的比较多,很多关系户都安插在乡镇卫生院,专业不对口,导致人才的缺乏。一人多岗,经费紧张,工作人员没有培训的机会。农村卫生院的待遇差,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进,即使有一些实习生,也不愿意留下,导致工作人员老龄化,缺乏工作热情、上进心。

1.5 农村公民的文化水平低 由于農村人的文化水平低,素质不高,对公共卫生服务不了解,及有关知识的缺乏,根本认识不到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从而影响工作的开展,只能被动参与,及时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也受到一定的阻碍,不被理解,没有预防疾病意识。

2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措施

2.1 提高群众的思想观念,对公共卫生服务加强认识 一是积极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有关知识,熟练掌握技术,加强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深入到群众中去,使每个人都能充分了解公共卫生服务的必要性,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使群众能够主动参与进来,政府部门要把农村公共卫生纳入重点管理对象,制定一系列计划,确保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到每个群众,制定有关部门的职责和责任,确保落实到个人,加强管理,协调合作。二是要落实“防治并举、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防治,加强疫苗接种的管理,在传染性疾病好发季节接种相应疫苗,提高预防能力,做好有关准备,控制有可能出现的疾病,健全突发事件处理中心,一旦出现疫情,首先要控制好传染率,加强防护,积极治疗,儿童和老年人要定期举行查体活动,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三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可组织医务人员定期在社区宣传,组织教育课,争取做到每家每户参加活动,共同学习公共卫生的防治知识,在社区设置宣传栏,张贴宣传画,印发一些健康教育宣传单,定期在社区发放,还可利用媒体和舆论的力量,加强宣传力度,组织医务人员去老年人家里,进行查体、健康知识受教,可实行人传人的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预防和保健意识,增加大家参与的主动性。

2.2 健全运行机制,确保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一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充分利用政府经费,发展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加大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确保公共卫生有关项目的开展。二要加快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合适的农村服务管理体系,整合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推动群众对农村医疗的认识,实行防、治分离,完善乡(镇)村公共卫生网络,建设农村卫生服务站,划片服务,提高针对性,每个服务站服务管辖区的群众,监督指导预防保健站,提高村级计划生育和卫生保健工作,建设乡镇疾病防治控制中心。三增加公共卫生事业资金投入渠道,动员个体企业和商户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捐助,争取投入多元化,也可争取个体老板、医疗器械商家的设施投入。

2.3 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机构建设 一是根据国家对疾病防治控制中心和公共卫生服务站的标准,严格按照有关硬指标,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站和管理中心进行建设,加强对农村基础建设的重视,要把城镇医疗建设和农村医疗建设同等对待,不可简陋,在医疗设施的配备和房屋的建设,尤其是医疗器械的配备上,不可忽视,严格按照标准配备,避免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出现纰漏,导致群众的不满。二是加强基层卫生院及预防保健机构(专职承担公共卫生工作)建设,改善医疗设备落后的现状,提高基础设施工作的能力。三是增加农村卫生室的建设,要每个村级一个卫生室,解决农民感冒等小病的治疗,卫生室要建设标准化,配备一些必要的医疗设施,提高村级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升村级独立工作能力。

2.4 加强队伍建设,为公共卫生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加强传染性疾病和疾病防治知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医疗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要不断要求进步,能够满足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二是建立公共卫生服务团队,作为一个备战队,在公共卫生服务需要的时候,随时能够投入到第一线工作,尤其是在疫情出现的时候,真正服务于农民,在工作之余,可组织学习小组,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业技术能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要实施老龄化、技术落后的医务工作者被年轻、技术高的医务人员所替代,实行每年考核制度,不合者劝退或加强学习,增加每位医务工作者的学习积极性。三要提高基层工作者的工资和待遇水平,提高积极性,政府部门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投入,解决基层呢哥工作者的医疗保险问题,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黄艳玲.浅析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08).

[2] 蒋文俊,薛军,张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的筹资与提供策略[J].医学与社会,2009,(12).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篇6

一、公共场所应持有卫生许可证并亮证经营,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

二、公共场所应有卫生管理制度和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并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人员。

三、公共场所经营者自行清洗消毒公共用品用具的应设有与清洗消毒的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清洗专间(区),制定公共用品用具洗消操作规程,配备清洗和保洁设施,落实专人负责清洗消毒、保洁以及记录工作。

四、公共场所经营者委托清洗公共用品用具的双方需签订洗消合同,并做好交接记录。

五、公共用品用具应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清洗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应分类保洁存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篇7

食堂是学生生活一个公共场所,应保证良好的清洁环境,为进一步提高与完善卫生管理,制定以下制度:

一、在食品操作过程,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严把“病从口入”关,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保证就餐者的身体健康。

二、将食堂的工作场所进行严格划分,分别由将卫生分担区域落实到人,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每人将自己的卫生分担区域认真清扫整洁。

三、食堂卫生要天天保持干净整洁,做到窗明地净,无油渍,窗台无灰尘。保证纱窗完整无破损,发现破损时及时上报修理。暖气片(管)及各种上下水管道无灰尘。垃圾桶要及时清理,不得长时间存放。

四、每周六、日进行卫生大扫除,周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区域,根据情节进行处罚。

个人卫生:

(一)必须具备有区级以上卫生部门的健康证。

(二)工作时必须着工作服、戴工作帽(巾),并要保持衣装整洁干净。

(三)必须有良好的个人卫生,要做到四勤: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洗工作服。

(四)在工作期间不允许佩戴特别的饰品,女员工不应画浓妆,涂染指甲;男员工不留长头发、长胡须。

理发店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 医院会计制度;渐进式改革;资产负债观

一、《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背景分析

著名会计学者查特菲尔德先生指出,会计具有反应性,国内学者刘峰教授从制度变迁角度对我国会计准则变迁进行了详细解读。作为一项制度安排,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医院会计制度也将变化发展。我国历史上医院会计制度有过三次重大的改革,每一次变革都是适应医疗卫生经济体制的创新,是不断弥补自身缺陷的动态过程。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是财政部于1998年针对公立医疗机构发布的,对于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医院会计核算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的规定也已经和现行公认会计原则或非营利组织会计国际发展相违背。例如财务报表体系不完整,没有提供现金流量表,不利于医疗机构绩效评价的科学执行;采用纯粹的收入费用观和配比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原则,产生诸如“待摊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益”等不符合资产定义的报表项目或会计科目,与国际会计发展相悖,也与非营利组织国际会计发展趋势相违背。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深化、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改革《医院会计制度》已经势在必行,2009年,财政部发布了(征求意见稿)。

二、征求意见稿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征求意见稿在体系、核算基础、报表种类、会计科目的设定和名称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总体上使得医疗机构财务报表能够更好的向信息使用者传递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在两个基本问题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它关系到《医院会计制度》的理论基础和逻辑合理性。

(一)应该合理借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医院会计制度》采用的是“制度”,与企业采用的“企业会计准则”具有明显差异。葛家澍(2001)对制度和准则的差异进行了精辟解读。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或特别的报表项目为对象的,会计制度则是以某一特定部门特定行业或所有部门的企业为对象。前者侧重于规范确认和计量,比较抽象灵活;后者侧重于规范记录和报告,简单明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年)由财务会计目标和会计基本假设、信息质量特征、要素、确认与计量、报告等内容组成的,层次上高于具体会计准则,是会计准则的基本指导思想。基本准则作用类似于概念公告:第一,评价具体会计准则的质量;第二,指导新的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第三,交易或事项缺乏会计准则规范时,作为会计处理选择的理论依据。《医院会计制度》需要借鉴基本准则,对医疗机构的会计目标、基本假设、信息质量要求、要素、确认与计量、报告等内容进行界定吗?本文认为有必要,不论是制度还是准则,其目标都是为了规范会计主体如实反映其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交易或事项是纷繁复杂,需要在一些共同的概念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进行合理会计处理,才能取得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正因为如此,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企业会计制度》在第一章也规定了类似于基本准则的内容。

《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借鉴了上述做法,它的第一部分内容对会计核算目标、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基础和一般原则、会计要素、报表编制等进行了规定,相对于基本准则仍然存在差距:第一,层级结构不明显。“目标-信息质量特征-要素-确认与计量-报告”是国际上制定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的逻辑顺序,也是我国基本会计准则采用的逻辑顺序。征求意见稿的这部分内容的逻辑结构不明显;第二,混淆会计目标、信息质量特征和会计原则的关系,没有明确提出信息质量要求,而是将信息质量要求纳入会计核算目标和一般原则中。

(二)《医院会计制度》应适当融合“资产负债观”理念

征求意见稿保留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体现了收入费用观的准则导向。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计量企业收益的不同理论,前者是以资产和负债的概念为基础和核心,定义利润及其构成要素,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益,资产负债表地位比损益表重要;后者是以收入和费用的概念为基础和核心,通过收入与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企业收益,损益表比资产负债表更重要。20世纪60年代以前,收入费用观一直是会计准则制定的首选思路。随着金融和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由于能够及时捕捉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格波动,在必要情况下及时确认未实现利得或损失,能够更及时的提供相关会计信息,资产负债观的重要性逐渐凸现。

医疗机构会计制度应该转向资产负债观,舍弃收入费用观吗?理论上,制度变革途径包括急剧式和渐进式。根据葛家澍、杜兴强(2005)解释,“急剧式”改革是指将改革对象直接置于最佳状态。理论上即使存在一种会计规范是最适合其所处的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最优会计规范也应该跟随着调整变化。在特定社会时期,什么是最佳的会计规范,这是一个无法检验的命题。在医疗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由于难以确切了解什么是最佳的改革方案,只能针对目前能够发现的缺点进行改革,其改革方法本身也并不一定是对现行方法的改进,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试错”现象。医疗机构会计制度改革也必将是渐进式的改革,在一定时间段内甚至可能存在着退步,并最终沿着“螺旋式”上升方式逼近最佳状态。公立性医院作为一种公益性组织,与企业在目标、监管策略、产权结构、组织结构等方面差异明显。企业会计准则所采用的资产负债观,是以企业从事的经济活动所密切相关的,是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必然要求。医院的主要业务是治病救人不需要向企业那样关注账面资产与负债的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引起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正确核算其收支情况、现金流量情况、账面资产或负债在报表日期的账面价值(基于历史成本),就能够满足医院会计的基本需要。

《医院会计制度》采用“收入费用观”,保留“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益”等科目,具有其合理性。医疗机构不是完全不需要“资产负债观”。首先,医院进行长期股权或债券投资时,如果能够借鉴企业会计准则的做法,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不仅能够正确反映医院进行长期投资的真正意图,也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长期投资对医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对合理展开医院长期投资绩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资产负债观的思维有助于改进医院绩效评价。医院资产和负债的评估应该立足于资产和负债定义,只有预期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才是资产,只有预期能够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才是负债。从这个角度上,医院根据现行报表进行绩效评价时,有必要区别对待某些不符合“资产负债观”的报表项目,如“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综上所述,《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在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报表种类和编制、会计科目设置等方面的规定,是对现行制度的显著改善,反映了医疗机构绩效评价等医疗机构改革的客观需要。它仍然需要:借鉴基本会计准则,使其符合逻辑顺序,具有合理的层级结构,更好的指导《医院会计制度》对具体会计问题的规范;适当引入“资产负债观”思路,合理核算长期投资,正确对待“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待处理财产损益”等科目,为合理发挥会计报表在绩效评价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J].会计研究.2001(1):4~8

[2]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各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篇9

2011-08-15 15:48:28| 分类: 卫生知识 | 标签: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卫生管理制度 目录

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2、空调就餐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3、旅店业卫生管理制度

4、理发美容店卫生管理制度

5、商场、书店卫生管理制度

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7、公共浴室卫生管理制度

8、体育场馆卫生管理制度

9、游泳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10、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管理制度

11、医院候诊室卫生管理制度

12、公共场所空调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13、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卫生管理制度

14、公共场所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管理制度

15、公共场所卫生间清洁卫生操作规程

16、旅业客房清洁卫生操作规程

17、公共场所杯具清洗消毒卫生操作规程

18、公共场所拖鞋清洗消毒卫生操作规程

19、理发、美容用具消毒卫生操作规程 20、餐饮业卫生管理制度(1)餐厅卫生管理制度

(2)餐饮业备餐及供餐卫生管理制度

(3)餐饮业食(饮)具、用具洗消卫生管理制度(4)餐饮业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管理制度(5)餐饮业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卫生管理制度(6)餐饮业食品贮存卫生管理制度(7)餐饮业食用品采购卫生管理制度(8)餐饮业专用功能间卫生管理制度(9)管道分质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21、集体食堂卫生管理制度(1)集体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2)建筑工地集体食堂卫生管理制度(3)学校集体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22、食品经营单位卫生管理制度(1)商场超市食品卫生管理制度(2)食品批发单位卫生管理制度(3)食品贮存卫生管理制度

23、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24、学校卫生管理制度

25、二次供水保洁卫生管理制度

26、集体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1、《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必须领取“健康证明”和 “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后方能上岗工作。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测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上述疾病卫生管理标准按《实施细则》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3、旅店业、餐厅、咖啡厅、酒吧、茶座、娱乐场所、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游泳场(馆)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实习生等)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其余场所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疑传染病患者随时进行健康检查,明确诊断,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继续上岗工作。

4、公共场所内经营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按《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进行。

5、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操作技能等。

6、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后还应每两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复训。

7、健康检查项目按卫生部颁发的有关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进行,“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均由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发给,“两证”均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

8、。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讲究个人卫生,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各项卫生操作规程和有关卫生要求

9、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必须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应有连续二年应检与应

培训人员、已检与已培训人员和已领健康证、培训证人员名单;应有卫生监督部门通知的不合格人员名单及其去向记录。

10、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率应达98%以上,培训率应达95%以上,患病 调离率应达100%,但上岗工作者持两证率应达100%.空调就餐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1、空调就餐场所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和“食品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两“卫生许可证”均须悬挂在该场所的显眼处,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延续手续。逾期不办理,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营业。

3、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卫生设施和用品用具必须符合GB16153-1996《饭馆(餐厅)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6、空调场所应有新风供应,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7、卫生间应有有效的独立的排气装置,间内应保持清洁卫生。设立座厕者必须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

8、所有冰粒机都必须安装带消毒的滤水器,以保证冰粒达到卫生要求。

9、空调就餐场所内设有禁止吸烟区,并有明显的禁烟标志。

10、供客人用的面巾必须经严格的清洗和消毒。必须一客一换一消毒,一次性纸巾必须是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合格产品。

11、室内应保持清洁卫生,室内不能摆设活的三鸟,蛇、禽畜等动物,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12、食品、食具等应符合《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旅店业卫生管理制度

1、旅店业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大堂显眼处。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逾期3个月未复核,原“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营业。

3、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卫生设施及用品用具必须符合GB9663-1996《旅店业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应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监测。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6、二次供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二次供水蓄水池应有卫生防护措施,蓄水池内壁材料应符合卫生要求,蓄水池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一年不少于两次。

7、凡设空调装置的旅业必须有新风供给,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卫生间应有有效的自然通风管井或独立机械排气装置。

8、必须设有专用布草间和专用杂物间,布草间内应设有带门专用布草柜,布草应分类存放。

9、公共用具必须设有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并有明显标志。公用杯具、毛巾、浴盆、脸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10、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卧具必须一客一换一消毒,长住旅客的床上卧具一周一换,平时见脏即换。

11、客房内没有卫生间的旅业,应设公共浴室,客房内每个床位要配备不同标记的脸盆和脚盆。

12、客房内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法》规定。

理发美容店卫生管理制度

1、理发美容店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店内显眼处,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逾期3个月未复核,原“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营业。

3、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卫生设施和用品用具必须符合GB9666-1996《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应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监测。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6、空调场所应有新风供应,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7、必须备有供患头癣等皮肤病的顾客专用的理发用具,用后及时消毒。专用具必须单独存放,并能正常使用。

8、应有齐全的、有明显标志的消毒设施和消毒制度,配备足够数量供消毒周转用的理发工具、用具和毛巾。毛巾须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9、理发用毛巾应与烫发染发用毛巾分开,干净毛巾应存放在带门的专用存放柜内。

10、剃须应使用一次性剃须球或一次性剃须刀片。理发工具应使用理发工具消毒箱进行消毒。

11、室内禁止吸烟,并有明显的禁烟标志。

12、理发、烫发、染发、美容用的化学制剂、化妆品应符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和GB7916-87《化妆品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

13、医学美容按医疗机构管理,生活美容店不得开设医学美容项目。商场、书店卫生管理制度

1、商场、书店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显眼内。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逾期3个月未复核,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营业。

3、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必须符合GB9670-1996《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应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监测。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6、空调场所应有新风供给,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7、场内禁止吸烟并有明显的禁烟标志。

8、大型商场应设顾客休息室或休息区,设污洗间和清洁工具存放间。

9、出售食品、药品、化妆品的柜台应设在清洁的地方,商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法规的要求,并分类放置。

10、所有场所应保持场内环境清洁。

11、卫生间内应保持清洁卫生,应有有效的排气装置。设座厕者必须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1、文化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显眼处。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逾期3个月未复核,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营业。

3、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卫生设施及用品用具必须符合GB9664-199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应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监测。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6、凡设空调装置的场所必须有新风供给。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卫生间应有有效的自然通风管井或独立机械排气装置。

7、公共用具必须设有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并有明显标志。杯具、眼镜等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8、场内禁止吸烟,并应有明显的禁烟标志。影剧院、音乐厅、卡拉ok歌舞厅应设吸烟室,并配备排风装置和空气清新装置。

9、公共卫生间设座厕者必须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卡拉OK场所应使用话筒消毒网。

10、场所内所有冰粒机都必须安装带消毒的滤水器,以保证冰粒达到卫生要求。

公共浴室卫生管理制度

1、公共浴室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服务总台显眼处,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逾期3个月未复核,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营业。

3、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卫生设施及用品用具必须符合GB9665-1996《公共浴室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应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监测。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6、空调场所必须有布局合理的通风、排风设施,新风供给应达到卫生要求30m3/人、h。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7、卫生间应有有效的自然通风管井或独立机械排气装置。间内应保持清洁卫生,设座厕者必须是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

8、必须设有专用拖鞋洗消间和专用杯具洗消间,洗消设施应有明显标志,杯具、毛巾、衣物、拖鞋等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应设有一次性纸内裤供应。

9、更衣室、浴室、按摩室如需使用毛巾,需设带门布草柜,布草类不得露空存放。

10、必须设有专用布草间和杂物间,布草间内应设有带门专用布草柜,布草应分类存放。脏布草应有回收室或柜,不得随意堆放,严禁与干净布草和其它物品混放。

11、浴池水水质应达到游泳池水质卫生要求,池水游离性余氯量应保持在0.3-0.5mg/1,必须备有余氯检测设施和检测记录。必须配备专兼职水质净化、消毒员。

12、禁止患有性病和各种传染性皮肤病的顾客入内,并有明显标志。

13、所使用的化妆品及消毒用品必须符合相关卫生要求。

体育场馆卫生管理制度

1、体育场馆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场内显眼处,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逾期3个月未复核,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营业。

3、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必须符合GB9668-1996《体育馆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应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监测。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定期进行复检和复训。

6、室(场)内禁止吸烟,并有禁烟标志。

7、有空调的室内场馆应有新风供应,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8、卫生间应有有效的独立机械排气装置。间内应保持清洁卫生,设座厕者必须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

游泳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1、游泳场所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场内显眼处。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逾期3个月未复核,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营业。

3、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必须符合GB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应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监测。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 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6、泳客应持健康证入场,患性病、伤寒、痢疾、肝炎、肺结核、传染性皮肤病、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精神病和酗酒者严禁入场游泳。

7、室内泳场应有新风供应,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8、更衣室、淋浴室和卫生间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排水畅通,设置有效的独立的排气装置。卫生间设座厕者必须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

9、应有消毒设施和消毒制度。泳池水游离余氯应保持在0.3-0.5mg/1,必须备有余氯检测设施和有检测记录。必须配备专兼职水质净化、消毒员。

10、在泳池入口处,必须分别设有强制性淋浴池和浸脚池。浸脚池宽度与走道相同,长度不少于2米,深度不低于20厘米,游离余氯保持在5-10mg/1,须4小时更换一次。

11、禁止出租游泳衣、裤。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管理制度

1、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馆内显眼处。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逾期3个月未复核,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营业。

3、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必须符合GB9669-1996《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应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监测。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6、空调场所应有新风供应,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7、室内禁止吸烟,并有明显的禁烟标志。

8、应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和安静。

9、卫生间内应保持清洁卫生,应有有效的排气装置。设座厕者必须是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医院候诊室卫生管理制度

1、医院候诊室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门诊部显眼处。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逾期3个月未复核,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开业。

3、候诊室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必须符合GB9671-1996《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应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监测。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6、室内禁止吸烟,并有明显的禁烟标志。

7、应采用湿式清扫,每天不少于两次。

8、应建立健全的消毒制度,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加强消毒。

9、不得在候诊室内诊治病人或出售商品和食物。

10、应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11、卫生间内应保持清洁卫生,每日清洗消毒,不能有积水、积垢,应有有效的排气装置。设座厕者必须是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公共场所空调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1、凡设有空调的各类公共场所必须加强空调卫生管理工作,并设专人负责。

2、各类空调场所必须有足够的新风供应,新风量不得低于20m3/人.h,新风口必须设在室外并远离污染源,新风口应定期清洗。

3、空调系统的各处过滤器的滤网必须定期清洗,不得积尘,保持干净完整,清洗的频次视滤网的清洁状况而定。

4、回风口、出风口、排气口等处应定期清洗,保持干净,不得积尘,保持完整不破损。出风口四周不应有黑烟迹。

5、风机房内应保持干净整洁,无杂物,不能作仓库用或其他用途用。风机房内不得积水。

6、设立空调系统清洗记录簿和检查记录簿,记录每次清洗及检查的情况。

7、各类空调场所必须重视排气,采用机械排气的,排气扇及入风口应保持清洁干净,不积尘,排气扇应能正常运转。

8、采用集中式空调的单位,必须加强冷却塔卫生管理,应每半年更换冷却水一次。

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卫生管理制度

一、公共场所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按卫生要求保管,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二、公共场所必须设有专用公共用具洗消间和洗消设施,并有明显标志。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三、设有毛巾布草供应的公共场所必须设专用干净布草间(柜)和专用脏布草回收间,干净布草间内应设有带门专用布草柜,布草应分类存放。

四、公共场所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肮脏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五、公共场所应有健全的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和保洁制度。

六、公共场所的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七、公共场所的用品用具应符合《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WS205-2001)和相应各类场所的相关卫生要求。

八、公共场所内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用具餐具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

九、理发、烫发、染发、美容用的化学制剂、化妆品应符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和GB7916-87《化妆品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

十、公共场所内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药物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管理制度

一、公共场所二次供水设施及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

二、凡有二次供水设施的公共场所必须建立用水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饮水卫生管理工作。

三、从事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和清洁维修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从事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和清洁维修人员未经卫生知识培训不得上岗工作。

四、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饮用水卫生的疾病和病原携带者,不得直接从事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和清洁维修工作。

五、公共场所二次供水设施选址、设计、施工及所用材料,应保证不使饮用水水质受到污染,并有利于清洗和消毒。二次供水设计审查和工程验收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查,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六、二次供水水池或水箱应封盖加锁,并保持二次供水设施周围的环境卫生,二次供水各级水池的人孔排气孔溢流管孔应加装砂网,水箱周围2m内不得设有污水管线及污染源。七、二次供水的管线不得与市政管线直接接通,不得与非饮用水管直接连通,不得与大便器、小便斗直接连接。水池的排气管和溢流管可是同一管,但不得与其他管相连,不得与排水池相连,应离地面50cm以上。

八、水池至少每年清洗消毒二次。从事清洗消毒单位人员必须取得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及健康证明方可上岗。请专业水池清洗队清洗水池,必须要求其出具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和清洗人员的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证明。

九、当公共场所二次供水水质受到污染时,经营者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向当地卫生、供水部门报告。

公共场所卫生间清洁卫生操作规程 1.清洁用具的准备:

应备有:清洁篮、洗刷用具、座便器毛球、橡胶手套、清洁液、消毒药和抹布等。2.操作程序:

2.1撤出物品:将卫生间内垃圾及所有供客人使用的物品(如巾类、易耗品)撤出。

2.2 洗消洗漱台及洗手盆:

2.2.1用清洁液由上而下清洁镜面、墙壁; 2.2.2 由清洁液清洗洗漱台台面,用清水冲干净; 2.2.3 用清洁液清洗洗手盆,用清水冲干净; 2.2.4 用有效的消毒水对洗手盆进行消毒。2.3 洗消浴缸:

2.3.1 用清洁液由上而下清洗墙壁、浴缸内壁和浴缸外壁; 2.3.2 用同样的顺序用清水冲干净;

2.3.3 用有效的消毒水对浴缸内壁进行消毒。2.4 洗消座便器:

2.4.1 用清洁液由上而下清洗水箱、座便器面盖、坐板,然后洗座便器外壁; 2.4.2 按同样顺序用清水冲洗干净;

2.4.3 用清洗液清洁座便器内壁,用座便器毛球洗擦,然后用清水冲洗;

2.4.4 用有效的消毒水依次对座便器面盖、坐板、水箱、座便器外壁、内壁进行消毒。2.5 抹干用具 2.5.1 甲法

2.5.1.1 用一条毛巾由里而外抹洗手盆、洗漱台台面,然后由上而下抹镜面、墙壁。

2.5.1.2 用另外一条毛巾由里而外抹浴缸,然后而上而下抹墙壁及浴缸外壁。2.5.1.3 用第三条毛巾依次抹座便器坐板、面盖、水箱座便器上缘和外壁。2.5.1.4 最后用第三条毛巾抹干地面。2.5.2 乙法

2.5.2.1 用一条毛巾首先由里而外抹洗手盆和浴缸内壁,然后抹镜面、墙壁、洗漱台台面、浴缸墙壁和浴缸外壁。

2.5.2.2 用第二条毛巾依次抹座便器坐板、面盖、水箱、座便器上缘和外壁。2.5.2.3 最后可用第二条毛巾抹干地面。

2.6 补充物品:先补充巾类,后补充易耗品。

3.注意事项和要求:

3.1 清洗洗手盆、浴缸和座便器用的用具应分别存放,不能混淆。

3.2 清洗座便器所戴的橡胶手套必须与清洁其他用具时所的橡胶手套不同。两对手套必须用不同颜色区分。

3.3 所有抹布用后必须马上更换,不能用作下一卫生间的抹布。

3.4 消毒药的浓度和消毒时间一定要达到卫生要求,使用含氯消毒药时,有效氯应达200mg/l,作用时间不少于5分钟,或有效氯达300mg/l,作用时间不少于2分钟。使用其他消毒药时,必须按使用说明用。

3.5 所有消毒药和清洁液必须是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有效卫生许可证的产品。3.6 在2.5抹干用具的方法中,有条件的单位应采用甲法。旅业客房清洁卫生操作规程

1.客房清洁准备工作:

检查客房清洁车内的各类布草、客用品、抹布、清洁用品等(包括马桶扫、百洁布、胶手套、清洁消毒剂)是否齐备,然后将客房清洁车和地板清洁用具推至需清洁房门口并紧靠房门。2.客房清洁操作程序 2.1通风换气:

拉开窗帘,开启空调及排气系统,或开窗通风换气。2.2清出不洁物品

将客房供客人用的各类布草、盆桶、拖鞋、杯具、冷热开水瓶等撤出,清倒垃圾。清理完毕后洗手。

2.3整理床铺:

从客房清洁车取出洁净布草,按顺序换上床单、被套、毛毯、枕套,最后铺上床罩。2.4清洁除尘 2.4.1清洁电话:

用干净抹布,从话简到机身电话抹干净,然后用消毒剂对话简进行消毒,或更换新的电话消毒膜(按产品设计要求定期更换)。2.4.2清洁家具及室内物品:

从房门开始按顺序用另一套干净抹布从高到低将家具内外、窗台、灯具、电器、玻璃窗等抹擦干净。

2.5清洗垃圾桶及烟灰盅:

将垃圾桶及烟灰盅清洗干净、抹干后放回原处。2.6地面清洁: 吸尘或湿式拖地。完毕后洗手消毒 2.7补充物品:

补充食品、饮料和各类房内客用品。2.8清洗卫生间

首先换上卫生间清洗专用衣,有条件的酒店最好是设立卫生间清洗专人。然后按《旅业客房卫生间清洁操作规程》进行。3.客房杯具的洗消:

由专人按《旅业客房杯具洗消操作规程》在专用的杯具洗消间内进行。4.客房空调及排气系统保洁

4.1对空调系统的回风口、出风口和滤网进行定期清洁。两周内不少于一次保洁,并保持干净。

4.2对客房及其卫生间的排气扇进行定期清洁,两周内不少于一次保洁,并保持干净。5.客房地毯保洁

对客房内及过道的地毯必须进行定期清洁,应两周不少于一次保洁,并保持干净。6.注意事项

6.1客房内供客人用的食品、化妆品,必须分别符合《食品卫生法》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的有关规定。

6.2在上述各清洗过程中所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空气清新剂及有关用品,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6.3清洁过程不同用途的清洁工具、手套、衣物等,应按规定分隔存放,以免交叉污染。公共场所杯具清洗消毒卫生操作规程 1.设置及要求: 1.1洗消间内布局必须严格遵守“一洗、二过、三消毒、四保管”原则而设立。流程要合理,避免交叉污染。

1.2 洗消间必须建在清洁、卫生、供水方便,远离厕所和其他有害污染源的地方。严禁防止“四害”及其他有害昆虫的进入。洗消间面积应与场所规模相适应,但最小应不得低于3m2。1.3 洗消间必须独立专用,通风换气良好。并按流程设立前置工作台、洗涤池、过水池、药物消毒池(或消毒柜)、后置工作台、保洁柜。各池应有明显标志。各池容积应与洗消量相适应。工作台面和各池应采用不锈钢或瓷砖,要便于清洗,不易积垢。前置工作台用于存放未清洁杯具,后置工作台用于存放清洁后待消毒杯具。

1.4 杯具保洁柜内壁必须采用瓷砖或易于清洗、不发霉的材料,保洁柜必须带门,柜内不准存放其他物品。容量应不小于日常用量的2倍。

1.5 洗消间内四周墙壁应贴瓷砖做墙裙,高度不低于1.8米:地面应采用防潮、防滑材料,并有一定坡度(不少于3%),易于排水。

1.6 市区内各类场所的杯具应选用高温消毒方法,市区边缘和郊、县有条件者也应首选高温消毒方法。

1.7 装载脏杯与干净的容器必须分开使用,且标注清晰,不得混用,并当天清洗消毒。2.洗消程序

2.1清晰:清倒杯中残渣及茶水,然后在洗涤池中用洗洁液清洗,并注意洗 刷杯口。

2.2 过水:在过水池中用清水漂洗杯具。2.3 消毒

2.3.1 洗碗(杯)机洗消:按洗碗(杯)机的使用方法操作。

2.3.2高温消毒:包括煮沸、蒸汽、红外线消毒等。煮沸、蒸汽消毒应保持100°C,消毒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远红外线消毒(如远红外线消毒柜)应控制温度100°C,消毒时间不少于15分钟。

2.3.3 药物消毒:在药物消毒池内,将杯具完全浸泡如药液中,药液浓度及浸泡时间必须按药物使用说明严格操作,用含氯消毒药时,浸泡液有效氯含量应达250mg/l浓度,浸泡时间不少于15分钟。当浸泡有效氯含量低于200mg/l,应更换药液或加药使有效氯达到250mg/l。2.4保管

2.4.1 采用高温消毒:消毒后的杯具应干爽清洁,可直接放入保洁柜内。2.4.2 采用药物消毒:消毒后的杯具应倒置(不得超过15分钟)后才放入保 洁柜内。

2.4.3 消毒柜同时兼作保洁柜:消毒后可直接留置柜中,但该柜的容量应不少于杯具日常最高用量的2倍。凡新置入杯具后应立即消毒。

2.4.4 保洁柜内的必须每天清洗、消毒:如果采用毛巾作垫子的,所垫的毛巾必须每天更换、清洗和消毒。3.注意事项:

3.1 所使用的清洗液和消毒药必须是已取得卫生许可批准文号的合格产品,并在批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单位应保存上述批件的复印件备查。

3.2 各类杯具的总数量应不少于设计最大可容量的3倍。

公共场所拖鞋清洗消毒卫生操作规程 1.设置及要求

1.1应设置专用的拖鞋洗消间或区域。1.2设置两个洗消池或洗消桶。

1.3备有橡胶手套、消毒药物、水源等。2.操作程序

2.1清洗:先用清水或洗洁液清洗拖鞋。

2.2过水:在过水池或过水桶中用清水漂洗拖鞋。

2.3消毒:在药物池或药物桶中,将拖鞋完全浸泡在药液中,药液浓度及浸泡时间必须按药物使用说明严格操作。用含氯消毒药时,浸泡液有效氯含量应达100-500mg/l,浸泡时间不少于15分钟;用2%戊二醛应浸泡30分钟,2%戊二醛14天更换一次。

2.4保管:从消毒液中取出拖鞋,凉置10至15分钟,待拖鞋干后放置保洁柜或保管箱。3.注意事项

3.1所使用的清洁液和消毒液必须是已取得卫生许可批准文号的合格产品,并在批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单位应保存上述批件的复印件备查。

3.2消毒药的浓度和消毒时间一定要达到卫生要求。使用其他消毒药时,必须按使用说明用。

理发、美容用具消毒卫生操作规程 1.设施及药物准备

1.1紫外线消毒柜或臭氧消毒柜:用于理发用刀、剪、梳子等的消毒;

1.2蒸汽消毒柜或含氯消毒制剂:用于毛巾、面巾等的消毒;

1.3医用戊二醛消毒药:用搪瓷或不锈钢灭菌缸浸泡消毒痤疮针、眉夹等美容工具。2.操作程序

2.1消毒顺序:消毒前洗净→消毒→保洁

2.2消毒方法:

2.2.1理发工具消毒:将理发工具放入紫外线或臭氧消毒柜内消毒,消毒时间为20分钟2剪刀应打平放,双面消毒。

2.2.2毛巾消毒:用蒸汽消毒柜热力消毒,80℃蒸10分钟以上或用100-500mg/l含氯制剂浸泡15分钟以上。或使用一次性消毒毛巾。

2.2.3痤疮针、眉夹美容工具:用2%戊二醛在搪瓷或不锈钢灭菌缸内浸泡30分钟,2%戊二醛14天更换一次。

2.2.4美容用盆:用100-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5分钟消毒或使用一次性卫生塑料袋。

2.2.5美容师手部:洗净后用酒精擦拭或用100-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分钟。2.3保洁: 2.3.1采用高温消毒:消毒后的工具应干爽清洁,可直接放入保洁柜内。2.3.2采用药物消毒:消毒后的工具应放置10至15分钟后才放入保洁柜内。2.3.3消毒柜兼作保洁柜:消毒后可直接留置柜中,但该柜的容量应不少于日常最高用量的2倍。凡新置入的工具应消毒后使用。3.注意事项:

3.1所使用的清洁液和消毒液必须是已取得卫生许可批准文号的合格产品,并在批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单位应保存上述批件的复印件备查。3.2用紫外线消毒柜消毒的理发用具必须双面消毒。

2.3各类理发工具的总数量应不少于设计最大可容量的3倍。

餐厅卫生管理制度

1.餐厅、厨房内外环境整洁,沟渠通畅,无蚊蝇等昆虫滋生地,地面无食物残渣,墙壁、墙群、天花板清洁无脱落,排烟排气设施无油垢沉积。

2.餐桌椅整洁,台布无积污、无油渍,地面清洁,玻璃光亮,有公共痰盂和洗手设施。3.餐厅废弃物盛放容器必须密闭,外观清洁,密闭容器能盛装一个餐次的垃圾,并做到及时清理。

4.餐厅要每天清扫两次,每周大扫除一次,达到无蝇、无蜘蛛、无蟑螂、无老鼠等活动。5.上菜时服务员要检查食品卫生质量,不销售腐败、变质、变味、生虫、不洁食品,服务员的手不能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倒酒水、加菜加汤时用具不能直接接触顾客用过的餐(饮)具。6.餐(饮)具存放在餐厅工作台的保洁柜里。当餐使用的餐(饮)具开餐前半小时摆台,摆放时服务员手不能接触盛食品的部位。回收的餐(饮)具立即送到洗消间,不能停留在餐厅。7.点心、熟食必须在防尘玻璃柜内销售,使用清洁、消毒的售货工具。8.供顾客用的小菜、调味品在备餐间上碟后应存放在柜内,不能露空存放。

9.客用餐巾必须洁净,消毒后供顾客使用,餐巾不能同时收发。无条件消毒餐巾的企业可使用一次性纸巾。

10.餐厅内应设洗手消毒设备,并能正常使用。

11.卫生间必须有专人管理,粪坑或便曹可自动冲洗,有流动水的洗手设备,间内外不得有异味。

12.有空调设施的餐厅其空调系统必须符合公共场所空调系统的有关卫生要求。

餐饮业备餐及供餐卫生管理制度

1、备餐应在专间内进行。操作人员进入专间前应更换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洗净、消毒,工作时宜戴口罩。

2、备餐间内应当由专人加工制作,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专间。不得在专间内从事与备餐无关的活动。

3、每餐(或每次)使用前应对专间进行空气和操作台的消毒。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应在无人工作时开启30分钟以上。

4、备餐间内应使用专用的工具、容器,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保持清洁。菜肴分派、造型整理的用具应经消毒。操作时要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5、操作人员应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供应。

6、用于菜肴装饰的原料使用前应洗净消毒,不得反复使用。

7、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8、上菜通道必须与餐具回收通道分开,上菜时必须加盖保洁。

9、从业人员必须讲究个人卫生,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各项卫生操作规程和有关卫生要求。

10、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学习有关卫生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操作技能等,合格者发给“卫生知识培训证明”。

11、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领取健康合格证明后方能上岗;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

餐饮业食(饮)具、用具洗消卫生管理制度

1.食(饮)具、用具清洗、消毒必须在专间进行,间内设有专用的洗、消设施,各类设施必须明显标示用途;设有带盖的废弃物盛放桶;设专人负责。

2.食(饮)具、用具清洗必须做到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符合卫生要求。3.食(饮)具、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消毒,定位存放,保持清洁。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食(饮)具、用具应分开存放。

4.消毒后的食(饮)具、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柜或保洁间内备用,保洁柜或保洁间应有明显标记。保洁柜或保洁间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无杂物,无蟑螂、老鼠活动的痕迹。保洁柜应带门。保洁柜或保洁间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每天使用前应清洗消毒。5.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所用药物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有批准文号、保质期。

6.食(饮)具、用具最好是采用热力消毒,特别是湿热消毒法。因其材料不能适应热力消毒的才使用化学消毒方法。

7.采用洗碗机进行清洗消毒的,必须严格按洗碗机出厂说明使用。8.消毒后的食(饮)具、用具应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的规定。食(饮)具感官指标必须符合卫生要求,物理消毒(包括蒸气等热消毒):食具必须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化学(药物)消毒:食具表面必须无泡沫、无洗消剂的味道,无不溶性附着物。

9.一次性餐饮具不得重复使用。食(饮)具、用具应有足够数量周转,要求达到最高使用量的3以上。

10.从事食(饮)具、用具清洗消毒的从业人员应持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附件:

推荐的餐饮具清洗消毒方法

一、清洗方法

(一)采用手工方法清洗的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刮:将剩余在食(饮)具、用具上的残留食品倒入垃圾桶内并刮干净;二洗:是将刮干净的食(饮)具、用具用加洗涤剂的水或2%的热碱水洗干净。三冲:是将经清洗的食(饮)具用具用流动水冲去残留在食(饮)具上、用具的洗涤剂或碱液。

(二)洗碗机清洗按设备使用说明进行。餐具表面食物残渣、污垢较多的,应用手工方法先刮去大部分后,再进入洗碗机清洗。

二、消毒方法:

⑴煮沸、蒸气消毒,保持100℃作用10分钟。

⑵远红外线消毒,控制温度120℃,作用10分钟以上。⑶洗碗机消毒,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⑷消毒剂如含氯制剂,一般使用含有效氯250mg/L的浓度,食具全部浸泡入液体中,作用5分钟以上。

餐饮业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管理制度

1.各类餐饮单位应设置专用粗加工间或粗加工区域及设施,其使用面积应与生产供应量相适应。

2.粗加工间或粗加工区域地面应易清洗、不吸水、防滑、排水通畅,所用材料应无毒、无臭味或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符合卫生标准、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卫生。

3.粗加工场地应设有层架,加工场所防尘、防蝇、防鼠设施齐全并正常使用。加工用工具、容器、设备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用具、容器必须用后消毒。4.解冻、择洗、切配、加工工艺流程必须合理,各工序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不受污染。

5.动物性食品与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宜在专用水池清洗,并有明显标志。加工肉类、水产品与蔬菜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要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6.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7.加工后食品原料要放入清洁容器内(肉禽、鱼类要用不透水容器),不落地,有保洁、保鲜设施。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使用或冷藏。8.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放在层架上。9.加工后的肉类必须无血、无毛、无污物、无异味;水产品无鳞、无内脏。

10.加工后的蔬菜瓜果必须无泥沙、杂物、昆虫。蔬菜瓜果加工时必须做到一拣(拣去腐烂的、不能吃的)、二洗、三浸(必须浸泡半小时)、四切(按需要切型状)。

餐饮业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卫生管理制度

1.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包括辅料)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

2.炒、烧食品要勤翻动。块状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食物中心温度必须高于70℃。

3.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4.隔夜、隔餐及外购熟食要回锅彻底加热后才能供应。

5.不选用、不切配、不烹调、不出售腐败、变质、有毒有害的食品。

6.加工用工具、容器、设备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刀、砧板、盆、抹布用后须清洗消毒;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用具、容器必须彻底消毒。

7.食品需要造型时必须使用经消毒的工用具,食品容器应放入专用保洁柜内,不落地存放。8.制作凉拌菜、烧卤熟肉、点心用原料要以销定量,制作时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9.工作结束后,调料要加盖,做好工具、容器、灶上灶下、地面墙面的清洁卫生工作。10.备餐间及出菜通道要洁净,不能堆放任何杂物。备餐间(台)只能存放直接入口食品及必需用的食具、工用具。分碟小菜、调味品应存放在专用柜内。11.待用烧卤熟肉、点心必须存放在凉冻间(柜),凉冻间(柜)内不能存放非直接入口的食品和需重新加工的食品及其他物品、私人用品。12.加工场所“三防”、更衣和排污设施以及废弃物处理等应符合相关要求,废弃油脂管理符合有关规定。

13.运输成品要有专用带盖的运输车(箱),运输车(箱)要进行清洗、消毒,禁止露空运输。14.配制集体餐的单位应设与配送餐最大限量相适应的专用备餐存放间,设有可消毒大型运输或盛装食品的容器的消毒设施及专用的洁净容器存放间。

15.烹调废弃油脂应由专业的公司回收,餐厅经营者应了解回收公司的资质及废油回收后的用途,并应与该回收公司签订写有“废弃油脂不能用于食品加工”的合同,做好每次清理工作的记录和签收。

餐饮业食品贮存卫生管理制度

1.各类餐饮单位应根据不同规模和操作需要设置食品储存库房和存放设施,如冰箱、存放架(柜)等。

2.食品仓库实行专间专用,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杀虫剂、洗涤消毒剂等),不得存放药品、杂品及个人生活用品等物品。食品成品、半成品及食品原料应分开存放。

3.库房应用无毒、坚固、易清扫材料建成。库房可分常温库和冷库,冷库又包括高温冷库(冷藏库)和低温冷库(冷冻库)。

4.常温库应设置防鼠、防虫、防蝇、防潮、防霉的设施,并能正常使用;必须设置机械通风设施,并应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清扫,保持干燥和整洁,清库时应做好清洁消毒工作。5.冷库(包括冰箱)应注意保持清洁、及时除霜;冰箱、冰柜和冷藏设备必须正常运转并标明生、熟用途,冷藏库、冰箱(柜)应设外显式温度(指示)计并正常显示。6.低温冷库(冷冻库)温度必须低于-18℃,高温冷库(冷藏库)温度必须保持在0~10℃;冷藏设备、设施不能有滴水,结霜厚度不能超过1cm。

7.冷库内不可存放腐败变质食品和有异味食品。食品之间应有一定空隙,直接入口食品与食品原料应分库冷藏。

8.食品要分类、分架、隔墙离地上架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冷藏冷冻时应分类摆放。

9.各类餐饮单位应建立食品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要详细记录入库食品的名称、数量、产地、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情况、索证情况等,并按入库时间的先后分类存放。

10.食品储存要做到先进先出,尽量缩短储藏时间,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11.食品库房管理员必须熟悉食品库房卫生管理制度和各类食品储藏的基本要求。发现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和《食品卫生法》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时应及时处理。

餐饮业食用品采购卫生管理制度

1.采购人员必须熟悉本餐厅所用的各种食品与原料的品种及相关的卫生标准、卫生管理办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要求。掌握必要的食品感官检查方法。

2.采购食品应遵循用多少定多少的原则。采购的食品原料及成品必须色、香、味、形正常,采购肉类、水产品要注意其新鲜度。

4.采购人员不得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如病死、毒死、死因不明、有异味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等;不得采购《食品卫生法》第九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不得采购无证食品商贩或来路不明的食品。

5.采购人员采购时应向供应商索取发票等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食品的,还应索取食品卫生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特别是熟肉制品、豆制品、凉拌菜等直接入口食品。

6.采购定型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食品商标(或说明书)上应有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存期(保质期)、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中文标识内容。

7.采购酒类、罐头、饮料、乳制品、调味品等食品,应向供方索取本批次的检验合格证或检验单。

8.蔬菜等散装农副食品及鱼类等鲜活产品应保证由正规渠道进货,最好是定点采购,确保无农药及其他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检查或索取检验合格证明。

9.所采购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有检验合格证。

10.所采购的用于清洗食品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11.所采购的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及设备,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有口岸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外文包装配有中文标识。

12.运输食品的工具如车辆和容器应专用并保持清洁,严禁与其他非食品混装、混运。运输冷冻食品应当有必要的保温设备。运输过程应防雨、防尘、防蝇、防晒及其他污染。13.所采购食用物品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作好记录,建立台帐。

餐饮业专用功能间卫生管理制度

1.餐饮业专用功能间是指包括凉菜间、熟食间、裱花间、果盘间、寿司间等制作直接入口食品的专用间。应做到专用房间,专人制作,专用工用具容器,专用冷藏设施,专用洗手消毒设施。

2.各功能间均应设预进间,预进间内配置装有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和洗手、消毒盆各1个,给排水畅通。功能间内设脚踏式污物容器、紫外线杀菌灯、通风排气系统、温湿度计等设施。3.各功能间室内做到无蝇、无蟑螂、无老鼠、无昆虫活动。室内温度保持在25℃以下。4.各功能间均应班前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进行空气消毒;工具、贴板、容器、抹布、衡器每次使用前进行清洁消毒;贴板做到面、底、边三面保持光洁。5.使用的餐饮具、容器及其他食品包装材料符合卫生要求。

6.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配制的成品凉菜,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加工、销售。

7.熟食勤作、勤销,做到当餐制作,当餐用完,当餐(天)未售完熟食品在4-10℃冷藏单保存或60℃以上加热保存。

8.非直接入口的食品和需重新加工的食品及其他物品、私人用品不得在间内存放;不得在专间内进行食品原料加工等与凉菜加工无关的活动。

9.供加工凉菜用的蔬菜、水果等食品原料必须洗净消毒;食品原料未经洗净处理不得带入凉菜间。

10.奶油类原料应当低温存放。含奶、蛋的面点制品及烧烤卤熟肉食品烹调后至食用前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的食物必须在10℃以下或60℃以上的条件下保存。

11.蛋糕胚应在10℃以下专用冰箱中贮存。裱浆和新鲜水果(经清洗消毒)应当天加工、当天使用。植脂奶油裱花蛋糕储藏温度在3±2℃;蛋白裱花蛋糕、奶油裱花蛋糕、人造奶油裱花蛋糕贮存温度不得超过20℃。

12.工作人员进入专间前应更换整洁工作衣帽,并将手洗净、消毒,保持个人卫生,工作时戴口罩。

管道分质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1、必须持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方能供水。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四年。卫生许可证应悬挂站内显眼处。

2、应建立健全卫生管理挡案,卫生管理档案应包括水处理系统、管材、管件、水处理药物的卫生许可批件、水处理生产流程、管网分布和管理人员健康等资料。

3、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对本单位(供水站)的卫生工作进行全面管理,配合卫生主管部门做好卫生许可工作、做好卫生档案、设备运行、滤料滤材的更换、管网消毒与维护、消毒药械的更换和设备维护、从业人员的培训、体检等的卫生管理工作。

4、应配备2名或2名以上专职的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包括取得相关资格证的水质检验人员,定期做好水质检验并做好记录。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有关饮用水及其处理的卫生法规及标准。

5、从业人员(维护、维修、检验、管理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并持有有效的健康合格证。凡患有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渗出性或化脓性皮肤病和其他有碍饮用水卫生的疾病者不得从事管道分质供水管理工作。

6、管道分质供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的要求。水质检验必须做好相应的原始记录。每天做1—2次常规检测,项目包括:色、浑浊度、pH、臭和味、肉眼可见物、游离余氯(臭氧)、亚硝酸盐、耗氧量;每周增加检验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设有中心实验室的, 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亚硝酸盐、耗氧量可在中心实验室进行检验,其余项目在线检验。

7、水质(成品水、管网终端水)必须达到与所选用水处理设备相应的水质卫生标准的要求。选址地下负一层以下的,须有强制机械通风装置。

8、制定有效的清洗、消毒方法和制度,以保证生产场所、生产设备和输送管道的清洁,防止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被污染。清洗和消毒方法必须安全、卫生,采用的消毒剂和设备应符合相关卫生要求。

9、生产间、生产设备和输送管道必须定期清洗和消毒,用洗涤剂和消毒剂处理后,必须要将残留的洗涤剂和消毒剂彻底冲洗干净。

10、定期维修和保养水站生产间、生产设备、给排水系统和通风排气系统等,必须保持良好状态,正常情况下,每半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

11、水站内及其周围应定期除虫灭害,防止害虫孳生。

12、水站内使用杀虫剂时,应按卫生部门的规定采取妥善防护措施,不得污染源水、成品水和制水设备,使用杀虫剂后应将设备彻底冲洗干净。

13、所使用的涉水产品必须领有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集体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组织和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1.1集体食堂取得卫生许可证方可营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餐饮业经营活动。1.2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负全面责任。

1.3单位要设立专职或兼职的卫生管理人,负责食堂的日常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和卫生档案的管理工作。

1.4档案应每年进行一次整理。档案内容包括申请卫生许可的基础资料、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各项制度、各种卫生检查记录、个人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证明、食品原料和有关用品索证资料、餐具消毒自检记录、检验报告等。2.严格做好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工作。

2.1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体检单位进行体检,取得健康证明才能上岗。发现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患者应及时调离。从业人员每年体检1次。2.2切实做好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工作。上岗前必须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才能上岗。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2年复训1次。

2.3应严格执行《广州市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建立本食堂的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管理。

3.落实卫生检查制度,勤检查,保卫生。

3.1卫生管理人员每天进行卫生检查;管理部门每周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单位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卫生检查。各类检查应有检查记录,发现严重问题应有改进及奖惩记录。

3.2检查内容包括食品加工、储存、销售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及运输食品的工具,冷藏、冷冻和食具用具洗消设施,损坏应维修并有记录。

4.建立健全的食品采购、验收卫生制度,把好食品采购关。

4.1采购的食品原料及成品必须色、香、味、形正常,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食品。

4.2采购肉类食品必须索取卫生检验合格证明;采购定型包装食品,商标上应有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存期(保质期)等内容;采购酒类、罐头、饮料、乳制品、调味品等食品,应向供方索取本批次的检验合格证或检验单;采购进口食品必须有中文标识。5.建立健全的食品贮存卫生制度,保证食品质量。

5.1食品仓库实行专用,并设置能正常使用的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设施。食品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5.2食品进出库应有专人登记,设立台帐制度。做到食品勤进勤出,先进先出;要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5.3食品成品、半成品及食品原料应分开存放,食品不得与药品、杂品等物品混放。

5.4冰箱、冰柜和冷藏设备及控温设施必须正常运转。冷藏设备、设施不能有滴水,结霜厚度不能超过1cm。冷冻温度必须低于-18℃,冷藏温度必须保持在0-10℃。6.做好粗加工卫生管理,把好食品筛选第一关。

6.1食堂应设有专用初(粗)加工场地,清洗池做到荤、素分开,有明显标志。加工后食品原料要放入清洁容器内(肉禽、鱼类要用不透水容器),不落地,有保洁、保鲜设施。加工场所防尘、防蝇设施齐全并正常使用。

6.2初(粗)加工的择洗、解冻、切配、加工工艺流程必须合理,各工序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不受污染。

6.3加工后肉类必须无血、无毛、无污物、无异味;水产品无鳞、无内脏;蔬菜瓜果必须无泥沙、杂物、昆虫。蔬菜瓜果加工时必须浸泡半小时。7.做好加工制作过程卫生管理,确保出品卫生安全。

7.1不选用、不切配、不烹调、不出售腐败、变质、有毒有害的食品。

7.2块状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食物中心温度必须高于70℃。7.3隔夜、隔餐及外购熟食回锅彻底加热后供应。炒、烧食品要勤翻动。

7.4工作结束后,调料加盖,做好工具、容器、灶上灶下、地面墙面的清洁卫生工作。7.5制作凉拌菜、酱卤熟肉、点心用原料要以销定量。尽量少用食品添加剂,制作时确需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8.强化售饭间和其他功能专间卫生管理,把好出品关,慎防食物中毒。

8.1售饭间和其他功能专间(包括凉菜间、冷荤间、熟食间、裱花间,以下简称专间)必须做到房间专用、售饭专人、工具容器专用、冷藏设施专用、洗手设施专用。

8.2专间及出菜通道要洁净,不能堆放任何杂物,只能存放直接入口食品及必需用的食具、工用具。8.3专间配置预进间,并装有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和用于洗手、消毒的专用盆各1个。专间内配置脚踏式污物容器、紫外线杀菌灯、通风排气空调系统等设施,室内做到无蝇,保持室内温度25℃以下。

8.4专间内班前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进行空气消毒;工具、贴板、容器、抹布、衡器每次使用前进行清洁消毒;贴板做到面、底、边三面保持光洁。使用食品包装材料符合卫生要求。

8.5工作人员穿戴整洁工作衣帽、口罩,保持个人卫生,操作前洗手消毒。应按照“食品与用品分开”、“生熟分开”的原则设定销售区域,销售食品必须“货款分开”。8.6非直接入口的食品和需重新加工的食品及其他物品,不得在专间存放。

8.7制作好的凉菜应尽量当餐用完,剩余尚需使用的应存放于专用冰箱内冷藏或冷冻。当餐(天)未售完熟食品在0-10℃冷藏保存或60℃以上加热保存。食用前按规定进行再加热。9.餐具用具必须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9.1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必须有专间,专人负责,餐具用具有足够数量周转。清洗消毒必须做到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

一刮:将剩余在餐具用具上的残留食品倒入垃圾桶内并刮干净;二洗:是将刮干净的餐具用具用加洗涤剂的水或2%的热碱水洗干净。三冲:是将经清洗的餐具用具用流动水冲去残留在餐具用具上的洗涤剂或碱液。四消毒:洗净的餐具用具按要求进行消毒。五保洁:将消毒后的餐具用具放入清洁、有门的餐具用具保洁柜存放。9.2餐具常用的消毒方式:

9.2.1煮沸、蒸气消毒,保持100℃作用10分钟。

9.2.2远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作用15-20分钟。9.2.3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9.2.4消毒剂如含氯制剂,一般使用含有效氯250mg/L的浓度,食具全部浸泡入液体中,作用5分钟以上。洗消剂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有批准文号、保质期。

9.3消毒后餐具感官指标必须符合卫生要求:物理消毒(包括蒸气等热消毒)食具必须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化学(药物)消毒:食具表面必须无泡沫、无洗消剂的味道,无不溶性附着物。

9.4保洁柜必须专用、清洁、密闭、有明显标记、每天使用前清洗消毒。保洁柜内无杂物,无蟑螂、老鼠活动的痕迹。已消毒与未消毒的餐具不能混放。10.注意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洁,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0.1厨房内外环境整洁,上、下水通畅,无积水。废弃物盛放容器必须密闭,外观清洁;设置能盛装一个餐次垃圾的密闭容器,并做到班产班清;地面、排水沟、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状况;排烟、排气设施无油垢沉积,不滴油。

10.2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防止害虫孳生。除虫灭害工作不能在食品加工操作时进行,实施时对各种食品(包括原料)应有保护措施。

10.3使用杀虫剂进行除虫灭害,应由专人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使用时不得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使用后应将所有设备、工具及容器彻底清洗。

10.4 发现老鼠、蟑螂及其他有害害虫应即时杀灭。发现鼠洞、蟑螂滋生穴应即时投药、清理,并用硬质材料进行封堵。操作间及库房门应设立高50cm、表面光滑、门框及底部严密的防鼠板。

10.5三防设施有效:纱门、纱窗或门帘、金属防鼠板、防鼠隔栅等设施能有效起到防蝇、防鼠、防尘作用。

10.6废弃油脂应由专业的公司回收,并应与该公司签订写有“废弃油脂不能用于食品加工”的合同。

建筑工地集体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组织和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1.1施工单位负责人为工地食堂的卫生责任人,全面负责工地食堂的食品卫生工作。每个工地食堂还要设立专职或兼职的卫生管理人,负责工地食堂的日常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和卫生档案的管理工作。

1.2档案应每年进行一次整理。档案内容包括申请卫生许可的基础资料、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各项制度、各种卫生检查记录、个人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证明、食品原料和有关用品索证资料、餐具消毒自检记录、检验报告等。2.严格做好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工作。

2.1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体检单位进行体检,取得健康证明才能上岗。发现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患者应及时调离。从业人员每年体检1次。2.2切实做好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工作。上岗前必须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才能上岗。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2年复训1次。

2.3应严格执行《广州市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建立本食堂的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管理。

3.落实卫生检查制度,勤检查,保卫生。

3.1卫生管理人员每天进行卫生检查;各部门每周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单位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卫生检查。各类检查应有检查记录,发现严重问题应有改进及奖惩记录。

3.2检查内容包括食品加工、储存、销售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及运输食品的工具,冷藏、冷冻和食具用具洗消设施,损坏应维修并有记录,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4.建立健全的食品采购、验收卫生制度,把好食品采购关。

4.1采购的食品原料及成品必须色、香、味、形正常,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食品。

4.2采购肉类食品必须索取卫生检验合格证明;采购定型包装食品,商标上应有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存期(保质期)等内容;采购酒类、罐头、饮料、乳制品、调味品等食品,应向供方索取本批次的检验合格证或检验单;采购进口食品必须有中文标识。5.建立健全的食品贮存卫生制度,保证食品质量。

5.1食品仓库实行专用,并设置能正常使用的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设施。食品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5.2食品进出库应有专人登记,设立台帐制度。做到食品勤进勤出,先进先出;要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5.3食品成品、半成品及食品原料应分开存放,食品不得与药品、杂品等物品混放。

5.4冰箱、冰柜和冷藏设备及控温设施必须正常运转。冷藏设备、设施不能有滴水,结霜厚度不能超过1cm。冷冻温度必须低于-18℃,冷藏温度必须保持在0-10℃。6.做好粗加工卫生管理,把好食品筛选第一关。6.1工地食堂应设有专用初(粗)加工场地,清洗池做到荤、素分开,有明显标志。加工后食品原料要放入清洁容器内(肉禽、鱼类要用不透水容器),不落地,有保洁、保鲜设施。加工场所防尘、防蝇设施齐全并正常使用。

6.2初(粗)加工的择洗、解冻、切配、加工工艺流程必须合理,各工序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不受污染。

6.3加工后肉类必须无血、无毛、无污物、无异味;水产品无鳞、无内脏;蔬菜瓜果必须无泥沙、杂物、昆虫。蔬菜瓜果加工时必须浸泡半小时。7.做好加工制作过程卫生管理,确保出品卫生安全。

7.1不选用、不切配、不烹调、不出售腐败、变质、有毒有害的食品。

7.2块状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食物中心温度必须高于70℃。7.3隔夜、隔餐及外购熟食回锅彻底加热后供应。炒、烧食品要勤翻动。7.4刀、砧板、盆、抹布用后清洗消毒;不用勺品味;食品容器不落地存放。

7.5工作结束后,调料加盖,做好工具、容器、灶上灶下、地面墙面的清洁卫生工作。8.强化售饭间卫生管理,把好出品关。

8.1售饭间必须做到房间专用、售饭专人、工具容器专用、冷藏设施专用、洗手设施专用。8.2售饭间内配置装有非手接触式水龙头、脚踏式污物容器、紫外线杀菌灯、通风排气空调系统等设施,室内做到无蝇,保持室内温度25℃以下。

8.3售饭间内班前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进行空气消毒;工具、贴板、容器、抹布、衡器每次使用前进行清洁消毒;贴板做到面、底、边三面保持光洁。使用食品包装材料符合卫生要求。

8.4工作人员穿戴整洁工作衣帽、口罩,保持个人卫生,操作前洗手消毒。

8.5过夜隔夜食品回锅加热销售,不出售变质食品,当餐(天)未售完熟食品在0-10℃冷藏保存或60℃以上加热保存。

8.6非直接入口的食品和需重新加工的食品及其他物品,不得在售饭间存放。9.餐具用具必须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9.1洗碗消毒必须有专间、专人负责,食(饮)具有足够数量周转。9.2食(饮)具清洗必须做到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一刮:将剩余在食(饮)具上的残留食品倒入垃圾桶内并刮干净;二洗:是将刮干净的食(饮)具用加洗涤剂的水或2%的热碱水洗干净。三冲:是将经清洗的食(饮)具用流动水冲去残留在食(饮)具上的洗涤剂或碱液。四消毒:洗净的食(饮)具按要求进行消毒。五保洁:将消毒后的食(饮)具放入清洁、有门的食(饮)具保洁柜存放。

9.3.加工用工具、容器、设备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用具、容器必须消毒。

9.4餐具常用的消毒方式:

⑴煮沸、蒸气消毒,保持100℃作用10分钟。

⑵远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作用15-20分钟。⑶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⑷消毒剂如含氯制剂,一般使用含有效氯250mg/L的浓度,食具全部浸泡入液体中,作用5分钟以上。洗消剂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有批准文号、保质期。

9.5消毒后餐具感官指标必须符合卫生要求:物理消毒(包括蒸气等热消毒)食具必须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化学(药物)消毒:食具表面必须无泡沫、无洗消剂的味道,无不溶性附着物。

9.6保洁柜必须专用、清洁、密闭、有明显标记、每天使用前清洗消毒。保洁柜内无杂物,无蟑螂、老鼠活动的痕迹。已消毒与未消毒的餐具不能混放。10.注意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洁,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0.1厨房内外环境整洁,上、下水通畅。废弃物盛放容器必须密闭,外观清洁;设置能盛装一个餐次垃圾的密闭容器,并做到班产班清。

10.2废弃油脂应由专业的公司回收,并应与该公司签订写有“废弃油脂不能用于食品加工”的合同。

10.3加强除四害卫生工作, 发现老鼠、蟑螂及其他有害害虫应即时杀灭。发现鼠洞、蟑螂滋生穴应即时投药、清理,并用硬质材料进行封堵。

10.4操作间及库房门应设立高50cm、表面光滑、门框及底部严密的防鼠板。学校集体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卫生档案管理制度。1.1学校集体食堂取得卫生许可证方可营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餐饮业经营活动。1.2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人,对本学校集体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负全面责任。无论食堂是否对外承包经营,其卫生许可证上的法人代表须填写校长姓名。1.3食堂实行承包经营时,学校对食堂承包后存在的卫生问题仍要负责。

1.4学校要设立专职或兼职的卫生管理人,负责食堂的日常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和卫生档案的管理工作。

1.5档案应每年进行一次整理。档案内容包括申请卫生许可的基础资料、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各项制度、各种卫生检查记录、个人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证明、食品原料和有关用品索证资料、餐具消毒自检记录、检验报告等。2.严格做好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工作。

2.1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体检单位进行体检,取得健康证明才能上岗。发现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患者应及时调离。从业人员每年体检1次。2.2切实做好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工作。上岗前必须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才能上岗。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年复训1次。各食堂应定期开展自身卫生知识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卫生素质。

2.3应严格执行《广州市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建立本食堂的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管理。

3.落实卫生检查制度,勤检查,保卫生。

3.1卫生管理人员每天进行卫生检查;各部门每周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学校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卫生检查。各类检查应有检查记录,发现严重问题应有改进及奖惩记录。

3.2检查内容包括食品加工、储存、销售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及运输食品的工具,冷藏、冷冻和食具用具洗消设施,损坏应维修并有记录。

4.建立健全的食品采购、验收卫生制度,把好食品采购关。

4.1采购的食品原料及成品必须色、香、味、形正常,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食品。采购食品应向供货方索取卫生许可证、卫生检验报告书复印件。4.2采购肉类食品必须索取卫生检验合格证明;采购定型包装食品,商标上应有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存期(保质期)等内容;采购酒类、罐头、饮料、乳制品、调味品等食品,应向供方索取本批次的检验合格证或检验单;采购进口食品必须有中文标识。5.建立健全的食品贮存卫生制度,保证食品质量。

5.1食品仓库实行专用,并设置能正常使用的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设施。食品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5.2食品进出库应有专人登记,设立台帐制度。做到食品勤进勤出,先进先出;要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5.3食品成品、半成品及食品原料应分开存放,食品不得与药品、杂品等物品混放。

5.4冰箱、冰柜和冷藏设备及控温设施必须正常运转。冷藏设备、设施不能有滴水,结霜厚度不能超过1cm。冷冻温度必须低于-18℃,冷藏温度必须保持在0-10℃。6.做好粗加工卫生管理,把好食品筛选第一关。

6.1食堂应设有专用初(粗)加工场地,清洗池做到荤、素分开,有明显标志。加工后食品原料要放入清洁容器内(肉禽、鱼类要用不透水容器),不落地,有保洁、保鲜设施。加工场所防尘、防蝇设施齐全并正常使用。

6.2初(粗)加工的择洗、解冻、切配、加工工艺流程必须合理,各工序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不受污染。

6.3加工后肉类必须无血、无毛、无污物、无异味;水产品无鳞、无内脏;蔬菜瓜果必须无泥沙、杂物、昆虫。蔬菜瓜果加工时必须浸泡半小时。7.做好加工制作过程卫生管理,确保出品卫生安全。

7.1不选用、不切配、不烹调、不出售腐败、变质、有毒有害的食品。

7.2块状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食物中心温度必须高于70℃。7.3隔夜、隔餐及外购熟食回锅彻底加热后供应。炒、烧食品要勤翻动。

7.4工作结束后,调料加盖,做好工具、容器、灶上灶下、地面墙面的清洁卫生工作。7.5制作凉拌菜、酱卤熟肉、点心用原料要以销定量。尽量少用食品添加剂,制作时确需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8.强化售饭间和其他功能专间卫生管理,把好出品关,慎防食物中毒。

8.1售饭间和其他功能专间(包括凉菜间、冷荤间、熟食间、裱花间,以下简称专间)必须做到房间专用、售饭专人、工具容器专用、冷藏设施专用、洗手设施专用。

8.2专间及出菜通道要洁净,不能堆放任何杂物,只能存放直接入口食品及必需用的食具、工用具。

8.3专间配置预进间,并装有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和用于洗手、消毒的专用盆各1个。专间内配置脚踏式污物容器、紫外线杀菌灯、通风排气、空调系统等设施,室内做到无蝇,保持室内温度25℃以下。

8.4专间内班前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进行空气消毒;工具、贴板、容器、抹布、衡器每次使用前进行清洁消毒;贴板做到面、底、边三面保持光洁。使用食品包装材料符合卫生要求。

8.5工作人员穿戴整洁工作衣帽、口罩,保持个人卫生,操作前洗手消毒。应按照“食品与用品分开”、“生熟分开”的原则设定销售区域,销售食品必须“货款分开”。8.6非直接入口的食品和需重新加工的食品及其他物品,不得在专间存放。

8.7制作好的凉菜应尽量当餐用完,剩余尚需使用的应存放于专用冰箱内冷藏或冷冻。当餐(天)未售完熟食品在0-10℃冷藏保存或60℃以上加热保存。食用前按规定进行再加热。9.餐具用具必须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9.1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必须有专间,专人负责,餐具用具有足够数量周转。清洗消毒必须做到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

一刮:将剩余在餐具用具上的残留食品倒入垃圾桶内并刮干净;二洗:是将刮干净的餐具用具用加洗涤剂的水或2%的热碱水洗干净。三冲:是将经清洗的餐具用具用流动水冲去残留在餐具用具上的洗涤剂或碱液。四消毒:洗净的餐具用具按要求进行消毒。五保洁:将消毒后的餐具用具放入清洁、密封有门的餐具用具保洁柜存放。9.2餐具常用的消毒方式:

9.2.1煮沸、蒸气消毒,保持100℃作用10分钟。9.2.2远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作用15-20分钟。9.2.3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9.2.4消毒剂如含氯制剂,一般使用含有效氯250mg/L的浓度,食具全部浸泡入液体中,作用5分钟以上。洗消剂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有批准文号、保质期。

9.3消毒后餐具感官指标必须符合卫生要求:物理消毒(包括蒸气等热消毒)食具必须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化学(药物)消毒:食具表面必须无泡沫、无洗消剂的味道,无不溶性附着物。

9.4保洁柜必须专用、清洁、密闭、有明显标记、每天使用前清洗消毒。保洁柜内无杂物,无蟑螂、老鼠活动的痕迹。已消毒与未消毒的餐具不能混放。10.注意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洁,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0.1厨房内外环境整洁,上、下水道通畅,地面无积水。废弃物盛放容器必须密闭,外观清洁;设置能盛装一个餐次垃圾的密闭容器,并做到班产班清;地面、排水沟、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状况;排烟、排气设施无油垢沉积、不滴油。

10.2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防止害虫孳生。除虫灭害工作不能在食品加工操作时进行,实施时对各种食品(包括原料)应有保护措施。

10.3使用杀虫剂进行除虫灭害,应由专人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使用时不得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使用后应将所有设备、工具及容器彻底清洗。

10.4 发现老鼠、蟑螂及其他有害害虫应即时杀灭。发现鼠洞、蟑螂滋生穴应即时投药、清理,并用硬质材料进行封堵。操作间及库房门应设立高50cm、表面光滑、门框及底部严密的防鼠板。

10.5三防设施有效:纱门、纱窗或门帘、金属防鼠板、防鼠隔栅等设施能有效起到防蝇、防鼠、防尘作用。

10.6废弃油脂应由专业的公司回收,并应与该公司签订写有“废弃油脂不能用于食品加工”的合同。

商场超市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1.所有商场超市均应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方能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应按许可项目的内容亮证经营。商场超市的法定代表人是食品卫生责任人,负责本商场超市的食品卫生工作。2.建立健全的食品卫生管理组织机构,配备经培训合格的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全面负责超市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

3.建立健全各部门各岗位的卫生管理制度和详细的台帐制度,并有具体措施保证落实。4.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不采购、不销售、不制售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品;随时检查每批上架食品的标签标识,保证内容规范完整;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发现不合格食品,立即向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采取措施防止流向消费者。

5.上岗前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培训合格证明后方能上岗。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有培训记录备查;6.定期检查个人卫生情况,使其符合《食品卫生法》和《广州市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相应的卫生要求。7.直接接触散装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须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操作时带口罩、手套和帽子,不准佩带戒指、手镯、手表等饰物,不得留长指甲、染指甲,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手部有外伤应临时调离岗位;

8.从业人员工作时不准吸烟、吃食物或从事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不准穿工作服上厕所或远离工作场所;9.个人的衣物、药品、化妆品等不得存放在食品加工区及经营区内。

10.商场超市要建立食品采购进货管理制度。采购人员必须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具有鉴别各类食品卫生质量的知识和技能;按《食品卫生法》和《广东省采购食品索证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索证、验证;11.食品包装物、食品用工具和容器应符合相应的卫生管理办法和卫生标准;重复使用的容器要防止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并有专人负责清洗、消毒。

12.应建立食品展卖活动管理制度。食品展卖区与非食品展卖区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食品不得与其他商品混放,食品区不得经营与食品无关的物品;13.散装熟食品、散装粮食、定型包装食品、蔬菜水果、冷冻食品和生鲜食品等要分区布置,生熟食品、干湿食品应防止交叉污染;14.定型包装食品的产品标签内容应符合《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7718)要求,食品标签不得与包装容器分开,不得模糊或脱落,生产日期与保质期在同一包装上;有中文标识,标出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或代号、规格、配方或主要成分、保质期限、食用方法并符合“GB7718”的有关规定。产品标签、说明书不得有夸大或虚假的宣传内容;15.散装食品必须符合卫生部《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规定:有防尘材料遮盖,并设有禁止消费者触摸的标志;设专人负责销售,并为消费者提供分拣及包装服务;16.散装食品在适当的显著位置上标有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等;标识内容必须与生产者出厂时的标注相一致,严禁更改原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严禁与不同生产日期的食品混装销售;17.食品应按规定条件存放;展示、销售的需冷藏(冷藏温度为0℃~10℃)或冷冻(冷冻温度为-18℃以下)的食品,应置于相应条件下,并有明确的温度显示;18.冰冻水产品,应陈列于冰盘(箱)内,与其它食品隔开,温度控制在0~5℃;严禁用化学药剂保鲜;

19.超过保质期限或准备退货的食品应存放在固定位置、设明显标志并及时撤出展卖场所。

食品批发单位卫生管理制度

1.食品批发(贸易)公司必须领取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并严格按照卫生许可范围亮证经营。2.食品批发(贸易)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食品卫生责任人,对本公司食品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环节的食品卫生负责。

3.食品批发(贸易)公司应制定食品卫生岗位责任制度,各岗位卫生责任制度要上墙张贴。设立卫生管理人,负责落实各项卫生制度,负责本公司的具体食品卫生管理工作。

4.应建立健全的食品索证卫生审核制度。对经营的食品来源严格审核,不经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食品。

5.建立健全的食品进货验收管理制度;建立台帐,记录食品进出货情况,对每批食品进行严格检查,防止假冒伪劣食品和不符合卫生标准及规定的食品进入市场。

6.建立日常食品卫生检查制度,对每批食品的进出和贮存过程进行仔细检查,发现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和《食品卫生法》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时应及时处理。对己流入市场的食品应立即追回,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防止事态的扩展。7.经营定型包装食品的,所销售的食品包装标识应当真实,符合食品标签标准的要求。经营进口食品,其外包装应有中文标识。8.切实做好食品贮存卫生管理工作。

8.1食品仓库实行专间专用,食品存放应分类分区、隔墙离地存放,必须有明显标识标示类别、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进库时间等。食品仓库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杀虫剂、洗涤消毒剂等),不得存放药品、杂品及生活用品等物品。

8.2需冷藏的食品须存放于与其包装标签标示的保存温度相应的冷库内,冷冻设施须正常运转,冷库内禁止生熟混放。

8.3食品库房应用无毒、坚固、易清扫材料建成。库房可分常温库和冷库,冷库又包括高温冷库(冷藏库)和低温冷库(冷冻库)。

8.4常温库应设置防鼠、防虫、防蝇、防潮、防霉的设施,并能正常使用;必须设置机械通风设施,并应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清扫,保持干燥和整洁,清库时应做好清洁消毒工作。8.5冷库应注意保持清洁、及时除霜;冰柜和冷藏设备必须正常运转并标明生、熟用途,冷藏库、冰柜应设外显式温度(指示)计并正常显示。

8.6低温冷库(冷冻库)温度必须低于-18℃,高温冷库(冷藏库)温度必须保持在0~10℃;冷藏设备、设施不能有滴水,结霜厚度不能超过1cm。

8.7冷库内不可存放腐败变质食品和有异味食品。食品之间应有一定空隙,直接入口食品与食品原料应分库冷藏。

8.8食品储存要做到先进先出,尽量缩短储藏时间,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9.按照《食品卫生法》和《广州市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做好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工作。

食品贮存卫生管理制度

1.食品贮存单位应领取卫生许可证方可营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安全负全面责任。

2.食品贮存单位要设立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负责日常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和卫生档案的管理工作。

2.档案应每年进行一次整理。档案内容包括申请卫生许可的基础资料、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各项制度、各种卫生检查记录、个人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证明、有关食品索证资料、检验报告等。

3.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体检单位进行体检,取得健康证明才能上岗。发现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患者应及时调离。从业人员每年体检1次。4.切实做好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工作。上岗前必须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才能上岗。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2年复训1次。

5.食品仓库实行专间专用,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杀虫剂、洗涤消毒剂等),不得存放药品、杂品及个人生活用品等物品。食品成品、半成品及食品原料应分开存放。6.库房应用无毒、坚固、易清扫材料建成。库房可分常温库和冷库,冷库又包括高温冷库(冷藏库)和低温冷库(冷冻库)。

7.常温库应设置防鼠、防虫、防蝇、防潮、防霉的设施,并能正常使用;必须设置机械通风设施,并应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清扫,保持干燥和整洁,清库时应做好清洁消毒工作。8.冷库(包括冰箱)应注意保持清洁、及时除霜;冰箱、冰柜和冷藏设备必须正常运转并标明生、熟用途,冷藏库、冰箱(柜)应设外显式温度(指示)计并正常显示。

9.低温冷库(冷冻库)温度必须低于-18℃,高温冷库(冷藏库)温度必须保持在0~10℃;冷藏设备、设施不能有滴水,结霜厚度不能超过1cm。

10.冷库内不可存放腐败变质食品和有异味食品。食品之间应有一定空隙,直接入口食品与食品原料应分库冷藏。

11.食品要分类、分架、隔墙离地上架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冷藏冷冻时应分类摆放。

12.应建立食品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要详细记录入库食品的名称、数量、产地、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包装情况、索证情况等,并按入库时间的先后分类存放。

13.食品储存要做到先进先出,尽量缩短储藏时间,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14.食品库房管理员必须熟悉食品库房卫生管理制度和各类食品储藏的基本要求。发现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和《食品卫生法》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时应及时处理。学校卫生管理制度

1.各类学校应建立卫生管理组织和卫生管理制度,校长为学校卫生责任人,负责本校课室卫生、食品卫生、饮水卫生、校内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和学生常见病的预防等工作。2.各校应设立校医室, 校医室负责人为学校卫生管理人,具体负责落实各项学校卫生管理工作,校医室负责人是本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3.学校要设立卫生管理档案。学校卫生管理档案的管理工作应由校医负责。档案应每年进行一次整理。档案内容包括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各项制度、学校食堂和饮用水情况、校内公共场所情况、各种卫生检查记录、学生个人健康情况、食品原料和有关用品索证资料、学校监测报告等。学校各食堂要单独设立卫生管理档案。

4.做好教学场地及设施卫生管理工作。课室的朝向、人均面积、采光和通风、黑板设置、微小气候、噪声应符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4.1教学辅助课室:实验室、自然、美术、音乐、舞蹈、史地、书法、语音、电子计算机室、图书馆(室)、体育场馆、风雨操场应按有关特殊用途卫生标准设立。

4.2课室自然采光不足应人工照明补足,灯管支数、排列方向、悬挂高度等应符合《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7793-87)》,灯管如损坏应在二日内及时更换。4.3按照《中小学教室换气标准(GB/T17226-1998)》,根据不同季节和天气合理开窗通风换气。

4.4按照《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GB/T3946-2002)》,每学期调整每个学生的课桌椅高度配套,并加强管理,每周调整视角方位时应保证课桌椅调整跟进。第一排课桌前缘与黑板距离不少于2米。

4.5有集中采暖设施的学校教室按《中小学校教室采暖温度标准(GB/T1722-1998)》执行。

5.各类学校都应重视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工作,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具体按照《食品卫生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餐饮业卫生管理办法》、《广州市学校集体食堂卫生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6.各类学校都应做好校内饮用水卫生管理。按照《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提供安全、清洁、足够的饮用水。

6.1采用自建管道直饮水供应直饮水的,应取得卫生许可证才能供水;6.2采用桶装水供应的,其桶装水生产厂必须领有卫生许可证,并以食品量化分级A级企业为宜,饮水机(涉水产品)必须领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批件;6.3采用集团式滤水器过滤供应的,该集团式滤水器必须有卫生部的卫生批件。并报卫生监督部门备案。

6.4采取自建集中式供水的, 应取得卫生许可证才能供水,水质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宜让学生直接饮用。7.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传染病及常见病防治工作。

7.1坚持每日考勤及晨检,发现身体不适和因病缺课学生应及时向校医室报告,并登记追踪观察;7.2校医室应协助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做好学生免疫接种、体检等工作;7.3学校应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如突发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建立健全疾病报告制度。

8.学校应重视校内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广州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指引》的有关规定做好相关场所卫生管理,特别是游泳场的卫生管理;参照《广州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9.学校应根据有关规定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卫生知识和疾病预防知识。二次供水保洁卫生管理制度

1.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事二次供水保洁工作的单位必须持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方能从事二次供水保洁工作。

2.从事二次供水保洁工作的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和参加卫生知识培训,领取“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后方能从事二次供水保洁工作。

3.从事二次供水保洁工作的人员应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饮用水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二次供水保洁工作。保证被清洁的水箱不受污染,防止水质二次污染。

4.使用的清洗工具必须做到专用,使用的器械,消毒物品,清洁剂,除垢剂等必须经卫生部门批准和检验合格。

5.各保洁单位必须建立保洁档案,每次清洗必须记录入档案,每次的清洗记录应有被清洗水池的业主或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的签名确认。

6.在清洁保洁过程中,必须做好对水池人孔加盖密封、加锁,对透气孔、溢流孔等要有防蚊虫、异物进入池内的装置等工作。

7.每次清洗保洁后,保洁单位应取水样送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检验,检验报告必须交水池业主或管理机构保存备查,保洁单位则将报告书副本存入档案及记录检验日期。

8.每次清洗保洁后,应投加消毒药于水箱中,混和消毒30分钟后,使水池水游离余氯不低于0.3mg/L,确保饮水卫生。

集体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1.1集体食堂取得卫生许可证方可营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餐饮业经营活动。1.2要设立专职或兼职的卫生管理人,负责食堂的日常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和卫生档案的管理工作。1.3档案应每年进行一次整理。档案内容包括申请卫生许可的基础资料、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各项制度、各种卫生检查记录、个人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证明、食品原料和有关用品索证资料、餐具消毒自检记录、检验报告等。2.严格做好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工作。

2.1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体检单位进行体检,取得健康证明才能上岗。发现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患者应及时调离。从业人员每年体检1次。2.2切实做好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工作。上岗前必须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才能上岗。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年复训1次。各食堂应定期开展自身卫生知识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卫生素质。

2.3应严格执行《广州市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建立本食堂的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管理。

3.落实卫生检查制度,勤检查,保卫生。

3.1卫生管理人员每天进行卫生检查;各部门每周进行一次卫生检查;食堂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卫生检查。各类检查应有检查记录,发现严重问题应有改进及奖惩记录。

3.2检查内容包括食品加工、储存、销售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及运输食品的工具,冷藏、冷冻和食具用具洗消设施,损坏应维修并有记录。

4.建立健全的食品采购、验收卫生制度,把好食品采购关。

4.1采购的食品原料及成品必须色、香、味、形正常,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食品。采购食品应向供货方索取卫生许可证、卫生检验报告书复印件。4.2采购肉类食品必须索取卫生检验合格证明;采购定型包装食品,商标上应有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存期(保质期)等内容;采购酒类、罐头、饮料、乳制品、调味品等食品,应向供方索取本批次的检验合格证或检验单;采购进口食品必须有中文标识。5.建立健全的食品贮存卫生制度,保证食品质量。

5.1食品仓库实行专用,并设置能正常使用的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设施。食品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5.2食品进出库应有专人登记,设立台帐制度。做到食品勤进勤出,先进先出;要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5.3食品成品、半成品及食品原料应分开存放,食品不得与药品、杂品等物品混放。

5.4冰箱、冰柜和冷藏设备及控温设施必须正常运转。冷藏设备、设施不能有滴水,结霜厚度不能超过1cm。冷冻温度必须低于-18℃,冷藏温度必须保持在0-10℃。6.做好粗加工卫生管理,把好食品筛选第一关。

6.1食堂应设有专用初(粗)加工场地,清洗池做到荤、素分开,有明显标志。加工后食品原料要放入清洁容器内(肉禽、鱼类要用不透水容器),不落地,有保洁、保鲜设施。加工场所防尘、防蝇设施齐全并正常使用。

6.2初(粗)加工的择洗、解冻、切配、加工工艺流程必须合理,各工序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不受污染。

6.3加工后肉类必须无血、无毛、无污物、无异味;水产品无鳞、无内脏;蔬菜瓜果必须无泥沙、杂物、昆虫。蔬菜瓜果加工时必须浸泡半小时。7.做好加工制作过程卫生管理,确保出品卫生安全。

7.1不选用、不切配、不烹调、不出售腐败、变质、有毒有害的食品。

7.2块状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食物中心温度必须高于70℃。7.3隔夜、隔餐及外购熟食回锅彻底加热后供应。炒、烧食品要勤翻动。7.4工作结束后,调料加盖,做好工具、容器、灶上灶下、地面墙面的清洁卫生工作。7.5制作凉拌菜、酱卤熟肉、点心用原料要以销定量。尽量少用食品添加剂,制作时确需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8.强化售饭间和其他功能专间卫生管理,把好出品关,慎防食物中毒。

8.1售饭间和其他功能专间(包括凉菜间、冷荤间、熟食间、裱花间,以下简称专间)必须做到房间专用、售饭专人、工具容器专用、冷藏设施专用、洗手设施专用。

8.2专间及出菜通道要洁净,不能堆放任何杂物,只能存放直接入口食品及必需用的食具、工用具。

8.3专间配置预进间,并装有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和用于洗手、消毒的专用盆各1个。专间内配置脚踏式污物容器、紫外线杀菌灯、通风排气、空调系统等设施,室内做到无蝇,保持室内温度25℃以下。

8.4专间内班前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进行空气消毒;工具、贴板、容器、抹布、衡器每次使用前进行清洁消毒;贴板做到面、底、边三面保持光洁。使用食品包装材料符合卫生要求。

8.5工作人员穿戴整洁工作衣帽、口罩,保持个人卫生,操作前洗手消毒。应按照“食品与用品分开”、“生熟分开”的原则设定销售区域,销售食品必须“货款分开”。8.6非直接入口的食品和需重新加工的食品及其他物品,不得在专间存放。

8.7制作好的凉菜应尽量当餐用完,剩余尚需使用的应存放于专用冰箱内冷藏或冷冻。当餐(天)未售完熟食品在0-10℃冷藏保存或60℃以上加热保存。食用前按规定进行再加热。9.餐具用具必须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9.1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必须有专间,专人负责,餐具用具有足够数量周转。清洗消毒必须做到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

一刮:将剩余在餐具用具上的残留食品倒入垃圾桶内并刮干净;二洗:是将刮干净的餐具用具用加洗涤剂的水或2%的热碱水洗干净。三冲:是将经清洗的餐具用具用流动水冲去残留在餐具用具上的洗涤剂或碱液。四消毒:洗净的餐具用具按要求进行消毒。五保洁:将消毒后的餐具用具放入清洁、密封有门的餐具用具保洁柜存放。9.2餐具常用的消毒方式:

9.2.1煮沸、蒸气消毒,保持100℃作用10分钟。

9.2.2远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作用15-20分钟。9.2.3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9.2.4消毒剂如含氯制剂,一般使用含有效氯250mg/L的浓度,食具全部浸泡入液体中,作用5分钟以上。洗消剂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有批准文号、保质期。

9.3消毒后餐具感官指标必须符合卫生要求:物理消毒(包括蒸气等热消毒)食具必须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化学(药物)消毒:食具表面必须无泡沫、无洗消剂的味道,无不溶性附着物。

9.4保洁柜必须专用、清洁、密闭、有明显标记、每天使用前清洗消毒。保洁柜内无杂物,无蟑螂、老鼠活动的痕迹。已消毒与未消毒的餐具不能混放。10.注意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洁,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0.1厨房内外环境整洁,上、下水道通畅,地面无积水。废弃物盛放容器必须密闭,外观清洁;设置能盛装一个餐次垃圾的密闭容器,并做到班产班清;地面、排水沟、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状况;排烟、排气设施无油垢沉积、不滴油。

10.2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防止害虫孳生。除虫灭害工作不能在食品加工操作时进行,实施时对各种食品(包括原料)应有保护措施。

10.3使用杀虫剂进行除虫灭害,应由专人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使用时不得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包装材料,使用后应将所有设备、工具及容器彻底清洗。

10.4 发现老鼠、蟑螂及其他有害害虫应即时杀灭。发现鼠洞、蟑螂滋生穴应即时投药、清理,并用硬质材料进行封堵。操作间及库房门应设立高50cm、表面光滑、门框及底部严密的防鼠板。

10.5三防设施有效:纱门、纱窗或门帘、金属防鼠板、防鼠隔栅等设施能有效起到防蝇、防鼠、防尘作用。

10.6废弃油脂应由专业的公司回收,并应与该公司签订写有“废弃油脂不能用于食品加工”的合同

卫生管理制度

1餐饮业卫生管理组织;2餐厅卫生管理制度;3冷菜间卫生管理制度;4初加工间卫生管理制度;5烹调加工卫生管理制度;6食品初加工卫生管理制度;7食品库房卫生管理制度;8食品销售卫生管理制度;9食品采购验收制度;10卫生除害管理制度;11卫生检查制度;12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卫生管理制度;13档案管理制度;废弃油脂管理制度。

(二)制订各种卫生制度的要素卫生管理组织构成① 单位负责人;

② 卫生管理人员;

③ 相关部门的经理; ④ 卫生组织机构至少由3人组成。餐厅卫生制度

① 餐桌椅整洁,地面清洁,玻璃光亮,有公共痰盂和洗手设施。

② 要每天清扫两次,每周大扫除一次,达到无蝇、无蜘蛛。

③ 不销售变质、生虫食品。

④ 小餐具用后洗净、消毒、保洁。

⑤ 服务小员穿戴清洁工作衣帽,工前、便后洗手消毒。

⑥ 点心、熟食必须在防尘防蝇玻璃柜内销售,坚持使用清洁的售货工具。

⑦ 服务人员工作时禁止戴戒指,手链,涂指甲。凉菜间(冷荤间、熟食间)卫生制度

① 做到专间、专人、专用工具、案板、容器、抹布、衡器。

② 室内做到无蝇,并配有流水洗手、消毒、脚踏式污物容器、紫外线杀菌灯、冷藏等设施。

③ 刀板、容器、衡器每次使用前进行清洁消毒,班前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进行空气消毒。

④ 使用食品包装材料符合卫生要求。

⑤ 工作人员穿戴整洁工作衣帽、口罩,保持个人卫生,操作前洗手消毒。

⑥ 熟食勤作、勤销,做到当天制作,当天销售,过夜隔夜食品回锅加热销售,不出售变质食品。

⑦ 非直接入口的食品和需重新加工的食品及其他物品,不得在凉菜(熟食)间存放。初(粗)加工间卫生制度

① 有专用加工场地和食品验收人员,腐败变质原料不加工使用。

② 清洗池做到荤、素分开;上下水通畅,设有能盛装一个班产垃圾的密封容器。

③ 加工后食品原料要放入清洁容器内(肉禽、鱼类要用不透水容器),不落地,有保洁、保鲜设施。

④ 加工肉类、水产品、蔬菜的操作台要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⑤ 工作人员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

⑥ 防尘防蝇设施齐全,运转正常。烹调加工卫生制度。

① 不选用、不切配、不烹调、不出售腐败、变质、有毒有害的食品;

② 块状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

③ 隔夜、隔餐及外购熟食回锅彻底加热后供应;

④ 炒菜、烧煮食品勤翻动;

⑤ 刀、砧板、盆、抹布、盆用后清洗消毒;不用勺品味;食品容器不落地存放;

⑥ 制作点心用原料要以销定量,制作时使用色素、香精等食品添加剂,严格执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⑦ 工作结束后,调料加盖,做好工具、容器、灶上灶下、地面墙面的清洁卫生工作。

⑧ 操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不留长发指甲,不蓄长发和胡须,不吸烟,不随地吐痰等;

⑨ 具备能盛放一个餐次的密闭垃圾容器,并做到班产班清。食品粗加工卫生制度 ① 所有原辅料投产前必须经过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料不得投入生产。

② 择洗、切配、解冻、加工工艺流程必须合理,各工序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不受污染。

③ 包装食品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包装材料,包装人员的手在包装前要清洗消毒。

④ 加工用工具、容器、设备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用具、容器必须消毒。

⑤ 工作人员穿戴整洁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

⑥ 加工所防尘、防蝇设施齐全并正常使用。食品仓库卫生管理制度

① 食品仓库实行专用并设有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的设施及措施,并运转正常;

② 食品应分类,分架,隔墙隔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③ 建立仓库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做到勤进勤出,先进先出,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④ 食品成品、半成品及食品原料应分开存放,食品不得与药品、杂品等物品混放;

⑤ 食品仓库应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清扫,保持干燥和整洁;

⑥ 工作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食品销售卫生制度

① 销售定型包装食品商标上应有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存期(保质期)等内容,进货时向供方索取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单,严禁购销产品标志不全或现售现贴商标的食品;

② 销售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禁止出售变质、生虫、掺假、掺杂、超过保存期和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规定的食品;

③ 出售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有防蝇、防尘设施,并正当使用。使用工具售货及无毒、清洁的的运装材料,禁止使用废旧报纸运装食品。货款、工具分开存放,所用工具班前应彻底清洗消毒;

④ 从业人员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做到:不留长指甲、长头发、长胡须,不戴戒指,不涂指甲油,操作时不吸烟;

⑤ 吧台内严禁落地存放食品,严禁乱堆、乱放食品及其他杂物。食品采购、验收卫生制度

① 采购的食品原料及成品必须色、香、味、形正常,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食品;

② 采购肉类食品必须索取兽医卫生检验合格;

③ 采购酒类、罐头、饮料、乳制品、调味品等食品,应向供方索取本批次的卫生检验合格证或检验单;采购进口食品必须有中文标识;

④ 采购定型包装食品,商标上应有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存期(保质期)等内容;

⑤ 运输车辆和容器应专用,严禁与其他非食品混装、混运。

⑥ 食品采购入库前应由库管人员进行验收,合格者入库储存,不合格者退回。除害卫生制度

① 操作间及库房门应设立高50cm、表面光滑、门框及底部严密的防鼠板; ② 发现老鼠、蟑螂及其它有害害虫应即时杀灭;

③ 发现鼠洞、蟑螂滋生穴应即时投药、清理,并用硬质材料进行封堵。卫生检查制度

① 卫生管理人员应每天进行卫生检查;

② 各部门每周进行一次卫生检查;

③ 单位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卫生检查;④ 各类检查应有检查记录;

⑤ 发现严重问题应有改进及奖惩记录;

⑥ 检查食品加工、储存、销售、陈列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及运输食品的工具,冷藏、冷冻设施,损坏应维修并有记录,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制度

① 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体检单位进行体检和培训;

② 发现五病患者及时调离;

③ 未取得体检、培训合格证明不得上岗;

④ 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合格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餐饮业卫生管理档案制度

① 有专人负责、专人保管;

② 档案应每年进行一次整理;

③ 档案内容:卫生申请基础资料、卫生机构、各项制度、各种记录、个人健康、卫生知识培训、索证资料、餐具消毒自检记录、检验报告等。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管理制度

① 食品添加剂必须使用国家批准的品种和在允许范围内使用。

② 采购食品添加剂要有记录并存档。

③ 食品添加剂要专人负责保管,并负责告诉烹调厨师适用范围和使用量。

④ 盛放食品添加剂要有专用容器和明显标志。

⑤ 不得在食品中乱加添加剂。

⑥ 实行食品添加剂使用责任追究制。面食制作卫生管理制度

①.米面及其他杂粮必须有卫生检验合格证明。

②.用发酵剂、食用碱等添加剂必须有索证。

③.面食间清洗水池荤、素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④.面食间案板必须荤、素分开使用,并有标志。

⑤.必须有盛放肉(馅)等专用冰箱。

⑥.室内做到放蝇、防尘、防鼠。

⑦.加工人员穿戴整洁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不准戴戒指、手链、涂指甲等。

⑧.有室内卫生定时清扫制度。裱花制作卫生管理制度

①.进入裱花间必须更衣、洗手消毒。②.裱花用食品添加剂必须是允许使用的品种,并在允许使用量范围内使用,不能乱加。

③.要定时进行空气消毒,保持室内清洁状态。

④.专用裱花工具要定时清洁消毒,防止污染。

⑤.加工人员要穿戴整洁卫生衣帽、口罩,定时洗手消毒,保持个人卫生。不允许戴手饰及染指甲等。

⑥.放蝇、防尘、防鼠等卫生设施要齐备。

⑦.要定时整理室内卫生。配餐间卫生管理制度(学校食堂)

①.设立更衣、洗手消毒专用间。

②.设立与售餐数量相适应的盛放待售食品的台(架)。

③.盛放食品的容器要专用,并有标志。

④.销售熟食要用专用器具,严禁用手抓。

⑤.不售变质、变味食品。

⑥.售饭菜窗口要能够开合,严禁开放式。

⑦.要设与配餐间相适应的紫外线消毒灯,定时开灯消毒。

⑧.售饭人员要穿戴整洁卫生衣帽、口罩,保持个人卫生,操作前洗手消毒。烧烤制作卫生管理制度

①.场所必须按宰杀→粗加工→腌制→烧烤卤肉间→晾凉分设场所(间)。

②.所用畜禽肉类必须经过兽医检疫合格方可使用。

③.烧烤卤制肉类食品严禁使用亚硝酸盐,使用其他食品添加剂要经卫生监督机构允许方可使用。

④.制作间必须设洗手消毒水池及设施。

⑤.切配烧烤卤制熟食品间要设紫外线消毒灯,定时对案板及空间进行消毒处理。

⑥.切配烧烤卤制熟食品要专人负责,专用工具,防止生熟交叉污染。

⑦.放蝇、防尘、防鼠、防腐卫生设施要完备。

⑧.从业人员必须穿戴整洁卫生衣帽、口罩,保持个人卫生。餐具用具洗消毒卫生制度

①.专人负责。

②.洗消间大小必须与经营规模相适应。

③.设有洗、刷、冲三个水池,并有标志。

④.热力消毒设施要充足,餐具做到每餐一消毒。

⑤.有密闭的餐具保洁柜,数量要充足。

⑥.不适宜热力高温消毒的茶餐具,药物消毒要有固定场所(间),要按消毒药物有效浓度配比,按时消毒、冲洗、保洁。原料采购索证制度

①.餐饮用食品采购必须索证。

②.需索证食品种类:米、面、油、畜禽肉类、定型包装罐头类食品、蔬菜食品、蕈类、食品添加剂、酒类、饮料、乳制品等。

③.要索取的证件包括:有效卫生许可证和产品卫生检验报告合格证明的复印件,采购进口食品必须有中文标识及相关证明。④.要建立食品索证登记档案,以备查。

⑤.索证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制度

①.废弃油脂必须按国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 的规定》进行管理。

②.废弃油脂应设专人负责管理。

③.废弃油脂应有专门标有“废弃油脂”字样的密闭容器存放,集中处理。

④.废弃油脂只能销售给废弃油脂加工单位和从事废弃物收购的单位,不得销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

⑤.处理废弃油脂要建立档案,详细记录销售时间、种类、数量、收购单位、用途、联系人姓名、电话、地址、收货人签字等,并长期保存。

上一篇:九月份国旗下讲话稿(第四周)下一篇: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