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制度手册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司制度手册(精选7篇)

公司制度手册 篇1

深圳市弘创投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一.公司概述

深圳市弘创投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受托资产管理;企业管理咨询;投资兴办实业;商务信息咨询;投资咨询;投资管理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成立于2014年4月,公司注册资本约5亿元,位于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是一家有实力,有热情的年轻公司。

凭借公司在金融业的专业水平和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崛起提供的独特机会下。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与传统金融业,投资管理业相结合。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公司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

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完善、设备齐全、管理规范有效。始终秉承“ 合作无分界,协创好未来!“的企业文化精神。未来,公司将在移动客户端的开发,维护,推广和运营等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资源,为社会提供更丰富、更优良的互联网金融类服务产品,并将弘创投融塑造成为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第一品牌,不断努力……

深圳市弘创投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2014年8月

目录

一.公司概述 二.战略篇

1.公司愿景

2.使命宗旨

3.战略目标

三.理念篇

1.核心理念

2.发展理念

3.管理理念

4.人才理念

5.廉洁理念

6.学习理念

7.服务理念

四.行为篇

1.道德修养

2.职业规范

二.战略篇

1.公司愿景

成为以人为本、诚信合作、务实高效的公司

愿景是公司未来发展的理想境界,犹如灯塔之于航船,对公司的全部经营活动和文化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公司以人为本抓管理,尊重人的价值,倡导简单友好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谋发展,同心促和谐,让员工豁达自信、充满激情,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享受工作乐趣,实现人生价值。公司追求积极快乐的人生观,营造团结友善、昂扬向上的企业氛围,努力把企业建设成为一座学校,给员工以教育;建设成为一个家庭,给员工以温暖;建设成为一座乐园,给员工以欢乐;让员工心气足,企业人气旺,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诚信合作,对投资人或企业的咨询热心服务!对投资者和项目负责!坚持发展成果让全体利益相关者共享,致力于企业、社会、员工的共同发展,倡导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工作作风,强调行为、步调的协调和内外关系的和谐,追求企业发展整体的高效率与高效益。集团公司希望全体员工爱护我们的企业,热爱我们的事业,为了祖国的富强、社会的繁荣、自身的发展和家庭的幸福,释放创新潜能,挑战人生极限,努力敬业奉献,实现美好愿景。

2.公司使命

合作无分界,协创好未来!

使命是集团公司存在价值、终极目标和社会责任的总定位。公司是以安全投资,广泛合作的使命是集团公司存在价值、终极目标和社会责任的总定位。

公司是以托资产管理;企业管理咨询;投资兴办实业;商务信息咨询;投资咨询;投资管理,惠及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通过服务企业或个人和满足市场需求而实现自身价值。

公司以“合作无分界,协创好未来!”为己任,以追求永续经营为目标,把推动深圳新型互联网产业和投资金融业、促进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作为公司发展的根本任务,以追求股东、企业、员工与社会的共赢发展、实现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行为准则,致力于服务深圳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提高,提供可靠高效的投资金融资讯;致力于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确保投资人资产保值增值,使投资方增加收益;致力于集团公司和员工的共同成长,为员工及其家人的幸福营造高品质的生活。

3.战略目标

建设口碑优良、实力雄厚、管理先进、本地一流,在全国具

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公司以追求永续经营、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事业成长的出发点,以“建设口碑优良、实力雄厚、管理先进、本地一流,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为奋斗目标,坚持传统投资金融业的良好习惯,优先互联网金融,积极发展新型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专注投资金融领域,努力把主导产业做强做大,形成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围绕金融业发展上下延伸产业链,稳健发展金融业,探索发展互联网产业,努力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端的金融投资服务行业,实施IT,金融联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主业支撑,不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集团公司快速平稳发展。

三.理念篇

理念是我们的生存基础与信念支柱。集团公司理念就是公司明确的经营意识和价值导向,是集团公司文化的基石。它与公司愿景和使命一样,是我们进行决策、制定政策、建立规章、解决问题以及选择行为方式的指导方针,是公司生存发展的行动指南,决定着公司的管理规则和形象定位。

公司理念根植于传统金融投资领域的文化基础,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管理精粹,弘扬了投资金融行业的优良传统,在总结众多公司多年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管理的先进思想突破传统·,形成了以精于服务为核心、以务实高效工作为愿景的理念体系。

1.核心理念

精于服务高效工作

精于服务,就是要有对投资人负责,对其投资项目融资的安全的使命,追求卓越的工作成就和生活品位,凡事做到最好最优秀。我们精于服务,一要奉行真善美的人生美德,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和责任心;二要科学管理,不断提升工作效能,追求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三要持续发展,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质量,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四要成就员工,着力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生活质量,让员工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不断分享发展成果;五要追求卓越,创建一流,塑造文化先进、管理科学、队伍卓越、效益一流的企业品牌形象。高效工作就是要着力营造和谐舒心、使命感强、文明健康、有效沟通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心情舒畅、充满激情、精神饱满、专心致志地投入工作,以积极的心态去做有意义的事,这样除了员工可以高效工作以外,还可以从中享受工作乐趣,收获成就荣誉,实现自身价值,感受生命意义。

2.发展理念

稳健创新合作共赢

稳健创新的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客观规律,严格按照企业实际制订发展战略,并不折不扣地付诸行动,在经济、社会与员工成长相互协调中稳步推动发展,有效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公司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持续为员工、顾客、股东、社 会创造价值,在不断创新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品质、价值的最大化。

合作共赢市场经济是合作经济和协作经济。竞争无法避免,但合作、联合更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竞争是为了超越,合作是为了共赢。集团公司要积极争取和利用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合作伙伴结盟联合,以和谐共赢的态度,优势互补,共生共荣,共赢发展。

3.管理理念

精细高效务实自律

精细高效公司以共同的事业为基础,建设纪律严明、管理严格、团结进取、务实高效的管理团队;以公司使命和战略目标为导向,对公司的经营活动,实行专业化、数据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努力实现管理的高效率和经济的高效益。

务实自律公司教育员工忠诚敬业,严于律己,以科学严谨、务实创新的作风,勤奋敬业、认真负责的精神,自信积极、快乐工作的心态,以法律和制度为准绳,主动承担责任,自觉履行职责,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4.人才理念

德才兼备诚实敬业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推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热爱生活、充满激情、诚实正直、忠诚企业、学有所长、有所作为、勇于承担责任和敢于创新的员工是集团公司所需要的人才。公司视人才为企业发展之根本,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营氛围和团队学习成长的人文环境,逐步完善绩效优先的人才激励机制,重奖员工的出色绩效和突出贡献,努力为人才提供发展机遇和创业平台,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有机会、有作为、有地位,鼓励员工勤奋学、踏实干、敢创新,将个人价值体现在工作岗位上,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在公司发展壮大中,体现自身价值,实现人生理想。

5.廉洁理念

做事干净,严于律己

公司着力构建关心爱护人、培养发展人的经营环境,教育员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诚信守法,节俭自律,重仁义、轻名利,知廉耻、养性情,进德修业,安逸心灵,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自尊、自重、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做一个作风正派、品德高尚、诚实正直、奉公廉洁的员工。

6.学习理念

守,破,离

学习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动力。当今世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创新和淘汰的速度非常之快,一个人乃至一个组织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并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掌握比你对手更优秀的学习能力。面向未来,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努力穷极事理,改善心智模式,激发创新欲望,自我超越,与时俱进,力争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到位,以至尽善尽美,在积极进取的动态发展中达到人生的最佳境界。守!是守住你所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破!是在你收获到的知识和经验上进行突破,精益求精。离!就是员工到达了这个境界可以做到不需要指导,可以指导别人的级别!

7.服务理念

真诚用心,敬业精业

市场是我们发展的基础,客户是我们生存的保证。我们珍惜每一次为客户服务的机会,以感恩的心态对待客户的关注、选择和信任,敬业精业,竭诚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努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到优秀卓越。我们注重每一个服务过程和细节的完美,用心服务,用情感人,学会换位思考,想顾客所想,急顾客所需,力求超越顾客的期望价值,以真诚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赢得事业发展的永恒。

四.行为篇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行为源于理念,理念决定管理。管理使企业行为规范,文化使企业基业长青。集团公司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理念“行为”起来,让我们的行为“习惯”起来,让我们的习惯“文化”起来,努力实现知行合一,以此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1.道德修养

百行德为首,本立而道生。道德的基础是人的精神自律。加强道德修养,必须明荣辱、知廉耻、讲正气、树新风;要不为积习所弊,不为时尚所惑,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份之想,处处检点得失,时时修正言行,以德立身,以德服人,以德树威,始终保持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浩然正气,自觉做文明守法、情趣健康、品行高尚的时代楷模。热爱祖国

祖国是我们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家园。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企业强大了,我们的祖国才能繁荣富强。我们应爱国先爱岗,把集团公司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本职岗位上敬业奉献,努力为企业强大、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和谐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忠诚企业

集团公司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快乐家园。工作岗位是我们创造价值的事业平台。企兴我荣,企衰我穷。我们与集团公司是互动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忠诚企业,就是要忠诚于集团公司的事业发展,将个人命运与集团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与集团公司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一心干事业、齐心谋发展,在集团公司发展壮大中,努力工作,积极奉献,成就自我,追求卓越。孝敬父母

生命源于父母。躬行孝悌是做人最起码的本份。“百善,孝为先。”知恩、感恩、报恩,是一个人善心、爱心、良心的基础;心存感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爱他人、爱企业、爱社会、爱祖国的基本道德要求。团结同事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发挥众人的智慧,凝聚众人的力量,人心齐则泰山移。

团结就是力量。集团公司着力营造上下同甘共苦、相互尊重理解、互相体贴关爱、团结协作共事的工作氛围,使员工舒心、快乐地生活和工作其中,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形成团结友善、和谐发展的学习型、创新型和快乐型团队。诚实守信

诚则持久,信必永恒。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长。诚实守信是我们立身做人的道德准则和信守承诺的行为品质。诚信就是要“以诚待人、以信立事”,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守诺言,重信誉,以崇高的人格力量和道德情操做人处事。仁德谦逊

仁德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仁德谦逊的人,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时时戒骄戒躁、谨言慎行,事事重义守仁、矜而不争,永远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和安宁;做一个仁德谦逊的人,要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心态和不事张扬、朴实无华的心胸,容人之长、补己不足、淡泊名利、加强修养;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追求卓越境界,永创人生新高。正直廉洁

正则“品”端,直则“人”立。公司以德为根本、法为准绳,着力营造诚信守法、勤勉敬业、纪律严明、风清气正的企业氛围,教育员工遵守职业道德,践行行为规范,爱岗敬业,克己修身,博学笃行,知止学善。心怀感恩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感激一切对我们有恩的人: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朋友,感恩领导,感恩客户,感恩同事,感恩政府,感恩社会,感恩环境,感恩生活……学会感恩,与爱同行,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寻找无穷乐趣。

2.职业规范

职业规范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约定俗成、普遍遵循的基本规则与形式,体现了一个人、一个企业的文明素养和文化品位。细节形成习惯,习惯决定行为。一个人的优秀需要良好的习惯养成;一个企业的优秀同样需要良好的职业规范。学习、践行公司职业规范,就要自觉加强个人修养,努力规范自我行为,从 日常小节做起,从生活点滴习惯,身体力行,注重养成。

岗位规范

1.整理

(1)定时整理办公室、工作场所与生产现场。

(2)工作场所和生产现场的所有设备、物品要定位归类,标识清楚,放置到标志指示部位,做到归整有序。(3)办公室资料、书籍要码放整齐,排列有序。2.清洁

(4)及时清除工作场所不必要的废弃物,保持责任区整洁 干净。

(5)清扫责任区内的杂物垃圾,保持工作场所和办公设备 干净整洁。

(6)保养办公设施,物品器具要按规定次序摆放,使其整(7)整理个人装束,清洁个人卫生,保持干净整洁。(8)按照规定时间,上班前5 分钟完成所有清洁整理工作。3.准时

(9)上班或参加会议要遵守规定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脱岗或提前离开。

(10)按时完成工序作业和工作任务

(11)会见客人或工作拜访,要预约时间,准时到达。4.标准

(12)遵守职业道德和操作规程。

(13)严格按照业务流程操作,实现过程和结果的标准化。(14)日事日毕,日事日清,天天进步,事事创新。5.素养

(15)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16)言行文明,服务热情,耐心周到。(17)发挥团队精神,搞好协作配合。(18)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规范。(19)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害或私拿公司财物。6.安全

(20)不发生人身、设备和交通事故。

(21)不发生客户纠纷和新闻媒体曝光等责任事故。

礼仪规范

工作上

同事相遇应礼貌问候、点头微笑或握手致谢。

登门拜访或会见客人,应事先预约,按照预约时间准时到达; 进门前先轻声敲门或按门铃,等待主人招呼后方可入坐。临时造 访或礼节性拜访,时间不宜太长;告辞时,应对主人或在场家人 的接待应表示感谢。

接待来访客人时,应热情礼貌,相互握手致意,并主动向客 人介绍集团公司在场人员;与客人交谈,言语要亲切,态度要热 情,要善于倾听,不随便打断他人谈话;客人告辞时,应起身相 送到门口或楼梯口,重要的客人应送到大门口或汽车旁,并握手 告别,目送客人远去。

参加接待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到达,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准 时赴约,应电话告知有关人员。与客人交谈或参加宴会,要按惯 例安排好主人和客人的位置。

在集团公司对外交往中,应使用集团公司统一设计、制作的 办公用品和礼品。

参加重大庆典活动或集会,在升降国旗时要唱国歌,应起立、脱帽、身体转向旗杆方向肃立注目敬礼;对国旗、国徽及国家领 导人员的照片、像章等,均应谨慎使用和妥善保管。在公司走廊、过道遇到上司或客人要礼让先行,点头致意。员工因事缺勤应事先请假。出差期间应主动向主管领导汇报 工作情况。

凡到调研或检查工作,对下属单位的工作应给予恰当总 结,检查结果要及时向主管或分管领导汇报;遇突发事件应按有 关规定尽快向上级汇报,并及时妥善处理。

工作期间员工未经对方同意,不得随意翻看同事的文件、资 料等,借用同事的东西,使用后应及时送还或放归原处。员工对本职工作应尽职尽责,对本职责以外的事可以提建设 性的建议。

会议上

会议通知应提前一天发出,重要会议至少提前三天通知,并 根据需要附加会议议程和相关材料。

会务人员要做好会议接待安排计划,报领导审定。会议报到时,要做好会议材料登记、分发工作。

员工接到会议通知,要精心准备。因故缺席,须事先请假; 提前入场,按号入座;会议期间,不进食吸烟,不大声喧哗,认 真倾听,保持会场安静 会议开始前,与会人员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

会议主持人要善于掌握会议时间,需延长会议时间,应说明 情况。

会议结束后,要请客人和领导先行退场。会议结束,会务工作人员要做好会议清场工作。

名片上

公司员工对外交往,应当使用公司统一制发的名片。递名片给他人时,应起身站立,面带微笑,将名片的正面有 朝着对方双手呈上,并作自我介绍。当对方不止一人时,应先将 名片递给职务较高或年龄较大的人。

接受他人名片时,应起身或欠身,面带微笑,恭敬地用双手 捏住名片的下方两角,并轻声说“谢谢”。

向客人递交名片时,双手拿出,一边递交,一边清楚地说出 自己的姓名。

电话上

电话接通后应说:“您好,我是深圳市弘创投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部门、单

位名称、职务、姓名)”。

接听电话要及时,轻拿轻放,温和应答,如迟接电话应向对 方表示歉意,拿起电话应主动说“您好”,并主动介绍自己。接听对方电话,如不能确认对方身份时,应礼貌询问“请问 您怎样称呼?”如替他(她)人接听电话,应做好记录,随时转达。通话内容力求简短、准确,关键部分要重复一遍。如果谈话 所涉及的事情比较复杂,最后要说:“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通话结束时,要说“再见”。

接听错打电话时,应礼貌对待;拨错电话时应向对方表示歉 意;对不指名专人接听的电话,自己判断无法处理时,不要盲目 回答,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代接电话时,当发话人要求转达某事给某人时,对转达的内 容要做好记录。

接打电话不要在病房、加油站、会议室等公共场合和标有“保 持寂静”的地方使用手机。

深圳市弘创投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制度手册 篇2

特别清算是指公司出现解散事由后, 进行普通清算发生显著障碍, 或者公司负债超过资产有不实的嫌疑时, 法院以债权人、股东或者清算人的申请, 或者依职权命令公司开始, 且在法院监督之下进行的一种特殊清算程序。特别清算制度是在法院的监督之下, 谋求公平适当地满足公司债权人及股东, 尤其是公司债权人权利的一项制度。

公司特别清算制度起源于日本。在参照英国公司法关于强制清算制度的规定后, 日本于1938年修改该国商法典时增设了专门针对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别清算制度。由于《日本公司法》在2005年修订时, 不再区分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因此特别清算制度的范围实质上扩大了, 以往的有限责任公司此时也可以适用公司的特别清算制度。中国台湾地区于20世纪60年代修订“公司法”时, 也仿效日本公司法设置了特别清算制度, 并适用至今。但中国台湾的特别清算制度和日本的适用范围有所不同。在依然采取大陆法系将资和公司分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方式下, 台湾的特别清算制度仅适用于大陆法系传统意义的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 曾经也有过特别清算制度, 但随着2005年《公司法》的施行, 特别清算制度在中国成为历史。

二、日本特别清算制度概述

(一) 特别清算的适用条件

日本公司法规定, 特别清算制度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形:“一是有给清算的完成带来明显妨碍可能的情况;二是公司财产有债务超过之疑, 即资不抵债的嫌疑的情况。”法院认定清算中的公司出现以上两种情形时, 可以根据申请, 命令该公司开始进入特别清算程序。

给清算的完成带来明显妨碍可能的情况, 具体是指造成普通清算无法顺利、迅速完成的法律事实。对于如何认定在普通清算中是否存在影响清算完成的明显妨碍, 由法官根据申请和实际情况自由裁量。债务超过之疑, 具体是指清算公司的负债有可能超过其资产, 但并不能确认是否已经资不抵债。如果清算中的公司在进入特别清算前已经可以被确定为资不抵债, 则该公司可直接进入破产程序, 无须进行特别清算。因有债务超过之疑而进入特别清算的公司, 即使最后确定公司的确资不抵债, 也可以通过协定的方式完成特别清算, 不必进入破产程序。

(二) 特别清算的申请和批准

日本公司法规定, 在出现了上述两种情形时, 清算公司的债权人、清算人、监事或股东均可向法院提出特别清算开始的申请。但是, 对清算股份公司有债务超过之疑时, 公司的清算人必须提出特别清算开始的申请。

特别清算申请由法院审查和批准, 具有管辖权的法院为股份公司总部所在地的法院。法院在收到特别清算开始申请时, 应首先审查是否存在适用特别清算程序的条件, 即前文所述的有给清算的完成带来明显妨碍可能的情况或者公司财产有债务超过之疑, 这可以被看作是特别清算开始的积极要件。同时, 公司的特别清算还必须满足一定的消极要件, 即如果特别清算的申请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法院将不会下达特别清算开始的命令。这些情形包括“没有预缴清算程序的费用;即使进行特别清算也无法完成清算;若进行特别清算会损害债权人的一般利益;提出特别清算申请的目的不合法”等。如果清算公司出现了这几种情形, 法院将不会命令开始特别清算程序。

(三) 特别清算参与人

1. 清算人。

特别清算程序启动后, 原普通清算人继续担任清算人。但是在清算人没有适当地执行清算事务, 法院可以根据申请或者依职权解任清算人;在缺少清算人或者法院认为有必要时, 可以选任清算人。

2. 法院。

特别清算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法院对于清算事务的积极参与。自发出特别清算开始命令时起, 清算股份公司的清算, 就在法院的监督下进行。

3. 监察委员和调查委员。

监察委员和调查委员是日本特别清算制度中独特的参与人。尽管特别清算是在法院的监督下进行, 但是毕竟法院的工作量比较大, 无法事事躬亲, 在专业知识和对清算公司的了解方面也可能存在不足。为了更好地监督特别清算的进行, 法律规定法院可选任一人或两人以上的监督委员, 代表法院监督公司的清算, 并授予其许可特别清算中公司为特定法律行为、转让事业等的权限。监督委员执行其监督职能, 必须尽到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 否则必须对利害关系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4. 债权人会议。

特别清算除了法院的监督外, 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债权人的充分参与, 而债权人参与的主要途径就是债权人会议。清算股份公司在出现清算开始原因后, 就应立即向公司的债权人发出公告, 使债权人可以在一定期间内向清算公司申报债权。同时, 清算公司还应逐一催告已知的债权人。如果债权人在申报期限内没有申报, 就会被排除在清算程序之外。在清算程序转入特别清算程序后, 已申报债权的普通债权人 (不包括享有优先权的债权人) 可以在特别清算人或者符合条件的债权人的召集下, 成立债权人会议, 作为特别清算过程中债权人团体的最高机关。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无论是日本商法还是公司法, 都允许债权人会议以多数决的形式通过协定, 使清算顺利进行。如果债权人未能同意该协定, 或协定不可能得到同意或无法执行时, 特别清算程序将被迫停止, 再行转入破产程序。就协定机制而言, 在处理公司财产关系这一点上, 类似于整理制度;在公平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这一点上, 则类似于破产程序。特别清算是法院以主导者的身份介入公司清算的一种特殊程序, 强调法院的干涉和债权人的监督。特别清算制度作为日本商法独创的制度, 其创立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利因素, 尽可能地实现债权人的公平清偿。换言之, 特别清算制度的出发点是在法院严格的监督下, 保护债权人等相关主体的权益。总之, 特别清算制度是介于普通清算与破产清算之间的一种清算程序, 是具有独特价值的一种破产预防制度。

三、借鉴特别清算制度, 弥补中国强制清算制度

(一) 中国强制清算制度概述

在中国公司法中并不承认特别清算, 一般是将清算分为自行清算和强制清算。自行清算, 是指公司解散事由发生后, 自行组成清算组开始的清算, 即中国2005年《公司法》第184条规定的公司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15日内自行成立的清算组开始清算。自行清算是完全属于公司自治的范畴, 由公司主导, 公权力不予介入。强制清算, 是指公司出现解散事由后, 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 或者有其他清算障碍时, 基于权利人的申请, 由法院介入而进行的清算。

(二) 借鉴的制度

1. 扩大提起强制清算的主体。

中国《公司法》第184条规定债权人可以申请, 同时《公司法司法解释二》赋予了股东也享有提起强制清算的权利。但是目前仅仅规定债权人和股东享有提起强制清算, 并不能够好好保护公司的利益。笔者认为应该借鉴日本特别清算制度中提请的主体, 可以赋予清算人、监事、法院此项权利。

2. 扩大提起强制清算的范围。

中国公司法规定的强制清算事由为公司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 权利人可以申请法院进行强制清算。但《公司法司法解释二》对其做了适当扩充, 明确规定的事由有: (1) 公司解散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 (2) 虽然成立清算组但故意拖延清算的; (3) 违法清算可能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股东利益的。

司法解释规定的三种情形,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清算组或者清算公司存在过错。清算公司不成立清算组, 或者清算组拖延清算, 违法清算, 都是消极清算的表现。正是由于清算公司或者清算组没有及时、合法地履行其清算义务, 法院才介入清算程序, 适用强制清算程序。但是这种适用条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假设一家公司解散后立即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 清算过程中也没有消极或者违法清算的情况出现;但是由于公司债权债务关系复杂, 公司财务状况不佳, 清算组无法顺利完成清算, 债权人和股东的权利也无法得到保障。根据目前强制清算的规定, 此时债权人和股东无法申请法院介入清算。也就是说, 即使排除清算组的主观过错, 公司清算过程中也可能遇到显著障碍, 也应该使用强制清算程序, 利用法院公权力的介入来引导清算顺利进行。因此, 笔者认为强制清算程序应当吸收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特别清算制度的启动条件, 将公司清算中过程中发生显著障碍, 和公司有资不抵债之嫌疑, 列为强制清算的适用情形。

3. 扩大债权人在强制清算中的监督力度。

在强制清算中债权人的主要职能是在债务清偿协定机制中履行的。为了更好地实现债权人在强制清算中的重要作用,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特别清算中的参与人制度, 分别由法院和债权人选派代表, 参与监督清算工作的进行。债权人会议召集后, 选任监理人作为债权人会议的代表, 代理债权人会议行使部分监督权。监理人向债权人会议负责, 代表债权人会议行使同意特别清算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 针对清算人准备向债权人会议提交的协定提出建议, 在认为有必要时向法院申请检查公司的业务及财产状况。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设立的公司越来越多, 公司经营管理的问题也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公司出现清算的情形, 而目前清算对公司来说也是一大难题。为了更好地在公司清算中对债权人和股东予以保护, 应该借鉴日本的特别清算制度来弥补中国的强制清算制度, 予以保护公司的利益人。主要阐述特别清算制度, 着重讲述日本公司法中对特别清算制度的规定, 最后从日本的特别清算制度引述到中国的强制清算中, 对中国的强制清算的改善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特别清算,强制清算,债权人会议,债务清偿协定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敏.公司解散清算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王保树.最新日本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5.

[3]郭雯丽.公司特别清算问题探讨[J].人民司法, 2009, (3) .

[4]陈景善.浅析日本特别清算制度的适用程序[Z].

跳槽手册:哪些公司去不得 篇3

一,以下几类公司的工作机会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1.浮躁激进型

一般来说,浮躁激进的公司犯错的几率会更大些,老板的一时冲动可能会毁掉你珍惜的工作。浮躁激进的公司通常表现为疯狂扩展,到处开分公司,到处挖人。而看一家公司能否长远发展,一定不要看当下它有多么火红,要冷静地想想他们的商业模式能不能长远发展。

2.家庭作坊型

这类公司主要由家庭成员组成,各种利益纠葛夹杂其中,你进入这样一家企业,将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所有的利益部门都会被这个家族企业里的重要成员担任,你做到底也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不会成为主人翁。选择时也要慎重。

3.钻营型

这类公司以钻法律政策空子来获得盈利空间。比如一些打色情擦边球的网站,这类网站短期内效益可能很好,但这不是正经生意,一旦被查处,不但丢掉工作,还可能断送你的前程。

二,不少人羡慕大公司的福利待遇好,对大公司可以说是翘首以盼。可是,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升职是路人。特别是如果你去了以下这些部门,前途就很渺茫!

1.被边缘化的部门

通常大公司都会下设很多独立的事业部,但在事实上,这些事业部之间是有很大差距的,有的事业部业务开展得好,待遇也很好,有的事业部是即将被抛弃的,待遇很一般。别的事业部可能年会发宝马什么的,被边缘化的事业部可能顶多就是一起聚个餐。

2.人事斗争激烈的部门

大公司人多嘴杂,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分配,自然就会有各种人事斗争。部门与部门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人事斗争无处不在。在这些人事斗争中,经常会涉及到站队的问题,一旦你站错了队,很有可能会充当炮灰,如果你涉世未深,太过单纯,说不定你被卖了还在帮别人数钱。

3.老员工太多的部门

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便是私营公司也像国企一样,会有很多跟随公司多年的老员工。在老员工堆积的部门,升职更是难上加难。很多大公司升职都是论资排辈,如果你不是有过人的才智,是绝对不可能得到升职的机会的。

如果,你真的进了大公司,以上三条不幸全中,不但是清水衙门事业部,还被分配到边缘化了的小部门,正好这个小部门的同事间还喜欢搞点人事斗争来消磨时间,那你就哭去吧。

三,那么去小公司呢,是不是会更好点?东楼不妨先来给大家打支防疫针,先说说小公司的可能会遇到的几个突出的问题。

1.工资福利待遇不佳

小公司普遍福利待遇不太好,除非是创业起初就拿到千万美元融资的富二代创业公司,一般创业公司由几个合伙人自筹资金,创业前期都是勒紧裤带过日子,工资待遇自然好不到哪儿去,跳槽到小公司要考虑清楚,很有可能没有你曾经呆过的大公司福利待遇好,这时,你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免得过去之后心理不平衡。

2.老板指手画脚,亲力亲为

小公司创业的老板通常都比较着急。因为创业起初,时间是最宝贵的,错过一天都可能丧失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因此,老板通常看到员工的工作进展不顺,通常不会让员工自我调整,因为实在是等不起,都会自己操刀上阵,亲力亲为。

3.事情杂,不能专一发展

初创小公司人数有限,分配到每个员工手头上的事情可能会很多。你可能会遇到运营、推广、美工、编辑等多个工种都需要做的情况。这个时候,你可能无法在某一个领域深入发展,虽然会的东西多,但并不能成为专家。这个可能也会影响到你后期职业生涯的发展。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有弊自然有利,我们再来看看小公司有哪些好的地方。

1.到处都是机会,各种锻炼

小公司随着业务拓展,会处于各种缺人的状态。为了利润最大化,小公司通常会让一名员工同时肩负多个工作岗位。一般的员工可能认为老板剥削过重,乐观的员工却认为这是老板给的一次锻炼机会。作为过来人,东楼觉得,初入职场,多干点并没什么不好,多掌握点技能,很可能会为将来的事业打下深厚的基础。

2.有可能成为创始合伙人和功勋元老

小公司刚起步可能会比较艰难,但是若遇到风口,突然被风吹起来,你加入其中说不定能搭上顺风车,过了三五年,说不定也成为了上市公司的功勋元老,回报超级丰厚。

最后,要记住最重要的一条是,经常跳槽不是一个好习惯。如果跳槽是同一行业、同一个工种还好说,如果跨行业、跨工种风险更大。身在职场,还是着眼长远,千万不要为了拿一时高薪而损失更长远的发展。

博主简介:自媒体作者

公司制度手册 篇4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制

应用手册——对子公司的控制

(经公司二〇〇九年六月三十日第一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第二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

1.目的 为加强本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保证投资资产安全、完整,确保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确保子公司业务发展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促进子公司规范运作,有效控制子公司的经营风险,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本公司章程以及《企业层面内部控制-基本制度》,制定本应用手 册。2.适用范围 本应用手册之规定,适用于本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投资管理控制。3.定义 3.1 本公司,是指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2 母公司,是指本公司母体; 3.3 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控股的子公司; 3.4 控股股东,是指其持有的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 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的股东。3.5 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 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3.6 关联关系,是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但是,国家控股的企业之间不仅因为同受国家控股而具有关联1

杭齿前进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系。

4.职责与授权 4.1 组织结构图

4.2 主要职能机构职责 4.2.1 董事会 A.批准对子公司的控制政策和管理程序; B.批准子公司股权变动、对外担保、对外捐赠、筹资和重大交易事项,但 法律法规、交易所规则及本公司其他制度另有规定的除外; C.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决定对子公司的控制的其他重大事项。2

杭齿前进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2.2 投资评审小组

A.根据董事会决议和本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讨论批准子公司的 经营目标; B.审议子公司预算和经营计划; C.讨论并向总经理建议外派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财务负责人 的任免; D.负责对子公司管理控制政策的制定、监督执行和检查工作,并将有关情

况向公司总经理、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报告; E.总经理交办的其他工作。4.2.3 投资发展部 投资发展部是本公司对子公司控制的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对子公司的股权管理工作;投资发展部行使母公司出资人的各项权利,并负责对子公司进 行日常管理控制工作,包括:

A.收集外派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财务负责人报告;

B.调查子公司情况并将有关情况向投资评审小组报告; C.负责外派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财务负责人的推荐和任职考

核工作;

D.参与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考核管理工作; E.审议子公司重大事项或交易内容; F.检查和考核子公司预算执行情况;

G.制定子公司资产置换和重组等资本运作方案并参与实施;

H.投资评审小组、总经理交办的其他工作。4.2.4 计划财务部 A.负责统一制定母子公司会计政策; 3

杭齿前进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B.负责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C.审查子公司财务预算执行情况; D.建议子公司财务负责人或其他会计人员的委派,实施对上述外派财务人

员的管理工作; E.负责对子公司的资金控制与资产管理工作; F.参与审议子公司重大事项或交易内容; G.负责对关联交易价格的制定与管理; H.投资评审小组、总经理交办的其他工作。4.2.5 人力资源部 A.负责对外派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聘用及绩效评价工作; B.投资评审小组、总经理交办的其他工作。4.2.6 党委工作部 A.参与外派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财务负责人中属本公司中层

干部以上职级人员的推荐和绩效考核工作。4.2.7 证券部 A.负责对子公司重大事项的内部报告、信息汇集备案及对外披露的管理控 制工作; B.对子公司重大事项信息对外报送及宣传、证券投资等方面进行管理监督。4.2.8外派董事 A.代表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及时向母公司汇报子公司的经 营管理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B.代表母公司参与制定子公司战略规划、经营目标、投资方案和其他 重要管理决议; C.代表母公司指导和监督子公司经营层实施战略规划、经营目标、投4

杭齿前进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资方案和其他重要管理决议; D.代表母公司参与制定子公司组织结构方案; E.代表母公司提出子公司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候选人; F.对子公司经营班子成员的任职资格进行审议和表决; G.参与制定子公司基本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H.母子公司赋予的其他职责。4.2.9 外派监事 A.检查子公司财务,并及时向母公司汇报子公司的财务现状; B.监督子公司董事、经营层成员在经营管理中是否合法合规,当子公司董事、经营层成员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要求其予以纠正,并及时向母公司投资 评审小组和子公司董事会汇报; C.母子公司赋予的其他职责。

4.2.10 外派财务负责人 A.负责子公司日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管理,并及时向母公司财务负责人、投资发展部等部门汇报子公司的财务现状、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B.负责编制和执行子公司和月度财务预算和资金计划等; C.监督子公司经营层成员在经营管理中是否合法合规,当子公司经营层成员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行使子公司董事会授予的财务否决权,并要求其予以纠 正,及时向母公司总经理和子公司董事会汇报; D.母子公司赋予的其他职责。5

杭齿前进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3 职能授权表

投资评审人力资源部等外派董监外派财务 项 目 董事会 总经理 投资发展部 计划财务部 子公司 小组 其他职能部门事和经理负责人 起草 参与起草 参与起草 监督执行 监督执行 执行 对子公司控制政策和管理程序 批准 审核 提名审核 提名审核 提名审核 对子公司外派人员的任免和考核 决定 审核

审核、汇总 参与审核 参与审核 报告 报告 报告 对子公司重大事项和交易管理 批准审核

审核、汇总 审核财务部分 审核相关部分 报告 报告 报告 外派人员定期报告 备案

审核、备案 审核财务部分 审核相关部分 报告 报告 报告 外派人员不定期报告 审核 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 监督 监督 报告 对子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管理 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 监督 报告与监督报告 对子公司财务管理 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 报告 报告 报告 对子公司经济责任制考核 审核 6

杭齿前进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管理控制程序 I 对子公司的组织及人员控制

5.1 对子公司控制的组织职能管理 5.1.1 本公司董事会是对子公司控制的主要决策(根据股东大会授权)机构;投资评审小组是对子公司控制的主要管理机构;投资发展部是对子公司控制的归 口管理职能部门。5.1.2 投资发展部根据对子公司的管理控制需要,应当定期向子公司董事会和高 层管理人员及有关职能部门索取下列资料,这些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A.综合类文件:半年和工作总结、计划;重要工作会议纪要;重大经 营活动的法律文件等; B.财务类文件:财务预算(计划)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内外部审计报告、定期财务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 C.重大决策决议文件:重大事项的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文件和决策文件 等所有重要文件; D.其他认为重要的报告和文件。5.2 本公司有权依法制定和参与建立子公司的治理架构,确定子公司章程的主 要条款。7

杭齿前进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3 本公司选任代表母公司利益的董事、监事、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并通过子 公司的治理机构行使出资者权利。5.4 子公司董事会应当形成决议,授予(外派)财务负责人对子公司经营管理负责人的财务监督权,对子公司超预算、超权限的财务事项、财务支出事项的具 有否决权。5.5 对于子公司董事会、股东会的议案在会议形成决议之前应当提交母公司(投资评审小组/董事会/股东大会)审核,母公司授权的股东代表、外派子公司的董事须根据母公司(投资评审小组/董事会/股东大会)的意见在会议上按权限 进行表决。5.6 外派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财务负责人的主要职责、任职资格 和任命程序 5.6.1 外派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财务负责人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子公司章程和相关管理制度履行职务之外,还应严格履行以下职责: A.代表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及时向本公司汇报子公司的经 营管理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B.代表母公司参与制定子公司战略规划、经营目标、投资方案和其他 重要管理决议; C.外派董事、监事应代表母公司指导和监督子公司经营层实施子公司战略 规划、经营目标、投资方案和其他重要管理决议; D.代表母公司参与制定子公司组织结构方案; E.代表母公司提出子公司经理候选人; F.对子公司经营班子成员的任职资格进行审议和表决; G.代表母公司参与制定子公司基本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H.本公司赋予的其他职责。5.6.2 外派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财务负责人的任职资格 A.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担任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管理人员的 资格; B.承认并信守母子公司章程,承诺根据母子公司章程及有关的管理制度忠 实、诚信、勤勉地履行职责; 8

杭齿前进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具备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知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制度; D.具备所任职子公司的行业背景和行业知识; E.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其中,管理能力包括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专业能力包括研究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表达 能力等; F.外派其他高级管理人员需具备企业领导能力、组织能力、计划能力;外 派财务负责人还需具有会计师以上职称和较为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 G.其他必要条件。5.6.3 外派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财务负责人的任命程序 A.投资发展部根据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向投资评审小组提出委派外派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财务负责人的需求计划; B.投资发展部和党委工作部根据经批准的外派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需求计划组织初步选拔,根据初步选拔结果提出外派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 管理人员、财务负责人候选人名单; C.公司召集相关会议对外派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财务负责人 候选人名单进行审核,经审核同意后报公司总经理任命; D.根据公司总经理的任命,子公司根据章程规定对外派董事、监事和其他 高级管理人员、财务负责人提名议案进行表决,通过之后正式任命; E.外派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财务负责人在收到任命通知之后 前往子公司就职。5.7 外派董事、监事定期/不定期报告 5.7.1 外派董事应当定期(不少于每半年)向投资发展部报告子公司经营管理有关事项;对于重大风险事项或重大决策信息,外派董事应当在知晓信息的同时上报本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投资评审小组、证券部,有关报告文件应在报告后送 投资发展部、证券部备案。5.7.2 外派董事定期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汇报期内个人主要的工作内容及其取得的工作业绩; B.汇报期内子公司的重要决策信息及其实施情况; C.汇报期内子公司经营管理现状和预算(计划)执行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9

杭齿前进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D.汇报期内子公司主要人事变动及其对经营管理的影响; E.汇报期内子公司主要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及其分析; F.本公司要求子公司执行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 G.本人对子公司改进经营管理的各项建议; H.子公司下一汇报期的经营管理情况的预测和计划等; I.本公司所要求的其他汇报内容。5.7.3 外派监事应当定期(不少于每半年一次)向投资发展部报告子公司经营管理有关事项;对于重大风险事项或重大决策信息,外派监事应当在知晓信息的同时上报本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投资评审小组、证券部,有关报告文件应在报 告后送投资发展部、证券部备案。5.7.4 外派监事报告内容除比照外派董事定期报告内容外,还应当重点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变化情况和分析情况,揭示是否面临重大财务风险、是否存在财务舞弊、管理层侵占企业资产等导致企业重大财务报表差错情况。5.8 外派财务负责人的定期/不定期报告制度 5.8.1 外派财务负责人应定期(不少于每季度一次)向投资发展部、计划财务部报告子公司的资产运行和财务状况;对于重大财务风险事项或重大财务决策信息,外派财务负责人应当在知晓信息的同时上报本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投资评审小组、证券部,有关报告文件应在报告后送投资发展部、计划财务部、证券部

备案。5.8.2 外派财务负责人定期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汇报期内个人主要的工作内容及其取得的工作业绩; B.汇报期内子公司的财务会计报表及其财务分析报告; C.汇报期内子公司财务预算或资金计划执行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D.本公司所要求的其他汇报内容。5.9 提名和罢免子公司经理人员 5.9.1 本公司外派董事可以根据子公司章程规定和生产经营需要,向子公司董事会提名子公司经理人选。但是,在提名或者表决前,应当向投资发展部、投资评审小组、总经理书面报告候选人情况,在得到明确指示后方可行使提名权和表决10

杭齿前进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权。

5.9.2 子公司经理未能履行其职责并对企业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本公司有权向子公司董事会提出罢免建议;同时,投资发展部根据投资评审小组、总经理的指示应当书面通知外派董事,外派董事应当根据本公司意志投票表决。5.10 计划财务部根据公司章程规定或董事会授权,对子公司财务报告相关活动 实施管理控制。5.11 本公司应当不断地建立健全对子公司委派董事、选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的 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维护整个企业的利益。5.12 本公司对外派财务负责人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具体规定另行制定。5.13 外派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财务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本 公司可以责令限期纠正、通报批评、经济处分、行政处分和职务撤换: A.子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召开前后,未按规定报告或故意报告虚假情况的; B.对应由母公司决定的事项未经母公司审查批准,擅自在子公司股东会、董事会上表决或决定的; C.董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企业章程,致使母子公司遭受损失的,但在表决中明确表示反对意见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董事除外; D.不按时参加股东会、董事会,无正当理由放弃表决权的; E.发现企业违反法律、法规、企业章程或侵害母公司合法利益时,未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并上报母公司的;其他违反法律、法规、企业章程或公司有关规定、决定的行为。II 对子公司业务层面的控制 5.14 业务范围控制 本公司通过子公司董事会决议的方式,在子公司章程中明确约定子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审批权限。子公司不得从事法定业务范围以外或审批权限之外的交易或 事项。5.15 重大交易或事项控制 对子公司超逾业务范围的经营项目(尤其是高风险业务)和重大交易或事项,11

杭齿前进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子公司董事会应当建立上报审批制度;同时,本公司各职能部门有责任对子公司上述重大交易和决策事项提供决策支持。子公司董事会必须上报本公司审批事项包括但不限于: A.子公司超越业务范围的经营项目; B.子公司发展计划及预算; C.超过子公司截至上年末经审计资产总额10%以上的重大投资项目、重大资产收购、出售及处置、重大筹资活动; D.对外担保和互保、对外捐赠; E.子公司与关联自然人发生30万元以上的关联交易;与关联法人发生超过子公司截至上年末经审计资产总额10%以上或绝对金额300万元以上的关联交易; F.其他本公司认为的重大交易事项。5.16 外派人员培训 本公司应当建立外派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财务负责人的培训制度。外派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财务负责人应当接受本公司组织的每年至少一次有关企业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知识培训,培训考核结果纳入外派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财务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指标。5.17 经济指标考核控制 本公司根据合理的投资回报率,定期考核子公司经营业绩,核定子公司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促进子公司资产保值增值。具体管理办法另行颁布。5.18战略与计划控制 A.子公司应当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目标的企业发展战略、长期计划等; B.子公司计划或预算应当报本公司审批后执行; C.子公司有责任定期向母公司投资发展部、计划财务部报告计划或预算的执行情况,以确保企业整体和子公司责任目标的实现。

5.19 重大投资项目控制 A.本公司对超过子公司上期末经审计资产总额10%以上的、风险较高的重12

杭齿前进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投资项目实施审核监督; B.子公司的重大投资项目在其董事会审议前,应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投资申请报告,提交母公司投资评审小组或董事会、股东大会审核。C.外派董事、监事和本公司投资发展部有权对重大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并会同子公司有关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估,重点关注投资收益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子公司是否涉嫌越权申请等事项。5.20 重大合同协议以及重大资产收购、出售及处置事项比照重大投资项目实 时控制。

5.21

重大筹资活动控制 A.凡是引起注册资本变动的筹资活动以及重大的负债筹资活动,子公司应当提出方案,提交母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再经子公司董事会批准后方可实施; B.单笔借款筹资或新增借款总额超过上期末经审计负债总额10%以上,或子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70%以上,必须上报母公司计划财务部审核后方可执行; C.子公司绩效考核指标中应当包括资产负债率等内容。5.22

收益分配控制 本公司应当按照公司章程的约定,审核子公司利润分配方案和亏损弥补方案。本公司审核子公司利润分配方案和亏损弥补方案,应当充分考虑下列因素: A.母公司利益分配要求和子公司未来发展需要; B.盈余和现金是否充足; C.出资人的出资比例; D.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的法定程序。5.23 对外担保或互保控制 未经母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子公司不得对外提供担保或互保。经批准的担保事项,子公司应当建立备查账簿,逐笔登记贷款企业、贷款银行、担保 金额、时间、经办人、批准人等信息,母公司负责组织专人定期检查。5.24 对外捐赠资金或资产控制 子公司对外捐赠资金或资产,超出一定限额的,应当经母公司董事会或总经13

杭齿前进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理批准。经批准的对外捐赠事项,子公司应当建立备查账簿,逐笔登记捐赠对象、捐赠资产、捐赠金额、时间、经办人、批准人等信息,母公司负责组织专人定期 检查。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5.25 关联交易控制 母子公司关联交易及其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监管规则和《关联交易 管理制度》有关规定。5.26 子公司重大交易或事项信息披露控制 A.子公司应当制定重大交易或事项的内部报告和对外披露制度; B.子公司重大交易或事项经子公司董事会审议前,须提交母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核。对子公司重大交易或事项内部报告和对外披露流程及控制,应当符合本公司《企业层面内部控制应用手册——内部报告》、《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制应用手册——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制度》 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证券交易所的有关规定。5.27 子公司内部控制 子公司应当根据业务特征及所在地有关法律法规的特殊要求,协调有关风险 管理和内部控制策略,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5.28 对子公司内部审计 本公司建立对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范围、内部审 计部门的职责分工等。子公司内部审计报告应提交本公司审阅。III 母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及其控制

5.29

为了真实全面反映母公司及其子公司形成的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本公司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5.30

计划财务部应当制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案,明确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 合并范围。14

杭齿前进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31 计划财务部应当对内部整合、外部并购、股份划转等交易事项进行判断,确定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本公司将所控制的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 报表的合并范围。5.32 计划财务部统一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使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保持一致。对于出现海外上市子公司确实难以保持一致的情形,应当经由本公司董事会及其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议 批准。5.33

计划财务部负责制定重大事项的会计核算办法。对于需要专业判断的重大会计事项,应当统一制定合理合法的会计核算办法,经计划财务部审核、总会 计师审批后下达各相关子公司执行。5.34 计划财务部应当定期审核与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及往来会计科目,确保内部交易和往来业务已准确完整地进行账务处理并核对一致。5.35 计划财务部应当定期审核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对于审核发现的差错应通知相关人员按规定程序及时进行纠正。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利用 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对会计报表的自动检查。5.36 计划财务部应当及时汇总合并范围内全部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子公司上报的会计报表须经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和法定代表人签章,确保 其真实、完整并符合编报要求。5.37 计划财务部应当及时归集、整理合并抵销基础事项和数据,编制合并抵销分录,并依据与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及往来对账结果,对抵 销分录的准确性进行审核,并保留书面记录。5.38 计划财务部可以依据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数据, 对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股权投资项目和其它项目的准确性进行审核。

5.39

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情况下,计划财务部可以将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分录工作底稿的数据与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逐项核对,保证数据的一致 性。

5.40

计划财务部应当根据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会计报表、合并抵销分录以及有关调整事项等资料,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15

杭齿前进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合并财务报表需要进行审计并对外披露的,应当符合《业务流程层面内部控 制应用手册——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的有关规定。

5.41

计划财务部应加强对子公司财务部门的业务指导力度,尤其应加强对子 公司财务人员的法规和财务技术和财务技能培训。

6.相关文件和记录 ¾ 外派董事定期/不定期报告 ¾ 外派监事定期/不定期报告 ¾ 外派财务负责人定期/不定期报告 ¾ 企业合并会计报表 ¾ 子公司财务会计报表 7.附件 流程图 无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公司制度手册 篇5

200309

Q/JR.G28.01-2001 质 量 手 册 QUALITY MANUAL 锦州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

JINZHOU POWER CAPACITOR LIABILITY CO.,LTD 锦州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标准 Q/JR.G28.01-2001

质 量 手 册

(第3版 第1次 修订)手册编号: 副本控制: 持 有 者:

2001年5月28日发布 2001年06月01日实施

目 录 发布令

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

前言„„„„„„„„„„„„„„„„„„„„„„„„„ 1 0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 1 范围„„„„„„„„„„„„„„„„„„„„„„„ 5 2 引用标准„„„„„„„„„„„„„„„„„„„„„ 6 3 术语和简称„„„„„„„„„„„„„„„„„„„„ 7 4 质量管理体系„„„„„„„„„„„„„„„„„„„ 10 4.1 总要求„„„„„„„„„„„„„„„„„„„„„„ 10 4.2 文件要求„„„„„„„„„„„„„„„„„„„„„ 11 5 管理职责„„„„„„„„„„„„„„„„„„„„„ 13 5.1 管理承诺„„„„„„„„„„„„„„„„„„„„„ 13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5 5.3 质量方针„„„„„„„„„„„„„„„„„„„„„ 16 5.4 策划„„„„„„„„„„„„„„„„„„„„„„„ 17 5.5 职责、权限和沟通„„„„„„„„„„„„„„„„„ 18 5.6 管理评审„„„„„„„„„„„„„„„„„„„„„ 19 6 资源管理„„„„„„„„„„„„„„„„„„„„„ 21 6.1 资源的提供„„„„„„„„„„„„„„„„„„„„ 21 6.2 人力资源„„„„„„„„„„„„„„„„„„„„„ 22

6.3 基础设施„„„„„„„„„„„„„„„„„„„„„ 23 6.4 工作环境„„„„„„„„„„„„„„„„„„„„„ 24 7 产品实现„„„„„„„„„„„„„„„„„„„„„ 25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25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27 7.3 设计和开发„„„„„„„„„„„„„„„„„„„„ 29 7.4 采购„„„„„„„„„„„„„„„„„„„„„„„ 32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34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36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37 8.1 总则„„„„„„„„„„„„„„„„„„„„„„„ 38 8.2 监视和测量„„„„„„„„„„„„„„„„„„„„ 39 8.3 不合格品控制„„„„„„„„„„„„„„„„„„„ 41 8.4 数据分析„„„„„„„„„„„„„„„„„„„„„ 42 8.5 改进„„„„„„„„„„„„„„„„„„„„„„„ 44 9 质量手册的管理„„„„„„„„„„„„„„„„„„ 46 附录 A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清单„„„„„„„„„„„ 48 附录 B 质量手册编写人员名单„„„„„„„„„„„„„ 49 附录 C 质量手册更改控制表„„„„„„„„„„„„„„ 50

发 布 令

锦州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JR)在多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完善质量体系。依据GB/T 19001-1994 idt ISO 9001:1994《质量体系 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对原JR《质量手册》进行换版。编写了JR《质量手册》(第二版)。适用于JR产品的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并于1998年4月完成了对GB/T 19001-1994 idt ISO 9001:1994 《质量体系 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在锦州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应用,同时通过了质量认证。在此基础上,JR基于国际标准的换版,依据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对质量手册予以换版(第三版),以持续改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的要求。

本手册是JR质量管理的最高法规,是指导JR质量管理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全体员工必须遵守的质量行为准则,是对正常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的描述,是JR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文件。

依据标准要求和JR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授权总工程师王毅为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及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事宜的外部联络。授权质量管理部负责日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具体协调工作。我作为JR总经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对JR的产品质量全面负责。

为此,我正式批准本手册并发布实施,要求全体员工认真贯彻执行。

总经理:

2001年5月28日 质量手册 前 言

锦州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原锦州电力电容器厂)创建于1965年5月。该公司位于关内外交通咽喉、渤海之滨、美丽英雄的锦州市市中心。锦容公司(JR)是国家大型二档企业,是东北输变电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辽宁省电力电容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机械部重点骨干企业,是全国电力电容器行业三大厂之一。1993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500家最大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企业”之一。

JR现有员工1047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4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2人,中级技术人员87人。

JR占地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拥有主要设备331台(套),计量检测及仪表设备73台(套)。JR拥有总资产28,7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1,100万元,流动资金20,000万元。JR生产的主要产品有:高压并联电容器、高压全膜并联电容器、干式自愈式高压并联电容器、高低压并联补偿成套装置、交直流滤波电容器及成套装置、集合式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箱式电容器、积木式电容器、低压自愈式并联电容器、电动机无功就地补偿器、电气化铁道电容器、串联电容器、电热电容器、脉冲电容器、断路器电容器、干式过电压吸收器等二十个品种系列500多个规格。

JR产品质量稳定,创部优3项,国家级新产品3项,机械部科技进步奖2项、省优7项,省科技成果9项、市科技成果18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连续8年占40%以上。

2000年JR产值22,012万元,创造了建厂36年来历史最高水平,实现利税2,053万元,创利润973万元。

JR以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保证产品质量为宗旨,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经过技术改造,新建了厂房,更新了设备,形成了年生产各种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900万千乏的生产能力。

JR在多年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依据GB/T 10300标准,编写了质量手册(第1版),1996年开始贯彻GB/T 19001-1994 idt ISO 9001-1994标准,1997年将质量手册修改为质量手册(第2版)。并在1998年4月顺利通过GB/T 19001-1994 idt ISO 9001:1994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现在依据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标准将质量手册转版为JR 2001版质量手册(第3版)。

JR愿热忱为国内外顾客服务,精诚合作,共图发展。总经理才奇向国内外顾客致意!

地 址: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锦华街49号 邮政编码:121000 电 话:0416-3163853,3149070,3153546 传 真:0416-3148272 公司主页:http:// pclcl@elong.com

0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0.1 质量方针

JR以开发生产电力行业首选精品电力电容器为永恒的宗旨。内涵:

-承诺:JR开发生产电力行业首选精品电力电容器。-精品:当代质量水平的电力电容器产品。-开发生产:包括开发、设计、制造。

-永恒的含义:持续改进,不断改进JR的质量管理体系,以达到顾客满意。0.2 质量目标

提供100%的合格产品。年损坏率小于3‟。

成品一次交检合格率95%,三年内逐年提高0.5%。顾客满意率95%。内涵:

-在JR质量方针的框架内制定质量目标。

-提供100%的合格产品是指提交给顾客的当代质量水平的电力电容器产品,是JR产品所要求的内容。

-满足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按《质量目标分解和考核管理规定》在JR各部门、各层次上进行了分解。附:组织单元质量目标。

组织单元质量目标

组织单元 质量目标 指标 考核周期 销售公司 合同兑现率 100% 月

技术中心 设计任务及时完成率 100% 月 设计重大差错率 0% 月 工艺纪律执行率 95% 月 设计差错率 三年内逐年降低1% 5% 月

质量管理部 质量目标考核率 100% 月 质量监督检查合格率 100% 月

组织人事部 培训计划完成率 100% 月 用户服务部 服务及时率 100% 月 顾客满意率 95% 季

生产制造部 设备、工装完好率 95% 月 比价采购降低率 2% 年 生产计划完成率 100% 月 各分厂 成品一次交检合格率 三年内逐年提高0.5% 95% 月 成品合格率 100% 月

监视、测量装置及时送检率 100% 月 错、漏、误检率 1% 月 范围

1.1 本手册规定了JR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a)证实JR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需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b)通过JR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持续改进和预防不合格品的过程,保证符合顾客需求和适用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而达到顾客满意。

1.2 本手册适用于JR生产的500kV及以下电力电容器产品、220kV及以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装置型)生产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1.3 本手册适用于JR与质量有关的各组织单元和人员。

1.4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完全适用于JR的实际。本手册未对标准进行删减。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JR《质量手册》中引用。并结合JR的具体实际,而构成JR《质量手册》的条文。

本手册发布时,下列标准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a)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b)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术语和简称 3.1 引用标准

JR《质量手册》(第3版)采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3.2 常用术语 3.2.1 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3.2.2 要求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3.2.3 顾客满意

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3.2.4 体系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3.2.5 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3.2.6 质量方针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3.2.7 质量目标

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3.2.8 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3.2.9 质量策划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3.2.10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3.2.11 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3.2.12 组织

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3.2.13 组织结构

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3.2.14 工作环境

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3.2.15 顾客

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3.2.16 供方

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3.2.17 过程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系或相互作用的活动。3.1.18 产品 过程的结果。

3.2.19 设计和开发

将要求转换为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3.2.20 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3.2.21 质量特性

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3.2.22 可追溯性

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3.2.23 合格 满足要求。3.2.24 缺陷 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3.2.25 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3.2.26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3.2.27 文件

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3.2.28 记录

阐明所采取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3.2.29 质量手册

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3.2.30 检验

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3.2.31 审核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3.2.32 审核准则

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3.2.33 审核发现

将收集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3.2.34 审核结论

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3.3 简称

JR-锦州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质量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4.1.1 JR的质量管理体系是JR整个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JR按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建立JR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予以持续改进。4.1.2 为了有效地实施JR质量管理体系,JR应:

a)识别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的过程及其在JR中的应用;

b)明确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确定这些过程的接口关系; c)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d)确保可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作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 e)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

f)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g)对外包过程加以识别并有效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JR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JR的外包情况有:成套装置框架镀锌、集合式箱体制作、铸铁件加工等;

H)评审改进结果,以确定适宜的后续措施。

4.2 文件要求 4.2.1 概述

为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JR质量管理体系应文件化并加以有效的控制。4.2.2 职责

4.2.2.1 总经理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质量手册的批准发布。4.2.2.2 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策划,主管质量手册的设计及组织编制和控制。

4.2.2.3 质量管理部是文件控制和质量记录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组织质量手册的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管理文件和质量记录的管理和控制。

4.2.2.4 技术中心负责技术文件的控制,具体组织各分厂技术文件的管理和控制。

4.2.2.5 其它各部门负责职能范围内的文件的管理和控制。4.2.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4.2.3.1 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JR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JR质量手册;

c)依据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要求编制的程序文件;

d)依据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要求明示或非明示的有关准则、规定和方法等;

e)JR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要求的文件,包括技术文件、管理文件、适当的外来文件等;

f)依据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要求形成的质量记录;

g)JR的文件采用书面形式和计算机软盘等形式。4.2.3.2 质量手册

JR按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要求,结合JR的实际情况对原JR《质量手册》(第2版,1997年发布)进行换版(第3版,2001年发布)。质量手册是组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

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

b)形成文件的程序文件(详见附录A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清单); c)对质量管理体系所包括的过程的相互作用的表述。4.2.3.3 文件控制

JR编制并实施《文件控制程序》,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按以下要求进行控制:

a)按程序规定,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的和适宜的; b)按程序文件要求,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更改并再次批准发布;

c)建立文件清单,文件更改一览表,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d)确保在JR使用处可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文件; 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加以适当的标识。

4.2.3.4 质量记录的控制

JR编制并实施《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制定并保持质量记录,按程序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质量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等进行控制,以提供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4.2.4 相关文件

a)Q/JR.G28.02-2001《文件控制程序》; b)Q/JR.G28.03-2001《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c)Q/JR.G01.01-2001《企业标准的分类与编码规定》。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5.1.1 概述

总经理(最高管理者)对JR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做出承诺,确保在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JR质量管理体系中发挥其领导作用。5.1.2 职责

5.1.2.1 总经理是JR最高管理者,是管理承诺的主管领导。负责JR质量意识的建立,组织制定并发布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主持管理评审,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配备必要的资源。

5.1.2.2 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管理者代表协助总经理在JR建立质量意识的基础上,与总经理共同研究制定JR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5.1.2.3 质量管理部是管理承诺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按总经理所作出的承诺,具体组织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协调各部门对管理承诺的实施,保存管理承诺的有关证据记录;

5.1.2.4 各部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管理承诺相关部分的具体实施。5.1.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5.1.3.1 为建立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部通过组织以下活动为总经理做出管理承诺提供依据。

a)汇集顾客要求,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发展要求,上级行政要求(包括东北输变电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b)对JR质量目标按《质量目标分解和考核管理规定》进行考核; c)广泛征求JR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5.1.3.2 总经理对JR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做出承诺,通过开展以下活动提供证据: a)采取必要的方式(会议、刊物、培训等)组织建立和提高JR员工的质量意识,使JR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满足顾客需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制定并发布实施JR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c)总经理依据《管理评审规定》要求按计划组织管理评审;

d)总经理应确保可获得必要的资源,以实现对建立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做出承诺。

5.1.4 相关文件

a)Q/JR.G28.10-2001《管理评审规定》;

b)Q/JR.G28.28-2001《质量目标分解和考核管理规定》。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1 概述

销售副总经理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应把实现顾客满意作为JR的根本目标,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转化为规定的质量要求,并予以实现。5.2.2 职责

5.2.2.1 销售副总经理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主管领导,把实现顾客满意作为JR的根本目标。

5.2.2.2 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管理者代表配合、协助销售副总经理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转化为产品要求(规定的质量要求)并予以满足。

5.2.2.3 销售公司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通过适当的方法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5.2.2.4 技术中心负责组织将顾客的需求转化为产品要求,实施设计和开发等过程,使转化的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5.2.2.5 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5.2.2.6 生产制造部负责组织各分厂对产品要求实现的具体实施。5.2.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5.2.3.1 销售公司通过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市场开发,与顾客直接接触,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5.2.3.2 技术中心依据销售公司确定的顾客要求,按《设计控制和验证管理规定》、《产品设计评审管理规定》组织进行产品设计,将顾客需求和期望转化为产品要求。

5.2.3.3 生产制造部组织各分厂实施生产、监视和测量,以实现产品要求。5.2.3.4 质量管理部组织各部门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进行持续改进。5.2.4 相关文件

a)Q/JR.G28.14-2001《设计控制和验证管理规定》; b)Q/JR.G28.38-2001《产品设计评审管理规定》;

c)Q/JR.G28.12-2001《(顾客)产品要求的评审规定》; d)Q/JR.G28.17-2001《监视和测量管理规定》。

5.3 质量方针 5.3.1 概述

总经理根据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制定、批准、发布并组织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施有效的控制。5.3.2 职责 5.3.2.1 总经理负责制定并发布JR质量方针,组织JR质量方针在各层次的沟通、理解,及对JR质量方针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

5.3.2.2 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管理者代表参与JR质量方针的制定,负责所辖职责范围内质量方针的贯彻。

5.3.2.3 质量管理部是质量方针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JR质量方针的传达、学习。

5.3.2.4 各部门负责质量方针的理解和贯彻执行。5.3.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5.3.3.1 总经理组织制定JR质量方针,并为质量目标的制定确定框架。5.3.3.2 JR质量方针(见0.1)应: a)与JR的宗旨相适应;

b)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d)通过培训或其它方式在JR各层次内达到沟通和理解;

e)按《管理评审规定》要求对质量方针持续适宜性方面进行评审。

5.3.3.3 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对质量方针的评审、批准、发布、更改进行控制。

5.3.4 相关文件

a)Q/JR.G28.02-2001《文件控制程序》; b)Q/JR.G28.10-2001《管理评审规定》。

5.4 策划 5.4.1 概述

总经理确保在JR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并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5.4.2 职责

5.4.2.1 总经理组织在JR各部门、分厂建立质量目标,并为实现质量目标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5.4.2.2 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管理者代表协助总经理制定质量目标及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

5.4.2.3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并组织策划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5.4.2.4 各部门、分厂负责所辖职责范围内质量目标的实现。5.4.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5.4.3.1 质量目标:

a)JR的质量目标在JR质量方针的框架内制定,具体内容见本手册第0章; b)JR按《质量目标分解和考核管理规定》在各部门、分厂建立质量目标,并进行考核;

c)各部门、分厂的质量目标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保持一致。

5.4.3.2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 总经理应确保:

a)JR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及本手册4.1的要求。b)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更改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完 整性。5.4.4 相关文件

a)Q/JR.G28.28-2001《质量目标分解与考核管理规定》。

5.5 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 概述

为了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JR应对组织内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作出规定和沟通。5.5.2 职责

5.5.2.1 总经理批准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组织机构的设置,批准并传达各部门职责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任命管理者代表。

5.5.2.2 质量管理部是各部门职责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的归口管理部门,并负责组织信息沟通。

5.5.2.3 各部门按规定实施对本部门的职责、权限和部门内人员的职责、权限的落实。

5.5.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5.5.3.1 职责和权限:

JR各部门及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在《质量职能分配与部门质量职责》、《各级人员质量责任管理规定》中予以规定。同时,由各部门传递到全体员工,以促进有效的质量管理。5.5.3.2 管理者代表:

总经理应在管理层中指定一名成员为管理者代表,其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 c)确保在JR组织内提高对顾客要求的意识的形成; d)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5.5.3.3 内部沟通:

JR按《质量信息管理规定》在JR各部门及各级人员之间,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各种方式(如简报、会议、文件、计算机网络等)在组织内建立纵向、横向的联系,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5.5.4 相关文件

a)Q/JR.G28.08-2001《质量职能分配和部门质量职责》; b)Q/JR.G28.09-2001《各级人员质量责任管理规定》; c)Q/JR.G28.30-2001《质量信息管理规定》。

5.6 管理评审 5.6.1 概述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总经理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组织实施管理评审。5.6.2 职责

5.6.2.1 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签署管理评审报告。5.6.2.2 管理者代表协助总经理实施管理评审。5.6.2.3 质量管理部是管理评审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评审输入资料的准备及管理评审输出结果的跟踪。

5.6.2.4 各部门参与相关的管理评审,负责对评审输出结果的实施。5.6.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5.6.3.1 总经理依据《管理评审规定》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管理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5.6.3.2 管理评审输入:

质量管理部组织各个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管理评审的输入资料形成记录,其具体内容包括: a)审核结果; b)顾客反馈;

c)JR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 d)实施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e)上次管理评审的结果实施情况和有效性;

f)可能影响JR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包括资源变化、法律法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新设备的开发等; g)JR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建议等。5.6.3.3 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结果由各相关部门负责实施并予以记录,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c)资源需求,包括对JR未来所需的资源进行策划。

5.6.3.4 管理评审的输入、输出应形成记录,由质量管理部妥善保管。5.6.4 相关文件

a)Q/JR.G28.10-2001《管理评审规定》。资源管理

6.1 资源的提供 6.1.1概述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改进,满足顾客需求,增强顾客满意,JR应及时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6.1.2 职责

6.1.2.1 总经理负责确定并批准所需资源的提供。6.1.2.2 生产制造部是资源提供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确定所需要的资源,并组织有关信息的沟通。

6.1.2.3各分厂具体负责提出资源需求,提交生产制造部审核,上报生产副总经理,由总经理批准。

6.1.2.4 销售公司负责顾客信息的收集和提供。

6.1.2.5 组织人事部负责人力资源的调配、培训和考核。6.1.2.6 财务管理部负责财务资源的计划及调配。6.1.2.7 技术中心负责提供技术信息。6.1.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3.1 JR的资源包括: a)人力资源;

b)信息:相关方信息等;

c)设施:厂房、生产设备、监视测量设备、工装、运输设备、计算机 及备品备件等;

d)软件:技术文件、资料、计算机软件等; e)原材料、配套件、外购件、外协件等; f)工作环境:生产现场、库房、办公室等; g)资金。

6.1.3.2 各相关部门应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及时确定并提出所需资源,上报总经理。

6.1.3.3总经理对各部门提出的有关资源的计划,及时确定并批准,并指派有关部门提供所需的资源,以:

a)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b)达到顾客满意。

6.2 人力资源 6.2.1 概述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应使承担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6.2.2 职责

6.2.2.1 人事副总经理在总经理的领导下,主管人力资源,负责批准、任命各级各类人员。

6.2.2.2 组织人事部是人力资源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员计划、调配、培训、考核等各项工作。

6.2.2.3 各部门配合组织人事部编写人员计划,服从调配,组织本部门人员参加培训与考核。

6.2.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2.3.1 人员安排:

组织人事部根据《岗位人员能力要求及考核管理规定》有计划地配备人员,提出各部门人员花名册(人力资源表)。并经人事副总经理的批准,实施调配工作,确保能够胜任的人员承担起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职责。6.2.3.2 能力、意识和培训:

a)根据《岗位人员能力要求及考核管理规定》对人员进行评价,明确从事影响质量活动的人员能力要求;

b)按《培训管理规定》提供培训或采取其它措施,以满足各岗位人员的能力的要求,并评价培训的有效性。

c)确保员工意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d)应保持教育、经历、培训和资格的适当记录。6.2.4 相关文件 a)Q/JR.G28.22-2001《培训管理规定》;

b)Q/JR.G28.27-2001《岗位人员能力要求及考核管理规定》。

6.3 基础设施 6.3.1 概述

为确保实现JR产品的符合性,应确保设施、设备、硬件和软件的配备、维护。6.3.2 职责

6.3.2.1 生产副总经理是基础设施的主管领导,负责领导生产所需的设施、设备、硬件的识别、提供和维护工作。

6.3.2.2 总工程师负责领导设计和开发硬件、软件的识别、提供和维护工作。6.3.2.3 生产制造部是基础设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相关生产设备及工装的管理与控制。

6.3.2.4 各分厂提供生产所需的设备和工装。6.3.2.5 技术中心负责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管理。6.3.3 管理内容及要求

6.3.3.1 生产制造部组织各分厂按《生产设备管理规定》组织实施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保养,以满足生产能力的要求。

6.3.3.2 按确定产品符合性要求,由各分厂技术处提供新工装项目计划,并设计绘图,提出方案和要求,并具体实施,必要时由技术中心组织各分厂进行评审、验证等工作。

6.3.3.3 生产制造部组织各分厂按《工艺装备管理规定》正确使用与管理本分厂使用的工艺装备。

6.3.3.4各分厂根据需求,按生产制造部指令识别并提供生产所需设备、设施、硬件。

6.3.3.5 根据设计和开发的需要,技术中心应识别并配备计算机硬件、软件,作好应用与管理工作。

6.3.3.6 对运输的供方,应予以评价和控制,以满足JR对运输车辆的要求。6.3.4 相关文件

a)Q/JR.G28.25-2001《工艺装备管理规定》; b)Q/JR.G28.29-2001《生产设备管理规定》。

6.4 工作环境 6.4.1概述

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满足顾客要求,JR应对生产现场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管理。6.4.2职责

6.4.2.1生产副总经理是工作环境的主管领导,负责领导生产现场、工作环境的管理与检查。

6.4.2.2生产制造部是工作环境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生产现场、工作环境管理的实施与维护及监督检查。

6.4.2.3各分厂具体实施生产现场、工作环境的管理与维护。6.4.3管理内容与控制要求

6.4.3.1 生产制造部按生产管理及安全生产的要求,组织对生产现场、工作环境的管理,确保在适宜的环境下生产。

6.4.3.2 各分厂实施对生产现场、工作环境的管理,确保并达到在适宜的环境下进行生产。

6.4.3.2 由各分厂每月对本分厂工作环境、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并组织实施改进。

6.4.4相关文件

a)Q/JR.G28.26-2001《安全管理规定》; b)Q/JR.G28.47-2001《生产现场管理规定》。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1 概述

为使JR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确保满足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必须对实现JR产品的全过程进行策划。7.1.2 职责

7.1.2.1 总工程师是产品实现的策划的主管领导,负责产品实现过程及子过程的策划,批准开发性新产品的质量计划、工艺方案、工艺路线及其它工艺文件。7.1.2.2 技术中心是产品实现策划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产品的质量计划、技术标准等技术文件。

7.1.2.3 质量管理部负责参与产品实现的策划,对质量计划、工艺方案、工艺文件的可操作性提出意见,并予以确认。

7.1.2.4 技术中心组织各分厂制定产品工艺方案、工艺路线、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

7.1.2.5各分厂参与产品实现策划。7.1.3 管理内容与控制要求

7.1.3.1 JR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质量管理体系的各过程,按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生产的专业技术进行产品实现的策划,策划时应确定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a)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新项目、新产品); b)针对具体产品确定所需过程、子过程,以及所提供的文件、资源和设施; c)具体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

d)对生产过程及其产品符合性提供信息化所必须的记录,新产品实现 过程的策划结果应形成质量计划。7.1.3.2 质量计划

表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及如何应用于具体产品、项目或合同的文件称之为质量计划。

a)质量计划的内容应根据质量策划的内容和结果确定;

b)质量计划的编制、审批和发放,实施、监督和修改,应执行《质量计划编制管理规定》。7.1.4相关文件

a)Q/JR.G28.11-2001《质量计划编制管理规定》;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概述

为满足顾客需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JR应对顾客对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规定的要求予以确认,对产品有关要求的识别、评审和沟通实施控制。7.2.2职责

7.2.2.1销售副总经理是与顾客有关过程的主管领导,负责组织对重大投标项目及合同的评审。

7.2.2.2销售公司是与顾客有关过程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顾客对产品要求(投标及合同)的识别、评审与沟通。

7.2.2.3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财务管理部、生产制造部、各分厂职能部门参与顾客对产品要求的评审,对本部门涉及的内容提出评审意见。7.2.3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7.2.3.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 a)确定顾客有关的要求; 产品的技术质量要求; 产品的质量责任要求; 质量保证责任;

满足顾客产品要求的能力;

交货期、交货方式、地点等要求; 付款方式要求;

交付及交付后的活动要求。

b)顾客未做规定,但规定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要的产品要求; c)与产品有关的义务,包括法律、法规要求; d)JR确定的任何附加的要求。7.2.3.2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

按《(顾客)产品要求的评审规定》的要求,销售公司组织各相关部门对所有的投标、合同、订单中顾客对产品的要求进行评审,评审必须在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前进行,并应确保:

a)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要求得到规定并形成文件;

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以解决;

c)对顾客没有以文件形式提供要求的情况下,顾客要求在接受前应得到确认; d)JR有满足合同规定要求的能力;

e)评审的结果及评审所引发措施的记录予以保持;

f)当顾客对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JR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变更的要求,并予以实施。7.2.3.3顾客沟通:

a)销售公司应从顾客订货开始至交付使用后全过程的各阶段中,与顾客进行有关产品要求等方面信息的沟通。沟通通常采用走访、面谈、会议、电话、传真、问卷等方式进行;

b)识别并实施与顾客的沟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有关信息;

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的修改; 顾客反馈,包括顾客的投诉。7.2.4相关文件

a)Q/JR.G28.12-2001《(顾客)产品要求的评审规定》; b)Q/JR.G28.23-2001《服务管理规定》。

7.3 设计和开发 7.3.1概述

为实现顾客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确保JR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的设计质量,JR应对产品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并对JR设计和开发的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和确认及其更改实施控制。7.3.2 职责

7.3.2.1 总工程师是设计和开发的主管领导,负责领导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批准设计成果工作。

7.3.2.2 技术中心是设计和开发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实施JR产品设计和开发全过程的各项工作。

7.3.2.3 销售公司、财务管理部、质量管理部、生产制造部、各分厂参与设计和开发的评审、确认、更改。7.3.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7.3.3.1 设计和开发策划:

按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设计开发流程(见流程图)要求,在实施设计和开发的策划时应:

a)明确设计和开发阶段,规定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编制产品质量计划或设计和开发计划;

b)明确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在设计和开发活动中,委派有资格人员承担设计和开发任务,明确职责。确定设计和开发活动的要求和进度,配备必要的资源;

c)策划的输出(产品质量计划、设计开发计划等),要随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予以更新;

d)规定技术中心各处室、各分厂之间在组织和技术上的接口关系,以确保有效地沟通,并明确职责。7.3.3.2 设计和开发输入:

应确定与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

a)将顾客对产品功能和性能的要求,合同评审的结果、适用的法律法规等设计输入要求形成文件;

b)适当时,应提供以前类似设计信息;

c)编制并下达设计任务书,作为设计和开发的工作指令;

d)对以上设计文件的充分性进行评审,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7.3.3.3 设计和开发输出: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以能针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并应在发放前得到批准:

a)设计和开发输出必须形成文件。如图样、规范、验证要求等; b)设计输出应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并以验证确认的形式来表达; c)设计输出应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适当信息; d)包含和引用产品接收准则;

e)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须的产品特性。7.3.3.4 设计和开发评审:

a)按设计和开发策划的安排,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宜阶段,应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设计开发评审包括: 方案设计评审; 图样设计评审; 工艺设计评审; 改进设计评审。

通过上述的设计评审,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b)设计和开发的评审,由技术中心组织销售公司、质量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各分厂参加进行评审;

c)评审的结果及任何必要的措施的记录(设计和开发评审记录,评审报告等)应予以保持。

7.3.3.5 设计和开发验证:

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按设计和开发策划的安排,应在适当阶段以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以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包括:

a)变换方法进行计算;

b)对比类似的设计和开发(类比法);

c)必要的试验; d)对文件的评审等;

e)验证的结果及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7.3.3.6 设计和开发确认:

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或已知预期使用或应用的要求,按设计和开发策划的安排,应在成功的验证之后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前完成:

a)通常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应针对最终产品进行确认; b)确认结果及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7.3.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应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

a)必要时,应对设计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 b)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在实施前应得到批准;

c)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已交付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影响; d)更改评审的结果及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7.3.4 相关文件

a)Q/JR.G28.02-2001《文件控制程序》;

b)Q/JR.G28.13-2001《产品开发研制管理规定》; c)Q/JR.G28.14-2001《设计控制与验证管理规定》; d)Q/JR.G28.35-2001《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制管理规定》; e)Q/JR.G28.38-2001《产品设计评审管理规定》; f)Q/JR.G28.40-2001《产品重要度分级管理规定》。

7.4 采购 7.4.1 概述

为确保采购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满足生产需要,JR应对影响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质量的采购产品进行有效的控制。7.4.2 职责

7.4.2.1 生产副总经理是采购的主管领导,负责对合格供方及重大采购计划的审批。

7.4.2.2 生产制造部是采购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供方评价、采购信息的确认。

7.4.2.3 生产制造部组织各分厂对本分厂所采购产品的验证。7.4.2.4 技术中心、质量管理部参与供方评价及控制。7.4.2.5 技术中心、各分厂技术处负责提供采购信息。7.4.2.6 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对采购产品的抽检质量验证。7.4.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7.4.2.1 采购过程:

实施采购过程的控制,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a)对供方及采购的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取决于采购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按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质量要求,对采购产品按其质量重要程度进行分级:

A级:钢材、铜材、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纸、铝箔、硅钢片、配套电器物资(电抗器、放电线圈、避雷器等);

B级:漆包线、绞线、绝缘漆、标准件、绝缘子等; C级:各种辅助材料等。

b)根据供方按JR的要求提供产品能力。依据《供方评价管理规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供方(每年确定本年度的合格供方,必要时应对合格供方重新评价); c)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发的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d)采购产品必须在合格的供方范围内实施。7.4.3.2 采购信息: 采购信息文件包括:

a)技术文件(图样、规范、标准、验收准则)、生产计划(用料计划、配套设计)、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协议)等;

b)采购文件应包括:对采购产品的质量要求,验收要求及供方的产品、程序、过程、设备和人员提出有关批准和资格鉴定的要求; c)适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名称、编号和版本;

d)上述文件在发放前应进行审批,以确保规定要求的适宜性。7.4.3.3 采购产品的验证:

a)实施采购产品的检验和验证活动,确保采购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b)当需要在供方的货源处进行验证时,应在采购文件中规定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建立并保存验证记录。7.4.4 相关文件

a)Q/JR.G28.15-2001《供方评价管理规定》; b)Q/JR.G28.17-2001《监视和测量管理规定》。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概述

为确保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按规定要求进行,使产品质量达到规定要求,应对生产和服务的提供进行有效的控制。7.5.2职责

7.5.2.1 生产副总经理是生产的主管领导,负责JR生产指挥;行政副总经理是服务的主管领导,负责JR的服务。

7.5.2.2 生产制造部是生产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生产的策划、组织实施、现场管理、设备、工装管理、安全生产及标识、可追溯性、产品防护。7.5.2.3 各分厂具体实施产品实现的全过程,并有效的控制。

7.5.2.4 用户服务部是服务提供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售后服务的实施。7.5.2.5 技术中心负责组织各分厂为生产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持。7.5.2.6 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对生产和服务提供的监视、测量; 7.5.3 管理内容及要求

7.5.3.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应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进行策划,并使其处于受控条件下进行: a)根据电力电容器的工艺要求确定产品主要工艺过程如下: ――芯子制造:元件卷制→芯子压装→芯子焊接→芯子装配; ――外壳制造:下料→盖、底成型→壳身成型→油箱成型→磷化处理→箱盖焊接→水浸试漏→真空浸渍→热烘试漏; ――出厂检验和试验; ――表面处理;

――喷漆→装箱、标识→贮存→交付。

根据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工艺要求确定产品主要工艺过程如下: ――芯子制造:元件卷制→芯子压装→芯子装配→真空浸渍; ――电磁单元制造:下料→装配→组装→真空浸渍; ――出厂检验和试验;

――标识→包装→贮存→交付。

b)在工艺策划中,确定出电力电容器产品实现中的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

――关键过程:元件卷制、箱盖焊接、真空浸渍; ――特殊过程:热烘试漏。

c)生产和服务提供应从合同评审的结果,生产计划、图样、规范等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

d)各生产岗位应按图样、工艺文件、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等实施生产和服务; e)生产和服务提供应使用适宜的设备(工装)并按《生产设备管理规定》、《工艺装备管理规定》对设备、工装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生产和服务的能力; f)生产和服务提供中应按工艺文件的规定获得并正确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并确保监视和测量装置在有效期内合格;

g)按《工艺纪律检查管理规定》、《监视和测量管理规定》、《服务管理规定》实施对生产和服务提供监视和测量。7.5.3.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特殊过程),应对其实施确认。

a)按《特殊过程“热烘试漏 ”管理规定》对本手册7.5.3.1 b)中过程实施确认;

b)按《关键过程管理规定》对本手册7.5.3.1 b)中过程实施确认; c)对特殊过程、关键过程设备进行认可确认,保持认可确认记录; d)对特殊过程、关键过程人员资格进行鉴定,保持记录; e)必要时,应进行再确认。7.5.3.3 标识和可追溯性:

a)为防止不同产品的混淆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实施产品标识,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控制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标识; b)防止不合格或未经监视和测量的产品的混淆,按《监视和测量状态管理规定》识别产品状态。7.5.3.4 顾客财产:

a)对JR控制和使用的顾客财产,应予以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

b)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应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

7.5.3.5 产品防护:

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JR应

a)对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生产、交付的全过程,针对产品符合性提供防护;

b)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 c)防护应按《产品防护管理规定》实施。7.5.4 相关文件

a)Q/JR.G28.16-2001《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 b)Q/JR.G28.20-2001《监视和测量状态管理规定》; c)Q/JR.G28.21-2001《产品防护管理规定》; d)Q/JR.G28.23-2001《服务管理规定》; e)Q/JR.G28.25-2001《工艺装备管理规定》; f)Q/JR.G28.26-2001《安全管理规定》;

g)Q/JR.G28.43-2001《特殊过程“热烘试漏”管理规定》; h)Q/JR.G28.44-2001《关键过程管理规定》; i)Q/JR.G28.45-2001《物资管理的基本规定》; j)Q/JR.G28.47-2001《生产现场管理规定》。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7.6.1概述

为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应识别需要的监视和测量,并提供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及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7.6.2 职责

7.6.2.1 总工程师是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的主管领导,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装置配备的批准。

7.6.2.2质量管理部是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归口部门,负责对其进行检定、校准及使用中的控制。

7.6.2.3 技术中心负责提供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有关标准。

7.6.2.4 各分厂负责正确使用与维护监视和测量装置,并进行检定,校准,并形成记录。

7.6.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7.6.3.1 按工艺文件的规定配备为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建立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以及必要的档案资料。7.6.3.2 建立相应的过程,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与监视和测量要求相一致。

7.6.3.3 按《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规定》实施控制,当要求保持有效结果时,监视和测量装置应:

a)进行周期检定、校准。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基准的测量标准,定期或使用前进行校准验证。当不存在上述基准时,应记录校准的依据; b)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标识,以确定其校准状态; c)采取措施,防止可能使校准失效的调整; d)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 e)保存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 f)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在有效期间内偏了校准状态时,应再评价其以往结果的有效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记录应予以保持; g)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进行再确认。7.6.4 相关文件

Q/JR.G28.19-2001《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规定》。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8.1.1 概述

为证实产品的符合性、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实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改进,应策划并实施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持续改进过程。8.1.2 职责

8.1.2.1 总工程师是测量、分析和改进的主管领导,负责测量、分析和改进的策划。

8.1.2.2 质量管理部是测量、分析和改进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测量、分析和改进的策划和组织实施。

8.1.2.3 销售公司、技术中心、生产制造部、用户服务部、各分厂负责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测量、分析和改进。8.1.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8.1.3.1 正确应用统计技术方法和手段,实施测量、分析和改进。

8.1.3.2 各相关部门按《质量信息管理规定》、《统计技术管理规定》,在收集内、外部信息的基础上,由质量管理部实施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进行日常监控。8.1.3.3 销售公司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收集有关顾客的信息并汇总。8.1.3.4 用户服务部在服务过程中,收集顾客有关信息并汇总。

8.1.3.5 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由质量管理部制定审核方案与审核实施计划,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实施审核。

8.1.3.6 对产品质量按检验和试验规程实施监视和测量以证实产品符合性。8.1.3.7 实施生产过程监视和测量,以证实过程稳定处于受控状态。8.1.4相关文件

a)Q/JR.G28.04-2001《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b)Q/JR.G28.17-2001《监视和测量管理规定》; c)Q/JR.G28.30-2001《质量信息管理规定》; d)Q/JR.G28.23-2001《服务管理规定》; e)Q/JR.G28.24-2001《统计技术管理规定》。

8.2 监视和测量 8.2.1 概述

为确保顾客满意,确保产品的符合性及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应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8.2.2 职责

8.2.2.1 总工程师是监视和测量的主管领导,负责策划与组织实施监视和测量工作。

8.2.2.2 质量管理部是监视和测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产品监视和测量,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8.2.2.3 用户服务部负责顾客满意的监视和测量。

8.2.2.4 生产制造部组织各分厂实施过程的监视和测量。8.2.2.5 各部门、各分厂参与质量管理体系审核。8.2.3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8.2.3.1顾客满意:

a)用户服务部应按《服务管理规定》中获取和利用顾客满意的方法,监视顾客对JR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知的有关信息;

b)常采用的方法包括:走访顾客、召开顾客座谈会、现场服务、问卷征求意见等;

c)对收集到的信息按《质量信息管理规定》、《统计技术管理规定》进行分析及反馈,作为改进的依据。8.2.3.2 内部审核:

a)建立并实施《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确保: 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实施内部审核; 确保审核人员的资格及审核的独立性; 记录与保持审核结果; 向总经理报告审核结果;

b)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实施内部审核,对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审核准则的程度做出评定,由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采取纠正措施或改进措施,由质量管理部对其结果进行跟踪验证,并做为管理评审的输入。8.2.3.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a)按四大过程的有关规定实施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进行监视,适当 时,对有关参数进行测量,保持监视和测量的记录;

b)按《统计技术管理规定》采用控制图、排列图、因果图、对策表等方法,对产品实现过程持续满足预定目标的能力进行证实;

c)对监视和测量所发现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在适当时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8.2.3.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a)按《工艺守则》、《监视和测量管理规定》对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生产全过程的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

b)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检验和试验记录,检验和试验报告等)。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

c)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以及(适用时)顾客的批准,否则在所有规定的活动均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得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8.2.4相关文件

a)Q/JR.G28.04-2001《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b)Q/JR.G28.23-2001《服务管理规定》; c)Q/JR.G28.24-2001《统计技术管理规定》; d)Q/JR.G28.30-2001《质量信息管理规定》; e)Q/JR.G28.17-2001《监视和测量管理规定》。

8.3 不合格品控制 8.3.1概述

为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应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和状态进行识别和控制。8.3.2职责

8.3.2.1总工程师是不合格品控制的主管领导,负责批准重大不合格品的处置意见。

8.3.2.2 质量管理部是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并组织责任部门对重大不合格品实施处置。

8.3.2.3 生产制造部负责组织各分厂实施对不合格品的处置的控制。8.3.2.4 各部门、分厂负责对监视和测量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作出处置意见,负责对本部门、分厂产生的不合格品实施控制。8.3.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8.3.3.1 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的职责、权限和要求,由质量管理部组织对重大不合格品的控制实施,以确保重大不合格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8.3.3.2 各分厂实施对一般不合格品的处置与控制。8.3.3.3 不合格品处置的方法:

a)采取措施(纠正和纠正措施)消除发现的不合格;

b)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c)采取措施,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的使用或应用。

8.3.3.4 对纠正后的产品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8.3.3.5 应保持不合格品控制的记录。

8.3.3.6 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应对不合格所造成的后果采取适当的措施。8.3.4 相关文件

Q/JR.G28.05-200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4 数据分析 8.4.1 概述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可以进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应对适当的数据进行确定、收集和分析。8.4.2 职责

8.4.2.1 总工程师是数据分析的主管领导,负责组织重大信息的确定,收集和分析。

8.4.2.2 质量管理部是数据分析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有关数据的收集、分析,并进行汇总分析。

8.4.2.3 生产制造部负责有关产品实现中过程和产品特性方面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8.4.2.4 销售公司、用户服务部负责顾客满意程度的信息收集和分析。8.4.2.5 其他各部门、分厂负责有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8.4.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8.4.3.1 按《质量信息管理规定》各部门收集和分析本部门有关的信息,并向质量管理部反馈,由质量管理部组织汇总分析,作为改进的依据。8.4.3.2 各部门收集有关数据的来源包括: a)监视和测量活动的输出; b)相关过程的记录; c)顾客; d)供方;

e)政府部门、上级主管部门; f)同行业等。

8.4.3.3 按《统计技术管理规定》采用直方图、排列图、因果图、控制图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8.4.3.4 数据分析结果应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识别可以进行的改进,a)顾客满意或不满意; b)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

c)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d)供方(控制及业绩的改进等)。8.4.4相关文件

a)Q/JR.G28.24-2001《统计技术管理规定》; b)Q/JR.G28.30-2001《质量信息管理规定》。

8.5 改进 8.5.1 概述 为持续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进行策划,控制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8.5.2 职责

8.5.2.1 总工程师是改进的主管领导,负责对重大改进的策划与批准,并组织实施与控制。

8.5.2.2 质量管理部是改进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控制与验证。

8.5.2.3 各部门参与改进的策划,并对本部门涉及的改进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8.5.3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8.5.3.1 持续改进:

JR应通过使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8.5.3.2纠正措施:

a)建立并执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再发生;

b)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c)应按以下规定实施纠正措施: 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投诉);

调查不合格的原因,并确定产生不合格的直接原因; 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d)对已决定立项的纠正措施项目,应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在质量管理部统一组织下进行策划和实施;

e)纠正措施在实施中应重点记录偏离规定的内容,待验证有效后,据此履行文件更改程序。

8.5.3.3预防措施:

a)建立并执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采取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发生;

b)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c)应按以下规定实施预防措施: 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要求; 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 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d)质量管理部应依据数据分析结果的输出,确定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并指令责任部门实施;

e)对决定立项的预防措施项目,应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在质量管理部统一组织下进行策划与实施; f)预防措施在实施中应重点记录偏离原规定或未予规定的内容,待验证有效后,据此履行文件更改或补充程序。8.5.4相关文件

a)Q/JR.G28.02-2001《文件控制程序》; b)Q/JR.G28.30-2001《质量信息管理规定》; c)Q/JR.G28.06-2001《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d)Q/JR.G28.07-2001《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质量手册的管理 9.1 概述

9.1.1 JR质量手册是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基础文件,因此应严格对JR质量手册的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更改、更新和日常使用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9.1.2 为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起重要作用的人员能获得有效版本的质量手册,并使其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保持一致,应对质量手册进行管理与控制。9.2 职责

9.2.1 总经理负责对JR质量手册的批准、发布; 9.2.2 质量管理部负责质量手册的管理和控制。

9.2.3 受控质量手册的持有者负责保管所持有手册,并执行质量手册更改。9.3 管理内容与要求

9.3.1 质量手册编制完成后由总经理终审并正式批准和发布。9.3.2 质量手册由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起草,管理者代表审定。9.3.3 质量手册的发放与保管:

9.3.3.1 手册发布后,质量手册正本(原稿)由质量管理部存档保管,副本(印刷件)由质量管理部向使用者发放,质量手册发放范围和数量由质量管理部批准,根据需要确定;

9.3.3.2 内部发放的质量手册按受控版本管理,履行签收手续,对外发放的质量手册,属于非受控版本,应加盖“非受控”标记,修改时不做通知。9.3.4 质量手册的修改、换版

9.3.4.1 对质量手册在实施中发现某些不一致、缺陷,由质量管理部负责批准修改的内容组织更改,并填写《质量手册修改表》。9.3.4.2 质量手册的换版由管理者代表提出,经总经理批准后由质量管理部在管理者代表领导下,组织质量手册的换版。9.3.4.3 导致质量手册换版的因素:

a)企业的质量方针或质量目标有重大变化; b)企业的组织机构有较大的变动;

c)质量保证要求或合同情况有重大变化; d)管理评审提出改进;

e)质量手册采用的标准或法规修改、换版等。9.3.5 质量手册的日常管理:

9.3.5.1 受控持有者要妥善保管质量手册,不得遗失、外传和擅自修改。9.3.5.2 质量手册持有者可及时向质量管理部反馈质量手册的修改意见。9.3.5.3 质量手册持有者应按规定执行质量管理部对质量手册的修改要求,对以换页方式进行的修改应立即执行旧页换新页的手续,对换版的质量手册在发放新版质量手册时应立即收回原版本,确保使用的质量手册是现行有效版本。

附录A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清单 序号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文件控制程序 Q/JR.G28.02-2001 2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Q/JR.G28.03-2001 3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Q/JR.G28.04-2001 4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Q/JR.G28.05-2001 5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Q/JR.G28.06-2001 6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Q/JR.G28.07-2001 附录B 质量手册编写人员名单 编制:孙 锦 汪 涛 金祥涛 审核:王 毅 批准:才 奇

JR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文件号:Q/JR.G28.03-2001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版次号:3 / 0 1 目的

为对质量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实施有效的控制,特制定本程序。2 适用范围

2.1 本程序规定了质量记录控制的职责、范围、控制和使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2.2 本程序适用于JR对质量记录的控制。3 引用文件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本程序采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5 职责

5.1 质量管理部是质量记录的归口管理部门。

5.2 各部门、分厂负责与本部门有关的质量记录的控制和管理。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质量记录的控制范围

6.1.1 有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记录:

a)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记录及形成的有关资料; b)管理评审记录及形成的有关资料; c)过程控制的质量记录 d)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记录; e)文件更改的记录;

f)监视、测量装置的检定、校准记录; g)培训和资格认可记录; h)其它必要的记录。

6.1.2 与产品质量有关的记录:

a)设计评审、验证、确认、更改及引发的必要措施的记录; b)工艺评审记录;

c)新产品试制计划任务书;

d)新产品试制计划(质量计划);

e)外购、外协产品、过程产品,最终产品的监视、测量记录; f)不合格品的处置及复检记录; g)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记录; h)服务记录; i)统计技术记录; j)其它必要的记录; 6.1.3 有关合同的记录

a)合同评审记录(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记录); b)合同修订记录; c)其它必要的记录; 6.1.4 关于供方的记录 a)供方的评定记录; b)合格供方的记录 c)供方控制记录; d)其它必要的记录; 6.2 质量记录的编制

6.2.1 统一确定各类质量记录的编号。

5.2.2 对各部门的质量记录建立相应的清单,并设计表式。6.3 质量记录的填写要求

6.3.1 质量记录应字迹清晰、内容完整、时间明确。

6.3.2 有填写人、核对人、审批人以及公章等内容时,手续应完整。6.3.3 质量记录应填写的项目不能空白、未发生项目应填写“/”符 号或盖“空白项未发生”章。

6.3.4 质量记录勘误处应有更改者的签字、盖章、保存。6.4 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保存

6.4.1 各部门的质量记录由各部门进行收集、整理、保存。6.4.2 有归档要求的质量记录必须按照规定执行移交手续。6.5 质量记录的贮存、保管和处置 6.5.1 质量记录必须有专人负责进行管理;

6.5.2 各部门的质量记录应由本部门在适宜的贮存环境中保管,并 做好防护工作,为防止损坏、变质、丢失,贮存条件应防霉、防潮、放火、防蛀、防盗,分类存放,便于检索和借阅使用。6.5.3 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

a)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记录保存三年; b)设计控制的质量记录保存十年;

c)供方的评定记录保存到供方与组织的供需关系终止; d)产品最终检验记录保存十年;

e)合同(标书)评审记录保存十五年; f)不作特殊要求的记录保存三年;

6.5.4 凡是超过保存期需作废、销毁的记录,必须由专管人列出清 单,由授权人批准,及时处理销毁。

6.5.5 当合同有规定时,在商定期限内质量记录可提供给顾客或其 代表评价时查阅,并做好登记。7 形成的文件和记录

质量记录清单、质量记录借阅台帐、作废销毁质量记录清单、质量记录复制台帐、质量记录编号表等 8 附录

8.1表ZJ-01 质量记录清单 8.2表ZJ-02 质量记录借阅台帐 8.3表ZJ-03 质量记录复制台帐

8.4表ZJ-04 作废、销毁质量记录清单 8.5表ZJ-05 质量记录编码表

JR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文件号:Q/JR.G28.04-2001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版次号:3 / 0 目的

为了验证JR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否符合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的要求。是否所开展的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符合计划的安排,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定期开展内部质量审核,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特制订本程序。2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1本程序规定内部审核的准备内容,内部审核的职责、实施和形成的文件及记录等要求。

2.2本程序适用于JR所有部门的有关质量的活动项目。3 引用文件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4.1审核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5 职责

5.1 总经理对内部审核负责。

5.2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实施内部审核。

5.3 质量管理部是内部审核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策划、组织、实施内部审核。5.4 各部门、分厂接受并协助实施内部审核,对发现的不合格采纠正措施。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内部审核方案的策划:

质量管理部应在每年末根据准备审核的过程、区域、组织单元和

产品状况、重要程度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对下一年度的内部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形成《年度内部审核方案》,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并上报总经理。《年度内部审核方案》应规定:

a)各部门接受内部审核的时间安排;

b)内部审核的范围;过程和子过程、组织单元(部门场所)、产品; c)内部审核的准则: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质量手册、质量

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管理文件、质量计划、合同、适用的法律法规等; d)聘任或确定年度的内部审核人员; e)内部审核的重点内容;

f)有关审核结果、结论的报告程序。6.2 内部审核准备

6.2.1 成立内部审核组:

a)内部审核员由管理者代表任命,经过内部审核员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以保证审核的质量;

b)内部审核组成员应与受审核活动无关,以保证内部审核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独立性。

6.2.2 审核前,质量管理部负责编写《内部审核实施计划》,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内部审核组组长组织审核员研究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决定是否取得其他文件。

6.2.3 《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的内容包括: a)内部审核的目的、范围、准则; b)内部审核组成员;

c)内部审核的具体日程及审核路线安排。

6.2.4 按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的分工,由内部审核员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准备审核的有关工作文件。

6.2.5审核组提前10天发出《内部审核实施计划》,通知有关部门做好接受审核准备,受审核部门若对审核方案有异议时,可在2日内通知审核组,经协商可以进行调整。

6.3 内部审核的实施

6.3.1 召开首次会议: 在正式进行内部审核前,召开由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审核员和其它有关人员参加的首次会议,会议内容: a)介绍审核组成员;

b)简介审核的程序和方法; c)落实有关事项和日程安排。6.3.2 信息的收集和验证:

a)审核的具体项目按《内部审核检查表》进行;

b)审核员通过交谈、查阅文件、现场检查等方式收集审核证据;

c)对所收集的证据,根据审核准则进行评价,以形成审核发现(分为符合项与不符合项),对符合项和不符合项都要形成记录。6.3.3 编制不符合报告。6.3.3.1 对不符合项,经审核组确定,并得到受审核方的确认,开具不符合报告。6.3.3.2 根据审核发现,确定不符合项的性质,其性质按以下分类:

a)体系性不合格:质量管理体系与有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合同等要求不符;

b)实施性不合格:未按文件要求执行;

c)效果性不合格:虽按文件实施,但未能达到规定要求。6.3.4 审核结果的汇总分析:

由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会议,对各部门的审核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a)对不符合项进行汇总分析; b)做出审核结论。6.3.5 召开末次会议; a)由审核组长主持;

b)介绍审核情况,宣读不符合报告并提出纠正措施要求; c)报告审核结论,告知审核报告发送日期; d)宣布本次现场审核结束。6.4 审核报告

6.4.1 由审核组组长编写内部审核报告,报管理者代表批准,作为管理

评审的输入之一。

6.4.2 审核报告的分发:

a)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b)质量管理部

c)受审核部门和相关部门。6.5 纠正措施的实施和跟踪验证

6.5.1内部审核中发现的每一项不合格,必须采取纠正措施。

6.5.2 受审核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经审核员认可,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6.5.3 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审核员对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跟踪验证,并形成验证结果的报告。

6.5.4 只有当纠正措施中规定的各项措施都已按期完成,达到预期效果,审核员才能在《内部审核不符合报告单》上签署验证意见。7 形成文件和记录

年度审核方案、内部审核员任命记录、内部审核实施计划、质量审核检查表、不符合报告单、内部审核报告。8 附录

8.1 表NS-01 内部审核实施计划 8.2 表NS-02 内部审核检查表

8.3 表NS-03 内部审核不符合报告单

JR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文件号:Q/JR.G28.05-200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版次号:3 / 0 目的

为了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为此特制定本程序。2 适用范围

2.1 本程序规定了不合格品控制的环节及控制要求。

2.2 本程序适用于JR外购、外协产品及各种电力电容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过程产品、最终产品经检验和试验判为不合格品的控制。3 引用文件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4.1 不合格 未满足要求。4.2返工

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4.3返修

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对其采取的措施。4.4让步

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4.5 降级

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改变。4.6 报废

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4.7 放行

进入一个过程的下一个阶段的许可。4.8 纠正

为消除已经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5 职责

5.1 总工程师负责对重大不合格品的处置意见的审批,并向总经理汇报。5.2 质量管理部是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重大不合格品的处置。

5.3 技术中心参与不合格品的处置,并提出处置意见。5.4 有关部门、分厂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置。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当发现不合格品时,检查人员应及时向分厂主管部门报告,重大质量不合格品应向质量管理部报告,将其标识、隔离。

6.2 重大不合格由质量管理部组织技术中心及有关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一般不合格由分厂组织评价和处置。

6.3不合格品让步接收时,其使用部门应签署意见并形成记录。6.4不合格品未经处置一律不准使用转序。6.5 不合格品的处置

6.5.1 外购、外协不合格品的处置:

a)外购、外协不合格品的处置申请由各分厂采购人员办理手续; b)处置方法有让步接收(代用)、拒收等。6.5.2 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 a)各分厂调度施工员办理手续;

b)处置方法有让步接收(回用)、返工降级使用或改作他用、报废等。6.5.3最终不合格品的处置:

a)最终产品入库前不合格,由各所属分厂调度施工员办理手续;

b)最终产品入库后,在贮存、交付过程中受到损坏发生不合格时,由销售公司成品保管员办理手续;

c)处置方法有返工、报废等。

6.6不合格品被判为报废时,要将其隔离存放、妥善处理,并填写废品

通知单。

6.7 对不合格品经过返工或返修后,要重新进行相应的检验和试验。

6.8 合同要求时,若要使用或返修不合格品,应向顾客提出让步申请,同意后,应记录不合格和返修情况。

6.9 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不合格时,应采取措施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的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7 形成的文件和记录

不合格品回用(代用)申请单、返工(返修)通知单、废品通知单等。8附录

8.1 表BH-01 不合格品回用(代用)申请单 8.2 表BH-02 返工、返修通知单 8.3 表BH-03 废品通知单

JR质量管理程序文件程序 文件号:Q/JR.G28.06-2001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版次号:3 / 0 1 目的

为了消除已出现的不合格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特制定本程序。适用范围

2.1 本程序规定了采取纠正措施的内容和要求。

2.2 本程序适用于JR对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控制。3 引用文件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4.1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4.2 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5 职责

5.1总工程师负责重大纠正措施的策划、批准和推动,并向总经理报告。

5.2 质量管理部是纠正措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分析不合格原因、立项、跟踪验证及评审纠正措施的效果。

5.3 各部门、分厂负责本职能范围内的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控制原则

6.1.1 纠正措施在实施前,应对已发生的不合格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从重要性和经济性考虑是否立项,以便使采取的措施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6.1.2对反复发生的带有倾向性的不合格要采取纠正措施。6.1.3 虽然只发生一次,但损失特别严重,影响特别坏的不合格要采取纠正措施。6.1.4 顾客反馈的质量问题,责任在本公司并多次出现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必须采取纠正措施。

6.1.5 内审中严重不符合项。

6.1.6 对已决定立项的纠正措施项目,应明确负责人(或部门),在质量管理部的统一组织下具体负责策划与实施。对有关文件进行修改或补充。

6.1.7 纠正措施在实践中应重点记录偏离原规定的内容,待验证有效后,应据此履行文件更改程序或制定程序,实施文件的更改控制。6.2 纠正措施的控制

6.2.1 质量管理部组织评审不合格(包括不合格品和不合格项),按《质量信息管理规定》收集以下信息:

a)市场反馈的质量信息,顾客投诉的质量问题等; b)不合格报告; c)内部审核报告; d)管理评审输出;

e)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及监控结果; f)数据分析的输出; g)顾客满意度的结果;

h)其它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记录。6.2.2 确认问题:质量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对内、外部质量信息中的不合格及不合格项进行分析,确认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问题,并下达纠正措施表。6.2.3 原因分析:责任部门接到纠正措施表后,应在一周内组织有关人员对不合格的形成原因进行调查,记录调查的结果,找出产生不合格的直接原因,并明确主要因素。根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关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报质量管理部并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6.2.4 评价出现的不合格对质量影响的重要程度,质量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评价。a)运作成本; b)不合格成本; c)业绩; d)可信性; e)安全性;

f)顾客满意度;

6.2.5 纠正措施的实施。纠正措施实施过程中,由质量管理部跟踪监控,确保其有效性。

6.2.6 质量管理部记录纠正措施的结果,包括原因、内容及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6.2.7 纠正措施实施过程出现不协调时,由质量管理部组织协调,重大措施由总工程师协调。6.3 验证

6.3.1 当责任部门认为纠正措施已经实施完毕,并达到预期效果时,向质量管理部提出验证申请。质量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并出具证实材料,对确有成效的纠正措施,应对有关文件进行更改或补充,并做好记录;效果不明显的,要进一步分析与改进;纠正措施无效,重新按6.2.3执行。6.3.2 必要时,由总经理主持对纠正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或确认。6.3.3 对重大纠正措施的实施及其是否有效等情况,由质量管理部以书面材料提交管理评审,对管理评审后决定的措施,由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跟踪检查,督促落实情况,并验证。6.4 永久性更改

6.4.1 验证有效的技术性措施,应修改或补充设计,工艺等技术文件。6.4.2 验证有效的管理性措施,应纳入或修改管理文件。

6.4.3确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失效时,应更改或补充质量管理文件。6.4.4 所有文件的更改或补充应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6.5 纠正措施的有关信息应提交管理评审。7形成文件和记录

纠正措施表、质量信息反馈单、文件资料更改记录等。8 附录

8.1 表JC-01 纠正措施表 8.2 表JC-02 质量信息反馈单 8.3 表JC-03 不合格品评审表

JR质量管理程序文件程序 文件号:Q/JR.G28.07-2001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版次号:3 / 0 1 目的

为了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特制定本程序。2 适用范围

2.1 本程序规定了采取预防措施的内容和要求。2.2 本程序适用于对JR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发现的潜在的不合格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控制。3 引用文件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3.3 Q/JR.G02.01-2001《质量信息管理规定》。4 术语

4.1 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5 职责

5.1 总工程师负责重大预防措施的策划、批准和推动,并向总经理报告。

5.2 质量管理部是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分析潜在的不合格原因、立项、跟踪验证及评审预防措施的效果。

5.3 各部门、分厂负责本职能范围内的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原则要求

6.1.1预防措施实施前,应对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从重要性和经济性考虑是否立项,以使采取的预防措施和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6.1.2 对已经决定立项的预防措施项目,应明确负责人或部门,在质量管理部的统一组织下具体负责策划与实施。

6.1.3 预防措施在实施中应重点记录偏离规定的内容,待验证有效后,应据此履行文件更改程序或制定程序,实施文件的更改控制。6.2 预防措施的策划

6.2.1 通过对质量信息的分析,找出潜在的不合格原因,制定措施,达到预防潜在不合格的发生。6.2.2 质量信息的收集

6.2.2.1质量管理部按《质量信息管理规定》搜集质量信息,质量信息可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a)管理评审、内部审核、第二方或第三方审核; b)顾客反馈的质量问题和意见; c)有关部门的质量报表; d)有关纠正措施的信息;

e)生产过程中反馈的质量问题和建议; f)不合格报告;

g)过程和产品测量结果; h)市场分析。

6.2.2.2 质量信息的分析和处理:

a)各部门按《质量信息管理规定》收集质量信息,并上报质量管理部;

b)质量管理部对收集到的质量信息及时进行登记,并汇总分类,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分析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不合格信息,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措施。6.3 预防措施的实施、跟踪检查及验证 6.3.1 质量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在分析确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的基础上决定立项,有关责任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报质量管理部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重大的预防措施报总经理批准。

6.3.2 预防措施实施过程中,由质量管理部组织有关人员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当责任部门认为预防措施已实施完毕,达到预期效果时,应向质量管理部提出申请,质量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结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出具证实材料并做好验证结果记录,确有成

效的预防措施,应对有关文件进行更改或补充,做好记录;效果不明 显的,要进一步分析与改进;预防措施无效,重新按6.1、6.2执行。6.3.3 质量管理部对预防措施从原因分析、确认立项直至实施结束,应建立并保存预防措施分析记录。

6.3.4 质量管理部组织有关部门在预防措施完成后,评价预防措施结果达到预定要求的程度。

6.4 预防措施永久性更改的要求同纠正措施的相同。6.5 预防措施的有关信息应提交管理评审。7 形成文件和记录

预防措施表、质量报表、质量信息反馈单、文件资料更改记录等。8 附录

表YC-01预防措施表

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规定 版次号:3 / 0 设计控制与验证管理规定 文件号:Q/JR.G28.14-2001 设计控制与验证管理规定 目的

为对JR设计和开发的策划、组织和技术接口及设计和开发各阶段的质量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与管理,特制订本规定。2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1 本规定适用于JR设计和开发各阶段活动的控制与管理。2.2 本程序适用于JR的设计控制与验证。3 引用标准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本规定采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5 职责

5.1 总工程师是设计与验证的主管领导。

5.2 技术中心是设计控制与验证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对产品设计和开发各阶段的质量控制与验证。

5.2.1 技术中心负责组织开发性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及工艺文件的编制工作。5.2.2 各分厂技术处负责派生产品的设计及工艺文件的编制工作。5.2.3 各分厂在设计和开发的新产品时,由技术中心负责组织相关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和开发,并按规定要求形成必要的文件。

5.2.4 技术中心负责质量计划、产品设计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及标准化审查工作。

5.3 生产制造部、销售公司、质量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各分厂参与设计和开发的评审、验证和确认。

5.4 生产制造部负责新产品投产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准备,负责设计提出的原材料、外购件、特殊供货要求的审查。5.5 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相关活动。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6.1.1在新产品开发之前,为了确保新产品按计划实现,并能达到预定的质量目标,由技术中心制定产品设计计划,内容如下: a)确定质量水平目标;

b)确定目标成本界限和所需资源;

c)确定类型及选定的产品开发设计程序;

d)确定质量控制措施;把规定的专门质量措施项目分配到相应的承担部门,并明确其责任和权利;

e)提出随工作进展修改和完善产品质量计划的程序和环节。6.1.2 为了更好地完成新产品的开发活动,必须明确主设计者与辅助设计者及审查人员、试验人员的责任:

a)主设计者的责任:指导辅助设计者的工作,对设计质量负责; b)辅助设计者的责任:对所负责部分的设计质量负责;

c)审查人员的责任:负责设计的审查工作,对所审查的工作内容正确性负责,同时将审查意见填写传递卡反馈给设计者;

d)试验人员的责任:对设计和向顾客提供的试验数据的正确性、真实性负责。6.1.3 为完成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任务,必须为设计人员和试验人员配备必要的手段和资源。

6.2 组织和技术接口的控制

6.2.1 对设计和开发的每项活动应明确各组织接口关系。

6.2.2 技术中心负责组织接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有关设计和开发的接口关系。6.2.3不同部门之间的接口关系:

a)技术中心完成的新产品图样、技术文件要形成记录;

b)生产制造部负责组织各分厂编制月份生产作业计划; c)生产制造部负责组织各分厂完成生产计划中规定的要求; d)各分厂技术处负责将产品设计图纸发放至有关部门;

e)各分厂技术处负责编制为实施监视和测量作依据的技术条件、规范等。6.3设计和开发的输入

6.3.1技术中心根据新产品开发任务或顾客委托的设计项目,明确设计和开发输入的内容与要求并形成记录。

6.3.2 JR产品设计和开发输入的内容: a)产品设计计划书;

b)合同评审结果(合同评审表、合同修订申请表等); c)技术协议书;

d)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e)设计需要的其它资料等。

6.3.3对设计和开发输入的文件应进行评审,确保输入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对其中不完善的、含混或矛盾的要求应予以解决。6.4设计和开发的输出

6.4.1产品设计完成,应编制完整、明确的设计输出文件。6.4.2设计输出文件的内容: a)产品设计计算书;

b)设计说明书(生产流程及工艺要求); c)产品试验、检验要求; d)设计评审报告;

e)产品结构图样、零部件图样及所必要的明细表。

6.4.3设计输出文件在发放前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审,确保输出文件的正确性、完整性。

6.5设计和开发的评审

6.5.1 按设计计划的要求实施设计评审。

6.5.2 按JR产品设计工作程序规定进行下列设计评审: a)方案设计评审; b)图样设计评审; c)工艺设计评审; d)改进设计评审。

6.5.3 按产品规定组织实施设计评审。

6.5.4 做好设计评审记录,编制设计评审报告。6.5.5 对设计评审提出的问题,由责任部门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实施,记录应予以保持。

6.6 设计和开发的验证

6.6.1 为了确保设计输出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在适当阶段与设计评审的基础上,实施设计验证。

6.6.2设计验证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a)进行设计计算;

b)将新设计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进行比较; c)采用的试验方法;

d)对发放前的设计阶段文件进行评审。6.6.3 对工艺设计阶段和工装试验进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补充有关的工艺文件、工装等。

6.6.4 对设计验证形成记录,编制设计验证报告。

6.6.5 对设计验证中提出的问题由责任部门采取措施纠正。6.7设计和开发的确认

6.7.1 在设计验证完成后进行设计确认,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6.7.2 将确认结果及必要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作为设计改进的依据。6.8设计和开发的更改

6.8.1设计更改由设计者提出,技术中心组织审核,得到批准后方可由设计者实施更改。

6.8.2 对重大的设计更改,必须经评审并通过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由设计者实施更改。

7形成的文件和记录

设计任务书、设计输入文件、设计输出文件、设计评审记录、设计评审报告、设计验证记录、设计验证报告、设计确认报告、设计更改记录等。8附录

产品设计流程图

8.1表SK-01 设计任务书 8.2表SK-02 设计计划表 8.3表SK-03 设计评审记录 8.4表SK-04 设计验证记录

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规定 版次号:3 / 0 统计技术管理规定 文件号:Q/JR.G28.24-2001 统计技术管理规定 目的

为有效地确定控制和验证过程能力及产品质量特性,应正确和有效地运用适当的统计技术,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订本规定。2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1 本规定对运用统计技术的管理职责、内容和控制作出明确规定。2.2 本规定适用于JR统计技术的确定和应用。3 引用标准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本规定采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5 职责

5.1 技术中心是统计技术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JR整个统计技术的实施。5.2 组织人事部负责统计技术的培训考核。

5.3 各有关部门负责统计技术的正确选择和应用。5.4 质量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参与统计技术的应用。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根据需要JR统计技术应用的领域是: 6.1.1 确定、控制、验证过程能力。6.1.2 确定、控制、验证产品质量特性。6.1.3 数据分析、质量改进。6.1.4 但不限于此。

6.2 统计技术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6.2.1 排列图。6.2.2 因果图。6.2.3 波动图。6.2.4 调查表。

6.2.5 抽样检验方法等。6.3 统计技术的确定

6.3.1 各部门应根据生产特点、工作环境条件,针对需要绝迹的具体问题,按统计技术本身的适用范围,合理选择恰当的统计工具(附表列出常用的统计工具)。6.3.2 统计技术应用的提出

c)技术中心根据统计技术推广和工作需要,每年年初提出推广统计技术应用的种类;

b)各部门根据当年质量活动和工作项目的需要提出采用统计技术的种类、范围和要求,并填写统计技术选定表;

c)由技术中心对各部门拟采用的统计技术进行审查、确定。6.3.3 统计技术推广应用的实施

a)技术中心列出统计技术需培训的内容和要求,确认后交组织人事部统一组织实施培训;

b)组织人事部聘请专家或有经验的人员对实施统计技术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c)各部门具体组织有关项目或岗位有关人员,按要求正确应用统计技术,并做好记录。

6.3.4 统计技术应用成果的评价和总结

a)由技术中心不定期组织对统计技术应用情况的检查验证,做好记录或按年度做好总结;

b)评定统计技术的应用成果,并组织有关部门予以验证,对确有成效的应予以推广应用。

6.3.5 统计技术的应用资料由实施部门存档保管,验证记录或总结由技术中心保管。形成的记录

统计技术选定表、统计技术成果审批表、验证记录或总结等。8 附录

8.1 表TJ-01 统计技术成果审批表 8.2 表TJ-02 统计技术选定表

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规定 版次号:3 / 0 技术文件审查会签管理规定 文件号:Q/JR.G07.18-2001 技术文件审查会签管理规定 目的

为确保JR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技术文件管理的标准化,特制订本规定。2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JR产品及技术文件的标准化审查、会签。3 引用标准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3.3 Q/JR.G28.02-2001《文件控制程序》 4 术语

本规定采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5 职责

5.1 技术中心是技术文件审查会签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分厂对技术文件的审查、会签。

5.2 各分厂技术处负责对本部门相关技术文件的审查、会签。5.3 各分厂负责本分厂相关记录的整理、存档。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各种图样、技术文件的审查由负责单位组织人员进行审查,经各负责单位技术主管批准后会签,必要时上报技术中心。

6.2 工作图、零件图、部件图等按审查要求进行。

6.3 技术中心负责开发性新产品相关技术文件的会签。6.4 各分厂负责本部门技术文件的会签。

6.6 一般技术文件按审查要求完成后由负责单位会签。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规定 版次号:3 / 0 工艺装备管理规定 文件号:Q/JR.G28.25-2001 工艺装备管理规定 目的

为使工艺装备管理实现标准化,确保生产秩序条理化,提高JR生产效率,特制订本规定。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工艺装备(包括胎具、模具、夹具、工位器具等)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和保养。3 引用文件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本标准采用GB/T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5 职责

5.1 技术中心是工艺装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分厂工艺装备的控制和管理。

5.2 各分厂负责编制工艺装备更新计划。

5.3 各分厂负责工艺装备的生产制造和维护保养。

5.4 技术中心组织对工艺装备的评审并参加验证工作。5.5 各分厂负责工艺装备的验收与记录。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工艺装备计划的提出

6.1.1 各分厂技术处负责提出满足生产需要的工艺装备项目要求,并组织计划图样、设计绘制,提出方案和要求,提交技术中心。

6.1.2 各分厂根据需要提出新工艺生产计划或对原有工艺装备更新计划,报技术中心审批。

6.1.3 技术中心组织各分厂制订设计方案,完成图样设计。

6.1.4 各分厂提出工艺装备设备设计的全套图及工艺方案和要求,由技术中心组织评审工作。

6.1.5工艺装备评审要求主要是对设计的结构性能及工艺流程和合理性、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的因素,进行分析。

6.1.6 评审会议结论形成记录,作为追溯依据之一。6.2 工艺装备设备的制造

6.2.1 新制造的工艺装备经调试、检验、验证合格后移交使用部门。6.2.2 工艺装备验证由使用部门组织进行,并填写验证卡(表格)。6.2.3 正确使用工艺装备并检测被加工零部件尺寸符合技术工艺要求的,即为验证合格。

6.2.4 保管人员做好标识,登记入库保管及正常使用。6.2.5 保存验证卡并填写工艺装备台帐。6.3 工艺装备设备的使用

6.3.1 当所用的工艺装备设备使用的结果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做好检验记录和质量分析,报有关部门处置。

6.3.2 有关人员参与处置分析并采取纠正措施。

6.3.3 经过维修的工艺装备使用前重新验证,并做好返修时间记录。

6.3.4 经多次返修或没有修理价值的应在验证结论栏中提出报废,并形成记录,上报技术中心处理。6.4 工艺装备设备台帐

6.4.1 投入使用的工艺装备由各分厂按规定要求建立台帐。6.4.2 使用部门按台帐编号逐一做出明显标识。6.5 工艺装备设备的维护保养

6.5.1 按规定要求正确使用各种工艺装备设备。

6.5.2 使用过程中要掌握主要磨损件及磨损极限情况,及时判断工艺装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防止意外损坏。

6.5.3 工艺装备应定期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

6.5.4 所有完好的工艺装备都要入库保管,作到摆放有序、对号入座、整齐、清洁无尘无锈。

6.5.5 非完好状态的工艺装备,应及时进行处理。

6.5.6 长期不使用的工艺装备按指定地点摆齐封存,并做好标识。7 形成的文件和记录 工艺装备设计评审表、工艺装备验证表、工艺装备维护记录等。8 附表

8.1 表GZ-01工艺装备设计评审表 8.2 表GZ-02工艺装备验证表 8.3 表GZ-03工艺装备维护记录

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规定 版次号:3 / 0 工艺纪律检查管理规定 文件号:Q/JR.G07.49-2001 工艺纪律检查管理规定 目的

为确保JR产品满足顾客要求,考核JR员工对工艺要求的掌握程度,以满足产品实现的要求,特制订本规定。2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1 本规定适用于JR工艺纪律检查、考核与管理。3 引用文件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本规定采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5 职责

5.1 技术中心是工艺纪律检查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各分厂制订工艺纪律的检查内容和考核办法。

5.2 各分厂负责对工艺要求及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提供相应的记录并实施改进。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JR应制订健全实用的工艺纪律检查和考核制度。6.2 工艺纪律检查内容: 6.2.1 工艺执行情况:

a)操作者对岗位操作规程的熟悉掌握情况; b)操作者岗位规程执行情况; c)岗位生产符合要求情况。

6.2.2 生产所需资源符合技术要求情况。

6.2.3 生产设备运转情况:

a)生产设备运行情况是否完好; b)生产设备维护、保养情况; c)生产设备状态标识情况。6.2.4 工作环境情况:

a)工作环境清洁、整齐情况; b)工作通道是否畅通;

c)工作环境现场标识是否齐全。6.3 工艺纪律考核内容:

6.3.1 依据检查项目,编制工艺纪律检查和考核表。

6.3.2 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工艺纪律执行情况,形成记录。7 形成的文件和记录 工艺纪律检查和考核表 8 附录

8.1 表GK-04 工艺纪律检查和考核表

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规定 版次号:3 / 0 工艺文件编制管理规定 文件号:Q/JR.G07.34-2001 工艺文件编制管理规定 目的

为规范工艺文件的编制和使用,做到有效的受控,以指导设计和开发工作,特制订本规定。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1 本规定对JR工艺文件编制的内容和要求作出明确规定。2.2 本规定适用于JR工艺文件编制的控制。3 引用标准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3.3 Q/JR.G28.02-2001《文件控制程序》 4 术语

本规定采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5 职责

5.1 技术中心是工艺文件编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新设计开发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制和组织实施。

5.2 各分厂技术处负责对本部门相关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制和实施。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编制依据

6.1.1 产品图样。

6.1.2 设备条件、生产计划、员工技术水平等。6.1.3 各类标准、技术文件等。6.2 编制要求

6.2.1 工艺文件要完整、正确、统一,并能确保产品质量。

6.2.2 技术上先进、可靠,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6.2.3 确保操作安全,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6.3 工艺文件类别内容 6.3.1 工艺路线图。

6.3.2 工艺方案和工艺守则。6.3.3 工装设备设计图样。6.3.4 材料定额等。

6.4 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等应符合《文件控制程序》规定的要求 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规定 版次号:3 / 0 图纸图样、技术文件销毁管理规定 文件号:Q/JR.G07.36-2001 图纸图样、技术文件销毁管理规定 目的

为对作废、实效的图纸图样、技术文件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实施作废、销毁控制,特制订本规定。2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1 本规定对JR图纸图样、技术文件销毁的控制作出明确规定。2.2 本规定适用于JR图纸图样、技术文件销毁控制。3 引用标准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3.3 Q/JR.G28.02-2001《文件控制程序》 4 术语

本规定采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5 职责

5.1 技术中心是图纸图样、技术文件销毁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JR开发性新产品图纸图样、技术文件销毁的批准与组织实施。

5.2 各分厂技术处负责对本部门相关的图纸图样和技术文件的销毁。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凡是作废、污损的图纸图样、技术文件由相关分厂有关部门组织处理,其他单位和个人无权进行处理。

6.2 销毁的图纸图样、技术文件必须经部门有关领导审核批准。6.3 图纸图样、技术文件在销毁前应逐一进行登记,并保存一份完整无损的文件存档。

6.4 图纸图样、技术文件在销毁时至少有3人在场 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规定 版次号:3 / 0 产品设计评审管理规定 文件号:Q/JR.G07.42-2001 产品设计评审管理规定 目的

为保证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与进度满足计划或合同规定的要求,将产品先天不足的缺陷控制在设计过程中,特制订本规定。2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1 本规定规定了JR产品设计评审的职责和控制要求。

2.2 本规定适用于JR设计评审,包括方案设计评审、图样设计评审、改进设计评审、工艺设计评审等。3 引用标准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本规定采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5 职责

5.1 总工程师是产品设计评审的主管领导。5.2 技术中心是产品设计评审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实施开发性新产品设计评审及对评审结果的处理。

5.3 销售公司、质量管理部、生产制造部、财务管理部、各分厂参与开发性新产品设计评审,并实施相关的评审结果的处理。5.4 各分厂技术处负责相关产品的设计评审,必要时上报技术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参与设计评审。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方案设计评审内容

6.1.1 产品任务来源及其本身具有的特点,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数量及样品完成情况、工作进程等。

6.1.2 产品结构、设计参数,主要原材料变动情况。6.1.3 产品生产过程中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6.1.4 分析预测技术经济指标与实际完成指标情况及主要差异。6.2 图样设计评审

6.2.1 图样及技术文件验证情况,6.2.2 工艺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6.3 工艺设计评审内容

6.3.1 必要的生产工艺、工装配备情况。6.3.2 主要生产工序加工质量、装配过程。6.4 改进设计评审内容

6.4.1 产品结构、设计参数的变动情况。6.4.2 主要原材料变动情况。6.4.3 产品质量情况。

6.4.4 产品符合顾客要求和产品标准(技术条件)的情况,并对出现的异常(如电容值、损耗值偏差等)进行对比分析。

6.5 评审的结果及任何必要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7 形成的记录

设计评审记录、设计评审报告、必要的措施的记录等

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规定 版次号:3 / 0 产品经济技术分析报告编制管理规定 文件号:Q/JR.G07.43-2001 产品经济技术分析报告编制管理规定 目的

为有效地对新产品寿命周期内技术经济作出正确分析,以指导设计和开发工作,特制订本规定。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1 本规定对JR新产品技术分析的内容和要求作出明确规定。2.2 本规定适用于JR新产品技术经济分析的控制。3 引用标准

3.1 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2 Q/JR.G28.01-2001《质量手册》(第3版)。4 术语

本规定采用GB/T 19000-2000 idt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标准中的术语。5 职责

5.1 技术中心是产品技术经济分析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产品经济技术分析的准备和组织实施。

5.2 各分厂技术处负责对本部门相关的分析。

5.3 质量管理部、财务管理部参与产品技术经济分析。6 管理内容和控制要求 6.1 产品的主要结构 6.2 对产品的性能、质量及成本费用有重大影响的主要原材料及零部件的技术经济分析。

6.3 预期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6.4 产品推广可行性分析。

6.5 产品寿命周期及总体效益状况分析。7 形成的记录

产品经济技术分析报告等

JR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规定 版次号:3 / 0 产品特性重要度分级管理规定 文件号:Q/JR.G07.45-2001 产品特性重要度分级管理规定 目的

为对JR产品生产关键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必须对产品特性重要度进行分级,并予以控制,特制订本规定。2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1 本规定对JR产品特性重要度分级作出明确规定。2.2 本规定适用于JR产品设计开发中产品特性的控制。3 引用标准

员工规章制度手册 篇6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员工规章制度手册大全》的内容,具体内容:每一个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员工手册来规范员工,让员工在工作上有一个准则,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企业员工手册范本,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一、生活作息...每一个公司都会有自己的员工手册来规范员工,让员工在工作上有一个准则,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企业员工手册范本,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

一、生活作息

1、员工应严格按照公司统一的工作作息时间规定上下班。

2、作息时间规定

1)、夏季作息时间表(5 月——9 月)

上班时间早 8:30

午休 12:00——13:30

下班时间晚 18:00

2)、冬季作息时间表(10 月——3 月)

上班时间早 9:00

午休 12:00——13:30

下班时间晚 17:30

3、员工上下班施行签到制,上下班均须本人亲自签到,不得托、替他

人签到。

4、员工上下班考勤记录将作为公司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5、员工如因事需在工作时间内外出,要向主管经理请示签退后方可离开公司。

6、员工遇突发疾病须当天向主管经理请假,事后补交相关证明。

7、事假需提前向主管经理提出申请,并填写【请假申请单】,经批准后方可休息。

二、公司形象

1、员工务必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经营范围,并能向客户及外界正确地介绍公司业务。

2、员工在接听电话洽谈业务发送电子邮件及招待来宾时,务必时刻注重公司形象,按照具体规定使用公司统一的名片公司标识及落款。

3、在任何场合应用语规范,语气温和,音量适中,严禁大声喧哗。

4、员工在工作时间内须持续良好的精神面貌。

5、接听电话应及时,一般铃响不应超过三声,如受话人不能接听,离之最近的职员应主动接听,重要电话作好接听记录,严禁占用公司电话时间太长。

6、在接待公司内外人员的垂询要求等任何场合,应注视对方,微笑应答,切不可冒犯对方。

7、遇有客人进入工作场地应礼貌接待,上班时间(包括午餐时间)办公室内应保证有人接待。

8、员工要注重个人仪态仪表,工作时间的着装及修饰须大方得体。

三、卫生规范

1、员工在公司内接待来访客人,事后需立即清理会客区。

2、办公区域内严禁吸烟。

3、要爱护办公区域的花木。

4、员工须自觉持续公共区域的卫生,发现不清洁的状况,应及时清理。

5、正确使用公司内的水电空调等设施,最后离开办公室的员工应关掉空调电灯和一切公司内就应关掉的设施。

6、员工须每一天清洁个人工作区内的卫生,确保地面桌面及设备的整洁。

四、工作要求

1、不得无故缺席部门的工作例会及公司的重要会议。

2、职员间的工作交流应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大厅会议室),如需在个人工作区域内进行谈话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三分钟(特殊状况除外)。

3、员工在工作时间务必全身心地投入,持续高效率地工作。

4、员工要保管好个人电脑,按公司规定进行文档存储杀毒及日常维护,如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由公司安排修理。

5、工作时间内不应无故离岗串岗,不得闲聊吃零食大声喧哗,确保办公环境的安静有序。

6、经常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并参与部门的业务讨论,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7、新入职员工的试用期为二个月,员工在试用期内要按月进行考评。

8、加强学习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用心和公司同事交流和学

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用心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培训(培训将施行签到制,出席记录和培训考核也将作为公司绩效考核的部分)。

9、员工在任何时间均不可利用公司的场所设备及其他资源从事私人活动。一经发现,给予警告,情节严重者,公司将予以辞退。

10、员工须保管好个人的文件资料及办公用品,未经同意不可挪用他人的资料和办公用品。

11、公司内所制定的《员工日程表》是衡量员工完成工作量的依据,要求员工每一天要认真详尽的填写,作为公司考核员工工作量的标准。

五、保密规定

1、管理人员须做好公司重要文件的备份及存档工作,并妥善记录网络密码及口令。并向总经理提交完整的网络口令清单。

2、员工须严守公司商业机密,妥善保存重要的商业客户资料数据等信息。

3、任何时间,员工均不可擅自邀请亲朋好友在公司聚会。

4、员工及管理人员均不可向外泄露公司发展计划策略客户资料及其他重要的方案,如一发现,除理解罚款辞退等内部处理外,情节严重的,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职责。

六、人员管理

1、涉及超出员工权限的决定务必报经部门主管或经理同意。

2、员工须尊重上司,按照上司的指导进行工作并主动向上司汇报工作状况。

3、员工有关业务方面的问题须及时向部门主管或经理反映,听取意见。

4、管理人员应团结互助,努力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鼓励并带领好员工队伍,时刻掌握员工的工作状况,确保公司整体策划顺利进行。

5、员工不服从上级指挥,目无领导,顶撞上级,而影响公司指导系统的正常运作,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理。

6、公司是一个大家庭,员工应团结互助,为公司发展做出努力。

7、员工务必服从公司的整体管理,包括职务的分配及工作资料的安排。

七、物品管理

1、办公用品的日常管理由行政财务部门专门人员负责定期购买;

2、每月 15、30 日之前,个人将所需要的办公用品填写在公司【购物申请单】上,由行政财务部门专门负责人提交主管经理,审批同意后,由专门负责人将办公用品购回,根据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发放。

3、若急需某类办公用品,也应先填写【购物申请单】后,交由专门负责人,经主管经理审批同意后,方可购置。

4、新进人员到职时由行政财务部门统一配发各种办公物品。

八、电脑管理:

1、使用者应持续电脑设备及其所在环境的清洁。下班时,务必关机切断电源。

2、使用者的业务数据,应严格按照要求妥善存储在网络上相应的位置上。

3、严禁使用计算机玩游戏。

4、公司及各部门的业务数据,重要数据由使用者本人做好及时备份。

6、未经许可,任何私人的光盘、软盘不得在公司的计算机设备上使用。

7、使用者务必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严防被窃取而导致泄密。

九、网络管理

1、工作时间内禁止浏览与自己工作岗位或业务无关的网站。

2、工作时间内不允许在网络上从事与工作无关的行为(如:上网聊天),也决不允许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信息出此刻网络上。

3、严禁在公司网络上玩任何形式的网络游戏、浏览图片、倾听音乐等各种与工作无关的资料。

4、禁止利用公司网络下载各种游戏及大型软件

5、公司网络结构由网络工程师统一规划建设与管理维护,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网络结构,个人电脑及服务器设备等所用 ip 地址务必按网络工程师指定的方式设置,不可擅自更改。

6、严禁任何人以任何手段,蓄意破坏公司网络的正常运行。

十、奖惩办法:

1、员工奖励分为口头表扬及物质奖励;

2、员工惩罚分为口头警告、罚款及除名;

3、有下列事迹的员工,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经经理办公会研究,给予相应的奖励:

a、用心向公司提出合理化推荐,其推荐被公司所采纳者;

b、维护公司利益和荣誉,保护公共资产,防止事故发生与挽回经济损失有功者。

4、下列事由的员工,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经经理办公会研究,给予

相应的惩罚:

a、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公司规章制度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的;

b、泄露公司经营管理秘密的;

(二)

小公司规章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增强公司员工主人翁职责感,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维护公司和员工的利益,避免发生事故,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作为公司基本准则,全体员工务必严格遵守。

第三条本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章纪律

第四条全体员工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公物,团结协作,完成各项任务。

第五条凡各单位(职能部门、分公司)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经分管副总签字后到企管处审核、备案,报经有关领导批准下发。

第六条劳动纪律

(一)全体员工须严格遵守班前班后点名的考勤制度。

(二)上下班须按时点名,不得早退、迟到。

第七条请假制度

(一)员工有事须向有关领导请假。

(二)请假须写请假条,禁止以其它方式请假。重病、意外事故等,须持

相关证明事后补假。

(三)员工本人结婚或直系亲属(指有直接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父母、夫妻、子女)丧事,准假三天,工资予以编制。

(四)凡贴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育龄妇女,休产假期为十八个月,任何人不得私自缩短产假假期或以其它理由、形式请长假休产假。

1、休产假时,须持有效诊断证明,到工会领取《产假申请表》,经所在单位、人力资源处签章后,交工会备案。

2、凡已参加养老保险的休假人员,须及时按月度交纳个人应交保险费,以连续计算保险交费年限。

3、休产假超过规定期限的人员,须提出书面申请(产假期限最长不超过二年,即续假最长时间为半年),经工会研究决定后方可续假,否则按自动离职处理。

4、复工时,须到工会领取《产假复工申请表》,经工会签章后,交人力资源处待工。

5、人力资源处组织已被接收的复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复工人员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五)请病假三天以上者须持医生证明,请病假三个月以上者,复工须持医生健康证明。

(六)批假权限(停工权限同请假,请假签字须逐级批准)

1、员工请假三天(含三天)以下者,由各部门主管(车间主任)签字批准;

2、员工请假三天以上七天(含七天)以内者,部门经理(分公司经理)签字批准;

3、员工请假七天至三个月(含三个月)者,由分管副总签字批准;

4、员工请假三个月以上者,由总经理签字批准。

(七)凡请假时间较长,所得工资不足以扣除个人应交养老保险费者,须到人力资源处办理保险费预交或补交手续,以连续计算保险交费年限。

第八条工作纪律

(一)上班时间,无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副处长级或以上人员)签字批准的出门证不得出厂。

(二)因事晚来,须提前将车间主任、副处长级或以上人员签字批准的证明交门卫。

(三)车间主任、副处长级及以上人员出入厂区,须由本人到门岗签字。

(四)工作时间须做到“五不准”。

1、不准睡岗、脱岗、串岗;2、不准吃零食;3、不准打闹、闲聊;4、不准干私活;5、不准自行组织文体活动。

第九条组织纪律

(一)全体员工须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上级对下级负责,下级对上级负责。

(二)员工享有“六项权利”:

1、有了解所从事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和可能造成事故的权利;

2、有对危害生命安全的行为批评、检举、控告的权利;

3、有获得保障自身健康、良好的劳动条件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用具的权利;

4、有遇到生命安全侵害时紧急避险的权利;

5、有对班前不讲安全拒绝上岗的权利;

6、有违章指挥拒绝作业的权利。

第十条生产纪律

(一)须认真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二)须认真如实填写原始记录,不准弄虚作假、随意涂改。

(三)须严格执行工艺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

第三章安全、消防、保卫

第十一条安全、消防、保卫工作遵照每年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质量

第十二条产品质量标准及检验等遵照质量体系运行的有关文件执行。

第五章来客管理

第十三条对来公司联系业务(工作)者,门卫首先与其业务部门电话联系,经同意后填写《来客登记》,并办理贵宾证后方可进入办公区。

第十四条外来人员进入一般生产区,须经副总同意由相关人员陪同;外来人员进入特殊生产区,须经授权副总同意由相关人员陪同。

第十五条员工上班时间不准会客,确有特殊状况者,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后,方可会客。

第六章标志牌管理

第十六条员工标志牌由企管处统一管理,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私自制造、更改。

第十七条如标志牌丢失补办,须交费 10 元。

第十八条全体员工出入厂区须佩戴标志牌。

第十九条不准借(借给)他人标志牌。

第七章奖励

第二十条防止和排除事故有功或在抢险、防盗等方面,不顾个人安危,使公司利益免受损失者。

第二十一条努力钻研业务技术,在工作中有发明革新或提出合理化推荐,被采纳且获得较好效果者。

第二十二条爱护公共财产,堵塞漏洞,节约资金等方面有显著贡献者。

第二十三条透过各种形式勇于同违反本制度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大胆揭发坏人坏事者。

第八章处罚

第二十四条“违纪”分为轻微违纪、一般违纪、严重违纪三种。

第二十五条“违纪”处理方式分别为: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单位处分、公司处分四种。

(一)口头警告:视状况给予口头警告,违纪者如能认清错误,当场改正,不再进行任何书面处分。

(二)书面警告:查获的轻微违纪者,如认错态度不好,又不能诚心改正错误则以书面形式下到所属单位,由单位负责人进行教育,不做任何罚款处理,单位须将处理意见回到相关单位备案。

(三)单位处分:一般违纪,相关单位查获后,全权由违纪者所属单位自行处理,视状况教育、罚款,并将处理意见回到相关单位备案。

(四)公司处分:严重违纪,公司须罚款处理。

(五)凡一个月内第二次违纪者,给予该违纪双倍罚款。

第九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制度由公司总经办负责修改并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制度有公司总经理签名盖章后生效。

第二十八条本制度自年月日开始施行。以前公司公布的制度与本制度相抵触的,以本制度为准。

(三)

第一章:公司厂规

为了规范公司与员工的行为,建立有序的生产、经营、办公制度,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公司与员工的共同权益,明确双方的职责与义务,特规定如下:

第一条: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全体员工要紧密团结在董事会的周围,坚决拥护和执行董事会的决议,处处为公司利益着想、要尽职尽责、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团结互助,建设一支高效、务实、爱岗敬业的团队。

第二条:公司的财产属股东所有,公司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公司财产。公司禁止任何所属机构、部门和个人,为小群众、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或破坏公司发展,对任何违反公司章程和各项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追究。

第三条:所有员工都务必服从领导、全力投入工作、注重细节,用一个一个细节来奠定公司的成长,使工作向高效率、员工向高工薪、公司向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第四条:为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各种形式的分配制度,要求所有员工都精通业务,能自主处理各项事务,到达各负其责的目的,确立职责机制。

第五条:所有员工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守则、明确其职责、维护其公司与个人的权益。行为规范,做有纪律、有素质、有修养的好员工。

第六条:员工进厂时需交身份证复印件一份,1 寸照片 2 张,填写职工登记表,进行岗前培训,鉴定培训书。用来办理厂牌,领取考勤卡。

第七条:中途有事需离开本厂者,须提前 15 天交辞工书给部门主管,经厂方同意,辞工期到后方可离厂。辞工到期者的工资,先结算清楚令其搬离本厂,待本厂发放工资日才前来领取。被本厂辞退者的工资,结算清楚后既搬离本厂。

第八条:厂内禁止一切赌博活动,凡是在厂内酗酒、打架、闹事者一律按无薪开除出厂处理。晚上 12 点 30 分后关掉厂门,加班时间除外。加强安全意识,注意防火防盗,车间内一律不准吸烟。

第九条:工作上要服从管理人员的安排,提高质量意识,坚持质量第一原则。确保产品质量合格出厂,各部门主管、品检务必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抓好生产进度,如因质量问题而耽误货期所造成的损失,将追究各管理人员的职责,并扣发当月岗位津贴和工资作为补偿。

第十条:各部门管理人员及办公室人员,不得泄露工厂的任何机密,严禁拉帮结派,搞小集团,损害公司利益。

第二章:职业道德守则

第一条:全体员工要紧紧地团结在董事会的周围,坚决拥护和执行董事会的决议。处处为公司利益着想,要尽职尽责,要心向一处想,劲向一处使,团结互助,发扬团队精神,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第二条:全体员工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自我做起,处处起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第三条:服从领导,用心热清,相互信赖,团结同事,互帮互助,努力学习,精通业务,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公司当好参谋,出好主意、好点子,认认真真把各项工作做到高水平。

第四条:行为规范,得体大方,礼貌礼貌,说话有礼节,行为有分寸,做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好员工。

第五条:同领导和客人在一齐,要领导在前,客人在先,尊敬领导,尊重客人,处处要为领导和客人带给方便,礼貌待人,彬彬有礼。

第六条:来严格遵守公司的保密制度,不该明白的不要明白,不该打听的不要打听,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不看。

第三章:工资、福利待遇制度

一、工资待遇:

1、生产人员实行计件工资制度。注:由于公司定单原因,给予保底工资。

2、设计人员实行保底工资+提成工资制度。

3、管理人员实行基础工资+提成奖金制度。

4、勤杂人员实行基础工资+奖金制度。

二、福利待遇:

1、带给员工中餐和晚餐,每日标准______元(员工每月餐费扣______元人)。

2、免费带给员工群众宿舍(自租房者自理),水电供应(每人每月水电缴费______元)。

3、加班超过______时,免费带给宵夜。

4、按国家规定享受法定假期。如:元旦、春节、五一、国庆、清明

5、员工在公司连续工作满两年以上,可享受探亲假______天,______公里以上可享受______天,公司可报销单程火车票。

6、已婚女员工连续工作满三年以上可享受产假,规定产假期发放生活补助每月______元。

7、在公司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可享受带薪婚假、丧假______天。(直系亲属)

8、交通补助,业务人员因公对外联系业务,市内交通费每次往返______元。

9、通信补助:业务人员因工作需要,通信费每月补助______元。(指定人员)差旅费:业务人员因工作需要出差外地办事,交通以汽车、火车为主,出差补助每一天______元,住宿费标准每一天______元。

11、误餐补助:业务人员因工作需要不能回公司就餐,每餐补助______元。

第四章:考勤制度

为保障公司的正常运作,特制定本考勤制度:

第一条:作息时间:每一天空上班时间上午 8:00 至 12:00,午后 12:00-14:00 休息,下午上班时间为 14:00-18:00,根据生产状况,在全年生产旺季、淡季时作调整,但保证平均工作时间贴合劳动法的规定。

第二条:员工应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当日工作任务,确保工作时间高效饱和。

第三条:员工考勤实行打卡,员工上下班务必打卡。务必如实签到,不得擅自作弊,不得为他人或委托他人打卡以伪造出勤记录,违者罚______元次。(两人同罚)

第四条:员工应遵守厂部作息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无故旷工,因工作原因不能按时打卡,应向部门负责人说明原因并征得其同意,事后由主管在考勤卡上签字确认。

第五条:请假:

(1)病假:需由社区以上医院出据证明,因特殊状况未能请假办妥手续的,如突发急病等员工须在当日内用电话或委托他人以其他方式通知主管,复工后当日须补办请假手续。

(2)事假:若员工因在工作时间内有重大事情须处理,能够书面向部门领导申请事假,领导签字批准后,转交考勤文员备档考勤,假满上班须及时到有关人员外销假。

(3)请假一天以内由部门负责人或主管批准,连续请假 2 天或 2 天以上由总经理批准;如未办理手续或没有得到批准擅自休假,而无理由解释者均按旷工处理;旷工一天按二天处罚,无故旷工三天或三天以上,厂部做

无薪开除处理。

第六条:设立全勤奖,资金为______元:

(1)迟到、早退三次以上者取消全勤奖。

(2)有下列状况者:事假、病假、旷工、迟到、早退、产假、婚假、不享受全勤奖。

第七条:上班时间每次迟到或早退 5 至 15 分钟者,计件工罚______元,计时工罚当天工资 30%;迟到或早退 30 分钟以上者,计件工罚______元,计时工罚当天工资 80%。

第八条:请全体人员自觉遵守,办公室可根据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勤抽查。

第五章: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本公司生产工作的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本企业事业的发展,根据有关劳动保护的法令、法规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状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务必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执行总经理负责制,要坚持“管生产务必管安全”的原则,生产要服从安全的需要,实现安全生产和礼貌生产。

第三条:对在安全生产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职责者,要给予严肃处理,触及法律的,交由司法机关论处。

第四条:本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机构,由总经理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全面负责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劳动保护计划,实施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调查、处理事故等工作。安委会的日常事务由生管负责完成。

第五条:公司各部门务必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对本部门的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制定安全生产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实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贯彻执行安委会的各项安全指令,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小组组长由各生产部门的部门主管担任,并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六条:安全生产主要职责人的划分:生产部门主管是本部门安全生产的第一职责人,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员是本部门安全生产的主要职责人。

第七条:各职能部门务必在本职业务范围内做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

第八条:各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订具体实施措施。

公司制度手册 篇7

为使公司拥有、维持其得以运作及从事活动的必要资本, 为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为维护社会秩序就必须严格规范公司的资本。因此, 传统大陆法系的学理上将其概括为公司资本三原则, 及资本确定、资本维持、资本不变。由于股份有限公司是典型的资合公司, 因而资本三原则也集中体现在股份有限公司中。

就资本确定原则而言, 我国公司法要求股东应与公司申请设立登记时一次缴清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 不得分期缴纳。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防止公司设立中的欺诈与投机行为, 并且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及地区的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相一致。

就资本维持原则而言, 是指公司在存续期间, 必须维持与其资本额相当的资产。其目的仍在于维持公司资本, 以保护债权人的权益。这一原则要求在公司存续期间, 不许向股东分配公司的财产, 不许公司股东将出资收回。在我国公司法中, 体现资本维持原则的规定有:公司转投资的金额累积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本的百分之五十;公司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公益金之前, 不得向股东分配利润等法条。

就资本不变原则而言, 是指公司资本总额非经法定变更章程程序, 不得任意变更, 如需增加或减少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进行。这项原则的目的在于防止资本总额减少导致公司责任范围缩小, 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因此, 我国公司法规定, 公司减少注册资本, 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要求公司减少注册资本时提出公告, 以及债权人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公司减少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额等均属于资本不变原则范畴。

二、股东资本出资

出资是股东基于股东身份对公司所为的一定给付, 且必须根据法律规定履行出资义务。为遵循资本维持原则, 保护交易安全, 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应由股东全部缴足, 一般不得分期缴纳。如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有限责任公司立法即明确要求股东必须在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 以现金或实物方式缴足全部股份出资, 不得分期缴纳。

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应当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 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准备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账户。”采用一次全额的缴纳方式, 也即股东应与公司设立登记时, 全部缴足所认缴的出资额。对于公司法所规定的股东旅行出资义务原则, 公司法也有例外规定, 如“合营各方应当在合营合同中定明出资期限, 并且应当按照合营合同规定的期限缴清各自的出资”等。对于中外合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仍允许股东在公司成立后一次或分期缴清所认的出资。

我国公司法中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类别, 不以现金为限, 而只能以财产出资, 不得采用劳务或信用等无法确实计价的资产价值。被称作资产的既可以是金钱或实物, 也可以是财产权, 根据公司法规定,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 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如果是以现金以外的资产抵充其出资的股款, 应该将该股东的姓名及其财产的种类、数量、价格或估价的标准记载于章程中, 并报请主观机关查核。如果显著少于公司章程中规定的价格, 则公司成立时的股东对公司负有缴纳其差额的连带责任。

三、出资的转让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浓厚的封闭性色彩, 虽在性质上属于资合公司, 但因为股东人数较少, 股东又重视相互之间关系, 也体现出人合公司的特性。同时, 维持资本是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个强制性规定。因此, 其股东出资的转让不能完全自由, 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一点与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可以自由转让其股份是不同的。

(一) 股东之间的转让

我国公司法规定, 股东可以将其股份的全部或一部分转让给其他股东。并且针对实务方面的特殊性及考虑到经营权力的控制, 股东之间有时也可以进行协商, 以解决矛盾。在股东之间全部转让出资时, 可能出现公司股东仅剩一个人的情况, 有些国家允许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一人公司继续存在, 但我国公司法则不允许, 使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足法定人数, 即有限责任公司应由两人以上股东组织成立。

(二) 一般股东向非股东转让出资

对此我国公司法也有明确规定, 也即股东如果未能得到其他全体股东半数的统一, 不可以将其出资的全部或一部分转让给他人。这里所规定的股东通常是指董事之外的其他股东。在实践操作方面, 假设有限责任公司是由5人组成, 则其中一人要进行出资转让, 则应得到其他四人中的三人的统一。经股东同意转让出资, 在同等条件下, 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 这也有利于维持原有股东之间的伙伴关系。我国公司法对此也有明确规定, 如果股东不同意应当转让的出资额, 则必须购买这一转让的出资额, 否则应当视为同意转让。这个要求也是充分尊重了不同意股东的意见, 并赋予其优先的承买权利, 但如果这一权利不被执行, 则可以转让给他人。

四、小结

在有限责任公司资本制度安排实务中, 在考虑公司的营运效率的同时, 也必须考虑到制度的安全性。法定资本制对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和社会交易程序的安全保护最为有效。我国公司法很好的内化了资本的真实精神, 并充分吸收了传统公司法上的“资本三原则”, 规定了法定资本制的一系列措施。

参考文献

[1]罗忠.新《公司法》下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比较[J].经济论坛, 2008, (24) .

上一篇: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作业下一篇:mba面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