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设置管理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急诊科设置管理(推荐7篇)

急诊科设置管理 篇1

学习目标

1.掌握急诊科的工作任务与特点。2.熟悉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3.了解急诊科的各项制度。

急诊科是实施院内救护的主要场所,是急症病人相对集中,并且病种较多、病情最复杂的科室。急诊科承担着接收各类急症患者,对其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同时还承担着院前急救工作。急诊科急救工作是医院工作的一部分,但它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是衡量医院工作质量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第一节 概述

一、急诊科护理工作任务

(一)急诊 急诊科24小时随时接受来院紧急就诊的各类患者,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负责接收患者,同时对其进行预检和分诊,为患者尽快就医提供帮助。

(二)急救 急诊科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密切配合,参与对院外或院内转送的重症患者的救治与护理,包括急救药物的应用,气管切开、电除颤、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技术的配合,以及呼吸机、监护仪等急救设备使用,必要是配合应用急诊手术,从而挽救患者生命。当发生突发事件或各类自然灾害时,急诊医护人员还应参加有组织的现场救护活动,进行现场救护并将病人安全送达医院做进一步救治。

(三)教学 急诊科承担着对实习生、进修人员的教学任务,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及大众急救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以便于加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不断更新知识,加快急救人才的成长。

(四)科研 急诊科应积极开展有关急症的救护方面的研究工作,建立和完善岗位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和救护操作规程,研究救护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提高医疗救护水平。

二、急诊科护理工作特点

(一)急 急救工作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急诊患者的病情急、变化快,一切急救护理工作都要突出一个“急”字,必须分秒必争。要求急救护理人员在急救过程中要做到反应迅速,抢救及时,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

(二)忙 急诊患者来院就诊时间、人数、病情随机性大,难以预料,尤其是发生意外灾害时,要承担大批伤病员的抢救护理工作,工作显得尤其繁忙,这就要求平时要有严密的抢救流程、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在抢救大批伤员的时候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三)杂 急诊护理的对象是急症患者,鉴于急症患者的健康基础不同、年龄跨度大、病史叙述不详、疾病种类复杂、病情变化快、就诊人数多和随机性强等特点,增加了急诊护理工作的复杂性。急诊护理涵盖了所有专科的急症的处理,同时又有自身的院外急救通常需要多名救护人员的协作,因要有高效能的组织指挥系统和协调体制。因此要求在救护工作中,必须做到杂而不乱,紧张有序,使抢救过程畅通无阻。

三、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作用

(一)先行者的作用 无论到现场进行抢救、医院接诊、急救室的抢救,以及在医院的相关救护工作,急诊科护理人员都是冲在前面的。急诊科的护理人员是医疗救护的一线人员,是各项救护工作及救护活动的先行者。

(二)执行者的作用 良好的治疗及完善的救护方案是关系到患者抢救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能否快速、有效的实施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急诊护理人员是落实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的执行者。(三)观察者的作用 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后,除完成各项抢救工作外,还应时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的观察,以便于了解病情,不但为治疗和护理提供详细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还能帮助发现异常情况,以便于及时处理,尤其是对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更需要加强观察。

(四)沟通者的作用 做为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对了解患者、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有较大帮助,同时还要加强与医生、医技人员、上下级领导、同事之间的沟通,便于更好地协调工作。

(五)管理者的作用 在急救护理工作过程中,对于秩序的维护、患者及家属的组织管理,以及与急救工作有关的药品、器械、设备的管理,从而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都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

第二节 急诊科的设置

急诊科做为医院一个比较特殊并相对独立的科室,其设置也有其特殊的要求,但要以便捷、安全为原则。

一、急诊科的设置要求

急诊科应设置在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区域,并且在医院门诊最显著的位置,要有醒目的标志和明显的指路路标,夜间有指路灯标明,便于寻找;急诊科应有独立的进出口,门口及门厅要宽敞,以利于车辆、担架、患者、家属、工作人员的出入;急诊各科室应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方便对患者的观察和治疗;急诊科各单元的设置应以方便、合理就医为原则,以保证设施与人员的充分利用,如抢救室、治疗室与医生办公室邻近,便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救护;对于有些科室,如放射科、检验科、CT室、B超室等,单独设立为急诊科专用,不仅投入大,而且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可考虑门诊、急诊共用,以急诊使用优先的原则;急诊科在面积设置上应与全院总床位数及急诊就诊总人数成合理比例。

二、急诊科的基本设置

各医院急诊科的设置基本相似,即包括分诊台、诊察室、抢救室、手术室、洗胃室、隔离室、重症监护室、治疗室、观察室等,其中诊察室各医院可根据情况设置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科室。各基本设置单元应以方便患者就诊为原则,在布局上要求合理进行设置。

此外医院根据患者流量,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可设一些相应的辅助单元,如挂号室、收费处、药房以及B超、X线、化验室等检验科室,也可与门诊共用。

三、急诊科的特殊设置

急诊科在一个医院中可以称之为一个综合性的科室,其在设置上与其它科室有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的特殊设置。

(一)分诊室

也称预检室,应设立在急诊科门厅入口最明显的位置,便于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分诊室内设有诊查台、电话传呼系统、对讲机、信号灯、呼叫器等装置,以便及时与值班医生联系并组织抢救。还需备常用的常规医疗检查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电筒、开口器、压舌板等,以及病人就诊登记本和常用的检查及化验单等。

(二)抢救室

是抢救患者最主要的场所,设在靠近急诊科进门处,应有充足的照明,足够的空间,面2积至少大于25m。抢救室内需备有抢救患者必需的仪器设备、器材和药品。

1.仪器设备 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液泵、中心供氧装置以及中心吸引装置等。

2.器材 喉镜、开口器、气管插管、气管导管、洗胃管、三腔双囊管、吸氧管、静脉切开包、穿刺包、导尿包、无菌手套以及一次性手套等。

3.药品 主要是常用的一些急救药品,置于抢救车里,便于随时抢救患者应用。主要有止血药、抗休克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血管活性药、中枢兴奋药、利尿药、降压药、镇静止痛药等,同时还要配备生理盐水、平衡盐、甘露醇等常用液体。

(三)急诊手术室

由于有时也用来清创,所以亦称清创室,其应与抢救室、外科诊察室相邻,外伤病人视病情进行清创处理、急症小手术或经抢救且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时有可能危及生命者,应在急诊手术室进行急救手术。急诊手术室的配置应包括多功能手术床、无影灯、紫外线灯、麻醉机、呼吸机、器械车、中心供氧、吸引装置等,同时应准备清创缝合包、剖腹探查包、静脉切开包等各种无菌手术包,手术衣、无菌巾、敷料等各种无菌物品以及常用的急救药品。

(四)洗胃室

主要用于经消化道中毒患者的洗胃,从而进行救治。有些医院洗胃室与抢救室共用,有条件的医院应设有单独的洗胃室。洗胃室一般配备常用的洗胃用品,如胃管、听诊器、压舌板、开口器、洗胃液等,还应配备自动洗胃机,并要注意经常清洗、检修,保证机器能正常运行。

(五)观察室

急诊科收治患者的地方叫观察室,除称呼不同之外,其收治的对象也不同,急诊科观察室收治的对象主要有:

1.病情需要住院,但无床位且一时不能转出,病情允许留观察者。2.不能立即确诊,离院后病情有可能突然变化者。

3.某些病症如高热、哮喘、腹痛、高血压等经治疗病情尚未稳定者。4.其他特殊情况需要留观察者。5.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予留观察。观察室内设备基本与普通病房相似,也建立病历,有医嘱本并书写病室报告和护理记录,对患者采取分级护理和晨晚间护理制度等。

(六)隔离室?

第三节 急诊科的护理管理

急诊科的护理管理是一个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管理的质量反映了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重视和加强急诊科的护理管理,落实急诊科的各项管理制度,培养急诊科护士的良好素质,对提高救护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一、急诊科护理组织管理形式

(一)人员组成

急诊科的护理队伍应由具有一定临床经验且经专门的、系统的培训,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有一定协调和沟通能力的护理人员组成,并且要体现年龄、职称、学历结构。护理人员在编制上要满足临床急救护理工作需要,根据每日所承担的急诊工作量及具体分工进行配备,以需定岗、以岗定人,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调整。

(二)管理体制

急诊科护士长做为医院急救领导小组成员,接受护理部和急诊科主任的双重领导,护理人员接受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双重领导,以护士长为主。急诊科护理管理有其特殊性,但在行政管理上也接受门诊部、医务科的领导和监督。

二、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要求

(一)基本要求

1.高尚的职业道德 急诊科护理人员应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工作态度,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视患者如亲人,从患者角度出发,一切为了患者,尽量满足患者需求。

2.熟练的业务水平应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尤其是多学科的护理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抢救及监护仪器的应用,并能判断各项监测数据,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以及抢救药品的应用,以便在急救过程中能及时、准确、快速、有效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3.健康的身心素质 急诊科护理工作繁忙,节奏快而紧张,急诊科护士必须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要有较好的体力、耐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还要有坚韧的意志和高度的理智,处事不乱不惊,应对从容,对待患者、工作要有高度的热情,保持清晰的头脑,善于思考、分析,对复杂多变的问题能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并能进行正确、有效的处理,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佳的处理方案。

4.良好的团队精神 急诊救护工作需要多人参加,抢救工作就是一个团队的合作过程,只有通过群体的合作,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取得良好的抢救效果,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抢救工作中才能密切配合,达到资源和效率的优化。

(二)上岗标准

1.急诊科从事护理工作必须经过护理专业教育,取得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并有一定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最好是年轻的人员担任。

2.急诊科护士长必须由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取得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并有5年急救工作经验,熟悉急救工作的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

三、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

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是保障护理人员职责明确,工作有章可循,达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护理操作程序化,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的目的。急诊科应严格落实2008年《全国医院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相关要求,结合急诊科工作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部门的工作制度和有关规定。

(一)建立健全各项基本制度 如《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首诊负责制度》、《预检分诊制度》、《急诊科护理值班制度》、《急诊科护理查房制度》、《急诊科护理交接班制度》、《急诊科消毒隔离制度》等,从而使急诊科各个岗位上的护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建立健全各项抢救制度

如昏迷、出血、休克等各项急症的护理常规,气管插管、呼吸机、三腔两囊管、除颤仪等仪器的使用常规,以及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脑出血、心肌梗死、休克、中毒等急性病症的抢救常规,其主要目的是使各项护理操作规范,从而达到操作程序化并合理配备人员。

四、急诊科仪器的配置与管理

(一)仪器的配置

急诊科室除一般科室的配置外,主要还应配置一些常用的抢救设备,如抢救室配备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洗胃机、除颤仪、输液泵等,出诊车内配置便携式监护仪、氧气筒或氧气包、吸引器、担架、急救箱等设备,其它单元按抢救要求配置相应设施。

(二)仪器的管理

1.急诊科对各种仪器应设有台帐,并要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

2.仪器由专人保管、专人负责,按不同仪器管理要求定期清点并检查仪器运转情况,使之保持在随时备用状态。

3.对贵重仪器要制定出操作规程,写出书面文字卡片,连同使用登记本挂在仪器旁,每次使用要进行记录,便于了解仪器的使用情况。

4.要严格检查、检修制度,并进行必要的消毒,时刻保持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5.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仪器结构和性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6.各类仪器要定位置存放,要做到五防,即防潮、防震、防热、防尘、防腐蚀。

第四节 急诊科的护理程序

科学、高效的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有利于急诊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也是提升医院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急诊护理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包括接诊、分诊、处理三个环节。

图3-1急诊科护理工作流程

一、接诊

急诊接诊是指医护人员对到达医院急诊科的急诊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较明确的初步判断,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疗条件,拟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二、急诊分诊

分诊是指根据患者的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的诊断,并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就诊的技术。所有急诊患者均要通过分诊护理人员的分诊后,才能得到专科医生的诊治,其是急诊护理工作最中重要的专业技术,要求有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科学、合理、快速、有效地安排患者到相应科室就诊。当遇到危重患者时,要灵活处理,应先抢救,后挂号及补办相应手续,以便为抢救争取时间。

三、急诊处理

医护人员根据初步诊断掌握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处理。

(一)危重患者 分诊护士协助将患者先送入抢救室进行紧急处理,后办就诊手续。如医生未到达,可根据抢救程序对患者进行相应处理,如休克患者的输液,外伤患者的止血、包扎等。需要手术者,应通知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对不能搬动且急需手术者,可在急诊室及时做好安排进行手术,待病情平稳后,即可转入病房,按照首诊负责制的方式落实,由抢救的医护人员负责护送到相应科室,并将病人病情及处理经过向相关科室交班。凡被抢救的患者,抢救过程中的措施,包括用药都要做好相关记录,以备查用。

(二)一般患者 由分诊护士护送患者至相关科室就诊,对病情复杂难以确定科别的,应在急诊科进行检查及观察,待病情确定后根据首诊负责制处理。只要属于留观对象,需要住院观察者,可留观病房观察治疗。由急救运输工具转入的患者,分诊的护理人员应迅速接诊,按相关程序处理。遇交通事故、吸毒、自杀等涉及法律问题者,除积极抢救外还应迅速报告有关部门。

课后练习

急诊科设置管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在急诊科临床实习的学生280人, 男生8人, 女生272人, 年龄17-23岁。其中本科生12人、大专生158人、中专生110人, 实习时间均为8周。两组性别、年龄、学历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将280名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40人。实验组采用目标设置理论模式进行带教,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带教, 比较两种教学效果。

1.2.1 设置目标

目标的基本特征应包括三个方面:层次特征、行为特征、直观性和可测性[2]。目标设置强调目标的可操作性和挑战性, 即目标导向必须是具体的、可测定的。因此在进行目标设置时, 首先应将实习目标按层次逐一分解为:总目标→子目标→若干小目标, 所设置的若干小目标应具有行为特征, 如导尿的学习目标包括:能阐述导尿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知识目标) ;能熟练完成导尿的操作 (技能目标) ;在操作时体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 如操作时动作轻柔, 冬天加强保暖, 保护患者的隐私等 (态度目标) , 这样的目标既包括目标内容, 又包括具体操作。设置目标内容时语言结构完整, 避免交叉重复, 即每个子目标应有具体的行为标准和所涉及的相应条件组成[3], 如通过急诊科实习, 护生学会"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护理", 这样的目标较模糊, 无法直接测量和评估, 应改为"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能根据患者的神志、面色、脉搏、血压、皮肤来判断失血量, 能根据患者的大便和腹痛等情况来判断出血有无停止, 能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良好的基础护理, 如合理安排补液的先后顺序, 饮食指导等"。由此可见具体的目标设置是使护生顺利达到目标的关键。目标既要有挑战性, 又需经过努力才能完成。因为没有难度的目标, 没有激发护生学习动机的作用。比如预检分诊方面, 护生对常见病 (如发热、外伤等) 分诊正确率较高, 但对疑难病症 (如腹痛、昏迷等) 分诊正确率较低。我们针对腹痛分诊的学习目标制定为:能阐述内科腹痛与外科腹痛的区别, 能判断哪些疾病引起的腹痛属于内科, 哪些疾病引起的腹痛属于外科, 哪些属于妇产科;能利用望、触、叩、听对腹痛患者进行体检。目标的难度构成一般是由一定的数量标准和一定的质量标准相结合而成[4], 研究表明[5], 设置目标时将数量与质量合理的结合, 可促进护生的学习效果。

1.2.2 保证护生接受目标

成立带教小, 组织学习目标设置理论, 带教老师不仅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明确的目标, 而且必须在急诊科工作满3年,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及护师职称, 实行一对一的临床带教, 师生共同讨论教学目标。护生入科第一周, 组织学习《医德医风的建设》、《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指导护生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以提高护生素质, 避免不良竞争, 防止护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1.2.3 实施目标

临床老师以教学大纲为标准安排教学, 在周计划的设置中将每天实习内容的相关问题附在计划表中, 护生一入科就带着问题去学习, 同时引导学生加强自学, 查阅文献;护生按目标跟随老师积极参加护理实践。在当天目标结束时, 总结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 评价自己当天的实践目标, 老师针对当天的问题与疑惑组织学生一起讨论, 对难点、疑点、漏点进行精讲和点拨, 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临床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承担引导、组织、协调的职责, 护士长每周组织一次座谈会, 核对老师是否按计划完成临床指导工作, 讨论学生是否达到实践目标, 总结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 以备持续改进。

1.2.4 评价反馈

目标与反馈结合起来更能提高绩效。目标给护生指出应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同时也是护生评价自己绩效的标准;反馈则告诉护生目标是否完成, 目标完成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在临床实习中, 应通过检查、评估、考核等途径获取信息。包括护生的组织纪律性、工作态度、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敬业精神、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述, 然后再反馈给护生, 形成一种持续的、动态的全面评价过程, 使护生及时调整努力方向, 从而更好的完成目标。

2 结果

在护生出科前一周, 统一对护生进行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及临床综合能力测试, 同时对护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护生考试成绩、实习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3。

n

χ2=8.31 P<0.01

3 讨论

目标设置理论是近年来研究最多, 影响最大的一种激励理论, 它从设置明确目标的角度来研究激励问题, 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外来的刺激 (如奖励、工作反馈、监督的压力) 都是通过目标来影响动机的, 也就是说, 目标的设置是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 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 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 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从而能实现目标。研究发现, 目标明确, 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受试者的成绩最好;目标模糊, 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受试者的成绩中等;目标模糊, 没有挑战性的任务, 受试者的成绩最低。

自20世纪末以来, 目标设置理论先后在义务教育、管理和工作绩效领域得到了尝试, 众多学者就目标设置与学习成绩、任务绩效、自我效能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但在临床护理带教方面报道极少。临床实习是由学生转变为护士的过渡阶段, 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6]。为了使护生进入医院实习后能较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强化实习效果, 我们将目标设置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 目的是提高护生的主动性, 减少实习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使各教学环节质量始终能得到有效控制。与传统的临床教学相比, 可提高临床教师和护生的自身能力, 可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可增强护生的专业情感, 为提升临床护理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

摘要:目的 探讨目标设置理论在急诊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 将280名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140人。实验组采用目标设置理论模式进行带教,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带教, 比较两种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生考试成绩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目标设置理论应用于急诊科临床教学, 可提高护生的主动性, 减少实习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临床教学,急诊科,目标设置理论

参考文献

[1]张美兰, 车宏生.目标设置理论及其新进展.心理学动态, 1999, 7 (2) :35-40.

[2]程静华.新世纪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 2002, 8 (37) :606-608.

[3]朱爱新, 吴丽军, 何仲.目标设置理论在实习护生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 2006, 3 (1) :41-42

[4]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 73-75.

[5]关秋霞, 吴平.在临床带教中实行目标教学的初探.齐鲁护理杂志, 1995, 1 (4) :15-17.

急诊科设置管理 篇3

【关键词】风险管理;急诊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85-02

我国急诊医学的起步相对比较晚,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在实际的急诊服务以及抢救率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实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护理风险,在急诊科进行风险管理护理吗,能够使护患之间的关系得到缓和,同时对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也有积极的意义[1]。本文以我院急诊科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急诊科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年龄(48.3±4.5)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在17-72岁,平均年龄(46.1±2.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具体方式如下:

1.2.1 风险管理培训

为了是实际的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保证,应该对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的培训和教育,使其日常的工作能力以及对于危险的防范意识能够有所提升[2]。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将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护理工作中形成一种习惯,掌握在医疗事故处理中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就能使医患纠纷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并且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实现人性化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管理意识。

1.2.2 风险管理护理计划的制定

进行护理计划的制定,不仅能够将护理的重点突出,是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能够及时的掌握相应的护理流程以及规范,这样就能促使其业务能力的有效提升[3]。在护理工作进行中,应该重点对呼吸科的危重患者进行护理,切丝将床头交班制度进行贯彻落实,并且不断的进行强化。并且还应该对每一班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在接班的时候需要对危重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然后对一般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评估,对患者的需求以及投诉问题应该及时的进行记录,及时向领导进行汇报。若出现医患纠纷,应该及时向上级进行上报,比给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交班的时候需要将相应的工作情况进行说明。

1.2.3 护理物品以及仪器管理的规范化

护理物品以及仪器是护理工作中的必需品,因此在实际的护理工作进行中,应该将仪器管理以及护理物品的管理实现规范化,保证仪器在使用中能够正常的运行,并且应该保证干净、卫生。为了保证护理人员整体的素质,急诊科护理人员在上岗之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4]。针对不同科室的仪器将其运行的流程制定出来,对于存在问题的仪器要及时进行处理,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另外还应该强化对药物存放以及管理工作的强化,使用药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可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在计量资料的时候使用x±s进行表示,然后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使用χ2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3%,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0%,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工作中最前线的工作,这一科室的患者往往在疾病等方面都存在多变性,以往在护理的工作中,护理人员往往由于缺乏风险意识,在实际的操作中缺乏明确的记录,并且对相应的操作没有进行严格的规范,这种情况下就极容易导致出现护理风险以及医患纠纷。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护理操作实现规范化,这样就能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的出现,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率[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3%,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其护理总满意度为80%,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就可以看出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综上,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3%,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0%,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避免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出现,提高护理的质量以及,满意度,從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管水萍.PDCA管理和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9(上旬刊):105-107.

[2]邢翠萍,张爱莲,朱冬梅,丁霞.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1):74-75.

[3]张巧利,李兴革,吕小青,吴惠平,蔡月英.医疗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在急诊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12A):28-31.

[4]刘春黎.护理缺陷和经验分享制度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5):133-134.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篇4

2014-2016年我急诊科人员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凝聚人心,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急诊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加强急诊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巩固并壮大急诊队伍,使急诊医疗体系更加规范化,实现急诊科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急诊科将在未来三年的发展中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指导思想

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的科室。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医院确定的发展总体规划和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医院改革与发展两大主题,坚持思想上始终与医院保持一致,积极抓好科室队伍建设及科学建设,团结科室人员,切实提高医疗水平、科研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使科室整体达到质的飞跃,推动科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规划

(一)、三年战略目标定位:

建立标准化的医疗急救中心,成为区域中毒、急诊创伤、急诊心脑血管病、危重症救治等临床和科教研培训基地。

(二)发展目标

1)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与质量控制体系:医疗质量始终是我们临床工作的重点,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是我们未来三年的第一目标。

2)科室管理达到新的水平,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更加完善:科室管理是我们科室工作良好实施的重要保证。

3)争取在学科建设、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4)服务态度进一步好转,医疗质量投诉和医疗纠纷赔偿继续下降,病人综合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年活动阶段评估取得佳绩,科室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5)医务人员技术能力和专科培训 6)建立有效的医疗管理机制 7)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 8)引进新技术、新项目 9)树立医疗服务品牌

(三)具体措施

1)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强化医疗管理职能 2)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水平* 建立急诊科医疗质控三级网格确保医疗安全 * 成立医疗专项检查组 * 建立健全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 制定急诊科工作医疗质量标准 * 制定常见急救医疗常规及质量标准 3)设立医疗安全目标,确保患者安全 * 学习并执行医疗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 制定医疗安全目标

* 培训医师防范医疗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 加强临床医疗安全教育管理 * 加强学习医疗各项核心制度

4)转化医疗观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 * 开通绿色通道,加强与他科协作

* 开展人性化服务,制定行为与语言规范指南 5)控制药占比,杜绝不合理检查

* 加强教育,组织全科室医师认真学习《合理用药实施细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

* 树立合理用药的正确观念,要求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的原则; * 杜绝乱用、滥用现象的发生,药占比逐步趋于合理; * 加大对不合理用药和大处方的检查和处罚力度。6)重视人员培训,提高医疗人员综合素质 * 注重三基三严考核 * 开展急诊专科培训 * 加强在职教育培训 * 新医疗仪器使用培训 * 着力建设重症病房岗前培训 * 沟通技巧学习* 外院或院校进修学习

7)横向联系扩大宣传,提升窗口整体形象 * 院内大力宣传发动,共同参与 * 院外横向联系扩大宣传和发展 * 参加社区及其他医院急救培训和授课 * 倡导“人文服务规范创新”的管理理念

(四)实施方案 1)分实施 2014年——2015年

*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软件材料 * 学习一系列软件资料

* 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人人过关 * 开展专科技能培训,人人达标

2015年——2016年

* 重点抓好医疗质量,全面落实医疗安全管理 *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 着力建设急诊重症病房 * 随医院发展同步扩大建设

2)分实施原则:分年不分工,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相辅相成、逐步实施。

三、工作量化总目标 急救科三年急诊量逐步达到2000人次/月,平均以每年20%比率上升,其中患者的构成逐渐增加危重比率。逐步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年抢救人次:达到400人次;年留观人次:达到2000人次。也根据此,急诊科3年后留观床位按平均100%利用率需要留观床位20张。远期急诊住院床位估计需要20张。

四、学科建设。

建设目标:紧紧围绕建设标准化急诊医学科为整体目标,以创建规范化二级医院急诊科为重点抓手,将急诊急救学科建设落到实处。

(一)急诊内科专业发展:

以内科危重病急救为主,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要在提高对内科常见危重病救治水平的基础上,重点体现二级医院急诊科重点学科要求的技术病种病例方面。具体如下:

1、心肺脑复苏临床操作(体现进展)

2、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3、多脏器功能衰竭监护、抢救及科研

4、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

5、急性或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的呼吸监测血气动态监测

6、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抢救

7、上消化道大出血

8、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

9、急性心律失常的抢救

10、各种休克的抢救

11、ARDS的早期诊断和抢救

12、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抢救

13、各类危象的诊断和抢救

14、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早期诊断

(二)急诊外科专业发展:

伴随我院外科综合实力发展,无疑会给急诊外科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诸如外伤的急救及外科危重病急救等。特别是随着急诊手术病人的增多,更多滞留于急诊的患者分秒必争的抢救意识将更加催生急诊外科专业的发展。具体如下:

1、清创缝合。

2、急性阑尾炎。

3、脾破裂、胃、肠破裂。

4、血气胸。

5、复合伤诊断和抢救治疗。

6、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出血。

(三)急诊重症医学科(EICU)专业建设发展:

1、重要性:

①.EICU的发展是全院新技术、新业务开展保架护航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外科系统; ②.是医院形象的一面重要旗帜,急诊重症医学科所创造的社会影响力是别的科室所无法替代的,如果没有急诊重症医学科,将延缓各科危重病人的最佳抢救时机。

③.是减少医疗纠纷的桥梁。所以EICU的建立和发展是医院需要重点关注和发展的一个科室。

2、规划:EICU的3年发展是在3年后内逐步配备完善设备、人员。人员进行梯队培养,逐步达到形成合理的人员结构,初步的重症医学基础理论基础,能够开展重症医学科的常规项目。

(四)院前急救专业建设发展(急救网络建设)

1、急救网络建设。

伴随急救辐射范围的固定和扩大,以及执行国家规范急救理念,必将形成一套规范的急救网络框架。为使我院的急救网络做到高效、快捷。我院的急救网络3年规划中必须将各乡镇医院纳入体系下。成为一个真正的下级医院,而不是现在的各自为战,只是一种名分关系。

2、人员配备及专业方向:完整配备需要6辆救护车,12名院前急救人员。在3年中人员车辆逐步完善,最终院前急救3年目标达到月出诊300人次。完全满足盐池县人民需要,促使我院成为一个以急救为龙头,危重症抢救为亮点,促使全院医、教、研整体发展。

五、人才梯队建设 抓住医院病床扩编的机遇,认真解决好我科人才队伍结构比例不够合理和部分专业人才断档的问题,形成一支老中青和高级中级初级年龄结构和资历结构双合理的急诊队伍。抓好技术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抓好科室医务人员在职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根据学科发展需要选送医生外出进修深造,引进2-4名有经验的急诊实用人才,在现超负荷运转情况下,逐步达到实际业务量所需的人员编制,形成良性循环。

六、医教、科研。

在急诊科原有基础上加大培养人度,配合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全院医疗护理对急危、突发事件的抢救能力。真正做到全院的后备人员的储备、周转、培训中心。

1、试想急诊储备的人力资源,远比各科室自行储备人员代价小的多。比如在急诊储备10名毕业后5年的人员,不管任何一个科室存在人员不足的情况,急诊储备人员将在最短的时间内胜任所在科室的工作。这远比一个科室储备一个人员的情况好的多。真正做到统一培训、集中管理、调配,缓解各科室人力缺口。

2、对医院危重的及时、抢救有效性方面得到提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3、开展急危重症的科研,做到紧跟最新业务进展,使科研促使学科建设发展。

七、科室行政管理建设

(一)将医院公益性在急诊得到充分体现 第一:创建最快捷、高效的院前急救体系,缩短每位急危重患者就治有效时间,减少死亡及致残率;

第二:传播医疗急救常规知识,普及心肺复肺知识,增加抢救成功率,减少区域内医疗成本支出。

第三、减少创伤患者费用支出,尤其在需要清创缝合的患者,一定按照等级医院的最低标准执行,控制总费用支出,减少患者流出至诊所等医疗机构进行,减少漏诊及创口感染等情况发生。

(二)绩效考核更加合理科学化

绩效考核是科室发展原动力的一个,逐步达到,只有做到绩优质好才能是一个好的医护人员。在绩效考核方面必须做到持续分析、改进。考核方案在提高业务水平、科教研能力及学科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并持续改进。

(三)科学化行政管理

急诊涉及多学科,服务人群多样化。决定了急诊管理困难较大。如何协调好各部门的运作是重中之重。科室管理要努力做到:

1、制度制定合理。2、制度持续执行。3、人性化管理。

4、管理方式多样化。并时刻强化管理,优化运行机制。并设立科室管理运行控制机制,时刻修正科室管理方向。

九、急诊文化建设 科室凝聚力、执行力的持续改进。急诊将在3年中逐步完善科室文化,促使团结、协作、奋进、执行能力达到新的提升。

为实现急诊科全面发展注入精神动力。科室文化是科室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通过科室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实现科室文化与医院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结合医院发展战略更新文化观念,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提炼既具医院特色、又符合医院实际的管理理念、经营理念、服务理念;通过开展各项教育与宣传活动,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

十、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1、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建立多层次、多样化、规范化的医疗护理服务,不断满足各种类型和不同层次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

2、努力创造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建立合理、便捷的服务流程,充分体现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者、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

3、不断探索,建立一个科学、严密的监督、检查机制,提高监督、检查和查处效率,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4、对投诉、信访、纠纷发生情况进行定期分析报告,对待倾向性的问题,及时给院领导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和处理措施。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5

一、有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相应的职能

二、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在医务科、护理部及院感办的指导下工作。

2、工作人员上班时必须衣帽整洁、治疗操作时戴口罩、接触每个患者前后应用洗手液、流动水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擦拭。

3、各种诊疗用具、抢救包、检查包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由消毒供应室统一消毒灭菌。

4、无菌敷料缸开启应在24小时内使用,应用独立包装的乙醇及碘伏剂、按说明使用。

5、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做好分类收集、密闭式转运及无害化处理,并做好交接处理记录。

6、体温表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500mg/L---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擦干备用。

7、急诊抢救室、治疗室、换药室空气每班消毒,限制入室人员,严格分区管理。地面保持清洁,遇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8、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换药室,每日开门窗通风2—3次,每日用250—50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车、柜、轮椅等物面,每月彻底清洗1次: 墙壁、地面、急救推车(平车)等如有血液、体液污染立即1000mg/L---2000 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消毒并清洗。

9、抢救室、留观室病人出院后,立即用含有效氯消毒剂进行终末处置。

急诊科、病区急救药品管理制度 篇6

一、急救车内备有一定数量的急救药品,建立账目,班班交接,做到账

物相符,交接双方签全名。

二、急救药品要做到定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完好率100%。

三、急救车内药品放置要标记清楚,并标示有效期,便于管理与使用。

四、急救药品用后,两小时内补充,并注意查看有效期,及时登记。

五、所有人员必须掌握急救药品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

六、根据急救药品有效期,提前三个月与药房联系更换。

七、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急救药品,有记录并签名。

八、危重病人数量较少的科室,实行急救车封车管理。

1、双人核对急救药品,种类齐全,账目相符后,在《急救药品交

接本》上填写数量,并双人签字。

2、3、将封条贴于锁孔处或抢救车的开口处,钥匙挂于抢救车后面。每天交接检查封条完整情况,在“封条完整栏”内打“√”,双人签字。

4、使用启封后,在相应时间栏内注明“启封”,及时补充急救药

品后,在《急救药品交接本》上填写数量,双人核对签名封存。

5、每月底护士长启封检查急救车内所有药品,核对急救药品种类

齐全,账目相符后,在《急救药品交接本》上填写数量,双人

签名封存。

九、药房及时向病区提供更换药品的使用期限,以保证病区及时更换。

从护理风险浅谈急诊科的管理 篇7

(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511470)【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寻求管理对策。方法:采取剖析问题的方式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寻求解决办法。结果:大多数护士都是法律意识淡漠,自我保护意识差,工作责任心不强。结论: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及近年的纠纷及事故教训告诉我们,提高风险管理是急诊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R7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11-01 结合急诊科纷繁的护理工作,如何尽早地预见、识别风险、鉴定评估风险,努力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是急诊科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因为发生护理事故时,当事护士要承担民事、刑事等方面的责任,法律并不会因为护士的工作辛苦而免其责任。所以本文就如何重视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避免护理缺陷的产生及加强急诊科护理管理等问题分析如下:1 剖析护理风险,提高防范意识1.1 对护理事故的理解不深刻:习惯上人们把由于护理过失造成:的患者人身损害事故统称为护理事故。如:治疗上的包括注射、输血、侵入性操作;管理上的包括自杀、无故离院、患者跌倒等。工作责任心不强,擅离职守,疏忽大意或不遵守操作规程等给病人造成痛苦或人身伤害都属于过失行为,这些都是造成护理纠纷甚至事故的主要原因。1.2 对侵权行为缺乏认识:如在护理过程中,病人要求了解治疗、护理的目的,而护士不向病人解释或解释不到位;用药过程中病人提出疑问,护士不很好解释;侵入性操作没有向病人或家属做好护理告知;抢救仪器未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等都属侵权行为。1.3 不重视护理资料的法律效力:护理记录是举证倒置的法律依据。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记录不认真,字迹不清晰,记录不及时或错记等均可能诱发护理纠纷,或给护理纠纷和处理带来不便。在已发生的护理纠纷中,护理文件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突出表现在书写不及时、不全面甚至混乱,从而造成纠纷发生后医护人员在自己辩护过程中的被动,即举证倒置不利。1.4 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制度是规范、约束各项医护活动以达到预防风险事件,实施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急诊科应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如抢救室工作制度、输液室工作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转送病人制度、交接班制度、告知签字制度等。各项操作应遵循《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否则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医护人员就要担负主要责任,严重者还会受到法律制裁。2 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整体素质2.1 学习法律法规,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医院往往重政治思想教育、医德医风教育,而轻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培训。所以大多数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缺乏有关法律知识。而提高护士法律观念,加强风险防范能力是杜绝护理纠纷的关健。为此,我科特组织医护人员共同学习《条例》、《医疗卫生法》、《医疗事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分析过去医院所发生的护理纠纷及事故,找出原因,吸取教训,进一步提高护士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学会用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言行。2.2

做好本职工作,避免越职渎职行为:越职行为是指超越本人权利范围而产生的行为。例如:护士不能因故推诿病人或帮助医生开各种检查单及处方,抢救过程中,不能在医生下达医嘱前想当然的为病人用药。一旦做了,潜在医疗事故就可能发生,落实事故的责任时,则是护士越职干涉医疗。因此急诊科应建立明确各班护士的岗位职责,护士应严格遵守,按职上岗,杜绝越职行为的发生。2.3 做好护理告知,注重自我保护意识:急诊病人在检查时出现并发症或病情恶化时有发生,如心跳呼吸骤停,痰液、血块阻塞气管造成窒息等,医护人员要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充分估计和准备,并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做好告知工作。一些属于侵入性的护理操作,比如:吸痰、洗胃、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气管插管术等,护士在进行操作前必须事先告知病人或家属操作的必要性及操作中可能产生这样那样的后果,并要求病人或家属签具知情同意书。因为病人有知情的权力与选择的权力。在消费者意识抬头的今日,护士在执行每一项护理操作前都要向病人或家属解释清楚,应该善尽告知之义务,让病人充分了解进行之原因,整个进程情况,可能产生之症状及为什么产生症状,让他们理解可能发生的危险,并通情达理地接受和承担风险。2.4 加强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的管理:急诊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急救药品、急救仪器时刻都应处于应急状态。日常急救中,如管理不当,就会酿成医疗纠纷。如:简易呼吸球囊漏气、心电监护接触不良、吸引器的负压不够等,均能耽误抢救时间造成纠纷。这了保证急救物品随时处于应急状态,我科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急救药品及仪器除做到五定外,抢救室还固定护士长期白班,使药品及器材能及时得到补充、更换、消毒,以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2.5

护理文书的书写与管理:加强护理文书的书写与管理是预防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护理记录是护士观察病情和反映病人健康状况的客观资料,是举证的法律文件。护理文件书写必须及时、准确、完整,严格限制返修工作,保证资料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我院按照卫生部护理中心和病历书写规范要求,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制定了“护理记录规范”,规范中除对各种护理记录的基本要求作了详细的文字阐述外,还制作了各种护理记录书写样本,供全科护士学习使用。规定执行各种治疗及观察病情后都要作好记录,判断各种药物皮试结果,要由两名护士一同判定并在病历本上加盖皮试结果专用章。护士长定期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记录中存在的问题,杜绝因护理记录而引发的护理纠纷。2.6 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杜绝差错发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护理纠纷的保证,我科针对一些易引起护理事件的主要原因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如:交接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查对制度、抢救制度、转送制度等。急诊病人绝大多数都需要转送到病房,护士在转运的各个环节中都不能稍有疏忽,比如:转运前必须再次评估病人的病情、生命体征,并及时汇报、记录。需通知所到科室及时接待,转运中的机械、物品必须备齐备足,电梯等后勤保障应准备到位,防范途中有可能发生的意外。这些细小的环节稍一疏忽,就有可能引发护患纠纷,使护士成为责任人。在落实制度的过程中,护士长要经常督促检查,严格管理,使护理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避免减少差错及纠纷的发生。2.7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预防护理纠纷:医院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性行业,理解病人、同情病人、热情、周到地为病人排忧解难是护理人员的理念。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预防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1]。我科要求每个护士加强工作责任心,树立正确的工作作风,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建立最佳的护患关系。还要求在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时,把职业道德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培训,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思想素质,改善服务态,最终达到预防纠纷的效果。3 讨 论医院的护理风险管理在我国刚刚进步,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是陌生的。随着医疗卫生行业的逐步发展,医院实施风险管理是必要的。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重點在于发现体制上的缺陷及漏洞,制定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标准和规范,而不在于谴责个人或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和过失。护理管理者必须从维护患者和护理人员双方利益的角度出发来监控护理质量,通过对护理风险分析,寻求风险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参考文献[1]唐冬良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预防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东南国防医药>>,2003,5.373~375

上一篇:学前班拼音jqx教案下一篇:集体宿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