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汇总(通用8篇)
这是一首农民反抗统治者残酷剥削的诗。农民负担重,无法忍受,因而发出对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愤怒和控拆,并以大家所憎恶的“大老鼠”比喻他们,十分形象而贴切地揭露了他们贪得无厌的丑恶本质。同时发誓要离开这些剥削成性的寄生虫,去寻找没有剥削的理想“乐土”。正如当今之人遇有不得志时也要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一样。《关雎》赏析: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后,历代学者评《关雎》皆“折衷于夫子”。《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蒹葭》赏析: 《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乡琼楼,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汉广》赏析:
本诗描写一位男子爱上一位江上往来的姑娘,但是追求失望,诗中充满了深深地叹息和徘徊瞻望。诗中反复以乔木不可休与江汉不可渡,比喻游女不可求,第二、三节又写他的幻想,寄托着内心热烈的向往,而面对不可得的现实,更增强了失望的无可奈何,尤其感人。《燕燕》赏析: 本诗描写国君送别远嫁他国的妹妹,表现了留恋不舍的深厚 感情。诗以燕子在空中高飞起兴,而引起送别之情,送别的人早已看不见了,而送行人的心却早已追随着去了,我们看诗人泪眼汪汪地久久伫立的情形,可以知道他们的难舍难分。但是,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场面描写中来表达内心感情,最后一节,更感念这位远嫁的妹妹的优秀品德,交待了情感的基础,又充实,又深长,所谓,“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正是惜别之情既深,送别之时难舍,“语意沉痛,令人不忍卒读”。《新台》赏析:
本诗讽刺卫宣以强占儿媳的丑陋。诗中反复以虾作比喻,突现其陋的形象,而且一再与“新台”的鲜明、河水的盛大作对照,反衬卫宣公的丑态。美丽鲜明的亭台上,踞着一个丑陋的瘌虾蟆,拥抱着一个天仙似的女人,漫画的笔法真是入木三分。《氓》赏析:
《氓》是一首弃妇的诗,描写了弃妇与负心男子从订婚、迎取,又到遭受虐待、遗弃的经过,表达了弃妇对遭受虐待与遗弃的痛苦与悲哀,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二三其德“的男子愤怒,尽管她也怀着对往事的无可奈何,但她对爱情与婚姻的忠贞又表现了坚决的抗议和”不思其反“的决心。诗的叙述似乎沿着事情的发展经过在安排,但写得跌宕起伏,曲折多变。有初恋的期待,有迎取的欢乐,有遭虐待的痛苦,有被遗弃的悲哀,更有不堪加回首的叹息。其中又暗用对比,前后的变化,男女认公的性格。这种事态的变化,情感的变化,就是在诗中用语也表达了现来。清人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写道:“氓为盲昧无知之称。《诗》当与男子不相识之初则称氓;约与婚姻则称子,子者男子美称也,嫁则称士,士则夫也。”而且选作意象的事物,既比喻得贴切、生动,也在暗示着情感事态怕脉络。初婚之时桑“其叶沃若”,遭遇遗弃之时,则“其黄而陨”。曲折其妙,情尽委曲,读来自有神韵。《伯兮》赏析:
《伯兮》描写在家思妇想念出外远征和丈夫,表达了无法忍受的强烈感情,诗首先想象丈夫在外“为王前驱”的英武形象,生动浮现在脑海中,这才更激起刻骨铭心的思念,连打扮也无心了,思念的深沉和强烈,有如久旱渴雨。但是,这种思念之强,简直叫人无法忍受,班干脆寄托在北堂下种植的忘忧草,来消解这种沉重的思念,一层深似一层,而又层层变换抒写的方式,正是《伯兮》特点。《黍离》赏析:
本诗选自《王风》,写的是一个王室后裔面对旧都废墟的哀思。昔日气派恢宏的王宫,转眼之间已是苔痕遍地,黍稷杂生,曾经拥有的辉煌,犹如明日黄花;鼎盛的人群,而今已如鸟立国兽散去。独有我孤独地踯躅在昨日风采的遗迹面前。质问苍天,为何如此对我?却得不到任何回答,只有独自黯然垂泪,任那亡国之痛一泄千里。
《君子于役》赏析:
《君子于役》抒写在家的思妇盼望久役在外的丈夫回家的感情,诗选用了夕阳下山、牛羊牧归的场景触动的情感,所谓触景生情,自然会引起一番愁肠,但她又思念化为祝愿苟无饥渴,聊以慰藉,又可叫人体味这位思归的温存了。《溱洧》赏析:
《溱洧》描写三月三日民巳节溱洧河上畔男女青年游春相戏,互结情好的动人情景。祓除不祥的风俗已让位于青年男女的游春。诗中有景色,有人物,有场面,有特写。而特别突出人物的对话,欢声笑语,香兰扑鼻,而勺药动人。相赠相结,不仅在于此情此景,更给人无限想象,将来的景,将来的情。《伐檀》赏析:
《伐檀》描写一群在水边的劳动者砍伐树木,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发表议论。揭露和讽刺了不劳而获的“君子”,表达了他们的愤怒与憎恶。诗用对比,揭露“君子”不参加生产劳动,却囤积着大量的粮食和大量的猎物。但是,伐木人已经不是一般的描述,而是用质问表示强烈的抗议。末尾三节都重复用反语,表示嘲讽,又显示了伐木人的幽默。《无衣》赏析:
《无衣》传统解释写晋武公请求周王封他为诸侯,希望得得到七章之衣的诸侯常服。也有以为是感谢别人赠衣的作品。《七月》赏析:
《七月》叙述农人一年到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反映了丰富的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浓郁的节气风俗,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风俗画。诗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索,按月描写,又兼归类,纵横开合,一节一个内空容,一幅画面。从农事耕作开始,到收获举酒祭献结束,送饭的妇子,采桑的女郎,下田的农夫,狩猎的骑士,公室的贵族,人物众多,各具面貌,其间又以物侯表时序,构成整体风格的统一,而且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增强了诗歌的形象,尤为突出了风俗画的特征。《东山》赏析:
《东山》描写一人新婚不久就出外远征,多年未归的士兵回家途中思念家人的情景,表现了对战事的厌倦,对和平的生活的渴望。诗人回忆了战争生活的艰辛,却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他在途中想象家中的心理活动。想象着他出征以后家园的荒凉,想象妻子在家的盼望。种种悬想最后在接近家乡时,更联想到当年新婚的美好,而设问如今会怎么样呢?“其旧如之何?”这种担心,既表现敢他的渴望,又反映了对战争造成的阻隔的担心,因此,《东山》在表现征夫对家人的思念之外,又表达了对战争的看法。这是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特点之一。《鹿鸣》赏析: 《鹿鸣》描写宴会以美酒、音乐款待宾客,表现了待客的热情和礼仪。唐以后常用于举行招待乡试的考官和举子的宴会。诗以鹿鸣食苹起兴,不过正是表现适得其所的意思,客人得主人的礼遇。《采薇》赏析:
《采薇》描述久戍在外的士卒在回家的途中的情景。诗人一开始就交待了回家的时节,正是岁暮,而从与玁狁作战的战场上归来,又是何等的有幸。自然会在战后的归途中回忆当时戍边作战的艰苦,忍饥挨饿,不遑启处,战事频繁,形势危急。抚今追昔,诗人借景写情,感时伤事,表现深沉的行役之思,而诗人善于以物写时令,以柳代春,以雪代冬,而且以薇菜的“作”、“柔”、“刚”交待时节的变化,叙述战时的生活,又隐寓戍边之久远。尤其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更增强了哀乐的情感表达,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末尾与首间照应,使通篇结构完整,严谨统一,又见出诗人构思的精巧。《巷伯》赏析:
《巷伯》描写遭受谗人的诬蔑陷害,表达了无比的愤恨。诗在表达愤慨时,强烈明快,而在描写谗人的特点,又尤其细致生动,以“贝锦”描绘,“南箕”比喻,刻划其形态,所谓花言巧语,多嘴多舌,而用象声词“缉缉翩翩”,“捷捷幡幡”,形容私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状态,真切鲜明,准确而极富特征。《大东》赏析:
《大东》控诉西周王朝对东方各诸侯国的掠夺,东方人劳苦倦极,却空无一物只好仰天长叹,表达他们在沉重的压榨下不堪重负的哀怨。诗选取掠夺衣食进行倾诉,已见出赋役之重,所谓“杼柚其空”。在对比中,见出周人的奢华,东人的劳苦,道出掠夺的实质。诗人更是联想丰富,想象奇珍异宝特,以天上的星象写人间的现实,突出掠夺一空的残酷事实,把一切神话的美丽都变得惨淡无光,增强了人们对东方人遭受掠夺的同情,也对掠夺者增强了愤怒。清人沈德潜解释说:“《大东》之诗,历数天汉牛斗堵星,无可归咎,无可告诉,不得不怅望于天”。《北山》赏析:
《北山》描述一个日夜忙于王事的士子对社会劳逸不均表达了怨恨。诗主要采取对比的手法,将劳逸两方作了细致多面的比较,突出了诗的主题。而连用十二“或”字,构成排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将一腔愤慨倾泻而出,不可阻遏,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强烈写照和自然涌出,同时又戛然而止,奇趣顿生。《生民》赏析:
《生民》描述后稷神的出生传说和从事农业生产,获取五谷丰收,在有邰建邦立业,祭神求福,一直造福后世的故事,歌颂了周人祖先后稷的伟大和创造,也真实地反映了远古社会人类生活和生产状况,因此,《生民》不仅是周民族的史诗,也应该看作是中华民族的史诗。《生民》内容丰富,善于将神奇的神话,传说同真实的生活描绘结合起来,使得诗歌既充满神奇的色彩,又展现生活的真貌,后两章的宗教祭祀,对未来生活的祈福与展望,更增加了庄严的气氛,展示了现实与未来,人间与天界的联系。诗中的农业生产具体描述,可以说是人类生产经验的总结,体现了劳动的伟大创造,而这源于是“履帝武敏”而生的人,不能不让人感受到其中的原始人类社会的母题:始祖的诞生,生产的发明,英雄的崇拜。《振鹭》赏析:
《振鹭》这是一首描写周公遭“欲篡位”的诬陷,逃往楚地的叙事诗。属于“诗经、颂、周颂”的第十三篇。构成一幅周公遭诬陷逃往楚地的画面。
请看周公遭诬陷逃往楚地的画面:“振(1)鹭(2)于飞,于彼西雍(3)。我客戾(4)止(5),亦有斯(6)容。在彼无恶(7),在此无斁(8)。庶几(9)夙夜,以(10)永终(11)誉。”群飞的白鹭振翅翔,飞到西边的水泽上。我的贵客到此住,品德高洁鹭一样。在那西周没有一人说不好,在这楚地没人厌弃却敬仰。几乎日夜来操劳,他的美誉永流芳。
《振鹭》这首诗,勾画了一夫周公遭诬陷逃亡楚地的画面。在这幅画面里我们可以看到再好的人品,也不可能人人拥护,那些奸佞小人对超过他的好人,总怀有嫉妒心理,千方百计图谋陷害。周公虽然对年幼的成王摄政七年,仍遭到“欲篡位”的诬陷,周公不得不逃到楚地避难。周公像白鹭一样的纯洁品德,在楚地依然受到人们的敬仰。后来,成王知周公无罪,才召他回朝。这就是《振鹭》的写作背景。可见,好人的人生道路也不平坦,后人如此的遭遇也不鲜见,值得今人研究一番!
《丰年》赏析:
《丰年》这是一首描写丰年不忘祭祀祖先的叙事诗。属于“诗经、颂、周颂”的第十四篇。构成一幅丰年不祭祀祖先的画面。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 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 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后, 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赏析形象型
提问方式:诗中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试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1) 指出是什么形象并概括其具体特征。 (2) 结合诗句具体描摹特征加以证明。 (3) 揭示作者的情感, 指出形象的意义。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南郑被调回后方成都途中所写。
问题:试简要分析诗中形象。
答:刻画了一个从前线归来, 壮志未酬, 借酒消愁的诗人形象。 (步骤一) “征尘”表示难忘征战生活, “酒痕”表达作者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 只能以酒消愁。诗人不甘心只做个诗人, 而是希望做一个战士, 到前线为国杀敌, 可是愿望无法实现, 只能写诗饮酒, 后两句包含了作者的不甘和无奈。 (步骤二) 全诗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 (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和方法: (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3)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问题: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主要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步骤一) 江水碧绿, 白鸟飘飘, 青山苍翠, 红花绚烂, 勾勒出一幅春光烂漫、生机勃勃的美景。如此美景反而越发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步骤二) 以江南美景反衬出诗人难以排遣的思乡之苦。 (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和方法: (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如使用了艺术手法要点明, 一般为拟人。)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 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 山翠拂人衣。
问题:你认为这首诗第三、四两句中的最精妙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侵”、“拂”。“侵”字是照、映的意思, “拂”为拂动。 (步骤一) 夕阳照着诗人的足迹, 使人感到那逐渐落下的夕阳似乎在追逐着诗人下山的脚步;“拂”字运用拟人手法, 写出山中翠色轻轻拂动诗人的衣衫, 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情。 (步骤二) 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 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 (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炼句型
提问方式:诗句“……”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请分析这一诗句为人们赞颂传诵的原因。
答题步骤: (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其运用的表现手法。 (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 有时需要解说诗句的意境。 (3)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及其表达效果。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 立马烦君折一枝。
唯有春风最相惜, 殷勤更向手中吹。
问题:试析“唯有春风最相惜, 殷勤更向手中吹”一句的妙处。
答:诗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步骤一) 春风殷勤地吹拂折下的柳枝, 似有“相惜”之意, “殷勤”之态, 仿佛前来送行的友人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到物象之中, 同时诗人巧妙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 (步骤二) 化无情为有情, 移情于物, 生动而贴切地表现出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步骤三)
第六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和方法: (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 指出表现了怎样的感情或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长干曲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问题: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 明快清新, 有如民歌。 (步骤一) “何处住”, “在横塘”, 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 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 丝毫不加雕琢, 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的声音笑貌, 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步骤二) 烘托出一个朴素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步骤三)
【关键词】初中 音乐乐感 音乐鉴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111-01
一、对初中学生进行音乐乐感的教学
音乐的乐感是指人们对音乐艺术的感知程度和能力,例如对音乐感知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就是指学生能否快速、准确把握音乐的多方面信息,而对音乐的接受、模仿、理解、辨别能力则是表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乐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农村的初中学校,教师的自身教学素养不高,很难把握住教学的中心,他们片面的追求交给学生音乐歌曲的速度和数量,忽视教学质量,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出现跑掉等不良的现象,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因此,对学生进行乐感的培养要掌握好节奏,一步一步来。
(一)强化学生的基础
音乐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因此,它包含的内容是极其复杂的,要培养音乐乐感,就首先要掌握音乐的理论基础,然后再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乐感。例如,对学生进行传统民族乐器的教学时,音乐老师首先将笛子的结构极其发声的原理讲解学生,然后再一次交给学生各个空的音调及不同孔之间的配合发音,学生在掌握这些理论知识之后再进行实际的传授,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中。
(二)加强学生的听音练习
音乐是一门通过听觉和声腔共同组成的艺术,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加强对声腔的练习。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差,对于听音和辨音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听音练习。例如,音乐老师可以通过钢琴的不同音调来培养学生的听觉。
(三)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乐感
欣赏声乐艺术是培养学生乐感的最佳方法,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因此,教师要把握住他们的心理特点,选择比较具有意义的声乐节目来培养学生的乐感。例如汪峰的《怒放的生命》,学生先完整的欣赏一遍,然后音乐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歌曲所展现的意境,生命力的旺盛和生命的重要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生活的信心。另外,学生还要通过歌手演唱过程中的不同变化判断他们的演唱技巧。音乐艺术的欣赏往往伴随着器乐的欣赏,例如在信乐团的《海阔天空》中的鼓乐表演,学生可以通过认真体会感受那令人心潮澎湃的感觉。
(四)通过学生自身演唱培养乐感
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不仅可以进行音乐的欣赏,还能进行实际的音乐表演。音乐老师应该把握住总体到局部,再到总体的规律,让学生在演唱中逐渐深入的感受一首歌曲。例如在演唱《少年壮志不言愁》时,可以先通过歌名对整首歌进行整体的把握,了解这首个的大概要表达的情感,再深入到歌曲的每一句歌词,发觉歌词的含义及所表达的情感,最后总结每一句歌词含义,领悟其中的总体意思,与歌名相呼应。
二、对初中学生进行音乐鉴赏的教学
音乐的鉴赏能力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相关的培养,让学生具有分析音乐作品、感悟其中所表达的真实感情的能力。特别是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培养学生多方面特长也成为了当成初中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无核培养初中生得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怎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当前的音乐教学要求,这是很多音乐教师共同追求的答案。
(一)转换课堂角色
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是老师在讲台前为学生讲解和表演,学生课堂的陪衬,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知识,学生没有深入体会音乐,很难形成鉴赏能力。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应该转换角色,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作为引导。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后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们通过查阅书刊和互联网等了解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不同的表演形式,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查的结果进行表演,通过学生的亲身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作品中主人公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引导学生创新
由于长期的观念导致了我国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差,只会被动的接受一些知识。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创新。《白毛女》是一部经典的音乐剧,长时间以来没有基本没有发生改变,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这部音乐剧的表演,通过进行角色的创新和表演形式的创新,学生的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三)营造轻松课堂氛围
音乐是一门可以舒缓人们心情,缓解压力的艺术,因此,音乐鉴赏往往需要在安静和谐的环境中进行。老师在进行音乐鉴赏之前可以准备一些轻松的音乐来放松学生的心情。例如《月光曲》是一首描述夜晚安宁的歌曲,学生可以通过这首歌曲的聆听的鉴赏,发现其中的安宁,放松自己的心情,为课堂后面的欣赏做好准备。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全国卷2(云南、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1)(3分)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 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5分)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北京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
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①A ②(4点)要点
①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②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③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福建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①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1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答:(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1)踏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3)A 课标全国卷1(宁夏吉林黑龙江陕西海南)((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风雨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9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湖南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好事近①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答:“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涧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是以愉悦人心。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答: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安徽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岁 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廊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
广东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湖北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江苏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江西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辽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山东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②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恨(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5分)陕西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重庆
菩萨蛮•北固题壁【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四川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諲yīn(1085-1 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答: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答: 天津
阅读下面两手唐诗,按照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唐诗)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1)“峡口送友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各表达了什么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1)暮春 飞花(2)思念故乡之情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上海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题。(8分)[越调]平湖乐
尧庙秋社 王恽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4.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2分)15.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14.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15.B 16.化用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写的是隐居之乐,曲作者表达了积极用世的志向和与民同乐的意趣。浙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答案
22.运用你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留恋往返的愉悦心情。
(一)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2分)1.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3答:“愿”在诗中指的是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分)评分:本题共3分,表现手法、景物特点、思想感情各1分。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2分)答:“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答:“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没有丝毫修饰,运用口语,平和亲切;“道狭草木长”“带月荷门后的壮阔景象,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锄归”随口而出,平淡朴素,清新自然,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3.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初二古诗鉴赏过关宝典
(二)使至塞上王维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2.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答:这两句诗写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感情 3.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①这幅图画具有美。②美的具体表现: 答: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4、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答: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5.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2分)答:例一:“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评分标准:(2分)写出特点1分;语句通顺1分。补充:“大”写出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孤烟之高、劲拔、坚毅。“长”表现大漠的无边无际,黄河的杳无尽头。“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温暖苍茫之感。6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2分)答:诗句采用反衬的手法来写塞外的风光,大漠,黄河、孤烟、落日相互映衬,开阔鲜明,气势雄浑。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三)渡荆门送别 李白
答: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能清楚地描绘景象,语言通顺得2分)4.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答: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5.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答:“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1分)
(四)游山西村 陆游
1、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用
2、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答:(1)村民的热情好客(2)优美的景色(3)淳朴的风土人情
3、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4.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和颔联中的”疑“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答:(1)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流传最广,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示例一:描绘画面,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示例二:哲理,①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②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③激励遭遇失败的人们,激励他们不要绝望,要对明天充满希望
示例三:意境,前一句写山重水复无路可寻的无奈,后一句写出披花拂柳发现另一个村庄的喜悦。
示例四:写法艺术,采用对偶句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记(或: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柳暗花明给人的惊喜)
6、颈联着重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答:是通过对乡村祭祀的描写,赞美古老淳朴的风情风俗。
7、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表达作者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心仪纯朴善良农民的思想感情。
8、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
《猫》的剧本取材于英国诗人托马斯·斯特尔斯·艾略特1939年创作的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经》。而从小就对这首诗产生了浓厚兴趣的安德鲁·劳伊德·韦伯,1977年开始着手为《擅长打扮的老猫经》编配音乐。
由于起初这首诗没有戏剧情节,没有戏剧张力,不具备创作为音乐剧的条件,韦伯只打算写一些在舞台上演出的散曲。在1980年的爱德蒙顿音乐节上,韦伯公演了他写好的几个片段。艾略特的遗孀瓦莱里·艾略特也参加了音乐节,并且带给韦伯许多艾略特没有发表的诗和故事。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世界名曲的《回忆》的原型《魅力猫——格里泽贝拉》。
后来韦伯与特雷沃尔·努恩等人经过共同努力,《猫》剧诞生了。音乐剧《猫》的音乐与舞蹈一样非常动人。全剧近三个小时,共由二十三首乐曲组成.除了配合不同舞蹈场面的舞曲之外,前后四次出现的主题曲《回忆》更是一首百听不厌的金曲。全剧几乎有舞必有歌,随着不同角色的出场不断地变换音乐主题。从猫之命名、Jellicle舞会之邀、到唱反调的搞怪猫、再到年华褪去的Grizabella,音乐从最初的由远渐近,到摇滚乐风的「The Rum Tum Tugger」,以及《memory》,配乐从大提琴沉稳的弦乐低音,中间大提琴木管乐的舒缓,慢慢到铜管乐来势汹汹的气势,无不令观众陶醉其中不能自拔。而在剧中四次出现的《回忆》(memory)更是已经和《猫》剧紧紧地连系在一起,成为该剧的招牌和象征。在音乐形象的铺垫方面,《猫》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这样不同形象通过各异的音乐来达到的,如,如犯罪猫,它无恶不作,甚至绑架德高望重的领袖猫,每当有它出场,音乐都显得阴森恐怖;小偷猫,它的音乐通常是伴随着跳音,形象地表现出他们的鬼祟,令人可笑又可恨。
在音乐结构安排方面,全曲主要有三个主题,它们穿针引线般将剧中各个角色联结起来,推动剧情的发展。有群猫聚会的欢快的《杰里科猫之歌》的主题;有表现领袖猫的柔美的长笛主题动机;有表现核心角色魅力猫的阴郁伤感的主题动机。在全剧中,这些主题在不同的情节中以重复,模进,紧缩,扩展,变奏等形式出现,贯穿全剧,给人以提示和渲染情节的作用。而其余神态各异、性格迥异的猫,则由丰富多彩,形象鲜明的音乐来表现。
在音乐衔接推进方面,音乐剧中音乐的衔接是自由、宽容的,它并非将音乐排在了第一位,而由各个不同的因素,如对白、舞蹈、剧情共同来完成表达。在全剧的立意框架下,音乐的衔接则是利用剧情、利用对白、利用舞蹈、利用音乐的层层递进升华进行转换。有用一只人类的鞋的掷出来打断猫的合唱,用对白来缓解聚会的热闹气氛,缓解观众神经,用独舞过渡,表达舞会的开始,用接二连三的欢乐舞曲积攒情绪,为之后情感的爆发做铺垫。
《猫》像一个大杂烩,吸收着各式各样的体裁形式。整体风格上显得轻松活泼、诙谐有趣,表现了作曲家的鬼斧神工、丰厚的作曲功底。在其中,以爵士乐为主,表达聚会的欢快,同时快节奏、快速度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情趣,极大的调动了观众们的热情。除了爵士乐,还有西方传统的有代表性的宗教音乐,来表现猫族的虔诚。剧中还穿插了剧中剧的富有民间风格的苏格兰风笛音乐;还有优雅的舞剧;当然,缺少不了具有时代感的流行音乐。它们的每段分曲独立存在,节奏丰富,旋律动听,时而俏皮、时而奔放、时而冷艳、时而伤感、时而无奈、时而讽刺、时而深沉、时而热闹、时而冷漠、时而狂欢、时而歇斯底里、时而温馨从容。
剧中的名曲《memory》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随着它安静平和的曲调,讲述了一只被称为“魅力猫”的动人故事。“魅力猫”—— Grizabella,曾经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只猫,可是它厌倦了猫群的生活,离开了猫族去到了人类的世界。但是,它并没有因此感到快乐,当她最后回到猫族的时候,它已经变的蓬头垢面,落魄不堪,再也没有了昔日的 “魅力”。所有的猫们都厌弃、远离、歧视它。不属于任何一处的它,只能整日和memory度过。有过昔日辉煌又有如今糟粕的她,深情地唱出了她对幸福与生活的感悟和体会,触动了猫们的心灵,唤起了猫族对她深深的同情和怜悯,最终她获得了升天重生的机会。
《memory》的确是一首不同凡响的歌曲,那提琴组挥弦拉出了的阵阵悲伤深深地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魅力猫”的表演者是有英国音乐剧“第一夫人”之称的依莲·佩姬,那一双水灵动人的眼睛,更让人从内心对“魅力猫”产生了怜悯。虽然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I can smile at the old days”,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坚强的表达,但由演唱者带有一丝微笑的唱出这句歌词的时候,却那样地让人心痛,让人不敢去想在这微笑的背后隐藏了多少的心酸和悲痛,这样的坚强又是经历了多少伤心才换来的。当歌曲到达高潮时,伴奏突然由低音提琴巧妙的切换到了高音提琴,将歌唱者所表达的情绪升华到了极点,道出了“魅力猫”内心深深的渴望:
Touch me 靠近我吧!
It is so easy to leave me 离开我是如此的容易
All alone with the memory 就让我独自留在凄凉的回忆里
Of my days in the sun 回想那些曾经灿烂的时光
If you touch me 但如果你靠近我 You’ll understand what happiness is 你就会了解什么是幸福
Look, a new day has begun...看,新的一天,已经到来„„
这就是音乐, 抓住了感情, 音乐就有了灵魂。我们熟知美国流行音乐中的布鲁斯、爵士乐, 布鲁斯俗称蓝调, 蓝色在美国文化代表着忧郁、忧伤。早年大部分移民从世界各地来到美国, 一般地说是出自于自愿, 他们基本上是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同美国文化融合在一起。但只有黑人例外。他们是作为奴隶被迫来到这个国家的。他们身上“除了锁链以外, 一无所有, 但他们的头脑中却牢记着非洲舞蹈和音乐的丰富传统。”黑人奴隶们在农场劳动时, 不允许说话, 但可以唱歌。他们依靠自人听不懂的劳动号子和歌曲相互传递信息, 交流感情, 通过这种表达方式, 把他们郁积在心里的痛苦与不平宣泄出来, 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黑人特点的黑人音乐。
黑人音乐在形成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这种变化包括汲取白人音乐成分, 产生了布鲁斯、爵士乐等形式。而最初的摇滚乐就是黑人音乐“节奏布鲁斯”, 西方也有人把摇滚乐称作为“下层阶级反抗当局的一种形式”。关于节奏布鲁斯, 在网上搜到得答案:这是一种由布鲁斯演变而来的音乐风格。在上个世纪初, 随意走进美国的一家小酒馆, 就能看到小舞台上一个拿着一把破吉他的黑人弹着扭曲的音符, 用他那没调的嗓子和听起来十分肤浅的歌词诉说着黑人在美国的遭遇。这就是布鲁斯。随着时代的进步, 这种音乐也变得更具有音乐性了。曾经没调的音乐变得富有节奏, 进而也更加旋律化。于是早期的R&B﹙Rhythm and Blues﹚就这样形成了。
真正将R&B引入中国的是陶喆, 也有人称他“中国的R&B之父”。虽然说不清他的歌曲里的R&B风格, 但是我们去KTV唱他的歌总是找不对感觉, 而且也很难唱, 对歌手要求很高, 据我所知R&B是目前最难唱的音乐, 歌手必须很有技巧地运用喉咙与声带来推、挤, 要能够既暧昧又准确。尽管陶喆的歌非常受欢迎, 可传唱他的歌人确实不多。因为文化和生理上的差异, 美国的R&B并不是很容易被中国人接受。直到周杰伦出了第一张专辑, 开始我们一下子不明白这是什么音乐, 但是唱起来很顺。这是周杰伦的带有本土特色的节奏布鲁斯, 他摒弃R&B中一些美国元素, 用本土的唱法, 更轻松的诠释了布鲁斯。所以也有人说, 不管陶喆先前的个人专辑有多么的出色, 周杰伦的出现绝对给他很大的压力。流行音乐是指与古典、正统的音乐不同的一种音乐形式, 能够让城市中的大多数听众所接受, 易于掌握, 能使普通大众都感兴趣的音乐。这类音乐作品旋律清晰, 音域适中, 伴奏和和声手法都非常简易。
很多伟大人物和成功人士都爱好音乐, 恩格斯年轻时就热爱音乐, 曾写过一部歌剧, 尝试过作曲;卢梭是伟大的哲学家, 同时他的音乐理论甚至音乐创作在音乐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我国的地质学家家李四光、数学家苏步青、科学家钱三强都是音乐爱好者……音乐对人才成长的影响功能。美好的音乐能缓解精神压力, 促进人才成长。这一点要从音乐对人的影响来理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他一生的事业得益于童年时期的音乐训练。令人惊奇的是, 这位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儿时曾经被看成是个笨头笨脑的孩子。4岁时才开口说话, 上学后每次考试都是最后一名。满分5分的成绩, 他总是拿1分。校长和老师一致断言:这孩子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当时他很沮丧, 打算退学。但他的父亲并没有放弃。老爱因斯坦开始教儿子拉小提琴, 并一再鼓励他。后来, 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拉得棒极了, 经常被邀请登台演出。并且他开始变得自信起来, 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科学巨匠。学过音乐的孩子, 是最聪慧、最敏感、最善解人意的孩子。比起那些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孩子而言, 这样的孩子更有可能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我从小就学习长笛, 虽然没有成为音乐家, 但那段音乐学习经理在我的一生起了很大的作用。正像上面说得那样他使我自信、勇敢、有修养。我虽然没有成为什么大的科学家, 但音乐带给我的高雅却始终留在我的血液中。
音乐, 对于人的道德、智力、感情和事业都有较大的影响力。学习音乐欣赏有利于以积极美好的音乐强化人的道德观念, 有利于培养人乐观的人生态度, 有利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从而全面协调发展, 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一、音乐对智力的影响功能
1 9 9 3年, 美国心理学家劳舍尔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一篇《音乐与空间作业的表现》的文章, 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文章论证了听莫扎特音乐能够促进人的空间技巧。劳舍尔等人说, 他们邀请大学生听音乐, 然后对他们进行智商测试。某大学生在听了10分钟的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后, 在空间推理测试中的得分有明显的提高。比如, “与听放松指令和不听音乐时相比, 听了音乐的大学生智商得分提高了8或9分。”这一发现激起了公众对莫扎特音乐的热情, 虽然一些科学家对此表示怀疑, 但是并没有使公众对莫扎特音乐存在智力功能的信心减弱。这就是后来被广泛传播的“莫扎特效应”。现实中, 音乐对激发智力是有帮助的, 前任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他的《音乐笔谈》一书中, 谈到在接见香港汇丰银行总经理时, 总经理向他介绍汇丰银行招聘专业人才时, 同时也招进一些音乐艺术人才, 然后加以专业训练, 结果这些人在同样工作岗位上往往比本专业的人员还出色。他还谈到, 爱尔兰是一个爱好音乐的国家, 同时也是软件大国。
二、音乐的道德育化功能
雅正和谐的音声, 对教化人心有莫大的功效。我国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珍贵的先秦时期儒家音乐思想和音乐理论著作《乐记》, 很重视音乐的教化育人作用和道德影响力。曰:“德者, 性之端也;乐者, 德之华也。”又说, 学习“乐”可以陶冶内心, 那末平易、正直、慈爱、体谅的心情, 就蓬蓬勃勃地产生了……即曰:“致乐以治心, 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乐记》中对音乐能深刻感化人心, 自然移风易俗也有论述, “乐者, 圣人之所乐也, 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 其风移俗易, 故先王著其教焉。”“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 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 而返人道之正。”强调以美好和顺的音乐教育人民弃恶扬善, 回归纯朴之道。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也指出:“声乐之入人也深, 化人也速”肯定了音乐在人的品行、性格形成中的作用。佛教理论中特别强调听觉对人的影响, 有“六根之中耳根最利”之说。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谈到:“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 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 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 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 使它也就因而美化”。一首好歌, 一曲好乐, 可以从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思想品格和情操上等对人的素质产生影响。《义勇军进行曲》使人产生激昂斗志;《命运》使人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我的祖国》, 使人热爱祖国之心油然而生;《走向新时代》, 敦促人们快马加鞭追赶新时代的步伐……
一、培养学生乐感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相比于其他科目,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基础与个人兴趣,因此在学生的乐感与音乐鉴赏力的教学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音乐是一种通过音乐器材、歌曲对个人情感进行表达的艺术,因此,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深化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2)音乐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需要用理论知识对曲目进行探讨,并且以实践完成对音乐的感知与重塑,从而提升学生感受音乐美的能力,并促使学生深刻体会音乐情感。
二、培养学生音乐乐感的教学
对于初中生而言,采用合适的方式提升乐感,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感知的敏感度与准确度,促进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传统的音乐乐感的培养,主要是给予大量的音乐进行教学实践,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音乐乐感的教学中,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安排教学,不断深化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乐感。
1.强化学生基础
音乐所包含的技巧、情感是极其复杂的,因此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乐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比如在民族乐器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对民族乐器的历史渊源、发展以及乐器的造型等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所思所感应用于音乐实践。
2.加强听音训练
音乐是一门听觉与声腔共同构成的艺术形式,因此在日常的音乐训练中,教师除了要督促学生加强音乐声腔的训练之外,还要多进行听音的训练,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可以采用不同音调、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加强学生的辨音能力,培养学生的乐感。
3.开展音乐欣赏
在理论基础以及辨音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完整的音乐与乐章的欣赏,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升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乐感。比如在流行音乐的欣赏中,笔者采用了《怒放的生命》作为欣赏曲目,在欣赏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逐渐深入的引导方式,在完整地欣赏了一遍音乐之后,让学生自主地感受音乐的旋律与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并且让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乐感。
4.进行演唱训练
在音乐教学中,除了音乐欣赏之外,还可以进行音乐演唱方面的教学示范,通过音乐表演的实践,加强学生的音乐演唱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三、关于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音乐鉴赏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感悟音乐情感的基础上,提升对音乐作品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转换课堂角色
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示范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音乐鉴赏的兴趣不高。要加强音乐鉴赏教学,就要改变教学模式,转换课堂角色,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引导,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教学中,笔者在教学前,让学生搜集了关于梁祝的资料,对该曲目的内涵与历史背景进行了解,然后采用欣赏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对该曲目的认知,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除此外,笔者还可以采用比较教学的方式,对同类型的音乐进行鉴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营造课堂氛围
音乐是一门能够舒缓人心的艺术,因此,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地塑造音乐鉴赏的环境,放松学生的心情,利用多媒体,创造与音乐相适应的氛围与场景,也能够提升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
总之,学生的乐感培养以及音乐鉴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音乐欣赏的氛围,能够深化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乐感与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鉴赏汇总】推荐阅读:
音乐鉴赏心得09-24
感受音乐鉴赏10-10
合唱音乐鉴赏10-13
民间音乐鉴赏10-15
中外音乐鉴赏体会06-10
音乐鉴赏复习试题09-09
音乐鉴赏中国通俗音乐学案10-31
霸王别姬音乐鉴赏11-13
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07-07
大学音乐鉴赏的感受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