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成功案例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辅导成功案例(精选10篇)

心理健康辅导成功案例 篇1

一、基本情况

小祥,男,9岁,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个子小小的、瘦瘦的。他是一眼看上去就是那种聪明伶俐的,但是却又透着一股子的调皮劲的小男孩。因为父母都在上班,所以,上学时,中午都在食堂吃饭。只有晚上和父母待在一起。妈妈比较会和小祥进行沟通和教育。爸爸对他则较为严厉,当他犯错时,一般会采取“暴力”政策。

二、主要问题阐述

刚开始的时候,他的表现和其他的同学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就是上课偶尔和邻桌的同学说几句悄悄话,有时听课的时候走走神。但是,时间久了之后,就发现之前的表现皆是因为还不熟悉学校的环境以及老师同学。接着,他的行为开始让人头痛起来了。上课不再是小声的说话了,一节课下来没有5分钟是在凳子上安安静静的坐着的,基本上头都是在左右前后的转着。提醒了几次之后,便完全不理会老师说的任何话,而是依旧我行我素的干着自己的事情。最后,更意想不到的是,开始因为同学的一句话或者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就和同学大打出手。由于和他一起的同桌是一位个子很小而且比较内向的男孩。他的座位靠墙,下课后需要同桌让座才能出去,就因为同桌没有及时起身,他便踩在同桌的背上出去了。

三、评估与诊断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可以判断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属于心理学中的行为障碍。学生心理障碍包括躯体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学生行为障碍是指在学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因适应不良、自我调节困难、缺乏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在一定的外界诱因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问题。主要包括不良习惯、多动症、依赖行为、退缩行为、攻击行为、品德行为等。小祥的情况基本属于行为障碍中的不良习惯和攻击行为。

四、心理健康辅导和措施

对于小祥现在的情况,其中父母在他心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和家长的密切配合是一切辅导和措施实施的前提。因此,我首先就与家长进行联系,交换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坐不住”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因为小祥的爸爸容易不问事情的缘由,就直接对小祥进行惩罚,于是和小祥的爸爸的沟通是必不可少,让他尽快建立正确的教育观。

因为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和潜移默化的,而且当自我得到满足与关爱时,自身就会不知不觉的发生改变。接着,我就进行了各种评比活动,让他发现自己的优点,感受到同学的关爱和老师的关心。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我让他与父母合作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他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小祥就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感受到关爱;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而有了父母的一起纠错与分享让他开始逐渐的意识的自己不好的行为,让他产生我要改正的想法。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因此,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我都积极的找到他的闪光点,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最后,我发挥了表扬的魅力。那天课间,他主动的将桌子底下的纸片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我看见了,在课上及时的表扬了他一番。在放学时,他给了我一个惊喜,竟然主动的留下来帮助打扫卫生的同学一起打扫教室。

五.辅导结果

心理健康辅导成功案例 篇2

对学习心理的探究, 大部分学生及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特别是大力开展课改的今天, “教是为了不教”已成为一线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也是学生的终极目标.然而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成真.数学, 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 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 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还不错, 进入高中阶段, 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究竟如何学习高中数学, 茫然不知者绝不是少数, 没有教师适当引导, 一些学生也就无从着手, 茫然不知所措.究竟如何学习?究竟该教学生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

二、案例描述

高一 (下) 一天上午第三节, 一堂数学课刚结束, 当我收拾东西准备走出教室时, 一位女学生快步来到我身边, 将一封信和一张刚订正完的数学单元考试卷塞在我手中, 与此同时两行泪水夺眶而出.在信中他向我诉说———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数学, 但不知什么原因, 一做数学题就头脑空白, 不知所云.同时向我请教三个问题: (1) 为什么中考数学成绩140分, 高一数学单元考会经常考不及格? (2) 为什么数学课听得懂而作业却不会做? (3) 如何克服“谈数色变”的学习心理?希望我把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写在作业本上告诉他.当我看完这封信后, 我的心沉甸甸的.我拿什么来奉献给我的学生呢?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对不少新高一学生, 可以说是一个盲区.特别是上课听得懂, 但在需要自己独立解题时, 则不知从何入手.仔细观望高一新生, “谈数色变”的学生不是少数.可见, 新课改任重道远.

三、案例反思

这封信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我于是致力于高一新生学习心理的探究.我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 数据调查表明, 造成高一新生数学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 还像初中那样, 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跟随老师惯性运转, 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平时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 课前没有预习, 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 上课却忙于记笔记, 没听到“门道”.

2. 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剖析概念的内涵, 分析重点难点, 新课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 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 笔记记了一大本, 问题也有一大堆, 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只是赶做作业, 乱套题型, 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 机械模仿, 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 白天无精打采, 或是上课根本不听, 自己另搞一套, 结果是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

3. 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 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 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 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 但对难题很感兴趣, 以显示自己的“水平”, 好高骛远, 重“量”轻“质”, 陷入题海, 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 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 知识的深度、广度及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 函数值域的求法, 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 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 空间概念的形成, 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 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 如不采取补救措施, 查缺补漏, 分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 对高一学生学习数学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极为重要的.

四、案例疗法

从此以后, 当我在教学时, 一改平时的教法, 有意识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学习数学进行心理辅导.具体如下:

1. 转变思想, 树“聪明”理念

学生间常流传一种说法, 认为人的头脑聪明不聪明生来如此, 数学学不好主要是“头脑笨”, 因而不少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和向上的动力, 不能在原有水平上不断进步和发展.课堂上, 我与学生一起探究人的潜能, 使他们自信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常介绍类似“娃娃学走路”这个例子, 说明只要是正常人, 都能独立地学习.其次让学生明确自学能力是一种终身教育, 它能使自己不依赖于别人进行学习, 做学习真正的主人.最后介绍名人大家立志献身, 不怕挫折, 奋发向上, 同时结合身边平凡人的不平凡事及典型自学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来激励熏陶学生.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的真正意义, 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树立聪明理念.

2. 创设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 它表现为人力求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 并且力求参与相应的活动.兴趣通过情绪反应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积极性, 即凡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和工作, 人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和愉快, 效率也较高.相反, 如果是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事, 则可能心理动力不够, 缺乏激情, 效率也就较低.对于中学生来说, 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兴趣和情绪的左右, 因此,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利用课堂开放性,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具体做法: (1)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有关事物的属性, 提出启发性问题, 激励学生探索的欲望. (2) 老师和学生打成一片, 共同研讨, 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 (3) 给学生充分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 让学生敢想、敢做、敢说. (4) 延迟评价, 注意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 尽量奖励不平凡而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在立体几何的起始课教学时, 我设置这样的问题情景:你能用6根同样火柴棍拼出四个边长都与火柴棍一样长度的正三角形吗?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 仅局限于在一个平面内, 无论如何是摆不出来的.这时师生间共同研讨, 6根火柴杆真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由游戏入手, 激发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一名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困惑:6根火柴杆一定要放在一个平面吗?能否在空间?老师延迟评价, 适时点拨:你们试试!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空间, 很快获得成功.

3. 变式教学, 激励学习动机

动机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动力, 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课堂上运用变式教学, 创设展示才能的舞台, 努力营造成就的体验, 激励学习动机.在数学教学中, 如果注重对课本例题、习题进行变式训练, 不但可以抓住双基, 而且可以通过创设意境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在习题教学中, 适时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思考问题, 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问多答”, 让大部分学生体验成功.“一题多变”是指老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增加或去掉原习题部分题设、条件来编题, 采用引申启发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实践证明, 激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能有效地培养创造意识.下面是一道解析几何复习题的变式教学设计.题目:求曲线y2=4-2x上与原点距离最近的点P的坐标.

变式1 (条件一般化, 提高应变能力) 在曲线y2=4-2x上求一点M, 使此点到A (a, 0) 的距离最短, 并求最短距离.变式2 (改变背景, 提高创新能力) 抛物线y2=4-2x与圆 (x-a) 2+y2=1没有公共点, 求a的取值范围.以上变式, 不仅能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更重要的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数学问题, 培养学习动机.

4. 引导探究, 端正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 它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要使自主学习得以实施, 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学生真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所有的教改才能成功.课堂上我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 着力点就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以探索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 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参与,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做法:

(1) 组织讨论

在教学中有计划地组织创造性学习小组讨论, 把传统师生一问一答式, 改为人人动口参与讨论、评价式.通过对问题探索展开辩论, 让学生深层次透过问题看本质, 达到培养创造意识的目的.

(2) 鼓励质疑

(3) 激励创新

5. 学法指导, 养成良好习惯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学习能力反映了一个人智力水平.一个人越聪明, 获得新知识越快, 掌握越牢固.但是, 最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不是依靠天生的、一成不变的学习能力, 而是主要依靠一系列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教学中当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出来后, 我让学生明白一个事实:“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但不能否定学习有一定艰苦性.”并适时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 是依靠自己去探索发现, 任何有效学习只有通过自己主动认识才能产生效果.”教学步骤: (1) 教师发给每名学生一份“学习方法诊断表”, 让学生自己填写.填写完后, 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评分,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和有效. (2) 采用配对讨论法, 讨论如何提高预习效果, 讨论“怎样听好一堂课”, 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怎样使复习的效果更加有效”. (3) 教师讲授法, 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学校教学或学习资源, 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阅读, 指导学生掌握有效记忆的方法.心理辅导目标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案例结论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篇3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后进生心理辅导

B844.1

古语云:十只手指有长短,出水荷花有高低。受家庭背景、不当教育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班都可能不同程度存在着学习差、品德差或者学习品德都暂时较差的学生,他们厌恶学习、性格暴躁,甚至沾染上逃学、赌博、滋事、早恋和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这不仅不利于其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对班风、学风和校风带来摧残性的影响。

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的小学教育中,仍然存在着片面追求学习成绩而忽略对小学进行心理辅导的情况,未能对小学生的心理辅导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弊端,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本文将以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典型案例为蓝本,对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转化后进生的策略等进行分析,希望借此引起学校和老师对转化后进生心理辅导的共鸣,在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用爱心包容后进生的缺点,用耐心引导后进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慢慢自重、自尊、自信起来,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小张是我2015年所教的一名六年级学生,13岁,智力水平较好,但纪律涣散,经常迟到,学习不用心,做作业全凭个人喜好,老师批评他也满不在乎,顶撞班干部时有发生...... 在班中属于较为典型的后进生,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了解,小张父母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让子女享有更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长年在外工作,小张与父母缺乏应有的交流,小张的日常生活主要由爷爷奶奶监护照顾,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爷爷奶奶给了他较好的生活条件,但由于受到知识水平、隔代教育 “心理代沟” 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爷爷奶奶对小张的课外学习辅导和思想教育几乎是真空,导致该同学以自我为中心、自卑心理强、自律能力弱、自强意志低,当在学习和生活上一旦遇到批评、困难或挫折,就会变得自暴自弃,以逃避、退缩的态度对待,久而久之便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进步失去信心。

二、案例分析--后进生心理辅导策略分析

针对小张的实际问题,笔者对该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导致小张成为后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有之前不当教育因素的作用,也有社会环境和风气的影响等等。找准了小张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后,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开展心理辅导,引导他逐步自信、自强和自立,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生活姿态融入到班集体中。老师和同学们看到小张的惊喜变化,也印证了这一后进生心理辅导策略是行之有效的,谨以此文和大家共勉。

(一)以赏识激发追求进步的源动力

在研究小张的案例中个案中,我发现他的内心是欠缺自信的。他认为老师不会喜欢学习不好的学生,认为同学会歧视品德不好的自己,认为爷爷奶奶不会懂得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甚至连小张自己也会有时不喜欢自己,自卑、厌学是他最明显的标签。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对他进行“赏识”教育,帮助他重建学习的信心,鼓励和引导他多一点和自己对比,拿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对比,每天进步一点,他也能成为一名优秀学生。为此,我努力发掘和抓住小张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的长处、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改变,我也给予正面的肯定和评价,让小张觉得自己也有优点,觉得自己并不比别的同学差。比如:小张在篮球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和基础,带球、控球和投球在全班同学中都是最好的,刚好遇上学校要开展班级篮球比赛,我在班会上任命他为新学期的体育委员,交给他明确的任务,鼓励他不要浪费了自己的篮球“天才”,希望由他组建二支篮球小分队并加强训练,争取在全级蓝球赛上取优异成绩,不会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和期望......全级第一名的比赛结果公布后,我在班会课上隆重地表扬了小张的技术、努力和策略为班赢得了荣誉!此刻的小张不仅赢得了同学们赞赏的目光,他的小脸蛋也洋溢出之前未曾有过的自信。篮球赛后的小张有了质的变化,对学习开始感兴趣了,对生活也更多了点阳光正能量。

(二)以尊重开启认识自我的里程碑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小张对尊重的需要和渴望也不例外。根據小张性格孤独、不善健谈的性格特征,我决定以“尊重”为切入点,对其开展心理辅导。一方面,我以师者的身份言传身教,尊重他的学习和生活上的表现,没有因为他基础差需要重复数次才能学会别人一次就能学会的知识而批评他,而是更多地引导他明白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也有他的缺点,只要努力,就会越来越优秀;另一方面,要求同学们多点包容他、帮助他,让他感受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并没有因为他一时学习差点、表现暂时差点而嫌弃他,主动和他交朋友,热情为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使他切身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正是因为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与帮助,正是因为榜样和集体的力量,小张漫漫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不再为暂时学习成绩差点而自暴自弃,而是变得敢于为自己定目标,变得更努力学习以弥补基础薄弱的不足,变得更主动融入班集体的各类活动与同学们打成一片。

(三)以真诚共筑师生关系的新征程

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表现为反复多变。在对小张进行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也在开始的时候遇到过冷漠、反对甚至是对抗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曾经的认知习惯和思维模式总认为老师的意图是“别有有心”的,不愿意接授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一方面多主动与他谈心,在操场谈、在活动课谈、在教师办公室谈......主动关心其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主动为他出点子给意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很快,我的真诚付出见到了成效:他心理上不再抵触我,不会再认为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都是别有用心的。小张后来的出色表现也印证了笔者的一个观点: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后进生的转化更彻底,是一股让后进生自勉、自励、自强的持久力量。

三、转化后进生心理辅导反思

每个班都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后进生,后进生就像推迟盛开的鲜花,不是不会开,而是花期的到来需要教师这位园丁的精心培育;后进生就象一个生病的病人,教师只要像医生那样望、闻、问、切,了解病情,分析病因,对症下药,后进生的转化自然水到渠成。

因此,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能正确运用心理学理论开展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深刻认识后进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意义,把心理健康教育穿教育工作全过程,转化后进生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和主动投入到后进学生群体教育中去。本文中,笔者分别从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后进生心理辅导策略分析、转化后进生心理辅导反思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对研究小学后进生心理辅导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冯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论分析[J].中国培训,2016(14).

[2]王军.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篇4

李之龙

我们常把孩子比做初生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的呵护、理解与尊重、循循善诱……“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或许有些夸张了一点,却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对待后进生不可疏忽大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

义务教育好这些后进生,使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四(8)班的杨晓宇同学就是这样的一位同学。抛开学习不说,他碰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平时学生之间相处也相当融洽。但是涉及到学习,老师都要摇头,平时作业拖拉,有时还要撒谎,导致成绩一直在及格与不及格之间徘徊。

针对这种情况,我分别找他本人和他父母谈谈他的学习情况。经过了解他在家里是妈妈管学习的,妈妈在外打工,有一点数学基础,在家能辅导他。而且还额外提高他的学习要求。但是在外工作较忙,有时要加班,就顾及不上他了,杨晓宇同学趁妈妈不在家就不做作业。另外还了解到除了学习他的兴趣还比较多,特别喜欢动手做东西,比如:把钟表拆了装,装了拆。通过询问他本人了解到,他本人想提高学习成绩,因为家里的几个亲戚家的孩子成绩都不错。但是没有这个毅力坚持,总是三分钟热度。

通过和他妈妈的商量,我为他订了以下几点措施:一是妈妈每天要查看短信,针对他的回家作业,认真检查是否完成。如果妈妈不在家,打电话告知爸爸,爸爸一定盯紧了。二是如果一周之内没有作业拖拉的现象,我会在班级表扬(私下我准备了一些小东西,如巧克力,一本本子等,作为奖励),妈妈也时常保持和学校的联系,了解他在学校的状况,根据情况有一定的奖和罚。三是如有没有完成的作业,我会发消息回家告诉家长,家长在家督促完成。他妈妈答应他考试在80分以上就带他去省城看看。

团体心理辅导案例 篇5

(二)团体性质:封闭式、结构式团体

(三)团体规模:由10到15人组成(四)参加对象

在校大学生。希望组员是异质的,所以会尽量平衡他们的性别、年级和专业,但是年龄跨度上不能太大。需有比较强烈的扩大人际交往范围、提升人际交往技巧、端正交往态度的愿望,能真诚地对待小组活动,并且性格友善和坦诚,能和他人和睦相处。将不选择刚刚经理了重大事件或性情过于极端的组员,并且确保组员之间是陌生的。

(五)团体活动时间、活动地点、费用

每周一次,共五次,每次约2小时。

封闭、安静的、有活动椅子的活动室。

活动的费用约30元(海报,活动材料等)。

(六)组长介绍

李丽:女,`学习过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及其他一些心理学课程,为人真诚、开朗、乐观、热情,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比较好,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

(七)团体目标

通过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气氛,引导他们回顾过去的经历,思考自己的性格、价值观、优缺点、人生目标等一系列和人际有关系的内容,希望组员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觉,在体验与他人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

(八)理论依据

“本能理论”

另外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对群体的依恋是 人的本能或遗传,是人类祖先时代就已经形成的能力。人类的祖先古猿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差,要想保存自己的生存和繁衍,就必须以群体的方式活动,依靠群体的力量来抵御灾害,获得食物。经过长期的进化,这种群集的习性传递给后代,使人类先天具有与人共处,交往的需要。他们研究了人类的近亲恒河猴,发现在它们身上也存在对同伴的依恋现象。实验证明,恒河猴的依恋行为取决于对象是否能够提供温暖、舒适的机体特点,而不在于能否提供食物。动物的依附,合群倾向和表现,为人际这人际交往这一人类行为的形成奠定了生物学的基础,对我们认识人际交往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爱和归属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首先,生理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其次,安全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再次,爱和归属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爱和归属的需求,既是交往的结果,又是进一步交往的推动力。又次,尊重需要的满足,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最后,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也离不开人们的联系和交往。

人际交往需求理论:心理学家威廉姆斯库兹提出,人有三个方面的需求——爱、归属和控制,这些需求推动人们去进行交往。这一理论称为人际需求理论。爱的需求反映的是一个有表达和接受爱、友谊的愿望,这种愿望促使他要与他人建立一定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归属的需求反映的是希望自己存在于群体之中,与他人在一起的愿望。控制的需求反映的是人希望拥有一定的权利,对他人发生影响的愿望。

上述三种需求反映出人际交往是人的心理的需要,但对其具体的行为表现应有恰当的认识、适度的爱、归属和控制需要会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而过分的亲密、交往和控制与过分的冷漠、孤独和无视秩序都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根据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大学阶段是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的时期。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能相互关心与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

(九)参考文献

活动三 学生背景分析与方案设计构想 方案目标

单元目标

1、了解自己在团体中的人际关系情况

同一首歌

通过歌声让大家回忆起在团体中的点点滴滴,同时也用歌声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祝福。并在欢乐和祝福中结束团体。

具体目标

1、在歌声中回顾走过的风雨成长心路,感受团体的力量。

2、促进接纳与肯定,并且体验彼此的肯定与支持

3、处理好离别,并且送祝福给他人,在欢乐和谐的气氛中结束团体

具体操作

1、挽在一起围成一个圈共同唱起《同一首歌》

2、同一首歌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每一个角落,甜蜜的梦啊谁都不会错过,终于迎来今天这欢聚时刻。星光洒满了所有的童年,风雨走遍了世间的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个人案例 篇6

摘要:

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三方面齐抓共管。我所带的班级里有个叫小航的学生,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比较差,经常在班级上调皮捣蛋,拳打脚踢,而且下手狠。。。同学们都惧怕他,不敢靠近他。经过细心观察和他父母介绍得知:地中海患儿,我认为他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想证明自己。经过查阅书籍,我认为小航存在自我认识和儿童行为类这两大问题。于是对症下药,对他开始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他的心理及行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我也坚信,正确的引导会使他自信,与同学友好相处,最终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

地中海患儿

儿童行为

家长、科任老师配合 闲谈鼓励

帮助树立信心

转变

一、辅导对象:

小航

9岁

小学三年级

家里做海产生意

父母均为轻度地中海,初中文化

二、主要问题:

地中海患儿的心理是抑郁、强迫性、攻击性、违纪等。学习不认真;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做小动作;不能自觉地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常在班上惹事生非,比如打架、搞恶作剧等;不完成作业,有些自卑;有些老师对他不理不睬,这样反而使他自暴自弃,放纵自己。

三、辅导者自述:

我学习基础差,上课老师讲得内容我听不进去,心里总想玩或找人说话,没人理我就不知不觉玩笔或想敲桌子;老师看见我就头疼,同学们也不太喜欢我;我对学习没多大兴趣。在家里,我爸总是打我、骂我,他们觉得我是累赘;他们赚到的钱全用在我身上,所以,他们总是这样那样的要求我;有一次还把我扔在路边。。

四、背景分析:

小航一家四口原本住在淡水,为了方便小航治疗,举家搬迁惠城区。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父母都是做卖鱼生意的。平时,根本没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而他父母性格急躁、有怨气和拖累症;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因此,给孩子造成极其不良影响.......五、诊断和评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尤其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培养与成长有着至关重要作用。而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期,在这个过程产生的恐惧与烦恼与倾诉的对象,需要有人正确告诉他如何对待这些问题。而他父母长期忙于生意很难静下心来与小航交流、沟通,使孩子产生孤独、胆怯心理,再加上不同年龄段地中海患儿心理走向问题,愈加显现,形成孤僻燥闷的性格。而他们作为父母不会不管,动不动就用钱来哄孩子,他几乎在无限制的状态下,任这种不良行为习惯滋长,无形中助长了航子的蛮横霸道、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

拖累症,是一种不太健康的人际卷入,有此症状者潜意识里把他人当做一种拖累,时刻准备着为他人负责。因此,小航父母早出晚归得忙于生意,为的是赚取更多的钱为小航负责任。孤僻,孤寡怪癖而不合群的表现。而依恋是孩子身心健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依恋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安全、信任的基本态度。但父母早出晚归,小孩与父母之间依恋的正常关系被中断。由于长期缺乏关怀和抚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导致孩子对社会不了解等。

因父母工作父母繁忙,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采取顺从、认可的态度,缺乏有效、及时 的管束,使得孩子散漫,在家不听从长辈教育;在学校道德品行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常打架、违纪,去攻击同学等行为。

小学阶段教育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齐抓共管。由于父母忙于生意,对孩子采取放任态度,只要不出大乱子,他们就满足了,学习上不会对孩子下功夫,比较缺乏责任感。学习困难重重。

六、辅导过程:

1、赢得家长的支持

常与小航的父母联系,向他们汇报孩子在校得表现及了解在家的情况,告诉他们小航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讲述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及作用。通过多次劝说,告诉他们,作为人父人母,要想培养孩子,从改变自己的性格开始,与孩子一同成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父母接受了我的劝告,愿意支持配合我的工作;还把小航送去作业辅导班,我感激涕零。

2、走进小航,建立信心

我每隔两天找他闲聊一次,每次为15分钟。与他拉拉家常,让他了解老师一天工作辛苦之余,还闲聊他父母的生意,聊学习的重要性,当然也会与他闲聊人生的意义及理想。闲聊中,得知他喜欢漫画,我赠送了他许多漫画,并向他讲述张海迪姐姐的故事等;还向他推荐一系列书籍。慢慢地,他便主动帮忙檫黑板、收拾讲台、洗抹布等。一个多月后在他的态度明显有所好转,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班上发生什么事情,他第一个报告老师。。。他终于肯主动与老师交流,与老师之间建立了信任。

3、手拉手,树立信心

发现他成绩差,并不是智力问题也不是学不会那种,而是他自身认为:我只要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对我来说无所谓,爸爸妈妈也不会在乎。他从来没有体验过学习成功的乐趣。于是,我安排班上一位成绩优秀的女同学与他同桌,帮助他,影响他,带动他;还与班上的科任老师商量,课堂上多关注他,多给他表现的机会。当他克制不住自己时,用善意的眼神示意他做好,不再点他名或不理睬;别的同学在做练习时,老师可以给他进行个别辅导;当他有点滴进步,要及时鼓励,鼓励要讲究细节,进行一个良性循环-----成功、快乐、成功!快乐是努力的动力;成功是快乐的享受!鼓励千万不能夸大其词地乱说一顿。

由于他身体的原因,小航每两个星期要请假到医院输血。当天,我会组织学生制作一张小卡片或写张小字条,待他回来时送给他。同学们还会主动为他补上当天落下的功课。慢慢地,他那颗冰冷的心别融化了。他品尝到了成功的乐趣,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温暖,对学习有了些自信。

4、激励上进,关爱他人,培养自信

随着学习成绩有些好转,我与科任老师商量,应乘势而上,对他的品行、纪律方面加以辅导和矫正。把班上的一些工作交给他。每次对他的工作都给予肯定,并鼓励他继续努力。他也乐意为同学们服务。有次闲聊,得知他在医院输血时,从不与那些患友说话,我听了非常诧异。于是,与他父母沟通,如何引导他、鼓励他交朋友,例如:给患友讲讲张海迪姐姐的故事,或讲些有趣的漫画之类等。一个月后,他高兴得跑来告诉我,交到两个新朋友了。由此看来,他的那些不良行为和坏习惯,基本上得到克服,他完全融入了班集体,同时也学会关心别人,不再感到孤独、惧怕。

七、辅导效果:

心理健康辅导成功案例 篇7

某天, 在校生吴某与其女友发生争吵, 之后该男生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跳进了学校的河里, 幸而得到及时解救, 没有生命危险。事后该生对自己的行为非常后悔, 并在辅导员的帮助下了解了自身的问题, 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鲁莽和不理智, 心态也迅速恢复了正常。在现实中, 大学生自杀轻生现象屡见不鲜, 上述案例中这名男生的情况具有典型性的。该生平时活泼开朗, 人际关系不错, 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没有心理危机的预兆, 但当在生活中遭遇某种冲击时, 他却会采取某种极端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感。因为此类事件通常事发突然, 平日里也寻觅不到踪迹, 所以应对困难。那么, 如何理解此类突发事件, 辅导员又该如何做好相应工作呢?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分析

此类事件是突发的, 没有征兆, 但是以“心理危机”而非“心理疾病”的形式出现。一位心理健康的成年人, 在面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变故的时候, 会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应对, 虽然也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 但必然不会采取轻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不满。而一位心理处于“不健康”或者“亚健康”状态的人, 尽管在顺利时表现正常, 但面对困难时则容易放任自己的心理状态进入极端, 其对自己的心理控制能力表现的比人群的平均水平更低。在大学生活中, 此类情况容易被激发, 如成绩、感情、人际交往等问题。可以说, 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 遭受不顺利的可能性是必然的, 而如果没有一颗强健的心脏来应对, 必然会发生此类心理危机。

大学生突发的心理问题尽管看起来是一种“急性病”, 但其病因是慢性的, 是在平时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些心理疾病的患病率远比我们想象的高。如抑郁症这种疾病, 男性的终生发病率有12%, 女性则高达23%。在大学阶段, 学生面临学业、社会、感情、家庭中的困扰, 自身又处于一个社会角色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中, 可以说面对的状况是比较复杂的, 而经受的突发事件也是比较多的, 因此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更高。用另一种说法来说, 就是当大学生在一个心理“亚健康”的状况下, 又受到比正常情况更多的冲击, 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来说, 是双重不利因素。如果回到我们讨论的这个案例, 作者也进一步了解到, 这名男生尽管平常非常开朗, 但他此次行为则反应出他心智的脆弱和不成熟, 而之前与其女友的争吵也是因为女友认为其“脾气不好”。

了解了此类突发事件形成的主要原因, 作为辅导员, 我们有什么应对的办法呢?其实, 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这些心理危机的产生和火灾、交通事故的产生是非常相像的。都是因为本身存在“安全隐患”, 再加上某些外因的冲击, 才使得危机得以发生。所以我们辅导员能做的, 也是最有效的, 就是“防患于未然”。什么叫做“防患于未然”呢?就是让学生锻炼出一颗强健的心脏, 让他们能够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建议如下:

1. 多经历, 多感受。

要锻炼自己的心智, 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经历, 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些社会活动是个好的选择。在这些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他们会学会很多事情, 比如做家教的时候怎么和家长谈工钱, 打工的时候在面对经理的不满之时应该如何应对等等。这些经历可能在当时令人沮丧, 使人烦恼, 但当他们作为学生的人生经历积淀下来之后, 便会成为他们的财富。当他们以为碰到或大或小的苦难的时候, 便会有所准备, 从容应对。

2. 注重家庭、友情。

现在的学生并不是很在意家庭、友谊这样的长期感情投资。但是协调好与父母的关系, 有一些知心的朋友, 其价值是长期稳定的。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 最能够提供自己帮助的就是自己的家庭和朋友圈子。只要平常彼此关心, 他们就是一群真正在乎你们的人, 会在患难的时候给你关怀和帮助。

3. 了解自己。

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 许多同学并没有第一时间的寻求帮助。这可能有些个性的问题, 但是更多的时候, 是因为这些学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出现了心理问题。身体生病了自己能感受到, 心灵生病了则难以觉察。让自己具备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 在出现问题时能有一些自我调解的方法, 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基本技能, 也是我们辅导员应该加强教育的方面。

尽管我们在这个案例中看到的是一个心理危机的突发事件, 但是该事件发生的最终根源在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高, 心理处于不健康或者亚健康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辅导员最需要做的, 就是防患于未然。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大学生日常心理状态的关注, 在平时给予心理辅导和建议, 帮助他们培养一颗强健的心脏,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便会更加从容。

参考文献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辅导案例 篇8

李东(化名),男,13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差,家住仙居乡XX村,离学校较远。

二、问题概述

该生自从三年级开始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到了六年级,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并经常以大小便为由随意进出课堂,从来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特别是下午第三节课干脆不上回家去。受批评后总表现出“虚心”接受,但事后照旧我行我素。

三、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1)家庭情况:父亲、母亲都务农,还有一个哥哥读初中,家境一般,但有一位叔叔在意大利办厂,较富裕。

(2)个人成长史:从小到现在,无重大疾病,身体健康。7岁入学,没上过幼儿园,小学三年级前,成绩还可以,但上三年级后,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3)家庭教育情况:其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放任自流,并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在学校一定要乖,不能打架,学习成绩好坏没关系,等小学毕业后,送你到意大利,在叔叔的厂里帮忙”。

2.学校背景

(1)学习状况:李东在低段学习时成绩还可以,可转入三年级后,上课注意力时常不能集中,作业也经常不按时完成,考试也不参加,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在学校变得得过且过。

(2)班主任眼中的李东:对学习没兴趣,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但为人非常热心,经常帮老师做事。

(3)其他任课教师眼中的李东:学习成绩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做,但为人热心,经常帮老师做事。

四、分析和诊断

该问题的产生,与李东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李东的父母养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欠妥,致使他失去了学习目标和动力,形成较多的不良习惯和问题行为。可见,李东是属于缺乏学习欲望、学习兴趣低下的学习不适应问题(厌学症),症结在于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

五、辅导策略及过程

1.整体策略

针对李东的情况,应采用综合辅导对策。就李东本身而言,应明确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培养学习兴趣。而环境的协调对本个案的辅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家庭应改变对孩子的养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使孩子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学校(教师)应多给李东一些积极评价,对他的每一点进步加以肯定,培养其成就感。笔者采用激励的强化训练方式对他加以辅导。同时,紧密联合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巩固辅导效果。

2.方案设计

(1)目标:根据现状,通过与李东协商,共同制订如下目标:①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②改正上课随意进出教室的习惯。

(2)步骤:①与李东建立互相信赖的师生关系,使他懂得教师对他的真诚关心;②帮助李东分析目前的学习心态以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③培养学习兴趣,帮助他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④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⑤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协商对李东的教育方式;⑥允许不良习惯的反复,但每次反复后需加强教育。

(3)辅导方法:①关注与尊重;②认知行为治疗;③强化。

3.辅导过程

(1)第一阶段:创设良好的辅导环境(二周)。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有意识地多关心他,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辅导有效,顺利地进行。②与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协商教育方式,让他们尽可能在课堂上多让李东参与,对他的每一点进步加以肯定,增强其成就感。同时,向教师介绍辅导方案,取得他们的配合。③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帮助他们改变“孩子成绩好坏无所谓”的态度,让他们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希望他们多与学校教师沟通、配合,同时向家长介绍辅导方案,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2)第二阶段:帮助李东改正行为习惯上的问题(五周)。采用激励的强化训练方式对他加以辅导,选择李东喜欢的东西作为强化物,换取这些强化物所需的小红旗是根据李东对强化物的喜欢程度来决定的,有一定的层次性。如打乒乓球——5面小红旗,打羽毛球——6面,买连环画——10面,买玩具——14面,看电视(动画片)——16面。然后,制订逐步达成辅导目标的子目标,根据其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在辅导过程中要注意:①辅导目标的子目标可依据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②在辅导期间,李东每天得到多少小红旗,扣除多少小红旗,李东和老师都要记录;③初次实施此方案,可适当降低要求,以使其有个适应的过程,但以后每周都要提高要求,使之达到辅导目标的要求。

六、辅导效果

辅导后,李东能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下课后常找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他不再随意进出课堂了。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李东确实变了。家长告诉笔者,现在李东在家里能安安分分地做作业、看书了。他的成绩正在逐渐提高。

七、体会和反思

第一,厌学证是当今小学生比较普遍的现象,李东厌学的关键原因是家庭教育不当,只有在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帮助他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逐步端正学习态度。

第二,不能急功近利。李东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因此,要让他端正学习态度,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到的,要一步步地来,并且在辅导过程中要不断表扬他所取得的进步,同时提出新的要求。

六年级心理辅导案例 篇9

太平小学

王淑霞

一、基本情况

候姗姗,女,11岁,太平小学六年级2班学生。性格内向,胆小孤僻,有事常闷在心里,不肯轻易向人表露,与同学相处不甚融洽。在班上学习成绩属中等偏下,其中数学成绩较好,语文成绩则较差,常考不及格。父亲是一个体小贩,母亲是一工厂工人,均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父母对侯姗姗要求很严,在学习上虽督促较紧,但因文化程度低而无力辅导。侯姗姗自感学习太差,害怕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常焦虑不安,情绪不稳定,好冲动,曾流露出“不如死了好”的悲观情绪。

二、案例分析

父母深感知识缺乏的害处,所以对侯姗姗管教很严,要求很高,却无力辅导,致使侯姗姗感觉压力很大,精神高度紧张,易产生焦虑情绪,加之父母忙于工作与家务,与侯姗姗感情交流较少,孩子有事常闷在心里、久而久之,对生活失去信心。

侯姗姗自小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于和同学交朋友,她因自己学习成绩差的问题而对自己缺乏信心,常觉得同学们在嘲笑她,看不起她,越发不合群,所以对很多事情反应敏感,而导致情绪不稳,好冲动,最终产生悲观情绪。

三、辅导措施及效果

1、积极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改变教育方法,不要对侯姗姗过份苛求,不求孩子第一,但求孩子努力,不要单纯用分数来评定孩子的好坏。老师和家长做到对侯姗姗说话少用批评、指责、否定的语气,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争取家长的配合,给侯姗姗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共同帮助侯姗姗。

2、教师加强对侯姗姗语文课程的个别辅导,努力扭转她的编科倾向,使她在学习的问题上保持心理平衡。

3、引导侯姗姗积极参加班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注意对她个性的锻炼、培养。促使她努力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培养活泼、开朗、宽容等优良品质。

4、特意安排几向同学主动与侯姗姗交朋友,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她,使她感到同学们的关心,并学会与同学交往,使人际关系向和谐、愉快的方向发展。

5、指导侯姗姗进行自我放松,让侯姗姗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多参加文体娱乐活动来调节自己的情绪,陶冶性格,以减轻,消除焦虑反应。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 篇10

嘉禾县珠泉完小:李志娟

摘要:15年3月,我校四年级的李国富同学走进了我的视线。根据他的症状及班主任的介绍,我发现在他身上的问题不是智商低,成绩差。通过观察交谈,发现该生突出表现为偏执、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经过科学的诊断,我制定了相应的辅导目标及方案,通过一个阶段的实施,他的心理状态得到了较好的调整,收到了可佳的效果,最终基本上克服了以上心理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 自卑 偏执 孤僻

一、个例资料

李国富,男,10岁。父亲因偷盗而屡次关进看守所,母亲在外打工常年不着家,平时的生活学习都是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

二、个例表现

我发现在李国富身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观察交谈发现该生突出表现为在课堂上和各种活动中,表现冷淡,从来都不参与,从来不和同学、老师交谈!如有同学主动邀请他出去玩耍,他会拳脚相加回应。性格偏执,合群困难,沉默寡言,不自觉的流露出自卑,不喜欢读书,自己玩自己的!经常趴在桌子上睡觉、看窗外。

三、观察分析

通过我的观察、家访、交谈,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害怕、畏惧!父亲因偷盗而屡次关进看守所,从此他也背上了“犯罪”儿子的臭名,母亲常年不回家,自我感觉是个“野孩子”时常莫名幻觉同学们歧视,嘲讽他。造成了他孤僻自卑!加上从小缺乏父母亲的关爱和爷爷奶奶缺乏沟通交流的隔代教育,使得他性格十分偏执攻击!

四、对问题行为的评估

“自卑”是指对自己有着不良的观念、不适宜的评价以及赋予过低的自我价值”,包括软弱无能、自我怀疑和低人一等。李国富同学表现为对同学交往排斥,不喜欢学习,不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该生对生活越来越无望。

在本案例中,李国富同学即使知道攻击他人是错误的,但是他仍然不能友好的和同学们老师们正常交往,在课堂睡觉,下课后自己玩自己的,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些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他的性格自卑。从他的表现中可以判断他存在着极度的自卑,而且在这种自卑思想的影响下,他不敢和同学们交流,不敢和老师们说话。

“孤僻”是指青少年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利于与群体和个体建立和维持良好持久关系的心理行为问题”。“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

五、帮助制定近期目标

共同制定计划,对她作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他在校要友好的对待同学,不准挑衅骂人,动手打人。2、给一个月作为适应期。在这一个月里,尽量减少与同学们的冲突,允许他在心情不佳时发泄,但一定不能打人。

3、给两个星期作为过渡期。在这两个星期里,要求他和同学们一样,每天认真学习,和同学们友好相处,积极交流,互帮互助。考虑到他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我每天给他留了一个小时与我谈心,沟通的时间。

4、巩固期。要求他不仅要和同学主动沟通,树立自信,尽力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定期帮助他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确定训练内容,养成豁达、开朗、友善的性格。

六、辅导方案和过程

1、与家长多联系、沟通,希望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走出爱的误区并和他的父母亲沟通,让他们明白要做孩子学习效仿的榜样,而不是做孩子的反面教材。在和爷爷奶奶交流时,首先我肯定了老人们带孩子的辛劳,但同时我也指出了隔代交流的误区,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当对他进行适当合理的批评与教育,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使他们明白:孩子应树立自信,剔除消极。勇于承担,自我接纳!积极上进,友善待人!多给孩子一些心灵上的关心,关怀,特别是他的学习生活,心理动态!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与赞美。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关心,要让孩子知道你们是爱他的。他并不孤单,他不是没人要的孩子。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伴交往的乐趣。在与班委开会的时机,与班委约定,要用爱心感染他,耐心帮助他,他的缺点要包容,帮助他克服;对于他的任何进步我和班委们都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作为辅导员的我去除居高临下的态度,尽量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和他交谈,用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适时引导他。班委们接纳她,理解他,更加关心爱护他,和他做知心朋友;我建立个别和小组辅导形式,让他在和谐、轻松、安全的氛围中和大家交流。另外把他座位调到一些性格开朗的同学旁边,使其“近朱者赤”,减少了自卑感。在每周的队会活动上表扬他一点一滴的进步,树立他的自信。经常在课间对他说“你真棒!你进步了!”等鼓励性语言。

七、效果评估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表现,其产生的原因与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所以辅导员一定要耐心地与辅导对象进行沟通,在沟通时要了解辅导对象的家庭出生,父母职业,父母的教养方式,儿时的成长历程等。并采用“层层剥笋法”对辅导对象的回答不断深入追究,挖掘其消极的核心观念,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这个个案中,很明显,李国富的自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出生,父母的职业、教养方式,儿时特殊经历等以及爷爷奶奶所采取的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导致的,父母亲的教育以行为示范造成了李国富的不健康性格。因而在对李国富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家庭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咨询过程,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与心灵的互动。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可以使李国富对健康心理及积极行有更为客观的理解,从而调整心理状态及主观动机水平,促进其从思想上改变对周围事及人有个正确的认识,从一个更为积极的角度看待学习生活;强化法可以对李国富同学的积极学习予以强化,从而保证其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利用认知疗法可以帮助李国富同学认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于完善其人格。

我多次鼓励他要振作起来,积极自信的面对未来。我深知改变偏执自卑心理是一个漫长及反复的过程,我应给予他足够的时间、耐心、宽容。李国富孩提时代经历了很多挫折及失败,我要求班上其他的孩子给他足够的理解及温暖。融化他那颗伤痕累累的心。在我的鼓励、同学们的尊重中他找回了自信,丢掉了自卑,遗忘父亲进看守所带给他的阴影,他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我为他制定的计划中,他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受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欢迎。理解了父母亲及爷爷奶奶,脱离了自卑的深渊。

参照的文献(1)《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2)

上一篇:每周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小学生中秋节诗歌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