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示范区工作总结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东部示范区工作总结

东部示范区工作总结 篇1

2010年,市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规划为先导,积极加强对大项目、大企业的协调服务,全力推进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与发展的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一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1、重大项目稳步推进。一是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成立华能应城热电筹建处,华能应城热电联产项目通过华能集团投资委员会审查,完成热网可研报告并通过专家审查,环境影响报告书、土地预审方案、铁路专用线报告和电力接入系统方案分别获国家环保部、国土资源部、铁道部和国家电网公司审查、批复,共取得各级各类支持性文件及相关专题研究报告共计130多个。此外,积极开展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初步完成项目征地拆迁调查登记工作。二是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应城地下储气库项目完成三维地震勘测施工和资料井钻探(总钻探深度达1305米)。三是国家战略石油应城地下储备库项目正积极争取省安排资金先行启动单井水溶造腔综合试验。

2、政策规划抓紧制定。一是起草《市人民政府关于促

进全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二是聘请专业单位编制完成《应城市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并以文件印发,制作应城市盐业化工、精细化工等八大行业招商项目;基本完成《湖北应城经济开发区赛孚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湖北应城经济开发区东城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收集华能应城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的基础资料,高标准编制《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空间规划》,正在修订完善规划方案文字说明及图纸制作;做好修编郎君镇、三合镇总体规划和东部示范区部分村庄规划相关准备工作。

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10年共引进湖北卓熙、长江氟化工、武汉集萃、湖北康园、湖北盛威等项目(企业)27个,总投资额近8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企业)3个,过4000万元项目3个,过2000万元项目9个;精细化工项目11个,项目投资5.85亿元,占总投资的75.8%。这些项目(企业)部分已竣工投产,部分正在建设。

4、协调服务扎实有效。一是全力服务七二八盐厂改制工作,目前,该企业已改制完毕,新成立湖北长舟盐化有限公司,共妥善安置企业人员800多人,新公司已开始正常生产经营,整个改制过程确保了平稳顺利。二是全力服务新都公司“2改6”项目建设。投资1.3亿元的合成氨年产能由12万吨扩至15万吨、联碱由35万双吨扩至45万双吨的扩能技改工程,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1.27亿元,基本完成项

目建设。投资3000万元的30万吨品种盐一期20万吨项目已竣工投产。铁路专用线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00万元,正抓紧铁路线路施工和货台建设,2011年元月中下旬可完工投入试运行。富水河码头转让拍卖已于12月中旬顺利完成,正抓紧办理相关手续,并积极筹划下一步建设开发工作。项目区420户拆迁户全部搬迁完毕,保障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5、节能减排力度加大。一是实施技术改造项目,促进重点工业企业节能。积极向国家发改委申报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久大(应城)制盐公司制盐加热室节能技术改造工程、湖北长舟盐化有限公司系统优化节能改造、新都化工复合肥公司综合节能改造、新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合成氨造气60t/h“三废”流化混燃炉节能技改工程等4个项目已作为2010年第一批实施计划下达,双环科技公司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改造项目作为第二批实施计划下达,5个项目总投资1.78亿元,建成后年节约标准煤17.5万吨。支持双环科技公司申请企业财政节能国债资金,合成氨富氧制气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项目总投资1.28亿元,建成后年节约标煤近5万吨,节约1.3兆帕蒸汽近3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碳36万吨。二是着力推进重点企业污染减排。2010年安排COD减排项目2个,分别为双环科技公司和应城市污水处理厂COD减排项目,安排二氧化硫减排项目2个,分别为久大(应城)制盐公司、中盐长江公司的双减法脱硫项目。双环公司和市污水处理厂COD减排项目运行正常,提高了废水、废液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久大(应城)制盐公司的双碱法脱硫项目已实施完毕,中盐长江公司的双减法脱硫项目因考虑与“十二五”环保规划接轨,重新对项目实施进行统筹规划,于2011年实施。同时,积极开展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对湖北康园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进行污染源治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规划编制滞后。郎君镇、三合镇总体规划和东部示范区部分村庄规划修编尚未启动,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空间规划作为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性规划,由于其他基础性规划没有编制到位,影响了编制进度和质量,应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尚未启动,赛孚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东城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和两个园区区域环评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不快。四里棚盐化大道、东城工业园 “三纵四横”道路、赛孚工业园发展二路建设进展不快,各园区水、电、通讯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未跟上,难以满足园区发展及项目建设需要。

三是资金缺乏,投入不够。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业园区相关规划编制、园区区域环评、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

均需较大资金投入,但相关处镇财力有限,难以承担。

三、2011年工作打算

第一,加快规划编制工作。争取市政府尽早通过《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在财政支持、金融服务、技术进步、人才培训、市场拓展等方面出台一些地方特色的扶持政策。加快各相关规划编制进度,完成《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空间规划》、《应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湖北应城经济开发区赛孚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湖北应城经济开发区东城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赛孚工业园和东城工业园的区域环评工作,为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及相关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提供法定依据和指导原则。积极推进郎君镇、三合镇总体规划和东部示范区部分村庄规划修编,为示范区发展和电气油“三大项目”建设服务。

第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示范区发展空间规划的要求,采取“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市场运作”的办法,加快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改善四里棚盐化工业园区环境和道路条件,积极做好盐化大道等园区主干道的改造建设工作,打通四里棚盐化工业园区物流通道,完成盐海新村棚户区改造建设;做好东城工业园味谷大道的投资和效益的测算,创造条件开工建设,同时着力做好东马坊11万伏变电站建设工作;加快赛孚工业园新区发

展二路建设,配套完成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郎君镇热电大道建设,满足城镇发展和热电项目建设需要。

第三,积极加强项目建设。全力做好华能应城热电联产、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应城地下储气库、国家战略石油应城地下储备库等重大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在立项、审批和建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加强武汉力盛建材、湖北擎天新墙体材料、湖北金利源科技、湖北远达农机等在建及湖北卓熙、长江氟化工、武汉集萃、湖北康园等新签约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见效。全力做好项目建设的服务协调工作,重点搞好新都化工“2改6”、十三香集团应城麻辣鲜厂扩能项目、富邦公司扩建及上市的协调服务,加快相关工作的进度,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四,进一步狠抓招商引资。重点围绕盐化工、精细化工、调味品产业和电气油“三大项目”开展招商,力争引进过5000万元的项目10个以上,其中过亿元项目5个,做大做强相关产业。一是抓住“三大项目”开工建设的机遇,紧盯全球500强化工企业和国内知名化工企业,引进一到两家大的盐化企业落户。二是是引进与“三大项目”配套的项目,发展新兴产业。三是依托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国牌”优势,积极引进高成长、高科技、高效益精细化工企业,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四是大力打造“中国味谷”,紧盯莲花味精、李锦记、太太

乐、老干妈、顶新集团等国内知名的食品调料大企业,争取引进几家落户,扎堆发展,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味谷”。

第五,大力推动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积极引导双环、新都、久大等重点骨干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紧盯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坚持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改造,促进资源的高效循环和利用;继续支持双环科技公司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建设,新上一批循环经济项目,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

东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全力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 篇2

近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现场交流会上提出,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学习《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全力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迈出新步伐,推动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示范区作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作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排头兵”,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验田”,充分发挥基础好、水平高的优势,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建设目标,以发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着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提高设施装备水平,着力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着力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农业效益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十二五”期间示范区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示范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重点要抓好组织领导到位,全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升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集聚资源要素,着力打造示范区建设平台;强化科技支撑,促进示范区与农业科研院所有效对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财政扶持,构建示范区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创新金融服务,积极争取开发性金融加大对示范区建设的信贷支持;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示范区建设指导和管理水平。

东部示范区工作总结 篇3

稳定班级,优化班级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强化语数外科目的学习,强化学业水平测试意识,杜绝学生偏科现象。加强班风建设,健全班级干部的领导机制,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帮助全体同学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

二、班情分析及工作重点

我班共有学生37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4人,全31人城市走读生,6人住宿。全民办。

本学期工作重点落实在:

①培养优良班风,优化学习环境,培养高考意识。

②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树立远大理想。

③协调教学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④纪律观教育

⑥强化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学习,注意引导学生高考意识。

三、工作月安排

2月

分班,确立新班委员,东部分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学具体事宜

3月

新高考方案的宣传,确立高考意识

4月

期中考试动员,考纪教育

5月

学习情况经验交流

6月

期末考试动员

四、每周活动设计

周次

班会内容及形式设计、其他活动安排

负责人

2

入学常规管理教育。

3

发式发型和饰物的检查

4

各科作业情况通报

5

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6

月考动员和总结。

7

集体意识和集体主义教育

8

学习方法介绍

9

违纪情况通报,表扬先进。

10

作业情况交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1

期中考试动员,考纪教育

12

劳动观念培养

13

期中考试分析,总结。

14

家长会

15

加强安全教育,不断强化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6

常规教育,检查发式、服饰

17

生活卫生、安全防护教育

18

家校情况通报

19

复习迎考动员

20

考纪教育

21

创建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总结 篇4

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

二○一一年四月

创建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总结

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

二龙山农场“十一五”期间被列为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单位,创建以来,在上级领导、专家组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场按照《创建农垦农业现代示范区实施方案》的要求,抓好规划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项目管理,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总局提出“六化三高”现代大农业样板区发展的目标,坚持“抓城、强农、带工”统筹发展方针,以垦区400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为契机,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北方旱作农业示范场的建设。促进示范区建设工作科学、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通过四年的建设,已完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示范区已成为一集科研、示范、科普、培训、推广、观光等为一体的综合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007年通过了农业部农垦局专家组的验收。示范区通过4年的完善和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从2006-2010年先后接待了加拿大农业专家博士 薛国兴、国家质检总局局长王炜、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晓、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谢振华、总局党委书记隋凤富、国际教育合作项目主任黄晓东博士等,2007年获垦区农作物品种试验先进单位、2010年获北安局新品种试验先进单位等称号。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创建经济强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夯实了坚实的基础,现将创建情况进行如下总结。

一、示范区建设概况

示范区建设做为展示我场现代旱作农业的窗口,不断完善和提高,强化技术能力,与八一农垦大学、农垦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共建为平台,每年可引进合作示范项目3-5项,不断丰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容,强化现代化农业示范区的试验、示范、展示、辐射功能,加强新技术展示区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对集成组装的高产示范配套技术的展示作用,提高科技示范推广能力。该示范园区涉及主要作物优质、高产、高效、攻关、新技术示范、集成、组装展示,建立长期的固定生物预警观测点,棚菜栽培、特色蔬菜种植等,为示范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稳定的、规范的、标准较高的试验示范基地,增强试验、示范、展示、辐射功能,构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新优势,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快速发展。二龙山农场于2007年开展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具有现代农业展示、科技创新研发、技术推广带动、成果转化示范、农业人才培训和休闲旅游观光“六大”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基地。

示范区建设占地面积1290亩,其中设施占地90亩,核心区300亩,示范区900亩。示范园区主要为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攻关、新技术示范、集成、组装展示,建立长期的固定生物预警观测点,棚菜栽培等,为示范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稳定的、规范的、标准较高的试验示范基地。增强试验、示范、展示、辐射功能,构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新优势,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快速发展。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化农业技术水平

示范区实行水、田、路、沟综合治理,基本达到了田成型,路相通,防护林配套,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我场在示范区建设中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建设主要完成的项目:

1、主要核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2、现代化生物预警测报区的建设。

3、品种试验区的建设。

4、棚菜示范区的建设。

5、作物耕作栽培示范区的建设。

6、标准化土壤分析室的建设。

7、高产攻关示范区建设。

8、农业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建设。

9、主要沿线三条科技示范带的建设。

10、道路、沟渠、铺沙石、农防林、水井、晒水池的建设。核心区示范区主要进行大豆、小麦、玉米新品种、经济作物品种试验,蔬菜大棚、新农药、新肥料和新技术对比试验;优良品种提纯复壮、病虫草害预测预报;测土配方施肥;微生物技术的开发应用等,已形成了现代化高标准的农业示范区。

示范区展示区主要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展示,认定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展示,标准化作业水平的展示,已成为干部、职工进行科技交流、学习、参观的重要场所,是农场新技术、新品种、新作物推广、新成果展示的窗口。已成为职工技术培训基地。建立技术推广网络,形成点、线、面工程,为示范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稳定的、规范的、标准较高的示范基地。

通过扩展运用核心区示范区综合配套集成技术、措施,实现模式化栽培,标准化生产,使创新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高科技农业的技术优势与经济效应来辐射带动农场40万亩耕地和周边农村近100万亩耕 地的新技术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十一五”累计推广新技术面积140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了100%,优质品种辐射周边地区近百万亩,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示范作用十分显著

随着示范区农业设施的完善和现代化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示范区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在稳步增长。

1、产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显著。通过核心区建设,产量不断提高,2007-2010年平均亩增产粮豆28公斤,亩增加销售收入30元以上。农业劳动力人均农业增加值增加10%以上。示范区40万亩耕地,粮豆面积25万亩,亩平均增产粮豆20公斤,亩增效益30元,总增效益750万元。

2、社会效益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到2010年,示范区累计培训管理干部、技术员15000人次,引进新品种280个,认证面积达到了95%以上,注册商标1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书1个;良好农业规范认证1个。示范区辐射带动的周边所属13个农场及北安、二井子镇、五大连池周边乡村百万亩耕地,粮豆亩平均增产12公斤,总增产1200万吨,亩增效益22元,总增效益2200万元。

3、生态效益突出,农业生态环境良好。在核心区建设中,加强了农业环境控制,制定了严格农业技术规程,实施土壤改良,改善耕作条件,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从源头抓起,禁止使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危害的农业投入品,实现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建立生态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二、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四年来,在总局、管局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创建指标和任务要求,健全组织机构,配备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增补各项措施,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狠抓责任落实,着重抓好项目建设,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完善管理体系,高质量完成了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抓好示范区建设,确保示范区项目指标的完成

在原有基础上,通过4年的建设,示范区规划建设的项目已按计划完成。

1、核心区建设

(1)作物品种功能区建设

二龙山农场为省、农垦总局品种区域试验点,重点进行了第四、五积温带的品种选育、繁育、推广,同时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北安、克山农科所合作,选育、繁育繁殖适合本地区的品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推广。品种结构调整本着“优质、特色、专用、高效”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品种质量,发展特色、专用品种。在农业示范区建设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繁育、试验和推广,4年来参试品种600多个,引进试验品种130多个,通过筛选、培育6个推广品种。为本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储备,通过研发、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真正把示范区办成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基地和窗口,发挥示范区的研发功能作用。(2)棚菜功能区建设

棚菜功能区建设大棚6栋。主要种植为葡萄棚、无公害蔬菜棚,棚内 安装有现代化喷灌设备,示范区的建设带动了农场的特色蔬菜的种植,我场特色蔬菜基地已投资1300万元,现以建塑料大棚50栋,暖棚20栋,蔬菜保鲜加工厂,蔬菜加工包装车间,保证了外销和出口蔬菜的保鲜效果和产品质量。

(3)经济作物功能区建设

我场为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高效作物的引进,引进饲料豌豆、芸豆、菜豆等作物品种,带动了经济高效作物的发展,特别是玉米、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使我场的作物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4)生物预警植保功能区建设

2006年项目投资16万元,引进先进的生物预警设备与信息系统,装备安装了与周围环境相适应预警设备。

生物预警与植物保护紧密结合。建立昆虫、病源、病害实物、有害生物的标本室,并逐步建立电子标本与档案。探索本地区生物预警规律与综合植保措施,建设现代化农业生物预警区,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措施。

(5)土肥耕作功能区建设

2006年我为农业部测土施肥项目区,到目前为止投资240万元,建立410平方米的标准土壤化验室。依靠测土施肥中心的技术支持,在土肥耕作区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肥料肥效检验、肥料有效成分检测试验等,同时开展耕作措施与土壤肥力相关性研究及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改进耕作制度和农艺措施。

(6)配套技术组装功能区建设

“十一五”期间主要组装了五大作物高产配套技术,其中:小麦、大豆、马铃薯、玉米等,同时还进行了专项技术的组装,大垄高台密植栽培技术;马铃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设施农业生产技术;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技术;进口机械植保喷洒技术;进口机械还田打捆机的应用技术;玉米、大豆等作物原垄互卡技术,农作物化控技术;玉米叶龄管理技术等。

2、展示区建设

展示区主要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展示,认定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展示,标准化作业水平的展示,全力打科技示范带,主要通往管局、农场和农场之间、农场通往地方市县村屯的公路两侧以及农场内部重要的循环公路两侧均为管局级科技示范带。成为干部、职工进行科技交流、学习、参观的重要场所,近4年累计参观学习人数万人次。是农场新技术、新品种、新作物推广、新成果展示的窗口。成为职工技术培训的基地。建立8个科技示范区(组),示范户300户,示范面积12万亩,技术推广网络,形成点、线、面工程,为示范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稳定的、规范的、标准较高的示范基地。

3、辐射区建设

通过扩展运用核心区示范区综合配套集成技术、措施,实现模式化栽培,标准化生产,使创新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高科技农业的技术优势与经济效应来辐射带动农场40万亩耕地和周边农村近100万亩耕地的新技术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十一五”期间在农业生产中通过试验示范主要推广优质高产品种;良种覆盖率达10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耕作改制,推广110CM大垄高台垄上双行密植技术、原垄卡播技术、大垄覆膜技术;推广进口机械精量点播技术;推广小麦、玉米、马铃薯化控技术;推广健身防病航化作业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机械化收获玉米直收技术;推广烘干脱水技术。同时开展高产创建和标准化提升活动,进一步发挥高产创建在推广新品种、展示新技术和运用新机械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新突破。加大农业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促进了粮食的增产增收,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累计增收30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加大投资力度,为示范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二龙山农场示范区建设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关怀下,得到政策的支持从2007年至2010年累计拨款260万元,示范区创建以来,农场投资累计750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新技术试验示范、新品引进、新技术改装、机械更新等,这些投资为示范区的建设,提供了资金保证。

(三)强化管理,完善各项制度

1、完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为确保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我场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统一供种标准、作物模式化栽培的生产技术规程、农机田间作业操作规程、良种繁育技术标准、投入品采购标准、农业生产实施方案、农机具管理标准、各类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岗位责任等,建立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技术、管理和工作三大标准,严格按照有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制定和完善各项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集成转化适合本地标准化无公害、绿色、有机种植技术,制定了良种繁育、种子检验、加工、供种、作物的栽培模式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形成配套的技术体系,完善农艺技术操作规程,完善各项管理标准化和规章制度,农药 使用标准,新技术操作规程,各项作业按技术标准落实到位。加强宣传培训,并对标准进行集成,制定了技术手册及明白卡,发放到从业人员,做到了人手一份。

2、建设绿色有机示范区,提升农产品质量

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北安管理局提出了建设百万亩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区基地,按照基地建设要求,积极扩大绿色有机种植面积,完善质量追溯体系。2011年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将达到20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2.5万亩,监测面积25万亩。

为确保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建立了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登记制度,将基地农产品在生产、收购、贮藏、加工和销售等过程按照管局统一印制的生产管理档案由农业技术人员负责记录和存档,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建立了全过程的生产质量追溯制度。

3、加强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和管理

农业投入品的合理、安全使用,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必须严格管理。我场按照《农药使用准则》、《肥料使用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场“农药安全使用管理规定”来控制,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管理区、居民组在生产及管理的过程中,签订了农药使用责任状,管理区与种植户在土地承包中明确了规定了农药的使用,并实行农药保证金制度。并与管理区主任签订了农药管理责任状,管理区与种植户在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对农药、化肥投入品的品种、数量,均由生产基地农业部门和生产资料供应部门确定,由供应科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由农业科统一指导使 用。严禁私自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有害物质,全面推广应用生物肥料。

4、完善各项农艺措施

制定了耕作、轮作、施肥、植保、灌溉和良种等全面积的技术标准。耕作上突出“松耙”。以深松耙茬为主,推广松、耙结合的蓄水保墒耕作制度。在栽培上按照区域布局,选择不同的栽培模式。大豆以深松为主,推广大豆大垄密、垄上覆膜技术。麦类以秋整地为主,重点推广“一早、两秋、三高”栽培模式。轮作采用麦-经(玉)-豆三区或四区轮作体系,完善了轮作制度。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生物有机肥的使用,完善施肥制度。强化农药的管理和农药安全的监测,完善植保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制度,通过标准化供种,完善良种制度。

5、强化种子的管理。为确保生产用种的安全,农场在用种上坚持了“五统一”制度,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检验、统一包衣、统一标准化供种。小麦、大豆实现了全场统一供种,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及用种制度,并建立了严格的田间检验制度,对留种地地块进行田间检验,确保用种的质量与标准,大田所使用的品种全部标准全部达到国家二级良种以上的标准。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规范了用种制度,农场已实现全作物的供种,为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提供了基础保证。

6、建立完善各项农机管理制度

我场是一个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农场,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5%以上,有三个现代化装备农机高化点。在管理上实行“六统一”,即农业机械统一管理和指挥、统一停放和保管、统一收费和结算、统一采购和供油、统一 保养和维修。并制定了严格农机管理岗位责任制,农机田间作业操作规程,田间作业验收标准,农机管理标准,维修保养制度,人员管理制度,设备更新报废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新技术推广制度,农机基础建设发展基金,队伍建设制度,机具停放保管和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7、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完善农业配套体制及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示范区的服务功能,拓展农业部门服务领域,以发展农技农资服务为突破口,加快农技服务体系的改革。二龙山农场2007年组建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心,农业发展中心将实行农业一站制,一条龙服务。以农业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种子统供、生产资料统供、农业保险及气象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服务。主要开展农业技术研发、测土配方施肥、种子、生产资料供应及技术咨询、农业保险及气象咨询服务等工作。为现代化农业示范建设提供技术保证。

(四)推进农业示范区信息管理

信息化管理已是现代化管理不可缺少的管理手段,为推进我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信息化管理的步伐,配置了电脑三台,打印机一台,传真机一部,并开通宽带网,实现了计算机、网络、智能化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生产性能数据采集系统、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等全过程的生产。同时建立了农户跟踪服务档案,实现数据日常管理、试验数据处理、信息查询、报表打印等。在示范区创建工作上做到了科学、便捷、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及时准确地了解生产和管理状况,指导生产各个环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了 农业生产及管理档案,档案管理按照标准,全部分类整理立卷。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4年的建设与完善,我场充分发挥区位、体制、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推进了示范区建设。

(一)加大投资力度,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4年来投资近千万元完成了区内路、水、渠等设施的建设。

1、路面硬化建设

(1)建设文化广场4200㎡。(2)建设水泥面停车场1800㎡。(3)修建田间步道板长4500米。

(4)修建长500米、宽6米水泥面道路一条。

2、喷灌设施建设

(1)沟渠:修建U型槽4400米。(2)修建蓄水量2800m3的晒水池一座。(3)打深170米深水井2眼。(4)配置DYP-70型喷灌机械4台。(5)铺建暗排水管道1500米。

3、雕塑及周边配套工程(1)建雕塑一个。

(2)建铁骨架观赏长廊两个,长度分别为200米和80米。(3)建塑料采摘大棚6栋。(4)制作种植观赏作物用铁槽150个。(5)制作宣传标牌14块。

为试验示范奠定一定的物资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了农业龙头企业

示范区的建设带动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2007年北大荒二龙山马铃薯精淀粉加工项目组建在二龙山农场,为二龙山农场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加快马铃薯种植基地与种薯基地的建设,促进农场产业化的发展。同时建立了华疆科研所大豆育种示范基地,示范区的建设带动了种子企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三)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为强化示范的标准化建设,制订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农作物技术规程》、《农机标准化作业技术规程》、《种子使用技术规程》、《生产资料使用技术规程》,以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契机,建立了安全的生产制度,确保了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

(四)推进了农业向高新方向发展。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注意把农业现代化生产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使示范区成为农业生产旅游观光基地。2008年10月,二龙山农场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被省旅游局评定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009年3月,二龙山景区被省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因此,在示范区建设上,注重农业观光旅游设施建设,美化生产环境,发展了观光旅游农业。通过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使农场由过去的传统低效农业发展到目前的粮食和优质高效上发展,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使种植业向高、奇、特、深方向发展,以高科技农业观 光园、特色蔬菜生态园和农业科普教育等为代表的农业旅游观光带初步成为农垦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示范区充分利用农业园区这个平台,把农业项目、资金、人才集聚起来,增强辐射力和带动力,为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和园区农业提供了样板,成为农场现代农业发展和展示水平的“窗口”。

四、存在问题

我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完成了示范区标准,但是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示范区虽人员已基本配置到位,业务能力有待于提高,需引进人才,稳定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

(二)示范区科技含量仍然偏低,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少。

(三)示范区基础建设需一步完善。

(四)环境绿化美化、职工培训等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五、今后工作的目标、思路和措施

“十二五”是垦区跨越和超速发展的时代,为实现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起好步,开好局,实现总局提出“六化三高”现代大农业样板区发展的目标,完善垦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园区和科技示范带建设,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一)工作目标、思路

为加快垦区“十二五”现代化农业的大发展,围绕“现代农业展示、科技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示范、技术推广带动、农业人才培训、休闲旅游 观光”六大功能,精心打造现代化科技龙头,农业示范区建设要以实施重大项目为重点、提升园区内在发展动力,进一步完善垦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园区和科技示范带建设,增强试验、示范、展示、辐射功能,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快速发展,通过“创新、聚集、示范、辐射”,把园区建设成为农业科技集成示范中心、农业科技通过的基地、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平台、循环农业示范窗口,为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措施

1、优化结构,实现示范区最大效益化。引进推广优新品种和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棚菜功能区要增加品种种类的种植以及品种改良,增加特色种植,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效益。实现“环境园林化、作业标准化、设施现代化、标牌规范化、效益最大化”的园区,成为示范、观光双层的农业科技园区。

2、扩展示范区的示范、辐射功能作用。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建设集科研、生产和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示范作用大的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加大生物技术项目的引进,加大基地的发展。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生物技术项目,突出项目的技术优势,把示范区真正建设成“可看、可学、可推广、有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为职工收入和辐射周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带动作用。

3、完善配套技术,增强服务功能。完善各项配套技术,加快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完善技术和信息服务为突破口,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4、加大技术合作。借助与科研院校等国内科研院所的力量,实施“院所共建、校局共建”,实现与农业最新技术的对接。加快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把示范区建成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5、加大人才引进与培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投入到科技成果推广生产第一,实行成果与技术挂钩,同时也增加科技人员的收入,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引导科技人员进入现代化农业示范推广的主战线。

5、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推广服务。发挥“专家”的作用,与各大科研、院校建立技术协作单位,依托技术力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技术创新,增强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后劲。

6、增加科技投入,促进成果的转化。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投入的力度,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科技资金投入的力度,企业投一块,职工筹一块,整合资金,确保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稳步推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样板示范区总结 篇5

从XXX项目部调入XXXX项目部已经有四个多月的时间,在领导的强有力的领导以及同事的关心、配合下,完成了相应的工作任务,实现了公司的节点目标;在此感谢领导及同事们给我提供的帮助,客套话的就不多说了,现将晋愉盛世普天样板展示区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情况

本人负责A区7#楼土建、样板房及室外景观工程;最终于2014年10月25日对外展示。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1、沟通协调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以及自身发现的问题未及时与相关联的单位和部门进行沟通,导致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出的效果与期望值有所偏差。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问题,首先找到问题的矛盾根源,然后及时与矛盾根源相关单位人员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化解矛盾。此外,平时多向领导汇报,聆听领导的教诲;工作闲暇之余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

2、处理问题的思路不够开阔,解决问题的方法比价单一。在今后的工作中思考处理问题时,不固步自封,力争摆脱以往经验的束缚、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建立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剖析问题,系统分析各部分和各环节中的复杂因果关系,抓住问题的关键,尽可能多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3、与营销沟通不足,不清楚营销的述求。在今后管理展示区施工项目时,务必做到事先与营销沟通,了解营销的需求,针对营销的需求,现场施工过程中逐一落实,避免在展示前才知晓营销需求,致使项目部处于被动局面,同时使展示效果不能达到最优,影响最终的销售。

4、对细部质量把控不严格。示范区施工工期比较紧张,将精力都用在关注大面积施工上,而忽略了细部;但决定工程质量的优劣往往体现于细部的处理。在今后,大面积施工接近尾声时,做到亲力亲为全面检查,尤其注重细部,将检查到的问题进行书面记录,安排人员逐一处理并跟踪处理的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5、对内部施工单位支撑力度不够,尤其体现于精装样板房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针对精装修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未及时处理,导致精装修埋怨较多。反之,当项目部对精装修提出要求时,精装修单位以各种理由进行颓唐。今后,对于内部单位提出的述求,想办法及时有效的解决,避免因处理不及时,阻碍施工有序开展。

6、工作缺乏计划性。在样板展示区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计划性致使工作目的不够明确、主次矛盾不清、常常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领导不满意不说,自己辛苦努力的付出不能见成效同时还一肚子委屈。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要认真制订工作计划,做事加强目标的认识,分清主次矛盾,争取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工序交接没有形成书面记录;工序交接,遇到质量问题,没有做书面记录,只是口头要求原施工单位整改,导致交接反复进行,无形之中消耗大量时间,最终在处理争议时,处于被动局面。今后,在工序交接中,无论交接是否顺利,均形成书面记录并签字确认;存在质量问题的,明确整改期限及下次交接时间,为后期纠纷处理,留下充分证据。

三、示范区施工管理时,以下几点也得注意:

1、注重与安装的配合;

2、示范区质量缺陷整改的及时性;

3、灵活运用零星班组;

4、分包单位入场交底严谨性;

5、工程实体施工过程中,与设计保持紧密沟通,经常邀请设计人员到现场查看施工效果与设计风格及设计要求是否相符;

6、个人精力必定有限,充分利用监理;重点工作亲自抓,其他工作可以交由监理来管理。

四、结束语:

以上总结更多的谈到的是不足之处,希望领导指点迷津,让自己尽快的成长起来,在今后示范区管理中不要让雷同问题再次出现,出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给项目实施带来负面压力……

东部,凝固的交响 篇6

那么,在1994年——2014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居住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内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城市在经济浪潮中又在做着怎样的转型?在城市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绩?又有着怎样的经验与教训?在人们眼中,又将浮现哪些经典建筑与精品楼盘?

以上种种疑问,也正是出版《都市历程》的目的所在。探究城市发展,从而认识这座城市,并且爱上这座城市。

20年后再回首,城市建设中的点滴仍历历在目……本次《都市历程》走进崂山,我们邀请一些见证了崂山区城市建设20年发展的嘉宾,试着从区域发展、住房建设、居住生活等视角,来探析崂山区的都市历程。

姜福华:城市建设既要传承历史又要勇于创新一说起青岛,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那句传神的描述:“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想到栈桥、小青岛、中山路步行街等等。而一提及崂山,人们首先想到的便会是崂山风景区、青岛啤酒节等蜚声中外的崂山元素。殊不知,还有一个崂山元素,常常被人提及,比如麒麟大酒店等一些崂山区早期开发建设的项目。

在崂山区刚开始建设的时候,它是唯一的一个高层建筑。夜间,灯火通明的它非常漂亮,加之形似婴儿用的奶瓶,所以,当时每次到崂山来游玩,问孩子去哪个地方,小孩子都会说,“去奶瓶吧。”

为什么人们对麒麟大酒店有如此特殊的感情?事实上,历史建筑物可以充分显示一个地方的发展历史及城市面貌,因此,那些城市发展的亲历者,对这些建筑自然饱含深情。

展望未来,对于麒麟大酒店周边的远景规划,便出现了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是连同麒麟大酒店一起全部拆除,重新规划建设现代化的建筑;还有一种观点是保留麒麟大酒店的主楼,副楼部分拆除后重新规划建设。保留麒麟大酒店,不仅仅是保留这个建筑,更是留住这份历史。无独有偶,崂山风景区内的村庄改造也力求保留历史肌理,打造崂山独有的传统村落。因为这些传统村落代表了崂山区的历史发展,如果把这些“有故事的建筑”全部拆掉了,这个区域哪里还有历史记忆?

也许有人会说,“一些老城改造如果不动大手术,老城区几十年都会是原地踏步,而动大手术,阵痛就不可避免。”但是,眼下很多小区建设还不到20年,就已经开始研究拆了再建了,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我们当初开发的这些建筑,无论从设计的理念,还是建筑质量等各方面都不尽如人意。而由此带来的无疑是资源的浪费和城市记忆的消逝。其实,历史建筑与城市的发展二者从不矛盾,关键在于建设伊始是否有高瞻远瞩的规划,是否符合当下的时代精神。

从1994年发展至今,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崂山区总能涌现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无论是最早的别墅区弄海园,还是行政中心、雕塑园、会展中心、国信体育馆,都极具时代特征。在当时来说,也比较前卫。

记得,当时去崂山区的公交车线路只有一个104路,而海尔路却修得十分宽阔,人们觉得十分不可理解。“哪有个车,修这么宽的路干什么?真是浪费。”可如今再看,当初真应该修得再宽一些。

可以说,这20年间,崂山区的城市面貌、城市容量、城市内涵,都发生了最为深刻的堪称脱胎换骨的变化。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城市的经典建筑越来越少了。现在,很多建筑的商业化气息太浓。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容积率不断提高;城市为了追求现代化,导致建筑高度不断提升。但是,“高大上”并非是经典建筑的充分条件。

事实上,一个好的建筑,不仅仅要讲经济效益,还要讲社会效益。无论是设计者、开发单位,还是城市管理者都应怀揣创新精神,秉持一定要做精品,一定要做百年建筑的态度。否则,20年后,我们的老城记忆恐怕都只能走进档案馆里面找寻了。

那宝山:会展搅活区域经济

茶博会、电子博览会、建筑博览会……细心的市民可能已经注意到,青岛国际会展中心最近好戏连台,撩拨着崂山区乃至青岛市的经济神经。

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位于风光旖旎的青岛市崂山区,濒临大海,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周围两公里内坐落着麒麟、远洋、蓝海、索菲亚等星级酒店。会展中心由山东省和青岛市政府共同出资兴建,于1998年奠基,2000年7月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6万平方米,是一座集展览、会议、商务、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智能化展馆。

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建筑概念设计由英国的一线设计大师特里·法雷尔完成,图纸设计由“国字号”的中国建研华东院、东北院完成。作为当时全省单体体量最大的项目,会展中心具有很多世界先进水平的建筑特点,如大跨度、大空间、展馆净空高度达17米等。

随着会展经济的发展,展会数量、规模不断攀升,会展一期已无法满足展会需求。2006年,会展二期建成,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4万平方米。2013年9月,会展中心7号馆建成投用,建筑面积1.3万平米,展览面积8000平方米。目前,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占地13.93万平方米,拥有近6万平方米的室内展览面积,可设置近4000个国际标准展位,室外展览面积近5万平方米。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在全国排名35位,但年度展出总面积、展馆出租率、展览总数综合排序居于全国前十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会展城市。

众所周知,会展业对推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国外某一市长曾这样评价会展给他们带来的利好:“如果在我这个城市开一个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这个城市的上空撒美元。”而展馆作为会展业的主要载体,更是承载着整个城市产业经济发展的脉搏——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的真正意义便在于此。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会展业带动系数为1:9,即客商参加展览会每投入1元钱,就可以带动9元钱的消费。客商参加展会,消费不仅仅体现在展览业,还包括交通、物流、印刷、通信、酒店、餐饮、旅游、购物等行业。举个例子,每年3月至11月,是会展旺季,此时崂山区的酒店一半以上的客源来自于展会,且房价普遍涨幅在30%以上。

地处山东半岛、交通便利,又拥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等优越自然条件的青岛,拥有雄厚的经济及产业基础,是一个十分理想的会展城市。近年来,会展经济作为朝阳产业和城市经济的助推器作用,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为了满足会展业发展需求,青岛市政府引导企业在即墨、红岛、黄岛这三个区域新建会展中心,这将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大型会展将继续成为崂山区乃至青岛市最值得一看的“经济风景”。

管锡琪:精工建筑崂山“符号”

每当麒麟大酒店、啤酒城、世纪广场等地标性建筑物和场地映入眼帘时,便会勾起那尘封已久的回忆。

1999年,由于工作关系,我时常往崂山区跑。当时的崂山区建筑物只是零星散落,很宽的马路也见不到几辆车,与现在高楼栉次鳞比不可同日而语。作为一名城市发展过程的亲历者,我时常为这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而心存激动。

而作为一名城市建设者,更是备感骄傲与自豪。2005年,大荣集团拿地开发的崂山国际花园,位于海尔路和银川路交叉口东北角(银川东路7号)的位置,是崂山区一个精品商住小高层建筑,也是国内首家全社区引进松下电工、松下电器(松下住建全套)集成配套的项目。应该说,在当时,类似这种国际品质集成配套的项目是凤毛麟角的,所以品质自不必多说。2008年公司开发建设的大荣中心,由奥地利建筑大师艾伯利教授亲自设计,延续了这种“营造现代生活新空间”的理念。目前在青岛、山东甚至在国内,大荣中心都称得上是具特色性的商务综合体项目。

单从建筑上的一套可推拉的超白冰花玻璃,便可看出我们倾心打造精品建筑的用心。与建筑层高类似的3,2米板块的超白玻璃。普通的玻璃和超白玻璃从纯度上来讲差距非常大,价格当然也相去霄壤。另外,因为这种玻璃是可以推拉的,所以五金件也是最新研发开模定做的。当时我们选这个玻璃材料的时候,要求是12毫米的超白玻璃,而国内能满足要求的玻璃加工企业只有山东金晶唯一一家。直到2012年,中国的南玻集团也仅仅才可以做到10毫米的超白玻璃。单纯玻璃的问题解决了,但玻璃上的图案该如何呈现?事实上,近距离看从德国邮寄过来的玻璃样品时,上面有冰花状的图案。在国外,玻璃厂商直接便可以作出鹅毛大雪的效果,但是,当时国内工艺很难实现。最后,我们选择了一种酸蚀刻的工艺,相当于“咬”一个冰花状的图案……就单纯这么一块玻璃,它的原片需要从山东淄博运到河南郑州,先刻上玻璃图案,然后再拉到天津去合片,使用美国杜邦最新的SGP胶片,合完片运回青岛,再将广州铝型材、沈阳吊挂件在青岛加工组装。如此一来,才换得特色鲜明的建筑外立面,基本上是全国优选材料的大融合。而作为建设部“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示范工程”,大荣中心本身即是一个高科技产品,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市政供热和传统的制冷空调,使用地源热泵技术、全热可回收新风系统、顶棚辐射、高性能维护结构、大面积使用真空玻璃低传热系数外窗系统等,完全靠自身优良的节能新技术新设备高性能运转,达到供热、制冷、恒温、恒氧适宜办公新环境。

更值得一提的建筑特色是,整个建筑在海尔路南侧有两个空中花园,这两个空中花园在建筑中部有五层通高,这个手笔还是比较大的,施工难度自不必说。而且,这个空中花园还突出来一块,上部是悬空的,然后再挑出来,形成具有张力的空间,我们叫外挑。而这也常常被业内人士看作是“城市肌理的纽带”。事实上,在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无论是建筑外观、还是建筑规划,我们都十分注重地域文脉的延续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紧随崂山区的发展脚步。

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金融新区招商引资伊始,我们便响应崂山区的号召,将原本规划设计的公寓式酒店变更成了写字楼。而这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优质客群,随着崂山区金融新区的发展,很多银行、保险业客群优选落户大荣中心。

东部示范区工作总结 篇7

一、加强领导使国家级学校安全教育示范区工作稳步推进

1、学校领导对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学校安全教育责任体系和工作体系,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安全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将安全教育工作纳入班级教育督导评估范围,纳入对教师绩效管理考核内容。

2、以校为本,讲求实效,制定完善的宣传教育内容。活动开展初期,我们组织以领导小组为核心的宣传小组,针对我校的实际,制定我校的安全宣传教育内容。(1)警示教育:认真宣传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正面教育师生自觉遵守《规定》和《规范》,同时以外地发生的安全事故为借鉴,反复宣传教育。(2)自我保护:在小学生中进行如何自救,如何应对走失,被拐骗等安全防范的教育。

(3)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学生不到外面的摊点上购买零食、饮料等,防止病从口入,毒从口入。

(4)活动安全:加强课外活动及课间活动的安全教育。(5)交通安全:加强校车的管理,强化交通法规教育。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1、开展“安全伴我在校园,我把安全带回家”主题教育。要求学生将学到的安全常识与家长共享。印发《关于安全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2、学校通过利用黑板报(各班更新板报内容:安全教育、预防手足口)、大力宣传开展“国家级安全教育示范区”活动的重要意义,引导全体师生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来。

3、利用班会或者思品课,每班举办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出一期安全主题黑板报、手抄报,开展一次安全祝福卡送亲人活动。,4、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管理,严格校外人员进出校园登记制度和上学、放学时间教师值班制度,积极预防校内师生伤害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防护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确保校园和师生安全。

5、班主任通过平台移动版,在周末或节假日前给家长(监护人)发送安全提醒,提高家长的安全监管责任、意识和能力。

三、强化安全管理,加强进行安全检查,使安全工作百无一漏

首先,对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进行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各班班主任对本班级的用电线路和门窗进行一次检查,特别是检查窗户用小锤敲一敲,检查接口处是否离焊,玻璃边缘用手摸一摸,看看上面的油腻是否要脱落。由领导小组成员参加对学校围墙、大门、厕所、外面用电线路等公共设施进行了一次安全大检查。第三、利用班队课、晨会课,学科渗透等途径,加强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触电、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活动。

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做到长期的警钟长鸣,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重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提高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水平。

第四、确保校车安全设施、GPS定位系统与监控联网完好有效,所有校车都配备随车照管人员,全部落实乘车学生交接手续,司机符合资质要求。第五、依据《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要求,正常开展演练活动,学校充分利用大课间,每周不少于一次,同时按照中小学每月不少于一次的标准,在平台上上报应急疏散演情况;重点开展了校园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演练的活动。演练活动前,在学生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动员,并要求各班主任在班级对这次演练的具体操作程序、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为学生作详细讲解,让学生明白撤离方向、撤离路线、撤离后集合区域,要求学生在演练时必须服从指挥,在撤离过程中要快速有序,不得大声喧哗,不得拥挤、推搡,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撤离“危险”区域。同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学校应急疏散演练预案,让每位教师进一步明确演练要求,明白演练责任,并做好演练宣传,确保演练万无一失。演练活动全校共有16个班级600多名师生参加。伴随着警报响起,演练开始,全体人员都能严格按照突发事件应急疏散预案的要求,迅速进入各自岗位进行及时疏散,各班学生在老师的认真指挥下按照指定的安全出口和疏散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室,疏散到学校操场集合,并立即清点人数上报集合场地负责老师。在演练过程中保持了安全良好的秩序和快速反应的能力。此次演练有效地增强了该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大家在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疏散逃生、自救互救的能力。

同时,学校注重地方安全教育课程和活动的研发,初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及活动资源;探索利用新型技术,提升应急疏散演练或安全教育的效果;注重安全教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教育教学、督导评估等方面改革创新,并已经取得成效。

上一篇:李清照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鉴赏下一篇:大班教案《防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