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故障分析

2024-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站故障分析(精选9篇)

基站故障分析 篇1

随着网络容量的不断扩大,基站运行的载频数目不断增加,使得基站开通跳频功能就显得很有必要。洛阳移动通信公司近来对跳频有问题的基站(NOKIA设备)进行了排查,重点解决基站不能开跳频、有跳频告警、开通跳频后质量下降等问题,以期发挥跳频的优势,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在处理过程中,发现造成基站跳频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 载频(TRX)跳频质量不好

故障现象:加跳频后,个别载频出现7515或7516告警

故障浅析:在小区没有开通跳频时,基站正常工作。开通跳频后,个别载频会出现7515(Failure In Connection To Frequency Hopping)或7516(Data Transfer Failure In Frequency Hopping Detected By TRX)的二星级告警。我们知道在没有开跳频的小区中,每个载频的基带部分与射频部分可理解为直通,每个载频有固定的频率,手机在通话过程中,占用固定的频率(不考虑切换的条件下),此时的F-BUS即跳频总线不起作用。但是在基带跳频中,载频中的基带部分和射频部分在逻辑上相对独立,F-BUS在基带部分和射频部分之间起交叉连接的作用,依据不同的跳频序列,同一个载频基带部分的信号送往不同载频的射频部分。实现基带跳频时,载频中的DSP与F-BUS间要能正确的收发数据。当载频与F-BUS间不能正确的收发数据时,就会出现7515或7516告警。载频的这种潜在的质量问题,只有在开跳频功能时,我们才得以觉察到。

解决方案:由以上分析可知,只要更换有问题的载频即可。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有一个以上的载频有告警时,应该尝试依次更换其中的一个载频,以查出到底是那一块载频质量不好。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过这样的情况:一块载频不好,能导致其余的载频出现误告。二. BCFA板故障

故障现象:整个小区所有载频出现7516告警

故障浅析:对跳频总线的控制,既FHBC(Frequency Hopping Bus Controller)功能是BCFA(Base Control Function Unit)板的重要作用之一。位于BCFA中的FHDSP(Frequency Hopping Processor)主要负责对跳频的控制,FHDSP通过从主处理器装载相关软件和参数,计算各个载频从F-BUS线读取数据的时间来实现对跳频的控制。如果FHBC这一功能模块出现问题,则基站就无法实现其跳频功能。九龙台1、2扇区,滚石城1、2扇区未开跳频时一切正常,因为FHDSP处于空闲模式;当开跳频时,BCFA所控制小区的所有载频尽管工作状态处于WO状态,但是所有的载频均出现7516告警。解决方案:这种障碍比较易解决,现象也比较特殊,更换BCFA即可。三.F-BUS线不好

故障现象:整个扇区不能工作,载频处于BL-SYS或BL-TRX状态,伴随7515或7516告警

故障浅析:由第一种分析可知,F-BUS线在跳频的实现中也处于重要的地位,起到类似交叉连接的功能,它是8比特的并行总线,传输速率为4Mb/S,在FHDSP的控制下负责数据的接收和传送,并对数据进行校验。F-BUS线从BCFA板复连至各个载频,在不开跳频时,不被FHDSP和TRX所使用,其质量好坏是无从得知的。

解决方案:由于物理上F-BUS包含于D-BUS中,所以更换好的D-BUS线即可。这种情况所占的比例不大,但是定位到底是哪一根D-BUS线故障时,需要尝试,比较麻烦。四. 连接线接触不好或错位

故障现象:开通跳频后,小区的DL或UL质量下降

故障分析:在正常开通跳频后,基站没有告警,所有载频工作正常,但小区的DL(下行链路)或UL(上行链路)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小区的DL或UL的6和7级加在一起达10%以上甚至更高。出现质量下降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个别载频本身质量不好,在没有开跳频时,质量不好的载频的占用时长远比好的载频短的多。开跳频时,情况就不一样了,质量不好的载频被强制性的占用,导致整个小区的质量明显下降;另外一种原因是载频上的连线不良,如载频上的TX、RX、DIVRX等连线松动,也会导致所连的载频工作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整个小区的工作质量,第二种情况比较常见。必要时,也要检查天馈部分的连接情况。解决方案:仔细检查,确保连接正确、牢靠。

以上只是基站跳频问题常见的原因。实践中,常有一些跳频故障是混合型的,即不是单纯的一种原因,而是多种原因混杂在一起。这就更需要我们在查障碍的过程中,以十足的信心和耐心来面对它,相信问题总是会圆满解决的。附表:典型跳频故障举例

站名 告警内容 故障原因 处理后情况 解放路1 7515 TRX质量不好 正常 伊川电信局1 7516 TRX质量不好 正常 九龙台1、2 所有载频7516 BCFA问题 正常 滚石城1、2 所有载频7516 BCFA红叶3 跳频开不起来 F-BUS道北东3 跳频开不起来 F-BUS西工1 UL6+7=70 RX解放路3 UL6+7=44DL6+7=48

河南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分公司问题 正常 问题 正常 问题 正常

基站故障分析 篇2

随着3G时代的到来, 人们的生活已经进入高速数字化时代。目前我国有三种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在运行。WCDMA系统作为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其地位自然是非常重要。3G网络的特性决定了为了完成良好的信号覆盖任务, 就必然要加大基站的密度, 加强基站正常运行的保障力度。下面, 我们以中兴ZXSDR B8200+R8840为例, 对其常见故障进行分析, 给出解决意见并提出维护方案。

1 掉站故障

掉话故障是移动通信系统中比较常见的故障。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以下问题并总结出其处理方法:

1.1 告警信息

通过网管后台告警管理可以发现基站上报“网元与OMC服务器链路断”告警, 说明此基站存在掉站故障 (或者在配置管理里看到基站为断链状态) 。

1.2 排查思路

现网系统每个站点都配置了4路E1传输, 只要其中任何1路E1传输是好的就不会掉站, NODEB上的SA单板是E1接口板。只有SA单板故障存在问题, 才会产生掉话故障, 而其余单板故障不会引起掉站。自商用运行以来处理的掉站故障基本都是由于传输光缆断或者机房停电导致, 我们无法从网管后台看出来具体是由哪种原因导致的, 还需要借助机房内传输网管和动力监控分析掉站原因。

1.3 经验总结

由于现网很多都是W、G网共址站, 所以当出现掉站告警时除了通过传输网管和动力监控分析掉站原因外, 还可以观察G网基站的运行情况, 而且W网的部分站点还是利用旧的08二期传输。

2 传输故障

传输故障又分为E1故障和FE故障,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两种故障。

2.1 E1故障分析

2.1.1 告警信息

通过网管后台告警管理发现基站CC单板上报“E1/T1链路电信号丢失”告警时, 表示此基站存在E1传输故障。

2.1.2 排查思路

现在W网每个站点的E1电路通过传输设备转变为光信号后对接在RNC侧的光口接口板上, RNC端不存在电路, 这样如果个别E1出现故障时只需要在基站侧进行排查就可以了。由于NODEB侧的SA单板采用插针式的接头, 因此只有光端机带的DDF两端连接着E1接头。排查步骤如下: (1) 将有以上告警的对应E1线路进行环回测试, 看看告警是否消失:如果消失, 则说明不是BBU侧问题, 需要查机房的传输设备侧连接;如果还存在, 则进行第2步; (2) 将SA面板的E1转接线缆拔出, 确认转接头插针是否整齐完好, 有无歪针、断针;如果有, 则将E1线缆更换;如果没有, 将线缆插回, 看看告警是否恢复, 如果恢复, 说明线缆没有连接好, 故障排查完成;如果不恢复, 则进行第3步; (3) 将SA单板插拔一次:如果恢复, 说明是SA没有插好, 如果不恢复, 则进行第4步; (4) 更换E1线缆, 同时自环看看是否恢复:如果恢复, 说明是线缆问题;如果不恢复, 则进行第5步; (5) 将SA单板更换, 在线缆处环回, 看看是否恢复, 如果恢复, 故障排查完成, 说明是SA单板问题, 将SA单板返修;如果不恢复, 最后将故障上报厂家。

2.1.3 经验总结

当E1传输出现故障时, 大多数是由于光端机带的DDF两端E1接头不好导致, 用E1自环线环回故障线路, 如果告警恢复, 则应该检查E1线路对接处接头是否松动、有无损坏、和对端接触是否良好以及E1传输布线是否符合工程规范, 有无承受外力。如果环回后告警不恢复, 则应检查SA板是否插牢固、E1转接头是否松动以及转接头插针是否整齐完好, 有无歪针、断针。我们还可以在NODEB侧根据指示灯判断E1线路的好坏。

2.2 FE故障

2.2.1 告警信息

在网管后台告警管理中发现基站CC单板上报“SCTP偶联断开”告警时, 说明此基站存在FE传输故障。这个SCTP偶联是在配置数据时特意加入的用来监视基站的FE传输状态。

2.2.2 排查思路

现网每个站点的FE传输都是连接在光端机的以太网板上, 首先经过传输网, 然后经过数据交换机, 最后汇聚到RNC上。当出现基站CC单板上报“SCTP偶联断开”告警时, 一般先是在后台观察CC单板是否还上报“以太网电 (光) 信号丢失”丢失告警, 如果有就说明FE传输故障是由于物理链路不好, 需要在基站侧检查硬件连接是否正常;如果没有说明是配置异常问题, 需要无线侧和传输承载网共同检查参数配置是否正确 (包括IP、VLAN、SCTP参数等) 。

2.2.3 经验总结

当出现FE传输故障时多是由于硬件连接不好导致, 除了检查网线接头之外还要注意CC板上的ETH0为业务网口, ETH1为本地调测和维护网口。FE网线应该是插在ETH0上的。

3 硬件故障

3.1 基带单元单板故障

3.1.1 告警信息

通过网管后台告警管理发现基站基带单元单板上报“单板通讯链路断”告警或单板反复重启时, 说明此基站基带单元单板存在单板故障。

3.1.2 排查思路

基站基带单元单板包括:CC板、FS板、BPC板、SA板、PM板和FAM风扇模块。当基站基带单元单板上报“单板通讯链路断”告警或单板反复重启时, 应首先通过后台配置管理对单板进行掉电复位操作, 如果故障依旧存在需要基站侧对单板重新插拔一下, 若还存在请更换相应单板。

3.1.3 经验总结

基站停电导致掉站后, 再次上电时个别单板可能会起不来, 通过对基站进行复位操作或基站侧重新插拔相应单板后故障会消除。

3.2 射频单元单板故障

3.2.1 告警信息

在网管后台告警管理发现基站射频单板上报“单板通讯链路断”时, FS单板还会上报Ir光 (电) 信号丢失告警。

3.2.2 排查思路

基站的基带单元通过FS单板光口与射频单元进行连接, 宏基站FS单板前3个光口连接的射频单元都是覆盖室外的, 当宏基站带有覆盖室内的拉远RRU时, 用FS单板的4、5、6光口连接。排查步骤如下: (1) 检查RRU是否上电, 方法:后台观察是否有RRU掉电告警, 用手触摸RRU的四周以及机架, 如果是太阳直射RRU, 请触摸RRU的背光面和四周。RRU上电了会有明显的热量, 否则就没有上电。如果确认RRU已经上电, 告警没有消失, 请进行下一步。 (2) 将FS接口板上光口的收发光纤倒换一下。如果故障消失, 说明光纤插反。如果工程上已经用的是防反接的光纤, 则不存在光纤插反的可能。可以不作这步处理。否则下进行一步。 (3) 确认RRU侧的光纤是接到RRU的光口1, 而不是光口2。 (4) 确认RRU光纤与光模块接触良好。将备用光纤更换到故障RRU上。如果故障消失, 说明是光纤坏引起的故障。 (5) 更换RRU的光模块。如果故障消失, 说明是RRU的光模块损坏引起的故障。

3.2.3 经验总结

现网中拉远独立RRU上报“单板通讯链路断”告警, 大多数是因为拉远独立RRU被业主掉电导致, 当RRU完全掉电之前会先上报“RRU掉电告警”。也有少部分是由于光纤或者光模块损坏导致。极少部分是由于硬件故障导致。

4 结束语

基站设备的故障有很多种, 以上部分只是笔者在工作中总结了较常出现的一些现象, 谨在此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在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其他各种情况, 具体问题还要在实践中具体分析和解决。

摘要:本文以中兴ZXSDR B8200+R8840为例, 介绍了中兴WCDMA基站设备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对基站设备维护人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WCDMA,基站,故障

参考文献

[1]魏红.移动基站设备与维护.人民邮电出版社.

[2]刘威.3G基站的运行与维护.电子工业出版社.

基站故障分析 篇3

关键词IP回程网承载方案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络

1引言

目前3G移动基站的承载主要采用MSTP/SDH技术,该技术本质上是纯物理层时隙交换技术,没有统计复用功能,不能适应大带宽的数据洪水冲击。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下一代移动回程网提出了诸多需求,包括:带宽容量、安全可靠、多业务承载、服务质量、时钟同步、操作维护等。IPRAN新型回程网技术以灵活的承载方案解决了传统回程网的多个问题。

2IPRAN承载3G基站的适配性分析

为适应大带宽数据流量的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核心网部分逐渐向分组化10GE/40GE迁移。新建3G基站多以FE/GE接口为主,便于向LTE阶段演进。 基站分组化,核心网分组化后,已经能够提供足够的带宽,满足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从目前现状看,无线回程网形成了制约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瓶颈。长远来看,回程网带宽容量将向GE/10G/40G甚至100G发展。

IPRAN(IP Radio Access Network)是一种以IP分组为传送单位,承载移动回程网,兼容VoIP、二三层大客户等业务的综合传送技术。

IPRAN提供大容量带宽,具备强大的统计复用能力和IP/MPLS路由能力,在传统数据网络保护技术的基础上,通过BFD及OAM技术提高可靠性IPRAN具有完善的差分服务QOS能力,满足多业务承载需求,可使用同步以太和1588V2技术精确时钟同步能力,完全适合承载3G无线业务。

33G基站承载方案分析

现网中,3G基站承载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Native IP到边缘,L2 VPN到边缘和L3 VPN到边缘,针对三种方案我们分别从原理、保护和特点进行分析。

3.1Native IP到边缘(如图1所示)

承载原理:

IP基站出FE接口,基站网关设定在ACC设备;ACC到汇聚部署主备IP路径;在AGG或SR上开启L3 VPN进行承载;CE/SR通过GE连接BSC,并形成主备。

保护机制:

(1)接入层采用BFD+IP FRR,保证50ms切换时间。

(2)L3 VPN可采用LDP FRR, TE FRR, TE Hot-standby,VPN FRR 进行保护。

(3)BSC/RNC若支持L3路由,则BSC到CE/SR采用IP FRR;若仅为L2,则CE/SR上开BFD+VRRP。

方案特点

组网及其简单,易于配置,非常适合数据专业运维人员维护;L3 网络到边缘,网络更灵活,承载业务更加多样化;L3到边缘,更适合于组播业务的开展。

3.2L2 VPN到边缘(如图2所示)

承载原理:

IP基站出FE接口,基站网关设定在SR或AGG设备;ACC到SR或AGG采用VLL/TE隧道进行承载,分别建立主用、备用PW;在AGG或SR上开启L3 VPN,并将L2 VPN桥接进VRF承载;CE/SR通过GE连接BSC,并形成主备关系。

保护机制:

(1)接入层采用BFD+TE FRR/PW FRR,保证50ms切换时间。

(2)基站网关,采用BFD+VRRP保护。

(3)L3 VPN可采用LDP FRR,TE FRR, TE Hot-

standby,VPN FRR 进行保护。

(4)BSC/RNC若支持L3路由,则BSC到CE/SR采用IP FRR;若仅为L2,则CE/SR上开BFD+VRRP。

方案特点

接入ACC设备开启VLL/TE隧道即可,仅对基站报文进行透传;采用网管配置时,仅需建立端到端PW、隧道,不涉及到业务IP、VLAN、Metric等规划问题;L2 VPN 网络到边缘,多业务接入可采用不同的L2 VPN封装,隔离效果好;和Native IP到边缘相比,配置复杂。

3.3L3 VPN到边缘(如图3所示)

承载原理:

IP基站出FE接口,基站网关设定在ACC设备;ACC到AGG建立接入层L3 VPN over TE Hot-standby ;AGG到CE/SR建立核心层L3 VPN over LDP。

保护机制:

(1)接入层L3 VPN采用BFD+TE FRR保护TE隧道,采用VPN FRR保护节点,保证50ms~200ms切换时间。

(2)核心层L3 VPN可采用LDP FRR, TE FRR, TE Hot-standby,VPN FRR 进行保护。

(3)BSC/RNC若支持L3路由,则BSC到CE/SR采用IP FRR;若仅为L2,则CE/ SR上开BFD+VRRP。

方案特点

接入设备直接开启L3 VPN,使得业务部署和区分更加灵活。同Native IP到边缘相比,此模式省去了M-VRF和VLAN in的配置。同其他方案相比更节省IP地址,且省去PW,VLL或TE隧道的配置。此模式,对ACC设备要求较高;AGG或SR进行接入层L3 VPN和核心层L3 VPN的对接,需要同厂家设备建网。

4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IPRAN技术的移动回程网具有很高的组网灵活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Native IP到边缘方案组网及其简单,易于配置;L2 VPN到边缘方案不涉及到业务规划问题,隔离效果好;L3 VPN到边缘方案业务部署和区分更加灵活。现网中,可根据需求灵活采用承载方案。

爱立信常见基站故障告警处理 篇4

CF EC10(Main fail(External Power Source Fail)):外部电源故障

处理步骤:

1. 检查出现故障小区的PSU是否工作正常:检查指示灯是否正常; 2. 检查电源链路,包括电缆、熔丝空开等;

3. 检查IDB中配置的电源系统是否和实际使用的电源系统一致; 4. 检查交流电源是否连接正确; 5. 更换PSU。

HW and IDB inconsistency(硬件和IDB数据不一致):

处理步骤:

1. 检查硬件的频段、配置数量是否和IDB的配置数据相一致。2. 如发现数据不同,需要重新传建IDB或者在IDB中进行修改。

Climate sensor fault, System voltage sensor fault,converter fault告警

处理步骤:

1. 检查出现告警小区的PSU、ECU是否工作正常。2. 如PSU出现问题,则更换。(参照例三)3. 如ECU出现问题,则更换。

4. 将出现告警的ECU电源关闭,更换ECU。5. 更换后,将其电源开启。

TRX 1A/13(RF loop test fault): RF 环路测试故障

处理步骤:

A/D 1,检查TX电缆与TRU是否正确连接。

2,对TRU进行复位或者断电后重新加电,看是否能够恢复。

3,讲该载频进行退出/进入服务的操作,或者将该载频对应的TG退服后重新进入,看是否可以恢复。

4,若经过上述操作后,故障仍然存在,或者以后再次出现,建议更换该TRU。

TRX 1A/21(Internal configuration failed): 内部配置失败

处理步骤:

1,检查CDU电源是否正常。2,检查IDB中CDU配置是否正确。

3,检查TRU是否安装正确,与Y-link线连接是否正确。4,检查IDB中TRU配置是否正确。5,检查CDU-BUS线包括背板连线。6,将CDU进行断电/加电操作。7,重启DXU,CDU,TRU。8,更换TRU。9,更换CDU。10,更换CDU-BUS线。

TRX 1A 11(DSP CPU Communication Fault):DSP CPU通信故障

处理步骤为: 1,对该TRU进行复位;

2,若复位后无法消除该故障,或者复位后再次出现,更换该TRU。

TX 1B 4(TX Antenna VSWR Limits Exceeded):TX驻波比超限

处理步骤如下:

1. 在OMT检查IDB里面的VSWR Limits定义的值的大小: 对于 GSM900:VSWR Class 1建议为2.2,VSWR Class 1建议为1.8; GSM1800:VSWR Class 1建议为2.2,VSWR Class 1建议为2.0; 并检查故障的位置为哪个小区或者哪个天线出现告警。

2,检查TRU与CDU/CU之间的TX电缆是否完好,连接是否正确。3,用Site Master仪表测试天线的驻波比,该值应该小于1.5。如果该值大于1.5,用Site Master仪表里面的DTF定位故障点的位置(建议从CDU连接口的跳线开始测试,测试前对仪表进行校验)。

4,检查TRU和CDU/CU之间的Pfwd和Prefl电缆是否连接正确。5,将CDU或者FU的电源开关一下,检查故障是否消失。6,将TRU进行复位,检查故障是否消失。

TX 1B 0(CDU/Combiner not usable):CDU/合路器不能使用

出现此类障碍,必须更换CDU/合路器。

TX 1B 1(CDU/Combiner VSWR Limits Exceeded):CDU/合路器驻波比超过门限值

处理过程为:

1,检查TRU与CDU/CU之间的TX电缆是否完好,连接是否正确, 检查TRU和CDU/CU之间的Pfwd和Prefl电缆是否连接正确。

2,用OMT读出是哪个CDU或者CU出现故障,将该CDU或者CU的电源开关一下,检查故障是否消失。

3,重启与故障CDU或者CU相连的TRU。4,更换该故障的CDU或者CU; 5,更换于故障CDU或CU相连的TRU。

TX 1B 14(TX Saturation):

此告警处理过程如下: 1,对该TRU进行复位; 2,若复位后无法消除该故障,或者复位后再次出现,更换该TRU。

1B/13:TX output power limits exceeded(TX 输出功率超过门限值)

处理方法为:

1,检查TX cable是否存在故障,或者是否正确连接, 检查TRU和CDU/CU之间的Pfwd和Prefl电缆是否连接正确。

2,对TRU进行复位。3,更换TRU。

TX 1B/20:CU/CDU input power fault(CU/CDU 输入功率超过门限值)

处理方法:

1,检查TX cable是否存在故障,或者是否正确连接, 检查TRU和CDU/CU之间的Pfwd和Prefl电缆是否连接正确。

2,将CDU-F/CU关电后重新加电。3,对TRU进行复位。4,更换CDU-F/CU。5,更换TRU

TX 1B/26:CU/CDU fine tuning fault(CU/CDU 微调故障)

处理方法:

1,检查相邻的CU/CDU是否加电,且工作正常。2,检查CU/CDU的terminator是否连接。3,将CU/CDU关电后重新加电。4, 对TRU进行复位。5,更换CU/CDU。TX 1B/27:TX maximum power restricted(TX最大功率超限)

处理方法为:

1,如果是伴随着CF2A8,请参考TX 1B4的处理方法。2,如果伴随TRX2A11的告警,处理如下: A,检查TRU的空面板是否全部安装。

B,检查设备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是否有阻挡物。C,对TRU进行复位。

CF 2A/43 Internal configuration failed(内部配置失败)

此告警经常为一个或者多个TRU或者ECU出现内部配置故障。如果是TRU,参考TRX 1A21的故障处理。

否则安装下面方法处理: 1,检查所有的光纤环路;

2,检查电源系统和IDB中定义的参数是否吻合,包括PSU的数量等。

3,复位ECU;

4,更换ECU。

CF 2A/33 RX diversity lost(接收分集丢失)

处理方法大概如下:

1,检查出现故障小区的天馈系统连接是否正确,包括天线的方向及机柜内部RX连线和机柜之间的跳线;

2,用OMT软件对每个载频的TRX的分集接收进行监测:TRXmonitorDiversity supervisor,查看每个载频的SSI值,该值为RXA和RXB信号的一个相对减值,正常在-3到+3之间,理想值为零,如测出该小区的所有载频SSI的值均在12以上,则问题出在所有TRU的RX公用电路:天馈线系统,CDU及其外部连线。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

CF 2A/8 VSWR limits exceeded(驻波比超限)该故障最大可能是天馈系统出现故障,可以参考TX 1B/4的告警进行处理。

RX 2A/1 RX path lost on A receiver side(A侧接收之路丢失)

该告警主要是TRU的RXA信号丢失,需要检查TRU的A路接收,包括天馈系统及机柜之间和机柜内部的RX线缆、CDU等。该告警同时也会引起CF 2A/33的告警。

RX 2A/2 RX path lost on B receiver side(B侧接收之路丢失)

参考RX 2A/1的告警处理方式。

CF 2A/41 Lost communication to TRU(与TRU通信丢失)

处理方法为:

1,用OMT软件检查配置数据中TRU的数量是否和实际安装的TRU数量一致,如果不一致,用OMT的modify功能将相应多余的载频从IDB中删除。2,检查TRU与DXU的bus线,包括机柜之间的bus线。3,更换TRU。4,更换DXU。5,更换TRU背板。6,更换DXU/ECU背板。

CF 2A/39 RX cable disconnected(接收电缆断开)

处理方法为:

1,在基站用OMT检查断开的接收电缆位置;

2,检查相应的接收电缆是否连接已经是否连接正确。

TRX 2A/22 CDU bus communication fault(CDU-bus通信故障)

处理方法为: 1,检查CDU是否工作正常,包括CU、FU等单元已经CDU bus线是否连接以及是否连接正确。

2,检查出现故障小区的TRU是否正常,可以将其与其他正常单元进行更换的方式进行检查;

3,检查CDU-Bus是否故障,必要时候进行更换。

CDU supervision/communication lost(CDU监测/通信丢失):

处理步骤为:

1,检查IDB中配置的CDU数量是否和实际安装的数量一致; 2,检查CDU总线包括背板的连接; 3,将CDU、FU、DU、CU等断/加电; 4,复位DXU;

5,更换CDU/FU/DU/CU。

RU data corrupt(数据库崩溃):

处理步骤:

1,用OMT检查RU MAP,查看哪个替换单元出现该告警信息;

2,检查与该RU的连接线是否正确,包括CDU-BUS,IOM bus,opto bus,和local bus;

3,如果通信正常,将该RU加/断电,并复位DXU; 4,替换该RU,并复位DXU。

Lost communication to TRU(与载频失去联系):

处理步骤:

1,检查IDB中定义的TRU数量是否和实际安装的数量一致,否则修改IDB; 2,检查DXU和背板/TRU之间的Y-link线是否连接正确。

3,检查机柜之间的外部bus线/Y-link线是否连接正确,接头针脚接触是否完好;

4,检查所有终端头是否安装;

5,检查载频背板开关是否设置在正确位置。

Lost communication to ECU(与ECU失去联系):

处理步骤:

1,检机柜之间的外部bus线/Y-link线是否连接正确,接头针脚接触是否完好;

2,检查所有终端头是否安装;

基站典型告警分析报告7706 篇5

基站的O&M链路处于未运行状态

告警描述: 基站的O&M链路处于未运行状态,会引起基站中断 触发原因: 1.传输中断;

影响KPI:用户感知:派单情况:处理建议: 2.基站中断; 3.BCF板件故障;

4.BCSU的插板或单元故障;

5.BSC中关于基站的link参数定义错误。

信道可用率;

基站的O&M链路处于未运行状态,会引起基站中断,在话务高峰时段和地区,用户拨打电话困难,在基站稀少地区,用户无法拨打电话;若传输闪断,故障站点周围用户通话过程中,突然中断通话。

1、如果单小区或者单基站出现告警,需派发工单给代维公司上站检查基站的O&M链路;

2、如果同时多个小区或者多个基站出现多条告警,可能是传输节点故障或BCSU故障,需派发工单给代维公司检查传输是否存在故障,若传输正常,需派发工单给BSC检查BCSU状态;

1、如果单小区或者单基站出现告警可能会引起基站中断,代维公司上站检查链路所用的传

输工作状态、BTS与BSC中O&M链路的对应情况,以及基站的工作状态(如果中断时间很长,必须重新启动基站,因为可能丢失BTS告警),经常伴随基站中断故障,如果不存在以上问题更换BCF板。

基站故障分析 篇6

2.1系统结构设计

结合无线通信基站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具体的特点,在对设计系统进行开发后,系统需要包含两种主要模块,第一,后台数据库,第二就是前端应用程序。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工作需要保证数据具有的完好性以及数据的绝对安全,利用SQLServer以及POWERBUILDER9.0完成设计,从而有效的保证整个系统具有快速的执行速度。

2.2系统功能模块具体的设计

基站故障分析 篇7

1 系统结构

动环监控系统采用二级组网结构, 分为监控端局侧设备和监控中心侧设备。

1.1 端局侧设备

端局侧设备包括增强型智能采集器EISU, 和前端传感器。

EISU为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 提供AI (模拟量输入) /DI (数字量输入) 测量通道、DO (数字量输出) 输出通道, 完成非智能设备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内置门禁控制器功能;传感器接口可以接入数字温度传感器、蓄电池总电压、烟雾传感器;智能设备协议解析接口, 分别接入空调、电表、UPS、开关电源等设备;利用基站的通信传输设备提供的2M口传输通道进行组网, 实现对基站动力设备和环境监测信号的实时监测和报警处理, 同时将告警信息上传至监控中心, 由监控中心做出相应的处理。

传感器分为模拟和数字两种。数字信号传感器有烟感探测器、红外探测器、水淹传感器、门磁开关、手动报警开关;模拟信号传感器有温湿度变送器、电量变送器、智能电表。

1.2 监控中心侧设备

监控中心侧设备包括网络接入设备ETN、交换机、前置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综合业务台、报表台。

ETN通过2M端口将现场监控单元EISU的数据转换为TCP/IP格式, 转发到监控中心上来, 同时将监控中心的信息下行传送到EISU实现E1线路与以太网之间的对接互联。具备远程复位功能, 且组网方式灵活多样。

前置服务器系统作为网管系统数据采集的核心, 集中管理采集模块, 完成对动环设备实时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并将结果上报监控中心, 并提供实时数据查询服务。

业务台是用户使用本系统的主要操作平台, 它集合了几乎全部的日常使用业务, 如告警查询、确认、处理、屏蔽;查看设备的实时数据;管理门禁相关的事宜, 如状态、授撤权等。通过业务台, 工作人员就可以方便查询到整个系统的详细情况。

1.3 组网结构

本系统采用2M环保护组网方式。被监控的基站传输链路形成一个环形, 并在监控中心终结;在基站端, 每个EISU提供2组E1接口, 分别与上、下行两个方向的传输设备提供的2M传输通道连接;在监控中心, ETN针对环形链路, 提供2组E1接口;同时, ETN提供网络接口, 进行E1链路上的数据到IP网络之间的转换, 通过2个FE接口分别接至局域交换机的2个端口。

此组网方式具有环保护功能, 即在环网中, 若有一处传输物理链路发生中断, 并不影响站点的业务传输。一般在平时业务传输中, 业务流均经ETN的FE1端口传送业务, FE2端口是阻塞的, 如果中间EISU2与EISU3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 那么端口FE 2口将被自动打开, EISU3及以下的站点通过FE2口进行通信, 从而保证了一处断点不影响业务的功能实现, 提高了动环设备的可靠性。

2 系统功能

实时显示被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运行参数;实时报告设备的异常情况, 声光提示各告警;告警处理包括告警屏蔽、告警消除、告警及故障处理恢复等;统计查询设备的历史数据、告警记录、操作记录等, 打印报表;多级权限和多级口令, 确保系统安全。系统可对设备故障告警的处理过程提供支持, 提供各类设备故障处理的规范流程。

3 故障处理及案例分析

3.1 故障处理方法分析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和告警是难以避免的。维护人员除了需要规范完成日常和周期性的例行维护之外, 还必须掌握对于突发性故障和告警的维护处理办法, 以便用最短的时间恢复设备的稳定运行, 保障机房动力环境指标。基本的故障处理流程是:故障信息收集, 故障分析, 故障定位, 故障排除。其中, 常见的故障处理的方法有:

(1) 替换法:设备出现故障或告警的时候, 可以通过模块化的组织结构更换故障模块, 使用同型号的备用设备进行替换, 如果故障排除, 则证明已经找到了故障点。

(2) 对比法:用故障设备的数据配置与正确的数据配置进行比较, 对不同的数据配置进行分析, 然后处理问题。

(3) 经验处理法:是指维护人员根据自己或别人积累的经验, 在维护过程中遇到故障时, 依据以往对类似故障的处理做法进行故障排除的方法。但相同的故障现象, 不一定是相同的原因引起的, 这就需要维护人员在长期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准确做出判断, 才可快速处理故障。

在实际故障处理中, 往往综合使用这三种方法, 融会贯通熟练掌握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故障案例分析

案例1:设备开通一段时间后, 烟感出现误告警现象。到达现场后, 用万用表对烟感电压进行测量, 测量值为12v, 正常。然后更换烟感, 故障依旧存在, 证明故障不在烟感。后检查烟感通道的设置为电压型, 对比于其他基站, 发现其为电流型, 然后将拨码开关拨至电流型, 故障排除。经分析及与厂家咨询, 故障发生原因是电压型的烟感通道导致硬件上的储能器件在长时间运行之后使烟感通道上电压增加, 达到告警阀值, 从而形成误告警。

案例2:基站水淹传感器发生误告警。经现场检查发现基站并无水淹现象, 打开地槽后, 看到水淹传感器两根电极并未固定在地板上, 致使其翻转, 与地板屏蔽网接触, 使其电极连通, 向EISU输出TTL低电平型号, 导致告警发生。经固定后, 再无误告警发生。

案例3:门磁、红外常告警, 但重启后, 故障消除, 过一会, 故障又发生。到达现场后, 用万用表DC20V档测量开门时门磁开关电压为2V (正常值12V) , 再继续测试, 发现电源输出也是2V, 经分析红外传感器, 灯控等设备与门磁共用电源12V, 经排除法, 分别断开红外和灯控12V电源, 发现灯控有故障, 导致12V电压输出过低, 经更换灯控以后, 故障消除。

4 结语

随着京石武铁路线的开通, 动环设备作为监控通信无人机房的手段,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提高了设备的维护管理质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发生故障的因素很多,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要有全程全网观念与采集点具体设备的业务知识, 以进一步缩小故障定位范围。在排除过程中, 应结合网管监测告警类型缩小故障范围, 依靠自身业务知识, 及平时的经验积累, 快速排除故障, 保证设备的良好运用, 保证铁路运营安全。

摘要:伴随着铁路通信业高速发展, 无线基站越来越多, 动环监控系统替代人工维护成为必然。本文对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架构及系统功能进行了描述, 阐述了在实际运用中的组网传输方式;然后, 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 探讨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故障问题,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实际数据加以分析研究, 以增强分析故障, 处理故障的能力。

基站故障分析 篇8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蓬勃发展,国内形成了多运营商、多代通信制式并存的通信网络格局,不同运营商不可避免地通过实施不同制式基站共站址建设的战略,使站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了避免不同系统问互相影响,需要对各系统问的干扰情况以及隔离度进行分析,避免相互干扰。在目前的LTE系统建设中,笔者分析了FDD—LTE与CDMA2000网络的系统隔离度,确定了空间隔离距离,为更好地进行网络建设打下基础。

系统间干抗及隔离度分析

系统间干扰的种类。共站址的系统间干扰是指干扰站发射电平对被干扰站的接收机接收电平的干扰(见图1)。系统间干扰的存在是进行系统间隔离度分析的前提条件。共站址的系统间干扰主要有三种,即杂散干扰、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

接收机灵敏度降低是由于接收机噪声基底的增加而造成的。如果干扰基站在被干扰基站接收频段内的杂散辐射很强,并且干扰基站的发送滤波器没有提供足够的带外衰减(滤波器的截止特性不好),将会导致接收机噪声门限的增加,这就是杂散干扰。从干扰基站输出的杂散辐射经两个基站间的一定隔离而得到衰减,因此被干扰基站接收到的杂散干扰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IB=CTX—E一10log(WA/WB)(公式1)。其中,IB为被干扰基站天线连接处接收到的干扰电平,单位为dBm;CTX为干扰基站输出的杂散辐射电平.单位为dBm:E为基站间的隔离度,单位为dB;WA为干扰电平的可测带宽:WB为被干扰系统的信道带宽。

互调干扰是由于系统的非线性导致干扰基站多载频合成产生的互调产物落到被干扰基站的上行频段,致使接收机信噪比的下降,主要表现为被干扰系统信噪比下降和服务质量恶化。根据互调产物的功率电平分析,对系统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三阶互调产物。由两个相同强度的载波产生的三阶互调干扰可表示为IMP3=3×PIN一2×TOI(公式2)。其中,IMP3为三阶互调干扰;PIN为被干扰基站接收机输入端的干扰载波电平;TOI为接收机输入端定义的三阶截止点,与接收机本身的特性有关。三个变量的单位都为dBm。PIN可进一步表示为PIN=CA—E—LR_B(公式3)。其中CA为干扰基站的最大载波发射功率,单位为dBm;LR B为被干扰基站的接收滤波器在干扰基站发射带宽内的衰减,单位为dB;E为基站间的隔离度,单位为dB。因此,可得出IMP3:3×(CA—E—LR_B)一2×TOI(公式4)。

阻塞干扰是当干扰信号功率过强,超出了接收机的线性范围时,导致接收机饱和而无法工作所引起的干扰。其原因是放大器有一个线性动态范围,在此范围内,放大器的输出功率随输入功率线性增加,这两个功率之比就是功率增益G。随着输入功率的继续增大,放大器进入非线性区.其输出功率不再随输入功率的增大而线性增大,也就是说,其输出功率低于所预计的值。

一般情况下,输出功率增益下降到比线性增益低1dB时,把所对应的输入功率定义为输入功率的ldB压缩点。为了防止接收机过载,从干扰基站接收的总载波功率电平需要低于它的ldB压缩点。被干扰基站从干扰基站接收到的总载波功率可以表示为CP_B=CP A—LR_B—E(公式5)。其中,CP_B为被干扰基站接收到的载频总功率,单位为dBm;CP_A为干扰基站的载频总功率,单位为dBm;LR B为被干扰基站的接收滤波器在干扰基站发射带宽内的衰减(dB);E为基站间的隔离度,单位为dB。

系统间隔离度分析和计算。系统间的隔离度是指在系统共存的条件下,克服干扰所需要的最小隔离要求。根据上述的干扰分析,系统间隔离度是指在被干扰基站允许接收的最大干扰情况下的E值。即由3个干扰计算公式分别解出E,取最大值:CTX—E一10log(WA/WB)=IBmax(公式6)、3×(CA—E LR B)一2×TOI=IMP3max(~_}式7)、CP_A~LR_B—E=CP Bmax(公式8)。其中,IBmax为被干扰基站允许接收的最大杂散干扰;IMP3max为被干扰基站允许接收的最大三阶互调干扰:CP_Bmax为被干扰--基站允许接收的最大总载波功率。

为了能在系统共存时保证系统性能,各种干扰必须避免或最小化,即达到+可接受的干扰水平。因此三种干扰应遵守一定的干扰规避要求,以确定可以接受的干扰水平。

首先,要规避杂散干扰,被干扰基站从干扰基站接收到的杂散辐射信号强度应当要比它的接收机底噪低7dB。假设被干扰基站的接收噪声底限为NB(dBm),干扰基站的杂散辐射在被干扰基站的接收机处引入的噪声功率为Nl(dBm),则由被干扰基站自身的噪声和杂散干扰引入的噪声功率累计噪声功率为Ptotal:PB十PI=10NlY/1。+10NIII。(公式9)。由被干扰基站引入的灵敏度损失为lOlog(Ptotal/PB)。

设I/Nth=NI—NB为杂散辐射信号强度低于接收机底噪的程度,则图2给出了I/Nth取值与灵敏度损失的关系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I/Nth=一6dB时,引起的灵敏度损失为ldB;I/Nth=一7dB时,引起的灵敏度损失为0.8dB;I/Nth=一10dB时,引起的灵敏度损失为0.4dB;I/Nth=-16dB时,引起的灵敏度损失为0.1dB。

本文取灵敏度损失量为0.8dB,即I/Nth为-7dB的情况。这样的灵敏度损失不会对基站带来明显的影响。

其次,规避互调干扰,必须要求在被干扰基站生成的三阶互调干扰电平比它的接收机底噪低7dB。本条准则的原因与第一条准则相同。

最后,被干扰基站从干扰基站接收到的总载波功率应当比接收机的1dB压缩点低5dB时,才能规避阻塞干扰,这主要是因为工程上为了避免放大器工作在非线性区,通常把工作点从1dB压缩点回退5dB。

根据三种干扰的不同规避要求,依据各个系统自己的标准指标或基站设备的参数,可以得到各系统间所允许的杂散干扰、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水平。再根据系统间隔离度定义和干扰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得到系统间隔离度。

系统共站隔离

隔离措施。在系统实际共站建设中,系统间的隔离度通常用最小耦合损耗MCL来表示。一般情况下,为了满足MCL,采用三种隔离措施。第一种为工程措施,即保证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有足够的空间隔离,二者必须在距离上保持足够远;同时,可以合理利用地形地物阻挡或使用隔离板;另外,还可以调整干扰基站天线的倾角或水平方向角。第二种是通过调整设备来达到隔离效果。首先,可以减低干扰基站的发射功率,但这样会减少信号覆盖面;再者,可以在干扰基站发射口增加外部带通滤波器,但这种方法会增加额外的插损和故障点,同时增加了成本:最后,可以在被干扰基站的接收端增加带通滤波器,但这么做会增加接收机的噪声系数,降低灵敏度。第三种隔离措施是通过修改频率规划,使干扰系统的下行频率和被干扰系统的上行频率之间保留足够的保护带。

移动基站:软基站介绍 篇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和环保越来月关注,这客观上使得无线蜂窝网络的运营商寻找合适的蜂窝站址变得越来越困难,

移动基站:软基站介绍

。对移动运营商尤其是新的移动运营商来说,在一个网络的铺设前期,希望采用广覆盖、低容量密度的设备进行建网,以达到用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大的覆盖目的,使广大用户享受到精品网络的良好服务。但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和业务需求的不断丰富,网络也需要不断扩容和调整。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在网络扩容和调整过程当中,原先连续覆盖的网络,往往会出现一个个盲点甚至一片片盲区,或者正好相反,在某些区域形成话务量的热岛,造成话务量的溢出。同时,一些特殊的复杂地形的覆盖,如地铁、地下室、室内、城郊、公路等,也是令人头痛的问题。传统上,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运营商和网络设计部门往往采用普通基站加直放站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解决方式缺点是会带来干扰增加,掉话率高,维护困难等问题。如何使用一种技术手段使网络呈现“软”特性,使网络在规划和优化当中具有自适应能力,使扩容、网络规划和优化、业务提供等变得更加容易是人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最近人们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能力解决方案的新型基站DD软基站(Soft Base Station)。

所谓软基站,是指在一片覆盖区域内,一个射频单元(称为子站)通过光纤或其他数字化传输介质与处在远端的大容量基带处理资源池(称为主单元)相连,并在射频单元间共享基带处理资源、主控时钟单元以及操作维护平台,从而实现对周围相邻地区覆盖的基站系统。(学电脑)

2 软基站的特点

2.1 分布式覆盖(distributed converge)

由于软基站的主单元通过数字光纤等数字化传输设备与子站相连,子站与主单元之间可以相距较大距离,在建网初期通过在主单元周围拉出的子站,可以形成大片区域的连续覆盖,尤可解决市区与城郊的连续覆盖问题,与相同容量的传统基站相比其覆盖面积可以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由于软基站的子站只包含射频部分,因而体积可以小型化,这使得软基站可以灵活适应象地铁、地下室以及高层建筑室内等复杂地形和恶劣环境条件下的覆盖。通过光纤形成基站的串联还可应用于高速公路、铁路等的覆盖。子站室外设计的特性可适应恶劣室外环境,可在-40~60℃的环境下正常工作。

2.2 更软切换(softer handover)

软基站的子站与主单元共享基带资源池,可以将子站视为主单元的一个扇区,同一基站不同扇区间的宏分集合并可以在基站内进行,不同扇区之间的切换为更软切换,因此子站之间以及子站与其主单元之间切换为更软切换的关系。更软切换宏分集采用最大比率合并,从而提高了系统容量,降低了RNC的负荷。

2.3 软规划(soft network deployment)

子站既可视为主单元的远端扇区,也可视为与主单元不同的逻辑基站,与其相邻基站统一进行PN码规划和载频规划,网络规划简单容易。

2.4 软站点 (soft site)

子站所覆盖的地区如果因为话务量增加,数据业务的增长或网络调整优化等原因需要建设大容量基站,只需在子站上增加基带处理板即可成为与主单元独立的小基站,灵活适应网络建设需要。

2.5 软业务能力 (soft service provision)

子站只是主单元的射频远端,系统的升级只需对主单元进行即可,可以适应网络的升级和业务的升级,是网络升级和业务升级变得非常简单。

2.6 软兼容 (soft compatibility)

软基站具有良好的多标准、多频段兼容能力,主单元通过调用不同的软件即可支持不同标准、不同频率和不同版本的用户;而射频远端通过配置不同的射频器件即可支持不同的标准和频率,能够充分满足网络升级的需要,保护用户投资。

2.7 软基带资源(soft capacity)

软基站的主单元侧的基带处理采用资源池设计,软基站系统的不同标准的子站之间以及同一标准不同频率的子站之间动态共享基带资源池。这样由于信道资源的统计复用使资源的利用率大为提高,这就意味着用比常规基站少的多的资源就能达到常规站的容量效果。对每个子站来说,主单元会根据其需求动态的给其分配硬件资源。因此每个子站的硬件资源都是随着时间动态的发生变化。因此对子站来说,基带资源呈现软特性。

3 软基站与常规基站+直放站方案相比的技术优势

与常规基站+直放站方案相比,软基站吸收了常规基站+直放站方案的优点,同时摒弃了其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容量,扩大覆盖,降低干扰

直放站只是主基站覆盖的延伸,本身不提供额外的容量; 直放站采用同频

转发,互调、空间干扰严重,降低了施主基站的容量,同时带来掉话率高、话音

质量差、切换成功率低等弊端。

子站本身就是一个基站,与主单元连续覆盖时的更软切换关系,由于增益的提高,减少了干扰,增加了容量,扩大了覆盖面积。

(2)易于管理和维护

直放站需建立一套独立的维护系统,电源、环境以及设备告警信息无统一标准,无法与网上其他基站统一网管,直放站必须经常上站维护,导致后期维护工作量大。软基站的子站为逻辑基站,可与主单元统一维护,维护及环境监控信息通过主单元Iub接口上报网管中心。可免维护,掉电后自动重启。

(3)选址容易

为了避免干扰主基站,对直放站站址选择要求很高,选站困难,往往成为整个工程建设的瓶颈。

软基站的子站与常规基站的站址要求相同,同时由于其体积小,室外环境设计的特性,使选址相对容易。

(4)支持精确定位

由于直放站扩大的是主基站的覆盖范围,位置查询所获得的信息为主基站的经纬度,无法精确定位。软基站的子站的逻辑基站特性,位置查询所获得的信息为软基站子站的经纬度,因而支持精确定位。

(5)节省投资

直放站的投资并没有增加容量,平均每用户而言,增加了投资成本。软基站更软切换的特性增加了系统容量,平均每用户而言,减少了投资。同时由于子站之间以及子站与主单元之间共享基带处理资源池以及主控时钟单元,从而可以以更少的基带处理资源实现对相邻地区的覆盖,因而比直接新建基站投资更省。

(6)更高的资源利用率

由于在主单元基带处理资源在子站间动态共享,因而极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变相降低了每个用户的设备成本。

4 UT的软基站方案

图5-1 UT斯达康软基站方案

UT斯达康是最早倡导并开发软基站的厂家之一。早在就开始软基站的研究,并在开始了软基站的产品设计。如上图所示:UT斯达康的软基站方案由三部分组成:负责设备控制,基带信号处理和时钟同步的主单元MU,负责射频信号处理的远端射频单元RRU和负责在RRU与MU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宽带传输网络。

UT斯达康的软基站方案的的主单元在设计时不但考虑支持对单一标准的基带信号的处理,而且考虑到未来一家运营商可能会采用多种技术标准(如采用WCDMA,TD-SCDMA建网和Wimax等)和多频段(如在1.9GHz、1.7GHz等)建网的需要,尽量采用软件化的处理平台,通过加载不同的软件即可支持不同标准和不同频段的基带信号处理,并且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和不同频段用户对业务的需要动态分配硬件处理资源。UT斯达康将要推出的两款软基站NB8D24和NB8D48分别可带48个射频远端和96个射频远端。不但可支持WCDMA的不同版本,不同频段的射频远端,而且通过软件升级支持向TD-SCDMA,Wimax的射频单元。

UT斯达康的宽带传输网络设备在主单元MU与RRU之间不但支持类SDH光口传输,在没有光纤的地方还支持FSO传输。不管对于Iub口组网或基带射频端口组网,UT的基站都支持星型、链型和环型组网。主单元和RRU远端的最大传输距离可达100Km。(学电脑)

UT斯达康公司具有多种远端射频单元RRU产品。支持从一载一扇到三载一扇,功放20W/载扇和40W/载扇可选的室外型RRU-NB8R03,能够充分满足覆盖核心城区、城区、郊区和农村的需要,而室内型的NB8R01不但支持功率从100mW到1W可选,而且可接分布式天线系统,进行室内覆盖。

5、UT软基站的优势:

第一,网络方案由于射频RRU可以直接架在天线端,因此省去了机房,预计在全国范围内运营商在机房方面节省的成本可以占40%到50%以上。

第二,UT斯达康RRU靠近天线安装,节省购置塔放TMA的费用和60%的溃线费用。

第三,在接收方向可以避免溃线损耗3-4dB,可以使覆盖的范围增加48%,站点减少30%。

第四,在发射方向由于获得了这3-4dB的增益,可以采用更低功率的功放,消耗更少的电能,可以降低运营商的建设成本和网络的运营成本。

第五,由于不同地区忙时出现的时间不同,通过不同地区、不同标准对基带资源的统计复用,可以节省30-40%的基带处理资源,节省网络的建设成本。

第六,采用软基站方案,把RRU独立出来一个产品,就可以把RRU变为支持不同标准和不同频率的宏蜂窝、微蜂窝、微微蜂窝产品。只对射频进行改造,就能生产出适合于不同标准,不同频段的射频单元,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更为灵活的、高质量的覆盖,完成精品网络的的建设。

第七,系统将成为一个透明的传输,设备具备了完全的监控,因此可以在主单元和远端射频之间实现非常好的监控,可以节省40%人力成本。

第八,建网速度快。由于采用软基站方案基站射频部分都已在工厂调好,在室外现场固定即可,所以安装非常方便。

第九,由于采用了基带池的方法,把部分的软切换变成“更软切换”,这样基站的覆盖,通话的质量、网络的指标比传统的方式会更好。

第十,由于采用软基站方案,所以整个设备的升级,只进行软件升级即可,升级非常简单方便,可以提高运营商的效率,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总结整个运营成本,对两种城市进行比较,对小城市综合建网成本可以降低20%以上,对大城市会达到30%以上。在特大型城市,为了安全等等各方面,可以建多个软基站建网成本可以节省40%以上。

6、结束语

上一篇:借景抒情作文600字:夏日的黄昏下一篇: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