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

2024-10-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精选8篇)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 篇1

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是我们党领导反腐败斗争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拳反腐的路径选择。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必须依纪依法予以坚决惩处,决不手软。”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中国特色反腐败道路,必须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以“零容忍”态度彻底反腐败,不断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推进廉洁政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一、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用道道禁令严反“四风”,以“零容忍”态度严惩腐败,以强化制度约束严管干部,形成了抑制腐败、惩治腐败的社会氛围和高压态势。要继续保持这种高压态势不放松,坚决遏制住腐败蔓延势头,不断加大治本力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

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凡发现腐败案件,都必须依纪依法严肃查处。查办腐败案件,严惩腐败分子,历来是我们党治理腐败的基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但腐败频发、多发的势头仍未有效遏制。究其原因,与反腐力度不够直接相关,难以遏制腐败势头,标本兼治状况下,治标力度不够,治本难以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明确提出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反腐治标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进展之速、效果之巨,营造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赢得了全党全社会的拥护。每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心存敬畏,不应心存侥幸,谁要以身试法,必将身败名裂。

坚持惩防并举、以惩促防。惩治与预防是反腐败斗争的两个基本要素,两者相辅相成。从总体上看,反腐败斗争是以惩治为基本特征的执纪执法活动,其内在逻辑是以惩促防,以防固惩。反腐治标与反腐治本是惩与防的关系,只有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标功能,制度建设等治本措施才能落到实处。以惩促防,就是通过执纪执法建议,帮助发案单位分析犯罪成因,总结监管漏洞,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廉政措施,通过对腐败分子的惩治及腐败个案的剖析,强化党纪国法的 警示教化功能,使有犯罪动机的人及早刹车,悬崖勒马,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心灵受到洗礼,从而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目的。

坚持自律与他律结合。“伸手必被捉”,是党员干部自律防腐的警言,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但是,当道德防线被私利的欲望冲破之后,“伸手必被捉”,就必须靠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职能部门的有力查处才能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人民监督,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将腐败问题和有关情况提供给职能部门,极大提高了腐败的发现机率。群众监督和及时查处所产生的冲击效应,释放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正能量,营造着“伸手必被捉”的反腐氛围。提高腐败发现机率的人民监督和职能部门的有效查处,必须持之以恒、常态发力。

二、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

法治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理性的社会秩序、理性的法律精神和民主的法制模式。实践证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应具有以下特征:

以程序正义为基础。只有通过正义程序的演绎,才能有效实现实体公正。要强化依法履职的责任感,并通过改进执纪执法办案评价标准,完善执纪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强化违反规范执纪执法行为的惩戒等措施,坚决杜绝乱作为,有效防止不作为,切实规范执纪执法行为,确保查办腐败案件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要完善查办腐败违纪违法案件的程序措施和工作机制,转变调查、侦查、审判理念,坚持办案工作重心前移,强化案件初查工作;完善初查措施,规范初查程序,遵循调查、侦查工作规律,准确把握立案条件;完善调查、侦查手段,提高调查、侦查工作科技含量;完善侦查指挥体制,规范侦查指挥机构设置,实现线索统一管理、侦查统一指挥、资源统一调配。检察机关与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协助,明晰各自的法定职责,构建纪检监察与职务犯罪侦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依法反腐运行机制。

以实体公正为核心。实体公正强调纪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纪律法律,都要受到纪律法律追究和惩处。要坚持查办贪污贿赂与查办渎职犯罪并重,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的要案与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并重,查办受贿案件与行贿案件并重,查办贪贿数额大的案件与贪贿数额虽然较小但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案件并重;办案活动以纪律法律为准绳,重事实,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客观公正地查办案件,尊重和保障嫌疑人的合法权利;严格区分犯罪嫌疑人与证人和普通群众的界限,不能把证人和普通群众当作犯罪嫌疑人来对待;认真研究和正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严格区分工作失误与渎职犯罪,经济纠纷与经济诈骗,正常合法收入与贪污、受贿,资金合理流动与徇私舞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企业依法融资与非法吸收公 2 众存款等罪与非罪的界限。对进入司法程序的腐败案件,依法保障律师的会见权和知情权,在与律师的良性互动中提高案件侦查质量,增强办案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确保案件经得起历史检验。

以执法效能为关键。我国反腐败查办案件包括党内执纪、行政执纪、检察执法、审判司法等职能活动。其中,党内执纪和行政执纪,是党和政府对腐败的非刑罚惩治;检察与审判的执法司法,是依照国家刑事法律对腐败的刑罚惩治。提高反腐败执法效能,就是要提高反腐败非刑罚惩治和刑罚惩治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执法效能,必须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专业化执纪执法队伍,健全完善反腐败执纪执法体制机制,提高发现和证实腐败行为机率,提高惩治和防控腐败违纪违法效率。为此,要增强初核初查能力,为立案调查、立案侦查工作启动打下坚实基础;增强询问、讯问能力,注重法理情并用,注重教育感化;增强运用信息化平台全面取证能力,推进侦查信息、执法信息共享和公共信息快速查询机制建设;增强反腐败国际合作能力,在境外取证、追逃、追赃、遣返、引渡以及预防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以强化监督为保障。要切实加强自身监督制约机制建设,着力解决执法办案不文明、不规范问题,严肃查处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切实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确保执纪执法权依法规范行使,违纪必惩,违法必究,权益得到保护,正义得到伸张。要尊重人民群众在反腐败中的主体地位,健全民意收集、研究与转化机制,探索建立群众投诉及时受理与查究反馈机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控告、申诉、举报,及时发现和解决执纪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增强执法透明度,借助互联网搭建沟通、互动和监督平台,实现办案人员网上交流、网上对话,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对办案工作的监督,让群众从办案中沐浴到法律公正的阳光。

三、以“零容忍”态度彻底反腐败

彻底反腐败,必须立足于查办案件,着眼于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保障机制,是反腐败新常态的基本走向。

完善反腐败国家立法,强化“不敢腐”的威慑力。完善反腐败国家立法,要将现行党委、政府、国家多元化惩治腐败制度整合为一元化反腐败国家立法,建立融实体法与程序法一体、非刑事处罚与刑事处罚结合、与世界反腐败公约接轨的反腐败基本法律,切实做到让“制度的笼子”通上“高压电”。增强惩治腐败的必然性,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不管什么人,“出笼”必受惩,“老虎”、“苍蝇”一起打,不搞“网开一面”和“下不为例”。增强惩治腐败的及时性,对“出笼”行为露头就打,快速处理,及时纠正。增强惩治腐 3 败的严厉性,综合运用法律、组织、经济等处罚措施,加大惩治力度,特别是对严重损害公众利益的滥用权力行为,要予以重罚,以有力的惩治保证权力规范运行。

健全防腐制度体系,强化“不能腐”的防范力。一方面,优化权力结构,合理配置公共权力。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遵循精简、统一、高效原则,对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适度分解与平衡,使三者之间既相互统一,又相互制约。在厘清权力事项的基础上,合理分解配置一把手的权力、重点岗位的权力、上一层级的权力,从制度机制上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和扩张甚至滥用。另一方面,制定科学严密的“制度笼子”。从实际出发制定制度,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使制度既在理论上站得住,又在实践中行得通。当前要围绕限定权力范围、厘定权力界限、减少自由裁量、规范权力运行等建立健全制度,合理设计权力行使流程,杜绝权力寻租,使权力授予、行使、监督全过程和各环节都有制度规范,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特别要围绕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及时对现有制度查漏补缺,把行使权力的漏洞彻底堵死。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 篇2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波澜壮阔、极不平凡的十年,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黄金十年”, 也是工业和通信业坚持科学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关键十年。十年来, 工业和通信业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根本原因何在?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带着上述问题, 记者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

重返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记者: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 我国工业和通信业改革发展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苗圩:10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 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我国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总体规模大幅提升,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3—2011年,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4%, 其中, 2003—2007年年均增长17%。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 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5%。2011年,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4.2万亿元, 比2002年增长6.7倍。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 在22个大类中, 我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 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 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12年我国大陆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达73家 (含香港) , 比2002年增加62家, 总数位列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二位。10年来, 工业发展为确立我国经济大国地位、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记者:回顾10年来工业成就, 能否请您用一句话进行概括总结?

苗圩:2010年, 我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接近20%。这意味着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丢掉的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 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后, 被我们重新拿了回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 这一定会成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记者:十六大以来我国工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您认为根本原因何在?

苗圩:原因可以归结为四点:首先, 最根本的是, 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提供了重要保障。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们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以科学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方针。其次, 最重要的是, 改革开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第三, 最关键的是,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六大报告提出,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同时, 也与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与全系统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

记者:在推动我国工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实践中, 我们积累了哪些经验?从中我们又获得了哪些启示?

苗圩:我觉得有几点非常重要。第一, 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 加快完善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技术、人才投向实体经济。第二,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高起点加快工业化进程。第三, 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 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第四, 要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 加快创新能力建设, 为工业由大变强提供有力支撑。第五, 要高度重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全面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第六, 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更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加强和改善政府的宏观调控, 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激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工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

记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 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艰巨性进一步凸显, 国内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工业在由大到强的发展道路上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苗圩: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 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对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健康环保、安全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快速提高。但与此要求不匹配的是, 我国产业层次低、升级慢、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旧十分突出。低端产品产能过剩, 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弱。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在一些规模经济特征显著的行业, 企业规模小而散的现象比较突出, 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难以提升, 缺乏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 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创新发展压力大。企业税负较重, 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面临利润微薄、经营困难局面, 无力进行新产品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

与此同时, 2010年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量达到24.3亿吨油当量 (35.37亿吨标准煤) , 占全球的20.3%, 超过美国的19%, 成为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在世界能源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 粗放进出口模式代价越来越高。

这些问题最终都会聚结为一种迫切需要, 即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 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遵循工业化客观规律, 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 积极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记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苗圩:今年5月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行了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最重要的有六个方面:一是要着力推进工业发展制度环境建设。二是要着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三是要着力推进创新驱动, 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四是要着力推进融合发展, 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五是要着力推进协调发展。六是要着力推进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篇3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框架下,如何认识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所处的安全环境?中国将重点从哪些方面维护国家安全,运用哪些手段?军队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

就此,《瞭望东方周刊》近日专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孙建国。

在世界大变局下思考国家安全

《瞭望东方周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中国目前所处的安全环境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判断?

孙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国家利益需要,坚持把国家安全问题放在当今世界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加以思考,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运筹,强调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这一安全观准确判断了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安全环境。习主席纵观当今世界大变局,明确提出“三大趋势”、“三个前所未有”、“三个重大危险”等战略判断。

即,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当今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并朝着有利于和平与发展方向变化的世界;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我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从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来看,主要存在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被打断的危险。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多发叠加,面临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

这些重大战略判断,科学回答了我们处于什么环境、站在什么方位、面临什么挑战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体现了对国际战略格局和周边形势发展的深刻把握,为深入推进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不冲突不对抗”不意味着“不斗争”

《瞭望东方周刊》:中美关系一直在中国对外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邓小平曾有精辟判断:中美关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好也好不到哪儿去。现在还是这样吗?现在运筹与美国的关系,对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有什么意义?

孙建国:大国是影响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力量,运筹好大国关系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我们着力营造有利的战略安全环境,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3年6月,习主席在美国安纳伯格庄园提出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使中美关系站上新起点;2014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在中南海瀛台夜话,在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下达成许多新共识。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明确了大国交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把不冲突不对抗作为前提,把相互尊重作为关键,把合作共赢作为核心,使我国占据了国际关系发展的道义制高点。14字原则符合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我们坚持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鲜明旗帜。开创了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之道。倡导双方遵循共同的原则,跨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冲突对抗的所谓“修昔底德陷阱”。

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下,我们提出构建以“尊重、互信、合作、稳健”为内涵的新型军事关系,对保持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不冲突不对抗”并不意味着“不斗争”。中美关系一直在既合作又斗争中曲折发展,事实一再证明,不斗争就不可能使美国尊重我们的核心利益,不斗争就不可能实现平等基础上的合作共赢,不斗争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良好局面。

打破日本对钓鱼岛海域的单方面排他性管控

《瞭望东方周刊》:自日本2012年9月宣布“购岛”以来,中日围绕钓鱼岛等问题展开了外交、军事、舆论等多领域的较量,如何评价经过多轮斗争后中国所处的地位?

孙建国:总的来说,我们坚决打破了日本对钓鱼岛海域的单方面排他性管控,进一步掌握了战略主动。

日本是与我国历史渊源最深厚、近代对我伤害最严重、当前双边关系最复杂的邻国。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之殇,日右翼势力是地区和平稳定之患,日本难以接受中国崛起是诱发冲突之源。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2012年9月,日政府罔顾历史事实,公然宣布“购岛”。中央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反制举措:派遣公务船坚决进入钓鱼岛12海里海域,持续保持有效常态化维权巡航;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首次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发表钓鱼岛问题白皮书,开通钓鱼岛专题网站,实现了钓鱼岛维权斗争重大历史性突破。

同时,中国还隆重举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中国驻各国大使纷纷发表批驳日本的文章,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为我从根本上解决钓鱼岛问题创造了良好条件,形成了对我更为主动有利的战略态势。

经略南海迈出历史性一步

《瞭望东方周刊》:近年来,南海问题逐步升温,因岛礁归属、油气开发等问题频频出现紧张,这不仅牵涉一些周边国家,还有域外国家的影子。我们在南海的斗争,迄今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孙建国:维护我国南海权益,关系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关系我国发展稳定大局。我们坚定开展南海维权斗争,经略南海迈出历史性一步。

长期以来,我国在南海的油气资源开发基本上是空白,周边一些国家却疯狂开采。2014年5月我们在自己长期实际管辖的西沙中建岛以南海域组织实施油气钻探作业,越方却出动包括武装船只在内的大批船只强力干扰,冲撞在现场执行护航安全保卫任务的我公务船,并派出“蛙人”等水下特工布放渔网、漂浮物等大型物体。越国内还发生打砸抢烧中资企业、伤害中国在越公民的恶性事件。

对此,中方向越方提出严正交涉,有力反驳其就中建南项目作业的无理指责。我方坚决派出公务船执行护航安全保卫任务,有效维护海上生产作业秩序和航行安全。同时,坚持维权斗争与法理、舆论斗争密切配合,有效增进国际社会对我立场主张的理解支持。

南海维权斗争彰显了我国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在经略南海、建设海洋强国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积极经略周边塑造周边稳定周边

《瞭望东方周刊》:2014年11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主席谈外交战略布局时,首先提到的就是周边外交。周边为何被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们周边的安全形势如何?

孙建国:周边是我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周边不靖,国将不宁。当前,我周边地区保持总体稳定态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

2013年10月,中央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确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明确提出“亲、诚、惠、容”理念。习主席亲自倡导推动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大决策,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大举措。

2014年5月,习主席在亚信峰会上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为维护亚洲乃至世界安全稳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念。

“大周边”外交战略指导和布局的日臻完善,对保障我国战略安全、拓展战略空间、突破遏制我国的战略包围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塑造了对我国更加有利的周边安全态势。

同时,中国坚定不移发展对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积极和向前看的态度管控和处理分歧,继续通过友好协商解决边界问题,有效保持了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中国始终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避免半岛生乱生战、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有力维护了半岛局势总体稳定。

总体来说,我们积极经略、塑造、稳定周边,持续提升了对周边事务的影响力。

有力遏制“颜色革命”

《瞭望东方周刊》:去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占中”活动怎样危及了国家安全?

孙建国:敌对势力一直妄图使香港成为对中国内地进行颠覆、渗透的桥头堡。2014年发生的非法“占中”活动,就是香港少数激进团体在外部势力怂恿支持下,围绕行政长官普选问题,精心策动的一场香港版“颜色革命”。

中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坚定不移支持特区政府及警队依法处置违法行为,开展清路清场行动,有力维护香港的社会秩序、经济民生、民主发展和法治根基,保持香港大局稳定,持续79天的非法“占中”活动以彻底失败告终。

习主席三次接见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充分肯定、全力支持其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彰显中央对特区政府依法推进行政长官普选工作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

这场较量是捍卫“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斗争,也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的严正警告。

2014年2月习主席会见连战时,明确提出“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重要理念,表明坚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信心和决心,确保了两岸关系大局稳定,引领了两岸关系发展,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创造了更好条件。

《瞭望东方周刊》:近年是否出现了针对整个中国的“颜色革命”苗头?如何防范?

孙建国:策动“颜色革命”是一些西方国家打着“民主化”旗号、颠覆他国政权的惯用伎俩。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其对我国的渗透破坏指向愈加明确,活动愈加猖獗,加紧实施网上“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铸魂与“蛀”魂、固根与“毁”根,较量更加激烈,成为我国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面临的重大现实危险。

防范“颜色革命”,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夯实社会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始终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严厉打击各种颠覆违法活动,粉碎敌对势力对我策动“颜色革命”图谋,全力打赢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硬仗。

同时,对国内暴恐势力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挫败恐怖分裂势力破坏图谋,牢牢掌握了反暴恐斗争主动权;加强互联网管理,综合治理网络生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净化了网络环境,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

习主席亲自指挥重大演训活动

《瞭望东方周刊》: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中国军队提出了什么要求?军队打算如何实施?

孙建国:第一,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最大压舱石,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

坚决听党指挥是我军的建军之魂、强军之魂,是保证我们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宝。我们应坚持对党绝对忠诚,打牢军队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

把落实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扎实推进理论武装、思想教育、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习主席亲自决策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重申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明确回答怎么做好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这个重大问题,确立党在强国强军征程中政治建军的大方略,实现了新形势下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发展。中央近日转发《关于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决定》基本精神对于各地区各部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同样适用。

坚决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强化对全军集中统一领导。军委主席负责制是宪法明确规定的我国军事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制度的最高实现形式,必须始终把坚决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作为最高政治要求来遵循,作为最高政治纪律来严守,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权威。

第二,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创新发展军事战略指导,充分发挥军事力量对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作用。

习主席准确把握世界大势、我国所处历史方位和战争形态深刻演变,科学回答战略筹划和战争指导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在新的起点上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认识筹划战争问题。着眼实现党和国家战略目标,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思考策划战争问题,始终扭住关系全局的战略枢纽管控危机,确保战略全局稳定。

坚持和发展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更加注重运用军事力量和军事手段营造有利战略态势,把备战和止战、威慑和实战、战争行动和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整体加以运筹,推动军队现代化战略转型。

提出现代战争作战指导新思想。要求把握体系作战这个本质,强化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确作战、联合制胜观念,创新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全面提升在更加广阔空间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第三,按照能打仗打胜仗核心要求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着力提升军队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能力。

全军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标准,紧紧扭住能打胜仗,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部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统筹推进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为海上维权执法提供支援掩护,实现东海防空识别区常态化巡逻和有效管控,着力维护陆上边境安全稳定,加大海外救援、护航和维和等军事力量“走出去”力度,首次派出整建制步兵营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有效履行了军队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方面的使命任务。

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习主席强调要坚持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提高部队复杂困难条件下可靠遂行任务的能力,亲自指挥重大演训活动,为全军部队特别是高级干部谋打仗抓打仗作了表率。2014年全军共进行200余场师旅以上规模的实兵演习,练为战的导向更加鲜明,实战化氛围空前浓厚。

下大力提高实战和威慑能力。2014年我国国防费预算突破8000亿元,军队自主创新能力、新型作战力量、新式武器装备长足发展,作战训练保障条件明显改善。

第四,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强军兴军不竭动力,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这次改革由党的领袖和军队统帅亲自筹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改革势头、氛围、力度空前;首次把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国家改革总体布局,将其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首次由军委主席亲自担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加强集中统一领导;首次大范围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全军高级干部和各方面相关人员数千人踊跃建言献策;首次由军委主席亲自主持听取总部和大单位领导对军队改革的看法和意见,极大鼓舞了全军上下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这次改革的成功实施必将推动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水平实现重大飞跃。

第五,紧紧抓住作风建设这个关系军队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持续用力,确保我军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

党中央、习主席把作风建设作为突破口,下大力正风肃纪,突出解决“四风”问题,坚持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不封顶,以空前力度打老虎、拍苍蝇、逮狐狸。

两年多来,纠“四风”改作风取得显著成效,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解决了一些多年想解决但没有解决的问题,部队风气为之一新、军心士气为之大振。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 篇4

发展道路

2013-3-4 6:02:48来源:2013年03月03日 20:25:32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十一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过去五年,人民政协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贾庆林说,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是人民政协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我们坚持把筑牢思想根基摆在首要位置,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及其贯彻落实情况的报告,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活动。五年来共举办12次常委会专题学习讲座、11次在京委员学习报告会、37期全国政协委员学习研讨班和政协干部培训班。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 篇5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不仅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发展,也影响着世界的发展进程

城镇化是农村的人口、产业、生活方式逐步转向城市的历史过程,表现为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镇体系和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完善。城镇化是一个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型过程。我们研究城市和城镇化战略,就是从城市和城镇化的角度,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城镇化的内涵和实质

(一)城市的形成和作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首先,城市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西方国家用100年到300年的实践,完成了城市化进程。目前,全世界已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到城市。其次,城市是新技术创新的平台。机关、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都集中在城市。GDP的80%—90%是在城市产生的。再其次,城市是对外开放的平台。城市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进入世界经济的大门,城市的招商引资占了95%左右。城市一般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城市,也可以分为顶级城市和低级城市。大城市即顶级城市,能赚取经济链条当中附加值最高、利益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利润。低线城市没有转移资产的能力。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引进外资就是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的逐次递进,产业转移的规律也是这样。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城镇化的内涵和实质

城镇化就是社会发展中,农业活动比重下降,非农产业即工业和第三产业活动比重上升的过程。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区城镇居住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化进程靠工业化进程来支撑。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流动、大搬迁、大转移,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了思想的进步。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30%以上时,城镇化就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当前,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认为,21世纪影响世界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西方的技术革命,一是中国的城镇化。2003年以来全国每年转移1700万农村人口,目前,中国农村仍有4亿多剩余劳动力要从低生产力水平的农村转移到高生产力水平的城市中来。推进城镇化不单纯是人口向城市集中,不单纯是搞城市建设、建高楼大厦。当前,非洲有些国家城镇化率很高,但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贫民窟。印度的农村经济时代,以及城市的繁荣造成了大批的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在首都新德里的外围,贫民窟几十年不变,并逐渐扩大。

党的十七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进程。在“五化”当中,城镇化是当前加速推进的一大战略。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具有四个特点:

一、城镇化的本质是增加非农产业的就业岗位,是统筹城乡、把农民就业纳入到整个政府的统一政策安排当中去。

二、城镇化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解决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

三、城镇化是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运作,相互推动,同时进行,城镇人口增加和农村人口减少形成互动机制。

四、城镇化最突出的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城镇化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并向现代化迈进的一个过程,不仅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也包括城与乡、新城与老城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统一。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不仅决定着中国的未来的发展,也影响着世界的发展进程。

(三)城镇化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从经济角度看,有利于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西方经济研究机构预测,中国的城镇化要求再建100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大城市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在经济上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大城市效率高、集约性强,节约资源和土地。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大城市发展,城市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其次,从社会角度看,有利于扩大就业,保持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城市有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生活要比农村生活更方便、舒适。城市为居民搭建了平台,有利于扩大就业范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城镇化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当中来,为城市的发展,为农民的转移,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再其次,从文化角度看,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素质,繁荣文化生活。城市要建设文化产业和娱乐、消费等各类服务产业,特别是在文化、教育、保健、休闲、旅游等领域,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需求。城市的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以及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对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从政治角度看,有利于执政建设,有利于民主法制的深化与实践,有利于巩固执政基础。城镇化促进了城乡环境的改善,使物质优越成为现实,环境改善和物质条件的优越又促进了社会稳定,保证了群众的安居乐业。这是政治建设的应有之意。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建设,几个村庄的人组成一个农村社区,有利于增进交流、转变思想,加深对政治的理解。农村社区人才聚集,容易选出好的致富带头人。同时,纳入物业管理,引入第三产业,有利于深化基层民主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城镇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一)城市必须坚持宜居

宜居是指适宜于人类生活和居住。城市建设不仅要适宜人们生活,还要适宜人们的创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适宜人的全面发展。一个城市是否宜居,不仅要看城市的经济指标,还要看城市能否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对居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出行便利性、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舒适性是衡量城市发展质量的综合指标。城市发展要不断回归舒适、休闲、健康、安全和文明等人类最基本的追求,使人居环境更贴近自然、与自然和城市文化和谐,已成为居民的普遍追求。

(二)城市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合理布局城镇体系、协调城乡关系、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提高城乡居民素质、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改善城市环境。城市建设包括房屋建设,是高能耗的领域,占整个社会耗能、耗材的30%%。因此,不能随意拆迁,搞重复建设,必须一劳永逸,建设“百年住宅”,才能体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城市功能不可能一次性完善,必须着眼于城市长远发展可能,注重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为城市发展留出规划、留出空间。

(三)城市必须是基础设施完备和公共产品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形成城市的服务功能。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如行道树、绿地等不创造直接效益,需要政府投资,发动企业和社会单位管养。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调控城市布局,优化配置市民学校、托儿所、医疗、居住、办公、商业、银行等城市空间。要坚持规模适度超前,使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燃气、雨污系统、绿地系统、环卫设施、停车场建设配套完善。在建设过程中同步配套市政管网,地下设施一步到位,各类管线具备一次性承载能力,以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

(四)城市必须是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首先是自然的、历史的,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的特色。“城市就像打开一本书,进来一看就知道这个城市的抱负。”城市面貌的改善不仅是外在的,而是增加了文化的内涵和感

染力,展现了城市的精、气、神。城市文化体现在优越的自然条件上。沂河、祊河、陷泥河就是临沂的特色和优势。其次,文化是建筑的。各类建筑标志着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特点。江苏邳州市展现的是楚汉文化,临沂新农村应该充分展现汉晋文化的风格和特色。再其次,文化是地域性的。文化在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沂蒙精神和红嫂精神就是临沂的文化。展览馆、博物馆是城市的基本要素,没有展览馆、博物馆的城市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总之,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如果只追求外来的东西,城市的特色就会消失,形成千城一面的状况。我们要保护好城市的老建筑,保护好城市的文化,每个年代都有代表性的建筑,使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更加清晰,并且世代相传。

(五)城市要向数字化管理发展

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城市管理是城市正常运转的保障,不仅包括市容市貌的管理,还包括基础设施等硬件的管理。城市管理不能只靠单一的政府部门,市民是城市管理的主体。市民素质的提高,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才是城市管理的根本。要加快数字化城市建设,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以信息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要按照“责权利相统一、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将管理重心由市向区和街道转移,发挥社区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基础性单元作用,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

(六)城市必须经营,走市场化道路

经营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理念,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城市建设的主体必须依靠经营,财政收入只是维护、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转。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通过经营举债,使城市资产逐渐做大,使城市资本产生还债的能力。近年来,临沂市打破依靠财政搞建设的旧思维,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盘活城市存量资产,通过经营拓宽城市融资渠道,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空间。2004年国家开发银行对临沂的评估值是36亿元,2008年转变为一次性贷款60亿元投资城市建设。因此,必须将经营思想贯穿于城市建设、管理、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对城市的各类有形、无形资产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经营,实现城市建设低投入、高产出的目的。

(七)城市必须是开放、包容的城市不仅是市民的,也是农民的;城市是全国、全社会的。城市的包容性、开放性决定了城市的现代化程度。无论贫富,无论国界,谁都能进入这个城市。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允许街上有乞丐。这只是管理问题,但不能拒之门外。人民对城市的要求是苛刻的,又是宽泛的。现代化的城市必须具备开放、包容的胸怀,迎接各类人员的到来。

(八)城市必须是安全的城市应该让居民感到安全,居民应该对城市及居住区周边的治安状况、交通出行生活,对发生地震、火灾、水灾等突发性自然灾害时政府的作为有安全感。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过程,既是财富积累的过程,也是风险积累的过程。现代化程度高度依赖基础设施,水、电、路、燃气、通信、供热、网络等设施既造就了现代化文明,也造就了城市问题的多发性和突发性。城市政府应该增强城市安全意识,制定完善防灾与预警系统,积极应对突发性灾害,同时,为城市发展留出安全空地、预留用地、备用地,楼与楼之间要达到一定安全程度,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

(九)城市必须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篇6

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改变自然环境,以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幅提高,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然而,在此同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力也日益增强,对自然界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和污染,大大超过了自然界本身的再生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于是出现了资源枯竭、土地沙化、生物大量灭绝、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人类生存危机,严重影响了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还破坏了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条件,于是改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可持续发展问题产生了。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须从经济、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做好可持续发展工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不断

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要建立循环型社会,三要节约资源、改变消费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使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资源与环境危机。资源供给匮乏和生态压力增大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继续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通过对产业结构实施战略调整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要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结构逐步优化,节能减排工作也取得了进展。

虽然我国领土广阔,然而过多的人口已严重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也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同时人口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这些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很有必要的。要坚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完善的优生优育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健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使灾害损失明显降低。

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面临着巨大挑战。资源匮乏和环境问题亟待解决。要增大对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的投入,逐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对重点江河水域的水污染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开展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工作,恢复与重建生态环境。生活中,我们还要积极配合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认真学习和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目标和意义,重视日常生活中的节能减排。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实践,放弃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不做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事,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积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做一份贡献,造福子孙后代。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 篇7

文章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党的十六大以来,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创新发展党的教育理论,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开创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道路, 既凝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经验, 又反映了世界教育发展规律, 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理论, 又体现了中国国情, 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 又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既继承了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是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唯一正确道路。

文章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教育优先发展之路。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育人为本之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本质要求,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使命。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刻苦学习,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专业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 担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改革创新之路。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最根本原因, 是教育发展的最鲜明标志, 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促进教育公平之路。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 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促进教育公平, 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懈的追求,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目标。必须抓住机会公平这个关键, 满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基本要求,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提高教育质量之路。实现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规模是基础, 质量是关键。提高教育质量, 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方针。必须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 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走中国特色EAP发展之路 篇8

本次研讨班的主题是:传播员工心理帮助计划知识,促进企业建立和完善EAP管理创新模式,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和谐劳资关系,化解企业矛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副局长韩天出席研究班并讲话(全文另发),南方电网公司总法律顾问李强致辞,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企业文化处调研员闽玉清主持并作开班动员。

韩天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中央企业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总结了中央企业开展EAP项目的情况和特点,要求中央企业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探索促进文化落地、推动企业发展的有效载体。

研讨班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专家就员工帮助计划(EAP项目)的起源与发展、实践与应用作了专题讲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四家企业作了员工辅导计划典型经验交流。

这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大家对员工辅导计划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对于EAP项目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将有助于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中央企业稳定健康和谐发展。

专家讲座 系统深入

王詠教授 中国企业更需要EAP

在为期3天的研讨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组织与员工促进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詠教授以国际化的视野和专业化的方式从EAP的概念、由来与发展历史、世界500强EAP案例、中国企业为什么需要EAP、EAP的未来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讲授了《EAP的起源与发展》。

他认为,EAP是由组织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服务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和建议,和对员工及其直属亲人提供的专业咨询、指导和培训,帮助改善组织的环境和氛围,解决员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

他从EAP为企业带来的价值、EAP服务于个人和组织、财富500强企业使用EAP的增长情况、EAP与心理学的紧密联系等方面介绍了EAP的基本情况,用世界500强康菲石油、强生公司、卡特彼勒践行EAP取得的成功案例,以卡特彼勒全球总监Drhn John Pompe的话总结出成功的EAP服务必须是: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评价企业员工独特的需要;提供杰出的临床服务;利用核心技术作为良好的平台去按每个企业的需要而设立解决方案;通过定性、定量方法论证EAP的价值。王詠认为,中国企业的压力现状和组织变革的影响比欧美国家更需要EAP。

在谈及EAP未来发展趋势时王詠作出这样的描述:EAP的本原,关注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有四大指标判断——主观幸福感,问题和症状,功能,风险。目前,EAP在中国面临的困难与障碍大致包括:中国人对“心理”的敏感与防卫;企业主队成本效益的估量;关于保健与激励;专业人员的胜任水平。

他强调,未来我国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趋向应该是建设健康型组织(压力管理与健康工作、工作与家庭平衡、突发与危机事件的应对与管理)、和谐型组织(组织变革中的员工心理辅导、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劳工关系与心理行为协调)、幸福型组织(创新型组织文化建设、幸福企业建设与实践)。因为其使命是让人们能够更高效且快乐地工作,享受更健康而和谐的生活。

张西超博士 EAP现状、价值、趋势及本土化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副教授张西超以《EAP在中国的实践与应用》为题,从国内外EAP发展现状、EAP本土化实践关键点、EAP在国有企业的应用价值、EAP未来发展趋势解读四个方面介绍了EAP在中国的实践与应用。

他描述了中国企业员工中的职业心理健康现状:目前在中国的企业中,60%的员工面临着高压力的困扰,约4成的员工工作中缺乏活力,11.9%的员工对工作不满意;2.1%的员工有较高的抑郁倾向,是企业发生危机的潜在威胁。他认为中国员工最关注的个人困扰问题集中在和情感、子女相关的生活问题中,其次是工作压力、生涯发展、职场人际等相关的工作问题,并且其中近5%是处理工作场所的危机或严重心理困扰问题。

EAP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心理健康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员工解决其心理困扰问题,并有效提升职业心理健康状况。现在全世界超过85个国家开展了EAP,全球有19个大的EAP协会,世界500强企业95%实施了EAP。美国500强企业100%实施了EAP。日本、台湾、香港的EAP都发展得不错。国家开发银行的EAP实施效果评估显示,开展EAP之后,员工的压力感受降低,幸福感受升高。

他高度概括了EAP在中国发展的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1998~2002年)1998年可口可乐中国公司最早开展了EAP项目,后来几年中,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公司陆续为中国员工提供EAP,一些国外和港台的EAP服务机构也陆续进驻中国大陆。

2001年3月,联想集团客户服务部开展了国内企业的第一个完整的EAP项目;同年中国大陆第一个本土EAP服务机构北京易普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中国本土EAP模式初创。

起步阶段:(2003~2006年)2003年,国家开发银行将EAP作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引入总行;2004年,北京西门子通信公司引入EAP,辅助组织变革期间的员工心理稳定工作;2005年,中国移动广东客服(东莞)中心试点导入EAP项目。除本土成立的EAP服务机构外,出现了合资的EAP机构,一些管理咨询公司也开始提供EAP服务。2004年以来,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每年举办EAP相关论坛。

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国家和政府开始关注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宣传,促进全民心理健康以及企业对员工心理问题的重视。大量EAP服务机构涌现出来。专业的EAP服务机构;心理咨询、心理培训等机构专项EAP服务;管理咨询公司增加EAP相关的服务。中国移动、中海油、中石油、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大型央企,强生、BM、泰科等外企,建行、交行、民生银行等金融企业开始关注并开展EAP项目。美世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12家EAP服务商共为290家企业提供了整体EAP服务。从客户性质上来看:外资/合资企业占57%;国企占32%;民营企业占11%。从客户规模上来看:完整EAP的客户群以1 000人以下的群体为主,占62%;大于20 000人的客户仅占2%。

张西超结合数年对大型国企的特点及多年服务实践,总结出适合大型国企的EAP服务模式:大型国企导入EAP服务,在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自身特点及其对选择EAP运行模式的相应影响;特别是历史遗留问题相对复杂,企业规模大、分布广,存在差异化用工、区域发展不均衡、人员素质差异大等现实性问题。近10年来,企业内部管理偏重于绩效表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副作用日益凸显,生产效能降低,经营管理需要使用心理学科学理论来指导。

nlc202309011303

关键在于:一是要贴心服务体现员工关爱;二是EAP与管理的深度融合,建立EAP管理运行和服务支撑系统;三是选择适合企业的服务提供模式,包括外部、内部、内外结合三种模式。

他认为EAP在国有企业的应用价值应体现在:引入科学工具,创新思政工作;护航组织变革,助力心态调整;提升心理资本,培育幸福员工;关爱青年员工,领航价值人生;建立心理档案,增效员工关爱;构建支持系统,重塑工作激情。

他展望中国EAP的发展趋势: 1.普受关注,EAP呈加速发展态势,未来10年,EAP的关注度将大幅提高,并迎来加速发展期。2.国企先行,走中国特色EAP的发展之路;3.立足本土,积极导向的EAP将成主流,4.内外结合,固化建立EAP的长效机制,更多企业采用内外结合的EAP模式,培养一支内部队伍并通过制度建立起EAP的长效机制;5.个人心检,EAP危机预警科学化,个人心检将成为EAP项目的重要支点,它有利于建立科学化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会被更多企业尝试采用。6.全员覆盖,新技术助力EAP发展。

企业经验 精彩纷呈

南方电网 系统推进

中国南方电网政工部主任肖海首先交流了企业近几年来实施员工辅导计划的心得体会,他认为实施员工心理辅导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是持续推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是改善党群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效果、提高党群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需要。接着宣传处处长陈敬宁详细描述了《南方电网公司员工辅导计划》,她认为: 员工辅导计划是建立一套实施人文关怀、开展心理疏导的工作制度、流程机制和方法工具,主要是沟通企业愿景、传递组织战略、倾听员工心声、改善员工感受。员工辅导计划也是指一套工作机制,是公司围绕上述内容推行的一整套形成闭环的制度与流程。

员工辅导计划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是:发挥员工辅导计划“精神激励、人文关怀”的作用和发挥员工辅导计划“预防人为责任事故,实现心理风险干预”的作用,目的就是把党群工作者乃至各级管理人员培养成训练有素的专业辅导员,对员工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实现人人快乐工作,这样创新了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也创新了党群工作者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式方法。

员工辅导计划的辅导范围包括:常态辅导( 组织安排根据公司的工作需要,针对特定群体或个人进行常态化辅导工作);组织安排(根据公司的工作需要,针对特定群体或个人进行辅导工作);特定需要 ( 针对十二种情形的员工,启动员工辅导),重点是常态辅导。员工辅导计划强调“助人自助”的原则,主要是通过倾听和分析,帮助员工从适当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以积极正面的心态去处理这些问题,而不是帮助员工直接处理具体问题。员工辅导计划的三种角色包括:辅导员(负责接受或主动辨识辅导需求,制定辅导计划,并具体实施员工辅导);辅导对象(接受辅导的员工);督导员(负责对本单位员工辅导计划的指导、管理、监督和考核工作,以及接受辅导对象的投诉和建议,督导员同时也自动成为辅导员)。

陈敬宁介绍了员工辅导计划在南网基层的实施情况:以“点”带动,特色化开展员工辅导;以“线”联动以“面”推动,互动式搭建交流平台。如:安顺供电局的520员工关爱行动;遵义供电局的蒲公英计划;六盘水供电局的阳光工程;凯里供电局的温馨驿站。

目前,南方电网公司对辅导员通用能力评价标准及行为评价标准进行了D级(专家级)、C级(专业级)、B级(技能级)、A级(操作级)、X级(负向级)五个层级划分,并把其三化:常态化,融入党群工作日常工作中;规范化,进入党群工作制度体系中;闭环化,纳入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工作中。

她总结南网实施员工辅导计划的体会是:找准关键、准确定位;统一规划、标准实施;系统培养、提升能力;广泛宣传、形成共识;内外合作、发挥优势;持之以恒、做出实效。

中国移动 融入管理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党群工作部党建处处长陈冬作了题为《中国移动EAP项目的探索与实践》的汇报。他重点介绍了集团公司对EAP项目的推动进程。具体作法是:在每年度的党群工作会议上进行工作部署;召开EAP专题交流会和EAP论坛进行推动;举办EAP专员培训班,培养内部EAP骨干;组织编写EAP指导手册和EAP发展规划。

他还简要介绍了各省公司EAP项目的实践及特点。如:北京公司,“三位一体”的内外结合EAP;江苏公司,“一点支撑,多点覆盖”EAP模式;四川公司,从震后心理复健到常规EAP服务;陕西公司,“试点、推广、普及”EAP模式。

从2003年起,中国移动不懈地探索,逐步实现了EAP的试点和实践工作,并且对EAP的定位有了新的认识,他们不是仅仅将EAP作为一项提供给员工的精神福利,他们是将EAP作为单纯帮助部分员工解决个人心理困扰的心理咨询,而是更多地将EAP与管理相结合,将EAP与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在逐步的实践和探索中,中国移动的EAP取得了以下几点成果:员工心理健康获得提升;EAP转向积极的心理资本提升;将EAP心理服务融入到公司管理;培养了一批内部EAP专业队伍;形成员工心理保健预警机制。

他谈及对开展EAP项目的几点思考:中国移动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对员工心理方面的关注和支持,既是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所以,中国移动将会继续坚定地持续开展下去,未来的EAP工作会更加注重有序化和系统化,并注重六个方面的结合,既把解决员工的个人心理危机和企业的普遍心理危机相结合;把专项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常态的思想保健工作相结合;将专业的EAP力量和内部的EAP骨干相结合;外部的解压和员工的自我解压相结合;有形和无形相结合;EAP工作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为了防止EAP工作做“窄”、做“偏”,在企业里通过EAP工作要达到三个目的:就是增强广大管理者心理管理能力和做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让广大员工能掌握一定的现代心理学知识,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找到一些解决的办法;通过外部专业的咨询师,解决企业遇到的心理危机问题。

他满怀信心地展示了中国移动EAP项目发展规划,即中国移动EAP项目的定位: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有效途径;项目的核心功能: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资本;提高管理者的心理管理和领导能力;提高企业组织的和谐度和稳定性。工作方针:规范科学、彰显特色、注重实效、惠及全员。中期目标:在未来5年内,中国移动EAP项目的整体目标是达到全体员工覆盖,EAP内外结合的操作模式发展相对成熟,企业内部项目管理制度相对完善,骨干队伍数量和质量初步达标,内容模块开展相对统一规范。

宝钢集团 蓝领创新

宝钢党委宣传部高级专员汤平健以《建设自主型员工队伍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为题,讲述了宝钢建设自主型员工队伍的背景、实践、体会及成果。

他认为,建设自主型员工队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管理者从改进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入手,为员工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和提供服务,必须从六个方面着手:平台搭建,建立逐级提升拓展的员工创新大舞台;制度支撑,建立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活动推进,应对挑战,深入开展最佳实践者活动;安全入手,从事关员工生命健康的安全工作抓起;文化引领,用“宝钢文化”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员工;关爱员工,建立健全“八个人”服务员工工作机制。

nlc202309011303

在讲到建设自主型员工队伍的体会时,他认为:关键在于转变管理。围绕现场,重心下移;舍得花时间沟通;尊重与信任员工;问题导向而不是强化责任导向;认真与愚直;从管理本质出发,从细节入手;围绕现场,重心下移,围绕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宝钢建设自主型员工队伍的成果体现在: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平均每天产生4件专利、6件技术秘密,40%以上由一线员工完成;一大批“工人发明家”脱颖而出;员工创新项目在国内外发明展屡获殊荣(1 100多个);为我国科技进步作出积极贡献,国家科技奖先后颁给10名工人,宝钢占到3位;员工自主创新形成浓厚氛围,已成立70多个以工人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增添了企业发展后劲。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曾对宝钢的“蓝领创新”作出重要批示:一线工人开展蓝领创新好。不仅提高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自豪感和责任感,而且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宝钢的经验可以推广。

辽河油田 倚重内力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党委书记周灏作了题为《利用内部资源推行EAP项目 提高员工福祉服务企业发展》的报告,讲述了他们坚持“利用内部资源、服务员工群众、促进企业和谐”的工作思路:从满足员工心理需求、促进职业心理健康入手,2005年引入EAP项目,2007年进行试点,2009年全面系统推进,为提高员工福祉、服务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辽河油田工会副主席王迎旭从辽河油田开展EAP经历的阶段、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推进的方式方法、支持系统和基地、工作效果、开展项目的思考六个方面讲解了《员工帮助计划(EAP)在辽河油田的探索与实践》。

周灏认为,引进EAP这一项目,主要基于三点认识:EAP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补充,符合时代进步要求;EAP是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符合石油行业发展需要;EAP是企业提供的精神福利,符合辽河油田客观实际。

他简要介绍了企业EAP工作的主要做法,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综合分析EAP种种模式,优选了以利用内部资源为基础的推进模式。该模式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针对性较强。二是灵活性较高。三是持续性较好。具体做法是:1.在组织架构上,坚持横向协调、纵向联动。充分考虑服务性质、资金渠道、工作组织等因素,将项目组设在工会,下设咨询部、培训部、研发部、推广部和督导部。2.在工作运行上,突出融入中心、增强实效。坚持把EAP作为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针对企业发展战略、机构改革、政策调整等热点难点,对企业重大部署、重要举措、重点工作可能带来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系统评估调适和教育引导。3.在队伍建设上,注重配强力量、优化结构。4.在服务对象上,做到区分群体、因人施策。

通过近3年的探索实践,辽河油田EAP工作初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有效积累了心理资本,促进了员工身心健康;有效提升了专业队伍素质,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有效改善了组织氛围,推进了企业改革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知名度和社会形象。

周灏强调,EAP是舶来品,在推行过程中,我们感到应把握好三个问题:既要尊重规律属性,又要契合主导价值;既要服务员工,又要服务企业;既要抓好干预,又要做好预防。

最后,放映了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工作纪实录像片。

推行EAP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福祉,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专家和几家先进单位的经验做法,给了与会学员很大启发。大家表示将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总体要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深入推进EAP工作,不断打造企业新形象,提升企业软实力,实现企业新发展,为中国经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江 山)

上一篇:广告法复习资料下一篇:八一建军节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