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制度(精选8篇)
745603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悦乐中心卫生院
关键词 :农村卫生人员乡镇卫生院管理
一、乡镇卫生院的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视,加大了对农村卫生的投入,不少卫生院享受到了国债项目的优惠政策,卫生院的房屋建设有了改善,设备也有了一定的更新,是整个乡镇卫生院情况有了很明显的改善。但尽管如此,乡镇卫生院的运行中仍存在许多困难,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医疗保健需求,较突出的是缺乏资金、缺乏人才、缺乏技术、缺乏设备、住房陈旧设施老化、遗留债务、再加上工作条件的限制,大大的影响了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以资金运用上看,医疗用品价格不断上涨,而医疗收费偏低,药品又是零差价销售,政府又提出许多降价项目并辅助实施,医院项目工程配套不到位,前期费用医院难以承担,供暖、供水、供电等费用花销大,致使乡镇卫生院亏损经营,举步维艰,出现恶性循环,大部分卫生院内、外、妇、儿专业人员不全,连最常见的阑尾炎、剖腹产、骨折固定等都不能开展,一些常见的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更难以胜任,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医疗保健需求。
二、乡镇卫生院的功能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服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纵向看,它是连接县级卫生机构和村级卫生组织的枢纽;以横向看,它是一定社区范围内提供初级卫生服务的主体。
1、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现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较好的为广大农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这是乡镇卫生院的主要职能。1.1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包括传染病疫情、急性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登记、报告和处理,重大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的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这些工作的完成最终要靠乡镇卫生院来落实,国家政策再好,没有乡镇卫生院这个终端的基础性工作,所有的政策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1.2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做好孕产妇保健和儿童系统保健,有效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1.3建立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积极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意识;1.4普及科学知识,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治本措施。我们应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活动,积极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有力促进初级卫生保健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2、基本医疗,这是乡镇卫生院的基本职能。2.1正确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同时对疑难杂备症进行恰当的处理和转诊;2.2加强产科和急诊、急救能力建设,要求具备一定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 基本抢救设备、抢救药品。2.3管理职能,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负责本地卫生行政管理工作,对村级卫生所以及个体诊所进行卫生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并监督实施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院是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实施单位,应制定本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切实负起区域规划、宏观调控和业务管理职能,进一步增强经营意识,扩大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服务职能、加大成本核算,再保证基本医疗的同时,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康复服务,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和管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另外配合县(市)卫生机构,深入开展创建卫生村镇运动和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在全社会树立“大卫生”观念,通过政府组织,卫生院协调,社会支持,个人参与,将卫生院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三、促进乡镇卫生院发展的关键
1、医院管理者要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等新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的今天,更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更新知识,转变观念,努力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新型乡镇卫生院。
2、医院管理者要努力掌握现代医院管理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手段使医院各个部
门的工作互相衔接配合,最大限度的发挥医院的作用。2.1医院管理标准化,要求医院各项医疗活动具体化、定量化,使医院各项医疗技术和管理活动有依据、有目标、安全可靠,可减少和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因此标准化是医院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做到:一切活动依据标准,一切标准落实到人,一切评价运用事实和数据,大大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2.2推行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强调标准化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责任目标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全员竞聘和岗位竞聘制、完善医德医风考核制、重点加强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并进行医疗事故分析会、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记录、疾病谱排序、医生处方管理和五个排队(医生用药量、抗生素使用量、抗生素中青霉素使用量、患者自费药品占总用药量比、平均液体量)、八个排队(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门诊输液人次占门诊总人数比例、平均住院费用、平均门诊费用、平均单病种(单次检查)费用、平均住院自费比例、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患者满意率)等方法分析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率。
3、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医疗质量的高低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卫生保健、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卫生工作者要以热情的服务态度,过硬的业务技术,所以我们要努力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不断更新技术。那么,通俗的讲医疗质量再好一点,服务态度再热情一点,病人会主动找上门,这样医院的收入就会相应的增加。
4、制定严格适合乡镇卫生院医院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医务科的力量,对于违纪违规和服务态度差的医务人员,在绩效工资考核中奖优罚劣予以兑现,重点严厉制裁“私收费”行为,使真正为医院出力的人得到实惠,以激励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5、加强产科和急诊急救能力建设,这在农村是非常需要的,且消耗资源也不多,技术含量不很高,配备主要力量,同时给医院创立了经济效益。5.1住院分娩 通过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利用"降消“项目、农和报销吸引更多产妇到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既降低孕产妇、儿童死亡率,又使医院收入相应的增加。5.2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外伤和各种事故很多,尤其是农村农药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这些情况都需要急诊急救,需要争分夺秒。乡镇卫生院在这方面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同时对循环、呼吸、肾功能衰竭、急性中毒和休克及其他一般急危病人作出初步诊断,并进行生命体征的抢救处理,组织急救车进行转诊,争取时间。
6、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开展有偿服务组织并完成学生儿童,社区群众,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以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强化妇幼保健工作的程序化管理,切实做好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及妇女病的查治工作,并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以满足群众防病,治病需求。
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方向。根据国办发《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我们只有把握“着力点”找准“切入点”,触动“共鸣点”,才能把握好促进和加快医院发展的最佳时机,明确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方向,才能真正建设好适应当今时代的乡镇卫生院。
1、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卫生院管理,按照工作量合理定编、定员、定岗,实行绩效工资,加大工资中的浮动部分,以提高工作者的积极性。
2、资源共享、统一调配,按照乡镇卫生院管理原则,实现资源共享,医疗设备的统一调配,由于制度不健全等原因,致使一些医用设备在乡镇卫生院闲置,而需要这些设备的医院又无力购买,导致医用设备的浪费,同理一部分专业人员宁愿在大一点的医院拥挤,也不愿到条件差一点的卫生院,而急需这方面人才的医院去工作,很大程度的造成了人才浪费,因此,我们必须看到实施这一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服从调整,使医用设备和人才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在申请项目、购进设备、引进人才等方面,避免等、靠、要,需要自己努力培养人才,创造财富。
3、创办特色专科,此项改革适用于经济效益欠佳的乡镇卫生院,如加强中医科建设,因为中医简,便,廉,验,[1]同时落实利用地产中药材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在新农合政策中全额报销。推荐和
使用针灸治疗常见多发病种.3.1医院采购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要求中的中成药,中药饮片和必
要的诊断治疗设备,保证中医诊断、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理疗、药膳、牵引等基本服
[2]务项目的开展以及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医院中医就诊人次、使用中药量和中医
业务收入个达到三分之一,即“三个三分之一”。3.2专业人员职称晋升考试增加20%的中医内容,促进卫生专业人员学习中医医疗知识,鼓励本院职工参加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同时将学习中医内容列入医院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创办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走专科这条路为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创建了生机。
4、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管理好农村合作医疗,也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4.1农合局、农合办管理人员应该是医学专业人才,更好的了解病人的治疗过程,在制定本区域内规章制度,充分考虑到卫生院实际情况,更进一步与医院配合搞好农合工作,4.2.1在控制费用中平均费用及封顶线应该将一级甲等、一级乙等、一级丙等卫生院制定不同的标准。4.2.2在报销比例上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报销比例,降低二三级医院的报销比例,这样促使小病患者在乡镇卫生院治疗,降低患者的药费负担,4.2.3在限制病种方面要求双向转诊,对于乡镇卫生院承担不了的病种很自然的及时转诊,二三级医院转诊到乡镇卫生院的却很少,这样二三级医院病人(当然也包括乡镇卫生院能够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挤得很多,当然限制乡镇卫生院病人数量更不合理,4.3尽量减少门诊报销手续,由于手续繁杂造成老百姓门诊报销困难,报销率太低,老百姓门诊治疗费用报销不了丧失了老百姓交保险费的积极性,年底消除个人账户,更是老百姓对农合失去希望,农合政策对于乡镇卫生院是一个新的契机,同时由于部分不合理的规定,造成乡镇卫生院处境艰难。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乡镇卫生院能否吸引老百姓,关键在于人,在进行新农合调查时,发现很多病人不到乡镇卫生院看病,原因是老百姓认为你没有人能看的好我的病,因此,我们一定要多想办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因为得人才者得天下。
6、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乡镇卫生院多年来一直是坐等患者上门,这一观念要改变,服务模式也要转变,要变坐等患者上门为主动出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个体服务为群体服务,在这方面我们应借鉴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者的经验和做法,来搞好我们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
7、加强医务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减少医患纠纷。7.1医疗费用的增长,医务人员待遇偏低,医院素质比较高的人才流失,造成医患矛盾加大,业务人员在患者面前几乎无尊严可言,甚至造成人格侮辱和身体伤害,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在医疗纠纷中按《民法通则》不管医院有没有责任都可能面临赔偿,作为医生、护士没有一种内在的自豪感,大部分医务人员失望、没有信心,部分医务工作者要求考教师、考公务员,这也是医务人才流失的一个原因,所以在改革过程中,也需要政府在这方面充分考虑。在强调患者弱势地位的同时,不要忽视医务工作者弱势状况。7.2在处理医患矛盾中尽量有理对无理,耐心倾听投诉来信、来访,最大限度的和谐医患关系,同时加强医院管理,消除各种原因造成的药品费用虚高,让农合报销在绿灯下顺利进行,加大惠民工程的投入。用实际行动、有力措施和谐医患关系。
【】
8、紧跟卫生改革的步伐,摸准时代脉博,明确医院发展方向,落实“十个全覆盖”3使乡
镇卫生院有一个跨越式发展。
结束语 :现今医改热潮之际,也谈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是为“摸着石头过河”探讨乡镇卫生院管理的难点,也同时看到国家对卫生工作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管理好乡镇卫生院曙光在前。
参考文献:
【1】《公共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
【2】国家公布的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国中医药办发【2008】38号
如何明确乡镇卫生院“法人主体地位”?联系本次研究中的发现, 提出以下建议:
一、采取“两步走”的方式调整现行的补偿政策
(一) 现行补偿政策是必需调整的
财社【2009】66号文件对乡镇卫生院经常性补偿的核定办法是这样规定的:“对核定的经常性收入不足以弥补核定的经常性支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差额部分由政府在预算中足额安排”。简而言之, 是以“核定收支”作为核定补偿的依据。三年多的实践, 凸显了这项政策存在以下缺陷:
1. 挫伤了乡镇卫生院提供医疗服务的积极性
这项政策的基本特点是“多做少补”。某县有两所卫生院, 覆盖人口和机构规模都大致相同A6, 但由于内部管理的差异, 这两所卫生院在新医改前服务能力悬殊很大:2009年门诊人次相差3.15倍, 住院人次相差2.23倍, 业务收入相差4.12倍, 职工人均工资也相差2.08倍, “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在当时得到了较好的体现。2010年县财政按照卫生院前三年收入的平均数核定医疗收入, 绩效差的卫生院核定的收入指标为15.85万, 绩效高的卫生院核定的收入指标为90.49万, 相差5.7倍, 但核定两所卫生院职工的人均工资却由原来相差2.23倍变为按标准水平全部拉平。这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补偿制度, 使卫生院普遍失去了提供医疗服务的积极性。
2. 用医疗收入和公共卫生经费冲抵人员经费
安徽省印发的皖政办[2011]61号明确规定要足额保障“编制内竞聘上岗人员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社会保障缴费、住房公积金”, 强调必需足额核定人员经费。2012安徽省农村卫生协会对21县2011年乡镇卫生院补助水平进行测算, 结果显示有12个县市的所谓“足额核定人员经费”是采取扣减公共卫生专项经费和医疗收入的方式兑现的。其中有个县A8从卫生院上缴的医疗收入中扣减60%, 共1098万, 从公共卫生经费中扣减54%, 共848万, 两项合计共扣减1946万, 用扣减的经费冲抵原本应由县级财政安排的人员经费。如果剔除扣减部分, 这个县非但绩效工资分文未补, 连基本工资也只补助70%!本次调查的13个县有12个县的人员补助没有足额 (表7) 。有一个县人员经费补助额为零。
3. 政策本身的自相矛盾
医改初期财政部门领导曾提出很令人陶醉的“财政兜底”, 但话音刚落, 财政部的一位副部长在几个月后召开的中国卫生论坛上提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后的经常性收支差额采取机构内部消化、医保基金补偿、财政补助等多渠道的补偿办法”, 用“三家共担”推翻了“兜底”之说。又过了几个月, 财政部在2010年年底印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制度》对乡镇卫生院明确了“超支不补”。从“财政兜底”, 到“三家共担”, 再到后来的“超支不补”, 前后不到一年时间, 文件中所谓的“足额安排”像变戏法一样有了完全不同的含义。其实无论是“财政兜底”, 还是后来的“三家共担”, 还是最后断然提出的“超支不补”, 都是很不严谨的提法。其间还有一个“超收返还”政策, 规定超过核定的收入指标全额返还。“超收返还”政策又引出了三个漏洞:其一、这其实是一个刺激创收的政策, 这一规定无异于把“核定收支”所标榜的公益性面纱戳了一个大窟窿;其二、紧随“超收返还”之后的, 是鞭打快牛。某县2011年超收, 2011年的收入指标就在原先核定的基数上调增200万, 补助也就随之做相应削减, 卫生院对此叫苦不迭;其三、“超收返还”和“超支不补”的规定折射了超收和超支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这种常态彻底动摇了“核定收支”的严肃性。后来提出“收支结余”的分配政策, 更是与“核定收支”的补偿政策自相矛盾:既然政策只规定把收支差额补齐, 结余又从何而来?
最近印发的国办发【2013】14号文件的表述是“将基层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 把“经常性收支差额”作为核定补助的依据, 显然是要继续实行“核定收支”。安徽省虽然在皖政办【2011】61号文件中终止了“核定收支”的办法, 但上面的文件作了这样的规定, 省里有关部门又以此为依据对县市财政“口解”, 县级财政部门则以此为据将医疗收入和公共卫生经费纳入预算统一核算, 于是用医疗收入与公共卫生经费冲抵人员经费也就顺理成章。因此要纠正基层政府的李代桃僵, 必需从国家部委的层面在政策上正本清源。建议分以下两步对现行的补偿政策进行调整。
(二) 第一步调整:以“定项定额补偿”政策取代“核定收支, 差额补齐”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发【2009】6号) 第十条中规定“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 使其正常运行。”这条规定清晰地界定了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偿口径, 也是定项定额补偿的依据。
这份医改的纲领性文件对乡镇卫生院的经常性补偿明确为三项:
1. 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2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中发【2002】13号) 中明确提出“乡镇卫生院由政府举办”。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由政府安排应是“政府举办”的具体实现形式。
2. 人员经费。
在实行药品加成制度时期, 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经费只补助一部分, 其余部分来自药品差价收入。2009年全国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508亿, 支出350亿, 差价收入158亿, 药品加成率为45%。药品差价收入占当年的人员工资福利总额370亿的43%[7]。需要提出的是, 财务报表中的45%药品差价率是在乡镇卫生院当时为了避免被物价部门处罚, 不得不将相当一部分药品收入在财务报表中转为“医疗收入”后测算出的差价率。如果按照实际药品加成收入测算, 乡镇卫生院药品差价率要远远高于这个比例。安徽省2009年组织对三县六所乡镇卫生院2008年差价收入调查的结果显示, 药品实际加成率高达91%。江西省某县A3的财务资料显示:该县乡镇卫生院2007年——2009年三年平均药品加成率为106.6%。药品加成收入事实上已经是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的主要支柱。实行药品零差率制度后政府把人员经费补齐, 是不可缺少的政策保障。
3. 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经费。
国家安排的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分为两块, 拨给村卫生室的是作为劳务经费, 占40%;拨给乡镇卫生院的是作为业务经费, 占60%。业务经费是与公共卫生服务诸多项目绑定的。四川省什邡市是全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示范县, 这个县2012年公共卫生服务实际支出为1271万, 而该县公共卫生服务按标准核定的费用只有1073万, 实际发生的服务成本超出核定的经费200万。可见如果真的要把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做到位, 这笔“办事钱”是决不能挪做“吃饭钱”的。
“定项定额补偿”就是按照中央文件确定的补偿口径, 对乡镇卫生院这三项支出足额保障。乡镇卫生院的其他支出, 由乡镇卫生院从医疗收入中解决。乡镇卫生院的支出项目与资金来源由此形成了明晰的对应关系 (见表13) :
(三) 第二步调整:将“定项定额补偿”调整为“按绩补偿”
“定项定额”补偿政策虽然明晰了补偿口径, 体现了独立核算, 但它最大的软肋是按编制内人员的人头费核定补偿, 很容易形成“大锅饭”的局面, 且编制管理的缺陷也决定了补偿方案的缺陷。因此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时候应该适时地把补偿标准与编制管理脱钩, 将“定项定额补偿”调整为“按绩补偿”。按照购买服务的原则, 取消人头费补助, 设立“基本医疗服务补助9”。
值得注意的是国办发【2013】14号《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在重提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的同时也提出了“鼓励各地探索按服务数量或服务人口定额补偿的方式落实补助资金”这虽然只是一笔带过的提法, 但它至少反映了一种政策取向, 或者说是为“按绩补偿”在政策上开了一个口子, 留下了一席之地。
第二步调整实现后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偿方式为两类:其一是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经费, 体现政府举办, 以此保障公益;其二是公共卫生经费和基本医疗经费, 用于购买服务, 以此保障效率。这种产权公有、“以事定费[10]”的运行机制有助于“建立宏观调控有力, 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新机制[11]”。
二、落实乡镇卫生院的用人自主权
“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10]”制度原本是希望搞活乡镇卫生院的人事管理。但实际运行的情况是编办强调编制管理的规则:编制必需核定到人头;人社部门强调工资管理的规则:工资必需根据编办提供的入编名册核定;财政部门强调预算管理的规则:人员经费必需依据人社部门提供的工资总额核定。环环相扣的衔接形成了“编制—工资—补助”的固有链条。每个部门的规则都言之有据, 不容置疑。这些部门的意见组成了传统编制管理凛然不可侵犯的权威。在如此权威面前, “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的新规便成为一纸空文, 根源便是现行的编制管理制度。政府众多权力部门按照各自既定的政策, 对卫生院的人员管理实行刚性控制, 但人员管理最核心的问题却被丢到一边。这个核心问题便是:如何建立与任务相适应的卫生队伍, 如何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而置身于这一问题漩涡中的乡镇卫生院却完全失去了应对这一问题的基本权力。实践清楚地证明:“落实用人自主权[10]”, 把政府调控与乡镇卫生院用人自主权有机对接到一起, 应该是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 理顺政府与乡镇卫生院的权力边界, 简化管理流程。
权力边界是:政府控制人员总量和资质, 卫生院在核定的总量和资质框架内自主聘用。
管理流程是:第一步由乡镇卫生院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 按照岗位必需具备的资质, 从具备竞聘条件的人员中选择聘用对象, 并与聘用对象草签聘用合同报县卫生局审核;第二步由县卫生局审核以下三点:是否在编制总量控制内;是否具备竞聘资质;聘用合同是否规范。经审核合格后正式办理聘用, 报县编制管理机构备案。
(二) 调整编制的核定方式
提高乡镇卫生院“实际服务量”在核定编制中的权重。把年度的“实际服务量”作为调整编制的重要依据。服务人口、地理交通状况等因素[11]”只能作为次要依据。
(三) 扭转长期“空编”现象
核定的编制数, 是保障服务量的底线。“空编”现象的必然后果是编外聘用, 自费用人。针对空编的原因,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纠正不适当抬高门槛的现象
对偏远地区不宜规定临床一定要本科学历、护理一定要大专学历。临床可降至大专, 护理可降至中专。通过国家执业资格考试的卫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聘用, 不需要再接受人事部门组织的考试。
2. 变统招统聘为乡镇卫生院自主聘用
在政府有关部门监控下, 由卫生院自主聘用。这样既能保证聘用人员的质量, 又能形成卫生院和应聘人员的直通车, 保持彼此的亲和力, 减少人员流失。
3. 按定编数核定人员经费
人员经费按定编数核定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超编不补;其二是空编不扣。现在是只讲前者, 拒谈后者。人员经费按定编数核定可以避免一些地方为减少补助故意空编。
(五) 严格控制编外聘用
核定的编制数与实际服务量很难完全对应, 医改初期一律禁止自聘是行不通的, 这条禁令早已在实践中被突破。但与此同时, 卫生院人员聘用失控在一些地区也渐露端倪。因为自聘人员不涉及编制和补助, 编办、社保、财政等部门对此都不再过问。此时如果卫生主管部门不建立严格的控制措施, 而是放任自流, 则卫生院人员很容易再次失控。
(六) 积极探索将刚性的编制管理转化为弹性的人事管理
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应逐渐由刚性管理变为弹性管理。“编制”的刚性是源于以下两点:其一是与财政预算联系在一起, 增加一个编制就意味着多支一份皇粮;其二是与身份管理联系在一起, 增加一个编制就意味着多一个具有“事业单位身份”的人员, 而“事业单位身份”又属于“全国流通粮票”, 我国拥有这样身份的已经多达3000余万, 不能不严格控制。但随着乡镇卫生院改革的深化, “按服务业绩”补偿可以切断编制与补偿的联系;“定编定岗不定人”制度可以切断编制与身份的联系。对乡镇卫生院编制刚性管理的两个重要支点逐渐消失后, 编制管理便可以回归到它的应有含义:把卫生院的人员控制在与卫生服务需求相对应的幅度内。实际服务需求是决定人员数量的唯一依据。服务需求是流动的, 变化的, 服务需求的弹性决定了编制管理的弹性, 决定了编制管理必需与服务需求相匹配, 随行就市, 水涨船高。而对服务需求最敏感的是卫生主管部门和乡镇卫生院自身。当乡镇卫生院真正取得了“法人主体地位”后, 成本效益原则必然成为乡镇卫生院自我控制的内在约束。所以适时地将乡镇卫生院刚性的编制管理转化为弹性的人事管理, 其管理权由县政府的编制管理机关转交给县卫生主管机关, 同时赋予乡镇卫生院在人事管理中更多的话语权, 应成为乡镇卫生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趋势。
三、让能做事的人获得体面的收入
“低水平的大锅饭”是当前乡镇卫生院分配制度的主要弊端。用“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13]”封顶, 完全没有顾及乡镇卫生院的岗位资质、执业风险、劳动强度等因素。另一份文件又规定除工资和绩效工资外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分配, 完全没有考虑夜班、值班、节假日加班等是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必需流程,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 理所当然应该给予报酬。强行封顶形成了低水平分配, 而相关部门作出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只允许占30%的死规定, 又形成了大锅饭格局。虽然以后政策上突破了30%, 但总额过低, 差距也很难拉开。后来出台的“在核定的收支结余中可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11]”新规, 似乎是对分配总额实行了弹性控制, 但如果继续坚持“按经常性收支差额[11]”核定补助, 那就不可能有收支结余。除非另寻旁门左道, 否则“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就只能是画饼充饥, 由此也就定格了低水平的大锅饭。
乡镇卫生院分配政策调整必需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以服务业绩核定机构的分配总额, 取消对分配总额的刚性控制;其二是在建立有效监管的前提下赋予乡镇卫生院分配自主权。总之, 用体面的收入留住能做事的人, 应是调整乡镇卫生院分配制度的基本思路。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 合理核定工资总额
根据卫生院的岗位资质、执业风险、劳动强度等因素, 应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 不再用“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为标准。
(二) 赋予乡镇卫生院分配自主权。
政府只需要控制三点:其一是核定年度分配总额, 即核定工资总额和奖金福利总额, 控制上限;其二是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保障底线;其三是禁止将员工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 亮出红线。在此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赋予乡镇卫生院分配自主权。不再由政府把工资核到人头, 拨到人头, 淡化皇粮意识。提倡由乡镇卫生院以能定岗, 以岗定酬, 优绩优酬。
(三) 借助收支结余奖励技术骨干
完全依靠绩效工资奖励优秀员工是不可靠的。因为绩效工资本质上还是工资, 是员工在完成既定工作任务后应得的薪酬。员工对自己绩效工资的标准是清楚的。如果为了奖励技术骨干, 人为的扣减已经履行了工作职责的员工工资, 是很难被员工接受的。奖励技术骨干最可靠的资金来源是收支结余。应该按照“在核定的收支结余中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12]的政策, 把奖励基金重点用于对技术骨干的奖励, 确保被社会广泛认同的技术骨干能够得到相应的薪酬。需要注意的是把奖励基金与福利基金在分配方式上严格区别, 福利体现普惠, 奖金保障效率。
(四) 规范“挂钩”方式
允许服务绩效与个人收入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系是绩效管理的必要手段, 但必需意识到医疗服务是以爱心为基石的特殊服务, 不宜简单的用提成的方式“计量分配”。应该通过“以能定岗, 以岗定酬”的方式, 用“岗位”这个平台, 通过“优绩优岗, 优岗优酬”的转换机制, 将员工的业绩与报酬间接地联系在一起。一些地区推行“首席医师”和“优秀员工”制度, 应该是推行岗位薪酬制度的有益尝试。如果说目前完全用“岗位管理”取代“提成制度”还不现实, 至少应该把国办发【2013】14号文件提出的两个“严禁”, 即“严禁将负责人的收入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收入挂钩”“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作为监管的红线。
(五) 在保障阳光收入的基础上, 清扫灰色收入
收取药品商回扣, 将处方介绍到药品零售店获取分成, 通过转病人获得对方的返还, 类此灰色收入在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体面的阳光收入不足, 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在保障阳光收入的基础上,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清扫灰色收入, 是卫生院分配政策调整的重要延伸。
(六) 积极推行周转房制度
乡镇卫生院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设置决定了很多员工几乎是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推行周转房制度, 不仅是一项福利分配制度, 更是保证乡镇卫生院工作正常运行的内在需要。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应安排专项基金, 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的周转房建设。
参考文献
[7]安徽省合作医疗办公室资料
[9]徐杰《“内部购买”是补偿制度的发展方向——三论乡镇卫生院补偿制度》载《卫生经济研究》2011年7期
[10]中发[2011]5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11]中发[1997]3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12]国办发[2013]14号《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管理;功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65-02
0.引言
乡镇卫生院,是一个将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其主要服务内容的特殊福利性事业单位,承担着为广大农村村民提供基本医疗、日常保健与疾病预防服务的伟大使命。
1.乡镇卫生院管理问题分析
1.1功能定位不准
在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指出,“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向,主要是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与基本医疗服务,并受县级卫生行政部分的委托承担着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然而,在《决定》中,并未对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做一原则性规定,也并没有对其进行明确详细的界定。同时,以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为其主要服务职能的乡镇卫生院,虽然已经是全额拨款型的事业单位,但是就现阶段我国众多地区的乡镇卫生院经营发展情况来讲,大部分都属于差额拨款,甚至部分还有着拨款不到位的问题[1]。基于此,部分乡镇卫生院日渐开始借助自身“双手”来经营发展,并为了获得更长远发展,而同国家功能定位打“擦边球”,由此就造成了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定位日渐模糊的态势。
1.2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多数卫生人才多集中在城市大医院中,从而致使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着人才匮乏的情况,这样一来,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自然就无法落实,无法迎合村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更是加剧了乡镇卫生院资源利用的不足。
1.3卫生经费投入不足
就农村卫生事业而言,政府发挥着明显的指导作用,一方面表现为政府支持,它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与根本所在,另一方面为财政投入,它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本质所在。然而,纵观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情况,存在着明显的经费不足情况,且多存在着高额负债情况,从而直接影响到其基础设施建设,在这种情况下,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服务质量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2.乡镇卫生管管理措施分析
2.1准确定位乡镇卫生院的功能
对乡镇卫生院来说,其功能定位一般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自主权定位。由于受到我国人事与财政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乡镇卫生院的内部,关于其人员引进與辞退的自主权,被区卫生局,市、区人事局掌握,而本身缺乏对内部人事任免权。而从国外经验来讲,其卫生改革失败多是因不懂业务的政府干部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对此,新时期,必须对基层政府职能实施准确定位,相对减少各基层机构对乡镇卫生院日常业务的多分干涉;(2)准确定位卫生院的日常业务范围。即政府需准确定位基层卫生机构在日常业务方面的职能,并明确政府在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中所承担的责任,同时理顺政府本身对卫生院工作的有效评价考核方向。
2.2强化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
新时期,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投资力度,采取积极措施来为乡镇卫生院引进更多的优秀卫生人才。措施主要包括:(1)适当提升职工的工资、生活待遇与其他相关福利,制定对应优惠政策,于各方面待遇方面适当给予乡镇卫生院职工相应倾斜;(2)定期选派一些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年轻职员前往上级医疗单位去进修,以此来逐步强化对各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使之逐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鼓励引导卫生院现有职员基于自身岗位需求,积极展开在职学习,以便能够把握更多实用的医疗知识与技能,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逐步提升自身临床诊疗水平;(3)将对应岗位职员的工作资格准入机制落到实处,全面推行“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各医疗服务人员只有持有执业助理医师与以上执业资格证方可进入岗位工作,而其它一些卫生技术人员也只有持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方可上岗工作,以此来提供更好保证整个卫生院人员的综合素质[2];(4)允许并鼓励本院职员的合理流动,积极展开不同医疗机构人员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人才梯度发展,同时积极为本院医护人员创造晋升机会,对于工作资历达10年以上的人员,让其有机会晋升到市内或县级医院工作,以此来激励本院医护人员更积极地投入工作中;(5)主管部门可制定对应措施,来鼓励县级医疗机构的职员前往乡镇卫生院做技术指导,以真正发挥出“农村三级网”的龙头作用;积极培养并引进专业公共卫生与预防保健人员,进一步扩大乡镇卫生院的人才队伍,逐步提高人员素质,为农村公共卫生与预防保健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人员保障。
2.3突出政府主导,加大投入
新时期,逐步强化乡镇卫生院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条件,确保广大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责。为此,各级政府部门需切实做好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指导,积极构建政府统筹、各部门分工协作与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医改政策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同时,各级政府还需以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机制为其出发点,积极构建公益性保障制度,将各种已经出台的财政补助政策落实实处,并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妥善管理好乡镇卫生院的负债问题,强化其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资金补偿机制,以此来不断强化乡镇卫生院的综合服务能力,确保广大农村居民能够得到更加全面、有效、便捷的基础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3]。另外,各级政府还需将逐步改善农村地区的基本卫生条件、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工作纳入到其卫生工作考虑内容中,以此来督促各级政府能够逐步加大对本地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从整体上提升农村卫生服务水平。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乡镇卫生院在推动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各级政府必须逐步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的投入,准确定位卫生院功能,强化卫生院基础设置建设,重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以逐步提升乡镇卫生院日常管理水平,为其基本医疗与公共服务职能的全面发挥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建明,邓华,杨昕等.军队医院委托管理乡镇卫生院的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8):715-717.
[2]许红芳.护士分层管理在乡镇卫生院的实践[J].北方药学,2014,(3):178-178.
二、我院不设门(急)诊病历档案管理的专门部门。门(急)诊病历由患方负责保管,但诊治医师必须请病人在就诊登记本“病历去向”栏签名或盖手印,注明门(急)诊病历已由病人带走或拒绝购买门(急)诊病历。
三、住院病历资料必须严格管理,防止病历被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
四、各科室必须建立和健全住院病历保管、登记和统计制度。
五、各种医疗登记、统计,都应填写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妥善保存。
六、在架住院病历保存和管理由医院负责,。
七、病人出院后,所有出科病历经三级质控后由医院统一收集。
八、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有关医务人员和病历质量监督人员可以查阅患者相关病历资料。
九、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有关医务人员和病历质量监督人员以外的任何人员和机构查阅患者病历的,需经医务科同意,办理相关手续后查阅。
十、住院病历在任何情况下不能脱离我院有关人员的监控。
十一、在架住院病历因医疗活动或复印、复制等需要带离病区时,应当由病区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携带和保管,在规定时间内送至指定地点;终末住院病历因复印、复制等需要带离病区时,由病案室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携带和保管,在规定时间内送至指定地点,按规定交接。
十二、病历复印封存制度
(一)医务科负责受理复印或者复制封存病历的申请,申请人应按下列要求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1、申请人为患者本人的,应当提供其有效身份证明;
2、申请人为患者代理人的。
①应当提供患者及其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
②申请人与患者代理人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3、申请人为保险机构的:
①应当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
②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
③患者本人或者其代理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合同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公安、司法机关因办理案件,需要查阅、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
①应当在公安、司法机关出具采集证据的法定证明。
②执行公务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后予以协助。
(二)可以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的入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报告、护理记录、出院记录。
(三)复印时间:病员出院24小时后。原则上节假日和班外时间不办理病历资料复印,特殊情况由医院总值班人员处理。
(四)复印病历资料地点:医务科
(五)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经申请人核对无误后,医务科加盖证明印记。
(六)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按照物价规定收取费用。
(七)发生医疗争议时,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人员应当在患者或者其代理人在场的情况下封存病历,封存的病历可以是复印件,封存的病历由医务科专人保管。
十三、病历质控制度
(一)质控目的:确保病历质量指标达标,即:病历回收率100%,甲级病历率≥90%,无丙级病历;在省市级检查评审时合格;能充分作为有效法律法规证据和各种保险报销依据。
(二)质控病历类型:门诊和急诊病历,在架和终末住院病历。
(三)病历质控体系:门诊和急诊病历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住院病历实行科室、治疗组、主治医师三级质控;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病历质量。
(四)病历质控标准: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四川省住院病历评价标准》制定的我院《手术科室住院病历质量评分表》、《非手术科室住院病历质量评分表》、《手术科室在架住院病历质量评分表》、《非手术科室在架住院病历质量评分表》、《急诊观察病历质量评分表》进行。
(五)病历质控方法:
院级质控: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承担。院质控办每月抽查该月出科终末住院病历总数10%的病历,考核三级质控质量并登记报医疗质量管理部;医疗质量管理部每月定期抽查全院各科在架住院病历两份,不定期抽查出科终末住院病历每科不少于12份,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共同不定期抽查门诊病历每年每科室不少于4次,每月抽查急诊观察病历一次。医疗质量管理部对病历检查的情况作好全面登记,每月通报一次,监督科室整改,并报经营管理部。
科级质控:由科主任或专科主任承担。负责所有出科住院病历的三级质控;每月抽查在架住院病历,份数不少于当月住院病历总数10%,发现问题要及时科内整改。
治疗组质控:由专科主任指定各治疗组组长承担。负责该治疗组所有出科住院病历的二级质控。
主治医师质控:由治疗组组长指定各主治医师承担。负责该治疗组所有出科住院病历的一级质控。
(六)院、科两级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强化质量意识,掌握病历质量标准,按标准质控病历;及时掌握病历书写和质控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病历质量。
(七)专科主任和主治医师必须做好在架病历质控,发现问题(包括其他科室遗留的问题,如会诊记录、转入前的病历记录及门诊病历等),必须及时完善,或与有关科室协作完善,确保出科病历质量达标,杜绝丙级病历。
(八)各级医师在书写病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标准,经常对照标准自查、自评、自改;上级医师查房时,要把病历质量检查作为重要内容,严格要求,保证病历质量达标。
(九)各科室出科病历三级质控评分应与院级质控评分在一个质量等级内,病历出科后,由院质控人员逐月统计各科室病历质量指标,报医疗质量管理部汇总院级质控的综合评分后报经营管理部纳入科室管理考核。医疗质量管理部对发现的问题要定期总结,向全院通报,以利改进、提高,促进全院病历质量指标达标。
(十)所有住院病历的院级质控的评分必须按标准进行。科室或个人对评分有异议,可向医疗质量管理部反馈意见。
(2015年)
为了确保我院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本院情况,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防火责任制度。本院实行逐级防火责任制,做到层层有专人负责。进行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检查,对发现了火显隐患和一些违章现象消除整改和制止,对暂时难以消除的火显隐患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建立本院防火档案,确立本院预案的防火重点部位。先将消防安全制度如下;
1、严格贯彻执行消防法,认真落实各项防火措施。火灾以外,任何时间任何人不得将消防器材移作他用。
2、不得损坏消防设施。如发现消防器材有故障缺陷,应及时向医院领导报告。
3、定期对全院职工,特别重点部门、重要环节的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4、院长为医院消防安全责任人,各科负责人为科室消防安全责任人。
5、各科室人员要按照自己的职责,定期对全院防火工作及所有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列出消防器材分布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或提出意见,并有书面记录。
6、严禁擅自乱拉电线,严禁各科室、集体宿舍使用电炉,严禁科室、仓库、工作室存放液化气钢瓶。
7、消防标志清楚,消防通道保持通畅,便于应急疏散。
8、加强重点科室(锅炉房、配电房、)和重要环节管理,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大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9、发生火警、火灾时,各职能部门迅速组织力量扑救,本院职工应主动参与抢救,火警号码“119”。
藏桂乡卫生院
一、救护车作为医疗救护的特种车辆,只能从事与医疗救治业务、公卫工作相关的活动,用于抢救、转运危重伤病员、处理紧急疫情以及公卫工作需要等,不得改装或挪做他用,特殊情况需动用救护车辆时,须报请院长批准后,方可用车,否则,按照违规处理。
二、严格驾驶员资质准入,必须配备具有车辆驾驶资格的司机。要求职业道德良好,驾驶技术娴熟,服从调度和安排。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严禁违章开车。按规定使用警报器和任务灯。
三、司机应定期做好车辆的检修、保养、消毒、车容车貌整洁、杂物摆放整齐有序,确保救护车辆车况良好,有出车登记本,完善救护车辆入户、保险等使用相关手续,车辆按规定每行驶一定的公里后必须进行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年审和报废。本院救护车一般只转送伤病员至县级医院,特殊情况需转送至其他医院时须经院长批准。
四、当班急诊护士或者医生,出诊前应检查救护车内的抢救设备、担架、氧气和急诊药品,并做好登记。出诊后,药品、器材、物品用后均由出诊护士及时清理、消毒、检查和补充,保持完好备用。仪器设备如有故障时应及时报告领导,请求及时修理。车内的急救药品、物品等物资管理应做到定人管理、定数量品种、定位放置、定期检查维修、定期消毒灭菌,确保应急需要。
五、救护车离开本院执行任务时,必须驾驶员、急诊医生、护士三人到位,人员不齐严禁出车,并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药品即时出发,院领导或急诊科应掌握其去向,以便告示上级急救中心或者急诊患者救护车出车动向。执行任务返回医院时,出诊医生须向办公室报告出车情况,并做好登记。
1 基本情况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共有行政区域面积56.98平方公里, 行政村40个、总人口2.85万人。卫生院设有全科门诊、内外科、妇产科、B超心电图室、检验科、放射科等科室, 开放床位20张, 配备有彩超、生化分析仪、高频电刀、心电监护仪等基本辅助设备。全院共有职工59名, 其中在职在编26人, 编外33人。2009年卫生院业务总收入达890万元 (中医科、儿科和妇产科等特色专科2009年总收入为356万元, 占全院收入的53%) , 除去各项支出年结余12万元。
2 实施情况
为了保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我院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是做好政策宣传, 通过在院内悬挂横幅、张贴药价公示牌、更新电子触摸屏内容、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二是修改药品数据, 对中、西药房进行药品盘存, 及时修改卫生院药品管理数据, 并对集中采购、网上确定进行熟悉演练。三是加强业务学习, 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法律法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使用说明书等基本药物使用知识, 充分提高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意义的理解。四是应急准备到位, 为了做好可能出现的大流量就诊病人, 调整作息, 重新合理安排工作人员, 并修改挂号收费程序, 使病人减少候诊时间, 保证服务质量。五是准时实施, 2月25日零时起, 正式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严格实行六统一制度, 及时采购和使用基本药物、所有药物均实行零差率销售、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
3 成效
通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群众得到了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 有效缓解了看病贵问题。实施两个月以来我院门诊人次增加了3 822人次, 增幅达31%, 而药品收入下降了17万元, 降幅26.3%, 平均处方值从实施前的50.96元下降至29.15元, 下降了21.81元, 降幅达42.8%。临床医生用药也逐步合理规范, 切断了“以药养医”的利益链, 群众满意度有所提高。
4 思考
4.1 现有卫生队伍的稳定问题
根据省有关编制人员设置要求, 我院人员编制应为57人 (根据服务人口和开放床位数) , 而目前我院33名编外职工身份仍未确定, 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后, 编制问题如何解决将直接影响我院人员队伍的思想稳定。
4.2 中医药进社区工作面临严重挑战
我院于2009年被列为浙江省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 中医科已成为我院的拳头科室, 在周边县市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中医科年门诊量2万人次, 业务收入达208万元, 占全院总收入的31%, 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 中药饮片也实行零差率销售, 卫生院的原有绩效机制无法兑现补偿, 中医药人员的原有待遇也就无法保证, 势必影响中医药队伍的稳定, 最终影响中医专科的良性发展。
4.3 今后卫生发展经费的保障问题
2009年我院上级补助卫生事业经费34.12万元, 而实际卫生院正常运行就需68万元, 而目前参合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在即, 我院的血球计数仪、X光机、洗片机、救护车都已频发故障, 急需更新, 仅此项资金缺口100多万元。
2009年全院人员工资共计344万元, 人均收入达6.5万元,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运行两个月来区财政预拨我院人员经费仅20万元, 据此估算区财政全年将拨给我院人员经费约120万元, 可见资金缺口巨大。
2009年我院中央投资项目一期扩建工程建筑面积2 742平方米的接种门诊和住院楼已完成初步验收, 资金已投入325万元, 如需正常投入使用仍需资金100多万元。
摘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新医改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章针对农村基层卫生院如何顺应形势、改变服务理念, 扎实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以及滥用抗生素等问题, 从实施情况、取得成效、存在问题以及合理建议等方面对如何更好地在基层农村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也在不断地加强,医疗与护理整体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但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在日益提高,维权意识和法制观念也在不断增强,进入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对安全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护理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了重要的部分[2],笔者现就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如下综述。
1 目前护理管理现状
1.1 乡镇护理人员工作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流动性增加,乡镇大部分常住人口为老人和小孩,因此,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对象以老人、小孩居多。而且乡镇卫生院没有设置详细的专科,护士工作较繁杂,角色换位快,由于人力不足,工作时间长,如果有人有休假,上班人员常常要连续工作。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开展,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量也随之增加,如遇疾病高发季节,劳动量大的现现更突出。因此,由于护理人员少,每天应付日常护理工作已感应接不暇,至于深层次的计划护理,如人文关怀护理、心理护理、整体护理等的运用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护理人员的责、权、利无法落实。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护士待遇差,护士的劳动报酬与劳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很难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护士的继续教育问题也是护理管理的难题,由于护理人员少,工作压力与工作量大,护士每天上班,忙于日常护理,下了班忙做家务,管孩子、身心憔悴,以至于对新技术、新知识、新进展了解少,从而知识老化、技术停滞。而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年轻的,学历稍高的护士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
1.2 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1.2.1 管理问题: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护士长科学、规范化的管理素质缺乏,护理管理工作没有得到院领导的足够重视,由于人力资源数量严重不足,岗位分配不合理,护士长没有足够的管理时间,大多数从事着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同其他护士一样倒班,并且还要承担一些琐碎的后勤事务及协调各方面关系,因此,护士长的主要主要精力没有放在管理上。日常护理工作及琐碎的后勤事务占据了工作时间,现加之缺少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无法学习和掌握新的管理理念,对新医学模式下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审标准理解不深,导使护理管理制度无法落实,严重影响了护理管理质量。
1.2.2 技術及人员素质问题:由于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培训及继续教育,使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导致护理人员知识缺乏,专业性不强的特点,对患者病情变化不能主动发现,对患者安全构成的威胁,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护理安全。乡镇卫生院由于就诊人员多为老年人与小孩,而且疾病繁杂,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应变能力均要求较高,因此,易对护士造成较大的工作压力,面目前护理人员的现状是大多数护士仅能停留在一般性的打针、发药等普通护理工作上,缺乏观察病情变化及与患者的有效性沟通、指导。
1.2.3 住院患者管理差:由于护士少,护理管理不到位,使用住院患者管理差,一些护理措施和监测无法做到;部分病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又无家属照顾的,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患者擅自离院理象较普遍,护士法制观念淡薄,基本操作不严谨。
2 改进措施
2.1 领导重视及提升护士的社会地位:护理管理是乡镇卫生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尊重护理人员,以点带面,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在工作中对护理人员的优点和长处,加以放大,在卫生院宣传栏中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加以宣传,以提升护士的社会地位,改变患者重医轻护的传统观念[3]。让患者对护士及护理工作有全面的了解,让患者更加尊重护士的工作。
2.2 加强护士长管理:护士长的知识与业务水平直接关系着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管理质量,因此,护士长要加强新业务、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并借鉴其它乡镇卫生院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进行目标管理[4],首先要制定护理管理目标,根据目标设定详细、严格的护理质控考核标准,采取考核、奖惩相结合的办法,并与护士的薪酬挂钩,以调动护士的积极性,真正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在实施初期,护士长必须深入下去,使各种管理措施贯穿、落实到每个护理人员工作中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护理质量管理有章可循。
2.3 落实基础护理:优化工作流程,从细节出发,打造整齐、干净、舒适的就诊环境。
2.4 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关心、尊重和激励护理人员,护士长定期倾听护士心声,减轻护士压力,使护理人员以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乡镇卫生院的护理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护理管理的要求,乡镇卫生院也应根据自身条件,提高护理管理。护理管理的要求不仅是提高护理质量,更要保障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护理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护理指挥系统的作用,以质量与安全管理为核心,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护理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贾云,傅乐华.应用目标管理理论培训护士长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3:46-47.
[2]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J].2004,39(3):191-192.
[3] 吴亚君.服务型领导管理特征与人性化护理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7,7(3):26-27.
[4] 优琴.章亚娟.黄琼荚.等.“举证责任倒置”对护理工作的潜在
【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论文_论乡镇卫生院的管理07-18
乡镇卫生院岗位管理09-28
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06-21
乡镇卫生院结核病管理07-11
木垒县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考核管理办法07-17
乡镇机关环境卫生管理制度09-16
乡镇环境卫生工作制度09-16
乡镇卫生院工作会议的讲话09-24
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申请报告10-19
关于创建规范化乡镇卫生院的申请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