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缺什么》有感作文(精选8篇)
童临渊
前几个星期去听了马伯庸的演讲。他推荐了几本历史小说,其中就包括了《金瓯缺》,还在PPT里引用了书中的几段话。我现在小说看得少了,但我觉得这本书可以一读。于是网上搜了一下,没有发现电子版(盗版的就算了)。只能买纸质书,一共四本差不多用掉了一张红色的。
这钱花得不冤枉。
小说的时间跨度是在北宋末南宋初,徽宗钦宗高宗三朝。大背景是北方少数民族(先是辽,然后是金)南下进攻中原。并不是那种写出来让读者看了感觉很有快感的那种小说,所以以我的愚见要是对那段历史没什么兴趣不推荐看这书。《金瓯缺》是比较正经偏严肃的历史小说,所以情节的发展并没有偏离史实。北宋的两位皇帝还是“北狩”去了,岳飞也没有收复东京,最后还是不得不退兵。
以鄙人的愚见,小说要写得好乃至成为经典,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要写出世间百态,将形形色色的任务刻画得入木三分。《金瓯缺》就做到了。帝王将相、三教九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刚正不阿的忠臣、把一己私利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的奸臣、见风使舵的墙头草、骁勇善战的军人、市侩的百姓等等。在第一本中还将东京的奢靡生活描写得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其实描写得越是繁华,就是为了突出后来遭受浩劫之后的惨状。就像西方的作家把罗马(或者君士坦丁堡)描写成所谓的“永恒之城”,之后必然会写蛮族入侵后的一片狼藉,以此作为对比。外表看上去一片盛世景象,实则暗流涌动。不知道这盛世如不如赵家列祖列宗的愿。
另一方面,尽管这并非史学作品,小说仍然通过各种方式突显出了宋朝社会上上下下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比如最突出的文官和武将之间的矛盾,文官集团内部派系的相互倾轧。这本就是宋朝固有的矛盾冲突。压制武将可以算是宋朝的“祖训”.对带兵的将领实行“将从中御”,将领并没有太大的自主权。这点在小说中的体现就是,与辽对峙时,掌握真正的决定权的是臭名昭著的童贯,而不是久经沙场的武将们。虽然宋朝最高统治者害怕大臣之间或者大臣与士大夫之间形成了派系成为中央集权的分割力量。但到了宋徽宗这一朝,文官之间的结党抱团已经没法控制了(一个原因就是宋徽宗作为皇帝不好好管理朝政,整天写字画画开心得不得了)。比如童贯手下有一批大臣、蔡京手下也有一拨、高俅也有自己的势力。这些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没什么情怀,眼里只有利益。民族大义只是他们拿来给自己邀功要赏的借口。前线将士奋力拼杀也就换点赏金,真正大富大贵的反而是这些耍嘴皮子勾心斗角之辈。再用一句网络用语:“这是药丸的节奏”.这里插一段我对“澶渊之盟”的看法。网上看到一种说法,说这并不算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宋朝给的岁币根本就是毛毛雨,比出兵省钱多啦,划算得很。当时看看确实划算,但是古今中外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靠割地给钱这种方法是根本不可能换来真正的和平的。给再多岁币,幽云十六州还是耶律家的。这个隐患根本就没有消除。这事不是没有积极影响,不过从长远来看,还是消极因素居多。最后耶律家还是被完颜家干掉了,赵家被赶到南方去了,还有两个皇帝“北狩”去了。网民们求之不得的诗和远方,二帝都得到了。
马伯庸说《金瓯缺》这本书读到后面心里堵得很,此言非虚。小说后半部分写道东京沦陷、皇帝低三下四地去求和、投降派小人得志、生灵涂炭等等末日景象,加上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进行渲染,读起来更觉压抑、悲愤。尤其是宋钦宗到金营里去谈判,天子的威风被彻底扫尽。说实话宋钦宗着实是个可怜人,他继位主要是宋徽宗想逃避责任,想把黑锅甩掉,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但是宋钦宗的可恨之处就在于是战是和、是走是留摇摆不定,并不具备一位领袖所应该具备的杀伐果断的素质。主战派迟迟得不到最高领袖的首肯,不得不处处受投降派的掣肘。后来还有个更加摇摆不定的宋高宗赵构,朱熹就说过,秦桧、赵构对金讲和的本意,“上不为宗社,下不为生灵,中不为息兵待时”.结果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的努力最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一味退让换来的只是愈发得寸进尺的要求,当皇帝的怎么不知道欲壑难填这道理,或许他们只是想活在当下吧。
我之前一直没提起书中着墨甚多的一位人物——马扩,他一生都在为宋朝江山出生入死,与自己的家人聚少离多,可是最后大家小家都没能守住。他在全书尾声潜入金军占领区探望了沦为女奴、而且身体已经病入膏肓的妻子。他的妻子临终前犹以不能目睹日月重光、金瓯无缺而抱恨终天。全书也由此结束。
网上有一句被某些人津津乐道的一句话——“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对此我想说的是,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在危急存亡之秋确实出现了很多败类,但是只要还有马扩这样不惜断头沥血的爱国志士,中国就不会亡,华夏也依然在。中国和华夏不会亡在日本的历史学家的笔下,更不会因为键盘历史爱好者的大放厥词而亡。你们啊……
Naive!
参考文献:
珍惜我们现在的时光-读《匆匆》有感作文
读了小学语文报中的《匆匆》这一篇散文后,让我的感触非常深厚,让我感到了时间的飞逝,感到了时间的.珍贵。第一次看到了这个题目,就觉得很新鲜,“匆匆”,到底是什么意思?直到读完全文,我才明白“匆匆”是说明时间去得匆忙的意思。尤其是那一句“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了;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让我感受深刻,意味深长。“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等等时间警句常常围绕在我耳旁。每当我晚上躺在床上时,总感觉1分钟前我才起床;每当我认真坐在课堂上上课时,总感觉昨天我才是刚出生的婴儿。时间不饶人啊,如果不珍惜我们现在年轻、美好的时光的话,一转眼,我们变得“老态龙钟”的时候,那个时候再后悔就来不及了!记得有一次,是一次暑假,我在前面的时候有充裕的时间学习、做暑假作业,但我却只顾着玩乐,把做作业的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到了暑假就快要放完的时候,才赶紧写作业,这时时间早已被我浪费、流失掉了,让自己没有过好暑假的下半部分啊。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时间,牢记《匆匆》的真理:不要虚度人生的时光。这样,才不会浪费时间,长大后不会后悔年轻时没珍惜时间。珍惜我们现在的时光――读《匆匆》有感作文4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楔子》里写洪太尉误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妖魔”之际,正是“天下太平,四方无事之时”。岂知这个“太平”,已是天下纷乱的开头,太平里正孵着北宋的灭亡。
这个“乱”字是怎样从“太平”里孵出的?只因官的一个“贵”字。《水浒传》开头就把这官的“贵”谱活活画出。受朝廷重托去请张天师祈禳瘟疫的洪太尉,才走了“三二里多路”便“脚酸腿软”,起了怨言:“我是朝廷贵官,在京师时,重荫而卧,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受这般苦!”官贵必民贱。官何以显贵?官骄显贵,官尊显贵,官富显贵,官侈显贵,官霸显贵。当官的骄尊富侈霸,做民的岂能不水深火热,当牛做马?官越贵民越贱,物极必反,泰极否来,载舟的水就要覆舟了,升平的歌舞也就成了葬礼的序曲。和洪太尉同朝的大臣范仲淹的那句名言,颠倒一改,似可做专制体制下官吏的真实写照了:“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
今天是8月16日,我拿起了杨季康的《我们仨》又一次读完了,书的内容又一次再现了那段历史,尤其是第二章,我真想走向前去搀扶着她,可是,她是挺硬朗的,她向我们走来了。
那是1996年的初春,阿圆去世了,死在医院的病榻上,严重的疾病导致他气息不畅,终止呼吸了。
此时此刻,杨季康也因为照顾丈夫,安抚丈夫,不能全心照顾阿圆,自己的身体也在极度的折磨中如风中之烛,雨中之莲了。
文中写到她得知阿圆去世的消息之时,那极度的悲痛状态,让我痛彻心扉,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中年丧子,命运之神怎么就把此事降落了到她的身上呢?而且是她平生唯一的孩子,这个维系她生命的宝贝就没了,她该是怎样的隐忍呢?
回到丈夫被隔离的区域,还得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依旧打理自己的生活起居,没有人前来嘘寒问暖,聊以慰藉,没有人察言观色注意他的表情身段,没有人承担她的痛苦,分担她的压力,她只能顽强地支撑起自己羸弱的身子,机械地一步一步地走路,一口一口的吃饭,一次一次的做梦。她处在看守的监管之下,她的用处就是每天去小船上看一眼自己的丈夫,别死了没人知道,这个古驿道住所是无偿为她提供了,专门来干这事的,不能与外界接触,如有需要也须等看管批准,在监视中进行,她不能与丈夫同居,这也是上面的规定,丈夫独自一人在水中的一艘小船上,有医生,尽管被惩治的奄奄一息,还得保证他一息尚存。
今天她照理来到丈夫身边,丈夫已经很多天没有见到阿圆了,她也是已出嫁有工作的人,每周来看他一次,爸爸知道自己会拖累孩子,委托妈妈让其回家,不再来此。
杨季康是懂得钱钟书的,对当局的伎俩更能参透。所以女儿因病请了一年的假,入院治疗一事就没有跟钟书说,尽管钟书心里明白,嘴里说不想拖累孩子,但还是希望每周日能见到女儿的,当他问及女儿时,季康说:你不是让她回家吗?他回家了!
说此话时,季康是怎样的隐忍可想而知!
她没有流泪,她的眼泪干枯了,只有心里涌血,那翻江倒海的浪冲击着多年来沉落血液的尘埃变成的`漂浮物冲破胸腔,从喉管涌出来,到了口里形成了一个肉团,这是她得知女儿去世的消息时的反应。
面对着瘦如干柴,气息微弱的丈夫,她不能痛苦,这是她唯一活下去的信物了。
在那些管制她的人面前,尚能表现出死寂般的冷漠,被活,面对相濡以沫的钟书,怎能坚强地表现出无它般的平静呢?
她选择了习惯的梦境重演,让钟书晚一些知道女儿的死讯。
一个女人的顽强,在这里验证了。
中年丧子,如此这般。
一年后的隆冬,1997年的年末,钟书没了。
人生最的事老了失伴。
她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
从自由恋爱到结婚,自国内争取名额留学国外到回国求职,从南渡北归到干校六记,从平反昭雪到孑身一人她和钟书的坎坎坷坷都历历在目,她没有哭,她也不会再像女儿去世那般血流奔涌了,她是那样的平静,没有一丝的波澜,因为她看透了,既然无尊严,无体面的活着,那么还是离开的好,她懂得她的心死,再无泪可流了。
★ 读课外书有感1200字
★ 读三国演义有感1200字
★ 读能高呼的人有感
★ 读语文课本人生有感400字
★ 读《网》有感
★ 读有感
★ 读《大卫科波非尔》有感作文1200字
★ 大笑江湖五年级作文
★ 读季羡林的《我的人生感悟》有感
《十万个为什么》里面还解答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苹果既能通便又可以止泻?原因是苹果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特别多的果蔬胶;为什么晚上要刷牙?因为口腔里的细菌会使食物碎屑腐败发酵.
总之,《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好书,它让我认识到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知识是那么益智有趣;它让我知道了科学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我喜欢《十万个为什么》,当你翻开书卷,趣味盎然的知识故事让你扑朔迷离;我喜欢《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丛书集趣味性、知识性、启发性于一体,深深地吸引住我.
接触《我们仨》纯属偶然,但却由衷感激。其他人谈到与本书结缘,无外乎是对杨绛、钟书先生的尊敬,我心中同样崇敬,然而并非崇敬他们的名声、辈分、资历,也并非由于《围城》、《管锥编》、《洗澡》,而更关乎情感,关乎文学大师身后无可辩驳的纯性。
,钱钟书先生逝世,而他和夫人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先他们而去。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之时用心记录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集结成回忆录,才有了《我们仨》。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蕴含着一生的悲欢离合,生命后期面对这些,先生本身不会平静……
其实,《我们仨》带给我的感动从目录起便已奠定:第一部“我们俩老了”,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一个92岁高龄的老人,一个先后痛失爱女和爱人的正常女人,写下目录的那一刻,是需要承受多大的伤感与挂念,将之平淡质朴地说出,又需要怎样的坚强与力量。
我曾经读不太懂第二部分,但当时又不求甚解,本打算让时间自解,然而如今,只要第二遍翻阅,便会轻而易举地体会到杨绛先生究竟有着怎样的情感,一句“我有没有说明天见呢”道出内心翻滚的辛酸,然而,再没有明天了,钱瑗走了,钟书先生走了,就这样“我们仨失散了”.
没有现实的悲痛,没有撕心裂肺的无意义的挽回,只有平淡的哀婉,质朴的伤感。原来,岁月真的可以让人面对悲痛的时候平静,也许当我们瘦骨嶙峋,老态龙钟时,面对这世间所谓的一切真实,恐怕也只剩下想要回归自己的梦境,思念着自己的回忆吧……
在我的印象中,一代翻译家,文学家钱钟书是《围城》的钱钟书,是《管锥编》的钱钟书,但这样一个著作等身的大师,却是一个被杨绛先生唤作钟书的温情男人,是一个刚下轮船就与伦敦大地亲吻而摔掉一颗门牙的男人,是一个在妻子怀孕期间打翻了墨水瓶,砸了台灯,弄坏了门轴的男人。但就是这样心性纯性、知识丰蕴的男人却和杨绛先生是那么的精神契合,一间简屋,一盏昏黄台灯,两杯茶,几本书,却是一辈子,如此简单和愉悦。
两人仅有一件深色窗帘的书房足矣,两个人,对着读书,互不打扰却心有灵犀。如此生活,不觉心向神往,艳羡的同时也为这美妙的爱情而怦然心动。在伦敦读书的情节在我感觉竟像阅读父辈的日记,心中不觉惊异与欣慰……
他们的爱情,每个人被关爱的同时被彼此保护,引用一句话“爱的最高境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此时再想起这句话,心中莫名的辛酸,书中没有山盟海誓,至死不渝,没有惊世言语,鞭辟入里,只有平凡的生活,却字里行间饱含情感,言语平淡之轻似乎承载不了任何负重,却压在心头无法拨动一分一毫。杨绛先生一世饱经风霜,却依旧以轻灵、真挚的言语描绘自己的生活,甚至经历十年动荡带来的浩劫也是一笔以代之,写得如此淡然,让人们更深切地感受到这三口之家似乎是暴风雨中的港湾,一片世外桃源。
然而,挚爱的亲人终是一个个离自己而去,悲剧早已不是悲剧,如今先生已年逾百岁,三人的情感可能早已尘封在先生内心深处,天人永隔并没有让先生觉得阳世的无趣,反而,她带着这份深深的眷恋,让人生至今依然在继续。
作品介绍
这本书讲述钱钟书温馨的家。在这个家中三个人互相守护的感人故事。它好像一抹清风,那么的清新,吹散走噪热,陪伴我的暑假。
简单的三个字,却包含着一个家庭的互爱,不多不少,似他们每句话前加上的“我们仨”成为彼此之间的默契。
故事从梦引入,“在一个不知是什么的地方,太阳已经落山,黄昏薄暮,杨绛竟走丢,她着急,她喊着钱钟书的名字,声音在空空的旷野中……”当她向钱钟书讲起这个梦时,钱钟书只是淡淡地说,老。
是啊,转眼间,他们老,两位一起走大半生的风雨,无论一个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经然于心。
在这样一个学者的家庭里,女儿圆圆是异常活跃的,为这个家庭带来许多的欢笑。她是他们的女儿,可有时却像两位老人的跨龄好友。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却总是相处的愉快,家里始终洋溢着温馨。
好景不长久,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轻易的失散,抒发“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的千古遗憾。杨绛开始对人生价值和意义开始思考,作者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丰厚的人生经历为基础,探讨生老病死这一人生规律,并给出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我们仨最终只剩下一个,哪怕再辉煌,也不可能再和从前一样,但她说“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家人已离去,亲情过往的点点,却被真切地记录在心中,记录在《我们仨》。
有人说,我们学生和科学会有什么关系啊,连个边都不沾,但是其实科学与我们的生活可是息息相关的。什么电灯,电脑,电视,手机,汽车,飞机等等等等,要说,这哪一样和科学没有关系呢,你又有那一天没有接触到科学呢?
古代的很多电视剧中会经常出现这样一个镜头:上街卖艺的人脱掉了上衣,就那么赤裸裸的躺在几百根排列的密密麻麻的钉板上,可是人却没事。这一场景经常赢得老百姓的热烈欢呼,可是你要让他睡在单独的一个钉子上,他是肯定不会这样做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学过科学的人肯定知道,这是因为压强,很多钉子密密麻麻的排列在一起,压强变得很小,就好像睡在一个光滑的木板上一样,根本不会有什么事,可是以前的人没学过科学,哪会知道,于是
就给了一些江湖骗子骗钱的空档子。
这本书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科学迷踪”——草原神秘“守护者”。草原上,有很多石人稀稀拉拉的扎根在草地上。他们的造型十分奇特,有人认为是突厥人的自画像,有人认为是“穷发秃头人”的遗物,还有人认为这是塞人的杰作。这一切的一切的谜底,还在等着我们这些热爱科学的人去一一揭晓呢。
可是到底如何才能培养热爱科学的兴趣呢?
爱迪生会告诉你答案,我想,如果你听说过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就一定会明白:这来自于强烈的好奇心。
是的,好奇心很重要,可以说的上是最重要的。你只有有了好奇心,才能够提出问题,然后努力的去解决问题,最后的出问题的结论。如果没有好奇心,一切都是空谈。
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学,但他却拥有1328种个人发明。他在小的时候,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就立刻抓住父母问个不停,非要问出个所以然来。有一回上数学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2+2=4”,刚写完,他就迫不及待的站起来问道:“老师,2+2为什么等于四,为什么不等于其它的数呢?”可是我们,有谁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只知道老师讲的都是对的,却从来没有爱迪生的那种善于质疑的精神,这也就决定了爱迪生的不平凡。
在科学的探索中,我了解了来自宇宙深处的信息,漫长的生命之旅,我了解了无处不在的黄金分割,四色之谜,寻找“幽灵种子”,我们人类能否穿越时空,我了解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分析等重要的东西。日常生活中,我在遇到一些奇怪的问题的时
候,也学会使用科学的理论来问他人解答,这些都使我变得无比充实,是我的生活经验不断丰富。
千百年来,人们在孜孜不倦的探索着,不断扩展着对其妙的科学以及人类自身的认识,在永不停顿的未知世界探索中,构建起多姿多彩的迷人世界。
科学就像一杯龙井,越品越有味;科学就像一座金矿,还有很多宝藏等着我们去发掘;科学就像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等着我们去自由的遨游!
【读《我们缺什么》有感作文】推荐阅读:
读什么有感高中作文650字06-30
疫情让我们收获了什么作文06-09
我们共同的什么初三半命题作文06-10
读我们仨有感心得初中06-06
我们工作究竟为了什么09-29
抗癌我们能做什么05-28
大学我们究竟应该学什么07-22
我们应向上海学习什么?10-28
我们为什么要好好读书10-10
我们到底该做什么 关于爱国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