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作文:德育论文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抒情作文:德育论文(共13篇)

抒情作文:德育论文 篇1

我要感谢在《阳光伙伴》中那位瘸腿的小男孩,是他的精神感动了我,让我的成绩也跃上了一层楼。

那是在一期《阳光伙伴》上看见的他的身影。那天,我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看着这一期的《阳光伙伴》。突然,一个身影闯进了我的眼帘——那是一个瘸了腿的极为消瘦的可怜的男孩,他正一步不落的紧跟着身前的队伍,一瘸一拐的他和前面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脚步虽然慢,却显得那么坚实有力,我心中不由自主地为他加油。他的身体显得那么瘦弱,风轻轻一刮好像就会倒地,他的身影在风中显得那么渺小而无助,寒风中他却坚持到了终点。当他抬起头来时,我终于看清了那布满汗水的面颊和自信的笑容,他灿烂地笑了,我不由得为他鼓起了掌。阳光洒在了他的脸上,汗水反射出了光彩,他的背后仿佛长出了一对翅膀。看到他的.勇敢、坚毅、自信和成功,我不由得哭了。我是一个长相平平,成绩一般的男孩,我觉得我注定就是当普通人的命。我也做过几次努力,尝试做个出类拔萃的人,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了,从此我就对自己丧失了信心,我也不再努力了,总是在怪老天对我如此的不公。但在看了那期《阳光伙伴》之后,那个男孩,他的精神,他的行动,深深地印在了我脑海里。我不再怨天尤人,我开始努力了。在我连考了几个满分之后,同学们对我的态度也有了极大的转变:他们常常围在我身边问这问那,平时也爱跟我玩了。我开始思考,我的一切转变都是从认识了那个男孩开始的。正如《隐形的翅膀》中唱的一样:只有我们努力,才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那个男孩的形象一直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他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抒情作文:德育论文 篇2

一、审清题意,突出文眼

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形式,至今仍存有特殊的价值,具有客观性、统一性和限制性等特点。大千世界精彩纷呈,写景作文取材广泛。教师应指导学生审题时要紧扣题意,抓住重点词语;写作时突出习作重点,确定写作中心,明确写作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如写《早晨》,四季的早晨、城市和乡村的早晨各具特色。又如写《美丽富饶的家乡》,就要突出家乡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也可以写党的富民政策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只有根据题意确立写作中心,才能使文章立意深远、主题鲜明。

二、贴近生活,慧眼捕捉

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观察是生活的前提,是学生认识社会和自然、洞察人生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常见的观察方法有:定点观察法、移位观察法和移步观察法。观察自然景物时,要依据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可以以位置的移动或空间的变换为序,也可以以时间为序。其次,根据时间、地点、季节的变化重点观察,突出自然景致与人文景观的统一,彰显地方特色。另外,要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细致观察,求新觅奇,发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

三、精心选材,巧妙构思

写作就是将收集到的素材加工提炼,进而抒发真情实感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写作前积累材料。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不能一一罗列、简单堆砌,教师应指导学生围绕一定的主线安排和组织材料;写作时根据游览路线、观察顺序、时间推移、季节变换或景物类别来合理安排材料;还要根据景物特征和中心思想安排段落层次,对那些最能突出中心思想的景物进行重点描写。好的开头和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文章的开头可以直接点题,结尾要直抒胸臆、自然流畅,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也可以开头总述全文,然后按照“总—分—总”的形式自然结尾,令文章一气呵成,如《桂林山水》;还可以开头巧设悬念,结尾照应开头,自然点题、意味深长,如《迷人的张家界》;等等。

四、生动描绘,借景抒情

好的写景作文不仅是一篇文笔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更是一幅多彩多姿的精美图画。写景文章不仅要语言美,更要意境美。因此,写作时要抓住景物特点,运用精练优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使作文妙趣横生、如诗如画。在表情达意上,还应多运用比拟、比喻、联想等修辞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此外,写景作文还要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文质兼美、形神俱备。

五、反复推敲,精益求精

文章不厌百回改。贾岛“推敲”的故事留下了千古佳话,许多“一字师”美名远扬。世界文豪鲁迅先生的文章态度严谨、文风务实,值得学生学习。写作时,学生应在布局谋篇后不断推敲,可以采用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改、旧文新作等形式,不仅从字词句段、篇章结构、立意构思、材料选择、主次详略等方面进行细致的修改,还要从标点符号、表现手法、情感抒发上反复推敲,力争使文章精练简洁、情真意切、独具匠心。

抒情作文:德育论文 篇3

一、要有感而发,不做无病呻吟之怪状

抒情就是抒发感情,是作者用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抒发自己对所叙述和描写的人物或事件的感受,它能唤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但作为刚刚步人中学校门的初中生来说,恰如其分地抒情并非易事。其中无病呻吟就是常见病之一,本来无需过分地流露情感,结果却大发感慨,令读者很不自在。这其中有学生本身作文素质的原因,同时也有教师引导失策的一面。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并时常创造写作意境,启迪潜在情感。学生在写作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暂时中断思路,尤其对命题作文,一时难以选材立意,更淡不上议论抒情。为此,教师就得创造与之相关的意境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联想所学知识,启迪潜在情感,达到写作最佳状态。

二、要真情实感,不虚情假意欠感人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各有各的社会角色,各有各的人生轨迹,各有各的生存生活方式,自然就各有各的生命观念,自然就有异彩纷呈的人间百态。而学生却不会因此去抒写自己的心里感受。常因作文课望而生畏,问其原因,即苦于无物可写、无情可抒,又问如何完成?回答是:一靠抄,二靠骗,三靠虚情假意去过关。这既害了学生又苦了老师,学生绞尽脑汁,瞎编胡说,作文水平未进步;老师费尽心机,精心批改,却无效果。尽管文章有时可以虚构或夸张,但必须把握好真实的尺度,无论是事实真实还是艺术真实都不可无中生有。言过其实,违背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去臆造,往往是事与愿违,自欺欺人。对于教师来说就得注意对学生进行“无话可说,无情可发”的转化。我对学生说,写你身边的人和事,道真情,抒实感,写你心里要说的,就是真情实感,同时还启发他们:当你生病住院时,父母整天的守候护理,老师同学们的帮助看望,你不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和集体的幸福吗?当你目睹请客、送礼、行贿受贿时,你难道没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吗?当你看到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的交警值日时,你没有一点心灵的感化吗?……只要你去搜捕生活,从一个思念、一种感受、一种灵光、一种思想中,去寻求那份独特的感觉,不就是抒情吗?经过多次的启示和引导,学生能够逐渐地从生活的宝库中撷取所需要的每一页,完成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答案。

三、要语浅情深,不雕语琢句难读者

初中学生对于“抒情”理解得不是很深,有的甚至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学生作文中就胡乱地堆砌优美的词句,滥用词藻,这样,其文章只能是非驴非马,不三不四,甚至文不对题。那样生造词句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读天书。语言的运用是否恰当,对于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是一个重要条件,无论是日常用语、方言,还是文学语言,无论语言朴实无华,还是文采生辉,都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形式和中心的需要问题,不可随心所欲。特别对初中学生来说更不可片面追求深奥莫测的词汇,否则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再说教师在指导上也会失误,过分地推崇文采、词藻,通俗朴实的文章常遭冷落,词华句丽的文字备受赞赏。这样,学生就热衷于课本文选的寻章摘句,下笔时学生腔十足,所写文章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四、要以本为主,不好高鹜远失本色

作文前教师的辅导和范文的导向是一种教学法。于是不少教师就注重理论的指导,又从课外寻找一些中考、高考的优秀佳作作为范文给学生朗读。这样,许多学生就效力模仿,结果思路不开阔、题材不广泛。而我却注意把课文教学与作文指导紧密联系起来,每篇课文就是一篇绝好的范文,特别对抒情艺术这一形式的指导更不放过。

有时,作者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之中,边描写叙事边抒情,有时也将感情渗透在说理之中,边说理边议论边抒情,这就是间接抒情。像《囚绿记》《背影》《爱莲说》等等,运用不同类型的抒情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古代诗词之中,不着“情”字情自出。这样,学生经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弄清抒情的方式和类型,再进行作文训练就会收到意料之中的效果。

五、要因体而异,不千篇一律套模式

对于这个问题,在学生心中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散文、记叙文、诗歌等文体才用抒情,议论文、说明文就得敬而远之;二是认为抒情就是发表感慨,并且只在结尾才出现。故学生一般写成三股文:一段点题,二段叙述,三段“啊”字抒情。这样,学生的思想就被禁锢在模式之中,很少超脱这一枷锁。那么,要摆脱这一桎梏,教师就得做一个配锁匠。

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抒情这一方式与任何文体的文章都是有缘的,俗话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即使是说明文或议论文也应反映出作者对客观事物和社会发展的看法,特别是文艺性说明文,作者更是时常兼有抒发自己情感的方法,要让学生摆脱说明文或议论文等文体不需抒情的错误思想。

其次,如何走出只在结尾抒情的模式。这就得让学生知道要因文体和内容或主题表达的需要来定,抒情可在开头、中间或结尾,有时边叙边抒情,边议边抒情,有时可情景交融,寓情于议等。

六、要多元结合,不按部就班显单调

抒情作文:德育论文 篇4

那一天,从地震重灾区四川绵阳江油市转来一名学生,他竟然被分到了我们班,成了我们的同班同学。顿时,全班沸腾了,大家用尽全身的力气去鼓掌,来表示对他的欢迎。他惊讶地看着大家,看着这一张张如此陌生而又亲切的面孔。从他那明亮的眸子里,我分明看见了感动。

他叫陈果,很文静,给人很懂事的感觉。他坐在了班上成绩最好的班长旁边,同学们向班长投去羡慕的目光。班长激动地不知说什么好。

班里没有多余的教材,大家为难了。就在此时,出了名的“调皮大王”为陈果搬来一套崭新的课本,陈果说“谢谢”,“调皮大王”倒不好意思了,一片红云爬上了脸颊,低声说:“别客气,都是同学嘛!”多么感人的场面啊!很多同学潸然泪下,我的眼,也朦胧了。

普通话讲得不好的班长,为了更好地帮助陈果,主动练起了普通话。望着一脸正经、发音不太标准的班长,我笑了。我发现陈果也笑了,但他的眼里却闪着泪花。

放学时,大家纷纷邀请陈果去自家吃饭,他又笑了。他虽然不知道每个人的名字,但他知道,大家都是疼爱他、关心他的亲人。

大家明白,那场灾难给他和许多的孩子留下了创伤,留下了阴影,所以都不愿提起那场灾难,不愿带给陈果痛苦。而从陈果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我们也并没有发现太多的焦虑与不安。是啊,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与前方未知的坎坷,陈果选择了坚强。我们也应该和他一样,选择坚强。风雨再大,我们会一直握着他的手,保护他,不让他再受伤害!

我爱中国作文抒情作文 篇5

永远不会忘记好运激动人时刻:当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中国沸腾了,世界把目光转向了中国,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着自豪和骄傲。20,我们成功承办了奥运会,不仅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实力,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那高大的鸟巢,那锃亮的水立方,将成为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中国人民心中;那沸腾的场面,那浓烈的气氛,将永远铭刻在人们记忆里;那满怀的喜悦,那由衷的自豪,将永远洋溢在人民的脸上,将成为永恒的动力,将永远鼓舞着人民去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

201X年祖国又迎来了她的六十X华诞。阅兵式上,那整齐的方队,那威武的铁甲,那矫健的雄鹰,那斑斓的彩车,无不显示着中国站起来了,祖国强起来了,我们祖国将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啊!祖国,我爱你!你每分每秒都在我的心中。

啊!祖国,我爱你!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

花开无声作文-抒情作文 篇6

花开无声缓缓回头,遥望长安城,那里依旧歌舞升平,繁华喧嚣,可是早已不属于自己。她的心中不再有彷徨,不再有留恋,带着坚毅的眼神,转身飘然离去。昭君就这样告别了皇宫,孤独地前往漠北,只有手中那把琵琶相伴。回想刚刚金銮殿上,皇帝惊讶的眼神。“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美人纤姿,天生丽质。带着超凡脱俗的美,昭君淡然地转过身,怀抱琵琶远去。淡紫的氤氲,乳黄的凤霭,在凤尾香罗之间缠绵缭绕,化作一声叹息,跌落在紫金琉璃的大殿上。那一瞬间,我似乎闻到了一股淡雅的清香。是花开的气息。因为不肯贿赂画师,被丑化而遭冷遇,被打入冷宫三年。青春靓丽的岁月,昭君这朵含苞的花却迟迟没有机会开放,既然在深宫中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那么还是离开吧!去那黄沙漫天的漠北,去寻求绽放的青春,寻求终身的幸福,寻求人生的价值。琴声悠悠,夕阳西下,在树影斑驳的古道上缓缓前行。

这一次,她毅然决然不再回头。微闭双眼,纤纤玉指轻抚琴弦,优美的音乐肆意流淌。“谁说出塞的曲子太悲凉?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纵是绫罗绸缎,锦衣玉食,又怎能比得上族人的幸福安康?橘红色的落日似乎眷恋着这凄美的琴声,久久不肯落下;路边的树木摇晃着枝干,随着音符摆动;鸟儿落在树枝上,用婉转的声音和唱。“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我心中的大好河山,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脚步匆匆,不远处的地平线上,一片褐黄而温情的土地正敞开胸怀,迎接这位肩负重任,远道而来的女子。昭君出塞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汗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昭君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天下的太平,也成就了自己的无悔。大漠长风,歌声如涛,传颂着一个女子不朽的传奇。昭君,这朵悄悄等待了三年的奇葩,终于在塞外边疆璀然绽放。虽千年而余韵。这个感动了历史的女子,用自己的跌宕传奇,诠释了生命的真谛。长袖轻拂,峨眉淡扫,落雁之姿,家国道义,这朵集温柔与刚毅、隐忍与坚强于一身的花朵,将永远地绽放在漠北,永远地绽放在世人的心中。

抒情作文:德育论文 篇7

一、在作文教学中寻找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契机

学生的自我反省和教育能力是学生自觉地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良好表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③“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的世界, 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 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 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④可见, 自我反省和教育在学生成长中意义是重大的。教师能适时地在作文教学和作文评改中促进学生这种能力健康的发展, 让学生表露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让学生敢于分析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水平, 进而在生活行为上发生改变。

在组织学生听了黄馨教授的激励教育演讲后, 我就要求学生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题将自己听了激励教育后的真实感受写成一篇作文。我批改时发现, 平时一些纪律比较松散, 无心向学的学生都深深的认识到自己漫不经心的学习态度对不起老师, 对学业不求上进的态度对不起父母。我就趁热打铁, 在他们的作文中写下这样的评语:“你的文章语言朴实, 感情流露真挚自然。既然你已认识到以往的不该, 就应该把握好自己的今天和明天, 相信你能如你所说的, 做到无愧于父母和老师。”几天后我发现, 那几个学生真的好像变了个人, 宿舍内务整洁了, 更有礼貌了, 学习自控能力更强了。当我们班获得了珍贵的“卫生整洁班”的流动红旗时, 全班同学都鼓起了掌, 他们流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二、在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摆正迷失的航向

高中阶段是人生由少年转入青年的时期, 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高中生, 渴望独立但又没有独立的能力。有的学生对学业失去了信心, 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只想贪图享乐得过且过。有的又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对社会对人生自以为很了解但往往是雾里看花看不清。父母的期望, 学习的压力, 往往会使他们对人生的意义迷惑不解, 会产生“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的疑问, 更有甚者发出“做人难, 难做人”的感慨。所以, 在学生这个特殊时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重要的。

高中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的重点是:1.培养感受与思考生活的意识。2.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认识。结合高一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 我布置了一篇“生活中, 我感悟到______”的作文。我在这次作文评语中与他们畅谈人生谈理想,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 激励他们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树立自己的理想抱负。同时还向学生推荐人物传记, 如周励写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 讲述一个经历无数挫折依然奋斗的中国女商人最终成功屹立在美国的曼哈顿的故事;沈蕾写的《一个旅日女人的手记》, 塑造了一个不畏失败自强自立让外国人对中国人刮目相看的中国女性形象。这些很有说服力的人物传记, 深深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之后, 我还与学生们进行了个别谈话, 他们由衷地说:老师, 如果我们不能为世界增添一丝光彩, 那真是白来世上一趟了。

三、在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重树自信心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成功的心理倾向, 是对自身能力的估价, 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在众多心理素质中, 自信心的培养尤其重要。

高中学业的学习是艰难的, 功课很繁重。而我校是一间普通的乡镇高中学校, 我校的学生知识基础薄弱, 各门功课发展不均衡, 在学习上大多产生畏难情绪, 遭遇挫折多了就产生逃避、厌学的情况, 久而久之, 对高中学业的学习就失去了自信心。

如果缺失了自信心, 他们就会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上课不专心, 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不完成作业, 抄袭作业, 甚至不听课, 在教室睡觉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没有上进心, 有许多不良行为, 不参加班级活动, 对教师的教育消极对待, 进网吧, 逃学, 打架:或者会因经不起挫折而变得意志消沉, 感到学习太难, 想逐渐地放弃学习, 混过三年走向社会。

在高一第一学期初, 面对这一群刚刚经历了中考的失败的孩子, 我觉得很有必要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我给他们布置这样的作文题目——《高中三年的遐想》。很多学生对高中三年将如何度过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奋斗的目标, 并且决心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拼搏。我在评语中赞扬他们有正视中考失败的勇气, 更赞扬他们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的决心, 相信他们能说到做到。这样, 他们重拾起自信心, 学习风气大有好转, 学习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了。之后, 还有个学生写了封短信给我:“班主任, 我的一切进步都归于你的每一次作文评语中对我的鼓励与信任, 它犹如灯塔, 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学生产生自信心后, 敢于面对面前很大的困难, 敢于面对很强的竞争, 并且总感到轻松平静。

四、在作文教学中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作文评语可以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面对学生作文中流露出来的痛苦与悲伤, 在作文中提出的迷茫不知所措的问题时, 作为教书育人的我, 能根据不同的问题, 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语外的聊天式的交流, 使学生在阅读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教师的意见, 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有的学生不敢面谈, 而是在作文中写道:我喜欢上某某了, 该怎么办?或者说自己曾经有过一段不成熟的感情, 现在自己已经处理好了。所有这些, 都说明学生信任老师, 想把朦胧的思想告诉老师, 以便得到正确的理解。我就在评语上讲了早恋的危害。这样的情感沟通, 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给他们指明正确的方向, 这比说教式的批评教育不知道要强多少倍。说教的德育无异于“雨过地皮湿”, 效果自然欠佳。情感是维系师生心灵的纽带, 只有教师以真情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是语文教师德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法宝。把德育寓于作文活动中, 就会觉得德育工作生动有趣而卓有成效。运用语言的魅力与学生心灵沟通, 最终达到与学生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共振, 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在作文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 篇8

一、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爱国主义就是于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浓厚感情。要求我们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积极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大好河山及骨肉同胞。对青少年学生来说,首先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关心国家大事,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关心集体,奉献社会,热心公益,孝亲敬长,关爱生命,维护健康,尊纪守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等。如此丰富的内容正有利于作文教学。

第一,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提高鉴别能力。社会是舞台,生活是源泉。教师要指导学生:1.以小见大,深入分析。由家庭或学校入手,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写身边的人和事,如指导学生写一篇《捡到钱以后》的文章,就能让学生在公与私上作一次选择,升华一次道德。2.全面观察,综合分析。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学生是难以认识的。笔者认为“阴暗面”是不能让学生涉足的,要鼓励学生写积极健康的内容,初步区分真、善、美与假、恶、丑。如指导学生写一篇《送礼》的文章,让学生对这一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作一个基本的评价。

第二,创设良好的写作情景,激发写作的欲望,陶冶道德情操。1.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道德品质。如到敬老院、军烈属家中做好事,向先进人物学习,如请模范人物作报告。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如庆国庆、清明扫墓。这些实践活动为写作提供了源泉,也提升了道德。2.观看优秀影视,阅读优秀书刊;国家的“三下乡”和“农家书屋”等为我们带来了优秀的电影、书刊;中央媒体和各级电视台也为少年儿童提供了大量的优秀节目;还可利用网络。教师要组织学生多看、多听、多读、多写,及时评比总结。3.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就要加强政治学习,提高道德素质。教师不能收受礼物,不能利用家长谋取私利,不能有不良习气,不能违法乱纪,不能违背社会公德。要以身作则,维护法纪,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文明礼貌,热心公益,关爱生命,以自身良好的素质去影响学生。

二、诚信教育

在作文教学中落实诚信教育,就是要学生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不抄袭剽窃。文学虽然可以虚构,但学生初学写文章,还是应该从真人真事入手,养成良好的文风,克服胡编乱造,抄袭剽窃的坏风气,克服说谎话的坏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求诚实含着以下的意思:从原料讲,要有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上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怎样培养求真务实的文风呢?

首先从选材入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在熟悉的生活圈子中选材,如《我的妈妈》、《我的同桌》、《我第一次洗衣服》等,写出真实的事情,尽量不要虚构情节。

其次要抒写真情实感,如实反映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流淌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能无病呻吟,妄发议论,不能“拔高”,追求人物完美。如写《我的老师》就不能故意美化老师,不敢在文章中流露出对老师的意见。

再次是不抄袭。学生可以借鉴他人的作品,学习人家的结构的精巧、人称的使用、表达方式的运用、立意的新奇、选材的精当、语言的风格、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可以是课内学过的文章,也可以是发表的范文,教师还可以“下水作文”,如模仿《故乡》的题材写一篇《童年趣事》;模仿其中的人物描写,写一篇《少年的我》。

三、良好的习惯和心理素质教育

作文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心理素质,如书写的习惯,观察思考的习惯,勤练的习惯,竞争与合作的习惯,修改的习惯等,习惯可以培养兴趣,兴趣利于发展特长,同时也陶治了思想情操。

引导学生加深对动机与目的的认识,人的行为受动机支配,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简单,但教师要保护,要不断刺激其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动机的培养,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写作水平对将来生活的重要作用,具体做法如:交流文学家的故事,认识高雅生活情趣的作用,坚持写日记等。

引导学生对情感态度的认识。思想品德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就能在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中萌发求知欲,感受德育的魅力,乐于训练,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培养坚强意志,战胜挫折。第一,命题要“设身处地”,教师要以自己的情感去开启学生的情感,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德育的光芒引发学生的共鸣。第二,批改要“点石成金”。教师的批语不能只是一份“理”,更多的要体现一份“情”,一种“趣”,一旦失去德育光芒,就是居高临下,指令说教,使学生望而生畏。第三,评讲要“春风化雨”。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说话要委婉,要多鼓励表扬,看到学生的进步与长处。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和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坚持素质教育,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陶冶学生的心灵,让学科教育放射出德育的光芒。

青春·迷茫作文-抒情作文 篇9

风驰电掣的列车搭载的不仅仅是乘车的人,更是他们奔赴远方坚定的信心,是去挑战困难的勇气,是在迷茫青春中寻找光明的执著。

我在彷徨,却又在彷徨中起航;我在迷茫,却也在无尽的海洋中寻找人生的方向;我在犹豫,在犹豫不定中做着艰难的决定。

可能十年后的自己也会像他们一样,在新年的烟火未散、团圆的气息未退之时,踏上挑战生活的征程。可能会像那些所谓的白领一样平平淡淡的了结此生。但是你真的甘于平凡吗?

生长在阴暗角落的如米粒大小的青苔,却也像牡丹那样竞相开放;扎根在险绝峭壁上的青松,即使弯曲,却也“一枝独秀”;而你,为什么要选择放弃,选择迷茫当借口,去掩饰外表的懦弱,去压制深处的野心?

青春易逝,人生易老。别总拿“谁的青春不迷茫”当理由,去拒绝本应属于你的未来,去推卸你肩上应有的责任,去放下你本应追逐的梦想。

学习语文作文-抒情作文 篇10

我喜欢的乐曲没有什么规律,有些是曲子好听,有些是歌词写得好,但有些就纯属是偶然,连我自己也说不出来原因。但我更钟爱一些中国风和励志的乐曲,所以周杰伦的歌单我经常光临。我喜欢《蜀绣》《青花瓷》《国家》等歌曲。

《国家》这首励志歌曲,我在一个晚会上曾经听过成龙唱过,觉得非常好听,但没听清歌词,只是把旋律记下来了。过了一段时间,也就忘掉了。可偶然的一次,在十月一日的国庆晚会上我又听到了这首歌曲,并上网把歌词抄了下来。我一般在那里念着这个词,一边像王老师给我们分析课文一样,想着歌词的意思。开始认为很无聊的歌词,在认认真真分析过后,就把之前的看法完全否定了。体会到了这首歌曲的意义后,便开始学会唱这首歌。渐渐地,歌词歌曲都记住了。

有一天,王老师在讲试题,看了作文题目后说“这份试卷的作文题目是‘我理解的国家’,我不打算让你们写这个作文,你们谁能把它转变成口语交际的题目来试着回答一下?”灵感瞬时间划过我的脑海。对了,《国家》的歌词不就是最好的回答吗?这一定不会错。我在脑子里快速的想过一遍歌词,挑出来了适合做回答的句子,迅速举起了手。“老师我的理解是: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非常好。”老师看起来对我的回答很满意。“老师,她说的是歌词。”有同学发现我的秘密了。“这我知道,天下文章一大套,看你会套不会套。这样做很好。但要注意不要一味的这样做。”老师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从那次,我尝到了音乐对我语文的帮助,便常常把语文和音乐结合在了一起学习。

音乐不仅在歌词上让我了解了许多,而且还是我的背课文法宝,我经常找一个简单的曲调边唱边背课文,效率非常高。它还有一个特效,可以启发我写作文的灵感,这可是实用的特效药啊!

抒情诗之抒情完整性 篇11

作为南宋诗人音乐家之翘楚,姜夔以其诗人抑或音乐家之身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学研。词人张炎视其词作为“清空”一派之巅峰:“姜白石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4]。”颇有影响力的词论家如王国维等皆对姜词有所品评。[5]现代学者何美铃亦称其为“乐府”之体的大师。[6]她指出,姜夔的抒情完整性得益于其原创歌曲而非一味填词[7]。然而以上诸家并未在细节上讨论姜词的音乐。另一方面,自清以降的音乐学家已尝试着系统化姜夔的乐论并将其谱翻译成现代形式。现代学者林明辉综合了先前的译谱与理论,此文也将使用其订谱[8]。可惜林氏与其所批评之诸音乐学家皆未对姜曲进行详细的美学论述。以姜夔作为诗人音乐家的重要地位,其词之音乐与作系统而深入的诠释不可分割。姜夔原创词曲的“自度曲”尤其要求此二种属性互释与兼释。

“慢”

目前尚存的姜夔自作词曲的词目中,有《扬州慢》与《长亭怨慢》两首以“慢”字为题。慢词(或慢曲)是宋词最重要的门类之一。据传其为柳永所创,为迎合情歌的内容而改编了原先存在的曲子。慢词在姜夔活跃之际发展到了顶峰。如其后来者张炎所云:

“慢曲不过百余字,中间抑扬高下,丁抗掣拽,有大顿、小顿、大柱、小柱、打、掯等字,真所谓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偶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之语,斯为难矣。”[9]

慢曲的灵活性为更高的抒情深度创造了条件,这也使得宋词音乐能够更好地结合文字抒情。

其实,作为“诗余”的词在其体裁本源上就体现出了“慢”的精神。近代况周颐的观点值得重视:

“诗馀之‘馀’,作赢馀之‘馀’解。唐人朝成一诗,夕付管弦,往往声希节促,则加入和(笔者注:念作去声)声,凡和声皆以实字填之,遂成为词。词之情文节奏,并皆有馀于诗。世俗之说,若以词为诗之剩义,则误解此‘馀’字矣。”[10]

况氏的论断有两个层次。词体的形成是把唐代乐府类诗歌的和声、泛声、虚声、散声填上实字;类似于楚辞的“兮”、《欸乃曲》中的“欸乃”、早期《竹枝词》中的“竹枝”和“女儿”等等,都是正文不载的“余字”,在音节上“拖慢”了诗歌。第二个层面则在于抒情性方面,词能表现出狭义的“诗”所难以表达的“余情”。[11]而慢词则是这种“余字、余声、余情”之“诗余”的极端体现。兹特选姜夔慢词为例分析音乐如何融入对宋词文本的诠释。

扬州慢,调寄中呂宮 (类似于西方音乐中的现代吕底亚式F调),是姜夔“自度曲”当中标记年代最早的一篇。诗人时年22岁,适其辗转东南诸省之际。其词序如下,并原文与其音乐: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12]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扬州慢》之中心思想在于姜夔自比杜牧。不仅仅有语典如“春风十里”证明杜牧对于此词之重要性,其结构更能托显作者在对比上的心思。上下两阙各自的前半截暗含平行结构,将杜置入姜之情境中。上阙开篇虽不言“我”,然其“驻”与“过”之动作显然系姜夔所为;下阕对应之首句[13]里则明点“杜郎”为主语。类如互文见义,姜夔虚拟杜牧再临以张鸣其自身之悲叹。以铺张生活与清辞丽句而驰名,杜牧代表了扬州的鼎盛年代。然而此时这座荒城与其废弃的胜迹彻底击碎了姜夔从诸如杜诗之文学典籍里得来的种种幻想。可以想象,士人阶层的教育形成了姜夔从典籍中寻找参照的思维模式。那些对扬州梦幻般的描述牢牢占据了诗人心头,却又深深排斥着其眼前的情景。因此姜夔对此繁华不再之悲叹当属真情,否则他完全有机会在此大展诗文才情,以此赢得杜牧当时成就并且享受的盛名。讽刺地,恰恰是一曲无奈的《扬州慢》在这一点上给姜夔挣足了词名。

《扬州慢》之文字受誉颇丰,其侧之音乐更从本质上展示了姜夔婉约多重的抒情特点。慢曲风格的绮靡旋律有助加深感情的复杂性,这在上阙的声文互作用中有所体现。起句第一节旋律经纯四度级级而下,凄声反衬扬州雅号“淮左名都。”第二节“竹西佳處”旋律与之相同,唯在“佳”字上短短唱作高音E。而第三节“解鞍少驻初程”处,文中旅人本应充满好奇之心,其旋律却有郁郁寡欢的低沉感。赞美之言与忧伤之音为此词的开头营造出一种不确定性。随后第二句第一节,赞美性语典“春风十里”亦是用着低低沉沉的调子,进一步带动了积极语言与消极音乐的反衬。而“芨麦青青”的荒芜才是诗人所观实景,兼用《诗》典;此节落于G音,使第二句亦有未落实之感。第三句的声文关系则是平行。言及毁城之战祸,歌曲如哭诉一般爬升了一个八度(从“自”到“乔”凡10字),只是中间曲折的“去后,废池”处如同一声抽啜;此后旋律在“犹厌言兵”四字上迅速坠回一个八度,表达“废池乔木”不可言说之苦。上阙末句,其言多用表达“不足”之义的形容词如“清”与“空”,仍然描绘着这片凄怆的情景,其音乐也随低沉的末尾回归平静。至此,整个上阙的文字带着一种客观的、纪录片式的腔调,而其音乐则构筑起一片忧郁的声情,毫不掩饰一丝一毫的哀愁。

建立在这郁郁之声上,下阕声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展示了对于诗人悲怆之心的复杂的抒情模式。下阕头二句共同包含一个论点:即使杜牧再临,他也接受不了这沮丧现实与其美丽诗句之间的断裂。姜夔眼中的这座城与杜牧的扬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姜夔本身如上文所述自负有杜牧之才。这两层内容上的比较在音乐上则表现得相当明确。下阕首句第一节的“俊赏”重复了“名都”的旋律(B-A),这种形式上的对应性建立起了上下阕同位概念的呼应。值得一提的是,“惊”字被放在了一个稳定的基音上,然其先后旋律既连贯又蜿蜒;这似乎说明了诗人的痛心是深沉的,而非一种歇斯底里的绝望。其后,如同上阕中一般,第三句以一个大上行旋律的句节开头,但此八度上行只用了单节五个拍子(“二十四桥仍在”),与上阕双节10字(“自”到“乔”)不同;此处的旋律仿佛摹写上桥,亦仿佛乐队奏鸣初起。相反地,此句余节的旋律是一个拖长的八度下行,并且触及了全曲最低的E音。这段下行旋律将我们的视线带向了水中粼粼的桥影和月影。“波心荡”实属前语“桥仍在”与后语“冷月”共同的动作,而这般不确定性,合着乐句娓娓将三者逐个分别交待,营造出了一种认识上的分步与摇摆,如同水波的运动一般。此外,下阕第三句“二十四桥”的箫声隐喻则反衬着上阕末句“清角吹寒”的凄冷军号声,这种不完全平行结构[14]则复杂化了该词的抒情格局。又,下阕尾声在旋律上重复了其上阕对应句(“渐……城”),而其文字则用问句形式。红芍之美,无关时局艰难,然若非心清情怡之诗人,孰来赏之?随着音乐渐渐暗淡(回到基音F)与平静(延长符号),此句反倒失去了问句的语气而变成了一个反问句,加深诗人的失落感到极致。总而言之,下阕的音乐显明了其文字的语气并且落实了诗人自述性层面的悲怀。

另一首明确为“慢”体裁的姜夔原创歌曲是《长亭怨慢》,同寄中吕宫之调,此歌曲中的音乐确认并且深化了文字中的情感。其词序如下,并原文与其音乐:

“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温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爱之。”[15]

与“慢曲”体裁声贵曼延的风格一致,此词的语言尤其疏散,多用助词、口语以及重复。例如,三字短语如“谁得似”、“不会得”和“怎忘得”都带入了作副词讲本身无甚意义的“得”字。此虚字本不必要,只为文本略添一份完成时态或者关乎能否达成某事的语气,而不属于书面语或文言。类似的还有“第一是”和“算空有”之流的口语三字短语,它们在不扩充诗歌内容的原则上延长了语句。另外,重复的用语诸如“长亭树,树若”和“不见,只见”亦暂且按停了表意的进度,却无缝拼接起上下句来。与古文惜字如金的传统恰巧相反,这首“慢词”之滥觞突出体现了此体裁对“慢”(速度)和“曼”(节奏)的强调。以上三种修辞的音乐重要性在于其为附加的节拍和延展的旋律提供了歌词基础。

得益于“慢曲”的体裁优势,《长亭怨》具有一系列强化抒情效果的动人乐句。不必见怪,姜夔在起笔时习惯性地压抑“深情”,仅仅描述了多树之地的时节更替。然而,“枝头香絮”伴随着一个纯四度的下行音阶,比拟了絮落动态的同时,还带有一丝惆怅。又鉴于“深”字落在低音E上,这第一句的行进方式大概意味着姜夔在这首歌曲里倾向于将音乐高度平行地施加在文字上。下一句旋律中的装饰音(音高旁的附加谱字)点缀着“萦回”与“向何许”之措辞,印证了这种倾向。其后,“树”字在三四句头尾的重复,如上文所言,对文字和音乐的衔接咸具重要性,而两个“树”字被分配了同样的音符。不用装饰音谱字和延长音谱字亦加强了这种有意为之的连贯性。可以说,姜夔对三四句的“不顿而衔”(不似前二句皆以延长音结尾)意在一气呵成地倾出对柳(“谁得似长亭树”以至“青青如此”)之完整评叹。尤其在如此一首“慢曲”中,这些音乐上的手脚十分惹眼,并能将诗歌的逻辑和盘托出。

此外,“长亭怨”的另一重要修辞技巧是性别视角的来回切换,这种切换为音乐所重申。下阕以游子的视角开端,自舟回眺情人所居,渐渐“望高城不见。”紧随男性视角之后,“韦郎去也”的典故遽然由女性视角陈述,似蒙太奇手法一般转入香闺。女式抒情带入到第三句“第一是早早归来”云云,思怨昭然。以此带回上阕去看,“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必为映入江畔闺轩之景,而“向何许”亦问自此妇之口。更加隐晦的是,“阅人多矣”来自于《左传》中女性语典,此句(上阕第三句)或属女性视角之延续。其余文字皆无显著性别性,“香絮”、“门户”之象,“不会得青青如此”之叹,“难剪离愁千缕”之怨,通属双方共著。

使这种视角切换更有趣的是姜夔的音乐。稍观下阕头两句(“日暮”至“玉环分付”)旁谱可见,明确的男句“望高城不见”云云无任何附加符号,而女句“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几乎处处有装饰音和延长音的谱字。若以这种格局(女句文字之音谱多附加谱字,男句反之)检验全诗,某些句节复能另作诠释。上阕第三句之问“谁得似长亭树”当以“女声”演唱;这可理解为思妇自比无情之长亭柳树(词中次句议之)。然而,此议论本身(“树若有情时”云云)近乎以“男声”唱成,只是句中有两处延长谱字。此处似游子心中承认离别对于此妇之难为情。类似地,下阕第三句(“第一是早早归来”云云)亦含有这种“言连声转”的现象。作为女方诉求之明言,文本“玉环分付”(以强烈的“女声”谱字唱出)看似其本人发声。而整句总体上是回避附加谱字的“男声”旋律,明显创造出间接引语的效果;这份诉求可以诠释成游子的一段思忆,其自责未能回归情人身边。总之,《长亭怨》音乐展示出来的性别视角反衬为此诗之抒情格局平添了一番风情。

“梅”之套曲

有时,姜夔于原创作品中突出音乐美甚于字面抒情,而此时其词则愈发婉约而终究深邃。证在《暗香》和《疏影》两作,二者互成套曲,从宫调上、拍数上甚至旋律上多有相偶。此二作或属“慢曲”体裁,毕竟与本文之前分析的两首“慢曲”一样皆为两阕各四句结构,而且张炎对“慢曲”的格式是此般归纳。[16]其创作上对音乐的强调见于两词之前共用的小序: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17],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序中仅着“搜简索句”四字以言其行文,而姜夔更在意词友范成大如何喜爱此作,如何使之奏唱于前。行文往往含蓄的姜夔此番却毫不掩饰对自己音乐的彪炳;小序特记范成大,其所欲打动之人,对二曲“谐婉”之盛赞。二词原文及译谱如下:

此套曲之特色在于融哀辞于清越之音声。概括言之,两词每阕皆以活泼明快的大三度音程作为头尾二句的主要色彩,而其居中两句则以小调元素和乐句反差带来一种思索、犹豫般的氛围。尤其是各阕第二句共用一段标志性的忧伤旋律,使两词在整体清越雅致的语气之间透出一丝丝哀愁。应淡雅的梅花为其主题,两词音乐抒情格调恰如其标题所言:范成大亲点,“暗”与“疏”二字既是梅树的品质,又是歌曲的风格。暂按声文细节对应不表,此处先分析各诗文本上的抒情结构。

懵懂的作文-抒情作文 篇12

我时候我在想我为什么会来到这,而且来这个世界有什么意义呢?在我的理解中来这个世界无非是从婴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死亡。这么一个环节在加上学习完后还要工作,每个人都这样的循环着到底有什么意义?

现在的社会是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学业完成的人就拼命的赚钱养活家人,条件好的家庭可以过上富裕的日子。但是时光匆匆过去人们死去后将一生的财产都交给后人自己便走了,无非是这样的一个结果,我觉得人是一生都是劳累命。

不一定是现代,从古到今每代的君王都在为自己打江山,将士门死伤无数到头来打下来的江山还要自己来管理,许多的明君为了民心稳固一生都生活在劳累中可是这样民心是稳定了你却死了将自己打下的江山传给后代。如果你的后代是一个放荡的君王等于是白送给别人的一块肥肉江山又落到别人手里。比如:李治,刘昱,秦二世等等。

当然那些儒家弟子q文人墨士q科学家等等。是不一样的他们的一生不过是想能在以后名留千史,让后人能记住他(她)们。比如:孔子,孟子,牛顿等等。

我对自己很没信心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而且在我自己眼里自己是一个下不了决心,又苯又蠢的小人物而已。最大的缺点是:自恋,花心的女孩,真不知道还能干什么有时我在想是不是自己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上。

我对所有事和物都只有三分钟热度我觉得自己做人太失败了。

三味书屋作文-抒情作文 篇13

在我的三味书屋中,没有八角四腿桌,更无“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的对联,只有母亲为我营造的书香、墨清、情动人。这里的书是母亲先看的,这里的墨迹是母亲先留的,这里的亲情则是母亲在一颦一举中,在字里行间渗透的……

幼时,喜欢在繁星下听母亲讲故事,听到刘关张桃园结义,听到林冲逼上梁山,听到……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母亲的肚子里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我便常在母亲不老的故事中进入梦乡。

上了小学,喜欢卧躺床头,读一本历史名著,好不痛快。而母亲则会伴在床头,与我共同阅读,评说孟德,叙言孔明,俨然成为一位历史学家。

上了初中,沉重的学业负担让我对曾经的嗜好望而生畏,只有每天在上下眼皮的争斗中看上两眼,随之疲惫地睡下。而母亲则对这种现状无可奈何,只是我仍冗身为数学老师的母亲夜夜手不释卷。

那天晚上,考试失利的我低着头徐徐走进家门,只想偷偷走进卧室,静静地思考。可母亲刚好看见/我:“回来了。考得怎么样?”母亲用亲柔的口吻问我。而我,只是夺门而去,留下母亲一人在客厅。我孤独地坐在摇椅上,大声宣泄心中的不快,回音久久盘旋,令我为之一震,而门外却没有丝毫动静。我打开房门,只是一点点,为了掩饰我的尴尬。只见母亲在门外静静地翻着一本很厚的书,细密的汗珠从略有斑白的两鬓渗出,略有褶皱的手拧作一团,眉关紧锁,似乎在冥思苦想一翻。我静观门外一切,心中生出一丝疑惑“母亲在干什么?”过了许久,母亲站了起来,并似乎若无其事地朗诵起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又振振有词地说:“真正的强者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含泪奔跑的人,孩子,路还长,加油吧!”不知不觉,泪水朦胧双眸,我心中暗念“我是含泪奔跑的人!”

那一夜,我终于懂得我的三味书屋中那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流传千古的名著是凝结着母亲的汗水,母亲用自己的爱为我的人生奠基。

上一篇:暑假趣事日记600字下一篇:教师读书沙龙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