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共6篇)
为了确定分析室进行某些特定检测的能力,监控分析室的持续能力,识别分析室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分析室与其他实验室间进行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适用于实验室认可机构安排进行的能力验证试验。3 权责
3.1 实验室负责人主持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的开展,及对结果进行评价。3.2 实验室负责人制定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实施计划。
3.3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所涉及的本分析室岗位按照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计划要求,组织开展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
3.4 资料管理员负责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中有关资料的归档管理。4 定义
无 5 作业
5.1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方式
5.1.1 CNAS安排进行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对此类试验,本分析室均应积极主动参加,如当时确有实际困难无法参加时,必须以书面形式申请暂不参加;如果没有提出暂不参加申请或申请未被认可,不可无故拒绝参加。
5.1.2 本分析室自行组织的与外部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5.1.3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频次要求
5.1.3.1 实验室比对频次按“分析室品质管制活动计划”规定要求实施。
5.1.3.2 能力验证试验频次按“CNAS-RL02能力验证规则”和“CNAS-AL07能力验证领域
和频次表”文件要求执行实施。5.2 验证项目的选择
5.2.1 实验室认可机构下达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计划所涉及项目。
5.2.2 本分析室自行组织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项目由质量、技术负责人共同商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客户投诉项目; 无法溯源的仪器设备; 新开展的检测项目;
使用非标准检测方法的项目;
其他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或有必要的检测项目。
5.3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组织
5.3.1 明确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任务后,由技术负责人联系参与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外部实验室,安排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时间,以及核算所需实验经费。
5.3.2 技术负责人编制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工作计划。计划内容主要包括: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项目;
参加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外部实验室;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时间安排; 经费核算。
5.3.3 外部实验室的选择
本分析室一般优先选择以下实验室参与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
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IEC 17025要求,并经有关组织认可的实验室(如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实验室);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项目应是该实验室经过认可的项目。
5.3.4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工作计划需经分析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5.4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实施
5.4.1 实验室认可机构组织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中,实验室负责人领取样品后,将其发给分析室分析检测。
5.4.2 本站组织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中,由实验室负责人根据计划要求准备数份同样的样品,一份作为检测任务下达给本分析室分析检测,其它分送给参加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外部实验室委托检测。
5.4.3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任务下达到分析室后,由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5.4.4 参加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检验人员在接到检测任务后,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工作,包括检测环境的确认,仪器设备及有关消耗品的准备,检测过程的控制和检验结果的记录等。
5.4.5 检验人员完成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任务后,以化学分析报告的形式出具检验结果,交实验室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汇总。
5.5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的总结
5.5.1 实验室负责人对本分析室返回结果和外部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或给定的参考值)进行分析比较,写成分析报告,并将相关资料汇总后,组织分析评审会议,召集有关
人员讲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结果,当比对结果有差异时,要求有关岗位分析可能原因,提出进一步提高检验水平的具体措施。
5.5.2 实验室负责人综合评审内容,编写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总结报告。
5.5.3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总结报告和其它有关资料由资料管理员整理,按照《记录管制程序》的要求,归档保存。
5.6 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结果的利用 5.6.1 对可接受的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
必要时,实验室应评价方法的偏移和精密度来确定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是否具有超
出或不可接受的高的概率;同时,评估结果比对的趋势或明显的趋向,是否能发现
其可提示或潜在存在的一些问题。
5.6.2 对不可接受或离群数值的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
当实验室的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报告为离群数值时,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其检测的质控系统每一个方面全面进行评估,分析原因并及时予以整改;评估过程按文件
关键词:计划,实施,报告,能力评价
一、计划
在实施比对验证之前应制定验证计划, 计划内容应包括样品名称、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样品制备方案、检测作业指导书、向参加实验室提供的数据、统计分析的设计、能力评价模式、时间安排及专家组名单。
1. 样品制备方案
用于比对验证的样品是否具有足够的均匀性是验证试验成败的关键, 应对该环节严格控制。制备方案应明确制备要求, (如样品数量、保质期、配制值、均匀性等) 及样品均匀性检查方式 (包括样品份数、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可接收的均匀性指标、评价方式等) 。
2. 检测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为了确保各参加实验室结果有效性和一致性的一份指导性文件, 其内容包括样品接收状态确认、样品数量、检测项目、检测方法 (条件) 、样品保存条件、检测完成时限及检测结果传达方式等。
二、实施
1. 样品制备
样品是能力验证的基础, 应与实验室日常检测的样品相同或相似。样品制备前向承担制备单位充分说明制备要求, 并对其制备能力进行现场评价。在样品成分含量检测值符合制备要求时, 再进行均匀性检查, 针对不同样品的特性设计不同的均匀性检查方案, 只有保证测试样品的均匀性、稳定性合乎要求, 才能确保比对验证过程中出现的离群值不是由于样品的差异所致, 才能估算参加实验室在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测量不确定度, 才能客观反映出实验室检测的真实能力。
2. 样品发送
用于验证试验样品应充分评估在发送时各种条件对样品状况的影响, 并针对样品的具体特性及发送条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试验样品在发送过程中各种状态下不发生变化。向各实验室发送样品应同时发送验证计划作业指导书及待测样品接收状态确认表。
3. 检测结果的统计处理
每次验证活动应进行统计分析的设计, 确定有关的统计量, 并利用各实验室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般采用稳健统计方法, 计算各实验室的Z比分数, 并以Z比分数的大小评价比对结果。
⑴、当|Z|≤2, 由于该结果在95%置信区间内, 因此该结果为满意。
⑵、当2<|Z|<3, 由于测量结果出现在该区间的概率较小, 仅为5%左右, 因此该结果为可疑结果。
⑶、当|Z|≥3, 该结果出现的概率不到1%, 因此该结果为不满意结果, 为统计分析中的离群值。
4. 技术分析
对验证活动进行的技术分析应包括人员操作能力、检测方法 (熟习方法) 、标准物质 (试剂的选择) 、仪器设备 (计量器具的核查核准、检测限) 及环境条件等内容。对比对验证中发现的技术问题应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
三、报告
能力验证计划报告的内容根据具体计划的目的而变化, 但应清晰和全面, 并且包含所有实验结果分布的数据, 以及各参加者能力的说明。能力验证计划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参与本次验证计划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邮编, 联系电话和传真、联系人;
2) 样品编号
3) 检测项目4) 测试方法/标准
5) 仪器设备名称及型号、检出限;
6) 检测结果 (保留有效数字位数) ;
7) 验证计划报告批准者、审核者、参与验证计划检测者
8) 报告的发布日期
9) 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四、能力评价
能力验证评价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确保评价的方法适合于维持该计划的可信性
2) 总体性能与原先期望值 (应考虑不确定度) 的比较
3) 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的变异
4) 方法与程序之间的差异
5) 误差 (指极端结果) 的可能性来源和改进能力的建议
6) 结论
参考文献
[1]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GB/T15483.1-1999
[2]实验室认可机构对能力验证计划的选择和使用.GB/T15483.2-1999
一、 教学目标上的差异
验证性实验的教学目标是:验证、巩固习得知识,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例如“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教学目标是:观察蚂蚁的嗅觉和触角,弄清楚蚂蚁是如何交流信息,识别所行路径的;学会设计蚂蚁通讯的实验情境;学会做好观察记录和实验总结。转换成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目标是:探究学习新知识,培养独立探求、观察和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于是例如实验一的教学目标是:探究蚂蚁的通讯方式,了解蚂蚁在群体中的信息交流;认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二、 实验的知识储备不同
验证性实验是在知识教学之后进行的,它依据既得知识结构检验和巩固习得知识并培养实验技能,其结果是在学生预料之中的。学生必须有一定的较为系统的知识和能力作基础。比如学生实验前就已经了解了“蚂蚁的嗅觉和触觉的特点及功能”“蚂蚁能够通过嗅觉和触觉传递信息”“蚂蚁传递信息的途径和方式”等知识,学生实验完全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并按部就班地一步步做实验研究,进行已有认知结果的验证。而探究性实验是实验和知识教学同步进行的,边发现问题、边寻找答案、边归纳总结。知识伴随着实验的结束而产生,学生并不一定需要某方面全部或系统的知识储备。比如:是因为“一个群体动物的个体之间需要通讯”这点知识而引发“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这一疑问的。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最后得出两点结论:(1)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会利用触角的功能相互沟通。(2)没有通讯,动物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孤立的个体取食和御敌都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繁殖也将受影响。
三、 实验程序的差别
四、 认识规律的差异
验证性实验是以知识验证知识,属于“由理论指导实践,且巩固理论”的认知方式,在这种实验中并不能产生新知识,只注重习得知识的巩固和提高,锻炼实验技能。这种实验适于理论知识较丰富的高年级学生。比如:学生必须先通过文字或录像,也可以通过以前的已有认知,知道蚂蚁的嗅觉、触觉及相关知识,了解蚂蚁通讯和识别路径的方法,然后才能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按步骤进行独立操作,得出正确的结论。而探究性试验是以实践来发现规律和知识,是典型的“由实践到理论”的认知方式,同时可衍生出“由理论再回到实践,以实践证明理论”的后续认知。这种实验适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新知识。比如:先由实验探究出“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得出结论后,可能会引起学生许多其他的疑问,从而用这个结论作为理论基础,探索其他问题。
五、 信息整理上的差异
验证性实验的信息来源具有单向性,习得知识来源于书本和教师,根据固定的实验程序进行操作,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实验全过程,得出一个固定而统一的结果。比如:首先明确实验原理和目的要求,学生只要用准备好的材料、用具,按照规定的步骤将实验做完,就可以顺利地观察到蚂蚁是用嗅觉传递信息,用触觉识别路径的种种情况,不需要总结什么新知识,只需验证知识。而探究性实验由于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而且注意小组内的配合和组间交流,所以信息综合交叉、互助互补,共同归纳、共同得出结论,所以在信息整理上出现了兼收并蓄的局面。比如:学生首先要观察蚂蚁的群体活动,会不会发声,怎样取食等行为,还要会饲养蚂蚁,思考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准备什么材料,怎样操作,会不会出现意外情况等,这些并不是一个人可以考虑周全的,必须共同商量才能完善。同时实验的结果也会多种多样,必须各组之相互交流寻找规律才可能得出较准确的结论。这就是信息综合整理。
六、 思维方式的不同
验证性实验的思维方式是定向思维,求同不求异,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规格教育。表现在:实验的目的和实验原理明确,材料用具固定,方法步骤不容改变,得到的结果要求一致或相似,学生不需要太多的想象和发挥,只重操作和观察理解。而探究性实验的思维方式是发散思维,突出表现在:提出问题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蚂蚁是群居吗?”“蚂蚁有分工吗?”“蚂蚁靠什么发现食物?”“蚂蚁怎样通知其它蚂蚁?”“蚂蚁的触角有什么作用?”“蚂蚁之间怎样辨别亲疏关系?”等等问题。
实验计划的设计方案不同,不仅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同样的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多种多样,解决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比如:学生会产生:“蚂蚁生活环境怎样?”“一窝蚂蚁有怎样的结构组成?”“蚂蚁养在什么容器中最好?”“蚂蚁吃什么?”“用什么材料和食物实验?”“工蚁中的侦察蚁怎样才能发现食物?”“怎样证实侦察蚁在纸片上留下气味?”“蚂蚁用触角怎样表达?”等问题,从而集思广益,找出解决办法。
七、 实验结果的差异
验证性实验的结果是固定的,是学生实验操作必须努力达到的终极目标。比如:实验的结果必须能够观察到蚂蚁嗅觉传递信息的过程,再现并观察到蚂蚁识别路径的办法,学会设计实验情境的方法和能力,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只能在这一结果基础上得以拓展。而探究性实验中,不仅不同的实验方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就是同一方案得到的结果也会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得出的结论也多,必然要通过交流、讨论,将事物不同层面的内容贯穿起来,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当然也会激发新的探究活动。比如:探究性实验的假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实验结论也可以是不同的。这些结论有的是正确的,有的却是错误的;有的是正确结论的某一方面,也有的是正确结论的另一方面。需要表达和交流才能去伪存真,归纳总结出正确结论。
八、 教学方法的不同
学生实验的教学方式有三种:①示范—模仿式,即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做示范性操作,学生一边知觉一边做模仿性练习。例如,教小学生使用显微镜时,多采用示范—模仿式。②分段并进式,即将整个实验操作的过程分成几个程序段,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逐段地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程序。例如,花的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实验,分为外形观察、内部解剖、结构观察、系统认识等。③独立操作式,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或根据实验指导独立地完成实验操作程序。例如,大气压力作用下的覆杯实验等。
验证性实验的教学以独立操作式为主,注意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实验操作步骤不容置疑,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模式化教学方式。实验中的情境设置和实验流程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实验现象比较一致。
探究式实验的教学以分段并进式为主,强调学生自主发现、自主设计,教师以合作者和协助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到学生实验中去,共同分担学生的烦恼和喜悦,是一民主化教学的模式。例如:教师虽然明知实验的结果,却对实验过程不作预期,只是参与到各小组中出谋划策,分担责任,实际上是担当指路人和组织者的角色。
内部能力比对计划
一、目的:
为了保持本试验室检验能力水平,特开展能力比对项目。
二、依据:
根据本试验室《质量手册》、《体系文件》及《实验室资质认定》的要求。
三、比对频次:
一年两次,上半年4—5月份一次,下半年9—10月份一次。
四、比对项目:
上半年:钢筋;下半年:水泥
五、比对方式:人员比对。
六、比对总结:
每年比对试验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评价、总结,以达到提高改进检验能力的目的。
一、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
l、概念
(1)探究性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2)验证性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2、比较表
3、复习探究和验证性实验要注意的问题:
(1)分清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设计实验时必须要有明确的标记,如用甲、乙、丙,或者是A、B、C或者1、2、3,总之让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觉。即对照原则:
①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如例9、11、1
2②条件对照: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组另外一个条件处理。如例
1③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例如鸡的阉割实验——阉割前鸡的状况为对照组,阉割后的鸡为实验组。如例4、7
④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相互为对照,例如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不同浓度下种子的萌发情况。如例2、3、6、10
(2)分析实验设计中的单一自变量。即单一变量原则。例如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就是这一变量,而pH、底物浓度、酶浓度等就是无关变量,应设置为相同。
(3)注意实验操作步骤的前后顺序要有逻辑性(前因后果),步步有理,环环相扣,各步骤要严密、完整。
(4)注意实验用具与试剂及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
(5)注意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分析和结论,确定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内容和合适的观察方法,最后对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实验分析
1、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例题:绿豆种子萌发初期的生长主要是胚轴的伸长。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从一个农科所获得了一种复合肥料,他们想探究这种复合肥料溶液在什么浓度范围对绿豆萌发初期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大。请你利用下列材料,参与他们的实验设计。
材料:做好标记的大号培养皿若干个、刚萌发出一小段胚轴的绿豆种子若干组(10粒/组)、复合肥料颗粒、蒸馏水、脱脂棉、直尺等
实验步骤:
(1)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复合肥料溶液。(确定自变量)
(2)分别测量已萌发绿豆胚轴的长度,并计算各组的平均值,记录下来。(确定因变量,前测,收集、处理数据)
(3)将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复合肥料溶液浸润过的脱脂棉,铺在不同的培养皿中,再将几组已萌发的绿豆分别放入其中。另外设置一个用蒸馏水代替复合肥料溶液处理的对照组。(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4)将上述装置放在温度等外界环境条件适宜且相同的地方培养。(控制无关变量)
(5)几天后,再次测量绿豆胚轴的长度,计算各组平均值,记录下来。(测量、收集、处理数据)最后,将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例1:植物开花受光周期的影响。菊花等短日照植物只有白昼短于一定时数若干天后,才能开花。那么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在哪里?是在植物的顶端花芽,还是在下部的叶片?请你设计实验探究菊花感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实验材料:(略)
(1)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2)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
例2:如果要探究栽种的植物在何种日温与夜温组合下,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你如何进行实验设计?(日温可控制范围:15~35℃;夜温可控制范围:17~ 25℃;植物生长的其它条件均合适)
(1)实验方案:
①
②
③
(2)预测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组合并作解释:
例3: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发光现象普遍存在,生物通过细胞的生化反应而发光。请设计实验探究萤火虫的发光强度与ATP浓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萤火虫的萤光器晒干后研成的粉末,ATP粉末,蒸馏水,大小相同的试管若干,标签纸若干及其他实验所需材料。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实验现象预测及相应结论
1.2.
3.例4: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人和动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请设计试验方案,探究某种器官在血糖调节中的功能。
实验目的:学习用摘除法造成功能缺损,以了解研究某些器官功能的一些方法;观察某器官对血糖平衡的调节作用。
动物与器材:成熟的150g左右的健康小白鼠6只,常用的手术器械,消毒器材,75%酒精,麻醉药品,鼠笼,注射器,计时工具等。
(1)列出一个课题名称:。
(2)提出一项测量指标:。
(3)方法步骤:
①取成熟的150g左右的健康小白鼠6只,先饥饿一天,分成实验组4只,对照组2只,并编号。-2-
②消毒,切开皮肤和腹壁,摘除实验组的ⅹⅹ器官,缝合伤口并消毒。
③
④
(4)预测结果并分析:
①
②
③
例5:某同学在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培养基上污染了青霉,在青霉周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都被杀死了。有关此现象的产生,有人提出了化学拮抗的观点,即霉菌产生一种化学物质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试设计实验探究青霉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之间是否存在这种关系。
你的实验假设是:。
主要实验步骤:①制备细菌生长培养基两份,编号A、B;
②。
③。
④观察的生长状况。
实验结果预测和分析:
例6: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m处。
(2)实验对照:生长于m处的野菊。
(3)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假设三 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
高。
2、验证性实验的设计
例题: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课题:探究镍为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矿质元素
材料用具:完全营养液甲、缺镍的完全营养液乙、适当的容器和固定材料、长势相似的玉米幼苗、含镍的无机盐。
方法步骤:
①取适当的容器及固定材料分为两组,编号A、B。(实验分组准备)
②分别在A、B两组容器中加入完全营养液甲、缺镍的完全营养液乙。(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③取长势相似的玉米幼苗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固定在A、B两组容器内培养。(控制无关变量)实验预期:A容器内的玉米幼苗生长正常;B容器内的玉米幼苗生长不正常。
为进一步验证镍元素一定是必需元素,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及结果是:在B容器内再加入一定量的含镍的无机盐B容器内的玉米幼苗生长恢复正常。
例7:空气中的含菌量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为了检测学校生物实验室、教室、校长室、小树林四个地方空气中的含菌情况,请利用所提供条件设计一个简单实验。
1、请用100mL量筒、4副培养皿、煮沸过的洗碗水,设计取样的实验步骤。
2、请用4只试管、滴管、0.01%亚甲基蓝溶液,设计检测的实验步骤。
3、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分析。
例8:为了验证叶绿体在光下才能分解水,并还原电子受体,将新鲜菠菜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少量Si02和水并研磨成匀浆,通过5~6层纱布过滤获得叶绿体悬浮液。取1支试管,加入叶绿体悬浮液5ml和0.1% 2,6一二氯酚靛酚(一种能被还原成无色的蓝色氧化剂)溶液5滴,摇匀。置于直射光下,观察试管内颜色的变化。
(1)正常叶肉细胞内的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是,最终电子受体被还5-
察三个装置玻璃管两侧液面的变化。
(3)1号装置玻璃管两侧液面左低右高,2号装置玻璃管两侧液面左高右低,3号装置玻璃管两侧液面等高
例10:②将3支试管分别标明35℃、37℃、39℃三种温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但第二支试管的温度要求在37℃左右,其它要求等温度梯度)
③向每管接入培养18-20h的等量大肠杆菌菌液少许,混匀。
④将上述各试管分别按不同温度进行振荡培养24h(或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结果。
C、37℃试管中菌液的混浊度最高。
例11:①验证水分子进出细胞需通过水通道蛋白
②缺少对照实验改正:取另一只培养皿,加等量的蒸馏水;将不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放入,在相同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不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细胞保持原状。
③方法
A、将分离纯化的水通道蛋白与球状体混合,得到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球状体;
B、取甲、乙两只培养皿,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C、将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球状体放入甲培养皿中,将不含有水通道蛋白的球状体放入乙培养皿中;
D、在相同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预计将出现的现象:含水通道蛋白的球状体吸水膨胀,不含水通道蛋白的球状体保持原状。
结论: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球状体。
例12:(1)光合作用释放O2,O2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叶片随下表面O2 的增多而上浮。
(2)光照强弱、CO2 供应情况等条件的改变都会影响光合作用。
(3)不加入NaHCO3 粉末,也不用黑纱布包裹三角瓶B,其余方法与实验组1相同。
能力验证活动是指用于评审被认可机构能力的所有活动,包括由合作组织、认可机构、商业组织或其他提供者运作的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和测量审核。能力验证计划是指为保证实验室在特定检测、测量或校准领域的能力而设计和运作的实验室间比对活动。
实验室间比对是指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校准或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
能力验证是指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校准或检测能力或检查机构的检测能力。
测量审核是指实验室对被测物品(材料或制品)进行实际测试,将测试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的活动。
能力验证活动的数据处理要求各参与数据处理的测量结果是等精(密)度的。当测量结果有可能不等精(密)度时,应采用F-检验剔除不等精(密)度的测量结果。
F-检验统计量小于等于置信概率0.95的临界值时,则被检验两个测量结果在置信概率为0.95时统计上等精度;F-检验统计量大于置信概率0.95的临界值时,则被检验两个测量结果在置信概率为0.95时统计上不等精度。
能力验证通常采用稳健统计技术处理数据。主持单位计算中位值、标准化四分位间距和各参加实验室的Z比分数。为保证参与统计的数据量符合统计要求,一般情况下参加单位要求不少于20家实验室,特殊情况下参加单位要求不少于15家实验室。
实验室间比对通常采用经典统计技术处理数据。主持单位剔除统计异常值后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和各参加实验室的Z比分数。通常,为保证参与统计的数据量符合统计要求,剔除统计异常值后的参加单位要求不少于6家实验室。剔除统计异常值后的参加单位多于14家时,采用稳健统计技术处理数据。剔除统计异常值后的参加单位少于6家实验室时,或采用计算实验室的En指数,或采用t-检验,分别确定主持单位与各参加实验室结果的一致性。计算实验室的En指数时,要求主持单位和各参加实验室均报告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计算t-检验时,主持单位应有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各参加实验室应报告其测量结果的测量次数。
测量审核以测量审核提供者的参考值为准计算参加实验室的En指数。测量审核提供者的参考值应有测量不确定度,参加实验室应报告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参加实验室没有报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时,则采用t-检验确定参加实验室测量结果与参考值的一致性;这种情况下,测量审核提供者的参考值应有标准偏差,参加实验室应报告本次测量结果的测量次数。
参加实验室的Z比分数小于等于2为满意测量结果,大于2小于等于3为可疑测量结果,等于3为不满意测量结果。
En指数小于等于1为满意测量结果,大于1为不满意测量结果。
【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推荐阅读:
基尔霍夫定理的验证实验报告(含数据处理)09-16
数据结构二叉树操作验证实验报告12-07
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09-1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规范10-05
物理实验中的能力培养05-24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06-09
实验室管理员和实验教师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06-02
初中物理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路径论文07-02
怎样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10-11
浅谈生物实验教学中能力培养论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