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自我个人鉴定(精选7篇)
另外在读研期间还参加了研究生会,并任宣传部部长一职,曾与研究生会成员一起成功举办了多次研究生课余活动,丰富了研究生的课余生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06年元旦期间举行了科大研究生联谊会,会上单身男女互送秋波,眉来眼去,成就了许多绝世姻缘,解决了男研究生找对象难、女研究生找对象更难、男女研究生互谈恋爱最难这三个老大难的问题,并找到了此“三难”根源所在,为将来的研究生恋爱生活铺平了道路,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另外,作为宣传部部长,能及时地将研究生处的各种指示传达到研究生各学院,在其他方面也为研究生处和研究生提供了方便的服务,如举办研究生英语角、参与我校第六届男子足球联赛等,英语角举办非常成功,虽然在举办之初,大家都相互听不懂,交流存在很大问题,基本上要通
过母语解释,但是到后来慢慢情况就好了,由相互听不懂变成了“我听得懂你,你听不懂我”这种局面,再到后来,更进了一步,变成了“我听不懂你,你听得懂我”,两种局面相持对立,并犬牙交替,但是不管怎么样,大家都一再坚持,永不放弃,充分体现了研究生不怕困难,努力拼搏这一高贵品质。我们在足球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各种战术的轮换交替以及校外强力外院加盟,在他们六名主力没有上阵的情况下,我们力克上届亚军自动化学院打入了校级联赛第二轮,为处在学校边缘的研究生争光添彩,声名远震。
一、自我教育及其心理机制
自我教育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是相对教育而言的。什么是自我教育?一般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 前者是指自己促进自身品德发展的活动, 即主体有意识地把社会的道德规范或自己主动提出的道德目标转化为道德品质的自我完善活动, 后者是指自己促进自身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活动。本文从广义的概念出发, 研究大学生就业与自我教育的内在逻辑。据此, 我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界定为:大学生有意识地、自觉地根据社会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和个体自己所作的社会定位, 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加强学习, 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使自己不断完善、顺利就业的一种教育活动。这种释义, 一是强调了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二是注重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社会适应性。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从理论上, 而且有利于在不断变革的社会中积极进行自我教育, 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自我意识是自我教育的心理基础, 是人特有的意识形式之一。“在最一般的意义上, 自我意识指个人对自己存在的意识、对自己, 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1]这是一种社会心理学释义。在一般心理学中,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 也即对自我的意识, 简谓‘我’对‘我’的意识”。[2]诸如此类的解释有很多, 无论表述形式如何, 都离不开“我”和“社会”的内在关系。综合心理学上的解释, 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自己, 对自己的生活, 以及对自己与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和态度, 是个体把自己作为个体研究的心理过程。自我意识是一个由若干心理因素构成的复杂心理系统, 其基本表现形式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等, 它们在自我教育中各具不同的功能, 都是不可缺少的。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先导, 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动力, 自我调控是自我教育的应变机制。自我教育的进行就是在自我教育目的的导航下, 从自我认识开始, 经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等心理机制的作用, 推动自我教育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而实现自我教育。
二、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就业主体性的根本体现
大学生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要旅程, 影响着大学生今后的顺利成长和发展;它关系到国计民生, 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 国家和政府应注重大学生就业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大学生就业, 另一方面, 大学生自己必须加强自我教育, 积极而创造性地适应就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自己一定要学会统整主客观因素, 使主观适应客观, 客观服务于主观, 实现自我就业价值的最大化。
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提高人们对大学生就业重要性的认识, 积极采取措施, 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必要的条件。首先, 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本构成, 不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势必会造成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 每年的高校毕业生规模日益扩大, 据统计, 我国201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80余万人, 比2011年增加20万, 再加上没有实现就业的且需要就业的往届毕业生, 预计目前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量将超过1000万人, 宏观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如果按每人每年创造2000元的价值计算, 一年就是4000个亿, 但是这些价值并没有完全实现。这些人通过革新、发明, 将创造更大的价值, 照此计算, 人力资本的浪费不堪设想。其次, 失业将导致大学生严重的心理失衡, 再加上“富二代”、“官二代”所引发的就业不公, 在失业保障和救济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 更容易引发社会问题。
我国政府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党的十六大就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七大把“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的重要内容, 提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而且在这种战略性思想的指导下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政策, 如2009年1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2009年3月出台的《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 2009年6月出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的通知》, 2011年5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等等。这些政策越来越明确了我国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总体思路, 即“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和骨干企业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3]其中引人注目的一项举措是, 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贷款额度有望从原来的5万提高至10万, 财政按照10万给予贴息。“如果是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创业的话, 原则上一个人给10万”。见习学生的生活补贴标准有望根据物价, 以及当地经济状况来合理确定。[4]
但是, 大学生仅仅依靠外力解决就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努力提高就业的自觉性。理查德·安德森在其所著的《无往不利》一书的开篇中, 这样形象而精彩地论述:“如何规划你的人生完全由你掌握。就如同你如何看待半杯水:它是半满还是半空, 完全由你自己决定。”国家、政府和社会力量为解决创造必要的条件固然重要, 但大学生如果缺乏就业的自觉性, 不理性分析就业的现实, 不主动提高就业的素质, 不整合主观和客观条件, 而是一味消极等待、观望或者怨天尤人, 那么再好的条件也无济于事。更何况,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由于经济发展的有限性, 各种社会条件的不成熟, 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 特别是近年来正在经受世界经济低迷的考验, 因而所创造的就业条件不可能满足每一个大学生。国家认同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素养, 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知识分子群体, 担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带着大学的精神走向社会的, 延续和发展大学所给予的滋养是其应有的人生抱负。接下来, 大学生要做的必然是进一步社会化, 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 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强化自我教育, 提高自己的就业素养和水平, 积极就业和创业。这是一种国家和个人共赢的事业, 何乐而不为?唯有如此, 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和自己的主人。
三、自我教育的实践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也是人生发展的常理, 但自我教育并非轻而易举。在现实生活中, 自我教育如同“抽烟有害健康”, 人们口头上说得多, 实际上并没有身体力行地履行。这是我们必须检讨的。21世纪的大学生务必总结教训,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科学地强化自我教育。
(一) 明确自我教育的目的。
人类的任何教育都必须在教育活动之前勾画出教育的蓝图, 才能使教育具有预见性。现代大学生要把自己打造成具有高级智慧和远大抱负的人, 就必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充分完善性格, 成功塑造高雅气质和坚强人格。这是理想的自我, 而理想自我是根据现实自我确定的自我新形象, 两者构成了自我教育的基本矛盾。自我教育正是通过这对基本矛盾的不断运动、转化达成自我完善。大学生应根据自我现实和客观要求, 确立行之有效的自我教育目标, 坚定自我教育的方向, 激励自己, 减少奋进中的盲目性。
(二) 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深刻解剖自己。
人是富于理性的, 是自我认识的主体。大学生面对现实自我与新的人生的尖锐矛盾, 如何直面?第一步便是认清自己。认识自己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老子曾说:“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古希腊的哲人们很早就把“能认识自己”看成是人的最高智慧。从心理学的观点讲, 个体有意识地认识自己以获得“自知之明”, 是符合心理卫生原则的。个体进行自我认识, 其目的在于认清自己的缺点、特点和不足, 从而定位人生坐标。邹韬奋说:“自觉有何长处, 便当极力保存而发扬光大;自觉有何短处, 便当极力避免, 而更加发奋有力。”[5]
自我认识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条件, 它能使个体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扬长避短, 发挥个人专长。大学生必须不断认识自己, 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突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与时俱进, 不断打造自我形象。美国文学家富兰克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正是通过有计划的、连续不断的自我认识, 发现了自己有许多缺点和不足, 然后持续地进行自我监督、管理和矫正, 克服自己身上的弱点, 使自己从一个普通的印刷厂学徒工成长为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6]
自我认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 一个人要想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古人云:“知人难, 知己更难。”这是因为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究竟如何开展自我认识呢?从自我认识的内容来看, 大学生要主要进行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及其关系等方面的认识;从自我认识的原则讲, 大学生应坚持实事求是、理论指导、以人为镜、动态性和实践性等原则;从自我认识的方法看, 可以采用内省法、心理测验、读书法及正确对他人评价等方法。大学生切忌因看到自己的优点而妄自尊大、孤芳自赏、自以为是;也不能因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而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事实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只有科学地、全面系统地展开自我认识才是正确的态度;只有以挖掘自己的长处为主, 才能不断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
(三) 正确评价自我, 树立就业的自信心。
一个人的成功, 不外乎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社会承认了个人的价值, 并赋予个人相应的报酬。二是自己承认自己的价值, 从而充满信心, 对生活产生充实感和幸福感。遗憾的是, 人们往往只关注前者, 而忽视后一种含义对人的影响, 认为只有得到社会承认、他人尊敬时, 才算度过了成功的人生;只有在鲜花和掌声环绕自己时, 才算到了成功的时刻;仅仅自己认为成功, 不仅没有意义, 而且有自夸的嫌疑。
其实, 一个人在对自己有较高评价并认为自己一定成功时, 才可能真正成功。自信心是成功的精神支柱, 源于自我评价的积极效应。所谓自信心, 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作用。自信是成功最重要的前提和条件, 自信是成功的发动机。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夫人说:“我们必须有恒心, 尤其要有自信心!”世界知名人士比尔·盖茨, 就是凭借自己的胆识和超凡的自信, 连大学都没有读完就走出校门开始闯天下, 这一创举不仅使自己获得了创造性发展, 更重要的是给世界创造了财富, 成为一个誉满天下的世界公民。大学生也许成不了大家, 但可以从这些成功大家身上汲取自信理念的滋养, 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积累和训练自信心, 帮助自己度过成功的一生。
相反, 如果一个人失去自信, 觉得自己的生命没有价值, 那么怎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并最终得到社会的承认呢?中国有句古话叫“哀莫大于心死”, 说的就是人没有自信心, 精神垮了, 一切就完了。在现实生活中, 有许多人因缺乏自信, 终日浑浑噩噩、自甘堕落, 结果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失去了人生华章, 甚至表现出与社会相悖的行为, 为社会所难容。
大学生一时就不了业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失去自信。大学生要学会自我价值判断, 树立就业的信心。要以肯定性评价为主, 多看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多想自己开心的事。相信自己能行是树立自信心的起点。每个人的长处和优点都是信心的基础、力量的源泉。每个人都有开心的事, 开心的事就是成功的事、信心的产物、力量的结晶。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别人行我也行。大家都是人, 都有一个脑袋、两只手, 智力都差不多, 只要自己努力, 就一定能就业。
(四) 学会自我调控, 展现人生风采。
1.人生有许多坎坷, 如何迈过去, 走向人生的彼岸?取决于每个人的心态。大学生失业或一时不能顺利就业, 是大学生走出校门的第一个严峻的人生考验:在大学时的美好愿望被打得粉碎。逃避是没有任何出路的, 唯有正视挑战、积极进取、迎接挑战才行。首先, 大学生要自觉转变就业观念。就业视野不能局限在已有的行业, 要树立路靠自己走, 靠个人创业的新观念, 善于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出路;要改变“一业定终身”、不愿改行的观念, 应面向所有的就业岗位, 增加自己择业或创业的机会;要走出所谓稳定可靠的就业观念, 树立只有社会认同、市场需求才能创造价值的新观念, 不论行业何种性质, 都是可靠的;要转变人人就业的观念, 树立岗位靠竞争, 以能力求生存, 以素质求发展的观念, 使人人都有紧迫感、危机感。当然, 正确的认识不一定保证就业的成功, 但是, 不正确的认识肯定会导致就业失败, 或停滞不前, 或故步自封。因为没有正确的认识, 就算用尽各种良方妙法也徒劳无益。
2.坚持正面积极的态度, 抛开旧包袱, 保持开阔的胸襟。失业或不能顺利就业, 意味着自己对社会发展不适应, 但“失败是成功之母”, 连负面的影响都能带来自我价值实现的鼓舞, 那正面的影响就更能发挥其作用。所以, 大学生要善于取长补短, 并经常鼓励自己:我能行。失业或不能顺利就业, 意味着过去的那一套行不通了, 必须尽快抛弃, 到新世界中寻找人生的春天, 想象新的人生会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增进自己的知识技能, 自己会变得更有竞争力;自己将会创造更高的人生价值, 等等。放弃已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 的确不能等闲视之。一个人要在人生旅途上不断前行, 早晚会面临重大关头要抉择放弃, 很多人就是因为不能或不愿承担痛苦, 不想放弃无法保留的过去, 以致无法度过危机, 也就无法享受重生的乐趣。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才能保持开阔的胸襟, 面对纷繁复杂的就业需求。
3.培养耐心、磨炼意志、学会应变。无论是打破旧习惯, 还是适应新事物, 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也不是朝夕之功、一蹴而就的, 从起始到成功必须经历一个过程, 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急于求成, 欲速则不达, 要辅以耐心和毅力, 面对失败不气馁, 取得胜利不狂妄, 始终保持心理的健康状态。但是如果缺乏灵活性, 一味地墨守成规或者沉溺于行不通的新方法中, 就会一事无成。
首次把飞机送上天的美国人莱特兄弟, 面对19世纪西门子、赫尔姆霍茨等科学名流的“飞机不可能上天”的断言不信“邪”。莱特兄弟没有上过大学, 凭借业余刻苦自学成才。他们思想活跃, 勇于探索未知领域:首先仔细观察揣摩各种鸟的飞行动作, 然后运用数学和空气动力学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研究试, 历尽艰辛, 终于获得了成功。论学识和才智, 西门子、赫尔姆霍茨等科学名流并不比莱特兄弟差, 为何这些大家未能使飞机上天而莱特兄却成功了?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面对任何问题, 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 坚持不懈, 灵活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 才能把握任何成功的机遇;即使犯了错误, 也要从错误中学习。
4.积极寻求协助。自力更生的品质固然可贵, 但自力更生不是单枪匹马, 而是有条件的。“天时、地利、人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中“人和”尤为重要, 套用现在的时尚语就是“团队精神”, 就是拥有一定的人脉资源。《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大学生就业者孤军奋战, 则孤掌难鸣。从根本上讲, 寻求协助是人社会性的重要体现, 是市场经济的需求, 也是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人生之道。
(五) 加强业务修养, 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失业或不能顺利就业,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业务方面不足或者缺乏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能力, 特别是缺乏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这里论及的“业务”, 并不是传统认识的狭隘专业化, 而是在综合发展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专长。大学培育了大学生, 但并不是一学定终身, 走出大学校门就万事大吉了。学习是一种终生事业, 大学生务必坚持学习化社会的理念, 进一步系统地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学会在工作中、生活中学习, 甚至在错误中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社会适应力。21世纪, 人类学习的警钟长鸣:不学习, 不会学习, 势必为时代所淘汰。
总之, 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 首先应明确自我教育的目的, 以保证自我教育的方向, 增强其自觉性。然后, 协调运行自我教育的机制, 构建自我教育的生态模式, 不断推进大学生的就业事业。
参考文献
[1]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编.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89.
[2]黄希庭主编.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119.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EB/OL], 2009.
[4]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就业与收入分配司.2011年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与建议报告.2011.
关键词:中职;提升;就业;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7-0075-02
一、两个认识
(一)前景认识
我国工业化已经进入新阶段,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技术工人。调查显示,企业对中职学生的欢迎程度高于大专院校学生,因为他们更加关注学生的技能培养。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一些企业未来5年对中职生的需求量将增加5倍。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有一定技术的中专生、技校生。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中职毕业生大都是一专多能,多证合一,可塑性大,年龄偏低,工作要求不高,扎实肯干,易于管理,工资待遇要求也低于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所以最近《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报告》调查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持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
(二)近忧认识
高就业率数字后隐藏着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对口就业率不高,只有三成。二是职校毕业生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15%。三是就业稳定性差,“跳槽”比较频繁。从调查结果来看,中职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忠诚度较差。随时都可以走人。四是工作关系理顺不畅。不善于沟通与自我推销,成为单位“零余者”。
在就业前景非常好的前提下,如何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认识自己,在毕业前夕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自我管理能力是关键。
二、三种心理
就业是锤炼人的试金石。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刚从学校里出来,自我意识较强,对就业没有深刻的认识,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主要有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注重实惠、坐享其成、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为了帮助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即自我管理),我把这些学生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不切实际型
一是眼高手低型。部分学生自身发展方向历来盲目,快毕业了,没有特别的技能,似乎什么都会,又似乎什么都不会,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又不甘心做太简单的事。现在的大部分用人单位表示,学生能力有差距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总想找一个既轻松、薪水又高的工作单位,其实是这类学生根本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这种现象在中职生就业中较严重,由于学生涉世不深,接触社会较少,理想往往脱离客观现实与条件。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找一份理想工作不容易,没有踏实肯干的态度,在社会上是立不住脚的。所以我们在就业之前,要先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决不能眼高手低,先从小事容易事做起,每做一件事就一定把它做好。在任何环境下都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和社会经验的积累。不要动不动就说这个活太累、太脏、太简单、不适合我。
二是期望过高型。不少中职毕业生一毕业就想找份待遇优厚的工作,直接定位白领。首先,学生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一名中职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础做起;其次,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是很难立即胜任的。刚参加工作必定会有一段适应期,薪金待遇较低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学生总认为外面的钱很容易赚,遍地是黄金,出去就能拿三千、四千,甚至更多,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就开始抱怨,心里上就有一种失衡,认为上当受骗了。每个月拿三四千的不是没有,但那必须要付出等值的劳动,因为雇主不是慈善家。
三是一步登天型。指缺乏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由于对自我的期望值很高,没有作好吃苦和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希望毕业就进好单位,但又不愿或不屑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想一步登天,急功近利。事实证明凡态度端正、敬业、诚实、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的实习生都受到各企业单位的好评,也为他们迈向成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综合素质缺乏型
对综合素质重要性认识不足。原先企业最看重的工作经验已不是首选,更多则是偏向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品德。如口头表达,人际交往,沟通与协调,反应与应变,学习和创新,计算机运用等能力。我们现在的中职生在综合素质方面还比较欠缺,存在时间观念不强,对制度有抵触情绪,为人比较自我,不善于沟通,缺乏团结合作意识,不能虚心接受意见。具体表现在缺乏沟通协调的能力,做事始终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做事缺乏积极主动性,眼中常无事,吩咐一下才动一下;遇到问题不动脑子想办法,张嘴就问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
(三)心理脆弱型
指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些学生自身综合能力不足,或因机遇、时机把握不准,导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但他们往往不从自身找原因,怨天尤人,对社会及人生产生偏颇看法;有些学生技不如人,或因面试屡次受挫,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失去了求职的信心和勇气;还有些学生无法负荷职场竞争压力,常常会表现出焦虑和急躁,无所适从,最后导致悲剧产生。
三、四个准备
(一)立足专业,精益求精
要使中职生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与众多的大专生、本科生竞争,缩短起跑线,就必须突出中职生的特点,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有条件的要考取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备后用,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考取其他专业的上岗证,为将来就业掌握多门技术,创造更多条件。
(二)正确定位,转变观念
时刻牢记中职生是技能型人才而非高学历人才。因此,切忌择业过于理想化。面对生存和发展问题,需要给自己一个切合实际的定位。只有客观地认识自己,并对自身各个方面的优势和潜在能力有深层次的分析,才能在此基础上确定适合于自己的职业。endprint
(三)注重素养,理顺关系
中职生就业,需要一技之长,但更需要纪律观念、合作观念、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吃苦精神,礼仪文明等个人素养。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利益就像杠杆和天平,所以为人处事我们要懂得团结合作,诚信守信。要以全局为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与忍耐,摈弃自私与狭隘。态度谦和、礼让,尊重别人,讲究礼仪,养成文明就业的良好习惯。
(四)转换角色,调整心态
从小习惯了轻松的学生生活,养成了依赖心理,自律不严的习惯。处处处于被关心、被爱护状态,周边环境和人际关系简单。而进入职场后,就要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在职业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创造价值、形成绩效,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属于被管理者,组织和人际关系复杂,精神压力会增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期间,就应该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克服依赖心理,培养独立吃苦精神。只有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尽快进入角色,为自己的事业迈向更高阶层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五种意识
(一)服务意识
中职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具有一定实用技术的初等密集型技术工人,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和各基层的劳动者。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在平凡岗位上做出成就的生动例子,帮助毕业生走出择业观念的误区,树立行业无贵贱,行行可成才和为大众服务的意识。
(二)竞争意识
职场如战场。中职生与大学生相比,没有学历优势,中职生只有突出其专业技能好,操作能力强,上手快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所以要树立竞争上岗的质量意识,勤学苦练专业技能,并努力追求一专多能,将过硬的技能作为求职成功的敲门砖。走出校门前广泛进行行业联系,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加强行业广泛实用的课程的学习,强化技能训练。一旦成功上岗,心中一直牢记竞争二字,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三)公关意识
中职生因其年龄较小又无社会经验,心理年龄低于实际年龄,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较多。调查表明,他们对自己的就业技巧没有信心,对把握就业机会和自我推销的能力缺乏自信。因此,中职生需要树立自我推销的公关意识,学习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
(四)学习意识
我们知道,知识和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加快,中职生如果不注意继续学习,仅凭已有的一点知识和技能去应付目前的岗位工作,很快就会被不断发展的社会所淘汰。因此,要求广大学生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现有的知识与技术,还要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利用课内外各种学习机会,主动扩展知识面,并学会通过多种媒体了解和掌握一些科技新知识。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学习意识,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为自己充电,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也是现代社会对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的要求。
(五)创业意识
中职生不要妄自尊大,但更不能妄自菲薄。现在正是多种所有制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青年创业的黄金时期。中职生有实用技术,有市场意识,有务实踏实的精神,完全具备自主创业的条件。当创业条件成熟时,应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实行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中职班主任为社会输送人才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编著.职业生涯——职业指导教学训练[M].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7.
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上,我认真学习专业课,刻苦钻研,学习成绩优异,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科研上,我积极参与导师多项科研项目,并自己主持一项院级学生课题;在软件学习上,我能很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初步掌握CAD、GIS、PS等专业软件,获得计算机二级证书。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帮助老师做好本院研究生党员的教育培养等工作,做好学生与老师的桥梁,兢兢业业,从不怠慢,并获得“优秀研究生干部”称号。
作为一名自费生,能通过兼职来自筹学费和生活费,平时勤俭节约,乐于助人,性格开朗,诚实守信,在同学中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另外,我还组织和积极参与各种校内外活动,也经常跑野外,搞科研调查,具有良好的沟通和组织能力。
三年的中专生活即将结束了。三年的学习生活使我从天真幼稚,到现在的成熟、稳重,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
回首校园生活,有欢笑,有悲伤,有成功,当然也有失败,但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更多的是在这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修养和能力。
在思想品德上,我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关注国家的时政要闻,积极向组织靠拢,使我对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发展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并用真诚的心经常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去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学习上,珍惜家庭和学校所给的学习机会,用从未有过的拼搏精神学习自己的专业,系统地掌握了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及工作实际,加强了会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锻炼,能熟练将微软操作系统灵活运用到财务办公系统当中,为更好地从事财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自己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能有更大的进步提高。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刻苦,成绩优良,关心同学,热爱集体,有一定奉献精神。
在学习之余,我坚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这些都是我将来工作的重要本钱!
现在的我拥有年轻和知识,我可以用热情和活力、自信和学识来克服毕业后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去完成今后的美丽人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自我教育
千禧年以后, 我国各地高校的招生规模年年扩招。这导致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 不断提升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就业状况变得越来越严峻。尤其是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十来年的就业压力发生了新的特征。如何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问题。
一、目前社会经济条件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就业市场供应方现状
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状况是目前就业市场供应方的现状。高校的不断扩招, 毕业生人数年年翻身, 再加上没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 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可想而知了。应届生变成往届生、就业大学生变成失业大学生、失业者再重新找工作, 由此可见, 毕业求职者从未真正降低过。另外, 金融危机导致的大量失业者也加入了就业大军。可见, 人才市场的供大于求的现象已经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
2.就业市场需求方现状
在我国的就业需求方面呈现严重低于供给、严重供需失衡的状况。究其原因, 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2008年以来, 全球爆发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致使很多企业濒临破产, 大量裁员, 很多岗位紧缩。还有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 减少工资发放, 各个岗位用工都压缩到最低, 尽量选择高要求的人才。其次, 由于人才市场对人才要求提高, 致使刚毕业的大学生感到汗颜。应届大学生存在着实践能力低、一技之长不熟悉、缺乏社会工作经验, 难以满足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些种种因素都将激化就业的供需矛盾。
3.大学生毕业生的自身问题
随着我国大学由精英人才向大众人才培养的转变, 我国目前大学毕业生存在以下状况:首先, 就业思想不能跟上时代步伐。总希望到沿海发达地区求职, 很少关注西部欠发达地区。另外在地域上总是想在城市工作不想去农村。这些偏激想法在大学毕业生中普遍存在。其次, 大学生缺乏熟练的专业技能。各个大学都会以各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技能实习机会, 但都存在时间短, 多为模拟操作。以至于工作后不能直接顶岗, 达不到目前用人单位的高要求。再次, 社会经验缺乏是目前应届大学毕业生无法克服的难题。因为社会经验要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的, 这一点是在校学生求职的瓶颈。最后, 不能把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总是把“向钱看”作为就业标准。所以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4.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缺陷导致就业困难
随着近十年的高校扩招, 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大量增加各种专业。但是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时忽视了没有从社会发展社会需求出发, 没有进行市场的可行性调查。根据目前就业情况, 人才培养应该把技能放在首位才不至于使供需严重失衡。否则会导致就业需求方提供的岗位远远少于需求方, 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毕业后难有用武之地。另外, 很多高校时刻关注国家颁布的紧缺专业, 认为开设这些专业是抓住机遇, 跟上时代步伐。殊不知, 这样只能使热门专业变成冷门专业, 学生在毕业时就要在所谓的“热门专业”里共同竞争, 最终导致不能完全就业。再者, 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着只抓专业课而忽视对大学生的思想建设, 尤其是敬业精神、职业上的社会责任感、人际交往处理等方面的教育。这是我国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方面, 也是高校有待改革的重大课题。
5.人才招聘市场没有对大学生就业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每年一到就业时间, 数以万计的应届毕业生涌向人才市场。各种人才市场也是五花八门:人才中心的定期招聘会;高校校园招聘会;外地企业招聘会等等。看起来, 每场招聘会都人满为患, 场面火爆。但是在来自各地的企事业招聘会上能达成就业协议的只占其中少部分, 大多数毕业生只能失望而归。人才招聘会作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主要环节, 并没有起到重要作用, 只是形同虚设。
二、大学生怎样提升就业心理调适能力
目前复杂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变得异常复杂, 调节就业心理压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自我心理调节指的是:当我们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发生变动时, 我们的心理和行为一定要主动调整来适应这种变化, 及时消除消极的心理, 使心理始终保持平衡状态。当然他必定包括外部调节和自我调节两方面。外部调节是通过社会就业环境的宏观调节、通过完善社会心理教育机制、开展各种就业培训等途径来实现的。自我调节是通过提高就业意识、培养积极的就业思想、提高就业意志力等来实现的。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
1.提高就业意识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 提高意识是任何活动的起点, 也是最基本的心里活动过程。它包括“知觉、记忆、思考”。从大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 提高就业意识就是能准确的认识自我、认识就业环境以及提高就业能力。具体说来就是做到:首先, 大学生要把时刻加强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 这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条件。学会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不要被物质利益熏混头脑。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各方面素质和对抗来自各方面挫折和压力的能力, 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其次, 要学会公正的认识自我。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中学会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是提高就业心理平衡的基础。只有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才能再就业大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而不至于浑水摸鱼一把抓。最后, 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准确的评判他人。认识他人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择业过程中准确找到定位, 不会产生自负和自卑心理, 影响择业效率。
2.培养积极健康的就业情感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技能, 他是人的一种态度体验, 它能帮助人们感知自己是否对客观世界满意或者满意的尺度, 也是自身对是非善恶的评价标准。他将对大学生的就业起到重要影响。那么我们怎样在就业中很好的运用这种情感呢。首先, 合理的制定目标。假想目标反映的是大学生对就业成功可能性的一种主观估计。但是, 大学生就业情感压力越大, 越不利于就业目标的实现。毕业生在制定假想目标时要考虑其可行性、有效性、科学性。根据现实情况制定目标, 避免择业失败时产生思想负担。其次, 在择业中学会情感调节。就业作为一种大学毕业生的情感需求, 在必要的情况下, 也是需要调节的, 它将影响就业的正常进行。这种需要虽然属于物质基础, 但是它是可以发展变化的。通过多年学习大学生已经具备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这种主观能动对就业情感进行调节。毕业生通过对职业社会和就业市场的全面了解, 准确找到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当前目标和长远理想的契合点。最后,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体验。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情绪体验。运用积极情绪会让大学生在择业中树立信心、坚定决心, 有利于择业工作的平稳发展。相反, 悲观消极情绪只能让求职者不能把自己的正常水平超常发挥出来。所以大学生择业者一定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感, 把择业状态调节到最佳状态。
3.坚持就业决心
在大学毕业生在确定择业目标并付诸行动时必须下定决心不能优柔寡断。就业决心成了就业心理和行为的调节器。首先, 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必须学会当机立断, 不要游移不定。在对自己有着深刻全面认识的基础上, 大学生才能在面对可能发生的种种困难时果断做出选择和决定。或者一旦遇到机遇也能毫不动摇的抓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一个思想成熟的就业者。其次, 毕业生就业时要具备执着的精神。执着是指大学毕业生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时坚忍不拔意志力。在这十来年间, 大学生饱受了择业之苦, 在就业大潮中跌打滚爬。只有具备坚定的决心和意志我们才能战胜各种困难, 成为一个就业的胜利者。
三、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的自我教育途径
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 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青年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前一定要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 学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认真规划, 切实做到以下几方面:
1.真实客观的认识自我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之前一定要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在职业选择过程中, 要根据自身的个性、能力、素质、家庭、婚姻和年龄等因素进行职业设计与职业选择。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自我教育的同时也要积极听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才能全面准确的定位自己, 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未来的职业规划。当然, 一个连自己都无法认识的人怎么可能选择自己的未来。所以, 真实客观的认识自我是找准自己职业方向的基础。
2.认识社会就业环境和趋势是择业的社会基础
目前的择业市场一直采取双向选择, 即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用人单位选择合适的用工者。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金融危机的影响, 就业市场的用人规则千变万化。每个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所以, 及时有效的把握整个社会经济大环境和就业市场的小环境是择业者的当务之急。也就是要对自己所处的职业环境发展趋势有个充分认识。准确估计该职业的发展潜力和环境允许条件, 果断的做出决定。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要做到这一点, 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发生过的社会实践经验和置身社会职业环境进行实地调查, 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自己所认可的职业的目前市场地位、职业要求、发展前景和对个人发展是否有有益等。只有在全面了解自己和社会职场状况的前提下才能在择业中如鱼得水, 找到理想职业。
3.制定切实有效的择业方案和行动计划
在做好以上两方面准备后, 大学就业者就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择业方案和行动计划。这是进入理想行业的敲门砖, 也为大学生未来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制定切实有效的择业方案和行动计划时还必须注意以下要点:职业选择方案要有可操作性。要始终围绕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去安排实施细节。否则就是空捞无获。其次, 职业选择方案中的路线要体现自己的优势, 是自己生涯规划中已经实践过的, 并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大学时光一晃就过去了, 是否抓住这短暂的四年进行有效的社会实践是择业是否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 大学毕业生在大学实践中要紧密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 不断地积累经验, 克服种种困难。
4.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及时改变就业策略
社会活动总是瞬息变化, 就业市场也不例外。大学毕业生要根据个人需要和现实的不断变化, 不断对职业目标与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具体包括职业环境、职业条件、职业机会、职业前途等发生变化时大学生必须及时反思做出再认识、再发现和再行动的举措, 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陆志荣, 邓云晓.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探析[J].社科纵横, 2008.
[2]李巍, 郭平, 侯亚辉.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3]韩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引导[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8, (3) .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自我准备
党的十八大报告所重申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要在大力支持和依法管理民办教育方面作出不懈努力,支持社会力量积极探索办学体制和育人模式创新,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独立学院作为适应新形势的产物,经历了办学数量和规模的扩张,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扩大教育资源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独立学院由于其办学体制、运作模式的独特性,使得其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特殊性,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自我准备的现状
就业准备是指未就业者为了能从事某种职业或获得某种职位,在一定阶段内所作的准备工作。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是指他们在校学习期间为未来就业而做的各种准备。目前,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就业准备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既有学生个体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就业环境的影响。
1.自我认知不够充分,缺乏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
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于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成长,独立性普遍较差。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他们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自我成长的途径。他们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择业方向略有所知,但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和判断,从而不能很好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知识结构、价值观、个人技能等与市场环境中的各类机会相匹配而作出准确的选择。
2.绝大部分学生尚没有做好就业信息的准备
调查显示,有一些学生从来没有认真阅览过学校开通的“就业信息网”和没有参加过就业指导专家的讲座,表明当前独立学院很多大学生在闲暇时间并没有通过有关渠道去了解相关的就业信息,而这应该是他们没有做好就业信息准备的主要原因。
3.求职意向不明确,求职技巧缺乏
求职过程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自我测验,但有的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在思想上并未真正重视它,表现为求职材料的简单化,大多数大学生没有为自己今后的就业准备好自荐材料,有的甚至只准备一份简历;有的学生则在面试中不注重仪态、礼节,这些随意的表现都会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使得就业成功率大大下降。
二、加强对学生就业自我准备引导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1.独立学院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在我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过少和总体安排,目前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大多功能单一,内容过少,仍然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方面,在对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与测试、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目前对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的高校为数不多,就业指导仅仅是在大学生毕业的最后一年,甚至是在“双选会”期间进行,指导内容比较狭隘,实用性和时效性太强。在具体做法上较为常见的是通过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灌输”,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这种状况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也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独立学院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让学生正确探索与评估自身所具备的就业能力和潜质。学生只有充分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价值观和能力方面,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职业选择的定向和匹配。对于求职而言,大学生除了要认真了解招聘需求和信息外,更为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一般情况下,应通过对自己的认知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职业兴趣和能力水平。
2.完善就业信息传递途径,深化全面的信息征集工作
(1)发动学生志愿者加入到信息采集的工作中,以走访用人单位为主,深入各类招聘会直接采集信息,这样不仅能直接索取到资料,还能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
(2)注重跟学校合作的实习、实践基地的联系,这些基地与学校有着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学校要对基地的用人信息进行及时跟踪和上门服务,利用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的机会推进就业信息的采集工作。拓展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回访工作,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采集相关的用人信息。
(3)结合学校中的活动开展信息采集工作:学校经常会举办大型活动,如会议、校庆等,可以利用校友返校、社会人士参加会议的机会采集相关信息。
(4)加强与当地人事局、外地的人事局、人才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公司等合作,请他们提供用人单位的联系方式和用人信息,提高信息采集的质量。
(5)通过传播媒介获取信息,如网络、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除了可以获得就业岗位信息外,还可以获得大量的就业政策、行业发展和市场情况、双选招聘会时间安排等信息。
3.毕业生要掌握求职技巧
求职技巧是指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全面展现自身价值,使聘方了解自己,信任自己,从而获得就业机会的有效方式。实践证明,那些没有掌握求职技巧的大学生往往会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一些困境,而懂得运用求职技巧的大学生则比较容易走向成功的彼岸。
(1)求职材料的准备:个人简历、求职信、就业推荐表等。要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地展示自己的综合水平,根据岗位的需求制作不同的应聘材料,在制作中有针对性地将自己的优势强项展现给用人单位,最后注意制作的细节,做到篇幅合理、文笔流畅、书写清晰,切忌照搬照抄。
(2)面试表现、自信心和择业心态。搭建各种平台,邀请一些企业家,职业指导专家到学校给大学生作就业报告,或邀请往届毕业的事业上有所成就的校友回校与毕业生交流座谈,帮助毕业生在心态和意识上做好准备,增强其就业意识和沟通能力;加强毕业生面试的培训与指导,开展各种普及性的模拟面试活动,邀请企业和社会人士到学校给学生培训面试技能。
(3)着装行为、礼仪。着装修饰要尊重社会规范,符合社会大众的审美观,不要穿奇装异服,关键是要整洁、大方、朴素。应聘过程要注意做到准时,最好提前到,要注意行为举止,应先敲门,在得到允许后才可进入面试现场,接着应向主试人问好致意,并做自我介绍,此时可以递上求职材料,然后在主试人许可后方可入座。在与主试人交谈过程中不要随意走动或左顾右盼,要端正坐姿,整个过程要有礼貌,微笑面对,真诚应聘。
三、总结
对于当代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好自身的就业准备,无疑是促进和优化就业的有效途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自身工作分析、了解目前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准备状况,探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独立学院也应大力宣传就业准备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就业准备服务机构体系,促进独立学院的教学体质改革,修订教学培养目标,建立合理的教学辅导机制,以培养切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2]戈河山.浅谈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J].职业时空(研究版),2007(6):26-27.
[3]张淮生.大学生就业前如何做好信息准备[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4):33-34.
[4]睦国荣,赵庆华.毕业生就业准备三部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8):56-57.
[5]李光彬.如何收集和处理用人信息[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0(12).
【大学生就业自我个人鉴定】推荐阅读:
大学生个人鉴定表自我鉴定10-18
大学生个人的自我鉴定06-09
大学生个人自我鉴定100字10-10
大学生三年毕业个人自我鉴定09-12
应届大学毕业生个人的自我鉴定05-23
大学毕业生个人自我鉴定怎么写07-04
大学生就业自我介绍英文版06-15
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就业意向11-01
大学生就业指导自我介绍500字09-06
自我鉴定大学生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