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事故典型案例

2024-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速公路事故典型案例(推荐8篇)

高速公路事故典型案例 篇1

高速公路上出现行人引发的交通事故:

首先,认准原告起诉案由,主张原告方将其列为被告没有事实与法律依据。一般原告方起诉的案由一般都是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起诉依据是公安机关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即交通事故是造成原告方死亡的直接原因,护网破损与原告方不存在必然联系。既然无法证明护网破损与原告方之死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将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作为被告显然缺少事实与法律依据。

其次,以法律和事实为依据,主张行人自身存在严重过错。《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7条明确规定“行人、非机动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铰接式客车、全挂拖斗车以及其他设计最高时速低于70公里的机动车,不得进入高速公路既是法律明文规定,也是公民日常基本生活常识。在本案中,原告方作为一名成年人,即便在醉酒状态下,也属于法律规定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为自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负责。

最后,以应诉原告为重心,不扩大诉讼范围。在这类案件中,被告司机往往提出由于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企业未履行服务合同义务导致发生事故的观点,因而要求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企业承担赔偿责任。本案,被告以反诉形式提出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企业承担赔偿责任,是不符合法律的规定的。反诉的定义!

高速公路上出现障碍物引发的交通事故:

要区分原告起诉案由。此类案件原告方起诉案由无外乎两个:人身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或服务合同纠纷。前者应着重论证损害结果的发生是否是由于存在过错造成的;违约行为之诉应着重论证是否已经尽到合同约定义务。

其次,《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规定“各种路面应定期清扫,及时清除杂物,以保持路面和环境的清洁。”定期清扫的频率应根据各地关于公路小修保养工作的相关规定执行。另外,该条规定中的“及时”并不等于“随时”,《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没有也不可能要求公路养护单位对路面杂物做到随时清除。因此,如果公路养护单位按照规定的频率或有关工作要求做到了定期清扫,即不能认为其“疏于养护”。

要对交通部门作出的不客观的交通事故认定不予认可。由于交通部门是在交通事故发生后才到达现场的,因此仅根据现场表面情形认定司机是为躲避障碍物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是不合理的。假设司机是由于其他原因发生了交通事故,而障碍物是在事故发生后被认为放置到事故现场的呢?

高速公路上出现动物引发的交通事故:

高速公路事故典型案例 篇2

在本文, 将安装有VDR的车辆称为A车, 与A车发生事故的车辆称为B车, 其他车辆称为C车。利用事故仿真软件PC-crash对事故进行仿真分析, 再现事故过程, 再通过改变参数分析事故回避条件。

2 事故过程分析

根据VDR记录事故发生前后各项信息, 对此追尾事故发生过程进行分析[3,4], 如事故分析表 (表1) 所示:

3 利用PC-crash对事故仿真再现

3.1 参数设置

A车参数设置:根据表一设置仿真时A车所需数据。

B车参数设置:制动前速度设为84km/h (同A) ;制动减速度为7.6m/s2, 刹车同时变道。

其他:干燥沥青路面, 附着系数为0.8;C车停在A和B车变道之前所行驶车道。

3.2 仿真结果

根据给定参数在PC-CRASH中对事故进行仿真调试, 得出最优仿真结果:

B车刹车时A、B两车相距约27.1m;

两车碰撞时位置及最终位置仿真结果如图1所示, 与VDR记录信息基本一致。

4 事故原因分析与回避分析

4.1 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事故分析表以及PC-crash的仿真再现, 可以从中得出事故发生原因:

(1) A车驾驶员不当的驾驶行为:A车在高速公路上持续加速行驶, 车速达到84km/h, 没有与前方车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两车之间距离仅为27.1m, 远远低于道路交通法规要求的100m。

(2) B车驾驶员不当的驾驶行为:B车在A车前方行驶, 驾驶员发现C车停车占用行车道而没有给后方车辆提示信息, 反而在紧急刹车变道之后停车直接导致事故发生。

(3) C车:在高速公路上出现问题停车, 占用行车道。

(4) 环境影响:天气阴, 能见度不高。

4.2 事故避让条件分析

根据VDR记录参数, 在PC-crash中仿真将事故再现分析, 通过改变其中某参数来分析通过哪种途径可以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1) 提前制动:当A车提前1秒制动, 可避免事故发生;

(2) 增大A与B之间距离:当两车之间距离最少增加至48m时可避免事故发生;

(3) 增大制动减速度:由于汽车与路面间附着系数最大可达0.8, 车辆可达到的最大制动减速度为7.84m/s2当将A车减速度调至最大也无法避免事故, 因此, 不能通过增大制动减速度的方式回避事故。

5 结束语

遇到紧急情况提前制动是避免事故发生的最有效途径, 而提前制动受制于外部条件, 比如本文中的案例, 以A车驾驶员的角度无法提前预知C车的情况, 而电子预碰撞安全系统 (如沃尔沃的城市安全系统以及丰田公司的PCS系统等) 会第一时间勘测到C车情况, 继而强制汽车提前制动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因此预碰撞安全系统对行车安全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成波, 林庆峰.利用可视化车辆行驶记录仪进行交通事故/冲突的研究[C].2008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443—447.

交通事故案例分析 篇3

2012年2月25日21时22分左右,驾驶人查某驾驶E**10*号大型客车至某县某路段,将行人朱某撞伤,朱某后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并于2012年4月19日死亡。该交通事故经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认定,查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朱某负次要责任。经公安局法医鉴定,朱某因交通事故胸部闭合性外伤,左侧肾脏挫伤并肾周血肿等。治疗期间并发肺部混合感染并脓毒性休克、双侧胸腔积液,败血症,急性消化道出血并失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不全呼吸循环衰竭、肾功能不全死亡,朱某的死亡原因跟外伤、自身因素均有因果关系。

二、分歧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根据刑法第133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查某交通肇事的行为造成朱某死亡的后果,且交警认定查某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因此,查某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交通事故中,查某的行为只是造成朱某骨折等后果,尽管朱某受伤的事实与其最终的死亡结果有一定联系,但上述损伤一般不会直接致人死亡,朱某死亡的直接原因系伤后并发感染,查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三、评析意见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

朱某受伤后死亡的后果系由查某的交通肇事行为所致,查某的行为与朱某的死亡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朱某在住院期间因并发感染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与查某的交通肇事行为不构成刑事因果关系的中断,查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具体分析如下:

(1)查某的行为与朱某的死亡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从被害人朱某死亡这一结果看,正是由于查某的交通肇事行为,才引起朱某被撞伤住院这一结果,查某的先前行为虽然是在其他因素的介入之下才导致危害结果发生,但是,如果没有查某的交通肇事行为,朱某就不可能并发感染后死亡,因此,查某的行为与朱某的死亡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2)朱某在医院并发感染这一介入因素不足以中断查某交通肇事行为与朱某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刑事案件中因果关系中断,指的是一个危害行为引起某一危害结果产生的过程中,因介入第三方因素而导致原既存的因果关系中断的情形。根据刑法理论,在因果关系发展过程中,如果介入了第三方得行为或自然力等其他因素,要成立中断的因果关系,就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必须有另一个因素介入。②介入的这个因素必须是异常的因素,即通常情况下不会介入的某种行为或自然力因素;③中途介入的这个因素必須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起决定性作用。若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介入的因素就成立中断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叉车事故的典型案例 篇4

1、车辆有毛病,继续带病运行。

2、失控后没有采取正确的应变措施。

1988年5月23日,某施工队驾驶员曾某,驾驶机动翻斗车运载物料到施工现场渠箱口,深度约3.5米,坡度约30度。按安全技术规定:凡坡度在10度以上的施工现场离渠箱口1.5咪以需垫20厘米以上枕木,方能卸料。但曾某违反规定,在没有垫放枕木,又没有设置其他障外物的情况下急于在渠箱口卸料,因翻斗车制动力不足,翻斗车翻落渠箱底,车辆严重损坏,曾某跳车及时,才幸免于难。事故原因:

1、驾驶员曾某违反有关规定;

2、车辆制动力不足,无检查。

1989年8月5日某公司施工队驾驶员李某,驾驶机动翻斗车在施工现场运载物料。李某在运行中,发现车辆方向盘自由行程过大,(一般规定在右不超过11度)当车速快时,车辆有跑偏的感觉。为了完成运输任务,李某没有停车检查,继续驾驶运行。当车辆进入复杂路段,李某没有减速行驶,由于方向盘自由行驶过大致使李某取位不当,与迎面来的车发生碰撞,李某被来车碰伤送院留医,翻斗车严重损坏。

事故原因:

1、李某忽视安全行车要求;2.、进入复杂路段没有减速。1990年6月22日上午,某工地助理施工员莫某驾驶翻斗车准备将工地的钢筋运回仓库,当停车加水时,同单位的黄某征得莫某的同意搭顺风车,在途中与两骑单车者相遇,莫某采取向右方向避让,这时在前面有一根长约4.8米左右柱子阻挡,莫某又急转左方向,翻斗车由于急转的翻斗车压在车下,头部大量出血,送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

1、莫某未经培训考证无证驾驶;

2、莫某违规搭人;

煤矿典型事故案例 篇5

事故案例剖析报告

山西省于2008年开始煤炭资源整合后,关停小煤矿,扶持建立现代化的矿井,煤炭生产安全形势日趋好转,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了 2012年的 0.091,下降了85.8%。安全生产已由影响山西形象的负面标签转变为安全发展的新亮点。但是,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近日,由山西省煤炭工业厅近日发布的信息显示,2013年1月份全省煤矿共发生安全事故5起,死亡11人。事故起数同比增加3起,上升150%;死亡人数同比增加8人,上升266.67%。截至1月底,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154,同比增加0.106,上升220.83%。这一组数据表明,当前山西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作为煤炭大省,安全曾是山西人民的创痛。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山西“有水快流”的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方针使乡镇煤矿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到新世纪初,开展“关井压产、淘汰落后、资源整合”等工作,山西减少了7000多家小煤矿,但到2008年山西省矿井数仍有约2600座,小煤矿仍占到70%以上且矿难频发。2007年,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726,而小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则是国有重点煤矿的17.8倍。今年1月份接连发生的5起事故警示我们,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集团公司、市公司关于开展2013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宣传“崇尚安全、敬畏生命、行为规范‘自主保安”的安全文化理念。根据本人从事机电工作的实际,紧紧围绕“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的活动主题,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观看主题宣传片《安全发展,成就辉煌》和警示教育片《伤逝》《职责》《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盘点(2013版)》以及对近年来的煤矿典型事故案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旨在敲响警钟:安全生产,犹如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一)【典型案例】2011年9月16日,中煤集团山西朔州山阴金海洋元宝湾煤业有限公司6103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重大透水事故,造成1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960万元。

【事故认定】在未详细查明井田范围内采(古)空区情况下,没有针对9号煤层的探放水措施,6103回风顺槽掘进致9号煤层老空高压水突破顺槽与钻场交汇处底板,冲淹巷道,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剖析】事故原因相对复杂。第一,没有探清已关闭矿井的采矿区采掘范围;第二,探水方案不到位,该矿仅探了上面的4号层,本应是物探先行、钻探验证,每隔100米做一次物探,事故发生前,恰恰发生了一次漏探;第三,事故发生后,工人逃生意识强但避险能力差,掘进工作面共有15个人,仅有4个矿工躲到钻场里得以逃生,其余11人顺水奔跑被急速而出的水冲倒而溺亡。

如何避免此类事故发生?应该查明已关闭矿井的采掘范围的积水情况;必须执行物探先行、钻探验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透水前,巷道里有很多透水征兆,要及时撤离人员。

【事故总结】显然,这又是一起未按规程操作的安全事故。如果说,通过煤炭资源的整合,我们已经有效地遏制了恶性违规对安全生产的威胁的话,那么,这种工作不细、措施模糊之间留下的间隙,就成为目前安全生产的极大隐患。这起事故告诉我们,吸取事故教训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还要扎实地落实到行动中去。任何所谓的疏忽和工作不到位,都是对生命的极大漠视。安全生产容不得一丝的疏忽和松懈。

(二)【典型案例】2012年2月19日,蒲县宏源集团北峪煤业有限公司发生一起顶板事故,造成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590万元。

【事故认定】2102工作面切眼巷道施工支护方案不合理,掘进工作面整体支护强度不足;顶板出现垮冒征兆时,排除隐患措施不当,造成顶板大面积冒落。

【事故剖析】这是一起责任事故。领导违章指挥、工人违章作业,操作程序不当,支护方案不合理,是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从围岩力学状况来看,巷道支护方案存在严重问题。水力膨胀锚杆全部打在冒落带里面,起不到锚杆的组合成梁悬吊成拱的作用;巷道断面跨度比较大,6米宽的切眼巷道,靠锚杆支护和下面的点柱支护,支护强度远远不足;出现冒顶征兆后,工人没有处理经验却进入了工作面,导致7名工人全部遇难。

要避免事故发生,首先,应该搞清楚巷道围岩与支护体之间的力学关系;其次,处理顶板事故时,矿领导应亲临指挥,搞清楚当前巷道所处状态,制订顶板支护方案;第三,有关规程明确规定,在维修巷道时,维修必须是由外向里,逐架进行支护,不允许工人在无支护条件下进入巷道。

【事故总结】7条鲜活的生命在无知和疏忽中逝去了,留下了7个陷入痛苦深渊的破碎家庭。令我们震惊的是,在大力整顿煤炭生产秩序的大背景下,竟有人敢顶风作案,未经批复擅自复工。当然,这次事故也让我们更加警觉,贪婪就像一个随时准备吞噬生命的幽灵,在我们的头顶徘徊。如果不能用科学、理性战胜贪婪,那么,这些生命的悲剧还将上演,山西人民用断臂之伤换来的安全生产大好形势就可能被断送,甚至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牺牲品。

(三)【典型案例】2012年4月13日,襄垣七一善福煤业有限公司发生重大透水事故,造成11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1900多万元。

【事故认定】这是一起典型的因长期非法组织生产造成的责任事故。布置12-2皮带巷,在已查明原兴安煤矿历史上越界开采范围的附近掘进,存在采空区积水威胁的情况下,未进行探放水;12-2皮带巷掘进过程中没有进行探放水作业;在12-2皮带巷工作面出现明显透水征兆时,未及时撤出人员,采空区积水冲垮顶板,冲淹巷道,造成11名矿工死亡。

【事故剖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一、非法组织生产。该矿在《安全生产许可证》已注销、《煤炭生产许可证》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已过期的情况下,长期借维修整顿、卸压推进为名非法进行开采活动。

二、违规掘进施工。该矿在12-2皮带巷掘进过程中,从未执行防治水规定。从3月底开口掘进,到事发时共掘进约54m,掘进过程中从未进行探放水作业。

三、违章指挥作业。该矿在接到当班班长向矿调度室报告透水征兆后,矿领导违章指挥工人继续冒险架棚支护,未在第一时间下达停工撤人命令,贻误了现场人员撤离时间。

在现行整合矿井生产和掘进过程中,要防范此类事故发生,必须做到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发现透水征兆时,及时采取撤离措施;提高工人避险意识,不安全不生产;提高整体管理队伍素质和作业人员素质,不违章指挥、违章生产。

【事故总结】因违章指挥、违规作业、防范措施不到位所引起的煤矿责任事故,其本质就是安全意识淡薄,麻痹松懈思想严重。近几年,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之所以明显好转,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全省上下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了安全生产的压力和氛围,有效推动了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落实。随着安全生产周期的拉长,一些地方和单位滋生了麻痹松劲情绪,对安全生产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对非法违法生产熟视无睹,对安全隐患和问题麻木不仁,这是当前全省安全生产最大的问题。

这几组煤矿典型事故案例,都是近年来我省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因事故造成遇难人数多、经济损失大,所以虽时日悠悠、人事蒙尘,但至今回忆起来犹历历在目,令人唏嘘不已。

在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中专门选择这几起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剖析,意在告诫后来者: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因为血淋淋的事故告诉我们——谁不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就会重视谁!

(一)【典型案例】2010年3月28日,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在基建施工中发生透水事故,153人被困井下。经全力救援,115人成功升井,38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4937.29万元。

【事故认定】经调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201盘区小窑越界私挖滥采情况不清;20101回风顺槽附近小窑老空位置及积水情况未探明;物探异常未进行钻探验证;发现出水征兆没有采取撤出井下作业人员等果断措施,继续掘进作业造成煤壁厚度和强度不足,在老空积水压力作用下,煤壁突然溃破大量积水迅速溃入巷道,导致井巷被淹、大量人员伤亡。

【专家解析】事故教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发现透水征兆后,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未能及时撤出井下作业人员,造成大量人员被困井下。

二、没有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有关要求,井下实际超前探查只采用物探探测方法。

三、矿井充水水文地质条件认识不清,没有充分认识到老空水害防治的重要性。

四、赶工期、赶进度,劳动组织管理混乱。

如何防范?一是坚持 “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尤其对小窑破坏区要严格执行我省“有掘必钻”的探放水规定,要坚持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工作程序。二是按照有关规定设立矿井防治水组织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及探放水专用设备,保证防治水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加强防治水制度建设,切实落实防治水责任制。四是深入开展水情水害预测预报工作,加大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加强基本建设矿井的施工管理。

【记者点评】遇难人数:38。这冰冷冰冷的数字背后,是38个家庭生疼生疼的悲痛。在噩耗面前,家属们没有幸福可言,没有希望可言,所有的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所有的事故责任处理都是轻如鸿毛的。假如,早点按规施工,事故可以避免;假如,早点撤离险境,38条生命可以挽留。但历史没有“假如”,逝者长已矣。而“安全”这两个大字,仍如泰山一般重压在每一个生者的心口。希望生者时刻铭记:安全,关联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希望生者时刻铭记:安全,从己做起。

(二)【典型案例】2009年2月22日,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屯兰矿井下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386.94万元。

【事故认定】12403工作面1号联络巷处于微风或无风状态,造成瓦斯局部积聚达到爆炸浓度;联络巷内的风机开关失爆产生火花,引爆瓦斯;瓦斯爆炸能量又致使专用回风巷中抽采管路破坏,管路内高浓、高当量瓦斯参与爆炸。

【专家解析】主要教训是:

一、现场管理不严格。局部通风机由10号联络横贯轨道巷里移至1号联络巷里,未考虑联络巷长度由20米增加到37米、密闭由板墙改为料石砌墙、联络巷与轨道巷垂直交叉改为锐角等细节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规程措施不落实。屯兰矿12403工作面设计和作业规程规定局部通风机要安设在轨道巷,但现场人员违反规程和设计把局部通风机安设在1号联络巷里。安装通风机和开关后,只在风机吸风口处检查瓦斯,未检查开关电器附近瓦斯。

三、通风管理有漏洞。

四、生产系统过于集中。

五、瓦斯治理不彻底。-

;一通三防”安全技术会诊,并科学制定了 《山西焦煤集团2010-2012年瓦斯彻底整治方案》,确定了“一年攻坚、两年提升、三年彻底整治”的瓦斯治理方略。

【记者点评】事实再次证明,煤矿是高危行业,设备再现代化、制度再完备、基础再好的国有大矿也会发生重特大事故,一个小小的管理疏忽就能酿成严重的后果。不幸的事故背后有幸运的收获。有专家参与事故现场勘查后提出,这次事故发生时井下四采区大量宣传牌以及铝合金等吊顶装饰材料破坏严重,对矿工撤离造成了影响,所以提醒煤矿企业在质量标准化上不要过分追求华丽、搞花架子,要从实际出发,把功夫下到更新工艺设备和加强细节管理上。

(三)【典型案例】2006年11月5日,轩岗煤电公司焦家寨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7名矿工遇难,直接经济损失1213万元。

【事故认定】51108进风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无计划停电停风造成瓦斯积聚,并达到爆炸界限;由于瓦斯-电不闭锁,在未采取排放瓦斯措施的情况下,违章送电、送风;距巷口630m处的动力电缆接线盒失爆产生火花,引爆瓦斯。

【专家解析】主要教训有:一是机电管理不到位。采区供电系统不稳定,无计划停电停风频发。表现在擅自甩开瓦电闭锁、停电后未查明原因就盲目送电、小型电器存在失爆现象等。二是通风管理有漏洞。表现在采区无专用回风巷未能实现分区通风、在两顺槽间不合理布置了两条联络巷、未按规定排放瓦斯等负面。三是现场管理不严谨。比如,同一区域多地点、多工种平行作业,无统一指挥;在停电停风情况下,现场管理人员未及时组织人员撤离,盲目安排强行送电;员工存在在停电停风状态下不及时撤离的习惯性违章行为等。

【记者点评】安全管理工作到位,很重要;安全装备设施完善可靠,很重要;提高员工安全素质、规范员工现场安全行为,也很重要。这起事故给我们带来了不少警钟长鸣的教训和启示,但细究起来,最关键的一条还是落实责任。抓落实,就是抓安全理念的落实,每时每刻都要绷紧安全生产的弦;抓落实,就是抓安全规程的落实,要过细过细再过细;抓落实,就是抓问责结果的落实,要真正落实执行不力的处罚政策。

典型地铁事故案例 篇6

II

安全是地铁科学发展之本,是地铁和谐发展之基,是地铁运营效益之道,是地铁员工幸福之源,是地铁的生命线,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认真总结研究地铁典型事故案例,是预防发生类似事故的重要措施,从中可以汲取经验教训,发人深思、令人警醒,进一步提升安全技术和管理水平,营造地铁安全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本次地铁事故汇报收集了地铁运营发生的14起典型事故案例。每个案例都详细记载了事故的经过、事故原因、事故处理和整改措施4个方面的内容,内容具体,资料翔实,能够客观全面反映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特别是事故的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能够让全体员工结合身边发生的具体案例,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在日常工作中高度重视,遵章守纪,不要存在侥幸心理,避免类似事故再发生。

这些事故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人和事,事故的责任者、受害者、当事者往往仅仅是因为一次小小的疏忽、一个简单的错误、一处不当的行为,就酿成一起事故,而每一起事故都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设备的损坏,或者不同程度的伤害,教训之深刻,后果之惨重,令人久久难以释怀。

希望全体员工在阅读和学习典型地铁事故案例汇编的每一个事故案例,不仅要搞清每一起事故的来龙去脉,还要将自己置身于事故的背景之中,换位思考:当处在当事者的情形下,会怎么做,是否会

I 犯同样的错误。要努力从每一起事故中吸取教训,纠正自己的一些不良工作行为或习惯,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地遵章守纪,并且主动关心他人的安全,形成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为建设“平安型地铁”努力奋斗,为畅通北京提速。

II

目录

一、运营事故案例

案例一:“9.22”西单电梯事故 案例二:“1.17”5号线列车救援 案例三:“1.18”1号线列车救援 案例四:“2.3”机场线列车救援 案例五:“2.17”房山线列车救援 案例六:“3.5”5号线列车救援 案例七:“3.15”1号线列车救援 案例八:“5.18”公主坟道岔故障

二、火灾事故案例

案例九:“2.29”知春路站电梯冒烟事故 案例十:“10.14”四惠站线路管理用房起火事件

三、工伤事故案例

案例十一“6.23”四惠车辆段坠车工伤事故

四、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案例十二:“2.27”10号线接触轨断电事故 案例十三:“1.4”房山线接地线未拆除事故 案例十四:“4.8” 苹果园站列车剐蹭光缆事故

III

IV

一、运营事故案例

案例一:“9.22”西单电梯事故

发生时间:2011年9月22日18时11分 发生地点:三西单站站台3号电梯 事故类型:违章违纪

事故影响:导致乘客在电梯上头部拥堵、挤伤

一、事故经过

2011年9月22日11时55分,西单站带班值班站长在站台巡视时发现西单站站台3号电梯故障,有异响,立即停梯,关闭电梯上下围栏,并挂故障牌;同时报机电人员维修,写报修记录。12时00分机电第二项目部电梯维修中心主任唐某某、维修员南某某接到西单站客运人员报修电话,于12时20分到达西单站。机电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车站工作人员的描述,对地铁故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在电梯头部疏齿板处有3个小锣钉,进行了清除处理,开启扶梯试运转,看到扶梯运转正常,便向车站工作人员报告修复完成。此时机电工作人员在未打开该电梯上方护栏门的情况下,打开了该电梯下方的护栏门,且该电梯处于运行状态。恰好有列车进站,乘客乘坐3#扶梯,由于该扶梯上头部护拦门未完全打开,形成拥堵,发生乘客挤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经过对现场勘查、现场人员问询,并查看录像,调查判断,得出结论如下:

(一)事故发生直接原因:电梯上头部护栏门没有打开是造成乘客拥堵、挤伤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机电维修人员对扶梯故障处理后,没有按照电梯维修规定进行全面运转检查,也没有按照电梯运行规定与客运人员进行交接;同时也反应出机电公司在人员管理、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缺失以及维修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三、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全体员工教育培训力度,尤其对相关规章制度的掌握和执行落实。

2.加强运营分公司与设备分公司故障处理应急演练,优化并做好应急处臵工作,提高现场应急处臵水平。

3.立即对各线扶梯进出口护拦进行全面检查,统计汇总单向门位臵数量,制定双向开启方案后,全面进行整改。

4.将所有运行扶梯护拦门臵于开启状态,进行临时邦固。5.将此次事件制作成案例,对全员进行一次教育,在全公司范围开展“举一反三查隐患”活动。案例二:“1.17”5号线列车救援

发生时间:2013年1月17日7时53分 发生地点:北苑路北站 事故类型:列车救援 事故定性:B类一般事故

事故影响:造成停运20列,到晚5分以上34列,中途清人折返5列,通过1列,加开临客1列,调表43个。

一、事故经过

2013年1月17日,2033次TP401车担当运营任务。列车运行至北苑路北站TMS显示时间7时53分,距离停车标约30厘米时,起紧急制动。司机试验RM模式、EUM模式推牵引,均显示EB紧急制动不缓解。断开ATP保险1、2,ATO保险5秒后闭合。再次试验RM模式、EUM模式仍显示EB紧急制动不缓解。

7时54分,与行调联系说明情况,处理故障,同时打开车门让乘客乘降。

7时55分,司机接行调预清人命令。接到预令后司机先查看紧急按钮、查看风压表均显示正常。使用ATP切除仍不缓解,牵引制动控制保险断开后重新闭合仍不缓解。闭合ESS闸刀试验,仍显示EB紧急制动不缓解。闭合关门旁路、常用制动不缓解保险、开门旁路、带铅封闸刀破铅封后试验故障依然存在。

7时58分TP401车2033次司机接行调命令TP401车在北苑路北站清人。司机向行调请求救援。清人完毕后司机关闭车门,8时将头尾开关打到“尾”位,跑到尾车将头尾开关打到“头”位,进行尾车牵引制动试验,尾车试验正常。

8时11分,2034次司机使用电台联系不到行调,立即给行调打电话,接调度命令在北苑与2033次连挂,2034次北苑清人。北苑路北站至天北回太段,车次为2701。复诵调度命令无误后2034次司机向乘客做好相应广播,使用风闸,建立RM模式,以3km/h速度进行连挂并进行了试拉。同时,2033次司机返回头车,与救援列车司机联系,通知改按站间自动闭塞,对标停车后清人。救援车司机听从被救援车司机指挥按信号、线路情况走车。8时20分,连挂列车凭出站信号机闪动绿色灯光发车。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发生直接原因:司控器警惕按钮行程开关接线存在断点,接线已断裂。

(二)间接原因:一是管理和维修人员对5号线车辆隐患重视不足,此类故障已经发生多次,未引起相关人员足够重视;二是未能完善单司机制实行后车辆故障的应急处臵措施;三是部分维修人员对提高车辆维检修质量和水平的认识不足,未能避免此类故障再次发生。

三、事故处理 事故发生后,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依据《绩效管理实施细则》的相关条款对相关责任人、责任单位进行考核。

5号线检修中心共考核40439.89元,责任人安某考核14228.29元,班长菅某某考核2044.28元。

5号线检修中心科级扣减月岗位工资的17.12%。责任单位员工共担额按责任单位月岗位工资总额3.21%扣减。安全质量部共考核9788.33元。其它部室和单位科级共25329.68元,除5号线检修中心外其他单位员工共担70169元,考核共计145726.92元。

四、整改措施

1.完善5号线车辆维修维护规程和标准,落实检修工艺标准,加强日常检查、测试等工作;

2.完善相关车辆故障应急处臵办法; 3.结合1月其他事故开展安全大讨论。案例三:“1.18”1号线列车救援

发生时间:2013年1月18日10时50分 发生地点:万寿路站 事故类型:列车救援 事故定性:B类一般事故

事故影响:造成停运6列,到晚5分以上4列,中途清人折返1列、清人回段1列,调表36个。

一、事故经过

10时50分,司机杨某、副司机柳某驾驶G446车在万寿路站,进行正常作业后列车不启动。司机检查各开关位臵、保险无异常,短接SK1闸刀进行牵引试验无效,到尾车更换操纵台进行试验,列车能够缓解但仍然全列牵引无流。10时55分行车调度员发布列车清人救援命令,11时02分救援列车连挂完毕,11时05分从万寿路站开出。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发生直接原因:一是331d#号线在布线时因电缆绑扎不到位且预留电缆线较长,线缆在司机台内处于自由状态,列车运行中不断摆动并与周边金属部件接触,造成线缆绝缘外皮破损,致使导线与金属部件间拉弧并将线缆烧断。二是车辆制造过程中,由于厂家接线未按照规定的工艺标准对线缆进行绑扎,错误采用临时布线的方 式连接331d#号线。

(二)间接原因:一是检修工艺落实不到位。事故的发生,充分说明古城检修中心领导班子,在检修工艺落实管理中存在漏洞,对职工思想和技术业务教育不足,致使多个修程均未发现车辆存在的故障隐患,最终导致列车在运营中救援。二是职工责任心较差,岗位意识淡薄。古城检修中心在40万修、月修、周检及车辆隐患排查过程中,均未发现该部位线缆绑扎不到位及预留线缆过长的问题。充分说明古城检修中心职工自身岗位责任意识淡薄,在维修工作中不认真、隐患排查不力,不能主动发现车辆存在的故障隐患。三是加强检修标准化的落实。此次事故的发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检修中心标准化管理工作存在死角,职工在作业中对车辆接线未能按照规定工艺要求进行绑扎,中心质量检验工作也未严格按规定流程检查,致使车辆带故障隐患上线运行。

三、事故处理

一是G446车331d#线在运营中折断,主要原因是古城检修中心职工闫某某在周检作业过程中,未严格落实检修工艺,致使列车带故障隐患上线运营,最终酿成列车救援的事故。古城检修中心职工闫某某对此次事故负全部责任。二是对古城检修中心按照B类一般事故进行考核。

四、整改措施

1.进一步提高各检修中心的职工岗位责任意识。2.要求各检修中心立即对车辆重点部位进行普查,认真查找可能造成车辆重大故障的隐患,确保车辆质量稳定。

3.各检修中心、乘务中心,要认真总结事故中暴露出的问题,再次梳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进一步完善职工作业流程、工具码放、行车备品管理等环节的标准化规章。

4.各乘务中心继续加强对乘务员的故障处理培训,提高乘务员对车辆基本性能的了解,切实提高乘务员应急故障处理的实际操纵能力,减少车辆故障对运营线的影响。

5.针对此次事故对全体职工进行教育,提高安全思想意识,增强各工种作业中的标准化执行水平。各单位要组织全体人员再次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公司的整体安全运营秩序稳定。案例四:“2.3”机场线线列车救援

发生时间:2013年2月3日20时29分 发生地点:东直门至三元桥区间 事故类型:列车救援 事故定性:A类一般事故

事故影响:造成停运7列,到晚5分以上2列,调表6个。

一、事故经过

2013年2月3日,机场线车务中心乙3组司机杨某、郑某,副司机徐某某担当107车1090次运营任务,20:29分东直门站发车,以A1车为头,司机发现该车全列牵引无流,重新建立模式后故障消失。运行至百米标003处再次出现无牵引无制动现象,使用紧急按钮停车,重新建立模式后故障消失。继续运行至百米标007处再次出现无牵引无制动现象,使用紧急按钮停车,再次重新建立模式后故障消失。继续运行至百米标012处再次出现无牵引无制动现象,20:41分接行调命令,107车原地等待救援不许动车,21:01救援列车与故障列车连挂完毕,由三元桥下行站线推进至大山子库线,导致机场线运营一度中断。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发生直接原因:司控编码器异常,导致列车加、减速指令与牵引、制动PWM值无输出,造成列车无牵引无制动。

(二)间接原因:一是管理和维修人员对机场线车辆故障的分析排查深度和广度不够,导致部分整改工作不彻底。二是对机场线车辆整体状况和存在的隐性问题掌控不到位。三是部分管理人员对提高车辆稳定性、可靠性和维检修质量和水平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三、事故处理

(一)机场线车务中心作为车辆维检修主体单位,对此次事故的发生承担主要管理责任。按照绩效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机场线车务中心主要领导、相关主管领导及有关班组负责人进行考核;

(二)安全质量管理部作为车辆技术、质量和维检修管理的主责部门对此次事故的发生应负同等管理责任。按照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安全质量管理部主要领导、主管副部长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考核;

(三)生产调度室作为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对此次事故的发生应承担相应管理责任。按照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生产调度室主要领导、主管副主任进行考核。

四、整改措施

1.主管领导带队,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组织人员认真排查隐患,分析查找故障根源,确定整改方案和计划并监督指导落实。

2.完善机场线车辆维修维护规程和标准,落实检修工艺标准,加 强日常检查、测试等工作。

3.加快完成直线电机、APU防雨雪措施的落实工作。4.以此次事故为案例开展安全大讨论。各级管理人员要查找自身管理不足之处,要深抓思想根源,坚持深入基层、真抓实干,深入开展“向管理者不作为、管理不到位宣战”、“向违章违纪宣战”和“向漏检漏修和维修不到位宣战”活动,努力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技术业务水平,稳定安全运营。案例五:“2.17”房山线列车救援

发生时间:2013年2月17日19时15分 发生地点:良乡大学城北站 事故类型:列车救援 事故定性:A类一般事故

事故影响:造成停运7列,到晚5分以上7列,通过1列,中途清人折返4列,加开救援2列,调表11个。

一、事故经过

2013年2月17日19时15分,2119次FS015车在良乡大学城北站发车时,司机操作1号车门选向开关过程中,此开关旋钮脱落。当时司机误认为门选向开关在“0”位,多次进行安装无法恢复,联系行车调度员,前方车站需更换操纵台到尾车进行开关车门作业。

19时19分,列车到达广阳城站,司机按原计划到尾车进行开关门作业,但由于未考虑到屏蔽门无法联动问题,全列屏蔽门未打开。司机使用AM 自动驾驶模式维持列车运行,到篱笆房站继续到尾车进行开关门作业,由站台人员配合操纵屏蔽门开关,完成乘客乘降作业。

19时28分,FS015车晚点3分到达长阳站,司机按原故障处理方法进行开关门作业。当回到1号车完成更换操纵台作业后,列车客室车门再次打开,司机将激活钥匙回零客室车门关闭,再次处于激活 状态时,列车车门再次打开。司机联系行调分别采用RM、EUM驾驶模式,短接门关好旁路,使用紧急牵引进行试验,故障无法排除。19时32分,司机依据行调命令清人,19时36分清人完毕。19时38分司机向行调请求救援。19时48分FS017车担当救援任务与被救援列车连挂完毕,19时50分2701次救援列车由长阳站发车。20时25分,经稻田库线折返回阎村车辆段。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发生直接原因:由于1#司机台门选向开关旋钮脱落,门选向开关处于“L”位不能搬动,司机未能及时采取正确处理措施,造成列车在运营线救援。

(二)间接原因:首先,房山线乘务中心在乘务员培训、管理中存在漏洞。一是乘务员在发生车辆故障后,未能严格按照操规规定立即清人掉线,使车辆故障影响扩大,造成列车在运营线救援。二是乘务员未能严格执行单司机制的相关规定。在发生不能独自处理的车辆故障时,未按照单司机制《暂行规定》的要求,及时联系站台人员协助进行处理。并在后续处理过程中因考虑不全面,未及时发现屏蔽门不与车门联动的问题,扩大了此次事故的影响。三是乘务中心业务培训不到位。乘务员基础业务知识薄弱,不清楚列车在AM和CM驾驶模式下牵引回路构成的条件,以及屏蔽门的联动控制原理,造成对故障现象的误判断,加大了车辆故障影响,最终酿成列车救援的事故。

其次,房山线检修中心对车辆隐患监控不到位。中心领导针对前一时期发生的门选向开关旋钮脱落问题,已经联系京车装备进行彻底 改造,但对于改造完成前的隐患监控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监控措施力度不够,没能提高对该部位的检修及工艺检验标准,致使列车在运行中发生故障。

第三,“站车一体化”联动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单司机制条件下,面对一名乘务员不能处理的故障,站台人员没能充分发挥协助作用,帮助乘务员完成故障处理,并对其作业状态进行有效监控。对于发现的危机行车安全问题,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提示乘务员进行处理,成为造成事故影响扩大的另一个侧面因素。

第四,故障现象及故障处理信息反馈不及时。检修中心对于发现的车辆隐患和制定的应急处臵预案,没有及时通知乘务中心强化对乘务员进行教育。发生车辆故障后乘务员与站台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对故障现象、处理方法等方面的信息内容传递不准确、不及时,致使相关单位没能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导致车辆故障影响的进一步扩大。

三、事故处理

FS015车救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房山线乘务中心职工赵某某,在故障处理中未严格执行《北京地铁房山线电动列车临时操作规定》第186条(全列无法正常开关门,经处理无法恢复时)的规定,对发生的车辆故障进行立即清人掉线处理,致使故障影响扩大。房山线乘务中心职工赵某某担负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按A类一般事故的60%进行考核。此次事故发生的次要原因是房山线检修中心职工王某,对于已经发现的车辆隐患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隐患部位进行检查时重点不突出,没能防止车辆故障隐患对运营线产生影响。房山线检修中心职工王健担负此次事故的次要责任,按A类一般事故的40%进行考核。

房山线乘务中心领导班子,按照A类一般事故的60%进行考核。房山线检修中心领导班子,按照A类一般事故的40%进行考核。

四、整改措施

1.房山线乘务中心要继续加强对操规的培训;针对单司机制条件下,发生车辆故障后的处理办法进行演练;强化车辆基本控制原理的讲解,提高乘务员应急故障处理实战能力,防止车辆故障影响扩大。

2.房山线检修中心要加强对门选向开关安装状态的检查,制定专项防范措施及应急处臵预案,在彻底消除故障隐患之前,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运二公司安质部对门选向开关的脱落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联系京车装备有限公司,制定相关整改措施,彻底解决车辆故障隐患。

3.各检修中心对车辆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完善监控措施,制定应急处臵方案,并及时通报乘务中心。

4.组织公司所属各条线路相关单位,针对不同线路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站车联动演练,提高“站车一体化”工作效果,减少车辆故障对运营线的影响。

5.将此事故制作成案例教育全体职工,深入进行技术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应急事件处臵能力。案例六:“3.5”5号线列车救援

发生时间:2013年3月5日5时38分 发生地点:立水桥南站 事故类型:列车救援 事故定性:A类一般事故

事故影响:造成停运8列,到晚5分以上7列,中途清人折返1列,调表30个。

一、事故经过

2013年3月5日,D18组司机李某某担当1007次TP419运营任务,1#车操纵。5时38分列车运行至立水桥南站。开关门作业完毕准备发车,列车TMS显示全列BC压力、级位EB。故障提示制动on,全列紧急不缓解。司机检查各仪表显示并进行故障排查,分别短接ATP相关保险、关门旁路后进行缓解试验,全列紧急不缓。与行调联系说明情况,得到许可后进行EUM位试验,故障仍不消失。

司机前往尾车6#车进行换头试验,全列紧急制动经试验仍不缓解,向行调申请救援。行调下令1008次TP444车担当救援任务,立水桥站清人。两车立水桥南站连挂完毕,TP419车截断全部防滑阀塞门后推进回宋家庄停车场。此事造成中断正常运营25分钟。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发生直接原因: 6#车制动控制单元箱体内紧急电磁阀插头密封圈、287号接线外皮破损,出现正极接地。

(二)间接原因:一是管理规定不完善、不明确,导致车辆检修工作缺乏监管;二是部分维修人员对维检修质量和检修工艺落实不到位,未检出车辆隐患,致使车辆“带病”上线。

三、事故处理

5号线检修中心承担全部责任,对相关责任人、责任单位进行考核。

四、整改措施

1.要针对此次救援事故,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开展安全大讨论,对日常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制定出可行措施。

2.各检修中心要进一步梳理各项作业标准和工艺流程,要落实各项既有标准和流程,开展全面的车辆普查,重点关注车辆接线、密封圈等部位。

3.各检修中心要加大检修力度,及时对车下密封圈破损的部位进行分解、检查、更换,确保上线列车质量。

4.各单位要针对此次救援事故继续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开展各项演练,做到出现突发情况,员工能够从容应对,将故障对运营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案例七:“3.15”1号线列车救援

发生时间:2013年3月15日8时00分 发生地点:木樨地站 事故类型:列车救援 事故定性:B类一般事故

事故影响:造成停运8列,到晚5分以上7列,中途清人折返1列,调表30个。

一、事故经过

2013年3月15日8时00分,G454车在木樨地上行站台发车时,司机张某将司机控制器手柄拉至牵引位,列车TMS显示全部动车VVVF同时报FAIL故障。司机进行处理后故障无法排除。副司机到尾车进行推进试验,故障仍然存在,列车无法继续运营。司机随即联系行车调度员申请列车救援处理。8时11分列车连挂完成后,司机操纵列车复位按钮后车辆故障消失,继续执行调度命令,8时46分开行2701次运行至四惠车辆段。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发生直接原因:列车运行中发生三个VVVF故障,在列车发生故障后,司机、副司机未执行公司下发的《关于SFM04A型车辆全列VVVF故障临时应急处理办法》,发生车辆故障后,未按规定 按压司机台上的【复位】按钮,致使车辆故障未排除,故障影响扩大,最终造成列车在运营线救援的事故。

(二)间接原因:一是乘务中心职工张某、刘某在列车发生故障进行应急处臵过程中违反操作要求,不能把正确的处臵程序应用到实际中,体现出自身岗位技能较差。

二是乘务中心的培训工作存在不足。事故的发生反映出中心对培训效果的检验力度不够,同时培训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深度,没能注重提高乘务员对规章和应急故障处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是乘务中心安全隐患治理方面需进一步提高,对已发现的车辆隐患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反映出在关键安全节点控制方面欠缺具体、细致、到位的管理。公司前期已经针对相关车辆故障下发处理办法,然而乘务员在处理过程中未能按照规定执行,体现出乘务中心在防范措施的落实方面有所不足,相关措施在执行方面还不够细化,导致员工未能在岗位上正确实施相关措施,在处理故障时产生偏差。

四是检修中心对车辆整改期间的监控措施制定不全。公司要求相关厂家对SFM04A型车的浪涌吸收器接线进行普查及整改工作,检修中心针对未改造的车辆,主动维修工作意识不强,落实监管监控责任不到位,对整改工作的细节及环节控制关注度低、力度不大,导致普查及整改工作未实现预期效果。

五是未能深刻吸取之前救援事故的教训。进入2013年以来运二分公司已经接连发生两起救援事故,职能部室也未能结合事故的发生,举一反三,汲取教训,对照隐患管理“三个逐一”的要求,认真 分析查找问题,严格履行管理工作职能,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有效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事故处理

依据《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安全事故处理规则》相关规定,此事故定性为B类一般事故。对相关责任人、责任单位进行考核。

四、整改措施

1.运二公司安全质量管理部要牵头细化完善隐患整改管理流程,对隐患整改全过程进行监管,及时掌握整改信息,制定专项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相关预案落实到位。

2.针对此次事故反映出检修中心在隐患排查方面认识不足,未将相关隐患内容纳入隐患数据库中,检修中心要再次对运营车辆进行排查,建立车辆隐患数据库,制定隐患整改措施,完善车辆故障跟踪机制,实现对车辆故障及整改进度的实时监控。

3.针对SFM04A型车三个VVVF故障的处理办法,再次对1号线乘务员进行培训,确保全员掌握相关的故障处理方法,同时在所有SFM04A型车司机室张贴明显的故障处理提示,提示乘务员此故障现象及正确的处理方法,防止救援事故再次发生。

4.加大乘务员培训力度,提高培训效果。主要是更新培训教育方法,扩展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的检验力度,依据培训效果,不断修正培训工作的思路,注重对基层培训人员的教育,提高培训工作的效果,不断强化乘务员故障处理实战能力。

5.对车辆故障情况进行总结,教育乘务员更加全面的掌握列车可 能发生的各种故障,掌握相应的故障处理方法。

6.将冬运以来发生的救援事故制作成案例开展安全大讨论活动,要举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牢固树立安全运营无小事观念,增强居安思危意识,对职工进行教育,使职工充分认识自身岗位的重要性,提高职工的岗位责任意识,同时加大日常工作中对于关键点的把控,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运营安全稳定。案例八:“5.18”公主坟道岔事故

发生时间:2013年5月18日3时46分 发生地点:公主坟站 事故类型:道岔故障 事故定性:A类一般事故

事故影响:造成到晚5分以上4列,中途清人折返1列,加开临客1列,加开回空1列,调表13个。

五、事故经过

2013年4月8日3时46分公主坟站行车值班员发现公主坟站5号道岔无法反位,立即通知通号分公司木樨地站值班人员。3时48分通号分公司维修人员接到通知后,马上准备工具、仪表,联系木樨地站综控员开门。4时15分联系公主坟站开门进站。

4时18分维修人员进入公主坟站信号机房检查室内设备情况,4时22分维修人员进入综控室登记后,要求单操试验5号道岔。观察5号道岔电流表有动作,但反位没有位臵表示。维修人员进入区间调整,在调整5#道岔反位时,由于技术能力有限,将定位密贴及表示调乱,致使道岔失去定位表示,维修人员多次反复调整该道岔,仍未能将道岔调整恢复。公司抢修人员到位后,为尽快恢复正线运营,决定先调整5号道岔定位密贴。5时39分重新调整5号道岔定位密贴后,通知行车部门让列车先通过,再调整道岔表示。

5时54分列车通过后,再次要点下洞调整5号道岔定位表示。5时56分恢复定位表示后,行调通知值班员道岔钩锁,恢复运营。此时道岔反位未再进行调整,待夜间停运后进行恢复。

5月18日晚,通号分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对公主坟5号道岔进行调整恢复。

六、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发生直接原因:5号道岔表示缺口卡口,5号道岔反位没有位臵表示。

(二)间接原因:一是是维修人员技术能力有限、没有及时判断出道岔表示故障,对道岔的密贴、表示调整不当,导致影响扩大。

二是项目部执行相应应急抢险预案不到位。

4时11分项目部调度员接到通号公司调度通知后,没有及时通知项目部领导、安质室信号专业技术主管,在长达66分钟时间内没有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并启动应急预案,失去了最佳故障抢险时机。

项目部调度员没有按照抢修流程和预案要求在接到故障通知后10分钟内向通号公司调度反馈现场处臵情况。

三是员工对“运营第一”认识不到位,对应急抢险预案执行不到位。维修人员没有意识到此次故障对运营造成严重的影响,预案中规定“道岔故障维修人员到达现场15分钟未能处理完好时,应立即请求支援”,现场维修人员直到5:15分通知项目部调度室请求支援。四是故障处理过程中反映出员工技术水平低,对故障判断有误且处理时间过长。

七、事故处理

依据《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安全事故处理规则》相关规定,此事故定性为A类一般事故。对相关责任人、责任单位进行考核。

八、整改措施

1.召开现场分析会。要求事故单位认真分析查找故障处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补充、完善故障抢修预案和流程。针对修改后的抢修预案进行演练,提高员工处理故障能力。

2.加强项目部对调度员的管理和业务培训,强化项目部调度员对应急抢险流程的执行,及时追踪并向上级管理部门汇报故障处理情况等信息。对于维修人员一时不能处理的故障,按照预案及时通知抢险人员抢险并请求通号公司抢险人员支援。

3.汲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再次排查存在的隐患,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结合此次事故案例组织全员学习案例,开展安全大讨论活动。

4.针对道岔调整及故障处理存在的问题,项目部在6月30日之前,分三批次完成信号专业全体人员进行技术和实际操作培训,并进行考试。

二、火灾事故案例

案例九:“2.29”知春路电梯冒烟事故

发生时间:2011年2月29日6时34分 发生地点:知春路 事故类型:电梯冒烟 事故定性:险性事故

事故影响:换乘通道封闭,电梯部分设备烧毁。

一、事故经过

2011年2月29日6:34分,地铁10号线知春路站换成13号线通道内2号自动扶梯故障停梯,7:02分换乘通道内FAS火灾报警探测器报警,车站综控员报告值班站长到现场确认。值班站长、综控员、票务员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处臵。在13号线南站厅处发现10号线换乘13号线自动扶梯上头部盖板下往外冒烟,车站工作人员立即启动预案,使用灭火器对准电梯头部进行喷扑。同时行调下令知春路车站封闭换乘通道,启动地面换乘预案。车站工作人员立即组织地面换乘,并派人留守换乘通道,监视电梯情况,迎接专业抢修人员。7:31分13号线知春路站将南展厅出入口封闭,7:25分机电公司人员到达现场后,打开自动扶梯井盖,进入自动扶梯基坑检查通道进行灭火处理,烟雾逐步消散。7:45分对自动扶梯故障处臵完毕,车站立即对地面进行清扫保洁。8:25分知春路站恢复换乘。此次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发生直接原因:梯级间隙照明灯具及线路短路导致扶梯主空气开关保护动作跳闸,同时短路引燃扶梯桁架、梯路上的油污和毛絮。

(二)间接原因:一是机电公司电梯维护人员到达现场较晚,没能第一时间有效处臵火情是造成事故影响扩大;二是机电公司电梯维保人员对设备没有按照维修计划进行维修,存在严重违章违纪、漏检漏修、弄虚作假现象,致使电梯欠修,电梯桁架、梯路没有得到及时清理毛絮、油污积存是造成此次事故的深层次原因。

三、事故处理

根据《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事故处理规则》第15条33款“运营线上发生冒烟、明火”规定,该事故定性为险性事故。

知春路站换乘通道自动扶梯冒烟是由于机电公司没有按照维修计划进行维修,电梯梯级间隙照明灯具及线路短路打火引燃扶梯桁架、梯路上的油污和毛絮造成,因此机电公司对此次事故负全部责任。

四、整改措施

1.机电公司立即对扶梯设备开展专项整治,对梯级间隙照明全面检查,对电梯油污进行彻底清理,消除火险隐患。

2.机电公司进一步加强电梯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严查漏检、漏修问题;加强设备维护质量的监管工作,确保维修工作质量,使设备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

3.机电公司联合运营分公司进一步完善电梯设备故障情况下的应急处臵预案,加强员工现场应急处臵能力培训,以做到及时发现故 障、及时处臵,尽量减少对安全运营的影响。

4.知春路车站工作人员在事故抢险过程中有效地组织了乘客地面换乘,未进一步扩大事故影响,但在前期没能及时发现电梯故障,错失了处臵的最佳时机。运营三分公司将情况调查清楚,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5.各运营分公司开展一次对全体综控员的综控设备操作培训,要求必须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要求和故障报警处理。同时各运营分公司加大对综控员值岗作业的监督检查。

6.各单位、各部门要汲取此次事故的经验教训举一反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一是组织开展隐患大排查活动,重点排查人员隐患,深入检查各级领导和各岗位职工规章和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和落实程度;

二是严格落实“四个安全责任”,进一步强化重点部位设备维修实名制,真正落实计表维修计划;

三是以此次事故为案例组织组织一次安全大讨论,继续深入开展“向违章违纪和维修不到位宣战”和“向管理者不作为、管理不到位宣战”活动;

四是组织开展一次消防安全应急演练,切实提高一线值岗人员的应急反应处臵能力。案例十:“10.14” 四惠站线路管理用房起火事件

发生时间:2012年10月14日17时30分 发生地点:四惠站

事故类型:设备管理用房起火 事故定性:A类一般火灾事故

事故影响:1个空调室内机和部分床上用品损坏。

一、事故经过

2012年10月14日17时23分左右,四惠车站夜班代理值班站长李某某在巡视车站中发现四惠东厅南通道内线路公司房间有烟冒,立即通知行车值班员和值班站长。行车值班员谢某、孙某某在17:25分左右到达现场,用锤子将房间门砸开,由于室内烟太大,无法进入,值班员尹某某、保安员苟某从通道另一窗户到达该房间朝东的窗户外,砸开窗户,使用灭火器向屋内喷射。四惠站区副站区长张某于17:29分赶赴现场,参与指挥灭火,同时站区长李某某向生产调度报告房间冒烟事故。值班员于17:33分左右向行调汇报。乘客报火警,17点35分左右消防队赶到现场,出动了4辆救火车,使用车站消火栓经过了大概10分钟的水灭,将火扑灭。随后消防局和派出所对相关现场进行隔离保护。

经现场观察,室内无易燃易爆危险品,空调室内机插头未与墙壁插座相连,线无烧蚀。房间北墙东侧边缘距地面1米多处,有1根 电线自室外穿墙接入,沿着墙角敷设,此线已烧蚀。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发生直接原因:线路公司综合维修一项目部第四维修部巡检人员张某某违规私接电源线为手电充电,电器与电源线被夹在被褥中,过热造成绝缘损坏产生短路引燃了床上用品。

(二)间接原因:一是该房间为线路公司综合维修一项目部第四维修部巡检人员及第六维修部人员休息用房,房屋管理单位是综合维修一项目部第六维修部。第六维修部主任吴某某对四惠房间管理不到位,用电与防火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存在死角。第四维修部主任杜某某对巡检人员张某某教育和管理不到位。二是综合维修一项目部对驻站房间检查工作不细致,人员要求不严格,对部分员工用电和防火安全意识淡漠现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违章违纪行为治理,用电和火险隐患排查不到位。

三、事故处理

根据《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安全事故处理规则》第20条A4款“发生起火冒烟,致使消防车出动火警”规定,该事故定性为A类一般火灾事故一起。责任单位为线路分公司综合维修一项目部。经线路公司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对有关人员做出如下处理:

1.综合维修一项目部第四维修部巡检人员张某某私接电源线为手电充电,接线过程采用隐蔽手法,存在主观故意,属于个人严重违章违纪行为,对此次事故负有直接责任,扣除绩效工资24个月。

2.综合维修一项目部安全质量室综合安全管理岗高某某,为驻

站房间管理人员,对四惠站驻站房间检查不到位,管理不到位,对此次事故负有管理责任,扣除绩效工资2个月。

3.综合维修一项目部第六维修部主任吴某某,属地房间管理不到位,用电与防火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存在死角,对此次事故负有管理责任,扣除绩效工资2个月。

4.综合维修一项目部第四维修部主任杜某某对当事人教育和管理不到位,对此次事故负有管理责任,扣除绩效工资2个月。

5.综合维修一项目部安全质量室主任王某对驻站房间管理工作未做好检查、监督职责,对此次事故负有管理责任,扣除绩效工资1个月。

6.综合维修一项目部主管安全副经理孟某某,人员要求不严格,对违章违纪行为治理,用电和火险隐患排查不到位,对此次事故负有管理责任,扣除绩效工资1个月。

7.综合维修一项目部副经理李某某,安全检查、监督不到位,对此次事故负有一定管理责任,扣除绩效工资1000元。

8.综合维修一项目部经理苏某某、支部书记何某某,对驻站房间管理工作不细致,对部分员工用电和防火安全意识淡漠现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监督管理不到位。对此次事故负有管理责任,每人扣除绩效工资3000元。

9.综合维修一项目部依据公司绩效考核规定对其他相关责任者和员工进行绩效连锁考核。

10.根据公司“安全风险奖励基金”规定,免除综合维修一项目

部全体人员安全风险奖励基金25 %。

11.对公司机关全体管理人员,按照绩效考核有关规定进行连锁考核。

四、整改措施

1.线路分公司向各项目部、各部室全体员工通报“10.14”事故处理决定。各项目部加强对所辖驻站房间、办公区域、料库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有无违规使用电器、有无私搭乱接电线现象、电源插头是否全部拔掉、有无违规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等,做好每项检查记录。

2.线路公司在前期与全体员工签订《安全运营保障责任书》、《消防安全责任书》、《内部治安保卫责任书》、《交通安全责任书》的基础上,对全员进行再教育,教育员工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查找身边的违章违纪行为和管理上的漏洞。

3.开展安全大讨论。各项目部、各部室制定安全大讨论计划,围绕事故案例,讨论如何将安全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到作业的每一个环节。项目部、部室领导组织并参加所属单位的安全大讨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

4.各级管理人员从“人、机、环、管”方面分析,作业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查找安全检查环节存在哪些不到位,检查《线路维修作业标准化程序》和《探伤作业标准化程序》执行情况、现场管理是否到位。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5.结合冬季特点,确定本单位近期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教育员工遵章守纪,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杜绝“三违”现象发生。

6.严格执行线路公司《驻站房间安全用电规定》。项目部要组织员工学习《驻站房间安全用电规定》,每名员工都要知道规定的具体内容,学习要做好记录。《驻站房间安全用电规定》要上墙。

7.各项目部加强驻站房间管理和检查。明确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职责,确定员工离开驻站房间时间、人员离站时必须拔掉所有电源。作业负责人每日离开前对房屋进行一次全面彻底检查,将检查内容全部填入记录本。项目部对驻站房间的检查坚持有人、无人相结合进行,对检查出的违反规定问题,对当事人要进行严肃处理。

8.线路分公司机关各部室加强抽查,对各项目部及维修部安全用电、安全管理进行抽查,对违章违纪现象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提高全体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工伤事故案例35

案例十一:“6.23”四惠车辆段坠车工伤事故

发生时间:2010年6月23日10时17分 发生地点:四惠站车辆段 事故类型:工伤事故 事故定性:重大事故 事故影响:一人死亡。

一、事故经过

2010年6月23日上午10时17分,1号线乘务中心丙班30组司机黄某某、副司机张某(男,23岁)按60#表驾驶415车回四惠车辆段,进2#联络线,准备入洗刷库,执行洗刷作业。

10时23分,列车运行入洗刷库停车库。洗刷作业过程中,司机黄某某在前部司机室驾驶列车,副司机张某在尾部司机室监护作业。

洗刷作业完毕,与信号楼联系确认后,司机黄某某驾驶列车出库。10时32分至10时35分,运行至四惠段东牵线,在规定位臵停车后,黄某某更换操纵台,步行至尾部司机室,准备折返回停车列检库。此时发现副司机张某不在司机室内。

因调车信号已开放,黄某某确认列车两侧无人后,独自驾驶列车回库。入库停车后,黄某某去运转室询问张某是否退勤,经值班员任某某确认,张某没有退勤。

10时36分,运转室甲班值班员任某某向运转室值班班长汪某某报

告,丙班30组副司机张某不知去向。汪某某立即赶到值班室和黄某某一起去洗刷库寻找张某,途经中平交道北门时遇到了丙班24组副司机呼某三人一同去了洗刷库,经询问,洗刷库管理员称415车副司机出库时在尾部司机室内。三人随即出库,沿出库线路寻找。

10时55分,至距东平交道口东侧67米处,发现张某头部朝西脚朝东,蜷卧于道床南侧。当时张某头部有血迹,口鼻涌血,呼唤没有反应。

11时02分,呼某打120叫急救车,汪某某向乘务中心领导报告。随后,呼某背着张某,由黄某某和汪某某协助,将张某移到东平交道口处。

11时18分,急救车到达现场后医务人员立即对张某进行抢救,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发生直接原因:电客副司机张某违章作业。

(二)间接原因:一是运营二分公司安全管理有缺陷:缺少严格的安全检查监督机制,致使存在职工违章现象;安全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职工安全意识淡薄。二是责任范围内所属设备管理不清:运营二分公司对四惠车辆段所管辖的设备管理不善,未制定通风系统动力控制箱按钮箱安全操作规程,未指定设备负责人,未制定该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运营二分公司对所管辖的设备隐患排查不彻底,四惠车辆段通风系统2004年安装完毕后长期处于无人维护、管理的状态。三是照明问题:四惠车辆段车场作业环境照明不足,东平交道口距事发地点有五盏灯不亮,事故地点照明度不足。

三、事故处理

1.事故定性: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该起事故定性为:生产安全一般事故。

地铁公司《运营事故处理规则》第13条第一款,该起事故定性为:重大事故。

2.给予运营二分公司党政主要领导行政警告处分;给予运营二分公司分管运营安全工作领导、分管四惠车辆段设备维修工作领导行政记过处分。

3.运营二分公司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并上报公司。

四、整改措施

1.开展安全教育,落实规章制度,强化安全意识,提高执岗能力(1)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安全大讨论,继续开展向“向违章违纪宣战”活动,克服侥幸心理和习惯性规章行为,强化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保证各项规章制度逐级落实。

(2)各单位组织2005年以后进入地铁的员工参观《再让过去告诉未来》大型安全展览,进行事故案例安全教育,参观人员每人写一篇观后感。各单位进行总结、评比。

(3)深入开展规章制度落实执行情况的专项整治活动,梳理、细化各级员工的岗位安全职责和安全作业标准,切实落实重点岗位“一人操作、一人监护”的安全操作规程。

(4)强化对新员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检查和考核,班组长和新员工“导师”要履行职责,做好新员工入职上岗的安全监护员,做到安全

作业“三不伤害”。

(5)针对作业现场风险,编制关键岗位员工安全手册暨“三法三卡”管理系统;编制各种安全培训教材和安全操作说明,组织现场学习和技术比赛,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技能。

2.加强隐患排查,严格检查力度,落实安全责任,汲取经验教训(1)严格按照“人、机、环、管”四大要素和“治、控、救”三道防线组成的矩阵式安全控制体系及“三个逐一”标准进行隐患排查、治理、监控工作。针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主要分析隐患类别、影响程度、产生原因。

(2)各单位加强作业场所的安全检查力度。严格执行检查、巡查制度;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单位属地责任、专业监管责任和综合监管责任。

(3)再次梳理安全责任体系。深入开展规章制度落实执行情况的专项整治活动,层层分解,分工明确,重点突出,将安全责任、整改措施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责任人。

(4)汲取事故经验教训,提前归纳新线试运行和试运营阶段常见的安全隐患点和风险源,排查新线接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四、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案例十二:“2.27”10号线接触轨断电事故

发生时间:2012年2月27日10时17分 发生地点:三元桥至太阳宫上行区间 事故类型: 接触轨跳闸 事故定性:A类一般事故 事故影响: 中断运营26分钟

一、事故经过

2012年2月27日18时11分至18时37分,地铁10号线三元桥至太阳宫上行区间,发生接触轨跳闸现象,导致运营中断26分钟,影响了乘客的正常出行。

2011年11月7日线路公司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发现三元桥站至太阳宫上行K14+860至K15+400区间钢轨侧磨值为10.85mm,临近轻伤标准(12mm)。11月14日,钢轨侧磨值发展为12.65mm,已超过钢轨磨耗轻伤标准(12mm);2012年2月1日,钢轨侧磨值发展为14.85mm,已临近钢轨磨耗重伤标准(15mm),线路公司依据维修规程进行维修施工作业。

2012年2月27日凌晨,线路公司依据施工组织方案,将40块鱼尾板分散存放于K14+860至K15+400区间两侧的接触轨防护板后,均未采取任何临时加固和防范措施。

2012年2月27日6时08分,第一辆列车经过K14+860至K15+400区间,随着列车运行产生振动,造成鱼尾板移动发生位移。18时05分,41 鱼尾板经过列车一天运行所造成的振动位移,最终与接触轨搭接,造成三元桥至太阳宫上行区间发生接触轨跳闸现象,导致运营中断26分钟,影响了乘客的正常出行。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发生直接原因:临时存放的鱼尾板不稳固,受列车运行震动影响,产生位移,与接触轨搭接,造成接触轨跳闸。

(二)间接原因: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一是对采用新工艺带来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未能认识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在施工组织方案中没有明确指出可能潜在的风险。二是对新设备、新技术的维修维护缺乏针对性,沿袭既有规章制度,没有针对钢弹簧浮臵板道床大修作业特性制定专项安全措施。三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等的培训有薄弱点,没有针对钢弹簧浮臵板道床检修维修进行技术培训。

三、事故处理

(一)事故定性

依据《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安全事故处理规则》第19条第1款规定:“A1.中断正常运营20分钟;”,此事故定性为A类一般事故。

(二)绩效考核

一是对地铁公司所属线路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二是按照《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安全事故处理规则》第65条第1款规定:“

1、在公司下达的折算A类一般事故控制指标范围内发生的事故,每起折算A类一般事故扣减责任单位当月安全风险工资总额的15%”,对线路公司进行绩效考核,扣减安全风险工资40万元。

三是责成线路公司对相关责任人按规定进行绩效考核。

四、整改措施

针对暴露出的对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风险认识不足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如下:

一是立即停止在区间隧道存放物料,即刻对轨行区范围内料具进行清理,排查整改类似安全隐患。并组织梳理、修订相关施工作业管理制度,制定区间隧道内施工作业所需物料存放管理规定,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二是组织技术人员针对新工艺、具有新特性的设备设施的维修维保进行培训,重点学习钢弹簧浮臵板道床工艺、特性、检修维修等技术知识。

三是加大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力度和监督,对在施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强检查和控制,进一步强调施工作业“精、细、实”的工作原则。

四是进一步加强现场值守力量,公司两级机关人员早晚高峰期间到车站值守,确保突发事件及时、有效上报及处臵。

案例十三:“1.4”房山线接地线未拆除事故

发生时间:2013年1月4日4时14分 发生地点:郭公庄站 事故类型: 地线未拆除 事故定性:险性事故

事故影响:造成轧道车在大葆台中途折。

一、事故经过

2013年1月4日4时14分郭公庄上行站线至郭公庄上行库线无法送电。4时20分线路公司接调度指挥中心通知:房山线郭公庄站尽头线(库线)接触轨不能供电,线路公司生产调度室立即命令综合维修七项目部去现场查看。4时45分综合维修七项目部抢险人员赶到现场,查明不能供电原因为郭公庄上行进站K23+500处一条线路公司接触轨接地线未拆除,经拆除接地线后,5:05接触轨正常送电。

二、事故原因分析

(一)事故发生直接原因:员工唐某作为当日维修部主任指定的接地线安装、拆除责任人,作业结束后未做拆除接触轨接地线工作,当副主任索某追问接地线是否拆除时,唐某主观臆测索某和金某拆除了接地线,回答“已拆除”。

高速公路事故典型案例 篇7

某部队 (一级重要客户) 10k V供电方式接线图为:

八一建军节前夕。21时32分, 天九线接地 (C相) , 即通知客户检查内部设备运行状况, 正在在检查的过程中, 22时10分, 天九线跳跳闸。后客户汇报内部设备没有发现明显异常现象, 请求将负荷倒至备用线路线1唐秦线 (公用线路) 带。将负荷倒至备用电源后, 在送3分路时, 出现异常 (有异常响声) , 突然高压中相没电, 后检查发现1唐秦线51-13#柱上开关 (用户第一断路器) 送电正常, 但第二道令克 (属客户设备) B相保险丝熔断。将所有母线上设备所有解备, 对备用电源进线电缆摇绝缘正常。对客户10k V所有分路摇绝缘时发现3分路B相100%接地。即可对3分路进行故障隔离, 第二道跌落熔断器B相保险丝更换后, 再次送备用电源对母线充电正常, 送其它分路负荷时均正常。

2 事故跳闸原因分析、存在问题及正确处理方法

2.1 事故跳闸原因分析

天九线跳闸后, 按照程序即对天九线进行停电解备, 经过对天九线的耐压试验, 发现天九线C相100%接地。后进行故障点查找发现, 因修路推土机误碰天九线电缆, 致使C相全接地。因单相全接地, 导致非故障相两相电压升高至线电压, 又因客户内部10k V出线3分路存在绝缘薄弱环节, 致3分路线路B相被安全击穿接地, B、C两相分别全接地, 构成构成短路造成天九1跳闸。天九2开关也有过流和速断保护, 为什么没有跳闸?后经过认真查找分析得知, 该客户直流系统因畜电池长期匮乏, 直流回路没有电, 致天九2保护拒动。

2.2 事故处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1) 按照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在设备发生事故后, 一定要查找故障点, 并将故障点迅速隔离。若查找不到故障点, 确需送电时, 一定对停电设备进行认真检查和试验, 设备试验合格后, 方可对停电设备进行送电;

2) 本次线路跳闸事故, 先是接地, 后又跳闸, 理应先查找故障点, 因没有明显故障点, 需要对停电的设备进行检查试验, 正因为如此, 没有及时发现客户内部3分路的B相全接地故障, 造成备用电源送电后导致第二道熔断器保险丝熔断;

3) 主供电源天九线跳闸, 故障原因到底是天九线短路造成, 还是另有原因。

2.3 本次事故正确处理方法

1) 因是天九线先是接地, 后又跳闸, 到底是不是天九线故障短路引起跳闸, 不能确定。此时, 应将天九线停运解备, 对天九线做个简单的摇测绝缘的试验, 这时候, 你会知道天九线C相全接地, 而单相接地故障是不会造成开关保护运行跳闸的, 进而安全可以判断客户内部设备也同时出现了问题;

2) 经过对内部设备认真检查, 并对客户内部分路进行停电摇测C绝缘试验, 就会发现3分路B相全接地, 将3分路进行故障隔离后, 按照送电程序, 将备用电源投入运行, 带非故障设备负荷;

3) 尽快安排故障设备的查找与处理, 故障线路处理完后经试验合格, 方能恢1复送电。

3 单相接地故障原因、防范措施及对策

3.1 10k V配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主要原因

k V 3B1) 地埋电缆受外力破坏造成损伤;2) 空气湿度大时, 树枝对导线安全距离不够、鸟害、飘浮物 (如风筝、塑料布、铁丝等) 、其它偶然或不明原因;3) 线路上的分支熔断器绝缘不良, 又不跌落;4) 线路雷击造成绝缘子击穿、脱落线路对杆塔放电、线路烧断搭在横担上导致单相接地;5) 配电变压器台上的10k V避雷器绝缘被击穿;6) 配电变压器台上高低压线路交叉、导线风偏过大, 与建筑物距离过近, 引起单相接地。

3.2防范措施及对策

1) 明确事故处理的原则。在事故发生后, 尽快查出事故地点和原因, 消除事故根源, 防止扩大事故。采取措施防止行人接近故障导线和设备, 避免发生人身事故。尽量缩小事故停电范围和减少事故损失。对已停电的客户尽快恢复供电;

2) 事故发生后应沉着、冷静, 尽量避免外界因素干扰;

3) 所有的倒闸操作, 都要按调度命令执行, 认真核对操作程序和规程, 程序步骤不能乱;

4) 加强设备巡视和检查, 发现缺陷及时记录处理;

5) 加强设备预防性试验管理工作, 设备的绝缘试验必须定期进行。

摘要:本文针对客户设备典型事故案例, 进行了分析和判断, 指出了事故处理当中不当之处。同时为了避免事故的扩大, 尽早排除设备故障, 尽量缩短停电时间, 尽快修复恢复供电, 要求值班人员在进行设备停电事故处理当中, 要对设备运行的健康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并掌握遵循一定的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

高速公路事故典型案例 篇8

【关键字】:山区高速公路;事故特点;行车安全

1 山区高速公路特点

山区高速公路除了有普通高速公路的三大特点:一是高速公路都是单行道,无会车之扰;二是无五类车和非机动车;三是无过往行人。而山区高速公路由于纵贯山脉,受地理条件限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1.1安全隐患大:我国的山区高速公路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地形地质复杂。因此在通车运行的山区高速公路中,安全隐患突出的路段较多,给高速公路的管理和运营单位带来了较大压力。这些路段由于多处于偏远地区,社会救援力量难以快速到达,为事故的快速处理和畅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2山区高速公路露天平坦路段少,桥粱隧道多。山区高速公路露天平坦路段少,桥粱隧道多。特别是白天驾车进出隧道,光线反差大,往往进入隧道时驾驶人视觉会出现短时的盲区,出隧道时阳光灿烂,驾驶人会感觉阳光刺眼。

1.3山区高速公路直路少,弯道多。受地形地势影响, 会出现驾驶人视距不足, 弯道内侧的山石和树草也可能遮挡驾驶人的视线, 当车辆进入弯道时, 弯道上外侧物体经常误导驾驶人,使驾驶人对行车方向作出错误判断, 从而导致交通事故。如果车速过高,一旦前方出现障碍物,驾驶人就会惊慌失措,车辆失控,造成事故。

1.4山区高速公路平路少,上下坡路多。山区高速公路平路少,上下坡路多,存在道路纵坡较大,坡陡弯急,险段多,多处连续下坡路等情况。大型载货车在这些路段行驶,经常会出现刹车片过烫,轮胎起火或刹车失灵,导致事故发生。

1.5山区高速公路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大。冬季大雾、阴雨、风雪时间长,山下降雨,山上积雪,阳坡降雨,阴坡成雪,白天下雨,晚上结冰,路面易积雪结冰,严重影响路面的抗滑性能和能见度;夏天则多雨多雾,尤其在高海拔地区,气候变化更是反复无常,时而晴空万里,时而狂风暴雨,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1.6山区高速公路容易发生不良地质现象和自然灾害。山区自然环境较为复杂 ,普遍存在崩塌、滑坡、岩溶等极易影响高速公路质量的不良地质现象 ,有些地区还有可能存在暴雨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1.7山区高速公路缺乏全方位管理及联动救援体系。山区高速公路因纵贯山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可能会导致缺乏全面和高品质的交通管理。实践中,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承担紧急救助责任的部门可谓部门林立。这些部门在自己权限范围内履行义务是没有争议的,但在紧急救助情况下,很难立即分清职责,再加上山区高速公路的特殊地理位置,表面上看都在履行紧急救助,实则可能达不到救助效果。

2山区高速公路事故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伴随着山区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状况令人担忧。下面根据云南、贵州、四川、福建、陕西、新疆等多山区省份高速公路事故现场分析及事故受损车辆检测结果,得出山区高速交通事故的几个显著特点:

2.1时间分布规律:一天中有三个事故发生高峰,分别从5点至6点,11点至12点,17点到18点。主要的原因是司机长时间驾驶过程中,在早晨和傍晚容易疲惫,再加上光强度的变化,那么很有可能发生事故。另外,司机在中午时也很容易感到疲劳,造成事故。

2.2形态分布规律: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将近一半是追尾事故, 其次是碰撞和翻车, 碰撞、追尾和翻车3 类事故形态累计百分比达78. 14%。

2.3天气及季节分布规律:山区高速在雨、雾天气下的事故比例分别为平原区的 2.9 倍、15.8 倍,这是由于山区高速公路以南方居多,而南方雨、雾天气较多,雨天路面潮湿,雾天天气能见度降低,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4车型特征: 发生交通事故的车型以大货车为主,其次为小型车。

2.5空间特点:

①连续长大纵坡路段:一般来说,长陡下坡路段对操控性较好的小客车影响不大,但对于容易超载超限的中型、大型货车则意味着较大的安全隐患。货车长时间在长陡下坡路段行驶,需频频制动控制行车速度,根据车辆行驶特性,重载汽车在长下坡路段行驶2公里左右时,刹车片温度基本达到极限值,车辆极易失控后导致转向困难。

②桥梁和隧道的交界处: 由于交界处的地形和道路环境的改变,追尾碰撞、侧滑和转向意外、撞击隧道壁或桥梁护栏这几种交通事故极易发生。

③上坡下坡路段:山区高速公路坡多且陡,在上坡的起点与接近落坡的终点时事故易发,且后果特别严重。

④弯道处:山区高速道路的圆曲线半径较小,容易使车辆失控出现撞护栏、翻车等事故,遇下坡弯道则更危险。

⑤长大隧道路段: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运行一段时间后,其病害会逐渐显露,如渗水、裂缝等,如果不及早着手研究,极易诱发安全事故。隧道内的火灾及危化品事故也是人民生命财产的极大安全隐患。

⑥高危边坡路段:从实际情况看,高危边坡多处于人迹罕至地区,由于缺少人行道路,道路巡查人员难以到边坡体顶部或易滑点实地查看,造成预警和排危不及时的情况屡屡发生。

2.6道路环境

从事故资料统计中可以发现,山区和平原区高速公路因标志标线配套设施不完善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分别占事故总数的 2.25%、1.28%。由此可以看出,交通标志标线对山区高速公路事故的影响更大一些,因为山区高速公路线形复杂多变,对一些外地驾驶员而言本身就不熟悉道路,加上交通标志标线配套设施不完善,更易引发交通事故。

2.7交通事使车辆受损严重

轿车因车速较高,抗冲撞能力较小,受损最为严重,甚至出现车毁人亡的惨剧。

2.8在全部事故中,重特大恶性事故

山岭区高速公路的重、特大事故所占比例接近50%,事故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导致驾乘人员死亡或致残性伤害的事故占70%以上。

5 总结

以上为山区高速公路及事故特点的叙述。本文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和文献通过实际调研和理论分析,对山区高速公路事故成因进行了研究。通过以上分析,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道路与行车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的前提条件下,应有效的运用预测及仿真模型制定出不同的高速公路管理方案。由于涉及的范围过广,仅仅对山区高速公路已经事故成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无对具体车型进行详细区分,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大数据的收集范围。

参考文献:

记者 陈赵唯 关于山区高速公路行车特点及易发生交通事故的预防[N].安康日报. 2010-12-30

付立家,张博,黄叶娜. 山区高速公路安全设施设置方案研究[J]. 公路交通技术. 2010(05)

张校贵,屈永照,徐北平. 西汉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客观因素分析及对策[J]. 公路与汽运. 2010(06)

李永闯,庄云祥.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J]. 科技传播. 2011(05)

作者简介:

潘捷(1987-),男,长安大学汽车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 2011级研究生。

上一篇:爱国卫生工作会讲话下一篇:教育扶贫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