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教学设计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教学设计(精选7篇)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

2、会根据观察的事实提出自己的解释。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2、知道解释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3、知道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合理解释的重要性,认同解释有待不断完善。

2、乐于合作与交流。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现象做出多种解释。教学准备:

按学生实验组准备:水槽一只,内装中号烧杯两只,装有红或蓝色墨水的滴管瓶一只,大小相同的滴管两支,抹布一块。教学过程:

一、初步理解什么是解释

1、创设情景,初步了解什么是解释

(1)教师请一位同学手搂着腹部,蹲下,掏出纸巾擦额头,一脸痛苦状。然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板书:看到)(3)提问:想到了什么?

(4)学生交流(板书:想到)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教材中的“五位同学的身高曲线图”的改编,身高曲线图的分析既脱离了学生既有的知识水平,又有很大的教学难度。为此,我设计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情景,学生会感兴趣,也有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事实和想象部分的内容都会很丰富,学生有话可说,适合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2、出示脚印图,做出合理的解释(1)从左向右逐步展示脚印图。

提问:这是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这两只小动物之间还有点情节呢。你们有看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

(3)提问:想到了什么?(4)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创意在于将一个杂乱的,学生有很大认知困难的画面的展现作了一定的处理,这样学生能够根据挂图的逐步展示,逐步看到“一大一小的脚印,脚印逐渐回合,脚印凌乱,只有大脚印”的情节,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有了一定的次序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提问:刚才你们观察到的与想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交流,(板书:事实、现象、推理、说明)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于使学生初步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解释。

4、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获得许多现象(事实),如……通过对这些观察的现象(事实)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对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原因进行说明,关系进行推理,规律进行说明,这就是解释。今天我们就学习《解释》(板书:解释)

二、运用知识经验做出合理的解释

1、谈话,知道了什么是解释,现在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你如何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教师演示:这是两杯体积基本都是200毫升的水,所不同的是一杯凉水,一杯温水。我们要用两支滴管各向两杯滴一滴墨水,要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注意,实验前有一个要求,要在同样的高度,同时滴入一滴墨水,能不能做到。

2、教师添加热水,学生实验、观察。

3、交流观察结果。

4、你们对这个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解释?学生交流。

5、小结:我们刚才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但是不是就是正确、合理的呢? 我们能不能就凭这次的实验就做出这样的结论呢?

还需要一定的证据来证明,建议你们课后再查一查资料,做一些实验,有了更多的证据以后,你才能作出更合理、正确的解释,或得出更正确的结论。(板书:合理正确)

〖设计意图〗本环节也是将教材中比较复杂的“做彩色水点实验”改编为这样简单易行的实验。这样,既增强了实验观察的效果又减小了学生实验的难度。特别是教师在实验前将对比实验的相关要求作了具体的说明,另外,教师还设计红、蓝两种墨水进行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相异的实验中找到相同点,为解释提供了另一个证据。

三、理解事实与解释的关系

教师PPT展示一只苹果,让学生观察。

1、谈话,对于这只苹果有7句描述的话(PPT出示),你们看看,这7句中哪几句是事实?哪几句是解释?

2、发记录卡给每组,小组讨论,填写记录卡。

3、以小组汇报展示,质疑。

4、提问:这些解释都是正确的吗?

5、小结: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为了做出正确的解释,需要在获得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合理的思考,得到正确的解释。而正确的解释也可以成为事实。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解释的巩固和延伸,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争辩,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知道解释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和正确的解释也能成为事实的道理。也进行了正确的解释又可以作为事实的辨证法教育。

四、认识到一个正确的解释是要经过不断的修正来完善的

1、出示一件物品,谈话:这是什么?正常人是怎样看到这些物体的呢?你对看到物体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

2、学生交流。

3、这个解释是通过科学家很多年、好多代的努力,做出的五种解释,这每种解释在当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看看科学家们经历过哪些解释。(看书P58)

4、交流,你更同意哪种解释呢?

5、小结:看了这些资料,你认为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经历过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用新的解释去否定或修正原有解释的过程。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让学生知道一个科学的结论其实就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个解释;而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则往往需要经过几代人的不断探索。板书设计:

解释

看到 想到

事实现象 推理 说明

正确 不正确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教学设计 篇2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 藉外论之”, 后人解释为“寄寓之言”。寓言常常借简短生动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 被称为“穿着外衣的真理”。针对寓言的文体特征, 本课设计从语文的角度, 采用想象、表演、品悟、复述、创编等多种形式, 引领学生进入寓言情境, 感受寓言的言意特色, 玩味寓言的言语方式, 学习寓言的个性表达。如此依体而教, “是什么就教什么”, 寓言教学才更有个性, 更有语文味。

【教学流程】

一、唤醒记忆导入

1. 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吗?谁讲给你听的?你知道他为什么给你讲这个故事吗?

2. 这也是作者伊索写这个故事的目的。谁来简单地介绍一下伊索和他的著作《伊索寓言》?

3. 这一课, 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三个故事, 分别是——《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 通过耳熟能详的故事《狼来了》唤醒学生的记忆, 强化认识寓言是一种故事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 激发学生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

二、多样方式品读

1. 展开想象读故事—— 《牧童和狼》。

(1) 《狼来了》其实就是——《牧童和狼》。 (出示:“狼来了!狼来了!”) 故事里, 牧童最后悲惨的结局其实与他的叫唤有关。他前后叫了几次?每次叫唤时, 他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相同吗?请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答案。

①交流:前面几次叫唤时, 他心里会怎么想?

②最后一次喊叫呢?你能想象当时的情形吗?他的表情、他的叫喊声。

③小结:想象让简短的寓言故事更丰满具体, 更生动形象!

(2) 可现在他再撕心裂肺地喊叫, 在人们听来都与前面几次是一样的。那是因为—— (出示寓意: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 也没有人会相信。生齐读)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中常会有一些空白, 给读者提供了想象空间。本段教学, 紧扣牧童前后几处叫唤浓墨重彩, 想象当时的情形, 体会特定情境中特定人物的情感色彩、心理感受, 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寓言情境, 触“言”感“意”, “意”由“境”生。想象, 让学生感受到了寓言鲜明的形象性。学生越是具体而完整地感受故事形象, 就越能深刻领会寓意。)

2. 变换角度读故事——《狐狸和葡萄》。

(1) 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个故事。

(2) 出示: (狐狸) 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 但是白费劲。

①请用刚才的“想象法”丰富这个故事的情景。

②狐狸够葡萄是不是就这几种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想尽办法”去想象和感受狐狸为吃到葡萄而费尽心思)

③在讲述故事时狐狸用的这么多方法是不是都要讲出来、讲具体呢? (引导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最大特点——短小而精练)

(3)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都失败了, 狐狸感到“无望”, “无望”就是——绝望, 感觉没有了希望, 所以他只好转身离开, 边走边回过头来说—— (出示:“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 不好吃。”)

①这句话狐狸是带着怎样的心情, 用怎样的语气说的?你也这样说说。

②指导朗读:加上语气词“哼”, 读起来会更有嫉妒时酸溜溜的感觉。 (学生练读, 指名读)

③言由心生, 这句话让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狐狸?现在你又会对它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语气词“哼”走入狐狸的内心, 品味出它的酸葡萄心理)

④所以, 作者这样说—— (出示寓意:有些人无能为力, 做不成事, 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你读懂了吗? (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4) 小结:换角度去读寓言故事, 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认识和感受。

(设计意图:不同的人读同样的寓言, 会有不同的认识。本段教学, 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所描绘的形象和表达的故事寓意后并没有止步, 教师继续引领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和品味。如此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 注重多向思维训练, 启发个性表达、独特见解, 能使学生在模仿概括新寓意中创造、积淀言语智慧, 其效果远远胜过学一则寓言只明白一个寓意的教学, 学生会越学越聪明。)

3. 借助表演读故事——《蝉和狐狸》。

(1) 这个故事中也有狐狸,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

(2) 故事里的狐狸是怎么夸蝉的?先轻声读读它的夸赞, 再想象它当时的表情、动作和语言, 待会表演出来。

①学生表演练习。

②师生共评:狐狸当时是这样夸的吗?眼神是这样的吗?表情、声音、动作呢? (引导学生用崇拜的眼神、满脸堆笑的表情、甜甜的甚至发腻的声音、前倾谄媚的举动来表演狐狸)

③小结:表演, 能使寓言故事“活”起来。

(3) 蝉有什么反应, 上当了吗?读读书上的描写。 (出示:蝉察觉其中有诈, 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 狐狸以为是蝉, 猛地扑了过去)

①理解“有诈”。

②当狐狸看到有东西从树上落下时, 它会怎么想?

③当它扑过去, 发现只是一片树叶时, 它又变成了什么样儿?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它的样子。

(4) 出示:“朋友, 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 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 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①这时蝉说话了, 它当时和狐狸是怎么说的?读读想想, 在它的话语前加上恰当的提示语, 然后再读读, 读出蝉的语气。

②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蝉?它为什么没有像《狐狸和乌鸦》中的乌鸦那样上当呢?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受蝉的智慧)

③所以故事最后写道—— (出示寓意:一个聪明的人, 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④从蝉身上你还获得了哪些启示, 你还想说什么?请用句式“一个聪明的人, 总能……”说说你的感悟。 (引导学生对比被骗的乌鸦进行思考和总结)

⑤这又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呢?你从它身上又获得什么启示?也用一句话精练地总结一下。

(5) 一则寓言能让我们悟出这么多独特的感受, 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正如《伊索寓言》的译者所说—— (出示:《伊索寓言》之所以能有如此的生命力, 就在于它使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读者, 在阅读每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的同时, 能获得不同的启发和智慧。生齐读)

(设计意图:表演是一种深受学生喜欢的游戏式学习方式, 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文学习方式, 适合寓言故事的教学。用生动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再现故事, 能使学生内化文本语言, 与人物情感产生共鸣, 对寓意自然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与体悟。借助表演, 还可启发学生抓住文本的矛盾处、微妙处、关键处, 察言会意、涵泳品味、明意赏言, 从而收获不同的启示。)

三、复述寓言故事

1. 《伊索寓言》真有意思 , 请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则寓言绘声绘色地复述出来, 复述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等。

2. 学生复述, 师生评议。

3. 读了这三则寓言故事, 你觉得《伊索寓言》有哪些特点呢?

4.交流、总结特点:故事短小精悍、生动有趣;主人公大多是动物, 但讲述的是人类的故事;结尾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揭示寓意。

5. 作业:把寓言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父母听。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教学设计 篇3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  蓝花

2、4、6、8…双数  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  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5个环节认识周期规律,即“五探”。“一探”通过男女生“比比谁记得住”的游戏,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找规律兴趣。“二探”通过情景图,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体验周期规律。“三探”你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学生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四探”通过第38盏、第39盏是什么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法,得到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探”通过一组实践操作“摆棋子”再次探究并形成清晰完整的周期概念,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通过“五探”学生对周期问题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教学设计 篇4

元集体备课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件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备人

备课时间

课型

教学内容

小数乘整数

标、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内容分析

重点

探究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难点

探究并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

、展台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讨论: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

集体交流、纠正。

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指名交流。

3、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习十第1题。

4、完成练习十第2题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5、完成练习十第3题。

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

6、完成练习十第4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交流。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备人

备课时间

课型

教学内容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内容分析

重点

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难点

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展台

二次备课

一、复习引新、口算。

5×10

50×10

5×100

50×100

2、比较每组两个小数的大小。

4.53○45.3

0.7○0.07

3、导入新课:比较一下,刚才每组的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每组里的数字相同,数字排列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数的大小却不同呢?

揭示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例2: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3)引导观察比较:50.4和50.4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504和5.04比,小数点像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乘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乘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乘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2、教学例3

(1)出示例3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是适当介绍“蛋白质”的含义。

(2)提出“每千颗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千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

(3)提问:你会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可以把0.351乘1000,可以直接把0.35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3、教学试一试和练一练

(1)完成第57页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样想的?把“0.0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可它的小数部分只有两位,你是怎么处理的?

(2)完成第57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填表。

讨论:36乘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如果把36看成小数,小数点应该在什么位置?

把3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要先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第57页练一练第2题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5-7题。

完成后集体交流。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备人

备课时间

课型

教学内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内容分析

重点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准备

、展台

二次备课

一、引入课题。、同学们,在买东西时顾客经常讨价还价,下面讲一个关于还价的真实的事情:

商贩在卖苹果,一个人问:“老板,多少钱一斤?”

“一块五一斤”

“太贵了,这样吧,5块钱3斤卖不卖?”

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类似这样的购物问题,既可以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除法。

二、教学例题。

、创设情境。

(1)出示:例4情境及表格,师: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这三种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能求出妈妈买的这苹果的单价吗?

列式:9.6÷3

(2)能算出是多少元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尝试计算。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说给大家听?

竖式计算时,追问:为什么要把上的小数电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香蕉和橘子的单价会求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集体订正。

2÷5得出商2后,组织讨论:除的余数2以后要不要继续往下除?为什么可以在余数2后面添0再除?

提示:商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5.7÷6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

2、你能根据“单价×数量=总价”验算上面各题吗?

3、总结法则,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去除,求出商,再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

三、课堂练习。

、完成第60页练一练。

学生自主完成,集体交流。重点说说: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2、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

比较每组两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4、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备人

备课时间

课型

教学内容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内容分析

重点

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点

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展台

二次备课

一、复习引新

、口算。

90÷10

900÷10

900÷10

900÷100

2、前面我们学过小数点向右移动能能]引起小数大小变化,那么向左移动是否也可以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5

(1)出示例5: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3)引导观察比较:21.5和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21.5和50.215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除以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除以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2、教学例6

(1)出示例6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

(2)提出“长颈鹿的体重是多少吨”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500千克改写成以“吨”做单位的数。

板书:500千克=()吨

(3)提问:你会把500千克改写成以“吨”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把500千克改写成以“吨”做单位的数,可以用500除以1000。计算500除以1000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三、课堂练习

、完成第61页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又是怎样想的?把“4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可它的整数部分只有两位,你是怎么处理的?

2、完成第61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填表。

讨论:0.8除以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

把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时要先做什么?

3、完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怎样想的。

4、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5题。

5、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说说表格中用到的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6、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备人

备课时间

课型

教学内容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练习

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分析

重点

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难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展台

二次备课

一、口算练习

完成练习十一第8题

学生先心算,在指名口算。

二、计算练习、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全班交流订正。

2、完成练习十一第10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帮助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3、完成练习十一第11题

指名回答,说说是如何进行比较的。

4、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

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十一第13题

思考:“1千克小麦能加工成多少千克面粉”运用的数量关系是什么?1吨小麦呢?

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一第14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如何进行单位转换?

3、练习十一第15题

读题后指名说说算式以及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两种方法:864÷12÷30

864÷30÷12

如果出现:864÷(12×30)也请学生说说想法。

指出:这种做法不妥当,还是用前面两种为好。

4、练习十一第16题

说说如何求平均体重?平均体重应该在哪个范围内?为什么?

5、练习十一思考题

说说读题后你有什么想法?

明确: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说明甲数和乙数是10倍的关系,一共是11倍。16.5÷11=1.5,甲数是1.5,乙数是15。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备人

备课时间

课型

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内容分析

重点

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难点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展台

二次备课

一、复习

0.52+0.48=

0.17+0.33=

3.6+6.4=

0.8×3=

3.7×5=

46×0.3=

二、新授:

、教学例7。

(1)出示例7

下面是小明房间的平面图,.15米

3.6米

3.2米

(2)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提问:如果要求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

3.6×3.2≈

()

让学生说一说估计的方法。

可能有三种情况。

(4)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

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很快计结果。

3.8

×10

×3.2

×10

×3

2.1

÷100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师生讨论,得出:两个因数分别乘10,积就扩大1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2.16。

2、第65页试一试。

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计算3.2×1.15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

学生尝试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解释算理,得出:一个因数分别乘10,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来的积是3.68。

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2)同桌互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小结: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然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完成第65页练一练第1题

说说你是如何点出积中的小数点的?

2、完成第65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指出:对的要打“√”,不能不打。不对的要打“×”,然后再订正。

4、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说说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后,指名回答估计得数,再计算。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备人

备课时间

课型

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

(二)教

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推理能力。

内容分析

重点

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难点

积里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

、展台

二次备课

一、复习: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

根据第一栏的积,写出其他各栏的积。

指名口答,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教学例8。

出示例8。

(1)花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师板书算式。

(2)学生试做。

0.28

×

0.28

提出:要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

上小数点?

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0.07

怎么办?

(3)强调: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二、巩固练习、完成第66页练一练:独立完成,说说:要注意什么问题?

2、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3、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作业本上。集体校对。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备人

备课时间

课型

教学内容

求积的近似值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内容分析

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

、展台

二次备课

一、复习:、计算下列各算式。

2.51x0.7

2.51x5

2.51x5.7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学生回答,特别是位数不够怎么办?

3、准备题:练习十二第8题

指名回答结果,选取几个结果,说说是如何取近似值的?

二、、新授:教学例9。

(1)出示例题:王大伯前年收入3.18万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的1.6倍。去年他家大约收入多少万元?(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说说计算方法,列出算式。

(3)板书:3.18×1.6≈

()

指名一人板书竖式,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集体订正。

说一说:积怎样保留两位小数?

三、巩固练习、完成第66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二第9、10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备人

备课时间

课型

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的练习

使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学会比较积与其中一个因数的大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分析

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难点

比较积与其中一个因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展台

二次备课

练习十二

、第12题:

先让学生心算,再指名口答。

2、第6题:

指名说说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3、第7题:

说说数量关系,再解答。

4、第11题: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5、第13题: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6、第14题:

先让学生计算每组中的三道题,集体交流计算结果。

观察:把每题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比一比,有什么发现?

思考: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比大小,有什么规律?

小结:当一个因数乘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因数小。

当一个因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因数大。

7、第15题:

观察题目的特征,问:能不能不计算,直接比较出大小关系呢?

用什么知识来解决此类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第16题:

指名回答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列式后,指名说说如何进行估算?

学生独立计算,说说是怎样保留近似值的?

9、第17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是怎样保留整数的?

0、第18题:

先让学生读读称盘上的刻度,知道每种水果的重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交流时,说说数量关系和取近似值的方法?

指出:人民币通常保留两位小数,即使本题不要求保留两位小数,我们在计算出结果后,也要自动的保留两位小数。

1、课堂小结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备人

备课时间

课型

教学内容

小数除法的计算

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内容分析

重点

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懂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

、展台

二次备课

一、复习:

、口算:

42÷21

20÷12

96÷48

250÷50

374÷34

92÷16

25÷25

050÷5

2、计算:2250÷18

说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要多看一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3、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小数除法。

二、新授

、出示例题。

妈妈买鸡蛋用去7.98元。买鸡蛋多少千克?

2、列式。

7.98÷4.2=

()

3、讨论。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学生试做。

可以把除数变成整数来计算吗?

提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同的倍数,商怎么样?(不变)怎样把这道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把7.98和4.2都乘10,变成79.8÷42。

4、你能把这道题做完吗?

学生做完后,集体交流。

5、小结:

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注意做题之前审题: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有几位小数?将除数变成整数时,被除数的小数点怎样移动?怎样补“0”?

三、巩固练习、第69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主完成。说说:是怎样想的?

2、第69页练一练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作业本上。

交流:结合例5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第一步应做什么?怎样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最后怎样计算?

3、练习十三第1题

指名口答。说说上下两道题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

4、练习十三第2题

指名板演,集体交流。

5、练习十三第3题

指出:对的要打“√”,不能不打。不对的要打“×”,然后再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备人

备课时间

课型

教学内容

一个数除以小数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内容分析

重点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难点

被除数是整数时的小数除法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

、展台

二次备课

一、复习

出示练习十三第4题。

想:用什么数量关系来解题?

自主完成,再集体交流。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新授。

、出示例11

(1)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提出问题:妈妈买了多少千克萝卜?

(3)指名说说数量关系,再列式:1.5÷0.75=

(4)提出:要想把这道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要乘几?被除数呢?

(5)将除数变成整数时,被除数的小数点怎样移动?怎样补“0”?

(6)学生尝试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第70页试一试。

学生自主完成,集体交流。

3、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第一步应做什么?怎样移动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最后怎样计算?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70页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下面各题应该怎样移动小数点。

再让学生计算,指名板演。

2、练习十三第5题

学生自主填空,交流:你为什么这样填?

3、练习十三第6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交流:你是怎样移动小数点的?

4、练习十三第7题

学生读题后,想:已知长方形面积和长,求高的方法。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5、练习十三第8题

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备人

备课时间

课型

教学内容

商的近似值

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较熟练地按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内容分析

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难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准备

、展台

二次备课

一、复习:

、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2

4.18

5.25

6.03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483

5.347

4.003

3.996

3、计算下面各题:

7.3×0.315(保留两位小数)

0.27×0.45(保留三位小数)

4、说说小数乘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要先计算出整个积的值,然后看要求保留位数下一位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

二、新授

(一)教学例12

下面是几种动物在水中的最高游速。

动物名称

海狮

海豚

飞鱼

速度(千米/时)

海狮的最高游速大约是多少千米/分?

学生读题后,帮助学生理解“千米/分”的意义。

指名列式,师板书:

40÷60=

学生尝试计算,遇到困难的时候相机提问:

如果继续除下去,余数和商有什么特点?

说明:像0.666……这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根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这道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40÷60≈0.67(千米)

小结:求商的近似值,一般先算出比需要的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们的商,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写出结果。

(二)完成第71页试一试。

海豚和飞鱼的最高游速大约各是多少千米/分?(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0÷60≈

64÷60≈

指名板演,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交流:你是如何求出商的近似值的?

2、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

先说说数量关系,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三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一组一组地比较计算,比较每题商和被除数的大小,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小结: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

4、练习十三第13题。

指导学生利用第12题发现的规律直接作出判断,再适当要求说明判断的理由。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备人

备课时间

课型

教学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

能按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来取商的近似值,会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内容分析

重点

按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来取商的近似值

难点

会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准备

、展台

二次备课

一、复习

出示练习十三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说说:如何取商的近似值的?

二、新授

学习例8、出示例8,学生读题。

2、学生列式,尝试计算。

3、问:最多可以买几个?商应该如何取近似值?

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适当进行辨别,取哪个近似值更合理?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根据生活实际,最多只能买到6个足球。

4、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小数除法的商都是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取商的近似值的,有时候在实际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取商的近似值。

三、巩固练习、完成第72页练一练。

学生尝试计算,集体交流。

交流:如何取商的近似值比较合理?两道题的商的近似值,你是如何考虑的?

2、完成练习十三第14题。

学生读题,审题。

想一想:这两道题怎样取近似值比较合理?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交流:如何取商的近似值?除到商的小数点后面第几位就可以了?

3、完成练习十三第15题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十三第16题。

(1)想一想:要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多少倍?应该如何解答?

思考:这题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

(2)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指名回答后,分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解答。

集体交流。

5、完成练习十三第17题

先让学生计算第(3)、(4)两小题。

观察第(1)-(4)小题,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规律,完成(5)-(9)小题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教学设计 篇5

预习过关课

参考:http://wenku.baidu.com/view/a3850af4ba0d4a7302763a68.html 教学目标

1、理解师恩和品读古诗,积累词语

2、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课前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注意读准字音,生字写两遍

3、有感触深的地方写批注

4、不明白的地方通过读书理解,实在读不懂的用“?”标出

二、小组讨论检查过四关

课文关:小组内检查课文朗读过关

字词关:小组内听写生字词过关

批语关:在预习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写的感人,就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感悟关:交流读课文后的感受,可以是一句,几句或一段,只要是自己的见解即可

三、全班交流

对优秀的同学及时给以表扬,对于表现差的同学要及时鼓励要提高自信心

四、质疑

五、小结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讲述课文的大意给家长听

字词读写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2、正确认读本单元的词语,并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词语的感受,练习写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运用词语写话练习

一、板书本单元主题:恩师难忘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一下:这一单元的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有哪些生字词?说说它们的意思?

三、读词品读感悟

1、我会读(好词我来读)

娓娓动听 恭恭敬敬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终身难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滋润

描红

①自由读词语 ②小组内读

③班上交流读,随时纠正错误的读音

2、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词语

3、结合文中的句子感情朗读词语或句子

4、理解词语

5、谁还有不理解的词语?

四、指导书写易错字

1、书写词语时,你认为哪个字易写错?错在哪里?

2、根据同学的提醒,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写两遍。

五、妙笔连词

1、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段话,要求语句通顺,书写认真

2、写完的同学用学过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

3、展示

学生赏读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六、拓展阅读

1、出示名句,指生读

好句我来读

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③ 三人行,必有我师。④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生读句子,师范读,生赛读:

2、学生自读,把自己喜欢的多读几遍,并试背

3、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也可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七、小结

八、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语句

2、写写学习本单元的感受

课文品读课

《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2、理解课文,古诗告诉我们的道理,联系实际,思考感悟。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联系实际,思考感悟。教学过程:

朗读《书香润年华》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主要写什么?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中,理解内容,品味语言,感悟思考。

二、品读课文

㈠学习课文《师恩难忘》

1、自学提示

《师恩难忘》这篇文章表达了对老师什么样的感情?

体会老师对自己成长的作用,感激老师对自己的帮助。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感悟并指导朗读全文。

第一题

① 《师恩难忘》这篇文章表达了对老师什么样的感情? 交流:

发自内心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体会老师对自己成长的作用,感激老师对自己的帮助。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由发言。

㈡学习课文《陶校长的演讲》

1、自学提示

① 阅读课文,了解演讲的特点。

② 理解课文,感悟“每天四问”。③ 掌握课文,思考陶校长做这篇演讲的原因。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小结:陶校长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大的方面作了精彩的演讲,要求同学们做到每天四问,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的进步。

1、学习课文《古诗两首》

1、自学提示

① 正确流利的阅读和背诵古诗。

②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大体意思,感悟诗歌韵味。③ 理解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三、领悟写作方法

联系自身实际。

四、妙笔生花

1、继续搜集有关与师恩有关的忧美句子准备交流

2、自己写一篇演讲稿。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主题丛书相关的文章。

拓展阅读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古诗”,主题语文学习丛书也安排了这样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剖析诗句,品味诗意。

阅读目标:

1、熟读古诗,努力背诵。

2、理解古诗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句意思。

3、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内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探讨古诗中所阐述的道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阅读重难点:感悟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其中蕴含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文化璀璨,文人辈出。而唐诗又是五千年浩瀚文化长廊中最璀璨的明珠。精炼简约的语句,工

整规律的对仗中,往往蕴藏着悠远脱俗的景象和丰富深刻的情感。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些古诗,去感受它的魅力。

二、自读文本,整体感知

运用我们学过的读书方法,读这些古诗。思考:这些古诗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

三、自选一篇,精读感悟 出示要求:

1、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出最能反映这一特点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观点。

2、说说每首诗歌蕴含的道理?

3、交流: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准备在全班交流。

四、畅所欲言,展示成果

1、学生交流时,教师随机点拨指导,及时评价,渗透读书方法,反复赏读,感悟写法。

2、你还知道哪些忧美的诗句?

3、背诵你喜欢的古诗。

五、运用迁移,知识竞赛

1、分四人小组

一鸣惊人组,两全其美组,三四而行组,事事如意组。选出优胜小组,颁发奖状。

2、奖励:评出一个合作奖,最佳表现奖四人。

3、比赛项目 分四个板块(1)必答题

规则:每题10分,每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若回答不全或不会回答,可请本组第二人补充,但只能由第二人补充,答对加10分。答错或打不全不加分,本版块不倒扣分,共进行两轮。在参与答题的过程中,每答对一人次,送将奖卡一张。

(2)抢答题

规则:必须等主持人读完题并说明开始后才可以抢答,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回答。如果本题犯规,那么该小组下一题将失去一次抢答的机会,每题10分,不倒扣分,答对的同学可获奖卡一张。(3)表演题

规则:一共有四组,各小组可任选其中一组,不能重复。每组有三句古诗,成功背诵整首古诗的为答对。答对一题加10分。(4)风险题

规则:我们设置了20分和30分两种分值的题型供大家选择,每小组仍然可以合作完成,一个同学回答不完整,可以有第二个同学进行补充,有时间限制。正确加相应分,本组其他一位同学补充回答正确加一半分,回答不完全或不正确,本题倒扣分。

小结: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通过几个回合的角逐,终于分出了胜负,成绩最高的小组颁发“最佳合作奖”,表现突出的同学,颁发“最佳表现奖”。这次活动,又一次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成语的积极性。

六、即兴抒写,提升感悟

1、每个古诗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请拿起笔来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的画面。

2、学生练笔,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七、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的古诗和诗人的故事,召开故事会。

习作课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积累素材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学习写人的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口述作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师恩难忘》这篇文章中写了田老师上课时候的情景。田老师把课

文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作者至今难忘。田老师讲得生动,作者写得具体。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在教过你的老师中,也一定有让你印象深刻的老师吧。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二、明确要求

1、指明读习作要求

2、习作要求告诉我们什么?

三、交流资料

课前搜集了许多有关师恩的古诗词、名句、好词佳句等现在来交流一下

1、班上交流

四、总结写景的写作方法

外貌,神态,穿着,特点,习惯,爱好,声音、比喻、拟人、对比、引用

五、选材立意

六、列提纲:开头,重点,结尾

七、口述

根据提纲小组内互相口述自己印象深刻的老师,重点部分要详说,也可以通过老师帮助和教育你的一两件小事说明。

八、交流、评价

九、小结写作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自己深刻的印象。

写完的修改

十、赏读

十一、作业

1、继续把作文写完

2、把搜集到的有关师恩的诗句整理下来。

综合实践课

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学习主题,组织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

力。

教学过程: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相关的诗句,先在小组交流展示,然后全班交流展示。展示的方式很多:背古诗大赛,进行知识竞赛,知识答辩,自己的话复述„„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运用本单元的学习方法自学其他古诗。作业:

1、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诗句积累起来,记在积累本上。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篇6

一、本学期我们要养成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读书做笔记有三种形式:摘抄、编写提纲、写读后感。

1、《师恩难忘》

一、重点词语

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滋润教诲

二、填空: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他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导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我对文中“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理解是: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也比喻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激起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最终使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

三、赞美老师的名言: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根据提示写成语。

1、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语惊四座

2、形容人才学出众的成语: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 博古通今

3、八字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五、词语解释:

1、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2、身临其境:亲身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

3、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4、引人入胜:胜,胜境,美好的境地。文中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把人带到了美妙的境地。

六、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奉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 刘向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 《观书有感》

2.陶校长的演讲

一、填字:

Lian锻(炼)精(练)(连)接简(练)(炼)钢

Ji 立(即)即)使(既)然(及)时 奋笔(疾)书

Li(历)史日(历)鼓(励)(厉)害激(励)再接再(厉)

二、词语

专心致志坚韧不拔彼岸激励鞭策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陶校长”是陶行知,他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要求学生每天从身体、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健康是生命之本;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2、这是一篇演讲稿。演讲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演讲的主要特点:真实性、鼓动性。

3、本课每一问结构类似,都是以“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的形式呈现的。

4、“建筑人格长城”指健全个人的人格。“真人”指真诚、不虚伪的人。“科学的健康堡垒”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而塑造成的健康、强壮的身体。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的词语写一句话。

1、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绝不能向困难低头。

2、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我们既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也要重视道德的修养,学做真人。

四、陶行知的名言。

1、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3.古诗三首

一、词语

童子此振意欲

二、读古诗填空。

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通过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2、《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古诗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牧童先是(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是因为他 “(意欲捕鸣蝉)”。我们还从诗中“”(捕鸣蝉)”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

三、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村居(高鼎)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小儿垂钓(胡令能)

草长莺飞二月天,篱落疏疏一径深,蓬头稚子学垂纶,拂地杨柳醉春烟。树头花落未成阴侧坐莓苔草映身。

儿童散学归来早,儿童急走追黄蝶路人借问遥招手。

忙趁东风放纸鸢飞入菜花无处寻。怕得鱼惊不应

人。

四、解释:

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振:震荡。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樾:树阴。意欲:心想。“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大概是想捕捉那只正在鸣叫着的蝉,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这两句是因果关系。)

练习一

一、“诗中有画”的古诗:

1、《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禛)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2、《题秋江独钓图》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一首题画诗。全诗通过九个“一”写出了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二、带有“风”字的古诗。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8 成语故事

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要求。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生字、正音。

chuō sāi fèng lù bì yùn hǔ

戳 腮

禄 壁 韵 唬

(2)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腾空 俸禄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戳穿 墙壁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指导预习及写字。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四、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请同学上黑板板书三个成语。

二、精读《自相矛盾》。

1、“矛”和“盾”,你们能分得清吗?请同学看图指一指。“矛”(古文字图)上象其锋,中象其身,下端有銎(斧子上安丙的孔),所以纳柲(古代兵器的柄)。

“盾””(古文字图),瞂也,所以扞身蔽目。“厂”象盾之侧是形,“十”象盾之握,“目”象盾之用。

2、(1)“矛”很“锐利”,锐利就是锋利的意思,矛“锐不可当”。

(2)“鲁迅的文笔很锐利”,这里的“锐利”是(目光、言论、文笔等)尖锐的意思。

(3)“盾”很“坚固”,坚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3、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

“张口结舌”的意思。刚刚还“夸夸其谈”的楚国人,为何“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4、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三、精读《滥竽充数》。

1、滥竽充数,“滥竽”的意思是吹不成调的竽。真是“竽”的错吗?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1)南郭先生知道了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的消息,他想(2)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当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他想(3)当他得知齐湣王喜欢听别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又想

(4)看到不吹竽拿到同样俸禄的南郭先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5)看到了流浪街头的南郭先生,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

(6)对于今天的那些“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厂家,你会对他说

四、精读《画龙点睛》。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⑴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美中不足)

⑵“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的作用?(腾空飞去——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3)“点睛”在现实中的运用(包装,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劣质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滥竽充数”)

2、背诵课文

9、推敲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难点:指导用“即使……也……”造句。教具学具: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尚、妥:上小下大。贾:上宽下窄。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推敲()或许()吟哦()

4、用“即使……也……”造句。

板书设计: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10、嫦娥奔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l)认读生字词。

奸诈 贪婪 宝剑 时值 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 倒柜 洒满银辉 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奔,奔向。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谁敬重谁?)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文中指谁奸诈贪婪?)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时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3.讨论交流后总结。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奸 诈 贪 婪 值 剑 逼 辉 焦 2.指导要点。

“诈”、“值”、“辉”左边的偏旁要写得窄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一。“剑”的左边要写得宽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二,第七画是“提”。“辉”的第六笔是“竖提”。

“逼”是半包围结构,“”要偏右上写,给“走之”让出位置。

“焦”上面的笔画较多,约占字的四分之三,下面四点要宽,以能托住上面的“”为宜。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敬重 宝剑 贪婪 迫不及待 奸诈 接济 假装 翻箱倒柜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痛苦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读第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的动词。(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同学们,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读书时要注意突出这些词。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讨论: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婪)磁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善良机智。)3.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在空中轻缓地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读的时候要放慢语速)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写得很美)美在哪儿?(“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写得很美)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等词语)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摆上”、“祝福”等词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这篇神话故事主要写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事。

找出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第一段: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第三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一同桌互述一小组尝试复述一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四、作业练习1.比一比,再组词。

婪()辉()箱()值()梦()挥()霜()直()2.照样子写词语,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3.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板书设计:

10、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为民除害,嫦娥吃药 飞上月亮 为老百姓不受苦 心地善良、为民造福

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3、初步学习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及查字典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准备:

1、字典、词典

2、查字典的知识。课前先学: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课题中有个三角形,这是阅读课文的标志。)

2、阅读课文就是根据自己学习课文的经验自己读懂课文。

二、回忆学习课文的方法,总结学法。

1、回忆我们以前学习课文,都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总结学法: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3)三读课文,你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4)四读课文,看看自己从课文中收获到了什么?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

三、学生自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学,教师要参与进去,给与必要的指导)

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2、学生分小组采多种形式学习。

3、讨论、交流,读课文。

四、汇报自学情况。

五、熟读积累:

1、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3、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个性读书,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综合训练: 阅读《毛遂自荐》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七、总结:

今天大家学会了自己读书这是了不起的本领,希望大家记住读书的方法,在今后的课内外阅读中经常使用这样的方法,用心阅读,相信大家的阅读能力一定能够有长足的进步。

12.伊索寓言

一、设计理念

“教材只是个例子”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并学会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习伊索寓言,并且迁移运用这种方法,为《蚂蚁和屎壳郎》编写寓意,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让学生初步掌握学寓言的方法,从而打开学寓言的一扇大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尝试为《蚂蚁和屎壳郎》这则伊索寓言编写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梳理归纳

1、屏幕阅读《伊索寓言》相关背景资料,汇报交流:得到了哪些信息?及时总结。

2、引入课题。

3、自由朗读,整体感体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三则寓言故事。

4、汇报读书后的感受,随机归纳梳理。

预计学生会汇报(1)故事内容简说;(2)对角色的评价;(3)对寓意的个性理解。

过渡语:读了这测寓言,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二)找准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交流汇总投影出示三句寓意:都在文末,点睛之笔(精练、概括)。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提醒:抓关键词)

过渡: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用心默读思考: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试着找找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三)抓住联系,深入体悟

1、默读第一则《狐狸和葡萄》,自主找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指名读故事,齐读寓意,反馈交流。

3、教师随机小结点拨。

4、小结方法: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是怎样与故事联系起来的?

5、齐读寓意,强化感知。

6、自主尝试,运用方法学《牧童与狼》、《蝉和狐狸》。

7、反馈交流,随机点拔,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8、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9.教师出示从另一个角度提炼的《蝉和狐狸》的寓意:“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请学生运用方法评议。

过渡:《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语言的最后用依据精练的话点名寓意。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四)迁移方法,尝试概括寓意

1、为从《蚂蚁与屎壳郎》写寓意。

2、交流、评比优化

3、教师出示下水文,师生评议。

(五)作业

运用抓联系的方法,拓展读《伊索寓言》

敢于挑战,尝试个性化理解寓言故事

附件:

蚂蚁与屎壳郎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讨食物,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这个故事说明,凡事要事先做好打算,做到有备无患。

B 这个故事说明,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享受,没有长远打算的人,早晚要吃亏的。

习作3 秋天的树叶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

2、让学生把自己秋游中观察到的植物叶子的颜色和形状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

3、通过细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描写树叶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

2、教学难点:

学会对事物的想象;

用“总起——分述——总述”的方法写作。教学准备:

银杏树叶、枫树叶、梧桐树叶、榆树叶若干片。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要求学生观察两三种秋天的树叶,抓住树叶的形状和颜色观察,并采集几片树叶作比较。

(二)检查观察的情况。

1、检查观察情况,学生拿出采集的树叶。

2、同桌观察树叶。

3、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一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片银杏叶,给学生观察。

a、同学们,这是一片什么树叶?

b、它的形状象什么?(像扇子)

c、它的颜色是怎样的?(淡黄色)d、它原先是什么颜色?为什么现在变成了淡黄色的?

2、今天,咱们就来写“秋天的树叶”好吗?

3、教师板书:秋天的树叶

二、指导学生观察树叶。

1、仔细观察课本P65上的树叶。

2、书上共介绍了几种树叶?(5种)

3、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叶?

A、冬青树叶

B、银杏树叶

C、甜栗子树叶

D、枫树叶

E、山白蜡树叶

4、它们的形状、颜色是怎样的?

5、例如:银杏树叶——像扇子; 颜色:绿色

甜栗子树叶——像橄榄形状; 颜色:深绿色

6、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树叶的特点。

7、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树叶。

① 小组讨论交流

② 指名交流

8、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都认真观察了秋天的树叶,知道了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只有细致地观察树叶,我们才能写好植物。

指导写作。

1、出示P65上的作文要求:

组织一次秋游,到野外去,到山上去,到植物园去,到公园去,观察一下植物叶子的颜色与形状。活动中,还可以收集各种植物的落叶,把它们带回学校与大家一起观察、交流。然后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

2、学生读一读。

3、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树叶,想一想,它的形状是怎样的?有什么颜色?

4、指名说一说。

① 梧桐叶:深黄色、叶片大、厚

② 桃树叶:叶子狭长、像小船;颜色翠绿

③ 松树叶:松针

深绿色

④ 桑树叶:像鸡心、硕大、绿色

⑤泡桐树叶:葵扇形状、宽大;深绿色

5、指导写法。

确定写作顺序:

按“总——分——纵”的写作方法写。

ⅰ 总说树叶很美。

ⅱ 再分述树叶的形状和颜色。

ⅲ 最后总述树叶的特点。

把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写细致。

A、先写树叶的形状。

(想象叶子的特点)

B、再写树叶颜色变化的特点。碧绿——深绿——淡黄

C、要求学生写出叶片颜色的细致变化,适当用上形容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③ 学生讨论、交流写法。

④ 指名说一说。(片断)

学生甲:你看,银杏树那美丽的叶子,就像一柄柄梅花形的小彩扇,翠绿嫩黄。

学生乙:夏天过去了,秋妈妈忙着给树木披上了金装。你看,秋风扫过,屋后一排排梧桐树叶子像巴掌似的,宽大厚实,纷纷落了下来,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地旋转。地上满是落叶,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毯。踏上去发出“沙沙”的声音。

学生丙:秋风来了,枫树叶哗哗作响。它的颜色翠绿、逐渐变成淡绿色。当初双降临时,枫叶慢慢地变红了,像朝霞一样美。

学生:秋天到了,垂杨柳的叶子好像变轻变老了一般。秋风飒飒吹过,由绿变黄的柳叶漫天飞扬,有的飞到了小河里。秋风好无情啊。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打扫落叶,把叶子细心地埋到垂杨柳的根部,使它变成养料,好让垂杨柳明年重发嫩芽,长得更加茂盛。

6、教师作点拨,注意在叙述树叶时,先说树叶的形状,再说树叶颜色的细微变化。

① 注意叙述的先后顺序。

② 颜色的变化情况。

③ 展开必要的想象。

④ 运用拟人化写法,把语句写生动。

用好赐予。

7、写好习作的结尾。

自然结尾。

用赞美的语句结尾。

照应开头。

8、学生质疑。

(1)A、你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请你提出来,咱们一起来讨论。

B、你对写树叶的形状和颜色有困难吗?

C、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写?

(2)学生交流。

9、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不管用什么方法写树叶,都应该抓住树叶的特点,一层层来描写,写细致,这样,文章才会生动。

第二课时

一、同桌相互说说习作的表达方法。

1、想好习作提纲,相同桌说说表达方法。

2、指名说一说,加以点拨。

3、叫一名学生上台扮演习作顺序提纲。

4、议一议。

二、学生写作。

1、好写作内容,选择一种树叶来写。

2、重点把树叶的形状和颜色写具体。

3、展开适当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的方法方法些。

4、按“总分总”的方法来构段,做到结构严谨。

5、不会写的词语请查字典。

三、教师巡视,并作点拨。

1、学生写作中遇到遇难问题,教师随时随地点拨。

2、指出写作中带普遍性的问题,如:写不细致,三言两语,启发每一位学生抓住树叶的特点,展开想象。

A、写作时,再观察树叶。

B、观察的方法对不对?

C、自己是怎样表达的?

D、教师点拨纠正错误。

3、对一些学生作个别辅导,避免走弯路。

4、教会写法。

四、点评习作。

1、分小组交流作文草稿。

① 从组内拿出了一篇习作来交流,各自读一读,习作好在哪里?存在哪些问题?

② 有没有把树叶的形状、颜色描写出来了?

③ 作文的结构合理吗?

④ 你觉得,3篇作文哪一篇写得好?

⑤ 应该修改作文中的哪些地方?

2、指名说一说。

3、提出修改意见(点拨)

A、展开想象,写细致。

B、用好词语。

C、注意过渡(段与段之间)。

4.同桌互改,完善习作。

(1)A调整文章结构。想一想,这样安排合不合理?

B想一想,习作中书页的形状有没有写出来?应该怎样修改?

C写树叶的颜色有没有变化?

D习作有没有展开想象。想象合理吗?

E把不通顺的语句改正确,改通顺。

F修改标点符号。

(2)同桌作业互查。

5.教师点拨。

五 誊写作文

要求:

写好每一个字,字迹工整。

分自然段写,格式正确。

写好后,再检查一遍,有没有漏词,写错字 板书:一,写写秋天到来之时,大自然的景色(点题/略写)

1.银杏叶

形状:像扇子

颜色:翠绿—深绿—淡黄 秋天的树叶

二,描写秋天的树叶

2.桃树叶

形状:狭小,(详写)

颜色:翠绿—发黄

3.泡桐树叶 形状:扇形

宽大

颜色:深绿色

赞美大自然

抒发感情

练习3 教学要求: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读背《幸福》,通过和续写的对比诵读增加积累。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教学重难点: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现代京剧在对传统京剧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更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

(2)(教师放录音)教师要求学生对照题中唱词来听。

(3)教师简介《红灯记》的剧情。(可以出示一些剧照)重点把这段唱词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4)学生再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5)学生联系剧情来想一想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说)(6)学生在了解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读这段话。2.教学第二部分。

(1)教师再次放录音,学生对照这段话听。(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来学唱。3.教学第三部分。

(1)指名读谚语,学生交流,理解这些谚语的意思。

(2)教师根据谚语适当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3)学生抄写这些谚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3)教师重点指导“郊野、碧蓝、嫦娥”等词和整体布局。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第二课时

一、第三题(诵读与感悟)1.读背《幸福》。

(1)指名读题,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问老师、同学。(3)教师范读。

(4)学生讨论“幸福”在文中的含义,理解着去读背。(5)集体练读,同座练背。2.拓展。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这个结论。

(2)根据得出的结论,学生自由讨论“河流、蜜蜂、小鸟、我”的幸福是什么。,(3)按学生讨论的结果来续写。

(1)学生将自己续写的部分跟原作连在一起诵读,感受两种文字在读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2.学生谈感受。3.审题。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虎字头、病字头的书写方法。(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3)教师讲解“虎、病”的写法,学生练写。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学会拒绝”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当别人对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让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你应该怎么办?对!我们应该学会拒绝。(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指导。

(1)学生读一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思考怎样去拒绝)(2)分组分问题练说怎样去拒绝。(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分角色练说)(3)每组每个问题推荐代表表演,师生评议。3.反馈。

(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2)评议小结。板书设计:

练习3 口语交际:学会拒绝

13、在大海中永生

教学要求: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学重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投影邓小平爷爷的照片)师: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师: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师: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

师: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邓小平爷爷)

(投影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解题:(1)师:“永生”是什么意思?(2)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并把重要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3)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读出词语的感情)

船舱 崭新 呜咽 痛悼 海疆 超越 属于 澳门 舷窗 震撼 爱戴 奔流不息 波翻浪涌 A、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B、齐读生字词。

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

3、指导难读的小节:

师: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让大家来帮你。(估计学生对第1、第3小节有困难,重点指导)(1)指名读第l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

a、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b、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2)指名读第3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a、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b、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四、再读课文:

1、自己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看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2、讨论分段情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一(1)飞向大海 二(2—4)撒向大海 三(5—7)告别大海

五、再读生字,指导易错字

1、齐读生字,读准字音

2、师:(重点指导)你觉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舱:舟字旁的一横应该是一提 崭:上小下大 呜:右边是个乌,不是鸟 咽:左窄右宽

悼:右下的十字的竖上短下长 超:走字上的短竖上长下短,一撇要长 疆:弓字应写的直、狭长,而且上面两部分的距离应该一样 属:左面不超出厂字头,右面超出厂字头

3、学生在书P126上的描红。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主人公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分段及段落大意)。

3、上节课同学们还提了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为什么还能‘永生’呢?这节课上我们就把这些问题都消灭了。

二、精读感悟

(一)、细读第1段:

1、齐读第1段。你从第1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

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引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1)指名读,组织学生评议。(2)听录音。

(3)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3、师: “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

5、谁来试着背诵这一节?

过渡: 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

(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

1、学习第2节:

(1)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4)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5)练习背诵。

2、学习第3节:

(1)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2)师:a “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b 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c 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d 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

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5)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a 让学生齐读这句话。b师:超越时代指的什么? 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

c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 d 指名读,组织评议。

e 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e 再次齐读。

f 用“不仅……也……”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7)练习背诵第3节。

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齐读第二段。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三、作业

1、语文练习册上的23课练习。

2、用“不仅……也……”造句。

3、背诵并默写1——4节。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A、上节课我们学习哪两部分,大家回想一下,第一部分写了什么? B、那架专机是怎样飞向大海的?

C、“低低地,缓缓地”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D、大家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录象)E、配乐齐背第一段。

2、师:A、飞机飞到了祖国的辽阔大海,去完成小平爷爷最后的遗愿,把骨灰……(生齐说:撒向大海)B、播放骨灰撒大海的录象。

C、小平爷爷还是随着奔腾不息的浪花离去了,而浪花会帮助小平爷爷完成他未了的心愿,把他带到他生前希望去的地方。也许……(引读第3节)D、起立齐背2、3小节。

3、小平爷爷的遗愿以已经完成了,人们也要……(生:告别大海)

二、精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议。

2、师:“水天一色”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指什么?

3、师:“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 A、听到什么了?

B、体会一下小平爷爷说这句话时的心情,谁来试着读? C、为什么说是“仿佛听到”?

D、请同学读这段话“从那……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4、有感情地齐读5、6两节。

5、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

师: A、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B、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

C、“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 “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D、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E、播放录象,师总结。

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7、齐读全文。

三、情感延伸:(投影小平爷爷的照片)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觉得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师:今年是小平爷爷诞辰100周年,同学们有什么美好的祝愿想送给他吗?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7节。

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板书设计:

13、在大海中永生——丰功伟绩

飞向大海: 低低地 缓缓地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 呜咽 痛悼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告别大海: 与……同在 在大海中永生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感悟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

3、通过阅读感悟父子情深和高尔基的真爱。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体会父子情深和高尔基的真爱;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给予”的内涵。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策略: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对文章的难点部分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

教学准备:高尔基的资料及教学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2、初步感受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真爱”。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哲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2、初步感受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真爱”。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生活入手,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主谈一谈,父子、母子及母女等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自主谈)

当学生谈及到父爱或母爱时,相机引出课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著名作家父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板书课题:《

14、高尔基和 儿子》(师有意留出空白,将“他的”二字不写,让学生补充),同时让学生体会《我和妈妈》与《我和我的妈妈》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然后再谈谈上述两个题目的不同之处。

3、让学生谈一谈和高尔基有关的话题。诸如:高尔基的名言等。

4、出示课件(名言、画像等),让学生思考问题:

读了课题之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他的儿子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的?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5、出示课件,了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略)

6、在了解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生平之后,我们通过读题知道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那么,到底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呢?

过渡:下面我们只有通过读文,才能知道故事的由来。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故事梗概

1、初读课文,(1)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b、借助后面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c、读顺句子。对于比较难读的长句子要反复读几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直到读通为止。

d、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事。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A、指名逐段试读课文。

学生读,教师作如下引导:

提醒学生注意字生字词的读音(轻声、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大屏幕出示生字(略)

三、再读课文,总体领略高尔基与儿子之间的“爱”

1、请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评委。

2、学生读,大家评论。

指导读好长句子。

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3、让学生说说本文讲了什么事。(预设:可以把儿子栽花、爸爸赏花放在一块,也可把其分开。)学生自然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是总启,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第一件事——儿子为爸爸栽花。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第二件事----高尔基赏花。

第四段:(第6—9自然段)写第三件事——高尔基写信勉励儿子。

四、精读第一自然段,感知高尔基父子亲情的“爱”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这里的“爱”字,与题目中的“他的儿子”是相互照应的)

五、指导写字和生字词

做到“身直、肩平、头正、臂开、足安”和“三个一”(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纸一尺)。将课后3个生字认真描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哲理。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初谈“给予”。

1、你认为文中哪一句话意义最为深刻?

2、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指名读)

(1)生活中你给过别人东西吗?(学生自由谈,引导学生说出给予后的心情)

(2)老师谈自己的一个有关“给予”的感人故事。

(3)送同学们一句老师珍藏已久的话:给予是一种快乐(投影出示)。

二、走进课文,解读“给予”。

(一)儿子的“给予”。

1、好好读读课文,文中的“给”指的是什么?(指名读相关内容:第三自然段)

2、这一段告诉我们谁给予谁什么?

3、儿子是怎样给予的?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自由读)

(1)从这段话里你们觉得儿子给予得容易吗?(不容易)从哪儿看出来呢?

(顾不上:儿子不远万里从苏联赶到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的父亲这儿,却没有休息。一直忙着:一直都没有闲着。

各种各样:栽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付出了许许多多的劳动。只有……还没有:年龄小、个儿小、力气小,这些事对于一个10岁的小孩来说非常不容易。)

(2)看提示,想象说话: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忙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他丝毫不觉得(),也不觉得(),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着:()。

(3)小结:从这段话里,我们体会到了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深深的——(期待学生回答:爱,板书“爱”),让我们抓住关键词语用朗读把高尔基的儿子对爸爸的孝顺读出来。

(二)父亲的“得到”。

1、过渡:有人给予就必然有人得到,高尔基得到了什么?

2、高尔基得到了鲜花,从哪儿看出来?(出示: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3、鲜花美吗?美在哪儿? “姹紫嫣红”写出了花儿的颜色美,“轻轻摇晃”写出了花儿的姿态美,“阵阵芳香”写出了花儿的气味美。

4、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眼前的美景,然后齐读。

5、高尔基欣赏着这些美丽的花儿,心里有——(期待学生回答:说不出的高兴)。投影出示: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6、为什么而高兴呢?我们帮他说出来。(鲜花美,这是儿子种的花,儿子小小年纪就这样懂事、孝顺,看到花儿就如同看到了儿子)

7、朗读体会高尔基陶醉于花中,思念着儿子,充满着自豪,享受着幸福。

6、此时老师再送大家一句话:【投影出示】给予是一种快乐,得到是一种幸福。——汪国真

三、学习书信,领悟“给予”。

1、过渡:高尔基欣赏着儿子栽种的美丽的花儿,如痴如醉,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有千言万语要对儿子说。猜一猜,高尔基要对儿子说些什么?

2、高尔基想对儿子说的话很多很多。可是儿子不在他身边,在当时的条件下,他只能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心中的话语。投影出示: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用书信的格式)

2、学生自由读书信,指名读。

3、高尔基写这封信想告诉儿子什么?(学生自由回答,也可以逐段引导)

第一自然段,告诉儿子:你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第二自然段,告诉儿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

第三自然段,告诉儿子:“给”,永远比“拿”愉快……

4、高尔基写这封信主要想告诉儿子什么?投影出示:“给”,永远比“拿”愉快……

(1)“给”在本文指高尔基的儿子“给”了高尔基鲜花,鲜花——代表美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还可以指什么?(真诚的关心、热情的帮助、美好的环境……)

(2)高尔基儿子的“给”,指的是在岛上栽种各种各样的鲜花,你们的“给”可以指什么?(打扫卫生,让教室里干干净净;……)

(3)“给”,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示?(给予、奉献、付出、作出贡献)你“给”了同学什么?“给”了班级什么?(同学遇到困难,主动帮助;在各种比赛中为班级争光……)你“给”了同学、班级美好的东西后,心情如何?(快乐、自豪、幸福)(4)“拿”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什么?(高尔基欣赏儿子栽种的鲜花)联系自身实际,说说自己的“拿”。“拿”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示?(享受、索取、得到、接受、收下……)

(5)高尔基并不满足于儿子只给予他一个人,也不只是希望儿子栽种鲜花。他希望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让“所有的人都需要”。

投影出示: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不仅仅在(),无论在什么地方,不仅仅在(),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不仅仅是(),还有(),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学生根据内容,合理填空。

(6)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奉献比索取好;有所奉献,就容易得到愉快;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5、齐读整封信,体会高尔基的语重心长、育人育心,再谈读后感想(谈高尔基,谈儿子)。(让学生畅所欲言)

6、其实你们想的也就是当时高尔基儿子想的,让我们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告诉高尔基,好吗?

四、体验习作,实践“给予”。

投影出示:高尔基的儿子读了爸爸的信之后,一定有许多的想法,让我们帮他写一封回信,把心中的想法传达给远方的爸爸。注意书信的格式。

五、教师小结,结束全文。

是的,爱心无国界,合作无止境。爱心在这里流淌,真诚在这里碰撞。通过栽花、赏 花、写信、读信,使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心更近了。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爱心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社会温情;爱心是以对他人的同情、总结和给予;爱心是人的德性、良知和教养的体现;爱心是社会稳定的人性基础。

同学们,老师真诚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拥有真诚,奉献更多的爱心,并真诚祝福大家在爱心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板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给”,永远比“拿”愉快

15.艾滋病小斗士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科学地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 关爱艾滋病患者。

三、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四、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大意。3.指导学生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艾滋病有一个简单的了解,科学认识艾滋病。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1.出示艾滋病患者的照片。师述:在地球的角落,有这样一些人,在生命的边缘挣扎着。你看……

2.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3.了解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的一种传染病,它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破坏,由此而产生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或其他威胁生命的表现。艾滋病最初发现于1981年中期。当时在纽约、洛杉矶及旧金山相继发现在年轻的健康男性同性恋者中发现,艾滋病自发现以来,呈迅速扩散趋势,发病人数持续增加。截止2001年6月底,我国报道的感染者共26058例,其中病人1111例,死亡584例。传播途径共有3种,主要通过注射途径和性接触传播。近年来由于女性患者的增加,母婴传播日趋重要。

4.可怕的艾滋病侵蚀着他们的生命,他们是多么不幸呀!全球每年死于艾滋病的人数已达到280万。在这么多的死难者中,人们忘不了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齐读课题《艾滋病小斗士》

5.什么样的人被称为小斗士?文中的小斗士指谁?(恩科西)那他为什么会被称为“艾滋病小斗士”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2)读后说说文章通过几件事,表现了“小斗士”的勇敢坚强?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3)用

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南非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坦然地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儿童的动人事迹。)

3.学生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讨论分段。(2)交流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恩科西去世,引起世界许多人的关注。第二段:(第二——四自然段)写恩科西的遭遇。第三段:(第五——七自然段)写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并关心着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第四段:(第八——九自然段)写该怎样面对病魔,恩科西为人们作出了榜样。(3)指导朗读课文,读好长句。

(三)指导写字。

1.引领学生仔细读字,体会字的间架结构。2.有重点地指导一些字。“携”字的右下应先写横折折弯钩,再写撇。3.学生完成习字作业,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导。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3.品读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引导学生树立战胜“灾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

2.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理解小斗士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感悟“小斗士”的可敬。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携带 轩然大波 虚弱 遭遇

2.用

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出示并齐读首尾段。师过渡:到底是什么,让这个身患艾滋病的黑人男孩引起了他们及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人们为什么称他为“艾滋病小斗士”呢?让我们一起去回顾恩科西的生命历程吧。

(二)精读感悟:

(一)感知艾滋病的可怕,感悟恩科西的“不幸”。

1.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恩科西遭遇了怎样的不幸?打开课本,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关的语句,用一两个词语在句子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2.生自读课文,画句子,批注。3.讨论交流:

①“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 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把它读出来。

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这些数字让你感受到什么?

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投影)指名读。再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竟然”该怎样理解?“挺”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坚持”吗?从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艾滋病患者是痛苦的、不幸的,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位,现在你知道他活到上学的年龄是多么不容易了吗?读—— 第二次齐读课题。

②“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了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投影)A.理解上下文说说“轩然大波”在这儿指什么?

B.那里的老师、家长、学生听说恩科西要来上学,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又会怎么做?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C.读词“轩然大波”。

D.是呀!身患艾滋病的恩科西被他们拒之门外。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恩科西,你最先想到什么?

E.后来事情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二)感悟恩科西“顽强的抗争”

过渡:面对如此悲惨的命运,小恩科西害怕了吗?退缩了吗?向命运低头了吗?他是如何顽强的抗争、与命运搏斗的呢?让我们从文中寻找答案,默读课文第5、6、7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讨论交流:

1. “恩科是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投影)这儿用了两对关联词,找一找。

自由读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抓关键词“坦然”、“关心”)师创设情境引读:

当恩科西第一次得知自己的病情时,他不是—— 当恩科西得知艾滋病无药可救时,他不是—— 当恩科西被艾滋病折磨的不成人样时,他不是—— 恩科西不愧是:第三次读题。2.“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这段话中,他在向谁呼吁?呼吁什么?用什么样的声音呼吁?指名读。3.他说:“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他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投影)他又在向谁呼吁?呼吁什么?(抓关键词“尚显稚气”)谁能把他的心声再说一下。4.他还说:“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投影)

他又在向谁呼吁?呼吁什么?读

过渡:小恩科西的一番发言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为了全世界的艾滋病儿童,他在奔走,在呼喊,——让我们来向世界、向政府、向人们呼吁。教师引读:

恩科西在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与艾滋病抗争、与无知和偏见抗争,你能赞美一下他吗?师:他是当之无愧的……第四次齐读课题。5.师引读:

尽管恩科西感觉到生命随时可能结束,但他依然在梦想未来。他说:“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投影)

——师:他梦想着自己能够健康长大,他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一名艾滋病专家,多么简单而美好的梦想。谁能把他的心声再读一读!(指导朗读)

过渡:然而在2001年初,恩科西的病情开始恶化。6月1日这天,就在全世界儿童欢度节日的时候,被艾滋病折磨得体重不到10千克的小恩科西,终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他的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三)总结全文。1.(——师引读:)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投影)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了吗? 2.(——师引读:)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投影)

“痛切”什么意思?能换成悲痛吗?你从总统的话中读懂了什么?为什么说他是“榜样”?

3.再齐读句子,感知写法。(这两段话分别在文章的什么位置?)

(四)补充介绍。

1.联合国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2.简介“红丝带”(投影)。

3.同时,各国人们都在身体力行,关心着艾滋病人。(投影图片)今后你会如何对待艾滋病人呢?

(五)升华主题。

1.同学们,恩科西面对着巨大的不幸,他不仅顽强抗争,自强不息,而且关心和他一样不幸的患者,为所有人做出了榜样,是一名真正的——第五次齐读课题。

2.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们难免也会遇到困难、挫折、失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

(六)布置作业。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即将到来,试着写一封倡议书,提倡全世界的人都来关爱艾滋病人。

板书设计: 15.艾滋病小斗士

不幸 坦然面对

恩科西

顽强 关爱他人

习作4(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

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教学重点:叙事的过程要清楚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老师这儿有三个诸葛亮的锦囊,里面写着天机,现在我想把它送给表现最好的同学。(送给一表现最好的同学)请你先打开白色锦囊,看完后不要说出锦囊内容,先大声说说自己此刻的感受。

内容:老师要告诉你个好消息,你这次数学测验考了100分!是全班第一名,上次第一名XX这次只考了99分,位居第二。

2、感受说过了,想告诉大家锦囊的内容吗?乐于说吗?别急,打开第二个红色锦囊再说不迟。

内容:不过,我又得告诉你个不好的消息。其实,你有一题1.5分判断题数学老师没给你改出来。

3、现在你的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概括吗?你还想大声说出第一个锦囊的内容吗?想大声说说第二个锦囊的内容吗?

4、到底是怎么回事,同学们想知道吗?你愿意和大家说吗?给你思考一下。(征得该生同意后,让他自己说)现在请你说说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内心的变化。

5、同学们,如果是你,你心里会怎样想呢?会感到怎样呢?

6、是啊,这件事憋在心里特别难受,时间久了,对身心健康都会造成损伤。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与同学相处时受到委屈,做了错事羞于向别人道谦,性格内向想给父母提意见却没有胆量,比赛取得了好成绩却不好意思告诉老师……还有呢?(学生简单举例)

7、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事。(相机板书:有心事)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使我们不方便和当事人直说,心里会一直耿耿于怀,怎么办?打开第三个黄色锦囊,读出妙计。

内容:用笔“说”(相机板书:用笔“说”)

对啊,我们可以拿起手中的笔,把还有想说的,向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或是值得信赖的人一吐为快!

二、学习例文,总结写法

1、笔“说,”该怎么说呢?有一位赵洁同学就遇到了和我们一样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说”的,向她学习学习。(自读例文)

2、同学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呢?

相机示填空:赵洁同学 先说_____________(开头简明表白自己内心)

接着说_____________(中间详细说事情的过程及内心活动)

最后说_____________(结尾总体倾吐现在的感受)她这种叙事的结构特清晰,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3、在文章中,赵洁详细“说”的是什么?(事情的过程)

4、那么,赵洁从“拿到卷子”到“把卷子塞进抽屉”的过程中,内心活动经历了哪些变化?划出她的内心活动。(“心花怒放”--“心怦怦直跳”--“想来想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5、赵洁同学用生动的词语具体地写下了当时事情的过程和自己的内心活动,一字一句都是自己的心底想法。使我们感到真切、真诚。表达自己当时具体的内心活动,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6、这篇文章是述说心里话,所以结尾赵洁又写了什么呢?(再次全面地抒发自己的感受)

7、赵洁同学开头明说,中间细说,结尾总说,真实、细腻地和老师“说”了自己的心事,她内心表白实在振动人心!我想,老师看了,一定会原谅他的。

三、完成习作

1、现在同学们可以借鉴赵洁同学的方法,有顺序有条理地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以与同桌说,也可以自己闭上眼睛,静静地和自己交流,还可以直接用笔“说”。(学生自主交流)

2、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笔”,尽情畅谈!题目自定(学生完成习作)。

3、学生修改草稿。自愿情况下,教师辅导。

板书设计 : 有心事 用笔“说”

开头 明说

中间 细说

结尾 总说

练习4 教学要求: 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2.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

3、写好钢笔字。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的表达和提问题。教学重难点:

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来源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2、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

3、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的表达和提问题。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小芳正在做作业,爸爸指出她写的“兰球”字写错了,小芳不服气,爸爸说出了篮球的“篮”字的来源。

(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出道理。(4)教师介绍“兰、篮、蓝”的来源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四个句子,找找有无错别字。(2)学生试着改句中的错别字。

(3)师生共同改正错别字。让学生说出理由。

(4)教师小结。错误的原因: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出错。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这四个成语。教师指出这几个词语都有错别字。(2)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思考为什么会出错。

(3)指名改正错别字,说出理由。(因为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写错了的)(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熟记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都有一个警世劝诫的哲理)(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语词典。(6)学生练习背诵。2.反馈。

(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4)指名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在大海中永生》。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那些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5)教师重点指导“撒大海、爱戴”等词的间架写法和整体布局。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身字旁、舟字旁)和例字(射、船)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身字旁、舟字旁”的书写方法。(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3)教师讲解“射、船”的写法,学生练写。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1)指名读题目。(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指导。

(1)创设情境: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开“小小新闻发布会”。(2)分组推选“发言人”上台发布新闻。(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或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搜集一两条有价值的新闻)(要求“发言”的新闻有一定价值,通顺、流畅)(3)“听众”现场提问,(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题,做到问题有对性,表达清楚,流利)“发言人”当场给予回答。(4)师生评议。3.反馈。

(1)评议后,推选—名同学上台作为“发言人”,全班同学提问题,“发言人”回答。(2)评议小结。板书设计:

上一篇:学校安全稳定信息报送制度下一篇: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