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质量保证措施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弱电质量保证措施(共8篇)

弱电质量保证措施 篇1

1.1.1 质量保证体系

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由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施工队长组成质量保证机构。负责监督指导规程、规章、标准的执行,参加编制和审批质保措施计划、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参加图纸会审,重大事故调查分析、处理,质量培训教育和工种考核,做好交工后服务工作。

按照质保工作程序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工作范围和质量职能。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要掌握负责的工程项目概况。施工机具、检测设备、测量仪器、计量器等质量保证措施落实,为施工现场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组织好人力、物力及时配合土建施工,做好与安装有关的预留、预埋工作,防止预留的孔、洞、槽和预埋件漏配错留造成返工。

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严肃工艺纪律,把好工序质量关,克服质量通病,消除质量隐患。

把好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质量关,凡是不符合规定指标的物资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并及时做出果断处理。

对质量状况全面跟踪,对工序质量不漏检不误检。

公司现行的质量体系是公司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必须遵循的总的方针和原则,而针对工程实施的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是公司现行的质量体系的一个具体体现,因此,它必须与公司现行的质量体系保持一致。同时,结合工程具体需求,建立实用的质量体系,使之有效地运行于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以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以完善有效的质量体系运行于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以优异的工程和服务质量参与竞争,跻身市场。

质量目标——按照质量体系要求及工程相关要求使施工管理达到建筑部“示范工程建筑”标准。保质、按时、全面地完成综合保安管理系统工程,竣工验收达到国家验收标准规定的优良等级。

2、工程质量保证依据

质量体系操作层次文件:公司有关工程项目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工作程序(流程图;

3、质量记录

除本章所附的部分记录外,还包括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各项业务活动所产生的质量记录。如:检验、调(测试及验收报告,工程总结,设计变更记录,等等。

4、工程质量控制计划

5、质量保证的资源条件

人力资源配备情况:(见人员配备一览表 物质资源配备情况:

 提供工程实施所需的文件、资料和必要的技术支持与储备。 保证设计、施工、验收所用的工具、设备完好、充分。

 为工程有关人员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确保联络通畅、信息反馈及时。 提供项目所需的专用交通工具。

 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保证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6、质量管理活动

7、制订质量活动计划,并保存实施记录。

 适时的工程质量工作会议。 质量体系审核。

 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检查。 制定和落实有关工程质量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1.1.2 质量保证措施

按照质保工作程序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质量职能。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要掌握负责的工种项目概况。施工机具、检测设备、测量仪器、计量器均以得到保证,质量保证措施落实,为施工现场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

组织好人力、物力及时配合土建施工,做好与安装有关的预留、预埋工作,防止预留的孔、洞、槽和预埋件漏配错留造成返工。

树立坚强的质量意识,严肃工艺纪律,把好工序质量关,克服质量通病,消除质量隐患。

把好材料和设备质量关,凡是不符合规定指标的物资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并及时做出妥善处理。

对质量状况全面跟踪,对工序质量不漏检不误检。

1.1.3 质量控制措施

1.1.3.1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工程质量控制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与进度计划、和工程投资相互制约,承包单位在业主授权范围内,按合同、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并按业主对工程要求或内容作调整,是管理工作的原则。

1、施工准备、审查准备阶段:

审查配备人力、材料、机械设备是否合理, 审查拟订施工方案、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原材料的检验以及配比是否合乎要求。

2、施工阶段:

检查工艺是否按规范和经审批的方案进行,并施工过程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抽查。

3、成品验收阶段:

通过检测和验评该分项或分部已完工程是否得到规范要求的质量标准和误差允许范围。

4、旁站:

施工过程中对重点项目和部位实施旁站, 检查施工过程中设备、材料及混合材料与批准的是否符合;检查施工是否按批准的方案、技术规范进行。

5、测量:

与监理工程师一起对完成的工程的几何尺寸、安装位置等进行实测实量验收, 不符和要求的要进行整改,无法进行整改的要求返工。

6、试验:

对各种设备、材料等级等, 与监理人员一道随机抽样试验, 并提供试验条件。

7、指令性文件:

与甲方、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往来, 必须以文字为准, 与监理工程师一道通过书面指令和文字对工程施工进行质量控制。用以指出施工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提请施工人员加以重视或修改。

1.1.3.2 材料设备质量控制措施(1运输、包装、仓储

 系统设备、检测设备、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必须按业主要求单独分箱包装,并在外包 装上标明设备名称、编号,以方便区分。所有设备、线缆等需要包装的货物必须使用原厂包 装。

 货物的包装必须符合国际、国内关于海运、空运、内陆运输的有关规定。

 设备储存要求:包装应适合与仓储。在验收之前,本招标文件中所有设备、材料在任何供应关节的仓储均由投标人负责。货物包装箱内至少有下列资料:装箱单、产品合格证、产品检验记录、产品使用说明书、设备装配图、随箱清单。货物的储存年限应在包装上予以说明。

(2材料设备订货加工的质量控制

设备、材料定货加工时, 向监理工程师和甲方提供产地和生产厂家,会同甲方、监理公司检查其资质和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经认可后按检查评定样品标准进行验收, 设备、材料进场后, 按批量抽查, 并将结果报甲方及监理公司审核,(3材料设备进场后的质量控制

 投标人提供设备的所有铭牌、使用指示、警告指示、设备技术性能参数说明。

 每项设备均应有制造厂商的铭牌,并装在显著的地方,所有铭牌应采用铆钉、螺钉、螺栓等方式固定或直接刻印在设备上。除非业主同意,不得使用粘合剂粘贴的铭牌。铭牌材料必须防锈、防潮,铭牌上的字体应清晰,颜色与底色成对比

 材料进场必须附有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合格证或(检验报告;  材料、设备进场后按规定进行验收和提样复试;

 按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质量签认程序检查或随机抽查;

1.1.4 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制

1、项目经理:

代表公司履行对业主合约的责任;

执行和推进工程总进度计划,统管用料,统管质量,统管安全;编制每段工作计划;

组织预审,提出图纸上不明确或与标书、规范有差异的地方。主持召开每周例会,解决施工上存在的问题;

主持施工方案的制定及审定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措施。

2、质量监督工程师:

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处理工程质量问题; 参与编制施工保证措施;

检查质量措施执行情况,收集整理技术资料,制定下步工序的质保措施; 对不合质量要求的,有权停止该步工序,进行整改; 陪同监理,质量人员进行检查,及时矫正质量纰漏; 整理,归纳技术档案。

3、专业工程师:

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编制施工方案; 质量员的指导下,处理施工质量问题;

熟悉图纸,了解工作章程,保证各子系统按图施工,按章工作,抓好进度,质量,安全;

具体协调各系统的交叉施工;

陪同监理,质量人员进行检查,及时矫正质量纰漏; 负责回答项目经理,主管对图纸章程的询问。

4、资料管理员:

协助整理施工工程质量档案,资料的整理。

管理档案资料。

1.1.5 工程质量验收

1.1.5.1 隐蔽工程和中间验收

在施工过程中凡被下一道工序掩盖的隐蔽工程,应双方约定的中间验收部位按工程师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进度计划,由工程师确定中间验收部位,合格后办理签认, 然后才能允许进行下道工序。

隐蔽工程项目:

暗配管穿线,桥架缆线敷设, 应分层分段进行隐检。内容包括:位置、规格、标高、弯度、接头、焊接、跨接地线、防腐、管盒固定、管口处理等。

地极敷设: 包括焊接、防腐、测试记录。

1.1.5.2 竣工预检

竣工预检是单位工程在正式验收前一次全面检查, 对存在的问题没有全部解决前, 不得报请验收。预检条件:

各系统分项工程基本完成。

各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完毕, 达到试运行。

竣工技术档案资料基本齐全。

1.1.5.3 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是在修复竣工预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 由承包单位参加并报请业主工程师、监理、总承包方、设计院等有关方面参加的, 交付使用前注正式验收。

竣工验收具备的条件:

竣工预检时提出的问题全部解决。

各分系统试运行达到设计要求并具备业主使用条件。

各系统工程技术资料齐全全部分类整理装订成册达到移交业主的程度。

1.1.6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

施工中发生质量问题,首先停止继续施工,分析原因。根据事故的不同情况、不同性质、不同程度提出处理办法, 并写出书面报告。与甲方、监理工程师一起根据有关规定,参加处理工程质量事故, 监督事故处理方案的执行。

由于处理事故而增加的工程费, 根据合同条款由责任方全部承担。处理办法:按国家有关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执行。

推倒重来: 凡未达到规范标准,明显的质量问题,又无法修正的缺陷或经再三努力不能达到合格的, 坚决推倒重来。采取经批准的局部返工或修整方法。

质量问题比较严重,在技术规范范围内无法解决时, 则协同甲方与监理工程师一道协调建设单位, 组织专家研究, 加以处理。

1.1.7 材料送样说明及送样清单

1.1.7.1 送样说明

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需要送样的设备及材料包括线材、管材、前端安装的设备如摄像机、对讲室内机、公共广播喇叭等。送样设备及材料型号参照合同清单型号,保证用到项目的材料及设备与合同型号一致。

1.1.7.2 送样清单

材料送样清单序号 2 3 4 5 6 7 8 9

送样材料名称

网络高清摄像机枪型吸顶喇叭 室内音柱 草坪音箱 对讲室内分机 对讲门口机 电源线 网线 PVC管

单位 数量台

弱电质量保证措施 篇2

1弱电系统的概述

弱电是一种电信号,主要调控通信开展的供电环节,并在调控中完成传输以及交换等相关信息。弱电主要是通过电子电路的方式完成特定的控制或者是特定的功能,整个过程不是为了传递或是动力信息的输出。目前由于弱电的工作电流偏低,并且使用的电压较小,因而使用的功率比较小,导致工作的频率偏高。弱电中工作的电力较低,其安全性能就比较高,因而弱电控制强电能降低使用的危险性能。目前弱电的覆盖面较广,可以使用在计算机、通讯、医疗仪器等电子设备上。强电是指电气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点,主要是为电力设备提供供电方面的支持。强电由于工作电流比较高,所以使用的电压偏大,并且在功率加大的情况下工作的频率也相对比较低。强电在工作时由于工作电压较高,所以危险性比较大。强电的特征主要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进行供电的需求。弱电与强电的等级划分不是根据电压的等级进行的,比如有三十六伏以下的安全电压照明电力就隶属于强电的领域内,而三十千伏电压的电视机则应属于弱电的范畴内。

2弱电系统的使用

弱电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范围较广,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急电源或者电视手机使用的数据传输,以及语音或者图像信息的传授,都是弱电系统的应用范围,弱电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应用数据。由于信息传递的弱电能够作为信息源传递信息,并能保障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弱电系统作为弱电及时广泛应用的途径,由于弱电系统在建设初期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因而弱电系统的设计就要保障弱电系统能够防止各类意外,所以使用弱电系统能够让用电在安全环境下进行,另外弱电具备低污染、低能耗和高效率的特点。弱电系统的设计更与建筑通信有较多的联系,目前监控消防等系统也广泛的应用于综合布线中。当前弱电系统的设计是让强电系统得到较好控制的基础,发挥弱电控制强电的要求。另外强电系统的设计也有着比较高的安全性,可以依靠灵活或者较高的经济效益为前提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使用弱电技术,通过强弱的结合,起到控制强电的应用效果。

3弱电控制强电的具体应用措施

3.1单片机在弱电控制强电上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比较常用的系统主要是通过单片机进行主导控制的系统,该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弱电控制强电的全体过程。但是使用时需注意单片机的整体性价比偏高,重量较轻,并且体积偏小,有着抗干扰能力强,集成效果较好的特点。单片机控制强电系统主要包括的内容需要做好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单片机部分、温度测量等相关的电路控制。由于单片机部分主要是用来接收传感器,并根据传感器的状况测得现有的温度,然后做出部分的判断以及处理。目前复位电路主要的作用是保障单片机的正常工作运行。时钟电路的存在也是确保正常单片机运行的核心工作环节。温度测量电路主要是由热敏电阻构成的,是测量液体温度的关键要求,在将温度传递给单片机的过程中,让正常温度控制电路中的主要部分,确保温度规定范围内浮动。

由于液体的内部惯性较大,所以在加热完成后液体还会有余温存在,断电以后液体也有少许余温存储,故此需要控制温度,确保水温恒定在二十八摄氏度。单片机受到编写程序差异性的影响在弱电控制强电执行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由于单片机能够做定时装置,用以保持室内的温度处于可控范围内。比如进行自动监控问题,由于系统电源主要是正5伏的电压。故此使用温度探头采集现有的温度,要求温度探头连接单片机,并根据现有程序写入相应的处理,一旦测量到温度在设定范围以外时,单片机需要向固态的继电器内应用,可以通过控制信号的方式控制整个电路的运行状况,启动空调的方式也是调节室内温度的最佳途径。

3.2固态继电器用弱电控制强电的应用

继电器之所以能被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由于继电器是能用弱电控制强电的最为理想元器件。使用时运用固态继电器主是由于继电器使用时便于操作,并且使用范围较广,限制比较少。固态继电器主要是无触点的半导体元件,因而输入控制电压较低,能够配合单片机的使用。固态继电器在输入和输出时都需借助于光电隔离,要求隔离的绝缘要在两千伏以上,这样才能确保高压电路使用的安全性能。

固态继电器输出是由于无触点、无火花、无噪音,且开关的速度比较快,能够根据目前输出电路的不同选择不同规格的输出电压,固态继电器与工作开关一致,在将信号传递到输入端前,继电器为保障电路的整体安全性能,始终处于断开的状况,一旦输入端接收到单片机传输过来的信号以后,固态继电器的开关会自动闭合,输出端的电路此刻也开始运行新的工作系统。虽然电的使用有较多的保护,但是电相对于人体而言仍然有一定的危险性,故此使用弱电控制强电能将危险减低。针对不同程度的荷载,选择的固态继电器型号需要在参考对应电流和功率的情况下进行选择。另外需要注意一点即开或者关瞬间电流需要做好控制,同时在定期维护弱电和强电的情况下,需跟进日常的维护与检查。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发展,电业也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弱电控制强点的策略以及应用也由此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此需要发挥弱电和强电间的优势,让弱电控制强电得到广泛的应用,进而在推动电气自动化道路上不断的前行。

参考文献

[1]祖静波.试论如何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管理及维护[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2):11-12.

[2]潘中平.如何优化弱电控制系统管理与维护[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S2):13-14.

弱电质量保证措施 篇3

关键词:弱电设备;雷电危害;防护措施

强电和弱电是电力系统中的两大输电类型,而强电设备起步早,在防雷避害方面的措施也较为完善,经验相对丰富,能够很有效的避免雷电带来的灾害,而弱电设备如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弱电控制以及电源等设备的防雷电还十分薄弱,每年因弱电设备遭雷击破坏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随着近年来生产办公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弱电系统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占有地位越来越重要,一旦遭遇雷电,将造成设备的损坏,进而可能引起整个电力系统的瘫痪,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弱电设备的雷电危害和防护措施,以保证弱电系统避免遭遇雷电袭击,保证其正常有效的运行。

一、弱电设备雷电危害分析

相对强电设备而言,雷电更容易造成弱电设备危害,其危害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不可能依靠一、二种先进的防雷设备和防雷措施就能完全消除雷击过电压和感应过电压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雷害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尽可能降低雷害造成弱电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通过对现实中遭遇雷电危害的弱电设备分析,其造成雷击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击雷是带电云团直接击中地面上的建筑物(或物体),对该处物体所造成的放电现象;直击雷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造成暴露在空间中物体的损坏。由于雷电流产生的巨大热量,从而造成建筑物损坏或动植物的伤亡,危害极大,但是发生的几率很小。

(2)雷电感应是指在雷云运动的过程中或雷云对大地(或云际之间)放电时,对附近的金属导体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雷击电磁脉冲(LEMP)通过电磁场传播和金属电路及金属管路传导,对该处和设施造成危害。感应雷一般依据电磁感应和电路原理,因此其危害范围广,几率高,对弱电系统的危害较大。

(3)雷电浪涌。近几年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雷电浪涌的危害也更加重视。它主要是由于发生雷击时,产生于电源和通讯线路之间的电流浪涌引起的。一是,电子设备内部结构都是高度集成化,对设备的过电压、过电流等承受水平都有限,进而对雷电电流浪涌的承受力也有限,在发生雷电浪涌时设备就容易受到损害。二是,信号来源的路径有很多,导致系统在信号传导中更容易受到雷电的入侵,而雷电浪涌可以通过电源线或信号线等途径而入侵电脑等设备。通常来讲,信号系统的浪涌电压主要来源于电磁干扰、静电干扰以及感应雷击和无线电干扰。

二、弱电设备雷电危害的防护措施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来预防灾害的发生。弱电设备的主要防雷措施是安装接闪器、接地、屏蔽、均压、分流(保护)等装置,将雷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1)外壁防护措施。该防护措施一是要通过建筑设置的避雷针将雷电产生的强大电流直接引入大地。二是在引导雷电产生的电流时要注意对电流的分流,否则容易造成过电压而引起设备的烧毁损害。三是可以利用建筑结构中的金属构件以及钢筋笼作为不规则的屏蔽笼(法拉第笼),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若建筑中的设备为低压电子逻辑系统、小功率信号的电路电器,则需要加设专门的屏蔽网,并且均压环采用避雷带等电位连接。四是保证建筑物的各点的电位均衡,处于等电位状态,避免由于电位差而对设备产生的损坏。五是保证建筑接地良好,从而减低雷击时接点电位设备的损害。

(2)内部保护措施。从电磁兼容性的观点来看,防雷电保护应当由外向内划分多级保护区,其中最外层为LP20级,危险性最高,是直击雷区,主要由外部防雷系统保护,越往内部,危险性越低。一般来讲,在雷电电流经过传统的避雷装置后会大约有一半的电流直接进入大地,还有一半会平均分布于各个电气管道中。在随着通信等弱电设备的大规模应用,在防护电上应当进行综合的多级保护。首先是电源的防护。雷电侵入弱电设备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电源,因此,需要加强对电源的防雷电保护。一是在高压设备后端到二次低压设备总配电盘间的线缆内芯线两端加避雷器,作为一级防护。二是二次低压设备配电箱间的电缆内芯线两端对地加避雷器,作为二级防护。三是在重要的、精密的设备前端加对地避雷器,作为三级防护。通过分流,来达到将雷电电流引入大地。需要注意的是,避雷器的选择。其次,信号的防护。该部分可分为粗保护和细保护两种,粗保护需要根据国家的规范级别来确定,细保护,要根据电子设备的精密度和灵敏度来设置。再次,接地处理。由于雷电在短时内产生大量的电流和热量,这就要求接地系统应当具有良好的性能,来保证将雷电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接地必须符合下列条件:①接地电阻值要求R<1Ω;②接地体应离建筑物3~5m左右设置;③水平和垂直接地体应埋入地下0.8m左右,垂直接地体长2.5m;④在地网焊接时,焊接面积应≥6倍接触点,且焊点做防腐蚀防锈处理;⑤地网应在地面下0.6~0.8m处与多根建筑立柱钢筋焊接,作防腐蚀、防锈处理;⑥回填土必须是导电状态较好的新粘土。若接地保护处理的不好,将会造成严重的设备故障,轻則烧毁设备元件,重则引起火灾和人员伤亡。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防干扰、防静电等屏蔽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接地系统。

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质量控制 篇4

弱电工程的质量控制应该是全方位的,这里着重根据弱电工程的特点强调在工程实施的三个主要阶段设计、施工、调试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1、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检 查并确认各子系统的系统设计、技术设计、功能描述、设备选型必须达到合同、业主及功能需求分析的要求;根据确定的工程界面要求,检查各专业、子系统之间技 术交接互提资料是否达到要求,包括功能、信号匹配、设备配置、逻辑等;检查受控对象的设计管线到位,双方信号接口界面功能达到设计要求;对设计图纸进行全 面审核,确保设备清单、监控点表与施工图三者完全一致。

2、施工工程质量的控制

按施工工艺和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分阶段进行质量控制;按施工工艺框图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施工和质量控制;做好电管、线槽、电缆敷设及隐蔽工程的施工记 录和验收;按施工工艺要点做好单体设备安装的质量检查表格;按设计和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要求做好单体设备的测试和调试记录。

3、系统调试

弱电资质申请 篇5

一、总则

(一)为了加强对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企业的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结合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特点,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工程范围系指各类建设工程中的建筑智能化工程;

(三)本标准是核定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活动的企业资质等级的依据;

(四)本标准设一级、二级两个级别;

(五)本标准中工程业绩和专业技术人员业绩指标是指已竣工并验收质量合格的建筑智能化工程。

二、标准

(一)一级

1、企业资信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并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金不少于800万元,净资产不少于960万元;

(3)近五年独立承担过单项合同额不少于1000万元的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2项;

(4)近三年每年工程结算收入不少于1200万元。

2、技术条件

(1)企业技术负责人具有不少于8年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经历,并主持完成单项合同额不少于1000万元的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2项,具备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或高级工程类专业技术职称;

(2)企业具有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中级及以上工程类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0名。其中,自动化、通信信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不少于2名,注册电气工程师不少于2名,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项目经理)不少于2名;

(3)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均具有完成不少于2项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业绩。

3、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及固定的工作场所;

(2)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具备技术、安全、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二)二级

1、企业资信

(1)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2)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并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工商注册资本金不少于300万元,净资产不少于360万元;

(3)近五年独立承担过单项合同额不少于300万元的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2项;

(4)近三年每年工程结算收入不少于600万元。

2、技术条件

(1)企业技术负责人具有不少于6年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经历,并主持完成单项合同额不少于500万元的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不少于1项,具备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或中级及以上工程类专业技术职称;

(2)企业具有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的中级及以上工程类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名,其中,自动化、通信信息、计算机专业人员分别不少于1人,注册电气工程师不少于2名,二级及以上注册建造师(项目经理)不少于2名;

(3)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均具有完成不少于2项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或施工或设计施工一体)业绩。

3、技术装备及管理水平

(1)有必要的技术装备及固定的工作场所;

(2)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具备技术、安全、经营、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

三、承担业务范围

(一)取得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的企业,可从事各类建设工程中的建筑智能化项目的咨询、设计、施工和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工程,还可承担相应工程的总承包、项目管理等业务;

包括:

1、综合布线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

2、设备监控系统工程;

3、安全防范系统工程;4通信系统工程;

5、灯光音响广播会议系统工程;

6、智能卡系统工程;

7、车库管理系统工程;

8、物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工程;

9、卫星及共用电视系统工程;

10、信息显示发布系统工程;

11、智能化系统机房工程;

12、智能化系统集成工程;

13、舞台设施系统工程;

(二)取得一级资质的企业承担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规模不受限制;

(三)取得二级资质的企业可承担单项合同额1200万元及以下的建筑智能化工程。

四、附则

(一)企业申请二级资质晋升一级资质,应在近两年内无违法违规行为,无质量、安全责任事故;

(二)取得《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证书》的单位,其原《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证书》、《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资质证书》收回注销;

(三)新设立企业只能申请二级,除对“企业资信”(2)中净资产以及(3)、(4)不作要求外,其他条件均应符合二级资质标准要求;

(四)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弱电施工工艺 篇6

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逐项检查操作质量,在工程完工后,对施工质量进行评定,并备好质量保证资料,保证交付使用的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和满足使用功能。

一、电气线路敷设

A.一般规定

1.电缆(线)敷设前,做外观及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电阻不小于5MΩ;当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其规定。2.线路按最短途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3.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介质排放、潮湿以及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的区域;必要时采取相应保护或屏蔽措施。4.当线路周围温度超过65℃时,采取隔热措施;位处有可能引起火灾的火源场所时,加防火措施。

5.线路不宜平行敷设在高温工艺设备、管道的上方和具有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的下方。

6.线路与绝热的工艺设备,管道绝热层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0mm,与其他工艺设备、管道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50mm。

7.线路的终端接线处以及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和沉降逢处,应留有适当的余度。

8.线路不应有中间接头,当无法避免时,应在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

当采用焊接时应用无腐蚀性的焊药。补偿导线宜采用压接。同轴电缆及高频电缆应采用专用接头。

9.敷设路时,不宜在混凝土土梁、柱上凿安装孔。

10.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线及编号,并按第一条的规定,测量绝缘电阻。

11.测量线路绝缘时,必须将已连接上的设备及元件断开。B.电缆的敷设

1.敷设电缆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7℃。

2.敷设电缆时应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设时应防止电缆之间及电缆与其他硬物体之间的磨擦;固定时,松紧应适度。3.多芯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6倍。

4.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交叉时,宜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5.在同一线槽内的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分类布置;对于交流电源线路和连锁线路,应用隔板与无屏蔽的信号线路隔开敷设。

6.电缆沿支架或在线槽内敷设时应在下列各处固定牢固:(1)电缆倾斜坡度超过45°或垂直排列时,在每一个支架上。

(2)电缆倾斜坡度不超过45°且水平排列时,在每隔1~2个支架上。

(3)和补偿余度两侧以及保护管两端的第一、第二两个支架上。(4)引入仪表盘(箱)前300~400mm处。

(5)引入接线盒及分线箱前150~300mm处。7.线槽垂直分层安装时,电缆应按下列规定顺序从上至下排列: 仪表信号线路; 安全连锁线路; 交流和直流供电线路;

8.明敷设的信号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和强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m;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保护管以及在线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m。

9.电缆在沟道内敷设时,应敷设在支架上或线槽内。当电缆进入建筑物后,电缆沟道与建筑物间应隔离密封。C.其他要求

1.电线穿管前应清扫保护管,穿管时不应损伤导线。

2.信号线路、供电线路、连锁线路以及有特殊要求的仪表信号线路,应分别采用各自的保护管。

3.仪表盘(箱)内端子板两端的线路,均应按施工图纸编号。4.每一个接线端子上最多允许接两根芯线。

5.导线与接线端子板、仪表、电气设备等连接时,应留有适当余度。

二、电源设备的安装 A.供电系统的安装

1.弱电工程的供电设备应在安装前检查设备的外观和技术性能并符合下列规定:

2.继电器、接触器和开关应动作灵活,接触紧密、无锈蚀、损坏。3.紧固件、接线端子应完好无损,且无污物和锈蚀。4.设备的附件齐全,性能符合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B.电源设备的安装

1.设备的安装应牢固、整齐、美观,端子编号、用途标牌及其他标志,应完整无缺,书写正确清楚。2.固定设备时,应使设备受力均匀。

3.仪表箱内安装的供电设备其裸露带电体相互间或其他裸露导电体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4mm。当无法满足时,相互间必须可靠绝缘。4.供电箱安装在混凝土墙上、柱或基础上时,宜采有膨胀螺栓固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箱体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3~1.5m;

(2)成排安装的供电箱,应排列整齐。

5.UPS设备安装完毕,应检查其自动切换装置的可靠性,切换时间及切换电压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6.稳压器在使用前应检查其稳压特性,电压波动值应符合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7.整流器在使用前应检查其输出电压,电压值应符合安装前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8.供电设备的带电部分与金属壳间的绝缘电阻,500V兆欧表测量时,应不小于5MΩ。当安装使用说明书中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规定。

9.供电系统送电前,系统内所有电源设备的开关均应处于“继”的位置,并应检查熔继器容量。

三、弱电系统的接地 A.一般规定

1.弱电系统的接地,按用途分有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保护性接地分为:防电击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防电蚀接地;功能性接地分为:工作接地、逻辑接地、屏蔽接地和信号接地。不同的接地有不同的要求,应按设计决定的接地施工。

2.需要接地的弱电系统的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配管采用镀锌电管时,除设计明确规定处,管子与管子、管子与金属盒子连接后不必跨接,但应遵守下述规定:

1)管子间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螺纹表面应光滑、无锈蚀、缺损,在螺纹上应涂以电力复全脂或导电性防腐脂。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2)管子间采用带有紧定螺钉的套管连接时,螺钉应拧紧;在振动的场所,紧定螺钉应有防松动措施。

3)管子与盒子的连接不应采用塑料纳子,应采用导电的金属纳子。4)弱电管子内有PE线时,每只接线盒都应和PE线相连。

(2)当配管采用镀锌电管,设计又规定管子间需要跨接时,应遵守下述规定:

1)明敷配管不应采用熔焊跨接,应采用设计指定的专用接下来线卡子跨接。

2)埋地或埋设于混凝土中的电管,不应用线卡跨接,可采取熔焊跨接。

3)若管内穿有裸软PE铜线时,电管可不跨接。此PE线必须与它所经过的每一只接线盒相连。

(3)配管采用黑铁管时,若设计不要求跨接,则不必跨接。若要求跨接时,黑铁管之间及黑铁管与接线盒之间可采用圆钢跨接,单面焊接,跨接长度不宜小于跨接圆钢直径的6倍;黑铁管与镀锌桥架之间跨接时,应在黑铁管端部焊一只铜螺栓,用不小于4mm的铜导线与镀锌桥架相连。

(4)当强弱电都采用PVC管时,为避免干扰,弱电配管应尽量避免与强电配管平行敷设,若必须平行敷设,相隔距离宜大于0.5m。

(5)当强弱电用线槽敷设时,强弱电线槽宜分开;当需要敷设在同一线槽时,强弱电之间应用金属隔板隔开。

四、综合布线系统

A.施工前的环境检查

在安装工程开始以前应对交接间、设备间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具备下列条件方可开工:

1.交接间间、设备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

2.房屋预留地槽、暗孔、孔洞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对设备间铺设活动地板应专门检查,地板板块铺设严密坚固,每平方米水平允许偏差不应大于2mm,地板支柱牢固,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要求。4.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施工电源和接地装置。

5.交接间、设备间的面积,环境温、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定。

B.施工前的器材检验

1.器材检验一般要求

(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工程所用线缆器材规格、程式、数量、质量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者或与设计不符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2)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证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

2.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验要求:

(1)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断裂。

(2)管材采用钢管、硬聚氯乙烯管、玻璃钢管时,其管身就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形,孔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

(3)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符合邮电部《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90)中相关规定。

(4)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扭曲、飞刺、断裂或破损。

(5)铁件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均应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3.线缆的检验要求:(1)工程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规格、程式、形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2)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3)电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电气性能检验报告。(4)电缆的电气性能应从本批量电缆的任意三盘中截出100m长度进行抽样测试。

(5)剥开缆线头,有A、B端要求的要识别端别,在缆线外端应标出类别和序号。

(6)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表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62.5/125μm或50/125μm多模渐变折射率光纤光缆和单模光纤光缆时,现场检验应测试光纤衰减常数和光纤长度。

1)衰减测试:宜采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差异太大,应用光功率测试,并加以比较,断定是测试误差还是光纤本身衰减过大。

2)长度测试:要求对每根光纤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一致。如果在同一盘光缆中,光纤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判定是否有断纤现象存在。

(8)光纤调度软线(光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光纤调度软线应具有经过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包皮,两端的活动连接器(活接头)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

2)每根光纤调度软线中光纤的类型 应有明显的标记,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4.接插件的检验要求:

(1)接线排和信息插座及其他接插件的塑料材质应具有阻燃性。

(2)保安接线排的保安单元过压、过流保护各项指标应符合邮电部有关规定。

(3)光纤插座的连接器使用型号和数量、位置与设计相符。

(4)光纤插座面板应有发射(TX)和接收(RX)明显标志。5.配线设备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光、电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志名称应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

6.有关对绞电缆电气性能、机械特性、光缆传输性能及接插件的具体技术指标和要求,应符合设计规范。

C.设备安装

1.机架安装要求

(1)机架安装完毕后,水平、垂直度应符合厂家规定。如无厂家规定,垂直偏差不应大于3mm。

(2)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完整清晰。

(3)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应按施工图的要求进行加固。(4)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留有1.5m的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0.8m,以便于安装和施工。

(5)壁挂式机框底距地面宜为300~800mm。

2.配线设备机架安装要求:

(1)采用下走线方式时,架底位置与电缆上线孔相对应。

(2)各直列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应大于2mm。

(3)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4)交接箱或暗线箱宜暗设在墙内。预留墙洞安装,箱底高出地面宜为500~1000mm。

3.各类接线模块安装要求:

(1)模块设备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

(2)安装螺丝必须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

4.信息插座安装要求:

(1)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有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盖可开启,并应严密防水、防尘。接线盒盖应与地面齐平。

(2)安装在墙体上,宜高出在地面300mm,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尽寸。

(3)信息插座底座的固定方法以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采用扩张螺钉、射钉等方式。

(4)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5)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

(6)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5.电缆桥架及槽道安装要求:

(1)桥架及槽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

(2)桥架及槽道水平度每平方米偏差不应超过2mm。

(3)垂直桥架及槽道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

(4)两槽道拼接处水平度偏差不应超过2mm。

(5)吊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倾斜现象。

(6)金属桥架及槽道与节间应接触良好,安装牢固。

6.安装机架、配线设备及金属钢管、槽道接地体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D.缆线的敷设和支撑保护方式

1.线缆的敷设

(1)缆线敷设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1)缆线的布放前应核对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

2)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3)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4)电源线、信号电缆、结绞电缆、光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各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5)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一般为3~6m,工作区为0.3~0.6m;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10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6)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8倍。

②屏蔽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③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④光缆的弯曲半径至少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在施工过程中应至少为20倍。

⑤缆线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缆线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应大于1.5m,布放缆线的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张力的80%,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在以牵引方式敷设光缆时,主要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

⑥缆线布放过程中为避免受力和扭曲,应制作合格的牵引端头。如采用机械牵引时,应根据缆线牵引的长度、布放环境、牵引张力等因素选用集中牵引或分散牵引等方式。

⑦布放光缆时,光缆盘转动应与光缆布放同步,光缆牵引的速度一般为15m/min。光缆出盘处要保械松驰的弧度,并留有缓冲的余量,又不宜过多,避免光缆出现背扣。(2)预埋线槽与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敷设管道的两端应有标志,表示出房号、序号和长度。

2)敷设暗管时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管。布主放双护套线和主干缆线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道为40~50%,暗管布放4对对绞电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

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40%。

3)光缆与电缆同管敷设时,应在暗管内预置塑料管子,将光缆敷设在子管内,使光缆和电缆分开布放,子管的内径应为光缆外径的1.5倍。

(3)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桥架宜高出地在面2.2m以上,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应小于0.3m。桥架宽度不宜小于0.1m,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超过50%。

2)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 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3~5m处进行加固。

3)电缆线槽宜高出地面2.2m.在吊顶内设置时, 槽盖开启面应保持80mm的垂直净空,线槽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

4)布放线槽缆线可以不绑扎,槽内缆线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缆线不应溢于线槽,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m固定在缆线支架上。

5)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内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4对对绞电缆以24根为束,25对或以上主干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型、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扣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6)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及暗管敷设电光缆的施工技术要求应参照邮电部《市内电话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电信网光纤数字传输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的相关规定执行。

2.支撑保护方式

(1)配线子系统缆线敷设支撑保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埋金属线槽支撑保护方式;

①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可为不同尺寸,按一层或二层设置,应至少预埋二根以上,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

②线槽直埋长度超过6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拉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

2)预埋暗管支撑保护要求:

①暗管宜采用金属管或阻燃硬质PVC管,预埋在墙体是间的暗管内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的暗管内径宜为15~25mm。直线布管30m应设置暗线箱等装置。

②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o,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不得多于二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在弯曲布管时,每间隔15m处应设置暗线箱等装置。

③暗管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

3)设置缆线桥架和缆线线槽支撑保护要求:

①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

②金属线槽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设置支架或吊架:

A.线槽接头处;

B.间距3m;

C.离开线槽两端口0.5m处;

D.转弯处。

③.塑料线槽槽底固定点间距一般为1m。

4)铺设活动地板敷设缆线时,活动地板内净空不应小于150mm,活动地板内如果作为通风系统的风道使用时,地板内净高不应小于300mm。

5)在工作区的信息点位置和缆线敷设方式未定的情况下,或在工作区采用地毯下布放缆线时,在工作区宜设置交接箱,每个交接箱的服务面积约为80m2。

6)不同种类的缆线布放在金属线槽内,应同槽分室布放。金属线槽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7)干线子系统缆线敷设支撑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或管道竖井中。

2)干线通道间应沟通。

竖井中缆线穿过每层楼板孔洞宜为矩形或圆形。矩形孔洞尺寸不宜小地300mm×100mm,圆形孔洞处应至少安装三根圆形钢,管径不宜小于100mm。

E.缆线的终端

1.缆线终端的一般要求:

(1)缆线在终端前,必须检查标签颜色和数字含义,并按顺序终端。(2)缆线中产不得产生接头现象。

(3)缆线终端处必须卡接牢固,接触良好。

(4)缆线终端应符合设计和厂家安装手册要求。

(5)对绞电缆与插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

2.对绞电缆芯线终端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绞电缆芯线终端应量保持扭绞状态,非扭绞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4类线不大于25mm。

(2)剥除护套均不得刮伤绝缘层,应使用专用工具剥除。

(3)对绞线在与信息插座(RJ45)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插座类型、色标和编号应符合下图规定:

(4)对绞电缆与RJ45信息插座的卡子连接时,就按先近后远,先上后下的顺序进行卡接。

(5)对绞电缆与接线模块(IDC、RJ45)卡接时,应按设计和厂家规定进行操作。

(6)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处屏蔽罩可靠接触,缆线屏蔽层应与接插屏蔽罩360o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

F.工程验收 1.竣工技术文件应做到如下要求:

(1)工程竣工以后,施工单位应在工程验收以前,将工程竣工技术资料一式三份交给建设单位。

(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竣工技术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安装工程量;

-工程说明;

-设备、器材明细表;

-竣工图纸为施工中更改后的施工设计图;

-测试记录;

-系统如采用微机设计、管理、维护、监测,应提供程序清单和用户数据文件,如磁盘、操作说明等文件;

-工程变更、检查记录及施工过程中,需更改设计或采取相关措施,由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之间的双方洽商记录;

-随工验收记录;

-隐蔽工程签证。

雷电对弱电设备的危害及保护措施 篇7

避雷针问世在240年前, 它顺应雷云放电的规律, 凭借创造优先放电条件, 让防雷实用技术进入到一个新纪元。在近几百年的应用当中, 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富兰克林避雷针也暴露了不少缺点, 它们自身存在诸多不完善和难以得到解决的问题。针对其存在的价值, 国内外的防雷专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工作, 研制出诸多种防雷装置去来完善富兰克林避雷针的缺点就其实用性与可靠性, 仍然可以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去完善。所以国内外部分防雷的专家从“消雷”着手去研究防雷技术, 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工程实验, 取得了大量的技术数据, 同时为该项技术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然尔至今其依然是一种研究中的技术, 有待在以后工作中从理论和实践中着手去研究和探索, 达到创新和发展防雷技术的目的。

1 雷电形成

讨论雷云的产生在雷电之前, 因此有必要先讨论下雷云。太阳把地面晒得非常热时, 地面水份部分就转化为蒸汽, 地面空气因为受热变轻而上升, 上升汽流中的水蒸汽于上空遇冷凝成小水滴。除此外, 每当水平移动冷暖气流之间相遇, 暖气团上升, 冷气团下降, 水汽则在高空中凝成水滴, 形成了宽度有几公里的锋面积云。这些云易形成较大范围雷害, 当云中悬浮的水滴拥有很多时便成为乌云。它的起电机理共有三种理论它们各能解释一定的现象。这三种理论分别为, 水滴冻冰效应, 水滴破裂的效应, 吸收电荷效应。可以认为前两种解释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从火花放电发展机理去解释这个问题, 乌云的起电机理则采用吸收电荷效应来阐述则更容易理解。

2 防雷机理

在极为传统的富兰克林的避雷针, 避雷带及法拉第笼的基础上, 目前国内外防雷专家全心致力于防雷的研究。世界上由澳大利亚E·F研制的system3000动力球型和放射性避雷针, 以及法国依丽达 (HFLITA) 的Pular高脉冲避雷针, 可以以其不同的结构, 不同的材质达到共同的目的。他们的防雷机理是根据以下原理做成的, 当避雷针上空出现雷云, 它们则处在大气空间场中, 但是由于针电极尺寸, 所以带电云团和针极间是一个很不均匀的空间电场。于放电间隙电场极不均匀的情况下, 如果负电荷因雷云而感生正针极, 在雷云负极板和地正针极空间电场中间, 从正针极发出初始的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 其运动中发出碰撞电离后形成了初始电子崩, 集中于崩头的电子构成负空间电荷区, 另外留在崩尾正离子成为正空间电荷区, 崩中部是正负离子混合区, 因为正负离子浓度高, 它们是进行复合的很好条件, 在复合过程中就会发生光子辐射, 光导致电离进而产生二次电子, 二次电子的作用在崩头, 崩尾就会发生更强烈的碰撞电离状态, 形成了二次电子崩, 汇入初崩扩大至离子区, 其后崩发速度却远比初崩快, 甚至可高达光速。因为场强区会把阴极与气体游离区分别隔开的缘故, 所以电极正电荷附近的放电可以仅靠气体光游离来维持。

如果电极是负电荷时, 二次电子的产生则可以是来自阴极的光效应, 也可以是由来自气体的光游离。随着空气密度以及电极曲率半径ro之不同, 形成自由电子某些机理, 当N (光子的吸收系数) 和ro的乘积并不大时, 起主要作用的就将会是阴极光效应, 当N·ro≥4时, 气体中的光游离作用会迅速增长, 原因是当Nro增大时, 现象为气体所吸收且不到阴极的光子数, 或因N的增加 (在P增大时) 而同时增加, 或因电子崩的伸长 (ro增大时) 。因此放电发生在高场强的狭窄区域里, 另外它以再生电子崩的形式出现。我们所知道的避雷针就是利用自身的高度, 使得雷云电场发生畸变, 从而使其电场强度增加到极限值, 于是开始了电离, 并向下开始梯级式放电, 科学上被称为下行先导放电, 而避雷针在强电场作用下就会产生尖端放电, 形成向上先导, 而且朝向向下先导发展, 两者相结合会合形成雷电通路, 并与之伴随到开始的主放电阶段。

3 避雷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代化的防雷手段, 避雷针有其不完善的方面, 对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纳如下。

3.1 保护范围

关于避雷针能向被保护物有多大程度的保护距离的问题, 国内外不少防雷专家做了系统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一根垂直避雷针难以获得肯定的保护区域”。英国的BS6551法规就曾指出:“在目前的诸多经验显示不能依赖避雷针去提供任何保护区内里的完整保护”。而德国防雷法规则非常有意思, 它有意识地不引入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概念。总而言之, 从避雷针因侧击雷、绕击雷, 还有它们造成事故的实例来分析,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不十分肯定的。

3.2 反击问题

当雷电被吸引至避雷针上, 将会有数千安的高频电流迅速通过避雷针和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此时针和引线的电压都很高。针对被保护物之间距离一旦小于安全距离时, 就会由针及引下线向被保护物发生反击的结果, 从而损坏被保护物。目前我国国标规定针距被保护物的空气中之间的距离≥5m, 针距被保护物和接地装置间地中距离会大于Sd≥3m, 针对这样一要求, 电视发射塔和微波塔的各种天线上的避雷针都是难以满足规范的规定。

4 问题探讨

日前已防雷领域最大争论的焦点就是关于“消雷技术”之争。因为“消雷技术”是进一步发展中的防雷技术, 是对传统的防雷理论基础上的创新, 而理论方面并不成熟, 仍然有待进一步的去研究、完善和探讨。我国在防雷学术界从理论研究和实验, 两个方面都作了大量工作, 并于70年代末分别在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和西昌卫星发射场两地进行了实验工作, 取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 在试验总结报告中对“消雷器”作出了定性的结论。雷电是一自然现象, 引雷防雷以及“消雷”防雷都必须遵循雷电客观规律, 实事求实的去完善和研究防雷技术, 规范对“消雷器”不规范的宣传。

弱电技术与职能建筑 篇8

关键词:弱电技术 职能建筑

1 弱电技术

弱电是针对强电而言的。通常情况下把传播信号、进行信息交换的电能称为弱电。弱电主要考虑的问题是信息传送的效果,如保真度、速度、广度和可靠性等,其特点是电压低、电流小、功率小、频率高。建筑中的弱电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及控制电压等低电压电能;另一类是载有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的信息源,如电话、电视、计算机的信息。弱电方面的技术习惯称之为弱电技术。

1.1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 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与建筑技术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智能建筑,应用于智能建筑的弱电技术就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

1.2 主要的智能建筑弱电技术

1.2.1 信息技术IT 信息技术是指语音、数据、图像等各种信息的产生、发射、接收、收集及其应用的技术。通常信息技术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

1.2.2 现代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语音、文字、数据、图像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使人们得到更完善直观的综合信息。

1.2.3 现代通信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包括了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技术、ATM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技术、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等。

1.2.4 现代自动控制技术 现代自动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中起主导作用。利用网络集成控制技术可以形成整个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智能建筑的各种自动化系统。

1.2.5 综合布线技术 综合布线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技术,综合布线技术是将所有电话、数据、图文、图像及多媒体设备的布线综合(或组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实现了多种信息系统的兼容、共用和互换互调性能。综合布线有三个目的:第一是屏蔽,保证信号不受干扰;第二是防止破坏;第三是美观。

1.2.6 系统集成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控制网络技术,把智能建筑内不同功能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集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和协调的系统。

2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2.1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是以建筑环境和系统集成为平台,主要通过综合布线系统作为传输网络基础通道,由各种弱电技术与建筑环境的各种设施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形成各个子系统,从而构成了符合智能建筑功能等方面要求的建筑环境。

2.2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组成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有3A、5A之分。3A是指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由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 简称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简称OAS)三个系统组成,5A是指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由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Fire Automation System简称FAS)和安全自动化系统(Safe Automation System简称SAS)五个系统组成。

3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发展前景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是实现智能建筑功能的主要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对IB的建设将起主导作用,形成智能楼宇集成(简称IBMS)和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简称BMS) 。

3.2 互联网技术(Internet)采用开放的网络传输协议TCP/IP和HTTP,采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能够实现远程监控、操作和综合信息数据库访问。

3.3 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宽带化、高速化、网络化、综合化、多媒体通信。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宽带多媒体通信、IP通信、移动通信、ATM技术都正在迅速发展应用。

3.4 智能建筑通信网系统将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简称B -ISDN)、InternetPIntranet、多媒体通信网、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并存的综合网络方向发展。

3.5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21世纪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发展成为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智能建筑以及人们生活娱乐的主要形式。随之而来的计算机、通信、综合布线、显示等技术都要发展相应的多媒体产品和系统,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的综合应用。

3.6 智能卡技术和人体识别技术 智能卡技术已比较成熟地应用于智能建筑安全防范出入口系统和办公自动化人员考勤管理系统中;人体特征识别技术,如指纹、视网膜识别等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将更加广泛地应用。

3.7 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和扩展 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展的近期目标主要是普及和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实现物业管理营运信息子系统、办公和服务管理子系统、信息服务子系统和智能卡管理子系统等的主要功能。

3.8 智能建筑的绿色环保 绿色智能建筑就是基于“安全—舒适—方便—节能—环保”的原则下提出的。建造绿色智能建筑需要在以下五项原则下进行:①节约能源,减少建筑耗能②设计结合气候,通过建筑形式和构件来改变室内外环境③能源、材料的循环④尊重用户,体现使用者的愿望⑤运用整体的设计观念来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和研究。

4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目前国内的智能建筑弱电技术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众多问题:

4.1 缺少同一的行业技术标准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涉及自控、通信、计算机、电子、传感器、机械等领域,涉及问题很多,在目前关于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行业标准或全国性的规范还没有形成,如何进行工程质量评定和验收,这些都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行业急待解决的问题。

4.2 缺乏专业的设计人才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专业设计人才不仅要具有计算机、通信、电气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又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与技巧和对新技术敏锐的前瞻能力。但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专业设计人才匮乏。

4.3 建设导向错误问题 目前我国智能建筑出现了一些导向错误:有些业主片面追求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必备的相关设施和配套环境不能及时跟进和提供;另有一些业主则只求自己的楼能戴上“智能”的帽子即可,结果智能化系统发挥不出应有功能和作用,造成投资上的极大浪费。政府主管部门、业主、设计院应从此类案例上吸取深刻教训,树立正确的建设导向,从实际需要出发,对智能建筑要提出合理实际的智能化要求,全面地做好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和配套工作。

4.4 “接力棒”问题 智能建筑弱点技术系统中各系统关系可归纳为二类:设备与设备或系统与设备间的硬件连接,都需要对各自的“接口”界面进行处理,以便良好运行,它是把握系统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点,也是系统工程的技术难点。目前由于行政管理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智能建筑的施工单位按专业划分得很细,这就导致了一个智能建筑的弱点技术系统需要由多家不同专业的设计者来完成,这就造成了所谓的“接力棒”问题。特别是在一些“转包工程”中,一些施工单位扒皮挣钱,承包给一些无资质的小单位,这些小单位边设计,边施工,边勘察,错了再改,改了再出错,拿用户千锤百炼,欺服用户不懂技术,结果返工不断修补不止,导致工期被一拖再拖。

上一篇:赠予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下一篇:维修电工高级工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