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教科研规划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个人教科研规划(精选8篇)

教师个人教科研规划 篇1

近年来,我区青少年上网人数每年均以较高比例递增,他们接触和了解网络的途径、方式多种多样,具有如下特点:

1.网络知识通过自学或从同伴中获得的多,从学校获得的少。目前,许多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课,但大部分学校还只是处于普及电脑基础知识的层次,未能涉及网络知识。大多数青少年学生都是从同学朋友处或靠自学获得网络知识的。

2.对网络一知半解的多,熟练掌握的少。由于是通过 他人或靠自学才接触网络的,加之又面临学业的压力,因此绝大部分青少年对网络只是一知半解,只会简单地上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能够自行设计个人主页,进行页面更新的,只限于那些参加过专门培训的特殊爱好者或少部分大中专学生,比例不足一成。3.在网吧上网的多,在学校和家庭上网的少。由于学校硬件建设相对滞后、可用资源少,加之大多数家庭尚未购买电脑,所以青少年网民大多数是在网吧上网。即使是配备了电脑的家庭,一般也只用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技能操作或供家长使用,青少年只能偶尔在家上网或背着家长上网。

4.在网上娱乐的多,学习的少。多数青少年上网是为了娱乐、发送电子邮件、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点击率较高,而利用网络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只占少数。

网络是信息社会的新生儿,正确利用网络,能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网络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虚拟天地,它所传输的不良信息,一些网络主体的不良行为,都会对青少年一代产生负面影响。1.网络的全球性特征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领域,但不健康的信息也容易造成“信息污染”和思想混乱。网络是一个没有地域、没有国界的全球性媒体。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快捷地给青少年求知带来极大方便。但是网上信息良莠混杂,青少年的是非判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还不足以抵御这些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不良信息的污染。

2.网络的虚拟性扩大了青少年的交往面,但也造成了青少年的实际交往方面的不足。网络在真实社会之外开辟了一个虚拟社会,青少年可以通过这个虚拟社会,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流、来往。网上交友相对安全、轻松,许多青少年乐此不疲。但是网络并不能取代真实社会,长时间沉湎于网络,一旦回到真实社会,巨大的反差往往会让青少年无所适从。由于网络上青少年交往的范围大多只限于同辈之间,跟成年人的学习、交流明显不足,这甚至会使青少年产生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只会纸上谈兵,无法面对真实社会。

3.网络的交互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求知新途径,但网络的隐蔽性也会造成青少年道德感弱化。网络是知识的海洋,但是网络的高度隐蔽性也会造成青少年道德感的弱化现象。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以符号形式出现的,人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这种行为主体的相对隐蔽性,使得网上的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网上存在的这种道德弱化现象,对现实中的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4.网络的平等性为青少年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同时也对教育者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互联网正逐渐成为第四大媒体,它所具有的平等性使它与传统媒体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随时就一个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与不同的上网者自由交流。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总是处于受教育的地位,而网络世界为青少年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青少年在这里拥有更多的权利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在与媒体直接对话成为可能时,许多青少年不再轻易接受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灌输,这就要求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寻求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工作方法,否则,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给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只有作出积极、超前的应对,才能保证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个人教科研规划 篇2

一、课题介绍

主管单位: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管理办公室

课题名称:全国创新教学方法与创新型教师培养行动研究

课题编号:CTF120573

类型:全国重点

二、申报条件、方式

1. 申报条件:

(1) 子课题负责人需具备中级职称, 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所教学科5年以上; (2) 参与教师需具备初级职称, 所教学科3年以上; (3) 有时间参与课题的具体工作, 能积极配合课题的申报、参与和研究。

2. 参与方式:

(1) 以学校为单位, 由参与人员根据所教学科共同确定课题实验研究的方向、内容; (2) 每个子课题实验学校申报人数为6~20人, 其中普通实验学校参与人数为10人以内, 重点实验学校参与人数为20人以内。

三、申报时间

自2012年4月1日开始受理, 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31日。各单位在规定时间集中送报, 逾期不予受理。

四、申报程序、过程

详细阅读《课题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课题实验研究方向、内容, 填写《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申请表·评审书》, 校领导签字盖章, 一式三份邮寄至总课题组审批→总课题组批复后, 向子课题实验学校颁发课题立项证书、铜牌, 并根据学校要求组织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实验学校制定实验方案, 并组织实验研究→实验教师做好实验记录,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及时反馈教学问题, 实施过程中的亮点、难点问题记录整理报告, 总结出相应的成果→实验学校根据实验情况提出结题申请, 总课题组审定上报的总结材料和课题研究成果后, 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给予子课题结题, 并颁发科研成果证书。

特别说明: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申请表·评审书, 请登陆“名师教学研究网”下载。

总课题组秘书处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88909559 18611137972传真:010-88909677

电子邮箱:cmedu@163.com网址:www.msyjchina.com (名师教学研究网) 邮寄地址:北京市清华大学84-84信箱《全国创新型教师培养》总课题组

邮编:100084

汪品先:南海科研应有系统规划 篇3

汪品先说,他们这一代人本来对海洋是陌生的。就像这个国家,更喜欢陆上的珍奇宝贝。因为西藏的螺丝化石,汪品先也差点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

不过,终究是时势造英雄。中国对于大海的需求,将他们推到了南海之上。

地质学生的选择

汪品先本是学习地质学的。1956年,他从中学被选拔到莫斯科大学学习地质学。“一同被推荐的还有抗美援朝的军工校学生,衣服裤子从上到下都是国家的。当时是很赤诚的,去莫斯科就是要多学知识。”汪品先对《望东方周刊》说。

在苏联,他还迷恋上了螺丝化石研究,并且差点因此改变自己的一生:毕业前,他特地从莫斯科坐火车到列宁格勒拜访一位85岁的老专家,对方说在曾在大英博物馆看到西藏的螺丝化石,实在太美了,要研究螺丝化石得到西藏去。

于是,汪品先将分配志愿填在西藏,“现在看那个选择是错的,没有太大价值。”

好在1960年夏季回国后,留学生们没有马上被分配,而是在北京过起了封闭的组织生活。在北京度过炎热的两三个月后,汪品先去西藏想法被上级否决,24岁的他被分配到华东师范大学地质系。

6年之后,“文化大革命”兴起之时,汪品先却终于得到了第一次地质勘探机会。当时国家在上海附近海域寻找天然气,汪品先和工作人员分析化石。后来,汪品先还得到了一次内部嘉奖。

真正结缘海洋地质是1968年。“年轻人都响应革命号召,到处在开批斗大会,我被弄到下乡农场劳动。这期间,我听说国家要在海上找油,十分兴奋,就和同事写报告上去要求在学校招生建海洋地质系。”

1970年,华师大地质系招收了十几名学员。后来到了1972年,原国家计委地质局要求上海设立海洋地质局,配合海上找油,意外发现这个专业竟然已经存在。只是有领导认为,海洋地质学放在师范院校不太合适,于是汪品先他们整体搬迁至同济大学。这十几位工农兵学生是中国第一批真正毕业的海洋地质专业学生。

“刚到同济的日子异常艰苦,分给我的宿舍,我住了很久才听说是肝炎病房。实验室空间倒是很大,是一个空荡的车间,几扇门大敞着,门后堆了几堆公社的垃圾,苍蝇蚊子到处飞。没有一分科研经费,显微镜的两个镜片都对不齐。”汪品先回忆说。

多年后,汪品先一位得过美国“总统奖”的学生将此情状说给美国同行听,对方惊愕不已。

此时,校内校外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高音喇叭响个不停,汪品先也难得清净。他一次主持学校批评大会的经历,差点惹祸上身。

汪品先看完一个“走资派”的材料说,这没什么呀,为什么要上升到敌我矛盾呢?结果,工宣队闯进他宿舍,夺走日记进行彻查。

后来,领导看了日记说,这是进步青年。汪品先免遭批斗,逃过一劫。“那时哪里还想海洋地质学,以为将来天下就这样了。”汪品先说。

令人震惊的考察

“文革”末期,中国在黄海搞了几次钻井,并没有发现有商业价值的油田。直到1977年“文革”结束,汪品先才有机会接触到了南海石油勘探。

当时因南海海面常有油花漂浮,石油部门便在湛江附近钻井找油。两位负责人来上海找到汪品先,说招了一批女孩子,让他培养她们做古化石分析。

后来,石油部门在博鳌附近海面架设了海上平台,在岸上远远可以望到。“海底找油是在船上放炮,利用地震勘探的原理,我当时负责做古化石部分的研究。”汪品先说。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学技术成为了生产力。

当年,中国地质界便派出一支13人组成的石油科技代表团赴美法考察。汪是其中一员,国外所见所闻令他十分震惊。“十几年来我们一直要解放的法国,即便最穷的地方都十分发达,一路见闻令我和后来成为石油部副部长的舍友十分震撼。”汪品先说。

令汪品先大开眼界的,还有国外科学家关于海洋勘探的报告。听完海洋微体古生物研究的报告,汪品先大受鼓舞,认为其前景广阔。回到上海的破落车间,汪品先便拿着简陋的仪器开始研究,终于在1980年与同事出版了一本《中国海洋微体古生物》。

这本书很快引起了西方科学家的关注。几年后,在美国的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位美国权威海洋专家专门拿着这本书跟汪品先畅谈许久,并在以后的国际深海钻探中给汪品先提供帮助。

80年代初,汪品先还曾负责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只是1990年开始,他只管科研教学,再不负责行政了。

首个的海洋大型基础研究计划

1985年,美国发起了一项由10多个国家共同出资的大洋钻探计划,通过钻探获取岩心研究大洋地壳。其前身是20世纪地球科学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深海钻探计划。

在国家财政不算宽裕的年头,汪品先和其他院士多次呼吁中国不能缺席这项世界顶尖水准的计划。直到1998年,中国每年支付50万美元成为大洋钻探计划的一个小参与成员国。

大洋钻探计划的国际航次并非由会费多少决定,而是国际专家组根据建议书所言问题投票产生。1997年,汪品先等人提交的建议书在全球竞争中名列第一。

1999年春,在连续克服了敏感的“疆域政治”、“危险航道”和“海盗出没”等险阻后,汪品先与另一位国家级专家联合主持了第184航次,在南海大陆坡钻孔17口,以探寻东亚季风的历史。

法国的古海洋学家卡罗·拉伊曾描述,中国南海中可能会有地球上最迷人的地质记录。

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便开始酝酿大规模的海洋课题。汪品先则从2007年开始筹备南海深海的“南海深海过程演变”计划,并邀请全国海洋专家召开了四五次会议进行商议。

汪品先认为:“国际海上之争的现实正驱使各国赶紧拿定主意,去应对新世纪海洋开发,几十年后海底开发之争将愈演愈烈。我国的海洋开发不能满足于大陆架上的近海开发。”

近些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南海科考的投入也水涨船高。汪品先估算:“我们1. 5亿的项目在全国的海洋科考里算小头。一些项目的巨额投入能否出成果令人担忧。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这样巨额的投入能否持续下去也不好说。”

汪品先认为,南海科考不仅是烧钱的问题,应纳入国家海洋战略。“前几天,我向科技部部长万钢建议,目前我国海洋处境十分艰难,我们除了政治、军事外,还有一张科技牌。科学家应为维护海洋权益发挥作用,俄罗斯‘和平一号’和‘和平二号’深海潜水箱在北冰洋底插上国旗就是比较成功的例子。“

汪品先认为,如果世界对于南海的认知多数由中国人或者中国人带头完成,这无疑是南海科学主权的象征。此外,民间外交十分重要,政治捭阖和军事威慑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我们跟南海周边国家一些准政府性质的科研机构合作非常好,我们现在可以拿出一些资金做小老板,组织南海联合科考,实现共赢。”

汪品先介绍,南海周边国家限于经济实力,都愿意跟拿得出钱的伙伴合作。近年,美国的海洋基金申请难度加大,海洋科研投入比率虽然没有降低,但由于油价等成本上涨,美国的海洋科研投入实际是缩水的。日本经济低迷,一些高校的教授降低工资。如果不是遭遇强震,这些投入也要大打折扣。这些都为中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从2011年“南海深海过程演变”计划实施以来,已经有24个子项目启动。随着科学家们申请的项目越来越多,汪品先希望争取更多资金,将总预算提升至两到三亿。

最近,汪品先正计划2014年在南海搞第二次钻探,他已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进行论证。项目计划租用美国船,中方出70%的经费,这需要花费5000万元。

2011年,汪品先团队本计划使用“蛟龙号”去南海提取“可燃冰”样品。项目申请时,科技部一位领导处于稳妥考虑,认为2012年7000米海试不能出事。

随着国家对南海投入的增多,更多的科学家加入进来,有科学家发出不同的声音,希望增加对浅海科研的投入。汪品先认为,科研项目对科学研究者是很重要,“但我觉得我们国家做南海科研应有更系统的规划。”

下教师个人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4

孙航

回顾本学期学校教科研方面做的工作,本人能踏实工作,根据学校教科室制定的教科研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促进提升教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本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审视自身教学。

任何伟大的研究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这是开展教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很多人往往缺少的是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家庭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应该用明锐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

2、个人研究,个案分析,撰写教学论文

平时,我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从身边的教育教学实际入手,跟着学校的前辈们学习知识,学习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在每个班级的黑板边角都留有我每堂上课时讲解的重点句型和单词。几乎每节课都我抽出一定时间检查,强化学生的记忆。

为了让学生开口读英语,熟悉课文,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说,积极做”。让学生既要学习新知识,又要巩固旧知识,得到两面照顾,不能松懈。保证所学的单词的正确记忆,为对话练习及书写打下基础,保证单词的正确性,提高听力的准确性。除抓句型及单词外,还要为学生区分易混、易错的地方,使学生心中有数,提高判断应变能力。注重加强对典型个案的剖析,进行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学论文,3、积极参加学科组活动;

教师个人教科研计划 篇5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总是时刻告诫自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为此,我为自己制定了教科研计划,来不断激励自己进步。

一、自身成长方面:

1、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

2、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乐学”。

3、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处理每一件事情,认真参与每一次班级活动,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集体。

4、争取坚持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

二、个人提高方面: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要想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就得坚持参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多媒体教学已被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中,电脑的运用大大推进了社会的发展,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就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主要渠道,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应该创新教法,以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我们的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教师既应该是学科知识方面的研究性人员,又应该是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得心应手的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因此,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

三、业务学习方面:

1、做好读书笔记。

知识在于积累,“厚积而薄发”是人民教师应具备的文化素养,做好读书笔记就能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

2、写好教学反思,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好好想想,看哪里做的不对。这样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也会让自己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会有深层的认识。另外,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因而经常做好读书笔记、写教学反思可以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3、写好随笔。

随时写下工作中的点滴,通过总结写下心得为以后的教育教学留下宝贵经验。

4、做好集体备课,与同事互相交流。

5、做好网上教研。通过网上教研,互相交流,群策群力,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成长,并且增长专业知识,走教师专业化之路。

6、积极参加各项教科研活动。

小学教师个人科研工作总结 篇6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贾丽娟 回顾本学期学校教科研方面做的工作,本人能踏实工作,根据学校教科室制定的教科研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促进提升教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本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用敏锐的眼光审视自身教学。

任何伟大的研究都源于实践,都基于对大量事实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对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这是开展教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很多人往往缺少的是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与家庭社会、学校管理、教与学、新课程改革等,这些都是教科研的对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应该用明锐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

2、个人专题研究,个案分析,撰写教学论文

平时,我注重教学理论的学习,从身边的教育教学实际入手,选定适当的研究范围或方向,在进行专题研究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本学期,个人的专题研究《小学数学分层练习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重加强对典型个案的剖析,进行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从而提高教科研成果的深度、广度和理论层次。本学期撰写两篇论文。

3、扎实开展学科组活动;指导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听课、评课活动

本人能深化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科研活动,扎实开展一周一次的学科组活动;作为一名骨干教师,能把自己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的传给年轻教师,指导其日常教学工作,他们虽然踏上工作岗位只有几个年头,但在我的悉心指导下,他们分别参加了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并纷纷获奖;本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共听、评学校年轻教师的课20多节,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综合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时间飞逝,充实而快乐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紧张而忙碌中又度过了一学期。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综合组全体老师深入地开展教研教改工作,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入手,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改革并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

这学期,我们综合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科活动。我们开展了音乐美术、体育评优课。万雪老师代表学校参加了县里的英语优质课评选,并取得了好成绩。

1、认真落实常规教学各项任务

全组教师认真学习、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各项制度要求,落实在实处。在常规教学检查中,教案规范,备课充分。内容完整。综合组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新理念,贯穿新精神、运用新方法,每节课都有新发现,新进步。在复习考查阶段,按照课程要求,认真拟订考查方案。全组教师听课任务均达到学校要求。

2、推出高质量的公开课

这学期我们开展多次公开课,力求四十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均一学期一节公开课。这些公开课都经过了反复试教,精心准备,集中全组教师的集体智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获得同行的好评,充分展示了我们教研组强大的整体实力水平。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织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思维的活跃,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三、为学校增光添彩

我们的教学条件虽苦,而我们的奉献精神却是100%。本学期我们教研组除了教育教学工作以外,还协助学校领导做好各项比赛活动。例如县里的文娱会演,大课间活动评比、科技活动比赛。为了学校的整体工作的正常运转,每位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任劳任怨,努力完成任务。

当然,在整个教研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研活动开展得不够扎实;我们组安排了周五为教研活动时间,但由于我们教研组人比较杂,有时学校事务太多、太杂,并不能保证有充足的教研交流时间。建议学校从体制上建立制度,保证教育教学研究的完整性、完善性。

2、教研组教师都比较年轻,缺乏教研经验和专业的理论指导,眼界不够开阔,思路狭窄,造成看法不够全面,想法不够深入。要让老师们走出去,多参观、多学习,开阔眼界、开拓思路。

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团结、和谐的环境下,我们综合组的工作会更上一层楼。

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贾丽娟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可以告一段落,本学期我担任五、六年级的英语。我从事英语教学已经有十个年头了,自己在英语教学方面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因此教学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本学期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有所提高。当然在教学中我也遇到过一些难题。农村小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特别严重,这种状况是恶性循环,有一部分同学已经厌恶英语学习。于是,在教学中,我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诸如:利用直观教具、动作、表情和玩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从愉快的情景中学到知识,让学生乐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我觉得英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兴趣的培养。

小学英语如果学生们功能句和单词会了,所有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每个班级的黑板边角都留有我每堂上课时讲解的重点句型和单词。我抽出篇二:教师个人教科研工作总结

教师个人教科研工作总结

教研工作是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教育改革中日益显出不可缺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学习、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本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的教育科研工作情况,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自身学习方面:

1、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通过多种途径,大量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坚持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及业务学习。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多写教育教学随笔。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风格。坚持写读书笔记、收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案例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想,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二)坚持每单元进行教材解读

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准确深入地解读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程度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我们组对每一单元的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解读。

一、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关注教材的系统性 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知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认清各类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同一类知识来说,又可以充分认识到所要教的那部分内容,其知识基础是什么,为哪些后续知识的学习作铺垫等。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前后脱节或者重复。

二、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刻性

1、掌握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作为数学教师,掌握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很多知识在教授时,必须坚固它的阶段性与发展性,既要准确地表达现阶段的含义,又要避免讲得过死,与以后的学习产生矛盾,这是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现在的教材不归纳出计算公式,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每个面怎样计算自己总结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避免了以前有的同学只会套公式,一遇到无盖的,或罐头瓶的包装纸就不知道少算哪些面的情况。

2、挖掘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趣味性。

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性是指明确数学内容的现实意义

与科学精神。从趣味性角度挖掘,可以将人文与学科相结合,设计出练习:如在学完图形的变换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变换带来的美感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3、明确各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小题大做,拓展教材习题的应用性

习题是数学教材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习题解答是正文学习的延续,必要的、恰当的练习,对于学生理解所学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所学数学基本技能,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习题在教材解读中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习题解读,主要有三项任务,一要研究习题配备的目的性、层次性。二要研究习题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拓展性。三要研究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练习形式,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教学中教师将一道简单的习题进行拓展延伸,通过提示学生可提出什么问题,促使他们动脑思考,学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思考的方法多,过程多,极大地提高了思维品质。而这一切即可全部归功于解读教材中的习题,将习题做大,做实,成为良好的教学素材。智慧源于解读,准确深入地解读教材是开展智慧课堂的前提与基础,多多地解读钻研教材,我们的课堂在教材解读下会生成为高效的课堂,灵动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二)专题教研方面:

本学期我们的教研活动专题确定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

设疑加鼓励,引导学生操作实践,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设疑加鼓励是效果良好的手段之一。设疑是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之前,设置疑障,让学生大胆猜测结果,它有利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克服一切都要教师告知的依赖思想,并且在猜想中体验创新的喜悦和自豪感,这让学生兴趣大增,对于学生猜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不管正确与否,不要轻易下断论,对于猜测中不时出现的创新意识,教师要明确鼓励,使他增强自信心,学习的劲头会更大。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渗透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教学中课堂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几何知识,动手操作是较为理想的可行办法,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会获得对数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情感体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根据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图形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来计算新图形的面积渗透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创设现实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我探索,体验和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给予,不是单纯的模仿和记忆。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并做到: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自己能通过探究得到的,教师不要提示,学生能通过交流讨论而得到的教师就尽量少说。如教学观察物体时,可出示一幢高楼模型,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学生看到的形状是各不相同的。让学生联系实说说自己家的左邻右舍是什么样的,(在自己的家看到的一个侧面)。在老师不作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去发现并让他们尽情表达自己的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学生的动手、直观演示,模型可能是一致的,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维上却是千变万化的,得到的结论也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了。

(三)创新检测方面:

创新检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时机,在教学完图形的变换以后,我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设计了一幅美丽的图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养成敢问敢想的好习惯并能主动地去发散自己的思维。篇三: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教科研工作总结

石河完小

2010年9月

教科研工作总结

教科研工作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科学认识与发现,是对教育教学科学规律的探索与把握。我校把教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校本教研的基本框架内,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内涵,做到在聚焦课堂、聚焦教研的活动中,达到引导、开发和提升的作用。

一、我校教科研整体思路

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落实课堂教学为抓手,以课堂效率的提高为突破,以师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科研质量,增强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牢固树立问题意识、过程意识和成果意识,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 的教研意识,切实把自己实际教学真实问题转化成研究课题。以研究并解决目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领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促进教职员工多角度反思,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围绕落实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校本教研工作方案,推动校本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抓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积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细化课堂教学的环节,明确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切实解决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形成各学科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三大教学模式。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单位,教研组即是校本教研的基地,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因此加强教研组建设是实现校本教研的基本保障。开始我校进行集体教研培训,明确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研什么、怎么研,通过培训使老师们明确了研究方向,掌握了研究方法,促进了 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各组教师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中,钻研教材、吃透课标、探讨教法,各教研组坚持每周至少一次集体教研和听、评、说课,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树立研究意识,教研组长带头做研究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四、抓好教研和科研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请进来、走出去”也是我们学习教科研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聘请专家来校讲座,组织部分教师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回来后及时总结并再对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大部分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加强,老师们自觉地把教育科研看作是自己本职工作的一部分,加强校本教研,学校还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各教研组的“教研沙龙”活动,通过此教研活动,老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水平均得到了锻炼提升,收获很大。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教研效果不仅体现在公开课,汇报课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随处可见。我校曾获得省级公开课一等奖的有三人,市级公开课一等奖的有六人,国家级论文一等奖的有五人,省市级一等奖的有二十九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教师由“传授型”、“经验型”逐渐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坚持走教科研之路,才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篇四:2014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为了加强教学教研工作的“整体优化、系列操作”,以形成教学教研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和有序化,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始终落实县教育局的各项规定,认真组织学习《漳州市教学教研常规(修订本)》,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完善教研为主要途径,狠抓教学常规,加强质量监控,把素质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学期以来,我校主要开展了以下一些教学教研工作:

一、扎实开展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促进教研质量的提升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落实教育计划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始终落实县局的各项规定,认真组织学习《漳州市教学教研常规(修订本)》。结合我校实际认真制定了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并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制定活动计划,明晰思路。严格按部颁课程计划要求开好课、上好课。定期检查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跟踪检查。

1、落实教学常规的管理制度,规范备、上、批、辅、考、评的各环节,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本学期,我们仍然加强教学督导,落实各项教研活动。基本做到“五有”:有布置、有检查、有记载、有总结反馈、有整改意见。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教师的备课做到备教法,备学生,备板书,备练习。做到先备课、再上课,杜绝照抄、照搬教案集现象。每课教案尽量做到环

节齐全:有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每课教材分析)、有“三维”目标、有教学重难点、有教学设想、有教具准备、教学时数、教学过程、教学小结、板书设计、教学体会等环节。开展课前说课、听评课活动,促进备课,讲课质量的提高。

2、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各学科阶段考试质量跟踪报告制度,期中和期末知识测查质量跟踪的报告制度。在肯定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的做法同时,组织教师认真探讨、总结教学失误所在,及时补救,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学校能准确掌握各班的教学质量情况,及时反馈,及时指导,注重各学科成绩的实质性提高。

3、抓好“培优补差”工作,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全面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赏识。对待学困生,教学中做到“四优先”:提高优先、激励优先、面批优先、辅导优先。同时与家访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地“培优补差”工作的实效性。

4、各学科教研组每学期检查2次,教导处分别在学期初、期中、期末进行三次检查,并详细记载检查情况,写出相应的小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能及时写好教学反思的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通过严肃认真、细致具体的工作,我们把教学常规落实到了实处,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在稳步上升。

二、抓实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开展学科教研组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本学年我们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分成三个教研组,各组成员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开展了听课评课活动、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中心校教研活动。在中心校教研中,我校杨文强老师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2、重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提升,学校继续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对教育教学效果好、师德师风好的教师在评优评先方面给予照顾。继续开展教师轮岗制、打造学习型校园。坚持集中业务学习制度,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领会其精神实质,把握教改方向,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用课程标准中阐明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展。组织教师学习业务知识,让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及时来到教师身边,不断给教师充电、加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给教师提供自学条件,苦练内功,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期末学校对教师的业务学习情况进行检查与考评。

三、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

在全体教师明确了课程标准之后,要求教师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继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结合本校自身实际,完善相关制度,把短期计划与长期规划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重视理论学习,注重教材研究,加强教法研讨。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施,结合地域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开发并开设校本课程。

各教研组要紧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个中心,加强以校为本的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把从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真问题真现象升格为课题进行研究,让课题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要善于发现研究问题,发现研究资源,支持真正有价值的的课题研究深入下去。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我校结合实际开展了诵读竞赛、小作文竞赛、《弟子规》朗诵竞赛和数学竞赛活动等,并相应制定各类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指导教师、活动场所以及管理制度)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我校五年级黄毓祥、黄翠婷、六年级黄杰坤同学在参加中心校数学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成绩的取得固然令人可喜,但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存在的不足之处。

1、学科教研氛围不够深厚,多数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

2、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手段比较落后。

3、教师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还不够,工作被动。平时不愿主动学习,不勤于动笔、反思,业务水平低。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研活动应重实效轻形式,把教研工作抓实、抓深,力求每次活动都要有效果,以教研促教改,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2、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努力营造深厚的学习氛围。

3、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和撰写教研论文,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总之,一学期来,我们既有收获,也有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好的成绩。

大社小学

2014年元月18日篇五:2013年学校科研工作总结 2013年学校科研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在教育局科研所的指导下,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为阵地,开展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2013年学校的科研工作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打造“精品学校”为目标,以“精炼课堂”为创建重点,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解决问题,抓实过程”为方法,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用务实的作风认真落实教研计划的每一个细节,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科研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用辩证的思维反思各项活动的每一个过程,用公平的态度评价教师们的成长效果,最终使得各项工作顺利结束。

1、规范管理,落实科研工作,学期伊始,学校召开了班子成员工作会和课题研究小组会议,研究科研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分工、布置科研工作任务。结合常规教学检查,先后召开了学科计划工作会、教学质量分析会、“十二五”课题研究推进会、教研组长碰头会,交流学校教研状况,倾听各组教师的建议和心声,查漏补缺,力求管理上的严密与规范。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检查,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及时整改。

2、有序开展活动,深化课题研究,学校现有两项省级规划

课题《提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的实践研究》,一项临江市级课题《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一项校级课题《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验与研究》。申报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标准的研究》。为了扎实开展研究活动,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明确职责,落实任务。5月6日召开《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培训会。课题的实施由校长主抓、教研组组长负责、全体教师参与的形式展开,各课题组进一步明确分工,及时修订实施研究计划,明确阶段目标,落实活动安排,不断改进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

3、积极开展研培一体化训练,做到科研与教研相长。3月份,开展了听课评课月活动、调讲课活动;4月份开展了数学学科“精讲多练”主题教研活动、“听评课竞赛活动”; 5月份开展了教案设计竞赛活动;6月份开展了教师“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竞赛活动;11月份开展教师“教学课件、教学板书设计”竞赛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既加强了教师备课、讲课的能力,提升教师备课、授课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促进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和学校研培一体化进程,实现了教研体现科研,科研促进教研,做到了研中有培,培中促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彰显学科教学特色。4月份开展了数学学科“精讲多练”主题教研活动。针对“精讲多练”这一主题和数学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探讨;5月开展了英语学科“任务型 教学模式”研究,“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途径,用中学,学中用”的“任务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11月开展了校本教研“精读得法、略读用法”语文学科主题教研活动和校本教研“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主题汇报课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扎实校本教研,学校坚持围绕“聚焦教学、关注细节、追求实效”的教研思想,以小型、多样的小问题、小困惑、小课题为切入点,进行“问题式”的研究实践。充分发挥科研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开展教学实践教研,搭建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平台,努力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校教学中发现的实际情况,学校开展了学生课外阅读和写字教育小课题研究活动,利用每天中午1:00——1:30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练字活动,每学期都开展学生读书汇报活动、学生书法作品展和学生作业评比活动。学校为加强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开设写字教育课,由专任教师任教。教研组和任课教师还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开展了研究活动,即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又提升了教师研究能力。

6、亟待解决的问题。研讨过程之中的形式比较单一,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科研培训单一,教师科研能力有待提高;教研评价机制应该继续完善,学校在教育科研上的投入不大;教师总结、撰写论文的水平和积极性不高。

教师个人教科研规划 篇7

我们知道, 课题研究是一个假设与验证的过程, 教科研课题研究的质量, 需要在明确研究内容的前提下, 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过程, 才能开展有一定深度的研究活动。笔者结合自身实践, 对课题研究过程设计的问题谈两点思考。

一、哪些内容是课题研究过程设计时需要考虑的?

所谓课题研究过程, 是指为完成课题研究工作而经历的程序、阶段。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 也就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对课题研究活动作出安排的预设程序。它是课题研究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对研究内容、研究阶段、研究方法、研究成员等诸多要素进行分析与思考的结果, 更是一个根据研究假设调动各类资源进行实践的过程。

研究内容往往是课题研究过程设计的基本依据。不同的内容, 其研究程序也是有所区别的。如课题“小学生家庭作业习惯调查及对策研究”, 其研究程序一般先要有相应的现状调查, 然后根据调查了解到的问题设计针对性的策略, 再通过实践尝试, 检验预设的策略是否有效解决了相应的问题, 最后分析提炼相应的对策。又如“小学语文‘特色作业’设计研究”这个课题, 在过程设计时则首先要对“特色作业”作一定的思考, 分析其具备的特征, 然后再进行相关设计、应用实践、分析提炼等。

研究阶段则是课题研究过程设计的重要内容, 它首先涉及一个课题通过几个阶段的研究完成研究任务的问题, 其次则需要考虑对具体的研究工作有大致时间上的确定。如上面提到的“小学生家庭作业习惯调查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 一般分为现状调查、问题分析、对策思考、实践尝试、效果分析等阶段, 且每前一阶段研究活动都是后一阶段研究活动的基础, 后一阶段研究活动则是前一阶段研究活动的延续。

这里的研究方法不仅指严格意义上的研究方法, 如调查法、观察法等, 还包括在研究活动中采用的一些具体的操作策略, 如问题设计、教学实践等。研究方法设计同样是研究过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过程设计除了受到以上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影响之外, 其实有时也会受制于某个课题研究成员的影响。如有的课题涉及的部门较多, 牵涉的人员也就比较多, 此时, 在研究过程设计中, 需要对相关成员的任务作出相应的分配, 目的是保证在研究活动具体展开时能够作出及时有效的协调。

二、怎样的过程设计才能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从一个课题来看, 其研究过程的设计一般可以从行动路径和研究策略两个方面来体现。其中行动路径是大方向, 是对课题研究工作的整体把握;研究策略则是具体研究活动中的操作方法的总和。

(一) 规划课题研究行动路径, 细化各项研究任务

课题研究的行动路径是课题研究整体推进的重要基础, 它是一个课题顺利开展研究工作的保障。行动路径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研究阶段及其说明、内容选择及其说明以及环节设计及其说明。可用图表的方式加以呈现, 并配以一定的文字作解释。如《区域实施“绿色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将课题研究的行动路径作了如下表述:

在以上图例表述研究的行动路径基础上, 又作了简要的说明:“理论学习, 内涵理解”阶段, 主要是通过学习国家、省、市的相关文件精神, 切实把握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核心思想, 深入理解评价理念及内容的变化, 明确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 为本区实施“绿色评价”奠定基础;“多部门联动, 整体推进”阶段, 结合各部门本身的职能, 在基于综合素养评价理念背景下, 实践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过程, 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梳理成果, 总结推广”阶段, 主要在策略性成果和对象性成果方面作较为完善的分析与提炼。

在以上的“行动路径”中, 我们很明显地看出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且每个阶段的研究主体与研究任务都比较明确。因为有了清晰明确的“行动路径”设计, 不但对整体课题的研究工作作出了整体规划, 同时还有相应研究内容的分工与阶段性推进的计划, 显然有利于课题研究人员在不同的研究阶段, 落实好研究工作, 而且还能对研究工作作出即时的反思与调整。

(二) 想明白各个环节的研究方式, 具化研究活动中的操作策略

课题研究过程的设计中, 还有一块相当重要的内容, 便是针对具体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活动作出的策略设计、方法选择以及环节预设。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最为具体的工作, 一般需要基于相应的研究内容进行思考与设计。

如我区有一位教师在研究“运用几何直观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时, 针对“培养小学生运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能力”这样一个研究内容, 提出了“数形结合, 以数化形”“强调直观, 以形析文”和“重视图例, 突出关系”这三种策略。并在每一种策略的具体阐述中, 又通过一张流程图来表达策略的操作过程。

第一步是化境为数,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体验抽象。第二步是以数化形, 经历将数转化成多种形的过程, 体验演绎。第三步将形归数, 经历多形中发现共同点的过程, 体验归纳。三步流程使学生经历数 (式) 与形转化的过程, 积累数形结合的基本活动经验, 奠定运用几何直观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以上研究策略设计, 内容明确, 路径清晰, 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显然为后续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又如一位幼儿教师在研究课题“幼儿园‘五乐游戏’活动的设计研究”时, 提出了“乐运动、乐表达、乐交往、乐探究、乐表现”等五乐游戏后, 于每一种游戏活动的研究中, 设计了相当具体的操作策略——支架。如在“讲述类”游戏研究时, 设计了如下的一个支架:

有了相应的支架, 研究者也就有了具体的实践操作依据, 后续研究实践活动也就有了“落地”的保证。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也不难发现, 课题研究的具体研究活动操作策略设计体现出了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具体, 尽可能的细化;二是有针对性, 即与研究内容相匹配;三是可操作, 即能够在后续研究中直接可以运用。当然, 研究策略并不是一般的操作流程或细节, 而是具有一定结构的操作方法。表达在文本中时, 需作一定的理论思辨, 并有适度的提炼和结构化。

依托教科研促进教师的发展 篇8

关键词:校本教研;有效标杆;积极文化;多样载体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18-2

“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是办好一所学校、发展教育事业的三大目标。这三者中“教师的发展”是桥梁,起着纽带的作用。因为有了教师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发展。如何促进教师的发展是办好一所学校必须回答的问题。“专家的引导、同伴的互助、个人研修”是推动教师发展的三驾马车,“同伴互助”又是最常见最方便也是最有效的途径。目前,一些学校的实际情况如何呢?集体备课变成了统一进度,分配任务,没有关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的深度研讨。在听评课活动中,上课的老师开课只注重形式;听课老师听课只为完成任务,评课大家都在说假话,正确但又无用的客套话,教师参与的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可想而知;教师们为学不到东西而苦恼,领导们为教师不服从安排、不注重自我提升而苦恼。如何改变状况,开展好校本教研,提高教科研层次,推动教师的发展?作为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人,在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的思考。

校本教研——以“有效”为标杆

校本教研的内容、形式的确定、制度的要求一定要以有效为目标,听课不是简单的数量要求,集体备课不是形式上的要求。要通过有效的指导让老师们在校本教研中收益,学到知识、方法,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起到促进作用。“不管黑猫白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放到教研工作的开展,同样有其适用性。试想,老师能切身感受到校本教研的好处,他们为何不乐于参与呢?让校本教研的内容为老师所思、所想,让老师有所得、有所感。这是在安排校本教研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校本教研——用积极的文化感召人

文化往往能在制度管不着的地方起作用,它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她为集体中的成员所共同创造,一旦形成,又反过来影响这个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在我市一所县级高中校级班子成员中就有三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教师中有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近百人;省、市级课题近百个,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报课题成了教师个人的奋斗目标;而在个别学校,下班后打麻将、打扑克也成了教师的圈子文化,两所学校的实际状况可想而知。作为管理者,我们要考虑让研究成为习惯,读书形成习惯,让教科研成为学校的文化,以此感召影响更多的教师,寓管理于无痕之中,这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校本教研——用有效的载体吸引人

一、组织好常规的集体备课

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进行集体备课,这一常规形式各校都有,但如何让这一常规活动发挥其效应呢?我们必须在教研广度、深度上做文章、出效益。

在深度上必须明确“四定”、“七备”、“六统一”、“一重点”的要求。“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七备”即备思考、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备学生、备学法、;“六统一”即在统一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每一节授课的共同内容、统一作业、统一阶段测试;“一重点”即关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研讨作为集体备课的重点。

在广度上要丰富集体备课的内容,学习教学理论或文件,传达有关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前沿信息,前一阶段教学现状的总结与反思,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研讨、课堂改革所遇问题的研讨都可以进入集体备课的视力范围,切不可将导纲的讨论作为集体备课的唯一内容。

二、落实好对专题的行动研究

教师的校本研究,目的并不是要形成高层次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是为自身的教育教学服务。因此,我们要倡导“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行动研究策略,具体要做好以下五大步。

第一步“以实践中来”为起点。下放权力,指导备课组、教研组的教师们梳理和提炼自己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特殊问题。让教师及时发现真实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如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发现师生参与的热情不高,经过排查我们认识到,原来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具体操作方法不清楚,于是我们将“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和活动开展”作为研究的主题。

第二步,各组的学科小专题确定后,要求组内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制订解决方案,包括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行动方案等,以此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研究的指向性、计划性。

第三步,在实践中研究,教师根据既定的方案开展个案分析,反复的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实践、反思,梳理、再实践,把零散的无系统的模糊的感性认识提炼成清晰的系统化的理论经验。

第四步,通过教师间的研讨、交流、辩论或邀请校外专家来校指导等形式,借助同伴和专家的力量来验证自我研究的成果。

第五步,“到实践中去”,用总结的理论成果来指导教育教学,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如我校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如何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制定了《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细化好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作为教师合作实施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改变常见的形式化的听评课的弊端,将听评课变成一种基于数据和信息的评判,指向于课堂教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研究。搞好课堂观察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课前会议。在课前会议上,由上课者向听课人介绍本节课的教材地位、自己的教学设计、预期的目标,重难点的确立及突破策略,自我创新和困惑。听课者根据上课者的介绍选择自己的课堂观察点,通过课前会议,解决了开课者应付式、形式化的开课,也改变了听课者被动无目的无思考的听课。

2.课中观察。要求听课者根据自己的观察点设计观察量表,并带着自行设计的量表进入课堂听课。课中量表的设计及记录对课后分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观察点选择上一定要能指向行动;思路、理念等无法观察到的内容不要作为观察点。开发观察工具的基本方法是:明确观察的主题——分析观察点涉及的要素——确立观察点的观察指标——形成观察量表,像教师课堂时间的分配、提问、理答、情境设计、学生的活动、教材的开发、情境创设的效度甚至教师课堂行进的路线都可以成为观察点。

3.课后分析。课后分析由于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因而可以做到没有空话、套话、大话,可以让评课“基于观察记录”、“进行客观分析”、“提出理性建议”,这样的评课有血有肉,评课者言之有物,被评者听之有得。

四、开展好课例的研究

课例就是以课为例讲道理,是一种有效的时下流行的教研方式。它以课堂为载体,通过对教学问题的再现和描述来指示教与学的改进过程,揭示教学改革背后的观念和认识。其常见的形式为“同课异构”和“异课同构”。

“同课异构”中,教者是不同的,而内容是相同的。不同的教者就同一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既会有相同点,也会在教学目标、切入话题、教学流程、活动方式上出现不同。评课者通过全面的观察找出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异”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反映的道理是什么?两者谁好谁坏,谁是谁非?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哪些不同,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同时通过对“同”的思考,找到共性、必然规律。

所谓“异课同构”就是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采用相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营造类似的课堂情境,追求类似的教学风格。这种方法有利于教学模型的建构,有利于教学个体教学风格的形成。如我校在三个年级九个学科中开展“三三三”有效教学法的课堂实践研究中,促进了“三三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完善。

外在的要求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的发展必然通过教师自身的觉悟、自我的要求才能有好的效果,因此,不管采用什么形式和载体,我们定要激发、唤醒教师自身的内在动机、兴趣,在没有制度、纪律约束的前提下,让研究成为习惯,让教师在工作中领悟教科研的奥妙,在创造中体验教科研的力量,在成就中提升教科研的层次。

[参考文献]

[1]胡庆芳.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上一篇:学而思语文一年级下一篇:高中生物教师校本研修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