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五保老人养老情况调查(通用9篇)
这次调查是在全面了解全市农村五保老人养老的基本情况后,再深入到泉港区、南安市、安溪县的6个乡(镇),召开有乡(镇)分管领导、民政助理员,村主干、老人协会会长,以及五保老人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详细了解五保老人在吃、住、穿、医、葬等方面的情况,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现将调查情况和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议综合如下。
(一)农村五保老人养老的基本情况
1.农村五保老人的基本概况
泉州市现辖3个市、4个区、5个县(包括金门县)和1个开发区。2004年全市常住人口 756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68万多人。农村五保老人4367人中,男3154人,女1213人。其中60至70岁2059人,71至80岁1671人,81至90岁539人,91岁以上98人。泉州市农村五保老人采取以分散供养为主,集中供养为辅的供养办法。现全市分散居住的五保老人4045人;入住敬老院的五保老人322人。在农村五保老人中,生活能自理的3496人,需要帮助的750人,全靠护理的121人;身体健康的3030人,重病的340人,残疾的876人,长期卧床的121人。
2.农村五保老人的供养情况
泉州市早在建国初期,就开始对农村孤寡老人在吃、穿、住、医、葬等方面实行“五保”供养制度,使农村孤寡老人能安度晚年。农业合作化以后,五保老人由集体组织供养,保证了供养制度的落实。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五保老人也分得养老田,但供养制度被削弱。1998年泉州市在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时,将五保老人纳入低保范围,按当地低保标准全额发放。2004年,鲤城区、丰泽区、石狮市随着镇村体制改革,将农村五保老人按城市低保标准全额发放。乡(镇)村税费改革后,不再实行“三提五统”,乡(镇)村收入减少,大部分集体组织无力再向五保老人提供养老保障。为此,省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办法,给五保老人每年每人发1000元供养金。
现在泉州市农村分散居住的五保老人,其供养标准全市不统一,主要有三种情况:(1)鲤城区、丰泽区、晋江和石狮市每人每年2400-2640元(按城市低保标准),平均每人每月200-220元。(2)泉港区、南安市、惠安和安溪县每人每年1200元(包括县市区补贴),平均每人每月100元。(3)洛江区、永春和德化县每人每年1080元,平均每人每月90元。
目前住敬老院的五保老人,除全额享受城乡低保金外,各主办单位都给一些补贴。从2005年7月1日起,泉州市政府对住敬老院的五保老人增加供养金。(1)增加生活伙食标准,达到每个五保老人基本生活费用每月150元。有些养老院基本生活费已达到或超过150元的,仍保持了原标准。新增经费每人每月5O元,分别由泉州市财政补助3O元,各县(市、区)财政补助20元。(2)每人每月补助医疗费用20元,由泉洲市和各县(市、区)财政各分担10元。经费统一管理,统筹使用,专款专用,剩余结转。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符合城乡医疗救助的,同时享受此待遇。(3)新入住养老院的五保老人,同样可享受上述供养待遇,同时再给每人一次性生活设施添置费用500元。
(二)农村五保老人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泉州市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工作在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水平偏低。从目前全市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状况看,生活水平普遍偏低,达不到五保条例规定的“五保供养的实际标准不应低于当地村民一般生活水平”的要求。据统计,2004年,泉州市农村人均年纯收入5680元,人均生活消费年支出4052元。这次调查了解到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最低也达到3200元左右。而农村五保老人绝大部分靠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持全年生活,普遍反映生活水平偏低。大部分五保老人生活困难,生活设施简陋。据统计,五保老人有液化气灶的有398人(台),占总人数的09%;有洗衣机的也只有32人(台),占总人数的0.07%。有的五保老人因买不起电表,不能用电,夜间只好点蜡烛、油灯照明。
(2)医疗没有保障。农村五保老人绝大部分没有医疗保障,缺医少药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据统计,全市农村五保老人中,患重病、多种病和残疾老人有1337人,占五保老人总数的30.6%。大部分五保老人因经济有限,有病不敢到医院去门诊,只能到村卫生所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查看拿点药吃;大部分身患重病的五保老人没钱住院。安溪县试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按规定 300元以下的医药费要自理,300至 2000元的报销80%,2001至 20000玩的报销70%,超过20000元的不能报销。这对农村五保老人来说,还是不能解决医疗问题。由于没钱治病,大多数五保老人只好是“小病拖,大病等”,小病拖成大病,大病等待死亡。安溪县蓬莱镇上东村胡生连五保老人,身患心脏病、高血压、胃病,治病服药已负债13000元。
(3)居住条件较差。调查发现,全市分散居住的五保老人都住在古旧房屋,因年久失修,有的墙壁裂缝、屋顶漏雨。泉港区前黄镇凤尾村五保老人林某现住牛棚,还漏雨。据该村干部反映,全村6个五保老人都住危房,村镇无能力解决。据统计,全市住危房的五保老人885人,无住房的五保老人380人。现在农村计生二女户和残疾人都有安居工程,但五保老人没有安居工程。
(4)精神生活贫乏。据了解,农村五保老人普遍有自卑感,很少参加社区老人活动。由于经济困难,农村五保老人大部分没购买电视机、收音机,也没有订阅报刊。一些有活动能力的老人主要是散步,少数人参加下棋打牌。全市有269名农村五保老人上老年大学,占总数0.6%,有985人偶尔到老人协会、邻居家中看电视或书报。从总体看,农村五保老人的精神生活较单调和贫乏。
(三)解决农村五保老人养老问题的几点建议
农村五保老人是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由于生理的自然衰老及社会变革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关系和分配原则的重新调整等原因,使农村五保老人自身需求满足的能力受到限制,生活保障能力发生了变化,而且其利益和需求也比较容易被忽视。因此,在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切实解泱好当前农村五保老人中存在的问题。现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要求和我们这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适当提高供养标准。据调查,农村五保老人的养老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达不到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因此,要适当提高供养标准,从现在的每人每月90元至100元的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80元,现供养标准已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的,不降低现标准。所增加的供养费由市、县(市、区)财政按一定比例分担。
(2)解决医疗保障问题。目前我市农村五保老人没有医疗保障,绝大部分五保老人没钱看病和治病,应给予适当解决。一是要解决五保老人平时看病的医药费问题。由市、县(区)财政按五保老人数,每人每月拨补20元,作为五保老人看病的医药费补助,其经费由乡(镇)政府民政部门掌握审批,产款专用。泉州市慈善总会在发放《蜂善门诊卡》时,要重点照顾发给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查看农村孤寡五保老人,减轻五保老人看病的医药费负担。二是要解决五保老人住院的医疗费问题。泉州市2006年将实行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五保老人的住院医药费报销应给予特殊照顾,属于个人缴费的部分给予免交;医药费在300至2000元额度内的给予全额报销;超过2000元仍按当地医疗救助制度规定执行。
(3)改善居住条件。现在分散居住的农村五保老人都居住在旧房屋,有的住房已出现墙壁裂缝、屋顶漏雨,迫切需要维修或迁居。要把农村五保老人的住房问题纳入当地安居工程,分期分批解决现住危房和无住房的五保老人的居住问题,改善五保老人的居住条件。
(4)改革农村传统赡养风俗。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儿女都负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在泉州地区的农村中还有女儿出嫁以后就不承担赡养父母责任的习俗。这次调查发现,有的五保老人生育的二、三个女儿出嫁后,不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其父母由政府供养,这既与国家政策不符,也同社会公德相悖,应引起重视。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过程中,已出现大“五保老人”,国家将难以承受。要通过宣传教育,改革传统习俗,提倡和强调女儿也应负起供养父母的责任。
(5)修改农村五保供养条例。为了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1994年1月23日,国务院曾发布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这个条例的实行,对保障农村五保老人的供养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新的形势下,现行条例的一些规定已不切合当前农村实际。如第三、第九、第十一条等规定已不适用,建议国务院修改,以便明确供养职责,落实供养制度。
一、四川省凤凰村留守老人与土地基本情况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 地处长江上游。四川省是个人口大省, 2006年总人口8 722万, 其中农业人口6 652万。与中国沿海地区相比, 四川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意识和愿望强烈;与西部其他省份相比, 四川交通四通八达, 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提供了条件。四川有句谚语:“出川一条龙”, 在中国1.2亿外出务工者中, 有两千万来自四川, 北京的“鸟巢”工地钢结构工程的建设者有近70%来自四川[3]。四川是一个典型的劳务输出大省, 由于当前多数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训, 他们主要在城市从事收入较低、工作环境较差的制造业和建筑业, 所以多数农民工无法支撑在城镇定居的生活, 他们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移。
凤凰村位于四川南部, 距离胡家镇五六公里, 距离隆昌县16公里, 胡家镇、光荣乡、云顶乡呈三角形分布, 该村位于三角形的中心点, 去两年村里都通了公路, 但都是路况极其糟糕的烂石路, 下雨天许多路段比小路还难走。凤凰村距离这3个乡镇的距离差不多, 村民可以选择任意一个场镇赶集, 但只有胡家场镇能搭车 (车很少, 因为路况不好) , 到另外2个场镇只能走路, 往返一次大概需要2个小时。凤凰村有267户, 分布在7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936, 共有劳动力612人, 外出劳动力约占80%, 主要集中在广东、昆明、成都等地;留守老人96户, 留守老人是村里老年人的主要群体。该村耕地面积600亩, 人均耕地面积0.8亩。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外出务工收入, 大约占70%, 村里没有任何经济作物, 在养殖方面主要有猪、鱼和兔子 (受猪链球菌影响, 这两年村里很少有人养猪) 。人均纯收入3 100元, 40户家中有电话, 210户家中有电视。在公共设施方面, 村里没有诊所, 村里公共卫生由邻村诊所医生负责, 村民看病买药也在邻村诊所, 村里没有任何公共场所或设施。
二、土地保障与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需求
1. 从土地与劳动力的结合来看
中国农民工流动具有距离远、收入低等特点, 他们回家的成本比较高, 造成大多数农民工回家频率低、时间短, 打工者难以兼顾农业生产, 即使在离家较近的成都市区打工, 也不能经常性地管理农业生产。据问卷调查反映, 在农忙季节, 虽然有4%的外出务工子女会寄带钱回家用于请人帮忙耕种或收割, 并有9%的子女会回家帮忙, 但仍有71%的留守老人靠自己完成劳务, 有11%的老人还要自己出钱请人帮忙[8]。土地作为生产资料, 是按照个人人头分配的, 但土地的经营, 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 血缘纽带组成了一个微型的“团队生产”, 基本的亲情和伦理力量维系了这一生产单位成员之间的抚养和赡养的关系[4]。没有以家庭为单位参与生产经营这种方式, 土地这种生产资料缺乏被转化为物质收益的劳动力。原来农村老年人在劳动强度要求高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参加辅助性生产劳动, 可是, 家中劳动力外出务工后使得土地成为不少留守老人的负担;对土地权属的不稳定预期, 加剧了农村土地市场的萎缩, 农村土地仅成为留守人口获得生存资料的手段, 这些人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劳动能力的下降, 逐渐弃耕边远和贫瘠的土地[5]。据统计, 四川家户土地休耕、抛荒原因中劳动力不足占36.5%, 将土地租供或送别人的原因中劳动力不足占60.8%[6]。
土地发挥保障功能作用, 那么对土地的耕作和经营, 必须能够产生出至少能够补偿不变资本投入的收益和满足留守老人基本生存需要的生活资料。一般说来, 土地的收益取决于拥有土地数量的多少、土地的产出水平和耕作成本。从微观家庭角度看, 子女外出务工减小了土地压力, 人均拥有的土地数量增多, 其他家庭成员生存所需的土地数量更容易得到满足。对于农村留守老人, 土地的收益更关键的取决于土地的产出水平, 土地的净产出水平要扣除投入资本, 由于老年人不具备耕作土地所需的强度较大的劳动力, 所以留守老人在经营土地过程中难免会因雇佣劳动力等投入更多资金, 导致他们从土地中获得的净收益减少甚至亏损。从上面可以看出, 每亩田总投入大概为670元, 产出粮食收益约为860元, 其中, 对于体力较好的留守老人, 栽秧、打谷、晒谷、扶田坎勉强可以自己应付, 多数留守老人栽秧、打谷都需要请人帮忙, 有的外出子女在打谷子时会寄钱回家。
3. 从土地产出所需的自然条件看
土地发挥一定保障功能需要能从中获得持续而稳定的产出, 影响土地产出水平稳定性除了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外, 还有如气候、虫害等农业生产经营本身的因素。气候影响土地产出水平具有范围大、难以控制的特点, 如2007年7月9号, 四川隆昌地区在水稻开花期发生特大洪水, 淹没大量农田, 被淹没过的水稻几乎颗粒无收。
4. 从土地流转角度看
凤凰村距离县城远, 短期内因公共建设土地征用的可能性极小, 当地的土地除了自己耕种外, 就是流转。村里土地流转现象都很普遍, 但流转形式都属于私人间的口头协议, 再加上土地利用、增值价值有限, 多数人难以从土地流转中获得任何收益。村里的土地流转经历了几个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村里劳动力外出现象不普遍, 人均拥有土地不能满足劳动力都在家的种植需求, 当时, 土地流转案例很少, 所以, 流转土地者每年能从接受土地者那里获得几百斤粮食;在20世纪90年代末, 外出务工劳动力多了, 土地需要流转的多了, 流转土地者只能把土地“送人”耕种;现在, 国家制定了种粮补贴政策每亩地有几十元补贴, 劳动力不足的留守老人把土地给别人种, 种粮补贴也就相应的给种地者, 留守老人什么也得不到。村干部认为“种粮补贴就应该‘谁种地谁得’, 村里有的人不愿意把种粮补贴拿给种地者, 宁愿让土地空着长草每年还能得到几百元, 村里也没有解决办法, 当地土地利用价值不高, 村里收回土地又能怎样处理呢?”
三、土地保障与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服务需求
在实际生活中, 老年人的生活服务需求包括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两个方面。土地即使能够承担养老功能, 实际上只是提供了满足养老需求的一种经济支持的必要条件, 降低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成本。就养老而言, 它包括老年人经济支持、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等三个主要方面[1]。基于家庭的伦理关系, 主要由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资源。农村留守老人的子女常年不在身边, 他们把大量的时间消磨在土地耕作上, 也算是一种精神慰藉而不至于无聊, 但土地只能加重他们的劳动负担而不能提供生活照料。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 与子女外出务工前相比, 留守老人的农业劳动和家务劳动负担都明显加重。老人感到农业劳动负担加重的占46.2%, 没有变化的占41.5%, 减轻的只有9.6%。
人到了老年, 一般都是体弱多病, 普遍患有慢性病。诸多调查表明, 医药费是留守老人一项重要的支出。外出子女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医药支付能力显著增强, 但留守老人的地位受到轻视的情况时有存在, 加上外出农民工收入普遍偏低, 他们并非负担所有老人的医药费用, 留守老人还需要从自己的劳动收入中提取相应的医药费。此外, 留守老人在生病时得不到照料和帮助, 2004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开展的《来京人口就业、权益保障及其子女就学状况》的抽样问卷调查发现, 子女外出后, 留守老人有28.6%得过大病, 而得了大病后身边没有子女照顾的比例达62.4%。因此, 土地与留守老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但它却不能满足留守老人养老的需求。
四、小结
传统家庭养老孕育于传统的中国社会,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以君主专制和家族制度为政治特质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 土地作为主要的生产资料对生产和生活起着稳固的制约作用[7]。小农经济奠定了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 家庭养老也为小农经济提供了必需的劳动者。在土地养老模式下, 即使老年农民失去了劳动能力, 其养老负担自动转移至家庭成员身上, 这是家庭伦理关系使然, 也是土地作为家庭共同生产资料从而承担养老保障功能的必然逻辑[1]。
参考文献
[1]钟水映.土地的保障功能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EB/OL].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网, http://www.csss.com.cn.
[2]叶敬忠, 贺聪志.静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3]央视《中国财经报道》[Z].2008-05-19.
[4]张纯元.中国老年人口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5]邬沧萍, 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与挑战[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6.
[6]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挪威Fafo应用国际研究所.西部人民的生活——中国西部省份社会与经济发展监测研究数据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
[7]戚晓明“.家庭养老”概念的重申与中国农村养老[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6) .
一、基本情况
崆峒区辖13个乡、4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3个街道办事处,有252个村、12个社区,行政区域总面积1936平方公里,总人口49.3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8.52万人,2007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10 元。目前,全区共有乡镇敬老院14个,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服务人员35人,五保供养对象1497户1681人,其中:集中供养90户95人、分散供养1389户1526人,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每人每年发放供养金1540元,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每人每年发放供养金1356元。
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自2006年10月全面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以来,区上及时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责任和要求。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由乡镇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落实了乡镇政府一把手负总责责任制,确定了专兼职工作人员,保证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同时,区委、区政府根据国务院《五保供养条例》和省、市五保供养办法,结合全区实际,制定了《平凉市崆峒区农村五保供养暂行办法》,从组织领导、供养对象、供养内容、供养标准、供养形式、供养机构、资金管理等七个方面对全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2、认真调查摸底,严格审核程序。从2006年10月29日开始,至12月10日结束,由区民政局牵头,各乡镇和村委会积极参与,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年龄、家庭收入、生活自理能力和法定赡养人等情况进行了认真核查,全面核清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人数和基本生活状况。调查摸底结束后,由村委会根据摸底情况以社为单位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进行了公示,群众无异议后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审核后再上报区民政局批准并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证书,确保了五保供养对象的界定工作公开、公正、公平进行。目前,全区共保障五保供养对象1497户1681人,其中集中供养90户95人,分散供养1389户1526人,达到了应保尽保的要求。
3、结合区情实际,合理确定标准。我区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省、市要求和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合理确定了供养标准,做到了适度保障。经测算,我区农村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每人每年1540元,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每人每年1356元,分别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8%和50.04%,供养标准和全区农村消费水平基本持平,基本上能够保障五保老人的吃、住、穿、医、葬五个方面的需求。另外,从2007年开始,民政部门筹集资金1.681万元,帮助五保供养对象缴纳了新农合参合资金,为五保供养对象积极落实农村医疗救助政策,两年来共发放农村五保对象医疗救助金12.3万元,有效解决了五保供养对象“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积极克服困难,落实配套资金。按照省上规定,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由省、市、区三级财政分级负担,省财政每人每年补助600元,其余由市区两级财政配套解决,其中市财政负担配套资金的10%,区财政负担配套资金的90%。自全区五保供养工作开展以来,区委、区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在财政预算中足额列支五保供养资金,其中:2006年追加预算38.4万元,2007年和2008年每年列支115.2万元。今年以来,第一、二季度五保供养资金已全部筹措发放到位,已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114.6万元,三季度资金正在筹措,预计到9月底前将全部发放到保障对象手中。另外,5.12地震发生后,按照省、市要求,共为全区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临时生活补助245.2万元,使他们5至7月份的供养金平均达到了600元。
5、加强敬老院建设,改善居住条件。全区敬老院的分布情况是:川区4个、南部山区3个、北部塬区7个,敬老院布局基本合理。但我区敬老院大多数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基础设施老化,已不能满足当前集中供养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06年,区民政局制定了全区农村敬老院建设五年规划,计划在“十一五”期间逐年新建、扩建一批敬老院,保证五保对象的正常生活。2007年,区委、区政府共投资90万元,实施草峰、寨河两个敬老院建设项目,共修建平房60间,完成了院落硬化、绿化和大门围墙等附属工程,经市政府验收,被命名为“全市示范敬老院”。目前,共设置床位60张,入住五保老人50人,配套建成了灶房、洗澡间、文化娱乐室,为每位五保老人配备生活用具1套,制定了敬老院管理制度,招聘服务人员4名、管理人员2名。今年,区上投资761万元,征地11.5亩,实施了区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计划修建三层戴帽综合楼一幢124间3807平方米,配套建设锅炉房、大门、花园、围墙和老年活动场地等附属设施,购置五保老人生活、娱乐等用品,全面解决川区六乡镇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问题,为构建以敬老院为骨干、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格局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已完成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四层主体工程,预计在10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同时,为了加强对区中心敬老院的管理,区委、区政府已将区中心敬老院批准为科级建制,核定了编制,正在申请市政府审批。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有效保障了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偏低。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现行供养标准已难以保障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尤其是集中供养对象,在敬老院无任何收入的情况下,基本都靠政府补贴过日子,直接影响了集中供养对象的生活水平。二是敬老院经费投入少。目前,乡镇敬老院没有专项经费,管理服务人员待遇低,不能安心敬老院工作,直接造成了多数敬老院的管理不够规范,卫生条件较差。三是敬老院建设资金难以筹措。区中心敬老院项目共需资金761万元,目前区上已投入建设资金50万元,在区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其余建设资金尚无着落,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
首先我代表焉耆县国土资源局全体干部对前来检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的领导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
为了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
(二)抽调业务人员,组织业务培训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技术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为此,我局抽调一批业务骨干进行学习培训,内容包括基本农田的划定、上图、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台账、图件编绘、数据库的建设等工作。为工作的开展完成打下基础。
(三)明确指导思想,制定工作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开展“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准化建设,有效保障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确立了永久性原则、统筹兼顾原则、质量保证原则、科学协调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等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原则。
(四)制定技术路线和工作任务
本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采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所形成的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以下简称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以修编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为控制基础,以乡、村为单位划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片、块,逐步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采取全野外调查方式,划定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并对每个图斑内的农户数、承包面积等信息进行统计,与每个农户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
一是落实基本农田地块。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将永久基本农田逐一落实到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单位的.地块,绘制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底图,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以及片(块)编号。二是落实到地块。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底图为基础,编制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幅图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基本农田保护图的编制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置等信息。依据基本农田保护地块的综合信息及评定保护等级,逐级汇总相关数据,形成能充分反映基本农田保护地块所在乡镇村土地利用现状、等级、利用状况。三是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按照国家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标准,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修编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为控制,充分采集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基础数据,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
(五)按照工作步骤,积极开展工作
年4月前完成了编制划定实施方案、业务培训和舆论宣传等工作,对二次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进行审核,与原基本农田成果比对,分析和确定划入和划出基本农田数量和范围。5月18日前完成了外业调查工作,包括制作外业工作底图、耕地质量调查、基本农田的承包情况调查、外业成果检查工作。
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我县耕地总面积为39526公顷,我县实际划定次永久基本农田共268块,面积19124.47公顷,其中:耕地18934.32公顷,园地190.15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率为 54.32%。各乡、镇、场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如下:永宁镇2262.98公顷;查汗采开乡1494.91公顷;包尔海乡1892.48公顷;四十里城子镇1654.50公顷;北大渠乡3161.56公顷;五号渠乡2799.56公顷;良种场932公顷;王家庄牧场550.77公顷;巴音郭勒焉耆监狱 52.63公。
二、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和制度建设情况
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从就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场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内容之中,明确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责任,做到了职责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每年年初,县人民政府都与各乡(镇)场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场与各村委会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各村委会与农户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签订率为100﹪,保证了全县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真正将耕地保护工作落到了实处。
年度县人民政府拨付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按照国土资源部《在全县各乡(镇)场、村、部分地块设立了乡、村、地块三级保护警示牌,共设立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区牌103个(其中乡级10个,村级保护牌45块、地块保护牌48块),对保护牌定期进行巡视,及时更新和维护。建立健全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基本农田动态巡查制度,在每个乡(镇)场都聘请了耕地保护义务监督员,定期对耕地和基本农田进行监察,公布了举报电话。同时在各乡(镇)场、村交通沿线和主要路段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牌,喷刷了耕地保护宣传标语,确保了全县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农村老人怎么养老?有人总结:五保老人进福利院、空巢老人守着老宅、平凡老人带着孙辈耕作自家的一亩三分田……
这一近况或将改变:颠末中心城区的三年探索,本年成都将把居家养老处事推进农村投资三万万,在二三圈层建树50个农村居家养老处事中心,再交由社会组织或民营养老机构打点。
然而,农村与城区的环境有所差异,同样的模式在农村能行得通吗?运行至今,成都试探出了奈何的新履历?
克日,记者走进成都温江寿安镇以及金堂(微博)县官仓镇,一探毕竟。
根基处事需求量大
深秋的郊野间已经微凉,但金堂县官仓镇红旗、双新村居家养老处事中内心洋溢暖融融的气氛。走进去处右,老人们围坐成一桌一桌,品茗、谈天、搓麻将;向左,剃头室里有老人正在剃头,图书阅览室内有老人三三两两在看书。
这也是全省首个农村居家养老处事中心,农村养老处事试探从这里开始。“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来中心享受免费剃头一次,洗衣服四次,打麻将六次等处事。80岁以上的不限次数。”金堂县官仓镇红旗村党支部书记张泽万先容,该中心处事两个村的老人,假如超出了免费处事范畴,就收取低廉的本钱价。
但与都市的齐集栖身差异,农村栖因素手,两个村共享一此中心,栖身较远或动作未便的老人怎样得到养老处事?
村里研究出这样一个步伐:带动村落里的茶楼或小铺子老板加盟,成为中心的“分点”,为老人提供根基处事。村上认真购置桌椅等装备,并每月对其举办必然津贴。“我们每2公里阁下设一个点,一来老人们不消赶太远的路,二来也让更多群众参加养老处事,促进邻里调和。”张泽万说,土步伐挺奏效,分点受到了老人们的接待。今朝,仅在红旗村,已设立了五个分点。
在温江区寿安镇再起社区,老人们则用另一种方法享受养老处事。
朗力馨悦糊口馆从八月初运行至今,十二张床位今朝仅有两位老人来住,然而预订送餐、上门痊愈的老人却不少。“已有十来名老人找中心预订处事,包罗送餐、痊愈等。”认真人伍松说,这与城区截然差异。“这也为我们下一步的成长指明白偏向,怎样做好居家处事这部门,才是要害。”成都会朗力养老处事中心运营主管曹丽说。
养老处事中心衍生更多“民见效益”
“我喜好这里,天天都来,早上和老哥们品茗,下战书看书,碰着放坝坝影戏,我们城市一路来看,内心不那么孑立了。”85岁的独居老人林祖信说。
糊口不孑立了,早年有些未便的工作也有人帮着做了不管在温江照旧在金堂,最大的变革收人们脸上有笑脸了。“这也正是当局搭这个‘台’的意义地址。”金堂县老龄办副主任郑廷东说。
中心建成后,张泽万勉励村干部天天来陪老人们谈天,相识他们的所想所需。半年时刻,各人的相关从“干群”酿成了“伴侣”。
这变革表此刻了实其着实的工作上:前两天,村里修路要颠末李婆婆家门口,她儿子不干了推我们的墙,必需凭证我的要求赔钱!
这样的事儿放在早年,要么村干部妥协,要么项目弃捐。然而现在,却有了纷歧样的功效,李婆婆看到是张泽万来雷同,立马拉住本身的儿子,几分钟时刻,两边就告竣同等,项目也得以顺遂开工。“我挺不测的,支付酿成了收成!”张泽万汇报记者,此刻村里开大会气氛都很好,早年那种干群相对的求助空气消散不见了。
一连成长需深耕处事
老人们兴奋了,村里干群相关调和了,养老处事中心带来了看得见的甜头。然而,对付承接其运营的社会组织来说,怎样维持中心可一连成长,并将处事延长到更多老人糊口中,却是个不小的检验。
以温江为例,运营初期,由寿安镇当局出资购置处事,每年3万元;市上对床位举办津贴,一张床位每年一万元。以年为单元,由第三方举办评估,老人满足度达85%以上,还可得到特殊嘉奖。
够么?着实不足。“朗力在成都做了三年,城区的点位根基上可以持平,但农村的就今朝来看,还属于吃亏状态。”曹丽说。
这样的忧伤在金堂浮现得更为明明。“镇上此刻为5名牢靠事恋职员发人为,但可一连成长的模式是什么?我们也很苦恼。”金堂县官仓镇党委委员肖永忠说,他祈望运营方馨园公益处事中心能实现自我“造血”。
怎样“造”?“提供好的处事,作育晚年人的糊口风俗,慢慢转变他们的养老见识,让他们接管低偿处事。”张泽万说。
然而,见识的转变并非旦夕,空窗期怎么办?“我想把为老处事做成爱心产物,带动爱心企业可能爱心人士认领,好比一个人认领几多老人的处事,以捐资的方法实现。”馨园公益处事中心认真人廖绍芬说。
对付朗力而言,涉足农村养老处事照旧初次,以温江为基点,他们规划将“处事”两个字举办深耕。“温江老人们的丧手段还不错,将处事做踏实,照旧挺有市场。”曹丽说。
农村老人怎么养老
一、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产生
随着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与此同时, 由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 城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非正规就业机会, 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然而, 受安土重迁思想的影响, 大量的农村老年人选择留着农村, 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多。“空巢家庭”一词原是从社会学中的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提出的, 一般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 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 另立门户, 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纯老人家庭。
二、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增多,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变得日益严重, 加之目前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上无法起到较大的作用, 因而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较严重。
(一) 经济来源不稳定
农村老人大多没有退休金, 因而他们主要的生活来源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与子女的生活补贴。如果农村老人停止劳动, 就会丧失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生活也就失去了基本的保障。因此, 包括空巢老人在内的农村老人, 只要他们还有劳动能力, 大多都会下地干活或进行养殖来获得一定的收入。老人平时生活节俭, 平日劳动所得一般可以维持日常开支, 然而, 一旦有什么突发疾病, 巨额的医疗费用就会让他们的生活变的十分拮据。此外, 受孝道观念与外出子女经济状况的影响, 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条件并没有因子女的外出而变好, 甚至还有一少部分老人认为自己从子女方面获得的养老钱变少了。
(二) 日常生活照料不足
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不断下降, 决定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有他人的帮助。在传统的家庭养老中, 家人尤其是子女是老人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照料者, 但由于子女外出打工, 农村空巢老人失去了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照料者。目前, 绝大多数的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能够自理, 老人自己能够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做饭、洗衣等事务。而对于生活处于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农村空巢老人来说, 除了符合“五保”供养制度的老人由政府供养外, 绝大多数老人由配偶照料。农村空巢老人从子女方面获得的日常照料极少。
(三) 精神生活乏味
空间上的远离使得老人与子女的沟通很少, 再加上外出子女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极少, 农村空巢老人长期得不到来自子女方面的关心, 因而内心产生较强的孤寂感与失落感。此外, 由于农村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农村地区各种文化娱乐设施相对落后, 空巢老人在闲暇时一般也只会看看电视、聊聊天、串串门, 活动内容极为有限, 精神生活枯燥。
三、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性思考
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来源、日常生活照料、精神生活方面都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 如果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不仅老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更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 笔者将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从国家、社会、家庭三个方面入手分析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
(一) 发挥国家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体责任, 建立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状况相适应的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首先, 要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是以意见的形式而非法律的形式颁布的, 这种制度的不稳定性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参保。同时, 要加大国家与集体在基金筹集中的力度, 减轻农民的负担, 让农民真正享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其次, 改革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国家应继续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 加强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医疗队伍的建设, 完善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再次, 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生活特别困难的空巢老人给予特殊的帮助, 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同时, 建立农村老年人基金, 通过社会各界的捐助帮助经济困难的农村空巢老人。
(二) 社会发挥协助作用。
要应充分发挥社会在养老方面的辅助作用, 缓解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带来的压力。一方面要弘扬孝道美德, 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并使得这种美德深入人心。可以组织学生、社会工作者、党员等群体在节假日到农村为空巢老人提供服务, 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发挥农村社区的作用。可以建立老年服务中心, 向农村空巢老人提供特殊的照料与服务, 如老年食堂、老年洗浴、专业维修等。建立老年护理中心与社区门诊, 对老人定期进行体检, 提供专业护理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服务。
(三) 强化家庭养老功能。
目前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 加上家庭养老方式具有其他养老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而我们必须强化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一方面, 子女要履行赡养义务。子女对父母的的赡养不仅包括对老人经济上的支持, 还应包括给老人生活上应有的照料及关心。另一方面, 老人自己要增强适应能力。农村空巢老人自己要由传统养老观念向现代养老观念转变, 减少对子女的过分依赖。把对子女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 重新寻找精神寄托,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增强与他人的交流, 发展兴趣爱好, 不断充实生活。
摘要:受众多因素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而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与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使得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形势日益严峻。本文从经济来源、日常生活照料、精神生活三个方面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 为解决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做了铺垫。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
参考文献
[1]孙德光, 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2005.
[3]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 2005.
[4]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9-50.
五保户五是指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为了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国务院于2006年颁布了《农村工作条例》,按本条例规定,给予五保户以吃、穿、住、医、葬方面的照顾和帮助。根据中央农村办公室2009年调查,农村老年人口总数1.05亿,是城市的1.69倍,老龄化水平18.3%,是城市的2.3倍。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尤其是农村老龄化的加剧,农村老年人养老,特别是五保户的养老问题变得尤其突出,五保老人的供养则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我国的五保老人主要有纳入五保供养范围却自行在家养老的分散供养和纳入五保范围在敬老院等集中场所养老的集中供养两种供养方式。一.现阶段,农村五保供养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政策落实不到位,五保应保尽保难
根据民政部救灾救济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底,农村真正获得保障的五保对象约占应保对象的50.2%,有一半的五保没有获得保障。根据不同数据显示,即使是发达地区,应保未保问题也很严重,贫困地区,符合五保条件但是却未获得保障的情况更为严重。2.全面落实五保内容困难
五保户中的五保指的是对吃、穿、住、医、葬这五个方面给予的物质帮助和生活照顾。但是对于这些方面的保障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而且在某些地区,五保已经蜕变为两保(保吃、保葬),更有甚者蜕变为一保(保吃)。
(1).食物供应:虽然供养者勉强维持温饱问题,但是也仅仅是简单的温饱问题,分散供养的老人大都不记得自己上次吃肉是什么时候,有时还能出现粮食供应不足的现象;集中供养的老人情况要稍微好点,但也只是每周往菜里放两次肥肉。对于老人的穿戴方面,不论是分散供养还是集中供养,大都好几年没有更换过新衣服了,一年内购买过新衣服的老人仅占27.40%,他们的衣服大都是自己穿了好几年的或者是外界捐赠的。
(2).居住条件及管理:分散供养虽具有投资少、管理成本低的优点,但是受居住分散条件的限制,管理服务难度大,基本生活得不到切实保障。分散供养老人居住的大都是年久失修的旧房,存在漏雨、漏风等问题,而且还无法抵御台风等自然灾害。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最先受到破坏的就是五保老人的危房,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老人的生命安全。五保老人自身没有能力也没有劳动能力改变住房条件,如果没有外部的帮助,他们的住房往往是村中最差的。相对于分散供养的老人来说,集中供养老人的居住环境则相对较好,他们大都居住在由政府拨款兴建的敬老院内,但是敬老院内设施不健全,缺少相应的健身、娱乐设施,而且敬老院内给老人提供的生活也是同质化的生活,没有根据老人的相关情况给予老人相应的管理与服务。
(3).医疗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保医不论分散供养还是集中供养都是最难落实的。乡镇每年给五保户报销的医疗费用有限,只有一、二百元,而且五保老人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并不多。有限的医疗费用难以保障五保老人的正常医疗开支,致使五保老人只能选择“小病忍,大病拖”。另外,在年老体弱的五保老人当中,分散供养老人不同于集中供养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院友提供一些帮助,而且还可以从院友那里得到一些情感慰藉。分散供养的老人则都是单独生活,没有可以照料自己生活起居的人,在生病期间情况更加凄惨,不仅要饱受病魔的摧残,还要忍受孤独的煎熬。3.五保供养标准落实困难
根据《农村工作条例》第十条规定“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地调整”。很多地区公布的供养标准是比较高的,但是据调查显示,五保老人拿到的供养资金与公布的现金标准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五保老人人均拿到的保障资金只占当地居民人均收入的40%左右,执行的供养标准远远低于当地居民的一般生活水平。4.地区供养负担不均衡
目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地区发展程度相差甚远,而《农村工作条例》中规定的供养标准应当根据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适时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各地区间的供养标准差距。在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方,当地政府既重视五保工作,而且当地还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因此五保工作可以做的很好。但是相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当地政府和集体的财政也很困难,而且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高,农村五保工作无法很好地落实,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也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5.忽视老人的精神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五保政策基本上只关注于物质生活,极少顾及到 精神生活。不论是分散供养老人还是集中供养老人,他们都表示不知道平时干什么,只能靠串门和聊天来打发时间。更有的分散供养的老人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得到干部、亲人的看望,相互之间精神慰藉淡化。精神的孤独与病痛的折磨使得这些五保老人显得尤为可怜。二.出现上诉问题的原因
1.近年来农村五保对象增长迅速
我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迅猛增加,农村的五保户老人数量也逐渐增多。这些增加的老人中,一些老人自身没有维持基本生活的能力,只能依靠社会的支持。2.监督机制不健全
五保户的供养资金主要是由财政转移支付的,但是在各项资金转移支付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存在资金的挤占挪用现象,使得五保户实际拿到的生活费与公布的保障标准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3.五保资金筹措没有保障
出现上诉诸多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资金短缺,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国家承担的供养经费不足。资金是落实五保政策的关键,没有足够的资金,就出现了该保的人无法实现五保,该落实的政策落实不了,该提高的保障无法提高,该保障的内容无法全部保障,养老机构发展缓慢,硬件设施不健全等问题。现行的《农村工作条例》规定,五保供养工作是农村集体福利事业,供养资金在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有农村集体经营收入的地方,可以从农村集体经营收入中安排资金,用于补助和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在一些地区,有限的资金无法同时满足五保、村组办公的支出。而且乡镇政府也存在资金困难的问题,无法对农村五保进行资金投入。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五保对象更多,受保障经费的影响,五保供养工作难度更大,严重影响了五保户的基本生活保障。
4.社区建设滞后,社区服务水平低
五保户供养制度其实不单单是简单的收入补助制度,它其实包含收入补助和提供服务两个方面的内容。但是随着集体的逐渐消解,五保供养渐渐演变为单纯的收入补助制度,弱化了五保供养制度的作用。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目前农村社区建设滞后,社区服务发展缓慢,这将不利于五保制度的全面落实。调查发现,五保老人基本上已经被边缘化了,平日里极少能感受到社会上的关怀。一些五保老人由于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去城镇购物比较困难;平时生病也没有人照料;当老人心理孤独的时候无法找到消遣方式。
5.群众集体意识薄弱,互助意愿不足
当下公众都过分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对集体、他人利益则不闻不问,缺少了邻里间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种情况对于落实五保供养制度和改善五保对象的生活条件是极其不利的。
三.解决措施
1.加强统筹,整合资源
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这一制度性支持,同时也加速社会支持的多元化。由原有的国家机构、家庭、社区和亲属等社会主体扩大到非政府组织、社会热心人士等社会力量,为农村的五保老人提供专项的社会救助。明确各级政府在在财政上的分担比例,建立五保老人供养基金专用账户,避免出现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把农村五保老人的供养工作纳入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完善供养基金与当地经济同步发展的全局,为五保户提供改善生活的额外资金支持,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根据五保老人数量和保障标准的调整,建立合理的资金调整机构,以促进农村五保工作的顺利进展。2.健全服务管理机制,提供集中供养比例
相对于机构供养来说,分散供养自身存在一定的弊端,加强机构养老有利于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加强机构养老就要健全供养机构。应当建立与当地经济相适应的供养管理标准体制,明确五保老人供养生活水平。以创建星级文明敬老院为目标,抓好敬老院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抓敬老院的软件设施,以提高农村敬老院的服务管理水平。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教育服务人员敬岗爱业,每年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在工作中对服务人员进行考核,连续不合格者予以辞退。制定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使院内事务管理井然有序。
开展文明敬老院创建活动,提升敬老院的服务管理水平,为供养老人营造温馨的生活环境,健全硬件管理设施,使老人能够老有所乐,使他们每天都过得有意义,每到重大节日的时候为老人安排节目,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大力宣传,多方位筹集资金,加大资金统筹力度,以改善办院条件。增强社会敬老爱老意识,拉动社会力量来帮助敬老事业。3.尽快建立针对农村五保老人的医疗救助制度
目前农村的医疗服务水平很差,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突出,尤其是五保户看病难的问题,亟待解决。针对农村五保老人的医疗救助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建立专门的医疗救助基金,通过严格的程序来为五保服务对象服务;二是将农村五保老人纳入农村合作医疗。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社会互助
五保老人是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应对各种冲击时缺乏抵御能力,具有极强的脆弱性,因此也更需要社会上外界环境的支持。由于现在人们的道德素养的下滑,群众之间的集体、互助意识淡薄,在这种情况下极其不利于五保供养工作的开展。五保供养表现的是一种社会救济的方式,社会救济的实质是社会互助,政府在其中起的只是中介的作用。为了五保供养条例的有效实施,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提高群众的道德素养。5.加大五保供养工作的监督力度
监督检查是保证五保供养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农村工作条例》是以法律的形式颁布的,这表明五保老人的权利保障具有法定性,他们得到保障也是在行驶自己的权利。在监督检查的时候应清楚五保对象的底数是多少,是否有虚报瞒报的现象存在,检查老人的供养经费是否按时发放,检查各级政府五保资金的到位情况,防止挤占、挪用、拖欠等现象的发生。就目前情况而言,单单只靠行政机构的监督检查是不够的,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及其他社会力量,努力切实使五保供养工作健康运行。6.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
根据条例规定,五保老人的生活标准不能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五保供养涉及的部门多,工作繁琐,要搞好这项工作,需要民政、计划、财政等部门同时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在落实具体政策的时候要确保五保老人的生活水平,进一步解决五保老人供养标准低的问题。
文献类型不同,符号不同
(1)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类型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A)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类型标识:D)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类型标识:S)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发布年。
(6)专利(文献类型标识:P)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
(8)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Z)
关键词: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一、引言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 老年人数量逐年增多, 养老问题已经变成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 1999年我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18%, 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02亿, 其中空巢老人突破1亿。“空巢老人”现象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面临的一个新情况、新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进步, “空巢老人”群体规模日益扩大, 他们面临的物质、精神及生活照料等多方面的困难也成了社会不可忽视的一类问题。
二、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
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后, 只剩下老年一代人 (单身或夫妇两个人) 独自生活的家庭。空巢老人无子女陪伴常受孤独寂寞、行动不便、无人照料等问题困扰, 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改善的方向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医疗、娱乐、精神等方面。生活照料方面, 对于空巢老人生活无人照料这样的问题, 需要政府、社区、义工团体和每一个人的帮助, 建立积极的帮扶组织。医疗方面, 空巢老人时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疾病突发无人知晓, 慢性疾病无人照料, 医疗费用无法承担, 医疗体系还需要极大的改善。娱乐方面, 由于娱乐是空巢老人排解压力改善心情的好办法, 但我国的空巢老人娱乐方式较为单一, 这就需要社区提供更多元的娱乐活动来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总的来说实现上述问题的改善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资金和开发出一套可实行且有效地老年人保障体系。良好的老年人保障体系需要覆盖生活所需、就医、娱乐、心理健康、护理等多个方面。
三、国外空巢老人养老经验
1.日本经验借鉴
首先日本养老保障法律法规的健全。日本政府1982年出台了《老人保健法》, 规定老人定期体检等, 使老人健康得到法律保护。之后又相继出台了《高龄者保健福祉推进十年战略》 (1989) , 《高龄社会对策基本法》 (1995) , 《介护保险法》 (1997) , 《社会福祉法》 (2001) , 《社会福祉士及介护福祉士法》 (2002) , 以及《健康增进法》 (2003) 等。以上一系列法律的出台, 都涉及空巢老人, 对养老、保健、护理等方面的政策进行了完善形成体系化。
其次, 日本空巢老人的服务体系完善。在老年福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 充分考虑空巢老人的意见、习惯, 老人有多项选择方案。包括老年福利用具的租借、多样化的福利设施利用等。
2.美国经验借鉴
美国的大部分空巢高龄老人具有超强的独立精神。大部分空巢老人不愿居住在子女家中或接受特殊看护, 利用互助社区提供的交通出行、日常修理、医疗陪护等服务在社区内养老。互助社区由老年居民自发组织, 根据老人实际需要, 价格也能维持在较低水平。互助社区能够帮助空巢老人重拾独立精神。同时, 空巢老人也可以选择老年公寓进行养老。老年公寓的收费较低, 租金为租房者月收入的30%。内部设施很齐全, 设有恒温空调、洗衣房、活动室、健身房, 房门内设有电子监控摄像头, 还有停车场和公园。老年公寓的经费主要依靠政府专门拨款。
四、我国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的改革方向
1.扩大养老资金的来源, 从立法层面入手, 着重完善养老保险方面
例如可以从注册手续费减免。可以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建设惠及社会保险, 政府引导、开发老年人产业的商业价值, 以官办民助或民办官助的方式增加养老资金的整体收入。
2.养老服务团队的专业化与规模化是提高养老体系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因此, 对服务队伍进行专业的培训, 并实行严格评审考核制度, 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样可以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加专业的健康养老服务。
3.引导社会正确看待空巢老人问题
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高低并不是完全靠子女给予的物质多少来决定的, 老年人更希望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不希望茫然的度过余生, 这种心理导致老人心理压力变大, 不利于身体健康, 所以子女增加对老人的关怀是必不可少的。
4.学习日本, 建立更加完善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空巢老人养老保障体系, 颁布独立的关于老年人保障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
由于国情不同, 我国城乡差距较大, 东西经济差异明显, 制定相关法律困难重重, 这就需要国家协调地方来制定法律法规, 地方根据实际情况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养老体系。政府需要协调短期目标与中长期战略的关系, 这是发展型养老政策的基本理念。
5.养老机构市场化是我国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必要途径
按照“打造平台、引领投入、市场运作、融合发展”的思路, 采取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地方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基金平台, 按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支持发展居家养老、集中养老、社区综合服务等多种形式, 面向基层大众的养老服务产业, 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加速、融合发展, 探索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有效模式。
五、小结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结合我国的文化传统与现状, 应首先构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的系列法规。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应该是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 以家庭支助为基础, 以社区服务为依托, 以国家和政府的法规、政策为保障, 建立完善的社会系统。所以借鉴各国有效地经验, 在我国进行试点, 尽早完善保障体系以便解决空巢老人问题。
参考文献
[1]严妮.城镇化进程中空巢老人养老模式的选择:城市社区医养结合[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4) :22-28.
1.1 农村老人的居住状况多以独居为主
全国老龄委员会2009 年的调查报告显示:空巢、类空巢老人以有配偶同住为主占64.9%, 丧偶的占28.8%。老人自愿与子女分开居住约有40%, 主要以夫妻户、低龄老人为主, 同时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相对较好。老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有48.3%, 其中老人想与子女同住, 但因子女不孝、婆媳关系紧张、子女外出发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独守空巢的占30.7%。老人自愿入养老院占17.6%, 但多因经济条件、养老院收住对象限制、当地无养老机构等原因而不能如愿。
1.2 农村老人的经济负担较重
农村老人的经济支出主要体现在生活费用、生活物品费用以及医疗费用的支出。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自己劳动收入和子女提供, 并且有一半以上的老人家庭收入水平均在600 元以下。经济来源比较单一, 收入只能满足日常生活开支。对于医疗费用, 若是数额较小可以承受, 一旦老人有重大疾病, 则抵抗风险的能力急剧下降甚至不具备应对突发疾病和重大疾病的能力。因此, 老人的医疗费用应当由社会各方统筹, 以提高老人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
1.3 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困难
农村老人的生活照料状况分为日常的生活照料和生病后的生活照料两种情况, 调查显示农村老人生活照料主要还是依靠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老伴和子女照顾的老人占到90%以上。农村老人生病后生活照料的提供者绝大部分是家庭成员。对于农村空巢老人而言, 日常和生病后的照料还是主要依靠自己和老伴, 其他人的照料不具备条件也不能及时对老人平时的生活加以照料。
1.4 农村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
同年轻人一样, 农村老人精神生活需求。农村老人的精神慰藉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方面, 农村老人的娱乐活动主要来源于家庭。其中主要包括看电视、做家务、带孙辈和做手工, 这些活动所占比例较大, 还有打牌、串门等, 这些占的比例较小。另一方面, 家庭成员是农村老人日常聊天对象或知心话的倾听者。调查显示:平时主要与老伴聊天的占43.6%, 主要与孙辈聊天的占26.5%, 表明平时聊天的主要对象是家庭成员。老人在平时说知心话的人群中, 家庭成员的比例高达90%以上。以上调查表明农村老人的精神慰藉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另外, 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当中, 来自朋友的精神支持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农村空巢老人当中, 找朋友邻居倾诉、聊天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
2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农民经济收入较低
近年来, 随着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 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有所增加, 但是从普遍情况来看, 农民的经济收入还是较为低下甚至更为落后的水平。对于我国农村的空巢老人来说, 经济收入更显微薄。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单一, 主要依靠家庭子女的供养, 加之经济收入低, 造成了其养老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
2.2 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随着近年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民的价值观也有所改变, 使得农村家庭的养老问题特别是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日趋激烈。市场经济下的社会, 很大部分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再以血缘确定, 而是依据家庭成员获取经济资源的能力以及其在社会上的人脉资源。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的成员来说, 已经部分或完全失去这种获取经济资源的能力, 自然会受到年轻人的疏远。从而导致其养老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农民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导致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随之带来各种问题, 尤其是对于现代人普遍关注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3 老年法律法规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在老人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 尤其是针对养老方面的更少。老年法律法规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老人在很多方面处于劣势地位, 很多应有的权益不能得到保障。对于一直以来不能引起足够重视的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也很少, 而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由于这方面法律法规的缺失, 更是引起了不少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自身的经济能力不足, 家庭成员结构单一等, 加之没有相关的约束制度, 最终导致了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种种问题。
2.4 社会保障制度没有跟上
一直以来关于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比较少, 而对于农村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来说, 有关其养老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更是比较缺乏。从而导致经济能力本来就不是很宽裕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更是雪上加霜。以往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多是针对城市人口的, 而对于农村地区的保障制度则不是很健全, 只有对于特别困难家庭的低保制度和五保制度等, 还没有针对大部分农村人口的保障制度。关于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诸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 而对于农村地区的保障则是近几年才施行, 诸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很多农民对于这种保障制度的理解程度不够, 没有加入这个保障体系。尤其有很多农村空巢老人对这种制度的理解不够, 加之相关制度的缺失以及实施不够全面, 导致了空巢老人的养老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3 完善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3.1 因地制宜选择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模式
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异, 不能建立统一的养老标准, 不能运用相同的模式养老。因此养老模式的选择应当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做出, 经济发达地区可采取相对单一的模式, 经济落后地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空巢老人的养老不能由单一的模式来实现, 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适宜的养老模式。
3.2 以农村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模式体系为支撑
现阶段,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应当整合各种资源,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模式体系。根据家庭、社会、个人、政府等各个方面来完善这一体系, 各方面的资源经过整合, 都应当被最大程度地利用。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模式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体, 全社会树立敬老养老的道德新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奠定农村养老的经济基础;发挥政府职能, 建立健全农村养老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改善农民工的生计状况;引入商业保险, 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建立空巢老人互助机制, 实现老人们相互扶持养老以及自己养老。
3.3 增加农民收入奠定农村养老的经济基础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主要还是依靠农民自身, 现阶段农民的收入水平普遍不高, 加之其它方面的开支, 真正用于养老的资金并不多, 导致了农村养老资金严重不足。为缓解这一问题, 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 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奠定农村养老的经济基础。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财力与科技的投入, 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岗位, 吸引有农业生产经验的中青年人留在家乡从事农业生产。
3.4 发挥政府在农村养老体系中的职能作用
政府部门应发挥相应职能作用, 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体系, 为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模式的构建出谋划策。同时应加快实现家庭养老的法制化进程, 对农村家庭养老的原则、形式以及责任等方面的事项做出明文规定, 解决家庭养老运作随意性、差异性和管理难等问题。要充分发挥老年活动中心的作用, 成立老年组织, 设立老年文化教育点, 同时兴建老年福利机构, 兴办敬老院、老年福利院、老年福利中心等, 帮扶农村特困老人脱贫致富。
3.5 老人子女应加强日常生活照料和给予精神慰藉
在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模式体系的构建当中, 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是老人子女的日常照料。随着家庭照顾功能的日渐减弱, 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无人照料, 导致其养老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成家立业以及不在身边的子女应当抽时间、想办法来解决老人的照料问题。比如利用空闲时间回家帮助老人干活、洗衣服等以及解决其它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尤其是针对面临各种病痛的老人更应当加强照料, 以缓解老人的日常生活压力与孤独感。
3.6 引入商业保险, 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
社会保险作为基础保障, 只能满足个人基本的生活需求, 晚年生活品质的保障很大程度依赖于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等养老理财方式。现在, 空巢老人的子女都不能有效的照顾老人的生活, 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范疾病等方面的风险。在投保商业养老险时, 老人要根据自身保障、经济实力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险种。若经济实力较好, 注重自身保障, 最好选择保障功能强、满期返还多的产品。反之, 如果老人自身保险较全面或经济拮据, 建议选择年领取保险金额较多、养老功能较为明显的保险产品。
参考文献
[1]郭晨, 安普雨.关于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风险的研究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 (理论版) , 2011 (5) .
[2]李瑞平, 李松柏.转型期农村家庭养老的困境与对策——河南Q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状况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 2009 (11) .
【农村五保老人养老情况调查】推荐阅读:
最新农村五保供养政策09-16
五保申请流程11-02
五保供养工作汇报12-12
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11-09
农村老人生存状况调查报告06-01
农村“留守”老人与儿童的生存现状调查07-03
农村娱乐情况调查报告06-28
农村老年妇女的贫困情况调查10-31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12-0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情况调查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