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的意义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团的意义(精选9篇)

社团的意义 篇1

随着学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社团实际上已日益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的工作领域。学生社团由于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和符合青年学生特点,正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分析高校学生社团的优势并探寻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对于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社团是类似于“特长兴趣爱好小组”的形式,是由志趣和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具有固定名称和活动范围的学生群体组织。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以能力锻炼、学习提高为目的,以活动为纽带,且可以打破专业和年级的界限,正日益成为学生课堂、寝室之外的重要活动空间。当前,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作用,明确目标,积极探索社团发展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立足学生社团的优势,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随着学校学生社团的不断发展壮大,其管理与运作机制也在不断规范化。社团具备潜移默化力强,信息量大,活动自主且丰富多彩,富有实践性和创造力等优势,教育与服务功能日益突出,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一)促进学生社会化,提供了解社会的途径

社团组织潜移默化力强,尤其对进入青春期以后的学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越来越大,有时甚至超过教师和父母的影响程度。社团中年龄、特点、爱好和兴趣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会员聚集在一起,他们在社团中学会沟通、合作和竞争,学会克制冲动,克服自我中心,完成校园的社会化。对学生来说,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在学习之余,通过主动参加社团,从社团活动中获取必要的工作经验、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实践能力,将帮助他们今后顺利地从学校走向社会。

社团信息量大,社团会员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员间在相互交流思想、探讨社会热点问题时,通过彼此间思想的碰撞,能逐步改变他们许多比较幼稚的、不符合现实的看法与观点。学生社团组织经常组织一些社团活动,如邀请一些专业人事来学校作报告、开座谈会,使学生通过他们了解到社会中的各种信息,提高学生认识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社团也会定期不定期组织社团成员举办特色活动,将社团的特色和社团成员的优势特点充分地展现出来,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项能力,组织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而使自己社会中更具竞争力;同时社团还可以与社会事业单位建立联系,让社团成员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在奉献才智的过程中加速了自身的社会化进程。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建综合能力培养的平台

社团活动的自主化,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民主、团结、协作的能力。社团会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关系,会员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在社团活动中,会员可以平等地交换意见,他们之间没有所谓的权威,有较为浓厚的民主气氛。社团组织者从思维方式到开展活动的方式,都由依赖变为自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组织、社交、语言表达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也会更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跃学生课余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社团活动丰富多彩,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拥有自我展示的舞台。如科技类社团的潜心实验和作品展示,文体类社团的舞台表演和赛场较量,技能类社团的台上辩论与演讲,文化类社团的书画创作、展览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吸引兴趣爱好不同的同学们积极投身其中,给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加以传承,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和学生在其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给校园文化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这对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释放学生心理压力,营造宽松校园环境

社团是一个联系情感的纽带,社团是学生在其相互认同的基础上自发自愿组成的,成员彼此间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一吐为快,可以得到相互的鼓励与支持,可以使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心理逐渐消失。学生的心理在社团中能得到真实曝光,通过社团组织,能比较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和思想困惑,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使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之初就能得到及时、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社团活动营造的和谐、奋进的群体心理氛围,能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影响之中,能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更丰富、更健康,最大限度地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五)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校科研创新

社团是最富有实践性和创造力的学生组织之一。它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也使社团会员的科研能力在活动中接受了实践检验。在自由的文化氛围中,社团会员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作深层次的讨论和争辩,使其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深刻化。社团会员从不同层面、角度去探讨同一个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而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查找资料,听取专家报告后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社团会员更好地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选择做自己喜欢与擅长的事,制作出具有一定技术创新的作品,这些活动给会员提供实践科研能力的机会。会员还能通过社团组织的各类竞赛,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激发出思维的火花,能使学生的科研创新水平由此达到新的高度。

二、创新社团发展机制,促进社团的科学发展

学生社团优势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社团是否朝着健康的方向科学发展。校团委作为学校社团的主管部门,需立足于科学发展观,创新社团发展机制,推进高校社团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

(一)发挥社联作用,整合社团优势

首先我们必须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简称社联),它是校级正式学生社团在平等的基础上组成的联合体,由学校团委领导,作为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载体。社团联合会通过为学生社团筑建各种平台,加强交流互动,增进社团间的友谊,指导开展大型的社团活动,做到社团工作整体规划、各级联动、分步推进。充分发挥社联的作用,广泛吸纳学校与社会资源,科学地统筹资源,合理地分配资源,有效地利用资源,大力促进学生社团的发展,形成各学生社团的良性互动,使学生社团更具生命力。

(二)健全社团制度,规范社团发展

学生社团组织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动态性,必要的纪律约束和制度规范不会妨碍社团的发展,反而更能促进社团组织健康、持续有力地发展。因此,在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应制定相应的社团管理办法及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一套较完善的学生社团活动和建设的管理体系。理顺各方面关系,整合多方面资源,明确日常管理部门,并根据学生社团存在和发展的实际需求,遵循学生群众性组织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学生社团成立的条件、登记注册程序、开展工作和活动的要求、考核评定的办法等,使社团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社团的盲目建设和发展,使社团能真正为社团会员服务。

(三)引入品牌意识,打造特色社团

社团的特色是其生命力和品质的集中表现。品牌化经营理念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已毋庸置疑,在学生社团管理中引入品牌意识,正是结合当前高校形势,运用现代管理理念的体现。社团品牌化建设即利用社团自身的优势,创造性地举办适合学生发展的富有时代特色的活动,将这些活动持续下来,树立活动的品牌效应,并通过这些活动扩大社团的影响力。学生社团是校园的学生群众组织,因此,品牌活动要找准定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为重点,针对现代科技文化发展前沿的热点来开展品牌活动。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集中力量扶持一批体现本校特色的品牌活动,做到真正继承和发扬社团精神,构建真正体现当代教育特色的社团。

(四)重视实践创新,推动学习研究型社团建设

为了能让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社团将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并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开发自身潜能的平台。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增加在实践中磨练的机会。利用丰富的学校教育资源,通过社团活动,使社团会员在课外实践中探索、成长,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只有重视实践,在实践中创新,社团活动才有吸引力,社团也才有生命力。

(五)依靠社会力量,促进社团社会化

学校校内资源在一定的时期是有限的,而社会资源是无穷的,社团持续发展的思路应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为自身发展寻求外部动力。学生社团社会化是学生通过实践,逐步认识社会的一个过程,也是社会对其施加影响的一个教育过程,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客观要求。学生通过广泛参与社团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用社会规范约束和校正自己的行为,同时,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从而满足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需要。

社团的意义 篇2

一、兴趣爱好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1932年胡适在北京大学毕业典礼上讲话时给毕业生开了三个方子, 其中第二个方子是:“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 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艺儿, 可以叫做业余活动。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 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 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 他就成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 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 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可见个人兴趣爱好的重要性。事实也的确如此, 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 温家宝总理虽是地质学院毕业的, 但他对古典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和很深的造诣, 在历次答记者问和外事活动中, 他妙语连珠, 引经据典, 征服了广大记者, 也向整个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 更让世人一睹他温文尔雅的外交风度。上任伊始, 温总理说:“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要居安思危, 有备无患。当总理后他引用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工作一年之后他引用毛泽东的诗来概括当年和今后的工作,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说起台湾问题, 十分动情, 引用辛亥革命老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的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他还引用了鲁迅先生的诗句“度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讲到民生问题, 回答什么叫快乐时, 他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话, “请问开化的大地, 请问解冻的河流”, 做了精彩的回答。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第二个例子, 北京奥运会在莫斯科申办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创造一个良好的申奥氛围, 我国申奥代表团希望得到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的帮助。这位市长也是个音乐爱好者, 在晚宴乐队演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乐曲时, 市长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会不会唱这首歌, 李岚清说会唱四段, 而且用俄文, 市长惊奇地说:“现在俄罗斯的专业演员也只会唱两段, 能唱四段的, 也就我们俩了。”他和李岚清一起用俄文演唱了这首歌, 宴会气氛顿时变得友好热烈。卢日科夫很痛快地答应了代表团的请求, 为我国在莫斯科的申奥活动提供了友好的帮助。

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学校培养出的学生要关心和服务于集体、社会和国家, 社团建设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我们有四个社团在这方面做得很突出。“青春话筒”社团承担了学校对外宣传和为来校交流参观者解说的任务, 他们怀着对学校的深厚感情, 完成了多篇宣传稿和数次大型活动的解说任务。“社会热点俱乐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国家大事, 在关注热点问题的同时, 有自己的判断、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从而激励自己去努力学习, 掌握过硬本领, 为国分忧, 例如社会热点俱乐部以“老人摔倒扶不扶”为题, 对其产生的原因、解决办法等方面深入分析。“模拟联合国”会根据国际热点问题展开辩论, 学生要依据国际准则来维护国家利益。“义工社”深入到社区开展精准帮扶活动。这些社团活动将学生自身发展与集体、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紧跟时代、锐意进取的使命感和热爱集体、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 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社团活动能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习惯

社团是一个比较松散的开放式组织, 在当前文化课学习任务较重的情况下, 把它办成、办好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清楚为什么要参加社团, 明确两点。 (1) 参加社团活动本身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是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活动使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到最大的发挥和发展。 (2) 社团活动是难得的实践机会, 要通过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其次要有认真的态度, 认真做好社团中的每件小事, 不要好高骛远, 要脚踏实地, 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克服各种困难, 经营好自己的社团。

四、社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每次活动都是一次创新, 活动前要发挥集体智慧研究如何开展活动、如何有新意。有了思路之后, 就要想办法实现它, 这个过程就是创新。例如, “声光影”社团要拍摄公益广告《地铁安全须知》, 社团从角本的编写到剧情设计再到现场拍摄, 一直到最后编辑, 完全独立完成, 每个环节都是创造的过程;“绿色基地”社团从种子的选择到田间管理一直到最后收获, 在每个阶段社团成员都会记录、研究、探索植物的生长规律, 相互配合完成所有田间劳动。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均得到加强。

社团的意义 篇3

关键词:中职;学生社团;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041-02

学生社团是由一群有共同兴趣爱好和志向的学生自发组成的业余性学生团体,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脊梁,也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一、在中职学校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意义

1.充实校园生活,培养健康情趣

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生的学业负担相对较轻,因此,中职生有更多的课余自主支配时间。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普遍感觉空虚无聊,因此,如何丰富中职生的课余生活成为了中职学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由于竞赛型、指令性的兴趣小组活动缺乏吸引力,那么从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主组建的社团活动将成为丰富课余生活的一贴良方。学生在活动中,基本感觉不到外部的压力和要求,比较放松。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在成员间的互动配合中实现。在某种角度来说,活动对学生的道德品格、心理素质和文明行为的养成,是通过普通的规章制度以及传统“填鸭式”灌输的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学生在社团活动中,通过自行组织、亲自参与、自我创造发挥,不仅可以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发展校园和谐人际关系,而且通过共同参与,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辱观和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促进学校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形成。

2.有助于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养

社团拓宽了中职学校课堂教育的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通过系列活动,社团成员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人际交往、组织策划、口头表达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且能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培养中职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进取的团队精神,还可以对他们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中职生由于各种原因普遍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进入中职学校后,不仅不重视文化基础课,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所选择的专业课也缺乏学习兴趣,甚至彻底放弃学习。大部分中职生由于长期不受关注,而对学校、社会充满冷漠,由此产生了自卑感较强、人际交往困难、情绪不稳定等较多心理问题,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校正,将给中职学校的管理和教育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在中职生存在的诸多消极特点中,最突出的是自卑心理。但中职生爱好广泛,活泼好动,有自己的特长,因此,学校要提供更多的平台给学生表现自我,使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在不断尝试中得到锻炼、获得提高。怎样把他们的特长展示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组织开展社团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提高组织活动能力,充分展示个人才艺,使他们对学习、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信心。

3.延伸课堂教学,拓宽技术技能

结合中职生的特点,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可创设与专业相关的社团组织,如结合电子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组织电子协会,开展简单的电子设备维修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拓宽和丰富了专业知识。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培养中职生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自主学习实习就业指导知识。学校可以借助社团的力量,引导学生成立创业协会社、职业发展协会等就业创业社团组织,进一步为实习就业、今后的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同时,也要积极推进学生社团企业化。学生社团种类繁多,人数参与较多,除了与中职生的爱好发展有关,也会对中职生的观念和定位带来影响。常见的社团组织有文艺、体育类,文学诗歌类,琴棋书画类,专业技术类等。如爱好球类者可加入篮球社、足球社、羽毛球社等;爱好艺术者可参与舞蹈队、合唱队、模特队等;还有专业性较强的有化工化学研究室、机械加工社、汽车汽配社等,而且有些中职社团的成果是相当惊人的,这与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也促使中职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有很多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及企业的需求。

二、学生社团在开展及实施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完善管理制度

中职生普遍存在自我管理能力差,在学生社团组织中,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或条例,学生更难在活动及日常管理中有条不絮地进行。现在有部分中职学校以效仿高职院校,建立起“学生社团联合会”,笔者在学校也参与过这种组织的建设,觉得在中职学校也非常适用,更有利于管理。

2.加强指导

中职生在开展社团活动中,自身的文化知识及社会层面不够宽敞,这就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引。学校团委应利用各专业教师的特长,针对性地对各社团进行正确的指导,使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效果地开展。

3.有效开展活动,促进教育的延伸

社团活动很多时候是作为第二课堂来进行,是主体教育的催化剂。因此,社团在开展活动时,必须是有目的性地开展,让活动有规模、有成效地实施,忌让学生将学生社团理解为自娱自乐型的组织。社团活动是使学生从中不仅得到爱好兴趣的共鸣,还体会到活动对自己所起的积极作用,要把在社团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迁移到主体教育学习中来,真正发挥社团组织在学校整体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中职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重要阵地,只要给予学生社团正确的引导、高度的重视及大力的支持,这将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及教育教学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也让学生的身心、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教育的功能发挥到最大作用。

社团的意义 篇4

1.1 选题的依据。

1.1.1 小学体育社团,是小学生自主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上,掌握2项体育技能,形成锻炼的好习惯。因此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形式多样,有体育课、课外活动、阳光体育课间操、体育社团等。学校体育社团是某个体育项目的共同爱好者组成的小团体,其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在共同切磋技能的前提下,同时达到结交朋友、促进交流的一种组织。

20xx年的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如今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不喜欢体育锻炼,这就要求体育工作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学生吸引到体育锻炼中来。在国外,体育社团是最有效的学生活动的方式,社团的发展也比较完善;在国内,体育社团在中小学覆盖率比较低、发展比较慢,小学体育社团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体育社团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方式,因此要积极推进小学体育园地的建设,促进体育社团的开展与完善,使体育社团成为学生活动的重要载体。

1.1.2 研究小学生体育社团问题,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

通过知网等文献检索工具,以体育社团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目前国内关于体育社团的研究大多数是关于高校体育社团的研究,如今体育社团在高校发展已经比较成熟,高校的体育社团在组织、管理等方面也具有丰富的发展经验。相对中小学来说,体育社团处在一个成立早,但是发展不完善的困境,开展小学体育社团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找到体育兴趣的施展与提高平台,更好地为小学生服务,而且可以丰富小学体育社团的理论研究,更好地解决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顺应小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打开素质教育的突破,因此研究小学生体育社团问题,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

1.1.3全面了解和把握无锡市小学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

1.目前常见的`小学体育活动主要是强制式的,利用课外活动或者课间操期间以班级为主体进行体育锻炼:

或因为为了应付检查或者升学的来突击训练;班主任管理,体育教师巡回指导多个班级锻炼是常见的现象;如今小学体育社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体育社团得不到家长学校的重视,社团的教师水平低,资金有限,活动的场地有限等等,这些问题也成为影响社团长期开展的主要因素

2.体育社团的开展容易出现形式主义的倾向,流于形式,存在形式化、口号化倾向

3.开展小学体育社团的研究,有利于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全面了解和把握无锡市小学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给学生良好的体育成长环境。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社团的意义 篇5

社团巡礼开幕式材料收集:(社团风云人物材料、社团小游戏策划、社团X展架彩喷)三份材料收集截止时间均为3月30日晚九点。

1.社团风云人物材料:

①收材料截止时间3月30日晚九点,每个社团推1到2人,最多两人;

②表格“第二届社团风云人物征集表”已发在公邮中,请各社团下载后用A4纸彩打,上面的基本信息必填,可自己做装饰;

③请准备纸质稿和电子稿,纸质表格请于规定时间内在校社联值班时间交于大活211校社联办公室,电子稿交在ncsl2011@sina.com(此为收稿公邮,密码不公开,请区别于下载模板的公邮)

2.社团小游戏策划:

①更正上次通知:各展示社团全部准备小游戏环节,小游戏需充分体现社团特色。

②收材料截止时间3月30日晚九点。

3.X展架制作:

①各社团需制作展示社团风采的X展架的彩喷(即四个角有小孔的彩喷),目前先制作电子稿,制作彩喷的时间会再通知;

②具体格式要求已发送至公邮,各社团可下载按照要求制作,文字介绍部分需要有社团介绍加活动介绍;

③获得过立项一般资助的社团制作的彩喷内容中必须要有获得资助的活动内容展示;

④请于3月31日之前将电子稿交于校社联宣传部公邮ncslxcb@163.com(图片格式为jpg格式)。

社团推优的通知:

①社团推优推干的的具体办法已发在公邮,各社团可下载阅读; ②各社团交表时间为3月26日至3月29日,面试时间为3月30、31日(具体面试时间会再另作通知)。

校团委

校社联

棋艺社团的建立 篇6

大家好!我是,现任棋艺社团宣传部长,现在由我为大家介绍棋艺社团近五年来活动开展的情况。

一、棋艺社的前世今生

我校棋艺社团成立于2009年9月,2010年3月正式开始活动至今,在2010年、2011年上半年还参加过学校的校本课程。

早在2009年9月,最初的招募由辅导老师在课间操时向全校广播,并进班逐一宣传,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改为以中国象棋为宣传点,由教务处跟着校本课程在高中进行招募,人员多了起来,改为棋艺社团后,由团委负责宣传招募,并设了专门的展板,至2013年9月,参加人数最多至100多人,每周活动两次,分初、高中组进行活动,采取自然淘汰制,2014年3月减至32人。

二、棋艺社活动的特点

棋艺社活动项目为中国象棋、国际象棋。

中国象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萃,浓缩了华夏二千多年的封建文明,通过了解中国象棋,你就能更深刻的了解中国的军事,吏制和人际关系。

国际象棋,一项源于东方,完善于西方的智力游戏,和它有关的传说充满了智慧、冒险。她更多的体现了西方自由、平等的元素。

我们的自信源于这种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因为辅导老师所具备的专业素养,我们的活动以国际象棋为主。

三、活动的内容和过程

我们社团活动是先由辅导老师利用前三次课的时间,将有关国际象棋的基础知识包括棋子的走法、胜负和的判断、比赛规则,棋谱的记录等,全部讲完后,第四次课学生们按老师的安排开始下棋。下一段以后,再针对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深一步的讲解,如残局杀王、中局的一些基本技战术及开局原理。并对学生进行一对多的辅导棋。学生们的水平在慢慢提高后,下学期通过内部选拔赛的形式在来年4月中旬选出四名初中生代表我校参加市级比赛。

四、棋艺社取得的成绩和影响

2010.3---2011.4,在进行了一年多的训练之后,我们参加了2011年4月底的市中小学棋类比赛,首开纪录,获国际象棋初中男子组团体第一名,在以后的2012年、2013年、2014年连续四年获得初中组团体第一名,2014获精神文明运动队称号;并获得了2012年、2013年国际象棋初中男子的个人第一名,分别为董振华、杨景鹤。

棋艺社团活动掠影

2012年4月我校学生在市中小学棋类比赛中 2014年5月我校学生在市中小学棋类比赛中

获得2013、2014郑州市中小学生棋类比赛(国际象棋)初中男子组 团体

第一名 参赛队员合影。2011、2012、2013、2014年郑州市中小学生棋类比赛初中男子组

冠军奖杯 2014年5月我校获得郑州市中小学棋类比赛国际象棋初中

男子组团体第一名、精神文明奖、证书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在学习,工作之余,你想让自己疲惫的心灵宁静而致远吗?来吧﹗一杯茶、两三好友,一盘棋,让我们一起静静地享受生命的美好。

五、棋艺社的养成教育

参加棋艺活动,我们“安静 沉思”,守时、守规、守诺,在下棋的过程中我们变的更加文明,更加沉着,更加有教养了,学会了思考和分析,开阔了视野,这些远比棋艺的提高和取得的成绩更有价值。

六、以后的发展规划

以前的宣传不到位,招募工作更依赖于学校,在活动时也一直是辅导老师带领、指导。学生的自主管理、组织作用并不太突出,以后的社团活动应更突出学生的自治、自学研究的氛围,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社团的意义 篇7

一、学生社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经

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 以及由此产生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文化需求、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是高校学生社团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而社团在学校中的大量出现, 也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工作实践中, 学院本着占领社团新阵地, 扩大思想覆盖面的原则, 指导和帮助学生社团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 并逐步在部分社团进行了建立团支部的试点工作, 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的, 根据学生不同特点, 有层次地进行理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等, 提高了广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 充分发挥了社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同时, 一个优秀的社团, 它的成员能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 由归属感到认同感, 由认同感到荣誉感, 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 社团组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集体主义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学生社团是学生素质拓展的主要载体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激烈的社会竞争, 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们已经认识到只有成为基础扎实、专业面宽, 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人才, 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而社团组织则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增强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素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有助于促进了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大学生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优秀人才, 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而大学校园中许多体育健身类社团和诸如心理协会等社会科学类社团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成为学生自我锤炼意志、沟通敞开心灵的重要场所。学生加入某一类社团, 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 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 并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 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 加强自身的自信心, 从而为培养健康的人格打下基础。

二是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应试教育、文理分科等导致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学文科的对自然科学和知识不了解, 学理工科的对人文知识以是一知半解, 以致思路不广, 而社团活动则为改变这种现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文科性质的社团吸引了理工科的学生, 而理工科性质的社团同样吸引了文科的学生。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 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 这种交叉的相互影响将使每一个社团成员从中受益。

三是有助于促进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当代大学生对美的追求是值得肯定的。但什么是美, 怎样审美, 如何追求美却是一个需实践的问题, 大学生们只有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以及不断交流中才能感受美、认识美、理解美, 通过自身形象的塑造、巩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成果, 同学们在社团中, 如当代女性形象设计、当代礼仪社团等增加知识的了解和实践来得到提高。同学通过参加音乐协会、书画社等经常接触到一些优秀的作品, 领略不同风格的创作, 积极参与艺术美的鉴赏和创造活动, 增加了审美知识, 从而培养了审美能力。

四是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 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同程度上存在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问题, 如语言表达不准确、有的不敢当众发言等, 这种情况给信息的交流带来了障碍, 而社团活动尤其是“推普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等组织的社团活动使大学生有了很好的机会和场合锻炼表达能力。社团里平等、活泼、自由的气氛使其成员可以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技巧和经验, 直接帮助大学生培养了表达能力。

五是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社团活动为大学生将创新潜力转化为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社团活动, 大学生能在实践中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学会独立思考, 培养了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观念的多样性、思维的灵活性、认识的新颖性, 以及人格的独立性与较强的成功愿望。尤其是科技类社团的小制作、小发明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校园文化, 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 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繁荣, 要落实到不同的层次和项目, 而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并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多层次、多渠道、高质量地发展。同时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有利于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展示、自我创新, 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这几年的实践证明, 学生社团建设是否规范, 作用发挥是否正常,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校园文化是否繁荣, 因此, 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影响力,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是繁荣校园文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四、学生社团是体现高职特色的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技术型人才, 要求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课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和实际工作的基础基本能力和技能。而学生社团在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实现培养目标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方面, 社团活动是巩固学生专业知识与锻炼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机结合。学生加入某个社团, 拥有了展示自己爱好与技能的舞台, 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自己的同时, 也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技能得到了锤炼, 尤其是许多专业性强的社团, 因为对具体动手实践有较高的要求, 所以许多学生都希望在社团中学到实际动手的技能, 因此, 学生社团为巩固专业思想, 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为高职学生培养过硬的职业技能搭建了平台, 是高职院校体现职业特色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 社团是带动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社会是个大舞台, 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大本营和源泉。学生社团可以利用自身优势, 积极为其成员创造与社会联系的机会, 开拓社团与社会交流的渠道, 最后达到帮助成员从学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 促使其成员充分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 来加强自身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社团可利用专业优势, 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 深入农村、企业、社区, 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 也极大地锻炼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 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特色。

摘要:学生社团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素质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和体现高职特色上发挥重要作用。

一个全新的社团观——大社团 篇8

关键词:大社团;角色转换;广义性;临时性;松散性;虚拟性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08-2

我们学校的小学生社团是在2011年成立的。就在那年,我校《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培养学生“三自”能力的研究》(简称“三自课题”)成功申报为“十二五”苏州市规划课题。该课题旨在通过依托学生社团这个平台,开展学生喜欢的、丰富多彩的、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以社团活动促学生能力的提高、素质的提升,在社团活动中切实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让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顺应课题研究的需要,依据学校实际及社团建设的要求,学校成立了不同层次的(分校级与班级)、不同类型的、数量众多的小学生社团,并在开展社团活动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小学生社团建设。在推进学生社团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我校自己对学生社团建设的理解,最终形成了大社团观的社团建设理念。本文别的且不说,单就大社团观的形成以及主要特征等来谈谈我们的理解。

一、社团建设遭遇瓶颈

“三自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在于要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所谓“三自”能力,是指在学习上自主、管理上自治、生活上自理。通过一定途径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最终成为学习的小主人、管理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当以“自主”为核心,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三自”培养中的重中之重,偏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些裹足不前。

因为,我们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前提是“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主阵地是在课堂的,换句话说,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或者说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学生社团建设的确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问题是这个课堂教学如何与学生社团结合起来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社团及其成员的作用呢?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进行自主能力培养,又要在学生社团的前提下,既要考虑学生社团,又要考虑课堂教学,就好像是既想要鱼,又想要熊掌,这世上哪有熊掌和鱼兼得的美事呢?我们有点左右为难了。课题研究在这里被卡住了,似乎进入了一个“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境地,犹如改革进入深水区一样艰难,社团建设遭遇到了瓶颈。

二、大社团观应势而生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状况的呢?如何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如何找到学生社团与课堂教学之间的结合点,找到合理的突破口?这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学生社团。笔者以为,在“三自”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局、遇到的瓶颈,完全是由于我们对学生社团的认识过于偏面和僵化导致的。

什么是学生社团呢?这在“三自课题”方案里有明确的定义——“学生社团”就是小学生在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在老师指导下)自愿组成的、拥有一定数量社员的、按照一定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根据这个定义,学生社团一般具备这样一些条件:有指导老师、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一定的宗旨和章程、有一定的活动等。是共同的兴趣爱好把一部分学生团聚在一起,通过一定形式的活动来着重提升某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这样定义下的社团,对于培养自主能力来说就有些为难了。

大社团观的出现绝非偶然。我们知道,语文提倡“大语文”观,要跳出语文看语文,把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相关内容比如一些实践活动、外出参观等都纳入到“大语文”范畴之内。于是才有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生活,才有了“多渠道学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等等。大语文观的出现,拓宽了学习语文渠道,是对语文认识的提升。那么,我们完全可以“依葫芦画瓢”,来个“大社团”观,提倡跳出社团看社团,把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关内容都纳入到这个“大社团”中来。也就是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在执教的老师看来,就是一个大的社团,是在同一时间里为完成同一个任务而形成的社团。整个班级,不管学生原先属于哪个层次或哪个学生社团的,现在都融合为一个大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社团。这个大社团的出现,就把班中原有的各个社团之间的藩篱给拆了,原有社团被临时取消了。

三、大社团观主要内涵

当然,这个大社团不是指社团的规模大,人数多,而是指扩大我们的视野,把原来比较狭隘的社团观念转化为比较宽泛的社团观念。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较好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社团及其成员的作用了,因为,此时的课堂之中已经只有一个社团了。当然每一位成员所能发挥的作用是各不相同、有大有小的。一般的,核心成员的作用要相对大一些。我们知道,一支球队有它的核心队员,通常由那些技术过硬、作风顽强、能起到稳定作用的队员充当。球队的攻防往往围绕核心球员来展开。同样道理,社团之中也存在核心成员。一般的,那些知识全面、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就是本社团的核心成员。说到底就是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社团及成员的作用,其实就是由那些核心成员影响、辐射、带动其他成员共同提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培养学生三自能力”的目标之一就是发挥优秀学生的领头羊作用。

为迎接大社团的出现,首先要有角色转换的观念。学生的社团成员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转换的,而且是时时处于变换之中,语文课时班中学生就是属于文学社团,数学课时班中学生就是属于思维社团,英语课时班中学生就是英语社团。也就是说,学生的社团成员身份会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这身份的变化是极为自然的,也许学生自己都没注意过。对于这种变化,学生大多是无意识的,但教师要有意识地认识到这种变化。学生社团身份的变化,要像切换电视频道一样干脆、迅速。不同的身份会有不同的要求,这个要求可能是来自外界的,也可能是自加的。

nlc202309011729

大社团观和角色转换观这两个观念是相辅相成的,大社团的出现需要靠角色的转换来实现,大社团的提出使角色转换成为现实。形成这两个观念就等于找到了“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突破口。在教师步入教室开始上课时,教室里的学生就只属一个社团了,那就是教师所需要的社团,而不论这些学生原先分布的情况是怎样的。当然,之前这些成员是干什么的,作为教师最好要了解清楚,这样便于确定好本社团的核心成员,好发挥他们的作用。然后通过这些核心成员的引领作用去带动影响其他成员。如果这个核心成员的作用特别大,那就可以委任为班长、中队长、课代表,至少是个班干部,其次是小组长等。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研究、观察、分析发挥这些核心成员作用的方式、方法、途径、时机、效果等。

四、大社团观主要观点

1.广义社团与狭义社团。

大社团观下的学生社团,首先具有广义性。这是从社团的宽泛程度来说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不妨将它称为广义社团。相比较而言,目前学校所拥有的各种社团都可以称之为狭义社团,比如,篮球社、舞蹈社、书法社等。这些狭义社团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有比较固定的指导老师、活动场所、活动时间等。在此基础上,我们扩大其外延,把那些只要是在老师指导、帮助、影响下的、学生的各种活动都看作是社团活动,学生在这样那样的活动中获得的意志、品质、精神、能力、习惯、技能等,都可以看作是学生社团活动的成果,学生在自觉不自觉的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成果都可以看作是社团的某些活动。这种宽泛意义下出现的社团就是广义社团。

相比狭义社团,大社团观下的广义社团,其指导老师不再固定,其社员人数不再固定,活动场所不再固定,兴趣爱好不再固定了,总之各个方面都要比狭义社团宽泛多了。如果说狭义社团着眼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培养的是某个方面专门的技能、素养的话,那么,广义社团着眼于整体的进步,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整体能力。因此,可以这样说,广义社团是狭义社团的延伸与发展。

2.临时社团与固定社团。

临时性是大社团的第二个特征。这是从社团存在的时间长度来说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不妨称之为临时社团。相对来说,大社团存在的时间较短,目前在我们学校通常是一节课时间;而狭义社团的存在时间要长得多,目前在我们学校通常是一个学年,在学年内一般是不会有较大的调整,其许多项目是基本固定的,属于固定社团。而大社团是在特定时间内,比如语文课时、数学课时、英语课时等,通过角色转换,打破原有狭义社团之间界限的方式临时形成的。一旦过了这个特定的时间,大社团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前提而随之解散,一切恢复到原有的状态,每位学生也就回到原先自己所在的狭义社团之中了。或者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上一个临时大社团集体转换为下一个临时大社团。

3.松散社团与紧密社团。

松散性是大社团的第三个特征。这是从社团内部成员间关系的紧密程度来说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妨可以称其为松散社团。由于大社团是在宽泛意义下构建起来的临时社团,因此,其内部成员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分工与职责,即使有,也是暂时的,是松散型的。这种成员之间的关系随大社团的诞生而出现,随大社团的解散而消失。相比之下,狭义社团内部各成员之间有着较为明确的分工与各自的职责,相互之间的联系是较紧密的、稳定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狭义社团当属紧密型社团了。

4.虚拟社团与实体社团。

虚拟性是大社团的第四个特征。这是从社团的虚实角度来说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妨将其称为虚拟社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实大社团是并不存在的,它仅仅是为了课题研究的需要,从相对宏观的角度被临时虚构出来。课题研究需要时,它就存在,至少存在于教师的意识里;一旦没有了课题研究的需要,它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因此具有浓厚的虚拟色彩。当然,虽然是虚拟的,却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狭义社团就不同,它是真实的存在,是在一定章程约束下的活动实体,属于实体社团。

社团面试的技巧 篇9

1、面试中的基本礼仪

1、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的时间一般来说都是很简短的,在这段时间内所说的内容要包括你的基本信息、性格、最突出的特点,不要过长,尽量控制在1分钟以内。最好一次性把你的基本信息(姓名、籍贯、年级、班级、分院、专业)说完,不要让面试官对你的身份感到茫然。

2、进入面试场合时不要紧张。 如门关着,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开关门动作要轻,以从容、自然为好。见面时要向面试官主动打招呼问好致意,称呼应当得体。切忌大大咧咧,左顾右盼,满不在乎,以免引起反感。离去时应询问“请问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得到允许后应微笑道谢并说“再见”。

3、对用面试官的问题要逐一回答。 对方给你介绍情况时,要认真聆听。为了表示你已听懂并感兴趣,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点头或适当提问、答话。回答主试者的问题,口齿要清晰,声音要适度,答话要简练、完整。一般情况下不要打断用人单位的问话或抢问抢答,否则会给人急躁、鲁莽、不礼貌的印象。

4、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在保持举止文雅大方,谈吐谦虚谨慎,态度积极热情。回答谁的问题,你的目光就应注视谁,并应适时地环顾其他人以表示你对他们的尊重。谈话时,眼睛要适时地注意对方,不要东张西望,显得漫不经心,也不要眼皮低望,显得缺乏自信,冷静地保持不卑不亢的风度是有益的。

2、应试者语言运用的技巧

1、语气平和,语调恰当,音量适中。面试时要注意语言、语调、语气的正确运用。打招呼时宜用上语调,加重语气并带拖音,以引起对方的注意。自我介绍时,最好多用平缓的陈述语气,不宜使用感叹语气或祈使句。

2、语言要含蓄、机智、幽默。说话时除了表达清晰以外,适当的时候可以插进幽默的语言,使谈话增加轻松愉快的气氛,也会展示自己的优越气质和从容风度。尤其是当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机智幽默地语言会显示自己的聪明智慧,有助于化险为夷,并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3、注意听者的反应。面试不同于演讲,而是更接近于一般的交谈。交谈中,应随时注意听者的反应。比如,听者心不在焉,可能表示他对自己这段话没有兴趣,你得设法转移话题;侧耳倾听,可能说明由于自己音量过小使对方难于听清;皱眉、摆头可能表示自己言语有不当之处。根据对方的这些反应,就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语调、语气、音量、修辞,包括陈述内容。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面试效果。

3、应试者回答问题的技巧

1、把握重点,简捷明了,条理清楚,有理有据。一般情况下回答问题要结论在先,议论在后,先将自己的中心意思表达清晰,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否则,长篇大论,会让人不得要领。面试时间有限,神经有些紧张,多余的话太多,容易走题,反倒会将主题冲淡或漏掉。

2、讲清原委,避免抽象。面试组织的提问总是想了解一些应试者的具体情况,切不可简单地仅以“是”和“否”作答。应针对所提问题的不同,有的需要解释原因,有的需要说明程度。不讲原委,过于抽象的回答,往往不会给主试者留下具体的印象。

上一篇:拌和站安全标语下一篇:奥妙的汉语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