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画像(共14篇)
摘要: 我的爸爸是个老师,他中等个,有点胖,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他在学校教地理,这副眼镜帮着他看见了中国,看到了全世界;他也教历史,这副眼镜又帮着他看到了书中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了解到变化万千的事实。爸爸的眼镜可真是个望远镜呀!我在给爸爸画像时就画了一副大大的黑眼镜框,在镜片上还画了很多圈圈,这样就没法画爸爸的眼睛了„„
爸爸的眼睛
我的爸爸是个老师,他中等个,有点胖,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他在学校教地理,这副眼镜帮着他看见了中国,看到了全世界;他也教历史,这副眼镜又帮着他看到了书中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了解到变化万千的事实。爸爸的眼镜可真是个望远镜呀!我在给爸爸画像时就画了一副大大的黑眼镜框,在镜片上还画了很多圈圈,这样就没法画爸爸的眼睛了。
爸爸的鼻子
别看爸爸的鼻子能托起“望远镜”,可是却不怎么灵。那回他在家里炖肉,把锅放在火炉上就趴在桌子上备起课来,肉糊了他闻不到,还是我从外边跑进来告诉他的。是不是爸爸的鼻孔小呢?
爸爸的嘴
爸爸的嘴角向上翘着,像是带着微笑。他还会编相声,能把同学们做的好事,以及马虎啦、不专心听讲的事啦,都编成相声,让同学们在笑声中受到教育。
爸爸的手
爸爸的手可不像当教师的手,粗粗拉拉的。妈妈上班离家太远,家里的许多活都要爸爸干,像生火、做饭、洗衣等,他的手怎么能不粗粗拉拉的呢?我就在爸爸的手上多画了几条道道。
爸爸的脚
爸爸的脚比较难画,因为他老是闲不住,等他坐在桌前时,我又该睡觉了,只好给爸爸画个半身像了。
爸爸的耳朵
对了,还没画爸爸的耳朵呢。他的耳朵跟鼻子差不多,也不灵。他看书的时候,我跟他说什么,他也听不见,非得我大声地说二三遍才行。大概爸爸的耳孔也小吧!
像画完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风气, 人们将有生之年使用的生活用具当作陪葬, 或将房屋、楼阁、牲畜等做成模型作为随葬品置于墓中, 当然, 画像砖、画像石也会作为装饰, 大量出现在墓葬中。为表现生前的生活场景, 画像砖、画像石的题材不再是神秘、抽象的崇拜图像, 而是更多的倾向于表现相对生活化并且充满趣味的艺术形象。乐舞百戏就是其中一个经常出现的题材。
汉乐舞在这一时期的空前繁盛, 得益于社会“大一统”所带来的多种文化, 其中南北文化的大交融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 没有哪个时代会像汉代那样, 勿论尊卑上下, 不管四夷八方, 几乎都在歌舞伎乐面前表现得如痴如醉, 趋之若鹜。”1汉代是一个文化交融的时代, 歌舞兴盛。《乐府诗集》卷五十二云:“……自汉以后, 乐舞寖盛”, 贵族富豪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举办乐舞盛宴, 而且在墓葬中, 同样将乐舞场景描绘到画像石和画像砖上, 这些乐舞形象通常与墓主人迎客、宴饮、祭祀等场景一起出现。当时的人们不仅希望取悦于歌舞, 同时也将此作为一种财富和权力的炫耀。
在汉代, 舞蹈大多以鼓为名, 如:鞞鼓舞、建鼓舞、踏鼓舞、盘鼓舞、鼗鼓舞……还有以钟、铎、磬、铃、钲等响器为道具的舞蹈, 如铎舞、磬舞等, 除此之外还出现了长袖舞、长绸舞等, 这些舞蹈都出现在了汉代墓葬的画像石、画像砖上, 进一步表现当时社会乐舞繁盛的状况。这些优美的舞姿, 反应了当时舞蹈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展现了一个乐舞兴盛的王朝。高祖刘邦就是一个极爱乐舞的君王, 刘邦与他的爱姬戚夫人以乐舞互相取悦的典故流传很广, 《西京杂记》载: (高帝) 辄使夫人击筑, 高祖歌《大风歌》以和之。又……尝以管弦歌舞相欢娱……十月十五日, (高祖与戚夫人) 共入灵女庙, 以豚黍乐神, 吹笛击筑, 歌《上灵》之曲。既而相与连臂, 踏地为节, 歌《赤凤凰来》 (卷三) 。由此可以看出高祖对乐舞的喜爱。巴俞舞是汉初所创, 据说就与刘邦有关。《汉书·西域传》中说:“巴人, 巴州人也。俞, 水名, 今渝州也。巴俞之人, 所谓賨人也, 劲锐善舞, 本从高祖定三秦有功, 高祖喜观其舞, 因令人习之, 故有巴俞之乐。”出土于四川成都邵觉寺汉墓的画像砖《燕居舞乐图》就是表现巴俞舞的舞蹈形象, 舞者有节奏地挥动着长袖, 鼓声伴着舞者的脚步一起, 时而高亢, 时而阴柔, 整个画面充满富有节奏的动感。
古人有“八音”之说, 即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革”就是指鼓, 其声音铿锵有力, 极具震撼力, 因此在汉代舞蹈中鼓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鼓舞, 一方面是威武雄壮, 气势磅礴, 非常壮观, 另一方面击鼓也可作为节拍。一会用手一会用脚, 变化多端。”2围绕鼓而发明的舞蹈也有很多, 例如江苏徐州市凤凰山汉墓小祠堂中的建鼓舞, 有两人击鼓, 动作左右呼应, 边击边舞, 我们仿佛可以听到恢弘雄壮的鼓声从画面中传来。另外有两个人手捧球状物, 其动作也应和着鼓的节奏。再如河南南阳卧龙区麒麟岗出土的画像石, 表现了踏鼓舞的形象, 舞者甩动长袖, 舞姿翩翩, 姿态优美。
长袖舞在画像石、画像砖中也较常出现, 汉代由于其服饰的原因, 长袖与细腰成为其突出表现的特点。长袖舞, 也可以称为“长袖折腰舞”, 多为独舞, 其基本动作是“左手扶腰, 右臂上举, 抛长袖高扬过头, 而顺左肩垂拂而下, 有时则是右袖高扬过头, 左袖飘拽于地, 左腿微曲而立, 右腿向后蜷起, 皆呈奔跃挥舞尽力张扬之事态。”长袖舞主要表现的是女子体态的优雅柔美, 以及挥袖时给观者带来的轻盈潇洒的飘动感。既有狂放飞扬、健朗奋发的时代色彩, 又有些许婉转轻盈, 婀娜多姿的优美韵味。”汉代傅毅在《舞赋》中说:“体如游龙, 袖如素蜺”, 就是对长袖舞的描述。
《诗·大序》中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永歌之不足, 故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舞蹈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 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艺术形式。汉代的舞蹈除了以上这些, 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舞种, 它们都出现在了画像石和画像砖上。这些舞动的形象体现了汉代“大一统”社会情境下的舞乐之兴盛, 不管是场面极大的群舞, 还是独舞, 都是将现实中的生活形态经过筛选、夸张、想象、综合, 然后表现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这些形象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粗细变化、刚柔对照比较明显, 人物动作夸张, 犷放雄健, 舒展优美, 让观者有种置身其中的震撼。
这些舞动的精灵造型简单却又不失动感, 风格粗狂却又有质朴之美, 被学术界称为“敦煌前的敦煌”。对于舞蹈形象的表现与阐释, 一直作为艺术创作不变的题材, 直至今天。在今天纷繁复杂的艺术作品面前, 这些形象无疑是朴素大美的代表作, 舞蹈形象在画像石、画像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在整个中国美术的漫漫长河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价值, 一定会对当今的艺术有所启示, 这种原始简洁的风格一定会让今天的艺术创作得到新的灵感。
摘要:汉代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 这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并且当时所盛行的厚葬习惯, 直接导致了汉画像石和画像砖的流行。在当时社会中, 皇帝、诸侯、贵族以及地主和商人, 都与农民形成既依赖又对立的关系, 他们生活奢侈享乐, 笙歌宴舞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他们炫耀身份与地位的方式。贵族阶层死后, 依旧想把这种富贵奢华的生活带到另一个世界, 因此, 在当时墓葬中的画像石、画像砖上就留下了大量精美的舞蹈形象。本文重点研究其中的舞蹈形象, 以此来分析归纳当时这一主题所出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 当时在画像石、画像砖中所出现的舞蹈类别, 以及这一形象留给后代珍贵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画像石,画像砖,舞蹈形象,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画像石鉴赏》.张道一.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之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
我有一个很凶的爸爸,给爸爸画像作文。他嘴唇厚厚的,眼睛像葡萄,弯得像大象牙齿一样的眉毛中间夹杂着一颗豌豆般的痣。
爸爸喜欢开玩笑。一次,我的一个朋友在我家门口张望,爸爸发现了,故意大吼一声:“做什么?”那个同学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跑了。我看了看爸爸,他还在那里笑。
还有一次,妹妹向妈妈要一元钱买笔,小学六年级作文《给爸爸画像作文》。爸爸见了,眉头皱成了竖着的一条线。妹妹害怕得不敢接钱。爸爸又多云转晴地说:“拿去买笔吧,我吓你的。”妹妹这才把钱接了过来。
爸爸很喜欢看电视,特别是战争时期的电视剧。一次,他叫了一些朋友在家打扑克。要到八点了,爸爸突然说了一句:“时间到了,我要看电视,你们慢慢打。”我们的电视就被爸爸强占了。爸爸战争片看多得,知道不少革命者的故事,常常讲给我们听。
爸爸教育我们的方法也很特别。一天,我们在客厅玩,他边数钱边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找到钱来养我们。”他不常给我们买小吃,所以,我们也从不找他要钱买小吃。
我爸爸的头发有一点自然卷,特别浓密,大片大片的黑色,让我感觉走进了一片黑森林,但也有一点白色,说明我爸爸已从青年期“跳到”了中年期,马上,又要“跳到”老年期。
爸爸有一双又黑又浓的眉毛。他生气的时候,两条眉毛就要“竖”起来了,他尴尬的时候,有一条眉毛往上翘了翘;他思考的时候,两条眉毛都要“挤”在一起……我爸爸的眉毛可是会“七十二变哦!”
爸爸的眼睛可是双眼皮,炯炯有神。生气的时候,眼睛放出的“冷气”特别冷,跟空调打到16度的感觉一模一样;他笑的时候,眼睛眯成一条细线;鱼尾纹都出来了,我数了数差不多有8条,眼袋都出来了,一看就知道他平时工作很累,很辛苦。温柔的时候,特别肉麻,炯炯有神的眼睛突然消失了,他的眼睛里散发出温柔的光芒。
老爸的鼻子不挺也不塌,很一般。靠近鼻口的地方最近有一点略红,应该是感冒了,鼻口略大。他生气的时候鼻口张的特别大。
他的嘴巴不大不小,但嘴唇很厚,笑得时候,嘴唇会略微薄一点,会比平时更帅一些,这时,你会看见在嘴两边有两个小小的酒窝,不过,没我的大。嘴巴的下边是什么呢?当然是胡子了,爸爸的落腮胡挺多的,长出来摸上去很扎手,硬硬的,像刺猬的毛一样。
他的耳朵乍一看,没什么特点,仔细一看,他的耳朵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所有我就一笔代过。
我爸爸穿衣服很随便的,但特爱“混搭”。有一次他上身穿运动服,下身穿休闲裤和皮鞋,手上还拿着公文包,请问这不叫“混搭”吗?爸爸也特别不会买衣服,曾经买了一件特紧身的体恤衫,穿的时候,肚子都“鼓”起来。
今天,我想画点儿什么,就把我的巴布豆、博士蛙、比卡丘等等统统“请”了出来,排了好长的一队,挨个儿画。可是,我觉得每个布娃娃的面部表情都千篇 一律,毫无生动可言。忽然,一个绝妙的主意诞生在我的脑中:何不请活人来当模特儿呢?表哥、堂弟、阿姨、外婆……我把每个候选人都排了一遍,最后选中了爸爸。
我让爸爸坐在长凳上,又拿出一张报纸递给爸爸,然后让他做出一个很棒的表情。一切准备就绪,就差我这个“大画家”动笔啦!
我先在纸上画好一个圆,接着,仔仔细细地打量了爸爸一番,从头到脚,无一遗漏。看完了,我便动手画了起来。首先画的是爸爸的头发。随着岁月的流逝与工作的辛苦,老爸的一头黑发渐渐地有些“褪色”,有的就干脆“下岗”换成了白发。所以,我在画爸爸头发时,还缀上了一点儿银色。爸爸的`眉毛是一字眉,眼睛不大不小,配他的脸型正合适,不过有时生起气来,眼睛一瞪,眉毛一竖,令人望而生畏。好,画完了眉与眼,下面我要画的是鼻子、嘴巴和耳朵,只可惜老爸的鼻子、嘴巴和耳朵都是普通型的,而且鼻子有些塌,嘴巴很厉害,教育我时,常常滔滔不绝。于是,我一口气就画完了。
我瞧着这幅“大作”很是得意,本想炫耀一番,可谁知看过这幅画的妈妈却笑而不语。我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把画递给了爸爸。爸爸皱着眉,仔细端详了许久,说:“头发画得不错,眉毛、眼睛画得太平常了吧?”“您长得不是这样吗?”“那这鼻子是不是太塌了?”“可这是您面部惟一的特征,所以夸张了点儿。”“可嘴巴也太大了。”“您不是时不时地口若悬河吗?”爸爸被我说得哑口无言。“虽然画得不好,但画得很巧妙。”爸爸最后说道。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2”:我的自画像。
一天,杜小虎对着镜子给自己画像。画好了,又写了篇习作,题目是《我的自画像》。
…………
看了杜小虎的自画像和习作,你们是不是也动心了?大家也给自己画一张像吧!画好以后,征求一下同学们的意见,然后写一篇习作。建议把你们的自画像和习作一起张贴在班级的壁报上。
拓展思路
这次习作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二次习作,相信同学们还会带着满满的自信来完成任务。先自己画像,然后再写成习作,说白了就是要把自己介绍给别人。介绍自己,这外貌肯定是很重要的。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长得是什么样子呢?可用以下三种办法:一是照镜子。自己站在镜子前面,就会把自己现在的模样看得清清楚楚。二是看照片。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八九年时间里,爸爸妈妈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的照片,包括满月照、生日照、周岁照、上学照、玩耍照、旅行照等,选择自己认为最有趣、最有意义、最满意的一张,看着照片把自己写下来,也是可以的。三是听讲述。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是其他人讲述你的外貌,讲述你的“故事”,这样通过收听之后,你再用笔记下来,也就完成了这次习作。
习作提示
进行这次习作,给同学们提示以下三点:
1. 写好外貌。外貌是一个人形象的集中展示。外貌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外形等。可以概括地进行总体介绍,也可以抓住一个方面比较详细地介绍。
2. 写好特点。写外貌要抓住最突出的特点,比如丹凤眼、高鼻梁、大耳朵、酒窝、美人痣等;身材、外形也要抓住特点写,比如特胖、特瘦、特高、特矮、特黑、特白、大手、小脚等;服饰要选最醒目、最突出的一件来点缀你。
一米六左右的样子
只念了小学五年级
却很知书识理
待人接物
总是贴体
一头黑黑的长发
一双无比清澈的眼睛
脸上有少许不是很清晰的斑痕
不是很漂亮
却是我眼中的西施
最迷人的女人二十八岁的年龄
三个孩子的母亲
我的妻子
一个典型的农村女人
和我一起
平凡而安宁的生活
在一个偏远的农村
带孩子
用竹鞭疼
用慈祥的爱哺育
做家务
煮饭,喂猪
还要把木屋的水泥地平
拖得干干净净
还要用一颗善良的心
孝敬我的父亲
和太阳一起早起
你和太阳一样温暖我的清贫
和月亮一起晚归
你和月亮一样妩媚我的艰辛?
因为行走
起点是脚步
终点是脚步
因为行走
远方才没有尽头
风是盛开的阳光
雨是滴落的汗珠
因为行走
远方忘却了孤独
夜晚是灿烂的梦幻
黎明是执着的渴望
因为行走
远方拒绝着停留?
午后,捉蜻蜓的小女孩
你不需要午睡吗
可爱的小女孩
在这样炎热的午后
你兴奋的在家的木楼前后追逐
挥舞看手心的阳光
捕捉那一只只精致的.红尾蜻蜓
有一只蜻蜓停在了碧绿的玉米叶上
你静静的摒住了呼吸
轻轻的移动赤着脚丫
小心翼翼的举起那灵巧的小手
微微的张开胖嘟嘟的手掌
然后很迅速的握住了拳头
摊开却什么也没有
除了阳光和空气
原来,当你正要抓获的时候
上帝却悄悄的暗示了那只蜻蜓
从你的指尖从容的逃走
小女孩没有懊恼
关键词:汉画像石,灵魂,本原文化,象征
汉代精神是我们民族初步形成时期特有的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它气魄宏大、勇于开拓, 是一种崇尚阳刚之美的大气磅礴的时代精神。汉画像石不仅以空间形式完美地表现了这种时代精神,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汉代精神。汉代人以画像石、画像砖的形式表达他们对死后世界的想象, 这种想象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 更多地是对死后世界的追求和对“灵魂”的追问。
艺术在未取得独立的地位时, 它只是宗教的附属品, 是用来通灵的。政治统治者所宣扬的学说, 不见得就是统治者个人生活追求的理想;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不一定就是大多数人的思想。汉代这种思想文化上的交叉性和复杂性, 形成了汉画像石的特殊文化背景。
在这种复杂的文化背景下, 汉画像石隶属于哪个文化层次呢?美学家王朝闻指出:“南阳画像石是难以匆匆理解的文化现象, 初步印象可以说明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这一艺术宝库的价值在未来将更加辉煌。”[1]我们常谈到“民俗文化”, 它的范围很广、很杂, 有些文化的变种如“跳大神”也是民俗, 但是是糟粕, 是不可取的。近年中央美术学院建立了“本原文化研究所”, 应该说“本原文化”是“民俗文化”中更核心的、根源性的东西。经过研究, 并且查阅了大量资料以后, 我赞同把汉画像石定位于本原文化层次。主要理由有三点:第一, 汉画像石这种墓葬艺术在帝王陵墓中很少见, 倒是社会底层官员和殷实富有者热衷于搞画像石墓。这些人更接近民风民俗, 使得汉画像石墓与珠光宝气的帝王陵墓相比, 具有更浓郁、更根源性的的民间色彩。第二, 汉画像石的作者不属于宫廷画家立场, 没有依附心态, 也不是纯文人立场, 没有超脱心态, 而是民间平民立场, 有着朴素的生存心态, 因而汉画像石反映的是世俗阶层的真实心声, 通过羽化升仙的艺术模式, 展现出史无前例的“人生幸福”观。第三, 秦汉政治大一统, 打破了原有的地方文化之间的“文化隔层”, 文化交融成为主流, 汉画像石艺术融入了南方荆楚和北方燕齐等地方民间文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使各地的汉画像石在主题、风格等方面, 相同之处大于相异之处, 从而达到了融合地方民间文化的升华状态。可以说, 汉画像石是以神性为本质的长江中下游楚文化与以人性为本质的黄河中下游儒家文化的完美结合。
美学家宗白华指出:“一个民族的盛衰存亡, 都系于那个民族特有的‘自信力’……无论诗歌、小说、音乐、绘画、雕刻, 都是可以左右民族思想的。”[2]汉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自信力”非常强劲的时代。一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中心艺术, 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象征并且塑造一个时代的灵魂。秦汉雕塑是秦汉时期的中心艺术, 汉画像石作为秦汉雕塑的杰出代表, 虽属墓葬艺术, 却充满了乐观向上的喜悦, 因为死亡的仪式就是新生的仪式, 大多数汉代人就是在丧葬和祭祀仪式中得到汉画像石的人生艺术教育。因此, 我们绝不可低估汉画像石作为民间艺术的文化功用。
汉画像石艺术产生于民间, 由集体创作, 在民间流传, 代表了民间的真实思想, 不同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汉代的民间思想信念不是由文字组成, 而是通过形象生动的画像石表现出来, 并作为一种开放的文本, 构成汉代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形象特征———特殊符号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 民众既是汉画像石的创作者, 又是它的传播者和享用者。因而我赞同顾森教授的看法:“汉画像石本质上属于民间艺术。”[3]
汉画像石是世界上众多文化遗产之一, 是对我们民族性格和生活方式的形象描绘, 也是我们民族文化意蕴的结晶体。将虚构的艺术转化为具有审美魅力的艺术真实, 是靠创作者的艺术幻想。审美是一个想象的行为。我们常将汉画像石与古希腊雕刻进行比较, 在此我想说的是:汉画像石是人的“仙化”, 希腊雕刻则是神的“人化”。它们的不同影响在于, 前者有可能把一国之君神化;后者则把神看作具有七情六欲的凡人, 更何况城邦首脑了。后世的战火对古希腊留下的石头神庙破坏不大;而由于中国建筑讲究“阳宅用木, 阴宅用石”, 频繁的改朝换代及其战火却多次洗劫了显赫的宫殿和“山陵”。万幸的是, 在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四川等地留下了众多的汉画像石, 它们原始地保留着我们祖先编织的美好神话。赫尔德说:“希腊艺术是人道的学校。”那么, 汉画像石就是人类幻想的乐园。
意大利思想家维柯说:“原始思想是用图画和比喻来进行的。”[4]汉画像石是图像的符号呈现。汉画像石所刻画的非现实的世界———天国仙境, 想象丰富, 形象夸张, 表现大胆, 充满激情, 以“画”代话, 用形象化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幻想。汉画像石的表现手法直接把握物体的轮廓、物体的动态、物的灵魂。汉画像石中的人和动物大多都处于强烈的动感状态, 所用的弯曲的线条比有棱角的直线更加接近于自然的本质, 唯有这种传神的线条才能写出人的深层情感和心境。印度诗人泰戈尔就把中国人这种本能地表现事物旋律的方法和秘密称之为“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宗白华指出:“大自然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活力”, 它“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也是一切‘美’的源泉。”“动象”的表现是艺术最后的目的, 因为动象是“宇宙的真相, 唯有‘动象’可以表示生命, 表示精神, 表示那自然背后所深藏的不可思议的东西”。[5]汉画像石上的人物和动物形象, 集中表现了这种“活力”和“动象”。
中国自古就重视墓葬文化。《中庸》中讲道:“践其位, 行其礼, 奏其乐, 敬其所尊, 爱取所亲, 事死如事生, 事亡如事存, 孝之至也。”[6]“事死如事生”的思想反映在汉代墓室布局和画像石的内容上, 但是这些内容更倾向于精神层面的, 而不是纯粹生活的, 有很多神话性的人物、动物造像。汉画像石被称为“死亡的艺术”, 它所塑造的冥世或仙境, 涉及人们的死亡观和灵魂观, 而这些总是与远古文明和原始艺术有关。死亡能够给礼仪和象征性表现提供一种独特的场合和机会, 而墓葬仪式和墓室艺术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原始的、非理性的行为和内心冲动。在汉代人的记忆遗产里还大量保留着关于人类史前时期行为的记忆, 他们比我们更接近原始人类。汉代人幻想的仙境也是一种梦境, 那是汉代人把原始社会无意识的精神生活 (如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 转换成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自由梦想, 如徐州铜山县黄山汉墓出土的汉画像石《龙凤交颈图》 (现藏于徐州汉画像石馆, No.57) , 上层是双凤交颈, 下层是四龙交颈交尾, 动物的交颈交尾原本是两性合欢, 在这里象征着墓主夫妻“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实际上, 丧葬仪式和祭祀仪式已成为汉代人最重要的集体精神生活, 自古以来, 西方集体精神活动的场所在教堂, 汉代人的集体精神活动场所在祠堂和墓地。人类的无意识梦想在这里游荡, 心灵获得了寄托, 精神上得到了一定的自由。汉代人认为, 死者灵魂的升天, 意味着天地人的和谐, 生者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祭祀仪式, 有助于他们进入天地人的和谐境界。因此, 汉画像石虽然主要是用来制造幻觉、表现仙境的, 可还是通过大量的人物画而不是山水风景画, 更直接、更有力地把汉代民族深层心理活动刻画在石块上。汉画像石以特定的视觉表征, 如各种祥瑞的装饰纹样, “象征和维持民族特性的共同纽带, 普遍成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对象, 并内化为深层意识里的真实内容”。[7]
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在《哲学主要趋向》中认为:“精神分析的主题不是本能, 而是欲望和文化的关系。”[8]同理, 汉画像石所展现的那不可摧毁的求生欲望, 代表着人类共有的心理复归倾向, 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梦倒退”和“死本能”。[9]弗洛伊德关于“梦倒退”中转换出“视形象”的思想, 与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皮亚杰的“图式”指的都是一个东西———原始思维。弗洛伊德的“梦倒退”就是要找回现在人本应有的原始能力和古代智慧及情感, 调节本能冲动与文明压抑的对立。相比之下, 汉代人就没有这种对立, 他们的认识、信仰与生活是一致的, 社会生活基础和准则有集体精神生活支撑。朱存明教授认为:“从符号象征论的论点看汉画像, 汉画像表现的是汉民族初期文化精神的‘镜像’阶段。也就是汉代人内在生命本质的图像呈现。汉民族正是通过汉画像的镜像来获得民族内在生命的驱动力。汉画像是一种装饰的艺术, 表现的却是一种生命意识的幻象。人只能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 而不可能生活在一个死后的世界, 但却可以幻想一个死后的世界;人只能生活在大地上, 不可能升入天界, 但人可以幻想羽化成仙, 不死的幻想只是人对现实生活的眷恋。成仙只是人恐惧死亡的一种自我安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是汉代人世界观的核心, 天界、仙界、人界和鬼界, 才是汉代人整个的宇宙。这一切都靠图像、装饰和各种符号来加以象征地表现。”[10]汉画像石所推崇的“长生不老”就等于得道成仙, 生与死的界限已被打破, 人类对原始混沌状态的渴求, 贯穿渗透于人类文化演变史。这里既有欲望与文化的统一互动, 又有倒退与进步的辩证法。
观念、信仰和审美支撑起一个民族的文化。汉画像石所反映的更多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表达了汉民族对“灵魂”往何处去的追问和对“灵魂不死”的信仰。精神灵魂和现实物质不是鸡与蛋的问题, 汉画像石以其丰富的象征形式, 表现了汉民族审美的意识形态, 其中包含着汉代民族文化的原型结构, 更接近民族精神的核心, 明确了“精神灵魂”在汉代人心中的地位。而我一直认为, 人为精神活着会更充实一些。人为什么是人呢?我想绝不是因为他能站起来走路, 会烹饪食物, 而是因为他有精神、有灵魂, 精神灵魂带来思想和智慧, 创造出人类所拥有的一切。
参考文献
[1]刘道广.汉画学刍议.汉画学术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6:4.
[2]张道一.张道一文集.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80, 第一版.
[3]顾森.中国汉画图典·序.浙江摄影出版社, 1997:2.
[4][英]伯特兰·罗素著.温锡增译.西方的智慧.商务印书馆, 1999:208.
[5]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228.
[6]中庸 (第十九章) (5) .
[7]丁宁.艺术博物馆:文化表征的特殊空间.浙江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143-150.
[8][法]保罗·利科著.李幼蒸, 徐奕春译.哲学主要趋向.商务印书馆, 1988:237.
[9][奥]弗洛伊德著.张燕云译.梦的释义.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512.
我特别喜欢打篮球。你瞧,我正和小伙伴们在篮球场打球呢!我弯着腰,篮球在我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我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我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球进了!”我的心情瞬间腾飞起来。
在老师的眼里,我是一个非常捣蛋的孩子,经常和同学们打架,但是我也有安静的时候,有时候我会坐在椅子上安安静静的,我的朋友都是这样形容我的:“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我的性格总是随意变动的,一会儿调皮,一会儿文静。我有时候会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就比如说那一次我的作业明明写了,就是忘记带回家,可妈妈叨叨絮絮的,总说我故意不带回家、作业不写之类的话,于是我就和她争吵起来。
我特别喜欢蓝颜色,喜欢看书、画画。我喜欢看经典读物,每天晚上我都会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漫游。我希望我的学习更上一层楼,我最爱吃梨子。每当看见一个个绿油油的大鸭梨,我就像一只顽皮的小狗,不由自主地用舌头轻轻地舔着嘴唇,头脑里想着那又甜又有水份的梨。我也喜欢养宠物。因为养他们可以培养我们的爱心,也可以让我们知道父母的一片苦心。
嗨,大家好!我叫(),今年9岁,属猴,我的性格就像小猴一样机灵。
我长着一张苹果脸,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像两颗黑葡萄似的,不偏不斜地嵌在那双眉毛的下面,看上去炯炯有神。在那张白里透红的脸上,长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我的鼻梁不高,但是上面却架着一副小眼镜,别人都说我很有学问呢!
我的爱好非常广泛,画画、写字、下棋、玩空竹、踢球我都喜欢,但我最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看书。在我的几个书柜里,密密麻麻地摆满了许多书,什么《中华上下五千年》、《福尔摩斯侦探集》、《英雄故事传》、《爱的教育》、《昆虫记》…………我都看过。有时候,看书忘了吃饭,中午忘了睡觉,晚上一直看到9点多。虽然辛苦一点,但我学到了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在同学们的眼里,我是一个非常负责且有责任心的班干部;在老师的眼里,我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在父母的眼里,我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这就是我,一个爱学习、爱看书的小男孩。怎么样,和我交个朋友吧!
我的名字叫(),今年9岁。我的眼睛像两颗闪闪发光的黑宝石,显得我特别精神。我的鼻子嗅觉特灵敏,用妈妈的话说,馋猫鼻子灵。我喜欢吃水果,特别喜欢吃火龙果。只要想起吃火龙果的滋味,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不过老妈有规定,火龙果得两个周才吃一次的。
我很勤快。在家也经常帮助老妈做家务。比如扫地、拖地,擦桌子、擦玻璃,我自己的房间都是我打扫的,妈妈经常夸我能干呢!
我很害羞。不愿意在生人面前讲话。其实在班上,只要是让我当着全班同学回答问题,我都害羞。现在老师、同学们都在帮助我改正这个缺点,相信我一定会战胜这个困难的!
马克思认为:上层建筑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 社会意识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再现, 精神的产生也随着物质的丰富而不断地充实。他特别列举希腊神话来论证神话必然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物质的丰富和科学的进步而逐渐消失。
我们认为马克思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其实不仅最初产生神话的原始社会有神话, 就是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也有神话。旧的神话在发展、在演变, 新的神话也随着历史的进展在不断地产生。而汉代神话故事就产生于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下。
公元前202年, 刘邦打败项羽。汉王朝建立之初总结亡秦的教训, 实施与民休息的政策, 奉行黄老哲学, 使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因此战争破坏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汉武帝即位, 通西域、击南越、征西宪、击东越、征朝鲜, 推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国策, 因此这一时期在政治、外交和思想上都达到空前的统一和繁荣。宣帝时, 汉王朝痛击匈奴, 边境日趋安定;西汉末年, 国力衰微;元帝以后, 统治阶级生活奢侈腐化, 人民生活却饥寒交迫;成帝时, 路上饿死者达几百万人之多, 西汉政权面临土崩瓦解。王莽趁机篡汉, 为了解决政治危机, 王莽实行复古改制, 结果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农民起义, 推翻王莽政权, 但胜利成果落到刘秀为首的豪强地主手中。公元25年,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 东汉统治者依靠的是豪强地主。社会的繁荣与衰微都使宗教迷信、谶炜之风盛行。
汉代神话的生存和发展根植于汉代社会生活, 更离不开汉代的思想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从汉代的思想文化背景为切入点和出发点来研究神话是不可回避的话题。汉代主流文化思想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在这两大思想流派中能对汉代神话的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的“天人感应”学说、神权政治思想和道家的神仙方术思想。
天人感应的神学特点是天具有自由意志并能以对人的赏罚来体现这种意志。因此, 在汉代神话中出现的帝王感生神话、受命符瑞神话特别突出, 在《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中出现了大量的帝王感生和受命符瑞神话。在汉代神话中通过帝王感生神话、受命符瑞神话表现出来的神仙方术思想, 喜欢求仙求神;到汉代神仙方术空前发达, 长生不死成为一种普遍的信仰和追求。神话为民间传播灾难降临的预言、人民进行歌舞祭祀等;因此到东汉中期有各种各样的道派和道术。
汉代神话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 出现了大量的有关神仙的故事, 汉代神话的仙化也就成为了汉代神话的一大特色也是汉代神话发展的一种趋势。西汉哀、平之际, 谶讳兴起。谶讳利用神话, 把神话当做图谶说经的工具和材料, 谶讳和神话结合, 出现了谶讳神学, 这是汉代神话特有的一种特质, 也对汉代神话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代思想家利用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一系列学说, 为统治阶级统治的合理性提供理论证明, 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 同时通过扶持君主和君权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他们也通过天人感应论, 借助上天之威对帝王言行和品行进行制约, 使帝王不能率性行事, 必须按照天的旨意来办事。
下面我们就以汉画像石为例来讲述汉代的部分神话传说。我们认为汉画像石中的神话故事通常可以分为如下四类。
一、关于君权神授的神话
对古代的圣哲始祖的出身都作为上天的旨意。
1.盘古开天辟地, 如图一, 山东沂南县北寨村汉墓画像。
三国时吴人徐整所撰《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 盘古生其中……天地开辟……后乃有三皇。”就是说, 盘古死后“化身”, 演变为万物, 说明了万物的起源, 同时说明盘古与三皇的关系, 从而表现出统治者的尊贵。
2.东王公与西王母, 如图二, 陕西榆林郑家沟汉墓。
西王母原是古代传说中的女神, 似人也似虎豹, 掌管上天的灾疫与刑罚。东王公也是神人, 可能汉代人从对偶的观点出发, 给西王母安排的一个配偶, 而汉代以后, 西王母演变成一位雍容华贵的中年妇人, 说明神话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着。西王母的道行很高, 在《竹书经年》和《穆天子传》中, 西王母便俨然是个王者, 在《汉武故事》中, 汉武帝从西王母受长生不老之术, 从而演绎了统治者与神灵之间的关系。
3.黄帝乘龙升天, 如图三, 江苏徐州铜山县苗山出土。
黄帝是古代中国传说中最早统一中国的一个帝王, 《史记·封禅书》中记有一个黄帝升天的故事。而图中的黄帝背上长着翅膀, 似能呼风唤雨, 在古人的心目中, 升天可成仙, 此图是将统治者描绘成具有神人的能力。
4.高祖斩蛇, 如图四, 河南唐河县南关汉墓出土。
汉高祖刘邦做了汉朝的皇帝之后, 为了掩盖他的低微出身, 曾编造了一些有关真命天子的故事, 高祖斩蛇便是其一。
二、自然宇宙神话
1.日月合璧, 如图五, 山东藤县黄家岭出土。
在汉代画像石中, 除了三足鸟代表太阳, 玉兔和蟾蜍代表月亮, 分别被刻在日轮月轮之中以外, 也有将两者刻在一个圆环内, 汉代阴阳五行思想流行, 以日月之合说明“和阴阳而二仪交泰”为统治者的统治歌功颂德, 或象征夫妇和谐之意。
2、羲和捧日, 如图六, 河南唐河县湖阳出土。
我国古代有羲和主日之说, 《史记·历书》说:“黄帝使羲和占日。”说明羲和是一个管天文的官, 但从神话看羲和是天帝的妻子, 她是太阳的母亲, 说明了神仙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3、神荼郁垒, 如图七, 河南南阳东关出土。
在古人的观念中。路有路神, 桥有桥神, 门有门神, 自从有了神荼郁垒, 汉代门神便有了专人的特指, 在汉代的画像石上, 不论门阙还是墓门, 一般都刻有神荼郁垒图, 既带有原始神话色彩, 也很符合两个神人的身份。《山海经》中, 记述:山上有大桃树, 有神荼郁垒二神人住此, 专门捉拿恶鬼喂虎, 众鬼不仅害怕神荼郁垒, 甚至见到桃木都要胆战心惊, 传说桃木能驱鬼辟邪, 主要据此。说明神人的法力无边。
4、风雨雷电, 如图八, 河南南阳王庄窑厂汉墓出土。
遥想原始人的思维, 不但看到日月星辰的运行和黑夜白天的交替不可理解, 对于风雨雷电这些自然现象无疑也是捉摸不透, 《周礼·春官·大司乐》:“以祭天神。”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既然日月星辰是神, 管理风雨雷电的必然也是神, 于是, 人们想象出了水神河伯, 海神以及风神雨师, 雷公电母等神灵。神是人造的, 是在造神运动中的想象与幻想, 因此他们的法力无限。以上的图案和下面的几幅图案, 都表现出他们的威力和功能。
5、云师与风伯, 如图九, 江苏铜山县洪楼祠堂。
云师就是星云之师, 也即云神。风伯即风神, 此图案生动地描写了他们的功能。
6、雨师与河伯, 如图十, 河南南阳市王庄窑厂汉墓出土。
河伯是黄河之神, 如图描述的即为河伯出行。
7、雷公击鼓, 如图十一, 河南南阳高庙汉墓出土。
鼓声如雷, 汉代人认为天上发出的雷声也一定是有专门的神在击鼓, 如图描述的即为雷公击鼓。
8、风神飞廉, 如图十二, 河南南阳饮凤庄出土。
这里所提的飞廉即为神话中的风神, 上文王逸注曰:“飞廉, 风伯也。”晋灼曰:“飞廉, 鹿身, 头如雀, 有脚而蛇尾豹纹。”此图案为羽人与飞廉。
9、水神天吴, 如图十三, 山东嘉祥县汉代武氏祠。
古代的水神很多, 天吴和阳候都是传说中的水神, 诗人李贺《浩歌》曰:“南风吹山作平地, 帝遣天吴移海水。”可见天吴在治水方面的能力是很大的。山海经中《大荒东经》:“有神人, 八首人面, 虎身十尾, 名曰天吴。”《海外东经》:“朝阳之谷, 神曰天吴, 是为水伯。”
三、谶纬神学
道教观念中的天是具有无上权力和地位的神。人如何和这样一位望尘莫及的神沟通?阴阳谶讳是这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1、青龙, 如图十四, 山东嘉祥县武氏祠。
《淮南子·天文训》:“天神之贵者, 莫贵于青龙。”青龙既表示星系, 也表示方位, 更重要的在汉代被认为是灵魂升天的引路神兽。
2、白虎, 如图十五, 山东嘉祥县武氏祠。
白虎为四神中的西方之神, 在汉画像石中所表现的白虎大多是辟除邪恶的祥瑞或连接天地的神兽。
3、朱雀, 如图十六, 四川彭山县双河出土。
朱雀也称朱鸟, 它是四神中的南方之神又是古代军队旗帜的组成部分之一, 同时又被描述成升天的神鸟。
4、玄武, 如图十七, 山东沂南县北寨村。
玄武是龟与蛇的合体, 即蛇缠在龟身上, 它是四神中的北方之神, 道教兴起之后, 玄武之神逐渐演化成真武大帝。
5、树神, 如图十八, 山东周城县卧虎山出土。
神灵崇拜是人类思想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 所谓山有山神, 河有河神, 千年的古树也会成精成神。干宝《搜神记》卷十八:“庐江龙舒县陆亭, 流水边有一大树, 亭中有寡妇李宪者, 夜起, 室中忽见一妇人, 自称曰‘我树神黄祖也, 能兴云雨, 明日日中大雨’至期果雨, 遂为立祠。”内容是虚构的, 却也说明人与神之间的交往, 表现出人与神和谐的关系。
6、玉兔捣药, 如图十九, 山东嘉祥县洪山村出土。
在黄老思想的影响下, 人们追求长生不老, 就是幻想像嫦娥那样, 吃了长生不老之药, 升天做神仙, 而药只有西王母掌握, 为其捣药的则是两只玉兔。
7、蟾蜍, 如图二十, 河南南阳市麒麟岗出土。
汉代人不但把蟾蜍刻在月轮中, 成为月亮的象征, 同时把它置于西王母的身边, 把它当作神灵。此图仙界神蟾, 运气弥漫, 口衔仙草, 一副神灵的形象。
8、羽人, 如图二十一, 山东沂南县北寨村出土。
道家认为, 得道之人能长生不死, 幻想神人们在天空自由飞翔飘舞;想象他们会长上翅膀, 或者身上生出羽毛。《楚辞·远游》说:“人得道, 身生毛羽, 羽人飞仙也。”此图羽人作倒立状, 自由自在飞舞于天空之中, 羽翼和衣饰飘动, 姿态优美, 表现出潇洒和律动之美。
四、神人故事传说
1、嫦娥奔月, 如图二十二, 河南南阳西关出土。
《淮南子》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羿妻姮娥窃之奔月。”从而在历史上演化出各种各样版本的嫦娥奔月的故事。
2、牛郎织女, 如图二十三, 四川郫县新胜场出土。
牛郎织女是我国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 它由古人观察天象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经人格化而演绎成为一对夫妻, 因两人隔河相对, 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会一次, 此图描述的就是这个故事, 长期以来, 此故事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 经过增饰, 演绎之后并引出了有名的“乞巧节”,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由汉代画像石刻画后的演变, 正说明了它在文化上的流传于意义。
3、周穆王见西王母, 如图二十四, 山东嘉祥县纸坊镇出土。
周穆王是西周时期的一代国王, 西王母原是古代传说中的女神, 似人也似虎豹, 掌管上天的灾疫与刑罚。而汉代以后, 西王母演变成一位雍容华贵的中年妇人, 说明神话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着。西王母的道行很高, 待到《竹书经年》和《穆天子传》中, 西王母便俨然是个王者, 在《汉武故事》中, 汉武帝从西王母受长生不老之术, 从而演绎了统治者与神灵之间的关系。表现了古人想象中的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4、后羿射日, 如图二十五, 河南南阳市汉墓出土。
后羿本是天神, 起初是奉命来到人间, 为民除害, 成为后人尊敬的英雄, 由于射死了九个太阳, 这九个太阳是帝俊的儿子, 因此也就得罪了天帝, 被降谪凡间, 故其后乃有往求不死之药于西王母, 嫦娥窃之奔月之事, 此图正是后羿射日的形象。
高,特别是个子高,会不会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呢?从3岁起,老师同学都爱找我帮忙:比如叫我去拿作业;同学们扛不动的东西请我去扛;同学们不会的题请我讲解;还有同学们体育课上追追打打,撞到了人,向我求助因此,我成了老师的小助手,同学们的好朋友。
高,当然也不是全都好,有时会被别人叫“傻大个”,为了不让自己走上“傻大个”的这条路,我发奋学习,回家后独立完成作业。如果遇到不会的题先仔细思考,实在不会再问妈妈,妈妈也只是给我讲思路,有时还没时间回复我。我不得不自己学会思考。渐渐地,我的学习优势越来越明显,在班级里总是名列前茅。我想,这样大概就可以把“傻大个”这个称号抛到九霄云外了吧!
为了做一个“才高八斗”的人,我还特别喜欢看书。妈妈允许我在睡前看30分钟课外书,这便成为了我一天中最开心的快乐时光。做完作业后我就像饿狼见到大肥羊似的冲向书架,挑本书就看起来。可是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30分钟瞬间就过去了,老妈敲了下门,说:“睡觉吧。”我依然沉迷在书中,充耳不闻。最终,老妈使用了她的绝技狮子吼,才让我放下书去睡觉。虽然人躺下了,但书中的精彩内容一直索绕在我心中,伴随着我进入梦乡
我的兴趣爱好可多啦,唱歌、跳舞、绘画、看书、做手工……
唱歌可是我的强项,还记得妈 妈一位同事的女儿结婚时,我上台演唱了一首《马兰谣》,整个宴会厅想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后来,阿姨们一见到我就会赞不绝口:“赵某某,你唱得太好了,你长大了肯定能成为一位歌唱家。”
妈 妈说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虫”,一看到就有趣的书就会请求妈 妈给我买,一拿到书我就会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废寝忘食地看起来。
我们班上的同学都很喜欢我,其中一大因素是我乐于助人。一天,体育课结束回班的时候,陈某某突然“哎呦”一声一屁股坐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我二话不说,喊了几个同学赶紧把他送到医务室。平时同学们缺少什么学习用品,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借给他们,从不吝啬。同学们有不理解的题目询问我的时候,我也总是耐心地讲给他们听。
胖和黑是我目前最大的两个烦恼,每次我听到别人喊我“小胖墩”、“小黑皮”的时候,我就非常难过,我吃得并不多,可是为什么喝水都会发胖呢?唉!
在这个画家群体中, 克里姆特与席勒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伟大的画家。克里姆特是20世纪著名的装饰主义艺术家, 他主要以装饰象征主义风格为主。埃贡·席勒则是早期受到克里姆特的影响, 后来由于性格与内心意象与克里姆特相异, 进而对艺术也产生了不同的感悟与认知, 使得席勒的艺术风格更具有自身的个性化特征。
在席勒的绘画中最具有表现主义特征的是他的自画像。自画像彰显了席勒的个性化特征, 是他诠释自我的最佳手段, 是席勒在关注自我、表述自我、检视自我中捕捉到的心灵深处的个性情怀。
席勒在自画像方面的成就显然要高于同时代的其他画家老, 他的自画像繁多而且独特, 在当时乃至现代都是独树一帜。席勒的老师克里姆特从未画过自己, 他对自己的形象不感兴趣, 而且从未想过这个主题。而席勒却在认识克里姆特不久以后就确立了自画像创作题材, 自画像成为了他创作生涯中的重要题材。由于席勒的性格、家庭背景及社会的影响, “从席勒的画中, 可看出这种‘自我分裂’的潜意识, 一个自我, 裂变出各种不同的我, 就如同一人分饰多角一样。”因此席勒会在自画像中画出各种不同的自我, 自画像成为席勒创作的重要题材, 成为了他一种自我宣泄的方式。
在席勒童年的时候, 父亲就已经去世, 这对席勒的打击很大, 由于缺少父爱, 与母亲的关系又很冷淡, 使得席勒更加的关心自己, 他更希望多了解自己, 更想要走进自己的内心深处, 因此席勒留下了许多自画像, 他常画自己全部或部分的裸体, 是一种检视自我和发泄的方式。他的这些自画像并不是那么生动, 但是却很形象的表现了他自己, 表现了他的内心。他的自画像都是强烈的变形, 包括扭曲的身体和面部痛苦的表情, 从这些画中很自然的流露出席勒内心的苦闷和孤独。席勒以各种神经质、癫狂、扭曲、病态的姿势和动作坦然地表现内心世界, 画家毫不顾忌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约束, 毫无拘束地闯入伦理的禁区, 仿佛他的世界充满了愤怒与苦恼, 他的精神已经崩溃涣散, 而且已经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 画家毫不犹豫地承认这一状态, 并将其夸张地表现出来, 用充满节奏的线条, 简约艳丽的色彩, 夸张而又准确且充满韵律的结构, 将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直白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席勒的传记家这样描述过他:“他仿佛来自不可知大陆的怪人, 如同从冥府回来的人, 带着一项神秘的使命来到人间, 同时他又充满了痛苦和恐惧, 完全不知道谁来解救他。”席勒通过各种自画像对自己进行分析与研究, 进而探索自己的内在情感, 他将自己的内心深处与灵魂赤裸裸的描绘在画面上, 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极度不满、愤怒与不安。
1910年《站立的裸男》是以裸体表现诱惑性的暗示, 这一表现形式与克里姆特及分离派其他画家却有所不同。在这幅画中, 瘦骨嶙峋的身体, 扭曲的动作, 古怪的表情, 头发像被电击过一样竖立着, 并且用白色明显的将身体的轮廓勾勒出来, 与背景区分开来, 更突出整体的人物形象。席勒面对镜子做出各种不寻常的表情与动作, 并将这些描绘在画中, 即便是眼神也充满愤怒与鄙视。1910年的一幅自画像《画着镜前裸体模特的自画像》, 就很明显的说明了席勒对镜子的很好的运用。也正是这幅画宣告了女性裸体将成为他的另一个绘画主题。席勒敢于表现人性中隐藏的东西, 真实的展现自我, 并通过画中的自我大胆的宣泄着自己的不满与愤怒。
席勒一系列的自画像, 表现出那种内在的痛苦与愤怒。他的裸体自画像画出了自己瘦弱的身体, 皮肤也处于脆弱而病态的边缘, 脸上是痛苦挣扎的表情, 做着各种扭曲夸张的动作, 毛发战栗杂乱, 看起来既张狂又脆弱, 像是受到伤害的野兽。《拉扯脸颊的自画像》表现的则是他充满困惑的拉扯着自己的脸颊。这些自画像充满了宗教殉道者的忧伤与痛苦, 有一种孤独及愤怒的情绪, 这正是画家想要表达的, 也正是他当时的状态。
席勒是用自己的生命在作画, 他有的是流动的、富有生命的线条与艳丽的色彩。他的肖像画没有传统的美, 没有绚丽的表现手法, 使观看者一眼就能明白画中人物的心理世界, 即使整个画面让人感觉“丑”, 他还是会直白的反映模特的心理, 不管是愤怒、伤心甚至是绝望, 那既是模特的心理, 也是席勒自己孤独的体现。他不仅将模特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眼神表达出来, 更主观的将画中模特的身体扭曲变形, 让模特更直观的面对人生, 面对大众, 同时也让自己的愤怒与苦闷通过模特表达出来。他甚至用植物与风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将自己的情绪强加于植物, 让植物来说出他的不满, 说明这个社会充满了颓废与死亡。
席勒的自画像是他最重要的题材, 也是他最具个性化之处。在席勒十几年的艺术生涯中, 他画了一百多幅自画像。他的自画像没有一幅是美的, 他刻意将自己丑化, 将自己所有的不满与苦闷通过自画像毫无保留的发泄出来。他所有题材想要表达的情感在他的自画像中都可以找到。解读了席勒的自画像, 就等于解读了席勒。除了自画像, 席勒所有的绘画题材都与克里姆特相同, 但是在相同的题材下席勒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风格。他不在乎绘画的形式, 只是将想要表达的画面主题, 以最直白的方式表现出来, 哪怕当时的人们以至于现在的人都无法接受, 可是他却并不在乎。他的画中充满激情, 充满生命力, 而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死亡, 一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活生生的死亡。
可惜的是天不永年, 年仅28岁的席勒1918年因瘟疫病逝于奥地利维也纳, 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
参考文献
【爸爸的画像】推荐阅读:
介绍自己的自画像作文11-10
我的自画像作文1500字06-23
三年级下册作文:我的自画像06-29
我的自画像初中作文600字10-08
小学我的自画像作文300字05-27
为老师画像作文06-29
自画像教案11-05
我的自画像小学五年级作文450字05-31
那个女孩_我的自画像作文450字06-08
我的自画像小学四年级作文500字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