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24-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精选11篇)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1

【摘要】 “体验式” 学习是个过程,是个直接认知、欣然接受、尊重和运用当下被教导的知识及能力的过程。它特别适合处理人生中重要的事物,它在尊重之下去碰触人们深层的信念与态度,深植于内在的情绪、沉重的价值观,或相当难熬的人性课题。【关键词】

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进行反思;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和反思中获得认识和情感。

体验式学习是个过程,是个直接认知、欣然接受、尊重和运用当下被教导的知识及能力的过程。它特别适合处理人生中重要的事物,它在尊重之下去碰触人们深层的信念与态度,深植于内在的情绪、沉重的价值观,或相当难熬的人性课题。

要更了解体验式的学习,应先了解相反的学习法——传统式教学法。说教式的教学,也就是一个人以演讲或授课的方式传达资讯给其他人,学习成果仅限于学识范围的智力层面。这教学法是以“杯与壶”的学习理论为基础(Roger 1983;Hobbs 1986),简而言之,听课者就像空杯子等著授课者从知识之源,也就是“壶”,将知识注入杯子里。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针对主题内容,学生不会被要求去检视他们自己的感觉、想法和领悟情形。他们可以保持个人完全的不自觉或对于主题内容引发自己或他人的情绪反应保持缄默。

体验式学习致力于一个非常不同于说教式教学方式的学习训练。体验式学习拥有不同的品质与特质,在于它牵涉到参与者本身是否準备好在各方面来投入整个学习过程。当我们早期的学习影响被有效地重新评估时,我们在智力上、情绪上、及行为层面的整合上都会有所学习,成果将显示在我们实际的态度与行为改变上。[编辑] 体验式学习的本质

体验式学习是既令人兴奋又富有挑战性的,它包括很多不同的内容,像是针对个人或团队解决问题的行动,肢体上的挑战,游戏,模拟练习,组织练习,分享时间,有指引的冥想,及有组织的互动。在所有的活动中,学生们是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并且能够从体验中產生有意义、相关的洞见。

体验式学习的本质,有以下四个主要特质:

学习者对于正在发生的学习及过程是察觉的;

学习者是投入于省思的体验中,并且连结当下的学习到过去、现在和未来;

那些体验和内容是独具个人意义的:对当事人而言,学到了什麼和如何学到的,对个人而言有特别的重要性;

过程牵涉到完整的自己--身体、想法、感觉和行动,不是只关于心智,换句话说,学习者是整个人全然投入的。

这些原则造成以下的主张:

体验式学习关乎于个人的体验,不只是他们的参与。参与者会被要求思考及运用自己的体验作为自我了解的基础和自己的需求、资源和目标的评估。

参与者被视为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参与,并实地的练习这些具教育性的课题与方法。

透过这学习的过程,力量(控制的位置)从老师转换到学习者,另一个说法是,在传统的学习法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通常是不对称的,前者比后者拥有更多的力量,但在体验式学习中,这样的不对称减少了,学习者计画、实现及评估他们自己的学习。“专家”及学习者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不在于老师将资讯灌输于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参与者为他自己的学习负责任。专家只是个资源和架构的提供者,当学习者试著主动消化外在的知识并内化为内在的参考资源时,学习就发生了。

大卫·库伯(David kolb)(1984)有一个四步骤的循环过程,描述体验式学习的过程。

Kolb察觉到当下的体验是基于反省的观察力。藉此呈现的是概念上的分析,且可以用主动的方式来测试,这样的测试產生新的体验,所以循环就开始了。这个模式允许个人偏好之学习风格的各种可能性存在,例如:有些人偏好省思、有些人偏好行动。这个含义是一个有效能的学习者能够有空间运用广泛的学习风格。

一个有效的组织具体化所有技巧在其员工之间,并允许这些技巧在适当的时机运用在工作上。

体验式学习特别强调省思,此省思是藉由省思出来的体验提供模式及架构,并提供机会让参与者在精神上及彼此支持的氛围中去参与省思/学习的过程。[编辑] 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学习

1、主动学习:在传统上,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需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而体验式学习则要求学习者发挥主动精神,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因为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

2、寓教于乐:寓教于乐一直是教育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试图攻克的难题。寓教于乐中的“乐”字应包涵两层意义:一是指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二是指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

体验式学习的提出为这方面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在这里“乐”的重心已有所偏移,即并非教师单方面制造的乐趣,而是学生主动体会到的乐趣。学生学得快乐,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真正实现和真实效果。

3、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难题,原因之一是学生很少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时间和机会。因此,应该让学习者逐渐意识到学习是一个通过实践运用循序渐进的过程。

体验式学习的优势在于,它为学习者及时提供了一个运用的空间,使学习者成功地进入活生生的语言表达和思想交流之中。让学员体验到“你所拥有的超过你所意识到的!”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通过下表可以更直观的了解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区别。[编辑] 有效体验式学习的课程特质

体验式学习课程的特质是有活动的、多样化的、和有方向性的。更明确的说,有六个特质区别它和其他课程设计:

1、内容程度适中。

体验式学习课程拥有精简的课程。集中在重要的学习领域—其中的元素是未来所要建设的重要基础,当内容的水准维持在适中程度,讲师便有时间设计活动,去介绍、呈现、运用及反映出当下学员所学的。

2、在情感、行为和认知的学习上取得平衡。

体验式学习包括三个方法:培养态度;发展和练习技巧;促进对主题概念及模式的了解。有些训练课程倾向专注在某一个领域,排除其他的领域,但体验式学习的讲师要参与者不只是知道某些事,并且能够去实践它。再者,讲师会要求参与者检视他们自己和正在教导之事之间的关係,并去体察这在参与者身上是如何运作的。

3、参与团队的机会。

在任何体验式学习课程里,参与团队都有很大的益处,参与团队会将训练课程从被动的位置移为主动。团队活动促进参与者投入在学习的过程中,并让他们和讲师成为伙伴。讲授的部分减到最少,高度参与是最大特色,如游戏、角色扮演、模拟练习、和案例讨论等。

4、运用参与者的专业知识。

每个参与者在体验式课程中都带来相关的经验,有些经验可直接应用,有些可能从之前的工作状况或遭遇牵涉到类似的经验。无论是哪种情形,大多数的学习是来自于同学,可以建立自己的计划,提供很多机会让参与者彼此学习。

5、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

体验式学习著重在现实世界。课程会安排机会并让参与者运用课程内容解决其正经歷到的实际问题。运用课程内容,不只是发生在训练之后,而且是在课程进行时的主要焦点。当参与者将所学运用在解决自己的状况和案例上时,是他们学习得最好的时候。这给予直接的实用资讯,并赋予参与者在问题点上运用的能力。

6、允许重新计画。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2

一、强化“创设情境—体验感悟”为主线的体悟式道德学习

体悟式学习, 首先要营造一种体验式学习的氛围或环境, 在平等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给学生启发和暗示,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和学生成为共同的参与者和探索者。体悟式学习是一种倡导自主学习精神、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提供自主学习支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它主张把自主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 把自主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 把自主学习的过程让给学生, 把实现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主要列举以下几种:

1. 创设人为情境体验感悟

人为情境是模拟真实生活的演习活动。教师有意提供生活素材, 通过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 组织实施。根据教学目标, 在了解学生实情的基础上, 教师想方设法拉近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 找准教学的结合点, 精心创设学习活动的情境, 以“情”入境——渲染真实的情境;以“趣”入境——创设有童趣的情境;以“疑”入境——创设有疑惑的情境。让学生真实地表现, 自由地发挥, 自主地体悟, 让课堂教学成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道德的重要途径。

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二册《当好小主人》时, 教师创设了以下情境: (1) 爸爸的同事打电话过来找爸爸, 可爸爸出去买东西不在家…… (2) 星期天, 妈妈的小姐妹李阿姨来做客…… (3) 爸爸妈妈不在家, 小伙伴到家里来玩…… (4) 暑假的一天, 你独自在家, 有个陌生人来敲门……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我该怎么做”, 接着就在师生、生生演一演、做一做的模拟情境中学习体验做好小主人。这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还训练了当好小主人的行为礼仪, 增强了警惕防卫意识。

2. 创设现实情境体验感悟

现实情境是以真实生活经历为背景的学习活动。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 让儿童通过一个典型、具体的事例来学习, 在真实的、可感可见的具体事物中认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种学习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方式, 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也有利于培养实事求是的实证态度。

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二册《我们分享我们快乐》时, 教师在教学第一环节中设计了两个不同层次的“分享食物多开心”体验活动: (1) 开展“介绍食品”的活动, 让学生品尝带来的食品, 并向同学介绍食品的味道。在这次品尝食物的活动中, 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 可以发现有的学生独自品尝;有的学生会在介绍中和别人交换食物品尝。教师适时组织学生交流品尝食物活动中的心情, 从中引导学生知道分享食物带给自己和别人的快乐, 使那些独自享用的同学也有所感悟。 (2) 在此基础上, 让全体同学都有机会和同伴进行分享食物的活动, 充分体验和别人分享食物及自己分享别人食物中的种种快乐。这两次活动的选择紧扣教学目标进行, 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并知道了分享能带来快乐, 又产生了和别人分享快乐的愿望, 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中“分享食物多开心, 愿意和别人分享食物”的要求。这就是将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纳入课程, 让儿童在真实的活动中去感受、去体悟。

3. 创设艺术情境体验感悟

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进行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 用直感的方式, 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丰富、生动的感受。因此, 音乐、照片、图片等多种艺术手段也经常被请进品德课堂。艺术情境的创设往往能起到催化情感的纽带作用。

在教学《品德与社会》第五册《难忘的校园生活》时, 教师在请学生回忆班级同学一起挥洒汗水所取得的一项项成绩后, 唱响了《相亲相爱》这首歌……唱歌时女生手握着手, 男生肩搭着肩, 不时还相互对视一笑, 此时此刻所要表达的心情不是都已经通过这首歌表达了吗?情感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

4. 创设游戏情境体验感悟

儿童文化的核心是一种游戏精神, 游戏精神就是一种自由创造的精神、平等的精神、合作的精神, 游戏追求的是一种过程的快乐, 能启迪智慧, 释放活力, 更是儿童情感发展的重要基础。创设游戏情境能使学生乐于参与, 乐于感悟。这也是比较适合中低段学生年龄特征发展规律的。

在教学《品德与社会》第二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时, 让学生在受到视觉、听觉刺激, 初步激发道德情感之后, 将学生引入有效学习的最佳心境, 紧接着, 教师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拍手”游戏引入教学, 儿歌韵律琅琅上口, 节奏铿锵有力。学生个个饱含激情, 小组内边找“家乡的位置”, 边拍手边对唱“我请××找家乡”——“我就上来找家乡”——“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这里就是××省 (市) ”——“对对对, 这里就是××省 (市) ”。因为有了充分的小组活动准备, 再上台汇报时, 人人都能自信地参与到找家乡的游戏活动中来, 自我表现力极大地增强了。在生生情感互动、师生情感互动中, 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得到提升, 将生活需求转化为了学生学习的需求。

二、关注“观察分析—发现感悟”为主线的探究性道德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 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 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归纳、整理, 学会处理信息, 更加注重研究过程, 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探究学习基本性质的重点是“学习”, 而不是“研究”。据此, 在探究性道德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 以真正参与为核心, 充分保证自主探究, 给予自主学习、思考、操作的时间。第二, 我们不仅应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 还应关注如何去给出必要的指导。自主探索不是自由探索、盲目探索, 并应切实避免“唯学生自主”“怎么都行”等极端化的作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第三, 教师要寻找介入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方式, 使得引领起到探究性学习推波助澜的作用。第四, 教师要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 师生共同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 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 而是转到学会道德学习上来。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 课前与课堂相结合, 推进探究性道德学习

品德课堂需要有目的的课前准备, 因为同学们的课前调查、采访、收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探索体验的过程, 同时能有效推进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道德学习。

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六下《向“白色恶魔”说不》之前,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调查采访、网上搜索、书籍查找的时候, 按照“毒品”对身体、对家庭、对社会造成哪些危害为线索进行课前准备。有了目的明确的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学习有据可查、有理可依, 加之课堂中教师的补充、引领和深化, 学生对“毒品”这个恶魔有了深刻的了解, 激发憎恶毒品的情感。

2. 拓展课堂教学时空, 推动探究性道德学习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 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 学生才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中, 掌握了知识, 培养了道德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四上《网络世界》时, 教师在课堂中引入“英特网”, 和学生共同浏览本校校园网和兄弟学校的校园网, 查找有关学生活动的照片, 现场查找学生想了解的知识, 还和远在省外工作的妈妈通过QQ进行视频聊天……学生在穿越课堂时空的探索学习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到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快捷。

3. 注重课堂教学延伸, 推助探究性道德学习

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拓展延伸活动, 对探究性道德学习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生在探寻资料的过程中, 能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感悟到情感内涵, 也使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等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渐增强。

在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世界真奇妙》第一课时后, 教师这样指导学生拓展延伸: (1) 如果你真有一次世界之旅的机会, 你会首选去哪个国家看看?为什么? (2) 不看不知道, 世界真奇妙。让我们亲近世界, 去领略更多、更神奇的世界风貌吧。 (听音乐, 分发课后探究表格——“世界真奇妙”之旅)

“世界真奇妙”之旅

旅行地 (国家) :_________所在地 (大洲) ________:

旅行地特色介绍 (200字左右) :

旅行地图片收集: (选择代表性收集, 图片可附在后面)

资料来源:

网址:________;书籍:_________。

本课就是通过课后实践作业,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世界奥妙的兴趣, 也为学生的后续自发学习起到了更好的铺垫、发展作用。

三、整合各种学习方式, 提高体验式学习的有效性

从小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看, 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过程。道德认知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基础;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力量;道德信念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精神支柱;道德意志是养成行为的必要条件, 道德行为是道德教育的终端。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过程, 从知、情、意、行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开始。儿童品德形成的这种“多端性”, 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其规律, 开辟多种渠道, 引导多种学习方式, 有的放矢地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几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 我们在强化以上两种主导的体验式直接学习方式的同时, 将讲授、实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角色扮演、美工活动、动手制作、绘画讲故事等多种学习形式灵活运用起来, 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机智地整合各种学习方式, 使儿童能在丰富、积极的学习中感受生活、学会生活, 从而真正提高道德学习的实效性。

在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三册《感受秋天》第一课时, 教师设计了“飘落叶——踩落叶——听落叶”系列活动, 让学生用多感官感受, 以此增进对秋季季节特征的了解, 激发热爱秋天的情感。先是利用大屏幕观看落叶的场景, 再请学生上台模拟飘落叶, 感受落叶慢慢飘零的样子。学生有的说落叶像蝴蝶, 有的说像雪花, 有的说在跳舞……当满地落叶缤纷, 学生自然就想来踩踩落叶, 刚开始还轻轻地、小心翼翼地, 过后, 学生就开心地、放开胆子在厚厚的落叶上跳舞,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对秋天的感受就显得更直接、更生动、更丰富多彩了。在最后一个环节, 让学生在钢琴曲《秋日私语》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更汇总了对秋天这个季节的整体认知:秋天是个凉爽的季节;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让学生说说你听到秋天说了些什么, 其实是让学生抒发自己对秋天的感受。从一定意义上说, 整合多种学习方式, 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体验式学习方式运用时须注意的事项

1. 面向全体, 人人参与

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 课堂属于全体学生, 全体学生都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活动设计要面向全体,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和体验、探究的快乐。切忌课堂只为外向活跃的孩子开放, 切忌为活动而活动, 参与的是少数, 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 只是旁观者。只有使课堂教育成为每位学生道德学习的天地, 才能形成道德学习的良好氛围;只有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学习氛围, 才能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2. 关注差异, 因材施学

教师要认真分析、仔细寻找学生已有认知、情感、行为等水平和教材要求之间的差距、形成差距的原因, 思考调整、解决的对策。尤其要了解掌握班级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特点。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 由于先天遗传、教育环境、生活经历等的差异, 每个人的基础不一, 发展状况和潜能也不同。所以, 教师要把握共性, 正视差异, 善于根据不同的学生和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激发自我学习和同伴教育的潜力,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

3. 注重引领, 巧设对话

古人云,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就能自觉排除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 集中注意力, 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的产生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语言点拨与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能推助学生深化学习主题。因此, 强调学习方式并不否认教师的引领作用, 相反, 我们更应关注教师精彩的点拨, 更应重视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对话, 巧设话题, 激活学生思维, 提升主流价值观。

(1) 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精当的语言引导

在学习过程中, 作为“平等中首席”的教师, 他的语言应该是引领道德学习的语言, 激发学生兴趣的语言, 引起学生深思的语言, 也是推动学习进程、深化学习主题的语言。

(2) 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创建“对话的风景”

教师作为对话的特殊主体, 对于提升对话质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不能“失语”, 不能放弃教育的责任, 不能做学生“思想的尾巴”, 而要在对话和共享过程中, 充分发挥其他参与者 (学生) 无与伦比的“能力培养”“精神指导”“人格引领”的作用。课堂, 需要教师创建一道道对话的亮丽风景。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究  体验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24-02

体验式学习方式通常是指学生在学习的历程当中,获取相关知识和经验,进而强化自身能力的过程。它高度重视学生的参与力度,并加强了自身的感悟力和潜能的培养,能够从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认知理念出发,给出针对性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充分发掘自身潜力,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1.利用生活中的事件引入数学模型

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人或事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教学范畴,比如:可以告知学生“老师昨天在回家的时候买了一支钢笔花了5元钱,买水花了4元钱,计算出老师一共花费多少钱?”或者“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小华比小明多几个苹果?”等等一系列问题,然后让同学们进行作答,这样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数不胜数。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的将学生引用到课堂当中,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进程当中,又能够使得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提升课堂效率。

2.设置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比较贪玩,都热爱游戏。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特点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例如:学生在跑步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把跑道的起点和终点看做成两个不同的点,两者之间的间隔就是起点与终点的距离,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点与间隔的相关概念,或者在学生排队时,让每个进行学生报数,比如让第一排的十个学生当中八个同学走出队列,让学生求出剩余个数,这可以使同学将数学加减法与实际生活融汇在一起,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通过游戏情景的创设我们可以看出,结合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能使比较抽象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更好的掌握,同时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积极的参到课程当中,提升了课堂效率。体验式教学模式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从自身感悟并领会数学的精髓,进而发散自己的思维。同样,以游戏的形式创设情景模式也使得学生在体验生活乐趣的同时,感受到了数学的奥秘。它不仅能够使抽象的问题数字化,还能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游戏的过程当中,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并解决相关问题。此外,通过游戏体验还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提升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与认知。

3.注重从自主学习中获取“再体验”的过程

在小学生的幼小心灵里特别渴望自己能够发掘并探索学习中的奥秘。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积极探讨,勇于发言。依照学生的这一特性在教学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或者空间,培养学生敢于实践,渴望交流合作,勇于回答问题的理念。比如:在学习正方形的边长时,可以和同学一起进行相关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师负责引领学生从事先准备好的模型中,拿出绳子将正方形沿其边长测量其总长度,然后再与用直尺直接测量的正方形周长做比较,最后发现其中规律并推导其公式,进而体验成功的乐趣。综上所述,在课堂学习的进程当中学生扮演着主导作用,体验了发现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他们的逻辑思维与想象力得到足够的锻炼,同时还能够在牢记相应的学习方法的同时提升课堂效率,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

4.强化数学知识应用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它通常来自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尽最大的可能帮助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探讨解决。通过实践可以发现,教师一旦能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到课堂当中,并让同学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做既贴切于现实生活,又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心理,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遐想或者期待的空间,使得数学的学习进程充满生活的乐趣与知识的奥秘。还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热爱数学。例如在进行图形模块的分析與讲解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材料来激发学生的遐想力,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自己喜欢的模型,这样即使学生感受了成功的乐趣,又满足了课程的需求。

5.结语

现如今在我国,体验式教学模式还处于萌芽状态,国内的相关研究机构正在逐步增多。体验式教学方式,可以适当的创设情景,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奥秘,这既满足了学生贪玩,想象力活跃等特点,又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慧敏.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的探究[J].才智,2015,(14):175-175.

[2]施苏玲.因为体验,所以有效——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0,(56):91-92.

体验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4

那么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准备体验 论文发表

首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要抓住引入环节。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就调动起学生求学的兴趣至关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水平,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充分考虑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每篇新课文之前,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情感体验,生动事例以及简单朴素的道理作为切入点导入新课。如在学习《我的老师》、《藤野先生》、《背影》、《回忆我的母亲》等类似题材的课文,就可以在引入的环节中,先引导学生来畅谈自己的实际的情感体验,唤起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但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的引入都是没有定式的,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为一节课开一个好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保证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二、朗读教学,初步体验

如我在讲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时,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模仿广播电台播音员读这则消息,让其他学生当听众,体验如果是解放军指战员听到这则消息的感受,如果是得到解放的江南老百姓听到这则消息时,感受又如何?再假如是蒋介石的官兵听到这则消息后又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这则消息情感思想,体会作者语言的丰富内涵。

三、创设情境,加深体验。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要让学生走进语文,不是只听客观介绍,隔墙看花。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我们上课时,如果能够把自己隐蔽起来,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课堂的主角,甚至可以把教学目标也隐蔽起来,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某些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体验。而且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朗读教学外,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体验。教师向学生提供各种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这里的情境有:图象回放,开放性练习,小品表演,模拟课文情节,人物形象评析,大自然奥秘探索等等,浓厚的气氛激起学生的体验,这样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掌握知识,加深了学生的体验,为学生提供更多值得回味的情境和氛围。

如我在教《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我把表演引入了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一方面满足了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另一方面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体验。把握皇帝、骗子、大臣们的内心思想活动,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角色表演的学生情绪高昂,在把握课文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表演得生动形象,而没有表演的学生则进行对比分析,品头论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角色体验,不但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审美能力也提高了,参与意识也加强了。

四、课外阅读,拓展体验。

体验式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运用,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如通过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加强学生的体验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的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由于学生平时阅读量少,对文章的理解力不够,学生囫囵吞枣地阅读,往往不能举一反三,不能获得独特的属于自己的体验。针对这种现象,我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外文学时,多做读书笔记,拓展学生的体验能力。这种读书笔记类似读后感,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思考,也可以是语言结构,行文风格,甚至记录一下文章打动你的一个句子。我尤其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文章对你的启示。如阅读《西游记》时,我除了要求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之外,还要求学生找一些打动他们的骈句;我们在学习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时,我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文章中的外祖母对你有何启示;学生在阅读《鱼我所欲也》时体验到生活的种种选择;读到《海燕》想到自己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暴风雨&&那些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通过他们的想像和联想,转化为自己的体验。当然,学生在进行体验时,我们允许学生体验的多元性,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由于价值观不同,学生的体验就不同;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关注点不同,体验也不同。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5

关于实践教学在组合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经验教学以美国为突破口,以情境为纽带,以思想为核心,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独特功能,并且在教学中常常能够得到双重效果。所以如何使用体验式教学唤醒学生的生活和生活经验;如何使用体验式教学唤醒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讲真话,吐痰真理;组成评价,如何鼓励和学生为主体参与唤醒学生写作激情的原则;如何使用经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找到美国,感受美国,创造美丽。【关键词】组成教学,生活经历,情感觉醒,主体参与,美学能力,培养人们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提示或灵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在特定情境下的体验式教学,由线索提供唤醒或激发智慧的作用。例如,处于问题情境的人将受到某种提醒或遇到某种事情的启发,从而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好,在组成 教学,如何让学生感到放松和快乐,不吐痰,身临其境或身临其境,唤醒他们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的美学能力,让他们找到美国,感觉美国,创造美丽?nnI觉得你可以唤醒学生的生命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唤醒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讲真话,吐痰真理;唤醒学生写激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始四个方面。首先,组成教学,唤醒学生的生活和生活体验在教学的组成中,我们必须刺激学生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采取美丽的写作画面。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写一个真正的写作感,但学生经常在自己的人周围,东西,国王,事情就像没有插头,盲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语言老师指导学生读这本书没有书,好的生活,唤起学生的爱生活,生活的体验。从习惯挖掘宝贵的东西,感伤的真相,从平凡的地方得到珍贵的东西,发现美丽。写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叶绍涛先生说:生活就像一个春天,文章就像一条小溪,充满丰富而没有用尽,自然流畅的流畅和溅出来打破文章不是一种点缀的生活,装饰,是生活本身。换句话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就是生活。如果你能唤起学生对某种生活的记忆,他们就会激发情感体验,并产生强烈的冲动。为了探索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的源泉,让学生写出自己最深的印象,最深刻的体验,而不是一般的日常故意虚构的故事,这种写作自然是一个独特,独特,可以移动的人。nn学生有丰富的生活,有强烈的表达动机,可以写论文。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机会亲自体验生活,让学生有自己的感觉,自然写作有东西要写。例如:我在2011年组织班上观看中国人的活动仪式后,要求学生写一个观点,每个学生都写得很好。因为他们确实感动:刘伟,阿里穆,孟培杰,杨善洲他们的感动和照耀人的荣耀,让学生得到精神洗澡和洗礼。观看后,学生们不能等待记录他们的移动视图。40个孩子的每个作品也让我搬,这是2年学生写的整体水平面为最佳时间。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表达心的愿望,等待老师醒来。一旦这种愿望被唤醒,他就不会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了.nn一个好的语言老师,在关心生活的世界的学生的组成,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可以刺激生活经验的活力,使学生能真正回到世界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生活课程。这应该是我们所有语言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理想境界。第二,写作教学,唤醒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讲真话,吐痰真实。例如:石玉军老师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0期)的爱情为真,当自动写作教学案例时,老师抓住了三八的儿子写了自己的信来源,创造了一种氛围,打开心灵,表达自己内在的感觉,以及自己积极的情绪体验传导给学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情感。在老师的相机表盘上,醒来你不想也使用信的方式母亲谈自己的话吗?学生渴望倾吐写作冲动的心情出来。和老师传递真理,真理也指导学习生活的表达应该基于真实的话。随后,老师建立了一个开放,充满活力的新组成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亲自发信,读信,观察母亲的反应,过程的真实记录。随后由母亲的书面评论,与孩子写一个书面的情感交流。这个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感觉更深的牵引和释放,这个牵引和释放,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显示良好的感觉和灵魂。一封诚信的信,显示了孩子的感激之情,一段温暖的评论,表达是母亲的举动。通过这个组合教学,让学生理解移动母亲的心,我们必须写东西,说实话,表达真理。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找到生活的美丽,生活的乐趣,生活的味道,笔流出生活的个性,个性语言,显示无罪,无辜,童心。这种组合教学是真的,可以移动people.nn我在一个专门的歌曲,对母亲的组成的教学类的组成,首先指导学生阅读,增加积累,使学生在故事名人和母亲,着名的散文诗歌试图找出口味,认真思考研究,刺激自己的母亲 独特的爱的体验,独特的生活体验。学生认识到母亲对无私,宽容,包容的爱,他们对母爱的理解从不明白,由母亲照顾学会感谢母亲,每个学生因为他们真正写自己和母亲的独特故事,这写作是个性,触摸。第三,组成评价,鼓励学生和学生作为参与的主要原则,唤醒学生写作激情教师的热情鼓励学生的写作激情。组成评价应坚持鼓励和学生为主体的两个原则。教师不孤单一个人来评论文章,这样的变化往往是低效的。nn鼓励的原则是更积极,更多的赞美,更少的批评,不要嘲笑。在文章评论中,即使一些典型的问题不能指出,而是以真诚和诚恳的态度。好文章应该受到赞誉,并且可以在上课时阅读范文;和不好的文章不应该被责备。否则,这些学生很容易尴尬,因此失去他们对写作甚至语言的兴趣。由于缺乏写作的地方,我们必须分析通过,然后告诉学生改变方法。您不能对课程或玩笑课程发表评论。我们应该努力使学生,特别是穷学生体验到幸福的成功,使他们能够建立写作的信心,并使这种幸福和信心追求具体的行动。学生可以参与评估的组成,你可以采取分组的方法。将一类学生分成若干组,首先做几个训练,教学生如何评价组成,使每个学生对心理的评价原则。然后让学生先自我评价,写自己的作品的优点和缺点。然后由小组从这组优秀的工作中,让学生们都好,为什么说好的;坏工,坏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好。在比较,让学生理解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教师指导学生不必对所有方面发表评论,但是关于这一点的讲述必须准时,彻底,分析是合理的,这样学生不仅知道它,而且知道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学生写完毕的文章,两者及时评论,使评论的有效性写作最大化。最后,老师再次评论,总结了论文的优点和缺点,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班级,找出自己的差距,学习其他文章的亮点。老师在这个组成评价中,不再是唯一的判断,而是第三判断。因为,这篇文章已经对学生自己进行了自我评价,小组之间互相 评论两个链接,老师只是看前两个评论是公平客观的,然后提出一些意见。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的评委可以公平客观。因为每个人都是法官,所以在评价别人的文章的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过程。这个评价过程也可以唤醒学生的写作欲望和激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找到了美国,感觉美国,创造beautynn在组成教学,只要我们坚持文字到美国,学生的美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变成丰富的情感,具有正确的审美和崇高的审美品味的人。生活中有许多好东西,如埋在地上的黄金,只有挖掘人的奉献才能挖掘出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生活在人心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去生活,挖掘美国。我们必须善于鼓励学生从美国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出来,使他们能够享受美丽的美景,无辜和可爱的孩子寻找美国,到家庭的温暖品味美国,让他们深入人生体验和真实感受,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你也可以带给学生自然 给学生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巍峨高岳麓山,蔚蓝波浪湘江,五颜六色的野花,让学生通过自然的感觉,得到快乐,找到美国,感受美国,美美入text.nnWriting教学和阅读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也可以巧妙地拨打,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美丽。只有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尝文章中美丽的语言片段,让他们沉浸在美国的艺术领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抓住这个链接的阅读,适当的指导,美学感觉自然会流向学生的心。此外,你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更多,阅读一些好书,你可以从美国的内容和形式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刺激审美情感,理解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和美学能力最重要的是引导灵感,让学生在想象中创造美。学生有生命的发现和感知,也激发他们开始想象的翅膀,以获得美丽的感觉。在教学的组成中,创造了很多美容活动,如写作,适应故事。如果你教我的叔叔于乐,我让学生开始想象翅膀,写一个片段,努力移动,民主,语言等描述人们显示内心世界的方式。如果菲利普夫妇在邮轮上是肥胖的财富,他们的言行将是什么?我们的家人没有避开在Le的船,我们都清楚地认识对方,徒劳,会发生什么?余乐不是贫穷,而是回家,我们等到他在帐棚里,故事会怎么发展?学生很有兴趣,大胆想象,写了很多好的剪辑。这种培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协会,想象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再创造能力。简而言之,使用体验式教学在教学构成中,可以唤醒学生的积累生活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的热情,让学生真正回到世界的日常生活,用自己的生活历史记录。并感谢学生的写作和每一个亮点,鼓励学生写真理,表达真理;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协作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变成丰富的情感,具有正确的审美和崇高的审美品味的人。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6

摘 要

体验式教学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幼儿情感,并对幼儿引导,让幼儿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它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幼儿主体精神的构建、身心发展的完善、道德的养成等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影响幼儿体验生成的原因, 幼儿园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幼儿体验的升华, 使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

体验

体验式教学法

幼儿教育

过去教师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多地强调知识传承,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生学把幼儿的成长看作可以预设的操作流程, 进而忽视幼儿自身及幼儿的生活体验,而体验式教学法一改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幼儿积极主动参与,让小朋友在栩栩如生的师生互动以及幼儿间的互动情境活动中去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体验的涵义

体验体验是哲学、心理学、美学、教育学等学科中的重要范畴, 是由“经验”“经历”等概念发展而来。不同学科从不同方面对体验进行定义。从哲学方面把体验定义为体验乃是一种在场方式, 也是一种存在方式”,“是主体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活生生的、对于生命之价值与意义的感性把握”。从心理学方面出发,把体验定义为认为:体验是“一个人对愿望、要求的感受”,“是一种包含感受、情感、理解、联想、领悟等诸多心理成分在内的复杂心理活动。从美学角度看,体验是读者在观赏和享受美时产生的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特殊的内在感受, 伴随着紧张、剧烈的内部活动, 丰富活跃的想像、热烈欢快的情感。也有学者从教育学角度给体验下定义,认为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既是一种活动, 也是活动的结果。

本文采用的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一是重视实践, 体验是个体的亲身经历, 是动态的过程;二是体验的指向性, 是为了认识周围的事物, 体验最终是对外界的一种认识。

体验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现代教学逐渐接受。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价值取向,它可以引导教师改变原有的授受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关注幼儿的自主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采取措施,创设情境,以保证幼儿获得亲身感受。让幼儿从心理、生理、身体方面认识实践与活动,所以说体验式教学法对幼儿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呢?,如何让幼儿在快乐学习和丰富的体验中,获得有益身心的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创设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亲身体验

体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体验是对生活情境的多次提炼。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创设真实或虚拟的情境,给幼儿提供真实体验的机会,让幼儿不断地在情境中接触、感知,不断地在情境中去亲历、去思考、去表达,从而不断地加深与扩展他们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对意义的理解。《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例如:在幼儿园在园欢度“六一”时,幼儿们参加游园活动,教师用照相机记录了孩子们的开心画面,用各种皱纸、卡纸、泡沫纸等做成许多可爱的装点物,将每一张照片张贴在主题墙上。在这里有孩子们激励竞赛的场面,有孩子们获胜的笑脸,也有孩子与家长共同嬉戏的温馨画面等,幼儿看到主题墙后,可以自然而然地表达、交流、回味、评价。孩子们在照片、教师制作的物件墙饰中,重新感受了“六一”的快乐,同时也让教师、家长与孩子一起走进了孩子们的欢乐世界。

2.运用多种形式,促进幼儿在体验中学习

每个幼儿都是先天的科学家,他们都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世界的好奇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不知疲倦地探索着周围的世界,问题没完没了,探索接连不断。所以要想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不能不给他们进入实践感受的机会,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去探索问题,体验神奇,发现乐趣。

幼儿好奇心强,控制力差,所以课堂教学形式不能单一,要经常调整教学方式,采取多种体验交流的形式,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在幼儿园中的教育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儿童文学为基本教材,一些形象具体、可感性强,篇幅短小、情节单纯以图为主。因此,在教学中不强调统一的故事内容与情节,而是引导、启发幼儿独立的思考与理解,怎么想就怎么讲。教学中也可以多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性、参与性,对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等的培养都是较好的手段。

3.运用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

自信是我们迈向社会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而体验成功又是影响自信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从体验成功来培养自信心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调查研究,自信心发展的关键年龄是3一5岁。卡顿芬(Couington,1984)的自我价值论中提出“儿童白幼就学习到成功后使人感到满足,使人自信心提高,使人产生自我价值感。”因此,从幼儿阶段入手培养自信心就显得尤为必要。

通过成功体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入手:(1)提高自身能力,培养正确的自我认知

要想获得成功体验,归根结底来源于幼儿有较强的能力,并能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所以,要想让幼儿获得自信,首先要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人们是喜欢我的、需要我的。其次认识到自己与众不同之处,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认识到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好。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给孩子以充分的爱和关怀,同时 给予孩子信任,相信他们的能力。要根据幼儿原有的水平提供相应的个别活动或环境,让幼儿充分体验自己能行,在集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在集体中的位置。同时,因为幼儿的依赖性比较强,他们会内化成人的评价标准来评价自己,所以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评价标准也要客观,对幼儿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让幼儿体验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有能力的人。在此基础上,要逐步地提高要求,帮助幼儿提高能力、使幼儿获得更大的成功。

(2)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所以在幼儿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现代教育设备(如多媒体技术)、教具可以把抽象的活动用具体的图像、声音等方式直观表现出来,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有效地帮助幼儿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为幼儿感知、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促进幼儿全面成长。所以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做好榜样作用。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注意给幼儿选择适合的同伴榜样来帮助幼儿学习,获得相同的效能感和成功体验。同时家长和教师自己作为幼儿的榜样也要有自信心。因为成人对儿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有语言的也有非语言的、潜移默化的。事实上,对孩子自信心产生最大影响的正是他们自己。因此.家长和教师要注意向孩子传递安全感、价值感和个人信念方面的非语言信息。不自信的父母通常培养出不自信的孩子,因此父母要从自身着手,培养自身的自信,多向孩子讲授自己成功的经历。总之,成功体验对自信心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儿童自信的关键就在于让他们拥有成功的经历,体验到成 功的喜悦。家长和教育者要重视成功体验的重要地位,在日常生活中和教育教学中加强儿童的成功体验,培育出更自信的下一代。

体验式教学重视幼儿在受教育中的情绪、情感体验,立足于幼儿在教学中的亲身体验,强调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凸显对生命的体悟,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人生。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类灵魂的教育,是一种探索,是对生命的体验,对生活的体验以及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7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设立相关的情境, 引导和组织学生亲身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并能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运用的整个过程,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得到发展和开拓.

二、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具有实践性. 在小学数学的课程中, 只有通过让学生不断的参与实践中, 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第二、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体验式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课堂设置的情境性. 体验式教学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 形象化, 使学生真正的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更好的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三、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1. 创设情境, 让学生处在生活环境中

在课堂中, 教师可以通过对情境的设置, 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 这部分是学生接触知识, 体验式学习的最初步骤. 让学生能够尽快的融入到学习氛围中, 亲自感受教师安排的生活环境, 把抽象的理性的知识用生活中鲜活的事物表现出来, 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案例1

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物体》的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分组, 在每个课桌上摆放各种形状的积木. 同时, 教师播放小朋友搭积木的图片和视频.

师:小朋友们在幼儿园和家里都和爸爸妈妈或者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过搭积木的游戏, 是不是啊! 生:是.

师:大家看看, 图片中的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生:搭积木.

师:对, 他们在乐呵呵的搭积木. 那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搭积木啊? 生:想.

师:那你们都喜欢搭什么啊? 生1:房子. 生2:汽车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 可以搭出这么多东西, 现在, 你们就可以分组搭积木, 一边搭, 一边调整, 想搭什么就搭什么, 大家也可以共同来完成, 看哪个小组反映最快, 搭的最好.

师:现在开始

2. 亲身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才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活动中, 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数学的发散思维,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各种生活中事物的真实形象进行视觉的观察和亲身体验, 引起学生的注意, 加强事物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案例2

师:同学们, 老师看大家搭了好多的东西, 哪个小组先来说说自己都搭了什么? 生3:花园. 生4:大楼.

师:他们搭的也很好, 大家搭的都很好, 想象的也很好.那么, 同学们, 你们在搭积木的时候是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成的?生4:三角形, 球体生5:长方体, 半圆形的生6:正方体, 圆柱体.

师:非常好, 同学们, 积木是不是由不同形状的物体组成的? 生:是.

师:同学们, 有没有发现搭积木的时候, 有些积木老是动? 生:是

师:同学们找一下, 哪些积木总是动呢?

生:球, 圆柱, 半圆形的.

师:非常好, 现在请小朋友把这些相同形状的分一下类.大家都是按什么来分的?生:颜色.生:形状.

师:大家做的非常好, 说的非常对, 积木可以按照不同的形状来分类. 大家来看看每种积木都有什么特点?

生7:有六个面, 各面都是相同的, 一样大的.

师:非常好, 我们把这种称为正方体, 再来看看另外一个有什么特点?

生8:也是六个面, 但是六个面不一样大.

师:说得很对, 我们把这种特点的叫做长方体. 再看看下一个. 生:这个有两个平面, 能滚动, 上下一样粗.

师:很好, 我们把这个能滚动的面叫做曲面, 像个柱子一样的, 这种就叫做圆柱体. 再来看看这个, 大家都很熟悉了吧

生:嗯, 和足球是一样的.

师:对了, 曲面像球一样形状的就是球体.

3. 把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学生在学习中都有自己实际操作的愿望和能力, 体验式教学正是符合了学生的特点. 同时, 必须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个性发展,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实况:

教师:大家刚刚对这四种形状有了了解, 那么大家想一想, 在生活中, 有哪些事物和这四种形状一样.

学生9:有的水杯是圆柱体. 学生10:魔方是正方体. 学生11:篮球是球体.

教师:大家说的都很好. 现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个盒子, 盒子里面有不同数量的四种形状, 可以根据老师说的数量来进行拼图. 用八个正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和两个长方体.

学生进行拼图, 并在讲台依次展示.

教师总结:大家拼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学习了四种形状, 了解四种形状存在的特点, 也知道在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这四种形状.现在老师给你们发一张纸, 这张纸上有几个图片, 今天的第一个作业就是在作业本上写出这个图片上这几种形状的数量, 第二个是下课后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这四种形状.

结束语

总之,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 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动手的学习能力, 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发展, 体验式教学已经成为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方式, 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体验式教学概念和特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物体》为例进行分析, 阐述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中的运用.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8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初三英语写作教学;情景创造

在写作教学中运用体验式学习组织形式,具有积极意义。教师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本文针对体验式学习概念进行阐释,进而结合初三阶段学习特点,探究体验式学习在写作中运用策略。

一、体验式学习及运用意义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体验式学习,是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结合要求为学生创造情境,使学生进行切身的体验。情境构建与参与下,学生的情感与积极性能够被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作文的感悟等也有平面的转变为更加立体的学习。通过体验式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参与其中,打破传统英语作为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枯燥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符合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要求。另外,初三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在作为中却很难输出出来,通过体验式教学能够使学生的知识更好地释放出来,通过作文表达出来。事实上,很多情况下,学生即使懂得运用,却总是会因为对词语的把握不足等情况,表现出来总是出现各种差错,而体验式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对词语等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以期推进英语写作教学的发展。

二、教师为学生创建情境

体验式教学重在情境体验,因此,体验式学习中要求教师设计出完美、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能参与其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辅助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技术。教师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带来的表现力,转换课堂的教学情境,尽量以真实、美观为目的,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参与其中,快速进入状态。尽管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最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但教师仍然要尝试运用实物教具等进行情境创建,以为学生带来新鲜感。情境创建是体验式学习的核心,也是教师教学中的着力点,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生活实践等进行设计,最终推动教学的发展。

三、注重教學语言的运用

课堂用语一直是教学的关键与优势,在传统教学中,缺乏足够的教学辅助手段,语言讲解一直都是既传统又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体验式学习中仍然需要对教师的课堂语言进行规划与设计。一方面,体验式教学重在情境的创建与引导,因此,教师需要运用语言进行引导,语言的节奏、优美程度都会有所影响,也是需要教师做出关注的。尤其是作文教学讲求的是书面语的输出,因此,教师在日常情境教学中也要关注到“咬文嚼字”,尽量规范运用一些词语、词组等。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的将更为丰富的基础词汇、句型等带入到教学及交流中,有别于日常知识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而是以更为综合性的词组入教学。

四、注重情感的引导

体验式教学其实更为重要的是情感的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情感入手对学生情绪进行调动。在情境创建中尽量关注到教学氛围,以和谐、愉快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中阶段学生年龄仍然较小,爱玩、好动的天性,忐忑胆怯的心情等都需要教师关注到,为学生提供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外,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使学生将自己的观察、体味用文字表达出来,其中有许多都是个人观点的表现与抒发,因此,运用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使学生的情绪上进入到作文所需的情感中,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达到体验式教学的目的。

五、结论

体验式学习在初三英语写作中的运用,是英语作文教学的突破发展。我国英语教学缺乏必要的语境基础,学生不仅缺乏练习,还不适应英语环境。而体验式教学,就是创建环境让学生适应,最终推动教学的发展,实现英语输出环节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沈彬彦.体验式教学理论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3,17(9):243.

[2]邹雅羚.体验式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基础教育,2015,16(5):54—55.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9

用研究

【摘要】《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作为一门异常重视体验的教学课程,迫切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体验、感受教学内容,从而在体验中引领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而新时期,“体验式”教学法的落实,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一教学要求,故文章以《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为例,简要探讨“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

“体验式”教学法

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45-01

在小学教育中,品德课占据着重要位置,通过该门课程的教育,给予小学生德育教育,进而逐渐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今,伴随新课标的落实,“体验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法,也日渐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下面,笔者对“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作一简要分析。

一、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所谓“情境”,指的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创设的一种情感氛围。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因小学生本身生活阅历较少,多半是由教师带领与各种情境的创设来获得一种相对真实的感受与体验。但是,在情境创设中,还必须做以下两点:其一,“情境”的创设,必须迎合小学生认知层次,并得到其认同,从而使之能够对“情境”中的体验有所期待;其二,“情境”的创设,需最大限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现实生活作为小学生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起始地,同时也是其检验知识与经验的目的地,教学中,教师需最大限度寻出教学内容同显示生活间的联系,进而创设出更多生活情境。同时,在情境创设中,也可充分发挥出多媒体的作用,引发小学生更为直观、生动的体验。如在《欢欢喜喜过春节》这一课讲解中,笔者首先就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新年好》歌曲,让整个课堂都染上新年欢乐的气氛,然后,通过PPT展示全国各地喜迎春节的精彩图片,引领学生进入到画中的春节,体验感受春节的欢乐,调动学生兴趣;最后,在音乐、图片展示后,将问题抛出,“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每年你们家是如何欢度的春节的吗?你们会玩些什么呢?”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很好的调动起来,纷纷在笔者的引导下展开互动探讨。通过这样一种情境的创设,来带领学生入境体验,引发学生体验感,调动学生兴趣。

二、开设活动,强化体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教学目标与情境创设的不同,体验活动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故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需具体结合体验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体验活动,如实践操作、言语表达、角色扮演等[1]。比如在《保护节约水》教学中,笔者就引导学生采取“拿掉地图中海水等非淡水资源小方块”的操作体验情况,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验到淡水资源的缺乏,引导学生养成一个“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又如在讲解“关爱残疾人”内容的时候,就引导学生在教室里进行“蒙眼睛找座位”的游戏,来引领学生亲身体验盲人生活的不便,在生活中为盲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在讲解“塑造文明形象”内容的时候,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举例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不文明行为,进而引导学生将这些行为用动作来表现,通过这样一种“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体验,活跃课堂氛围。

三、深入社会,落实体验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来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逐步强化小学生的主观意识,提升其生活实践能力,使之能够借助课堂知识与生活经验来解决现实问题[2]。为此,在“体验式”教学法中,教师需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深入社会实践,展开一系列实践活动,从而在巩固课本知识的同时,进一步落实体验。如在学完《我是谁》、《我的责任》内容后,笔者就组织学生课后积极展“快乐小信鸽”、“环保小卫士”、“少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社区内展开楼道清洁、敬老助残等活动,在“过马路”时学习相关的交通安全知识等,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认识、感知到自己身为社会的一份子,也应当主动承担一份社会责任,共同为美好社会的创建而努力。

总而言之,“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引发、强化并落实学生的生活体验,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具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况,引领学生获得更多情感体验,并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来逐步丰富自身情感体验,最终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 篇10

什么样的人群最喜欢阅读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知青文学”?是知青。为什么是知青?因为知青文学作品里记述的生活是知青们曾经体验过的生活,他们对那个时代以及人生有最真切的感受。

同理,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必须融进自己的人生感受。有了与作品相关的真切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对应我们阅读的作品,就会激起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从而更透彻、更真挚地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作品的社会意义。住在江南水乡尤其是生活在浙江绍兴一带的同学一定会对鲁迅先生的《社戏》感受尤深,因为作品中的阿发、双喜、桂生的生活就是同学们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生活,而六一公公或许就是同学们村庄或邻家的老爷爷。有这种人生体验的同学阅读鲁迅先生的《社戏》就会更亲切,理解起来就会更容易,认识当然会更深刻。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那几个纯洁勇敢的少年在鲁迅先生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也不难理解鲁迅先生为什么对那夜的罗汉豆的美味终生难以忘怀。住在城市里的同学尤其是住在北京城区某个胡同里的同学,在读完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之后,一定会对胡同的消失有一种亦喜亦悲的难以名状的复杂感情,认识一定会比从没见过、感受过胡同的农村的同学要深刻。

因此,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尽可能多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将自己尽量融入到作品中去,这样才更容易与作品中的人产生某种情感或认识上的共鸣。当然,绝大部分文学作品中的生活是我们年纪尚轻、涉世尚浅的青少年学生未曾经历甚或未曾听说过的生活,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寻找体验呢?笔者认为有三种解决办法。

其一,有条件的学生可进行实地踏访。比如,有机会去北京的同学,夏天,可到清华大学校园去感受一下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的宁谧,季羡林先生《清塘荷韵》的幽雅;秋天,可到北京的乡间感受一下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的浓郁;当然,要深入理解林语堂笔下《动人的北平》中的一个综合的、包涵着文化底蕴的北平的老成、厚重、包容的特点,则须要深入到北京的骨子里去。再如,有机会去湖南凤凰的同学,可亲身感受一下沈从文《边城》中的湘西世界;想去南昌的同学,可登临一下滕王阁,感受一下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少年豪情。在实地踏访中,同学们可以还原或者遥想作者在作品中描绘的情形,从而让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更直观,也更深刻。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够与作品共鸣,与作者的认识与情感共鸣。

其二,对于更多的没有条件实地踏访的同学来说,借助多媒体以及参考书籍了解文本所描述的世界,也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不错的方法。比如,要准确理解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我们一般的同学是不可能到莎翁的故乡英国去的,那么我们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或课外书籍,介绍一下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精神,从而更好地认识作品的主题。

其三,教师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自身的人生体验也是帮助学生获取间接体验和认识的一个辅助手段。比如,阅读巴金先生的散文《小狗包弟》,年长的经历过文革的教师可充分将自己的文革体验与认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一个陌生而又确实存在过的时代有一个间接的感受与体验,从而体味巴金先生对小狗包弟的悲悯、歉疚的感情以及敢于解剖自己的批判精神,进而认识他的散文集《随想录》的伟大与不朽。又如,读丰子恺先生的《云霓》,许多学生缺乏对干旱的体验与认识,当然也就缺乏对人们面对干旱的情感的认识,教师也可将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传达给学生,从而体味丰子恺先生细腻的文笔中蕴涵着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对现实的忧虑与希望的复杂感情。

当然,在理解文本的时候,学生的实地踏访,多媒体与课外书籍,教师传达的人生体验,这三个方面仅仅是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辅助手段。在对具体文本的理解上,我们还是应该以文本为理解的核心和基础,充分尊重原作,既不能解读不足,也不能过分解读。

体验式学习有助于让学生形成对文学作品的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这正是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阅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11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取新知,并着力去研究、探索的一种意愿,常伴有积极、愉悦、满足的情绪体验。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驱动力。《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思维碰撞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四年级“神奇的莫比乌斯圈”的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带来了“魔术表演”:先出示2个面、4条边的长方形纸条;将纸条首尾相贴,“变”出一个纸圈——拥有2个面2条边。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教师适时卖了个关子:“猜猜老师继续往下变,能把刚才那张纸条变成几个面?几条边?”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纷纷大胆猜测:“还是2个面2条边”“我认为会变出1个面1条边。”在教师再次“变出”一个莫比乌斯圈后,学生的好奇心再次得到激发:这个纸圈到底是几个面几条边呢?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用手上的纸条也照样子做个纸圈。接着,教师引发学生思考:“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个纸圈是几个面,几条边?”经过小组交流,得出验证的好办法:在纸圈边沿的一个点上做个记号,用手指沿着边沿绕;在纸圈内也沿着宽画条横线作记号,从这个横线起,沿纵向画线条。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惊奇地发现:用手指绕纸条边沿一圈,回到作记号的那个点;从另一个记号处画线条,最后也回到了出发点。学生惊喜地说道:“这个纸圈真的只有一个面,一条边呀!”在充满趣味的“魔术”情境中,教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莫比乌斯圈”的神奇,掌握其特点。在这里,从“猜测到验证”的数学思想也得到充分的渗透和体现。

二、注重体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以探索活动为主的体验性学习对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在数学教材中,本身有很多需要学生体验的内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的认识等。

例如,三年级“毫米的认识”一课是建立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课本的长、宽、厚,发现不能用整厘米数来表示,从而引出:需要认识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用手指比画1毫米有多长,再举例说出生活中接近1毫米长或厚的物件。学生取出准备好的银行卡、IC卡等,摸一摸、捏一捏其厚度,建立起深刻的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之后,还安排了让学生按指定长度(2毫米、3毫米……)捏出书页厚度的活动,整个学习过程都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体验、深刻感受,学生估测物件长度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经历—体验—探索”这一过程目标,要求每位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应致力于注意学生的探究过程,注意学生学习体验,使学生真正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

三、注重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其实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展开数学思维活动,研习数学家们思维活动的成果,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直观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学习,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主题图,学生找出小明上学的最短路线,后借助动态的课件演示,让学生大胆做出猜测: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这个猜测做出初步判断:甲+乙>丙,甲+丙>乙,丙+乙>甲。接着教师出示了3组小棒:①5,9,7,②5,9,3,③5,9,4;让学生用上面的结论,猜测哪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并提出问题:“‘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结论到底对不对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教师提供的三组小棒:①4,5,6,②2,3,6,③4,2,6,动手展开实验,并完成表格。

在小组实验后,学生汇报归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整个教学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教师独具匠心的设计。教师让学生经历了从生活场景中抽取数学原型,并大胆猜测。学生运用猜测的结论做出初步判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实验加以验证猜测,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既向学生渗透了“猜测—验证”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还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末,教师还设计了一道思考题:“两根小棒长度为5厘米和9厘米,要围一个三角形,那第三根小棒最短是多少厘米?最长又是多少厘米(取整厘米数)?有几种情况?”再次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拓展学生的思维。整节课,因为教师注重体验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所以学生学得主动、有效,思维得到很大的发展。

上一篇:幼儿园自制教玩具方法下一篇:铝合金门窗工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