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感悟怎么写(精选9篇)
这星期,孩子们热衷于玩打针的游戏。只要一到自由的时间,几个孩子就在一起,一人扮演护士,一人当病人,有的还衍生出陪护来。只听护士喊;“χ号打针!”于是“病人”就乖乖地伸出手来。“护士”在他的手背上使劲地拍打几下,然后拿出一块细条状的积木当做针,按到病人的手背上,而陪护则用手蒙住病人的眼睛,然后拔针、按压针眼……一招一式煞有其事,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只要有兴趣,就愿意去做,而且争分夺秒。如果老师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也能做到这样,还有什么是不能工作的?同时,生活是孩子获得经验的基础。只有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在头脑中建构新的知识,而不是靠老师的灌溉。
鲁滨逊是资产阶级冒险家的代表的,现代社会极少有这种行为了,但他的精神是永恒的。女儿今年马上要参加升中考试了,很快要离开父母身边去开始独立的学习,独立生活,将来更要独立的工作。我在想现在的应试教育,不可避免她在校依赖教师,在家依靠家长,怎样培养自立的精神呢?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在这一观念指导下,许多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学好功课的同时,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到外面打工挣钱。
德国一贯重视培养孩子“勤奋、正直的、可靠、乐于助人、作风正派”等品格。因此,父母们从不包办孩子的事情。他们将子女视作独立的个体,给他们空间,让他们独立地去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譬如,在孩子一周岁左右,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牛奶,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长,父母再引导他们完成一些更难的事情。
我认为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要老盯着成绩,不要让学生太“舒服”地学习,要制造一些“困难”去要求学生去克服;家长也不要太“爱”孩子,一定要她长大。假期我有时让她独自坐公交车到祖母处,虽然心里是比较担心,但我还是对自己说,现在有什么突发事件可能父亲还能处理,但她总有一天要自己生活的,现在正是锻炼的机会。而正如我预料的那样,她成功了。
许文举最近在学习方面、生活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原来在幼儿园松散懒慢,不完成作业,如今按时起床,积极完成作业。原来只知和小朋友调皮打闹,现如今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上课积极发言在家帮爸爸妈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懂礼貌讲文明。特别是以下几点让我们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孩子的变化:
1、原来一回家就坐在电脑前看动画片,上学后自己很自觉,还口口声声说:“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过去和他交流时,他总喜欢插嘴,很少听你把话说完,你说他也抢着说,现在基本上能够做到认真听你把话讲完。
3、上学前,玩过的玩具扔的到处都是,现在不光是写完作业把书包原样整理好,还拿出时间认真整理了自己的小书架和玩具箱,整理小书架时,一边摆书一边认真的对我说:“爸爸,记得用过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哦”!弄得我和他妈妈着实感动了半天。
二、感悟类作文命题的种类
(一)单一从感受(感觉)角度命题
作文命题单一从浅层次的感受角度出发,设定事物或行为给作者的感受,以这种感受来命题。
1.明确限定具体事物或行为——给人的感受。例如:《迟来的`道歉》——“迟来”这种感受来自“道歉”;《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拨动我的心弦”,即感动这种感受来自一个特定的人“你”;《阳光照着我前行》——“阳光”即“温暖”感受,是“前行”过程中感受到的;《生活如玫瑰》——“玫瑰”这种美好的感受,来自于“生活”。这种具体事物或行为,有时“具体”是狭义的,指向特定的某一个;有时“具体”是广义的,指向的是一个类别,或一个特定的范围。
2.不限定是什么带来的感受——只限定给人的感受是什么。例如:《其实我更累》——我的感受是“很累”,到底是什么给我这种累的感觉,标题没有限定;《疼》——只限定了具体感受是“疼”,什么或谁给我的这种“疼”的感受没有限定;《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标题只限定了具体感受“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没有限定这种美好感受来自何方。
(二)单一从理论认知的角度来命题
命题抛开事物或事物的行为给人的感受,直接进入本质认知层面,揭示事物的本质,或事物内部蕴含的规律,只停留在理论认识层面,不指出在行动上该如何做。
1.单一揭示事物的本质。例如:《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谢的花儿》——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幸福,就是一种愉悦的心境》——揭示作者对“幸福”的本质认识;《愤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揭示对“愤怒”的本质认识。
2.单一揭示事物内部蕴含的本质规律。例如:《生命的价值源于自己》——揭示“生命的价值”受自我影响,自我决定自身的生命价值这一规律;《付出,然后才有收获》——揭示“付出”和“收获”的关系,指出“付出多少决定收获多少”这一本质规律;《无欲则刚》——揭示“贪欲”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明确“贪欲”主导人的行为方式这一本质规律。
(三)单一从行为认知角度来命题
命题抛开客观世界给人的感受,抛开对事物的本质认识,直接揭示在行动上应该如何应对客观世界——即明确面对某种情况,人应该怎样做。这种命题是用来指导人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法的。
1.笼统指明人的行为方向。例如《写好“人”字》——只指明做人要做一个“好”人的方向,不明确具体怎么做;《站在高处》——只指出做人要“站得高,看得远”这一具体行动方向,如何做才能“站在高处”,没有具体指出来;《生活在清雅的世界里》——指明人生应该追求清雅这一行为取向,但没有明确具体该如何做。
2.具体指出面对某种情况,人应该如何做。例如《俯下身去做事》、《别人的事也要好好管一管》、《退一步思考问题》、《给自己留点余地》、《相信“下一次”》、《耕种自己的土地》、《坚信门一直开着》、《守住灵魂的本真》、《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双赢的智慧》 等等。
三、感悟类文章生成的思维路径
(一)感悟类文章具体生成的路径
(1)客观世界具体的事物作用于人的生活——(2)人生成某种感受——(3)多次经历、多角度感受后,人自觉不自觉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对特定事物或行为形成特定的本质认知,或发现其中蕴含的隐形规律——(4)掌控、借助这种本质认识或规律,明确自己在行动上该如何做。
(二)生成路径决定写作构成要素
1.选取生成同一感受的人、事、物、景——选取种类(人、事、物、景)可以单一选择,也可以综合选择,但必须选取多个诱发这种感觉生成的“触点”,——没有足够的数量,就无法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就无法找到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蕴含的规律认知。
2.明确写出这种突出的感受——要具体、细腻。
3.透过人、事、物、景纷繁复杂的现象,探寻带来这种感受的事物或行为的本质,认知这种感受背后隐藏的规律。
4.暗示或明确人应该怎么做。
江南,是一场潮湿的梦。
如同指尖滴落的嫣红,灵动,迷蒙地散落于幕布,化为一幅惊艳而又朴素的江南画卷。
水是江南最柔软的印记。浅痕。竹篙。石桥。小船。沉默如雾气般的搭配,悠悠地涤荡过几千年的尘埃,不急不缓地呼吸。溪流是水乡的血液,江南小家碧玉般的神情浅浅地融和在这清美的液体中,恍若于不经意间还会抿出一个羞涩的酒窝。
安详,俏皮。眼中墨色的江南。
矮矮的房屋,雕花的窗棱。待字闺中的姑娘“吱呀”一声推开精美的木门。红衣青裙,巧笑嫣然。细碎的莲步轻移,在宽大厚实的青石板上绽开最浅的笑靥。忽而风疾而过,马蹄声骤然惊碎姑娘眼中的涟漪。惊喜,诧异。回眸,却是一片背影,一段伤凄。
马蹄声声入我心,道是有情亦无情。思念是游荡在江南天地间魂魄,无形无体仍旧妄图疼痛地呼吸。伤痛,无奈,却又甜蜜。
多情?易碎。眼中墨色的江南。
江南,是一缕随性的风;
江南,是一场多情的雨;
江南,是我们的心最向往的卧榻。
习惯了喧嚣,习惯了麻木,习惯了忽略生命中的荒芜与繁华。可只要灵魂一触及那抹墨色,所有的柔情便都能得到释放,得到充实。
身处灯红酒绿的城市,每个人都无暇梳理纷杂的内心。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我眼中墨色的江南不仅是一种憧憬,更是一盏不灭的指明灯。它一直亮在我内心的深处,向我诉说着最纯粹.最干净的情感。它是我的友人,我的老师,是一次次告诫我对抗世俗的动力。它教会我美与丑,清高与世俗;教会我化柔为钢,内敛坚强。它,是一首悠扬的歌,一杯甘醇的酒!它,值得我用一生,细细品味……
山美,水美,情意更美。
江南,貌似小家碧玉,灵魂却深厚强大,无可比拟,无声地诉说着人性与自然的魅力。
“要是”是借口,是你不敢正视问题,是在逃避现实。至少它说明你还在为自己辩解,推卸责任,寻找借口。
你应该学会说“其实”:“其实我是因懒惰贪睡才迟到的”“其实我是因迷恋上网而耽误学业的”“其实我是平时生活太挥霍没节制才袋中无钱的”……
“其实”才表明是你在主动承认失误,寻找问题弊病之所在,这样你才会积极改正,才会有所收获。
天堂地狱皆心早,烦恼忧愁各自修。
我们被心牵着鼻子走,其实就是被杂念牵着走、被情绪牵着走。心是野兽,很难驯服,但仍能驯服。驯服的方法,就是修持。当你意识到人在颠倒轮回,是被错误观念牵着走的,你就会少犯错误。
人的觉知能力,可以在自己陷入癫狂的时候唤醒自己。说到底,既然人会因为一种想法而干一件事情,也会因为另一种想法而不干这件事。可喜的是,人的想法会变。只要因缘聚合,每个人都可能变成截然不同的人。
有时候,不在当下死磕是对的。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我们可能就会了悟到自己的无知。热恋中的两个人,外力强行要把他们分开,他们可能会纠缠得更紧密。你不管他们,他们自己可能也会分手的。
我深知,没有永远的快乐幸福,有的,只是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保持在相对平和的状态这个动作。你不管不问,人就会跌入深渊。要管住自己。
故事中的方爷爷和圆奶奶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可有一次却为一件小事争吵起来,最后决定要分家。分家就要分东西,方爷爷就说:“所有方的东西都是我的,圆的东西都给你。”于是他们就分了起来,一会家里的东西就都分清了。他们仔细看来看去,生怕有东西落下。突然,方爷爷说:“你的牙齿是方的,应该还给我。”圆奶奶大声说:“那你的眼睛是圆的,应该还给我。”最后没办法只好不分了,方爷爷和圆奶奶又和好了。
方爷爷和圆奶奶的故事不仅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还是我们深深懂得:当美丽的东西被破坏之后,便会成为“美丽的遗憾”。回想他们姐弟两之间,也经常有摩擦,每次儿子都会生气的说:“我恨姐姐,以后再也不跟她好了。”想到这里,我对儿子说:“你看你跟姐姐之间是不是也向方爷爷和圆奶奶学习,要学会宽容的对待别人。”
防不胜防的食品催熟剂、膨大剂、添加剂;为争夺房产或遗产不顾亲情而打官司的亲人;背信弃义见风使舵的合伙人;见老人摔倒而不去扶;在乎别人的言语,而忽略了自己真正内心的想法;运动一天就想瘦下十斤,刚付出一分就想立刻有十分的回报。不得不说,这些现象和心态,在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着。
然而,90后的我仍一直坚信,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美好、信任,还有很多人在做自己,追求自己内心的想法。我一直这么做着,并分享传播着这份美好。
今年两次旅行义工的经历,时长都是一个月左右,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有彼此关照的义工朋友,有几面之缘的旅客朋友,有洒脱有趣的客栈老板,一句提醒,一张合影,一些回忆,短中期的旅行,变得更有意义。
这段时光,因为这些点滴的感动,变得更加饱满而特别珍重,不是什么物质可以随随便便换取的。而那些名字和地点,也不只是个代号,却是一段回忆的标识。
因为我的自由职业的工作性质,接触到了很多陌生人。有的只因看到我的一篇文章,有的只是半晌的聊天,还有的是一面之缘,却这么的信任我。
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信任,不得不说,这是一件美妙而又感动的事,但同时内心的态度也会变得更厚重,我会像保管一份珍贵的礼物般放它珍藏在我的心里,生怕自己的哪些行为会辜负了这份信任,同时,又不断的要求自己以后可以做的更好。
真的想说,信任这个东西,很奇妙,它会赐给你无穷的力量。此刻,我也在一步一步不断的提高完善自己,以不辜负彼此这共同的信任。
前段时间第二次参加吴晓波佛山书友会的线下活动,这些书友,是一群喜欢看书、喜欢商业之美或有类似价值观的人。
两次的线下交流,你会发现,真的有很多喜欢看书、学习、突破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人,并真真实实存在着。有坚持做自己的公众号写字分享的,有不定时组团骑行的,有分享自己读书心得的,还有弹琴、画画、跑步的,等等,用工作之外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去实现一个个内心的小想法。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个自我成长及与他人分享交流的过程,已经是人生一笔笔很精彩的印迹。而且,真的用心去做去坚持,相信结果也不会太差。我想说,这世界越物质,越敢于追求自己内心的想法,内心就会越充实越快乐,才不会那么浮躁空虚。期待书友会接下来更多不同主题的活动。
最近工作比较忙,这天,有点累,就趴在妈妈的腿上,却莫名的感觉到妈妈身上莫大的温暖和安全感涌上心头,竟不自觉的弄湿了眼眶,而又赶紧偷偷的擦去。似乎就在这一刻,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为何我是她的女儿、她是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很平凡,不是社会精英,也没有才华横溢,却给我莫大的、谁都无法给予的安全感。因为我知道她会无限的包容我的小脾气、错误等等。我知道在她面前,我就是小小孩子,可以跟她任意撒娇耍赖。我知道不管我是富有还是贫穷,她对我的爱一分不减。我知道我是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对妈妈的爱,也同样有那么那么多,一直在自己心里,用我一生去表达。
在这个比较物质的世界里,我还是想保持多一份美好、一份信任、一份做自己,追求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世界越是物质,越能感受到那份本真的珍贵与感动。
我坚信,唯有美好的东西,才能无限的良性循环传播下去。在这个寒冷的夜晚,敲打着键盘,倾吐内心的想法,心里暖暖的。
作者| 静菇凉
【随笔感悟怎么写】推荐阅读:
情感感悟随笔09-14
生命感悟的随笔10-09
晨跑感悟随笔11-01
人生的感悟随笔01-18
说说旅行感悟随笔04-21
生活随笔:大学的感悟10-25
小学美术教师感悟随笔11-05
音乐教学感悟随笔11-22
工作感悟散文随笔03-13
生活感悟随笔写作:煎饼04-1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