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精选7篇)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 篇1

基本定量风险评价法:概率危险评价技术

来源:安全资讯网 编辑:冰雪 时间:2009-6-26 14:15:17 概 述

概率危险评价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单个元件(如管路、泵、阀门、压力容器、控制装置、操作人员等)的设计和操作性能来估计整个系统发生事故概率。应用范围

作为危险分析的一部分,定量危险评价包括辨识与公众健康、安全和环境有关的危险并估计危险发生的概率和严重度。自20世纪60年代末概率危险评价方法问世以来,主要应用于下述3个方面:

⑴提供某种技术的危险分析情况,用于制定政策、答复公众咨询、评价环境影响等。

⑵提供危险定量分析值及减小危险的措施,帮助建立有关法律和操作程序。

⑶在工厂设计、运行、质量管理、改造及维修时提出安全改进措施。

概率危险评价是评价和改善技术安全性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可建造导致不希望后果的事件树或故障树,来分析事故原因。通过估算事件发生概率或事故率以及损失值,可定量表示危险性大小。损失值通常用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设备和财产损失表示,有时也用生态危害来表示。评价步骤

在核工业中,概率法用来替代传统的决定论方法评价工厂的安全性。使用概率危险评价方法便于设计冗余安全系统和高度防护装置。概率危险评价通常由3个步骤组成:

⑴辨识引发事件;

⑵对已辨识事件发生的后果及概率建模;

⑶对危险性进行量化分析。

概率危险评价可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核工业中有3种概率危险评价方法:一级评价,仅考虑反应堆芯溶化的概率;二级评价,分析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的浓度;三级评价,分析事故产生的个体和群体危险。后者常称作综合性或大规模危险评价。应用分析

概率危险评价为安全评价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该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处影响了它的应用范围。

1)完整性和失效数据

概率危险评价要求分析完整和数据充足。这意味着概率危险评价必须考虑可能发生异常的每一事件。此外,完整性还包括人的作用和一般失效事件的建模。然而,完整的分析是不可能的。因为疏忽总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完整性为该方法最关键的问题。

实际工作中必须忽略小危险事件。这意味着评价人员必须确定哪些事件发生的概率低到可忽略不计的程度。如果这类低概率事件确定不可能发生,则结果误差不大。然而,意外的一般性事故会使估计的概率值相差几个数量级,因此这样的简化未必是合理的。随着新信息的出现,早期的估计可能是会比较乐观,如水冷式反应堆导致管受晶间应力腐蚀而开裂等。

地震、洪涝、恶劣气候条件等外因也能导致事故发生。由于外部环境因素比工厂内部因素更复杂,结构不清楚,因此,这类危险评价常常是不准确的。在许多危险评价中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假设,即工厂都是按设计建造和维修的。评价过程中很少考虑违反安全技术规定等方面的因素。

限制概率危险评价方法广泛应用的另一个因素是人与技术系统的相互作用,三涅岛核电站事故、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等都证明人的因素影响非常大。尽管在人的因素领域已进行了20余年的研究,但除专家判断法外,还没有任何实用方法来辨识人为失误及确定其概率值。

数据的准确性也是限制因素之一。元件失效的经验可用来进行统计外推,计算失效率,但这样计算的失效率是否能够从一种情形借鉴到另一种情形还值得考虑。

2)假设和专家判断法

分析结果与假设条件、系统建模以及将历史数据代入模型所作的判断等一系列因素有关。整个分析过程中都要使用相当多的专家判断方法。如果专家判断法已被认可,那么分析结果是有效的。但实际上,在进行概率危险评价过程中,技术上和分析方法上使用的判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描述危险特性、选择如何来填补不足的数据、什么样的事件可忽略不计、模拟复杂的物理现象、描述分析结果的可信度、选择表述方式等。整个分析过程中都要进行假设,所有的假设都要求判断是否合适。此外,专家陷入自己的分析思路中,难以按科学的标准鉴别社会技术系统内存在的分歧。

由于专家判断法固有的主观性,因此,所分析人员对同一工厂进行评价时,评价结果相差很大。可靠性计算的经验表明,概率评价能产生2个数量级的误差。早期用概率危险评价方法评价液化天然气贮罐的危险性也出现了类似的误差。当用个体危险性表示工厂附近居民的危险性时,不同概率危险评价的结果也有几个数量级的误差。这类误差并非由于分析方法上的缺陷引起的,而且在评价对象的描述、假设和使用模式方面存在的差异引起的。

核工业部门累积了概率危险评价结果的差异性。目前,美国核反应堆芯熔化损失的概率估计为10—5/年10—3/年。这一差别并非仅仅是设计和场所不同,正如评价权威专家指出的那样,研究的范围、使用的概率危险评价方法、分析时所作的假设等因素都会影响分析结果。瑞典的研究表明,建模不同也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在一份概率危险评价现状的研究材

料中美国政府统计办公室认为,概率危险评价结果的差异性限制了它们之间的比较,且也是该方法最致命的问题。

3)表达不确定性

在很大程度上,概率危险评价方法的不确定性取决于分析的完整性、建模的准确性以及参数估计的充分性。后者的不确定性可通过分析扩展数据的概率分布进行计算而得出(假设分析数据充足)。由分析方法本身和模型不完整性引起的不确定性的解决是很困难的。这些因素常用敏感度分析方法来解决。

类似的问题在早期的液化石油气贮存装置的概率危险评价中已有报道。由于不了解持不同意见的专家的看法和不同的评价模型,分析人员总是过高地估计分析结果的可信度。虽然通过分析人员的判断也减少了一些事故,但掩盖了这种判断本身可能存在的不足,有时选择参数与定性讨论的结果相差几个数量级。在有害化学物质的危险评价中,不能直接说明不确定性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4)复杂性

技术系统日趋复杂和相互渗透产生了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大规模的核安全评价包含了无数个不同的系数,要求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计算的数据令人吃惊。一座核电站进行一次概率危险评价要求估计成千上万个参数,报告长达几千页。这阻碍了研究结果的应用交流。然而,核电站危险评价还是—个相对简单且已为人们了解的技术,许多化工厂比核电站要复杂得多,人们了解得也较少。尽管概率危险评价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较适用于评价复杂系统的危险性,但它只适合结构和定义都明确的系统。应用实例

5.1 Canvey岛危险评价

1)概述

1976年,应英国环境与就业大臣的要求,英国卫生与安全管理局(HSE)对Canvey岛/Thurrock地区工业设施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该项研究源于公众质询是否允许在这一地区建1座炼油厂。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现有工业设施及建成炼油厂后对居民造成的危险性。

Canvey岛位于泰晤士河伦敦以北,居民3万人,现有7座工厂,雇工3200人。这些工厂主要贮存、运输、生产汽油和石油产品,约贮存10万t液化天然气、1800万t石油产品。

2)引发事件及其发生概率

该项研究系统分析了各工厂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发生的条件。重点研究了贮存和运输过程能引发事故的下列事件:

(1)管道和贮罐破裂(自发或疲劳);

(2)泵壳破裂;

(3)控制过程失控(压力、温度、流量等)。

此外,爆炸冲击波、爆炸碎片以及贮罐过热等火灾、爆炸事故也会对附近的设施造成损失。

引发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后续事件发生的条件概率,主要通过分析统计资料和技术判断获得。为获得定量的数值和结果,主要采用了下述方法:

(1)分析统计资料;

(2)在统计分析基础上,对个别缺项进行判断补充;

(3)通过已做FTA分析的类似案例,分析估计得出定量数值和结果;

(4)对一些无法获得的数据进行主观判断;

(5)通过分析文献资料获取数据。

3)事故影响

研究对象中可能发生爆炸事故的工业设施距离居民区1km以上。如果这些设施就地爆炸,则后果较小;但若是爆炸性蒸气飘向居民区而发生爆炸,则可能发生下列事故:

(1)直接的爆炸压力伤害;

(2)冲击波伤害;

(3)爆炸热伤害(在爆炸火球范围内);

(4)由爆炸引起的火灾伤害;

(5)窒息伤害;

(6)爆炸火球的热辐射伤害。

Canvey岛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为4000人/km2,通过估算得出了厂区蒸气云爆炸的条件概率和伤亡人数(死亡人数按总伤亡人数的一半计),结果见表1。

表1 蒸气云爆炸的条件概率和伤亡人数

应该注意的是,为计算蒸气云在居民区爆炸的概率,必须了解爆炸性蒸气云的形成概率、爆炸概率以及向居民区运行概率和在该地区被引爆的概率。

假设压力贮罐爆炸后形成了1000t的无水氨蒸气云(20%蒸气,80%液体),在当地气象条件下(风速为6m/s),危险的氨气沿风向分布,形成一个半轴为2.5km和3km的椭球形区域。考虑人口分布及气象条件,得到1000t氨泄漏后的伤亡人数及条件概率,结果见表2。

表2 1000t氨泄漏后的伤亡人数及条件概率

该研究分析了可能出现的38种情况,得出了Canvey岛现有工业设施以及扩建后和经安全改善措施前后4种条件下的风险。

社会风险概率见表3。

表3 社会风险概率和伤亡人数

最大个人风险率见表4。

表4 最大个人风险率

5.2 Riinmond地区危险评价

1979年应荷兰居民安全委员会要求,英国伦敦Cremer & Warner公司和德国法兰克福Battele公司对Rijnmond地区的6个工业设施进行了风险评价。Rijnmond位于鹿特丹到北海的莱茵河三角洲,长40km,宽15km,居民10万人。此研究项目的目的是探索对工业设施进行风险分析的可行性,为实际应用积累经验。

1)工业设施

这6个工业设施分别是:丙烯腈贮罐、液氨贮罐、液氯贮罐群、液化天然气贮罐、丙烯贮罐和二乙醇胺再生炉。

(1)丙烯腈贮罐:该贮罐容积为3700m3,配备有灭火设备和贮罐冷却设备。装置主要是人工控制。研究中对贮罐、输送管道及泵等进行了分析。

(2)液氨贮罐:环形液氨贮罐容积1000m3,平均贮量为250000 kg,相当总贮量40%,贮罐压力高达1.2MPa,温度为室温。装配有应急关闭系统。通常情况下人工操作和远距离控制相结合。该贮罐属于一个生产化工原料和化肥的工厂,仅对贮罐、输送管道、泵及其他附属设备进行了分析。

(3)液氯贮罐群:这是一个大化工厂的液氯贮罐群,由5个90m3容积(每个相当于100t液氯)贮罐、输送管以及废气压缩机组成,贮罐压力0.65MPa,温度为室温。每天罐群的液氯通过量约300t。

(4)液化天然气(LNG)贮罐:对2个液化天然气贮罐及其附属设备进行了研究,每个容积为5700m3,LNG贮存温度-162℃。

(5)丙烯贮罐:为2个球形贮罐,容量共1200t,室温下最大压力0.14MPa,几乎全部靠手动阀控制。

(6)二乙醇胺再生炉(脱硫设备):该装置是汽油脱硫过程的一部分,操作温度约92℃,压力0.06MPa。

经危险预分析,潜在的事故危险有火灾、爆炸、毒物泄漏。

2)分析方法

(1)分析方法。

首先用检查表和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辨识失效模式、引发事件及事故。大多数引发事件和事故发生的概率都直接来自统计资料。表5中列出了统计的各贮罐引发事件数和事故类型,对有些缺乏统计资料的事件则用FTA推导其发生概率。

表5 贮罐引发事件数和事故类型的统计资料

(2)事故发生概率。

事故发生概率主要通过统计分析和FTA分析获得。为此要求了解引发事件概率、元件失效率以及人为失误率。主要通过下述3个途径获取:

①收集文献资料中的有关数据;

②工厂提供有关数据;

③估计。

重点分析对象是:泵、管道、软管、装载臂、阀门、测量仪器、控制装置、电气设备、贮罐、人的失误、外部事件等11类。

3)事故影响

(1)爆炸。

只考虑爆炸冲击波的影响时,冲击波最大压力与损坏程度之间的关系见表6。

表6 冲击波最大压力与损坏程度之间的关系

(2)火灾。

蒸气云爆炸(火球)能量密度与破坏形式和程度的关系见表7。

表7 蒸气云爆炸(火球)能量密度与破坏形式和程度的关系

稳定状态火灾热通量水平与损坏形式和程度的关系见表8。

表8 稳定状态火灾热通量水平与损坏形式和程度的关系

(3)毒性气体影响

在所评价的设施中,有氯气、氨气、硫化氢等3种有毒气体,其毒性见表9。

表9 毒性气体的影响

4)研究结果与结论

经分析计算得出6个设施的风险性,见表10。

表10 评 价 结 果

由上表可见,脱硫设备的危险最低,原因是物质潜在危险性低,工厂设计较好。由于居民区远离液化天然气贮罐,且贮罐有厚达1m的混凝土保护壁,所以危险性较小。丙烯腈设施对居民的危险非常低,因为该设施的危险影响范围小;但对作业人员的危险较高,因为有较高的事故发生率。

相比之下,液氨贮罐、液氯贮罐和丙烯贮罐的危险要高,主要原因是所贮存物质本身的危险性大、贮量大,并且较接近居民区,以及泄漏后高压液化气体特性等。

5.3 Canvey岛危险评价与Rijnmond地区危险评价的比较

如上所述,Canvey与Rijnmond风险评价研究的目的不同。在Canvey岛风险评价中,主要目的是了解整个地区工业设施对居民的风险。在Rijnmond风险评价中,主要目的是探索什么样的风险评价方法可用于化工厂的安全评价。因此,两项研究的侧重点不同。Canvey没有详细分析工厂细节,着重于在统计资料分析和估计基础上进行总体评价,重点放在工业区一个工厂内发生的事故引发另一个工厂发生事故后造成的总的后果。在Rijnmond研究中,用FTA详细分析了研究对象,由于研究对象仅是工厂的一部分,因此,评价结果不是整个工厂的风险性,此外也没有考虑事故对厂内其他设施的影响。因此,可以说Canvey评价的方法是宏观的,评价的是整个区域,它忽略了一些细节,提出的改善措施也是宏观的,不涉及具体细节。相比之下,Rijnmond评价是针对具体的设计细节。Canvey岛评价更适合用于项目选址阶段,确定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对周边居民、人员、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作一详细论证。Rijnmond方法对项目装置情况分析比较透彻,适合用于在役装置安全评价,评价运行的装置对周边居民及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影响。

理想情况下要把宏观方法和微观方法结合起来。对一般设施可通过统计资料分析获取数据,必要时可用技术判断方法;对危险性很大的设施则用FTA方法分析。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 篇2

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每年产出尾矿约3亿t,基本上堆存在约11946座尾矿库中[1,2]。这些库中最大设计坝高260m,超过100m的有26座,库容大于1亿m3的有10座;坝高小于30m的小库占80%左右,但20%的大、中型库中堆积的尾矿占全国尾矿总量的80%[3,4]。截止2011年5月底,我国共有2369座危、险、病,且大部分“悬停”在高密集人员集聚区的上游[5,6],形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溃坝事故,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自2001年以来,全国共发生73起尾矿库事故,造成500余人死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态势,安全形势十分严峻[7]。特别是2008年“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造成28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9619.21万元,产生了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8]。

尽管《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中要求企业每3年对尾矿库进行一次安全评价,但评价质量不高、方法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定性评价居多,定量分析较少。采用的大多是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等评价方法,主要依靠评价人员经验,缺少定量分析和定量评价结果。

(2)过度关注尾矿库本身,而忽略了尾矿坝下游状况。对尾矿库进行评价,只关注于尾矿坝渗流稳定和坝体稳定性计算,而不考虑下游居民、重要工业设施多寡及分布情况,造成下游人烟罕至的尾矿库风险与下游有密集城市的尾矿库风险相同,严重脱离了风险评价的实际。

(3)所选择的参数都认为是固定的数值,忽略了尾矿库堆积坝中因放矿间歇性形成的夹层或透镜体。

针对目前我国尾矿库安全评价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基于风险评估理论[9,10,11,12,13]和定量评价方法[14],采用Monte-Carlo模型[15,16]计算尾矿坝溃坝失效概率、有限差分法计算溃坝淹没范围,定量计算尾矿库溃坝后生命损失、财政损失和环境损失,最终确定尾矿库溃坝风险度,以期提高尾矿库安全评价技术、确保尾矿库安全健康运行。

1 定量分析方法

1.1 溃坝概率分析法

尾矿坝溃坝概率分析是将稳定性分析视为随机过程,把影响其稳定性的诸因素:强度指标c、φ值、容重等参量作为随机度量,通过试验可以求出这些变量的频率分布或分布函数,并确定它在相应区间内的概率值。

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各参数的均值及方差,并对参数进行数学拟合分析其分布函数。然后对已知分布的随机变量进行随机抽样,再按随机数序列进行组合,计算出一系列的安全系数,并绘出分布曲线,计算安全系数小于1占总数的百分比称作溃坝概率。

若已求出安全系数的分布函数,则溃坝概率为:

式中:f(k)—随机变量k的概率密度函数。

蒙特卡洛法(Monte-Carlo)是根据随机变量xi的分布函数选取随机数输入到分析中,得到一个安全系数。由于输入的参数是随机变量,因此得到的安全系数也是一个随机变量。通过上面的重复运算,就可以得到能够代表安全系数的随机样本,根据这个样本,可以进行统计特征计算和分布拟合检验,最后求得描述尾矿坝稳定性的可靠度RI和失效概率Pf。尾矿坝失效概率分析的蒙特卡洛法求解的基本思路是:

(1)设尾矿坝稳定性安全系数Fs为n个随机变量X1、X2…Xn的函数:

且X1、X2…Xn都是已经统计规律的随机变量。

(2)利用蒙特卡洛法产生一系列的随机数x1x2,x3…。

(3)将产生的随机数经过变换得到X1、X2…Xn的第n个随机数x11,x21,x31,…,xn1。

(4)求得Fs的第一个值:

(5)按上述步骤继续下去,模拟N此,将得到FS的N个值Fs1,Fs2,…Fsn。

这是Fs的一个大小为N的样本。统计Fs小于1的样本数,即有频率k/N不超过1。这就是P(Fs<1)的近似值,即得到边坡小于1的破坏概率:

只要N足够大,即P(Fs<1)与k/N之间的误差可以小于指定的误差容许上限。

把尾矿坝稳定性安全系数Fs视为正态分布,可靠指标:

式中:RI(normal)—正态分布可靠性指标;

当Fs视为对数正态分布时,式(5)可变为变为:

其中:

则尾矿坝失效概率为:

1.2 溃坝淹没范围计算方法

综合运用水文学、水动力学、非牛顿流体的运动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建立尾矿库溃坝后尾矿下泄模型。

连续性方程:

动量方程:

k方程:

方程:

式中:ρ和μ分别为密度和分子粘性系数;P为修正压力;Bi单位体积的体积力;μt为紊流粘性系数。

1.3 损失度计算方法

尾矿库溃坝淹没范围内的损失度(V)可由综合因子加权法构成:

式中,L H、P、S,分别是生命损失、经济损失和社会环境影响,W1、W2、W3分别是因子权重。各种损失值由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i、Ni、ki分别为尾矿坝下游影响范围内n个居民点的顺序数、第i个居民点的居民人数、第i个居民点的居民致死率;t、At、m、j分别为收益期、未来第t个收益期的预期收益额、收益年期和折现率;N、C、I、h、M、l、L、P分别为风险人口系数、重要城市系数、重要设施系数、文物古迹系数、河道形态系数、生物生境系数、人文景观系数和污染工业系数。

1.4 溃坝风险度计算方法

尾矿库溃坝风险用风险度来衡量,如下定义:

式中:R—尾矿库溃坝风险度,0-1。

2 工程应用实例

2.1 工程概况

某尾矿库初期坝为透水堆石坝,坝顶标高163.5m,坝高14m,坝顶宽5m,内、外坡坡比1:2.0。初期坝坝顶163.5m标高以上为尾矿堆积坝,坝外坡分别在173.5m、183.5m、193.5m、203.5m、213.5m标高共设5条马道,马道宽5m,各段坡比均为1:2.5,现堆积至220m标高。根据现场地质钻探结果,获得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

2.2 物理力学参数

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现场密度试验、颗分试验和渗透试验结果,获得了该尾矿库有关的物理力学参数,详见表1和表2。

2.3 溃坝概率计算

按照溃坝概率分析方法,依据实测的尾矿坝物理力学参数,利用slide 5.0进行计算,便得到了该尾矿坝溃坝失效概率为11.8%,如图2所示。

2.4 溃坝淹没范围及其损失计算

根据式(9)-式(12),利用有效差分法对尾矿库溃坝淹没范围进行计算,可得如图3所示的尾矿库溃坝淹没范围及其淹没深度。

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到了各因子权重值:W1=0.45,W2=0.25,W3=0.3。根据该尾矿库下游居民点、工业设施分布状况等,可以计算出生命损失、经济损失和环境损失。生命损失H=400×0.046+1200×0.04+800×0.045+100×0.1/100=1.124。经济损失PE=15687万元/10000万元=1.569。环境损失W=0.6×0.7×0.8×0.9×0.9×0.8×0.7×0.8=1.02。

利用式(14),计算出尾矿库溃坝淹没范围内的损失度:V=0.45×1.124+0.25×1.569+0.3×1.02=93.5%。

2.5 尾矿库溃坝风险度

根据式(15),可以计算出该尾矿库溃坝风险度为:R=Pf×V=11.8%×93.5%=0.11。

可以看出,虽然溃坝淹没范围内损失度巨大,但因溃坝概率较小,故该尾矿库风险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3 结论

针对目前尾矿库安全评价中的不足,提出了尾矿库溃坝风险度计算的定量评价方法,主要得到如下结论:

(1)尾矿库安全评价应采用定量评价方法,明确尾矿库溃坝风险程度。首先计算出尾矿库溃坝失效概率,其次在获得溃坝淹没范围的基础上,计算溃坝淹没范围内损失度,最后,根据失效概率和损失度,便可计算尾矿库溃坝风险度。

(2)针对目前尾矿坝稳定性分析中所用几何参数及力学参数都是确定值,而没有考虑到尾矿堆积过程的间歇式,导致堆积坝存在夹层和透镜体,整个坝体为非均质体的特点,提出了容重、内摩擦角和凝聚力三者为随机变量的思想,采用蒙特卡洛法原理,利用数值分析软件获取尾矿库溃坝失效概率。

(3)综合运用水文学、水动力学、非牛顿流体的运动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建立尾矿库溃坝后尾矿下泄模型,可以通过有限差分法或数值分析软件计算溃坝后淹没范围。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 篇3

【关键词】航空煤油;风险;检测;评价

航空煤油储罐的风险由于其自身风特点主要是基于其完整性的监测和评价,这是其风险检测的主要运用形式。

一、航空煤油储罐完整性监测和评价

航空储罐完整性是指采取技术改进措施和规范储罐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使储罐始终处于受控完整的状态。要实现航空煤油储罐的安全运营,需要在传统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用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全面提升安全环保管理水平以适应现代生产的需要,储罐完整性管理是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对影响储罐安全的所有因素进行综合一体化的管理,保持储罐处于完整、受控状态的一种管理工作,包括安排日常工作计划、制定相关管理文件体系、建立完整性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步骤等。建立储罐系统的信息数据库,其中可以借鉴管道完整性管理中针对管道检测工作模式及当前的软件设计趋势,对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了改善,将数据管理与数据应用分开,不仅提高的操作系统的速度,同时也提高了准确性与可靠性,便于管理更好地实现完整性管理。进行风险评估及安全评价,了解储罐失效可能性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同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定期进行检测与运行适宜性评估,建立健全的程序文件及人员培训机制同时将完整性管理与现有的管理体系相结合,确保储罐始终处于可控可用状态。

(一)航空煤油储罐数据收集整合

数据采集是航空煤油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收集、整理、分析储罐相关数据资料是进行储罐完整性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即时性及完整性直接影响完整性管理的准确性、有效性和科学性,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储罐数据进行收集、检测及分析计划,不断更新、维护数据库确保数据的质量。同时由于储罐状态随时间在不断变化,应尽可能全面收集、检查和整理能反映储罐系统状况和可能存在的危险的有效数据与信息及储罐完整性评价相关数据信息,根据完整性分析的结果、检验维修结果等对相关储罐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更新和显示,对无法确定和缺失的数据必要时进行现场采样或检测,需要重点关注重要数据变化以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并保持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为储罐完整性管理提供所需的基础数据库。

(二)航空煤油储罐风险评价

风险是指对于一项活动无法确切知道未来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的危险概率及后果的综合量度期望值,风险由失效概率和失效后果共同决定,风险评价是完整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预测储罐失效可能性与失效后果,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储罐进行风险排序,采取风险减缓措施,全理调配资源,进行合理的风险控制决策及风险再评价等。

由于绝大部分带压设备都存在缺陷,特别是航空煤油储罐这种大型设备部分缺陷都不会导致设备失效,只有极少数缺陷会导致灾难性失效,企业中大约80%的风险是由不到20%的设备决定的,需要以较低的成本来检测高风险设备关键缺陷,风险评估能通过风险排序对较高风险设备进行更高的关注,有效实施检维修。现实中采用RBI方式实现,FBI实施目的包括出符合法律法规、降低费用提高企业利润、事故后的恢复及设备完整性管理的需要,能够指出设备可能发生的失效类型及失效概率和后果有多大。基于风险的检验周期可依据可接受的失效可能性与风险可接受水平确定,由潜在损伤模式确定检验方法,综合考虑国内外同类储罐运行历史经验及我国法律法规,尽可能在确保储罐下一次检验前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储罐长周期运行。一般情况下,“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可采用在线检验替代内部检验,也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延长规范所要求的最低检验期限”这一条款解决了RBI延长检验周期与我国检验规范固定周期之间的矛盾,以及是否可进行在线检验替代内部检验之间的矛盾。

RBI技术虽然是一种科学先进的制定检验策略的方法,但RBI本身不能控制或降低风险,只是储罐宏观风险排序的一种方法和理念,需要一系列检测规范与合乎使用的完整性评估标准支撑。对于不可接受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减缓措施,例如通过检测(检测主要是通过降低风险不确定度来提高储罐失效机理及退化速率的预测能力)降低储罐失效可能性,或者通过对储罐部件进行更新、维修或对缺陷进行合乎使用性评价、紧急隔离、采用防爆结构等降低储罐失效后果。

通过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较高储罐采取相应的风险减缓措施后,需要对储罐的风险进行再评估,以确定风险减缓措施的有效性及储罐風险水平。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价是完整性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何进行风险评价和开展风险管理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继续深化风险管理理念,细化管理,加大危害识别与评估力度,提高风险识别水平,发展适应的风险评价和预控的完整性管理新路,重视储罐本体的完整性管理并开展防腐有效性完整性管理等。

(三)航空煤油储罐完整性检测

航空煤油完整性检测主要包括日常巡检、全面检查、技术性检测等方式。日常巡检主要是了确保罐体使用安全而实施的,主要包括检查罐底板、壁板、罐顶板及罐体沉降情况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通过实际检查结果作出继续运行、监控运行、运行及停止运行的决定,并作好相关的记录,对危及储罐安全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措施,如果有必要的话再进行技术性检测。技性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声发射检测、罐内机器人检测及超声导波检测等,三者适用环境、应用范围及检测部位等内容。

如有基础沉降趋势的罐可进行持续沉降观测,可保证储罐不停产的同时确定维修优先权进而适当延长或缩短检修周期。全面检查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罐基础、平面布置、罐顶、罐壁及其附件等,以目视检查为主,以壁厚测定加以辅助,采取评分的方法进定量评价,按重要性不同,对不同的检查项目设置不同的分值,根据得分评定储罐的完整性等级,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常压储罐常用的无损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宏观检查、壁厚测定、磁粉、渗透、超声、射线、金相、涡流、漏磁声发射检测等,不同的检测方法对破坏形式的检测有效性各不相同。

由于储罐壁板缺陷特殊性,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无损检测技术对其进行全面检测,同时应尽可能提高罐底板检测覆盖率从而降低腐蚀缺陷漏检可能性确保储罐底板的安全运行及维护,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合理确定检验比例,对高失效后果比低失效后果的储罐实施更全面的检验,综合考虑多种失效模式确定检验有效性,并参考API提供的检验有效性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法规要求,进行调整。储罐底板失效机率远大于壁板机率,需要重点对罐底板进行监测检测。罐底板在线检测技术主要是声发射检测技术、机器人及超声导波技术,其中,声发射检测技术作为一种动态无损测技术,对线性缺陷敏感,但被检件的接近要求不高,同时对构件几何形状不敏感,能在一次试验中整体探测评价整个结构中缺陷状态,并提供缺陷随着时间、载荷、温度等外变量变化而得到的实时的连续的信息,应用非常广泛。

机器人检测技术是一种能够减少停产降低检测成本的新型检测技术,其对地上储罐检测清罐时无需停产及空罐,不仅节省大量计划费用、运营成本及停产费用,而且可缩短现场作业时间,同时可以避免人工进罐作业及废物处理的需要。超声导波具有比传统无损检测法更有效率的优点,对内外表面均非常敏感,可以从一点检测就迅速将大片区域屏显化,能检测到无法直接触及的区域,对弯曲面区域更容易检测且能提供更快速全面的检测结果等优点。三种在线检测技术应用于储罐底板中的优势对比是通过确定、监控和测量储罐退化来全面了解储罐状态,增强失效可预见性,降低失效概率进而降低风险,但检验本身并不能阻止或降低储罐的退化,风险降低水平主要与检验数据及分析解释的质量有关。

(四)航空煤油储罐完整性评价

航空煤油储罐完整性评价是以风险评估和危险源辨识为核心,通过对不同介质和基础条件的在用储罐及附属设施潜在失效机理和失效风险大小给出适宜的检验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检验周期及完整性检验策略,合理调配和使用检验资源,确定日常维护管理重点,通过项目实施协助企业建立完整性评价数据库,健全相关程序文件、培训人员等实现储罐群完整性管理与长周期安全运行。储罐完整性评价需要一整套技术标准和基础数据库支持,并将检验检测技术、剩余寿命评价和紧急救援模拟仿真技术融入日常管理和周期性评价过程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储罐检测、剩余寿命预测、沉降变形评估;其中检测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有效检测方案重点对高风险的储罐选择合适的有效检测手段确定可存在的隐患及其严重程度并进行适用性评估确保储罐在一定时间内风险处于安全可接受风险水平内,同时制定管理方案,对储罐进行完整性动态了解同时难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预测剩余寿命可以掌握储罐腐蚀发展状态,结合预结果制定合理的检修周期,实现安全与经济性的平衡;沉降变形是储罐非常重要一个安全影响因素,对其评估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沉降情况,沉降是否属于可靠范围之内,以此来决定是否对储罐进行停产维修。

二、总结

通过对上文的分析,我们了解了航空煤油储罐基于风险的检测评价的基本方法。对航空煤油储罐数据收集整合、航空煤油储罐风险评价、航空煤油储罐完整性检测、航空煤油储罐完整性评价的具体研究我们初步的掌握了航空煤油储罐基于风险的检测评价方法,这对解决航空煤油储罐安全问题非常关键。

参考文献

[1]郭冰.大型常压储罐群风险评估技术研究[D].河北大学,2010.

[2]邱枫.基于风险腐蚀速率的储罐底板剩余寿命预测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

[3]王璠.风险检验在储罐完整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

[4]何仁洋,沈功田,肖勇,王勇,刘长征.中国压力管道与储罐安全法规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综述[A].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中国国际石油天然气安全技术管理高层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2005:11.

[5]吴磊,薛春芳,于磊,霍有利.海洋石油平台航空煤油储罐火灾爆炸危险指数分析[A].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工程分会:,2009:3.

[6]黄瑾.储罐的声发射检测技术应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

[7]付子航,單彤文.大型LNG储罐完整性管理初探[J].天然气工业,2012,03:86-93+132.

[8]游锋.大型储罐重大危险源评价与可靠性分析[D].武汉工程大学,2013.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 篇4

从目前我国的.教育实践来看,在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中,主要运用的是常模参照性测试,即各种统考,其他各种方法的运用极少。因此,造成“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同时对学生的智育评价往往是单一的量化方法,主要以考试分数多少为评量尺度。而对学生德、智、体、美、劳评价使用的评语,往往是笼统的,千篇 一律的,脱离实际的,死板生硬的。这样,造成了定量和定性评价的相分离,定性评价缺事实根据,定量评价脱离了教育宗旨。因此,素质教育的评价,必须作到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教师的评语既要有定性的规定性描述,又要有定量的确切事实为支撑,要采取“分数十等级十评语”的综合方法,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发展差异及优缺点。不过要注意的是,作为社会学科对情意目标的评价是无法用定量方法进行评量的。

★ 考研政治 注重理论与时政结合

★ 探讨阅读和写作结合教学的方法

★ 物理的实验方法与思想实验

★ 《信息加工与处理》教学反思

★ 结合长尾理论浅谈如何运营资讯网站

★ 房地产估价师《理论与方法》基础习题

★ 房地产估价师《理论与方法》训练题

★ 房地产估价师《理论与方法》巩固题

★ 写作基础:公文处理程序与方法

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方法综述 篇5

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方法综述

摘要:建筑火灾是发生概率高、损失大的火灾种类,合理、有效的建筑防火措施是以火灾风险评价为前提的.对国内外火灾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且对常见的建筑火灾评价方法进行了归纳,可以为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建筑消防性能化设计,以及保险行业制定合理的保险费率提供科学的依据.作 者:王伟军 作者单位:杭州市消防支队,浙江,杭州,310016期 刊:消防科学与技术 ISTICPKU Journal: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7(7)分类号:X913 TU972关键词:建筑火灾 风险评价 火灾风险分级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事故树

风险评价的定量方法 篇6

1 钻井井控风险评价指标的建立

本文针对钻井井控的特点, 根据现场事故井的基本参数, 结合专家经验将井控风险诱因进行了统计、归纳和分类, 从三个层次建立钻井井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并参考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11—13]确立各个指标的表示方法, 如表1所示。

2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2.1 三角模糊数简介

Zadeh在1965年提出了三角模糊数的概念。若a珘= (al, am, au) , 其中, 0<al≤am≤au, 并且al和au分别为a珘所支撑的上界和下界, 而am为a珘的中值, 则称a珘为一个三角模糊数, 其特征函数可表示为

2.2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钻井井控评价模型

选定评价指标集C={C1, C2, …, Cn}, n为评价指标数;评价对象集A={A1, A2, …, Am}, m为评价对象的个数;评价指标权重向量珘w= (珘w1, 珘w2, …, 珘wn) 。

2.2.1 建立综合三角模糊数评分矩阵

为了指标的统一, 便于归纳计算, 必须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对于数据越大, 风险越高的数据, 即数据对钻井井控风险的作用是正方向的, 采用如下公式归一化

反之, 采用式 (3) 。

式 (3) 中c为各指标标准的上下限值;ci*为归一化后数值;cimax为标准最大值;cimin为标准最小值。

将每个指标的数值转化为三角模糊数表示, 建立综合三角模糊数评分矩阵珟B= (b珓i j) m×n。其中, i=1, 2, …, m;j=1, 2, …, n;blij为归一化之后的下限值, buij为归一化之后的上限值, bmij取指标的平均值。

2.2.2 确定指标体系权重向量

(1) 建立三角模糊数评价矩阵。

根据评价的目的和评价指标的资料, 井控专家对各指标重要性两两比较进行打分。考虑到评价主体思维的模糊性及评价指标属性很难用清晰的数进行定量表示, 打分参考表2采用扩展为三角模糊数的0.1~0.9标度。

通过井控专家打分建立关于评价指标之间相对重要程度的三角模糊数判断矩阵a珘= (a珘i j) n×n, 其中a珘i j= (alij, amij, auij) , i, j=1, 2, …, n。

(2) 建立三角模糊数互反评判矩阵。

结合扩展为三角模糊数的0.1~0.9标度的特点, 分析上述判断矩阵A= (a珘i j) n×n, 对于a珘i j= (alij, amij, auij) , a珘ji= (alji, amji, auji) (1≤i, j≤n) 满足alij+auji=amij+amji=auij+alji且auij≥amij≥alij≥0, 故A= (a珘i j) n×n为三角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并求出模糊互反判断矩阵

式 (4) 中E (a珘ij) =[ (1-λ) alij+amij+λanij]/2为三角模糊数a珘ij的期望, 通常取λ=0.5表示决策者是风险中立的。

(3) 一致性检验。

式 (5) 中,

式 (6) 中, RI值可查表获得。

若CR<0.1则认为模糊综合评判矩阵满足一致性, 若不满足CR<0.1则进行修改直到满足一致性才可进行三角模糊数权重计算。

(4) 求解评价指标权重向量。

根据通过一致性检验的三角模糊互补判断矩阵A= (a珘i j) n×n计算权重向量,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5) 计算下一层次相对于上一层次的组合权重。

若上一层共有m个因素, 对应的权重分别为a1, a2, …, am, 本层次共有n个因素A1, A2, …, An对于上一层次的每个因素的相对权重为wi1, wi2, …, win (i=1, 2, …, m) , 则本层每个因素的组合权重为:

2.2.3 钻井井控风险评价

钻井井控综合风险可通过下式计算:

珘T=珘B×珘wT (9)

根据三角模糊数的期望公式对井控综合风险的三角模糊数值进行解模糊便得到了钻井井控综合风险值。

将钻井井控风险分为四个等级, 对应的综合风险值范围为:

低度风险0~0.25, 中度风险0.25~0.50, 高度风险0.50~0.75, 极高风险0.75~1。

3 实例计算分析

以罗家16H井为例, 分析钻井设计报告、钻完井报告, 提取进行综合评价所需要的诱因参数, 并参考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11—13]确立各个指标的最低和最高风险标准值的取值范围, 其中, 对于定性指标特殊岩性, 采用六十分为及格线的百分制标准对做定量化规定。利用公式 (2) 、 (3) 对诱因参数作归一化处理并转化为三角模糊数, 见表3。

故三角模糊数评分矩阵B~= ( (0.087, 0.100, 0.113) , (0.750, 0.875, 1.000) , (0.686, 0.714, 0.743) , (0.960, 0.980, 1.000) ) , (0.044, 0.111, 0.178) , (0.250, 0.375, 0.500) , (0.250, 0.250, 0.250) , (0.667, 0.667, 0.667) , (0.083, 0.100, 0.117) , (0, 0.060, 0.120) , (0.625, 0.750, 0.875) )

根据节2.2.1中权重的评判步骤, 建立关于指标两两重要性的模糊判断矩阵。对于准则层地层因素B1建立模糊判断矩阵

由式 (4) 计算出的模糊互反矩阵, 根据式 (5) 和式 (6) 计算得CI=0.097 3, 查表得RI=1.260, 故CR=0.077 2<0.1, 说明模糊综合评判矩阵满足一致性, 可以进行三角模糊数权重计算。由式 (7) 计算出准则层地层因素B1的权重向量珟w1为

同理, 准则层B2的三角模糊数评判矩阵为

由文献[1]得出, 地层因素的指标权重值确定为0.523 7, 钻井条件因素的指标权重值确定为0.203 3, 人为因素的指标权重值确定为0.273 0。由式 (7) 可算出各指标的权重为

由于0.5<0.624<0.75, 故罗家16H井的风险等级属于“高度风险”, 该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与罗家16H井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4 结论

1) 针对钻井井控风险的特点及现场数据, 提出了11关键的井控风险诱因并进行分类建立了层次结构体系, 参考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对各个指标进行表示并解释说明。

2) 结合三角模糊数理论和钻井井控风险评价特点, 建立了三角模糊数的钻井井控定量评价模型。运用三角模糊数将模糊的不确定的变量转化为确定数值, 建立了三角模糊数评分矩阵并求取三角模糊数指标体系权重向量来进行钻井井控风险综合评价, 最终可评出钻井井控风险等级。

3) 运用该模型对罗家16H井的井控风险进行了评价, 确定了该井的风险等级, 结果与实际事故调查情况符合, 表明了该模型的准确性, 可以用于现场进行钻井井控风险评价。

摘要:加强钻井井控风险评价是有效降低井喷事故发生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基础工作。为了解决钻井井控风险评价中模糊的不确定的变量难以量化、不能准确量化的难题, 将三角模糊数运用到井控风险评价中。针对钻井井控风险的特点, 结合现场数据提出了11个关键的钻井井控风险诱因, 归纳、分类建立了层次指标体系。结合三角模糊数的理论建立了基于三角模糊数的钻井井控风险定量评价模型。以罗家16H井为例, 提取评价所需要的诱因参数, 运用该模型进行计算分析, 结果表明该井的综合风险值为0.624, 属于高度风险值范围, 故确定为高度风险等级, 该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与罗家16H井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研究表明该井控风险定量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可以用于现场对单井进行钻井井控风险评价。

如何定量评价一节课的优劣 篇7

关键词:自学;互学;展学;问题;讨论

评价课堂共有六大环节:自学、互学、展学、问题、参与、讨论,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和观察评价,每个听课老师在听课时都会有一张量化表在手上,边听边记录。听课老师较多情况下,可分工记录不同项目。下面我按以上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自学环节

1.我们要知道自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那就是:(1)学生自己能看懂的不必去讲。(2)老师提出问题寻找出问题的线索,帮助学生去理解。(3)了解学生的情况,看学生有没有疑问?有哪些疑问,为后面要解决的问题提供基础和依据。

2.自学的顺序与教材内容可一致也可适当调整,如果调整,应显示出其合理性。

3.自学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教学内容要合理取舍,可整体自学也可分段自学。

4.自学的方式可阅读教材,也可课外自行搜集相关材料或提供相关材料或提供相关视频或展示相关典型图片或老师提出问题寻找出问题的线绳。

5.自学生成问题。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即生成问题,为后面要解决的问题提供基础,这一点老师不能忽视,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6.学生提问的次数。一般的自学环节中,学生很少提问,如果学生在此环节能有效提出问题且问题次数越多,说明学生的能动性越强,对内容的理解越清晰透彻。

以高一教材第四章《工业区位的选择》的公开研究课为例,新课以重庆的自主品牌产品××作为导入,老师提出两个问题:(1)××

主打什么产品?(2)××属于哪个产业?与哪一种农业地域类型相关?学生回答后,接着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老师提出三个问题:(1)工业是什么?(2)工业与农业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投入要素?产出?)自学2分钟,小组代表回答,各小组都积极举手回答。学生能轻松回答问题,也没有生成问题和提问。

二、互学环节

此环节重要的是把知识转化成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对问题探讨或辩论的形式让知识的火花相互碰撞,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互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袖手旁观,应当在教室各小组间巡视讨论的情况,同时指导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新问题,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质疑问题进一步探讨或在展示时进行组间辩论。评价此环节我们设计了六个方面的内容(1)互学问题设计。(2)互学时间(有效时间)。(3)互学形式。(4)互学生成。(5)教师指导组数。(6)学生提问次数。

如:《工业区位的选择》的公开研究课: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1)假如你是一个老板,要建一个工厂并要使工厂能正常运转,你要考虑哪些因素?工厂理想的区位一般应具备哪些条件?(2)(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这样理想的场所,也就是说,某一个地方的区位因素不可能面面俱到,它可能在某一方面存在优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决策者,你应如何安排呢?具体操作是:每一小组抽一张牌,每张牌上写着该小组部门:如水果灌头厂、电子厂、家具厂、服装厂、炼铝厂等,概括五种导向型工业的特点、代表性的工业部门及厂址选择要求,完成表格。(略)(3)(提升)如果你是××的老板,你会在图中A、B、C哪个地方建工厂?为什么?(老师展示重庆市地图:A、B、C三个地址分别是渝中区、渝北区、两江

新区)

评价:老师做得较好的是:(1)创设的情境,抓住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将知识贯穿其中,让学生有话可说。(2)问题引领,将知识转化成问题在活动过程中既有预设的问题,又有生成的问题。

(3)站得高,放得远精心设计,让知识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的应用,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4)三个问题很贴近生活,很生动、有用,组内交流较好,但缺乏组间交流。(5)在讨论电子厂的厂址要求时有其他组质疑为什么要空气好时,老师说把这个问题放在下一节课讨论,这一点老师处理不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了新问题,老师不能回避,应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况且,不同思想相互碰撞能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使课堂空前活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本应撞击出灿烂火花的时刻被老师的一句话给熄灭了。

三、展学环节

本环节是展示出学生的互学成果。即学生把合作讨论结果呈现给老师及全班同学。但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既关注局部,又顾及全班;既把握展示的进度,又把握展示的中心。对展示有困难、无序或偏离主题的要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引导,但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展示。展示是课堂最为靓丽的环节: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展学的次数及展学参与的人数,地理专业术语的表达,阐述每个问题观点的有效时间,以及有否生成问题,是我们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反馈,教师应充分利用展学环节,在展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老师要归纳起来,再抛回给学生,再讨论或组间辩论,也是发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体现。展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形式:(1)口头展示:可以小组代表回答问题。(2)可以在黑板上图形结合推理、探究的过程。(3)书面展示:写出互学基础上归纳的答题要点。(4)表演肢体语言展示:展示的同学用手势、用表情、用姿态,帮助其说明,增加他表达讲说的内容效果,有作为口头语言的补充。(5)辩论式展示:把问题正、反两面分成两组进行。

四、问题

我们提倡问题式教学,把每个知识转化成问题让学生释疑,问题是体现老师能力与水平的,应避免无意义的问题或过大的问题,老师应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有效率应达70%-80%以上。我们对问题的记录有两个方面(1)问题总数。(2)有效问题数。同时,记录问题的关键词、处理问题的时间及对问题的评价

如,《工业区位的选择》的公开研究课:本节课老师的提问有12次,有效次数8次,学生在展学过程中生成了3个问题更值得追问。具体是:(1)主导因素与主要因素的区别。(2)电子厂为什么要选择空气好的地方?(3)情感区位是什么?

五、参与

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水平,还要加强激励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为避免只注重局部,学生在教学中可经常性地评比最佳小组,推出“最佳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本环节设计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参与互动人(组)。(2)参与展学人数。(3)提问人数。同时,设定了参与方式和行为记录、参与时间记录和参与评价。如:本节课互学阶段有10个组,10人发言,每个组都有参与,展学阶段有8人参与,1人提问。还可进一步记录好、中、学困生的人数以及学困生的提高率。

六、讨论

本环节设计了讨论次数;有效讨论次数。同时,记录主题关键词、讨论时间记录和讨论评价。(1)课堂的讨论不是为讨论而讨论,做做样子,而是要在独立思考基础上进行。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合作交流,有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合作交流,只适合教师讲解、演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现状选择是否应该进行合作交流。(2)学生的合作讨论自控能力存在欠缺,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既关注局部,又顾及全班;既把握讨论题的讨论进度,又把握讨论题的中心。对讨论有困难、无序或偏离主题的要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引导,但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讨论。

定量评价一节课,我们只是进行了一些基本尝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上一篇:2005年安全管理先进事迹下一篇:关于2月检察院的工作总结